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往开来再创新局

2024-05-03

继往开来再创新局(精选5篇)

篇1:继往开来再创新局

继往开来 再创新局

——正确认识当前两岸关系形势,全面理解中央对台方针政策

教学目的:2008年5月以来,两岸关系发生历史性转折,取得一系列重大成果和突破性进展,展现和平发展的新局面。一是让大学生掌握两岸互信基础是2008年以来两岸双方共同维护的反对“台独”、坚持“九二共识”的政治基础;二是让大学生了解现阶段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基本特征和总体形势;三是帮助学生全面理解和把握中央对台方针政策。

主要内容:

1.两岸交流成果丰硕,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深入人心 2.“九二共识”获得广泛认同,两岸关系经受住了考验 3.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思想产生重大影响 4.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启示

5.两岸关系中面临的一些现实问题和挑战

2008年5月以来,两岸关系发生历史性转折,取得一系列重大成果和突破性进展,展现和平发展的新局面。两岸双方在反对“台独”、坚持“九二共识”基础上建立政治互信,保持良性互动,两会商谈达成16项协议,两岸实现全面直接双向“三通”,签订经济合作框架协议,大陆居民赴台旅游,两岸各界交流合作蓬勃发展,两岸关系的面貌发生了历史性的积极变化。今年1月两岸关系经受住了严峻考验,继续呈现和平发展的光明前景。4年来两岸关系发展取得了哪些进展?获得了哪些经验?面临哪些问题?发展前景怎样?如何理解和把握中央对台方针政策与决策部署?这些都是大家关心的问题。要解答这些问题,追根溯源,需要理解4年来两岸关系发生的深刻变化,以及由此带来的台湾民意变化。

一、4年来两岸交流成果丰硕,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深入人心

1.两岸双方在反对“台独”、坚持“九二共识”基础上建立政治互信,保持良性互动,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2005年4月,胡锦涛总书记邀请中国国民党主席连战率团访问大陆,并举行了历史性会谈,共同发布“两岸和平发展共同愿景”,确立了两党坚持“九二共识”、反对“台独”的共同政治基础。2008年5月以来,两岸双方在这一共同政治基础上,秉持建立互信、搁置争议、求同存异、共创双赢的精神,按照先易后难、先经后政、把握节奏、循序渐进的思路,采取积极措施,妥善处理了一系列复杂问题,保持良性互动,不断推动两岸关系向前发展。国共两党有关方面先后在上海、长沙、广州、成都、哈尔滨成功举办了5届两岸经贸文化论坛并达成一系列共识,对深化两岸交流合作发挥了先导作用。胡锦涛总书记、全国政协主席贾庆林等中央领导同志,在APEC领导人非正式会议、两岸经贸文化论坛等多种场合会见连战、吴伯雄等国民党高层人士,对增进双方政治互信,进一步推动两岸关系沿着正确方向迈进,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2009年10月,中国国民党十八大将“两岸和平发展共同愿景”继续列入其政纲。马英九多次公开表示“两岸人民同属中华民族,都是炎黄子孙”,“两岸关系不是国与国关系”,公开提出“振兴中华”。今年1月台湾地区领导人选举结束后,两岸双方都表示了在已有的政治基础上继续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共同意愿。今年3月,中国国民党荣誉主席吴伯雄在与胡锦涛总书记会谈时表示,海峡两岸并非国与国的关系;根据双方现行体制和相关规定,两岸都坚持一个中国,“两岸同属一中”。这次会谈达成的许多重要共识,对于增进两岸双方政治互信,巩固共同政治基础,深化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具有重要意义。2.两岸恢复协商并取得一系列重要成果,签署两岸经济合作框架协议(ECFA)是一个重大突破。2008年6月,大陆海协会与台湾海基会在“九二共识”基础上恢复了中断9年的商谈。4年来,两会先后在北京、台北、南京、台中、重庆、台北、天津举行七次会谈,签署了大陆居民赴台旅游、两岸海运直航、空运直航、邮政合作、食品安全、共同打击犯罪和司法互助、金融、渔业劳务、农产品检验与检疫、产品标准计量检测与认证、知识产权保护、经济合作、医药卫生合作、核电安全合作等16项协议,形成大陆企业向台湾投资等多项共识,成果斐然,它为两岸交流合作作出了一系列制度化安排,同时也给台湾民众带来实实在在的利益。

2010年6月两会签署两岸经济合作框架协议(ECFA)是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重要成果。协议的签订推动了两岸经济关系正常化的进程,明确了两岸贸易自由化的目标,搭建了两岸经济合作的机制化平台,将两岸经济合作推进到新阶段,标志着构建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框架率先在经济领域取得突破,意义重大,影响深远。2011年元旦,ECFA早期收获计划开始实施。货物贸易方面,大陆向台湾开放539项产品,包括18项农产品,台湾向大陆开放267项产品。根据降税安排,这些产品将分两年三阶段降至零关税。服务贸易方面,大陆向台湾开放会计、计算机及相关服务、银行等11项服务业,台湾向大陆开放会计等9项服务业。此后,两岸经济合作委员会成立,下设货物贸易、服务贸易、投资、争端解决、产业合作、海关合作6个工作小组,并全面启动货物贸易、服务贸易以及争端解决等ECFA后续协商。ECFA实施一年多来,为两岸基层民众带来明显利益,效果逐步显现。(见资料1)

2011年3月,大陆通过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首次专章阐述加强两岸经济合作问题,对深化两岸经济合作提出了明确要求。台湾提出的“黄金十年”政策蓝图,也将深化两岸经济合作作为重要一环。ECFA把两岸经济长远发展与两岸经济合作有效衔接。只要两岸同胞紧抓机遇,凝聚共识,积极行动,两岸经济合作将获得更广阔的空间和更强劲的动力,开创更美好的前景。(见资料2)

3.两岸全面直接双向“三通”得以实现,两岸经济合作不断深化。李登辉、陈水扁执政时期对两岸经济交流设置各种障碍,两岸直接双向“三通”无法实现。两岸关系新形势下,全面“三通”很快得以实现。2008年12月,两岸启动空运、海运直接通航和全面直接通邮。2009年8月底,两岸航班由平日包机转为定期航班。2009年7月1日,台湾有关方面开始受理大陆资本向台湾投资,两岸投资从单向发展为双向。以大陆企业赴台投资以及两岸正式开通空运定期航班为标志,两岸同胞期盼30多年的全面直接双向“三通”终于实现。目前,两岸航空客运班次增至每周558班,货运班次增至每周56班;大陆对台航点增至41个,台方增至9个。大陆对台海上直航港口达71个。

两岸经济交流与合作全面深化,成果丰硕。两岸金融等现代服务业合作扩大。2011年新增5家、总计已有10家台资银行获准在大陆设立分行,首家两岸合资基金管理公司成立,新增6家台湾金融机构获得投资大陆资本市场的许可,新增3家、总计已有20家台资企业获准在大陆A股市场上市。两岸就台湾地区人民币供应与回流建立合作机制,在大陆双向兑换新台币的范围扩大到上海、福建和广东。大陆银联卡在台刷卡、取现等业务陆续开通。两岸产业合作进入机制化、制度化新阶段。两岸新型产业合作持续推进,两岸选定的LED照明、无线城市、冷链物流、TFT-LCD(液晶面板)、电动汽车5大产业试点项目顺利推进。两岸农业合作不断深化。2011年新批准设立4家、累计已有29家台湾农民创业园。两岸农产品贸易品种和数量增加,常态化、市场化的对台农产品采购机制正在逐步形成。针对台商在大陆生产经营中遇到的困难,各地各有关部门出台一系列政策措施,帮助他们解决实际困难,支持台资企业转型升级,促进台资企业健康、持续发展,增强台商在大陆发展的信心。(见资料3)

