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思串》爱情诗歌

2024-04-27

《相思串》爱情诗歌(精选7篇)

篇1:《相思串》爱情诗歌

《相思串》爱情诗歌

《十年》恪守

《蒲公英的约定》,

心成了一扉《关不上的窗》。

任时光匆匆流逝,

《我只在乎你》。

《因为爱情》,

才有《突然的自我》。

可是《没那么简单》,

偏偏《白天不懂夜的黑》,

直感叹《爱一个人好难》!

《此情可待》《来生缘》,

为什么不说《谢谢你的.爱》?

时间越久越觉得《不只是朋友》,

思念成了《迷魂曲》,

时间无法《给我一个理由忘记》!

《爱的旋律》并不完美,

像一个《收不回的漂流瓶》。

《未曾见面就说再见》,

难道《爱上你我错了吗》?

只想说《等不到的爱》,

有《一千个伤心的理由》,

但我愿为你奔跑,

《直到世界的尽头》!

篇2:《相思串》爱情诗歌

1

多么想

轻轻地

轻轻地

把你揽入怀中

用我的体贴你的温柔

铸成

这世间最亮丽

最亮丽的风景

2

如果你愿意

我愿把你引进门来

然后

转身,关门,离开

门里面的世界是你的

从此

与我无关

3

如果可以的话

我愿借你一个肩膀

让你

依偎、哭泣

4

有一天

当我真的找到你

我要紧紧地抓住你的手

从此

再也不分开

我们一起

闯荡江湖

共度

凡人短暂的一生

5

静静的音乐流淌着

此刻

我只想轻轻的.拉着你的手

任你的头发洒落我的肩头

6

给你我的肩膀

让你靠着

安心的入睡

7

你上扬的嘴角

成全了我一世的回忆

8

小可爱 你睡着了

我想偷偷地亲你

偷偷地偷偷地

我想说

从遇见你的那一刻起

我就爱上了你

而且

篇3:《相思串》爱情诗歌

《杜十娘怒沉百宝箱》 (2) 选自《警世通言》, 是明代冯梦龙根据拟话本《负情侬传》改编。说明朝万历年间, 京城名妓杜十娘与太学生李甲一见钟情, 两两相欢, 早有从良之意的杜十娘见李甲“忠厚志诚”, 有心托付, 并协李甲筹足三百两银子为己赎身。赎身后因惧怕李甲之父不接纳杜十娘, 二人决定先作“江南浮居”, 再徐徐图之。于是乘舟过江。谁知邻船有富商孙富者, 偶见十娘美貌, 起下不良之意, 调唆李甲将十娘以千金之价相卖, 李甲内惧严父, 外愁资费, 含泪答应。十娘闻讯万念俱灰, 假意允之。次日严妆以出, 怒斥李甲负心薄幸, 怀抱盛有奇珍异宝的百宝箱跳入滚滚激流之中。李甲痛悔交加, 遂成狂疾, 终身未愈。二人故事以悲剧告终。

那么, 同属封建社会, 她们的身份也相差无几, 为什么结果却是悲喜殊味的呢?历来的探讨也不算少, 但通常的分析常常是忽略了个性谈共性, 是有待商榷的。

一、李娃与杜十娘不同爱情结局的成因分析

关于她们结局的成因, 有的从社会形态上分析, 有的从金钱观念上分析, 也有的从法律的角度即唐律与大明律的不同之处来分析……应该说, 这些分析都有一定的道理。因为人是生活在社会中的, 谁也不能脱离社会谈个性, 社会的价值取向对个人的选择有着很大的影响;但社会对于个人来说, 无疑又只是一个外因, 外因只能通过内因而起作用, 个人的前途和命运与自己的选择和努力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下面我们来分析。

(一) 是否与社会形态有关?

