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油地质勘探及储层评价方法论文

2024-05-22

石油地质勘探及储层评价方法论文(通用6篇)

篇1:石油地质勘探及储层评价方法论文

摘要:毫不夸张的说石油作为社会上的主要能源,在当前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都发挥着巨大的作用。并且我国从二十世纪末就变石油出口国为石油进口国,石油进口量也在逐年递增,而我国也在尽力解决石油大量进口的问题,石油企业也在顺应时代的发展以及我国对石油的需求量,不断在石油勘探以及石油开采等方面寻求进步与创新,以降低中国石油的进口量,促进中国相关石油企业的发展,满足社会对石油的需求量。本文,我将分析我国在石油地质勘探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策略并分析储层评价方法。

篇2:分析石油地质勘探与储层评价方法

1 石油地质勘探的现状

1.1 新理论、新技术、新方法的持续更新

当前我国的石油工业局面尤为严峻, 可是面对三面排挤、多方影响、相变严重、繁琐多变的地质状况, 以及石油短缺等现象, 形成了诸多危害, 所以石油地质勘探在理论方面必须更新。板块构造理论的拓展与含油气盆地研究相结合, 令人们对各种类别含油气盆地的地质特点乃至含油气关系的了解更加深入。随着计算机信息技术的不断提升, 计算机信息技术在地质勘探行业中大受欢迎, 从而改变了传统的工作形式以及理念, 打造出新的技术、新的方法、新的理论。近些年地质勘探理论和全新地学分支在持续涌现, 新的研究方法与研究结论也随之产生, 这些都成为石油地质勘探前进的动力[1]。

1.2 地质勘探技术在石油勘探内产生的作用

随着行业的不断竞争, 科技的不断发展, 令石油勘探的影响逐渐扩大, 大型石油公司均愈发重视科技方面的投入力度, 建立一个完善的技术研发团队, 并将地质勘探技术运用于工作当中, 以便有效提升勘探效益, 减少成本。

1.3 地质勘探分析实用化

研究部门当前对地质勘探科研项目进行大型调整, 找出和油、气效益直接有关的项目。转变过去地质勘探科技长远性、风险大、基础性的探究方式, 强化对中、短期的探究。

1.4 提高了合作分析的形势

合作分析成为目前及未来科技发展的一个主要形势。透过合作能够改变资源、能力与技术配置, 减少研究人员, 精简部门, 处理一些艰巨的任务。

2 勘探工作中的问题

石油勘探并非还处于原本的勘探范围, 勘探地点在逐年减少, 令勘探方向有所改变, 海洋、沙漠、极地等环境的污染愈发严重, 为石油企业在勘探方面造成了较大的困难。石油企业的增多, 令相互间的竞争愈发明显。不正当竞争随处可见, 对石油勘探的正常规律造成损坏。我国为了降低对环境的污染, 在勘探方法方面提出了更多的标准, 严谨的勘探标准约束了勘探工作。由于大型油田逐渐被开发, 油田总量每年都在降低, 剩余的均为一些小型油田, 不仅油量储备较小, 也提高了勘探难度。小型油田的利润回报率较低, 但也降低了勘探成本, 大大体现出石油开采的经济性[2]。

3 石油地质勘探中储层评价的方法

3.1 概括归类评价

概括归类评价方式指的是选择科学的评价参数, 对造成储层石油开采影响的所有因素进行概括归类评价, 最终获得一个综合性评价标准, 如此则可以对所有储层给予归类评价, 获得所有储层的勘探结论。如此在地质勘探当中可以更加具备针对性, 且经由对所有项的权重系数的分析, 给予加减处理, 以此获得科学的综合储层评价方法。透过概括归类对储层石油的开采进行评价, 可以更加确定储层石油开采的好坏, 以此提高石油开采的效率。

3.2 概括定量评价

对于石油地质勘探而言, 概括定量评价方法能够科学有效的为繁琐的地质储层给予评价, 对于石油地质勘探而言, 地质特点尤为繁琐, 无法进行系统评价。可是在勘探当中, 保障石油开采范围的储层评价十分关键。对需执行的石油开采储层面的地理位置、地质特点等不同影响因素给予综合评价, 透过加权, 获得综合性的评价标准, 并经由获得的评价标准进行储层参数核算, 最终得出有效的评价参数。如此在接下来的石油开采当中可以科学评价储层, 以此结合相符的石油开采设施, 保障石油开采的顺利进行[3]。

