幼儿园户外亲子游戏 -适合3-6岁宝宝

2024-05-22

幼儿园户外亲子游戏 -适合3-6岁宝宝(通用5篇)

篇1:幼儿园户外亲子游戏 -适合3-6岁宝宝

幼儿园户外亲子游戏-适合3-6岁宝宝

1.游戏名称:树皮特写镜头

游戏目的:观察和绘画

材料:放大镜、纸、黑色或棕色蜡笔

游戏方法:

带宝宝去观察附近的各种树,仔细用放大镜观察树皮的纹路。让宝宝闭上眼睛,用手去摸不同树的纹理,并用语言描述出来。用纸将树皮的纹路摹印下来:将纸贴紧树皮,用蜡笔摹印下树皮的纹路。在纸上摹印出不同的树皮,比较它们的纹理。注意不要将树皮剥下,以免将树木无保护的内层组织暴露在空气中,影响树的生长。

2.游戏名称:画影子

游戏目的:扩展思维

材料:厚而不透水的纸、蜡笔或彩笔、绘画颜料

游戏方法:

晴天的时候带宝宝站在路边或草地上。父母在纸上画出宝宝影子的轮廓。再让宝宝摆出各种有趣姿势,画出他的轮廓。画完以后可以再让宝宝把大人的影子也画出来,再在影子的轮廓内涂上颜色。

还可以带宝宝到户外,在地面或墙上指出树、叶、花、树枝及灌木丛的影子,当影子映在一个平面时,可让宝宝在纸上画出它的轮廓。稍微移动纸张,画出叠影。回到家中,再涂色,挂在墙上欣赏。

3.游戏名称:看云的变化

云有各种不同变换的造型,让宝贝透过观察它的变化,作各种不同的联想。此外,也可以看草坪、稻田,或附近的树、花园里的花,被风吹过后不同的变化,让宝贝天马行空的联想,并说出来。

篇2:幼儿园户外亲子游戏 -适合3-6岁宝宝

首先要使用点卡(随意画了很多圆点的卡片)。拿出点数不同的两张卡片(比如79与74),一边“79”、“74”的读出来,一边快速闪给孩子看,然后问孩子哪张是79。

这个练习的目的是让孩子把数字作为“一个整体”来记忆,从视觉上感觉这些点,通过图像来认知。因为是右脑的训练,所以不能以类似于“这个是74,看清楚了吗?这一张是79,那么,79是哪一张?”的左脑训练方法去训练孩子。

而应该是不给孩子思考的余地,以超快的速度给他看卡片,使孩子只能通过感觉来抓取要点。反复练习后,即使只看一瞬间,就可以判断出正确的答案。

►数字认知训练

锻炼孩子对数字的概念认知,先从理解1至10开始。

篇3:幼儿园户外亲子游戏 -适合3-6岁宝宝

【关键词】幼儿;亲子游戏;调查研究

一、研究目的

游戏是儿童基本的生活方式,亲子游戏是儿童出生后最早出现的、以亲子关系为纽带、亲子情感为基础的一种游戏形式。国内外的大量研究成果表明,亲子游戏对儿童的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价值。然而,家庭亲子游戏的开展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家长如何看待亲子游戏的价值?在家庭中亲子游戏的开展现状如何?影响亲子游戏开展的因素有哪些?本研究期望通过对这些问题的研究,为常熟市幼儿家庭亲子游戏提供有针对性的建议。

二、研究过程

本次研究选取常熟市幼儿家庭作为研究对象,以国内外相关研究成果为基础,采用问卷法、访谈法、文献法对常熟市3-6岁幼儿家庭亲子游戏现状开展现状进行调查研究。

(一)抽样

本次调查研究在常熟市幼儿园中选取了H幼儿园和T幼儿园中的小、中、大班幼儿,各抽取60位幼儿家长作为被试,共计120个家庭。

(二)问卷的设计与编制

本次问卷采用封闭式问卷为主,结合少数开放式问题的形式,旨在了解家长对亲子游戏的态度、亲子游戏的条件创设、亲子游戏的内容与类型、亲子游戏的指导策略的问题。

(三)问卷的施测及统计

本次问卷分别随机抽取了常熟市两所幼儿园的3-6岁幼儿家长作为被试,发放问卷120份,回收116份,剔除无效问卷19份(未填写完整问卷),获得有效问卷97份,有效率为80%,问卷回收后,运用SPSS进行了数据的统计与分析,对于开放性题目整理出了家长的各种观点。