很多文章评论杜十娘的悲剧时, 说“是封建制度和封建礼教扼杀了杜十娘的幸福”, (3) 还有人说“是没有出场的李布政断送了她的美好爱情”。 (4) 其实, 说到一个社会制度的更替, 不过是政治领域的变革, 在人们的思想领域里是没有截然的界限的。不是说一个人今天在封建社会这样为人处世, 明天进入新社会了, 世界观和人生观就焕然一新了, 它是一个渐进的过程。封建王朝在中国两千多年的统治, 相对于人类久远的历史, 不过弹指一挥间, 长期以来的世俗观念早已深入人心, 是很难改变的。即使是在今天, 我们也很难想象一个官家子弟会娶一个曾经为娼的女子为妻。别说是官家, 就是寻常百姓, 让他家里娶个妓女, 他也不会乐意。像《红尘》中德子的媳妇, 敦厚善良、柔顺贤淑, 招谁惹谁了?也仍然被社会、世俗吞没了。 (5) 《烟花开了烟花败了》中的主人公, 已经抛却旧时生活, 过上了幸福的日子, 并且有了一个可爱的儿子, 但婆婆在知道地曾经做过“小姐”后, 也还是逼着她在离婚书上签了字, 导致骨肉分离。 (6) 不惟在中国, 在外国, 这些事也还是有着相似的遭遇。法国的茶花女, 那样美丽聪明善良的女子, 真心地爱着阿尔芒, 却终也不被他的家人所认可, 并被告知她的存在即将影响到阿尔芒妹妹的婚事, 最后她也只有选择与爱人分离, 带着双倍的痛苦凄然离世。 (7) 《魂断蓝桥》里的玛拉, 因为战乱所迫, 加上误以为爱人罗依已经阵亡, 遂走上了沦落的道路。而当罗依意外归来后, 尽管她和罗依依然有着真挚的爱情, 尽管有婆婆的原谅和叔叔的信任, 但她依然感到了巨大的压力, 依然意识到爱情在社会的非难面前终究是无能为力的, 抹不去的阴影使得她为了维护罗依和他的家族的荣誉, 结束了自己年轻的生命。 (8) 所以说, 这种现象并不是中国的封建社会所独有, 封建制度也并不是扼杀杜十娘爱情的根本原因;同样, 李娃的大团圆结局与封建社会也没有必然的联系。

(二) 是封建社会的等级制度使然吗?

也有人说是因为杜十娘生存的“明朝社会的等级制度”比李娃所处的“唐朝”更甚, 妓女的地位更不堪。 (9) 这种说法也是欠妥当的。要说等级制度, 唐代极为重视门阀制度。荥阳郑姓家族在当时是名门望族, 《李娃传》中郑生的父亲荥阳公因为其子败坏门风几乎将他鞭笞致死, 丝毫不顾及父子情分;直到郑生重跻身于上层社会时, 才要求“吾与尔父子如初”, 足见门阀制度是多么的森严。而据《通典·选举三》记载:唐代吏部、兵部铨选官吏, 应选之人, 事前须将自己的姓名、籍贯、父祖官名、内外族姻、年齿形状、罪遣刑犯等情况据状交郡, 由郡交尚书省审核, 并明文规定刑家之子及工贾殊类之徒均不得应选。娼妓即属于“殊类”之列。如果有人娶娼妓为妻妾, 那么不但有损自己的门第, 葬送他本人的前途, 而且要殃及子孙, (10) 这比大明律中规定的“凡是官吏娶乐人 (唐以后, 乐人往往就是妓女) 为妻妾者, 杖六十, 并离异;若官员子孙娶者, 罚亦如之” (11) 甚至还要厉害。而且《李娃传》的最后, 再一次提到李娃与郑生所生四子, “弟兄婚媾皆甲门, 内外隆盛, 莫之与京”, 也更是说明了唐朝大姓通婚的习俗和对门庭显赫与否的重视。由此可见, 李娃的结局不是唐朝对纳妓制度的宽松, 杜十娘的悲剧也不是明朝对纳妓之事的特别禁止。

(三) 是金钱导致的结果吗?

若说是金钱观念的驱使, 说明朝后期资本主义的萌芽成为杜十娘悲剧的社会原因, (12) 那更是缺乏依据了。唐朝无疑是封建王朝中最富强的时代。唐代各种艺术的发展, 所取得的辉煌成就, 世界各国对唐朝的朝拜, 连同《李娃传》中描写的东西肆比赛丧礼的场面, 都充分反映了唐朝社会经济的繁荣和金钱的富足。而杜十娘生活的明朝并没有更充分的理由说明其经济更加发达、金钱观念更加深入人心。况且杜十娘故事发生的明朝, 也毕竟还有个“落难逢夫”的“玉堂春”, 堂而皇之地成了前礼部尚书家的新妇。 (13) 不过一个在万历年间, 一个在正德年间而已, 时间上并没有太大的分别。而李娃故事发生的唐朝, 也正有个遭王孙公子弃绝而香消玉殒的霍小玉。 (14) 因此, 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萌芽和金钱在社会生活中的地位, 也不是造成李娃与杜十娘不同结局的主要原因。

所以, 她们结局的不同, 究其社会原因都是次要的, 最主要的还是她们自身的秉性所致, 是与其生长的环境, 个人的性格、经历、气质、人格修养等有着直接的关系的。正是这种人生观、价值观和爱情观的不同, 才造就了她们不同的命运。

