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课、“冷战”与“热战”

2024-04-27

第十课、“冷战”与“热战”(通用4篇)

篇1:第十课、“冷战”与“热战”

课程标准 (内容标准)

简述杜鲁门主义等史实,了解美苏“冷战”对峙局面的形成,初步认识霸权主义对人类进步和安全的威胁。

导学目标 (三维目标)

知识与能力

了解“铁幕”演说和两极对峙局面形成的史实。通过阅读“每课一得”,掌握世界格局的概念培养分析和理解能力。通过比较北约和华约,培养分析、比较和综合能力。

过程与方法

通过对“铁幕”演说主要内容的分析,培养学生从历史资料中获得知识的能力。通过小组讨论,进一步分析两极对峙局面形成的必然性及其对历史造成的影响。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学习两极格局的形成,初步认识“冷战”对人类进步和安全的威胁。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深刻认识到世界和平的可贵。

导学重难点

重点

冷战”政策的表现

难点 “冷战”政策的实质及世界格局的变化

导学设计意图 由二战导入,学生自主看书,小组讨论与教师分析结合来学习新课,最后引导学生反思。教具准备 相关资料导学设计过程教师导学活动 学生学习活动

个性化设计

一、复习导入: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引入课题。

二、设计问题:归纳比较两次世界大战的规模?通过两次世界大战及其他战争的学习你认为战争应具备什么特点?具有什么样的表现方式?总结:以上是我们认识的流血、流汗又流泪的战争,然而还有一种战争,并非通常意义上的战争,它是一种特殊的阵营对抗形式,这种对抗形式亘古未有,那是什么样的战争呢?

三、进行新课:

“冷战”与“热战”

(一)、“冷战”政策:

1、 背景:

(1)美苏矛盾的初步体现(雅尔塔会议) 分析课题“冷战”概念理解分析举例说明“热战”理解自由回答交流分析 补充详解有“冷战”就有“热战”谁能解释一下?补充、明确概念启发引导启发分析,适当补充雅尔塔美苏矛盾初显

(2)战后美国的形势:

2、表现

(1)序幕:“铁幕”演说

(2) 开始标志:(政治上)杜鲁门主义 1947年

3、 发展:(经济上)马歇尔计划(军事上)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建立 1949年军事政治集团

4、冷战的结束:1991年(二)局部“热战”

四、加强理解认识阅读、交流、归纳读图,对比分析形势阅读华约组织的建立及目的双方对抗的内容、特点及两极格局的形成。

五、学习总 结 :学生总结,教师补充

1、回忆二战内容,表格归纳(从持续的时间、参战国、参战人口、作战区面积、动员武装力量等)自由回答, 各抒己见回答。

2、思考回答相关问题。

3、看书,思考并回答什么是“冷战”?

4、自主阅读课文,思考:冷战表现在哪些方面?小组讨论分析。

5、小组讨论分析两极对峙局面形成的必然性及其对历史造成的影响。

6、自学局部热战部分,了解相关内容。

7、指导学生反思,认识世界和平的可贵。

篇2:第十课、“冷战”与“热战”

1.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了解“铁幕”演说和两级对峙局面形成的史实;

2、通过阅读“每课一得”,掌握世界格局的概念,培养分析和理解能力;

3、通过比较北约和华约,培养分析、比较和综合能力。【过程与方法】

1、通过对“铁幕”演说主要内容的分析,培养学生从历史资料中获得知识的能力;

2、通过小组讨论,进一步分析两级对峙局面形成的必然性及其对历史造成的影响。【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学习两级格局的形成,初步认识“冷战”对人类进步和安全的威胁;

2、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深刻认识世界和平的可贵,理解和平与发展才是当今时代的主题。

2.教学重点/难点

1、了解“铁幕”演说和两级对峙局面形成的史实;

2、通过阅读“每课一得”,掌握世界格局的概念,培养分析和理解能力;

