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毕业生暂未就业,户口该怎么办?

2024-04-15

山西毕业生暂未就业,户口该怎么办?(共6篇)

篇1:山西毕业生暂未就业,户口该怎么办?

《山西省大中专毕业生择业代理实施办法》4日正式启动,凡国家计划内招收、由生源所在地省级招生部门审批录取并取得毕业资格,毕业时暂未就业或由用人单位聘用就业的大中专学校毕业生,都可以申请办理择业代理。

所谓择业代理,主要是针对未就业、隐性就业及聘用就业毕业生解决户口、档案、社会保险等问题。省外或省属院校毕业生办理择业手续时,必须签订《择业代理协议书》,择业期(毕业后两年)内,如毕业生联系到接收单位,与用人单位签订《就业协议书》,且手续齐全,可以办理有关派遣手续,《择业代理协议书》自行终止;择业期满,本人可以提出书面申请,续签《择业代理协议书》或申请派回生源地。(黄泽雨)

来源:山西新闻网

篇2:山西毕业生暂未就业,户口该怎么办?

随着社会综合素质水平的提高,越来越多的人开始重视教育,重视学识。为了能得到一份好的工作,不断地提升自己的学历,学习各种不同领域的知识。毕业之际,每个公司都会收到成千上百的高学历,高校毕业生简历。其中不缺少硕士,博士,留学生。公司不好挑选,而对于我们这些既不是985、211工程院校,更不是硕士博士,更或者只是一个专科,我们拿什么和人家拼,拿什么博得大公司的眼光呢?所以说如果大家还是中规中矩的考大学,硕士,博士,留学,等真正找到一个靠谱,体面地工作的时候我们也成了烈士!!21世纪什么最重要?对,人才.那什么样的人才才是公司企业喜欢的呢? 可能大家看新闻,看杂志或多或少的了解点 ,社会缺少的不是高学历,是技能,技工。为什么这么说?你试想一下,假如你是一个公司的老板让你从一个高学历毕业生和一个高级技工中选,你会选择哪个呢?要是我我肯定选择技工。原因有二:“1.样样通样样稀松,我要的不是全面发展而是要在一个方面独一无二,顶尖水平!2.高校生,硕士生学的都是理论知识,拿到工作上本就不合实际。没有实践,依靠理论知识最终的结果就是失败。也许最终会有成功的时候,可我为什么不选择一个技能,实践第一,上岗直接为我赚的利润,而是去花时间培养一个人呢?企业的宗旨就是利益!

赤峰造价培训

天王培训真正了解这一点,他以超前的就业眼光,一流的团队资质去想你所想,为你置顶一套完美的就业计划,更让你真实的看到就业前景。省心,放心,安心是天王培训给学员最好的承诺。

篇3:山西毕业生暂未就业,户口该怎么办?

山西省政府将购买6800个基层公共服务岗位, 吸引毕业两年内仍然没有找到工作的高校毕业生到基层就业。而毕业5年内的高校毕业生以及毕业学年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的, 可申请最高10万元的小额担保贷款。

近日, 为了稳定就业、促进创业, 山西连续出台4个文件。按照就业新政, 对合伙经营或者组织起来创业的, 可将最高贷款额度提高到每人15万元;对已经成功创业且带动5人以上就业、经营稳定的, 可给予最高达50万元的贷款再扶持。

据悉, 山西省本级财政在去年压缩10%的情况下, 今年将再压缩, 挤出10%左右的一般公用支出保障就业投入, 其中仅帮扶困难企业稳定就业岗位一项, 就可以为企业减轻负担超过126亿元。抗风险能力弱、生产经营出现暂时困难的企业将享受缓缴社保费、培训补贴等多项政策扶持, 缓缴期间, 参保职工不受影响。

篇4:山西毕业生暂未就业,户口该怎么办?