二、李娃与杜十娘不同爱情观的几点表现

(一) 与恋爱对象交往的动机不同。

杜十娘“久有从良之志”, 她一直是在寻求李甲这样的“有情郎”, 一心想借助这样的“有情郎”跳出火炕的。当她遇到李甲后虽然也和李甲“情投意合", 但更重要的是终于找到了从良的合适人选。从“自任其半”;私存“百宝箱”以为赎身过活的一个筹码;计激鸨母, 议定身价, 力促李甲借贷为其赎身等情节, 可以看出她从良之心切。而李甲的“忠厚志诚”, 又是一个难得的砝码, 并且他最大的特点还是没头脑, 只会一味地“温柔和顺”, 所以十娘才“甚有心向他”。

不可否认的是杜十娘在与李甲的交往时是付出了真情的, 君不见自从她和李甲交好, “别的富家巨室, 求一见而不可得”;“那杜十娘与公子真情相好, 见他手头愈短, 心头愈热”。只是她的真情在现实的利害面前弱化了。鲁迅先生说:“第一, 便是生活, 人必生活着, 爱才有所附丽。” (15) 杜十娘跳出火坑的愿望太迫切, 以至于冲淡了她爱李甲的热情, 这是可以理解也是非常值得我们同情的。但是爱情里如果掺杂了其他的成分, 倒像是一桩买卖, 至少是不太纯粹的了。

而李娃与郑生, 则是经历了一个以“情”始, 以“利”中弃, 又以“情”终的过程。他们的初相遇, 就是“一见钟情”。郑生对李娃“累眄”, “徘徊不能去”, 甚至“诈坠鞭于地”, 李娃“回眸凝睇, 情甚相慕”;而当这位“遗策郎”登门造访时, 丫鬟大呼“前时遗策郎也”, 亦正是李娃殷切期待郑生的写照;第一次会见她即以“宿何害焉”留住郑生, 并坚辞“一宵之馔”的费用, 显得非常赤诚和热情;而郑生终于“资财仆马荡然, 姥意渐怠”时, “娃情弥笃”;她的“从良”跟随郑生, 也是意为挽救, 别无他图。

所以, 她与郑生的交往, 始终是以“情”作为基础的。“真情”本身就是一种无坚不摧的力量, 这也就难怪那个心肠冷酷、宁弃“不肖之子”也不能玷辱门风的荥阳公也能被其打动, 主动为子求媒了。

(二) 对待爱情与金钱关系的态度不同。

杜十娘是很善于理财的。从妓六年, 竟积下这么多财富, “真有心人也”。但是, 杜十娘对金钱的认识毕竟是肤浅的, 她过高地估计了金钱的作用。在对待金钱与爱情的关系上, 她更是完全没有把握好。比如当李甲在外面为了筹措“三百金”而东奔西走四处碰壁时, 她却在家里往褥子里缝银子;当她随李甲走出妓院后李甲终日为缺少盘资而惶惶不安时, 她却一个人搂着百宝箱勾画着“流寓江南”的美梦。后来李甲抱住往江心里投宝的杜十娘恸哭, 除了哭自己的背叛, 未尝不是怨怪十娘不把如许的财富告诉他。那么杜十娘为什么要这样处心积虑地对李甲隐瞒她的所有呢?我们可以说杜十娘是想让自己的爱情更纯洁一些, 不沾上铜钿气;也可以说杜十娘是在试探李甲对她是否真情意;或者说是担心李甲知道后不改公子哥的本性将此挥霍, 等等。但不管哪一种猜测成立, 杜十娘都是过分地看重了这些钱, 而忽略了爱情的真意义。

金钱不是万能的, 但没有钱也是万万不能的。海誓山盟并不真的坚如磐石, 爱情也还是不能当饭吃。积聚金钱, 无非是为了生活得更好, 杜十娘为了尚未明朗的未来, 连眼前的困难都不顾。在李甲为了生计无所出几乎一筹莫展连呼“抑郁”时, 杜十娘却“兴亦勃发”, 引吭高歌。考验、试探李甲, 想让自己的爱情更纯洁、不与金钱有染之类的话委实站不住脚。她若把爱情看得高于金钱, 早就会和盘托出, 二人共商大计了, 之所以如此, 她心里还是打了小算盘的, 至少可以称作“留一手”。这无疑是重利轻义的表现。既然如此, 那我们是否可以说:李甲若对杜十娘薄情寡义、中道捐弃, 那么杜十娘对李甲则是一开始就“相信不深”、留了一手呢?彼此半斤八两, 投江时又呼天抢地、怨天尤人何?

