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病毒防范措施

2024-05-14

计算机病毒防范措施(共8篇)

篇1:计算机病毒防范措施

计算机病毒及防范措施

摘要

随着全球计算机用户的激增,随着带来的计算机病毒的危害力度也逐渐显现,迫切需要在防范计算机病毒方面加强研究。基于此,本文在全面总结了计算机病毒的内涵、分类以及计算机感染病毒的诸多现象的基础上,深入探讨了防范计算机病毒的具体可行性措施,以期为广大计算用用户安全使用计算机提供一些理论指导和参考。

关键词:

计算机;病毒;类型;防范;措施

1计算机病毒的概念、分类及感染现象

1.1计算机病毒的概念。计算机病毒就是指计算机运行时出现的人为制造的,可以针对计算机信息或者计算机系统产生破坏性的程序。所以我们可以变相的认为计算机病毒其实就是一种类程序,但是这种程序不一定是独立存在的,相反,很多时候都是隐藏在别的正常的计算机程序的下面,因此计算机病毒具有很强的隐藏能力,除了一定的隐藏能力,计算机病毒还具有伪装自己的破坏能力,且这种破坏可以具有不定时长的潜伏期。1.2计算机病毒的分类。1.2.1引导型病毒。所谓引导型病毒较为权威的观点提出其是出现在romBios之后,开展系统引导期间有病毒存在,其优先级是早于操作系统的,同时其是以Bios中存在的中断服务程序作为工作环境。通常操作系统引导模块的位置固定,基本都是在计算机的某一个固定场所,同时在转交控制权的时候,其通常的判断标准就是具体物理位置,并不是我们所认为的以引导区域具体的承载内容为判断标准,所以病毒一旦抢占了这个物理位置,也就意味着对计算机获得了实质的控制能力,把正统的引导区内容进行替换亦或是转移,若是病毒程序正式生效,则将控制权移交给货真价实的引导区内容,这样的后果就是表面看起来这个计算机系统运转一切如常,私底下计算机病毒已经在悄悄的复制、传播,产生危害只是时间问题。1.2.2文件型病毒。文件型病毒,顾名思义,其针对的对象重点是可执行文件,诸如一些扩展名为com、exe、oVl文件,都是其潜伏、攻击的主要目标,文件型病毒比较常见,是目前比较多见的主流型病毒,以种类多而闻名。文件型病毒有一个突出的特点,就是其安装一定要在病毒载体程序的帮助下才行,也就是说只有对病毒载体程序进行运行,才能够在内存中导入文件型病毒。1.3计算机感染病毒的现象。计算机病毒的种类现在已经是千奇百怪了,计算机感染了不同的病毒,其表现的中毒症状也不一致。但从整体而言,计算机一旦感染了计算机病毒,主要的中毒表现可以归纳为以下几类:屏幕显示异常,并会伴随着一定的异响;计算机系统反应迟钝,死机变得司空见惯计算机内的文件数据被强行修改或删除,文件和其内部的内容产生分离;硬件接口出现失效,不能与外界进行数据交流和传输。

2计算机病毒的具体防范措施

2.1需要建立完善的防范体系和制度。若是缺乏完备的防范系统,则无法开展计算机病毒的防范工作,所有的防范工作都会在就死算计病毒危害之后。建设健全计算机病毒防范体系疏于社会性工作,某个人或是某家企业是无法单独完成的,这要求全员的广泛参与,并对有效资源进行充分利用,进而使得全社会、广泛的计算机病毒防范网络进行有效形成。防范体系内的所有主体都需要遵守计算机防范制度,进而推动防范体系的有效运作。2.2一定要培养计算机用户具备安全意识。我们要始终相信一点,利用在技术和管理方面的方案的采取,来有效防范计算机病毒。在2003年“非典”爆发时,因为实施了恰当的病毒控制管理方案,相关研究人员不断的突破技术,才可有效控制病毒。因此我们必须首先在思想层面反病毒,此外因为反病毒管理以及技术方面的相关措施的开展,已经能够有效的保护计算机安全,即便是新病毒也能够有效防范。2.3选择一个合适的计算机病毒查杀软件。该软件需要能够清除病毒,同时能够对病毒进行扫描和检测,进而可以试试监控计算机。此外其应该能够及时更新新的病毒信息,并能够进行辨别,反馈病毒信息。为保护数据避免丢失,需要功能较为完备的计算机病毒查杀软件是需要含有数据备份这一重要功能的。2.4对计算机进行经常性的病毒清理。对计算机进行经常性的病毒清理,这就需要计算机用户及时更新计算机的病毒查杀软件,进行计算机病毒数据的更新。及时备份系统内的数据,避免出现丢失数据问题。对防范意识进行快速提升,并且要提前查杀所安装软硬件的病毒。为能够对计算机病毒进行全面防范,要求计算机用户注重对其软件的管理工作,坚决避免使用盗版软件,软件应用前必须开展安全检验。

3结语

综上所述,有效防范计算机病毒必须借助进行科学合理的计算机病毒防范体系以及相关制度的建立,对于计算机病毒的侵入能够快速及时发现,同时进行相关措施的实施来对其传播以及破坏进行有效阻止,进而对受损计算机系统和相关数据进行快速恢复。在未来,随着科学技术的进一步进步,全球计算机用户的数量将会进一步增加,网络计算机将更加的普遍,那时,计算机病毒影响的计算机数量将是全球性的,所以,更需要全球各个国家加强计算机病毒的防范和管理,如此,才能让计算机更好的为我们美好的生活和工作所服务。

