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州城市规划

2024-05-09

潮州城市规划(精选6篇)

篇1:潮州城市规划

潮州市城市户外广告设置规划文本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维护整体城市景观,美化城市环境、繁荣商业气氛。充分发挥户外广告的社会经济效益,景观文化效益,提高城市户外广告设置水平和合理布局提供城市户外广告的规划,建设与管理的法定依据,特编制本规划。

第二条 本规划是《潮州市城市总体规划修编》中有关城市市容市貌与景观规划等的深化与细化。

第三条 本规划范围系本期城市总体规划确定的期末(至2015年)城市建设用地44平方公里内。及城市建设用地外沿的主要景点景区和文物点相关地带。

第四条 本规划称的户外广告包括:

(1)利用公共和在自有场地的建筑物、构筑物、空间设置的路牌、霓虹灯、电子显示牌(屏)灯箱、橱窗实物造型等广告。

(2)利用公共、自有或他人所有的建筑物、构筑物、场地、空间等设置的彩旗、条幅、拱门、气球、张贴物等临时设施和城市标识、旅游导引牌、楼宇内设的公司导引牌以及其他相关的设施等。

(3)利用交通工具(包括各种水上漂浮物和空中飞行物)设置、绘制、招贴的广告。

第五条 规划编制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广告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34号)

◆《广告管理条例》(国务院国发[1987]94号)

◆《广告管理条例施行细则》(国家工商局工商广字[1998]第13号)

◆《户外广告登记管理规定》(国家工商局令第42号)

◆《潮州市总体规划(2000-2015)》(潮州市人民政府)

◆《潮州市建筑立面管理办法》(潮州市人民政府)

第六条 规划指导思想:

◆户外广告的设置应遵循城市总体规划部署,根据城市设计原理和城市景观要求进行科学、合理的布局。使之既能促进城市商业活动的繁荣和多样化,又能点缀美化市容市貌。促进城市整体景观环境的提升。

◆户外广告按其目的性划分为公益服务性广告(非营利型)和商业服务性广告(营利型),其设置应既重视营利型的商业服务性广告,也应做好非营利型的公益服务性广告,这对于城市特征和城市特色较为突出的潮州历史文化名城尤为必要。规划应尽可能地增加公益服务性广告,以宣传潮州名城优秀的文化品质,展示名城的传统风情和观光点。◆户外广告应重视艺术性与安全性。以生动的标志造型和书面、简明的文案,传达广告信息,以优质材料和精良的工艺制作优美而安全的图件。一些大型显眼的广告更强调美感和灯光效果设计,做到白昼同辉,为名城增色。

第七条 规划原则:

◆服从城市总体规划的原则: 城市总体规划是城市建设的依据,户外广告的设置布局格遵照总体规划有关城市市容与景观规划的规定。

◆满足人的需求,维护公共利益的原则:户外广告绝大部分是经济利益驱使的商业活动,户外广告的设置与管理指引应当从公众利益出发,并协调好个体经济利益与公众社会的关系。

◆突出地方特色原则:潮州是国家的历史名城,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地方特色,户外广告做为城市面貌的一个窗口,应突出地方的特色,弘扬地方文化。

◆重视美学设计,维护整体城市景观的原则:山体、水体、建筑、绿化等构成了第一层次的城市轮廓线,而户外广告等附加物则形成第二层次的轮廓线。户外广告设计应协调好两个层次之间的关系,使广告在城市景观中处以协从和地位,促进并维护整体城市景观环境。

◆因地制宜、分区管理和重点控制相结合的原则:城市各地段的环境气氛和景观方面要求的差异,在设置户外广告时应区别对待;对于构成城市景观的特定景区景点,户外广告的设置应严格控制。

第八条 规划期限:

本规划的期限与现行城市总体规划保持一致,即:2004年~2015年。

第二章 规划目标

第九条 规划目标:

通过规划 的编制为城市户外广告设置的管理和实施提供可操性的技术依据,以规范城市户外广告的设置和布局。从而消除和整治现状户外广告的负面影响。更好地协调和美化城市景观环境,进一步促进城市商业活动的繁荣和多样性,宣传潮州,活跃地方经济,提高城市的知名度。

第三章 户外广告布局与分区

第十条 潮州市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根据城市本身的特点和布局,城市户外广告按两大区的不同要求予以安置和布局。

◆古城区:东起笔架山,西至葫芦山,北起环城北路和北园路,南至环城南路及仙洲岛北端,地域陆地面积约3.7平方公里。

古城区是潮城中最具代表性的历史人文景观区,其户外广告的设置原则上应与古城的保护、旅游的开发相结合。一方面要通过对名胜古迹的周边环境进行保护整治,避免广告与古迹的不协调,造成对古迹景观的人为破坏;另一方面又要重视公益性广告的设置,宣传展示潮州名城优秀的文化品质,展示名城的传统风范。

◆新城区:除古城区以外的城市建设用地范围,面积约40.3平方公里。

新城区是城市经济商业中心,规划对户外广告设置的管理可适当放宽,样式与体量允许一定程度的夸张,使城市的商业氛围与现代化都市的气息得到体现。

第十一条 根据城市设计原理和整体城市景观环境要求,对城市户外广告的设置采用分区管理和重点控制相结合的方式,规划根据土地利用和相应的景观要求,将各类城市建设用地分为五类地区,以不同设计标准进和控制.对普遍地段进行归类指引,对构成城市特色景观的特殊地段提出特别要求。

◆Ⅰ类地区

范围:沿潮州大道两侧商业、办公、金融用地,潮枫路一带金融贸易区,以及新桥路、枫春路、永护路、西荣路、环城西路、西河路等繁华路段。

目标:这个区域户外广告应能集中体现城市的繁荣景象和商业活动的多样性,促进人们的消费意识。

设计要点:

⑴该类地区是户外广告设置的集中地段。

⑵可以应用多种类型和方式进行户外广告设置。

⑶允许在适当位置采用夸张尺度。

◆Ⅱ类地区

范围:包括各类工业区、仓储区及市政公用设施用地。如北片工业开发区、湘桥工业开发区、枫溪工业区、东部工业区、旧城工业区、港口仓储区、火车站仓储区等。

目标:应能体现本市工业发展状况,利于潮州产品的推广,和潮州名优产品、传统产品的促销。以发展地方经济。

控制标准:

⑴允许设置商业性广告。

⑵对户外广告的选址及形式有所限制。

◆Ⅲ类地区

范围:城市居住用地范围,包括枫春居住区、新洋居住区、城北居住区、城南居住区、意溪桥东居住区、火车站居住区等。

目标:住宅生活区的户外广告设置应注重居住环境的宁静气氛,体现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强调户外广告的小型化。

控制标准:

⑴生活住宅区户外广告应注重小型化,不得采用太夸张的手法增大尺度。

⑵应严格控制商业性广告的设置。

⑶多设公益性广告。

◆Ⅳ类地区

范围:位于市政府办公区周边地带及总体规划确定的行政办公用地所形成的行政办公中心,包括文化机构、教育用地等。

㈡目标:保持稳重、简洁、大度的城市景观。

㈢设计要点: ⑴控制商业性广告设置。

⑵户外广告尺度应严格限制。

◆Ⅴ类地区

㈠范围:包括公共绿地、生产防护绿地、农田保护区、风景名胜区及其他特殊用地如军事保护区等。

㈡目标:要重点保护园林绿地、风景区的生态环境和空间特征,保护城市整体的景观环境。

㈢设计要点:

⑴除个别地区(如生活性干道绿化带)之外,皆不得设置商业性广告。

⑵户外广告选址及尺度均应严格限制。

第十二条 根据本市户外广告设置的规划布局与分区,确定以下所属地段分别为各项户外广告主要设置区段。

◆大型立柱广告:主要设置在开阔地带及城市出入口路段。

设置路段:火车站广场、韩江北桥两端、东山路、银槐路、外环路、新风路、潮汕路等。(具体位置见规划图)

◆建筑物天面与外墙附着广告:在不影响建筑立面与城市景观的条件下,一般位于道路对景处或广场周边、沿主要道路两旁建筑物上。

◆路灯灯柱悬挂式灯箱或飘旗式广告:凡车行道宽度≥15米的道路或(桥梁)。路灯灯柱可设置悬挂式灯箱或飘旗式广告,但纵向间距须≥50米,一般双侧对称设置。

灯箱规格:外沿距灯柱边不超过1米,高度不超过1.2米,下方净高须满足车辆或行人通行净空要求。

飘旗式广告规格:外沿距灯柱也不超过 0.8米,高度不超过1.2米,下方净高须满足车辆或行人通行净空要求。

设置路段:潮州大道、绿榕路、春荣路、枫春路、枫春南路、新风路、潮汕路、如意路、潮枫路、环城西路、振工路、新洋路、南堤路、西荣路等。

◆落地路牌式广告:一般设在人行道边沿道路中线平行设置或在道路分隔带上沿道路中线垂设置,纵向间距≥100米,快速车道的分隔绿带禁止设置。

规格:高度不超过1.6米,凡置于人行道的,其宽度应视具体路段分别外理,一般情况下不超过1.6米。置于道路分隔带的,其宽度不得超过分隔带宽。

设置路段:泰安路、彩虹路、宾福路、城新路、南较路、永护路、瓷兴路、至诚路、长德路、新桥路等。

上述确定的各项户外广告的主要设置区段参见潮州市城市调用外广告设置布局规划图及城市道路户外广告设置规划一览表。

第四章 户外广告设置管理规定

第十三条 本规划有关户外广告设置管理应按《潮州市城市户外广告管理规定》执行。(详见附件)第十四条 市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市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市城市综合管理部门应各自履行相应职责,认真贯彻执行。

第五章 附则

第十五条 本规划文件包括:规划文本、规划说明书、规划图则三部分。

第十六条 本规划一经潮州市人民政府批准并依法纳入城市总体规划贯彻实施。成为潮州市城市户外广告设置的法律依据。

第十七条 本规划解释权属于潮州市城市规划局。

第十八条 本规划如因城市建设需要调整或修改时,必须按照有关法定程序进行。

[附件]

城市户外广告设置管理规定

第一节 总则

第一条 为加强城市户外广告设置管理,进一步美化城市环境,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广告法》等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本市实际情况,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 本规定适应于本市城市规划建设用地及其外沿的景区、景点,相关地带范围内户外广告设置 的管理活动。

第三条 本规定所指的户外广告包括:

㈠利用公共和在自有场地的建筑物、构筑物场地、空间设置的张贴广告、招牌、路牌、霓虹灯、电子显示牌(屏)灯箱、橱窗实物物造型等广告。

㈡利用公共、自有或他人所有的建筑物、构筑物、场地、空间等设置的彩旗、条幅、拱门、气球、张贴物等临时设施和城市标识、旅游导引牌、楼宇内设的公司导引牌以及其他相关的设施等。

㈢利用交通工具(包括各种水上漂浮物和空中飞行物)设置、绘制、招贴的广告。

本规定所称招牌广告是指企业、事业单位和个体工商户在其经营或办公场所或建筑物控制范围内,设置与其企业注册登记名称相符的标牌、匾章、指示牌等广告设施,设于楼顶用于表明建筑物名称的属于招牌、其他非建筑物名称的标志物属于广告范畴,纳入户外广告设置管理。