3、通过比较北约和华约,培养分析、比较和综合能力。

3.教学用具 4.标签

教学过程 【情景导入】

谈话进入,贴近时政热点:以微信朋友圈《卢布狂跌 华人扫空莫斯科奢侈品》新闻报导话题导入,俄罗斯货币——卢布贬值,不仅对华人、而且对当地居民也带来很大的影响,抢购商品等现象可看出俄罗斯的经济秩序出现混乱(展示抢购的照片)。除了卢布贬值,俄罗斯的国民经济命脉——石油也受到创伤,国际油价大跌。(出示两幅漫画)师问:为什么俄罗斯现在会面临现在这么尴尬的情况?生答:(从漫画中可看出)受到美国和欧盟的制裁。师:这两年,随着各方面实力的强大,俄罗斯开始扩张。最近的焦点就是乌克兰。由此,俄罗斯与美国、欧盟等进行了直接对抗,经济制裁也就随之而来。现在国际社会上都有这样一种声音:新的冷战是不是要来了?什么是冷战?冷战现在还在继续吗?今天请让我们一起来学习第十课“冷战”与“热战”。【新课讲授】

师:首先,我们要弄明白什么是“冷战”?(先让学生表述什么是“冷战”)生:“美国和苏联冷战„..”、“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阵营„„”、“没有直接进行军事上的攻击„„”

师:(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总结和讲解“冷战”的概念,注意要强调实质)冷战是指二战结束后,以美国为首的西方资本主义和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全面对抗的一种现象。这种对抗除了直接大规模的军事冲突之外,涉及政治、经济、军事、意识形态等一切领域,实质是遏制共产主义。是一种埋藏着战争危机的和平状态,也是一种以和平形式表现的战争。

那么,冷战,它对于人们或者世界来说,又意味着什么呢?下面,我们通过历史情境——一个德国家庭的悲欢离合,一起走进这一段惊心动魄的历史!(学生活动:学生描绘以下情景)

【情景一

第一幕:期待重逢——1945年10月某一天.,德国柏林,Lisa站在夕阳中,焦急地眺望着远方,丈夫Jason参加二战至今未归,生死未卜。女儿Linda已经10岁,儿子David也已经6岁了。全家人都在盼望着Jason...】

【情景二

第二幕:喜极而泣——落日的余晖中,在远处出现了一个熟悉的身影,他是个身材高大魁梧的男人,仿佛能从他身上闻到战争的硝烟气味。两个小孩尖叫着朝爸爸跑去,男人不断亲吻着自己的孩子,做出一个“感谢上帝”的动作,脸上露出了久违的笑容。他甚至不感相信自己还能回来,女人在他身后泣不成声。】

【情景三

第三幕:天伦之乐——丈夫回来后的第二天,给家人在讲述二战中惊心动魄的故事,讲述他是怎么死里逃生的经过,其中讲到他在军中听说的罗斯福、斯大林、丘吉尔的故事,他们结成盟友,对我们展开猛烈的攻势......】

师:看到这里,我们知道,Lisa的丈夫Jason是一位参加二战的德国士兵。人类步入21世纪,在短短的几十年内就经历了两次世界性的大战,其后果不堪设想。现在大家回想一下,一战后确立的世界新秩序是什么? 生: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师:这个秩序有维持下去吗?

生:没有,二战该体系瓦解,雅尔塔会议后,形成了新的世界格局——雅尔塔体系。

师:(展示斯大林、罗斯福、丘吉尔“三大巨头”参加的雅尔塔会议的页面)我们知道,在二战中,为了共同反抗法西斯,社会制度不同的国家处于共同利益的需要,形成了一个“国际反法西斯同盟”,其中哪两个国家起了比较重要的作用? 生:美国和苏联

师:它们在二战中的关系是?(盟友)

(出示材料:“斯大林曾在雅尔塔会议上说:‘战时,要保持团结并不太难,因为有一个打败共同敌人的目标,这一点谁都清楚。艰难的工作在战后,那时,各种不同的利害关系往往会使同盟分裂。’”)二战结束后,美苏的盟友关系还可以维持下去吗?他们之间的关系又有了怎样的变化呢? 生:盟友变成了对手。