3.3 随钻储层评价

石油开采大部分都处在地质繁琐的储层当中, 所以提高储层动态评价, 并依照这一评价进行勘探研发指导则尤为关键。随钻储层评价方法指的是通过欠平衡钻井的方式执行储层开采, 这一技术较为先进。并通过欠平衡钻井的运行了解被打开的储层, 在井筒与地层结为一体, 相互作用之处能够依照系统分析方法添加分析参数, 并依照储层动态反馈参数的变动及规律, 创建数学模型, 以此对储层信息进行分析, 并依照相关的信息进行储层评价, 保障石油开采的运转。

4 结语

综上所述, 在当前状态下, 各个国家在石油资源依赖性方面逐渐提高, 为了可以开采出符合经济所需的石油能源, 则需加强有效运用地质勘探及储层评价方法, 并不断探寻出效率较高、成本较低的全新评价方法。

参考文献

[1]张顺, 付秀丽, 张晨晨.松辽盆地大庆长垣地区嫩江组二段滑塌扇的发现及其石油地质意义[J].地质科学, 2012. (1) :129-138.

[2]胡向阳, 李阳, 王友启, 权莲顺.三维地质模型概率法在碳酸盐岩缝洞型油藏石油地质储量研究中的应用——以塔河油田四区为例[J].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2013. (4) :46-48.

篇3:石油地质勘探及储层评价方法论文

关键词:勘探开发 投资效益 评价指标

目前,在石油勘探开发投资经济评价中涉及的经济评价指标主要有内部收益率、基准折现率投资回收期和净现值等。由于在石油的勘探开发过程中投资的特殊性,使得这些指标在应用过程中和理论还有一定差距,影响了投资经济效益的评价的客观性,使得石油勘探开发投资经济评价在结果上受到一定影响。因此,本文就涉及的经济评价指标在石油勘探开发投资经济评价中的作用以及适用性进行分析,希望可以解决现阶段在石油勘探开发投资经济评价中凸显的一些问题。

▲▲一、净现值(NPV)

净现值是石油勘探开发投资经济评价中的一个基础性指标,它是一种限值累加值。通过对项目寿命周期中所有的净现金流量遵循一定的折现率,以期初时作为折现期的一种计算方式。净现值的指的是投资者在自己投资的项目中获得的超额收益。如果净现值为零,说明收益为投资者的最低期望值。净现值指标在经济评价中最能反映企业追求的效益最大化特点,因而,在石油勘探开发投资经济评价的所有指标中是最为可行的。虽然NPV这个指标非常适用于石油勘探开发投资经济评价,但也存在一定的不足:1)它没能直接反应出投资的规模,只是用资金的形式予以体现。而资金有是企业的最为宝贵的资源,对企业的投资是否能取得应有的效用并不能直接反映。为了避免这种情况,一般都采用增量投资分析或者净现值指数的方式解决实际中的优先问题。2)在进行石油勘探开发投资经济评价时,如果采用NPV,由于折现因子的存在,使得油田越早投产NPV值就越大,就会在一些类型的油气开采中,由于想获得较好或者较高的收益而加快开发的现象。进而导致了破坏性开采的情况增多,而使得油田的最终收益降低。因而,政府需要运用科学完善的石油开采制度,如稳产期的增加税收,在开采中后期减免税收的办法,以促使石油开采企业合理高效利用地下资源,最大限度地保证油田的开发。

▲▲二、内部收益率(IRR)

内部收益率也是石油勘探开发投资经济评价中的重要指标,在评价中也最为常用。它主要是针对NPV=0的情况。内部收益率能直接反应出投资者的效益,因此,也可以认为是盈利率或者回报收益率。这种评价方式被用于石油勘探开发投资经济评价中的缺陷主要有两个:1)只有一个解的情况,针对净现金流量来说,为序列正负号只变化一次的项目。即使序列正负号多次改变,也是只有一个解的情况,如果出现两个以上解的情况,就不是内部收益率计算范畴。之所以会出现正负号的改变,是由于投资过程的不连续,而石油的勘探开采涉及的投资量很大,如果只对一次投资进行考虑,就不能客观地反应被评价区域的经济效益。如果对多次的投资都予以考虑则内部收益率的结果可能很多,但就真实的内部收益率来说,其结果都不是正确的。2)在对内部收益率进行计算的过程中,含着一个假定情况,即由此项目获得的纯收益可以用来继续投资,继续投资的收益率和项目的内部收益率相等。在油田寿命枯竭,项目停止开发时,按照内部收益率来计算,就是投资未来值的累加等于收益未来值的累加,由于条件的制约,收回来的投资不可能在进行同样地理条件的含油气项目的投资中,因此,石油勘探开发投资的经济评价指标中,内部收益率评价方式并不适合,只能作为辅助性指标来参与评价。

