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海生环境卫生整治的调研报告

2024-04-29

熊海生环境卫生整治的调研报告(共6篇)

篇1:熊海生环境卫生整治的调研报告

农村环境卫生整治的调研报告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农村环境卫生作为建设新农村的一项重要内容,其工作成效如何,直接关系到新农村建设目标的实现。为进一步搞好农村环境卫生,改善广大农民的生产生活环境,提升农村整体面貌,我与村“两委”深入村组进行了调查。从调查情况来看,我们总体感觉是,虽然做了些工作,取得了一些成效,但也存在许多不容忽视的问题,要切实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加快新农村建设步伐,仍需下大气力,进一步加大农村环境整治力度。现将有关调研的情况报告如下。

一、调研活动基本情况

这次调研活动分成五个步骤:一是察看。与村干部一起,进行了

全村范围的实地察看,掌握第一手真实情况。二是结对。经过了解,我与本村一个困难户结成对子;三是走访。走访的对象为重点户、困难户、原村主要干部和一部分村民代表、有影响力的本村村民。广泛听取他们的想法、意见和建议;四是座谈。召开村两委会成员座谈会、村老党员、老干部座谈会、村民代表座谈会。请他们畅所欲言,发表自己的看法,提出对村里环境整治方面的意见和建议;五是共商对策。在充分调研、掌握情况的基础上,与村干部一起研究相应的对策和措施,如何把村民最得实惠、最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以最快的速度、最小的成本、最高效的手段予以解决。

二、**村概况

**村位于县城南郊,东与**接壤,西与**古民居毗邻,南与**相望,北靠**。距县城1华里,**河穿村而过,柏油,水泥路贯穿全村,交通十分便利。水电、通讯、网络等基础设施覆盖全村。**水库是我村座落在**大地上一颗璀璨明珠,是开发休闲、旅游、垂钓、度假的佳境。

全村704户,2274人,11个自然村,辖18个村民小组。由于各村民组沿西武河两边分布,致使沿河居民的生活垃圾向河内倾倒,不仅堵塞河道,而且破坏环境与水源健康。村内现有耕地面积253.9公顷,山场136.33公倾,水面9.47公顷。随着农业产业化的调整,全村形成以粮油,桑为主,林、果、茶为辅的绿色农业村。现有蚕茧收烘站2个。村内个体商业、运输业、服务业蓬勃发展。

三、存在的问题

通过调研,发现该村在环境卫生方面存在以下几个突出的问题:

一是日常保洁不足。村内还有许多卫生死角和陈年垃圾,保洁员队伍、制度

不健全,垃圾不能做到日产日清。

二是厕所不卫生。一些未经改造的老房子低矮潮湿,厕所与畜圈在一起,夏天蛆虫满地,苍蝇﹑蚊子满天飞。给村民的健康带来很大的危害和影响。三是村内道路不够通畅。虽然这几年村里也花了不少精力和财力,硬化了主要道路,但还有部分村民组内的支路尚未改造,路面高低不平,坑坑洼洼,给村民出行带来许多不便。

以上诸多问题的存在,究其原因,主要有:

1、卫生观念需要进一步形成。不少村民认为农村的卫生就是这样的,往往屋内比较卫生,屋外就不大讲究了。屋前屋后乱堆乱放,随地乱丢乱扔,对他们来说是一种很自然的生活习惯,对这种现象也熟视无睹。

2、缺乏必要的资金。村庄整治、改善环境是一项公益事业,整治工程一次性要投入大量资金、日常维护也要一笔不小的开支。目前村级经济相对还比较薄弱,集体积累较少。由于没有足够的资金支撑,对于村庄整治,村委会感到力不从心。

通过调研和各种座谈了解,我们觉得虽然当前有许多问题和困难,但也有许多有利方面:

一是村两委班子比较团结,有较强的凝聚力和战斗力。2008年换届后的新一任班子,特别是两位主职领导,团结协作,有较强的工作能力,也有带领全村人民共同奋斗、改变面貌的信心和决心。

二是村内上下民主气氛浓厚,依法民主治村在该村有了较好的体现。现在村里的重大事项,都与党员和村民代表通气,征得他们的认可。碰到了什么难题,也会得到他们的支持和谅解。

三是村民有改变环境面貌的强烈意愿。在走访和座谈中,多数都表示,环境卫生整治确实是一桩大好事,认为只要村里发动起来,他们一定会全力予以支持,该出力时出力、该出钱时出钱。

四、对策和措施

针对以上存在的问题和困难以及有利条件,我认为该村的村庄环境卫生整治应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主要是做到六个“要”:

一是组织机构要有。村要成立环境卫生建设领导小组,还可以相应成立由部分村民代表组成的督查小组。并组建村保洁员队伍,保洁员采取自愿报名,村民代表大会无记名投票选出思想品德好、责任心事业心强、肯吃苦耐劳身体健康的保洁员,实施分段包干,各自负责自己地段的清扫保洁,明确卫生清扫、垃圾集中清运等等的范围和责任。

二是宣传发动要广。通过广泛的宣传发动,大张旗鼓地宣传环境整治和文明卫生的重要性,宣传传统劣习和不良卫生习惯的的危害性。提高广大村民的思想道德休养和环境卫生意识,形成一个“文明卫生光荣、破坏环境可耻”的新风尚。人人都来为村里的环境卫生建设添砖加瓦。

1、组织党员和村民代表走出去,到环境整治模范村去考察参观,借鉴别人的经验。

2、发放《环境卫生倡议书》和《村民环境卫生保洁须知》,把环境卫生宣传工作做到家家户户。

3、充分利用标语、横幅、宣传窗、黑板报等形式,大张旗鼓地宣传村庄环境卫生整治。

三是规划思路要明。针对目前存在的环境卫生问题和实际现状,村里要制定一个切实可行的整治规划方案,这个方案既要有短期的任务,又要有长远的目标。并根据村里的财力物力,先易后难分步实施,并告知全体村民。

四是整治措施要实。规划的关健还是在落实上。要扎扎实实抓规划的落实。我村目前已初步形成了整治建设规划,并已在着手。从现在到今年年底准备实施的工作主要有:

