梳辫子幼儿园小班活动分析反思

2024-04-15

梳辫子幼儿园小班活动分析反思(通用16篇)

篇1:梳辫子幼儿园小班活动分析反思

梳辫子幼儿园小班活动分析反思

活动情况:每天下午当孩子们起床时,我们总是会给女孩子扎辫子,长发的小姑娘早早地开始排队等候,希望老师能给他们梳得美美的。有几个短发的孩子实在看得眼红,也想着在头发上做点花样,不光是女孩子,连男孩子也经常跑来看,看看老师是怎么在给小朋友梳头发的。于是有一天,我边梳头发边问他们,“你们会梳辫子吗?想不想给娃娃来梳辫子呢?”孩子们连说好。于是我开始在区域投放了几个芭比娃娃,都是长头发的,可以满足孩子们梳辫子的`愿望。今天区域活动时间一到,两女孩子就冲进娃娃家,拿起一个娃娃给它梳头,但是发现橡皮筋怎么都扎不牢。玩了几下以后就放弃了。

分析反思:

教师新投放的材料,来的幼儿仅摆弄几下就不愿意再碰了,其主要原因是游戏的操作难度高于幼儿的实际能力,橡皮筋绕圈的方法幼儿没有掌握。这次以后我们将橡皮筋改成了小夹子,这样孩子们梳完头发直接可以使用夹子。当然在自由活动时间,我们还借机进行了橡皮筋绕圈的方法介绍,几个能干的女孩子也已经掌握了这样的方法,相信有了原有经验的铺垫,孩子们对此项材料的操作会更具有兴趣。

篇2:梳辫子幼儿园小班活动分析反思

【活动目标】

1、能愉快大胆地对花盘进行添画。

2、学会辨别红、黄、蓝、绿等几种基本的色彩,并能说出名称。

3、发现直线、曲线、折线的变化与组合。

4、培养幼儿的观察、操作、表达能力,提高幼儿的审美情趣及创新意识。

5、引导孩子们在活动结束后把自己的绘画材料分类摆放,养成良好习惯。

【重点】学会辨别红、黄、蓝、绿等几种基本的色彩,能大胆地对花盘进行添画。

【难点】在欣赏范例时引导幼儿发现直线、曲线、折线的变化与组合。

【活动准备】

1、只画有花心和叶子的花朵的作业纸、水彩笔或油画棒。

2、大范例一幅。

3、轻音乐磁带,录音机。

4、活动前带领幼儿欣赏幼儿园花坛中的花,或是欣赏班级中自然角的花朵。

【活动过程】

一、回忆欣赏幼儿园花坛中的花的情景。

请幼儿欣赏各种花朵的图片,说说自己喜欢什么颜色或什么形状的花朵。

二、出示教学大范例,请幼儿观察。

1、师:这上面的花朵好看吗?缺少了什么?怎么办呢?

2、讲述主题故事《花姐姐》,激发幼儿帮助爱美的花姐姐的愿望。

3、结合欣赏花园的经验,请幼儿说说自己想给花姐姐梳出什么颜色、什么样的小辫。鼓励幼儿大胆想象,提示幼儿说出自己的设想,教师在大范例上根据幼儿的描述进行添画。

4、小结:我们可以用红、黄、蓝、紫、绿、橙等颜色的水彩笔或油画棒在花盘四周画出各种线条和简单图形当花朵的辫子,把它们打扮得漂漂亮亮的。

三、将大范例放在展示区或者是美工区,请幼儿依次选择只画有花心和叶子的花朵的作业纸。

提出要求:花姐姐妹们今天要参加春姑娘举办的美发大赛,请大家给自己的花朵画出新颖漂亮的辫子吧。

四、播放轻柔的音乐,幼儿开始添画,教师注意指导孩子的拿笔姿势与坐姿。

五、绘画结束后,请幼儿将水彩笔收拾好。将作品平放在桌上,组织大家互相欣赏。

教学反思:

孩子们学习积极性高。但在开始作画时,相当一部分孩子不敢下笔,在老师的鼓励和引领后才纷纷动笔画。分析原因,平时锻炼机会不足,缺乏自信心所致,大家认为,活动时间太长,在这次活动中,教师的活动程序清晰有序,过程生动、有趣,方法得当。富于启发性、探究性,更重要的是教师的教态、语言、语气始终充满感染力,深深吸引着孩子们情绪愉快地积极、主动参与到活动中,因此,整个活动过程气氛活跃,效果理想。

篇3:幼儿园小班音乐游戏活动组织分析

【关键词】幼儿园小班;音乐游戏;组织活动

音乐游戏可以让幼儿在欣赏音乐之余,将其通过肢体行动等方式表达出来,对于培养幼儿欣赏艺术的能力具有重要影响。并且幼儿园指导纲要中,要求幼儿园能够定期组织活动,从而实现对幼儿审美能力的培养。幼儿正处于身心快速发展的阶段,喜欢对身边的事物进行模仿,使用音乐游戏教学,则可以有效实现对幼儿审美能力的提升。因此,加强幼儿园小班音乐游戏活动组织的研究是非常有必要的。

一、科学设计幼儿园小班的音乐游戏活动程序

幼儿园小班的学生由于其年龄较小,因此需要在进行背景设计,以及选材上都要具有一定的趣味性,进而吸引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例如,在组织《小鸡与小鸭》这个音乐活动时,教师就可以从以下几个步骤开展:首先,教师需要装备好服装道具,或者通过对其进行标记等方式,将班级学生分为小鸡和小鸭,让他们分别穿上具有小鸡小鸭标志的服装,然后教师通过情境设置,以及语言音乐的渲染,让幼儿都融入到该音乐活动当中,体验小鸡破壳环节;其次,教师通过使用一些方法和手段,让小鸡和小鸭笑起来,使活动的气氛逐渐热烈起来,从而增强该游戏的活动氛围,让幼儿之间产生亲切感,使幼儿更加深切的融入到该项活动、迅速进入到自己的角色当中,实现小鸡小鸭笑的内容;最后,教师要趁热打铁,为幼儿设置一个充满趣味的情境,并引导幼儿逐步开展游戏。在此过程中,幼儿园教师需要注意,不要使用枯燥的语言对幼儿进行说教,这样很可能会打消幼儿的积极性,影响音乐游戏的效果。教师可以通过开展某个小活动,为学生进行示范等方式,告知学生一些注意事项,让幼儿在欢笑中,明确游戏中禁止的事项。这样的方式,可以充分展现幼儿的个性,有助于幼儿身心的健康发展。

二、选择具有新意的幼儿园小班音乐游戏题材

选择具有新意的幼儿园小班音乐游戏活动题材时,既要保证活动具有教育意义,又要保证活动能够调动幼儿的兴趣,保证活动的顺利开展。为此,需要幼儿园在进行幼儿园小班音乐游戏活动时,可以从幼儿的兴趣爱好以及身心发展状况着手[1]。例如,《碰一碰》这个音乐游戏,它是一首非常轻快的歌曲,并且歌曲也符合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幼儿园小班的孩子由于刚刚进入幼儿园,内心缺少安全感,还非常依赖家人。教师可以根据幼儿的这个心理特点,在开展该项音乐游戏时,多让幼儿进行身体接触,如互相抱一抱等,让其在欢快的氛围中,减少内心的焦虑与紧张,从而逐渐从惧怕的心理中走出来,与小伙伴一起游戏。