2011年,国务院相继批准《海峡西岸经济区发展规划》、《平潭综合实验区总体发展规 划》,海峡西岸经济区和平潭综合实验区建设取得新进展。两岸贸易投资进一步扩大。2011年两岸贸易额达到1600.3亿美元,再创历史新高。大陆稳居台湾第一大出口市场,是台湾贸易顺差的最大来源地,以及台湾农产品最大的销售市场。当年大陆新批准台资项目2639个,台湾有关部门核准企业投资大陆金额达131亿美元。大陆企业赴台投资项目共47个,投资金额6819.05万美元,累计金额约为2.2亿美元。

两岸各界交往空前活跃,文化教育交流蓬勃开展,形成了多层次、全方位交流的新格局。一是两岸人员往来规模迅速扩大。2009年两岸人员往来首次超过500万人次,2010年超过600万人次,2011年达到710万人次。2008年7月大陆居民开始赴台旅游,2009年达到60多万人次,2010年达120多万人次,大陆已成为台湾第一大旅游客源地。2011年6月,北京、上海、厦门居民赴台个人游试点实施,7月福建居民赴金、马、澎个人游试点实施。全年大陆居民赴台旅游达125.1万人次,其中团队旅游122.3万人次,个人旅游2.8万人次。

今年4月1日,海峡两岸旅游交流协会与台湾海峡两岸观光旅游协会达成共识,天津、重庆、南京、杭州、广州、成都、济南、西安、福州、深圳等10个试点城市将于年内分批开放赴台个人游。未来,随着大陆居民赴台个人游试点城市的增加,大陆居民赴台游人数还会增长,更多大陆同胞将赴台领略宝岛的美丽风光。二是两岸文教交流内涵更加丰富,层次进一步提高。大陆各地在岛内举办的一系列特色文化交流活动受到台湾各界欢迎。2010年,四川的“成都大庙会”、广西的大型歌舞剧《刘三姐》、河北的民族民间传统艺术展、陕西的民俗艺术节等,向台湾民众展现了大陆各地独特的文化魅力。2011年,分藏两岸的元代画家黄公望的《富春山居图》在台北故宫博物院合璧展出,吸引了80多万两岸民众前往观赏。沈阳故宫文物展、东北民间歌舞表演和民间艺术展演、黄梅戏专场演出、浙江非物质文化遗产精品展、孔子文化宝岛行、广西少数民族艺术节等,都在岛内受到民众热烈欢迎。大陆高校免试招收台生的条件放宽至“前标级”,大陆学生赴台接受学历教育启动。今年2月,两岸文教界历经3年合作共同完成的中华语文工具书——《两岸常用词典》编纂完成,两岸共同建设的“中华语文知识库”网站正式向全球免费开通。三是两岸基层民众和青少年交流更为活跃。2009年开始在福建举办的海峡论坛,每届参加的台湾基层民众来自30多个界别,超过1万人,是迄今为止规模最大、人数最多、台湾基层民众参与最广泛的两岸民间交流盛会。2011年7月,两岸万名青年联欢活动在北京举行,成为迄今最大规模的两岸青年交流活动。胡锦涛总书记会见两岸青年代表,与他们亲切互动,深受台湾青年的欢迎和台湾舆论的肯定。2008年以来,大陆近20位省(区、市)主要领导同志率团访问台湾,他们深入民间、走进基层,与台湾普通民众广泛交流,对增进两岸同胞相互了解,融洽两岸民众的感情,推动两岸互利合作,产生了积极影响。四是两岸民间交流蓬勃开展。两岸工会、妇女、宗教、宗亲和民间信仰等各领域、各界别交流持续热络。两岸工会论坛、妇女论坛、客家高峰论坛、大学校长论坛、青年论坛、佛教论坛等各界交流活动在两岸接连举办,对两岸各界各领域加强联系,深化交流合作,实现共同发展,发挥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赞成两岸平等协商、开展交流合作,支持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成为岛内民意主流。4年来,两岸交流合作的丰硕成果已“飞入寻常百姓家”,惠及千家万户。两岸实现直接通航,大大缩短了两岸间的交通距离,构筑了人员便捷往来和货畅其流的“黄金交通网”和“一日生活圈”。(见资料4)

两岸经济密切合作,贸易投资不断创出新高,对台湾经济渡过金融风暴、较快实现复苏产生了重要作用。大陆居民赴台旅游广泛增进了两岸民众的直接交往,产生的经济效益也愈发明显。据台湾方面统计,2008年7月至2011年12月,大陆赴台游客达305万人次,给台湾带来50.59亿美元的观光收益,众多旅行社、饭店、旅馆的经营者和开夜市摊、卖凤梨酥、卖茶叶蛋的小商家都从中受惠。2011年是实施ECFA早收计划的第一年,据海关总署统计,全年大陆自台进口享受ECFA关税优惠的产品共30312票,货值42.21亿美元,关税优 惠7.83亿元人民币。据台湾方面统计,出口大陆的ECFA早收清单产品中,超过一半的厂商是首次对大陆出口。早收清单项下的农产品对大陆出口快速增长,全年出口20317吨,同比增长88%;出口值12564万美元,同比增长127%,其中又以冷冻秋刀鱼、文心兰、石斑鱼、茶叶等增长最为显著。两岸合作打击电信诈骗和毒品犯罪成效显著,有效维护了两岸交往秩序和同胞权益。4年来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给台湾民众带来实实在在的利益,受到台湾民众的普遍欢迎。岛内民调显示,近七成台湾民众赞成两岸交流合作和平等协商,希望两岸关系和平发展。

4年来,两岸基层民众的交流大幅增加,台湾民众对大陆了解增多,对大陆的负面印象开始改变。台湾媒体民调显示,台湾民众对大陆印象变好的比例明显上升,认为两岸关系友善的比例明显上升。例如TVBS民调显示,以2008年11月后的6次民调与此前的6次民调平均数比较,认为两岸关系友善的比例从23%升至42%,上升19个百分点;认为两岸关系敌对的比例从49%降为33%,下降16个百分点。

同时,在两岸大交流大合作的氛围下,两岸互相帮助,同胞感情加深。2008年四川汶川特大地震发生后,台湾同胞共向大陆同胞捐款6.7亿元人民币。2009年大陆同胞为遭受“莫拉克”台风袭击的台湾同胞捐款9.8亿元人民币,占外界对台捐款的90%以上。2010年面对青海玉树地震和甘肃舟曲特大泥石流灾害,以及台风“鲇鱼”造成大陆游客在台遇险遇难事件,两岸各界相互支持,携手救助,再次书写了同胞手足血浓于水的感人篇章。

两岸在涉外领域的冲突和内耗明显减少,国际社会一个中国格局巩固。马英九上台后,终止了陈水扁执政时期推行的“烽火外交”。两岸双方都赞同在涉外事务中避免不必要的内耗。我们在一个中国原则的基础上,稳妥地处理了中华台北卫生署以观察员身份参加世界卫生大会(WHA),台湾与新加坡、新西兰启动商签经济协议等一系列问题。国际社会积极评价两岸关系改善和发展,欢迎两岸进行接触和对话。在2011年1月胡锦涛主席访美期间发表的《中美联合声明》中,美方表示“奉行一个中国政策,遵守中美三个联合公报的原则。美方赞扬台湾海峡《两岸经济合作框架协议》,欢迎两岸间新的沟通渠道。美方支持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期待两岸加强经济、政治及其他领域的对话与互动,建立更加积极稳定的关系”。国际社会奉行一个中国政策的格局持续稳固。

