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不知道未来有多美好

2024-05-24

你不知道未来有多美好(精选8篇)

篇1:你不知道未来有多美好

你不知道未来有多美好

这一本书的名字也令我感悟著一些人生的道理,《你不知道将来有多好》!是啊,有谁能预想到自己的将来呢?没有人能预知将来,更不能回到过去。

这本书写的是:卫嘉勉是小学里的拔尖生,心气高傲,是一向以来的“卫冕冠军”。因为升学考发挥失常,落入末尾学校“铅笔头中学”从此被一群“菜场土著”给包围了,更遇到一位“半人类蜗牛校长”。举行了许多神经质的比赛,又和同桌烂苹果王子成为死对头。一次意外的发现,竟然发现了当年的垫板小组。他们竟然成为了超模、木偶剧演员。这一切不可思议的一系列事件让她明白:再渺小的理想也是理想!更让她得到了一句独一无二的幸福咒语:朝前走,向前看,你不知道未来有多美好!

篇2:你不知道未来有多美好

How strong are you?

你有多强大?

That is a tough question to answer, whether you are a man or a woman.不管你是男人还是女人,这都是个很难回答的问题。

But, really, I want to ask„ how do you define your strength?但是,说实话,我想知道,你是怎么定义力量的呢?

How do you know your limits? How do you know just how much you’ve got?

你是如何了解自己的局限性?你怎么知道你能做到什么程度?

When push comes to shove, we often discover that we are much stronger than we think.当压力来临时,我们会发现我们比想象中要更强大。

What is Strength?

什么是力量?

Strength is not always about pure physical strength.Rather, it is about willpower.Discipline.Drive.It is about the capacity to get things done.力量并不仅仅指你的肌肉力量,它更多的指的是意志力、训练、动力。是一种能够做好事情的能力。

I know some people who are intellectually strong, but they get very little done in their jobs.And I know others who find work extremely challenging, but are able to move mountains by their sheer drive and hard work.我知道有一些人虽然很聪明,但是他们在工作中能够做好的事情却很少。而另外一些人虽然知道工作很具有挑战性,但他们仍能通过强大的动力和艰苦的工作来移动大山。

They possess inner strength.他们具有强大的内心力量。

More interesting, is that these productive hard-workers often don’t even notice the load.Bystanders are not only amazed, but often ask, “How do you do it?”

更有趣的是,这些非常努力工作的人并没有意识到工作量的巨大。旁观者不仅感到很吃惊,而且还经常问,“你是怎么做到的?”

The answer usually comes back, “I just work harder than the others.”经常得到这样的回答,“我只是比别人更努力一些罢了。”

So, why are some people able to do more? What gives them added drive? What gives them extra strength?

所以,为什么有些人就能做到更多?他们的动力是哪里来的呢?是谁给予他们多余的力量?

Could it be, they have simply given themselves permission to do more? 还是,仅仅是他们自己给自己力量来做到更多?

Self-Imposed Limits

自我强加的局限性 What I have observed is that most people impose their own limits.They limit their output based on self-framed constraints of their capabilities and strengths.Sometimes these boundaries are based on past experiences.Sometimes they are based on perceived capacities.Sometimes these limits are based on nothing.据我所观察,很多人都是自己强加给自己的局限性。他们有时候根据能力和力量自我设定了他们的局限,有时候根据过去的经历设定一些边界,还有的根据想象中的能力设定,还有些则毫无任何根据就限定了自己的力量。I can’t do that.(Why?)

我做不到。(为什么呢?)

That is too much for me.(How do you know?)

对我来说太难了。(你怎么知道太难?)

I can’t put in that much effort.(What would happen if you did?)我做不到那么努力。(如果你做了会怎么样?)=

I am not smart enough to solve that.(Can you be sure if you haven’t tried?)

我不够聪明,解决不了这件事。(你不尝试怎么能如此确定?)

So, how do we break through these limits? How do we get stronger?所以,怎样才能打破这些局限?怎么才能更强大?

