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蝉脱壳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2024-04-15

金蝉脱壳第二课时教学设计(精选8篇)

篇1:金蝉脱壳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金蝉脱壳》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通过对重点段学习,引导学生感受动物世界的奇妙与情趣,认识大自然的神奇魅力,培养学生留观察周围事物的兴趣,和对自然科学研究的志向。

2.在学生能正确、流利朗读课文的基础上,加强默读训练,边读边思,边读边想象。

3.学会在领悟课文内容,了解表达方法、理清表达顺序、掌握关键词句的基础上,练习背诵,熟读成颂。

4.学习作者观察细致的好习惯,描述细致的表达方式,培养观察能力。

教学重难点:

1.在学习中学会默读,初步掌握边读边想,谈自己感受的学习方法。以培养在交流和讨论中,敢于表达自己见解的能力。

2.感受金蝉脱壳的神奇,激发学生观察周围事物的兴趣。教具准备:制作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上节课,我们学习了《金蝉脱壳》这一课。这篇课文讲了什么?这对于他来说是一件多么有趣的事啊!(抓住“多么”“神奇”“!”)指导学生朗读第一段体会作者的心情。

2、现在就让我们一起来看看作者是怎么揭示金蝉脱壳这一奇特的秘密的!

二、学习第二部分

1.默读第3-6自然段。想想:作者是按怎样的顺序来写的?脱壳前(3)→脱壳中(4)→脱壳后(5)

2.出示:“在金蝉脱壳的过程中,你认为哪种情景最神奇动人”?先将有关的语句圈画出来读一读,再与同学们交流一下阅读感受。

3.全班交流。

⑴“突然,我发现了一只肥肥的、通身发着金黄色亮光的蝉虫......停在那里不动了。”

这是金蝉脱壳前的样子与第一段中“夜幕降临,蝉虫就从土里钻出来,偷偷地爬到树杆上”相比较。

⑵按背→头→脚→尾的顺序,边读边想象金蝉脱壳的过程,说说阅读的感受。

抓住关键词语“抽搐”、“裂开”、“极淡的绿色”、“深绿色”、“慢慢地活动”、“抖动”、“伸着”、“仰”、“扑”、“抓”、“抽”等来体会。

⑶金蝉脱壳后又有哪些变化?最让你惊奇的是什么?

(翅膀“只有一点点”-“很快盖住身子”,颜色“每颤动一次”,就“由浅而深地变化一次”。)指导朗读,读出自己的感受。

三、学习第三部分

1.默读这一部分,想想“我再一次仔细地看着蝉儿”,看到了什么?

2.指导朗读。

3.总结全文:

你看,作者对蝉的观察是多么的细致入微呀。

学习本文,对于我们写作有什么启发?

四、抓“观察”,进行学法指导

1.师总结,回顾重点内容。(顺序及蝉尾出壳)

2.师:作者能将这一难得一见的情景描写得如此具体、生动,靠的是什么?课文中哪些词语能表现出作者在“观察”?

幻灯出示:搜索——发现——聚精会神地盯着——仔细地看着

3.出示这个单元的关于观察的三句名言:

观察、观察。再观察。——巴甫洛夫

一切推理都必须从观察和实验中来。——伽利略

观察对于儿童之必不可少,正如阳光、空气、水分对于植物之必不可少一样。在这里观察是智慧最重要的能源。——苏霍母林斯基齐读,体会观察的重要性。

五、布置作业

1其实我们生活的世界很精彩,只是缺少发现的眼睛。留意过你周围有趣的事物吗?

2、选择你喜爱的小动物进行细致观察,先观察它的外形,看看每个部分有什么特点,再观察它的动作。然后抓住一两个重点进行描写,写一篇观察日记,把动物的外形和动作写下来。

篇2:金蝉脱壳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第4、5自然段。2.学会本课9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感受金蝉脱壳的神奇,激发乐于观察周围事物的兴趣。教学重点:

感受金蝉脱壳的神奇。教学难点:

激发学生乐于观察周围的事物的兴趣。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今天我们继续学习《金蝉脱壳》,齐读课题。2.老师这里有一些词语,谁来读一读?(指名、齐读)搜索 脱掉 配合 华丽 夜幕降临 协调 恢复 抽搐 新装 依依不舍 3.谁来简单的概括一下课文的主要内容。二.精读课文

(一)总览课文

1.快速浏览全文,你找出表达对金蝉脱壳这一过程感受的词语吗?

板书:神奇有趣、奇特动人

2.这是多么神奇有趣、多么奇特动人的情景呀!你想了解吗?