二、“九二共识”获得台湾各界广泛认同,两岸关系经受住了重大考验

2012年1月14日,台湾地区举行新一届领导人和民意机构代表选举。这场选举不只关系台湾政局发展变化,而且关系两岸关系发展前景。2011年春夏以后,选情起伏多变、错综复杂。最终,国民党候选人马英九以689万票、51.6%的得票率获得连任,国民党赢得民意代表机构113个席次中的64席。

这次选举与以往最大的不同是,自1996年台湾地区实行领导人直选以来,岛内“大选”首次在两岸关系明显改善的历史背景下举行,两岸议题首次成为台湾选举中的正面因素。回顾过去,台湾的选举中充斥着对大陆极力污名化的攻击,充溢着蓄意煽动下对大陆的敌意。2004年3月选举前,陈水扁发起所谓“防御性公投”,在2月28日当天举行百万人“牵手护台湾”活动,选前最后一天,发生了“3·19”枪击案,然后传出大陆加害陈水扁的谣言,“台独”势力始终都在煽动岛内民众的“仇中”心理。2007年初开始,陈水扁声称一定要“公投加入联合国”,推动举办所谓“入联公投”,谋求“台湾法理独立”;同时也为了掩盖自身贪腐,故技重演,执意要在2008年3月选举时举办所谓“入联公投”,把两岸关系推向紧张动荡的边缘。可以说,每逢“大选”,“台独”势力都把挑动仇视大陆、制造两岸冲突,作为自己获取选票的法宝,食髓知味,百般操弄。但2012年这次选举是在两岸关系历经四 年和平发展之后,台湾民众普遍关心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大局能否继续维护、良好发展势头能否继续保持,参选各方都需向选民表明,其有条件、有能力维护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成果,保持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势头,这是与以往相比最大的不同。

国民党和马英九竞选团队不断宣传两岸关系改善发展的成果,明确表示认同“九二共识”、反对“台独”,强调在“九二共识”基础上恢复两岸商谈,改善了两岸关系,带给台海地区前所未有的和平;一旦舍弃这些,两岸关系将重陷紧张和不确定状态,台湾经济发展和民众福祉都会受到影响。大陆高度重视、反复强调坚持“九二共识”对发展两岸关系的重要性。2011年11月,胡锦涛总书记在会见国民党荣誉主席连战时表示,认同“九二共识”是两岸开展对话协商的必要前提,也是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重要基础。同年12月,全国政协主席贾庆林在大陆海协会成立20周年纪念大会上表示,否定“九二共识”,两岸协商就难以为继,已有的协商成果也将难以落实,两岸关系势将重现以往曾有过的动荡不安,最终伤害两岸同胞的利益。

蔡英文和民进党面对岛内支持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民意压力,一方面极力渲染贫富差距扩大、社会分配不公、失业率增加、房价升高等社会民生问题,攻击马英九执政无能、图利财团,试图将选战主轴拉到社会民生议题;另一方面收敛以往那套挑衅大陆、操弄“悲情”的手法,转而重新包装“台独”主张,声称其一旦上台也有能力维护两岸关系稳定。蔡英文提出“和而不同、和而求同”的两岸政策主张,声称上台后“不会采取极端或激进路线”,会“延续前朝政策”、“概括承受ECFA”,保证“两岸关系只会持续前进,不会停滞或倒退”。但民进党仍然坚持“台独”立场,极力否认“九二共识”,它对社会民生议题的炒作、宣称上台执政将保持两岸关系稳定,仍难以消除台湾民众对其执政能否延续“两岸和平红利”的质疑。在选战的最后关头,两岸政策成为核心议题,承不承认“九二共识”成为各方关注的焦点,台湾各界一大批代表性人士和基层民众纷纷公开表态支持“九二共识”,使岛内形成了“没有‘九二共识’就没有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社会氛围。

这场选举的结果表明,在事关两岸关系发展方向的重大抉择面前,台湾同胞最终选择了继续支持两岸关系的和平发展,认识到坚持“九二共识”对于稳定台海局势的重要意义,明确表达了期盼两岸持续推进协商、扩大交流合作的愿望。事实再次证明,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是一条正确道路,符合两岸同胞的共同期待和根本利益。而“台独”主张罔顾现实,违背民意,无论怎样改头换面,都是行不通的。反对“台独”、认同“九二共识”,巩固交流合作成果,促进两岸关系和平发展,越来越成为两岸民意的主流。

三、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思想产生重大影响,日益显现出强大的生命力和推动力

回顾4年来两岸关系发展历程,促成两岸关系发生历史性变化的关键因素,是两岸关系和平发展重要思想的提出以及由此形成的一系列政策主张。

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思想是对台工作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的重要成果,继承、丰富和发展了中央对台工作大政方针。这一重要思想孕育于反“台独”斗争尖锐之时,形成于两岸关系实现历史性转折的关头。

2008年12月31日,胡锦涛总书记在纪念《告台湾同胞书》发表30周年座谈会上发表重要讲话,全面回顾了30年来在邓小平同志确立的“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方针和江泽民同志提出的八项主张指引下两岸关系取得的历史性成就,深刻总结了30年来对台工作的基本经验,在中央对台工作大政方针基础上,站在全民族发展的高度,首次全面系统阐述了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重要思想和政策主张,为在历史新起点上推动两岸关系指明了前进方向,成为新形势下对台工作的指导方针。随着对台工作继续推进,两岸关系和平发展重要思想将 日益显现出强大生命力和推动力,这是因为:

首先,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思想把促进两岸关系和平发展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紧密联系起来,反映了维护中华民族整体利益和实现祖国和平统一的内在要求,体现了总揽全局的战略思考。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已经成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程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篇章。

其次,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思想鲜明提出了争取祖国和平统一首先要确保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重要论断,强调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应当把坚持大陆和台湾同属一个中国作为政治基础,把深化交流合作、推进协商谈判作为重要途径,把促进两岸同胞团结奋斗作为强大动力,把继续反对“台独”分裂活动作为必要条件,科学回答了为什么要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怎样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重大问题,体现了实事求是的精神,反映了对两岸关系发展规律的深刻把握。

第三,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思想打开了奋力开拓两岸关系的前进道路。在这一思想指引下提出的政策主张,从政治基础、经济合作、文化交流、人民往来、协商涉外事务和解决政治军事问题等六个方面,指明了构建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框架的努力方向,符合推进两岸关系的实际需要,既展现了大陆方面的诚意和善意,又回应了台湾方面的合理诉求。

第四,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思想突出了两岸同胞的主人翁地位,强调两岸关系和平发展要靠两岸同胞共同推动,成果要由两岸同胞共同享有,明确了以增进两岸同胞福祉为宗旨,体现了“以人为本、为民谋利”的基本理念。

最后,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思想是我们国家和平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已经明确宣示要坚持和平发展战略,下决心走出一条与传统大国兴衰不同的强国之路。其核心是以发展的成果增强维护和平的能力,又以和平的方式解决前进道路上的问题。这一理念同样体现在发展两岸关系、实现和平统一的实践中。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积极成果将不断为中国和平发展战略的推进增添新的内涵。