历史探源:一探盟友为何变对手?二探盟友如何变对手?反思冷战之得失。师:二战后,国际形势有了新的变化(出示材料:“丘吉尔在1943年的德克兰会议上曾形象地描绘:我的一边坐着巨大的俄国熊,另一边是巨大的北美野牛,中间是一头可怜的英国小毛驴。”丘吉尔为什么这么说呢?)生:因为二战后欧洲国家普遍衰落,最强大的是美国和苏联。

师:(出示表格材料《战后美苏实力对比》):美国在经济上是最大的资本输出和债权国,军事实力世界第一,还垄断了原子弹,在世界各地建立了近500个军事基地,并操纵着联合国,成为头号资本主义强国,借此强大的优势要称霸世界。而战后的苏联也毫不示弱,凭着极高的政治地位和仅次于美国的军事实力,成为唯一能与美国抗衡的政治军事大国。

美国的经济、军事实力强大的同时,它还认为它的政治制度非常优越。出示材料:“罗斯福说:‘吾国因拥有道义、政治、经济及军事各方面之力量,故自然负有领导国际社会之责任。’”美国集西方文明之大成的天生优越感,这种优越感来源于美国先进的资本主义民主制度,美国认为,它有责任将其民主制度和自由的价值观念向全世界移植等思想。美国的政治野心与他的实力同步膨胀起来,雄厚的经济、军事实力,为其全球扩张创造了条件。

与此同时,苏联的力量也逐渐强大,东欧一些国家在苏联的影响和帮助下走上了社会主义道路。杜鲁门上台后,一再声称,我们赢得了胜利,把领导世界的重担放在了美国人头上,全世界应该采取美国的制度。而苏联则对此也表示出极大的不屑。因为社会制度以及意识形态的差异,更加导致了美苏相互间的误解和不信任。一位美国学者说:“美苏双方都像在镜子里看人一样,看到的是反像,即把对方看成是世界上的恶霸。”此时,二战时期的共同利益不复存在,且两国利益形成对立,意识形态的差异,导致矛盾进一步激化,美苏两国由盟友变成了对手。在这个国际大背景之下,我们再来看看这个德国家庭的生活:(学生活动:描述情景和播报新闻)

【情景四

第四幕:幸福生活——他们正过着平淡而幸福的生活„„听到一则新闻:“从波罗的海的什切青到亚得里亚海的里雅斯特,一幅横贯欧洲大陆的铁幕已经降落下来。„„所有这些名城及其居民无一不处在苏联的势力范围之内。”】

师:这是1946年丘吉尔访问美国,在杜鲁门陪同下在富尔顿发表的一篇名为《和平砥柱》的演说。请大家注意,“铁幕”一词比较特别,同学们觉得什么是铁幕?透过丘吉尔的话,你知道演说中的“铁幕”又指什么呢?(出示《“铁幕”分割欧洲形势图》)生:讨论

师:总结。“铁幕”指的是冷战时期将欧洲分为两个受不同政治影响区域的界线,具体指的是苏联东欧人民主义国家(共产主义)。丘吉尔以铁幕一词公开地把矛头指向苏联,声称苏联威胁了欧洲的安全、和平,鼓吹并号召英美联合对抗苏联,揭开了冷战的序幕。这就是著名的“铁幕演说”。原来,首先挑起冷战是非的是丘吉尔。

对于这次演讲,苏联方面如何回应?(学生活动:分别演绎记者和斯大林)

资料回放(出示材料“斯大林《关于丘吉尔先生的演说和(真理报)记者的谈话》”)

师:总结。斯大林认为这次“铁幕”演说是一次危险的行动,在挑拨离间苏联和东欧社会主义国家。美苏双方的矛盾浮出水面。(学生活动:描述情景)

【情景五

第五幕:风雨前夕——1947年的某一天,姐姐所在学校突然沸腾起来,出去一看,只见挂着一幅大字标语,上面写着:“欢迎杜鲁门的到来,感谢上帝。”姐姐就急忙跑回家,把这个消息告诉了妈妈,从妈妈的脸上可以看出她的表情是喜忧参半,因为这可能将有一场大得暴风雨就要来了„„】 师:出示图片和材料(图:1947.3 杜鲁门总统在国会发表演说&《杜鲁门致国会咨文(部分)》)和学生分析材料,得出就结论。杜鲁门主义的本质:遏制苏联,称霸世界。杜鲁门主义——冷战开始的标志。大家怎么看待杜鲁门主义?