三、调查结果

(一)家长对与幼儿进行亲子游戏的意愿与态度

调查结果表明,绝大部分家长对与幼儿进行亲子游戏的意愿性较强,家长对与幼儿进行亲子游戏的意愿和态度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亲子游戏的开展情况。家长作为幼儿日常生活的照料者,如果家长有亲子互动的意愿,亲子游戏随时都可以发生。绝大多数家长认同亲子游戏对于孩子的发展价值。

(二)亲子游戏的条件创设

1.亲子游戏的时间和频率

调查显示,有38.8%的家长选择了“时常”,42.2%的家长选择了“经常”,对于每次持续的时间,50.9%的家长都选择在0.5-1小时之间。充分的游戏时间会鼓励幼儿进行较高社会性水平的游戏,对于幼儿来说,每天专门用于自由游戏的时间不能低于半个小时。[1]因此,从总体来看,家长能够为幼儿提供充足的游戏时间,保证幼儿游戏的数量和充分性。

2.亲子游戏的材料

调查数据显示,有48.3%的家长在亲子游戏的开展中“经常”给幼儿充分的游戏材料,有26.7%的家长选择了“有时”给提供幼儿充分的游戏材料,有2.6%的家长“很少”在亲子游戏中给幼儿提供充分的游戏材料。游戏材料是游戏的工具,很多类型的亲子游戏都需要借助材料进行。绝大部分家长都在亲子游戏的开展中“经常”给幼儿充分的游戏材料,这说明大部分家长都能给幼儿提供充足的游戏材料,很多亲子游戏缺少相关的游戏材料就无法顺利进行或无法达到一定的游戏效果。幼儿对于游戏材料的需求性还是挺大的,但这也与具体的游戏内容有关。

对于亲子游戏材料的获得,绝大部分家长都选择在正规商店购买,在工作空余时间,选择自己制作游戏材料的家长也不少。除此以外,随着电子购物的发展,很多家长也会选择网购,但由于其游戏材料的不正规、不安全并未得到很多家长的热捧。

(三)亲子游戏的内容

1.幼儿性别对亲子游戏内容的影响

亲子游戏的内容就是指亲子游戏的类型。我们在问卷的选项中将活动类型具体化,为了更通俗,使其成为生活中常见的亲子游戏类型。实际上根据儿童游戏的关键特性不同,可以分为创造性游戏和有规则性游戏。创造性游戏又可以分为角色游戏(扮演一定的角色,将创造性融入现实生活,如过家家等)、结构游戏(利用积木等物品进行搭建、构造的游戏)、表演游戏(根据故事或童话中的情节创造性地扮演特定人物,如角色扮演);有规则游戏可以分为智力游戏(发展智力、锻炼思维能力的游戏)、音乐游戏(以音乐为背景和辅助手段进行歌唱、伴唱的游戏,如唱儿歌)、体育游戏(锻炼身体素质的游戏,大多在户外进行),还有绘画等艺术类游戏以及讲故事等语言类游戏、因电子媒介兴起而发展起来的电子游戏。调查结果显示,家长与孩子常玩的亲子游戏类型排在首位的是语言类游戏(讲故事),其次为绘画、建构游戏和音乐游戏和户外活动,排在最后的是电子游戏。在信息技术急速发展的今天,部分家长并没有被大众媒体所侵蚀而错过与孩子面对面进行游戏、情感交流的机会。由于不同的性别角色和不同的气质类型,男孩与女孩对游戏类型的喜好是不同的。在建构游戏和绘画类游戏上均存在孩子的性别差异,男孩倾向于建构游戏,喜欢搭积木等;女孩则倾向于安静一些的绘画类游戏。