“机关算尽太聪明, 反算了卿卿性命”。在对杜十娘悲惨身世不胜唏嘘之时, 我们也不得不说一声遗憾。

那么李娃是怎么做的呢?一开始, 李娃是以“非累百万不足以动其志”的“大腕妓女”形象出现的, 但当她遇到“情甚相慕”的郑生时, 却是一点价码也没有了, 反而“友情大奉送”, (16) 好酒好菜地免费招待;当看到郑生被己骗逐后“殆非人状”时大恸, 甘愿以平生积蓄赎罪。她先是以“姥之二十年衣食之用”以赎身, 然后用余下的钱租房, 买最好的衣饰装点郑生, 与郑生治病调养, 买书置典, 可以说是毫无保留。在李娃的心里, 为了自己所爱的人, 可以不计所出, 金钱始终是为人服务的。这与拥“百宝箱”而自重的杜十娘不是有天壤之别吗?

(三) 对意中人的态度不同。

杜十娘虽与李甲“情投意合”, 却很少为李甲着想。为了筹替自己赎身的三百金, 她逼着李甲到处告贷, 颜面失尽;为了不让自己的财富曝光, 她忍心地看着李甲一个大男人动辄为钱流泪;当她拿出五十金解决一时的盘费问题时, 将“红绢袋”“掷于桌上”, 也不说里面是什么, 只道“郎君可开看之”, 俨然一个财大气粗的救世主模样, (17) 没有一点夫妻间应有的平等和体贴。而当李甲终于将其转卖, 把她的命运再次置于风口浪尖上时, 她没有推心置腹积极地和李甲共谋良策, 而是“放开两手, 冷笑一声道:‘为郎君画此计者, 此乃大英雄耳……诚两便之策也。’”“明早快快应承了他, 不可错过了机会。”真是又冲动又偏执。虽然我们知道, 杜十娘乍闻此言, 芳心已碎, 不愿再费任何唇舌再做任何努力了, 但是爱情婚姻里最要不得的恰恰就是矫情与负气, 她很应该冷静下来, 设身处地地为李甲想一下:带她回去, 必不容于父母亲人;在外浮居, 生活费又从哪里来?遗憾的是这么现实的问题, 杜十娘却没有为李甲考虑, 却只是负气寻死。这是她“用人不信”的表现, 也是她“用人不信”造成的必然恶果。

再说最后杜十娘将百宝公示于众, 一件一件的宝贝往水里扔时, “李甲不觉大悔, 抱持十娘痛哭”。其实这时杜十娘是可以给他一个机会的, 同时也是给自己一个机会。可是她没有, 而是“推开公子, 痛斥李甲, 然后抱持宝匣往江心一跳”, 给李甲留下了无穷的悔恨, 造成了强烈的精神刺激, 以致终成“狂疾”。那么我们要问了:杜十娘不是爱李甲的吗?爱他不希望他过得好吗?她这样做的目的却无非是让他痛不欲生。这就是所谓的“爱”吗?如果不叫爱, 那么她又有何资格来指责李甲的负心薄幸呢?其实说白了这还是爱自己的表现, 是以自我为中心的表现, 是自私的爱。负心当然要受到谴责———深恩似海, 一朝捐弃, 于心何忍?但这样的报复行为也是十分地骇人。类似的还有霍小玉那句“我死之后, 必成厉鬼, 使君妻妾, 终日不得安宁”的千古一咒, 使李益患上了心理强迫症, 三娶不睦, 休妻杀妾; (18) 还有越剧《情探》里索王魁性命的敫桂英, (19) 都是十分极端的文学形象。她们诅咒, 其实不如说是诅咒社会, 这个践踏了她们爱情和尊严的社会。但社会是由人组成的, 世俗观念深入人心, 这实在是千百年来、古今中外的积习, 不是哪一个人的具体错误。马克思说, 不管个人在主观上怎样超脱各种关系, 他在社会意义上总是这些关系的产物, “同其他任何观点比起来, 我的观点是更不能要个人对这些关系负责的”。 (20) 李甲, 李益, 王魁, 不过是世俗观念的执行者, 是占统治地位的社会道德的代言人罢了, 却因此成了社会的替罪羊, 成为她们报复的对象。这是否有失公允呢?我们又可否试问一下, 相对于无数没有心肝的嫖客, 他们这些人是不是更重情意一些?如果“重情反被情多误”, 他们是不是也该“而今真个悔多情”了?

那么, 李娃又是怎样对待郑生的呢?