生:是美国政府内部酝酿已久的遏制苏联,称霸世界的全球战略,如同对苏联发动全面冷战的宣战书。

师:冷战的战书已发,美苏接下来要进行怎样的勾心斗角呢?

为了更好推行杜鲁门主义、有效实施“冷战”,1947年,美国国务卿在哈佛大学演讲,抛出了援助欧洲经济复兴的马歇尔计划。(出示材料:马歇尔计划西欧接受美国援助的相关数据)说明:战后,由于战争的打击,欧洲形势严峻,国家经济处于崩溃,西欧需要援助。

生:讨论:美国实施马歇尔计划的目的是什么?马歇尔计划的实质是什么? 师:启发学生马歇尔计划的实质:援助西欧,加强资资本主义联盟、控制西欧、共同遏制苏联,称霸世界。——比喻:黄鼠狼给鸡拜年。这是杜鲁门主义的第一次大规模应用,是冷战政策的一个重要步骤。对此,苏联等成立经互会,发起了与美国在经济上的对峙。

这两极的对峙,还表现在军事上,如美苏军备竞赛(出示美苏军备竞赛数据表和相关漫画)

为有效实施“冷战”,美国在推行“马歇尔计划”的同时,便着手策动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组织遏制苏联的军事政治集团。苏联也毫不示弱,也组织了自己的军事政治集团。下面我们来认识北约和华约两大军事集团!(展示北约和华约两大军事集团对峙的材料&《北约和华约对峙形势图》)

北约和华约的成立,标志着以美苏为首的两大军事政治集团对峙局面(两极格局)的形成。两极格局——二战后形成的以雅尔塔体系为基础、以美苏为中心的两大阵营全面对抗为特点的政治格局。(阅读课后“每课一得”——世界格局)跷跷板动图比喻:跷跷板两头熊比喻美国和苏联,由于势均力敌,跷跷板保持一种基本平衡。这就像二战后形成的一种相对稳定的国际格局,即两极格局。

国际形势发展至此,德国家庭又会受到什么影响呢?(学生活动:描述情景)

【情景六

第六幕:再次分离——1964年的某一天,爸爸还是在继续关注着电视新闻,因为时局紧张,姐姐从贸易公司下班回家了,讲述着公司在美国援助之下是如何起死回生的,妈妈在准备晚上要吃的三明治,画面中似乎少了一个人,那就是弟弟。弟弟现在正在东柏林的奶奶家,回不来了,因为一年前他去了奶奶家,结果一夜之间就被一堵大墙隔断了他与家人的团聚。几次想逃回来都被哨兵遣送回去,差点丧命,所以这家人看起来都不太开心。】 师:美苏冷战的另一表现——柏林墙,介绍柏林墙,讲述德国的分裂(展示柏林墙照片)

在欧洲,德国在美苏的冷战下一分为二,一堵柏林墙硬是把一个民族分成了两半。因为它,30年来,德国老百姓连亲戚朋友都不能正常往来,这给德国民众的心理带来多严重的创伤。而在亚洲,美苏两大阵营对抗也加剧了朝鲜半岛的分裂,这也是今天半岛危机的历史根源。再如,越南战争。局部“热战”也此起彼伏。(展示局部热战照片)

【情景七

第七幕:?(由学生命名)1990年某一天,柏林墙倒塌,东西德合并人们沉浸在一片欢乐当中。此时,柏林的上空凝固着幸福的空气,这其中有没有小弟弟和家人的重逢呢?】

冷战期间,世界范围内没虽然有爆发大规模大范围的战争,但是在冷战阴影的笼罩下,世界各地危机四伏,半个世纪以来都不得安宁。明争暗斗数十年,1991年随着苏联解体,冷战结束,两极格局宣告瓦解,世界也朝着多极化方向发展。

师:带学生总结“冷战”的进程:

冷战: 序幕

开始标志

发展

结束

时间: 1946年

1947年

1947年

1991年

事件:铁幕演说

杜鲁门主义

①马歇尔计划(经济)