在中国传统家庭结构中,幼儿的陪伴者和照料者大部分都是母亲,受到中国传统思想“男主内,女主外”的影响,教育子女的责任母亲承担的较多,父亲在家庭教育中渐渐成为局外人,逐渐淡出家庭教育。父爱的缺失、父亲的缺位现象出现的越来越频繁。父亲在家庭教育中的作用是母亲无法替代的,此类现象的出现无疑对儿童的各方面发展起消极的作用。

Power(2004)的研究认为,父亲和母亲与孩子游戏的类型存在很大的差别,母亲倾向于情感内容,父亲倾向于肢体的、打闹的和非固定化的游戏。[2]父亲的游戏诱发了儿童对外部物理世界和社会环境的好奇,提高了社会适应能力,所以说,父亲和孩子之间是一种“激活关系”,母亲和孩子之间属于“依恋关系”,

调查结果表明,如果是父亲担任平时照顾幼儿生活起居的人员,那么孩子会更偏向于喜欢玩电子网络游戏。所以父亲如果担任幼儿的生活照料者,并且在亲子游戏中担任主要角色,那么就会对亲子游戏的内容产生影响。从访谈的分析结果来看,父亲如果担任平时幼儿生活的照料者和陪伴者,游戏内容则偏向于刺激、冒险,比如电子网络游戏、户外活动等。而对于隔代抚养的家庭来说,爷爷奶奶作为亲子游戏的主要参与者和陪伴者,亲子游戏的内容和形式则比较传统,且缺乏游戏指导策略。

3.大众传媒对亲子游戏内容的影响

大众传媒的发展是人类新闻传播文化的一种强化,随着社会经济、政治的发展,大众传播媒介也在一定程度上发展起来。在八十年代以前,在中国的大多数家庭所使用的传播媒介大多是报纸、广播、书籍等,等到八十年代之后,网络和电视才慢慢开始进入家庭,很多电子媒体应接不暇以迅速的发展之势进入万千家庭。一直到现在,电视和网络成为很多孩子除父母以外的亲密朋友,电视节目的形式多样让孩子们着迷,很多亲子游戏都依赖于电子媒介,而在户外、在大自然中所进行的亲子游戏可能会在将来的某一天随着电子媒介的发展而渐渐低迷。“有时候不知道跟孩子玩什么,就跟他一起看看电视,把Ipad给他,让他自己去玩。平时太忙了,有时候实在抽不出时间。”在访谈时一位家长这样说道。在家长缺乏指导策略,自己又比较繁忙的情况下,大部分家长会将亲子游戏的时间交给电子媒体,而失去了与自己孩子进行情感交流的机会。

4.家长的教育观念对亲子游戏内容的影响

虽然在调查问卷中显示出,大部分家长对亲子游戏都持肯定和支持的态度,且在日常的家庭生活中开展亲子游戏的频率、时间也比较充分,但是在本次的访谈中我了解到,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社会竞争压力不断上升,各种打着“把孩子训练成天才儿童”旗号的父母也层出不穷。很多家长都对孩子抱有很大的期望,在很多时候也在亲子游戏开展过程中寄托了这种期望。将游戏转化为一种“智力训练”,在内容上偏向于智力游戏,并没有考虑游戏的趣味性愉悦性,只是为了达到训练孩子思维、锻炼智力的一种手段。

(四)亲子游戏的指导策略

1.游戏的发起方式

为了了解亲子游戏的发起方式,本人设计了“当孩子独自游戏时,您常主动寻找机会计入到孩子的游戏中吗”这个问题。有56%的家长选择了“有时”,有26.7%的家长选择了“经常”,有12.1%的家长选择了“很少”,4.3%的家长选择了“总是”,有0.9%的家长选择了从不,从调查结果来看,家长主动加入亲子游戏的积极性一般。

2.家长在亲子游戏中扮演的角色

调查结果表明,家长在亲子游戏中超过半数都选择了扮演指导者、支持者和合作者的角色,选择“主导者”的家长有16.4%,说明家长大部分不会主导亲子游戏,而会尊重孩子的意愿和想法,给孩子提供充足的游戏机会和空间,并给予孩子一定的指导。