▲▲三、投资回收期

投资回收期分为动态及静态两种。静态对资金的时间价值不要考虑,而动态正好相反,对资金的价值必需进行考虑。因此,动态投资回收期更能反映出项目的经济价值。在对投资回收期进行可行性项目评价时,必须和投资者在投资时的基准回收期进行比较,如果基准回收期小于投资回收期,说明项目不可行。如果结果相反即为可行。虽然通过投资回收率我们看到了投资的经济效益以及投资风险,但由于这种方式对于投资回收之后的项目情况并不涉及,因此,在进行评价中,也只能作为辅助性目标。

▲▲四、基准折现率

基准折现率,是投资者对于投资所获得的最低回报率。由于在企业间存在的风险以及目标不同,折现率也会多种多样。由于项目的不同,在风险上也有很大差别。因此,在对不同项目进行经济评价时,需要采用的基准折现率也会不同。

▲▲五、指标计算问题

各种经济评价的指标,都是在项目寿命时间内对现金流进行计算得到的。因此,对现金流量进行科学合理的预测决定了经济评价的正确与客观。因为是种预测,因此,就有可能存在一定的与实际不符的情况,特别在对现金流的描述中。因此,更应该尽最大可能减少预测中的偏差,尽可能与实际相符。

▲▲六、结语

在进行石油勘探开发投资经济评价中,对经济评价指标进行科学的确定和计算是非常重要的。它不仅关系到石油勘探开发投资决策水平,也关系到投资成本以及收益情况。因此,做好石油勘探开发投资经济评价,是优化投资,提升投资效益的必经之路。

参考文献:

[1]胡健等.油气资源价值分级与有偿使用的方法研究.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2011

[2]傅家骥,仝允桓、技术经济学.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0

【作者简介】刘东旭(1988-),女,汉族,辽宁省盘锦市人,2010年7月本科毕业于东北石油大学勘查技术与工程专业,工作于辽河油田勘探开发研究院,任助理工程师。目前就读于东北石油大学,攻读石油工程管理专业硕士学位。

篇4:石油地质勘探与储层评价方法研究

(l) 新理论、新方法和新技术不断涌现:一方面我国石油工业的形势面临越来越严峻的挑战, 而且面对“三面受挤、多期破坏、相变剧烈、复杂多变”的中国地质国情, 面对石油短缺给国家安全带来的日益严重的隐患, 迫切需要石油地质勘探理论的进一步创新。近年来在科学理论方面有以下七方面取得了较为突出的进展:板块构造理论、含油气盆地动力学、含油气系统、层序地层学、储层横向预测、储层流体地球化学、天然气地质学等板块构造理论的进展与含油气盆地分析密切结合, 使得人们对克拉通盆地、前陆盆地、裂谷盆地、大陆边缘盆地等不同类型含油气盆地的地质特征及其含油气关系的认识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另一方面计算机信息技术广泛应用于地质勘探领域, 为传统工作方式和思想观念的转变及新理论、新技术的产生提供了良好的创新环境。近年来新的地质勘探理论与新的地学分支不断出现, 新的研究方法和研究成果也相继问世, 这些都大大促进了石油地质勘探的发展。

(2) 地质勘探研究更加实用化:现在, 研究部门纷纷在地质勘探科研项目方面进行重大调整, 寻找与油。气效益有直接衔接的项目。改变了以往地质勘探科技研究着重于风险大的、长远性的、基础性的研究的做法, 加强对中、短期需要的研究和发展工作。

(3) 地质勘探科技在石油勘探中发挥更大的作用:行业竞争日趋激烈, 科技对石油勘探的影响日益增加这些因素的出现, 各大石油公司越来越重视科技的作用, 加大科技投人, 立足于拥有一流技术和开发具有竞争优势的技术, 把综合应用地质勘探技术作为提高勘探效益、降低成本的最重要的手段。

(4) 合作研究的趋势不断增长:合作研究是当前和今后科技发展的一大趋势。通过合作可以优化资源、技术和能力的配置, 减少研究人员, 紧缩机构, 开辟一些难以解决的问题。

2 石油地质勘探面临的新的形势与对策

(1) 勘探环境日趋复杂。勘探区域继续向深海、沙漠、丛林和极地发展, 勘探目标转向深层和隐蔽圈, 加大了勘探难度;

(2) 各大石油公司的竞争加剧;

(3) 环境要求更加苛刻, 环保费用大幅度增加。

(4) 新发现的规模趋小, 丰度偏低;

(5) 勘探费用增加, 投资回报率减少;

面对以上挑战, 发达国家常常采取以下对策:

(1) 组织多学科综合勘探和多学科工作组作为现代石油勘探的最佳工作方法;