第四条 市规划行政管理部门负责组织编制本市城市户外广告设置规划和户外广告的使用,设置权的公开招投标。市工商行政管理部门负责户外广告内容审查、登记及监督管理。

市城市管理行政执法部门负责对违反户外广告设置管理规定的行为进行行政处罚。

第五条 户外广告设置使用权实行有偿使用原则。

第六条 户外广告的设置设施应当符合城市户外广告设置规划要求,与城市区域规划功能相适应,合理布局,规范设置。户外广告设施应当安全、美观、并与周围环境协调,符合美化市容市貌和景观环境的要求。

第七条 依法批准的户外广告,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非法侵害。

第二节 户外广告设置准则

第八条 设置户外广告应向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提出规划报建申请,由市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核发户外广告设置规划许可文件,再到市工商行政主管部门办理广告发布审批手设置大型户外广告的应先接受由市政府组织的市城市建设规划审批小组的审查。

第九条 设置、发布户外广告应当符合以下要求:

㈠、内容必须真实、合法,符合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要求,不得欺骗和误导消费者。

㈡、设施设计、制作和安装应当符合有关的技术、质量安全标准,不得粗制滥造。

㈢、大型落地广告一律为圆钢柱、钢架版面结构,使用的材料应符合安全要求。

㈣、户外广告招牌应按规定配置灯饰,确保夜间有足够的亮度。

㈤、设置在建筑物外墙、房顶的广告招牌应有安全保障,不得影响建筑物使用和房屋、消防安全。

第十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不得设置户外广告设施:

㈠、利用交通安全设施、交通标志的;

㈡、影响市政公共设施、交通安全设施、交通标志使用的;

㈢、妨碍生产或人民生活,损害市容市貌或建筑物形象的;

㈣、利用行道树或损毁绿地的;

㈤、利用违章建筑,禁止使用的危房(楼)及其他可能危及安全的建筑物和设施;

㈥、在国家机关、文物保护单位和名胜风景点的建筑控制地带设置的;

㈦、在市、区人民政府禁止设置户外广告的区域内或载体上设置的。

第十一条 经规划批准的户外广告设置使用实行公开招标、拍卖、挂牌交易。

第十二条 招标、拍卖、挂牌交易户外广告设置使用权,应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遵循公开、公平、公正和诚实信用的原则。

第十三条 拍卖户外广告设置使用权,应当委托具有相应拍卖资格的拍卖机构进行。第十四条 户外广告设置使用权招标、拍卖、挂牌交易所得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全额上缴财政专户,专款专用,并按管辖权隶属关系进行分配,按照财政体制确定比例执行。

对于广告位置为非公有场所的,由有关部门与场地权属人协商并签署协议,按不超过户外广告设置使用权交易所得的50%的比例给场所权属人作为设置占有费,其余部分上缴财政专户。

第十五条 招标、拍卖、挂牌交易机构应于7日前发布公告,并在公告确定的时间、地点,以约定的方式进行。交易时应当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进行,参加竞买的单位必须遵守竞买的有关规定。

第十六条 单位或个人申请户外广告设置规划报建时,应向规划行政主管部门提交下列文件资料,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收齐文件资料后,经审理符合户外广告设置统一要求的,应在7个工作日内核发广告设置规划许可文件,不符合要求的,应向申请人说明理由。

申请户外广告设置规划报建须递交文件资料为:

㈠、广告公司在本市取得的营业执照副本和广告经营、发布权证书;

㈡、广告公司与场地权属单位或个人签订的场地使用协议书,商业经营者或服务提供这使用自身场地宣传自销商品或形象的提供场地使用权属证明;

㈢、广告公司与广告主签订的广告制作、发布合同书。

㈣、户外广告载体设计图,包括平面图、立面图、安装图、位置示意图等有关图纸,并在图上注明使用材料和尺寸;

㈤、户外广告设置的实景彩色效果图。

第十七条 经批准设置的户外广告,应自批准之日起六十日内完成设置,逾期未设置的,由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无偿收回设置使用权。

第十八条 户外广告设施竣工后,向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报告,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组织验收,验收合格后,方可到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办理广告发布申请。

第十九条 各类展销会、订货会、交易会、开业庆典等活动需要在活动场所范围内设置临时性广告设施的,应向辖区政府城市管理部门提出申请,经批准后方可设置,临时性宣传设施设置期限一般不超过15天,有效期限后立即自行清除。

临时性设置的户外广告须到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登记后方可发布。

第二十条 每个单位原则上只准在其经营场所的自身范围内设置一个招牌广告,经营场所具有多个朝向的,可以每个朝向设置一个招牌广告。

多家单位共用一个场所或一个建筑物内有多个单位的,设置招牌广告应先整体规划,按统一规划设计制作,禁止个别单位在整幢建筑物墙面、楼顶独立设置。

店招的设置应严格遵照各相应路段设置要求。

第二十一条 本规定发布前已设置的户外广告,批准期满后,其户外广告设施设置符合规划的,使用权一律按照本办法规定实行公开拍卖挂牌交易,设施设置不符合规划的,一律予以拆除。

第三节 户外广告设置管理 第二十二条 户外广告设置使用权期限不超过3年,期满后重新进行招标、拍卖、挂牌交易。

第二十三条 户外广告设置不得空置,使用权拥有人在取得设置使用权后应按规划位置、设置形式及时组织发布广告,未能及时发布广告的应由广告设置使用权拥有人以公益广告覆盖。

第二十四条 已设置的户外广告,在有效期内因城市规划调整或社会公共利益的需要,需拆除户外广告设施的,由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书面通知设置使用权人,按使用期限时间比例退还费用,设置使用权人在限期内无条件自行拆除清理。

第二十五条 户外广告设置申请人应当保持户外广告设施的整洁、完好、及时维护、更新,并定期对户外广告设施进行安全检查,遇台风、汛期应当自觉采取安全防范措施。

第四节 法律责任

第二十六条 违反本规定,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市城市管理行政执法部门进行处罚:

㈠、未取得户外广告设置使用权擅自设置户外广告设施的,责令限期拆除清理,并处以 100元至200 元的罚款。

㈡、户外广告设施到期后未继续取得户外广告设置使用权又不按时拆除的,责令限期清理,并处以 1500 元以上5000 元以下的罚款。

㈢、违反技术标准或不按照规划的地点、设置图、效果图设置户外广告设施的,责令限期改正,并处以1500 元以上5000 元以下的罚款;拒不改正的,按第1项进行处罚。

违反第㈠、㈡项规定且拒不拆除的,市城市管理执法部门可以依法处理,费用由户外广告设置者承担。

第二十七条 户外广告设置 的内容、发布活动中违反有关规定,由市工商等部门依法予以处罚。户外广告

第二十八条 户外广告设施设置人未及时维护、更新户外广告设施,致使发生户外广告设施倒塌、坠落等事故,造成他人人身或财产损失的,应当承担民事赔偿责任。

第二十九条 拒绝、阻碍有关行政管理人员执行公务,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条例》的,由公安部门依法处罚;情节严重的,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责任。

第三十条 有关行政管理人员应当遵纪守法,秉公执法。对玩忽职守、滥用职权、徇私舞弊,尚未构成犯罪的,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五章 附则

第三十一条 本规定由市城建规划局负责解释。

第三十二条 本规定自 年 月 日起施行。

篇2:潮州城市规划

(2016~2020年)

目录

前言.........................................................1 0.1编制目的.................................................1 0.2编制依据.................................................1 0.3规划适用范围.............................................2 0.4规划基准年和期限.........................................2 1“十二五”地质灾害现状与防治工作进展.........................3 1.1地质灾害现状.............................................3 1.2地质灾害防治工作进展.....................................4 1.3工作中主要存在的问题.....................................7 1.4“十三五”期间地质灾害发展趋势............................9 2指导思想、原则与目标任务...................................11 2.1指导思想................................................11 2.2基本原则................................................12 2.3目标任务................................................13 3地质灾害易发区划分.........................................14 3.1地质灾害高易发区........................................15 3.2地质灾害中易发区........................................16 3.3地质灾害低易发区........................................17 3.4地质灾害非易发区........................................19 4地质灾害防治工作部署.......................................20 4.1总体部署................................................20 4.2防治分区工作部署........................................20 5地质灾害防治重点工作.......................................23 5.1建立健全地质灾害防灾减灾管理机制........................23 5.2加强管理,贯彻执行防治管理法规..........................24 5.3继续开展地质灾害调查评价工作............................24 5.4完善地质灾害监测预警体系................................26 5.5做好地质灾害综合防治....................................28 6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经费估算、筹措与效益分析...................30 6.1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经费估算................................30 6.2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经费的筹措..............................31 6.3效益分析................................................32 7保障措施...................................................34 7.1加强领导,健全机构完善地质灾害防治管理体系..............34 7.2健全完善地质灾害防治基本制度............................34 7.3建立防治经费投入机制....................................34 7.4依靠科技进步与创新,全面提高地质灾害防治能力............35 7.5加强地质灾害防灾减灾宣传教育............................35 附件:

附表1潮州市威胁100人以上地质灾害隐患点一览表 附表2潮州市威胁100人以下地质灾害隐患点一览表 附表3潮州市地质灾害隐患点及灾情分布表 附表4潮州市地质灾害易发区划分表

附表5潮州市地质灾害防治“十三五”规划分区表

附表6潮州市“十三五”期间治理地灾隐患点数计划表 附表7潮州市“十三五”期间地质灾害工程治理费用预算总表 附表8潮州市“十三五”期间地质灾害防治工作部署及经费估算表 附图:

附图1广东省潮州市地质灾害易发分区图 1:100000 附图2广东省潮州市地质灾害防治“十三五”规划图 1:100000 附册:

潮州市地质灾害防治“十三五”规划(2016~2020年)编制说明 前言

0.1编制目的

近年来,随着潮州市城市建设和社会经济持续不断发展,以及人类工程活动对地质环境作用的加剧,加之地质环境条件在空间上的差异和气象条件在时空方面的变化,由此而导致各类地质灾害时有发生,局部地区的地质灾害已成为影响经济发展较为重要的因素之一。

“十三五”建设初期、正值经济建设发展的良好时期,为落实可持续发展观,实现资源开发利用和环境保护相协调,促进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维护社会稳定,贯彻党的十八大全会精神,深入学习贯彻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积极主动做好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最大限度避免和减少地质灾害造成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根据《广东省地质灾害防治“十三五”规划》和《广东省潮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要求,潮州市人民政府、潮州市国土资源局部署编制《潮州市地质灾害防治“十三五”规划》(2016—2020年)(以下简称《规划》)。0.2编制依据

0.2.1《地质灾害防治条例》(国务院第394号令)

0.2.2《国务院关于加强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决定》(国发[2011]20号)0.2.3《国土资源“十三五”规划纲要》 0.2.4《广东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 0.2.5《广东省地质灾害防治“十三五”规划》

0.2.6《广东省国土资源厅关于印发广东省地质灾害防治“十三五”规划的通知》粤国土资地环发【2016】126号

0.2.7《广东省潮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 0.2.8《广东省潮州市地质灾害防治规划说明书(2008~2020年)》 0.2.9《广东省潮州市地质灾害防治规划(2008~2020年)》 0.3规划适用范围

本《规划》适用范围为潮州市所辖行政区域,即潮州市管辖范围潮安区(包含枫溪区)、饶平县和湘桥区(包含凤泉湖高新区),地质灾害防治规划区为陆域面积3080.9km2。0.4规划基准年和期限