篇2:计算机病毒防范措施

摘要:我在实习时发现实习单位计算机中有好多病毒,我们带去的安装软件有的都不能显示,给我们带来很多麻烦。目前计算机病毒可以渗透到信息社会的各个领域,给计算机系统带来了巨大的破坏和潜在的威胁。为了确保信息的安全与畅通,因此,研究计算机病毒的防范措施已迫在眉睫。本文从计算机的特点入手,来初步探讨对付计算机病毒的方法和措施。

关键词:计算机、防范、病毒

随着计算机在社会生活各个领域的广泛运用,计算机病毒攻击与防范技术也在不断拓展。据报道,世界各国遭受计算机病毒感染和攻击的事件数以亿计,严重地干扰了正常的人类社会生活,给计算机网络和系统带来了巨大的潜在威胁和破坏。与此同时,病毒技术在战争领域也曾广泛的运用,在海湾战争、近期的科索沃战争中,双方都曾利用计算机病毒向敌方发起攻击,破坏对方的计算机网络和武器控制系统,达到了一定的政治目的与军事目的。可以预见,随着计算机、网络运用的不断普及、深入,防范计算机病毒将越来越受到各国的高度重视。

一、计算机病毒的内涵、类型及特点

计算机病毒是一组通过复制自身来感染其它软件的程序。当程序运行时,嵌入的病毒也随之运行并感染其它程序。一些病毒不带有恶意攻击性编码,但更多的病毒携带毒码,一旦被事先设定好的环境激发,即可感染和破坏。自80年代莫里斯编制的第一个“蠕虫”病毒程序至今,世界上已出现了多种不同类型的病毒。在最近几年,又产生了以下几种主要病毒:

(1)“美丽杀手”(Melissa)病毒。这种病毒是专门针对微软电子邮件服务器MS Exchange和电子邮件收发软件0ut1ookExpress的Word宏病毒,是一种拒绝服务的攻击型病毒,能够影响计算机运行微软word97、word2000和0utlook。这种病毒是一种Word文档附件,由E-mall携带传播扩散。由于这种

病毒能够自我复制,一旦用户打开这个附件,“美丽杀手”病毒就会使用0ut1ook按收件人的0ut1ook地址簿向前50名收件人自动复制发送,从而过载E-mai1服务器或使之损坏。“美丽杀手”病毒的扩散速度之快可达几何级数,据计算,如果“美丽杀手”病毒能够按照理论上的速度传播,只需要繁殖5次就可以让全世界所有的网络用户都都收到一份。“美丽杀手”病毒的最令人恐怖之处还不仅是拒绝电子邮件服务器,而是使用户的非常敏感和核心的机密信息在不经意间通过电子邮件的反复传播和扩散而被泄漏出去,连扩散到了什么地方可能都不得而知。据外电报道,在北约对南联盟发动的战争行动中,证实“美丽杀手”病毒己使5万部电脑主机和几十万部电脑陷于瘫痪而无法工作,网络被空数据包阻塞,迫使许多用户关机避灾。

(2)“怕怕”(Papa)病毒。“怕怕”病毒是另一种Excel宏病毒,它能够绕开网络管理人员设置的保护措施进入计算机。这种病毒与“美丽杀手”病毒相类似,其区别在于“怕怕”病毒不但能象“美丽杀手”病毒一样迅速传播,拒绝服务和阻塞网络,而且更为严重的是它能使整个网络瘫痪,使被它感染的文件所具有的宏病毒预警功能丧失作用。

(3)“疯牛”(Mad Cow)和“怕怕B”病毒。这两种病毒分别是“美丽杀手”和“怕怕”病毒的新的变型病毒。正当美国紧急动员起来对付3月26日发现的“美丽杀手”和“怕怕”病毒时,在欧洲又出现了它们的新变种“美丽杀手B”(又叫作“疯牛”)和“怕怕B”,目前正横扫欧洲大陆,造成大规模破坏,而且还正在向全世界扩散蔓延。虽然这两种病毒变种的病毒代码不同,可能不是一个人所编写,但是,它们同样也是通过发送Word和Excel文件而传播。每次被激活后,这种病毒就会向用户电子邮件簿的前60个地址发送垃圾邮件;它还可以向一个外部网站发送网络请求,占用大量的带宽而阻滞网络的工作,其危害性比原型病毒有过之而无不及。

(4)“幸福1999”宏病毒。这是一种比“美丽杀手”的破坏作用小得多的病毒。“幸福1999”病毒会改变计算机中的微软公司Windows程序与Internet网工作。这种病毒还发送一个执行文件,激活焰火显示,使屏幕碎裂。

(5)“咻咻”(Ping)轰击病毒。“咻咻”轰击病毒的英文单词是“分组Internet搜索者”的缩写,指的是将一个分组信息发送到服务器并等待其响应的过程,这是用户用以确定一个系统是否在Internet网上运行的一种方法。据外电报道,运用“咻咻”(Ping)轰击病毒,发送大量的“咻咻”空数据包,使服务器过载,不能对其它用户作出响应。

归纳起来,计算机病毒有以下特点:一是攻击隐蔽性强。病毒可以无声无息地感染计算机系统而不被察觉,待发现时,往往已造成严重后果。二是繁殖能力强。电脑一旦染毒,可以很快“发病”。目前的三维病毒还会产生很多变种。三是传染途径广。可通过软盘、有线和无线网络、硬件设备等多渠道自动侵入计算机中,并不断蔓延。四是潜伏期长。病毒可以长期潜伏在计算机系统而不发作,待满足一定条件后,就激发破坏。五是破坏力大。计算机病毒一旦发作,轻则干扰系统的正常运行,重则破坏磁盘数据、删除文件,导致整个计算机系统的瘫痪。六是针对性强。计算机病毒的效能可以准确地加以设计,满足不同环境和时机的要求。