一开始, 李娃就以坦荡热情的姿态接待了郑生, 虽不排除是妓女招徕顾客的伎俩, 但字里行间李娃对郑生的爱慕是显而易见的;后来的骗逐, 当然也是李娃无奈之下的考虑。从自然之理上来讲, 郑生被逐后, 无处安身, 自然会设法回家, 重做他的“千里驹”去。至于郑父的鞭弃导致郑生的无家可归乃至流浪, 却是任何人也不曾想到的结局。就连跟随郑公的“老竖”、“生乳母婿”, 估计也是没有想到, 不然以他遇公子后“泫然流涕”和“相持而泣”的深情, 是不会轻易地“遂载以归”, 给郑父一个弃子的机会的。而李娃虽然参与了骗逐, 心里却是委实一刻也没有放下郑生, 以至于郑生行乞于风雪之中时, 李娃一听到他的声音, 即“脱口而出:‘此必生也。吾辨其音矣!’”“连步而出”, “前抱其颈, 以绣襦拥而归于西厢。失声长恸曰:‘令子一朝及此, 我之罪也。’绝而复苏”。这一连串的动作, 充分地说明了李娃对郑生的思念、痛惜和爱恋之情。试问, 若是逢场作戏, 谁会对这样一个癞疖满身、殆非人状的乞丐“抱其颈”呢?更别说在风雪中脱下自己的绣花棉袄裹住他抱到屋里来了。若非海一样的深情, 很难想象这样的情形。紧接着的救赎, 更是其光彩照人的一笔。“李娃的全部动人之处在于, 她能在情感、良知、人道与财帛、惯例及处境的冲突中, 在所爱者‘枯瘠疖厉、殆非人状’的生存绝境的突然震撼中, 生发出一种精神上的自我救赎意志, 一种殉道般的勇气和赤诚”。 (21) 从这一刻起, 李娃彻底地与过去的自己划清了界限, 用全部的青春和热情陪伴郑生重踏光明之路, 她不但在救赎郑生, 而且在挽救自己。这是一曲奉献的爱之歌, 是一个典型的利他主义者的形象。

(四) 在爱情中表现的精神风貌不同。

杜十娘虽然貌可倾城, 但她的精神风貌却不美。比如明明她很有思想, 很有计谋, 却每每问计于脑中一片空白的李甲, 显出了她的依附和从属。她完全没有意识到自己是一个独立的存在。她所有的努力与反抗不过是希望成为豪门贵族里的一个卑微的小妾。 (22) 当这个愿望也不能满足时, 她又不会华丽地转身, 不会说李甲你算什么啊, 你要钱我给你就是了, 我自走我的路, 过我全新的生活, 从此再与你无干。她没有。她空有百宝, 却没有自我;她的身体是跳出了火坑, 精神却没有获得新生。她不知道自己作为人的价值, 她以为她的价值只有在成为李家妇之后才会得到实现, 只为了这样的一个男人, 她就走向了不归路。须知生命是自己的, 这样的轻一死, 于己于人何益之有?既无益, 所为何来?

李娃则又是另一番景象了。她是中国古代文学作品中追求独立人格尊严和独立自主地位的为数不多的妓女典型, 是具有标新立异的里程碑意义的。“不是爱风尘, 似被前缘误”。 (23) 李娃流落风尘的原因我们不知晓, 她也不像杜十娘那样久有“从良”之意, 但这的确又是一个有血有肉十分丰满的文学形象。她的骗逐郑生, 虽有可恨的地方, 却也不难理解。因为她非常清醒地知道只要进了这个染缸, 跟世上平凡人的爱情就基本上无缘了, 更别提什么富家公子, 所以只有骗逐了事。但当她再次遇到郑生, 看到一个好端端的官家子弟因为自己而变得“枯瘠疥疠, 殆非人状”时, 她人性中善的一面被唤醒了。哪一个人不犯错误呢?可贵的是李娃的这种勇于改过的精神和敢于担当的气概。更加难能可贵的是, 她不但倾自己所有为郑生, 而且考虑到了渐近暮年的鸨母的养老问题, 这是一种真正的人性美的体现。试问有哪个烟花女子不恨鸨母呢?你看杜十娘, 将鸨母看得仇人一般, 被赶着净身出了门, 从此一刀两断;而李娃仍能从鸨母的角度替她考虑, 解决她垂垂暮年的后顾之忧, 显示出了高尚的人格。这样的人格是极富魅力的, 就是在今天的我们读起来仍然觉得非常感动。

李娃跟随郑生四年余, 尽心侍奉, 日夜陪读, 修其身, 砺其志, 强其体, 终于使之擢第, 为其恢复了名誉地位。但功成名就之时, 她却要悄然身退, 生再三恳求, 娃“固辞不从”。她为郑生设想得很周全, 却没有把自己的幸福跟郑生拴在一起, 而是坚持“你有你的, 我有我的, 方向”。 (24) “我有自己独立的生活, 我不需要依附你而存在。我为你的付出, 只为不辜负于你, 今愿望已达, 该是我谢幕的时候了, 让我们好好地道一声珍重吧。” (25) 这是一种高贵坚定的声音, 是穿越了多少个世纪仍为我们所赞叹的声音。她冲破了阶级、身份和地位的约束, 在极高的境界里对我们拈花微笑。

