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百花园四》教案

2024-05-22

《语文百花园四》教案(精选7篇)

篇1:《语文百花园四》教案

语文百花园四

一、教学要求:

1、辨析形近字,了解形声字的构字特点。

2、练习将两句话合并成一句话。

3、读读背背古诗《鹿柴》。

4、阅读诗歌,体会雨中树林的美妙。

5、练习介绍家乡。

二、重点、难点:

1、正确辨析形近字。

2、介绍家乡,激发学生爱家乡的思想感情。

三、教学时间:3课时

第一课时

一、比一比,在组词。

1、认读四组形近字。

2、比较它们的不同。

3、指名扩词后纠错,然后读一读。

二、把两句话合并为一句话。

1、读题明题意。

2、读题中例句,掌握合并句子的方法。

3、学生齐读例句,再次感受合并的方法。

4、放手,让学生独立完成合并句子的练习。

5、教师小结:平时说话、写话时遇到类似的情况,也就是由同一个主语完成两个或两个以上活动时,后面的主语就可以适当省略。

三、读读背背古诗《鹿柴》

1、学生自由读古诗,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2、指名读诗。

3、集体评议,纠错正音。

4、认识多音字:柴、鹿柴。

5、理解诗题:鹿柴——表示一个地名。

6、学生练习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

7、说说你读懂了哪些诗句,给大家介绍介绍。

8、学生想象诗中所描述的景象,练习有感情地朗读古诗。

9、练习背诵古诗。

10、认识诗人王维:也是唐代著名的诗人,创作的许多古诗都是描写自然景物与田园风光的。

11、师生交流王维创作的其他古诗。

四、结束课堂,布置作业

第二课时

一、教学目标

完成“阅读平台”与“能说会道”

二、教具准备

课前调查:走走、看看、问问,了解家乡的风景名胜与风土人情。

三、教学过程

一、阅读平台——雨中的树林

1、谈话导入。

2、初读诗歌,感知大意。

3、精读诗歌,体会雨中树林的美妙、神奇。

4、学生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诗歌。

5、在这四小节的诗歌中,主要是围绕哪一个小节进行描写的?

6、教师总结:诗歌按照从总到分的写作方法,运用了拟人的手法,把雨中树林发生的事情写得十分生动、有趣,让我们感受到了雨中的树林犹如一个新奇、美妙的童话世界。

7、学生有感情地齐读诗歌。

二、能说会道——谁是最佳小导游

1、指名认读本题中的提示。

2、学生明确本次口语交际的内容与任务。

3、学生独立准备口语交际的内容

4、指名反馈,联系介绍家乡。

5、集体评议,指导学生进行清楚,有序地介绍家乡,突出家乡的美丽或可爱。

6、四人组成一个学习小组,小组成员相互介绍,交流。

7、各小组推选一名小导游,在全班交流、介绍。

8、其他同学认真倾听,不懂或不清楚的地方,举手向小导游提问,请小导游认真回答。

9、全班评议:十佳小导游。

10、教师总结:家乡有勤劳善良的人民,家乡有美丽的风光,家乡有有趣的风土人情,家乡有我们幸福的家园,我们不仅要了解家乡、热爱家乡,我们还要好好学习,长大建设家乡、美化家乡。

三、结束课堂,布置作业。

第三课时

一、教学目标

完成“笔下生辉”。练习描写身边的一处景物。

二、课前准备

课前观察自己身边的一处景物。

三、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明确习作要求。

1、教师:细心的孩子一定能够发现,在我们身边有许多美丽的景物。如:树林、小河、田野、道路、建筑„„,今天我们就来练习动笔赞美它们。

2、教师板书:介绍一处景物。

二、观察表达,口头介绍

1、说说你最喜欢身边的哪一处景物?问什么?

2、出示提示,引导观察、说话。

3、学生按提示独立观察,准备描述。

4、指名反馈。

5、集体评议。

6、同桌互相介绍,互相评议。

三、理清思路,动笔写作

1、教师导言:现在就请大家把自己所说的再整理一下,然后动笔开始写作。

2、学生独立写作,教师巡视检查,进行个别指导。

3、作品展示、评析、练习修改。四.结束课堂,布置作业。

篇2:《语文百花园四》教案

2、让学生掌握提取部首的基本规律。

3、对AABB样式的词语,学生以前也有积累,这次的教学让学生丰富了以前的积累。也可以告诉学生,大部分这样的词语,都是形容词的重叠。

4、对于“读一读”的内容,让学生自读自悟。

教学目标:

1.继续学习部首查字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2.加强语言积累,增强语感,提高阅读能力。

3.培养语言表达能力和口语交际能力。

4.促进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全面提高。

教学重点:

1.让学生认识并掌握不同类型的字该如何确定部首。

2.扩大阅读积累,培养学生阅读理解能力,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

3.培养学生观察、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说话写话能力。

教学难点:

1.培养学生观察、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说话写话能力。

2.体会AABB式词语在情感、语气等表达方面的特色。

教具准备:词语卡、教学挂图

教学课时:三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让学生认识并掌握不同类型的字该如何确定部首。

2.体会AABB式词语在情感、语气等表达方面的特色。

教学过程:

一、用部首查字法

1.读课文内容。

(1)如果一个字的两个部分都是部首,怎样提取部首?

