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数学获奖说课稿

2024-04-29

六年级数学获奖说课稿(精选6篇)

篇1:六年级数学获奖说课稿

一、说教材

纳税是人民教育出版社版新编入小学教材的内容,安排在小学数学第十一册第五单元中。这部分教材是在学习了百分数知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是百分数应用的一种,主要内容是通过纳税的意义、常见税种和应纳税额等知识的教学,使学生掌握有关纳税的一些知识,同时受到爱国主义的思想教育。

《数学教学大纲》明确指出,要结合数学学科特点,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纳税是学生适应未来社会生活必须了解和掌握的数学知识和社会知识,也是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重要内容,所以本节课的教学具有重要的现实作用,这也是把纳税知识编入小学教材的.重要原因。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我确定本节课的教学重点;理解纳税的意义和应纳税额的正确计算。难点:理解税种。

二、说学生

1、知识基础。

①刚学过的百分数知识,学生总体上掌握得较好,较牢,计算应纳税额是百分数应用的一种。所以应纳税额的计算学生较容易接受。

②学生对纳税知识了解非常少,应做好课前准备。

2、心理、能力基础。本班学生总体上心理素质偏弱,实践能力较低,以个人开展各种活动有些困难,我主要采取小组合作的方式,让学生探索、讨论、实践。

三、说目标

依据《数学课程标准》和新课改的有关精神,通过本节课的教学,要使学生达到以下几点目标:

1、使学生明确纳税的意义、理解应纳税额、税率的含义,了解常见税种。

2、能运用百分数的知识正确地计算应纳税额。

3、让学生体验数学与现实生活的紧实联系,感受数学的价值,培养学生初步的实践能力,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四、说思路

1、课前准备

2、课时探索

3、课后实践

五、说教学

(一)课前准备

学生课前去进行各种税种的调查,初步了解它们的含义,将有关数据记录下来。这不仅为学习新课做好知识上的准备、更为突破难点做好准备。

(二)情境引入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教师应改变以例题、示范、讲解为主的教学方式,要结合教例创设与学生生活环境密切相关的问题学习情境。认知心理学研究也表明,疑产生于一定的问题情境,问题情境是学生展开自主学习的重要载体。所以我创设这样的情境;(屏幕显示)一天,校门口开店铺的黄大妈到办税厅纳税,路上遇见小刘。

小刘:黄大妈、你去哪儿?

黄大妈:上办税厅纳税。

小刘:哪有主动纳税的,傻瓜!

黄大妈:依法纳税是每个公民的义务。

篇2:六年级数学获奖说课稿

1、让学生弄清按营业额的5%缴纳营业税的含义。

2、引导学生把解决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实际问题的思考方法,迁移到解决求一个数的百分之几是多少的部题中来。

3、让学生了解纳税的含义和重要意义。

教学重点:

让学生弄清按营业额的5%缴纳营业税的含义。

教学过程:

一、教学例2知识。

1、出示例2:

(1)读一读题目,读完后想一想,题目中有哪些句或字或词语你不懂?

(2)集体讨论:什么是营业税?怎样理解按营业额的5%缴纳营业税?

(3)缴纳的营业税是60万元的5%。求一个数的百分之几是多少,也用乘

法计算。你会算吗?

(4)学生尝试练习。

(5)集体交流算法。可以将百分数化成小数或分数来进行计算。

2、阅读第7页你知道吗,以使学生进一步了解纳税的意义。

二、练习

试一试:(1)读题

(2)买车的钱由几部分组成,分别是什么?

(3)学生练习,后交对订正。

练一练:学生独立完成。完成后交对订正。

三、完成练习二1-4题。

1、第1题:先让学生独立解答,再指名说说解题的思考过程,进一步突出:要求一个数的百分之几是多少,用乘法计算。

2、第2题:学生独立完成,再指名说说解题思路。

3、第3题:(1)什么是个人所得税?

(2)联系第4题说明:奖金所得和工资所得征收的税率是不一样的。

(3)学生独立完成,完成后集体订正。

4、第4题:(1)妈妈的收入应该属于哪一种收税范围?

(2)爸爸呢?

四、小结

学了这节课你有什么获?

