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市老龄委工作计划

2024-05-09

今年市老龄委工作计划(精选6篇)

篇1:今年市老龄委工作计划

20市老龄委工作计划

,老龄工作要以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按照省、市、区老龄事业发展“十一五”规划及老龄

篇2:今年市老龄委工作计划

2、积极参*加市老龄办举办的“快乐夕阳红”老年旅游,“千名老人看长春”等大型活动。积极参加省老龄办组织的各项文体活动。

3、积极发展老年教育事业。努力办好老年大学,对区老年大学要在办学方向及方法上进行深入地探讨和研究,确实把老年大学办成有社会影响力,深受老年人欢迎的一所学校。

四、深入开展调查研究工作

围绕当前老龄工作重点、难点问题,开展理论探讨和研究。

1、开展农村老年人养老保障方式的调查,全面了解农村老人养老、医疗、文化生活、老年维权等方面的情况,剖析影响农村老龄工作开展的瓶颈及解决问题的措施,工作计划《2011年市老龄委工作计划》。

2、开展居家养老服务*长效机制的调查,深入了解居家养老服务工作开展情况,分析居家养老服务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为推动全区居家养老服务体系建设提出可操作性强的对策和建议。在巩固城市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工作的基础上,着力推进农村居家养老服务工作。

五、加强老龄组织机构和队伍建设

1、进一步建立健全各街道(乡)、社区(村)老龄工作组织体系,配齐配强老龄工作干部及相关人员,以适应人口老龄化的需要。

篇3:今年市老龄委工作计划

关键词:老龄化,社区养老,体系构建

1 我国人口老龄化背景及养老模式选择

人口老龄化已经成为一种不可避免的趋势, 全世界186个国家和地区, 已有1/3进入老年型, 人口老龄化成为了世界危机。中国是世界上老年人口最多的国家, 下世纪中叶, 我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将达4亿左右。根据中国老龄科研中心的数据显示, 2010年全国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近1.2亿, 占总人口的8.5%。预计2020年, 60岁以上老人将达到2.4亿, 占总人口16%左右。与发达国家相比, 中国进入老龄化的速度仅是发达国家的一半, 人口老龄化将达到前所未有的高峰期。中国一个庞大的老年群体正在形成, 从而感到对人口老龄化严峻形势的忧虑。老龄问题不仅仅是老人群体的问题, 它更关系到国家的稳定与和谐。人口老龄化对社会的影响和意义, 已经超越了老年群体内部本身, 人口老龄化给社会带来的主要挑战就是养老问题。

随着以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为目标的经济体制改革取得的重大突破, 传统的家庭养老模式在人口结构的变化中凸显了与养老问题的不适应。由于受我国养老的传统观念的影响, 自古以来, 家庭在养老中起着最重要的作用, 这是与我国长期以来的文化传统和价值观念相适应的。建立在血缘关系基础上的养老模式, 随着社会和经济的发展, 正在面临一系列的冲击。首先, 家庭结构日趋小型化。由于我国计划生育政策的执行, 我国生育率持续下降, 我国城市大部分家庭是四·二·一类型, 也就是说, 两个年轻人组成的家庭不仅要承担抚养一个小孩的责任, 还要负担四位老人的养老。在城市高劳动参与率的条件下, 必将导致家庭养老人力资源的严重匮乏。传统的家庭养老方式正面临着来自家庭功能、照料资源、生活方式、思想观念变化等方面的冲击, 其养老功能事实上正在削弱。其次, 另外一种养老方式, 即机构养老在我国因为服务质量和功能参差不齐, 养老设施和服务供给不足, 又由于养老成本等问题使得难以承担养老重任, 因此机构养老处在一种尴尬的境地。