苏东剧变

②北约VS华约(军事对抗)

华约解体

③柏林危机(政治)

冷战结束

【探究与交流】

(学生活动:各抒己见——请你说说“冷战”带来了什么影响?点拨:一分为二)生:讨论 师:归纳总结:冷战影响:积极:

1、在半个世纪里避免了新的世界大战的爆发;

2、客观上两强竞争促进了科技的发展。消极:

1、使西欧依靠美国、东欧依赖苏联世界被分裂成两部分;

2、使世界处于核战争的威胁下;3.严重破坏了世界的和平,爆发了局部的 “热战”。【小结】 贴近时政热点:

师:“冷战”早已过去,也成为了历史,但纵观今天的国际形势,冷战思维似乎还在延续,如课前导入的制裁俄罗斯、朝鲜半岛问题、《钢铁侠2》等,都有冷战思维的影子。尤其对于乌克兰问题上,北约秘书长呼吁政治对话、普京总统在2014年12月的记者会上也告诫西方勿以冷战思维筑墙。对于我们来说又能得到什么启发呢?怎么样才能让世界更好地发展呢?

生:勿让冷战思维延续,勿让冷战重新上演!和平与发展才是时代主题,我们应该尊重各国人民根据国情选择自己的发展道路,谴责和拒绝霸权主义。结语:“冷战虽成历史陈迹,冷战思维却从未在地球上真正消失。独不见,笼罩在世人头上的战争阴云,是否又以反恐战争旗号,重出江湖。”

篇3:第十课、“冷战”与“热战”

华沙峰会硝烟起

被称为具有“里程碑式意义”的此次北约峰会取得的最为重要的成果,就是宣布采取军事大动作应对俄罗斯“威胁”的战略决定。北约向俄边界附近大举增兵、设立军事指挥部,意欲与俄罗斯进行军事对峙的色彩日益浓重。尽管北约领导人一再强调,北约驻军东欧四国是防止俄罗斯再度吞并前苏联波罗的海共和国的部分领土,北约导弹防御系统完全是防御性的,但北约此次军事力量重新强化与集结,是冷战结束以来最大规模的一次兵员调动,对俄罗斯堪称前所未有的挑战。

对此,俄罗斯认为北约的决定是基于虚假的俄罗斯威胁论,称北约峰会为欺骗的峰会,“防范根本不存在的危险”。俄罗斯总统普京指责北约故意突出反俄倾向,在俄边境附近的军事集结是蓄意破坏欧洲数十年来形成的军事平衡。俄将对北约的集结作出“充分回应”,但是俄不会被拖入一场代价高昂的军备竞赛。作为报复性措施,普京誓言加强战备,回应北约“进逼”:为西部军区增加三个旅的兵力、在西部的飞地加里宁格勒部署伊斯坎德尔短程弹道导弹、启用克里米亚空天军新靶场、火箭“被迫瞄准”罗马尼亚和波兰、设置俄海军“反介入圈”、多艘潜艇部署黑海向北约示威、战略火箭兵密集演练……

显而易见,北约与俄罗斯之间的军事对峙,较之2014年9月北约峰会之后进一步升级。乍一看去,东欧上空重新弥漫着一股硝烟味,冷战时代的军事与战略对抗似乎在重演,而且愈演愈烈。

北约东扩乃祸根

北约与俄罗斯的关系,说到底是美国与俄罗斯的关系,北俄关系无疑是美俄关系的晴雨表。冷战结束后,欧洲地缘政治和军事力量平衡发生巨变,美国对俄政策从遏制转变为遏制与融合并举,与前敌手建立了“既非盟友、也非敌人”的新型合作关系,北俄关系在经历了数十年敌对后出现了起色,双方曾经严肃讨论过有朝一日俄罗斯加入北约的可能性。