另一方面,从访谈的内容来看,在具体的亲子游戏中,家长对游戏的指导策略还不是特别清晰和到位,取得的效果并不明显。在访谈中很多家长都提到“不知道该怎么指导孩子,有时候孩子提出的问题也不知道该怎么回答。”

四、讨论与建议

针对常熟市3-6岁幼儿家庭亲子游戏开展现状的调查研究中所反映出来的问题,我想从观念到行动对所反映出来的问题提出一些建议,以期能够促进亲子游戏情况的改善和发展。

(一)观念层面

观念作为一种意识,在一定程度上直接影响人的行为及效果。树立正确的观念是有效开展亲子游戏的前提和基础。

1. 家长自身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父母双方共同承担教育责任

随着现代化进程的加快、独生子女政策的实施,家庭的教育功能不断强化,家长对孩子成长的价值取向大都是“望子成龙”“望女成凤”,认为游戏与学习是两个对立面,即使是游戏,也是一种被冠以“游戏”美称的益智类活动,为了锻炼孩子的智力而不是孩子自发而感兴趣的。对孩子本身需要什么样的游戏,游戏对孩子的真正意义是什么,家长可能考虑得并不多。再者,在中国传统家庭中,父亲更多地为孩子的抚养提供物质条件,陪孩子的时间较母亲而言少的多。从调查显示的结果来看,陪幼儿进行亲子游戏时间最少的就是父亲。父亲在家庭教育和亲子游戏中的缺位现象极为严重,这就要求家长要共同承担起养育孩子的责任,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发挥好父亲在家庭中的角色功能。

2.发挥大众传媒的积极作用,为家长提供游戏指导策略

由于幼儿的年龄限制及经验缺乏,往往需要成人的支持和引导,成人参与幼儿游戏,与幼儿在游戏中产生积极互动,可以促进良好亲子关系的建立和亲子游戏质量的提升。很多家长在具体的游戏中不知道如何合适地参与游戏。在这个科学技术迅速发展的时代,大众传媒对人们的生产生活具有巨大的影响。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就需要利用媒介平台引导家长树立正确的亲子游戏观,在具体的电视节目中可以对家长提供一些亲子游戏中的指导策略,发挥大众传媒的积极作用,让家长灵活地运用指导策略,为亲子游戏的开展创造有利条件。

(二)行为层面

有了观念做铺垫,接下来就是要从行动出发,促进亲子游戏的有效开展。

1.政府乃至全社会应引起重视,为幼儿的游戏创造条件,加大户外活动的场所建设

亲子游戏的有效开展需要有大背景的支持,需要整个社会的认同和实际的举措。整个社会的儿童观对未来儿童的生存状态具有重大的影响。在社区规划时,政府要将儿童的户外场所建设考虑在内,增大对儿童的投资,为亲子游戏提供物质支持。

2.加强家园联系与合作,促进幼儿园与家庭的互动

幼儿和家长作为亲子游戏的主体,在家庭教育过程中,幼儿园可以发挥其主导性对亲子游戏活动进行指导。可以通过家庭教育专题讲座、家长会、开放活动日,通过具体的活动给予家长相关的指导,丰富其家庭教育理论及游戏知识,家长之间共同交流指导策略,互相学习,借助幼儿园这个平台,更好地实现亲子游戏的有效开展。

3.大力推广亲子园,加强亲职教育

在访谈以及问卷最后的开放性题目中,很多家长都提到不知道陪孩子玩什么游戏,也不知道该如何陪孩子玩,因此也就大大降低了家长陪幼儿进行亲子游戏的热情和积极性。随着时代孕育而生的亲子园逐步发展起来,为家庭早期教育提供科学知识和方法,传播正确的育儿观念,对亲子游戏的开展提供有效的指导。亲子园的发展对不懂得家庭教育理念及亲子游戏指导策略的家长带来了福音,观念和知识随着教育的发展应不断更新。亲职教育即指如何为人父母的教育,亲子园在具体的活动中对家长进行指导,帮助幼儿与家长间建立融洽的亲子关系,更新家长的教育观念,促进家长教育能力的提高。