鉴于以上两种情况, 近年来, 我国不断借鉴国外先进的养老模式, 根据我国老龄化现状和我国国情, 社区养老模式逐渐受到重视。随着老龄化问题的日益突出, 社区养老成为当今及未来一种重要的养老方式。尽管家庭养老功能的弱化是一种趋势, 但未来相当长的时期内家庭养老还居于主导地位, 家庭成员提供生活照料、亲情关怀和精神慰藉的作用是不能简单替代的。但是养老不仅仅只是家庭的责任和义务, 从空间上看, 家庭不是养老的唯一场所;从功能上看, 养老功能并不完备。社区是除了家庭之外, 老年人生活和养老最主要的场所, 具有独特的优势, 因此最可取的养老方式必须依托社区。社区养老并不是完全将养老社会化, 而是以家庭为主体, 社区为依托的二者相结合的养老模式。

2 社区养老的优越性分析

社区参与养老的优势主要有三点:

2.1 政策支持

1982年联合国在召开老龄问题大会时指出, “社区福利服务应以社区为基础, 并为老年人提供范围广泛的预防性、补救性和发展方面的服务, 以便使老年人能够在自己的家里和他们的社区里尽可能过独立的生活”。2000年8月, 国务院颁发了《关于加强老龄工作的决定》, 决定指出, 要加强社区建设, 依托社区发展老年服务业, 进一步完善社区为老服务功能, 大力兴办老年服务设施。2001年, 民政部下发[2001]145号文件, 决定在全国范围内启动“社区老年福利服务星光计划”。这项计划在政府部门的资金支持下, 将彩票福利金的80%用于资助老年人福利。这两项文件的下发, 大力推动和促进了我国社区养老服务事业的发展。

2.2 服务针对性强

社区服务对象目标明确, 在社区内开展老人照顾, 能更好地了解老人各种情感需求和生活需要。社区作为除了家庭之外, 老人活动的第二空间, 老人在社区内养老, 更贴近老人生活, 更容易产生服务认同感。老人在熟悉的环境中接受照顾, 可以获得精神上的慰藉。社区养老不仅能够最大程度满足不同层次老年人的需求, 同时更具有关怀性, 社区的针对性养老服务是辅助家庭养老的最佳模式。

2.3 资源充分

社区养老能有效促进社区内资源整合, 可以更好的利用家庭、政府、社会三方面资源, 实现多赢。目前在中国各个城市中, 存在大量的下岗工人和低龄老人, 他们是开展社区老年工作的主力军。充分调动这些人力资源, 采取有偿服务方式, 并引进社会上的志愿者, 可以提高服务辐射范围, 使社区养老进入持续良好的运转状态。

3 社区养老保障体系构建

目前, 社区养老在我国还处于起步阶段, 有很多问题有待解决, 在许多方面还需要进一步完善。从社区养老的供给与需求情况来看, 建立科学的社区养老保障体系, 能够从不同方面、不同层次去解决社区养老问题。社区养老需要以政府为依托, 积极与各养老机构和非营利组织合作, 大力发展社区养老服务事业。笔者将从四大系统构建社区养老保障体系, 使社区养老能够实现市场化运作, 走可持续发展道路。

3.1 养老服务系统

养老服务工作是社区养老的核心和主体。社区养老服务在整个城市养老服务体系中具有独特的地位, 它扮演着存在依赖性需求的老年人的“眼睛”和“手脚”的角色, 是保证城市老年人生活质量强有力的服务屏障。一个完善的社区养老服务系统一定能在落实“老有所养、老有所医、老有所乐、老有所为”四个方面。

社区老人生活照料服务。主要是建立老年服务中心, 照顾中心, 家政服务中心。通过上门和日托等服务形式, 为居家且需要帮助的老人提供日常生活方面的护理服务、生活照顾以及精神慰藉。同时引导社区组织开办银色产业, 设立托老所、老人食堂、老人洗衣房等设施, 发挥规模效应, 集中优势资源为老人提供优质、低价和专业服务。

社区老人医疗保健服务。以社区医疗卫生服务站为依托, 在社区内为老人进行定期检查, 并提供医疗和保健服务, 在社区内为老人形成一个老年疾病预防、老年医疗和康复的三级医疗网络。发挥社区医疗卫生服务中心的辐射功能, 完善上门医疗服务功能, 不仅保障老人身体健康, 更要提高老年人生命质量, 实现健康老龄化。