一、大学毕业生对四年学业的回顾

转眼间,大学生活结束了,在这四年里大家有得有失,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85.2%的同学对大学生活满意;思想成熟和知识增长各占81.3%;能力的提高占41.2%;20%的同学认为大学生活一般,原因是同学们之间为了提高学习成绩,只是把自己封闭在自己的小圈子里,相互之间交流的机会少,缺乏理解。仍有2.87%的同学不满意大学生活,认为大学生活没有收获,这些同学是大学生群体当中的弱势群体,应将其作为学生将来工作的重点。

专业技能是衡量大学生就业能力的一项重要指标。77.76%的同学对自己研究的专业领域的成就持乐观态度;19.4%的同学对自己的专业持悲观的态度;2.73%不发表意见。有同学指出专业重要,但还要注意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

基于调查结果反映出来的问题,我们对大学生选择专业考虑的因素进行了进一步的调查和分析,结果表明大学生在高考选报专业时主要依据自己的兴趣(占53.6%)和就业市场(21.4%)。热门专业9.8%;就业市场21.4%;自己的兴趣46.7%;性别因素1.4%;其它15.9%。填报高考志愿时,调查发现,绝大部分是由自己决定或与父母商量的,占89.1%,有15.43%的学生对所学专业不满意;如果可以重新选择专业,有74.1%的学生表示将另选专业。在进一步对专业不满意原因的调查中发现,在校大学生认为自己对专业不满意的主要原因如下:自己不感兴趣(占总调查人数的48.2%);专业前景不好和就业困难(分别占调查总人数的16.1%和26%);受家庭影响的占0.9%;其他因素的占3.2%。由此可见,专业不满意的主要原因是自己不感兴趣。其次,影响专业学习的因素,除了专业兴趣外,还与从事某一专业或职业的生涯动机、个人学习某一专业或从事某一职业所应具备的能力,以及个人的个性特点等有关,这些都是专业选择和职业选择中应该重要考虑的方面。

二、毕业后的打算

随着毕业的的临近,是继续“在国内”攻读研究生学位,还是选择“出国留学”或及早就业,再次成为大四毕业生的热门话题。其实是否选择出国留学还要根据学生个人情况、家庭情况作出多方衡量。52.7%的同学对自己的人生规划是考研(其中69.44%的同学考本专业;30.55%的同学跨专业考研);30.5%的同学选择先就业;10%的同学选择出国或创业。在选择就业的同学当中同学们对自己的初次择业期望:47.22%选择工作尽量专业对口,但不必强求;5,55%选择专业一定要对口;8.337%选择只要找到工作就可以;27.77%要求待遇要好;5.55%的选择是工作稳定最重要;13.88%坚持发展优先的原则。要强调的是:出国留学仅是为自己提供了一次机会,至于能否很好的把握住,则要依个人的努力程度而定。但有些学生和家长由于误读政府政策,信息了解不到位,或忽视学生自身个性特质,跟风选择出国留学。主要表现在盲目选择留学国家和专业,造成的后果往往是使学生抱撼终生,也造成了社会总体人力资源的极大浪费。

三、关于择业

据悉,去年,全国新增高校毕业生212万人,到年底还有近20%没有找到工作。随着市场竞争的日趋激烈,择业难度也日趋明显。在目前的情况下,充分就业显然是不现实的,而选择职业之难还不仅仅来自就业机会的多寡,更多的来自择业者自己对职业的理解。

当代大学生作为跨世纪的一代青年,有理想、有追求,成为青年学生的主体形象,在时代变动、社会转型的宏观背景下。从总体分析,主流积极健康向上,支流问题不容忽视;思想情绪稳定活跃,但在许多问题上,表而上焰向于务实,深层次陷入迷茫困惑。大学生界定人才的主要标准:64.86%社会工作能力的认可度;16.21%高超的专业技术能力;13.51%英语;5.40%毕业学校的知名度。在学校出现考研热、实用知识热、晚自修率高、去图书馆人多的现象,学习压力、就业市场的竞争,使学生更加注重自我完善,对英语水平和计算机水平在择业中作用的看法也很务实,比例占到22.85%;重要但是只是一个方面的占62.85%;在国内工作无所谓的占14.28%。在价值取向上,注重自我价值实现、注重功利,价值多元化。深入分析,部分学生的成才动机与国家的振兴、社会的发展紧密相联,主导思想是自我价值与自我奋斗,并力争社会的认可。