参考文献:

[1]尹芳.《重庆市主城区幼儿家庭亲子游戏现状的研究》

篇4:幼儿园户外亲子游戏 -适合3-6岁宝宝

0~1岁“对话”,建立牢固的亲子关系

宝宝出生时的第一声啼哭,就是他来到这个世界说出的第一句话!之后,宝宝的每一次啼哭,细心的妈妈都能知道他所“说的话”是什么意思:饿了,尿湿了,还是希望妈妈抱抱?母子间的“对话”就这样开始了。通过不断地“对话”,亲子间的纽带就会越系越牢。

0—1岁的语言游戏:

1、模仿发音

抱起宝宝,在他面前做出张嘴、吐舌或其他各种表情,并用亲切温柔的声音和宝宝“谈话”,让他注意到你的口型和面部表情,逗他发音。逐渐地,宝宝就会发出应答似的声音来和你“交谈”。这也是增进亲子感情的有效方法。

2、放童谣CD 选择节奏欢快的童谣CD,随时放给宝宝听,每次放几分钟就行。你也可以自己学会童谣以后唱给宝宝听。喜欢听歌曲是孩子的天性,童谣特有的节奏和韵律最适合小宝宝听。

3、摇响铃

你先摇动铃铛、拨浪鼓等发声玩具,吸引宝宝的视线,让他把注意力集中到你的脸上。你同时叫他的名字,对着他说话。还可以在不同的方向弄出声音来,让宝宝去寻找声源。这是很好的听觉训练,也和语言的发展有关,因为宝宝总是先学会听,然后学会说的。

4、唱摇篮曲

宝宝哭闹,或者每次睡觉前,妈妈都可以给他唱摇篮曲。这可以让宝宝很快安静下来,或为他营造一个安静、舒适的睡眠环境。

5、学小动物的叫声

你用夸张的表情,模仿小动物的叫声给宝宝听。拟声词很容易引起宝宝的兴趣。你也可以在模仿小动物叫声的同时,模仿不同小动物的动作,这样更能引起宝宝的注意。

6、听妈妈讲现在的事情

你用亲切的声音、变化的语调,跟宝宝讲他当前面对的事物和事情。比如对他说“宝宝在摇小铃铛”,“妈妈正给你换尿布呢”等等。这可以教宝宝在情景中理解语言,你也会养成和宝宝说话的好习惯。

7、拍手、点头

和宝宝面对面坐好,握住他的两只小手,教他对拍。边拍边说:“拍拍手。”然后不握他的手,看他能不能自己拍。同样的方法,可以教宝宝做点头的动作。这可以锻炼宝宝理解语言的能力和模仿力。7个月以后的宝宝,在听到一些特定的语言信号时,就能用动作表示出来了,因此不妨多和他玩类似的游戏。

1岁—1.5岁的语言游戏:

1、小动物怎样叫?

准备小鸡、小鸭等小动物的图片。你出示图片,同时模仿小动物的发音。重复几次,让宝宝模仿。也可以教他模仿相应的动作,或者让宝宝指出哪一张图片是小鸡,哪一张是小鸭子。这可以让宝宝练习发音。

2、鼻子在哪里? 你和宝宝面对面坐好,让他看着你。你说身体的某一部位,让宝宝指出来。比如你问他:“妈妈的鼻子在哪里?”宝宝会用手指向你的鼻子。也可以让宝宝按照你的语言提示,指自己的身体部位。

3、我说你做

你说一个指令,让宝宝去做。比如,你对他说:“宝宝,把妈妈的拖鞋拿过来。”“把积木拿出来,和妈妈一起玩积木吧。”宝宝能够按照你的意思去做。这可以锻炼宝宝听指令做动作的能力。

4、念念儿歌

选择一首容易理解、每句最后一个字容易发音的押韵儿歌,念给宝宝听。念的时候,你故意将最后两个字的发音间隔拉长,比如“小娃——娃”,加重每句最后一个字的语气,以强调押韵的那个字。这样可以让宝宝更好地模仿最后一个字的发音。

