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叙文细节描写教学设计

2024-05-18

记叙文细节描写教学设计(精选6篇)

篇1:记叙文细节描写教学设计

记叙文细节描写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通过范文展示,引导学生明确几种主要的细节描写方法,以及细节描写在记叙文中的重要作用。

2.通过引导分析及写作练习,让学生初步学会细节描写的三个技巧。

二、教学重点、难点 让学生掌握运用细节描写的三个技巧。

三、课时安排 2课时

四、教学过程

(一)情境启导 1.细节描写重要吗?

同学们,我们先来回顾一下之前学过的《背影》这篇课文。这篇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表达了一个什么主题?他在哪些地方打动了你,为什么?相信同学们也曾见过或自己写过关于父爱主题的作文,但从文章内容看,为什么没有《背影》这般能深深感染别人呢?

明确:父辈的背影,我们每个人都看过无数遍,所以,本文在写作对象上,是比较寻常的。该文之所以打动人,不是因为作者写的对象(父亲的背影)有多么地新颖别致,也不仅仅是因为作者表现的主题是父爱,更主要的是作者把承载父爱的“背影”放在了一个特定的环境背景(贫困父亲中年丧母失业)中,并且以极其生动的细节来刻画了父亲的背影,最终充分地表现了父亲那深沉的爱。而我们平时的习作,往往缺乏了这些特定环境下的细节描写,所以常让人感觉枯燥无味。

我们写文章,通常是为了给人看的,而读者一般不喜欢记流水账似的或是骨架式的文章,文章要写得丰满细腻,易于感知,离不开适当的细节描写。所以说,细节描写对成功的记叙文来说是至关重要的。

2.哪些是细节描写呢?

看几段文字,判断各选段分别是针对哪些方面的细节来进行描写。甲:范进……看了一遍,又念一遍,自己把两手拍了一下,笑了一声,道:“噫!好了!我中了!”……他爬将起来,又拍着手大笑道:“噫!好!我中了!”……范进(由疯而醒后)说道:“是了。我也记得是中的第七名。”(《范进中举》)

乙:(看到鹤从他手中取走了青蛙,并开始觅食,)山米再次走进水里,他回头看看正在摆弄渔竿的外祖父,突然感到心里涌起一股热流。他多么希望外祖父能了解他,就像了解他所养的那群鸟一样;他希望外祖父能在千百个孩子中认出他来,就像认出他豢养的那些野鸭、山鸟一样。山米希望有一天,外祖父会把他也算在那些他所失去的爱物之中,用那种悲伤的声调说道:“那只山鸟已经飞走

了,那只鹤有一天也会飞走,还有我那可爱的山米也要走了。”(《山米与白鹤》)

丙:班长是个矮汉子,左腮有一条刀伤,弯弯的,像是月牙。……班长的脸颊抽动着,月牙形的刀伤也像活了似的动起来。(《铁骑兵》)

丁:海水是皎洁无比的蔚蓝色,海波平稳得如春晨的西湖一样,偶有微风,只吹起了绝细绝细的千万个粼粼的小皱纹,这更使照晒于初夏之太阳光之下的、金光灿烂的水面显得温秀可喜。……天上也是皎洁无比的蔚蓝色,只有几片薄纱似的轻云,平贴于空中,就如一个女郎……。(《海燕》)

明确:细,细致、细腻;节,可称之为情节或节点。细节描写就是在事件发展的过程中对特定情境下的人物、环境所进行的细致描写。如对特定环境的描写,人物的语言、心理、动作、神态、外貌描写等等。

(二)写作点拨 3.如何进行细节描写?(1)看两段文字。

甲:(《背影》选段)我看见他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蹒跚地走到铁道边,慢慢探身下去,尚不大难。……他用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这时我看见他的背影……

乙:(改文)我看到了父亲的背影,他的衣着很朴素很陈旧,肥胖的他用很不灵便的脚慢慢地走到铁道边,笨拙地下去,穿过铁道后又极其艰难地爬上对面的月台。我的眼泪不争气地流了下来。

对比这两段文字,甲文的描写是如何做到更详细具体的?

明确:甲文是将父亲过铁道的动作进行了分解、细化,就像是电影中的慢镜头一样,将人物的每一处细微的动作都清晰地展现在观众面前。而乙文则太笼统,还不够细致。因此,细节描写的第一个技巧就是将特定情境下人物的动作、神态等进行分解、细化,把前后每一处细微的变化都呈现出来。

(2)看《小巷深处》选段

夏天,母亲就如同一尊雕像……毒辣的阳光把母亲原已黝黑的皮肤晒得黑里透红,日复一日,竟成古铜似的颜色;因盲眼而被忽略了得手,总是留着黑而长的指甲;身上的衣服早已辨不出色彩来。……在风中,她无助地倚在墙边,凌乱而花白的头发在苍老的脸颊旁飘着。我看到了她深凹的眼,布满青筋和黑斑的枯竹似的手,还有那根又光又亮的竹棒。

这段描写与上面《背影》中的描写有一个区别就是这段描写里没有时间的先后推移。如果我们把上例《背影》里的描写比作电影中的慢镜头,那么这里的描写可以比作电影中的什么镜头?是如何进行描写的?

明确:特写镜头,即将人或物的某一个细节定格,放大,然后对其进行具体 2

刻画,或突出其动作,或凸显其表情、心理、外貌等等。因此,细节描写的第二个方式就是把人物的某个细节加以放大,并进行细致刻画,以此达到表现人物,感染读者的目的。

(3)再看《南京大屠杀》选段。

1986年8月11日上午10点,南京。浓郁的梧桐树阴掩映着五光十色的橱窗,夏季时装大展销的广告吸引着对对情侣的目光,欢腾跳跃的迪斯科乐曲伴随着熙熙攘攘的人流。这座举世闻名的大城市一如平日,生气勃勃,和平繁荣。……一位身体瘦弱的老太太……那像被人撕咬过的残缺的右耳……她……忽然站住,定定地打量着路边的一课古槐,瞪大了得眼睛里流露出恐惧和绝望,双手也不由自主地哆嗦起来。随即,她怪叫一声,抛下菜篮,转过身没命地奔跑,还不时抓起路边的脏物向后扬去,发出令人毛骨悚然的绝望的呼喊声。……她弱小的身躯剧烈地摇晃着,终于栽倒在地,口吐白沫。

作者写作这篇文章的目的之一是展现半个世纪前日寇在南京犯下的种种恶行以及其深重影响,告诫国人不要忘记民族历史上那段极其黑暗、惨绝人寰的国殇。划线的这段环境描写,放在人物(静缘老太太)出场的前面,起到了什么作用呢?如果去掉会对文章的开头甚至中心的表达产生什么影响?(缺少了这“美”与“丑”的对比,文章的开头不再那么震撼人心、发人深省,也难以告诉读者,现如今的繁荣美好绝对无法掩盖过去的黑暗耻辱,而应该牢记民族之辱。)