(二)学习第4段

1.谁来告诉老师,课文哪一段写了蝉儿脱壳时的情景?(第4段)

板书:脱壳时

2.现在,请同学们自由的读一读第四自然段,边读边思考:金蝉脱壳的顺序是怎样的?(师说:(首先是)背→(接着)头→(然后)脚→(最后)尾 板书:背→ 头→ 脚→ 尾

3.首先,我们来看看背部的脱壳情景,谁来读一读?那么,主要抓住背部的什么方面来写?(颜色)我们一起来读一读,背一背。

4.接着是——头。谁来读?在描写头时主要是抓住哪些方面来写的?(眼睛)你来读一读。用了比喻句,有什么好处?(写出蝉儿的可爱)5.然后,六只脚——(引读)

6.最有趣的是禅尾出壳的情景了——(引读)为什么作者写禅尾出壳时的情景描写得这么生动有趣呢?因为用词非常精准(动词)能把动词圈出来吗? *带动作自由读。*指名带动作读。*带动作齐读。

*蝉儿多像一个魔法师啊,在给我们表演着精彩的魔术,多有趣啊!我们试着带动作把这一段背下来好吗?

师:最有趣的是蝉尾出壳的情景。未出壳的蝉尾使劲地抖动着,伸着。蝉儿把它已经出壳的上半身腾空向后仰去,又敏捷地向前扑来,再用前脚抓住蝉壳用力一抽,又白又嫩的蝉尾就出来了。整个动作配合得自然协调。

(二)学习第五段。

1.同学们我们继续往后看,脱壳后还有更神奇的事情呢!请同学们默读第五段,思考一下:蝉儿脱掉旧衣以后,发生了哪些奇迹般的变化?

翅膀:

(1)翅膀由又小又嫩逐渐变大。(太不可思议了,像我们生长都需要时间对吗?可蝉儿只是一下子)

(2)翅膀上出现排列整齐、图案精巧的斑纹.(3)这让我想起有关蝉儿翅膀的一个成语——薄如蝉翼。(形容一件事物像蝉的翅膀那么薄的意思。)身上:

(1)身体颜色有浅变深。

(2)触角有一道道灰白色的光环。

2.脱完壳的蝉身上发生了奇迹般的变化,这是多么奇特动人的情景啊,让我们把这奇特动人的情景读一读。(生读第五段)

(三)学习六、七段。

1.如果让你看到这一幕,你会怎样?(兴奋、激动)2.那你兴奋的读一读第六段。(三人、齐读)

【3.正因为这过程奇特动人,所以脱壳后的蝉在作者眼中与以前不同了。他再仔细看着蝉儿,看到了什么?(默读第七段)(蝉儿和蝉壳的美)3.是呀,可以作者是多么的喜爱蝉儿啊!】

三、学法指导 1.作者能将这一难得一见的情景描写得如此具体、生动,靠的是什么?(细致的观察,只要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就能发现大自然中动人奇特的场面。)

板书:留心观察

【2.课文中哪些词语能表现出作者在“观察”? 搜索——发现——聚精会神地盯着——仔细地看着】

3.小结:对啊,处处留心皆学问。(出示练习2的诵读与积累)

4.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观察的重要性,而且在观察时我们还要注意(指板书)有顺序,在这4个环节中,他主要写的是(尾巴)对,还要有重点。

板书:有顺序 有重点

四、总结升华

小结:金蝉脱壳虽然是一种自然现象,但是人们常用它来比喻用计逃脱而使对方不能及时发觉。这就是三十六计中的金蝉脱壳计,也是它的引申义。五.板书设计

神奇有趣 脱壳前 有顺序 奇特动人 脱壳中 背→头→脚→尾 留心观察

篇3:《船长》第二课时教学

抓住“英雄”一词,从哈尔威船长下达的四次命令入手,紧扣一个“情”字,着力体现一个“悟”字,充分挖掘教材潜在的人文内涵,提升学生对生命意义的认识。引导学生反复诵读文中的相关语句,通过对人物表情、语言、动作的揣摩,并运用联想、质疑等方法,体会人物的崇高品质,在层层剥笋中突破难点,并通过课后写话训练加深对语言的理解运用。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25~30小节。

2.体会作者运用描写人物表情、语言、动作等方法揭示人物崇高精神,表达思想感情的写法。

3.感受船长哈尔威在海难危急关头仍然忠于职守、从容面对死亡、舍己为人、履行做人之道的崇高精神境界,潜移默化地受到熏陶。

教学重点、难点:

理解课文重点句子、段落,了解在船长沉着冷静的指挥下乘客和船员安全脱险的经过,感受船长临危不惧、舍己为人、忠于职守的英雄魅力。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引出“英雄”

1.同学们,今天这节课我们来继续学习——《船长》。

2.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这位船长的名字叫哈尔威。(板书:哈尔威)

3.文中有一句话对哈尔威船长的一生作了一个高度的概括。请同学们打开书,快速浏览课文,把这句话找出来。

4.出示最后一小节,指名朗读,并引导学生思考质疑。

5.归纳问题,激发学习兴趣。(板书:英雄)

二、学习课文,从语言文字中感受哈尔威船长的英雄形象

(一)初读课文,理清船长指挥自救时下达的四次命令。

1.自由朗读课文第3~28小节,思考:在组织自救的过程中,船长依次下达了哪些命令?把它们画出来。

2.学生自学,交流。

3.过渡:这些命令分别是在什么情况下下达的呢?让我们一起来细细地品读这些震撼人心的文字。

[设计意图:由整体感知文章的重点部分入手,让学生紧抓哈尔威的语言,为接下来深入感受他的品质奠定基础。]

(二)学习第3小节,感受船长的临危不乱、镇定自若。

1.当灾难突如其来,人们乱作一团时,船长下达了第一道命令。

出示句子:“哈尔威船长站在指挥台上,大声吼道:‘大家安静……必须把60人全都救出去!’”指名朗读。其他同学边听边想:从这句话中你读懂了什么?