5、学说简单句

当宝宝遇到事情来求你帮助时,你可以要求他用简单的话语表示。比如,宝宝要喝水,你可以教他说:“宝宝喝水。”他也许说不出来,也许说的只是“水水”等儿化语,这都没关系。注意,这种情景是宝宝所熟悉的,而且要求宝宝说的词不要太拗口。

6、情景再现

你带宝宝去过一个地方,回家后可以给他讲一讲,今天你和他一起看到的事物和去过的地方。比如你问他:“今天妈妈带你去哪儿了?”“看到什么了?”宝宝可以用简单的词回答:“动物园”“老虎”等,也可以用动作表示出来。如果你和孩子经历了同样的事情,那么你们的对话就会有很多的共同语言。

1.5~2岁的语言游戏: 经过一年多的积累,宝宝的语言发展实现了大飞跃。也许某一天,宝宝突然说出了一句话,而不是一个单词。这一定会让你感觉很惊喜!1.开汽车

妈妈和宝宝一人拿一个塑料圆盘当汽车的方向盘,边走边模仿开车的动作......2.猜一猜,说一说

游戏开始,妈妈夸张地做出某个动作或表情,如哈哈大笑、哇哇哭、跑来跑去、挠痒痒、摇头等,让宝宝猜一猜、说一说妈妈在干什么。之后,妈妈和宝宝互换角色,让宝宝表演,妈妈来猜。

3.换词

妈妈说一句简单的话,宝宝接一句,但要把句子中的一个词换成另外一个词。比如,妈妈说:“我有一个苹果。”宝宝说:“我有一个香蕉。”妈妈:“我有一件衣服。”宝宝:“我有一辆汽车。”妈妈:“我打开门。”宝宝:“我关上门。”妈妈:“苹果红红的。”宝宝:“苹果甜甜的。”这可以提高宝宝对词汇的应用能力。

4.你问我答

妈妈和宝宝一问一答地进行游戏。比如,妈妈问:“什么动物在水里游?”宝宝答:“小鸭子(或小鱼)在水里游。”妈妈:“什么东西在天上飞?”宝宝:“小鸟(或飞机、风筝等)在天上飞。”妈妈:“什么是白色的?”宝宝:“雪是白色的”或“小兔子是白色的”等。问答对话不仅可以锻炼宝宝的语言表达,还能让思维变得更加敏捷。5.故事表演

给宝宝讲一个故事之后,根据具体情节,准备相应的材料布置故事情境,让宝宝表演。比如,讲完《三只小熊》的故事后,准备三只玩具小熊,让宝宝边读故事边表演。这可以帮助宝宝理解故事的内容。

6.过山洞

爸爸妈妈面对面站好,双手相握搭成“山洞”,让宝宝从下面穿过。妈妈喊:“一、二、三,过山洞喽!”当喊到最后一句的时候,爸爸妈妈突然把手放下,围住宝宝。教宝宝说一句话之后,再放他过去......2—3岁的语言游戏:

2岁是心理和语言发展的转折期,也是一个关键阶段。此时的宝宝逐渐走向独立了,但同时也特别需要父母的爱抚。如果你不和他玩,他会觉得被冷落,会故意打断父母的谈话。有时他会向妈妈撒娇,比如紧紧地抱住妈妈,既表示对妈妈的爱,也是希望从妈妈那里得到爱。

这时期的宝宝基本上已具备成人的各种心理特点了。想象发展起来了。比如,他拿着滴水的毛巾说下雨,这是在动作的引导下,产生新的形象。不过,孩子此时的想象目的性还不明确,比如,他在画画,但他可能并不知道要画成什么样的。这时,你可以用语言引导他:“真好,宝宝画了一个小朋友。”他听了,会觉得自己画的就是小朋友。

你还可以给他提供不同的玩具,并参与他的游戏,丰富游戏情节。比如,扔飞机玩,开始他可能只满足于扔的动作,如果你提示他“飞机飞到北京啦,飞机降落了”,他会玩口头语言得到了迅速发展。