1、全面清理道路两旁、屋前屋后的垃圾和堆积物。做到不留死角,不留尾巴。

2、村内沟渠清淤。

3、道路两旁和村民组内建造垃圾池,方便村民生活垃圾的定点投放。

4、实施沼气改造工程,通过向上级争取,每户补贴一定比例的改造费,鼓励家家改造圈厕,并全面清理露天粪坑。

5、陆续实施村民组内支路路面硬化工程。

五是制度规范要全。要建立相应的制度。这些制度包括检查、督查制度、保洁员工作制度和村民保洁条例(守则)等等,建立扎实的长效保洁机制。调动全体村民参与村庄整治,自觉遵守环境卫生制度,自觉六是检查督查要严。制度需要靠人去落实,所以有了完善的制度和规范,还要严格进行检查督查。村环境卫生建设领导小组与村民组签订责任状,常年进行领导和严格督查全村的环境卫生。还可实行村干部包组、组干部包户的包干负责制,层层抓落实。并且镇也要

针对村一级建立相应的检查督查制度,并列入村干部年终岗位责任制考核,定期对村一级实施检查评比和考核。整治是手段,管理是根本,只有狠抓落实,持之以恒,村民的环境卫生意识才会得到提高,新农村建设才能得到真正有效推进。维护村庄环境,确保整治有成效。

篇2:熊海生环境卫生整治的调研报告

一、环境综合整治主要情况

2013年8月份以来, 秦淮区委、区政府以十八大精神为指导, 以解民忧、谋民利、提高城市综合品质为出发点, 紧紧围绕市环境综合整治专项行动总体部署, 加强组织推进, 共实施动迁项目16个, 总完成率达94.9%;拆违6103处、74.5万平方米;搬迁城中村危旧房居民4732户、工企单位152家, 签约数位列全市第一;整治5条干道、148条街巷, 完成街巷 (片区) 雨污分流107条, 出新小区6个, 出新房屋293幢, 整治高视点下房屋56幢, 清路治乱36条, 实施干道交通整治22条, 更新书报亭156个, 维护维修楼宇景观照明21幢, 拆除户外广告58块, 提升优化干道绿化17条, 整治广场游园21个, 端掉小广告印制黑窝点26个, 查处违规渣土车117辆, 整治各类占道摊点900个, 按时间节点顺利推进京沪高铁沿线整治工作, 圆满完成了第一轮环境综合整治任务。大明路汽配城、城东污水处理厂三期按时完成动迁拆违, 南捕厅剩余地块动迁完成率突破74%, 李府街拓宽改造后面貌一新, 科巷菜场提档改造后卫生状况有了明显改善, 全区环境整体面貌得到了较大提升, 取得了全市中心片区考核第一名的好成绩, 受到了市委市政府的表彰。

二、群众不满意的具体问题

在取得成绩的同时, 我们仍应看到不足。调查发现, 虽然政府投入了大量的人力、财力推动环境综合整治工作, 但群众仍对此项工作抱有意见, 主要反映在以下几个方面:

1. 宣传解释不到位, 群众不明情况

一些项目和工程事先没有充分地宣传和公示, 个别小区出新项目, 75%的受调查住户对施工原因、施工目的、施工时长不了解;一些涉及历史遗留问题的拆违工作, 没有及时公布相关政策和标准, 没有做认真的研究和处理, 群众对拆违人员前后不一的说法表示不满;一些动迁项目, 没有及时公布动迁户的补偿结果和房源信息, 导致小道消息、不实信息乱传, 扰乱了动迁秩序。

2. 配套措施跟不上, 工作虎头蛇尾

有些违建拆除后, 绿化或其他建设没能及时跟上, 拆违后的空地无人管理, 成为新的卫生死角;有的道路整治后没有及时办理移交, 路灯已严重损坏;有的小区出新后, 物业管理没到位, 绿化无人管养、新修设施破损失窃;有的街巷雨污分流工程完成后, 却因干管还没有埋设, 不能连接到污水管网而成为摆设。

3. 施工组织不科学, 群众利益受损

有的道路重复开挖, 原有路面破损严重;有的片区内几条道路同时施工, 居民出行困难;有的施工期已经远远超过了公示的时间, 有的工程中途停工, 围挡长期困扰居民出行;有的工地为赶进度半夜施工, 噪声扰民;有的开挖后不做覆盖, 扬尘污染严重。据调查显示, 85%的受调查对象抱怨施工严重影响了居民的正常生活, 其中55%的人反映有路面重复施工的现象, 77%的人对施工扬尘表示不满。

4. 工程质量有问题, 缺乏人性关怀

有的污水支管标高比干管标高要低;有的雨水管壁太薄, 有的施工水泥一捏就碎;有的居民楼“平改坡”后屋顶出现漏雨现象;有的小区20米道路3盏路灯, 有的楼前楼后黑灯瞎火;有的不顾居民的切实需要, 拆掉车棚建花坛;有的新修道路止步于居民楼前最后一米, 居民对此很有意见。

三、产生问题的原因

群众反映的问题虽然琐碎, 但是客观地反映出环境综合整治工作中的不足, 我们认为以上问题产生的原因是:

1. 服务群众意识不强

环境综合整治工作, 出发点是为了提高城市品质, 根本目的是改善市民生活环境。但有些职能部门、施工单位仅以完成上级交派任务为最高目标, 只唯上、不顾下, 只认项目按时序推进、不问群众需要, 所以才出现宣传解释不到位, 群众不了解、不理解、不配合的结果;才会出现群众不知政策, 小道消息乱传;才会出现有的地方路灯扎堆、有的地方黑灯瞎火;才会出现拆了居民最需要的车棚建花坛;才会出现新修道路止步于居民楼最后一米的现象。

2. 统筹协调机制不健全

环境综合整治是一项综合性工程, 往往一个片区项目涉及到拆违、雨污分流、街巷整治、小区出新等多项工程。很多情况下, 统筹机制的不完善、协调的不充分, 以及前期施工方案制定的不细致, 导致拆违、雨污分流与管线建设、街巷整治、小区出新等相关联项目之间联动不力、施工环节脱节, 才会出现重复开挖、拉链马路、施工时间过长、中途停工、片区内多条道路同时施工影响居民生活的问题。

3. 项目管控力度不足

群众反映的工程设计不合理、偷工减料、不规范施工问题, 说明有关部门在项目设计上把关不严、施工管理粗放, 履行职责缺位, 也真实反映了目前环境综合整治工作中存在的重项目进度、轻工程质量问题。

四、几点建议

环境综合整治是有利于我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项目, 是受到市民广泛欢迎的“民生工程”, 涉及面广、任务量大, 出现一些问题不要紧, 关键是如何在下一步工作中吸取经验、改正不足, 真正把“民生工程”做成“民心工程”。