2.学生自主交流。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语句对文本进行解读,体会人物的高大形象。]

3.指导朗读,评价。

4.小结:灾难面前方显人性本色。面对危难,哈尔威船长临危不惧、镇定自若,始终履行着自己的职责和做人之道,他不愧为一名英雄。

(三)学习第4~14小节,感受船长的忠于职守、舍己为人。

1.此时此刻,每一个人都面临着死亡的威胁。人们并没有按船长说的那样去做,船上发生了更可怕的事。

2.出示句子:“整个人群简直像疯了似的,乱得不可开交。”指名读。

3.引导想象说话:读了这句话,你眼前仿佛看见了什么,又仿佛听到了什么呢?

4.这种场景用书上的一个词语来说就是——“不可开交”。(板书:不可开交)

5.播放船上混乱场景的视频。

[设计意图:语文教学不仅仅是一种告诉,更是一种体验。紧扣“不可开交”一词,让学生朗读描写混乱场景的句子;创设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人们的慌乱与危险。如此设计,为下文的学习、为学生真正理解船长的行为品质做好了铺垫。]

6.引导探究:照这样乱下去,意味着什么?

7.出示句子:“救援工作进行得井然有序,几乎没有发生什么争执或斗殴。”女生齐读。

8.与刚才的“不可开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哪个词?(板书:井然有序)

9.是什么让现场的秩序发生了这样根本性的改变呢?

10.你找到的是船长下达的第二道命令。(出示第二道命令)

追问:难道人们仅仅是因为害怕被打死而变得井然有序了吗?让我们一起来用心品读船长和船员的一段对话,相信你一定会有新的发现。(出示船长与船员的一段对话)

11.从这段简短有力的对话中,你感受到了什么?(引导学生体会船长的镇定自若、指挥有方、做事果断、忠于职守。)

12.原来,让人们变得井然有序的不仅仅是这道看似残酷的命令,更是哈尔威船长临危不乱、镇定果敢的品质。这就是哈尔威船长伟大的灵魂。(出示第22小节,齐读。)

13.出示教师修改后的一段话,让学生进行比较,体会作者用词的精妙,相机渗透写法。

[设计意图:通过比较,让学生体会作者遣词造句的精妙——简短的语言、简洁的形式正是为了凸显情况的危急,凸显船长的威严果敢。]

14.指导分角色朗读。

15.引读第26~27小节,了解船长下达的第三道、第四道命令。

16.小结:关爱儿童,关爱他人,这正是哈尔威船长做人之道的又一次体现。生死关头方显灵魂的伟大。面对死亡,哈尔威果敢从容,舍己为人,始终履行着自己的职责,他不愧为一名英雄。

[设计意图:语文课需要感动,需要震撼。这份感动源于学生与作品的直接对话,是师生之间的心灵交融。设计这一环节,正是为了让学生充分与文本对话,充分领略哈尔威船长的风采,感受他伟大的人格,从而构建文本之情、人物之情、学生之情、教师之情汇聚而成的润泽生命的语文课堂。]

17.过渡:第20分钟到了,“诺曼底”号沉没了,乘客和船员都脱离了危险,而我们的船长呢?

(四)学习最后两小节,通过说话写话训练,再次感受船长的英雄形象。

1.教师配乐范读第29小节。

2.引导学生质疑。(问题核心:船长为何放弃自救?)

3.学生理解后教师小结:船在人在,船亡人亡,这是古老的航海传统。哈尔威作为一名船长,轮船是他的岗位,他把坚守岗位看作是自己的事业,他把轮船看作自己生命的一部分,他用生命诠释了船长的尊严。

4.出示插图,想象说话。这就是哈尔威船长。你看,他屹立在舰桥上,从容地选择了死亡,平静地跟自己的船长岗位告别。在与轮船一起沉入深渊的那一刻,他一个手势也没有做,一句话也没有说,可是他的内心会平静吗?他会想些什么呢?

[设计意图:让学生把哈尔威内心想说的话说出来,是语言和思维的训练,更是情感的流露、精神的彰显。]

5.由此我们联系到前文,在救援的一开始,哈尔威是把自己忘了呢,还是根本就没有把自己考虑进去?