Pushing It„

给自己点压力

Many people are going through the motions, but are nowhere near their limits.很多人都做出了实际行动,但是从来就没有到达他们的极限。

If you want to be stronger, you have to push your boundaries.如果你想变得更加强大,你就要打破你的局限。

Pushing it is what it takes to increase your limits.In the gym, bodybuilders discovered this long ago.But, the same principle is true when it comes to inner strength.Discipline and drive.给自己施加压力就能提高你的极限。在体育馆,健身者很早之前就体会到了这一点。所以,同样的原则运用到内心力量方面也是正确的,训练自己,给自己一些动力。

Want to test your limits? Push yourself.Test your self-perceived constraints to see how accurate they are.Make sure your goals are slightly beyond what you think can be achieved.你想挑战你的极限吗?那就给自己点压力。去测试下自己以前的极限到底有多准确。要确定一个能稍微超过力所能及的目标。

You Are Stronger Than You Think

你比自己想象的要强大

Most people underestimate their strength.很多人低估了自己的能力。

As you go through your day, challenge your capacity.Test your limits.当你过每一天的时候,都要挑战一下你的能力,测试下自己的极限。Push yourself, to find your true boundaries and define your strength.给自己施加点压力,找到你真正的极限,然后定义你的能力。

When you discover how much you’ve really got, you may surprise even yourself.当你发现你真正能获取的,你会发现自己都感到不可思议。

篇3:你不知道世界有多暖

他要去省城参加艺术生的文化考试, 母亲一大早就起来煮鸡蛋, 摊煎饼, 他却说想吃德克士的双层堡。父亲惶急缭乱地骑上车子, 跑到离家七八里远的专卖店里给他带来了最爱的双层堡。

在路上, 他欣喜地望着窗外的风景, 设想着未来无比精彩的大学生活。父亲就坐在他的身边, 苦口婆心地叮嘱道:“别紧张, 别粗心, 别大意。”他不耐烦地应承着:“知道了, 知道了, 我又不是三四岁的小孩儿。”

走到城里, 满眼的繁华与喧嚣充斥着他的头脑, 自小在村里生活的他激动得大吼大叫:“我喜欢这儿, 我爱死这儿了。”双手拎着沉重包裹的父亲在一旁唠叨着:“看着车, 走慢点。”

晚上, 父亲找好了宾馆, 却只有一个床铺。父亲说, 他正好有个同学在省城发展得不错, 要请他吃饭, 为了不影响他休息, 耽误明天的考试, 他就不回来了。

鼾声此起彼伏的他, 梦到了自己考上了大学, 在城里安了家, 生活幸福又甜蜜。

多年以后, 他终于如愿以偿地在城里娶妻生子, 生活幸福, 但他不知道一辈子守在村里的父亲在省城哪有什么同学, 而是偷偷去了火车站, 在候车厅坐了一晚上。

春光明媚, 大地苏醒。一个天清气朗的周末, 他带着妻子、孩子去荣国府玩耍。

一路上, 六岁的儿子叽叽喳喳, 不停地问各种稀奇古怪的问题。妻子躺在他的肩头上, 看电视屏幕上放映的电影《假装情侣》。当看到黄渤不顾一切地去雪山上找江一燕的镜头, 妻子的眼角湿润了:“如果我消失了, 你会找我找到发疯吗?”

这个问题那么熟悉, 让他想起了他的初恋, 他俩一起长大, 一起上学, 一起毕业。后来, 为了留在城里, 他娶了文化局副局长的千金, 而辜负了她。

到达目的地, 走在诗情画意的荣国府里, 妻子把他的思绪从遥远的旧时光里扯了回来。在长长的祈福墙上, 妻子发现了他的名字:“祝沈枫, 生活幸福, 功成名就。”

妻子好奇地追问:“这是谁写的, 谁会替你祈福呢?”他毫不在意地浅笑一声:“世界上重名的多了, 你怎么知道这个沈枫就是我啊。”

消失在茫茫人海中的他不知道:从他和她说出那两个字之后, 每到一个地方, 她都会默默地祝福他, 因为她怕以后没有她的日子里, 他生活得太辛苦。

一辈子生活在南方的他, 刚来到北方的这座城市, 很不适应。

这天下午, 他去世纪公园里溜达, 顺便想去超市买几袋冰糖, 以备晚上咳嗽时服用。

回来时, 老眼昏花的他却迷了路, 也没带手机。正束手无策时, 一位三十左右的男子走过来, 告诉他, 他也顺便要去那里。

一路上, 男子对他有说有笑, 询问他的爱好、家乡, 还有声有色地向他介绍这里的旅游景点和饮食文化。他却心惊肉跳地跟在他后面, 寻思着女儿反复的教导:出门, 千万不要和陌生人搭讪。