《规划》基准年为2015年,规划期为2016~2020年。《规划》未经批准,不得擅自修改。

《规划》经专家评审后,由潮州市人民政府批准公布,并报广东省国土资源厅备案。本《规划》由潮州市国土资源局负责解释。1“十二五”地质灾害现状与防治工作进展

1.1地质灾害现状

潮州市位于广东省东部,地处韩江中下游,东与福建省的诏安县、平和县接壤交界,西与广东省揭阳市的揭东县接壤,北连梅州市的丰顺县、大埔县,南与汕头市相连,东南面临南海,地理位置在北纬23°19′25″~24°13′53″,东经115°08′21″~117°11′00″之间,全市总面积为3613.9km2,其中陆域面积3080.9km2,海域面积533km2,海岸线136km。

地质灾害的时空分布与地形地貌、地质构造、岩土体结构、人类工程活动和气候等因素有着密切的联系。潮州市辖区内地形地质条件较为复杂,局部断裂构造较发育,雨水充沛,降雨时空分布不均匀等自然环境条件影响,特别是经济的高速发展,人类工程活动强烈,地质灾害时有发生。地质灾害不仅给当地人民的生命财产造成一定损失,而且在一定程度上阻碍社会经济的发展。

全市地势西北高,东南低,地貌特征以丘陵和山地为主,占总面积的65%,山地、丘陵主要分布在饶平县和潮安区北部,东南部为河流冲积平原和海积平原。从潮州市地质灾害空间分布看,地貌和岩性是决定地质灾害分布的主导因素,强降雨和人类工程活动是导致地质灾害发生的主要引发因素。地质灾害主要分布我市北部、东部山地丘陵区,崩塌、滑坡是我市最普遍、最常见的地质灾害,具有突发性强,分布范围广,数量多,危害大,规模小和一定的隐蔽性等特点。据统计,截至2015年底,崩塌、滑坡已造成20人死亡,伤13人,直接经济损失约10908万元。“十二五”期间无人员伤亡,直接经济损失1375万元。

根据各区(县)地质灾害调查与区划资料,截至2015年底,具有不同危害程度的地质灾害点共165个(见附表1、2),主要地质灾害类型有:滑坡、崩塌。各类地质灾害在区内发生的数量相差较大,已发地质灾害中崩塌31处、滑坡134处。共威胁18617人和24765.9万元财产的安全,其中威胁100人以上的有53处,威胁人数13612人,潜在经济损失17515.4万元。见附表3。

1.2地质灾害防治工作进展

“十二五”期间,在党中央、国务院的坚强领导下,潮州市党委、政府高度重视,我市各级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紧紧围绕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强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决定》有关要求,切实做好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潮州市在地质灾害调查与区划基础上,对一些严重阻碍经济发展和危害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重大地质灾害实施了预警监测和应急治理,实行了建设用地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制度,取得了明显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为了从根本上减少地质灾害发生,达到标本兼治,潮州市还从管理体系、法规体系入手,规范人们与地质环境相关的行为活动,强化地质环境保护意识,理顺地质灾害防治程序。主要工作进展如下:

1.2.1地质灾害防治管理体系不断完善

“十二五”期间,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我市采取了一系列有效措施,加强了地质灾害防治管理工作。不断建设和完善全市地质灾害的监测、调查、预防、治理、监督等责任、措施和制度。完善地质灾害防治工作领导小组和汛期应急指挥系统。完善编制地质灾害防治方案和应急预案制度,灾害速报制度,险情巡查制度及汛期值班制度。潮州市不断完善县、镇、村三级地质灾害防治机构,落实相关职责;完善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土地复垦方案编报工作,建立矿山地质环境治理恢复基金,落实企业监测主体责任,加强矿山地质环境监测、治理修复。

1.2.2注重宣传教育,加强基层干部群众的防灾避险意识

“十二五”期间,为了提高干部和群众防灾、减灾意识,大力宣传与普及地质灾害防治知识。潮州市每年召开全市矿产资源与地质环境管理培训会议,对群众和干部进行了地质灾害防治和监测知识的宣讲、培训。分别利用“世界地球日”、“全国土地日”、“全国科普日”和“防灾减灾日”等活动,通过摆放展板、设立咨询台、发放宣传资料等形式向广大民众宣传地质灾害防治科普知识。利用电视、广播等现代媒体对《地质灾害防治条例》和地质灾害防治知识进行广泛的宣传,提高公众对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认识。市、县(区)国土资源局(分局),邀请有关专家对各基层国土资源所负责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人员及地质灾害隐患点监测人员进行培训,并组织人员参加有关部门举办的地质灾害防治学习班。通过这些活动,提高广大群众防灾减灾意识,提高从业人员的业务水平和地质灾害的监测预警能力、管理能力,保障全市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顺利开展。

1.2.3地质灾害气象预警预报和群测群防体系发挥了重要作用 “十二五”期间,建立完善群测群防体系,对已发现的地质灾害隐患点,发放地质灾害防灾明白卡,落实监测责任人,编制应急预案,在地质灾害预警和应急处理中发挥了积极作用。建立和完善我市地质灾害气象预警平台,在集中降雨时段,及时将气象预警信息用短信方式发至各级地质灾害防治人员、隐患点监测责任人和监测员手机,通知提前采取防范措施。汛期按要求开展“雨中三查”,做到雨前排查、雨中巡查和雨后核查。监测预警工作以稳定性差、危害性大的地质灾害点为重点,确定监测员和监测方法,定期对各隐患点的监测预警工作进行检查,对存在的问题督促整改。“十二五”期间,我市共开展地质灾害应急演练13次,对国土资源系统以及基层群测群防人员进行了地质灾害防灾知识培训。共发布3级地质灾害气象风险预警15起,发送地质灾害气象预警信息10000多人次。“十二五”期间,我市共发生99起地质灾害,未造成人员伤亡,地质灾害气象预警预报和群测群防体系发挥了重要作用。

1.2.4地质灾害防治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十二五”期间,我市加强地质灾害防治工程勘查、设计、施工单位的资质管理,对于部分危险性较大、危害严重的地质灾害点,及时申请资金实施工程治理。“十二五”期间,省级财政地质灾害防治专项资金,地方各级政府配套资金累计投入5000多万元,消除地质灾害隐患点89处,消除一批严重威胁城镇、学校、村庄等人口密集的地质灾害隐患点,有效保护万余人的生命安全。饶平县政府自2014年起,每年向每个地质灾害隐患点监测人员发放2000元补贴。1.2.5对工程建设和矿山开采进行严格管控

“十二五”期间,我市对重点矿山进行严格管控,对工程建设要求严格执行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制度,对矿山开采严格执行地质环境保护和恢复治理制度,对重点废弃矿山编制矿山地质环境治理可行性研究报告,进行地质环境综合治理。

1.2.6“十有县”建设取得成效,加快建设高标准“十有县” 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十有县”建设工作,成立地质灾害防治“十有县”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制定印发实施方案,饶平县、潮安区、湘桥区先后通过第二批、第四批“十有县”验收,地质灾害群测群防“十有县”建设取得初步成效。为进一步提升基层地质灾害防治能力,根据《国土资源部办公厅关于开展地质灾害防治高标准“十有县”建设工作的通知》(国土资厅发〔2013〕43号),从2016年起,我市全面启动地质灾害防治高标准“十有县”建设。各地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要按照《广东省地质灾害防治高标准“十有县”建设实施与验收方案》的要求,精心组织,落实措施,加快推进高标准“十有县”建设工作。1.3工作中主要存在的问题

1.3.1地质灾害监测体系不健全,监测手段落后

地质灾害防治技术力量薄弱,缺乏技术支撑,地质灾害防治必需的设备未能配齐,难以满足繁重的地质灾害防治和监管工作的需要。地质灾害信息系统建设进展较慢,尚处于基本数据库建设阶段,地质灾害数据更新、传递、动态查询功能较差,距实用要求有较大差距,难以实现信息资源共享和提供快速决策服务。群专结合、群测群防监测网络仍处于建设过程中,网络覆盖面和监测水平有待进一步扩大和提高。专业监测仅限于个别点,内容单一,监测网控制面积及精度不够,专业监测仪器、设备缺乏,监测手段落后。

1.3.2地质灾害防治资金投入不足

我市虽然已经设立地质灾害防治专项资金,但是资金量有限,大部分县、区尚未将地质灾害防治资金列入财政预算,缺乏稳定来源,资金投入不足。除饶平县外监测员多靠义务监测,监测质量难以保证,存在隐患。地质灾害防治涉及环节较多,因此基础调查工作推进缓慢,专项监测工作难以正常开展,一些危害严重又急需治理的隐患点难以及时完成治理,必须的仪器设备未能配齐,汛期地质灾害应急调查与治理经费有待解决。经费不足制约了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有效开展。

1.3.3地质灾害防灾意识有待加强,削坡建房现象仍然存在

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尚未引起全社会足够重视,削坡建房现象仍然存在,科普宣传力度不够,部分群众地质灾害防治知识欠缺,防灾意识薄弱,一旦突发地质灾害,主动和行之有效的自救与互救应急能力不强,在生产活动、工程建设过程中不能正确处理长远利益与眼前利益、自身利益与社会公众利益的关系,不能及时采取地质灾害预防措施或防治措施强制性不够。

1.3.4地质灾害防治责任制落实不到位

根据《地质灾害防治条例》和《广东省地质环境管理条例》的规定,各级人民政府对地质灾害负总责,各级国土资源主管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地质灾害防治的组织、协调、指导和监督工作,其他有关部门按照各自的职责负责有关的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在“十二五”期间,个别地区和部门的地质灾害防治工作责任还没有完全落实到位。

1.3.5地质灾害应急管理机制尚不健全,技术力量薄弱

我市各级国土资源部门地质灾害应急管理工作还比较薄弱,尚未建立覆盖全市各级的地质灾害应急管理机制,部分县、镇的地质环境监测机制尚不健全,地质灾害应急技术支撑体系不完善、不配套,难以适应新形势下开展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需要。

1.3.6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力量依然薄弱

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未全面纳入我市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服务社会经济发展的能力有待进一步提升。地质灾害调查评价的精度、广度、深度尚不能满足防灾减灾的要求。地质灾害隐患点严重威胁当地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和制约当地的经济发展,勘查治理工作亟待加强。群测群防能力水平有待提升,专业监测有待加强。众多威胁集镇、村庄、学校、医院等人员密集区的重大隐患点亟待采取搬迁避让或工程治理措施。1.4“十三五”期间地质灾害发展趋势

1.4.1地质灾害防治工作任务重,压力大

截至2015年年底,我市查明的地质灾害隐患点共165处,在全市2区1县内分布不均,严重威胁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每年汛期的台风和强降雨,又可能引发一批新的地质灾害隐患点。人员、经费、装备、技术力量缺乏,都给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带来巨大压力,地质灾害防治工作任务繁重。

1.4.2地质灾害防治工作越来越重要

“十三五”时期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党中央、国务院把维护公共安全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要求牢固树立安全发展理念,把公共安全作为最基本的民生。党的十八大明确提出加强防灾减灾体系建设,提高基层地质灾害防御能力。将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城镇化进程和脱贫攻坚的进一步加快,对地质灾害防治工作都提出了更高要求。