(2) 广泛采用高精度三维地震、成像测井及小井眼钻井等新的勘探手段, 利用现代信息技术进行资料采集、处理和解释, 达到减少风险, 提高钻探成功率的目的。

(3) 公司雇佣权威人士对面临的各种形势进行系统分析, 建立核心运作系统;

(4) 把技术应用与勘探风险的经济评价作为公司进行战略决策和财务预算的一项重要内容;开展技术革新, 加大技术投入, 积极采用新技术新方法,

3 储层评价

3.1 低成本的高效随钻储层评价方法---欠平衡钻井技术

在石油钻探过程中, 为了更好的指导勘探开发, 通常对储层的及时动态进行评价。现阶段的随钻评价技术, 主要是依靠随钻监测工具来实现, 或是在停钻状态下采用钻柱测试完成。但是这些技术费用高, 时效长, 延长了钻井周期。因此, 探寻一种低成本的高效随钻储层评价方法是人们一直以来寻找的。随着欠平衡钻井技术的发展与应用, 不仅大大地提高了钻井效率, 而且给随钻储层评价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欠平衡钻井技术的运作方式是当欠平衡钻井方式打开产层时, 井底处于欠压状态, 地层流体会源源不断地涌入井内, 地层产量数据会及时反映相关储层信息, 所以可以通过对流入地层产量数据的分析来评价储层。在欠平衡钻井过程中, 地层与井筒是一个统一的整体, 相互影响, 因此, 采用系统分析的方法, 把地层和井筒注入参数、返出参数的变化, 代入所建立的数学模型, 解答出储层信息, 就能够实现储层评价。

3.2 储层综合分类评价方法

一般认为储层综合分类评价是在选取储层评价参数的基础上, 对储层多个影响因素做综合评价, 最终得到一个综合评价指标, 从而进行储层评价分类。在这个过程中最关键的是确定各项评价参数的权系数, 通过应用层次分析法确定研究区评价参数的权重系数, 可以客观地反映出所选指标在综合评价中的合理性及其重要性, 解决了使用单因素评价过程中常常出现的评价结果不唯一的问题, 从而有效地提高了储层综合评价结果的准确性, 结果更加真实可靠。

3.3 储层综合定量评价方法

影响储层地质特征的因素是复杂而多面的, 储层综合评价是在沉积岩、成岩、储集特征等综合研究的基础之上, 对储层进行分类并分段、分区块地进行评价、确定不同层段、不同区块储层质量的相对差异, 进行相对分类。能够用于储层分类评价的指标涉及到岩性、岩相、成岩作用、等多项内容, 而且每个项目中常常又包括几个甚至十几个参数。这些庞大而又复杂的参数使得对储层进行合理的分类评价变得十分困难。储层综合定量评价就是在储层评价参数选取的基础上, 对储层的多个影响因素进行综合评价, 最终得到一个综合评价指标, 并依据它来对储层进行分类。其关键是确定各项评价参数的权系数。这种方法不仅适合储层评价研究, 对于其它油气资源评价问题也同样适用, 尤其是对权系数求取问题, 具有广泛的适用性, 拥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4 结语

在全球资源日益枯竭, 世界经济社会发展对能源的依赖越来越大的今天, 强化石油地质勘探技术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随着经济和科技的不断进步与发展, 新的勘探理论, 新的勘探技术和更完善的应对严峻形势的措施都会一一出现。更为低成本和高效的储层评价方法也将会诞生。必须要进一步加大科技投入, 强化石油地质勘探创新研究, 有助于提高石油勘探的质量和水平, 提高油气产量, 保护国家能源安全, 确保经济社会健康发展。

摘要:目前我国在物探方面已经有强大的力量, 陆上石油开采实力已经排在世界前列, 地震勘探技术也是处于国际领先水平, 尽管这样还是面临着我国供不应求的现状, 使我国油气资源勘探工作压力不断增大, 油气资源能力的提高任务巨大。为保障我国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和改变向外购买石油现象, 必须要大量发展石油物探新方法新技术研究、加强石油地质勘探创新与研究, 全面提高石油勘探的能力和水平, 全面提高石油资源开采率。关于石油地质勘探的理论和技术创新以及面临的形势和对策, 还有现阶段的储层评价方法的不同和创新都将在此作详细的探讨。

关键词:石油,地质勘探,储层,评价

参考文献

[1]李闽, 郭平, 谭广天.气井携液新观点.石油勘探与开发, 2001[1]李闽, 郭平, 谭广天.气井携液新观点.石油勘探与开发, 2001

[2]阎世信.石油地球物理勘探技术的发展及需求[J].中国石油勘探.2002[2]阎世信.石油地球物理勘探技术的发展及需求[J].中国石油勘探.2002

篇5:石油地质勘探及储层评价方法论文

为了更好的使读者能够对深层石油储层有一个全面的认识, 以下将从深层石油储层的定义、深层石油储层的类型以及深层石油储层为石油富集区的判断条件这三个方面来对深层石油储层作概要性说明。