终于平安到家, 他深深地松了一口气, 赶忙拨打女儿的电话, 告诉她今天的“奇遇历险记”。

篇4:你不知道他们有多煎熬

俞敏洪连续考了三年大学,不干农活也不打工赚钱,村里人谁见了都笑话。并且最关键的是,在他第三次努力的时候,仍然不知道自己能否考得上。

那一年,郭德纲饿得实在没招了,用BP机换了两个馒头吃。

当韩寒去办公室办理退学手续的时候,老师们问他,你不念书了,将来靠什么生活?年少的韩寒天真地说,“靠我的稿费啊。”老师们全都笑了。

马云去肯德基应聘,他落选了;马云跟大老板们讲什么叫电子商务,大老板们得出一个结论,这是个骗子。

谢霆锋15岁的时候,父母离了婚,他独自一人去日本学习音乐,只有一把吉他,有时候上晚课回住的地方晚了,就抱着吉他在街上睡。

当身高只有一米八三的艾弗森第一次走进职业篮球场,那些人告诉他,你最终的目标就是每场得10分和5次助攻,因为你太矮了,永远不可能主宰这里。

余华把小说投遍了全国各个大小刊物,接着,收到了来自全国各地的退稿信。但他没有放弃,他继续写,继续投,紧接着,他又接二连三地收到了来自全国各地的退稿信。

有人对年轻的李宗盛说,你这么丑,也没什么天赋,怎么能唱歌呢?

崔永元第一次主持节目的时候,过了一会儿,身后传来一个声音,“这孙子是谁?”

自从吴宗宪给了一个工作机会后,周杰伦终于不用再去餐厅里刷盘子了,于是他写了一些歌,但是竟然没有一个歌手肯唱他的那些破歌。

42岁的宗庆后发现,做儿童营养液有巨大的市场,但亲戚朋友都劝他不能干,卖那东西能发财就是痴人说梦。宗庆后老泪纵横道,“你能理解一个四十多岁的中年人面对他这一生中最后一次机遇的心情吗?”过了没多久,他给自己的儿童营养液取名为“娃哈哈”。

有一天,美丽华酒店驶来了一辆劳斯莱斯,擦车小弟擦完后,忍不住拉开了车门,想上去感受感受,领班看见了,训斥他道,你也配坐这种车?受了屈辱的擦车小弟暗暗发誓,我不仅要坐,而且还要买!后来,这个擦车小弟一连买了五辆劳斯莱斯,不久前刚宣布要裸捐,这个擦车小弟的名字叫周润发。

他们那时,远不如人;而现在,他们成了万里挑一的人。

如果你足够幸运,也会遇见这样的人,他们的特点是一直在努力,梦想听起来不切实际,日子过得比你差,也没人知道这辈子能否成功,还有最关键的一条——受尽非议,却毫不动摇。

不是所有人都有幸遇到这样的人。因为在全人类里,他们可能只占不到千分之一甚至万分之一。

而等他们成功之后,你则会回忆起自己当年不曾对他落井下石的那点恩德,并把“没跟着别人一起戳死他,只不过是简单地笑话了他一下”这件事,当成自己的远见,四处炫耀道,“我早就知道他是个人才。”

其实,在他们强大的精神面前,你一直都是微不足道的尘埃。

(转自《意林》)

篇5:你不知道未来有多美好

无论是谁,从小到大,都有一个共同的敌人,那就是别人家的孩子!

别人家的不用学习就能拿年级第一,不用努力就能考上名校。

难道他们都是天赋异禀?做什么事都不需要努力?

其实不然。

听说一个同学的朋友,她就是大家口中的所谓“别人家的孩子”,每年考试都能进年级前三,上全市排名第一的高中,上122大学,毕业后又公费出国。

这样的人生经历让人好生羡慕!

可是,她却说,她没有童年,童年就是被父母逼着看书,各种书。没有所谓的天赋异禀,只是比你更努力而已!

我们只看到别人的成绩,但从来不会去想取得这样成绩所需要付出多大的努力!