1. 要做好宣传, 群众参与, 不要“剃头挑子一头热”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指出:社会治理要鼓励和支持社会各方面参与, 实现政府治理和社会自我调节、居民自治良性互动。近期, 秦淮区成立了城市治理委员会, 通过有序的引导, 支持公众参与全区城市管理重大决策和部署的制定, 参与市民群众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的解决, 参与城市管理标准、要求的确定。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工作, 应坚决贯彻落实《南京市城市治理条例》, 充分依托和利用好城市治理委员会这一平台, 做好宣传, 发动群众有序参与, 共同推进环境综合整治工作。一是做好宣传。应切实利用各种宣传媒体, 大张旗鼓宣传环境综合整治重要性和必要性;应结合实际, 开展形式多样的思想发动活动;应做到信息公开, 积极向群众宣传动迁拆违的政策、标准, 做好解释、妥善处理好历史遗留问题, 主动公示有关工程项目的目的、工期等情况, 让群众能主动配合、积极参与有关工作, 提高整治效果。二是问需于民。应坚持好我党“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 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工作路线, 充分发挥好街道和社区紧密联系群众的优势, 畅通居民与相关部门的交流渠道, 广泛征求居民对改善生活生产环境的具体要求, 促进环境综合整治工作由单纯的“政府配餐”型向“政府配餐”与“群众点菜”相结合的方式转变, 标本兼治, 真正提供群众需要的服务, 减少“面子工程”对政府形象的损害。三是问计于民。施工设计、施工组织既应走专家路线, 从技术上把关, 也应走群众路线。群众最了解实际情况, 只有把群众的意见融入到施工设计、组织方案中, 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才能以最合适的方式落实群众需要。

2. 要着眼全局, 统筹安排, 不要成为“拍脑袋工程”

城市环境整治是一项综合性非常强的工作, 直接关系到城市的正常运转和市民的生活便利, 组织者只有着眼全局、具有较高的统筹水平, 才能增强决策的科学性。一是应增强计划性。目前我区雨污分流、小区出新、道路整治任务量很大, 在资金有限的情况下, 应结合区情特点, 根据秦淮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 坚持“实事求是、量力而行”的原则, 抓住主要矛盾, 突出危旧房改造、重点项目推进、“窗口”地区整治、群众生活环境改善等重点, 集中主要力量, 分清轻重缓急, 有计划、有秩序地逐步实施, 整治一片、见效一片, 避免出现“四面出击”、战线太长现象, 最大限度减少对群众生活的影响。二是应增强系统性。由于雨污分流、小区出新、水电气敷设工程建设主体各不相同, 容易出现项目联接环节脱节、各行其是、推诿扯皮现象, 综合协调部门应加强工作指导, 重视各工程项目相关性研究, 完善项目联动机制, 尤其应重视项目建设对城市正常运转的影响, 将市民生活需要、城市正常运转做为项目实施的重要因素加以考虑, 改变单个任务逐一下达为区域性实施方案的整体下达。应坚持建管并重, 完善建后移交、建后管理的衔接机制。应改变城市管理重突击、轻长效的痼疾, 建立完善的城市治理长效机制。三是应完善环保机制。根据市里下达的第二轮环境综合整治目标, 区域河道水环境、大气环境、建设工地环境整治, 以及生活污水、生活垃圾的集中处理都纳入整治内容, 都与环境保护有着重要的关联, 因此应尽快将区环保局纳入指挥部成员单位, 将环境评价的有关要求和标准列为督查、考核的重要指标, 确保各项目施工组织、竣工验收都能达到环保标准。

3. 要加强建管, 强化监督, 不要成为“劳民伤财工程”

篇3:我市外语环境整治报告

【关键词】外语 环境

一、绪论

我校分四批先后派20名学生到四所酒店针对英文标识的翻译情况进行拍照摸排。详细情况请参见下表。

总体来说,上述四所酒店的英文标识翻译情况令人满意,各个酒店的错误率基本持平,翻译总体可以正确表达意思,基本上不会给外宾带来误解或不便。根据学生们所拍照片进行总结,翻译错误率平均约为16%。具体情况详见下表。

二、翻译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通过我们的拍照摸排,我们发现这四所酒店在翻译过程中普遍存在一些问题,现将这些问题分类总结如下:

1.机械式翻译。所谓机械式翻译是指翻译时不仔细分析句子结构,不考虑措辞,或忽略文化内涵或风俗习惯,简单机械的照搬母语,造成翻译母语化。下面是我校学生收集到的此类错误例子。

我们在A酒店发现的一处翻译问题。其实很多地点的名称翻译都是约定俗成的,不能随意变动。图中关于地址的翻译存在显而易见错误,把“南大街”译为“Nanda Street”,就是认为该条街的名字叫“南大”,殊不知该条街的命名是为了与我市另一条街“北大街”区分开,是谓“南北”之分。因此这条街的名字其实更应该理解为“‘南大街”,而非“‘南大街”。我们认为比较合适的翻译应译为“Nandajie Street”。

剩下部分的翻译即按照英语关于道理翻译的规则,从小到大翻译,即“街-市-省-国”的顺序。而该翻译中省略了山东省的翻译,是一个严重的漏译。我们认为比较合适的翻译应为“81,Nandajie Street,Yantai,Shandong,China”。

2.望文生義式翻译。此类翻译错误主要成因在于翻译者没有深层次的理解某些表达的内涵,只是肤浅的照其字面意思翻译,从而造成翻译错误,词不达意,表达欠准确等后果。用词不准的错误可大可小,小的方面可以忽略不计,但是如果造成外国人的误解或对其有伤害,也就得不偿失了,在我们的调查过程中也发现了翻译严重错误的标识。

我们在A酒店房间内的浴室发现的一处翻译问题。图中,“男洗液”被译为“Mens Lotion”,“女洗液”被译为“Womens Lotion”。而“Lotion”的本意为“护肤液、乳液”,可类目表中产品的属性是对人体私密部位的清洁,意思大相径庭,易造成顾客的误解,带来很多不方便的后果,同时对酒店名声的影响也是不容忽视的。我们认为恰当的翻译应译为“Feminine Wash”和“Masculine Wash”。

该类翻译在英语国家中可以找到对应的名称,因此译者针对此类翻译应参照英语中的惯常翻译做法,决不能主观臆测,这些错误完全可以避免。

3.语气生硬造成的翻译错误。当然,这些句子从语法和意义上讲都是正确的,但语气显得太重,容易给人一种距离感。酒店是服务性场所,应该营造一种随和服务顾客的气氛,产生令人身心愉快的效果,因此在翻译过程中应避免使用生硬的单词。