1.1 深层石油储层的定义

深层石油储层是一种特殊的古潜山石油储藏区域, 其中经风化作用和构造运动形成的裂缝是这类石油储藏区域中石油的主要汇集区域, 而侵蚀面以上沉积岩系的生油岩是深层石油储层石油的主要来源, 其中深层石油储层石油的主要转移通道就是那些不整合面和一些断层。另外我国有学者认为当前关于深层石油储层的定义过于狭窄, 认为生油岩底部侵蚀面之下的古生界碳酸盐岩以及其它的沉积岩中蕴藏石油的区域也属于深层石油储层的范畴。

1.2 深层石油储层的类型

笔者查阅相关文献, 总结了一下, 当前我国的深层石油储层主要分为四种类型, 分别是风化壳及低潜山深层石油储层、变质岩潜山内幕深层石油储层、沉积型潜山内幕深层石油储层、隐蔽型潜山深层石油储层这四种不同类型的深层石油储层, 以下将分别给予介绍和说明。

1.2.1 风化壳及低潜山深层石油储层

顾名思义, 风化壳及低潜山深层石油储层就是在风化壳和低潜山地质结构的基础上形成的一种深层石油储层, 其中风化壳及低潜山深层石油储层的构成原理如图1所示。

1.2.2 变质岩潜山内幕深层石油储层

同样, 变质岩潜山内幕深层石油储层就是在变质岩以及潜山内幕地质结构的基础上形成的一种深层石油储层, 其中变质岩潜山内幕深层石油储层的构成原理如图2所示。

1.2.3 沉积型潜山内幕深层石油储层

同样也可以将沉积型潜山内幕深层石油储层理解为在沉积型潜山内幕地质结构的基础上形成的一种深层石油储层, 其中沉积型潜山内幕深层石油储层的构成原理如图3所示。

1.2.4 隐蔽型潜山深层石油储层

同上, 隐蔽型潜山深层石油储层就可以理解为在隐蔽型潜山地质结构的基础上形成的一种深层石油储层, 其中隐蔽型潜山深层石油储层的构成原理如图4所示。

1.3 深层石油储层为石油富集区的判断条件

1.3.1 石油富集区具有烃源岩分布广泛以及容易出现大量排烃现象的特点

笔者通过对我国当前深层石油储层分布比较集中的若干区域石油富集区的区域特点进行总结和分析, 发现这些区域的深层石油储层的石油富集区都具有大量的烃源岩分布, 而且也经常出现大量排烃的现象, 可见判断一个深层石油储层是否为石油富集区的一个重要条件就是要看该区域是否具有烃源岩分布广泛以及容易出现大量排烃现象的特点, 这是判断深层石油储层是否为石油富集区的一项最为重要的前提条件。

1.3.2 石油富集区具有源岩分布广泛和断裂活动频繁的特点

笔者通过对一些深层石油储层石油富集区的区域特点进行总结和分析时还发现源岩分布广泛和断裂活动频繁是这些深层石油储层石油富集区所共同表现出的另外一个特点, 可见判断一个深层石油储层是否为石油富集区, 除了要看其是否具有烃源岩分布广泛以及容易出现大量排烃现象的特点外, 另外的一个重要条件就是还要看其是否具有源岩分布广泛和断裂活动频繁的特点, 这是进一步确认勘探的深层石油储层是否为石油富集区的另外一个重要条件。

1.3.3 石油富集区具有容易发生长期的沉积间断以及多轮次构造运动的特点

笔者通过对我国当前深层石油储层石油富集区分布最为广泛的区域的石油富集区进行总结和分析时发现深层石油储层石油富集区经常发生长期的沉积间断和多轮次构造运动。由此可见, 判断一个深层石油储层是否为石油富集区, 除了要看其是否满足以上两个条件外, 还要看其是否具有容易发生长期的沉积间断以及多轮次构造运动的特点, 这也是进一步确认勘探的深层石油储层是否为油气富集区的第三个重要判断条件。

2 我国深层石油储层油气富集区勘探的注意事项及相应技术难点的解决方案

由于当前我国多数的深层石油储层具有分布较深、地质结构复杂以及岩性差异大的特点, 这些特点也就决定了我国深层石油储层勘探的复杂以及勘探技术的难度。结合一些关于我国深层石油储层勘探的实例, 笔者认为当前我国深层石油储层勘探的注意事项及相应技术难点的解决方案如下。