社区老人文化娱乐服务。可根据实际情况建立形式多样的老年文化娱乐中心, 老年学校等, 增进老人的生活情趣, 扩大社交范围, 丰富老人的日常生活。在社区内积极开展文化娱乐活动, 不仅可以让老人发挥余热, 参与社会发展, 还能满足自身自我价值实现的需求。

社区老人权益保障服务。老人是社会弱势群体, 自身权益维护对老人十分重要。通过开展法律咨询、调解、援助等服务活动帮助老人解决各种纠纷, 例如子女赡养、财产分割等问题。依法处理和打击侵犯老年人合法权益的不法行为, 维护和保障老年人合法权益。

3.2 资金筹措系统

社区养老保障系统良好的运行需要持续稳定的财政支持, 因此建立一个多渠道筹集、统一管理的资金筹措系统是社区养老保障的关键。

资金筹集分为三三制进行。首先是政府支持和购买。政府制订的星光计划专案中, 总共投入福彩公益金14.7亿元用于老年人服务设施、活动场所以及敬老院。为了支持社区养老服务事业, 政府将社区所办的经济实体、福利事业和经营性服务设施等经济产值的2%用于自身服务业再发展。其次是社会捐助。由于近年来社会各界积极关注养老事业, 社会各界力量纷纷以各种形式援助老年人。社区可以扩大宣传力度, 鼓励社会团体、企事业单位、慈善机构和个人向社区养老服务中心捐资捐物或者提供无偿服务。最后是社区自筹。面向服务对象进行有偿服务将是社区养老资金的重要来源。社区的有偿服务应当与公益性服务并重, 将市场机制引入社区, 在追求社会效益的同时兼顾经济效益, 使社区能够自我支持运作, 保障资金能够自给自足才能使社区养老服务事业更有活力。

3.3 管理运作系统

积极探索和建立与社区养老服务系统相适应的管理运作系统, 是保障社区养老事业长久发展的重要因素。一方面要对社区养老服务的供给者进行规范管理, 另一方面也要注重对需求者的信息管理。首先, 是对养老服务人员的配置与培训。加强养老服务队伍中的专业人员数量, 大批引进专业技术人才和管理人员, 增强服务人员的责任感和道德感, 提高服务质量和水平。另一方面, 社区中有大量的再就业者与志愿者, 这些工作人员对服务内容和服务时间没有统一标准, 无法评估出服务水平。因此需要对这些人员进行专业化的培训, 使之成为一支具备现代社区养老服务理念、知识、方法和技巧的专业社区服务工作队伍。

3.4 资源调配系统

为满足社区养老的需求, 需要多方资源的协调和整合。社区养老资源不仅要依托政府和自身资源, 更需要社会上的各种资源。将社会上的各种组织、团体和个人的资源加以整合, 将社区中潜在资源外化, 使之能够为老所用。通过对各种资源的整合, 充分发挥其为本社区成员提供多样化的社会支持的功能。社区可以通过交换与合作的形式, 与其他社区、养老机构进行沟通协调, 进行有效的资源整合与配置, 加强社区的组织协调功能, 制定优惠政策, 更好地促进社区养老服务产业。

4 社区养老的发展途径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 家庭养老和社区养老承担的作用不会发生改变, 但是社区养老的功能和地位越来越突出, 因此社区养老的发展方向必须持久长远, 在适合我国城市社区养老保障的模式下, 应当走产业化、专业化和规模化道路。

4.1 加快社区养老产业化

社区养老服务业是中国社会保障体系内不可或缺的一项重要内容, 同时也是适应社会发展和市场经济体制而发展起来的一项新兴产业。目前我国社区养老服务还没有进入一种市场化和专业化的状态, 因此必须坚持对社区养老服务的规划, 与市场导向相结合, 建立科学、规范的服务管理体制, 推进社区服务产业化的发展。健全社区产业化体系, 可以发展以老人为目标群体的医疗保健业、家庭服务业、教育娱乐业, 将多种经营性实体与社区老年服务相结合, 可以加快和壮大社区养老服务规模。保证社区养老社会效益的同时, 兼顾经济效益, 促进社区养老的可持续发展, 逐步形成自我服务、自我管理和自我发展的动力机制。