我们B酒店休息区的一个小桌上发现了一处翻译问题。图中中文内容彬彬有礼,人称口吻都非常符合服务行业要求,给宾客一种宾至如归的感觉,表达了酒店服务客人的良好态度。然而英文的翻译就有些差强人意了。首先英文中没有称呼,或许是由于该牌子的篇幅有限,正文的内容翻译也较生硬,未运用委婉语等礼貌用语,读起来完全是第三者的态度,宾客未明显感到酒店服务客人的决心。我们认为恰当的翻译应为“Please Dial 8400 for housekeeping”。

4.同一或类似名称翻译不统一。我们在C酒店发现了一处翻译问题。图中火警按钮“按下”被译为“Push”,“Push”的原意是“推”,与本意完全相悖,非常不恰当,要知道如果真正发生火灾,在比较慌乱的环境下,这样的误译会造成非常严重的恶果。然而同样的内容我们又在该酒店另一个地方找到了合适的翻译。我们认为此处译为“Press Here”是比较合适的。可是该酒店针对同样的内容所作出前后不一致的翻译,让人费解。这也是翻译中一个译者应注意的问题就是内容上的一致性。同样的内容,这里一种翻译方法,那里又换成另一种,难免让顾客觉得费解、混乱。所以服务行业应整合相同的内容,同时翻译,如果翻译的时间不一致,也应该参考以前的翻译。

5.关键标识无翻译。无独有偶,同学们在某酒店进行拍照排查的过程中,都发现了这样一个共同的问题:

我们在某两个酒店拍摄到一组照片。这两幅图上方的中文和英文翻译一致,下面的中文内容也完全一致。通过阅读这段内容,我们有理由相信这是我消防部门给各个酒店服务部门统一派发、并要求他们在醒目位置悬挂、实施、并接受监督的一组消防安全知识宣传牌。我们认为牌子上宣传的消防安全知识不仅是入住该酒店的中文阅读者应该了解的,而且入住酒店的英语国家人士也应该知道酒店需要自己的服务人员具备怎样的消防安全知识,从而判断一旦发生危险的情况下,该酒店是否能做好应对措施,保障自己的人身财产安全。因此牌子上应该有对应的英语翻译。再经过仔细阅读这段内容,我们发现这是一段非常具有中国特色,符合中国国情,是我国特有的消防宣传标语,因此在翻译中,我们就应该注意理解该段内容想要表达的中文思想,通过对中英文化差异的理解,将其转化为适当的英语翻译,做好翻译的桥梁工作,宣传中国文化,让外国友人了解中国文化。下面我们来探讨一下该段的翻译。

经过斟酌,我们认为翻译成下文比较妥帖:

“Fire Safety Training

1.Building evacuation;

2.Extinguishing Fire;

3.Identifying Fire Hazards;

4.Fire Safety Training”.

三、結论和建议

总结上述情况和翻译中出现的一些问题,我们深深体会到任何一种语言都是特殊文化背景下的产物,语言的运用也是特殊文化的集中反映。文化上的差异,尤其是中西方文化差异,导致人们对同一事物的不同理解和解释。由于有着不同的文化背景、价值观念和思维方式等,英语与汉语在语言表达上存在差异。标识语翻译作为一种重要的文化交流形式,不仅需要译者在翻译中解读源语中的内涵,也需要译者从跨文化的视角来破译源语中的信息。如果在翻译过程中不顾及文化内涵,则会造成翻译的生硬、僵化,乃至错误,严重影响文化交流。

我们认为,在汉英翻译过程中,从大类上讲,无非只有两种翻译:一是在英语中可以完全找到对应的翻译,二是有中国特色的英语翻译。针对第一种翻译,译者万万不可凭借主观臆测,必须完全根据英语的规律和说话特点习惯进行翻译。然而有些翻译是具有中国特色的,是中国独有的,在英语中确实无法找到对应的翻译,那么就需要译者认真深刻的理解汉语的内容,然后运用自己的英语知识,翻译成符合英语逻辑习惯的说法,避免产生歧义,正确的传达中文的精神和理念,作为外国友人了解中国的一扇窗。

针对这种现象,我们认为酒店在进行标识翻译的时候,应选择专业的翻译机构或权威人士,或翻译完成后,由专业机构或权威人士进行纠错定稿,公共标识的英文译法应符合国际通用惯例,遵循英语语言习惯,避免低级错误的出现,让酒店的英文翻译成为顾客入住的一种享受和帮助,而不是制造混乱,混淆视听。同时让我的英语翻译为我们的文明城市称号增光添彩,成为对外窗口的一张名片。作为这个美丽的海滨城市的一份子,我们也愿意贡献我们自己的微薄力量,帮助发现错误、纠正错误,最终避免错误,为我市的魅力走向世界添砖加瓦。

篇4:熊海生环境卫生整治的调研报告

关键词:环境保护,污染源,体制,综合整治

目前我国农村环境污染形势严峻, 具有以下特点:点源污染和面源污染共存, 生活污染和工业污染叠加;各种新旧污染相互交织;工业及城市污染向农村转移;农村环境保护政策、法规、标准体系不健全等, 危及农村饮水安全和农产品安全。农村环境问题已经成为危害农民身体健康和财产安全的重要因素, 严重制约了农村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2007年江苏太湖蓝藻事件的爆发, 再一次敲响了警钟, 除去全球气候的反常, 农村化肥的大量使用、农村生活污水的不处理直接排放等, 造成水体中磷含量的增加, 也是导致蓝藻的大规模爆发的主要原因之一。

江苏省各地方政府已把农村环境保护和综合整治作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一项重要内容, 全面开展农村环境综合整治。

一、各个地方的基本做法

(一) 无锡市

1、积极开展各项农村环境整治工作。

(1) 全面开展村庄工业污染源治理, 工业污染排放得到有效控制。 (2) 农村垃圾收集和无害化处理纳入城市统一管理网络。 (3) 积极疏浚河道。 (4) 加大三品基地建设和村庄绿化力度。 (5) 农村改厕和畜禽粪便利用走出新路。 (6) 农村水环境监测全覆盖。

2、各项综合整治的工作全面落实。

(1) 完善机制, 抓落实, 从市到镇各级建立党政一把手为主要负责人的农村环境整治领导机构, 将工作纳入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农村建设示范镇村考核指标体系。 (2) 突出重点抓落实, 将工作任务落实到部门, 明确建设、环保、卫生、农林、水利等相关部门的工作重点。 (3) 明确规范, 抓落实, 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文件, 使得广大农村干部和农民全面掌握村庄整治的重要意义、指导思想等。 (4) 创新提高抓落实;筹集资金, 抓落实, 除争取省拨资金、筹划市级资金外, 想法设法募集社会资金, 保障农村环境综合整治的稳步推进。