1.4.3极端强降雨引发地质灾害呈上升趋势

根据气象部门对未来气候趋势的分析,“十三五”期间,我市极端强降雨天气增多,局部地区引发群发性山体崩塌、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将呈上升趋势。汛期(4月~10月)发生崩塌、滑坡地质灾害是我市全年地质灾害最严重时期,应注意饶平县中、北部、潮安区北部山地丘陵区强降雨引发崩塌、滑坡地质灾害,要特别注意“龙舟水”期间降雨集中期,可能引发群发性、突发性崩塌、滑坡。

1.4.4工程建设活动引发的地质灾害隐患点增多

随着人类工程经济活动的加剧,特别是交通、水利、城镇、工业区建设等,工程建设引发的滑坡、崩塌和地面沉降等问题将越来越多;随着城市化水平的提高,城市高层建筑和地下空间的开发,所引发的地下涌水、涌沙、地面沉降和基坑变形、失稳等城市地质灾害将越来越多。据统计,近年来,全市自然因素诱发的地质灾害占27.56%,人为因素诱发的地质灾害占72.44%,特别是山区村民随意削坡建房现象普遍存在,因不合理的工程活动导致地质灾害发生,而又没有得到实时监管,人们对地质灾害科学预防认知不足,对地质灾害应急自救与互救能力弱。

2指导思想、原则与目标任务

2.1指导思想

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全面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坚持以人为本,以保障地质环境安全为根本,以最大限度地减少地质灾害造成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为目标,以“研判形势、临危避险”为准则,以建立健全地质灾害防治管理体系、调查评价体系、监测预警体系、综合防治体系和应急体系为核心,强化全社会地质灾害防范意识和能力,统筹规划,突出重点,整体推进,全面提升我市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水平,为促进全市经济社会持续协调较快发展,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提供有力的保障。从我市的实际情况出发,把地质灾害防治与经济建设紧密结合起来,完善地质灾害防治和监督管理体系,减轻灾害损失,保障社会稳定,促进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协调发展,为我市经济持续稳定和健康发展服务。2.2基本原则

2.2.1属地为主,分级负责

坚持属地为主,分级负责,突出属地政府的防灾主体责任,做到政府组织领导、部门分工协作,全社会共同参与;坚持分类负责,谁引发、谁治理,对人为工程建设引发的地质灾害明确防灾责任单位,落实防范治理责任;建立健全地质灾害防治工作体制机制,明确政府、部门、单位和群众的地质灾害防治责任;对地质灾害隐患点实行动态管理。

2.2.2以人为本,预防为主

坚持保护人民群众生命安全为最高价值准则,按照“预警到村、预案到点、责任到人、有效避险”的要求,建立完善气象预警、专业监测与群测群防相结合的地质灾害监测预警体系,充分发挥专业监测机构作用,紧紧依靠广大基层群众全面做好地质灾害防御工作。

2.2.3统筹兼顾,突出重点

根据不同地区地质灾害特点和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全面推进调查评价、监测预警、搬迁避让、工程治理、科普宣传、群测群防、应急处置工作,统筹兼顾,突出重点,分步实施,稳妥推进。

2.2.4合理避让与重点治理相结合

对于威胁100人以上重大地质灾害隐患点,要从工程比选和经济效益比较出发,对于工程治理投入大于搬迁避让投资的,应进行人员搬迁,主动避让地质灾害;对于危害严重、且难以实施人员搬迁避让的,要重点实施工程治理,实现合理避让和重点治理相结合。2.2.5科技支撑,注重成效

加强高新技术的推广与应用,提高地质灾害防治能力和水平,实现地质灾害防治工作规范化、科学化。与此同时,强化科学管理,努力提升防灾减灾绩效。2.3目标任务

2.3.1工作目标

“十三五”期间,要逐步完善与社会经济发展相适应的地质灾害防治、监督和管理体系,完善地质灾害调查评价体系、监测预警体系、防治体系和应急体系,严格控制人为引发地质灾害的发生;到2020年,完成全市1/5万地质灾害详细调查和评价工作,掌握全市地质灾害分布状况与危害程度,完善群专结合的地质灾害监测网络和信息系统,建立完善全市地质灾害应急与处理机制,三级以上地质灾害预警预报精度明显提高;逐步增强全市地质灾害的防御能力,发挥并调动各方面的作用,加大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力度,使危害严重的地质灾害点基本得到整治;继续保持十二五期间无人员伤亡的记录,明显减少财产损失量,促进区域生态环境和地质环境的进一步改善,使环境安全质量有明显提高;按要求完成地质灾害隐患点搬迁与治理工程,每年完成地质灾害隐患点搬迁与治理比例达到10%以上;进行防灾减灾宣传教育和地质灾害知识普及,全面提高人民群众对地质灾害防灾减灾的认识。

2.3.2主要任务 2.3.2.1加强本市地质灾害防治规章和制度的建设,加大依法监督管理力度。在本市的行政机构改革中,理顺管理体制,完善地质环境管理机构,落实地质环境和地质灾害防治管理职能;

2.3.2.2将地质灾害防治规划纳入本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之中,并严格执行;

2.3.2.3利用多种形式,开展地质灾害防治的宣传、普及、教育,提高全民地质灾害的防灾减灾意识和知识水平;

2.3.2.4建立和健全本市的市、区(县)、镇(街道办)三级地质灾害监测预报网络系统,全面展开区(县)、镇(街道办)、村(居委)、隐患点监测员四级地质灾害群测群防工作;

2.3.2.5按危害程度大小、轻重缓急,有计划地分期分批地对全市内165个地质灾害点进行防治,并对有地质灾害危险的村、镇地段进行积极防范。

2.3.2.6完成全市的1/5万地质灾害详细调查工作。进一步深化地质灾害隐患点排查、核查工作,特别是汛期的排查、核查。

2.3.2.7在地质灾害群测群防“十有县”建设基本完成的基础上,到2020年全部县、区完成地质灾害防治高标准“十有县”创建工作。

3地质灾害易发区划分

根据不同地质灾害的类型、时空分布规律及发展趋势,结合地质环境分区,以及气候、降水和人类工程活动等触发条件,将我市地质灾害易发程度进行四级划分:地质灾害高易发区、地质灾害中易发区、地质灾害低易发区和地质灾害非易发区,详见附图1及附表4。3.1地质灾害高易发区

潮州市地质灾害高易发区(A)共有3个亚区(A1~A3),主要分布于饶平县北部的上饶镇、建饶镇、新塘镇,潮安区北部的万峰林场、文祠镇、登塘镇、古巷镇、凤凰镇,湘桥区的磷溪镇、官塘镇一带,高易发区面积850.72 km2,占整个规划区总面积的27.61%。区内地形陡峭,坡度陡,地质构造复杂,岩石风化破碎,残积土厚,侵蚀、剥蚀作用强烈,斜坡不稳定,人类工程活动强烈,气候条件复杂。本区由于人口集中,人类工程活动多,主要有城乡建设及道路修(扩)建,人工边坡大部分无防灾措施,属高陡边坡,受地震或大气降雨诱发极易发生崩塌、滑坡等地质灾害。

本区主要地质灾害类型为崩塌、滑坡,诱发因素主要为人类工程活动、强降雨及地震。本区共有地质灾害隐患点79处,其中崩塌9处,滑坡70处。预估潜在威胁人口8563人,潜在经济损失10397.70万元

3.1.1饶平县建饶镇~潮安区凤凰镇崩塌、滑坡高易发区A1亚区 本区位于饶平的上饶镇、饶洋镇、新丰镇、建饶镇、三饶镇、新塘镇,潮安区的万峰林场、凤凰镇一带低山丘陵区,地形坡度和高差变化较大,地形较复杂,局部断裂构造发育,面积646.09km2,占规划区总面积的20.97%。该区人类工程活动强烈,有地质灾害点60处,其中滑坡52处,崩塌8处,地质灾害点密度0.093个/km2,地质灾害威胁人口6958人,威胁财产9452.70万元。

3.1.2潮安区万峰林场~凤凰镇凤湖村崩塌、滑坡高易发区A2亚区 该区分布于潮安区的万峰林场、赤凤镇~文祠镇北部一带低山、丘陵区,分布面积124.25km2,占规划区总面积的4.03%。该区地形坡度和高差变化较大,地形较复杂,局部断裂构造发育。该区人类工程活动强烈,有地质灾害点16处,均为滑坡,地质灾害点密度0.129个/km2,地质灾害威胁人口577人,威胁财产909万元。

3.1.3潮安区登塘镇~古巷镇崩塌、滑坡高易发区A3亚区

该区分布于潮州市西部,包括登塘镇、古巷镇,分布面积80.38km2,占规划区总面积的2.61%。属平原~丘陵地貌,地形坡度和高差变化较小。本区人类工程活动主要为矿山开采和城乡建设,水土流失为中等,局部较严重。该区人类工程活动强烈,有地质灾害点3处,其中滑坡2处,崩塌1处,地质灾害点密度0.037个/km2,地质灾害威胁人口1028人,威胁财产36万元。

3.2地质灾害中易发区

饶平县东山镇~潮安区归湖镇崩塌、滑坡中易发区(B),主要分布于饶平县的三饶镇、汤溪镇、浮滨镇、浮山镇、东山镇、新圩镇,潮安区的赤风镇、归湖镇、文祠镇,湘桥区的磷溪镇、官塘镇、意溪镇,韩江两岸及潮州市区一带丘陵区,中易发区面积946.69km2,占整个规划区总面积的30.73%。区内总体上属丘陵地貌,除西部低山分布区地形坡度和坡高变化较大、地形相对较复杂外,山体一般较圆缓,地形高差在30~80m、坡度在15°~40°之间。区内工程地质岩组主要为块状较硬-坚硬侵入岩组和层状较硬碎屑岩组,广泛分布着花岗岩和侏罗系火山碎屑岩,风化强烈,受韩江断裂带作用影响岩土体较破碎,形成5~30m表土层,人口密度大,区内人类工程活动强烈,主要为城乡、交通、水利水电建设等削坡,形成较多人工边坡,人工坡角30°~70°,坡高10~40m,人工边坡均无坡面支护,遇强降雨易诱发崩塌、滑坡地质灾害。

该区共有地质灾害点隐患点59个,占全市灾害点总数的35.76%,其中崩塌17处,滑坡42处,潜在威胁人口5040人,潜在受威胁财产6626.30万元。

3.3地质灾害低易发区

潮州市地质灾害低易发区(C)共有5个亚区(C1~C5),主要分布于饶平的樟溪镇、联饶镇、所城镇、海山镇及潮安区的万峰山,湘桥区(凤泉湖高新区)的铁铺镇一带,面积771.36km2,占整个规划区总面积的25.04%。区内属低丘陵及沿海冲积平原区,地势较平缓,坡度一般在5°~40°之间,地形高差较小,一般不大于50m。诱发地质灾害主要因素为人类强烈工程活动,山区公路修(改、扩)建和水利工程建设及少量削坡建房,在雨季(汛期),强降雨的诱发下,易产生崩塌、滑坡、地面沉降等地质灾害。

据统计,区内共有地质灾害隐患点25处,占全市灾害点总数15.15%,其中崩塌5处,滑坡20处。地质灾害低易发区潜在威胁人口4463人,潜在威胁财产7050.90万元。