2.1 明确深层石油储层的地质构造类型, 结合其地质构造提出相应的地层分析方法

文中前面已经对我国深层石油储层的地质构造类型作了具体的说明, 为了提高深层石油储层的勘探效率, 在开展深层石油储层的勘探工作之前, 要明确深层石油储层的地质构造类型, 判断其地质构造类型属于风化壳及低潜山地质构造类型、变质岩潜山内幕地质构造类型、沉积型潜山内幕地质构造类型以及隐蔽型潜山地质构造类型这四种不同地质构造类型中的哪一种, 然后根据其地质构造特点提出相应的地层分析方法, 有效分析深层石油储层的性质、特征以及形成原因等, 这也是开展深层石油储层勘探工作中一个最为重要的注意事项。

2.2 有效利用地震勘探法来解决因深层石油储层地质的特殊性给勘探带来的技术难题

一般深层石油储层的地质特性都比较复杂, 依靠常规的勘探技术是不能有效解决深层石油储层勘探过程中的各项难题的, 而地震勘探法是针对深层石油储层那些复杂的地质特性, 为有效解决深层石油储层勘探过程中的各种因地质的特殊性给勘探工作带来的技术难题, 在常规的勘探技术的基础上作了相应改进的一种有针对性的深层石油储层的勘探技术, 所以在深层石油储层勘探的过程中要充分利用地震勘探法来有效解决因深层石油储层地质的特殊性给勘探工作带来的种种技术难题。

2.3 充分利用成像测井解释勘探新技术, 有效提高深层石油储层的勘探效率

成像测井解释勘探新技术可以对深层石油储层的复杂储藏空间以及深层石油储层的非均质性等进行科学的分析, 该技术可以充分实现对深层石油储层石油储藏情况的精细评价, 并能根据评价结果有效结合深层石油储层勘探中所需要的那些有关常规测井、试油以及地质特点分析等其他方面的资料, 系统的建立深层石油储层石油储藏的成像模式, 根据成像模式来科学分析要勘探的深层石油储层的特征和状况, 进而在实施深层石油储层的勘探工作中, 有效提高深层石油储层的勘探效率。

3 我国深层石油储层的勘探钻井技术

3.1 深井和超深井深层石油储层钻井技术

深井和超深井钻井技术是深层石油储层勘探中比较常见的一种勘探钻井技术, 所谓的深井是指井深在4500米至6000米范围内的钻井, 而超深井为井深在6000米以上的钻井。深井和超深井深层石油储层钻井技术是深层石油储层勘探必不可少的核心技术, 在我国对石油能源的需求日益显著的今天, 我国深层石油储层分布比较广泛的西部和东部地区对深井和超深井深层石油储层钻井技术的需求将进一步增加, 然而受限于深层石油储层地质构造的复杂状况以及深井和超深井深层石油储层钻井技术自身的缺陷, 深井和超深井钻井技术在我国深层石油储层分布比较广泛的西部和东部地区的深层石油储层的勘探中并未得到充分的利用, 显然实现深井和超深井深层石油储层钻井技术的改进, 有效克服钻井施作的过程中因地质构造的复杂性而引发的勘探难题将成为深井和超深井深层石油储层钻井技术的发展方向。

3.2 特殊工艺水平井深层石油储层钻井技术

目前我国用于深层石油储层勘探的钻井大多属于半径适中的水平井。其中在这些半径适中的水平井中使用最为广泛的就是特殊工艺水平井, 其中常见的特殊工艺水平井有多分支水平井、径向水平井以及侧钻水平井等。以下就这几种常用的特殊工艺的水平井钻井技术分别给予详细的说明。

3.2.1 多分支水平井钻井技术

对于多分支水平井钻井技术来说, 不管采用的水平井是老井、新井、直井还是定向井中的哪一类, 都允许在同一主干井眼中侧钻两口以上分支的水平定向井。多分支水平井钻井技术主要用于离散的深层石油储层的勘探。另外, 多分支水平井钻井技术还具有节省成本投资以及控制平台数量的优势, 与其他水平井钻井技术相比, 多分支井水平井钻井技术在节省平台数量的同时, 还可以实现石油产量的增加, 而且比较环保, 使用多分支水平井钻井技术可以进一步减轻深层石油储层勘探钻井对环境的污染。

3.2.2 径向水平井钻井技术

径向水平井钻井技术又被称之为超短半径水平井钻井技术, 径向水平井钻井技术要求用高压射流破岩方法, 并且配备有专门的井下钻井系统。径向水平井钻井技术的最大优势就是钻井效率高, 而且所需要的地面设备比较少, 与其他水平井钻井技术相比, 径向水平井钻井技术可以节省大量的空间资源。