你要经常带孩子去公园玩,欣赏花鸟鱼虫,感受四季变化,在具体情景中和孩子对话。也可以经常给他念儿歌、讲简短的故事。这些都是提高孩子语言表达能力的好方法。

1、我说你做

你说一些表示动作或表情的词,让宝宝做动作。比如你说“梳头”、“开飞机”、“笑”、“哭”、“跑”、“跳”、“唱”等词,让宝宝做出相应的动作或表情。也可以你做动作或表情,让宝宝说出相应的词语。这种游戏可以让宝宝更好地理解语言,并用肢体动作表达出来。

2、说悄悄话

把你的食指放在嘴唇上,“嘘——咱们说悄悄话吧。”然后你把嘴对着宝宝的耳朵,小声地告诉他一个“秘密”。接着,让宝宝也用这种特殊的方式告诉你一个“秘密”。你可以故意说:“妈妈的耳朵好痒啊,像小虫子爬似的。”这会让宝宝觉得很新奇。此游戏既可增加宝宝学习语言的兴趣,也可锻炼他注意听别人说话的能力。

3、复述句子

你说一些简单的句子,让宝宝复述。如“太阳出来了”、“小猫睡觉了”、“小汽车开过来了”等等。随着宝宝语言能力的提高,你可以逐渐增加句子的成分。这个游戏有助于提高宝宝的口语表达能力。

4、指认物品

篇5:幼儿园户外亲子游戏 -适合3-6岁宝宝

关键词:《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幼儿园;游戏活动

中图分类号:G623.8

1. 《指南》背景下幼儿园游戏活动要尊重幼儿的个体化差异

《指南》背景下开展幼儿园游戏活动,要在尊重幼儿个体差异的基础上,支持和引导幼儿从原有水平向更高水平发展,切忌用一把尺子来衡量所有幼儿。在幼儿园游戏活动中,游戏材料的选择、游戏时间、游戏方式及游戏伙伴等都应该由幼儿根据自己的学习速度、个人能力及喜好等来确定,并且教师给予的指导也应因人而异,从幼儿个体出发进行具有个体差异的个性化指导。

例如,在幼儿园中班开展的“串项链”游戏中,教师为幼儿提供了颜色各异的串珠和细线,让幼儿在串项链的游戏中锻炼手眼协调能力。亮亮在游戏中编了1串项链,并且颜色杂乱无章,而萌萌却编了3串项链,并且每串项链的颜色都按照排列规律进行串编,因此教师重点表扬了萌萌的作品,并让亮亮向萌萌学习。亮亮此时表现得很失落,并且委屈的说:“我上次怎么也不能将细线穿过珠子里,这次我还串了一长串了。”此案例给我们的反思是,每个幼儿都有自己的强势和优势(有的幼儿语言表达能力较强,有的幼儿动手操作能力较强),对天天来说也是动手就是他的弱项,而他这次的表现相较于上次已经有了明显的提高,他对自己的进步本来是充满自豪感的,但却由于教师的点评而备受挫败感。因此教师在游戏中不能用一把尺子对所有幼儿进行衡量,应该根据幼儿自身的实际情况,评估幼儿此次表现是否较上次有进步,否则会给幼儿脆弱的心灵造成极大的伤害。

2. 《指南》背景下幼儿园游戏活动要体现幼儿的学习方式和特点

《指南》背景下,幼儿的学习方式和特点是“做中学、玩中学、生活学”,这也是幼儿年龄特点和认知特点所决定的。这意味着游戏是最适合幼儿天性的活动,是幼儿完全自主、自发和全身心投入的活动,幼儿在游戏中可以通过创设游戏情境来与同伴交往,不断丰富生活经验和增加情感体验,从而实现对他人、对自我及对外部世界的认知。

例如在中班进行家乡主题时,教师为幼儿创设了“家乡小吃店”的游戏环境,不仅为幼儿提供制作家乡特色小吃所需的材料(如橡皮泥、碗碟、七彩泡沫、塑料刀叉等),还为幼儿进行角色扮演和买卖游戏提供各类道具(如厨师服、店员服、钱币代替物、餐牌等)。在这个主题游戏中,幼儿根据自己对家乡小吃的认知来制作各种家乡小吃(如成都的幼儿制作麻辣烫、西安的幼儿制作肉夹馍等),并且根据自己的喜好来选择扮演具体的角色(如有的幼儿扮演厨师、有的幼儿扮演顾客、有的幼儿扮演餐厅服务员等),通过在游戏中感受劳动的辛苦和家乡的美好,并且加强与他人交流和沟通的能力。