3.3.1潮安区凤凰山~万峰山崩塌、滑坡低易发区C1亚区

分布于潮安区的鸡神山~风凰山~万峰山一带中山~低山地貌区,分布面积368.42km2,占规划区总面积的11.96%。该区地形坡度和高差变化大,地形较复杂。人口密度相对较小,人类工程活动微弱。该区共有地质灾害点隐患点7个,占全市灾害点总数的4.24%,均为滑坡,诱发的因素为居民建房和修建公路削坡和暴雨等。潜在威胁人口355人,潜在受威胁财产316万元。

3.3.2潮安区的笔架山~登塘镇横田村崩塌、滑坡低易发区C2亚区 本区位于潮安区的笔架山~登塘镇横田村一带低山、丘陵区,分布面积129.03km2,占规划区总面积的4.19%。该区地形坡度和高差变化大。区内地质灾害点较少,已发生地质灾害点为1处滑坡,灾害点平均密度0.008个/km2。诱发因素为村民削坡建房、交通道路的建设和强降雨。地质灾害潜在威胁人口180人,潜在经济损失40万元。

3.3.3潮安区古巷镇~潮州市区崩塌、滑坡低易发区C3亚区 本区位于潮安区的古巷镇、湘桥区(含凤泉湖高新区)一带丘陵、海积平原区,分布面积108.40km2,占规划区总面积的3.52%。属平原,局部为低缓丘陵地貌,地势开阔平缓,人类工程活动强烈,区内居民区地形相对高差较小,削坡建房较少,区内地质灾害较不发育地区,仅发生8处崩塌、滑坡,地质灾害点密度0.074个/km2。地质灾害潜在威胁人口2573人,潜在经济损失2634万元。3.3.4饶平县樟溪镇~湘桥区铁铺镇崩塌、滑坡低易发区C4亚区 本区位于规划区南部,以饶平县樟溪镇为中心,涉及钱东镇、樟溪镇、浮滨镇、新圩镇、高堂镇、建饶镇等一带低缓丘陵区,分布面积212.08km2,占规划区总面积的6.88%。该区地势开阔平缓,区内居民区地形相对高差较小,削坡建房较少,区内地质灾害较不发育,仅发生4处滑坡,地质灾害点密度0.019个/km2。地质灾害潜在威胁人口596人,潜在经济损失688.90万元。

3.3.5饶平县联饶镇~海山镇崩塌、滑坡低易发区C5亚区

本区位于规划区东南部沿海,涉及联饶、高堂、黄冈、汫洲、大埕、所城、柘林等镇,分布面积232.01km2,占规划区总面积的7.53%。以丘陵地貌为主,东界与福建相连,主要为人烟稀少的丘陵地带,少见削坡建房,地质灾害较不发育,仅发生5处崩塌、滑坡,地质灾害点密度0.022个/km2。地质灾害潜在威胁人口759人,潜在经济损失3372万元。3.4地质灾害非易发区

地质灾害非易发区(D)有3个亚区(D1~D3),即饶平县上饶镇~三饶地质灾害非易发亚区(D1)、饶平县高堂镇~井洲镇地质灾害非易发亚区(D2)、潮安区凤塘镇~庵埠镇地质灾害非易发亚区(D3),面积共512.13 km2,占规划区总面积的16.62%。区内工程地质岩组绝大部分为砂砾石、细砂、粘土、淤泥多层土体,土层厚度5~30m,基岩主要为层状碎屑岩,区内地势平坦,是以新圩镇和耕地为主的开阔地,多年来很少有突发性地质灾害发生,是地质灾害非易发区。该区共发生2处滑坡,地质灾害潜在威胁人口230人,潜在经济损失700万元。

4地质灾害防治工作部署 4.1总体部署

本着地质灾害防治“以人为本”的防灾减灾宗旨,结合潮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要求,以地质灾害调查与区划为基础,对人民生命财产构成严重威胁的地质灾害点和隐患点均要做好群测群防监测网建设方案,需要做宏观监测和安装简易监测设施。结合实际量力而行、分轻重缓急分期分批对地灾隐患点进行必要的生物、工程治理,并做好宣传教育工作,提高全民自我防范意识。对于地质环境的改变引起的地质灾害,以防为主,采用工程措施进行修筑或加固,在此基础上改善生态环境,最大限度地减少其造成的危害。对于人口集中、规模大的地灾点或隐患点,除减轻灾害体本身质量外,应采取避让和分期分批搬迁(如治理费用大于搬迁),以免造成较多的人员伤亡和较大的财产损失,最大限度地减少对人口的威胁和财产损失。

4.2防治分区工作部署

根据潮州市地质灾害的现状调查及潜在的地质灾害易发程度分析,并考虑已发或潜在的地质灾害类型、规模、发生、发展及危害程度在空间分布上的差异,结合潮州市城市总体规划和重大工程布局,本着以人为本、合理利用地质环境的原则,将潮州市划分为6个地质灾害防治区,其中重点防治区2个,次重点防治区1个,一般防治区3个。详见附图2及附表5。

4.2.1重点防治区

地质灾害重点防治区(Ⅰ)主要分布于饶平县建饶镇~潮安区凤凰镇,潮安区万峰林场~凤凰镇凤湖村,潮安区登塘镇~古巷镇,湘桥区官塘镇一带,本区共有二个亚区(Ⅰ1~Ⅰ2),面积共1290.12km2,占规划总面积的41.87%。该区已发地质灾害点共107处,占潮州市地质灾害点总数的64.85%,灾害点密度0.083个/km2,受威胁人口共12619人,预估潜在经济损失达15058.20万元。

该区地质灾害防治以崩塌、滑坡突发性地质灾害为重点,该区未来防治重点与方向是:①针对少数规模大的典型崩塌、滑坡加以解剖,建立地质灾害防治示范点,研究其发育的规律性,从中找出符合实际的预防对策,并加以推广;②对崩塌、滑坡易发区的重要地质灾害隐患点建立健全地质灾害应急反应系统,落实重要防治灾点防治预案及监测预警工作;③对区内重要交通干线、居民集中点附近的重要地质灾害点制定汛期巡回查检制度,并对监测人员定期进行必要的地质灾害防治知识培训;④根据“轻重缓急,分期防治”的规划原则对区内重要的、难以回避的地质灾害点进行分期治理,防治措施可采取地表排水、削方减载、坡面防护、支挡、锚固及种植植被等。⑤严格执行建设工程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制度,在本区进行重要的工程建设,进行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工作;⑥科学规划矿产资源开发利用,加强矿山审批准入制度,加强矿山地质环境监管力度,加强矿产资源开发全过程的生态环境综合治理。⑦加强地质灾害防治知识宣传工作,通过各种传媒形式普及地质灾害防治知识,提高山区广大群众对地质灾害的防范意识,严禁随意削坡。

4.2.2次重点防治区

地质灾害次重点防治区(Ⅱ)主要分布于饶平县的东山镇、汤溪镇、浮山镇、新圩镇、浮滨镇,潮安区的赤风镇、归湖镇、文祠镇,湘桥区的意溪镇等一带丘陵区,面积共532.57km2,占规划总面积的17.29%。该区已发地质灾害点共33处,占潮州市地质灾害点总数的20%,灾害点密度0.062个/km2,受威胁人口共3520人,预估潜在经济损失达4069.8万元。

本区灾害以小型为主,诱因为人类工程活动,该区防治以崩塌、滑坡为重点,该区未来防治重点与方向是:①以人类工程活动诱发地质灾害为重点,加强人工边坡诱发地质灾害的预防和治理;②对危及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重大灾害隐患点进行勘察治理或搬迁避让,③在本区进行重要的工程建设,进行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工作;④按照轻重缓急对规划内灾害点进行工程治理;⑤加强矿产资源开发全过程的生态环境综合治理;⑥加强科普宣传,通过各种传媒形式普及地质灾害防治知识,提高广大群众对地质灾害防治意识。

4.2.3一般防治区

地质灾害一般防治区(Ⅲ)主要分布于饶平县的饶洋镇、三饶镇、樟溪镇、联饶镇、钱东镇、海山镇、柘林镇、所城镇,湘桥区铁铺镇,潮安区的万峰山、笔架山、凤塘镇、江东镇、浮洋镇、东凤镇、沙溪镇、彩塘镇一带,本区共有3个亚区(Ⅲ1~Ⅲ3),面积共1258.21km2,占规划总面积的40.84%。该区已发地质灾害点共25处,占潮州市地质灾害点总数的15.15%,灾害点密度0.020个/km2,受威胁人口共2478人,预估潜在经济损失达5637.90万元。

本区现状地质灾害不发育,地质灾害类型以小型崩塌、滑坡为主,规模小,危害性不大。本区虽然自然因素诱发的地质灾害不严重,但较多采石场破坏生态环境,也应该引起各有关方面的重视,特别在将来的城镇建设过程中,应加强人类工程活动诱发地质灾害的管理,以确保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

5地质灾害防治重点工作

5.1建立健全地质灾害防灾减灾管理机制

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对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领导,认真落实主体责任,把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纳入政府绩效考核。地方政府主要负责人对本地区地质灾害防治工作负总责,并逐级负责。各级国土资源主管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地质灾害防治的组织、协调、指导和监督工作。各级政府其他有关部门要按照各自的职责分工做好有关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各级政府及其国土资源、城乡规划、住房城乡建设、交通、水利、教育等主管部门应按照“政府领导、部门联动、属地负责”的原则,切实加强地质灾害的监测、预防与应急管理工作。对威胁矿山、公路、铁路、水利、学校、旅游景区(点)的地质灾害隐患点,应分别由所在地各有关主管部门负责组织监测和治理;对于威胁居民区的地质灾害隐患点,应由当地县(市、区)、镇(乡、街道)人民政府和村民(居民)委员会负责组织监测和应急处置工作。

5.2加强管理,贯彻执行防治管理法规

各级国土资源行政部门要制定完善地质灾害防治的有关管理制度,加大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力度,把好地质灾害易发区工程建设关,确保地质灾害防治工程施工质量,有效控制不合理的经济工程活动,减少人为因素诱发地质灾害,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在全市范围内普及相关法规知识,学习和贯彻执行相关的法规、条例,禁止掠夺性开采行为,同时规范开发方式、工艺及范围,以保护地质环境,减少地质灾害的发生。5.3继续开展地质灾害调查评价工作

在“十二五”期间工作基础上,继续开展地质灾害详细调查工作,调查评价体系建设可为地质环境保护、地质灾害防治及规划编制调整提供科学依据。其工作安排应紧紧围绕潮州地区经济建设布局、城镇与新农村建设、重大工程建设与生态环境保护来进行部署。

5.3.1地质灾害详细调查

“十三五”期间对潮州市各区、县地质灾害隐患点进行详细调查。全面查清潮州市地质灾害隐患点分布状况,发育规律、致灾作用、危险性、危害程度等,为全市的经济布局、发展提供较详细的地质环境资料。“十三五”期间完成全市1/5万地质灾害详细调查工作,饶平县计划于2017年完成,潮安区计划于2019年完成。

5.3.2地质灾害排查

地质灾害具有动态变化的特点,为准确掌握其最新性状特征,根据地质灾害防治工作需要,每年需对突发性地质灾害进行必要的应急踏勘调查工作,及时更新地质灾害发育信息,完善我市群测群防等各项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在每年的汛期(4~10月)时段做好地质灾害的排查工作尤为重要,需不定期对地质灾害进行地毯式拉网排查,做到不留死角,并形成排查报告,针对排查出的隐患情况,应提出合理的处置建议及应急方案,制订相应防治措施。