三、利用音乐游戏激发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为了增强幼儿对音乐的敏感程度,需要从小锻炼幼儿对音律、音色等的掌握与认识,让其在学习中激发自身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为此,需要教师从以下几个方面加强对幼儿的训练:第一,让幼儿在参与音乐游戏活动时,能够对音乐的快慢、乐曲的强弱等进行认识与明确,然后根据乐曲的不同,以及节奏的变化等,做出相应的动作,或者进行隐藏;第二,教师可以借助音乐,让幼儿理解游戏的规则,从而增强幼儿对音乐的敏感度[2]。教师在设计音乐活动时,需要使活动贴近实际生活,并且在进行活动时,通过播放不同曲目让幼儿明确其用意。例如,教师在讲活动中的注意事项时,就可以通过播放低沉的音乐,让幼儿知道这些内容都是不可以做的,而在讲游戏规则时,就可以播放一些舒缓、轻快的音乐,让其知道这些是允许做的。

四、发挥示范在音乐游戏中的作用

幼儿园小班的学生由于其身心发展的特点,决定了其活泼好动的性格,并且由于对未知世界的好奇,他们也非常善于对各种动作进行模仿。因此,将幼儿园小班的音乐游戏活动中添加一些动作模仿等环节,则会极大的调动幼儿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幼儿由于其思维还没有完全的形成,因此只能对一些表象的事物进行模仿[3]。教师可以利用幼儿的这个特点,在幼儿进行模仿时,让他们阐述对音乐的理解,教师通过与幼儿的交流、鼓励,帮助其正确理解其中的含义,进而实现音乐教育活动的目的,达到培养幼儿审美能力的目的。

五、总结

综上所述,幼儿园小班音乐游戏活动的开展,对于从小锻炼幼儿园幼儿的审美能力,以及思维能力等方面的能力都有重要的影响。因此,需要幼儿园教师能够给予足够的重视,根据幼儿发展的身心特点,科学的设置游戏环节,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实现促进幼儿全面发展的目的。

参考文献:

[1]颜云娥.幼儿教师如何有效组织音乐游戏[J].才智,2011,(15):318.

[2]张岩.浅谈音乐在体验式家长会中的应用[J].东京文学,2014,(4):31-31.

篇4:梳辫子幼儿园小班活动分析反思

活动目标

1.探索辫子的单人和多人的各种玩法。

2.能助跑跨跳40厘米的水平障碍,利用辫子进行单脚跳、双脚跳、跨跳等多种玩法。

3.让幼儿初步具有不怕困难的意志品质,体验健康活动的乐趣。

4.培养幼儿团结合作的观念。

活动准备

1.用废旧毛线编成长约50厘米左右的“辫子”,每人1条。

2.欢快的背景音乐。

活动过程

1.热身活动:游戏——照镜子

(1)教师:小朋友们都照过镜子吧!镜子里的人跟我们的动作是一个方向的。我们一起来玩一玩吧。

(2)教师做照镜子的人,幼儿做镜中人,教师做什么动作,幼儿就做什么动作。(上肢运动——转体运动——下蹲运动——体测运动——弯腰运动——跳跃运动——整理运动)

2.游戏活动——辫子游戏。

(1)出示辫子,教师:小朋友,今天我们一起来玩辫子,看谁能想出好玩的方法。

(2)探索辫子的单人玩法。

参考玩法:把辫子当大马骑;把辫子当作小蛇游动;甩辫子;把辫子放在地上围成圈状,跳进、跳出玩跳圈,等等。

教师密切观察,发现幼儿有新的玩法及时反馈、表扬,引导其他幼儿跟他学一学进行集体练习。

(3)探索辫子的两人玩法。

引导幼儿找个好朋友和他一起玩,试一试能怎么玩。

参考玩法:把辫子当作尾巴玩揪尾巴游戏,两人面对面双双拉住辫子玩炒黄豆游戏,抬花轿游戏,开车游戏等。

教师发现幼儿有新的玩法及时反馈。

(4)探索多人玩辫子的方法。

启发幼儿想出多人玩辫子的方法,然后大家一起玩一玩。

玩法一:两人面对面将辫子举起搭成山洞,玩钻山洞游戏。

玩法二:把辫子围成一个个圈,放在地上连起来,幼儿依次连续向前行进跳。

玩法三:将辫子平放在地上,相距40厘米左右,摆成一条宽40厘米的长长的小河,引导幼儿助跑跨跳。(重复练习)

在游戏中教师要支持幼儿的想法,根据幼儿的想法尝试多种玩法。

3.放松游戏:把辫子套在前面小朋友的腰上,然后一节节接到一起像火车,玩开火车游戏,变换姿势曲线慢跑放松身体。“呜呜——开火车了,钻山洞了(教师拉辫子,幼儿弯腰)。火车进站了。”结束游戏。

教学反思:

总观这堂课,我个人觉得我抓住了本课的教学目标,对教材内容也做了正确处理,教学设计板块清晰,发挥了小组合作的有效性,但还存在很多细节问题。

篇5:幼儿园小班美术活动反思

《指南》中说每个幼儿心里都有一颗美的种子,幼儿艺术领域学习的关键在于充分创造条件和机会,在大自然和社会文化生活中萌发幼儿对美的感受和体验,丰富其想象力和创造力,引导幼儿学会用心灵去感受和发现美,用自己的方式去表现和创造美。由于幼儿年龄小,处于直觉行为思维阶段,喜欢随意画画,正处于涂鸦期,探索世界主要靠感觉。在美术活动中,常常以无意注意为主,往往是先做后想或边做边想。由于受到手部小肌肉不灵活及认知发展水平的限制,作品存在着随意性特点。

设计活动时,考虑到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将游戏贯穿整个教育活动中,使幼儿在轻松、愉快、自由的情境中,知识、技能、情感都得到发展,在尽情的玩色中,潜移默化地加深了他们对色彩的感知和兴趣。在活动中,我给每个幼儿提供了一张正方形的宣纸,让他们按自己的喜好,自主选择颜色蘸取颜料,要求幼儿不必照老师的方法进行折叠和染色,鼓励他们尝试用不同的方法折叠,染出不同形状不同颜色的图案。整个活动孩子们兴趣都很高,每染一种颜色都非常小心,忽然佳琪惊呼起来:“看啊,我这儿变成绿色了!”我过去查看,原来是由于黄蓝两色融合,产生了绿色。但是我没有让幼儿深究哪几种颜色融合会变成另一种颜色,而是立即鼓励道:“哦,是呀,真漂亮。再试试染别的颜色,还会变成什么颜色。”如果太关注色彩融合会影响孩子的自由表现和创作的快乐。

这次活动的主要目标是体验作品中颜色变化的美,将发现颜色的变化隐含在快乐的游戏中,潜移默化地让幼儿感受颜色,而不是配色。在欣赏作品时,我将幼儿的画都贴在了墙上,孩子们互相交流着自己是怎样折叠的,用了哪些颜色,体验着颜色变化带来的惊喜,分享着自己创作成果的喜悦。美中不足的是由于纸薄,有些幼儿的小丝巾蘸的颜料多破了,评价中我有意忽略了这些,重点表扬了色彩的美丽。这节课总的来说教学效果还算挺好,当然也总有那么两三个幼儿做的一塌糊涂。

篇6:幼儿园小班的美术活动反思

在以《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为标志的新一轮幼儿园课程改革中,人们逐步意识到“反思性教学”在教师个人专业成长中的重要性。那么在美术活动的全过程中,我们又该作哪些方面的反思、重构与发展呢?对于本节活动我进行了下列分析:

首先在我的实践活动中,主要通过激发兴趣――>观察讨论――>尝试操作――>展示交流四大步骤来进行实现:

一、预成教材和生成教材相结合。

固然,有目的、有计划的预成教材是教师通过一定的教学经验积累,以某一种教材为蓝本制定出来的,它便于教师的讲授准备和材料准备,但教师备课时往往会忽略活动的主体――幼儿。知识更新、信息多变的今天,幼儿的认知经验已今非昔比,他们更喜欢接受新奇、从现实中随机派生的事物,这就要求教师能随时贴近和把握幼儿生活,从既定的教材中走出来,寻找易为幼儿接受的题材。本节美术活动《漂亮的房子》,就是根据幼儿生活实际和兴趣,在预成教材《去做客》主题活动的基础上,适时生成新教材,不仅丰富和发展了预定目标,更开拓了新的教材教法,成功激发了孩子们的活动兴趣。

二、以情为纽带,以趣为途径。

美术活动需要通过创设和谐、安全信任的环境和生动有趣的学习情境来缩短幼儿与老师、同伴及活动内容的心理距离,以便促使幼儿以最佳的情绪状态,主动投入到实践操作活动中。1、轻松的氛围。在开始活动和操作活动中我都选择播放了一些优美动听的背景音乐,创设轻松愉快的上课环境。2、游戏式美术。在操作印画的环节中,我和孩子们设想了一个游戏场景“打扮我们的房子”,大家一起来为我们的房子进行装饰,做个粉刷匠,让幼儿感觉操作材料时是在游戏,而不是在完成作业,没有压力、没有任务,至始至终都很轻松、快乐。

三、以直接经验为基础,层层递进。

幼儿的知识和能力是由经验而来的,特别是艺术教育更离不开幼儿的直接经验。

在本节活动中我忽视了孩子们的前期经验,可说是一个失误,虽说是借班上课,但是前期的经验是不能省略的,所以在上面修改过的教学活动中我特意在活动准备一项里加上了孩子们的经验准备――尝试运用红、黄、蓝三色圆片摆放简单图案。因为圆片的外形和纸球印画的轮廓相近,在实践过程中孩子们可以运用红、黄、蓝圆片摆放出二方连续图案、花朵、太阳等简单图案,进而在课堂上对用纸球印出这些图案有个基础的概念。

四、观察、讨论与范例相结合,并灵活运用。

范例的应用和观察、谈话等方法相结合,因人、因情施教,既可帮助弱者,又不限制强者,能更好的保证不同水平的幼儿“有胆敢画”。

可在本节活动中我出示的范例出现了严重的错误:1.出示的层次性没有体现出来,应该有明确的.前后顺序,二方连续图案――单色花朵图案。2.范例的画面杂乱,应该以“面”的形式出现(在实际操作中是一人选择房子的一个面进行操作)而不是以一条花边或一个单独的花型的形式出现。这样才能更好的让孩子们抓住本节活动的难点运用纸球印出简单图案。

五、敏锐的感受能力和灵活的应变能力

教师要有敏锐的感受能力和灵活的应变能力,能迅速的对课堂教学进行调整,对所出现的问题做出反应。

在本节活动的第二个部分第一个环节中,有一位幼儿上来示范纸球印画,他没有照要求的那样去印画,而是用纸球画起了狐线,我当时只带了一句说:“你可以用印的方式印出狐线。”这样轻描淡写的一句话丧失了即使教育的契机,导致实际操作中个别孩子出现了用纸球画画的现象,完全没有达到活动目标(纸球印画)的要求。虽然我及时的在他们的操作中发现了这一错误的现象,并给予了指导,但是如果在问题的一开始(孩子示范错误时)及时给予讲解引导就不会出现后面的错误模仿。

六、教师评价与幼儿评价相结合。

孩子们在创作中把自己的思想和情感都融汇了进去,他们喜欢把对生活的感受用绘画的形式表达或渲泄出来,把心理期待与直觉观察融为一体,借物象表达心象,抒发自己率直的感情。而这一切,单靠老师的眼睛是不可能全部评价出来的。在了解幼儿作品内容、情感的基础上,只要孩子能把自己作品的意思说出来,就要给予肯定,对于有创意的想法更应鼓励。有些情况要特别关注:

一是幼儿口语表达能力差,描述得不好或不会描述,我就提出一些简单的问题,或作一些提醒,帮助孩子一步步把活动过程和作品的意思讲出来,了解他的想法和感受。,如:你选择了房子的哪个部分进行操作?你印的是什么图案?是花朵图案还是太阳图案?等等。

二是作品所体现的技能技巧较差的:有的是幼儿感受还不够,或是不会观察,所以表现不出来;有的是真正的技能差,不知从何着手;有的是有自己独特的想法,表现出和别人不一样的,如一幼儿先印画出一朵红花,接着又在上面加印了黄花,他说这两朵花是一上一下开的。如果不听幼儿解释光凭这张画很容易引起教师的误解。因此教师在交流中要多了解孩子,善于观察、分析孩子的各种情况,准确把握,进行适时的引导和帮助。

三是教师在评价过程中,要纠正这样一个错误认识,即与众不同的操作方式才是创造。实际上创造大体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别人从来没有做过的,与众不同的创造,另一种是自己没有做过的(但并不代表别人没有做过)、在自身原有基础上的创造。对幼儿来说,后者对幼儿的发展更具重要意义。

七、课内空间与课外空间相结合。

每周一节的美术集体活动满足不了幼儿更多的绘画创作需求,教师应给予幼儿以更大的自由创作空间。因此,本节活动我延伸到了美术区,在班级的美术区角放上可用来绘画、拓印、拼贴的各种自然材料和人造材料,还有纸和笔,便于幼儿随取随创作。

篇7:梳辫子幼儿园小班活动分析反思

关键词:幼儿园小班;泥工活动;特点

爱游戏是幼儿的天性,而如何以寓学于乐的方式来实现对幼儿智力的开发与能力素质的培养则成为当前幼儿教育所关注的焦点。在幼儿艺术教育兴起与发展的过程中,泥工活动得到幼儿教育领域的重视,借助泥工活动的开展,能够促使幼儿在动手与动脑的过程中,感受创造的快乐,进而在开发幼儿智力的同时,实现对幼儿动手能力以及创新思维能力等的培养。为了充分实现泥工活动的教育价值,就需要教师在充分了解小班幼儿泥工活动过程与特点的基础上,实现对实践行为的有效指导。

一、小班幼儿开展泥工活动的价值

第一,借助泥工活动来实现思想情感的表达,促进幼儿身心的健康成长。通过泥工活动的开展,幼儿能够在探索的过程中运用美术艺术语言形式,实现自身思想情感的表达,通过泥工作品的呈现,促使幼儿在情感上得到释放与满足,在享受这一过程的同时,以艺术的熏陶净化幼儿的心灵,使其在纯真的世界中健康快乐地成长。第二,培养幼儿的立体空间感知力。小班幼儿在这一年龄段中尚未具备逻辑思维能力,其需要以具体生动且形象的物体为媒介来感受这个世界中的事物,而泥工活动与美术绘画活动相比,其优势在于能够脱离二维平面的束缚,通过三维物体的呈现以强化幼儿的空间感知力,促使幼儿更加具体地感知美的形式。第三,实现对幼儿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在开展泥工活动的过程中,幼儿需要在动手动脑的过程中捏造出相应的立体事物,在进行造型的过程中,幼儿便沉寂于想象世界中,在此过程中,幼儿的动手能力得到了有效培养,同时,促使幼儿具备一定的创新思维意识。第四,能够最大限度地激发幼儿的兴趣与积极性。泥工活动的开展迎合了幼儿的兴趣需求特点,促使幼儿以兴趣为师,积极参与活动,搭建出以幼儿为主体的活动形式,并通过这一活动的开展来实现教育的目标。