明确:万物之间有联系,找出这联系并恰当地表现出来,有助于文章的书写。外部环境虽然是独立于人的思想意识而存在的,但人在不同时刻会关注环境里不同的侧面,对环境的理解也不一样;反过来,对环境不同侧面的描写也会折射出人物的内心感受。我们所说的“以乐写哀”“以景衬情”也是基于此。因此,有时候我们写的事件本身可能是一件较为寻常的事,单独看事件可能很难打动人,这个时候只有把这个事情,放在一个特定的情境下,才能产生感染人的效果。如《背影》第二、三自然段中的背景交代(让读者知道“父亲”在自身遭遇极度痛苦的事件后依然对“我”关怀备至)。所以,细节描写的第三个方式是,在叙事写人中,加入适当的环境描写,或渲染烘托,或情景交融,以此来感染读者。

4.小结。

细节描写的三个技巧:(1)将特定情境下人物的动作、神态等进行分解、细化,把前后每一处细微的变化都呈现出来。(2)将人物的动作、神态或外貌等细节加以放大,对该人物的动作、神态或外貌等侧重一个方面来刻画。(3)给人物、事件一个适当的环境(场景)描写。

需要注意的是,细节描写不是为了细节而细节,应该根据文章主题的需要或表现人物、呈现事件的需要,所以,写完后要看看是否适宜、贴切,不要生硬,前后割裂。

(三)自主写作 写作要求:

1.选取自己亲身经历、难以忘怀的一件或几件事来写一篇记叙文。2.根据中心的需要,尝试运用至少两种描写技巧。

(四)互动评改 1.评改标准:

(1)文章是否有打动你或别人的细节描写?怎么打动你的?

(2)文章的细节描写与上下文联系紧密吗?细节描写能恰当的为文章的主题服务吗?

(3)你觉得文章的细节描写还有改进的空间吗?如果是你,你会怎么写? 2.学生互评。四至六个同学为一组,互评本组的作文。并推选出一篇作文。3.展评交流。各组派一个学生介绍本组的佳作。4.师生共评。教师选一篇文章,与学生共同鉴赏。

(五)总结激励

古人说:于细微处见精神。我们的记叙文,特别是一些叙写寻常事物的文章,要想写得真实丰满、情趣生动,以期感染甚至打动别人,贴切自然的细节描写是不可缺少的。细节描写的技巧有很多,这里只是为大家介绍其中较为常见的三种,希望对大家的写作有所裨益。

篇2:记叙文细节描写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了解细节描写的内涵、作用及常见类型

2、学习细节描写的方法及运用 教学重点:

学习细节描写的方法及运用 教学方法:

活动教学法 教学过程

导入 :

各位同学,根据上次作文情况来看,大家已经基本明白了记叙文的文体要求。也就是说写出来的文章的文体是正确的。但写出的内容平淡、无味,缺少打动人心的细节描写。所以我们今天这节作文课就是和大家一起来探讨记叙文中的细节描写(板书)。

请大家回忆一下课本中有哪些让你印象深刻的细节描写。

认知

那么细节描写的内涵是什么呢?

细节描写——是指对文学作品中的人物、环境或事件的某一局部、某一特征、某一细微事实所作的具体、细致、深入的描写。

下面让我们来一同欣赏、品味经典:

“他身材很高大,青白脸色,皱纹间时常夹些伤痕,一部乱蓬蓬的花白胡子。穿的虽然是长衫,可是又脏又破,似乎十多年没有补,也没有洗。” 《孔乙己》

我看见他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蹒跚地走到铁道边,慢慢探身下去,尚不大难。可是他穿过铁道,要爬上那边月台,就不容易了。他用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这时我看见他的背影,我的泪很快地流下来了。《背影》

严监生喉咙例痰响得一进一出,一声不到的,总不得断气,还把手从被单里拿出来,伸出两个指头。大侄子赶上前问道:“二叔,你莫不是还有两个人不曾见面?”他就把头摇了两三摇。二侄子走上前问道:“二叔,莫不是还有两笔银子在哪里,不曾吩咐明白?”他把两眼睁得溜圆,把头又狠狠地摇了几摇,越发指得紧了,奶妈拖着哥子插口道:“老爷想是两位舅爷不在眼前,故此记念。”他听了这话,把眼闭着摇头,那手只是指着不动。赵氏慌忙揩着眼泪,走上前道:“老爷,别人都说的不相干,只有我晓得你的意思!你是为那灯盏里点的两茎灯草,不放心,恐费了油。我如今挑掉一茎就是了。”说罢,忙走去挑掉一茎。众人看严监生时,点一点头,把手垂下,顿时就没了气。《儒林外史》

同学们我们一起欣赏这些精彩的细节,也知道了细节描写能使人物形象生动、作品主题更深刻甚至还能推动情节的发展、渲染气氛、暗示社会环境。

那么常见的细节描写有哪几种?

外貌、语言、动作、情态、心理,环境描写以及场面描写等。既然我们已经知道了细节描写的内涵、作用和常见类型,下面我们就一起来小试牛刀吧。请大家从下面片段中任选一个通过增添细节描写是使其生动起来,写好后前后的同桌互相讨论,比比谁写的好!

1、“我的同学小宇他很瘦。真没见过这么瘦的人。”

2、“数学课开始了,老师把批好的试卷发下来。在拿到试卷之前,我紧张得要命,就怕自己考砸了。试卷拿到手以后,我一看不及格,很是伤心。

3、“她骂他懦夫” 讨论、点拨、总结 怎样写好细节描写。

1、细化动作、延长过程

运用动词,对描写对象做动态展示,是细节描写中十分常见的方法。

2、运用修辞、画其神韵

巧妙的运用修辞,即比喻、拟人、夸张、反复等修辞手法,可以增强语言的生动性,变抽象为具体,使无形变为有形。

3、变换角度,增加层次

要表现同学甲,除对甲进行直接描写外,还可以描写其他同学的反应,从更多角度、更多层次展现同学甲。

4、多用感官,描出情趣

害怕、高兴、伤心等情绪都是不可具体感知的,在描写这些抽象的东西时我们不妨调动感觉器官,借助肖像、动作、神态、语言、心理等的描写,写准写活人、景、物。这种方法我们称之为:动用感官,绘出情趣。

5、类比联想,添其内涵

等等

同学们,利用我们总结的方法再次修改自己的片段描写。同学交流,说出运用什么方法。

老师也尝试写了这三个片段:

1、他很瘦。有人形容谁瘦常常说“他瘦得像豆芽菜”,但是他即使是豆芽也是那种脱水两三天之后的蔫豆芽。他很瘦。笔挺的西装到了他的身上往往就变成了风衣,只能向下垂。他瘦的叫人担心,以至于关心他的人总是劝他——风大的时候尽量不要出门,即使必须出门也要离树远一点,离水远一点。他瘦得是那样的彻底。假如医学院的学生要学习人体骨骼的位置,看看他就一目了然了,视觉效果绝对不亚于医学标本。(运用修辞)

2、(1)我不停地在心里念叨:“阿弥陀佛,上帝啊,保佑我吧!我再也不玩手机了,不看电视,不上网了。唉!都有怪我自己,老想着上网玩游戏,考试前一天还趁父母不在家偷看了一个小时的电视。老师啊,发发慈悲,手下留情,我以后上课一定好好听讲,千万别让我不及格啊!(细化心理描写)