5.3.3做好地质灾害防治方案

整合集成地质灾害调查、地质灾害隐患点排查等成果,分析不同地质灾害类型的发育分布规律,划定地质灾害易发区和危险区,进行地质灾害风险评估,编制潮州市地质灾害防治方案。确定地质灾害重点防范地段和区域,尤其是重要的交通干线、中小学和景区景点。对需要重点防范和治理的地质灾害隐患点,落实责任单位;提出地质灾害防治对策建议,加强领导,明确责任,完善制度,群测群防。重要地质灾害隐患点必须编制防灾预案,其内容包括以下几方面:①地质灾害监测、预防重点;②主要地质灾害危险点的威协对象、范围;③主要地质灾害危险点的监测、预防责任人;④主要地质灾害危险点的预警信号、人员和财产转移路线、安置办法。

5.3.4加强重要用地项目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 随着我市城市建设快速发展,各种建设工程层出不穷,由于众多因素的影响,引发和加剧地质灾害发生的可能性较大,应此必须加强重要用地项目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工作。根据《地质灾害防治条例》(国务院令第394号)二十一条、《广东省地质环境管理条例》(广东省第十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公告第14号)第十五条、《建设项目用地预审管理办法》(国土资源部第42号)第七条和第八条的有关规定,在我市地质灾害重点防治区建设的项目,需进行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并将评估结果作为可行性研究报告的组成部分,否则,可行性研究报告不得批准。对一切可能导致重大地质灾害的工程活动,要予以制止或监督责任方采取有效措施,从源头上控制预防好地质灾害。5.4完善地质灾害监测预警体系

5.4.1群测群防监测网系统

大力推进地质灾害防治高标准“十有县”建设,力争“十三五”期间完成所有区(县)的高标准“十有县”建设。进一步落实群测群防工作责任,建立健全监测员制度,完善县、乡镇的地质灾害群测群防工作体系。对已调查发现的每一处地质灾害隐患点建立群测群防监测网络,把灾害体、受灾体及成灾影响范围都纳入监测范围。监测方式一般采取目视监测和简易监测。主要监测对象为降雨、灾害体的物质坍塌、地面形变、裂缝、树木歪斜、地下水流量和浊度等。平时应每月至少监测1次,汛期要加密监测。变形发生时,主汛期应24小时轮班监测。明确地质灾害点所在的村或单位的行政负责人为监测责任人,并由受威胁的居民或有关单位人员为监测人,填写防灾明白卡。每年编制县(区)地质灾害防治方案都要对监测点更新,新发现的灾害点要及时补上,己治理或搬迁的要删除,实现自我识别、自我监测、自我预报、自我防范、自我应急与互救。

5.4.2完善地质灾害气象风险预报预警系统

全面完善由标准气象观测站、重大级以上地质灾害监测点双要素自动气象站和天气雷达站组成地质灾害气象监测网络系统,实时对气象监测资料进行采集和处理;完善地质灾害气象资料库,根据历史地质灾害资料和气象资料,分析地质灾害时空分布和发育规律,确定地质灾害易发区域和易发时段,明确重点监测预警的对象;根据地质灾害时空分布特点、降水时空分布特点、地质灾害和降水相互关系分析,确定诱发地质灾害降水指标体系,考虑前期降水强度和累积降水量,预报未来降水量及其强度、持续时间,预报区域或重点监测点地形地貌因素、地质因素(岩石层性、植被覆盖、稳定度状况),建立地质灾害成灾与降水因子的概念模型和统计分析模型,确定地质灾害预警等级,建立地质灾害长、中、短期分析预报系统;完善气象预报信息制作与发布系统,通过电视广播、手机短信、电话传真或互联网及时发布地质灾害气象风险预报预警信息,对于警报状态的灾害点,立即启动应急反应与处置系统,准备抢险救灾。

5.4.3地质灾害专业监测

对一些稳定性差、危险性高、危害集中居民区、重要交通干线、重要工矿区、风景区的地质灾害点,除了开展群测群防监测外,还有必要实施专业的监测,以全面掌握灾害体变形破坏的规律及其发展趋势,及时进行预警预报,为地质灾害隐患点防灾提供可靠的科学依据。根据近年来突发性地质灾害应急调查成果,经对灾害点的稳定性、规模、危害性和社会影响程度等多方面综合考虑,确定5~8处威胁人数100人以上的地灾点为重点监测点,对其进行专业监测。在时间上,力争于十三五规划期(2016~2020年)内完成所有重点监测点的设计与建设,并正式开展监测工作。5.5做好地质灾害综合防治

5.5.1地质灾害搬迁避让与工程治理

对稳定性差、直接危害人生安全的地质灾害隐患,从工程技术、经费投入和生态修复等多方面比选,主动避让地质灾害为宜者,应实施搬迁避让。对交通不便、人居分散、偏远贫困且受地质灾害严重威胁的地区,遵循避让搬迁与小城镇、新农村建设和扶贫开发相结合的原则,以地质灾害隐患点稳定性和危害性为依据,在当地政府统一组织领导下,根据监测情况,逐年实施搬迁避让计划。对实施搬迁避让困难的危险性较大地质灾害隐患点实施工程治理,按照量力而行、轻重缓急的原则,在前期已经完成重大地质灾害隐患点治理工程的基础上,继续对重大地质灾害隐患点有计划、有步骤地实施勘查治理,从而减轻或避免地质灾害造成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本次“十三五”期间规划实施69处地灾点开展勘查及工程治理,其中2016年治理17处,其中100人以上地灾点6处;2017年治理15处,其中100人以上地灾点6处;2018年治理14处,其中100人以上地灾点5处;2019年治理12处,其中100人以上地灾点5处;2020年治理11处,其中100人以上地灾点5处。详见附表6。

5.5.2提高应急处置和救援能力

全面提高全市地质灾害应急处置和救援的水平。要做到“快调查、快监测、快定性、快论证、快决策、快实施”,编制地质灾害防治方案和地质灾害应急预案;进行汛期突发性地质灾害应急调查,配备抢险救灾有关专业工作装备;进行地质灾害应急处置演练等。加强应急队伍建设,做到反应快速,应急处理有效,最大限度地减少地质灾害所造成的损失,确保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主要工作包括:防灾责任落实;预警信号的制定;预定疏散路线;制定抢险救援措施。

5.5.3积极筹措资金、提升应急装备

确保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需要,根据国务院《地质灾害防治条例》和《广东省地质环境管理条例》的规定,各级政府要把地质灾害防治经费列入财政预算和计划,用于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日常管理、汛期突发性地质灾害调查处理、重点地质灾害隐患点的监测和治理工程。根据突发地质灾害应急管理的需要,配置与之相适应的办公设施、应急装备、交通工具、劳动用品,建立地质灾害专业技术支撑体系,开展突发地质灾害应急技术研发,协同已有社会公共应急队伍,培养应急技术人才,是应急体系建设的基础,提升应急能力的核心。

5.5.4加强宣传培训,加强应急演练 各区县人民政府特别是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要加大对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宣传力度,切实做好宣传、培训工作。并利用每年“4.22”世界地球日和“5.12”减灾防灾日大力开展宣传活动,发放宣传资料、现场讲解防灾避灾知识等,提高人民群众防范地质灾害的意识和防灾避险的能力。要加强业务和技能培训,不断提高基层地质灾害防治管理人员有效应对突发地质灾害的技能。要加强地质灾害应急演练,每年至少应在现场组织一次受威胁对象参与的应急避险演练。按照“平战结合”的原则,采用培训班、宣讲团以及各类媒体等多种形式,宣传普及地质灾害防治基本知识,不断增强全民科学防灾避灾意识,积极开展突发地质灾害应急预案演练,全面普及和提高地质灾害预防与应急处置能力。

6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经费估算、筹措与效益分析 6.1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经费估算

6.1.1估算依据

参考我市和重点地区地质灾害调查评价、监测预警、防治工程取费标准及相关行业标准,按2015 年静态物价水平估算“十三五”规划投资经费。主要依据包括:

6.1.1.1中国地质调查局中地调函[2010]88 号《地质调查项目预算编制与审查要求》(2010 年4 月);

6.1.1.2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调查项目预算标准(2010 年试用版)》(2009 年10 月); 6.1.1.3中国地质调查局中地调发[2011]18 号《地质调查项目管理办法(试行)》(2011 年2 月);

6.1.1.4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调函[2010]255 号《关于印发地质矿产调查评价项目预算编制与审查补充要求的通知》;

6.1.1.5《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调查项目管理办法》(中地调函[2003]187 号);

6.1.1.6地质灾害治理工程,投资概算的费用构成、编制方法和计算参照岩土工程设计进行,按《广东省2006 定额建筑工程计算说明及规则》。

6.1.1.7土石方工程定额套用《广东省建筑工程综合定额(2003)》,绿化工程定额套用《广东省园林建筑绿化工程综合定额》(2003 年)。

6.1.1.8广东省财政厅《关于印发<省直党政机关和事业单位差旅费管理办法>的通知》(粤财行[2014]67号);

6.1.1.9有关地区工程市场价及劳务价,以及有关单位执行的相关标准。

6.1.2投资估算

根据估算,潮州市地质灾害防治“十三五”规划(2016~2020年)实施总经费为5942.4万元。详见附表8。6.2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经费的筹措

6.2.1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应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因自然原因形成的地质灾害的治理经费,在划分事权和财权基础上,列入地方人民政府的财政预算。

6.2.2因工程建设等人为活动引发的地质灾害,按照“谁引发,谁治理”的原则,由诱发者承担治理责任;按照“谁受益,谁出资”的原则,对受益单位或个体筹集部分地质灾害防治经费。

6.2.3危及铁路、公路、水利、电力、通讯、矿山和企业等安全的地质灾害点的治理经费,由其主管部门或受危及的单位负责。

6.2.4因“人防工程”等公共设施引发的地面塌陷、地裂缝造成居民搬迁的费用由人民政府负责,因采矿引发地质灾害造成居民搬迁的费用原则上由矿山负责。

6.2.5因自然因素引发的地质灾害搬迁避让、工程治理经费主要由地方政府投入,并向国家和省争取补助;各县、区要将搬迁避让及治理工程与小城镇建设、乡村道路建设、小流域治理、退耕还林、基本农田示范工程等结合起来,多方筹措资金加大投入力度。

6.2.6地质灾害调查评价费用纳入各级政府财政预算;地质灾害监测预警体系建设和地质灾害应急体系建设经费由各级财政投入,并积极向省争取资金支持。6.3效益分析

本规划的实施,可以为主要隐患点附近的居民减轻或消除地质灾害威胁,免受地质灾害危害,遏制了地质灾害增多、危害加重的势头,对维护我市社会稳定,有效保护地质环境,促进社会经济全面、持续发展具有显著效益。

6.3.1经济效益

通过本规划实施后,可以大大降低人类活动引发的地质灾害,从而将经济损失大大降低。通过地质灾害点的有效监测,气象预警作出及时的预警预报让受灾群众提前采取防范措施,可避免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其经济效益是巨大的。本规划实施后所带来的经济效益主要表现在一下三个方面:一是可以抑制或防止自然因素引发的地质灾害所造成的经济损失的扩大;二是可以减少或避免认为因素引发的地质灾害造成的经济损失;三是可以消除现有地质灾害隐患点直接威胁经济财产。