二、计算机病毒的技术分析

长期以来,人们设计计算机的目标主要是追求信息处理功能的提高和生产成本的降低,而对于安全问题则重视不够。计算机系统的各个组成部分,接口界面,各个层次的相互转换,都存在着不少漏洞和薄弱环节。硬件设什缺乏整体安全性考虑,软件方面也更易存在隐患和潜在威胁。对计算机系统的测试,目前尚缺乏自动化检测工具和系统软件的完整检验手段,计算机系统的脆弱性,为计算机病毒的产生和传播提供了可乘之机;全球万维网(www)使“地球一村化”,为计算

机病毒创造了实施的空间;新的计算机技术在电子系统中不断应用,为计算机病毒的实现提供了客观条件。国外专家认为,分布式数字处理、可重编程嵌入计算机、网络化通信、计算机标准化、软件标准化、标准的信息格式、标准的数据链路等都使得计算机病毒侵入成为可能。

实施计算机病毒入侵的核心技术是解决病毒的有效注入。其攻击目标是对方的各种系统,以及从计算机主机到各式各样的传感器、网桥等,以使他们的计算机在关键时刻受到诱骗或崩溃,无法发挥作用。从国外技术研究现状来看,病毒注入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

1.无线电方式。主要是通过无线电把病毒码发射到对方电子系统中。此方式是计算机病毒注入的最佳方式,同时技术难度也最大。可能的途径有:①直接向对方电子系统的无线电接收器或设备发射,使接收器对其进行处理并把病毒传染到目标机上。②冒充合法无线传输数据。根据得到的或使用标准的无线电传输协议和数据格式,发射病毒码,使之能够混在合法传输信号中,进入接收器,进而进人信息网络。③寻找对方信息系统保护最差的地方进行病毒注放。通过对方未保护的数据链路,将病毒传染到被保护的链路或目标中。

2.“固化”式方法。即把病毒事先存放在硬件(如芯片)和软件中,然后把此硬件和软件直接或间接交付给对方,使病毒直接传染给对方电子系统,在需要时将其激活,达到攻击目的。这种攻击方法十分隐蔽,即使芯片或组件被彻底检查,也很难保证其没有其他特殊功能。目前,我国很多计算机组件依赖进口,困此,很容易受到芯片的攻击。

3.后门攻击方式。后门,是计算机安全系统中的一个小洞,由软件设计师或维护人发明,允许知道其存在的人绕过正常安全防护措施进入系统。攻击后门的形式有许多种,如控制电磁脉冲可将病毒注入目标系统。计算机入侵者就常通过后门进行攻击,如目前普遍使用的WINDOWS98,就存在这样的后门。

4.数据控制链侵入方式。随着因特网技术的广泛应用,使计算机病毒通过计算机系统的数据控制链侵入成为可能。使用远程修改技术,可以很容易地改变数据控制链的正常路径。

除上述方式外,还可通过其他多种方式注入病毒。

三、对计算机病毒攻击的防范的对策和方法

1.建立有效的计算机病毒防护体系。有效的计算机病毒防护体系应包括多个防护层。一是访问控制层;二是病毒检测层;三是病毒遏制层;四是病毒清除层;五是系统恢复层;六是应急计划层。上述六层计算机防护体系,须有有效的硬件和软件技术的支持,如安全设计及规范操作。

2.严把收硬件安全关。国家的机密信息系统所用设备和系列产品,应建立自己的生产企业,实现计算机的国产化、系列化;对引进的计算机系统要在进行安全性检查后才能启用,以预防和限制计算机病毒伺机入侵。

3.防止电磁辐射和电磁泄露。采取电磁屏蔽的方法,阻断电磁波辐射,这样,不仅可以达到防止计算机信息泄露的目的,而且可以防止“电磁辐射式”病毒的攻击。

4、.加强计算机应急反应分队建设。应成立自动化系统安全支援分队,以解决计算机防御性的有关问题。早在1994年,美国软件工程学院就成立了计算机应急反应分队。

计算机病毒攻击与防御手段是不断发展的,要在计算机病毒对抗中保持领先地位,必须根据发展趋势,在关键技术环节上实施跟踪研究。实施跟踪研究应着重围绕以下方面进行:一是计算机病毒的数学模型。二是计算机病毒的注入方式,重点研究“固化”病毒的激发。三是计算机病毒的攻击方式,重点研究网络间无线

篇3:计算机病毒及其防范措施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和互联网网络的广泛应用, 计算机已成为人们日常工作必不可缺少的工具。但日益严重的计算机病毒也在以几何数级的速度猛增, 对计算机的安全构成了严重的威胁。电脑感染病毒, 会给用户造成严重后果, 给计算机网络和系统带来巨大的潜在威胁和破坏。本文从计算机病毒的基本概念入手, 使大家对其有充分的认识, 达到防范于未然的目的。

二、计算机病毒的概念

计算机病毒 (Computer Virus)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保护条例》中被明确定义, 病毒指“编制或者在计算机程序中插入的破坏计算机功能或者破坏数据, 影响计算机使用并且能够自我复制的一组计算机指令或者程序代码”。此定义具有法律性、权威性。而一般教科书及通用资料定义为:利用计算机软件与硬件的缺陷, 由被感染机内部发出的破坏计算机数据并影响计算机正常工作的一组指令集或程序代码。

三、计算机病毒的特点

1. 寄生性。

计算机病毒寄生在其他程序之中, 当执行这个程序时, 病毒就起破坏作用, 而在未启动这个程序之前, 它是不易被人发现的。

2. 传染性。

计算机病毒不但本身具有破坏性, 而且具有传染性, 一旦病毒被复制或产生变种, 其速度之快令人难以预防。计算机病毒会通过各种渠道从已被感染的计算机扩散到未被感染的计算机, 在某些情况下造成被感染的计算机工作失常甚至瘫痪。只要计算机染毒, 如不及时处理, 那么病毒会迅速扩散, 大量文件 (一般是可执行文件) 会被感染。而被感染的文件又成了新的传染源, 再与其他机器进行数据交换或通过网络接触, 使病毒继续进行传染。