二、小班幼儿泥工活动的过程

1.活动意图阶段

泥工活动的开展中,小班幼儿自身的创作意图并不明显,需要教师进行引导,促使幼儿在动手创作的过程中有大致的方向,同时,大部分幼儿的创作意图具有可变性。例如,幼儿最初可能捏造出一个正方体,而最后创作出的却是一个长方体,可能想捏出一个饺子,但是最终呈现出的却是一朵小花。在创造过程中,因遇到一系列阻碍因素使其难以按照最初的想象创作作品,只能够改变主意,捏造出其他的形象。

2.构思与设计阶段

基于小班幼儿这一阶段身心与思维的发育特点,教师需要引导幼儿在动手制作之前构思步骤,然后再去捏造相应的物体。以捏造一只小蝴蝶为例,教师首先拿出一个蝴蝶教具,让幼儿观察蝴蝶的构成,引导幼儿捏造出蝴蝶的肚子,然后是蝴蝶的翅膀,最后捏出蝴蝶的触角。在此过程中,要注重设计内容的难易程度,以常规性的活动内容为主题,如从最简单的汤圆、饼干开始,然后逐步过渡到稍难的内容。在构思设计中,教师与幼儿间以及幼儿与幼儿间的沟通交流频率较高,幼儿会积极地说出自己想要捏出什么颜色的作品,比如蝴蝶的翅膀用什么颜色、蝴蝶的肚子是什么颜色等,幼儿展现出浓厚的兴趣与较高的积极性。

3.创作与装饰阶段

泥工活动的最后阶段是锻炼幼儿动手动脑能力的关键阶段,教师要充分发挥自身的引导作用,掌探活动的纪律性。在幼儿进行创作的过程中,要针对幼儿无法集中注意力到动手活动中乱扔橡皮泥等行为,要积极引导,温柔耐心地向幼儿说明这些行为是不对的,引导幼儿进入创作状态。同时,幼儿在创作中如果没有停止不前,则不需要对幼儿创作的思路进行引导或是更正,使其自由地去想象、去创作。教师要尽量丰富橡皮泥的颜色,并提供一些小装饰物件,促使幼儿能够按照自己的想象装饰作品,并在创作与装饰的过程中收获成功的喜悦,体验动手实践的快乐。

三、小班幼儿开展泥工活动呈现的特点

1.基于专注性角度

在开展泥工活动的过程中,教师从专注性角度对幼儿活动过程进行观察与评价,考察幼儿能否集中注意力并持续这一注意力。而基于小班幼儿身心发育的特点,在实际参与泥工活动的过程中,大部分幼儿的注意力不够集中,虽然少部分幼儿能够集中注意力,但是注意力的持久性较低,难以全身心地专注于某一件事情。因此,在实际开展泥工活动的过程中,教师要及时用鼓励性言语来调动幼儿的积极性。

2.基于独立性角度

在独立性角度下,小班幼儿泥工活动所呈现出的特点主要有如下几种:第一,能够自己动手完成活动,不喜欢别人的干涉;第二,能够询问伙伴的建议,并在别人的建议下完成任务;第三,模仿伙伴的作品,自己不去思考;第四,需要在别人的帮助下完成活动内容。小班幼儿这一阶段的独立性较差,很少有幼儿能够完全依赖于自身的独立思考与动手实践完成制作。独立性较强的幼儿能够在询问别人建议与教师的简单帮助下完成,而独立性差的幼儿则在活动中虽然参与积极,但是没有创造出完整的作品,或是完全依赖于教师与小朋友的帮助来完成。

3.基于创造性角度

在泥工活动中,教师进行创造性的评价,能够对幼儿在参与这一活动过程中所表现出的能力与意识进行定位。在泥工活动中幼儿的创造性呈现出以下几个特点:第一,一些幼儿能够很有新意地对材料进行选择,并创新造型;第二,部分幼儿是按照之前教师交过的一些造型进行捏造制作;第三,部分幼儿只是单纯地按照教师所教的、按照教师所提供的作品进行制作,缺乏创新意识。对于教师而言,结合在创造性方面小班幼儿所呈现出的特点,需要教师引导幼儿进行大胆创新。

4.基于操作熟练程度角度

从这一角度看,小班幼儿在参与泥工活动的过程中,动手实践能力主要呈现出如下四种类型:第一,幼儿能够正确地利用工具,动作准确且连贯,作品一次成型,且质量较高,这部分幼儿比例偏低;第二,操作姿势正确规范,能够稳当地进行创作,但是准确性不高,需要经过修改来完成作品的制作,但整体上所呈现出的最终作品质量较高;第三,动作姿势笨拙且存在错误的地方,重复制作,作品质量偏低或是难以完成创作。一般情况下,小班幼儿泥工活动的内容多为基础性活动,大部分幼儿能够基本掌握这些动作,且作品质量较好。

5.基于自我感觉角度

基于这一角度,主要是针对幼儿对自己的泥塑作品有什么样的看法进行探讨。而小班幼儿的表现也很直接,当教师问到觉得自己的作品怎么样时,幼儿会直接表现出自己对作品的看法。当幼儿对自己的作品比较满意时,会主动展现给别人看,并会向小伙伴讲出自己做的是什么,也会慷慨地送给小伙伴,或是与小伙伴交换;而一些幼儿对自己的作品满意,但是不会主动拿给别人看,愿意自己保留作品,当别人给予称赞时表现得很开心;而对自己作品不满意或是产生挫败感的幼儿,则不大关心作品,情绪稍显低落。教师要根据幼儿的心理状态变化,及时给予鼓励与安慰,并利用幼儿觉得失败的作品进行加工,呈现出一个全新的作品,此时就会转移幼儿的注意力,使其沉寂在新作品所带来的欢乐中。

四、确保小班幼儿泥工活动实现有效开展的对策

在实际开展泥工活动的过程中,教师要针对小班幼儿的特点,结合泥工活动的过程与特点来实现对活动的合理设计与安排,要在准备好泥工活动材料的基础上,通过对活动意图、构思与设计以及创作与装饰这三个阶段的活动,促使小班幼儿能够积极参与其中,同时要根据幼儿在独立性、创造性、操作性、操作熟练程度以及自我感觉度这五个方面所表现出的特点进行积极的引导,促使幼儿能够在专注于泥工活动的同时,展开想象的翅膀去设计作品,并在创造的过程中能够掌握操作的动作要领,在出现消极情绪时能够给予及时疏导,确保泥工活动的开展能够实现在吸引小班幼儿兴趣的基础上,使其以自身主观能动性的发挥来积极地投入到活动之中,并实现对幼儿智力的开发与动手能力的培养。在此过程中,教师要以和蔼可亲的语气来实现指导,并要注重以激励性的言语鼓励幼儿,使幼儿在参与泥工活动的过程中具备自信心,通过寓教于乐的方式确保幼儿身心健康成长。

综上所述,教师在小班幼儿泥工活动过程中,要想充分发挥泥工活动的教育作用,就要明确泥工活动的特点。从开展过程角度看,教师要在设计这一活动的过程中,从活动意图、构思与设计、创作与装饰这三个阶段来进行,而针对过程特点的分析,能够促使教师了解幼儿在参与泥工活动过程中所表现出心理与行为特点,进而为教师更好地落实教学引导策略,以确保幼儿能够在参与泥工活动的过程中有所收获与提升,为促进幼儿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发展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卢萌.大班幼儿泥工活动过程及其特点分析[D].大连:辽宁师范大学,2014.