有句歌词是这样的,“三分天注定,七分靠打拼!”

举一个小时候外公和我说的一个故事。

在他还小的时候,隔壁村的`一个男孩天赋奇高,没上过私塾,但是,只要你把字写给他,他马上能写出这个字的楷书,不论字的大小,都能写得非常漂亮。

在外公那个年代,读书是很奢侈的事,会写字的人更是少,能写得漂亮的更少之又少。所以一到逢年过节,谁家要写个春联,或者谁家店要开张要写个什么吉字,那个男孩就会被他父亲带去四处给人写字赚钱。

后来,知识开始普及,会读书写字的人越来越多,而这个男孩的父亲一直把这个男孩当做摇钱树,并没有让他上学。

现在,听说,那个男孩还是个老光棍,靠种田勉强维持生计。

在这个浮躁的社会,越来越多的人看重结果,而对过程漠视。

有人曾经说过,能登上金字塔顶端的只有雄鹰和蜗牛!

很多蜗牛,在别人看来,就是雄鹰,而只有雄鹰自己知道,自己只是比其他蜗牛更努力而已!

一个芭蕾舞者,她脱掉舞鞋丑陋的双脚是她努力最好的证明。

一个钢琴演奏家的手是她努力的证明。

一个书法家的那些成堆的临摹作品是他努力的证明。

篇6:你不知道未来有多美好

—读《你不知道将来有多好》有感

六年2班 刘思颜指导老师:许少娜

每个人都说明天是一个未知数,大家都在担忧自己的未来。当我阅读了《你不知道将来有多好》一书后,我明白了:明天不能空想,眼下无须等待,只要努力不懈,温暖的阳光总会透过窗台。

辫子姐姐以轻松、幽默的笔调,写了一个关于“末尾生也有春天”的故事。我被深深地吸引了:一直班里排名第一的卫嘉勉同学因为“小升初”考试的失误,被排到垫底中学读书。一开始卫嘉勉对新学校、新同学、新校长不满意,她说她看不到明天,对学习马虎应付了事。但自从“垫板组”的出现,让她懊悔并顿悟:只要努力付出,持之以恒,每个人都会有美好的明天。

我还从文中知道,天扬哥哥从末尾生到超模冠军的神奇蜕变足以证明努力的力量之强大。这过程虽然充满挫折和困惑,甚至还有亲朋的不理解。他始终没有放弃,在破蛹化蝶的过程中,还有蜗牛校长一直对他的支持和鼓励,最后他成功了。这深深地感染了卫嘉勉,还有我这个小读者。在我的学习生涯中,也因为放弃努力而浪费过一个个的好机会。我记得有一次报名参加一个材料作文比赛。我囫囵吞枣,不加思考“泡制”了一篇应付作文。爸爸批评我解题不够深,行文太散,鼓励我要重写。一天内我改了、写了不

下十次,虽然一次比一次都有进步,但最后我还是成了《只剩一英里》“查德威克”式的翻版,哭着喊累喊不干了,主动放弃比赛。当我看见同伴拿着获奖证书欢天喜地地样子时,我又后悔不已,怪自己放弃努力,错过了这样的机会!

对我们求学者来说,总会听见某些“过来人”宣传求学遍地困难和无数挫折,社会上还流行着“学习无用论”的谬论,让我们一些小伙伴从一开始就轻言放弃努力,对学习敬而远之,不愿学习,在学校混日子。另外,学习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随着知识的难度不断地加深,我们有一些同学面对学习的压力主动放弃努力,打了退堂鼓,不想学习,半途而废。这些放弃努力的同学,难道不为父母的辛苦付出着想,不为老师的辛勤培育着想吗?面对读书学习都不能努力,今后如何去面对更大的困难,去承担更重要的工作和使命呢!我想呼吁:面对困难不想努力坚持的同学们,我们要以卫嘉勉、天扬哥哥为榜样,为美好的明天而努力学习。

篇7:你不知道你的损失有多大

去年底,有个多年没有联系的老朋友D君忽然给我打电话,说找个时间坐坐,大家一起吃顿饭。我应承了几句,就挂了电话。随后的一段时间里,D君又打过几次电话,都被我以各种理由推却了。