3. 潜伏性。

有些病毒像定时炸弹一样, 它什么时间发作是预先设计好的。不到预定时间一点都觉察不出来, 等到条件具备的时候一下子就爆炸开来, 对系统进行破坏。潜伏性愈强, 其在系统中的存在时间就会愈长, 病毒的传染范围就会愈大。

4. 隐蔽性。

计算机病毒具有很强的隐蔽性, 有的可以通过病毒软件检查出来, 有的根本就查不出来, 有的时隐时现、变化无常, 这类病毒处理起来通常很困难。

5. 破坏性。

计算机中毒后, 正常的程序可能无法运行, 计重启。

2.打开网页时经常出现莫名奇妙的提示, 按照提示操作后反而更慢, 仍显示电脑虚拟内存或内存不足, 主页被锁定且无法修改。

3.电脑硬盘指示灯一直在亮, 硬盘飞转, 网卡在不停地接发送数据。

4.查看Windows资源管理器的进程时, 发现可疑进程。

5.正常启动电脑后杀毒软件失灵, 在线升级时无法更新该杀毒软件。

6. 系统文件中一些重要文件被修改, 并在感染的地方出现陌生的图标。

当你的计算机出现上述情况时, 很可能说明你的电脑已经感染病毒了, 应及时采取措施, 对病毒进行查杀。

五、计算机的病毒的防范措施

对计算机病毒的防范是对计算机安全使用的基本要求。为了防止计算机病毒对我们的工作和生活带来不利影响, 掌握一些常见的防病毒措施是非常重要的。为了将病毒拒之门外, 我们要做好以下预防措施。

1. 树立病毒防范意识, 从思想上重视计算机病毒。要从思想上重视计算机病毒可能会给计算机安全运行带来的危害。

2. 安装正版的杀毒软件和防火墙, 并及时升级到最新版本 (如瑞星、卡巴斯基等) 。

另外还要及时升级杀毒软件病毒库, 这样才能防范新病毒, 为系统提供真正安全的环境。

3. 及时对系统和应用程序进行升级, 及时更新操作系统,

安装相应的补丁程序, 从根源上杜绝黑客利用系统漏洞攻击用户的计算机。可以利用系统自带的自动更新功能或者开启有些软件的“系统漏洞检查”功能 (如“360安全卫士”) , 全面扫描操作系统漏洞。要尽量使用正版软件, 并及时将计算机中所安装的各种应用软件升级到最新版本, 避免病毒利用应用软件的漏洞进行木马病毒传播。

4. 把好入口关。

很多计算机都是因为使用了含有病毒的盗版光盘, 拷贝了隐藏病毒的U盘资料等而感染病毒的, 所以必须把好计算机的“入口”关, 在使用这些光盘、U盘, 以及从网络上下载的程序之前必须使用杀毒工具进行扫描, 查看是否带有病毒, 确认无病毒后, 再使用。

5. 不要随便登录不明网站、黑客网站或色情网站, 不要随

便点击QQ、MSN等聊天工具上发来的链接信息, 不要随便打开或运行陌生、可疑文件和程序, 这样可以避免网络上的恶意软件、插件进入你的计算机。

6. 养成经常备份重要数据的习惯。

要定期地对磁盘文件进行备份, 特别是一些比较重要的数据资料, 以便在感染病毒导致系统崩溃时可以最大限度地恢复数据, 尽量减少可能造成的损失。

7. 养成正确使用计算机的良好习惯, 在日常使用计算机的过程中, 应该养成定期查毒、杀毒的习惯。

因为很多病毒在感染后会在后台运行, 用肉眼是无法看到的, 而有的病毒存在潜伏期, 在特定的时间会自动发作, 所以要定期对自己的计算机进行检查, 一旦发现感染了病毒, 要及时清除。

8. 要学习和掌握一些必备的相关知识, 无论你是只使用

家用计算机的发烧友, 还是每天上班都要面对屏幕工作的计算机一族, 你的计算机都将无一例外地受到病毒的攻击和感染。因此, 学习和掌握一些必备的相关知识, 这样才能及时发现病毒并采取相应措施, 在关键时刻减少病毒对自己计算机造成的危害。

六、结语

计算机病毒及其防御措施都是在不停地发展和更新的, 因此我们应做到认识病毒, 了解病毒, 及早发现病毒并采取相应的措施, 从而确保我们的计算机能安全稳定地工作。

参考文献

[1]程胜利.计算机病毒及其防治技术.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5.9.

[2]张小磊.计算机病毒诊断与防治.北京希望电子出版社, 2003.8.

[3]韩筱卿, 王建峰等.计算机病毒分析与防范大全.电子工业出版社, 2006.3.

[4]彭国军等编著.计算机病毒分析与对抗.武汉大学出版社, 2004.4.