然而今天,美国和北约一再把俄罗斯看作威胁,双方增强互信与扩大合作抵御共同风险的机会之窗最终关闭。究其原因,北约东扩是俄美关系恶化的祸根。

冷战结束至今,北约共进行了四次扩大,成员国由冷战前的16个增至现在的29个。第一轮东扩主要涉及东欧地区;第二轮东扩的主战场转移到独联体地区;第三、四轮东扩吸纳西巴尔干地区国家入约,表明北约在东扩的同时,日益看重南翼的安全防务。至此,北约构筑了北起波罗的海,中间经黑海、高加索,直至中亚的“弧形战略防御线”。由于北约东扩直接影响到俄罗斯在中东欧地区的利益,并对俄国家核心战略利益构成威胁,因此遭到俄罗斯的强烈反对,并成为多年来俄罗斯和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反复争执的焦点。普京为北约扩张划下的地理界线是:“乌克兰和格鲁吉亚这两个前苏联的加盟共和国不能加入北约。”2014年爆发的乌克兰危机,正是北约不断挤压俄战略空间的反弹。俄军出其不意占领克里米亚,旨在捍卫俄罗斯的核心利益。普京明确表示,北约东扩和在欧洲部署反导系统是俄与西方关系受损的主要原因。

乌克兰危机对北约来说无疑是措手不及的新挑战,令北约的东部盟友不安。波罗的海三国与波兰因此要求北约长久派驻军队,以保护其免受俄罗斯侵略。俄罗斯在黑海的军事扩张,也引起北约另外两个成员国罗马尼亚和保加利亚的担忧。北约因此指责俄罗斯持续的侵略行为将挑起北约的反应,促使盟军增强在东欧的军事存在,进一步加强北约集体防御和威慑能力,以保护成员国的安全。俄罗斯则更加强烈谴责“北约东扩危险堪比恐怖主义”,只为其成员国提供安全保障,却没有顾及其他国家的安全。

究竟是北约东扩将俄罗斯逼入窘境,还是俄罗斯的“帝国逻辑”将北约视为敌人?应当说双方都未摒弃冷战思维,责任首先在美国。乌克兰危机后,北约中止了与俄罗斯的一切合作。双方不仅分道扬镳,而且剑拔弩张,几乎兵戎相见。

博弈加码未穷期

北约东扩使得欧洲东部成为其与俄罗斯的博弈场。乌克兰危机爆发后,双方博弈升级,导致欧洲安全局势愈发紧张。2016年2月13日,俄总理梅德韦杰夫在慕尼黑安全会议上声称,俄罗斯与北约的关系已滑向“新冷战”。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双方博弈可能蕴藏和引发的危险。他呼吁西方摒弃针对俄罗斯的“遏制学说”,而应与它团结起来,共同解决现实问题。从这个角度来讲,“新冷战”之说是一种对当前紧张状态的警示,提醒人们“新冷战”不能、也不应成为一种新的挑战。

从目前国际关系的现实和北约与俄罗斯的现状来看,“新冷战” 尚显遥远,更不大可能爆发热战。25年前的那场冷战具有鲜明的政治制度与意识形态对抗色彩,但今天俄罗斯与北约之间并不是因为意识形态原因产生冲突。在全球恐怖主义背景下,北约与俄罗斯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共同威胁与挑战,需要联手协作,协调行动。双方都受制于内政、经济和外交等多重因素,都无力承受打一场战争带来的高风险代价。俄罗斯的经济状况使其难以贸然做出动武决策,北约内部则并非铁板一块,处理对俄关系思路不同,而且财政拮据,军费短缺,纠结中只得威慑俄罗斯,安抚成员国。

北约秘书长斯托尔滕贝格曾经说过:“北约和俄罗斯都将继续存在下去。因此我们确实不能忽视彼此。不管怎样,我们都将维持一种关系。问题是怎样的一种关系。”华沙峰会虽表明北约在增强防御能力,但是双方对话的窗口并非总是关闭。北约同时表明并不希望与俄掀起新冷战,愿意与莫斯科展开对话,恢复建立互信的机制,因为俄罗斯可以是竞争者、敌人、朋友或伙伴,甚至可能同时扮演这四个角色。