(二) 泰州市

1、积极开展各项农村环境整治工作。

(1) 积极开展农村垃圾清理。截至目前, 靖江、泰州市通过对垃圾的统一管理, 建立稳定的保洁员队伍, 实现了村庄保洁的长效管理和垃圾处理权覆盖。 (2) 水环境整治和饮用水源保护切实加强。 (3) 公路环境整治。 (4) 工业污染全面治理。 (5) 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全面开展, 包括改厕、三品建设、绿化、秸秆的综合利用, 清理乱搭、乱建。

2、加强组织领导, 不断探索农村环境保护和综合整治的体制机制。

(1) 实施分类指导, 落实工作责任。根据不同的地区不同情况, 因地制宜, 因村施策, 同时进一步分解目标任务, 细化工程项目, 明确责任分工, 确保责任到人。 (2) 坚持建章立制, 加大工作力度。 (3) 创新投入机制, 多渠道筹集资金。各地加快政府补助、部门帮助、社会赞助、农民自助的多渠道投入机制, 前方百计、多元化筹集整治资金。 (4) 实施常态管理, 构建长效机制。建立保洁管护队伍, 实现农村卫生保洁的长效管理。

(三) 淮安市

1、积极开展各项农村环境整治工作。

(1) 工业污染防治。60%以上的乡镇企业纳入申报体系。 (2) 面源污染防治, 实现病虫草害防治, 全市常年农作物病虫草害综合防治面积3000万亩次, 高毒高残农药使用比例降低到10%以下。 (3) 推进生活污水治理工程。城镇生活污水净化沼气池的建设, 累计建成2900处。 (4) 积极疏浚河道、整治河塘。 (5) 农村改厕。全市新建、改建农村无害化卫生厕所8.14万座, 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达36.7%。 (6) 加大三品基地建设和村庄绿化力度。

2、农村环境保护和综合整治工作举措。

(1) 加强组织领导。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农村环境保护和综合整治, 成立以市长牵头的领导小组专门负责农村环境保护和整治工作。 (2) 编制专项规划。 (3) 加大资金投入。将环境整治列入部门元, 加大对农村环境综合整治的资金配套力度。 (4) 强化督查考核。将农村环境保护和综合整治各项任务列入市委、市政府目标和考核, 定期督察, 综合评比, 同时对目标完成较好的单位和地区以奖代补进行奖励。

二、经验总结

(一) 领导重视, 责权明确

在推进农村环境综合整治的工作中, 地方政府专门成立领导小组。淮安市成立由市长为组长的农村新五件实事领导小组, 领导小组设农村环境综合整治组, 由副市长任组长, 相关部门为成员单位。根据环境整治的职能, 及时解决整治过程中的问题, 协调整理过程中的矛盾。

(二) 试点探索, 及时反馈

选择合适的村庄或地区进行改造试点, 并及时地反馈经验教训, 便于其他地区借鉴。例如无锡市树立了水墩上模式的村庄整治新典型, 在宜兴市率先实施组保洁、村收集、镇转运、市处理的分级管理模式。泰州姜堰市的河横村早在20世纪90年就已经被联合国环境规划署授予生态环境“全球500佳”, 作为村庄环境综合整治是一个很好的探索和示范。

(三) 部门分工, 责任到位

在整治工作中, 各项专项工作进一步细化责任主体, 保证工作能够有效、有序的进行。例如由环保厅负责工业污染治理, 提高排放标准, 建设厅、环保厅、农林厅、卫生厅负责农村生活污染治理, 水利厅负责河道清淤等。

(四) 政府筹资, 社会集资

在农村环境综合整治资金量大的情况下, 地方政府筹集资金抓落实, 除争取省拨资金、筹划市级资金外, 村想方设法募集社会资金, 保障农村环境综合整治的稳步推进。

三、存在的问题

(一) 资金缺乏

苏中、苏北农村地域宽广、人口众多, 前期基础设施薄弱, 环境整治需要投入大良财力物力, 但由于地方经济条件的制约, 资金问题成为了制约农村环境保护和综合整治的瓶颈。苏南经济发达, 但农村环境整治的资金也存在不小的缺口, 主要是由于农村与城市的资金分配不均, 地方政府对农村建设在整个建设大盘子里的定位有关。

(二) 宣传力度不够, 干部、群众思想认识误区

农村环境综合整治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 面广量大, 很多领导干部对此缺乏充分的认识, 部分地方干部存在畏难心理, 工作上消极应付, 重形式、重当前、轻长效, 工作进展不明显, 还有部分地方领导急功近利, 不考虑实际能力。此外农村干部、居民环保意识和环卫常识的缺乏, 也给农村环境保护的维护造成很大困难。比如部分地区村庄改造后, 经常会出现建成后垃圾收集点收不到垃圾, 而河道垃圾成山的景象。

(三) 缺乏一定的技术支撑

农村环境问题情况复杂, 处理难度大、费用高, 必须探索出适合农村情况的污染物治理方法。以生活污水为例, 按照城市标准建设污水处理厂, 前期投入和后续成本都难以承受, 而传统的应用较广泛的化粪池又难以满足处理要求, 因此需要找到新的使用技术。

(四) 政策、制度不够完善

1、农村建设中配套的政策不够完善。

农村整治的相关政策的不完善, 造成了农村整治工作推进中重点不明确, 分配不合理等诸多问题。

2、保洁人员保障制度不够完善。

农村保洁人员待遇过低、保障制度不完善, 导致现状农村保洁人员的严重匮乏。

(五) 农村环卫基础设施建设相对滞后

根据现状调查, 除苏南部分村庄外, 很多村庄没有配备足够的垃圾收集设施, 以泰州市为例, 除市区建有一座标准垃圾填埋场以外, 其他地方尚未建设垃圾处理设施, 农村生活垃圾随处堆放或被直接倒入河道, 导致农村到处垃圾成堆、污水横流、蚊蝇滋生, 严重威胁村民的生存生活安全。

(六) 污染特征有着较强的地域性

苏南、苏北的环境问题有着其不同特征, 例如苏南第二产业较为发达, 生产污染在环境问题中显得尤为突出;苏北作为江苏肉制品、粮食的主要供给地, 产业结构仍以第一产业为主, 农村环境污染中, 农业的面源污染和畜禽养殖污染所占的比重较大, 同时由于经济条件制约, 没有经费配备专职环卫机构和环卫人员, 农村生活垃圾乱堆乱丢造成的污染相对严重。