6.3.2社会效益

本规划实施后,其社会效益不言而喻。使已查明的已发生和潜在地质灾害点得到有效的治理和防范,极大地促进当地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同时,规划的实施更重要的是对可能引发地质灾害的种种因素进行有效的监测,对可能引发地质灾害的人类工程活动进行有效的控制和管理,从而避免引发新的地质灾害,最大限度的减轻和降低地质灾害的危害和损失。

6.3.3生态环境效益

本规划的实施,将全面提高我市的地质环境保护与管理工作水平,促进地质资源的开发利用方式从“开发型”向“节约型”转变。随着地质灾害治理工作的全面展开,自然生态环境与景观得到恢复与改善,潮州市的生态环境将大大的改善。7保障措施

7.1加强领导,健全机构完善地质灾害防治管理体系

地质灾害防治应在各级政府的统一领导下,各级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对本辖区内地质灾害防治进行组织、协调、指导和监督工作。为此,应建立健全全市地质灾害防治领导机构,组建地质灾害应急指挥系统,明确职责,强化管理,切实做好地质灾害防治工作。7.2健全完善地质灾害防治基本制度

进一步健全完善地质灾害防治管理以及地质灾害调查、评估、地质灾害预报、地质灾害防治工程勘查、设计、施工、验收等规定和技术标准。切实执行地质灾害防治防治方案的编制制度、汛期地质灾害预报预警制度、险情巡查制度、汛期24小时值班制度和灾情速报制度。每年汛期来临之前,国土资源主管部门会同同级建设、水利、铁路、交通等部门依据地质灾害防治规划,拟订地质灾害防治方案,报同级人民政府批准后公布实施。加强执法检查和行政监察,加大执法力度,在地质灾害危险区内,禁止从事易诱发地质灾害的各种活动,在地质灾害危险区边界上设立明显的警示标志。7.3建立防治经费投入机制

各级政府要将地质灾害防治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将地质灾害防治资金列入财政预算,建立多元化多渠道的地质灾害防治金费投入机制。市(区、县)人民政府根据本辖区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实际情况,安排地质灾害巡查、监测、调查和防治经费。自然因素形成的地质灾害隐患点,按照“属地为主,分级负责”的原则,由各级地方人民政府统筹安排,并负责组织实施搬迁与治理,突出当地政府的防灾责任主体,做到政府组织领导、部门分工协作、全社会共同参与。同时积极争取国家和省财政对大型以上地质灾害隐患点搬迁与治理工程的支持。7.4依靠科技进步与创新,全面提高地质灾害防治能力

充分利用现代科学技术方法和手段,提高地质灾害综合防治的能力和地质灾害综合勘查、评价和评估水平,提高灾害信息采集、快速处理水平,建立地质灾害防治信息系统和信息共享机制。充分发挥科研单位与院校技术力量,实行“产学研”相结合,组织科技攻关,加强地质灾害防治的科学技术研究,解决地质灾害防治中的关键技术问题、难题。积极推广地质灾害防治新理论、新技术、新方法。7.5加强地质灾害防灾减灾宣传教育

篇3:潮州城市规划

1 平台功能模块的规划设计

1.1总体框架图

1.2潮州市委党校官方网站模块

潮州市委党校官方网站系潮州市委党校政务公开、对外宣传、教学信息通知等的网络平台,栏目包括党校概况、干部培训、党校科研、党校学刊、图书馆与信息化、异地培训等栏目。要求单个管理用户登录后台页面的平均时间小于3秒,单篇稿件发布的平均时间小于4秒。

1.3东山宾馆官方网站模块

东山宾馆官方网站系东山宾馆对外宣传的网络平台。宾馆管理人员能够以轻松的操作,在线、实时的进行网站的管理工作。客户也可以即时浏览到最新的网站信息。对外提供的网站内容包括东山宾馆简介、动态新闻、客房服务、餐饮服务、商务宴会厅、东山风采、人才招聘、联系方式等。

1.4党校教务管理系统

党校教务管理系统是潮州市委党校用于日常教务管理的内部管理系统。该系统面向教务管理人员提供信息管理、报名管理、住宿管理、分班管理、考勤管理、成绩管理、毕业管理、统计管理、通知公告、系统管理、操作员管理、权限管理等管理功能,以实现学员信息管理、多手段报名方式、自动分班、考勤登记、成绩导入、毕业审核、报表自定义、通知公告、日志管理、权限分配等日常办公功能。

1.5党校内部OA系统

党校内部OA系统是市委党校校内工作人员在线办公系统,实现党校自动化办公的重要组成部分。系统面向校内所有工作人员提供收文管理、我的收文、通知公告、工作总结、个人助手、操作员管理、权限管理等管理功能,以实现公文呈批、呈批提醒、待批公文查询、通知公告、个性通讯录、文件管理、工作总结报送、权限分配等日常工作功能。

2 潮州市委党校官方网站的设计实现

党校网站是宣传马克思主义的重要阵地,规划建设时我们重点考虑以下三方面:

2.1科学合理设置栏目

栏目设置的合理与否,关系访客的体验效果,经过对党校内部机构和资源的整合划分,潮州市委党校门户网站规划建设党校概况、干部培训、党校科研、党校学刊、图书馆与信息化、东山宾馆、异地培训七大一级栏目,二级栏目设置如下:

同时,在此门户网站首页上规划设置网上报名、教务管理、校内办公、建言献策四个快速通道接口,实现单点登录,保障各应用系统的无缝连接、数据兼容,并采用先进的数据库安全技术,分级授权,保障数据安全。

2.2网页架构与色彩的搭配

潮州党校首页采用“国”字型架构,这种架构能充分利用版面。上方Banner以党徽、暖色光线、党校风景为主元素,配以动态效果,突出潮州党校特色,Banner下方为栏目导航,每一栏目都设计了动态显示二级栏目,方便用户快速浏览相关信息;中间“王”字型架构分别布局了通知公告、校(院)动态、快速通道、资料下载等板块;下方以图片形式滚动显示校(院)活动剪影,进一步美化首页。二级页面则采用“厂”字型架构,Banner、栏目导航保持不变,左侧显示菜单,右侧大部分空间用来显示栏目具体内容,特别适合党校信息量大的特点,也能在一个区域里突出网页的主要内容,主次分明,突出层次感。在色彩搭配上,强调突出党味,定位以橘红色为基本色调,既代表革命红色,又象征热情奋进的精神,同时为避免产生视觉疲劳,配以蓝色、白色穿插其中,色彩过渡平和,产生良好的视觉效果。

2.3后台操作的人性化

党校网站后台管理系统是整个网站的灵魂,整个网站的管理操作全部都是由后台管理系统实现的。本网站后台管理系统的平台,通过Java Script和 .NET技术结合实现树形菜单控制模块来实现,模拟了windows资源管理器,操作简单易行,使后台管理富有人性化。管理员只需要点击相关的加号就可看到下一级栏目的内容,当看到最里层的有文档式的图标,点击即可访问相关页面,并对资料统一管理,实现上传、修改、删除、移动、排序等功能。针对“校院活动剪影”照片较多的特点,本系统后台还增设批量导入照片,使上传更加便捷、智能。在后台实现中,为防止数据可能存在的风险,系统将定期自动完成数据的备份,管理员也可以手动将所有数据从服务器中提取,用另外的介质存储起来,遇到突发事件可迅速恢复,大大增强网站的可靠性。

2.4 网站首页效果图

网站首页效果图如图2所示。

3 结束语

篇4:潮州城市经济发展特征分析

潮州市位于广东东部,地处韩江中下游,全市总面积3613.9平方公里,面临宽阔的南海,拥有柘林湾和大埕湾两大海湾。潮州港地处柘林湾,港湾水域广,是国家一类口岸,自唐宋以来,一直为粤东、闽西南以及赣东南地区重要的对外通商口岸,素有广东“东大门”之称。

潮州历史悠久,人文荟萃,文物古迹繁多,门类齐全,别具一格。全市文物点共有700多处,其中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处;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1处。1986年被批准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

一、改革开放以来潮州市经济发展历程与特征分析

(一)经济结构变动时期(1979-1991年)

我国的开放政策加速了沿海地区城市化和市场化进程,推动了产品和生产要素在区域内的自由流动和有效配置;经济特区的优惠政策和行政区划调整使经济发展空间扩大,较低的土地价格和充足廉价的劳动力吸引大量外资直接进入,港澳台制造业大规模向内地转移。从1979年到1991年,潮州市的GDP增长了七倍多,以农业为主的经济结构转向以工业为主的经济结构。

(二)经济高速增长时期(1992-1997年)

进一步的改革开放政策大量外资的引人达到历史高峰期。对交通、能源等大型基础设施建设及房地产、金融、零售业等第三产业投资的拉动,潮州经济发展呈现高速增长态势。这一时期利用外资额达到历史的高峰期,外贸出口总值增长了近五倍。产业结构进一步调整和优化,三次产业由1992年的29.7:42.1:28.2转变为1996年的25.2:43.6:31.2,形成了以轻工业为主、重工业也初具规模的工业产业结构。经济的高速增长带动了市域经济结构的根本性转变,乡村型经济向工业主导型经济转变。1997年6月亚洲金融危机爆发,潮州经济发展受到影响。

(三)经济发展减缓时期(1998-2001年)

受汕头的影响:1999年商业银行案;2000年“807”打击出口骗税案:2001年“815”打击走私案。这一阶段潮州GDP增速下降;海关出口总额年增长率也处于递减状态,2000年和2001年出现负增长;利用外资额持续下降,影响了城市与产业的正常发展。

(四)经济发展的恢复性增长时期(2002年至今)

积极应对人世后的新形势,2002年潮州市GDP增速达到7.5%,经济重新回到良性发展轨道,实现了恢复性增长,但与全国8%和全省10.8%的经济增长速度仍有差距。广东省重视东西两翼发展,经济增长速度逐年加快。2003-2006年GDP增速分别为10%、11.1%、12.22%、13%。第二、三产业是拉动GDP增长的主要动力,出口成为工业增长的亮点。但是潮州经济腹地小,面临着周边地区强大的竞争压力,存在被进一步挤压的危险。

二、潮州城市经济发展的思路

(一)发展的环境

为协调区域经济,推动东西两翼的交通、能源、水利等基础设施建设,以改善东西两翼发展的硬环境,拉动地方经济的快速发展,广东省实施东西两翼发展新战略。强调以工业作为两翼发展的主导,着重推动城市化发展,潮州市作为东翼区域经济次中心城市,是区域发展的主角,这给其发展带来难得的历史机遇。

(二)城市经济发展思路与模式

1、开发港口经济

潮州港具有特殊的经济区位。港口地处闽粤交界,居闽、粤、赣、台经济圈的自然地理中心,距台湾高雄196海里,距香港192海里,且处于汕头和厦门两个经济特区之间,是广东省联系华东地区和吸引台资的便利之地,也是广东省东部重要的出海口之一。港口经济是陆地经济和海洋经济的结合,对城市经济发展产生强大的推动作用。潮州应利用现有资源,发挥港口功能,建设临港工业区,促进J临港产业的持续、快速发展。随着港口的开发建设,形成“城以港兴,港为城市用”的格局,潮州将成为闽、粤、赣、台经济重心辐射交汇点。

2、特色产业经济

潮州区域性特色产业、优势产业已初具规模,并积累了较好的产业基础:第一,产业区域集群逐步形成。产业高度集中,形成区域集群,出现了一批特色鲜明的专业镇。第二,市场占有率高。日用陶瓷、工艺瓷、卫生瓷出口分别占全国的23%、70%、30%,是全国主要出口基地之一,也是国内外最大的婚纱、晚礼服生产集聚地和出口基地。潮州要大力发展特色产业经济,扩大产业发展规模,完善产业链,加强产业链的高端环节,以增强市场竞争力。