6.想象写话。这是一位多么优秀、多么可敬的船长啊!面对着这无情的大海,凝视着哈尔威船长最后留给我们的顶天立地的形象,我想,你一定有许多话要对哈尔威船长说。来,把你最想说的话写在书上的插图下边。

[设计意图:从感受课文中人物的人格魅力上升到对自身的行为指导,写感言是一个很好的途径,也是提高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有效方法。]

7.交流所写内容,及时评价。

8.齐读最后两小节。

三、总结全文,升华情感

同学们,在你们的心中,也许英雄的形象有许多种——舍身炸暗堡的董存瑞是英雄,地震中用生命诠释师德的谭千秋是英雄。而今天,我们又将记住一个名叫哈尔威的船长,记住他在1870年3月17日夜晚面对灾难所谱写的一曲忠于职守、舍己为人的英雄赞歌。

四、作业设计

1.背诵课文第25~30小节。

2.写话练习:

哈尔威船长巍然屹立在他的船长岗位上,沉着镇定地指挥着,控制着,领导着。他继续有条不紊地下达一道道命令。

第20分钟到了,轮船沉没了……

请大家根据课文内容,想象哈尔威船长根据当时船上的情况下达的一道道命令,以及当时船员、乘客的话语。通过对话描写,反映出船长伟大的灵魂和人们对船长的敬仰。

篇4:《祝福》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小说《祝福》列在《彷徨》集的首篇,可见鲁迅对其重视的程度。分析这篇课文时,大家往往把目光集中在祥林嫂的身上,其实鲁迅在这篇小说中对典型环境——鲁镇及鲁镇人们的“看客”心理——描绘的同样非常精彩。从这个角度来引导学生,能使学生们更深入地把握课文,对祥林嫂的悲剧的认识自然也就加深了。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了解鲁迅小说中“看与被看”的情节模式

能力目标:学会分析小说中环境与人物的关系

情感目标:体会鲁迅对国民“看客”的深刻批判,从而深入感受祥林嫂的悲剧的不可避免性

【教学重难点】

1.学会分析小说中环境与人物的关系

2.体会鲁迅对国民“看客”的深刻批判,从而深入感受祥林嫂的悲剧的不可避免性

【教学方法】

教师引导法,合作探究法

【课时安排】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1.导语设计

上一节课我们对鲁迅的《祝福》这篇小说完成了两个小的任务,一是疏通了字词,二是在充分阅读的基础上理清了主要人物祥林嫂的生平经历。同时,我们也了解到作者始终把祥林嫂放在鲁镇这一典型环境下来表现。今天我们就来着重探讨祥林嫂与鲁镇的关系,看看从中能得出什么样的认识。

2.细节解读

(1)年末的时候,鲁镇的人们正在忙着准备什么?

明确:鲁镇的人们正在忙着“祝福”,“祝福”是旧时浙江绍兴一带曾经流行过的一种迷信活动,每当旧历年底,有钱人家举行年终大典,杀鸡、宰鹅、买猪肉,并将三牲煮熟作为“福礼”,恭请天神和祖宗享用,感谢他们保佑当年“平安”,祈求来年“幸福”。

(2)在小说中找一找,“祝福”主要是谁在忙?

明确:鲁镇的女人们。

(3)那么当拜鬼神、拜祖宗的时候女人们干什么?

明确:“拜的却只限于男人”,女人们是没有资格的,她们不被看作是正式的家庭成员。

小结:其实从这个细节我们可以看出,鲁镇是一个沿袭着男尊女卑性别秩序的地方,是一个封建思想浓重的地方,这就是祥林嫂生存的现实环境。

3.合作探究

(1)在鲁迅的许多小说中都存在一种“看——被看”的情节模式,请你想一想,鲁镇的男女(鲁四老爷、四婶等)是如何“看”祥林嫂的?

明确:①祥林嫂初到鲁镇,鲁四老爷“皱了皱眉”,觉得是寡妇不吉利,而鲁镇的人们称赞的是她的勤快。

②祥林嫂被婆婆劫去,鲁四老爷的两个“可恶”包含了丰富的内容,而四婶的抱怨只觉得失了大户人家的体面,人们很快像忘记孔乙己一样忘记了祥林嫂,没有人真的关心祥林嫂之后的命运。

③祥林嫂再到鲁镇,死了丈夫又死了儿子,鲁四老爷照例皱了皱眉头,与上次不同的是还禁止她参与祭祀活动,因为祥林嫂再嫁在他看来是“败坏风俗”,是不符合三纲五常的,四婶则严格地执行了鲁四老爷的吩咐。

鲁镇的人们也以“饿死事小,失节事大”来评判祥林嫂,“音调和先前很不同”,“笑容却冷冷的”,善女人柳妈还间接给祥林嫂制造了巨大的精神恐惧。

(2)阿毛的故事在小说中出现了几次?鲁镇的人们如何“看待”祥林嫂反复讲阿毛的故事?