四、4年来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启示

回顾4年来两岸关系发展历程,我们可以从中得到很多重要启示。实践证明,两岸关系和平发展重要思想深刻把握两岸关系发展规律,对不断推进两岸关系发展起到重大作用,我们在今后对台工作中应坚决贯彻这一思想。那些被实践证明是正确的经验和做法,在今后推进两岸关系发展进程中仍应继续坚持下去。

1.两岸双方一定要维护好反对“台独”、坚持“九二共识”这一共同政治基础。1992年两岸两会达成的“九二共识”,核心内涵是两岸双方均坚持一个中国原则。反对“台独”、坚持“九二共识”,就意味着双方均坚持一个中国、反对国家分裂。在这一基础上发展两岸关系,就有理由相信两岸关系不会朝向“一中一台”、“两个中国”发展,两岸双方就有了互信的基础。4年来,两岸关系实现历史性转折,两岸协商成果斐然,交流合作的局面焕然一新,都是在这一重要基础上实现的。维护好这一基础,两岸协商谈判才能顺利开展,两岸交流合作才会稳步推进。失去这一基础,两岸关系就会偏离正确方向,丧失已有成果,台海局势也将重新陷入动荡不安。两岸同胞应当共同维护、巩固这一政治基础,保持两岸关系稳定发展的良好势头。

2.深化交流合作、推进协商谈判是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有效途径。4年来,两岸双方在“九二共识”基础上开展平等协商,达成16项协议,解决了事关民生的一系列问题,增进了两岸同胞的福祉,也为两岸关系发展搭建起一系列机制化平台,构建起制度化保障。两岸双方在“九二共识”的基础上保持良性互动,推动两岸交流合作蓬勃发展。今天,两岸同胞往来之频繁、经济联系之密切、文化交流之活跃、共同利益之广泛,是前所未有的。两 岸同胞在互利双赢的经济交流合作中厚植共同利益,在丰富多彩的文教交流中增进对中华文化、中华民族的认同,在密切频繁的交流往来中增加了解、消除隔阂、加深感情,都在为两岸关系发展奠定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基础。

3.两岸同胞共同奋斗是推进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强大动力。广大台湾同胞是两岸关系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也是我们发展两岸关系的依靠力量。胡锦涛总书记强调,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新局面要靠两岸同胞共同开创,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成果由两岸同胞共同享有。只有两岸同胞共同参与到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进程中来,不断凝聚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意志,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才会迸发出强大的力量,获得源源不断的动力。4年来,随着越来越多的两岸同胞参与两岸交流合作,分享两岸关系改善发展的成果,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才会得到越来越多民众的支持和欢迎,成为台湾社会的主流民意。正因为如此,我们要坚持以人为本,把寄希望于台湾人民的方针贯彻到各项对台工作中去,为台湾同胞多办好事、多办实事,让和平发展的成果更广泛地惠及台湾基层民众,使两岸关系和平发展获得更强大的民意支撑。

4.反对“台独”是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必要条件。4年来,“台独”势力虽然失去了利用政权推动“台独”的能力,但仍在煽动对大陆的仇恨敌意,不断制造事端,阻挠两岸关系发展,并伺机卷土重来。20多年来“台独”思想在岛内肆虐至今仍遗害台湾社会思想意识,台湾社会仍有“台独”势力生存的土壤。对此,两岸同胞应共同努力,不断清除“台独”思想的影响,共同反对各种形式的“台独”分裂活动,为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提供必要条件。

5.要秉持“建立互信、搁置争议、求同存异、共创双赢”的精神处理两岸关系中的问题。两岸关系发展面临难得历史机遇,但也面临复杂的历史遗留问题和发展中产生的新问题。面对这些问题,争吵无助于解决问题,只会扩大分歧,削弱互信。两岸双方应建立互信、搁置争议,保持良性互动,从中华民族整体利益出发,求双方之同,存分歧之异,通过协商对话、交流合作,逐步扩大共识、增进互信,积累成果,不断聚同化异,从而为最终解决复杂问题创造条件。4年来,正是秉持这一精神,两岸双方妥善处理了一系列复杂敏感问题,推动两岸关系保持积极态势并取得一系列成果。

6.要按照“先易后难、先经后政”的步骤推动两岸关系循序渐进发展。两岸关系发展经纬万端,涉及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各个领域,又面临难易程度各不相同的各种问题。在推进过程中,需要综合考虑各方面因素,分清轻重缓急,把握节奏时机,从解决两岸民众最需要、最迫切的实际问题做起,从两岸双方有共同意愿、有合作条件的领域着手,这样才能推动两岸关系顺利向前发展,不断取得成果。4年来,正是按照这一步骤,两岸协商谈判、交流合作稳步推进,在经济、文化、社会各个领域取得丰硕成果,也为两岸关系进一步深入发展不断打下坚实基础。

五、两岸关系中的一些现实问题和挑战

4年来,两岸关系取得重要进展和成果,台海局势发生了重大深刻变化。同时也要清醒地认识到,两岸关系实现历史性转折时间不长,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一些深层次、结构性问题,仍然会制约两岸关系深入发展。我们要对两岸关系的复杂性保持清醒头脑。

1.民进党等“台独”势力极力阻挠两岸关系发展。民进党去年以来为应对选举对其两岸政策有所调整,作出了维护两岸关系稳定发展的姿态,但并未放弃“台独”立场,仍然否认一个中国原则和“九二共识”。选后,民进党尽管声称要检讨其两岸政策,但仍然坚持“台湾是一个主权独立的国家”,在实际行动中仍然抱持仇视大陆的心态,极力干扰破坏两岸关系发展。民进党等“台独”势力诬称ECFA独厚财团、拉大贫富差距,利用各种事件煽动民众“仇中”情绪,肆意丑化大陆形象,诬蔑大陆惠台政策,继续联合反华势力给两岸关系发展及两岸交流制造障碍。民进党的这些行径尽管阻挡不了两岸关系改善和发展的势头,但是 对两岸关系和平发展仍然产生很大的干扰和破坏作用。

2.两岸双方仍存在固有矛盾和政治分歧。两岸之间长期存在着一些基本矛盾和政治分歧,两岸关系发展进程中也会出现一些新的难题,这些矛盾分歧和难题短时期内不易化解,处理不好将影响两岸关系发展的速度、水平和前景。2008年以来,两岸双方秉持建立互信、搁置争议、求同存异、共创双赢的精神,妥善处理了一系列复杂问题,保持良性互动。但是,随着两岸关系继续深入发展,将不可避免地触及一些政治、军事方面的问题,如果不能妥善处理,就会影响两岸关系继续改善和发展,这就需要两岸双方为破解两岸政治难题预作准备,创造条件。

3.台湾部分民众对大陆仍有较深疑虑,对两岸关系重大政治问题的看法仍较混乱。4年来,由于两岸同胞共同分享和平发展成果,利益联系更加紧密,彼此理解增多,感情加深,台湾民众包括部分泛绿民众对两岸交流合作、协商谈判的认识以及对大陆看法都在发生积极变化。但是,由于历史上的长期隔阂和对抗,李登辉、陈水扁长达20年宣传“台独”和推行“去中国化”,台湾民众对两岸关系的心态比较复杂,主张维持两岸关系现状的占大多数,旗帜鲜明地坚持一个中国、主张和平统一的声音还很弱小。由于两岸长期隔绝,并长期受“反共”教育和“台独”宣传的影响,相当一部分台湾民众对大陆存在误解和隔阂,对两岸关系重大问题存在错误看法。这种状况目前还没有发生大的变化。