4.2 推动社区养老专业化

社区养老服务工作是一项长期而又具有丰富内涵的工作, 应当强化社区养老的专业化服务功能。采取有效措施提高服务专业化技能, 并制定专业化服务标准, 是推动社区养老向专业化方向发展的必经之路。首先, 要提高养老服务人员的专业素质。对从业人员进行专业化的培训和教育, 提高职业知识和技能, 提供高品质的服务。其次, 制定服务标准。一方面对社区服务人员的资格进行考评, 一方面设立监督机制。用经营企业的理念经营管理社区, 注重社区养老服务的质量和发展水平。最后设立考核评价体系。考核成绩优秀的工作人员给予奖励, 考核成绩一般的工作人员进行再培训, 规范社区服务工作队伍的职业技能, 从而提高社区服务工作的职业声望, 树立社区服务工作的专业权威。

4.3 实现社区养老规模化

如今大力推进社区养老规模化发展的趋势已经到来, 社区不断通过各种方式和途径形成发展合力, 将是社区养老保障的一种创新发展模式。社区养老规模化发展的主要途径是引进外资、进行专业合作。引入大量外部资金, 建立更加专业化的养老社区, 不但能够解决社区养老的后顾之忧, 而且保证社区养老向更加专业化和实体化方向发展。与其他专业化养老机构合作, 进行资源互补, 集中优化和配置资金、技术、劳力、设施等资源, 可以解决资金和资源的制约瓶颈, 增强推进社区养老规模化的内在动力。通过外部资金引进和专业化合作, 增加社区经营收益, 有利于助推社区养老服务产业的规模化发展。

5 结 论

社区养老是家庭养老的重要补充和载体, 切实考虑老年人养老的不同需求, 为他们提供多层次保障、多样化服务是社区养老服务的出发点。鉴于我国目前社区养老还处于起步阶段, 因此建立适合我国国情的城市社区养老保障体系是解决我国养老问题的根本。加强社区养老服务事业, 进一步完善社区养老服务质量, 推动社区养老向产业化、专业化和规模化方向发展, 使其发展成为符合我国城市养老需求的新型养老模式。

参考文献

[1]陈笑楠.老龄化背景下我国城市居家养老研究[D].吉林:吉林大学, 2008.

[2]曾昱.人口老龄化与城市社区养老服务模式探析[D].福建:福建师范大学, 2005.

[3]陈叔红.养老服务与产业发展[M].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 2007:94-120.

[4]齐海丽.中国城市养老保障新模式——社区养老[J].社会保障研究, 2009 (4) :16-18.

[5]谭樱芳.社区养老——城镇养老服务保障的新选择[J].滨州职业学院学报, 2007 (1) :34-37.

[6]陈永生.对我国社区养老的可行性分析[J].北京城市学院学报, 2008 (6) :45-48.

[7]韩燕琴.推广社区养老构建和谐社区[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 (人文社会科学版) , 2007, 4 (3) :19-20.

[8]齐海丽, 张晓军.社会资本视阈下的城市社区养老问题研究[J].中共杭州市委党校学报, 2007 (6) :86-90.

[9]朱明元.关于我国社区养老服务模式的探讨[J].法制与社会, 2008 (2) :239.

篇4:今年市老龄委工作计划

郭猛主任讲话指出:2003年,全省老龄工作在省委、省政府的领导下,各级老龄工作部门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六大精神,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党政主导、社会参与、全民关怀”的工作方针,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积极开展各方面的工作,在各成员单位和各级老龄委的共同努力下,全省老龄工作深入发展。