四、几点建议

通过对江苏省农村环境现状的调研和分析, 结合江苏省部分地方农村环境整治的经验, 笔者有针对性的提出了以下改造措施和意见。

(一) 政府加大财政支持, 破解农村环境保护的投入政策问题

必须坚持以政府为主导, 以农民为主体的建设模式。以政府为主导是各级政府要加大资金扶持力度, 特别是省、市政府要加大财政转移支付力度, 切实负起新农村建设的主导作用, 以农民为主体就是说农民作为农村环境整治和保护的受益者, 要克服对政府的依赖心理, 在政府的政策和资金扶持下大力发展经济, 增加收入, 富裕自己, 以担负农村建设的主体作用。

(二) 重视规划, 必须有重点、有针对性的对一批农村示范点进行集中改造

依据镇村布局规划, 在对规划保留的村庄进行农村环境基础调查工作的基础上, 进一步筛选, 挑出一批有特色、改造见效快的村庄, 制定和编制村庄建设规划、农村环境卫生规划等, 规划批准后, 多渠道投入资金, 积极落实整治, 重点打造, 建成农村环境整治示范点, 避免出现以往各级政府、各级部门对村庄建设改造的对象过于分散的情形。

(三) 因地制宜探索新路径, 进一步研究适用于农村环境整治的技术和模式

苏南、苏北的农村经济基础、居住模式、污染特征差异较大, 应因地制宜找到适合地方情况的整治模式和整治技术。就生活垃圾收集方式为例, 苏南地区由于现状农村经济基础较好、生活垃圾产量大, 应积极推广“村收集、镇转运、市集中处理”的模式, 苏中地区, 基础设施尚不到位, 实施“村收集、镇转运、市集中处理”的模式, 难度大、费用高, 但由于其地处里下河水网, 养殖业较发达, 对环境保护要求又较高, 因此, 需要村庄应加大保洁力度, 在各自主要乡镇逐步建立统一垃圾转运设施, 县规划建设垃圾处理厂, 积极向“村收集、镇转运、市集中处理”的模式靠拢, 但必须分阶段逐步进行。苏北地区由于经济水平低、垃圾产量小, 可采用“村收集、镇村转运、相对集中处理”的模式。

(四) 加快农村相关配套政策的制定, 建立长效机制

建立目标考核机制, 建议将农村环境保护和综合整治纳入各级领导干部目标责任中, 将考评与领导人业绩挂钩。加快建立城乡统一的城乡污染治理的制度, 并建立有效的监督体制, 保障环境保护的长效管理, 可由省政府牵头, 建设、环保、水利、卫生相关部门协助, 制定相应的整治和维护的方法和措施, 并积极落实。强化督查制度, 定期督查, 综合评比, 同时发挥新闻舆论的监督作用, 对村庄整治试点进行跟踪报道, 促进整体发展。

(五) 进一步加强环境保护宣传力度, 提高环保意识

1、利用媒体宣传。

充分发挥广播、电视、电影宣传主渠道作用, 组织环保专题电影、电视专题讲座、领导专题讲话, 利用村、厂板报、画廊刊登环保政策、环保科普宣传资料。

2、各级会议层层发动。

通过各级召开专题会议, 广泛宣传农民环境保护与政治的目的意义、主要内容、整创标准、工作要求等, 大力倡导全体区级领导干部和机关干部参加农村环境整治义务劳动, 形成各级齐抓共管的良好氛围。

3、开展专题活动。

通过各种主体活动, 深入开展环境宣传教育, 全社会动员, 倡导人人珍惜环境, 自觉保护环境, 关注健康, 关爱生命, 逐步建立起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

4、典型宣传, 示范带动。

把环境整治工作走在前列的相关镇和村树立为环境整治工作典型, 组织其它各村进行参观学习, 进一步调动领导干部和群众的积极性, 促进整治工作的全面推进。

农村环境综合整治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 面广量大, 在认真贯彻各项整治措施的过程中, 我们应结合当地具体情况, 排查主要污染特征, 加大力度优先整治。

参考文献

[1]、无锡市人民政府.无锡市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工作情况报告[R].2008 (2) .

[2]、泰州市人民政府.泰州市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工作情况报告[R].2008 (2) .

[3]、淮安市人民政府.淮安市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工作情况报告[R].2008 (2) .

篇5:熊海生环境卫生整治的调研报告

蔡校长:要办一所既让学生喜欢,又让家长满意,具有社会责任担当的好学校,就必须准确定位学校办学理念,为学生今天的学习、明天的升学和终身发展负责。目前,许多学校已经有了大量的理论和实践,各地的教改也如火如荼,取得了相当好的成果。然而,在育人方面还有改进和发展的空间。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指出:“把促进学生健康成长作为学校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关心每一个学生,促进每一个学生主动地发展,尊重教育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为每个学生提供适合的教育。”如何提供“适合的教育”呢?这个问题相信是教育工作者每天都在实践与思考的课题,也是学校教育教学管理长期面对的难题。我自1981年8月加入教师队伍,至今已有35个年头。由于工作需要,我经常与学生、家长和教师接触,也了解到他们在学习、工作中的一些困惑。基于长期的教育实践,我大胆提出了“分层导育”教育理论,并付诸实施。

中国教师:“分层导育”育人理念中的“分层”指的是什么?这一理念如何落地实施?

蔡校长:“分层”贯穿德育过程的每个环节,具体分为五点。

一是内容分层。我们将养成教育作为教育的起点,把亲情、法制、心理等教育作为过程教育,把培养正确的“三德”“三观”作为学校教育的根本。

二是年龄分层。不同年龄段的学生,其个性和心理特征不同。我们根据学生不同的年龄、年级、性别等特点,选择不同的教育内容,以适应他们的心理承受力和生理接受力。

三是目标分层。这里有两个关键,一是从低到高的要求。即对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要求,让学生感受“步步攀升”的教育过程。二是从人性出发,分三步培养学生。第一步,培养学生为人善良,懂得感恩,学会宽容,与人合作;第二步,培养学生守规则、懂道理和讲诚信;第三步,培养学生讲道德,有志向。

四是教学分层。在课堂教学中,我们对学生提出不同层级的要求。一是C层(基础层),即从零开始,培养兴趣,从易到难,注重示范,简单应用,关注差异;二是B层(中间层),即狠抓基础,举一反三,既要示范,又要引导;三是A层(最高层),即打好基础,提高能力,训练思维,注重方法,自主探究,培养创新。

五是评价分层。评价分层要求教师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遵循评价内容多元性、评价方法多样性、评价过程发展性、评价结果激励性原则。无论是什么层次的学生,在评价时教师都要做到及时、客观、公正,充分发挥评价的诊断功能和激励功能。

中国教师:“分层导育”是一个全新的教育理念,“导”和“育”在教学中如何有机结合?在具体实践中包括哪些重要环节?