篇4:浅析计算机病毒及防范的措施

关键词:计算机;病毒;防范;措施

一、引言

随着现代计算机技术的迅猛发展,人们的生活与工作的各个领域中已经离不开计算机的使用。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的日趋成熟与普及,计算机病毒的危害性也在不断增加。由计算机病毒带来的破坏用户的资料、机密文件等的安全造成了威胁,严重的还将对计算机的硬件产生破坏作用。因此,必须结合实际情况对计算机病毒进行分析,并采取必要的、有针对性的防范措施,以此来保证计算机的使用安全。

二、计算机病毒的传播途径

计算机病毒本身具有较强的破坏性,但是更有害的是计算机病毒的传染性,而一旦感染计算机病毒就会在短时间内破坏用户的计算机系统,并对用户的信息与资料进行破坏。计算机病毒会通过不同的渠道和途径来传播。

1.通过移动设备进行传播

有的计算机病毒会通过优盘、移动硬盘等移动媒介来传播。当优盘在一台已经感染了计算机病毒的电脑上使用时,病毒会以此为媒介迅速植入计算机。二而当优盘的使用者在其他电脑上继续使用优盘时,被使用的电脑就会被感染病毒。再例如:光盘的最大特点就是容量大、性价比高、具有极强的可靠性。一般而言,CD-ROM属于只读光盘,用户不可能通过光盘存储新的数据和文件,因此,这种光盘的用户在使用中并不会被传染病毒。但是,有的光盘的制造厂商由于生产技术不过关经常将已经感染了病毒的软件带到光盘上,这也就使得这些光盘成为病毒的携带者、传播者。当然,很多人在利益的驱使下会生产大量带有病毒的盗版光盘。另外,随着现代通讯技术的高速发展,照相机、摄像机、手机等设备中的SD卡也成为计算机病毒广泛流传的媒介。

2.通过网络的形式进行传播

互联网的出现大大方便了人们的生活,为人们的信息交流提供了便利,但同时也为病毒的传播提供了更加快捷、更加便利的渠道。例如:计算机病毒通过收发电子邮件传播,通常计算机病毒的编制人员将病毒夹带在电子邮件的附件中,当人们收到邮件并打开附件时,隐藏其中的病毒被激活,从而使电脑感染病毒。再例如:人们在浏览网页、或进行文件的下载时病毒被偷偷嵌入到网页中,一旦网民阅读包含病毒的网页就会在人们好不察觉的情况下给计算机系统带来一般性的破坏,有的甚至出现恶劣的还有的病毒会通过系统漏洞进行传播。最近几年来,又出现了与网络钓鱼网站相结合的病毒传播途径,攻击者将一些欺骗性的电子邮件与伪造的网页站点相结合进行网络诈骗,来获得人们的关键个人信息。一些非法网站冒充网上银行、网上证券网站等引诱用户,并借此盗取用户个人信息、银行账户信息等,从而实现其盗取用户资金的目的。

三、应对计算机病毒传播的有效措施

随着计算机在人们生活领域中的广泛应用,有计算机病毒带来的破坏性也严重影响了人们的生活和工作。因此,必须时刻提高警惕、加强对计算机病毒的防范,来确保计算机信息系统的安全与完整。

1.养成良好的计算机操作习惯

这就要求计算机的使用者必须爱护自己的计算机,对于新购买的计算机在使用前一定要进行病毒的检测,以免被病毒钻了空子;对于不熟悉的网站一定不能轻易进入;不要从网上下载未经病毒查杀的软件;对于不熟悉的、来历不明的软件一定不能轻易打开。这些都是正确使用计算机的良好习惯,必须认真操作,加强防范意识。

2.配备专业的计算机杀毒软件

用户必须在自己的计算机上安装正版的杀毒软件,并养成定期杀毒的好习惯。为保证杀毒软件的有效性必须及时更新杀毒软件,并开启实时监控功能。另外,为了确保计算机的安全与稳定,保证自己的信息不被泄露对于计算机中不常用的一些服务一定要及时清除、关闭。

3.及时修补系统中的漏洞

计算机病毒经常通过各种系统漏洞入侵个人计算机,这种漏洞性的病毒主要是利用操作系统或第三软件的漏洞进行病毒传播的。因此,计算机使用者必须及时根据需要到官方网站下载最新的安全补丁来及时修补各种漏洞,消除安全隐患。

4.正确使用移动设备

优盘和移动硬盘、光盘作为病毒传播的主要移动媒介,一定要引起高度重视。计算机用户一定要尽量避免在没有安装防毒软件的计算机上使用这些未经病毒查杀的移动设备。在使用前一定要对计算机病毒进行查杀,在确保其安全性后再打开,切忌不要使用盗版的光盘。

5.设置安全登录密码

很多计算机病毒是通过对用户简单密码的猜测来登录用户的计算机,并对其进行攻击的。因此,用户必须设置一些较为复杂的登录密码。可以用英文字母和数字相结合的方式,或在其中掺杂一些特殊的符号来设置登录密码。大大提高计算机的安全系数。

总之,随着计算机病毒作为人们使用计算机息息相关的副产物,给人们的生产和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不便和威胁。因此,计算机的使用者必须通过各种方法减少、避免计算机病毒带来的危害。随着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发展,计算机病毒的存在也会从另一方面促进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从而对计算机技术的方法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参考文献:

[1]劉晋辉.计算机病毒技术分析[J].兵工自动化,2012(01).

[2]纳颖,肖娟.对计算机病毒机及防范措施研究[J].科技信息,(02).