(2)天阴沉沉的,不时刮来阵阵冷风。风刮到我身上,我就不由自主地打颤。教室里静悄悄的,只听见“沙沙”的发试卷的声音,“哗啦!”我的心随之猛跳了一下,一个同学不小心把书碰到了地下。同桌的试卷已发下来了,72分,看着同桌哭丧的脸,我不由得心里直打鼓。(变换角度)

(3)试卷静静地反躺在桌上。我用有点颤抖的手去掀试卷,一个鲜红的“4”字映入我的眼帘,我的手一抖,试卷又合上了。我一咬牙,把手伸到试卷底下,用力一翻,随着“啪”的一声,我看到了我的分数──48,可怜的“48”,我“唉”的一声便瘫在了桌上。(细化动作,延长过程)

3、(1)她骂他道:“你真是一个懦夫!”(添加语言)

(2)她用手指着他的鼻子骂道:“你真是一个懦夫!”(添加动作)

(3)她早已被气得浑身颤抖,脸色铁青,怒目指着他的鼻子骂道:“你真是一个懦夫!”(添加神态)

(4)其实,她早已被气得浑身颤抖,脸色铁青,但她还是在不断地告诫自己:不要失态!不要骂人!最终她实在是忍不住了,于是怒睁杏目,用手指着他的鼻子骂道:“你真是一个懦夫!”(添加心理)

小结

同学们,其实任何精彩细节描写首先在于需要我们平日细致的观察,用心的感悟。在对生活的细腻观察中学会思考,文章才会有真情实感,才会精彩生动,才会深刻感人。总结

同学们,今天我们主要从片段作文的角度学习了细节描写的内涵、作用和方法。但再精彩的片段也是服务于整篇文章的,细节是服务于表达中心的,因此我们在进行细节描写时,应有全文观。如果说细节是明艳的花朵,那整篇文章就是生机盎然花园;如果说细节是洁白的浪花,那整篇文章就是那蔚蓝奔腾的大海;如果说细节是一个人的精神,那整篇文章就是一个人的体魄。让我们用细节之花去点缀文章之园,用细节之浪去激荡文章之海,用细节之神,去鲜活文章之体。

作业

任写我们今天这节课的某一人、某一事或某一场景。要求:

1、运用细节描写。

2、字数150字左右。

板书设计:

细节描写

人物、主题、情节、气氛、社会环境

外貌、语言、动作、情态、心理,环境描写以及场面描写等

篇3:记叙文细节描写教学设计

细节描写是对人物的外貌、语言、动作、心理、神态和社会环境、自然环境中某些具有特征的细小环节的具体、生动而又细腻的描述,以达到“于细微处见精神”的描写方法。抓细节是写好文章的关键,尤其是记叙文,语文教师应引导学生用细节去抒写真情。

作家李准曾经说过:“没有细节就不可能有艺术作品。真实的细节描写是塑造人物,达到典型化的重要手段。”判断细节描写是否成功,可以看它是否能达到“一瞬传情,一目传神”的艺术效果,好的细节,可以使人物描写入木三分,写景色可以让人身临其境。记叙文的细节描写,应该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一、细节需真实反映生活

一沙一世界,一花一天堂,大海是由无数颗小水滴组成的, 但每颗小水滴都自成一个世界。生活在时代的洪流中,我们的文章势必要反映历史。文章是历史的一部分,但写文章不是记录历史。所以我要求学生,用生活中的小事来表现生活,折射时代。真实的细节描写,使读者如临其境,如历其事,如见其人,而虚假的细节则会使读者大反其胃,甚至会闹大笑话。

记得初中语文老教材中有《斗牛图》一文,记叙了戴嵩画的《斗牛图》,图中绘两牛相斗的场面,风趣新颖。一牛前逃,似力怯;另一牛穷追不舍,低头用牛角猛抵前牛的后腿。牛之野性和凶顽,尽显笔端。后来这画却被一牧童指出了错误,“牛斗力在角,尾搐入两股间,今乃掉尾而斗,谬矣!”然而后人亲自去斗牛场观察过斗牛时的场景,发现斗牛时牛的尾巴大都不是夹在两股之间,而是垂在腿后,尾梢向上翘起,或是尾巴左右摆动,像扑打蚊子似的。也有熟悉牛性的人提出牛尾巴的状态和牛的情绪有关,牛情绪好的时候“翘”起,情绪不好时“夹”起。固然牧童的话也有失偏颇———以自己的偶然所见以偏概全,但他毕竟能从自己经历的生活中进行细致地观察,这一点很值得我们学习。

二、细节需凸现人物个性

在人物的细节描写中,往往通过细致而富有表现力的笔触, 展示人物的特征、语言、动作、服饰等一些不为人所注意的“角落”,对“角落”适度放大,以期“出彩”,突出人物个性。

七年级下《音乐巨人贝多芬》一文,作者对人物进行了详细的肖像描写。他那“十分陈旧,甚至是不整洁的”衣饰,“拖在衣服后面的”“早已失效了”的助听器,“愁苦”的脸,蓬乱的头发,都在印证着生活的窘迫和苦难的压力。然而,他那“仿佛要挑起整个生命的重荷及命运的担子”的宽阔双肩,“有力的大手,”“有一种凝重不可逼视的光”的“深邃的眼睛”,“紧闭的嘴”,都无不显示出他与不幸遭遇的抗争意志。这些描写,显示出了作者高超的肖像描写技巧。描写不仅做到了由远及近、从上至下的井然有序,而且做到了以形传神,充分表现出了贝多芬的生活遭际、个性气质和特有的精神世界。

三、细节需触动读者心弦

所谓“细节”,就是要多加关注现实生活中人们所关心的焦点、热点,或者贴近人类永恒的情感,才能与读者产生同感与共鸣;就像绘画中在简笔勾勒的基础上敷以浓墨重彩一样,使形象更加绚烂艳丽,给读者以强烈的视觉冲击,从而扣动读者的心弦。

鲁迅先生的名篇《孔乙己》中,孔乙己被打断腿后最后一次去咸亨酒店喝酒遭到了掌柜的嘲讽。

“孔乙己,你又偷东西了!”但他这回却不十分分辩,单说了一句“不要取笑!”“取笑?要不是偷,怎么会打断腿?”孔乙己低声说道,“跌断,跌,跌……”

孔乙己那企图为自己开脱,又想保住自己读书人的面子的尴尬和窘态,以及这时无言可辩和面临生活的末路重重击打在读者的内心,一个令人可恨又可悲的形象跃然纸上,让读者五味杂陈。

细节描写做得越成功,作文就越有魅力,越容易打动人。可如何写好细节呢?