我实在是不想见他。

D君是我的老乡,也是大学的校友,我们当年有过很密切的交往,按说关系应该是很近的,但却渐渐地愈行愈远。

D君在上大学时就开始经商,是非常有商业头脑、最早富裕起来的一批人之一。当我们还是穷学生的时候,他就已经跻身于当时为数不多的“万元户”行列了。他比我高一年级,是师兄,我跟他交往很多,帮着他跑腿做点小事情,可以称之为跟班小马仔。尽管他只比我大一两岁,但成熟多了。那时他在中关村做电脑生意,在我的介绍下,我们这一级的几个小师弟都很佩服他,也都给他帮忙做过事。可到了后来,我们这几个小兄弟无一例外地都受了“伤”。具体的故事有很多,主要的原因就一个字:钱!

那个时候,大家都穷,都比较在意钱。俗话说,一个巴掌拍不响。两个人闹别扭,一般来说,可能双方都有点不是,但如果一个人跟每个人都发生纠纷,那么也许可以断定这个人会有比较大的问题。

慢慢地,大家各奔前程。十几年过去了,当年的穷小子们也都混得人模狗样了,我们经常见面聚会,互相帮忙——可对D君,大家都没有了联系。偶尔听到些他的消息,知道他依然有钱,依然是为了钱可以不顾一切的性格。至少有两次,有朋友给我打电话,说D君找他合作,双方聊起来,居然两人有个共同的朋友就是我,然后朋友就问我D君这个人怎么样?我的回答是:敬而远之吧,你不知道他下一步会怎么出牌,为了钱,他什么事情都做得出来。

没有钱的时候大家都想要钱,甚至为了一点钱做出一些出格的事情,这种一时的糊涂也许在所难免,人穷志短嘛,但如果总犯这样的错误,或者是在已经解决了基本生活问题时还经常这样,那就是道德和性格问题了,很难被大家谅解。所以,大家说,今天的D君正应了那句老话:摆好了席请不到人吃饭。他也试图与往日的朋友们联系感情(也许是因为大家今天又有用了),却没有什么效果。

如果仅仅是就事论事陈述个人恩怨,没有什么意思,再往深想一层,才有点味道出来。

经常开车的朋友不知道有没有注意过这样一个现象:在你规规矩矩开车行驶的时候,总有一些手艺高超、胆子也大的家伙开着车在拥挤的车流中钻来钻去,左冲右突,总得别人踩脚刹车他自己踩脚油门才过得去,否则就是交通事故。这样的家伙非常招人讨厌!可好玩的是,也许就在下一个红绿灯路口,你就发现刚才风驰电掣的他,竟然就在两米前排着队!

原来他也没有快多少。

开长途的时候也是同样,速度飞快的车子,让你看着都提心吊胆,可几百公里的路程下来,他最多比你早到了半个小时,如果他能平安到达的话!

同样的道理。在金钱上计较,占了别人便宜的人,多挣了些钱,坑了甲,亏了乙,欺骗了丙等等,自己的腰包迅速地鼓了起来,表面上看,一时间他走在了别人前面。其实没过多久,你就发现,他并没有把规规矩矩做事的你甩下多远。

而且,他注定了也走不了多远,这其中有两个因素:

第一,这种性格和行事作风决定了他习惯性地“出格”,他出事的概率比常人要大得多。在我们老家的一个地级城市,20世纪80年代摩托车曾经“横行”一时,飞车招摇是许多年轻人所追求的超级“酷”。结果10年后再回首,那一代飞车手已经幸存无几,活下来的也遍体伤痕。

第二,除了潜在的风险以外,他还有许多潜在的损失—他会损失很多很多的机会。本来以他的能力,他可以挣到1000万元的话,那他在挣了几百万后就停滞不前了。被他坑过的老张老李不但不会与他合作,还在散播他的不是,他找上门请人吃饭,人家都在躲,怎么愿意热心地帮他忙呢?更不用说有好的机会主动想到与他合作发展了。

篇8:你不知道未来有多美好

四川省自贡市大安区新民镇燎原村,是个美丽的小山村,22年前,周治芳走进了燎原村村民喻银武的家。那时,周治芳只有17岁。

当时的喻家用“家徒四壁,空空如也”来形容一点也不过分。喻银武的父亲在他很小的时候就去世了,全靠母亲拉扯喻银武兄弟姐妹长大,当时,喻银武的妹妹尚且年幼,而母亲的身体也越来越差,家庭生活的重担落在了新婚的周治芳与丈夫身上。