篇5:计算机病毒防范措施

4.1管理层次防范措施

对于计算机防范措施来说,要从预防、检查、处理入手。因此,强化计算机安全思想意识,是做好计算机预防工作的重要内容。明确国家法律规章制度中对计算机病毒防范工作所作出的明确规定,提高思想觉悟,养成良好的计算机病毒防范习惯,建立预警机制,及时发现计算机病毒,并采取有效的措施低计算机进行处理。

4.2技术层次防范措施

首先,对计算机系统内部的数据进行加密处理。所谓的加密技术,指的是利用一定的算法将原有的明文或数据进行一定的加密转换。因此,在计算机内部的系统中,对数据进行加密处理,数据的使用只能在使用者对其进行解密后方能时候,尽可能的保障数据、文件以及信息的安全。一般情况下,加密算法主要包含有对称加密算法和非对称加密算法两种算法。对称加密算法指的是利用同类的钥匙对已加密的数据进行解密,非对称加密算法指的是用不同类的钥匙对已加密的数据进行解密,但是不管是那种加密手段或方法,都是保障数据信息以及文件安全的重要手段。其次,应用防火墙技术。目前已知的计算机防病毒软件中,防火墙技术的应用较为常见。其主要作用在于控制网络访问、组织外部人员非法进入,在保障计算机安全方面有着重要的意义。一般情况下,防火墙软件在计算机防病毒工作中的运用,事先对计数据包中的源地址、目标地址、源端口信息、目标端口信息等基本信息进行检测,并将检测结果与访问控制规格匹配。从而有效的控制了计算机外部人员对本机内部资源的访问。虽然,防火墙软件在防止外部非法入侵方面有着较好的效果,但是其防止病毒的入侵也仅限于外部,而不能对内部进行有效的防止。

5结语

篇6:浅析计算机网络安全防范措施论文

1计算机网络安全的概念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计算机网络技术也在不断的的进步,日常生活和工作中计算机的应用也越来越多,而对于计算机网络安全,也在不断受到人们的重视。以计算机的逻辑安全和计算机的物理安全等为主的传统的计算机网络安全已经不能满足现代人们对计算机网络安全的要求,对传统的保护其内容的可用性、准确性以及完整性更是在现代保障计算机网络的安全的基础,现代对计算机网络的要求更多的是要保证计算机中的数据不受破坏,尤其是对于其网络的完整性、安全性、可用性和保密性来说才是核心问题。例如,在保护计算机网络的完整性方面,就是指计算机的数据等信息不会受到恶意的破坏和修改,尤其是在未授权的情况下。再例如,对于保护计算机网络的安全性方面来讲,主要是保障两个方面的安全:第一,网络信息的安全;第二,计算机网络的安全。

2主要影响计算机网络安全的因素

2.1计算机网络系统存在漏洞。计算机网络系统的漏洞主要是指计算机在设计时的一些漏洞和其系统的缺陷或者弊端。从理论上来讲,所用的计算机系统都会随着时间的变化出现相应的漏洞,正是由于这些系统的漏洞会使系统出现病毒蠕虫以及不同的网络攻击。长期性是系统漏洞最显著的特点。因此,由这些漏洞造成的安全问题也有着长期性和持久性的特点。2.2计算机的病毒。计算机的病毒可以攻击电脑使电脑产生非法的程序,从而使用户遭受致命的打击[1]。在计算机的应用过程中,病毒是有着自我复制功能的程序。因此,病毒的运行可以造成很大的危害,尤其是在用户没有察觉的情况下可以隐藏很长一段时间,最后的爆发会使得整个计算机系统崩溃。计算机网络系统中较为常见的破坏手段之一就是病毒,病毒的作用可以在很短的时间内就实现其预期目标,严重的时候可能会出现无法响应、丢失数据以及信息泄漏等问题。尤其是普通的用户,在使用计算机的时候很难发现病毒,有时候即使是发现病毒的踪迹也很难对其彻底的清除。所以,加强对计算机病毒的防范管理就至关重要,在使用计算机的同时尽量减少病毒的产生,达到在安全、和谐的环境下使用计算机的目的。2.3非法侵入。通常所说的非法侵入主要是指口令和盗用IP地址两个方面:一方面,对于口令入侵来讲,其最主要的方法就是利用计算机的弱点对计算机网络进行侵入,因有些计算机用户没有防范意识,对计算机并未设置相应的访问权限,就会增加计算机被攻击的可能性,或有的用户因自身的权限不足,为获得想要的资源就进行非法的侵入;另一方面,对于盗用IP地址而言,主要的方法就是利用计算机的网络对IP地址进行修改,一般都是专业的电脑高手才能做出这种侵入,因其技术能力与反侦察意识很强,使得普通的用户很难发现,电脑高手通常会特定的编写程序改变用户的IP地址来达到其侵入的目的,就在计算机毫不知情的情况下对用户的信息进行盗取。2.4电子邮件的影响。很多人在日常的交流都是通过电子邮件进行的,伴随着电子邮件的广泛应用,一些奇怪的邮件也随之诞生,尤其是很多的邮件连发件人是谁都不知道,在这个时候就必须要注意邮件的安全性,因其可能携带病毒,打开可能会导致其他的程序受损[2]。所以,一旦碰到这些邮件,要立即删除。在垃圾邮件增多的同时,也恰恰说明越来越多的用户开始使用邮件,电脑高手就会利用这些邮件来传播一些病毒,从而为以后的破坏行动奠定基础。