郭猛主任讲话强调:2004年全省老龄工作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全会精神,认真贯彻落实全国老龄委第六次全体会议和全国省级老龄办主任会议精神,围绕党和政府的中心工作,立足“六个老有”的工作目标,坚持“党政主导、社会参与、全民关怀”的工作方针,积极协调成员单位,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为老年人排忧解难办实事。要转变工作作风,求真务实,以昂扬的精神状况,整体推进老龄事业的健康发展,为富民兴黔做贡献。一是进一步加大力度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老龄工作的决定》和《贵州省老龄事业发展“十五”计划纲要》;二是建立激励机制,继续抓紧抓好创建老龄工作先进县(市、区)的工作;三是建立健全老龄工作机构,加强基层老龄工作;四是加强老龄宣传和老龄调研工作;五是进一步加强维护老年人合法权益工作;六是加强老年人思想政治工作,丰富老年人精神文化生活;七是加强老龄工作干部队伍建设,改善工作条件。

会议还对全省贫困老年人状况调研工作、“全省老龄新闻奖”等先进单位和先进个人进行了表彰。

篇5:市老龄办工作计划

今后一个时期我市正处在快速老龄化阶段。截止去年底的统计,我市60岁以上老年人已达89万,占到总人口的16%。市老龄办会同有关部门的联合预测报告显示:到2020年我市60岁以上老年人达到**万人,占到总人口的20%;之后则进入加速老龄化阶段,到2030年前后我市将迎来本世纪的人口老龄化高峰期,届时全市60岁以上老年人达到200万,占到总人口的30%左右,进入我市一个高度老龄化的平台期,并且将一直持续到本世纪末。人口老龄化发展是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健康水平提高的重要标志,既为经济社会发展带来机遇,也对社会保障和就业、产业结构调整、社会养老服务、老龄产业发展、代际关系和社会和谐等带来重大挑战和影响,对政府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已经成为我们建设幸福德州和全市经济社会发展中迫切需要解决的全局性、战略性问题。

**报告在加强社会建设的工作任务中要求,“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大力发展老龄服务事业和产业”。这是党中央面对人口老龄化快速发展的新形势就加强老龄工作、发展老龄事业作出的新的重大部署。明年全市老龄工作要紧紧围绕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大局,以贯彻落实**为动力,以科学发展老龄事业为主题,进一步整合各种社会资源,尽快形成加快老龄事业发展的强大合力。重点抓好以下工作:

(一)认真学习贯彻**精神,并以此统领老龄工作全局。市老龄办已就学习贯彻党的**精神向全市老龄系统发出通知,要求深刻新论断、新观点、新思路、新部署,在紧密结合当地老龄事业发展实际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升境界、完善思路、提升标杆、强化措施,着力在研究解决面临的现实问题上下功夫。要把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与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全市老龄工作的意见》和《关于进一步加快老龄事业发展的意见》紧密结合,科学总结梳理加强老龄工作的基本经验,认真查摆制约老龄事业发展的突出问题,对照**要求,深入搞好调查研究,调整完善工作思路目标,科学谋划确定今后一个时期的重点工作,力争在老龄事业发展上求实效,在老龄宣传工作上求突破,在基层老龄工作上求创新,为全面完成我市老龄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奠定坚实基础,为有效应对全市正在到来的老年人口增长高峰,为建设美丽**、幸福**做出贡献。

(二)努力推动地方惠老政策的突破。要认真分析老龄事业发展形势,将“十二五”规划确定的目标任务进一步分解落实,协调老龄委成员单位制定操作性强的工作措施,切实推进各项目标任务落到实处。督促县市区本着积极主动、循序渐进的原则,推动出台实质性的、具有社会导向和社会影响的、含金量高、操作性强的惠老政策,包括养老服务机构建设和运营补贴、政府购买养老服务、高龄老人津贴制度、特困老人救助制度等。

(三)积极探索具有实用和推广价值的社区居家养老服务模式。按照我市老龄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要求,要积极探索建立县(市、区)、乡镇(街道)和社区(村)三级居家养老服务网络,重点为失能、高龄、“空巢”老人提供生活照料、医疗健康、专业护理、精神慰藉、心理疏导、法律服务、紧急救护等服务。这项工作现有情况下不可能一步到位,目前要将注意力重点放到条件较好的社区,根据当地社区建设的实际情况和条件,依托现有社区组织和资源,协调整合社会服务力量,探索具有实用和推广价值的居家养老服务模式。