最初,周治芳觉得婆婆对自己不算体贴,喻银武有4个兄弟姐妹,自己和丈夫为了这个家已经付出了不少,婆婆却还要求颇多。周治芳的心里十分不舒服。而婆婆却觉得以前儿子以自己为中心,现在对妻子却比对自己更好,有些“吃醋”。就这样,婆媳俩犟了起来,谁都不肯服软,谁都不想让步,婆媳关系渐渐紧张起来。

周治芳怀孕后,喻家分了家,周治芳与丈夫从婆婆家搬了出来。怀孕5个月时,周治芳鼻出血,10天后才止住。喻银武疼爱妻子,那段时间,周治芳只能躺在床上,生活无法自理,夫妻俩也没有固定的经济来源,但喻银武仍旧想方设法地照顾妻子,为她制作营养的饭菜。孩子出生后,由于先天体质较弱,经常生病住院,为贫困的家庭雪上加霜。待孩子稍微长大后,周治芳和丈夫便一起到工地打工并学习建筑装修。生活终于又回到了正轨。

那段时间,周治芳的婆婆正在帮喻银武的妹妹带孩子,因为经济困难,婆婆平时很简朴,常常一个月都不买肉吃。婆婆身体本就不好,本该享清福的年纪却还要帮着儿女做事,周治芳夫妇看在眼里,疼在心里。生活改善后,夫妻俩经常做些好吃的给婆婆送去。婆媳俩的关系渐渐好转,一家人在和睦的氛围中快乐生活着。

好景不长,不久后,周治芳与喻银武的女儿生病了,孩子一直低烧不退,流鼻血不止。急坏了的夫妻俩将女儿送去医院,经过一系列检查,医生告诉了他们一个噩耗,女儿患上了“血癌”。高昂的医药费和某一天会突然失去宝贝女儿的痛苦将这个小家庭逼入绝境中。

看着女儿稚嫩的脸庞,夫妻俩秉着不顾一切也要救回女儿的信念,咬紧牙关,拼命地赚钱。为了给女儿治病,能借的亲戚都借了,而这所有的压力,都只能两个大人来承受。

医生建议夫妻俩还年轻,可以再要一个孩子,用脐带血来救大女儿,周治芳再次怀孕。小女儿欣悦就在这样万众期待的目光中诞生了。不幸的是,尽管经过多方努力,在小欣悦一岁时,大女儿还是永远地离开了爱着她的爸爸妈妈。

在大女儿病危期间,曾经表示想要看看老师。周治芳连忙联系孩子的老师,可是,让人没有想到的是,女儿生病前对她关爱有加的老师,直到女儿去世,都以种种理由没有出现。看着女儿失望的样子,夫妻俩既难过又愤恨。女儿去世后,夫妻俩开始埋怨老天的不公,他们在很长一段时间里,都无法相信任何人。

时间总是治愈伤痛最好的良药。生活的磨难并没有打垮周治芳夫妇,看着懵懂的小女儿,他们决心将悲痛收进心底,坚强生活下去。夫妻俩又像为大女儿治病时那样忙碌起来,在打工赚钱的同时,还要照顾年幼的小女儿。慢慢地,喻家的家庭收入得到了改善,几年后,夫妻俩不仅将大女儿生病时借的钱还清了,还盖起了新房,并逐步添置了家具、电器。

现在,喻银武、周治芳家在当地算是比较富裕的小康家庭了。自己的生活好了,夫妻俩就更加挂念日渐年迈的父母,虽然婆婆有5个子女、周治芳的父母也有3个子女,但他们还是决定把两家的3个老人接到家里一起生活。现在,喻家一家6口人幸福地生活在一起,互相谦让,家庭和睦。

因为大女儿的离去,周治芳对小女儿十分溺爱。夫妻俩拼命赚钱,就是为了给小欣悦好的生活。孩子想要什么,周治芳一定满足,她觉得,孩子只要吃好穿好身体好就行了,别的一切都不是问题。