纳税是每个公民应尽的义务,税收取之于民用之于民。

同步练习题

一、想一想,填一填。

1、税收主要分为( )、( )、( )和( )等几类。

2、缴纳的税款叫做( )。

3、( )与( )的比率叫做税率。

4、按营业额的3%缴纳营业税,就是把( )看作单位1,( )占( )的3%。

5、盼盼饭店5月份营业额为20万元,如果按营业额的5%缴纳营业税,5月份应缴纳营业税( )万元。

二、请你来当小裁判。

1、税率与应纳税额有关,与总收入无关。 ( )

2、李阿姨认为自己付出劳动,得到工资,不需要纳税。 ( )

3、税收是国家收入的主要来源之一。 ( )

三、对号入座。

1、某工厂上月纳税6万元,实际应纳税所得额为60万元,由此可知税率为( )。

A、3%

B、5%

C、10%

2、李爷爷买福彩中了20万元,按规定应缴纳20%的个人所得税,李大爷实得奖金( )万元。

A、4

B、16

C、20

3、张叔叔每月工资元,按规定要缴纳个人所得税,税款为超出1600元部分的5%。张叔叔应缴纳个人所得税( )元。

A、16005%

B、20005%

C、(2000-1600)5%

四、看谁算得又对又快。

46%

24020%

1/5+30%

1/2-25%

1+60%

47%1/2

五、走进生活,解决问题。

1、某游乐场5月份的营业额为3.5万元,如果按营业额的5%缴纳营业税,游乐场5月份应缴纳营业税多少万元?

2、诚客隆超市3月份缴纳营业税为2000元,如果税率是5%,诚客隆超市3月份的营业额是多少元?

3、华泰饭店12月份的营业额是50000元,如果按营业额的5%缴纳营业税,华泰饭店12月份实际收入是多少元?

4、某餐厅10月份缴纳5%的营业税后的收入是33.25万元。这家餐厅10月份的营业额是多少万元?

六、智力大比拼!

篇3:六年级数学获奖说课稿

一、活动目标

(1) 幼儿能够利用等量代换法判断出物体间的数量关系, 初步发展推理能力。

(2) 幼儿愿意参与到活动中, 并且体验到快乐。

二、活动重点

幼儿能够利用等量代换法判断出物体间的数量关系。

三、活动过程

1.“巧引入”激发幼儿学习兴趣

活动的情境来源于幼儿的生活, 活动里面的灰太狼和喜羊羊角色深受幼儿喜爱。角色之间的竞争、斗智斗勇的情节很适合大班幼儿的年龄特点。笔者将这些幼儿喜欢的元素用信息技术呈现, 有趣的动画效果使他们立刻就投入到活动中, 有效地激发了幼儿的参与兴趣。

2.“闯三关”解决重点问题

在闯第一关时:利用隐藏功能使题目依次出现, 幼儿可以认真有序地观察理解题目。通过拖动副本功能可以为幼儿的操作提供充足的操作物。“照相机”的区域快照功能记录下幼儿猜想讨论的结果。隐藏功能可以使幼儿的思维过程清晰地呈现在画面上。

在闯第二关时:代换的方法不变, 代换的数量增加, 利用符号叙述题目。检验一下幼儿的掌握情况, 巩固一下所学的方法。

在闯第三关时:增加了难度。幼儿的思维不再是单向的, 而是双向的。方法多种多样, 如正着想, 倒着想等, 从而发展幼儿的逻辑思维能力。

3.“齐欢庆”体验成功快乐

在活动的最后环节, 创设了庆祝羊羊胜利的情境。伴随着《喜羊羊》的音乐, 孩子们与白板上的羊羊们一同跳舞、歌唱。此时灰太狼已经被孩子们丢进了垃圾箱。信息技术的使用丰富了孩子们的听觉和视觉, 直观地呈现了欢庆场面, 让孩子们在成功与快乐的氛围中结束活动。

四、活动反思

在本次活动中, 通过白板的各种功能巧妙地解决了活动的重点。例如, 活动中多次运用“插入文件链接”功能插入了许多声音 (引入情境时、闯关时、集体庆祝胜利时等) 。声音的播放, 使幼儿的多种感官进行参与, 可以极大地调动幼儿的积极性, 让幼儿获得丰富的情感体验。

活动中多次运用“隐藏”功能把主题背景隐藏起来, 幼儿听完音乐后可以进行猜想, 然后再打开主背景, 增加活动的神秘感, 幼儿更加感兴趣。比如在闯第一关的时候, 通过“隐藏”功能使题目依次出现, 幼儿可以认真有序地观察理解题目, 还可以使幼儿的思维过程清晰地呈现在画面上。“隐藏”功能虽说简单, 但是通过灵活地运用, “隐藏”可以是“显”, 也可以是“隐”, 可以“连续显”, 还可以“连续隐”, 或者“部分隐现”, 比如揭示答案、人物消失、体现步骤、突出重点等, 运用的方式不同, 效果也就不同。