[2]韩丹丹.中班幼儿泥工活动特点研究[D].南京:南京师范大学,2011.

[3]邓绍竹.幼儿泥工活动的实践与探究[J].课程教材教学研究(幼教研究),2011(2):45-46.

[4]洪雪英.农村园幼儿泥工审美心理的发展与实践研究[J].教育教学论坛,2014(47):255-256.

[5]张虹.泥工活动在学前教育中的探究[J].科技创业家,2013(4):181.

[6]郑于岚.融绘本元素于泥工活动的尝试[J].才智,2011(6):312.

篇8:幼儿园小班教学活动反思

1、学习简单的分类的方法;

2、能根据一定的标准对玩具进行简单分类;

3、培养幼儿整理物品的习惯;

活动准备:

课件《小兔的玩具店》,玩具卡片若干。

活动过程:

一、导入

说一说,激发幼儿兴趣。请幼儿说说自己喜欢的玩具,并让小朋友选择自己喜欢的玩具。

二、基本部分

1、听一听,欣赏故事

小兔子开了一个玩具店,里面有许多的玩具。(教师播放课件)

幼儿讨论:有什么办法可以帮助小兔?

教师小结:我们可以把这些玩具都分类就容易找到了。

2、想一想,尝试分类

把小兔店里的玩具按照不同类型分类。

3、做一做,探索巩固

幼儿将手中的物品归类摆放。

三、结束部分

带幼 儿到区域整理玩具,伴随音乐《玩具总动员》离场

活动延伸:

带幼儿到区域按种类、颜色收拾玩具,培养幼儿爱整理的好习惯!

活动反思

《小兔玩具店》是小班的综合活动,讲述了一只小兔开了一家玩具店,它的店里有好多好多不同的好玩的玩具。可是它不会整理玩具,请孩子们帮忙。让孩子们在帮助小兔整理玩具的过程中,学会根据物体的软硬对玩具进行分类,并学会将物品摆放整齐。本次教学前,已经试教了两次,每次都能发现不同的问题,每次都在改进:

第一次试教时,我先让幼儿欣赏《小兔的玩具店》的故事,让幼儿通过看课件帮小兔想办法整理玩具,说说自己分类的方法,再让幼儿根据物体的软硬、形状、颜色等标准操作分类。

试教下来,出现了很多较大的问题:

1、纸质操作中的多次分类对于小班幼儿来说难度太大,没有考虑到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实际水平,使孩子跟不上节奏。

2、活动中目标定位不明确,根据一定的标准对玩具进行分类让小班幼儿在一节课时内掌握不实际,导致幼儿没有在原有的经验上有所提升。

根据第一次试教的效果,在第二次试教时,我对课程进行了大幅度的改动。我舍弃了课件和纸质的操作,将目标定位为按物体的软硬分类,更加符合小班幼儿的能力水平。首先,我以小黄鸭手偶的形式吸引幼儿的兴趣,接着以带幼儿去玩具店的形式引出小兔的玩具店,通过帮小兔整理玩具,把玩具进行软硬的分类,再到小兔的玩具店买玩具,最后将玩具放回家中,进行第二次巩固练习。总体来说,比第一次有了较大的进步,但也有许多大大小小的问题。

根据这两次试教出现的问题,和老师们的探讨。本次活动的目标定位更加合理,我把幼儿带到生活情境中,让幼儿在生活情境中学习。各个环节更加紧凑,达成情况良好。整个活动中我都注重调动幼儿原有的知识经验、思维的方式,注重生活中的运用,引导幼儿了解根据物体的软硬对玩具进行分类,并通过实践操作让幼儿感受到了玩具整理后的有序和愉悦心情,从而掌握知识。幼儿真正成为了学习的主人,而教师则是幼儿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而且本次活动中,我更加注重教育的细节,用暗示的方法引导孩子,使幼儿在快乐学习中有所收获。

篇9:幼儿园小班美术活动教学反思

本次美术活动的目标是引导幼儿用手指在画纸上点画各种颜色的银柳,跟平时的不太一样的是,这次我们不再是用蜡笔作画,而是对小班幼儿来说操作起来略有难度的颜料作画。近期让幼儿认识了很多的颜色宝宝,这次活动,我也为孩子们准备了黄、橙、绿、红四种颜色的颜料。我们想到了棉签蘸颜料点画,以此来激发幼儿对美术活动的兴趣。首先,由于没有实物,所以我在PPT上出示各种银柳图片,引导幼儿认识银柳。老师用拟人化的口吻来介绍银柳。在认识银柳的时候着重引导幼儿观察银柳的花蕾象什么,银柳是开在枝头上的。银柳是什么颜色的,为之后的绘画活动做铺垫。接着,老师出示画有枝干的画纸,示范画银柳,请幼儿伸出食指,在空中点画。师:“现在,银柳宝宝藏起来了,我们请它们出来一起玩吧。它们会藏在枝头后面,我们先找找枝头在哪。”其次,在找枝头的过程中引导用棉签幼儿点画,同时进一步强调银柳要点在枝头上。接下来,幼儿作画。幼儿能安静地等待老师发图画书,做到不争抢颜料。银柳有多种颜色,可老师只准备了红、黄、橙、绿四种颜料,可供幼儿选择。幼儿都能达到高层次目标,能将银柳用棉签蘸颜料点画在枝头上,作画过程中主动、认真。最后幼儿画完后能自己将画放在指定的地方晾干,然后去把小手洗干净。画面整洁,桌面干净,没有出现洒颜料的情况。本次活动从认知经验--模仿--操作,重点是用儿童化的语言引起幼儿的兴趣,用“捉迷藏”的游戏引导幼儿在空中点画,避免了活动的枯燥。在每个过程中都强调银柳的位置,所以幼儿在作画的过程中,教师不要求他画得多好,只要他拿起作画工具在纸上涂、画就可以了,让孩子根据自已的感受,自由发挥,他说是什么就是什么,养成自己动手动脑的好习惯,让幼儿在活动体会到成功的快乐。

篇10:幼儿园小班生活活动教学反思

一、活动内容要贴近幼儿生活

《花儿朵朵》数学活动中,我利用花儿可能具有的特征:颜色、大小的不同,花园里可能发生的现象――花儿会飘落,创设了一个小花园,设计了捡花朵,数花朵,送花朵,设计小花帽等几个情节,让幼儿进行了“感知、区别花朵的特征、按花朵特征分类、按花朵特征变化规律排序”等一系列活动。活动时,根据幼儿已有的生活经验(即对红、黄、蓝和大小的初步感知和对花儿的喜爱)为基础,创设的情境也尽量符合他们的游戏心理:(幼儿往往)看到落下的花儿就想捡,捡起来后就想玩,这样,自然引导幼儿夹在身上变成了花蝴蝶,看看、数数、玩玩之后自然该送花儿回家了。最后,小朋友还能得到一份礼物,惊讶的同时更加配合老师的引导,在打扮小花帽时就忙得不亦乐乎了。