所以,同学认同的最主要的择业标准:47.22%看重的是待遇;43.58%看重行业发展的前景;23.07%考虑个人爱好(如音乐、体育、美术等专业)5.12%认为择业受地域文化的影响。首选的工作单位是私企的占31.57%;事业单位的占23.68%;行政单位的占10.52%;外企的占23.68%;国企的占5.26%;自主的占5.26%。职业,被作为主要生活来源的工作。大学生的择业观念转向,追求工作要轻松一点,环境要好一点,待遇要高一点,造成了择业初期一些毕业生,“高不成低不就”的状态。所以,“择业难”从某种意义上为个人价值观所驱动。关于择业,我们历来主张个人兴趣与社会需求相结合,首先是谋生,其次谈发展。

由于机遇等因素,人并不能百分之百找到适合自己的工作,但人不能因此而不工作。分析当前大学生心中认同的影响就业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几方面:个人能力26.19%;社会环境17.85%;社会实践经验15.47%;学历问题13.09%;地区经济发展情况13.09%;高校教育与社会现实之间的配合14.28%。对单位工作是有机会就跳槽,或有更好的机会就跳槽的占73.52%;一有机会跳槽的占20.58%;不确定的占5.88%。其实,人的兴趣是有弹性的,有时个人兴趣完全可以在工作中培养。你对某个职业没兴趣,可能是因为你不了解那份工作,关键是要摆正个人与社会的关系,你选择社会。也是在接受社会的选择。在选择职业时,贪图高薪和安逸是最要不得的。个人成才是如此,个人致富也是如此。不少大城市出现的“许多工作没人做,许多人没工作做”的状况,说明人们在择业时的短视与轻率,最终也是对自己的不负责任。

四、求职途径

投简历,参加笔试,迎接面试,人们都有了太多的相似,就业方式从就业双方来讲都有太多的可能和不可能,所以必须积极主动、卓有成效的从各方面来包装自己。在求职前对自己进行包装的看法有:58.82%的同学认为很有必要,因为包装是现代职场基本的要求;20.58%的同学认为没有必要,显的做作;14.70%持中间态度;5.88%的同学无所谓。

考大学是为了有个工作,大学毕业了却没有工作,不管是家长,还是大学生,都不可能甘心,所以家长及亲友十分关注孩子能否找到一个理想的工作。求职途径主要是依靠学校的招聘会占24.13%; 人才交流市场占31.03%;查找相关就业信息,从中获取机会占25.86%;得到老师帮助的占8.62%;其它的占10.34%。

如何看待自主就业与家庭成员的关系7027%不排除在家庭的帮助下,选择自己爱好的专业;18.91%选择自力更生。

五、对学校提供就业指导的满意程度

据调查显示,对各校就业平台的利用情况如下:利用招生就业网43.90%;《毕业生就业实用手册》7.31%;《就业指导报》17.07%;就业辅导课14.63%;其它17.07%。

六、求职中可能遇到的问题

众所周知,大学生就业难的背后还有一个怎样转变择业观的问题,这不是一天两天能够解决的。目前,社会上还有许多空闲岗位适合大学生就业,比如民营企业、公共领域。教育部门在管理要转变职能,高校在办学上要转变思路,大学生在择业上要转变观念。当问到你认为求职当中的最大障碍是什么时:16.66%认为是表达能力不强;48.88%认为是社会交际能力差;8.33%认为和形象有关;11.11%认为专业知识不过关;19.33%认为家庭没有背景。

在择业中,你如何看待签署就业协议:73.52%同学认为必须签协议,是保障自身权利的方法;&82%的同学暂时不签,有了反而成为制约自己的枷锁;11.17%无所谓,看公司的惯例;5.88%尽量争取。

篇5:山西毕业生暂未就业,户口该怎么办?

11月21日, 山西省高校毕业生就业第二届校企见面会在山西毕业生市场举行, 这标志着山西省2010年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正式启动。

山西省副省长张平深入现场调研, 并对省教育厅举办校企见面会的举措予以充分肯定。他与在现场设置展台的高校代表亲切交谈, 详细询问了省高校毕业生就业情况, 并对奋战在毕业生就业一线的工作人员表示亲切慰问。张平希望全省教育行政部门和高校认真做好毕业生就业工作, 拓宽高校毕业生就业渠道, 密切高校与用人单位之间的交流, 共同搭建好校企合作的对接平台, 合力推动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

据悉, 来自省内83所高校的代表和300多家用人单位的代表参加了此次校企见面会。

篇6:山西毕业生暂未就业,户口该怎么办?