篇4:六年级数学获奖说课稿

本课是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上册第二单元第4课《找拱形》。这一课是在前面一课研究了拱形的特点之后,进一步发展学生对拱形的认识。主要包括以下三方面的内容:1、认识圆顶形和球形等具有拱形相似特点的弧形结构。2、认识生活用品中的拱形。3、认识生物体中的拱形。本课就紧紧围绕这三个活动,扩展学生对拱形的认识,提高学生过程与方法的能力。

◆ 说学生:

六年级的学生,经过三年半的科学学习,其科学探究的意识已经较为清晰,探究过程已基本掌握,探究方法更为实用灵活,这已经为其在方法论上做好了充分的准备。同时,在前面几课的学习过程中,拱形承重的特点已基本掌握。学生具备一定的迁移能力,这是其认知上的储备,为今天的探究成功奠定了知识上的基础。六年级学生,在实验室学习常规的不断熏陶和影响下,已经具备了很好的实验操作规范和品行,能充分调动小组每一个成员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发挥团队的力量,为本课的学习做好了行为上的储备。

◆ 说目标:

正是对于上述教材的理解和学生实际的分析,特制定以下几个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圆顶形、球形等有和拱形相似的特点,所以承受很大的压力。

过程与方法:(1)、用已有知识对常见弧形结构承受力的特点作解释。

(2)、发展观察、联想和逻辑推理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1)、懂得只有足够的证据才能做出正确的判断,得出科学结论需要严密的逻辑推理。

(2)、感受科学技术对我们的影响

◆ 说重、难点:

1、教学重点:了解圆顶形、球形以及各种弧形结构的受力特点。

2、教学难点:能用已有的知识对弧形结构的物体作合理的解释。

◆说用具:

1、分组准备:(1)完整的和对半剖开的乒乓球,完整的和剪开的塑料饮料瓶。

(2)若干根相同的硬纸条。每组一个圆环(主要在实验时能更好地起到抵住拱足的作用。)

2、教师准备:拱形、圆顶形和球形的实物、课件等。

◆ 说教法、学法:

根据这课的特点,结合学生的知识层面,让学生轻松地把握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我确定了以下教学方法:

1、“引导——探索”法。

刘默耕先生的“引导——探索”教学方法,有利于布鲁纳的“发现法”,也不同于兰本达的“探究——研讨”教学法。“引导——探索”教学法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他们是学着像科学家那样自己去探索大自然秘密的探索者。

2、分组讨论法

分组讨论能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参与意识,使他们乐于交流,并能发表自己的不同意见。

根据新教材教学理念,重视学生的探究性学习,在整个过程中,教师只作启发式的点拨,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分组讨论,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增强自身的科学素养。

◆说理念:

《小学教育学》告诉我们:直观形象的事物更能引起学生的注意,为学生所接受,本课教学中我通过直观生动的语言,图片,实物,课件等,把静态的课本教材转变成动态的教学内容。让学生经历一次从“提出问题——作出假设——研讨方法——实验证明——分析现象——获得结论”的完整的探究过程。组织学生在学习活动中大胆讨论,积极交流,探索研究,使他们在进行科学探究的过程中,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演绎科学概念构建的完整思维过程,从而有效构建科学概念,体验科学学习的乐趣。

◆ 说设计:

传统的教学方式是“先教后学”,主要依靠老师在课堂上大量的教,甚至是满堂的灌,来使学生获取知识,但学生始终处于被动的状态,学习的积极性没有得到调动,学生的主体地位没有得到体现。因而课堂学习效率不高,提高教学效率成为一件很难的事。

近几年来,我试行了一套符合小学科学课堂的“五自”教学模式,来实施“先学后教”,并做了课题研究。现在我就《找拱形》这课是如何实施“五自”教学模式的,谈谈我的设计。

(一)激趣设疑,自主学习

常言道,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我们课堂教学也是这样。新课导入,能沟通新旧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促进知识迁移,对教学效果有直接影响。

因此,我设计了这样的导入:欣赏课件中的圆弧形、圆顶形等建筑物和周围熟悉的物品(如安全帽等)的图片。让学生在观察中自主发现它们的共同点:都有类似拱形的结构。在此,我引导学生回顾拱形结构承重的特点,并让学生找找身边的拱形结构。同时板书课题来揭示新课的学习。