三、李娃、杜十娘形象的文学史意义

李娃与杜十娘的形象都是中国文学作品里不朽的艺术典型。

杜十娘美丽、聪慧、刚烈, 不甘心命运的摆弄, 是一个叛逆者的形象和勇敢地追求自由幸福的女性形象, 给了后人以无数的勇气和力量。但同时我们也必须看到, 她的形象并不是完美无缺的。尽管她心性高洁, 也含着几分真诚爱着李甲, 可她的爱又夹杂着盲目和自私, 是较多地以自我为中心的。所以客观地说, 我们应该学习的是她追求自由的勇气和精神, 却不是她“慷慨”赴死的“意志”。

李娃形象的解读, 则更侧重于“护读”之后的人性复归方面。如果说前面的“院遇”、“计逐”是为了后面的形象作铺垫的话, 那么后期的李娃则凸显了她人格的高贵和美丽。她的聪明睿智、一腔真情, 她的有错必改、不计得失, 她的爱的无私和奉献, 无不代表了人性中最美好的部分, 永远值得我们回味和思考。她是得到了爱的真谛也得到了爱的回报的人。

所以, 李娃的爱情成功给我们的启示是:真正地爱一个人, 就要多为对方着想, 不要计较自己得到了多少, 而是要看付出了多少;爱更多的地方体现为责任;为人处世, 要公正客观, 有错必改;要有独立的人格, 认清自己的价值, 任何时候都不要在精神和心理上过多地依赖他人, 不要把自己的幸福维系在他人身上。幸福就在你不断地奉献和自我完善中。

同样, 从杜十娘身上, 我们也可以总结出一些经验和教训:爱不是索取, 不是只爱的“对方爱自己的感觉”, 不是为了达到某种与爱无关的目的。这样的爱是狭隘的, 也是没有出路的。只有与自己所爱的人同舟共济, 坦诚相待, 只有勇于为自己的选择负责, 我们才是向着爱跨近了一步。利他主义, 在爱的双方中, 永远也不过时。

另外, 我们不但要学会爱, 而且要学会宽恕, 宽恕那些有过失的人, 宽恕那些立场不坚定的人。原谅他们, 善待他们, 给他们一个改过自新的机会。放爱一条生路, 这世界将会变得更加美好。

摘要:杜十娘是明朝京城名妓, 爱上太学生李甲, 随李甲从良, 不料反被其转卖, 遂投江自尽;李娃是唐朝长安名妓, 遇郑生, 经种种曲折, 终成眷属。杜十娘的悲剧固然有其他因素, 但她在与李甲交往的过程中多为自己谋划, 少为爱人着想, 因此她自己要负一份责任;而李娃的处处以郑生为念, 反而为她赢得了大团圆的结局。这其中的悲喜殊味与她们的爱情观之不同是有很大关系的。

篇4:相思深处的爱情

一直很喜欢一句话:老来勿相忘,唯不忘相思。

对于我来说,爱情,过于隐晦又过于热烈;相思,过于甜蜜又过于沉重。在我这样的年纪,我是不懂爱的,但是却知道,爱情是绝句,是挽歌,是故事中最华丽的篇章。

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

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

宛如绝句,令得鸳鸯自是多情甚,雨雨风风一处栖。

而我,捧一枝红豆,于相思深处品读朦朦胧胧的爱情。

浮木

“我想,我并没有失去她。”摄影师脸上的线条松弛,“这么真诚地爱过,是永远不会失去的。”——《因为隐秘,所以炽烈》

又是一段惨淡的忘年恋。

无关年龄、辈分、社会身份,就这么单纯、美好的恋爱。应该会是一段甜蜜的恋情,却在事后便发现被打上“乱伦”的记号,想来觉得可笑,便也愈发明白,《一帘幽梦》毕竟只是一部通俗小说。

现实哪有这般美好?

我是赞同老一辈观点的,相爱的前提是门当户对。虽然相爱是两个人的事,但相濡以沫的是一个家庭,一个社会。

作者只想告诉我们“奴为出来难,教郎恣意怜”的美好与合情合理,却没有发现这个发生在她身上的故事才打动人心。尤其是在他们一同仰望星空,看着流星划落,当摄影师轻轻告诉女孩现在生活得很幸福并以为自己仍没失去她时,不知有多感人。

就好像一段挣扎在海浪中的浮木,任凭海浪的拍打,仍旧选择在海上漂泊。

即使居无定所,也从未后悔过。

因为深深爱着。

荆棘

非常想念一个人,距离却很遥远,我便在梦里见到他。

——《细微又巨大,爱的超感应》

暗恋是一株荆棘。

有征服的快感,也会有流血的挫败。

所以,在我眼中。暗恋不过一株荆棘而已。

张曼娟的这位朋友阿哲便无法自拔地陷入了自己的热恋中去了,但他热恋的对象却是表哥的女友。中国有句古话:“朋友之妻不可欺”,何况一同长大的表兄,因此,便也成了无果的暗恋。