4.外部势力仍在干扰和牵制两岸关系发展。一些外国势力坚持“以台制华”战略,将台湾作为阻挠牵制中国发展的棋子。美日均有一些人强调两岸力量对比已严重失衡,担心两岸关系发展损害其利益,主张进一步插手台湾问题,阻挠两岸关系发展。美国奥巴马政府仍然以执行“与台湾关系法”为名,坚持对台军售。继2008年、2010年后,2011年美国政府又宣布总额为58.52亿美元的对台军售案,4年来军售额累计已近190亿美元,超过国民党重新执政之前10年美对台军售总额。美坚持对台售武始终是中美关系和两岸关系的主要干扰因素。

六、贯彻执行中央对台工作决策部署,开创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新局面

当前,两岸关系处于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时刻。两岸同胞普遍肯定与支持两岸关系和平发展;两岸双方有继续推动两岸关系改善发展的意愿;过去几年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取得一系列重要成果,积累了很多成功经验;国际社会普遍欢迎两岸关系继续改善发展,这些都为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开创新局打下了良好基础。展望未来,两岸关系有望迎来新的机遇,迈出新的步伐,开创新的局面。前进的道路上,机遇与挑战并存,机遇大于挑战。我们要坚持中央对台工作大政方针,继续深入贯彻胡锦涛总书记“12·31”重要讲话精神,以持续推进两岸关系和平发展为主题,以深入贯彻寄希望于台湾人民的方针为主线,进一步扎实有效做好各项对台工作,进一步巩固深化两岸关系和平发展,为实现祖国和平统一大业创造有利条件。为此:

1.要巩固两岸政治互信基础,深化两岸同属一个中国的共同认知。实践证明,两岸双方在反对“台独”、坚持“九二共识”的共同基础上增进互信,良性互动,是推动两岸关系稳定发展的关键。两岸关系越往前发展,双方就越要珍视互信,越要加强和扩大互信。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有效地管控分歧,更好地聚同化异,不断克服前进道路上的各种干扰,始终保持两岸关系发展的正确方向。“九二共识”的核心是双方各自以口头方式表述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原则,精髓是求同存异,即求一个中国之同,存政治分歧之异。坚持一个中国,是指认同大陆和台湾同属一个中国,反对和抵制国家分裂。两岸在事关维护一个中国框架这一原则问题上形成更为清晰的共同认知和一致立场,更为明确地树立两岸同胞一家人的观 念,就能为再创两岸关系新局提供更加坚实的基础,为解决两岸之间的各种难题开辟更加明朗的前景,为扩大两岸同胞尤其是台湾同胞的福祉创造更加有利的条件。

2.巩固两岸经贸关系发展成果,深化互利合作。两岸经济交流与合作是两岸关系发展中最具活力的因素,也是我们要继续优先推动的领域。ECFA的启动和实施,标志着构建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框架率先在经济领域取得突破,意义重大。当前的重点是要不断推进ECFA的后续商谈,力争取得实质进展,尽快达成协议。应加快推进两岸金融领域的合作,包括尽快商谈建立两岸货币清算机制。两岸产业合作已初见成效,应当明确合作目标,提供政策支持,促进两岸企业的优势集成,增强两岸经济的竞争力。我们积极支持和鼓励两岸双向投资,期待台湾方面对大陆企业赴台投资进一步放宽限制,提供必要环境和公平条件。对于在大陆的台资企业,各地各部门应继续给予关心和支持,依法维护他们的正当与合法权益,并进一步采取积极措施帮助他们解决生产经营中遇到的困难,尤其是协助台资企业抓住大陆经济转型之机,加快转型升级和产业转移,大力拓展大陆内需市场。同时,要继续支持海峡西岸经济区和平潭综合实验区在两岸交流合作中发挥先行先试作用,鼓励平潭实验区为建设两岸同胞的共同家园积极探索,大胆创新。

3.巩固两岸各界大交流局面,深化文化教育领域交流。两岸各领域交流方兴未艾,蓬勃发展。在此基础上,应更加注重交流的规范化和机制化,更加注重提高交流的质量与水平,更加注重交流的实际效应与具体成果,更加注重与台湾基层之间的接触与互动。交流的目的是增进了解、融洽感情;效果是互通有无、取长补短;方式要平等尊重、入乡随俗。两岸有关方面应积极考虑进一步简化两岸人民往来的手续,让两岸同胞更加快捷便利地走亲访友、参访交流,增进一家人的感情。要继续鼓励大陆居民赴台旅游,促进两岸同胞开展更多直接的接触交往。要适应两岸同胞对于扩大各界交流合作的期待,不断加大两岸文化交流的力度,争取在两岸文化领域建立起一批有广泛影响、能够持续发挥作用的交流平台,鼓励两岸同胞不断共同弘扬中华文化的优秀传统,不断增强休戚与共的民族认同。两岸双方还应积极考虑适时商签相关协议,以推动两岸文化教育领域的交流合作不断深化和更加机制化。

4.巩固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民意基础,深化两岸同胞的感情融合。两岸关系的改善发展与两岸每一位同胞息息相关。实现两岸关系和平发展,两岸民众既是主要的促进者,也是最大的受益者。今后,我们要继续深入贯彻寄希望于台湾人民的方针,进一步鼓励更多的台湾同胞尤其是基层民众以各种形式参与到两岸交流合作之中,把个人的切身利益和事业发展与两岸关系的和平发展更紧密地联系在一起。要促进两岸基层交流更加深入、持久和常态化地进行下去,不断增进两岸民众的相互理解与同胞感情。要多了解包括中小企业和农渔业者在内的台湾基层民众的需求,为他们多办实事,多办好事,使更多的台湾民众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进程中受益。在巩固深化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进程中,要最广泛地团结台湾同胞,聚拢一切支持两岸关系改善发展的台湾各界人士,不断强化支持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主流民意,使两岸关系和平发展获得源源不断的内在动力,形成沛然莫之能御的浩荡潮流。

4年来,两岸关系开创出和平发展的新局面,给台海地区带来了安定祥和,增进了两岸同胞的福祉,也受到国际社会的普遍欢迎。展望未来,两岸关系有望继往开来,开创新的局面,谱写新的篇章。我们要坚定不移地贯彻执行中央对台工作大政方针,牢牢把握两岸关系和平发展主题,最广泛地团结台湾同胞,共同维护两岸关系发展成果,坚决反对“台独”分裂活动,不断巩固和加强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政治、经济、文化和民意基础,努力保持两岸关系发展的正确方向和良好势头。只要海内外中华儿女团结奋斗,就一定能够克服各种艰难险阻,进一步开创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新局面,为推进祖国和平统一大业不断创造更加有利的条件。

篇2:继往开来再创新局

区委常委、政法委书记

唐跃飞

(2012年3月26日)

同志们:

刚才,耀辉同志总结了2011年我区司法行政工作,并对2012年工作进行了部署,总结全面客观,部署思路清晰,很切合实际,我完全赞同。

过去的一年,我区司法行政工作卓有成效,有特色,有创新,可圈可点。比如我们组织开展的普法工作,连续三届荣获全国先进区,全国有2856个县级行政区,被评为先进县市区只有328个,广东122个县级行政区,先进区也只有14个。这个不容易,十里挑一,而且惠阳是从“三五”“四五”、“五五”15年当中连续被评为全国普法先进县市区,这更不简单!普法为惠阳赢得很大的荣誉。我们开展的“一村一法律顾问”工作,只用了一年不到的时间就完成了102个行政村全覆盖配备,比计划提前了两年多,成为全省率先实现“一村一法律顾问”的县区。“一村一法律顾问”是我区司法行政工作创新社会管理的重要举措,体现出我区司法行政主动作为、敢于作为、有效作为的干事创业精神。从反映的情况来看,“一村一法律顾问”工作成效很好,确实为基层农村解决了实际问题,村一法律顾问”制度等列入了我区重点工作。区第四次党代会第一次会议明确提出了“六五”普法要再创全国先进区的目标任务。新一年面临的工作任务非常繁重,区委、区政府对司法行政工作寄予厚望,在这里,我提三点意见。

一、认清形势,坚定信心。司法行政机关是政法部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维护国家安全和政治稳定的重要力量。当前社会稳定形势总体是好的,但经济社会发展与社会和谐稳定仍然面临着许多新情况新问题,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面临新的挑战。今年党的十八大将要召开,为党的十八大胜利召开营造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是今年政法系统首要政治任务。从司法行政工作来说,同样也面临许多新的挑战和新的更高要求。

一是维护稳定的压力更大。随着改革发展的深入推进,利益格局的深刻变化,社会矛盾多元多样,人民内部矛盾呈现量大面广,特别是医疗卫生、土地征用、拆迁补偿、环境保护等民生领域矛盾纠纷多发,处置不好极易演变成群体性事件,预防处置难度也在不断加大。近年来社区矫正人员、刑释解教人员等特殊人群队伍不断扩大,日常教育、疏导、稳控、帮扶任务加重,对司法行政领域的维稳工作要求更高。

二是服务大局的任务更重。今年是我区推进科学发展、跨越发展的关键一年,当前部分企业生产经营困难,经济下行压力加大,这就更需要司法行政部门不断加大对企业的法律服务和司法保障力度,努力营造良好的法治环境,推动全

感染力和工作效果。不断提升律师法律服务水平,更加全面准确把握律师的政治定位,进一步加强党对律师工作的领导;继续组织广大法律服务工作者参与“一村一法律顾问”工作,为我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坚强的法律支持;坚持律师参与信访值班的做法,组织指导广大律师积极参与涉法信访调处,参与矛盾纠纷排查化解,自觉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切实保障好律师执业权利,促进我区律师业健康发展。不断提升公证服务水平,研究和推出各种便民利民新举措,进一步优化窗口服务,着力提高公证质量及社会公信力。进一步深化法律援助便民服务,畅通法援信息,上门服务,主动介入,真正把法律援助这一“民心工程”做好做实。

二要立足人民调解本职,突出矛盾预防化解工作创新。人民调解工作是化解基层矛盾纠纷的有效途径,要坚持关口前移,变被动化解为主动调解,事后调解为事前预防,真正使矛盾发现在基层、化解在基层。健全完善经常性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工作机制,认真抓好重大节日、重要会议、活动等敏感时段的专项排查活动,不断提升矛盾预防化解水平,最大限度地增加社会和谐因素。不断完善人民调解组织网络,重点向专业性、行业性和企业延伸,充分发挥行业协会、民间社团、专业组织的特殊优势,协调解决好各自领域的矛盾纠纷。深入推进人民调委会规范化建设,进一步完善人民调解工作量化考评制度。重视人民调解队伍建设,加强人民调解业务培训,注意吸纳法律素养较高、调解经验较丰富的退

我区司法行政工作实现新跨越。

三要转变方式促落实。要善于整合基层工作资源,充分发动社会各方面力量,积极参与司法行政方面的法律服务、安置帮教、社区矫正等工作,不断推动司法行政工作社会化。结合工作实际,进一步制定和完善基层司法所、调委会等各类组织运作的规章制度、业务工作规则和管理办法,努力实现规范管理、规范服务,切实提升司法行政领域的规范化水平。

篇3:继往开来再绘新篇

改革发展突飞猛进

中国中元的转型经历了三次大转变。

从设计管理单位向工业设计院的转变。中国中元的前身——一机部设计总局成立于1953年。作为机械工业勘察设计系统的管理部门,组建机械工业勘察设计队伍、组织学习前苏联工厂设计经验、从事设计工作并为管理建章立制是这一时期的主要任务。1965年,一机部设计总院成立,作为事业单位,行使机械工业勘察设计系统的管理职能,协调对各单位的全面调整,同时从事部分工厂及建筑工程的设计。

从工业设计院向综合性设计企业的转变。随着事业的发展,工业设计院从建院初期主要为机械工业服务的单一业务,发展成以工业、民用、能源为主的三大领域的服务业务,形成了企业发展的三大支柱产业,初步实现了由单一的工业设计院向综合化设计企业的转变。

从综合性设计院向工程公司的转变。2000年,按全国勘察设计体制改革统一部署,设计院与机械工业管理部门脱钩,由事业性质改为科技型企业,进入了中国机械工业集团。2003年,以中元国际工程设计研究院为核心,与中国机械工业电脑应用技术开发公司、机械工业规划研究院联合,重组成立了中国中元国际工程公司,完成了由设计研究院向工程公司的转型,企业一年迈上一个新台阶,迎来了前所未有的迅猛发展。

在计划经济时代,设计院仅仅靠设计这一主业求得生存;今天的工程公司,设计咨询、项目管理、工程总承包为工程建设领域提供着全方位服务,专业突出、服务多元、齐头并进已成为中国中元现阶段发展的基本特点。

专业技术特色鲜明

中国中元重视科研业务建设和技术创新,形成了具有中国中元特色的专有技术和品牌优势。依托设计技术优势,中国中元积极推进以设计为龙头的工程总承包和项目管理业务的开展,将医疗建筑、物流系统、工厂建设、能源与环境、生物工程、装备制造等有专业技术优势和独特专长的行业,作为工程总承包业务的重点开拓方向,努力实现在其业务链、产业链的市场价值、新领域、新的业务范围内的延伸,形成公司新的经济增长点。通过设计的特色化、专业化带动工程的一体化,形成了研究、设计咨询、工程承包与管理齐头并进、共同发展,全方位服务和多元化经营的良好发展态势。

在医疗建筑工程领域,中国中元培育了一支由国家勘察设计大师黄锡璆博士领衔的医疗建筑设计研究团队,为社会提供全面而专业的医疗建筑策划、咨询、工程设计和专项承包服务,以整体优势、专业齐备的服务贯穿于工程建设的全过程,使医院建设在环节点上达到了无缝衔接。到2008年底,中国中元已完成了解放军总医院、卫生部北京医院、协和医院、西藏军区总医院等近200家现代化医院的系统设计。以净化工程业务为突破口,中国中元承接了中科院肿瘤医院、北医三院净化工程等3 0多家医院手术室和净化工程的专业承包和多家医院的项目工程总承包管理工作。

在物流工程领域,中国中元的机场物流项目设计已涵盖了全国3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境外5个国家和地区,在北京、上海、广州等国内数十个民用机场完成了150余项物流系统工程项目,在国内机场物流货运库工程的设计市场上,拥有90%的市场占有率,是国内唯一具备机场行李和安检工艺系统设计能力的服务团队,也是国内航空食品配餐工程设计最具竞争力的企业。凭借机场物流设计的良好声誉,中国中元先后承接了上海虹桥机场行李处理系统、广州FedEx亚太转运中心电气承包工程等设计项目。