蔡校长:“导”是教育教学工作的指导思想,就是引导、指导。“导”包括“导听、导讲、导写、导心、导悟、导学、导做”等,也就是要求学生调动各种感官,感受身边的每件平凡小事,并感悟其中蕴含的生活哲理。“育”是教育、培育、帮助、引导、培训、参与,具体包括“育心”“育德”“育行”“育智”。这样,我们通过“导”与“育”,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让学生生动、健康、活泼地成长。

“分层导育”包括五个重要环节。一是学生自主管理。我们倡导“人人都是管理者,个个都是服务员”的理念,提出“让学生从‘他管’走向‘自律’”的教育观。我觉得,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必须从学生自治入手,班级取消原来的“班干部体制”,建立“班级自主管理体制”,成立了“纪律部”“卫生部”“课改部”“食堂部”“宿舍部”“物品部”等十几个部门,坚持“自我服务、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完善、自我发展”的“五自”方针。每个学生都可以根据自身的情况选择部门,人人参与其中。学生自己制订部门制度,共同自治。各年段则配合学校学生会,成立主席团(学生组成),制订年段学生会自主管理制度,如每周例会制、执勤站岗制、定期和突击检查制、每天通报制、流动红旗制等,对年段学生的纪律、卫生等方面的情况进行全面监督和评价。

二是教师全员德育。我们倡导“人人都是德育工作者,人人都是常规执行者”的理念,提出“教育就是‘随时而教,随地而育’”的教育观。我们提倡教师不仅“行动德育”,更要“示范德育”和“人人德育”,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自我完善和自我升华。例如,教师不仅要参与课间执勤,还要经常与学生交流、沟通,缓解他们的心理焦虑,帮助他们解决学习和生活上的困难,培养学生的自信心。

三是重视家庭教育,加强家校沟通。我们提出“让学校成为‘既让家长满意又有社会担当’的好学校”的教育观。学校中学部和小学部都成立了“家长委员会”,定期开会,听取家长心声。学校和家长一起探讨,共同确定学生培养目标。

四是开发校本课程。我们提出“从课堂育人走向课程育人”的教育观,依据“课题课程化,课程校本化”原则,分别开设了学科拓展课程、研究性课程、生活课程、成长课程、活动课程、安全课程、特色课程、家长课程、隐性课程等。

五是环境育人。我们提出“让校园的一草一木、一砖一瓦都成为文化”的教育观。环境文化包括历史人文环境和地理环境,它是一所学校历史传统、精神面貌、文化底蕴、人文关怀的综合反映,校园的一砖一瓦、一草一木都可以“注入”和“挖掘”校园的文化内涵。

中国教师:贵校一直倡导学习“周恩来精神”。请问,“以伟人精神育人”的德育特色与“分层导育”的育人理念之间是怎样的关系?

蔡校长:“伟人精神育人”是我们学校的德育特色。我们为此创建了“周恩来班”,并得到中央文献研究室“周恩来邓颖超研究中心”的批准和支持,这在全省是首创的。我们希望通过创建“周恩来班”,传承周恩来精神,激励青年学生以周恩来为榜样,增强“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责任感、使命感和荣誉感,树立积极向上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内强素质,外塑形象,立志成才。

我们把“伟人精神”具体化,把“六个特别”即“特别懂礼貌、特别守纪律、特别讲团结、特别能吃苦、特别勤读书、特别有作为”作为“周恩来班”学生行动指南和基本要求。

对学生来说,这“六个特别”很难一步做到。于是,我们把“六个特别”从低到高设计成五步,分级实施。比如,“特别讲团结”可以分五步走:“不打架—不吵架—和谐相处—互相帮忙—特别讲团结”。这就是“育人目标分层”。

将教育的起点和目标终点进行连接,然后在过程中选择几个或多个分段点,在过程中科学地设计由易到难、由基础向高级的教育内容。这就是“教育内容分层”。

这样一来,对不同的学生就可以有不同的要求,做起来也容易些。学期初,每位学生都要制订个人目标,班级制订育人总目标,德育处进行跟踪考核,学期末根据积分验收。“分层导育”并没有脱离“伟人精神”,而是操作性更强了,让“伟人精神”更接地气了。

中国教师:“分层导育”经过几年的实践与探讨,您认为“分层导育”具有哪些积极作用?

蔡校长:“分层导育”是针对学校的办学理念以及学校德育特色的总体要求,以适应青少年的生理和心理特征需要,采用分主题、分阶段、分年龄,按照能力、个性差别有所侧重地开展教育工作与实践活动的育人形式,最终目的是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多元化发展。

回眸云霄立人学校的发展历程,虽然一路坎坷,风雨兼程,但“分层导育”的实施在我们学校已取得了较好的育人效果。师生的幸福指数在提升,教学质量在提高,“分层导育”育人理念得到了师生以及家长的一致认可,受到了社会的广泛欢迎。

“分层导育”的积极作用,首先体现为针对性强。作为一所从小学到高中十二年一贯制的私立学校,学生要实现从幼儿园到小学、小学到中学的过渡,难免会出现各种各样的心理和行为问题,“分层导育”恰好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制订不同的教育目标逐步实施,学生也可以根据自身情况进行选择,做到有的放矢。

其次,重点突出,侧重性强。学校教育的目标是培养适应社会发展的人才,“分层导育”强调目标实现的过程与方式,有助于目标的逐步落实与最终实现。侧重性优势在于将目标分解,以便根据学生的生理、心理承受力逐步展开,让处于不同年龄阶段和发展时期的学生都能顺利接受,做到“自觉自愿”。

最后,逐步推进,体现系统性。学校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要分阶段、分步骤循序推进,不能急于求成,拔苗助长。“分层导育”体现了过程和结果之间的联系,使受教育者在体验教育的过程中从易到难、从基本到特殊,做到“一步一个台阶”。