记者:孙主任, 您好, 您认为当代大学生应该树立什么样的就业观念?

孙祥林:可以这样讲, 观念也是生产力。陈旧的观念就像一部落伍的机器一样, 只会拖你的后腿;观念新, 则步子快, 更容易成功。在我国计划经济时代, 大学生实行统招统分的招生与就业政策, 国家编制就业计划, 各个学校报送就业方案, 一个萝卜一个坑, 大学生无需为就业操心, 惟有服从分配而已。然而, 进入市场经济时代, 毕业生与用人单位由最初的“供需见面, 双向选择”逐渐过渡到目前的“市场调节就业, 学生自主择业”阶段。多元经济决定了多元的就业形式, 市场经济的规律决定了大学生就业自由、独立、竞争的就业准则, 同时也决定了大学生就业的价值法则。

记者:您能具体谈一下吗?

孙祥林:好的。首先, 要树立市场经济的自主择业观。市场经济意味着自由交换, 意味着个人拥有一定的自主权。个人作为就业主体, 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特长、价值观等选择用人单位, 以实现自身的价值。在我国, 除了国家特种行业招生、定向招生的以外, 毕业生就业基本打破了时间、地域、行业的界限。毕业生有选择是否就业 (考研或出国留学) 、就什么业、到什么地方就业的权利。毕业生也可以选择聘用就业、短期就业、非全日制就业、临时性就业等灵活就业形式, 以磨练自己、锻造自己, 为将来到更理想的单位就业, 或自主创业积累经验, 做好充分准备。

其次, 市场经济的一个鲜明特点就是竞争, 通过市场和竞争机制推动生产、流通和有效地促使社会资源的合理配置。物竞天择、适者生存。就业竞争成为大学生求职路上一道必须跨越的门槛。劳动力作为最重要的资源之一, 需要通过市场来配置。一场场招聘会、一次次笔试、面试, 无不要鼓起勇气, 迎接挑战。来自全国各地各类院校的千千万万大学毕业生, 与其他农村、城镇青年中的专业技术人才一道, 站在同一个起跑线上, 接受用人单位的挑选, 接受市场的检阅。因此, 每个毕业生都必须从改革开放和社会进步的角度出发, 深化对竞争机制的认识, 做好参与竞争的思想准备, 依靠自身的实力, 对自己准确定位, 大胆推销自己, 增强竞争的意识和主动参与的观念。在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的今天, 对于大学生就业而言, 机遇与挑战同时并存。海阔凭鱼跃, 天高任鸟飞。实力就是竞争力, 实力就是就业力。

第三, 市场经济是多元经济, 因此就业形式也要多元化。高校毕业生就业是社会就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就业形式也是多种多样。传统的就业观认为, 只有在行政事业单位或国有企业就业才算找到了工作, 在私有民营企业工作, 只算临时打工。对此, 应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国有、集体、私有企业只是所有制形式的不同, 没有高低贵贱之分, 无论在什么样的企业工作, 都能施展个人的才能。因此, 我们鼓励大学生到外企、合资、私有、民营、股份制等不同所有制单位就业。大学毕业生的就业形式由单一性走向多样性, 是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 需要毕业生适应新形势, 及时调整“单一就业形式”的观念。

高等教育大众化呼唤大学生平民就业观念

记者:您认为大学生应该以什么样的姿态去迎接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到来?

孙祥林:我国高等教育迈进大众化发展阶段以后, 大学不再是少数“天之骄子”的殿堂。高等教育大众化, 同时也意味着大学生就业的大众化。目前出现的大学生就业困难, 其原因与大学生就业观念的滞后不无关系。一方面是“大众化”的高等教育, 大学生数量在逐年增加;而另一方面, 毕业生的择业观念还停留在传统大学生“精英”层面上。也难怪, 大学生就业中出现了“有业不就”与“无业可就”同时并存的现象。因此, 毕业生对自身的合理定位、自觉完成从精英到平民的观念转变, 是新形势下保证高校毕业生顺利就业的关键所在。

记者:您所讲的平民就业观念主要是指什么?