成立于2002年的俄罗斯-北约理事会是北约与俄进行对话磋商的论坛机制和重要渠道。此后北约与俄罗斯关系虽跌宕起伏,但并没有“死机”。美国总统奥巴马2009年寻求“重启”对俄关系,北约也曾尝试推进与俄罗斯合作,一度将其视为“伙伴”而非敌人。2016年4月20日,北俄互动在中断近两年后恢复,虽因对乌克兰问题等有严重分歧而未果,但北约秘书长说,那是一次有用的交流。此次华沙峰会后,俄罗斯-北约理事会大使级会议于7月13日在布鲁塞尔召开,北约向俄方通报增兵东欧决定,力图缓解欧洲紧张局势,普京总统也作出了一些和解姿态。

综上所述,北约与俄罗斯的战略对抗虽然进入短兵相接阶段,但是双方爆发军事冲突的可能性不大,都在用危险的“近身对峙”来进行底线博弈。为此,擅长战略博弈的普京,恐怕不会让“近身对峙”演变为“近身肉搏”。始终存在的国家利益分歧,使得北约与俄罗斯关系无论如何发展,都包含着利害冲突。未来一段时间,夹缝中发展、摩擦中角力,仍将是俄与北约关系的现状。双方将在有限空间的有限谈判里继续剑拔弩张,军事对峙恐将常态化。但从历史经验和现实利弊出发,双方都深谙“斗而不破”才是相处之道。

(作者为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研究员)

篇4:乌克兰“热战”,世界“冷战”

“内战”长期化

尽管缺乏前线第一手的战况报道,但从一些零散报道中看得出发生在卢甘斯克和顿涅茨克的战斗的激烈程度。8月4日来自基辅的消息称,政府军第72摩托化旅的部分士兵,被民间武装人员包围后,打到弹尽粮绝,不得不撤入俄罗斯境内。

率领这批官兵的乌军军官说:“我们完全不是叛徒。我们和俄罗斯之间没有爆发战争。可能存在一些互相不理解的地方,但战争是不存在的。为了拯救部下,决定将他们带入俄罗斯境内。”

这些战况表明,自乌克兰5月25日大选后,波罗申科总统在恢复乌克兰的统一和稳定方面依然没有多少进展,闹分裂最激烈的乌克兰东南部卢甘斯克和顿涅茨克依然还在民间武装组织的控制之下。

波罗申科声称的收复东南部的努力没有得到议会和军队的鼎力支持,议会声称要避免国家“债务违约”应减少军队活动。在与议会发生争执后,乌克兰总理亚纽采克一度“咆哮议会”,怒斥议会阻挠政府行动,以辞职威胁议会。按乌克兰现行法律规定,总理携内阁成员总辞职后,总统将不得不解散议会,重新举行议会选举。

而在乌俄边境,据乌克兰国民安全委员会副主席8月5日对媒体称,俄罗斯在俄乌边境增兵至3.3万人,并集结160辆坦克。

乌克兰5月25日大选前,被亲俄民间武装人员占据的卢甘斯克和顿涅茨克先后举行“公投”,宣布独立,然后卢甘斯克和顿涅茨克“谋求合并”。

上个月,乌克兰强烈要求联合国安理会把卢甘斯克和顿涅茨克分裂武装组织宣布为“恐怖主义分子”。这一要求未得到安理会的支持,拥有否决权的俄罗斯是不会同意这么做的。

马航坠机事件的“阴谋论”

7月17日,一架从荷兰起飞的马兰西亚MH17客机,在飞经乌克兰反政府武装控制的地区的上空时被一枚俄制“山毛榉”导弹击落,机上298名人员全部遇难。

美国声称是由亲俄的反叛武装人员用俄制导弹击落民用客机,称有卫星数据可作证。而俄却指责乌克兰干扰马航客机航线,俄方一位高级军官连续抛出数道诘问,要求乌克兰解释。

马航MH17自17日坠毁后,直到22日才由乌东部反政府武装组织把黑匣子移交给马来西亚方,然后由马方移交给了英国专业人员。据报道,由荷兰主导的这次坠机事件国际调查团8月4日表示,黑匣子的解读基本结束,初步报告很快出台。然而,由于坠机现场破坏较大,进入现场又受当地武装组织的阻挠,坠机事件的最终报告将难以很快出台。