3提升计算机网络安全的有效方法措施

3.1提高计算机网络的安全意识。就目前情况来看,很多的计算机用户都存在计算机网络意识薄弱这一现象,这就为计算机网络的安全埋下隐患,有许多的计算机网络安全都是因为用户缺乏一定的安全知识引起的,这就要计算机用户提高安全防范意识,并对网络安全制定相应的管理制度,使得责任可以落实到每个用户的身上。在用户使用计算机的时候,申请自己的账号和密码是很有必要的,设计相应的IP地址,并一一对应,制定严格的访问权限,且应定期的维护计算机系统并对软件、硬件进行升级,保证计算机系统的正常运行。3.2防火墙的防范。目前比较常用的网络安全防范技术就是就是防火墙,防火墙就相当于电脑和病毒之间的一层隔膜,可以达到防止病毒入侵的目的。在有非法侵入计算机的时候,防火墙会对这种侵入进行判断,在判断侵入会对文件及程序造成安全威胁的时候,就会拒绝其访问。防火墙可以限制很大一部分非法侵入以及病毒对计算机的入侵,大大减少了匿名用户对计算机系统的破坏以及从非法途径的登陆,确保计算机系统的安全不受侵扰。所以,防火墙技术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保证计算机的安全运行,抵御大部分的非法访问,然而,若仅是通过防火墙的使用,还不能达到预期的防范效果,要达到理想的计算机网络安全的目的,必须要采取不同的安全防范措施。3.3进行数据备份。为防止出现意外情况导致数据的损坏及丢失,做好数据的备份工作就至关重要,在数据进行备份之后,若相关的数据被损坏或者丢失,就可以及时的恢复所需要的数据。因此,数据备份是相对较安全、有效的防止数据丢失的办法。数据备份可以使计算机能够恢复到刚开始的`时候,这对于一般的用户来讲是很有效的方法。在数据的备份过程中,也要做好多份备份,尤其是在电脑中备份的同时,也要在U盘中做好相应的备份,保证拥有一个健全的备份系统。3.4对计算机的网络实行实时的监控。科学的防范计算机的网络安全问题除以上几点之外,还应该对计算机进行实时的监控,并对计算机存在的威胁安全的问题有效的解决,避免因其延伸导致的安全问题。在对计算机进行监控的时候,可以通过预警机制、声音报警和对入侵的检测技术等来达到目的,通过对计算机的实时监控,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对计算机的安全问题进行避免。实时监控技术的应用,在系统受到侵入时会进行记录,这样就可以有效的避免这一破坏者的再次侵入,还能达到数据库及时更新的目的,从而提高计算机系统的抵御能力和防范能力,从而有效的保护计算机网络,达到用户应用计算机拥有更高的安全性的目的。

4结语

综上所述,计算机的网络安全问题是现今科技进步中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在加强计算机网络的安全性的同时,计算机用户要适当的增强自身的防范意识,也应该不断加强对计算机的安全管理工作,做到对计算机进行网络安全技术不断地加强,建立一个方便用户更好的使用计算机的健康网络环境。

【参考文献】

【1】王玲.互联网经济时代计算机网络安全隐患分析及其防范措施的探索[J].知识经济,(05):65.

篇7:计算机病毒防范措施

1、计算机网络安全隐患分析

互联网的快速发展,计算机网络的资源共享在世界范围内进一步的加强,但网络传播安全也随之而来。互联网的安全面临着重大的挑战,资源共享必然面临着信息的安全,是一对不可调和的矛盾,在公共开放的网络环境中,大量的信息流动,这就成为不法分子攻击的目标。不法分子选择不同的攻击手段,以获得访问权限或者在网中的流动信息中窃取敏感信息,成功的闯入个人用户或者政府机关的计算机系统,以此来进行对用户数据的窥视、窃取、篡改。网络安全最为主要的特点就是不受时间、地点、条件限制,而犯罪的“低成本和高收入”又在一定程度上刺激了网络安全犯罪的增长,针对计算机信息系统的犯罪增多也是其中一个原因。

一般的理论和经验认为,计算机网络系统安全最主要的威胁主要来自黑客的攻击和计算机病毒以及拒绝服务攻击三个方面。黑客攻击早在计算机主机终端时代就已经出现,伴随着网络的发展,黑客攻击则早已经转变的方式,已经从以往的攻击系统转变为攻击网络用户。现在黑客常用的手法包括:运用网络监听软件获取上网用户的账号和密码;监听网络密匙的分配规律和过程,攻击密钥管理服务器,得到密钥或认证码,从而取得合法资格;利用unix操作系统提供的守护进程的缺省帐户进行攻击,如telnet daemon、ftp daemon和rpc daemon等;利用finger等命令收集信息,提高自己的攻击能力;利用sendmail,采用debug、wizard和pipe等进行攻击;利用ftp,采用匿名用户访问进行攻击;利用nfs进行攻击。目前已经知道的网络黑客的攻击手段有500种之多,因此网络安全的防护就显得尤为重要了。

2、计算机网络安全问题的防范措施

解决计算机网络安全,从技术上来说,主要由防病毒、防火墙、入侵检测等多个安全组件组成,要采用单独的组件是根本无法确保网络信息技术安全的。因此只有采用综合的网络安全手段,才能从真正意义上实现网络的安全。目前广泛运用和比较成熟的网络安全技术主要有:数据加密技术,防火墙技术,云查杀技术,防病毒技术等;就对于网络安全而言,目前比较广泛应用的网络防护措施包括:

3、网络防火墙

防火墙技术是一种隔离控制技术,它是一种预定义的网络安全策略,通过内外网通信强制实施控制访问。常用的防火墙技术分为包过滤技术、用网关技术、状态检测技术。包过滤技在网络层中对数据包实施有选择的通过,依据系统事先设定好的过滤逻辑,检查数据流中的每个数据包。根据数据包的源地址、目标地址、以及包所使用的端口确定是否允许该类数据包通过,状态检测技术采用的是一种基于连接的状态检测机制,将属于同一连接的所有包作为一个整体的数据流看待。构成连接状态表,通过规则表与状态表的共同配合,对表中的各个连接状态因素加以识别,与传统包过滤防火墙的静态过滤规则表相比,它具有更好的灵活性和安全性;应用网关技术在应用层实现,它使用一个运行特殊的“通信数据安全检查”软件的工作站来连接被保护网络和其他网络,其目的在于隐蔽被保护网络的具体细节,保护其中的主机及其数据。

4、数据加密技术

数据加密技术对于控制用户的访问控制比较灵活,因此更加适用于开放的网络系统。网络用户的授权访问主要是为了保护其静态信息,通过系统级别的支持平台,在操作系统中实现访问。数据的加密主要是用于对网络用户的动态访问信息的保护,而一般来说动态数据的攻击分为主动攻击和被动攻击,主动给攻击不能避免但可以预防检测;但被动攻击一般是无法检测的,避免其受到攻击的最好办法就是数据加密。