二、活动目标要适合幼儿发展的

活动目标是活动所要达成的结果。尽管我们反对只注重目标而忽视过程的倾向,但没有目标的活动却是盲目的。数学活动“花儿朵朵”的主要目标是让幼儿整体感知物体的二维特征,并学习按简单规律排序。幼儿在对颜色、大小加以整体感知的基础上练习简单排序,符合他们的最近发展区。另外,我提出了熟练点数5以内物体数量的目标,目的是有机渗透物体的数量概念。我还提出了一个情感目标:那就是感受数学游戏的快乐。那是考虑了他们的长远发展需要,我希望孩子能从小感受到数学活动的快乐。这三个目标从幼儿的认知、情感出发,有主有次,充分考虑了幼儿的发展需要。

三、活动过程要利于幼儿发挥

在活动过程中,老师应充分利用幼儿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帮助幼儿实现从“旧知”向“新知”的迁移。幼儿原先对大小、颜色的感知是分散的、个别关注的,很少比较、对应观察,让他们集中观察、整体感知、再分类、再排序,这对他们是具有一定的挑战性的。为实现活动的主要目标,我设计了三个阶梯式的活动环节:特征感知(即捡花朵),按特征分类(即送花朵),按特征变化规律排序(即打扮花帽),这三个环节步步深入,努力在有趣的游戏中循序渐进地帮助幼儿顺利完成新的学习任务,即不仅正确感知物体的二维特征,还能进行简单的排序。

幼儿的数理逻辑是必须借助操作来建立的,我为幼儿提供了方便使用的操作材料――花朵,花朵道具一物多用,是活动的主角,让幼儿进行了多次操作,在捡捡、夹夹、数数、分分、排排的过程中,幼儿的感知经验不断丰富。

篇11:梳辫子幼儿园小班活动分析反思

《纲要》指出:“幼儿园的教学应以游戏为主要向导,孩子在游戏中得以不同发展和提高”。幼儿是在游戏中成长的,对于幼儿来说,其价值不应仅仅满足于快乐上,而应该在满足快乐的同时获得各方面的发展。

在我们的教学活动中,教师尽量将教学活动游戏化,将教学与游戏这两种互为补充的形式整合起来,模糊游戏与教学的界限,从时间、空间、活动的内容、活动的形式等几方面,将幼儿的经验整合在一起,让幼儿能在游戏的氛围中积极参与到活动中来,体验到愉快的情绪。但是,对于刚入园的小班幼儿,他们的语言能力以及表现能力比较差,参与能力也不高,在游戏中经常发生冲突和矛盾。因此,解决这一问题尤为重要。

二、案例描述

案例一:小班的幼儿由于年龄小,早上入园的时间参差不齐,通常也会比中大班的幼儿晚。所以,在晨间活动时经常会带部分幼儿先做一些游戏活动,这次是请先入园的幼儿玩雪花片,幼儿发挥自己想像,任意搭建各种玩具,如飞机,汽车等。正当大家玩得兴起时,突然,多多大声地哭起来:“老师,奕奕把我的飞机抢走了……”此时,只见奕奕把两快红色的雪花片紧紧地拽在怀里。经了解,原来,多多是用红色的雪花片搭飞机的,而且只剩下最后两快就成型了。

案例二:“小白兔”的游戏一直是我们班小朋友最爱的游戏。在上课之前,组织幼儿进行游戏时,当教师念到儿歌中“小白兔白又白,小白兔跳一跳,跳到草地吃青草时……”就听见璠璠在那里大声哭闹:“老师,朵朵打我。”经了解后发现,原来是朵朵在游戏中抢了璠璠的“青草”。她们都哭闹着说:“所有的青草都是我的。”

三、案例分析

1.家长的过分保护,幼儿自我控制能力差

现在的孩子个个都是独生子女,都是家中的小皇帝,事事家长包办代替,以至于孩子失去了许多锻炼的机会;加上现在的家庭中普遍存在着一些误区:许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都要依赖家长去完成,特别表现在他们不愿尝试新鲜事物,不敢大胆表现自我,家长的过多保护,家长常常不愿孩子直面困难,导致孩子行为上的依赖,缺乏独立性。同时随着家庭居住环境的变化,使孩子接触同伴和外界环境的机会减少。幼儿在面对矛盾时,充分暴露了幼儿霸道任性的性格特点,自我控制能力较差。

2.儿童在解决矛盾冲突问题时存在空白,缺乏解决能力

幼儿在游戏中产生矛盾与冲突总是难免的。究其原因,是自己的需求没有得到满足,这种需求又包括物质上的与精神上的。如自己想玩的玩具没有得到;自己想加入别人的游戏却得不到认可,等等。然而,成人只重视对孩子的“知识”教育,认为孩子只要学习好,其他方面的知识学不学都无所谓。特别是年龄小的孩子更是事事都让着她,当在家发生矛盾时,成人往往会说:“弟弟(妹妹)比你们小,你们应该都让着她。”久而久之,他们就会觉得什么都是我应该先得到的,不管是谁都应该让着我。根本不知道在面对问题时该如何去解决。

3.孩子的年龄因素

幼儿时期的孩子由于他的年龄特点特别是小班幼儿,他们的认知水平还很低,而且幼儿都具有强烈的自尊心,但又由于生活经验很缺乏,所以他们的道德认识和行为意识常常脱节,缺乏合作意识,易于与他人发生冲突。表现在活动中一旦与人发生纠纷时就动手打人,而且不愿意承认错误。

四、应对措施

1.了解矛盾冲突产生的原因,以理解和尊重的态度对待幼儿

儿童心理学认为,冲突能促进个体变化、适应和发展,尤其在社会认知的发展上。冲突不仅有助于提高认知的发展,而且有助于提高个体与他人合作的能力。假如幼儿在生活中一点冲突都没有,这对幼儿的发展未必是一件好事,但如果冲突太多,又会导致幼儿出现各种心理障碍。那么,作为教师就应该认识到,小班的幼儿他们往往站在自己的立场上考虑问题和做事情,很少采纳别人的意见,要求他们与人分享和给予更是十分困难的。尤其是当某些幼儿的需要不能得到满足时,他们就会常常表现出过激的行为。那么,此时就应该以理解和尊重的态度对待幼儿,并给孩子一定的空间,让他们考虑应如何协商解决问题。

2.适度地利用“自然后果法”,让幼儿在亲身体验中解决矛盾冲突

法国教育家卢梭根据自然教育的原理,提出自然后果法,即对儿童的过失,不去责备和惩罚,而利用过失的自然后果,使儿童自食其果,从而促使其反省并改正。在幼儿的矛盾冲突中,适当利用“自然后果法”,使儿童明白其危害,并下决心不再重犯,效果明显。针对案例一中多多和奕奕两个人都想得到红色雪花片,最后两个人开始争吵直到活动结束了,谁也没完成他们各自的作品,最后只能扫兴地离开。对于此类事件,我没有急于上前去指手画脚,而是采取“自然后果法”,引导幼儿建立规则意识,让幼儿自己体验到没有玩成游戏的不快,继而再引导全班幼儿进行讨论,“两个人都想搭的时候应怎样做?”结果,没有完成作品的多多和奕奕都说:“应该轮流玩,不能吵闹,更不能争抢。”由此,在下次游戏中,他们便自觉主动地进行轮流等待游戏,因为他们已经亲身体验了没玩成心爱的游戏的伤心与不快。实践证明,适度地利用“自然后果法”引导幼儿解决矛盾冲突,比教师像个法官似地去“判决”的方法所产生效果对幼儿的教育影响要深刻得多。