方法一:动词传神

我本来要去的,他不肯,只好让他去。我看见他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蹒跚地走到铁道边,慢慢探身下去,尚不大难。可是他穿过铁道,要爬上那边月台,就不容易了。他用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 显出努力的样子。

这是朱自清先生《背影》里的一段动作描写。它能成为后人争相传诵的经典,在于作者在朴素和细腻的文字中,灌注了一股真挚而又深沉的父子之情。这种情感没有通过直接抒情,也不是通过真情告白,而是自然流淌在这一段的细节描写中。作者通过对父亲爬过月台买橘子一系列动作的描写,把家境窘迫生计维艰的父亲为儿子买橘子的蹒跚背影,深深地刻在读者的心中。

方法二:细致白描

白描是一种轮廓的勾勒,是创作朴素的、有力度的、层次感较强的、富于线条结构的人或景的最大众化的表现手法。尽管看起来只是寥寥数笔,但却包含着艺术的穿透力和建筑美。

时间既然是深冬,将近故乡时,天气又阴晦了,冷风吹进船舱中,呜呜地响,从篷隙向外一望,苍黄的天底下,远近横着几个萧索的荒村,没有一点儿活气。———鲁迅《故乡》

隆冬天气,作品中的“我”回故乡满目疮痍,甚是凄凉。看似淡淡几笔,勾画出的是故乡的衰败。这样振聋发聩的艺术感染力正是由白描这一手法所蕴蓄着的。

方法三:巧用修辞

修辞手法,是记叙文写作中最基础、最主要的一种手法,在初中阶段,修辞手法主要包括比喻、拟人、排比、对比、反复、对偶、夸张等。运用修辞手法,也是细节描写的一种方法。例如朱自清先生的《春》。

朱自清先生善于排比句的连用。在文章的结尾,作者将三个比喻连用,用“刚落地的娃娃”比喻春天,突出春天的“新”;用“花枝招展的小姑娘”比喻春天,突出了春天的“美”;用“健壮的青年”比喻春天,突出了春天的“壮”。作者连用三个比喻来赞美春天,层层相关,步步深入,比喻鲜明生动,既突出了文章的主题, 又增加了文章的气势,使文章结尾有力、鲜明。

方法四:借用标点

鲁迅先生在《故乡》的人物对话中,别具匠心地运用了二十多个省略号。全文中关于闰土的语言描写有6个地方,闰土的这6段话语中,共有10个省略号,4个在话语中间,6个在语句末尾。第一个即初见面时的“老爷……!”这是刚见面时,闰土在经过非常矛盾、非常复杂的心理斗争后,终于态度恭敬地喊出的一句话。这省略号表明闰土心里有很多话想说却又不知怎么说,他迟疑着,也在斗争着。第二个是介绍自己孩子水生时说的一句话,“这是第五个孩子,没有见过世面,躲躲闪闪……”省略号的意思可以理解为闰土还想补充一句话,却什么也没说出。第71段的4个省略号,则最能体现中年闰土说话吞吞吐吐、断断续续,“非常难。第六个孩子也会帮忙了,却总是吃不够……又不太平……什么地方都要钱,没有定规……收成又坏。种出东西来, 挑出去,总要捐几回钱,折了本;不去卖,又只能烂掉……”多年未见,“我”询问他的近况,闰土本有成千话语要说,但他只是悲苦地挤出几个断断续续的句子。中年闰土的麻木、迟钝,与少年时候的他那滔滔不绝的语言形成鲜明的对比。同样是话语中的省略号,在少年闰土和中年闰土的描写中,用法却不相同,但它们对刻画人物,进行细节描写却立下了汗马功劳。

文学来源于生活,细节就在丰富多彩的生活之中。描写刻苦学习的神态,众所不同,有人紧皱眉头冥想,有人咬住笔头沉思, 还有人双目凝视……因此,要想在现实生活中获得具体生动的细节,就要细致观察身边的人和事,对于自己所要描写的对象更是如此。细节既然是“细”的,就要观察得细,细致入微地观察,才能写得细。比如观察人物的一举一动、音容笑貌、神情姿态,观察人物生活的环境、社会的风俗人情,以及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篇4:初中记叙文细节描写教学探索

[关键词]初中语文写作教学记叙文细节描写

[中图分类号]G633.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6058(2016)340013

記叙文是文章的一种体裁,也是初中生最常接触的作文形式。目前,通过对初中生写作能力的调查发现,大部分初中生在撰写记叙文的时候存在许多问题和不足,其中最主要的一点就是缺乏对细节把握的能力。本次论述将从准备阶段、分析阶段和下笔阶段三个层面展开,继而总结提高初中语文记叙文细节描写教学质量的有效手段。

一、准备阶段,善于捕捉细节

相信很多语文教师都遇到过这样的情况,就是在布置记叙文任务时,会听到学生抱怨不知道该写什么,不知道怎么去写,以至于在批阅学生的作文时会发现通篇都是流水账。面对当前初中生时常出现的“落笔无物可写”和“细节描写一笔带过”等问题,提高初中生对记叙文细节描写的能力无疑是最佳手段。在指导期间,可以将记叙文写作划分为三个层次,第一层次便是准备阶段。首先,就是提高学生对细节的捕捉能力。但何为细节捕捉呢?就好比照相机拍出的照片,让细节定格在某个瞬间,并放大在众人的眼前。所以,语文教师要擅长利用这个比喻方法让初中生明白,再单调的生活,只要肯于认真观察某个瞬间,捕捉其中的亮点和精彩,还是有许多内容可写的。其次,在练习阶段,语文教师可以随机选择一些生活中的景象图片供学生观察,捕捉其中的趣事和亮点,然后再要求学生对这些内容进行文字描述。如此一来,学生在长期的训练中便可以建立良好的细节捕捉意识,从而提高他们对记叙文细节的把控能力。

二、分析阶段,善于掌控细节

在捕捉细节的基础上,也要培养学生分析细节的能力。在具体操作方法上可以围绕以下两点着手:第一,对外部形象的描述。外部形象包括事物的具体形象,例如形状、颜色等。以描述“雪人”的颜色细节为例,学生在描述的过程中可以这样刻画:“雪人的白空灵而又无瑕疵,它就像是一团棉絮,轻荡荡地‘飘在那里。清风拂过,让人担忧,仿佛空中的灰尘会玷污这份难得的纯净。”这段话适当地运用了夸张的描述手法,一阵清风都能将雪人的洁白玷污,可想而知这里所交代的“白”是完全无瑕疵的。第二,围绕事件所能带来的结果、影响进行细节上的分析。在这期间,学生首先要思考自己所要描述的细节会给作文中的某个人物,甚至整个文章的走向带来哪些影响。然后再在这个基础上利用适当夸张的语言将细节事件表达出来。例如在某名学生撰写的《乞丐》中,他如此描述:“他将仅有的五元钱交了过去,但是,我发现他并未因为晚饭还没着落而担忧。”众所周知,乞丐时刻要为填饱肚子而乞讨,哪怕是一元钱,对于他们而言都是活着的保障。但是在这段话中,作者利用“仅有”进一步体现了文中乞丐的困境,在下一句话中,作者却将话锋转变,表示乞丐并没有因为送出去仅有的五元钱而担心自己晚饭的问题。那么,究竟是什么事能让一个乞丐下如此大的决心,哪怕是面对即将到来的饥饿呢?可见,不论是哪一种细节描述方法,对于学生而言最有效、便捷的描述方法就是将事件、形象夸张地表达出来,让夸张的描述和原本的事物之间形成“摩擦”,而使读者更进一步对描述的事物获得更多认知。