这个导入,我用知识铺垫,以旧引新,设置悬念,学生则回忆知识,引起期待,思考质疑,提出“它们与拱形有相似的特点吗?”这个问题展开自主探究活动。

(二)合作讨论,自主探究

学生自主地提出问题之后,接下来是讨论研究方法。在这个环节上,让学生明确,科学探究中方法的多样性和选择性。虽然,探究方法有很多,但是有的方法还受现场材料的限制,针对材料的特点和實验效果,选用更合理的方法和材料进行实验,是学生有效实验能力的培养,更是学生探究品质的一种培养。仔细分析我们发现,让学生选择一种他们认为合理的方法去实验,能锻炼学生的选择能力,也同时蕴含问题。让学生经历这样的过程,对于其探究的质量无疑是一种考验。

讨论之后,我们最终选用了前几课中用过的材料:硬纸条。我在这时向学生出示这样的“探究活动记录表”。

探究活动记录表

许多同样的拱条可以组合成一个圆顶形。测试不同数量的拱条组合在一起时能承受垫圈的数量。

实验方法

预测能承受的垫圈数

第一次第二次第三次平均能承受的垫圈数

一个拱形

二个拱形

三个拱形

更多拱形的组合

我们的发现:

先让学生作出假设:随着拱形数量的增多,承受的垫圈数有什么变化?

让学生预测这样的问题。一是源于科学探究过程的一般要求,让学生经历一次完成的探究过程。二是从中了解学生的生活经验,以了解学生的前概念水平,为学生后续的重难点解决做好认知上的铺垫。三是,与上节课《拱形的力量》的场景再现,以求建立起心理和思维的对接,有利于学生探究思维的构建。

(三)归纳提炼,自觉巩固

有了方案,又做好了预测,接下来就是让学生自己去尝试一下。在尝试的过程中,有的小组会成功,有的小组则不会成功,这就有方法上或材料把握上的问题,是对前面小组确定实验方法、材料数量使用的反思。从某种角度上将,需要部分小组不成功,只有这样,才能吃一堑长一智,在今后的探究中,方案规划和考虑的更加周密。个人认为,实践中构建思维和构建思维之后再实践,在学生的思维培养中同等重要。关键在于,在什么样的环境和什么样的需要。

合作探究之后,自觉地去整理数据,分析现象,汇报交流,最终获得这样的结论:拱形越多的组合,承重力越大。就这样学生在自主探索活动中,解决了教学重点,突破了教学难点。

(四)反馈矫正,自行提高

有了前面的理论作支撑,引导学生继续探索:半个乒乓球有多大的承重力?以及对塑料瓶形状的分析,那就轻而易举了。学生通过摸一摸,捏一捏,压一压,放上重物试一试等方法,当堂检测了“圆顶形有拱形承载压力大地特点,而且不产生向外推的力”的事实。接着就顺理成章地学习“球形”的受力特点。

紧接着,让学生认识生物体结构中的拱形。通过对图片的观察分析,让学生说一说这些形状对它们自身有什么意义。更有意思的是有的学生想到:眼皮、鼻子是拱形的,指甲是拱形的,屁股是拱形的,鸟类等动物的蛋也是拱形的,甚至有孩子会说“我们在妈妈的肚子里也是由球形的子宫保护着”。

知识来源于生活,又运用于生活,此环节的设计,还能提高学生联系生活,解决问题的能力。科学教育就应该让儿童结合自然环境、社会生活来学习科学,通过观察、试验、综合及运用,在掌握科学概念原理的同时,获得对社会、自然的真切了解,增加对科学学习的兴趣,积累社会生活经验。

(五)课后延伸,自由发展

前面的“认识生物体中的拱形”,学生兴致非常高,不由自主地滔滔不绝地交流着、讨论着。但是一节课的时间有限,因此,我就顺势设计了这样的课堂延伸“在我们的身边还有哪些物品、建筑物、生物体上有拱形结构?请课后继续收集资料,下节课在一块分享。”

作为探究的延伸,学生绝对有这样的兴致去进行探究。这就是,将学生的兴趣培养和素养提升,串成一个整体,一个过程,努力营造课堂教学与课外延伸的有机结合。

◆ 说特色:

本节课,让学生经历里一次较为完整的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探究过程。尤其是对实验有效性的探索,以学生为本的理念跨出了坚实的一步,学生思维构建为主体的探究活动在本课中得到很好的体现。尊重学生的思考,尊重学生的生成,尊重学生的选择,是本课一个显著的特点,如何做到既尊重又不放羊,主要体现在有目标、有针对性的帮助,帮助学生分析问题和提供策略支持。

我力求从上课到下课都在真正地全面放手——让学生真正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合作学习,让学生自我总结,自我提升,自我发展。在这种充分期待与信任之中,学生就能够取得较大的进步。但为了确保学生的学习效果,我们在教学过程中还应同时做到“自主而不自流,放手而不放任,互动而不浮动”,也就是我们教师要切实做个问题的发现者、指导者、引领者。

篇5:六年级数学上册说课稿

蓝旗营中心小学

王南南

各位评委:

大家好!我的说课内容是冀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首先和大家共同欣赏一句值得我们深刻思考的一句话:没有不可教育的学生,只有不善教育的老师。俗话说的好,是泥土,可以烧成砖瓦;是铁矿,可以百炼成钢;是金子,就应当放出光彩。每个学生身上都有各自的特征和发展潜质,每个学生都有闪光点,但重要的部分就是教师如何扮演好伯乐的角色,正确的发掘判断学生的闪光点,让每个学生都能实现自己的价值,这就需要我们在教材上和教学评价上下功夫。

为了更好的把握教材,做到因材施教,下面我从本教材阶段目标,内容标准,编写特点,内容结构,教材立体整合,教学建议,评价建议,课程资源开发和利用八个方面进行阐述。

一,阶段目标

义务教育阶段数学课程的基本理念是应致力于实现义务教育阶段的培养目标,要面 向全体学生,适应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使得: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课程内容要反映社会的需要、数学的特点,要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根据儿童的年龄特征,心理发展和认知水平,六年级正处于第二阶段,此阶段的目标从知识与技能,数学思考,解决问题,情感与态度四个方面进行阐述。

知识与技能

数与代数方面:体验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数的过程,了解百分数的意义,知道比和比例各部分的名称,比的各部分与分数,除法各部分的关系,会进行小数,分数,百分数之间的转化并能比较它们的大小,会解决按比例分配和百分数的简单问题。

空间与图形:经历探索圆的特征,画圆,圆的周长和面积公式的过程,了解圆和扇形的特征,能用圆的周长和面积公式解决简单的问题;认识比例尺,并且会按照一定的比例画简单平面图以及会进行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的换算。

统计与概率:经历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数据的过程,认识扇形统计图,能选择合适的统计图。

(二)数学思考

初步形成数感和空间观念,感受符号和几何直观的作用。进一步认识到数据中蕴涵着信息,发展数据分析观念;感受随机现象。在观察、实验、猜想、验证等活动中,发展合情推理能力,能进行有条理的思考,能比较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思考过程与结果。会独立思考,体会一些数学的基本思想。

(三)问题解决

尝试从日常生活中发现并提出简单的数学问题,并运用一些知识加以解决。能探索分析和解决简单问题的有效方法,了解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性。经历与他人合作解决问题的过程,尝试解释自己的思考过程。能回顾解决问题的过程,初步判断结果的合理性。

(四)情感与态度

愿意了解社会生活中与数学相关的信息,主动参与数学学习活动。在他人的鼓励和引导下,体验克服困难、解决问题的过程,相信自己能够学好数学。在运用数学知识和方法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认识数学的价值。初步养成乐于思考、勇于质疑、实事求是等良好品质。

分析完第二阶段的阶段目标,我把第一阶段,第三阶段与第二阶段阶段目标进行对比:第一阶段要求学生接触的范围小,从日常生活中出发,从实际物体中抽象出简单几何体和平面图形,发展空间观念,能在教师的指导下尝试解决,能参与数学活动; 第二阶段要求范围适中,从具体情境出发,感受几何直观,自己独立思考,经历与他人合作过程,主动参与数学活动;第三阶段要求范围广,发展符号意识,建立模型思想,综合运用知识解决,初步形成评价反思意识,积极参与数学活动。发现给学生的要求和发展是从低到高,而第二学段处于过渡阶段,它的好坏对以后的数学学习有极大的影响。

二,内容标准

本学科的内容标准从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综合应用四大领域,具体到本册教材的内容标准为