明确:阿毛的故事出现了三次。

第一次祥林嫂讲阿毛的故事感动了四婶,四婶的眼圈红了,这里面有真实的同情成分。

第二次出现阿毛的故事,作者准确地描绘了鲁镇人们的反应:男人们本来是打算调笑祥林嫂,没趣地走开;女人们则瞬间以“宽容”之心怜悯起她;一些老女人“特意寻来,要听她这一段悲惨的故事”,最后还要“满足的去了,一面还纷纷的评论着”。她们的地位其实与祥林嫂没有本质的区别,但她们却不自知地伤害着自己的同类,通过赏鉴别人的痛苦,来满足自己空虚的精神需求。

第三次出现阿毛的故事,鲁镇的人们连赏鉴的兴趣都失去了,在他们看来,祥林嫂和她的悲惨故事完全没有了任何存在的价值。

小结:祥林嫂的命运是悲惨的,对待这样一位死了儿子,又两次死了丈夫,精神上孤苦无依的女人,鲁镇的人们的表现是冷漠的、嘲讽的、助虐的,这对祥林嫂来说无疑是给她的生存之路制造了更艰难的困境。

4.能力拓展

通过之前我们的种种分析,请你思考一下,作者为什么要把祥林嫂置于“鲁镇”这样一个环境下?

明确:环境和人物都是小说的构成要素,作者将祥林嫂置于这样一个典型环境下,预示在鲁镇这样一个封建思想观念浓厚、“看客”云集的地方,祥林嫂一定不能逃脱她的厄运,从而加强了小说的悲剧效果。

5.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通过分析祥林嫂与鲁镇的关系,认为尽管鲁镇的人们“正常”地按照他们所以为的准则来“看”祥林嫂的“失节”行为,但在祥林嫂的悲惨命运中,他们也应该承担一定的责任。鲁迅曾称这些人为“无主名无意识的杀人团”,对于祥林嫂的死,这些人实际上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6.作业设计

结合课文内容,试以祥林嫂的口吻描述一下她再次来到鲁镇以后面对鲁镇人们的心理活动过程。

【板书设计】

看 被看

无主名无意识的杀人团: 祥林嫂

鲁镇→“祝福”

→鲁镇的女人们

(四婶、柳妈等)

鲁镇的男人们

(鲁四老爷等)

【教学反思】

基本完成了教学任务,不足之处在于对学生的调动不太够,学生有所思考但是未能充分地表达自己的观点与想法,在以后的教学中要注意留给学生足够的探讨时间,不能着急收尾。

(纵薇薇 安徽淮南二中 232001)

篇5:金蝉脱壳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通过有感情地品读,引导学生认识动物世界的奇妙与情趣,感受大自然的神奇魅力,培养学生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兴趣,以及对自然科学研究的志向。

2、通过对重点段的品读感知,掌握金蝉脱壳的过程和特点。

3、感知课文的表达方法、理清表达顺序,能准确地背诵4、5两个自然段。教学重难点:

通过品读脱壳的过程,感受自然的神奇及作者的表达方法。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上节课,我们了解到小作者决心揭开金蝉脱壳的秘密,因为这对他来说是一件怎样的事情?(出示课文第二小节,齐读)

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第七课《金蝉脱壳》,齐读课题,强调“壳”的读音。

二、出示学习目标

指名读

三、感受脱壳前

1、文章哪几小节写金蝉脱壳的过程?按什么顺序写的?(根据学生回答板书:脱壳前-脱壳中-脱壳后)

2、指名朗读第3自然段,其他同学画出第3自然段中描写蝉脱壳前样子的语句。指名回答。

3、蝉虫停下来不动,它想干什么呢?

四、感受怎样脱壳。

1、这金蝉是怎样从坚硬的壳里慢慢爬出来的,快速找到课文描写这情景的小节,读一读感受一下。

2、蝉虫在脱壳时,肯定不是一下子就从壳儿里跳出来的,他身体的各部位得一样一样地出来,哪个部位先出来,哪个后出来,即它脱壳的顺序你们清楚吗?指名读第四小节,感受它的脱壳顺序。

它脱壳的顺序是怎样的呢?根据学生回答板书:背-头-脚-尾

3、合作学习:

如果小作者把各部分出壳的次序打乱了写,好不好?为什么?各部分出壳的描写各不相同,妙趣横生,你最喜欢哪一部分的描写,找一找,划一划,读一读,再说说自己读后的感受。

这样是按照蝉各部分出来的先后顺序写的,遵循了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让人看了清楚明白。所以说,作者写得有顺序。

让学生注意,要想把头脑中的这清晰的场面表达出来,必须得控制好语速及要把一些重要的词语说给慢一点,饱满一点,如“头钻出来了”,“头”后虽然没有停顿,但必须得停一下,把这个“头”说饱满一点,这样才能更清晰地表达。

4、在蝉脱壳的过程中,作者运用了哪些动词? 请大家欣赏这有趣的过程。

这是一个复杂的、艰辛的蜕变过程,可是蝉却把一系列高难度的动作完成得自然协调,这是多么神奇有趣啊!