三、下笔阶段,善于突出细节

众所周知,细节描写就是对文章人物的性格、语言、动作和外貌,以及周边的环境、场面氛围的描写。如果可以把这些细节描写得淋漓尽致、精彩纷呈,凸显其中的神韵,那么文章就成功了一半。所以,在学生下笔阶段,语文教师要围绕之前的教学内容进行引导,鼓励学生突出细节色彩。例如短篇小说《变色龙》中有这样一段描写:“警官奥楚蔑洛夫穿着新的军大衣……穿过市场的广场。”在这段话中,作者巧妙地运用了“穿”和“脱”两个字,详细地表达出了奥楚蔑洛夫为了掩饰心虚胆怯的尴尬情状和凌弱畏强的丑态。这时,教师可以顺势提出问题,要求学生思考为何这两个字在这段话中可以发挥如此大的作用,随后再回顾全文,带领学生了解小说内容。这时,学生便可以发现这两个字在文章中发挥的作用。而在学生练习期间,教师便可以鼓励学生进行仿写,利用相同的手法来表达出一个人的心理、情绪等细节。当然,在一开始练习的过程里,学生难免会出现生搬硬套的情况,但是通过长期的练习,他们对字、词的运用必然会更加巧妙,从而提高他们对细节的把握能力。另外,还有一个相对较笨,但是效果显著的练习方法,即用比喻和借代的描写手法。例如将鸡冠花描述为倒置的女裙,这就是一个典型的利用比喻来突出细节的描写手法。所以在平日的练习中,教师要合理点拨学生在观察细节的同时,分析哪些事物与其存在形象上的关联,再利用比喻和借代的手法将其表现出来。

总之,根据当前初中生在记叙文细节描写方面存在的问题,合理总结出有效的解决方案,以此提高初中生对记叙文细节描写的掌控能力,这需要语文教师在以后的教学和备课中给予深入的研究与高度的重视。

篇5:记叙文细节描写教学设计

鄞州区集士港镇中学 王永龙

记叙文,不是写人就是叙事。尽管如此,借助事件,写好一个人,把人写活写“立体”,绝非易事,大多数同学的记叙文总是空洞无物,不能给人如临其境、如见其人、如历其事之感,更无感染力可言。究其原因,主要是同学们在写人记事时,缺少采撷典型细节的能力,通篇是空泛的概括叙述,读起来味同嚼蜡。怎样才能将记叙文写得让人耐读呢?

笔者认为,选准典型、凸现细节是写好记叙文的有效途径教学设计, 其实在我们生活中,细节无处不在:陌生人面前讲话要口吃脸红的男孩,大会作报告时两只大拇指相对不停转圈的领导,上课时讲到重要处不时向上挥舞手臂的老师„„生活到处充满着各种各样的细节,而这些生活中的细节既显示出一个人的当时的心理状态,也体现一个人的风度与涵养。因此,我们在写记叙文时如果能注重文中的细节,就能写出精彩的文章。

一、细节描写的作用

(一)细微之处突显中心。

小时候读《祝福》,就对祥林嫂的眼睛描写印象深刻:“只有那眼珠间或一轮,还可以表示她是一个活物.她一手提着竹蓝,内中一个破碗,空的;一手拄着一支比她更长的竹竿,下端开了裂:她分明已经纯乎是一个乞丐了。”

鲁迅对祥林嫂出场的细节的描写十分非常传神,“间或一轮”的眼珠,竹蓝内中一个空的破碗,一支比她更长下端开了裂的竹竿,充分表现了旧社会对祥林嫂摧残和人性的残害,有力揭露了半殖民地半封建旧中国对妇女的人性的摧残。

鲁迅有过这样的评说:“细看一雕阑,一画础,虽然细小,所得却更为分明,再以此推及全体,感受遂愈加切实。”在《药》写人血馒头由鲜红变为乌黑,最后“焦皮里面窜出一白气,白气散了,是两半个白面的馒头”。不仅暗示了夏瑜从被害到被吃的过程,还隐寓着革命者的鲜血因群众的愚昧麻木而白流的深义。在《孔乙己》中酒店老板四次念叨“孔乙己还欠十九个钱呢”,这一语言细节不但写出了孔在人们心目中的地位之低,还活画出当时社会的世态炎凉。

(二)细节彰显人物性格。

成功的细节描写就像精彩的特写镜头一样,可起到放大、扩展的作用,能把人物精神世界最为本质的部分揭示出来,凸现人物灵魂。如《故乡》中闰土的一声“老爷”叫出了他思想深处的等级观念与内心隔阂,《孔乙己》中的孔乙己的破长衫穿出了他的寒酸与清高,《藤野先生》里藤野先生讲堂上没有带领结反映了他的俭朴和随意。

(三)借助细节描写推动情节发展。

细节描写除了突出人物性格特征,塑造人物形象,还起到推动情节发展的作用。如《百合花》中的小通讯员和“我”借被子“露出一个年轻媳妇来”的细节,推动了情节的发展。又如《陈奂生上城》“感冒”这一细节就是作者精心构建。试想,陈不患感冒就难以巧遇吴书记,遇不上吴书记又怎能住进一夜五元的高级房间,住不上高级房间陈又怎会有一系列无聊作贱的精彩表演,他又怎会回去对村人炫耀?纵观全文,“感冒”这一细节把躺在车站长椅上的陈奂生顺理成章地送进了高级房间,它不仅展现了人物的个性,而且使故事情节有了意想不到的发展,乃至改变了人物命运。

二、指导学生细节描写方法

(一)运用特写镜头放大细节。

选择好相应的材料后,我们还得将细节描摹出来,运用特写镜头是一种不错的方法。特写镜头是电影艺术的一种手法,用近距离拍摄的一种方法,把人和物的局部加以放大、强调,以造成强烈的艺术效果。刻画细节时我们不妨借鉴一下这种手法,想象一下,自己的笔如同摄像机,接近再接近你的描写对象,捕捉其一个细小的动作,一个不易觉察的眼神,一句转瞬即逝的话语。比如鲁迅先生描写被人取笑伤疤似的孔乙己:孔乙己涨红了脸,额上的青筋条条绽出,争辩道,“窃书不能算偷„„读书人的事„„能算偷么?”