数与代数方面:认识百分数,探索小数,分数和百分数之间的关系,并会进行转化,要回比较小数,分数和百分数的大小。会解决有关百分数简单问题以及正比例反比例简单问题。

空间与图形方面:通过观察操作认识圆和扇形,能利用方格等形式按照一定比例将图形放大或缩小,体会图形的相似;了解比例尺并按给定比例进行图上距离与实际距离的换算。

统计与概率:认识扇形统计图并能读懂简单的扇形统计图,根据需要,正确选择条形统计图或折线统计图来直观有效的表示数据;能从一些媒体中有意识获得一些数据信息。

综合应用:经历有目的、有设计、有步骤、有合作的实践活动。结合实际情境,体验发现和提出问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过程。在给定目标下,感受针对具体问题提出设计思路、制定简单的方案解决问题的过程。通过应用和反思,进一步理解所用的知识和方法,了解所学知识之间的联系,获得数学活动经验。三,编写特点

本册教材在秉承冀教版小学数学整套教材编写思想,编写原则,符合小学生心理年龄特征的基础上,主要有以下四个特点:

(一)重视联系生活,丰富学习素材,在生活实际问题中,培养数学应用意识。

如:第一单元认识圆时,教材创设了富有趣味性的动物汽车设计大赛的情景,呈现了三角形,正方形,圆等不同形状车轮的汽车,让学生选择喜欢哪种并说明理由,这种具有童趣的内容,既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又可以借助学生对车轮这一常见生活现象的经验,初步体会圆的特点。再如:第三单元认识百分数时,选择同学间进行投篮比赛,吸引学生,使学生感受到百分数与现实生活的联系,体会到百分数的意义。再比如:通过升国旗情景让学生计算国旗的长宽比引出比例,让学生更具体清晰的了解了比例的含义。

(二)加强知识间的联系,让学生运用已有知识,自主建构数学模型。

比如第二单元在学习比的意义时,教材选择了现实生活中调配涂料问题,通过“白色涂料和蓝色涂料质量有什么关系”的问题,启发学生用已有知识写出6÷3=2和3÷6=1/2算式,让学生把除法和比联系起来,使学生认识到“比表示两个数相除”。再如:探索比的基本性质时,选择了学生踢毽子的数据,先让学生根据分数的基本性质求比值,再说说比的前后项,比值的关系,把比的基本性质和分数基本性质,商不变性质联系起来等等。

(三)注重动手实践与自主探索,让学生在操作和体会中学习数学,促进发展学生的空间概念。

如:第一单元认识圆时,教材设计了描圆,剪圆,折圆,测量,图案设计等操作活动让学生深刻的感受到圆的特征和图案的美。再如:第四单元比例尺,教材设计了让学生给大头蛙设计名片,设计镜框,更深刻了解比例尺的含义。再比如:第六单元探索圆周率时,让学生用不同方法测量硬币或圆形纸片的周长和直径。

(四)重视“数”与“形”间的联系,使学生获得用图形描述事物的初步经验,帮助理解抽象知识。

如:第二单元解决按比例分配问题时,教材选择“把一块面积为984平方米的长方形菜地,按3:5种茄子和西红柿”事例,并用一个长方形直观显示茄子和西红柿部分。再如:第七单元统计,教材安排了让学生通过身边熟悉的事物,研究用集合图表示数据,并解决实际问题等。

四,编写体例

首先本册教科书安排了若干个单元,每一单元由若干个小节即学习内容和针对于本单元内容整合的总结练习,并且在每一小节里设计了以下栏目:特定的例题也就是情境引入,针对于情境引入提出的问题的想一想,说一说,议一议,以及对所学小节基础知识巩固应用的试一试和练一练。在这里,“想一想”栏目能够鼓励学生进行联想和探索,“说一说”栏目能够给学生创造机会运用多种方法表达自己的感受和做法,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锻炼数学思维和语言表达能力。

“议一议”栏目能够让学生对不同解题方法进行比较,拓宽学生的解题思路。最后教科书安排了对整册书知识点进行回顾梳理的整理与自评。

五、内容结构

(一)本册教科书共安排七个单元。现把七个单元按照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综合应用四个领域进行规划。

本册教材有三个单元属于数与代数领域: 第二单元 比和比例 第三单元 百分数 第五单元 百分数的应用 三个单元属于空间与图形领域即: 第一单元 圆和扇形 第四单元 比例尺 第六单元 圆的周长和面积 一个单元属于统计与概率领域即: 第七单元 统计

其中在第二单元,第四单元,第五单元和第七单元的最后一节都是综合应用部分,如第二单元测量旗杆高度,第四单元卧室设计,第五单元的学会理财和学会购物以及第七单元的喜欢数学情况的调查活动。