3.2.3 侧钻水平井钻井技术

侧钻水平井技术所采用的水平井多是半径短小的小井眼水平井, 而且这些水平井是在老井和工程报废井中进行侧钻处理的, 侧钻水平井钻井技术主要用于老油气田的深层石油储层的勘探开采。

3.3 大位移井深层石油储层钻井技术

目前对大位移井的定义主要有以下两种:其一, 所谓的大位移井就是指测深不小于垂深两倍的水平井或定向井, 如果测深大于垂深的三倍时的水平井或定向井则称为特大位移井;其二, 是指水平位移不小于垂深两倍的水平井或定向井。由于为了满足不同类型深层石油储层勘探钻井的需要, 在大位移井钻井技术的基础上又形成了各种各样的大位移井改进的钻井技术。实际上大位移井深层石油储层钻井技术是对当前世界范围内深层石油储层勘探方面的最先进钻井技术的重要体现。

3.4 复合钻井深层石油储层钻井技术

复合钻井深层石油储层钻井技术多采用的是螺杆钻具配合P D C钻头的复合钻井技术, 复合钻井深层石油储层钻井技术具有破岩效率高以及转速高的特点, 与传统的转盘钻进机械相比, 复合钻井深层石油储层钻井技术的钻速非常高。使用复合钻井深层石油储层钻井技术, 可以有效改善钻井中钻柱的受力情况, 从而有效控制钻柱的弯曲程度, 杜绝钻具事故的发生。

4 我国深层石油储层勘探钻井技术的发展前景

4.1 我国深层石油储层勘探钻井技术发展的必然性

4.1.1 我国深层石油储层勘探钻井技术的发展是解决钻井技术难题的需要

尽管我国当前的深层石油储层勘探钻井技术已获得了很大的发展和进步, 但其中还有不少关键性的技术难题需要得到突破。例如在深层石油储层的钻井过程中, 如何使钻头沿预置轨道稳定的前行, 如何有效提高钻井的钻速, 如何实现钻井的自动化与智能化控制以及如何更好的提高钻井的质量和效率等, 都是当前深层石油储层勘探钻井技术急需解决的技术问题。

4.1.2 我国深层石油储层勘探钻井技术的发展是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

我国当前的经济形势给我国石油勘探开采行业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压力, 我国当前的石油后备储量严重匮乏, 而且剩余深层石油储层的勘探开采难度将会越来越大, 这就对深层储层石油的勘探开采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显然这必定会造成深层石油储层勘探钻井技术成本投入的增加。为了有效提高深层储层石油的勘探开采的经济效益, 就需要急剧推动我国深层石油储层勘探钻井技术的快速发展。

4.2 我国深层石油储层勘探钻井技术的发展趋势

随着计算机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及其在各个行业中的广泛应用, 以计算机信息技术为基础的遥传、遥测、遥控技术在深层石油储层勘探钻井技术中将得到广泛的应用于, 以这些技术为支撑, 实现深层石油储层勘探钻井技术的自动化和智能化将成为我国深层石油储层勘探钻井技术必然的发展趋势。

5 结论

我国深层石油储层作为我国石油能源的重要储藏区, 不同地质条件下的深层石油储层的成藏类型是不一样的, 明确深层石油储层的地质构造类型, 然后选择合适的勘探钻井技术, 有效控制深层石油储层勘探钻井中的各项注意事项, 并解决好深层石油储层勘探钻井中的各项技术难题是提高我国深层石油储层勘探和钻井效率的重要保障。

摘要:深层石油储层作为我国石油能源储备的主要富集区, 是我国石油勘探和开采的重要区域。而在深层石油储层勘探开发的过程中, 钻井是其中的一项核心环节, 就当前深层石油储层的勘探钻井技术的应用现状来看, 我国深层石油储层的勘探钻井技术正在朝着钻井自动化和智能化的方向发展。本文从深层石油储层的相关概念谈起, 然后系统的分析了我国深层石油储层油气富集区勘探的注意事项及相应技术难点的解决方案, 紧接着就我国深层石油储层的勘探钻井技术进行了详细的说明, 然后对我国深层石油储层勘探钻井技术的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深层石油储层,石油勘探,钻井技术

参考文献

[1]李钟祥.深层石油储层油气运移聚集的原理[J].石油学报, 2009 (04) .