5、安全管理队伍的建设能有效的保护网络安全

篇8:计算机病毒防范措施分析

一、计算机病毒的概念

计算机病毒是一种能够破坏计算机程序的乱码, 这种乱码直接影响着计算机的正常使用情况, 还能智能地进行自我复制, 让电脑在不经意间就处于瘫痪状态, 给计算机系统带来难以估量的损失。

二、计算机病毒的特征

计算机病毒具有如下特征:第一, 具有很强的依附性, 一般不会独立存在而是依附在其他程序里面, 很少会被发现, 可是一旦随其他程序被启动, 就会肆意破坏系统后台;第二, 具有很强的传染性, 有些病毒可以进行自我复制, 更有甚者还能产生变种;第三, 具有潜伏性, 有些病毒平时对计算机系统不会产生影响和破坏, 但是一旦到了病毒发作的日期, 就会对计算机带来毁灭性的伤害;第四, 具有较强的隐蔽性, 有些病毒会将自己伪装成正常的程序, 虽然有些杀毒软件可以卸下它的伪装并将它查杀, 但如果杀毒软件不及时更新, 也往往起不到作用。

三、计算机病毒的基本类型

计算机的基本病毒包括:1.蠕虫病毒, 该种病毒不仅会占据大量的系统内存还具有很强的破坏性, 用户一旦被此病毒侵入就会莫名其妙地进入死机状态。2.木马程序, “木马”这一词汇源自古希腊, 本意是藏于木马身体内部的士兵。而在网络上的木马是指伪装成恶意代码的图片、可执行文件以及网页等, 该种病毒是通过电子邮件对用户进行传染, 用户只要稍微大意一些就会感染该种病毒, 感染了该种病毒若不及时清除就会导致程序无法正常进行, 严重的还会导致系统瘫痪。3.CIH病毒, 该病毒的渗透力极强, 中招的用户不但会陷入瘫痪状态还有可能硬件已经被损坏了一大半, 其破坏力相当惊人。4.宏病毒, 这一类的病毒通常会借助office进行迅速的复制并传播, 这种病毒一般会比较隐秘地隐藏在对话框中, 一旦被用户点击确认, 就会一发不可收拾地进行扩散。

四、防范计算机病毒的措施

(一) 提高防范计算机病毒的意识

首先不要随意打开一些不明来历的邮件以及它的附件, 也不要随意浏览一些非法的网页和网站;从互联网下载程序的时候, 要先采取杀毒方式进行查杀, 确定安全之后才可下载;无论是使用U盘或者是其他存储工具, 都要在使用之前进行杀毒。

(二) 计算机的各种接口做好防范工作

在很多公共场所的计算机很容易被病毒侵入, 比如实施教学的公共机房中, 计算机就很容易被带入病毒, 因为学生会经常使用U盘拷贝资料, 如果有些U盘本身已经携带了病毒而很多学生因为觉得麻烦而忽略病毒扫描工作, 就会使计算机很容易感染到病毒。所以, 在使用U盘的时候最好先进行病毒扫描, 确定无病毒再进行使用才比较安全。

(三) 经常升级安全补丁

曾有大量的数据显示证明网络病毒大部分是通过安全漏洞进行传播的, 所以用户需要注意安全补丁的升级工作, 养成及时更新和升级杀毒软件的良好习惯, 定期进行病毒的扫描工作, 只有这样, 才能防患于未然。

(四) 对中病毒的计算机要及时维修

在计算机中病毒之后, 第一反应就是立刻掐断网络, 以防被其他病毒侵入形成交叉感染, 及时找专业的维修人员进行维修。如果用户自己没有把握能将其修好最好不要随便动手, 以避免对计算机的二次伤害并造成相关数据的丢失。

(五) 安装专业的杀毒软件

目前计算机的种类越来越多, 而且层出不穷。所以, 比较理想的防杀方式是使用杀毒软件。但是杀毒软件如果不及时更新就会失去它应有的杀毒功能, 因此要真正保证计算机的安全就必须经常更新和升级杀毒软件的病毒库, 打开实时监控等。

(六) 设置复杂的计算机密码

计算机密码最好选择数字、字母以及各种符号交叉使用, 越复杂的密码安全性越高, 比如可以交叉使用大小写字母加数字。切忌使用个人的电话号码或者生日等常用的数字做密码, 用此类的数字做密码安全性极低。

五、结语

现代计算机病毒的种类以及数量随着计算机技术的不断进步与发展而不断增加, 虽然现在拥有较为先进的杀毒软件, 但是对待更新换代非常迅速的病毒我们依然不能掉以轻心。只有树立起安全意识, 才能将计算机病毒的防范工作做得更好。

摘要:随着计算机技术发展的脚步逐渐加快, 计算机病毒的蔓延速度也在逐步提升, 目前, 它已经给计算机系统带来了巨大的破坏, 同时还暗藏着一些没有爆发出来的威胁, 为保证计算机系统的正常工作, 研究分析计算机的病毒防范措施已经到了迫在眉睫的地步, 本文将从计算机病毒的特点着手分析防范计算机病毒的方法。

关键词:计算机病毒,破坏,防范措施

参考文献

[1]侯辰夫, 吴倩倩.网络普及下计算机病毒的分析与预测[J].边疆经济与文化, 2012 (1) .

[2]丁弋弋.成都网络骨干尽归巨人盛大2年前收购案蹊跷转变[J].IT时代周刊, 2012 (21) .

上一篇:八年级下学期地理总结下一篇:就业经验交流会演讲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