作者的的文字就如同摄像头一样,让人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所以,我们在写作文时也要:观察仔细,按一定的顺序来写。

四、感受脱壳后的蝉

1、请大家自由读第五小节,同桌配合完成表格。

2、人的长大需要十年二十年的时间,树的成长也要三年五载,可是蝉脱壳后翅膀的长大,颜色的变化都是在瞬间完成的,面对这样一个瞬间,我不禁赞叹到——(引读)“这是多么奇特动人的情景啊!这个奇特里有什么?(神奇,特别,不可思议,令人激动)这个动人里有什么?(感动,震撼!)把你们所有的情感融入一句话——金蝉脱壳,这是多么神奇有趣的事啊!金蝉脱壳——这是多么奇特动人的情景啊!(引读)

3、同学们让我们再来仔细地看看这充满神奇色彩,奇特无比的蝉吧,它是那样(引读)——五彩缤纷,就像雕刻家给自己的艺术品涂上了油彩一样。而留在一旁的蝉壳,——透明发亮,闪着金光!

4、至此,整个金蝉脱壳的过程就完美的结束了,而留给我们的印象却是无比深刻的。

五、总结全文

作者能够将金蝉脱壳这一描写得如此生动具体,离不开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读一读与善于观察有关的名言。

六、当堂检测

请你按一定的顺序,抓住重点来描述你最喜欢的小动物。

【教后记】

教学《金蝉脱壳》这篇课文我依循了如下思路:

1、抓住课文重点段落,引读导悟,让学生身临其境感受奇特的情景。

2、在感悟的基础上,懂得仔细观察是揭开秘密、发现美好的金钥匙,掌握一定的观察方法。

3、组织讨论,知道作者有强烈的探究欲望,才让大家都知晓了金蝉脱壳的情形,阅读过程是阅读个体阅读和体验构建的过程。课文的第四自然段是全文的重点,叙述了“金蝉脱壳”时的情景。教学这一段时,我让学生反复朗读感受那奇特动人的情景,通过找句子、画词语、读文字、等多种形式,具体感悟课文内容。特别是蝉尾脱壳的情景,学生相应找出了“抖动”、“伸着”、“仰”、“扑”、“抓”、“抽”这些动词,并能试着模仿蝉儿的这些动作,引导学生从细致描写中领略作者用词精当,形象生动的特点。

篇6:《金蝉脱壳》第一课时教学反思

在感受蝉儿脱壳过程时,我采取的方法是:一多读,自由读,默读,拿笔边画边读,师范读、有感情读等,让学生在一遍遍不同目的的读中感受其过程的奇特;二是动作体会,让学生动起来,重点表演蝉尾出壳的奇特,既形象地体会了蝉儿脱壳的过程,又活跃了课堂气氛;三是观看教学光盘,体会脱壳过程的奇特,但由于电脑的原因,原先准备的一个动画不能播放,而光盘只是画面,没有实质性地动起来,所以效果不很明显。

在学习完蝉儿脱壳的顺序后,我引导学生学习观察方法及写作方法,让学生完成一些知识技能的学习,从而服务于平常的习作教学。这也是本课教学的重点之一。

在这个过程中,在这个主线进行的同时,我还努力引导学生感知大自然的神奇。蝉儿脱壳的奇特,还有脱壳后的变化很奇特,连留在树上的蝉壳也很奇特(这一点由于紧张忘记点出),再拓展蝉儿其它奇特的地方,即“寿命长”、“鸣叫奇特”,从而突出本单元的主题:大自然奥妙无穷,我们要热爱大自然,勇于探索大自然。

整堂课时间把握较好,但学生对脱壳过程的奇特到底感悟有多深,却没有十足的把握。再一个就是教学过程中只提到脱壳过程中最有趣的是蝉尾出壳的情景,却未能点明这也是最奇特动人的地方,或者应该让学生自己找到更好些吧。

篇7:金蝉脱壳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2.学会本课8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1个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了解课文大意,初步感受金蝉脱壳的“神奇有趣”。

二、教学重难点:

学习第一段,激发学生乐于观察周围事物的兴趣。

三、教学时间:

四、教学设计:

1.出示蝉(图):同学们,看这是什么?师补充:蝉俗称——知了

看到这蝉,我不禁想起了前几天刚学的一首古诗,我们一起来背一背,好吗?(齐:《所见》)

2.今天我们要一起走进大自然,一起去了解蝉的一个生活习性。

揭题:金蝉脱壳(板书课题,齐读课题,师补充:在这篇课文中,“壳”在这个成语中念qiào,在其他词语中都念ké)

(1)你们听过这个词语吗?看到字面理解“金蝉脱壳”。

(2)通过预习,谁能用自己的话来话来具体说说“金蝉脱壳”是怎么一回事?