工业工程设计是中国中元的传统技术优势,企业先后承担了大连重工·起重集团公司等大型企业的生产能力建设和整体搬迁建设工程项目的设计工作,以及德国Nordex公司投资建设的恩德(东营)风电设备生产车间工程总承包项目。中国中元在生物净化工程领域拥有国内领先的技术优势,逐步形成了生命科学研究实验室、生物安全实验室、人药兽药生物制药、质量检定机构综合实验楼等多学科领域的工程技术特色,承接了中国药品生物制品检验所等一批国家重点工程项目。无损检测技术是中国中元拥有的又一技术特色,长期以来在我国海关集装箱检测系统、工业射线探伤室建设工程市场拥有很高的信誉和市场份额。

在民用公共建筑工程领域,经过市场的拼搏和锤炼,中国中元在体育馆、学校、酒店、宾馆、住宅小区等民用公共建筑设计领域留下了北京新东安市场、中粮广场、远洋大厦等一批颇具影响的建筑作品,在强手如林的北京建筑设计市场上创造了企业品牌。奥林匹克公园中心区弱电工程包括综合布线、综合安防、计算机网络、设备控制、背景音乐、中控室、有线电视、巡更、集成、龙形水系水质监测系统,工程设计复杂,设计标准要求高,中国中元通过这一项目,在信息安全智能化领域形成了独具特色的设计优势。中国中元承接的中国驻美使馆新馆工程的项目管理和工程设计,使这座在华盛顿使馆区最大的使馆建筑展现了中国风貌。

在能源工程与环境工程领域,中国中元把原工厂动力设计的优势加以充分利用和发展,积极开展集中供热工程、燃煤锅炉改造、余热发电和垃圾处理的研究与设计,取得了较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在北京市2005年启动的10家政府机构节能示范工程中,中国中元完成了其中7家政府机构的节能改造设计,为建筑节能改造工作率先开拓出一站式服务的新模式。

在工程承包与对外贸易领域,中国中元积极开展成套设备进出口业务,承担了天津新港装船机、巴基斯坦Shakarganj糖业公司1000kW减速机设备等成套项目的供货、安装和调试,并先后承接日元贷款内蒙高等教育等多个省市重点大学的设备进口。

中国中元以优异的业绩先后被评为“全国建设科技先进集体”、“北京市奥运工程规划勘察设计与测绘行业先进集体”、“北京地产十佳建筑设计机构”等称号,连续3年被亚洲建筑师协会评为“中国十大建筑设计企业”,连续五年被ENR评为“中国工程设计企业60强”,连续数年被评为全国勘察设计百强单位、工程承包与项目管理60强单位。

企业文化团队共荣

在传承和发展中,中国中元形成了以人为本、团队共荣、创新发展、利国利民的价值观。“团结、创业、求实、创新”的企业精神已深深地融入中元人的心中。中国中元提出了“奉献社会、回报国资、惠及员工”的口号,紧紧依靠员工、发动员工、团结员工。2003年,公司荣获中央国家机关文明单位十连冠(1993-2003)称号,2008年连续保持了全国机械工业文明单位、中央国家机关文明单位和首都文明单位的殊荣。

“奉献社会”是指通过完成项目促进国家发展、实现社会的诉求,来奉献社会。在国家和人民需要的关键时刻,中国中元国际工程公司挺身而出,临危受命承接小汤山“非典”定点医院工程设计任务,为汶川地震灾区捐款80余万元,承担了包括什邡市人民医院、妇幼保健院、什邡市康复中心、什邡市灵杰镇等4个卫生院的设计和新安中小学等10余个工程监理任务在内的北京市对口支援地震灾区恢复重建项目。

“回报国资”是指作为国有企业向国家上缴利税的实际行动。中国中元从由国家拨款的计划经济时代,步入了企业自负盈亏的市场经济时代,作为国有企业国家给了很好的政策,企业发展了,理应通过利润及税收等为国家做贡献。目前,中国中元是所属区县的纳税百强单位,纳税额排在北京市千强之内,连续多年被评为北京市“纳税信用A级企业”。中国中元国际工程公司以良好业绩回报国家和人民,着力打造企业信誉品牌,既树立起了纳税人的良好形象,又赢得了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

“惠及员工”是指尊重和回报员工。实现企业跨越式发展的实施者和承载者是人。中国中元制定职工合理的薪酬分配,改进企业内部的普惠政策,让企业的员工有更好的生活环境和工作环境,如增加学习、旅游福利、文体活动,改造办公环境和单身宿舍等。公司尊重和回报员工,企业、个人收入与国家的发展同步增长,让员工与企业共同发展,真正达到“索取变成奉献,奉献变成回报”,有效地激发了员工的热情。

篇4:鲤跃龙门,再创新局!

纵使面临大气候的失衡,依旧有信心、有魄力敢于迈出前进的步伐——启用气势恢弘的新工厂,这可以看作是妮维雅在过去15年中炼就的一种气度。其实。如果仔细翻看妮维雅在中国发展的历程,你会发现,它的成功绝不是用简单的“气度”二字就能概括的。从一开始,它就为自己规划了一条清晰的稳健发展之路:全力发展超市渠道;建立直销体系;专注于市场终端的细节操作……妮维雅在中国逐渐闯出了自己的天下。相对其母公司——德国洗护发行业巨头拜尔斯道夫公司所获得的巨大成功,妮维雅中国要走的路或许还很长,但没有人会怀疑它在未来会走得更远,更好……

peter KleinschmidtBDF全球董事会执行董事

经济学硕士。1985年加入德国拜尔斯道夫(BDF)集团。1991年担任BDF泰国分公司总经理,负责东南亚市场。1996年担任集团副总裁,负责全球个人护理业务。1999年,担任荷兰分公司CEO。2003年5月至今,担任BDF董事会成员,负责人力资源,并管理亚洲、非洲、澳大利亚市场。

Q:过去的15年中,妮维雅中国最令人满意和骄傲的成就是什么?

A:中国市场巨大、复杂,竞争也很激烈,充满着挑战。妮维雅却每年保持着百分之三四十的销售额增长率,在专业脸部市场取得消费者的高度认可,身体保养、防晒、专业男士产品等在全国稳居领先的成绩。15年间。妮维雅创造了10倍于其规模的业绩,这是让每个妮维雅人深深自豪的成绩单。

Q:在您看来,妮维雅在中国成功的钥匙是什么?

A:理解消费者、贴近消费者一贯是BDF集团营销策略的核心。中国的消费者比西方消费者更内敛,更需要深入了解。因此,我们进入中国之初,就开始了对大众消费者的家访,听取他们的需求和意见,这让我们更了解消费者真正想要什么。此外,传承百年的经验、专业的研发团队和营销团队是我们在中国成功的另一把钥匙。

Q:在金融危机中,中国也受到了相当大的影响,BDF是如何应对,转危为机的?

A:对于金融危机,我们也采取了一些措施来应对,如增加市场活动,促销,推出容量不变、价格更优惠的小包装产品等。我们很高兴看到,中国市场依然非常有活力,对于妮维雅在中国市场的发展,我们非常乐观,对于中国消费者的购买力也很有信心——今天,新厂的揭幕就是一个证明。

Claudia FasseBDF发言人及媒体关系总监

大学专修德国文学、哲学及心理学专业。毕业后先后在多家企业担任发言人和公共事务总监。2007年加入BDF集团。担集团发言人及媒体关系总监。在此之前,她在可口可乐德国分公司任发言人及公共关系部经理。

Q:许多化妆品企业开始倾向于推出越来越多的产品线,BDF未来在中国有计划推出更多的产品线吗?