六,立体整合

下面我把整个教材的所有内容及其要求按照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综合应用四个方面进行了整合。其中圆的特征和圆的周长和面积,百分数计算和应用这两大部分是本册教材的重点内容,现把这两大部分进行了整个小学阶段的整合,首先来看一下圆部分,本教材圆部分是在一年级下册初步认识圆基础上进行学习的,同时本教材圆部分又是六年级下册圆柱与圆锥学习的基础,可见本教材圆部分在小学数学阶段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是小学空间与图形领域的重要内容;接下来看一下百分数部分,小学阶段“数与代数”的内容主要是整数,小数,分数,百分数的认识,计算和应用。百分数这部分是在学生都完成了整数,小数和分数学习基础上最后进行的,整数这部分始终贯穿小学数学,几乎无处不在,小数和分数是在三年级下册初步认识,了解它们与我们生活相关,在四年级下册又进一步认识了小数分数,比如它们的加减法计算等,同样在五年级上册又更广的认识了小数分数,比如小数的乘除法,异分母分数加减法以及分数的分类等,在五年级下册又学习了分数乘除法及其应用问题,整体观察小学阶段数的学习,百分数这部分内容具有小学阶段数的计算完整性,它至关重要,与我们生活关系更密切。

七、教学评价建议

(一)教学建议

新课程标准指出:教学活动是师生积极参与、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教师要处理好教师讲授与学生自主学习的关系,扮演好数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

因此我们在教学中可以做到呈现熟悉生动具体的教学情景,吸引学生;重视动手操作活动,让学生在“做”中学习数学 ;利用已有知识经验,引导独立思考,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鼓励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将抽象概念转化为生活实例。比如在讲授比例概念时,我们可以首先让学生通过观看一段升国旗的视频,渲染课堂气氛,让学生主动思考国旗的长宽比的问题进而引出比例的概念。再比如讲授圆的周长时,教材首先创设一家三口骑自行车去郊游的情景,教师可以制作课件呈现出来,激起学生的兴趣,在让学生讨论车轮的周长和什么有关系的问题后,教师以课件的形式演示出来,会让学生更好的理解这个关系,学生接受起来更容易。再比如在介绍圆周率是,可以让学生准备好直尺和硬币,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去探索圆周率。还有在讲授62页百分数的应用时,我们可以把教材原题中的35%改写成七分之一这样后先让学生去解决,唤起学生对于分数乘法应用题解法的回忆,然后再让学生利用分数乘法应用题解法或者把百分数转化成分数的已有知识自主探索原题的解决方法。还有我们在教授解决有关圆面积的简单问题时,教材直接提出问题,这样就局限了学生发散思维,我们可以让学生自己根据给出的情景,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自己解决问题,已达到锻炼学生问题解决的能力。

(二)评价建议

新课程标准指出:评价的主要目的是全面了解学生数学学习的过程和结果,激励学生学习和改进教师教学。为了实现这个目的,教师需要从不同的角度去评价学生。比如教师可以从学生的学习态度进行评价,教师要注意学生的态度是积极还是消极,日常学习和发展变化进行评价,看一看学生做作业是不是比前一阵子积极认真,是否比以前爱问问题了,是否对学习有信心了等等,还有对解决问题能力的评价和双基掌握程度的评价,还有操作评价,看学生对于这部分的操作是否很完美,是否很认真等,最重要的评价就是对于学生的学习过程的评价,在评价学生学习的过程中,要关注学生的参与程度,合作交流的意识与情感、态度的发展,同时,也要重视考察学生的数学思维过程,评价内容的多面化也是新课改的方向。

当然评价方法也很重要,新课程标准提出要尊重学生的个性,做到多元评价。

可以进行以下评价:教师体态语言评价,自我评价,家长评价,学生互评,教师或学生自己设立成长记录袋,口试面试或笔试双基掌握情况。学生自我评价如每节课结束前,我都会问学生:“这节课你学得怎么样?”“你觉得自己表现得怎么样?”学生对自己的行为进行反思的过程就是找自己的优缺点的过程。家长评价如我们通过家长会、家访、电话联系等形式对学生家庭表现进行评价。口试面试或笔试双基掌握情况如口试的主要内容是说理,即说算理,说解题思路等,面试的主要内容是操作,笔试的主要内容是考查学生的基本知识和解题能力。设立成长记录袋比如教师引导学生自己在成长记录袋中收录反映自己学习进步的重要资料,如自己特有的解题方法、最满意的作业、印象最深刻的学习体验、探究性活动的记录、所发现的问题、对解决问题的反思、单元知识结构、最喜欢的一本书、自我评价或他人评价等等。课堂上教师可以通过微笑、抚摸、注视的眼神、点头等体态语言给学生以激励、启发或肯定,也可以直接评价学生的做法,但是要客观、公正。