孙祥林:所谓的平民就业观, 就是说大学生应该以一个普普通通现实的社会求职者的身份去对待就业问题。在求职择业过程中, 大学生要放下“知识分子”的架子, 抛开浪漫, 抛开幻想, 认识自己所处的真实地位和社会现实, 实事求是地面对就业问题。

第一, 树立“低”姿态, “高”目标的就业观。作为一个现实的社会求职者, 大学生不要只想自己要什么样的工作和待遇, 不能把学校、家庭、亲友及同学所给予的关心、呵护、尊重当成是社会的最终认可。在国外, 那些高等教育大众化和教育普及化的发达国家, 大学生开出租车、做保姆、当售货员是很正常的事情, 甚至是博士生、硕士生刷盘子、送牛奶、做清洁工也是很普遍的现象。高等教育大众化后, 大学毕业生已经不再是什么稀缺资源, “普通员工”是大学毕业生这一重要人力资源发展的必然过程。但是, 大学生要有远大的目标。惟其如此, 开出租车才会开出一个出租车公司来;送牛奶才会送出一个奶牛场来;做清洁工才会做出一个保洁公司来。

第二, 树立一种“适合自己的就是最好的”的就业观。目前, 一方面, 在我国沿海、城市传统产业的人才需求已趋饱和, 经过近20年的发展壮大, 高新技术产业已成了这些区域经济发展的新引擎, 但高新技术产业所需的人才基本上是高学历、高职称、高资历的成熟型人才。另一方面, 广大基层特别是西部地区、艰苦边远地区和艰苦行业以及广大农村还存在人才匮乏的状况, 西部、基层有充足的就业需求和巨大的发展空间。我国是个传统产业的大国, 随着产业结构升级和调整, 传统产业已经开始向内陆向中西部向乡镇转移, 就业的强劲需求也由东向西、由大城市向乡镇农村演进, 所需人才缺口很大。因此, 在城市就业已趋于饱和的情况下, 到中西部、基层就业, 找到适合自己的位置和发展空间, 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才是理性的、现实的选择。

第三, 树立“蓝领”就业观。在人们传统的观念中, 所谓“蓝领”, 即基层、生产、服务一线人员。“蓝领”意味着吃苦, 意味着薪酬待遇很低, 人生价值不高, 社会地位低下, 意味着永远称不上人才。老百姓认为, 要摆脱当蓝领, 即“劳力者”的命运, 自古华山一条路, 就是上学读书。所谓“万般皆下品, 惟有读书高”。因此, 大学毕业了还要当蓝领, 是许多学生、家长传统意识里不能接受的。也因此, 大学生就业中的供需矛盾突出, 学机械的不愿意下车间, 学建筑的不愿意下工地, 学管理的不愿意跑市场。

当代大学生最缺的是实践能力, 只有到生产实践的各个环节摔打一番, 才能去掉学生气, 胜任高层次的工作。许多单位招聘时, 都会对大学毕业生提出下基层。事实上, 基层是人才成长的摇篮, 无数人才都是从基层干起脱颖而出的。无论做什么管理工作, 都必须精通相关的流程、工序或者环节, 只有这样, 管理起来才能得心应手, 游刃有余。因此, 大学毕业生不能目光短浅, 只看眼前, 应当志存高远, 放长眼光。只有从基层做起, 从生产一线开始积累经验, 积蓄力量, 以后才能做成大事业。

第四, 树立“不才”的通才就业观。大学教育本身就是素质教育。所谓的专业只是一个宏观的发展方向。据调查, 大学毕业十年后仍然从事大学所学专业的毕业生不到50%, 大量的事例也说明, 大学生跨专业成材的例子比比皆是, 不胜枚举。而好多大学生就是故步自封, 把自己局限在一个十分狭窄的领域, 就业一定要“专业对口”, 否则, 担心“学非所用”。实践证明, 大多数用人单位招聘人才时, 注重的是应聘者个人的能力和综合素质, 至于专业是否完全对口, 并不过分计较。现代社会分工越来越细, 在校期间所学专业知识与现实需要难以完全吻合, 求职过程中如果过分强调专业对口将难以找到合适的职业。一个具有开拓精神的毕业生, 应看中行业的发展前景, 并及时调整自己的择业方向, 勇于进入与自己相近或相关的职业, 树立“通用人才”的就业观。因此, 大学生既不可一业不专, 又不可只专一业, 不必抱着自己的专业不放, 完全可以尝试与专业相关的, 甚至专业以外的职业。