痛苦啊。

但从中,阿哲的愚笨也可见一斑。

血染的暗恋不等于自杀式的自我慰藉?你不想伤害对方的恋情,便不如离开亦或给予暗恋的那一方暗示,敲个警钟,便也会有所克制。

即使痛苦了,但因为“长痛不如短痛”你也不会在今后的人生因为相思而被牵制了。

偶尔心里疼痛,便也无妨诗意地哀叹: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

半夏

江已东流,那肯更西流。

这是秋千的秘密,也是成长与爱情的秘密。 ——《恶质的分手,毁坏一切美好》

半夏只是一味小小的中药。

可有段时间我却爱极它美好的模样。

心型的叶子,有股清香。现在想来仍觉得鲜活如昨。

只可惜了名字。

半夏半夏,半个夏天,半圆的美好,半份的残缺。

这好像张曼娟的这位朋友的女儿,因为其男友不能接受女友的分手,便将女孩绑架,剃去她的头发,将她折磨得不成人形。被警察带走时,还大喊:“我那么爱她,她为什么不爱我了?我可是优等生,谁会不爱我?”

于是,好像半夏一样。

半个夏天,半个恋爱,半份残缺,却使女孩遭受到了莫大的恐惧。

江已东流,那肯更西流。

这个人称王子的男孩并没有明白,既然已经找不回的东西,便不要再强求了。

半夏半夏,也可以是半个夏天,半个炽热,半个美好的回忆在你剩下的一半的生命里。

罂粟

保持相爱的距离,才有美感,才展现出恋者的智慧。

——《距离是美感,也是智慧》

爱情是罂粟,是痛。

美好,上瘾却又痛苦。

最近发了疯一样地迷恋上了杨逍。

金庸《倚天屠龙记》里那个飘洒飞逸的明教光明左使。其实每次看电影、电视亦或是小说,给我留下最深刻印象的一定是那些邪邪坏坏的男人。尤其是邪佞中又不失儒雅的。

因此爱死了他。

原著中,印象中最为深刻的便是他硬闯纪晓芙的房间,拉她一起看星星,低沉的声音在耳边极有磁性地念道:

纤云弄巧,飞星传恨,银汉迢迢暗渡。

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

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

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记得有一个中肯的金庸迷如是写道:别说那只是小说,也别说那只是戏言,人生的折影也不过一出令人黯然神伤的折子戏。

就好像杨逍和纪晓芙的爱情。

一出折子戏,戏的起伏决定了在高潮的结局杨逍连纪晓芙最后一面都没有见到。

我想杨逍一定很思念纪晓芙,不然他不会在浓雾弥漫的丛林中吹起颤抖的树叶,想起过往,泪如泉涌,天知道他是多么骄傲。

不可能的相爱。没有人预料到它的发生。杨逍像是一匹飘荡而不羁的野马,而晓芙是山脚安静绽放的花蕊。野马狂妄和自信使他从不信世上有什么是他征服不了的,他想征服那朵威严不可怠慢的花,清高而固执——她不肯就这样忘记养育她的泥土和山泉。尽管那泥土、那山泉中充斥着多么蜇人的疼痛。爱情与恩情之间,她左右两难,她拔出荆棘,选择了最疼痛的结局。

杨逍一定不知道当日的《鹊桥仙》会一语道出这段恋情的结局,他也一定不会料想到,世间的所有不可能都可能相爱,但正邪却不能两立。

在罂粟般的爱情中,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便是生与死。

当归

没有前世,也没有来生,当成末世一样,永不知足地相爱。

——《当成末世一样,深深相爱》

当归是很常见的一味中药。

因为常见,所以人们常常无视它,以为它并没有特别名贵,就好像一个无名小卒。

生活中很多的爱情都是这样,往往被电影小说中轰轰烈烈的爱情所感动,却容易忽视身边最动人的爱。

我的外公去世已多年,久到我对他完全没有记忆。我和外公唯一的联系便是外公祭日时由我书写的外公的冥纸。曾经听说外公是相当有才气的男子,加上儒雅风度翩翩,当时有不少女子倾心于他。但年轻的外公心高气傲眼光颇高,谁也看不上,这样一来便到了29岁,是村里的“老男人”了,当年的那些姑娘早已嫁作人妻,太爷爷们着急,外公便也不挑了,经别人说媒,也同意娶了当年19岁的外婆,于年轻时外公的“高标准”看来,外婆长得连小家碧玉也算不上,目不识丁,甚至有些土气。但外婆善良、勤劳,便也这样走了过来。小时候以为外公外婆没有什么爱,但在初二外公祭日前一天,和外婆一同睡觉,我问外婆喜欢外公不,外婆笑笑,眼中含泪,“喜欢啊。”看看不年轻的外婆脸上露出少女般的娇羞,我恍然有些明白:只愁歌舞散,化作彩云飞。