(四)继续推进实施银龄幸福和谐工程。要认真落实市委、市政府关于保障和改善民生的要求,调动政府、社会、家庭各方面的积极性,为老年人办好事、办实事,努力打造敬老、助老、惠老老龄工作品牌。根据省的部署,从实际出发,实施好“银龄救助”、“阳光家园爱心志愿团”活动等工程。特别是要扎实推进银龄安康工程,这项工作今年将继续列入县经济社会发展综合考评范围,确保完成省下达的任务目标。

(五)继续加大老龄宣传和敬老文化建设力度。采取多种形式,积极宣传国家、省市和各级有关养老服务业发展的规划,采取印发政策汇编、宣传单等多种形式,开展政策的普及宣传。要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纸、网络等媒体,宣传养老服务业先进典型,特别注意宣传企业关心支持老龄事业发展、为老年人办好事的典型。积极组织开展好老年文化和敬老文化建设系列活动。以**为主题,开展老年系列文化活动。积极参加“敬老文明号”创建活动,创建活动在涉老部门和为老服务组织、公共服务窗口行业展开,根据全国和省老龄委的要求,加强综合协调和督导检查,调动各级各部门和社会各界开展创建活动的积极性。要继续组织开展敬老爱老主题教育、学习宣传孝星和敬老先进典型事迹等活动,进一步加强全市的敬老文化建设。

篇6:市老龄办工作总结

一、发放高龄津贴和救助农村高龄特困老人两项民生实事任务落实到位。由市老龄办提议,将为90岁以上高龄老人发放补贴和救助农村80岁以上特困老人列入市政府2013年民生实事。市政府办公室印发《关于××市老年人高龄津贴发放管理暂行办法》,市老龄办、市财政局下发《××市救助农村高龄特困老年人暂行办法》,共计为全市7002名90至99岁老人发放高龄津贴210.06万元,为300名80岁以上农村特困老人发放救助金15万元。

二、开展《老年法》“宣传月”活动。

由市老龄办起草,市政府办公室印发《关于贯彻落实<山东省优待老年人规定>的意见》,明确了我市贯彻规定的重点和措施。6月份作为新通过的《老年人权益保障法》集中宣传月,市、区老龄办在中心广场联合举办《老年法》宣传日活动,为群众发放新《老年法》3000份。宣传月期间,全市组织各类宣传活动30余场次,印制新《老年法》70000余份。

三、总结推进“银龄安康”工作。

“银龄安康工程”是为全省老年人打造的以商业保险辅助养老保障制度的幸福工程。我市连续两年作为“银龄安康工程”先进单位受到省老龄办表彰奖励。2012年全市“银龄安康工程”覆盖面达到老年人总数的33%,有463名老年人获得赔付,赔付金额达166.4万元。年初召开会议表彰先进,确定目标,推进工作,预计今年全市覆盖率将突破37%。

四、争取上级支持,扶持民办养老机构发展。今年争取省老龄办、省财政厅“以奖代补”资金40万元扶持我市2家民办养老机构。市级财政拨款12万元扶持我市6家民办养老机构。

五、养老护理员培训。

和市人社局举办第二期民办养老机构护理员培训班,来自三个区、县的近100名学员进行了为期17天的专业资质技能培训,经考核,全部获得全省统一的养老护理员初级资质证书。

六、开展“敬老月”活动和宣传报道工作。

“敬老月”期间,市委副书记满春重、副市长董绍辉走访慰问百岁老人,拉开敬老月活动序幕。全市各级领导走访慰问百岁、高龄、特困老人达3500多人次,提供慰问金、慰问品达500多万元。在不同媒体组织专题报道、发表领导人讲话、反映活动动态新闻稿件共计500余篇。

七、老年维权工作。

市老龄委与市司法局联合发文并成立老年人维权活动领导小组。据不完全统计,今年以来全市有780多名老年人获得法律援助,减免律师费、诉讼费9万元。仅去年以来就对农村赡养案件的286名涉案老人及时提供法律援助247次,依法缓减免交诉讼费18万余元。

八、开展老年文化活动。

上一篇:房屋全款买卖合同书下一篇:中职教育应坚持四种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