A:我们的护肤产品在中国市场获得了巨大成功,今后我们会一如既往地将业务焦点集中于此。我们的策略是稳健,避免好大喜功、全线铺开,集中最有效的资源,全力发展优势产品,行有余力时,再放眼其他领域。目前,我们的目标仍是建立和加强妮维雅这个品牌,这是一个长期的过程。

Q:80年代NIVEA CREME进入中国市场,取得的成就有目共睹的。您认为BDF赢的策略是什么?

A:贴近消费者。妮维雅的市场价值和定位不是光鲜亮丽的封面女郎,我们面向的是大众,就是那些美丽的邻家女子。我想,赢得市场的重要策略就是我们了解那些普通但美丽的女人,了解她们真正需要什么、适合什么。

Q:妮维雅的品质一直为大众所推崇,这也是成功要件之一。研发在BDF占有的比重如何?您如何看待对于不同市场的需求,研发适合当地的产品'

A:研发一直是BDF集团最重视的部分,正因为强大的研发能力。妮维雅才能在全球获得认可,成为高品质的保证。在中国我们已经有一个专门针对东方人肤质的美白系列产品的研发团队,在总部德国汉堡我们也有亚洲研究中心,开发适合亚洲人的产品。

Q:作为出色的职业女性,中国女性身上的什么特质最让您欣赏?

A:我最欣赏中国女性的独立、干练、专业。她们强势,却不让人反感,相反,她们能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处理得很好,这一点让我很佩服。

大事记

120年传承的开端

1882年德国药剂师保罗·拜尔斯道夫成立了以自己姓氏命名的化学产品公司——BEIERSDORF。1911年,BDF公司推出了世界上第一个长效润肤霜,NIVEACREME诞生了。

70年代“仅此一家”

NIVEA面霜以品质和独特的营销策略捍卫了自己的市场领导地位,“独一无二”的特质颠覆了整个市场。

90年代最大的护肤品牌

NIVEA非常成功的10年,不但成为世界最大的护肤品牌之一,还扩充产品系列,研发出关心全家和注重个性的成套化妆品。

21世纪

NIVEA在全球已有10个上市品类。被评为最有价值的100个全球品牌。2009年NIVEA品牌价值比去年上涨24%,达65.72亿美元。

Nivea在中国

妮维雅在中国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930年。80年代,妮维雅成为第一个重回中国的国际护肤品牌。1994年成立的妮维雅上海有限公司引进了德国的系列产品,开始在中国大展拳脚。2007年,妮维雅全资收购国内品牌丝宝。到2009年,妮维雅的销售网络已遍布全国。

现场传真——妮维雅新厂落成仪式

从落成典礼,可以看出BDF这家德国公司已经很明显地入乡随俗了——时间选在10点10分,预示着十全十美;主题引用中国传统的鲤跃龙门典故,预示着再创新局;就连每个集团高层都有一个颇具底蕴的中文名字,反映出BDF集团对中国市场的看重,以及对中国文化的高度认知。

篇5:继往开来再创新局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同事:

大家好,我今天演讲的题目是:“喜迎十九大继往开来,再续辉煌”。

我看过一则报道,它是这样说的:截止2012年,寿命超过200年的企业,日本有3146家,为全球最多,德国有837家,荷兰有222家,法国有196家。为什么这些长寿的企业扎堆出现在这些国家,是一种偶然吗?他们长寿的秘诀是什么呢?研究者发现他们都在传承着一种精神——工匠精神!那么我们中国共产党又存在了多少年了,距离1921年的7月,至今已是96年。回顾这段历史,我们党满怀豪情地走过了96年的光辉岁月。这九十六载,长路漫漫,历经年轮沧桑巨变,是党,身先士卒,用信念、奋斗和奉献,彰显了气吞山河的创造力量。这同样是一种精神,那就是共产主义精神!任何长寿的团体组织都需要一种精神来引导,以此传承下去,我们现在需要做的就是继承和发扬共产主义精神。

我们知道党的十八大,是在我国进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定性阶段召开的一次具有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大会。十八大以来,世情国情深刻变化,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励精图治,奋发有为,勇于实践,善于创新,不断深化对经济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以新思想引领新常态,以新理念指导新实践,以新战略谋求新发展,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再上新台阶、再展新画卷,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如今我们即将迎来中国共产党的第十九次代表大会。十九大我们即将站在新的起航线上,我们整装待发,准备扬帆启程,高吟一句“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因为未来由我们创造,新时代的共产党人要有信心,去继承、去发扬、去续写辉煌。我们站在新的起点上,新中心的发展需要我们努力创造!正如恩格斯曾概叹:“有作为是生活的最高境界。”中心的发展不是“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的天赐美景,而是“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的艰辛奋斗。作为党的干部,既要胸怀天下,又要着眼实际。为了有作为,我认准的就是六个字:听话、干事、出活。这句话源于原国家教育部部长、工程院院长周济在与清华大学学生交流时讲的人生感悟。这六个字语言简单却内涵丰富,听话是前提,干事是基础,出活是目标。

一是听话。听话,是指听组织的话、听领导的话,紧紧的围绕在中心党组周围,服务大局,服从安排,把交办的事情听进去,以坚定的党性、良好的心态投入工作;接受任务,不讲价;接受难事,不退缩;利益面前不抬头,把检验的职责放第一。二是干事。干事,是指把组织、领导安排的事办好。真抓实干,敢为人先,努力敬业。从我们每一个人做起,不论部门大小、不论岗位轻重、不论职务高低、不论能力上下,只要我们怀有建设中心的忧患意识、责任意识,我们都可以通过我们的劳动创造新的成果,都可以为中心的和谐发展添砖加瓦!三是出活。出活,就是要把工作任务完成得漂亮,做出特色。我们说共产党员要做到先锋带头作用,很重要的一条,就是要爱岗敬业,开拓进取,我们要在工作岗位上出色地完成任务,不断强化责任意识,认识到权力就是责任,责任就要担当,以此来彰显新作为,提升我们中心良好的形象。当然提升形象还是要靠实干,而不是靠包装。如果不是从根本上、从内心上想着为群众办实事、做好事、解难事,而是搞花架子、做表面文章,那肯定只能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唯有实干,才最具有说服力,因为实干,才是战胜一切困难的法宝。邓小平同志就曾经说过:“世界上的事情都是干出来的,不干,半点马克思主义也没有”;江泽民同志也曾警示全党“空谈误国,实干兴邦”;胡锦涛总书记反复强调过,要“求真务实、真抓实干”。“业精于勤而荒于嬉”。事业归根到底是干成的,不是吹成,局面是“打”开的,而不是“喊”开的。

茅盾说:“必须在奋斗中求生存,求发展”。在新的起点上,我们没有坐享其成的理由,相反有的却是更充足的理由去创造、去奋斗。远航的汽笛已然长鸣,进军的号角已经吹响,让我们抓住每分每秒,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让我们迎着朝阳,带着希望,认准目标,向着胜利,义无反顾地奋勇前进。让我们在党旗下,向党致敬,为党喝彩,喜迎十九大的到来,共同迎接我们******,未来的辉煌!

上一篇:金博会开幕式领导致辞下一篇:六数教案副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