篇6:土地整治规划的环境影响评价分析

土地整治规划实施对经济的影响从宏观与微观两个方面来评价, 宏观方面, 从规划实施以来安次区第一、第二、第三次产业的发展情况入手, 通过对各产业相关的经济指标进行比较, 分析规划对推动三次产业发展起到的效果。微观方面, 通过考察规划实施过程中土地利用率、投入产出率、集约利用程度等方面的情况, 评价规划实施对土地利用程度和利用效率的影响。

1.1 宏观经济影响

1) 第一产业。为了统筹城乡经济发展, 加速农业农村发展, 规划对农业用地加强了保护和扶持。基本农田保护与耕地补充实施良好, 至2004年已完成或超额完成规划指标任务, 为实现“耕地总量动态平衡”打下坚实的基础。同时, 开展土地开发整理, 集约利用农业用地, 提高用地产出率。一些地方对农业用地进行产业结构调整, 将未划入基本农田的部分耕地转变为经济效益较高的经济林地、园地、畜禽饲养地或养殖水塘。因此, 在严格基本农田保护、土地开发整理复垦等保障农用地面积稳定的同时, 为了有效地促进农业经济快速发展, 还要更多地从增强土地单位面积产出率、提高土地投入产出率、集约利用土地、推进农业产业化、增加财政转移支付水平等途径来加速农业的发展。2) 第二产业。近年来, 大力发展工业, 工业用地需求量倍增。国土资源部门在不违反规划的前提下尽量满足用地需求, 并通过合理用地布局与优化资源配置等方式整合工业资源, 培育块状经济, 提高工业用地效率。另外, 通过鼓励企业建造标准厂房和多层厂房以及引进工业用地项目竞争机制, 促使工业企业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其次, 进一步加强工业用地资源的整合, 优化用地结构和布局, 提高工业用地集约程度将是安次区下一步发展工业用地长效管理的目标。3) 第三产业。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推进, 产业结构不断调整, 第三产业的发展直接关系着安次区经济状况。针对这种形势, 规划对各个乡镇的镇区进行空间布局时, 专门安排商业服务业用地, 以促进第三产业发展。

1.2 微观经济影响

1) 土地利用率。土地利用率是反映土地开发利用程度的指标。通常采用已利用的土地占总土地面积的比例表示。衡量土地利用率的主要指标有:农业土地利用率、非农业土地利用率、垦殖指数和复种指数。一方面, 可以通过土地开发及复垦的方式按其适宜性进行充分利用。另一方面, 根据有关法律、法规的要求, 对闲置一定时间以上的土地应当依法收回。从土地整治规划实施以来, 土地利用率保持稳定的增长, 近两年增长幅度较大。2) 土地集约利用程度。农业用地方面, 现有的土地集约利用形式主要为目前正在逐步开展的农田整理, 形成田成方、路成网、林成行、渠相连的格局。一些地方通过对经济效益低的池塘和低产田的改造, 发展蔬菜、林果、水产、畜牧、花卉等高经济效益的农用地。少数地方开始发展生态型农业。

2 土地整治规划的社会影响评价

在评价社会发展状况时, 以基础设施建设状况和民生两个主要方面为代表, 通过对规划实施过程期间, 两个方面的具体发展情况进行比较和分析, 从中反映出规划对社会发展的影响。

2.1 基础设施建设

基础设施建设是社会稳定发展的基本保障。土地整治规划在编制和实施的过程中, 尽可能确保重大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的用地需求, 如果基础设施建设用地与规划用地空间安排不符, 通常通过调整规划来保证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的顺利进行。一些城市专门对道路交通、电力、通信、给水、燃气等基础设施建设工程进行专项规划, 促进了基础设施的优化配置与合理布局。

2.2 公众认可

为了考察公众对上轮规划的了解和认知程度, 土地整治规划实施评价采用部门调研、座谈会、问卷调查等形式开展调查。通过进行上轮规划实施状况问卷调查, 获得了公众对土地利用规划的了解程度和满意程度的信息。

在对土地利用规划的认知程度上, 大部分市民认为:土地怎样利用由国家和政府来规定, 各用地单位按规定使用即可;而多数农民则认为:土地是自家的, 自己有任意支配的权利。在土地整治规划编制过程中, 多部门参与已经得到一定体现, 规划从编制到审批, 都征求相关部门以及重要建设单位的意见, 因此, 大部分政府部门和相关用地单位及个人都对其有一定了解。国土部门对土地管理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宣传普及范围不够广泛, 程度不够深入, 形式不够丰富, 致使多数普通群众对规划知之甚少, 无形中增加了规划实施的难度, 也不利于社会的监督。

3 土地整治规划的环境影响评价

3.1 生态保护

为保护、营造优美生态环境, 土地整治规划定了以下自然与人文景观保护区。例如:在保护区中退耕还林、发展水源保护林、保护水库水质, 并预留一定数量土地营建城市防护绿地。此外, 可以在城市范围内实施了绿色长廊工程、农田林网工程以及沼气池工程等, 使得农村生态环境明显改善。

3.2 环境质量

1) 大气质量。按照统一规划、级差配置多种手段进行工业用地布局调整, 保障大气质量。土地整治规划实施以来, 工业烟尘排放量、工业粉尘排放量逐年下降。2) 土壤质量。土壤形成和分布具有复杂性和多样性, 土壤质量受母质、地形、气候、生物、时间以及人类活动的影响。前五个因素是影响土壤形成与发展的自然客观因素。在考察规划实施对土壤质量的影响时, 主要考虑人为因素对土壤的作用。耕作能够提高土壤的肥力和产量, 反之, 人类活动对生态的破坏则会使土壤质量不断下降。针对安次区的现状, 土壤质量受水土流失与水污染的影响最大。水土流失造成土层变浅, 肥力下降, 延缓甚至阻止土壤发育;而安次区境内水污染则直接导致水体周围的土壤污染, 破坏原本肥沃土壤的肥力。根据规划要求大面积地进行土地整理, 但是在整理过程中, 有些地方没有有效保护土地的耕作层, 造成许多农田整理后耕作层变浅、肥力损失。另外, 在土地利用过程中, 局部地方没有注意用地与养地相结合, 造成氮、磷、钾比例失调, 土壤缺磷、少钾比较严重, 土壤肥力减弱。

综上所述, 上轮规划的实施在水土保持方面起到了积极的作用。饮用水水源地保护较好, 对水质改善起到一定作用, 但对流经城区主要河流的水质改善未起到作用。

参考文献

[1]郑伟元.世纪之交的土地利用规划:回顾与展望[J].中国土地科学, 2011.

上一篇:一纸墨香,几许深情散文下一篇:修建性详细规划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