第二天祭祀完毕,外婆打发走我们所有人,自己一人留在老房子里,我偷偷留下,看见外婆一人擦拭着外公的照片,独自低语,竟也觉得悲恸,也似乎刹那间明白:老来无相亲,唯不忘相思。

打开扉页的时候,张曼娟写有一行小小的字:此物最相思,这个“物”无以名之,曰爱情。

当时我不明白,现在我懂了,爱情就好像一味反反复复的中药,每次煎熬都有不同的味道。

爱情,因相思而美好;而相思,只是淅淅沥沥的爱情。

浙江省新昌中学

篇5:相思彷徨爱情诗歌

我已决定为你弃发从佛,

在佛前坦诚。

佛说“你想好了吗”?

“是的”我回答。

那我们开始吧,

佛开始为我退忆。

此时记忆开始在脑海里浮现,

而更多的是关于你的。

我在记忆里

看见,

我们曾经相遇的模样,

一起并肩走过的地方。

深深的刻在我的心里,

让我温暖,怀念。

我在记忆里

听见,

我们火山爆发般的争吵,

心里的挣扎和你的`哀嚎。

深深的刻在我的心里,

让我感伤,彷徨。

我想你,

我深藏在心底的记忆。

这些痛苦的美好的

有一点不堪的记忆

都将要离我而去吗?

“不,我不要”

我充满着不忍和不舍。

热泪不知什么时候流了下来,

烧伤了眼角划过了我的脸。

“年轻人,你走吧”佛说,

我听到了你内心的呐喊。

佛说完离去,

我在佛像前沉默许久。

心里不知道是

温暖的,感伤的,

篇6:不该的相思爱情诗歌

不该的相思,不是一个人,老天为何对我那么狠!

我想,想,想,想你想的丢了魂,你可知道我的心,里面装的都是你一个人!

多情的相遇,在这网络里,我该怎么找到你!

我们的相逢,却是一个迷,什么时候才可以!

我想,想,想,想你想的乱了神,你可懂得我这人,不愿浪费这唯一的缘分!

我想,想,想,想你想的碎了心!

为何老天故意捉弄人!

相爱的俩颗心!

却要万里分!

为何还要增加多余的伤痕!

我想,想,想,想你想的碎了心!

为何老天故意捉弄人!

相爱的俩颗心!

却要万里分!

篇7:相思的梦呓爱情诗歌

门里门外的叫声

惊动了树上的喜鹊唧唧喳喳

一对蒲公英的梦

在相爱的空间里眉目传情

台阶上升起的幻想

拉拢着一个个梦的结局

盗取和获得是两码事

我蹲守在空间的长廊里

看走失的夜和梦结成亲戚

一个叫吻的名词和形容词

在梦里结成并蒂的锁

我盼望着那牢不可吹的样子

被相爱的基石揉碎

一把长蒿撑在梦里

崛起梦里的长堤

与你碰触

象吸铁石般的吸引

围合成一粒真情

陶醉与转移是心里的事

肌肤与肌肤的亲昵

来自于意识的驾驭

反复在倒叙中插说

编排故事里的火

朦胧在心里传递

输送一个眼神和另一个眼神

梦里罗列着那些美好的感触

第一次的碰触

就产生爱的共鸣

象在情感的火里游说

那个结局和爱的结果

谁也不愿离开谁

象粘合在一起

感触那种爱的给予

多想时间长一些再长一些

或许是永久到达不了站地

闭着眼睛冥想

感受那种爱的接触

心里在翻江倒海的想

就象鸟儿要冲出笼儿

感受自由自在的幸福和快乐

或飞到田间里觅食

喂养心里的饥渴

一路颠簸一路情

就象心里的火在结嘠

爱的火被熊熊点燃

迸发一路的火热

做一回自己

一个必须尽快转变的尝试

在法律尊严面前得到解

唇不需要刑讯逼供

情也不需要上绞刑架

所有的程序都在相思里被审判

否则十字架上的锁

没有人能解开

包括那个被刑讯逼供的人

和你自己

贯彻和落实都是自己的事

何必拿来做糖衣炮弹

让别人来攻击

法官和检察官都是你自己

因为爱让你行使这种特权

包括那进退两难的两回事

和非法的证据以及还有

上一篇:无名草根名言下一篇:集输工实习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