(指句回答,师补充:蝉的幼虫生活在泥土中,每年6月末,它们就会在黄昏及夜间钻出土表,爬上树干,抓紧树皮,蜕皮羽化,之后它们就成了虫,就是我们常说常见的“知了”)相机板书:羽化

3.今天我们就要随着小作者的视线一起去领略金蝉脱壳的奇妙过程。

4.出示“自学指导1”:

(1)自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顺句子。学习生字,看清生字字形。

(2)蝉虫脱壳的过程给你留下什么印象?把令你印象深刻的语句多读两遍。

5.自学检查:

(1)出示“看谁读得准”(自由读,指名读,齐读)

(2)完成《补充习题》P21:一(独立完成,对照实物投影自批,以“☆”奖励自己)

(3)检查读课文。交流:蝉虫脱壳的过程给你留下怎样的印象?读一读令自己印象深刻的段落。

6.出示“自学指导2”:

(1)默读课文,找一找,文中哪几小节具体介绍了蝉虫脱壳的过程?

7.自学交流(指名回答问题),相机板书:

一(1-2)叔叔的话激起我的好奇心,我决心解开金蝉脱壳的秘密。

二(3-6)金蝉脱壳的过程奇特动人。

三(7)蝉儿趴在树上,准备新的歌唱生涯。

8.出示“自学指导3”:

(1)轻声朗读课文1-2自然段,感受金蝉脱壳的神奇有趣。

(2)“这是多么神奇有趣的事啊!”中的“这”是指什么?用“﹏﹏”画下来。

9.自学交流:

(1)指名说“夜幕降临„„换上华丽的新装。”

(2)这神奇有趣的事是我从叔叔们那儿听来的金蝉脱壳的事,在这句话中,你觉得哪里“神奇有趣”呢?(指名评读词句,说说自己的感受)

篇8:《水》第二课时教学

1.上节课, 马朝虎先生把我们带进了他童年生活的村子。请同学们用“____________。水, 成了村子里最珍贵的东西”这样的句式, 说一说作家童年时关于水的深刻记忆。

2.水是村子里最珍贵的东西。缺水是乡亲们心中刻骨铭心的痛苦。 (板书:缺水苦) 但是, 在作者的记忆里, 水给他带来的快乐也是终身难忘的。 (板书:乐) 课文写了哪两件因水而乐的事?

学生回答, 教师归纳。课文写了村里人雨中洗澡和四兄弟夏日冲凉这两件浴水乐事。 (板书:浴水)

【设计意图】用这样的说话训练, 既抓住了课文的关键句回顾全文, 为学习新内容预热, 又培养了学生运用语言的能力。

二、感受雨中洗澡之乐

1.学生自由读课文第2小节, 画出描写村里人雨中洗澡情景的词句。

2. (出示“只有在下雨……长衣长裤。”) 交流画出的词句。

3.孩子们在雨中光溜溜, 奔跑跳跃, 大呼小叫, 仰头张嘴。他们的心情是——痛痛快快。孩子们是这样, 大人呢?你是从文中哪个地方看出来的?

4.“只是”这个词告诉我们, 大人们除了不像孩子那样无遮无挡, 他们与孩子们一样也会在雨中—— (引读:奔跑跳跃, 大呼小叫, 尽情地享受水带给我们的抚摸与清凉) ;也会—— (引读:仰起头, 张大嘴巴, 去吃来自天空的水。)

5.读一读, 注意带点的词, 想象村里人在雨中洗澡的情景, 他们会说些什么, 做些什么, 用几句生动的话描述一下。

6.学生交流, 体会浴水之乐。

7.村里人说的做的不完全一样, 但一样的是他们都痛痛快快。这种痛快淋漓的场景也感染了我们。让我们通过朗读来再现这种情景。 (指导朗读)

8.下一场雨, 村里人就像过节一样。谁来说说我们过节时是怎么样的?

9.学生回忆过节时的感受。

10.过节时, 我们快乐无比。下雨天就是村里人快乐的节日。一起再读雨中洗澡这一部分, 读出那节日般的气氛, 读出那节日般的快乐。

【设计意图】抓关键词句理解, 教学生会读书;利用教材资源, 训练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主要通过这两个环节体会村里人雨中洗澡之乐。

三、感受夏日冲凉之乐

1.一场雨的感觉是痛痛快快, 一勺水的感觉怎么样呢?轻声读课文第4~5小节, 画出兄弟四人淋一勺水感受的词句。

2.学生自读交流。

3.一场雨使村里人痛痛快快, 一勺水使兄弟四人舒舒服服。请同学们把兄弟四人淋水时的舒服读出来。

4.默读课文第4~5小节, 画出你感到有疑问的地方并试着回答。

预设1:四兄弟淋一勺水, 水很少, 怎么会像一条小溪流?

学生交流, 理解:夸张的比喻表达了作者对水的渴望。

预设2:作者怎么能听到毛孔张开嘴巴的吸吮声?