有个学生写《我的父亲》:“一天下棋时,因为父亲悔棋,我和他闹翻了。从那以后,我不理他。那天,母亲出差,父亲就决定送我到辅导班。公共汽车上,父亲站在离我不远不近的地方。我两眼望着窗外,略微侧头,发觉父亲在注视着我。到站后,我下了车,快步走着。我发现身后父亲并没有跟来,但在拐弯处,我看见父亲在看着我,我心里一热。父亲注视着我,目光是那样温暖。我顿了顿,假装提鞋。站起来时,心中的暖意更深了。从此,我发觉父亲的爱无处不在,却不易察觉。”改写后“父爱是不易被察觉的,但又是实实在在的。一天下棋,父亲借口悔棋,我不快,便与父亲闹翻了。从那以后,我尽量避免和父亲说话。那天,母亲出差,去辅导班的路途遥远,“护送”我的重担便落在了父亲的肩上。上了公共汽车,我故意与父亲背对着,沉默不语。我漫无目的地望着窗外,偶一侧头:竟发现父亲在不远处静静地注视着我,眼里充满了关切,似乎并不在意我俩目前正处在“僵持阶段”。到站后,我一声不响地下了车,快步走着。身后似乎并没有父亲跟随的脚步声,但在拐弯处:我回头一望,正好与刚过马路的父亲的目光相碰。我不禁眼睛一热,心也跟着热了起来。虽然看不清父亲回望我的眼神,但我分明感觉到那目光是暖的。我顿了顿,假装蹲身提鞋,又朝父亲回望我的方向看去,发觉父亲仍在看着我。我站起身来,心中的暖意又加深了,心潮澎湃地走上了通向教室的路。从此,我发觉父亲的爱就像回望一样无处不在,只不过需要用感受爱的眼睛去观察,用体谅父亲的心去感受。”

通过教师指导后,学生在父亲神态、动作加以生动的细节描写,使文章生色不少。

(二)运用慢镜头,拉长细节。

除了特写镜头外,影视作品中随处可觅的慢镜头也是我们刻画细节的一个好方法。正常情况下很短时间就能过去的动作,在慢镜头下被放慢拉长。以“背影”为例,父亲攀爬月台的片段:“他用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我的泪很快下来了”

若是正常情况下,可能我们一句话就打发了——父亲翻过了月台,仅此而已。但果真这样,这篇文章还能打动人吗?最经典的细节都没有了,还能成为经典吗?从中我们可以仔细看下作者是怎样将动作延长的,其实很简单,作者采取了将大动作进行逐步分解的办法:

攀爬月台﹦用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向上缩﹢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这样就把父亲为儿子的甘愿吃苦的拳拳之心表达得淋漓尽致。如一学生在写“从头顶倾泻而下的水,让我全身上下都舒服了”这一句话时,运用慢动作方法来写后就变成下面这样一段:

水,它不多不少,在抚摸过全身的每一寸皮肤后,刚好能够润湿脚板,地上几乎没有一点被浪费掉的水”“水在我们的身上滑呀,滑呀,在我们的每一寸皮肤上滑呀,滑呀,就像母亲的手在我们身上轻轻地抚摸着,慢慢地滑动着,让人感到特别的舒服,特别的幸福„„

运用慢镜头,拉长水带给“我”感受的细节,使“我”的每个部位、每个毛孔、每条血管、每寸皮肤都舒服了。把模糊的感觉写清楚了,把朦胧的感受写得具体生动了,显得真切感人。

(三)抓住最能反映内心性格的外貌动作细节

1、描写肖像,特写眼睛

契诃夫《苦恼》中没有巨大的场面和引人入胜的曲折情节。它的整个故事都建立在马车夫姚纳想找人倾诉儿子死了这一细节描写上。小说一开始就对雪中的人静态的细节描写。“车夫姚纳·波达波夫周身白色,像个幽灵。他坐在车座上一动不动,身子向前伛着,伛到了活人的身体所能伛到的最大的限度,哪怕有一大堆雪落在他身上,仿佛也觉得用不着抖掉似的。”这段细节描写匠心独运,十分细腻逼真,写得形神兼备,能以小见大,于平淡中发人深思。显示出主人公已经沉浸在自己满腹心事和悲苦中,乃至于忘掉了整个世界。

眼睛是心灵的窗户,透过这一扇扇“窗户”,我们就可以窥见不同人物的个性特点、生活经历,洞悉他们的喜怒哀乐、好恶爱憎。因此,鲁迅先生说:“要极省俭的画出一个人的特点,最好是画他的眼睛。”他在《祝福》中多次写到祥林嫂的眼睛,从祥林嫂先前的“顺着眼”,到“眼光没有先前那样精神了”“眼光也分外有神”到后来的“消尽了先前悲哀的神色,仿佛木刻似的;只有那眼珠间或一轮,还可以表示她是一个活物”“那没有精采的眼睛突然发光了”„„ 一个眼睛,别样眼神,充分展示了祥林嫂从善良做人,勤快耐劳,到失去对生活的信心,从坚忍顽强,到麻木迟钝,最后只求死后平安的悲苦命运的轨迹,祥林嫂的内心世界都写在了眼睛里,她的喜怒哀乐凝聚在眼神中。

2、刻画心理,重画皮画骨

法国作家雨果说过:“有一种比海更大的景象,是天空;还有一种比天空更大的景象,那就是人的内心世界。”心理描写能够直接叙写人物的七情六欲,揭示人物灵魂深处的奥秘,把单靠外部的描写难以表现的内心感受揭示出来,使文学作品中的人物形象立体化,从而显得更为完整和真实。鲁迅先生在《阿Q正传》里有这样一段描写:

阿Q在形式上打败了,被人揪住黄辫子,在壁上碰了四五个响头,闲人这才心满意足的得胜的走了,阿Q站了一刻,心里想,‘我总算被儿子打了,现在的世界真不象样„„’于是心满意足的得胜的走了。

一句内心独白“我总算被儿子打了,现在的世界真不象样”,言简约而意丰赡,很好地揭示了人物的性格特征,将阿Q的精神胜利法活画了出来。

描画心理,可以通过内心独白、神态显示,也可通过直接描写、心理分析来展示主人公的灵魂。

3、言行举止,求微妙传神

动作描写是人物描写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因为人的举手投足总表达着自己的微妙情感和复杂思想。

老舍说:“描写人物最难的地方是使人物立起来,我们须随时用动作表现出来„„人物的感诉力才能深厚广大。”这就是说,只有成功地描写了人物的动作,才能使人物的精神世界得以充分展示,使笔下的形象活灵活现。如《背影》中动作的描写:“他用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这样的一“攀”一“缩”一“倾”,将父亲对自己的爱表现得淋漓尽致。

(四)适当运用修辞手法。

在描写是运用比喻、拟人、夸张等修辞手法,可以使描写更为生动,使细节更加传神比如“皇帝的新装”中面对织布机上并不存在的布匹使作者运用夸张的的手法描写夸大大臣们的语言与动作细节,揭露了他们的虚伪面目和丑恶心灵。

一切景语皆情语,但无论描摹山水田园、花鸟虫鱼,还是状写日月星辰、风霜雨雪,抑或写意繁枝茂叶、天光云影,其所关注的始终是人。

我在指导一个学生描写《落叶》时,要求学生运用恰当的修辞的方法来描写落叶的细节刻画落叶无私奉献的精神:“秋天到了。早晨,我来到窗前,一个景象使我呆住了——发黄的叶在飞!她原来翠绿的身子散发出金黄的光彩。她坦然地离开了大树母亲温暖的怀抱,在四溢的秋日暖阳中,在天空这个舞台上,飞旋着、飘舞着。像一只只翩然飞舞的蝴蝶,在秋风中款款地飞。她又像一位热情四射的吉普赛少女,虽然衣着陈旧,裙袄破损,却舞得意志飞扬、旁若无人,眼中闪烁着炽热的光芒。那是平静的热烈,超脱的欢呼!空际间划过一圈一圈的痕迹,那是生命的轨迹„„突然,像是风中的精灵在开玩笑,一阵疾风刮起,叶失去了平衡,像一只折翼的黄蝴蝶,在空中翻腾着,在坠地前作着最后的努力。最终,她飘落到了地上,夕阳将它染成了金色,如同天边即将逝去的火烧云„„”