这使舆论从对“真相”的关注,在未能得到迅速满足之下,转而到对捕风捉影的“阴谋论”的关注。

笔者大抵浏览了一下时下针对马航MH17的“阴谋论”,无论是《华盛顿邮报》的版本,还是俄媒上的说法,有把这一场坠机事件视为政治事件,以MH17的坠毁作为引发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萨拉热窝的枪声”的类比,也有说真实目标是普京的专机。在无充分证据之前,死咬客机是被某一方别有用心地用“山毛榉”导弹击落,缺乏科学性,这也是安理会决议中为何把“客机击落事件”,改称为“客机坠毁事件”的原因。

不过,坠机事件倒是真实地敲打了德法在乌克兰问题引发的对俄态度的“绥靖政策”。

德法国内有人批评政府,德法在乌克兰危机爆发后没有采取坚决的行动,就是顾及德法损害与俄罗斯的利益关系,这使在乌克兰问题上采取了不积极的“绥靖政策”,导致乌东部长期陷入混乱。就是乌东部的混乱,才是马航客机坠毁的主要起因。

新一轮对俄制裁

自乌克兰危机以来,美国发起了多轮对俄制裁,这几轮制裁有不同的目的。

如第一轮制裁是为了惩罚俄罗斯“吞并”克里米亚,第二轮制裁则是为了确保俄罗斯不破坏乌克兰5月25日大选。大选过后,美对俄制裁再次升级,则是指俄破坏了乌克兰的稳定,要求停止干涉乌克兰内政。

美国利用北约、欧盟、七国集团及盟国和伙伴国等多重平台,发起了针对俄罗斯的“集体制裁”。由于这些制裁都是以美国为主导并绕开联合国,性质依然属“单边制裁”。

不过,所有这些在之前出台的对俄出台,大多属于“国际旅行制裁”,属于低水平和低烈度的制裁。随着制裁升级,制裁范围扩展到实体经济领域,一些石油行业被列入制裁名单。石油是俄罗斯的主干产业,制裁将无可避免地影响俄罗斯的经济。

美国总统奥巴马7月29日在白宫发表讲话,宣布对俄罗斯的能源、军事和金融等领域实施进一步制裁。奥巴马当天宣布扩大对俄罗斯金融和军事行业的制裁范围,中断对俄罗斯能源行业特定的物品与技术出口,同时正式暂停对俄出口激励措施以及对其经济发展项目的融资。美国财政部在一份声明中说,新的制裁措施将禁止美国公民为三家俄罗斯国有银行提供新的融资,并冻结一家为俄军方服务的造船公司在美国境内的资产。

欧盟委员会主席巴罗佐和欧洲理事会主席范龙佩同日发表联合声明,同意欧盟对俄罗斯采取进一步的一揽子制裁措施,涉及金融、军事、石油等领域。日本也宣布将出台更严厉的对俄制裁措施。有报道称,美国派员到亚洲国家来游说,希望中国等国家加入对俄制裁的行列。

奥巴马在接受英国《经济学人》采访时说,俄罗斯总统普京是个善于通过制造小矛盾让俄罗斯在短期内获取利益的领导人,但他会伤害俄罗斯的长远发展。“客观地说,普京总统应该希望通过外交途径解决此事,令制裁取消,让俄罗斯经济再次获得增长。但有时候,人们不总是理性行事。”

路透华盛顿8月1日消息称, 奥巴马在新闻发布会上表示:“我们竭尽全力支持乌克兰政府,并威慑俄罗斯不要对乌克兰采取进一步行动。但如果普京总统和俄罗斯无视他们的长远利益,那么除了战争,我们能做的事将比较有限。”

本文来自 360文秘网(www.360wenmi.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第十课、“冷战”与“热战”】相关文章:

冷战与热战教学设计04-20

冷战初中作文04-21

父女冷战记04-26

冷战作文450字05-04

美对中国文化冷战九大绝招20104-11

结构现实主义理论和冷战后的国际政治结构04-27

上一篇:辉县市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现状调查报告下一篇:唐坡小学学校工作计划

本站热搜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