八、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

数学课程资源不仅仅局限于数学教材,我们要经常有意识地挖掘和利用身边的资源,使数学课堂变得生动活泼。新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过程中恰当的使用数学课程资源,将在很大程度上提高学生从事数学活动的水平和教师从事教学活动的质量。所以教师应该充分挖掘和利用数学课程资源,我们可以利用并开发教材资源,网络资源,信息技术资源,电视资源,报刊杂志资源,图书馆资源,现实生活资源等,比如教师和学生可以阅读报刊杂志中的小学生必读,河北教育,数学报等,还可以去图书馆阅读《陈景润成长的故事》《数学家高斯的故事》《祖冲之的故事》等,了解数学家的趣事,激发学生对数学的求知欲,再比如现实生活资源中的生动的情景,购物发票、话费清单、存折、衣服标签,教师可以利用它们去创设生动有趣的教学情景,吸引学生,同时让学生意识到数学与生活是息息相关的。还有教材中的情景画面以及设计好的实践活动,学生和老师可以借助网络进行学习和充电,比如一些有名的学习网站,河北远程教育网等,或者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信息技术,比如制作精美生动的课件,唤起学生的兴趣甚至可以让学生更好的理解数学概念。

篇6:六年级上册数学说课稿

1、知识铺垫:“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根据本班总人数为30人,女生占三分之一,男生占三分之二,求男女生各有多少人?并把得数用比的知识或分数的知识说一句话。

2、问题引入:在实际情境中理解按比分配

男生8人,女生16人,将48个卡片平均分成两份,分给男生组和女生组,这样分合理吗?那怎样分才合理?

这样安排,目的是把握新旧知识和连接点,通过平均分引出按比分,有利于学生掌握知识的发展变化与延伸,为分散难点起着积极的迁移作用。

(二)、交流探索,掌握方法

1、提出关于配制稀释液的实际问题,引导学生理解“稀释液”的意思。

2、出示例2,在情境中理解按比例分配。

首先在学生理解题意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收集数学信息,然后利用课件演示稀释液配制过程,帮助理解题意及掌握分配问题的结构特点。接下来引导学生分析题中数量关系:这道题配制的是什么?按照什么来配制?重点理解“按1:4配制”。再接下来鼓励小组合作尝试多种方法解答,教师进行指导,重点理解按比分配的方法。最后提示学生进行检验,培养学生自觉检验的习惯。

3、小结:按比分配的应用题有什么结构特点?怎样解答这样的应用题?

这样设计为学生提供自主探索的空间,一般学生总有自己不同的想法,所以在教学中可以灵活地依据提出的方法调换教学顺序,并引导学生掌握两种不同的结题方法。安排学生的小组讨论方式能使学生一开始就畅所欲言,把几种不同思路比较和联系起来,在理解的基础上才能更好的掌握方法,并注意培养学生的检验能力。

(三)、多层训练,形成技能。

练习是数学课堂教学一个重要环节,我设计的练习题力求做到从易到难,由浅入深,有层次,有坡度,新旧知识融合恰当,形成技能技巧,开拓思维,发展能力,达到练习的预期目的。

1、基础练习

解决课前分卡片时产生的问题。

这个练习用来分散难点,促使知识结构的内化。

2、对应性练习。

出示练习第1题:与例题比较,得出各部分数量之间没用比而是用实际数量表示。

采用讲练结合的形式巩固所学知识,让学生在学习新知之后即时得到巩固。

3、对比性练习。

出示练习第2题:比较分析题中出现三个数量,不同于其他练习。

这道练习旨在加强对比,提高学生分析和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四)、拓展延伸

课件出示并介绍“黄金比”,鼓励感兴趣的同学可以课外自己去收集有关的资料。这样设计可以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五)、全课总结

你学会了什么知识?掌握了哪些方法?

这样做既检验了效果,又体现了课堂教学的整体性,从而培养学生的概括和口头表达能力。

上一篇:捐献造血干细胞观后感下一篇:街道副主任2011年度述职述廉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