三、细节描写注意事项

(一)抓住典型细节

细节描写在文章中不是越多越好,细节描写要能抓住典型细节,而应选择具有代表性、概括性、能反映深刻主题的事。这样才更具有广泛性,有利于突出文章中心,从而给人留下更为深刻的印象。比如,鲁迅在《祝福》里几次写到鲁四老爷“皱一皱眉”,这种面部表情的细微变化,便深刻地暴露出封建绅士厌恶寡妇、维护旧礼教的反动立场和丑恶灵魂。

(二)细节要真实

所谓真实,是指细节描写能够精确而又惟妙惟肖地反映现实生活中的人事的特征。所谓典型,是指描写的细节,具有广泛的代表性,能够通过个别的、细小的事物,反映一般与全貌,由现象揭示本质。比如朱自清在《背影》中对父亲爬月台时吃力样子和动作的描写,突出了父亲对我无私的爱,让每个读者感动不已。他的成功之处在于对父亲动作的细致观察和准确地表达。

(三)细节要小中见大

细节描写是一种以小见大的方法。细节的分量虽轻,容量却大,在我们选择细节的时候要从细微处着手、从大处着眼、小中见大,让小的细节反映人的思想状况、社会风貌。要使得描写生动形象,在观察事物过程中,我们要调动自己的各种感官,对事物作非常细致的观察。每个人都有不同的性格特征,所以每个人说话、做事都会以不同的方式体现出自己的性格。我们要做的,就是认真地去观察,然后把它积累下来,作为写作的素材。写人是这样,细节描写用于写景、状物时,则要把握住景物的特征和变化。

“一粒沙里看世界,一瓣花里见天堂”,细节描写的作用不容小觑,在描写时,若能抓住细节进行刻画,想必被描写对象一定会鲜活许多。

指导学生从课文阅读中积累细节描写的素材课文是美文的集合..写人叙事的文章,细节的刻画最能打动人心,最能将所描写的人事传神入境,也最能给人以真实感。

篇6:记叙文细节描写训练

高考中记叙文容易写出真情实感,最能打动阅卷老师,因而也常常出高分,但多数学生的记叙文平淡无味,提升记叙文档次的秘诀就是细节描写。

一、手法介绍:

1、细节描写是指抓住生活中的细微而又具体的典型情节,加以生动细致的描绘,它具体渗透在对人物、景物或场面描写之中。

2、描写的目的是要达到生动形象,做到写人则如见其人,写景则如临其境,能给人以真切的感受。

二、名家作品关注生活细节:

写作大师们总善于观察生活中的细节,并用细腻的笔触去表现这些细节,如: 杜甫——以一腔悲愤渲染了武皇开边征调百姓时“爷娘妻子走相送”“牵衣顿足拦道哭”的场景;

柳永——特写笔法凸现与心爱之人“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的依依惜别情形; 归有光——以深情记忆着母亲“儿寒乎?欲食乎?的关爱”;

祥林嫂——中空的碗,开裂的竹竿,木刻似的脸,间或一轮的眼珠; 孔乙己——张开五指将碟子罩住,一边摇头说:“多乎哉:不多也”穷酸气; 严监生——临死时那两根始终不肯放下的手指……

这些细节,因其生动传神的刻画,深深印在我们的记忆中,历久弥新。

三、阅读下列文章或文章片段,归纳细节描写的类型

(一)《跟着》

我拉着箱子,快步走了。

父亲穿着厚睡衣,站在不远处,双手背在后面,没有看我,而是看天。我继续向前走。

父亲在后面跟着,步子迈得很慢。这时,我发现父亲老了,虽然我知道他可以走得更快些,但是此时,跟着儿子的他的确老了。父亲在后面跟着。不能太近,太近会伤害我的自尊;不能太远,太远就看不到了。就这样,一个中年男子和一个中学生在忙碌的大街上走走停停……忽然,我扭过头,却没有看见父亲的身影。我有些心慌,用双眼在川流不息的人群中寻找父亲的身影。好久,似乎好久。终于,我又望见父亲那肥胖的身影。我赶紧扭过头去,要走,想哭。

我也放慢了步子,希望父亲能跟上我。不能太慢,太慢会失掉自尊,不能太快,太快就看不见父亲了。

亲在后面跟着我,却又像是我在跟着父亲。跟着爱,走。

(二)《父爱如山》片断

那天狂风怒吼,草木萧条,我坐在公共汽车上准备下车后独自回家,可是,我却看见了一个人,黑压压的天下,凛冽的风中,那人不住地颤抖。风不停地掀翻他的衣角———是父亲!透过窗子,清晰地看见了父亲的白发,不是月亮清辉的点染,没有华丽的词藻的装饰,就是白发,是一根根、一片片的白发,父亲的白发,一次次被狂风压倒却又一次次不屈地挺立,那一倒一立中,我知道一定是为了谁……

(三)《我想握住你的手》片段

“嗯,可是爸爸,这花是给我的?”我还是有点狐疑。这一问,爸反倒有点紧张,两只手不停交换着拿花,脸上泛起了红晕,慌乱地点点头。” 归纳:细节描写分类 文章

(一)过程的细节 文章

(二)外貌的细节 文章

(三)动作的细节

除此之外,我们还知道语言描写的细节、景物描写的细节、心理描写的细节等。

三、模仿练习

(1)动作、一种神情细致刻画。动作细节可几个动词连用,神情细节把眼睛、嘴、脸色等细微变化做细致刻画。

【举例】下面是06年上海高考的一篇满分作文《我想握住你的手》中的一个片段,描写女儿躺在病床上,父亲本想偷偷给女儿送花,却被女儿发现的情景:

“嗯,可是爸爸,这花是给我的?”我还是有点狐疑。这一问,爸反倒有点紧张,两只手不停交换着拿花,脸上泛起了红晕,慌乱的点点头。【分析】也许这是父亲人生中第一次送花呢!“两只手不停交换着拿花”“泛起红晕”“慌乱地点头”,这些动作多不像一位父亲,但恰恰是这些词语,传神地写出了父亲在女儿面前的窘态,也写出了父亲和女儿之间浓浓的亲情和温馨。【练习】:运用动作、神态等的细节描写写一段父亲生气发火的文字。

(2)环境的细节描写。在人物内心情感出现变化时可以加入环境细节描写来烘托。环境的描写可与人物心境一致,构成情景交融,也可以与人物心境相反形成反衬。

【举例】06年上海高考的另一篇满分作文《我想握住你的手》中的一个片段,描写朋友即将分别时的情景:

我静静地收回脚步,夜风渐起,吹起卧凌乱的头发,我把手缩回衣袖,地上的影子,就像一滴长长的泪痕,在这静静的校园黄昏,为我悄然演绎着让人心碎的苍凉。

【分析】在暮色将垂的黄昏,朋友离别,不免泪眼婆娑。语句简短,却营造了一幅情景交融的生动画面,“地上的影子,就像一滴长长的泪痕”新颖贴切的比喻,深深刺痛了读者的眼睛,这样满含深情的细节,没有真切体验是无法“创造”出来的,又怎能不打动读者的心呢?可见,细节的力量确实是无穷的,胜过千言万语。

【练习】写一段环境的细节描写文字来烘托考试失利时的心情。

四、总结:

1.抓住特征。我们要善于抓住事物、人物的特征,开展区别性思维,“求小同而存大异”,大题小作,小处见大,写出令人眼前为之一亮、精神为之一振的“闪光点”来。如《背影》文章抓住父亲肥胖艰难翻越月台买橘子的背影,同时,作者在文中多次重复这一细节,既在结构上前后照应,也使情感更加强烈。

2.用语精工。抓住了细节还要善于用语言勾勒描摹。福斯特《小说面面观》曾例举“五分钱硬币在地上滚着”不如“五分钱硬币在地上叮叮铛铛地滚着”来得好。

3.细节描写要能深刻地揭示主题。不能为了写细节而写细节,要看所写的细节对中心主题有没有用,有多大的用处,然后才确定是否采用细节描写。正如作家李准所说:“一个细节在揭示人物的性格特征的作用上,有时和一个情节、一场戏起着同样的作用。”

五、牛刀小试:

浙江卷:阅读下面的歌词,根据要求作文。(60分)不要问我到哪里去,我的心依着你;不要问我到哪里去,我的情牵着你。我是你的一片绿叶,我的根在你的土地,春风中告别了你,今天这方明天那里。无论我停在哪片云彩,我的眼总是投向你,如果我在风中歌唱,那歌声也是为着你。不要问我到哪里去,我的路上充满回忆。请你祝福我,我也祝福你,这是绿叶对根的情意!根据歌词所表达的主旨,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与阅读积累,写一篇文章。可以写自己的经历、感受和见解,可以讲述身边的故事,也可以发表评论。

【注意】①角度自选,立意自定,题目自拟。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③不少于800字。④不得抄袭。【例文】 绿叶?情意

当爷爷开始品冲泡了四遍的陈年龙井,来吊丧的宾客也已渐渐散尽。妈妈紧紧地牵着我的手,与这一片生我养我的土地作别。我微微地苦笑,原来并没有永远的故乡,我们永远都是过客。处理完奶奶的丧事,爷爷也不再坚守这一方留下了无数记忆的土地,顺从地跟随着我们来到城里。然而,走在鹅卵石铺就的小路上,我无数次看见了爷爷的回眸,那深沉的眷恋与无以言表的无奈,最终都化为一滴浑浊的泪水,慢慢地倒流进心底。别了,我听见这两个字。

在城里的爷爷,依旧每日早起。这在习惯了夜生活而对早晨阳光不屑一顾的城市,多少显得有一些另类。然而,爷爷并不在乎那些异样的目光,依旧每日穿着洗得发白的蓝色旧工作服,穿梭在社区的各个角落。他在楼前被废弃的土地开垦出一片花田,撒下各种奇奇怪怪的种子,每日伺弄,神情严肃地仿佛在完成一项神圣的使命。

只有我知道爷爷的孤独。因为我也有着这样孤独。我怀念故乡的老屋。那每日清晨婉转的莺啼,那木制楼梯凄婉的呻吟,那透过碧绿的竹林洒落的细细碎碎的阳光,那让人无法忘怀的带着淡淡清香的泥土气息。在这一片钢筋混凝土中,我已无法找到那样淳朴与纯粹的笑脸,我看见爷爷每次想要挥起的手都在冷漠的擦肩而过中无奈的放下,我总有一种想哭的冲动。

当年的爷爷是一片意气风发的绿叶,他可以暂时离开他的根,去远方飘荡,寻找属于他的风景,然而如今,这一片绿叶已然悄悄凋零,他需要回去,与故乡永远地厮守在一起。

那是爷爷的八十大寿,亲戚朋友们借此都聚在一起,我眼神流转,却寻不见爷爷的身影。悄悄起身出了宴会大厅,我看见爷爷徘徊在角落的窗前。我过去,握住了爷爷的手。爷爷动动嘴唇,说: “我想回家。”仿佛是一个寻求家的庇护孩童。“好,我们一起回家。” 我从爷爷身上看到了自己的影子,每个人都是一片绿叶,不管飘到多远,都已被那一方土地打下了深刻的烙印,是的,这是每一片绿叶无奈而又甜蜜的宿命。那么,就让我们带着对根的情意打拼,然后在日落之前,牵着手,回家。脉脉乡情

浩浩的江水载着扬帆的船儿远征,然而船儿明白来时灯塔的方向是心底最依恋的港湾;碧蓝的天空承载着鸽子飞翔的双翅,然而家的方向是如此清晰。正如那江水中流淌着的依恋,天空中掠过的思念,当一个熟悉的名词在脑际浮现,心中总是有些悸动。

曾经是如此惊诧于叶落的壮美,感怀于那极致的美丽。枝杈与土地仅有几米的距离,然而叶儿毅然挣脱,任风翻飞,它飞旋:任车将它压得粉碎,它依然高歌,向着根的方向飞旋着动容的美丽。我问落叶,落叶不语,那该是由内散发的情愫,慢慢体会。

直到那一年,阳光融融,拂过内心小小的激动,春风暖暖,却吹过心底淡淡的苦涩,门前的柏树窸窣作响,摇曳着内心的不舍,那一天我们举家迁往城里。远去了清晨那晶莹的露珠,远去了熏豆茶在乡土味中蒸腾出的清韵雅志,远去了春雨下撑着伞漫步于田埂的惬意。钻进门前等候的车内,望着阳光映衬出的古屋的倩影,记忆便尘封在这安详伫立的院落,在那渐渐远去的方向,我落泪了,止不住地落,从心底流淌出的。

远离了家乡,在一个陌生的城市一切都是那么新奇,可心中似乎是愈加想家了。这时我仿佛能够真切得体会到落叶挣脱枝头的毅然,是家的力量,是根的力量呀。林语堂的一篇随笔曾给予了我深深地慰藉。小时候的他住在鼓浪屿,离海很近,他常常和父亲在海边倾听海的沉吟,他常问父亲海的那边的图景,他向往着,终于他飞过了那道海,可海的这边依然深深地萦绕在他的心底。他说:“当我乘飞机越过这道海时,觉得其实它很小,而当我在海的那头遥望家乡时,它是如此渺远。”短短的一句话是如此意味深长,因为乡愁是人间最美的语言。每个生灵都有着它的根,都有着牵引着它的一根丝,流淌着人间最美丽的情感。就在秘鲁和玻利维亚的交界处有一条的的喀喀湖,上面住着一群乌鲁人,当日月斗转过多少个春秋他依然生活在浮岛上,当印加文明渐去,当温室效应袭来,他依然坚持固守,他们说:“那是根生长的水域,根是拔不起,移不动的。”

上一篇:预备课程短语句子下一篇:审计后对医院乱收费的心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