3、古城旅游经济

篇5:潮州城市规划

各县、区人民政府(管委会),市府直属各单位,市各开发区管委会: 现将《潮州市城市绿化管理办法》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二〇一一年六月二十三日

潮州市城市绿化管理办法

第一条 为发展城市绿化事业,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美化生产、生活环境,根据国务院《城市绿化条例》、《广东省城市绿化条例》等规定,结合我市实际,制订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适用于本市城区范围内城市绿化的规划、建设、保护

和管理。

第三条 市城区范围内的单位及有劳动能力的公民,应当履行植树或者其它绿化义务;有权制止、举报破坏城市绿化的行为。第四条 潮州市城市综合管理局是市城区绿化行政主管部门(以下简称绿化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市城区的城市绿化管理工作并组织实施

本办法。

规划、国土、发改、财政、建设、公安、交通、环保、林业、工商、电力、通信、水务等有关部门,依照各自职责,协同实施本办法。第五条 城市绿化规划由市人民政府组织编制,纳入城市建设总体规划,未经依法批准,不得变更。

第六条 城市绿化规划应当坚持改善城市生态环境与丰富城市景观相结合的原则,利用、保护城市的自然和人文资源,合理设置公共绿地、单位附属绿地、居住区绿地、防护绿地、生产绿地和风景林地。第七条 道路绿化要注重遮阴滞尘,减弱噪声、装饰街景、美化市容。

江湖岸边应当重点进行绿化。

第八条 鼓励单位和居民利用庭院空地种植花草树木,提倡发展垂直

绿化、屋顶绿化、立体绿化。

第九条 新区开发和旧区改建要把绿化建设作为重点内容。第十条 城市苗圃、草圃、花圃的建设要适应城市绿化建设发展的需

要,并能体现地方特色。

第十一条 工程建设项目必须配套绿化用地,绿化用地面积占建设工程项目用地面积的比例,应当符合下列规定:

(一)医院、休(疗)养院等医疗卫生单位不得低于40%;

(二)高等院校不得低于40%,其他学校、机关团体不得低于35%;

(三)经环保部门鉴定属于有毒有害的重污染单位和危险品仓库,不得低于40%,并根据国家标准设置宽度不少于50米的防护林带;

(四)宾馆、商业、商住、体育馆等大型公共建筑设施,应当进行环境设计,建筑面积在2万平方米以上的,不得低于35%,建筑面积在2万平方米以下的,不得低于30%;

(五)居住区、居住小区和住宅组团不得低于30%,在旧城改造区的不得低于25%。其中人均公共绿地面积,居住区不得低于1.5平方米,居住小区不得低于1平方米,住宅组团不得低于0.5平方米;

(六)工业企业、交通运输站场和仓库,不得低于20%;

(七)其他建设工程项目不得低于25%。

城乡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应当会同绿化行政主管部门依照规定的配套

绿化标准审批建设工程项目。

第十二条 工程建设项目的配套绿化工程必须与主体工程同时规划,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验收备案,同时交付使用。工程建设项目的配套绿化用地达不到本办法第十一条规定标准的,经绿化行政主管部门审核,报市人民政府批准,由建设单位承担补偿责任,按照所缺少的绿化用地面积交纳绿化补偿费。绿化补偿费由绿化行政主管部门收取,交财政部门统一管理,按规划专项用于易地绿化

建设。

第十三条 绿化工程应当由具有相应资质的单位设计,设计方案须经

绿化行政主管部门审批。

第十四条 绿化工程必须按照批准的设计方案进行施工,设计方案确需改变时,须经原批准机关同意。

第十五条 绿化工程的施工,应当由具有相应资质的单位承担。绿化工程项目竣工后,应当经绿化行政主管部门或者该工程的主管部门验

收合格,方可交付使用。

第十六条 城市绿地的保护和管养,按下列规定分工负责:

(一)政府投资的城市公共绿地、风景林地、防护绿地等,经建设单位移交后,由绿化专业队伍负责;

(二)单位附属绿地和单位自建的防护绿地由该单位负责;

(三)居住区、居住小区、住宅组团绿地,由物业所有权人出资,委托物业管理公司或绿化专业队伍负责;

(四)生产绿地、经营性园林由其经营单位或个人负责;

(五)各区人民政府(管委会)辖管的城市道路、内街小巷的绿化由

其按归属落实管理;

(六)铁路、公路沿线两侧、江河两岸、水库周围等城市绿地,由法律、法规规定的主管部门负责;

(七)沿街的单位和个人有保护门前绿化的责任。

绿化行政主管部门对各管理责任单位和个人的绿地保护和管理工作进行监督检查并给予技术指导。

第十七条 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擅自占用城市绿地,已占用的必须限期归还,并恢复城市绿地的使用功能。

因公益性市政建设确需占用城市绿地的,须经绿化行政主管部门同意,并由城乡规划行政主管部门按照调整城市规划的原则,补偿同等

面积同等质量的绿地。

因建设需要临时占用城市绿地的,须经绿化行政主管部门同意,并按恢复绿地实际费用向绿化行政主管部门交纳恢复绿化补偿费。占用期满后,由绿化行政主管部门组织恢复绿地。临时占用绿地造成相关设施破坏的,占用者应当承担赔偿责任。

第十八条 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损坏城市树木花草和绿化设施。造成损害的,应当承担赔偿责任。需迁移、砍伐城市树木的,应向绿化行政主管部门提出申请,由绿化行政主管部门按权限审批或上报市政府批准。

因公益性市政建设需要,经批准砍伐或迁移城市树木的,应当给予树

木权属单位或个人合理补偿。

第十九条 电力、市政、交通、通信和供水等部门,因安全需要而修剪、迁移、砍伐城市树木或开挖城市绿地的,应经绿化行政主管部门批准,并由其组织绿化专业队伍实施,所需费用由申请单位支付。法律、法规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

因埋设或检修管道需开挖城市绿地的,应经绿化行政主管部门批准,由其组织绿化专业队伍恢复原有绿化,所需费用由申请单位支付。因紧急抢险救灾确需修剪、迁移或者砍伐城市树木的,有关单位经本单位领导同意可先行实施,但应及时报告绿化行政主管部门和绿地管理单位,在险情排除后五个工作日内按照规定补办审批手续。第二十条 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擅自在城市绿地内设置与绿化无关的设施。

对在城市公共绿地、居住区绿地、风景林地内设置商业和服务经营设施予以严格控制,确需设点经营的,必须向绿地管理单位提出申请,经绿化行政主管部门审核,由城乡规划行政主管部门批准,并向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申请营业执照后,方可在指定地点从事经营活动。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可能影响城市绿化的,建设单位必须在设计和施工前制定保护措施,报绿化行政主管部门批准后,方可进行施工。

单位或个人申请在城市干道绿化带开设机动车出入口的,须经绿化行政主管部门同意,按规定办理有关审批手续。

第二十一条 城市绿地管理单位,应当建立健全管理制度,保持树木花草繁茂、园容整洁优美、设施安全完好,对影响交通、管线、房屋和人身安全的树木及时修剪、扶正,确需迁移、砍伐的,应按规定办

理有关审批手续。

第二十二条 百年以上的树木、稀有珍贵树木、具有历史价值或者重要纪念意义的树木均属古树名木。

古树名木实行统一管理,分别养护。绿化行政主管部门应确定古树名木养护管理的技术规范,并负责监督和指导。古树名木生存地的所属单位和个人,是该古树名木的管理责任者,必须按照有关技术规范进

行养护管理。

严禁砍伐、迁移或买卖古树名木。因公益性市政建设确需迁移古树名木的,必须严格按省有关规定办理审批手续。第二十三条 在城市绿地内,禁止下列行为:

(一)倾倒、排放有毒有害物质,堆放、焚烧物料;

(二)在树木和公共设施上涂、写、刻、画和悬挂重物;

(三)攀、折、钉、栓树木,采摘花草,践踏地被,丢弃废弃物;

(四)损坏绿化的娱乐活动;

(五)以树承重、就树搭建;

(六)采石取土、建坟;

(七)其他破坏城市绿化及其设施的行为。

第二十四条 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行政主管部门依照《广东省城市

绿化条例》的规定予以处罚:

(一)违反本办法第十三条、第十五条规定进行无证设计、施工的。

(二)违反本办法第十七条第一款规定,擅自占用城市绿地或超过占

用期限的;

(三)违反本办法第十七条第三款规定,不缴纳恢复绿化补偿费的。

(四)违反本办法第十八条规定,擅自砍伐、迁移树木的;

(五)破坏树木支架、栏杆、花基、坐椅、庭园灯、建筑小品、水景设施和绿地供排水设施等绿化设施的;

(六)违反本办法第二十条第二款规定,擅自在城市绿地内开设经营服务点,或虽经批准开设服务点但不服从管理的;

(七)损害古树名木正常生长或致死的;擅自砍伐、迁移古树名木的;

(八)未经批准或未按照批准的绿化规划(设计)方案施工的;

(九)违反本办法第二十三条规定的。

第二十五条 绿化行政主管部门和绿化管理单位的工作人员滥用职权、玩忽职守、徇私舞弊的,依法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

追究刑事责任。

第二十六条 按照规定收取的绿化补偿费、恢复绿化补偿费等费用,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列入城市绿化专项资金,专款专用,由财政部

门监督使用。

第二十七条 县城镇的绿化管理,可参照本办法执行。

第二十八条 本办法自颁布之日起施行,有效期五年。1998年9月23日潮州市人民政府发布的《潮州市城市绿化管理办法》(潮府〔1998〕

篇6:潮州城市规划

寄潮州杨继之

作者:白居易  朝代:唐  体裁:七绝   相府潮阳俱梦中,梦中何者是穷通?

他时事过方应悟,不独荣空辱亦空。

★ 寄杨八寿州,寄杨八寿州刘禹锡,寄杨八寿州的意思,寄杨八寿州赏析

★ 唐诗《谷口书斋寄杨补阙》

★ 杨柳枝 寄四乡先生,杨柳枝 寄四乡先生马钰,杨柳枝 寄四乡先生的意思,杨

★ 春日寄杨八唐州,春日寄杨八唐州刘禹锡,春日寄杨八唐州的意思,春日寄杨八唐

★ 再次前韵寄杨德逢,再次前韵寄杨德逢王安石,再次前韵寄杨德逢的意思,再次前

★ 广州导游词

★ 广州风格范文

★ 寄杨侍御一作包何诗,寄杨侍御一作包何诗包佶,寄杨侍御一作包何诗的意思,寄

★ 奉酬端公春雪见寄,奉酬端公春雪见寄杨巨源,奉酬端公春雪见寄的意思,奉酬端

本文来自 360文秘网(www.360wenmi.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潮州城市规划】相关文章:

以城市规划指导城市雕塑的设置——以潮州市为例09-11

广东潮州05-23

潮州音乐06-02

潮州和潮汕05-22

潮州西湖范文05-16

潮州西湖公园06-06

潮州市历史04-14

潮州功夫茶04-18

游潮州西湖作文04-24

美丽的潮州作文04-26

上一篇:教学论文初中语文下一篇:为自己喝彩为的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