就是这样的爱,让小欣悦养成了一些不好的习惯,孩子上小学一年级时,不遵守纪律,在课堂上乱跑;回到家中,也不做作业、不看书……当时的小欣悦仿佛是一匹脱缰的小野马,按照自己的意愿,在人生的白纸中,恣意地画着图案。

慢慢地,看着静不下来,没有主动性,做事拖拉的女儿,周治芳开始意识到问题的重大。为了能够和女儿更好地沟通,矫正她的行为意识,周治芳开始和女儿一起学习。周治芳当时已经三十多岁了,而她只上过3年小学,长久脱离学习与书本,使得周治芳几乎成了文盲。周治芳便从拼音开始,慢慢学写字、学读书。她不仅和女儿一起学习学校里教给的知识,还发现了电子产品的作用,开始学习操作手机和电脑,想学成后,利用这些产品让女儿看看外面的世界。

女儿学校的杨泽玉副校长得知了周治芳的情况,主动关心帮助她,并向她推荐了妇联、家长、学校组织的国学经典诵读、家庭教育沙龙、琢玉读书会等活动。周治芳还动员丈夫也参与其中,几年来,全家坚持每天一起学习、讨论、诵读经典,家里还专门制作了一个小黑板,周治芳与丈夫、孩子每天都把当天学到的一句经典励志良言书写到小黑板上。

渐渐地,不仅周治芳的心态、意识得到了改变,每一个家庭成员也受到了影响。孩子慢慢变了,自信心增强了,养成了阅读的习惯,懂得心疼、孝敬父母和爷爷奶奶了,在老人生病的时候,10岁的女儿会端水拿药,会对大人说:“亲有疾,药先尝,昼夜侍,不离床。”小欣悦从一个老师、家长们都头疼的孩子,变成了一个人见人爱的小姑娘。

周治芳不仅成功转变了孩子的行为意识,为了让小欣悦明白生活的不易,她还带着孩子参加了自贡市最大的公益组织——灵犀义工。每个周末,周治芳就带着欣悦去做公益,让女儿做些力所能及的事:陪留守的孤寡老人聊天,将自己的玩具分给孤儿院的小朋友们。2014年4月,小欣悦还和妈妈一起为资阳市一位叫罗宏宇的白血病患者捐献了800元……周治芳认为,当初大女儿离开时,虽然有爸爸妈妈陪伴,但内心一定还是渴望着同龄人的友爱。现在,有很多像大女儿一样的孩子,周治芳认为,自己和欣悦能出一份力,带给他们急需的温暖。这些事虽然小,但是却教会了孩子付出与感恩。

周治芳常说:一个人如果不懂得教育孩子,生再多孩子也没用,一个人如果不懂得经营家庭,结多少次婚也是没用的,生活是自己创造的,自己才是一切的根源!认识自己,是一种清醒;把握自己,是一种理智;开发自己,是一种高明;征服自己,是一种胜利。小欣悦的变化便是周治芳教育理念成功的最好证明。

现在,周治芳能用手机和电脑打字、查资料、发邮件了。她不仅自己学习,还时常找些合适的影片放给小欣悦和家人观看,邻里有什么解决不了的难题,也能找她帮着在网上搜搜看。大家都喜欢和周治芳家来往,她的生活变得充实、幸福起来。

无论有什么事儿,一家6口总是商量着来办,周治芳说,不能因为孩子小就剥夺她选择的权利。家和日子旺,人和事业兴。

22年前,周治芳走进的是一个“家徒四壁”的喻家,这些年来,经历了失去大女儿的悲痛,养育小女儿的艰难……她不断调整自己、端正方向,与女儿共同成长。周治芳用爱承担了一切困难,用自己的行动展示了作为女性在家庭中的价值与作用,让这个家变得美丽而温馨。

家是一棵树,父母是树根,孩子是枝叶,花果是儿孙;家是一棵树,忠守是树根,责任是枝叶,花果是前程;生命是一棵树,孝道是树根,爱心是枝叶,花果是人生。若要高树参天,施肥要在树根,根深才会叶茂,温馨和睦是阳光雨露,共同滋润树干和绿叶,只有树茂盛,才能开出灿烂的花朵。

责编/昱青

上一篇:谈新形势下的殡葬管理下一篇:五一活动的通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