篇6:石油地质勘探及储层评价方法论文

关键词:樊川区,长6储层,地质约束测井储层评价

储层参数测井处理与解释的目的是讨论如何用测井资料准确求取储层参数。首先要对测井资料进行预处理, 然后研究各个参数之间的相互关系, 建立地质条件约束、动静态相结合的测井评价模型, 为地质研究和油藏研究提供精确的地质参数。

1 石油地质条件

研究区三叠系延长组主要为三角洲沉积, 长6油藏为典型的特低渗岩性油藏, 储层非均质性强, 岩性、物性、含油性在纵、横向上变化较大。储集层以细砂岩为主, 碎屑矿物成份以长石为主, 并含有较多岩屑, 孔隙类型以粒间溶孔为主, 孔隙结构较复杂, 油井产量低或较低。

2 储层“四性”关系研究

2.1 岩性与电性关系

本区长6地层岩性主要为砂泥岩, 纵向上岩性粗细和矿物组成的差异, 使其地球物理性质各不相同。 (1) 细砂岩:为长6地层的主要储集层, 以高SP、低GR及微电极差异幅度大为特征。 (2) 粉砂岩、泥质砂岩:以中高GR和中-低负异常SP及微电极差异幅度小或无差异为特征。 (3) 泥岩与砂质泥岩:以高G R、正S P幅度、微电极无差异或差异幅度小为特征、并有电阻率相对偏低和高AC值的特征。

2.2 储层物性与电性关系

孔、渗相对较好的储层, SP曲线上反映较明显的负异常幅度及相对较高的AC值。研究区较好的储油层AC值一般为230~250μs/m。本区储集层AC与孔隙度大小对应关系较好。

2.3 含油性与电性关系

电阻率曲线是识别油水层最重要的曲线。由于地层的等效电阻是并联的, 而感应曲线因其在地层中的电流线是环状的, 因此比普通视电阻率曲线及侧向测井更能识别相对低阻的油层。所以, 一般最好用感应测井曲线识别油水层。

3 测井资料预处理

测井资料的预处理是储层参数测井解释的首要工作, 也是测井解释模型精确与否的关键。

3.1 测井数据标准化

测井数据标准化通常采用直方图平移法。根据研究区的测井及地质特征, 依据标准层的选择要求, 选取分布范围广、稳定, 有一定厚度, 在横向上有一定对比性的长64顶部泥页岩作为标准层做直方图。采用线性校正方法对工区内的各井进行了对比, 通过多井资料的对比, 本区各井的测井曲线质量基本符合标准化要求。

3.2 岩心深度归位

储层物性参数模型是以岩心数据和测井曲线数据建立的对应关系, 就要求这些岩心数据的深度与真实反映其特性的测井深度一一对应, 但由于钻井取心过程中钻时、钻速、岩心收获率等的一系列影响, 钻井取心深度与测井曲线深度可能存在一定的偏差。因此, 为了消除系统误差及人为误差, 需要对岩心数据进行深度归位校正。

4 测井解释模型的建立

测井储层参数的确定, 对测井解释至关重要。在大量物性测试数据的基础上, 分析实测资料与测井资料之间的关系, 回归两者相关关系, 建立物性解释图版。

4.1 泥质含量计算模型 (Vsh)

G R测井响应与储层的泥质含量之间具有良好的正相关关系, 可以直接利用GR测井曲线来计算本区的泥质含量。

采用标准公式计算泥质含量, 计算公式如下:

式中:Vsh—泥质含量;

GR—解释层段内纯砂岩的测井曲线值;

GRmax、GRmin—解释层段内纯泥岩、纯砂岩的最大值和最小值;

G C U R—希尔奇系数, 对于中生界地层一般取2.0。

4.2 孔隙度解释模型

采用AC来建立孔隙度分析的统计解释模型。通过分析, 岩心分析孔隙度与AC关系为:

式中:φ—岩心分析孔隙度, %;

AC—声波时差, μs/m。

4.3 渗透率解释模型

根据长6储层物性测试实际资料, 长6油层孔隙度与渗透率有较好的正相关关系, 可以利用孔隙度曲线预测储层渗透率。通过分析, 渗透率与岩心分析孔隙度关系为:

式中:k—渗透率 (10-3μm2) ;

Φ—岩心分析孔隙度, (%) 。

5 油层测井解释参数下限标准

用本区85口井的长6单层试油或测井、取心等的资料, 进行AC与SP比值、深感应电阻率与AC、测井解释孔隙度与含水饱和度交会, 获得各种测井参数下限值如下 (表1) :

6 测井资料综合处理解释

通过前面岩性、物性、含油性及电性关系研究, 对该区102口井的测井资料进行了二次处理与解释。为储量计算提供了可靠的有效厚度、有效孔隙度、含油饱和度等主要计算参数, 并为油田下一步的勘探开发奠定了基础。

参考文献

[1]雍世和.测井数据处理与综合解释[M].东营:石油大学出版社, 1996

[2]欧阳健.石油测井解释与储层描述[M].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 1994:12-15

上一篇:房地产内部销售方案下一篇:篮球进攻战术基础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