3.家园共同配合,提高幼儿解决问题的能力

由于当前大多数幼儿都是独生子女,许多幼儿并不懂得处理人际关系的行为准则,加上家长的宠爱和教育方法不当而产生了诸如以自我为中心、攻击性强、不合群等许多社会性方面的问题。家长要在家中创设良好的氛围,父母要注意以身作则,做到言传身教,以良好的言行去影响孩子,当遇到问题时,要巧妙地去引导孩子怎么样才能更好地解决。有些家长当看到自己的孩子遇到问题时就想方设法帮他解决。可见,我们还要进一步提高家长的意识,改变家长的观念。我们要利用各种有效形式开展家长工作,使家长成为我们的共同研究者和合作伙伴。当然,教师也应该利用一日生活中的各个环节去引导幼儿,“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要从根本上帮助幼儿解决矛盾冲突,就应该教会幼儿学会避免、解决矛盾冲突,我们教师要尽量地引导幼儿宽容待人,理解他人。

篇12:幼儿园小班语言活动教学反思

整个活动围绕找朋友展开,环节安排合理清晰,环环相扣,逐层深入,突出了语言活动的特点,给幼儿创设了大量的讲述机会,在不断地讲述中提升幼儿的语言能力。

在活动的一开始,幼儿听音乐《小鸭子》学学游泳的动作,激发幼儿的活动兴趣,以小鸭找朋友的方式自然引入下一环节,提问,还有谁也会到池塘里来玩啊?也是为难点的解决做了铺垫,帮助幼儿回忆有哪些动物会游泳。

接下来,通过完整欣赏故事→分段欣赏故事→完整欣赏故事三个环节帮助幼儿从初步感知故事,到学习故事中的对话,进而学习运用故事中的对话,三个环节环环相扣,层层递进,即突出了活动的重点,又解决了活动的难点。

尤其是第二次完整欣赏故事之后,让幼儿在图片中寻找会游泳的动物,互动的问答设计把整个活动推向了高潮,充分激发了幼儿运用故事中对话的兴趣。

在活动中也存在着一些不足,如:

1、在活动的引出环节,幼儿的注意力还没有完全集中,可能是小班的幼儿第一次看到有这么多听课的老师,导致一进活动室注意力都集中在了听课老师地方,而我也急着开始,没有及时调整幼儿的情绪和注意力。

2、在图片中寻找会游泳的动物互动问答的环节,可以把媒体的制作加以调整,如当幼儿讲到鸵鸟时,一点击就会放大,增加真实感。

篇13:幼儿园小班语言活动教学反思

这个活动设计是选择以平面图画的方式来给幼儿讲述这个故事,我画了一幅很大的背景图,因为我觉得大图更能给孩子直观的一种视觉感受,可以引起他们的兴趣,而小动物则是挑选了相对而言比较可爱的,因为小班幼儿很喜欢那种很鲜艳的颜色和可爱的小动物。

活动开始的时候我还是比较满意的,因为幼儿都很认真的听我在讲,对于将要出现的内容也很感兴趣,回答问题非常积极。但是因为问题都是千篇 一律的,所以最后孩子们都有点答非所问和东看西望了。而且因为学习的那两句句子,其实还是挺长的,所以效果不是很好。大多数小朋友只能记住一个“对不起”而后面的句子都只能讲出几个简单的词语,所以我只能反复的强调这几句话,最后有些小朋友都有点坐不住爬到了地上,在学习小动物的动作的时候局面有点失控,只能让幼儿先安静下来。

最后结束的时候,选择让幼儿简单的复述一下这个故事,并且告诉幼儿这个故事的名字叫做《小鸭找朋友》,最后再出示其他小动物的图片,问幼儿小鸭遇到其他小动物会怎么样,主要是先区分它们会不会游泳,会游泳的要怎么回答,不会游泳的要怎么回答,最后做一个结束。我想这个活动还可以进行的更好,可能我需要改进一些方法,让幼儿多一些操作方面的过程,这样更容易使幼儿了解这个故事。

篇14:梳辫子幼儿园小班活动分析反思

设计思路

幼儿生活在充满各种声音的空间里,各种声音无不在他们小小的耳朵里有所反映。有意识地引导他们留心倾听自然界、生活中各种不同的声音,不仅是为了发展智能,还能养成注意力集中地倾听音乐的习惯。

活动目标

1.培养幼儿注意倾听各种声音的习惯,并能够分辨各种事物的声音特点。

2.培养幼儿认识声音的长短、大小和快慢的能力。

3.鼓励幼儿在活动中大胆表现自己的能力。

4.培养幼儿敏锐的观察能力。

5.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活动准备

钢琴、乐器、大鼓和小鼓、录音带、小娃娃、红和黄的塑料片

活动过程

(一)寻找声音。

师:“天亮了,清早起来大公鸡高声咯咯咯叫,这下把贪睡的小花猫吵醒了,小花猫懒洋洋地说:‘喵—喵—再让我睡一会。’一群小鸡在草地上唱歌,‘叽叽—叽叽’。一只小羊走过来说‘咩—咩—,你们好!’‘叽叽—叽叽,你好!你好!’

师:小朋友们,刚才你们听到了什么动物的叫声?它们是怎么叫的?

幼:我听到大公鸡咯咯咯/我听到小花猫喵喵叫/小鸡叽叽叽叽/小羊咩咩叫。

师:哦,那除了这些动物的叫声,你还曾经在哪听到过什么声音?(让幼儿将他在生活中所听到的声音描述一下)。

幼:小钟在走时发出的“滴答滴答”声;大街上汽车发出“嘟嘟嘟”的响声;下雨打雷的“轰隆隆”声;老师弹琴发出的声音;打鼓时发出的“咚咚”声……

师:是的,我们生活中有各种各样的声音,可是,怎样才能发出声音?

幼:拍手,跺脚,敲门,撕纸……

师:好,现在我们就来试试,除了拍手、跺脚,我们的身体还能不能发出声音?(教师背对幼儿,卷起舌头,用力在口里弹动,发出“嘚嘚”声;把嘴撅起,从口中用力向外喷气,发出“嘘嘘”的声音)。请幼儿想想,刚才的声音是怎样发出来的,并请幼儿模仿。

请配班老师在教室外敲打乐器,让幼儿听听声音是从哪里传的?是什么乐器的声音?

(二)认识声音的长短、大小和快慢。

1.幼儿听录音带。

(1)雷声和风声。

(2)小溪流水和海浪声。

(3)小羊叫和青蛙叫。

(4)火车鸣和汽车鸣。

带领幼儿一边模仿一边进行比较,区别哪个声音长?哪个声音短?