3. 《指南》背景下幼儿园游戏活动要选择合适的指导策略

大班教师给幼儿们提供了很多水管,开设了区域游戏“小小水管工”,游戏一开始就吸引了幼儿们的注意力,大班幼儿纷纷将水管拼接起来。但由于活动室地方较小,幼儿们能够摆放和接水管的区域有限,因此一些幼儿提出要到活动室外的大厅和走廊继续游戏,但教师考虑到幼儿到大厅和走廊游戏会有安全隐患,并且铺设在大厅和走廊中的水管容易阻碍其他人的行走,因此一口回绝了幼儿们的请求。虽然幼儿们不太乐意,但是也不能反驳教师,因此最后对“小小水管工”的兴趣逐渐下降。

《指南》指出,幼儿的学习是以直接经验为基础,在游戏和日常生活中进行的。在“小小水管工”区域游戏中,幼儿们根据已有的生活经验大胆创新了新的游戏玩法(要求到走廊和大厅继续游戏),这表明他们在空间感知方面的发展水平,但教师却急于用成人的经验去干预,而没有引导幼儿去寻求解决困难的方法(如水管阻碍他人的行走,可以将水管沿墙壁铺设),因此让幼儿丧失了自我教育和尝试创新的机会。

4. 《指南》背景下幼儿园游戏活动是培养幼儿学习品质的重要活动

《指南》说明中指出幼儿重要的学习品质是“幼儿在活动过程中表现的积极态度和良好行为倾向”、“幼儿的好奇心和学习兴趣”、“积极主动、认真专注、不怕困难、敢于探究和尝试、乐于想象和创造等”,这些学习品质对幼儿的后续学习和终身发展有着深远的意义(培养幼儿良好学习品质可以激发其学习兴趣,摆脱将来随着学习难度的加深而厌学的困扰;良好的学习品质促进幼儿语言、思维、观察力和注意力的发展,增强幼儿的抗挫能力,意志力和忍耐力),而这些学习品质不是孤立存在的,它是在幼儿学习、生活和游戏中显露出来并长期培养的。

例如,几个幼儿在建构区合作搭建天坛,其中两个幼儿合作搭建天坛的顶部,其他三个幼儿合作搭建天坛的底座,当幼儿将各自拼好的顶部和底座进行整合时,才发现顶部太大而底座太小。此时教师不应该立即进行干预,告诉幼儿问题出在哪里和解决对策,而是应该在一旁细细观察,有的幼儿说应该把顶部改小,有的幼儿说应该把底座加大,有的幼儿说应该重新搭建,在观察的过程中教师给予适当的指导,最终幼儿决定将顶部改小,底座不变(同时也发现顶部改小不必重来,只需找准一个点将插塑拆掉两圈即可)。采用此种方法,合作作品“天坛”很快就搭建成功了,幼儿们充分体会了团队合作的重要性和成功的喜悦。

5. 结论

目前虽然幼儿园坚持“以游戏为基本活动”,但在实践中仍然存在着类似“为游戏而游戏”、“成人意愿的游戏”及“游戏成为奖励的工具”等现象,这些都源于对游戏认识上的偏差(尤其是混淆了游戏与教学、游戏与区域活动间的差异)。笔者相信,《指南》的实施对于改善幼儿游戏活动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能够确保每个幼儿都在原有基础上得到应有的提高,避免教师实施“小学化”的游戏目标,从而促进幼儿身心的和谐发展。

参考文献:

[1]武玮.《3~6 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的教师参与式培训初探[J].群文天地,2012(8).

[2]霍力岩,史贝贝.《3-6 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实施现状与建议[J].教育导刊,2013(12).

上一篇:审查调查工作经验总结下一篇:教师心理压力与应对5则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