第五, 树立“骑驴找马”的动态就业观。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 人才和劳动力的流动将会日益频繁。因此, 一个人想在一个单位长久蹲下去, 一直到退休是很不现实的。还没找到工作就谈“跳槽”, 这是无法回避的现实, 因为家长学生在选择专业的时候带有一定的盲目性, 有的凭兴趣, 有的受环境影响, 更有的是无可奈何, 至于这一专业是否适合自己, 市场是否需求, 只有在实践中检验。因此, 只能把毕业后的前两年视作学校学习的继续, 在社会这个大学校经受磨炼, 积累起一定的工作经验后才能找到适合自己的位置, 选择满意的职业。随着各种社会保障体制的建立和健全, 人才合理有序流动将是一种普遍的现象和必然趋势。社会将通过公开、公平的竞争, 不断优化人力资源配置。这就要求我们每个毕业生转变就业观念, 树立“骑在驴背上找马”的“先就业, 后择业, 先生存, 后发展”的动态就业观念。

第六, 树立“服务生”的就业观念。现代社会文明和进步的标志主要体现在社会服务质量和水平的不断提高和完善上, 第三产业即服务业将成为社会的重要支柱产业。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 吃、穿、住、用、行等日常生活方面日益商品化、社会化, 这些都将促使服务行业迅速发展起来, 也为该行业开辟了新的广阔天地, 服务业应该成为大学毕业生就业观念转变后的另一个就业新天地。任何工作没有高低贵贱之分。尤其是在信息时代的今天, 体力劳动与脑力劳动的工作已很难做出严格的区分, 即使当服务员、营业员也得懂外语、知法律、晓礼仪。因此, 大学生必须克服鄙视体力劳动的思想, 甘于从最苦最累的基层工作做起。当前, 我国的服务行业正处在发展与完善的转型过程中, 大学毕业生完全可以发挥自己的优势, 在服务行业里大显身手并取得成功。

信息时代呼唤“造椅子”的创业意识

记者:您如何看待大学生创业?

孙祥林:如果说就业是“找椅子”, 那么, 创业则是“造椅子”。创业是一种精神、一种意识、一种素质。创业不是个人行为, 而是合作和表率。大学生自主创业就是大学生利用自己的知识、才能和技术, 以自筹资金、技术入股、寻求合作等方式创立“小而专”、“小而特”、“小而精”的微型企业, 即毕业生不做现有就业岗位的竞争者, 而是为自己、为社会上更多的人创造就业机会, 培养和造就更多的创业主体。还可以通过发展多元化创业主体和多种创业形式, 创造更多的就业岗位, 带动更多的人就业。这就是“造椅子”, 不仅给自己造, 也带来就业的倍增放大效应, 等于给合伙人 (或同伴) 造。一般而言, 小型企业至少能够吸纳3—5个人就业。大学生自主创业在客观上创造了新的就业机会和就业岗位, 对拓宽就业渠道, 缓解社会就业压力具有重要意义。大学生通过自主创业不仅可以为社会带来财富和价值, 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还可以磨炼自己的意志, 完善和发展自我。这一就业模式, 将对人才的成长、对社会的发展带来无尽的好处。

记者:如何培养大学生的创业意识?

孙祥林:首先, 政府要完善支持大学生自主创业的政策, 在税收、贷款等方面给予扶持, 放宽市场准入限制, 加强技能培训和信息服务, 积极培育创业主体, 推动创业型社会建设, 使更多的劳动者成为创业者。其次, 高校要加强对大学生的创业教育, 培养大学生的创业意识, 提高创业技能。最后, 全社会要营造自主创业的社会环境, 形成浓厚的创业氛围, 鼓励开展各种类型的创业活动。

从目前来看, 由就业教育转向创业教育, 已经是世界高等教育发展的总趋势, 也是我国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必然选择。相信随着对创业教育研究和实践的不断深入, 创业教育的新理念必定会逐渐树立, 高校毕业生将不再仅仅是求职者, 而且将成为工作岗位的创造者, 这必将会在很大程度上缓和真正解决毕业生就业难问题。

上一篇:学孔子哲学思想后的人生感受下一篇:先进生产力的代表

本站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