2.让幼儿亲自敲大鼓和小鼓,通过大鼓和小鼓的不同声响,感知声音的大小。

3.和娃娃一起玩(感知音的快与慢)。

(第一次音乐)请幼儿抱着娃娃,当听到较快节奏的“娃娃跳舞”乐曲时,舞动娃娃,随着乐曲合拍地跳舞;[文.章出自快思教.案网]当听到“娃娃睡觉”的音乐时,便把娃娃抱在怀里,随之做拍娃娃睡觉的动作。

(第二次音乐)听到“娃娃跳舞”的音乐时,举红色塑料片,听见“娃娃睡觉”的音乐时,举黄色塑料片。

(三)小结。

师:今天我们听了各种各样的声音,也认识了声音的大小、长短和快慢。以后我们听音乐的时候,只要注意听,一定会发现声音有这么多有趣的秘密。

教学反思

探索生活中的声音,发现身体部位可以发出各种各样的声音,并大胆进行尝试表现为音乐伴奏。萌发喜爱打击类音乐活动。本次活动符合《三到六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关于幼儿艺术领域的要求,符合小班孩子的年龄特点,不足之处是幼儿在为音乐伴奏的时候,兴趣很高,对用力大小、感受音乐的轻重方面没能更好地进行对比,再进行巩固,让幼儿着重让幼儿感受一下,效果会更好。

篇15:对小班美术活动的实践反思

关键词:小班美术教学;准备;教学过程;探索、发现

中图分类号:G61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08-031-01

小班刚入园的孩子又哭又闹,他们对美术活动感兴趣吗?怎样根据他们的年龄特点让他们在游戏时进行美术活动,还要培养他们的创造力呢?……我接过以前的美术教案后,一直在思考。游戏是儿童的生活,儿童的美术活动也是一种游戏。我面对的是一批来自不同家庭的孩子,该怎样入手呢?选择哪些内容比较合适呢?在我教小班美术的这几学年里,我一边实践,一边不断反思,究竟怎样才算“面向全体幼儿,以幼儿发展为本”?

一、充分的准备是美术教学的有效保障

1、进行有关知识准备,提高美术方面的能力

为了能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让小班幼儿在我满满的一桶水里取到一杯水,我利用节假日学习了《儿童绘画成功施教策略》、《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早期教育》(美术版)等有关书籍,特别仔细阅读了小班美术教学的有关内容,从中汲取营养,提高认识。通过学习,我在小班的这一年美术教学中底气十足。如:在小班开展第一次绘画活动《颜色妙妙妙》时,孩子刚入园不久,哭闹声还此起彼伏。我利用幼儿好奇心、求知欲比较强的特点,像变戏法一样变出一盒油画棒,我问幼儿:“你知道这是什么吗?”通过提问引出这是“奇妙的小画笔”,并告诉幼儿:老师用它想画什么就能画出什么。我边讲边顺手用不同颜色的笔在黑板上的画纸上画着,我一连画了几样物品,活动室里不知什么时候没有了哭声,一个个宝宝睁大眼睛目不转睛地看着我画……通过这次绘画活动,我发现幼儿很喜欢画画,有的喜欢边画边讲,有的则相反。

2、慎重选择教学内容

阅读完以前的小班美术教案,我发现这些教案确实是以游戏的形式开展活动,但我觉得内容的选择上有点偏,很多活动都是围绕“色”开展的,有的涂色,有的用色,有的玩色……这些活动对于处在涂鸦期、象征期的孩子来说能激发和保持兴趣吗?能很好地发展他们的创造力吗?我又该换掉哪些内容呢?从阅读过的书籍中,我很快找到了了答案:爱涂画是孩子的天性,是孩子喜欢的活动,孩子们常常会在美术活动中表达内心的心情和对美术的感受。《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明确指出:要让幼儿“喜欢参加艺术活动,并能大胆地表现自己的情感和体验。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艺术活动。”“单调的涂色练习和临摹活动都不是孩子所喜欢的”……有了理论支持,在选择教学内容上,我显得理直气壮了许多,我决定选择各种类型的美术形式穿插安排:绘画、涂色、手工、泥工、拓印、手指点画、喷刷画等,其中绘画的次数比其他形式安排得略多。通过这一学年的实践,我发现我没有错,我班的孩子美术兴趣越来越高,动手能力越来越强,做到了“能大胆地表现自己的情感和体验,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艺术活动”。

3、反复推敲教学目标

教育目标是教学活动的灵魂,是上好一节课的前提,是指引教学活动的方向,也是最后要达到的要求,是检验活动是否有效的依据,它制约着教学活动的全过程。因此,活动目标必须制定得明晰合理,并具有整体性和可操作性。这样才能使幼儿得到充分的发展。我选择小班美术教学内容前,学习了有关书籍,并考虑到自己的教育对象是一群小班孩子,我根据他们的年龄特点制定出符合我班现状的教学目标。

二、教学过程的精心开展是美术教学成功的关键

1、让幼儿在游戏中学绘画

席勒在《美育书简》中,通过对游戏和审美自由之间的关系的比较研究,首先提出了艺术起源于游戏的观点,认为艺术是一种以创造形式外观为目的的审美自由的游戏,揭示了精神上的自由是艺术创造的核心。游戏是儿童的生活,儿童通过游戏来展现其潜在的精神。

2、多媒体的合理运用

丰富的知识和经验,是创造性思维和发展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源泉。为了开阔他们的眼界,增长见识,我常制作课件,运用多媒体让幼儿欣赏中外名家和儿童优秀美术作品。欣赏过程中,引导幼儿产生感受、理解和发现作品表现手法和含义,使他们在获得艺术“营养”的同时,激发他们大胆地表现与创新。

3、技能的传授有必要

小班孩子虽然有绘画兴趣和热情,可是他们受其认知发展水平的限制,生活经验少,他们如果再缺少绘画技能的话,就会无从下手。事实就是这样的,在我没有传授绘画技能前,给幼儿发绘画纸和笔,多数幼儿只会乱涂乱画,也有幼儿坐着一动不动,还有幼儿就是喊:“老师,宝宝不会画!”……因此,对于小班幼儿来说,传授简单的绘画技能必不可少。一旦幼儿掌握了绘画技能,他们就会忙得不亦乐乎。

4、活动评价以鼓励为主

《纲要》指出“教育评价应伴随着整个教育过程进行”。在美术教育活动中,除了对美术作品本身进行评价,还要关注幼儿活动时的态度、兴趣、习惯等。小班的孩子年龄小,受其认知发展水平限制,往往有想画好的强烈愿望,他们画好了,不管什么都喜欢喊我看,并讲给我听,我总是宽容地对待他们以及他们的作品,心平气和地倾听。最后,不忘鼓励孩子一番,真诚地告诉他,作品里有什么地方不错,委婉地讲给他听,如果这幅作品……,那就更好了。评价不是最终目的,让孩子发展才是硬道理。

篇16:幼儿园小班撕纸活动反思

今天早上我上了一个手工撕纸活动《大萝卜》,教孩子们将红红的、大大的萝卜按轮廓线撕下来,这个活动主要是教幼儿学会撕的动作技巧。活动一开始,以猜谜的形式引出,孩子们都很聪明,一下子就能够猜到这种蔬菜就是萝卜,同时可以发现并说出这个手工图片上的萝卜和我们平时看到的萝卜有什么不一样的,原来是缺了绿绿的叶子,当请小朋友们找一找这些叶子去哪儿了的时候,大家很好奇的在找,发现就藏在我们每个小朋友面前的操作篮里,这一发现让大家都很兴奋,于是我请孩子们想想办法怎么样才能把这些叶子粘到萝卜上时,孩子们七嘴八舌的议论着,在活动中我主要教孩子们怎么撕,说到撕这个词孩子们好象并不了解,我用动作示范的方法让大家知道“撕”到底是怎么一回事,让大家跟着空手学一学,同时还跟着学念“撕”这个词。

这个活动中小朋友们都很安静,总能够跟着老师的思路和节奏,有一些平时比较好动的孩子我发现也特别认真,很专注的在“撕”、贴。一些动手能力比较差的孩子也可以在老师的指导下完成作品,这一点让我感到很欣慰,也觉得很开心,因为我发现这样的活动可以让一些好动调皮的孩子安静下来,同时也可以培养孩子的耐心。

上一篇:企业发展战略意义论下一篇:四级英语四六级备考:三步走突破听力瓶颈

本站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