(1) “吸吮”是什么意思?一般什么情况下, 可以用“吸吮”这个词?从“吸吮”这个词我们能体会到什么?

学生交流, 理解:从这种感受中, 我们体会到作者对水的极度渴望和淋水时的极度快乐。

(2) 在这种极度快乐中, 作者不仅感觉听到了每个毛孔张开嘴巴的吸吮声, 还感觉到血管里血的流动在加快。读这两句话, 把我们的体会通过朗读表现出来。 (学生朗读)

【设计意图】作者淋水时的高峰体验对不缺水的学生来说不可思议。这是学生理解的难点, 也是课文的重点。采用质疑的教法, 既培养学生质疑的能力, 又可使教学更有目标, 更有针对性, 更利于化解难点。

5.出示句1:从头顶倾注而下的水像一条小溪流, 滑过了我们的身子。

出示句2:从头顶倾注而下的水像一条小溪流, 滑过了我们的脸、脖子、胸、背、大腿和膝盖……

出示句3:从头顶倾注而下的水滑过了我们的脸, 像一条小溪流, 顺着脖子缓缓地滑过了我们的胸和背, 然后又滑过了我们的大腿和膝盖……

(1) 读一读, 比较三个句子一样的是什么, 不一样的是什么。

学生交流, 理解:三个句子的意思是一样的, 但原文让我们感受到水滑下的速度很慢, 感受到作者在尽情享受淋水时的快乐。原文表达更真切、更生动、更具体。

(2) 把“滑”换成“流”“淌”好不好?从“滑”这个词, 我们体会到什么?学生交流, 理解:“滑”更能表现水倾注而下时舒服的美妙体验。

(3) “倾注”是表示水流之快, 滑过了我们的脸, 滑过了我们的胸和背, 滑过了我们的大腿和膝盖, 表示水流之慢, 矛盾吗?

学生交流, 理解:由于极度缺水, 作者迫不及待地想淋到水, 所以一点水也让作者感到倾注而下;由于极度缺水, 所以慢慢细细享受这来之不易的凉爽与舒适。一快一慢, 并不矛盾, 体现了作者的心情和由此而产生的近似幻觉的美妙之感。

6.有感情地朗读第4~5小节, 体验作者的感受, 体会作者的写法。 (指名学生读, 师范读, 生齐读。)

【设计意图】理解三个“滑过”的表达效果与“滑”所表达的感觉, 是本文教学的最大难点。通过三个句子的比较可轻松理解原文表达的效果, 通过“滑”与“流”“淌”比较可容易理解“滑”所体现的舒服。

7. (出示课文最后一小节) 理解母亲为什么把“渴”说成“饿”。

(1) 你听说过将“渴”说成“饿”吗?饥肠辘辘的人得到食物会怎样?从母亲将“渴”说成“饿”, 你体会到什么?

学生交流, 理解:像被晒干的狗尾巴草的孩子们有了水, 就像极度饥饿的人得到食物狼吞虎咽一样, 贪婪地享受着水带来的舒服与快乐。饿水反映了孩子们极度缺水。

(2) 一个“饿”字写出了一勺水给我们四兄弟带来的美妙体验;一个“饿”字更让我们深刻地体会到水真的是——村子里最珍贵的东西。

【设计意图】通过比较“渴”与“饿”的区别, 帮学生理解“饿水”所蕴含的感情, 简单高效。

四、体会写法, 升华情感

1.取水的路是漫长的, 等待的时间是漫长的, 挑回家的水是少量的, 饿水的经历是痛苦的, 但是作者却具体生动地描写了一场雨带来的痛快, 一勺水带来的舒服。那么, 作者到底是想说“乐”还是“苦”呢?

学生交流, 理解:有水的快乐是短暂的, 稀少的, 要靠上天的恩赐, 要靠母亲的节省, 更多的是缺水的痛苦。作者以乐写苦, 反衬的写法更让我们觉得村里人缺水既痛又苦。

2.担水苦, 但村里人幽默道:请我喝酒不如请我喝水。面对如晒干的狗尾草一样的孩子, 母亲轻轻一笑。从这儿, 同学们体会到了什么?

学生交流, 理解:苦难面前的乐观精神。

3.学到这儿, 同学们想说些什么? (学生交流)

【设计意图】让同学们体会以乐写苦的反衬写法, 体会中华民族的乐观精神。

【板书设计】

26.水

缺水洗澡

苦乐

本文来自 360文秘网(www.360wenmi.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金蝉脱壳第二课时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金蝉脱壳第二课时教案12-19

金蝉脱壳教学设计07-04

金蝉脱壳教学设计05-15

金蝉脱壳教案设计07-04

金蝉脱壳课文05-14

金蝉脱壳教案范文05-27

金蝉脱壳课堂练习05-03

7金蝉脱壳学案04-21

“金蝉脱壳”于制度创新05-30

7第七课金蝉脱壳04-08

上一篇:任长霞电影的观后下一篇:红塔集团人才

本站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