(2)如果有的字不好确定它的部首,怎么办呢?(大多指独体字)

2.归纳查字法的顺序。

(1)确定要查的部首。

(2)在“部首目录”里找到部首和页码。

(3)在“检字表”中找到部首和要查的字。

(4)按页码在文中找要查的字。

3.完成练习。

:要求查出“击 凹 视 岩 柔 闻 闯 软”这些字的部首、除部首外几画、读音、组词。

二、读词语

1.自由读。

2.从中找出这些词语的规律。(AABB)

3.理解词语。

4.你还知道多少这样的词语?请说一说。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阅读短文,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

2.培养学习的观察、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说话写话能力。

教学过程:

一、读一读

1.自由读短文

2.为什么说“我看见它了”?

3.作者看到的音乐喷泉是什么样的?(小水珠,忽而……忽而……忽而)

4.“音乐喷泉”为什么能喷出水和美妙的音乐?

二、说话写话

出示教学挂图:要下雨了

1.导入:

要下雨了,各种动物有什么与平常不同的表现呢?请看图。

2.观察第一幅图。

(1)图上是什么动物,在干什么?

(2)还观察到什么?(燕子飞得很低)

(3)说说要下雨了,燕子怎么样?(要下雨了燕子得很低)

3.观察二、三幅图。

(1)认真观察,给每幅图说一句话。

说说要下雨了,小鱼、蚂蚁会怎么样?

三、选择一幅图,编一个故事,写下来

1.由学生自由说,选哪一幅图。

2.将自己选中的图,编一个故事说给同学们听。

篇3:《语文百花园四》教案

张国勇, 曾下乡到内蒙古草原, 在多年与牧民共同生活中, 汲取了游牧民族特有的艺术氧分。回京后, 为追求自己的影视目标、完成自己的影视事业, 就读于北京电影学院摄影系明星班深造。

他在四十年艺术生涯的不断创新中, 创作出诸多具有代表性的作品的同时, 也培育挖掘出不少影视新星及幕后大腕, 为中国的影视事业增添了勃勃生机。

独具慧眼的他, 经过三年来的电影市场观察与前景分析, 在刚刚过去的零八年, 与国内新锐导演李金成导演成功合作完成的电影《单车少年》, 深受业内人士及时尚观众群的极大好评, 同时也为中国电影开辟了极限运动题材励志电影的先河……

篇4:《语文百花园四》教案

关键词:学习资源开发利用语文能力

我国的课程改革正在如火如荼的进行着,它要求广大教育工作者确立新的课程资源观,即教材是最基本的课程资源,教师是最重要的课程资源,课堂教学就是师生合理利用课程资源、共同建构知识和人生的过程。从目前我国课程改革的趋势来看,凡是有利于促进学生主动学习与和谐发展的资源都应该加以开发和利用,因此语文教师不仅仅就是教好书,还应有强烈的资源意识,应努力提高课程开发技能,努力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重跨学科的学习和现代科技手段的应用。使学生在不同内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渗透和整合中开阔视野,提高学习效率。

我校积极响应课程改革的号召,确立了《有效地开发和利用语文教学课程资源的研究》这一课题,要求语文教师充分开发与语文学习有关的课程资源,为学生能更好地进行语文学习铺路垫石。本人就此次课题,并结合近几年教学实践,谈谈创造性地开发语文学习资源,有效地利用学习资源来进行语文教学,促进学生学习的尝试。

一、让语文学习资源之花绽放在语文学习园地

课外学习资源是课内资源的引申和发展,与课堂教学资源相互配合、相互补充、殊途同归。既然课外学习资源如此重要,我们就应强化课程资源意识。提高对课程资源的认识水平,因地制宜地开发和利用多种课程资源,更好地实现课程改革目标。

1、拓宽课外学习情境,让课堂更精彩

生活是丰富多彩的,生活中有我们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语文教学资源。《新课程标准》积极倡导“语文课程应根植于现实,关心学校、本地区和国内外大事”这一理念,因此作为语文教师就应该做生活的有心人,把握时代脉搏,关注我们的生活及生存环境,大胆放眼课外,充分开发地方文化资源。抓住一切时机引导学生广泛涉猎当地的文化资源,领略本地域的人文优势,熟悉当地的桑梓沿革、风土人情,这些都是我们进行语文学习的最好资源、情境。如我们常州向来就享有龙城的美誉,这里人杰地灵,历史悠久,文化灿烂,民风淳朴。我们从大的方面进行了开发,让学生从访东坡公园、荆川公园、淹城遗址、天宁古寺等方面来了解常州的名人名家、名胜古迹,悠久的历史文化;又从小处着手让学生了解江南的饮食文化、特产文化,如常州的萝卜干、寸金糖、大麻糕、横山桥的百叶以及各种风味小吃,以此为基点来探究吴地的饮食文化,看江南人的灵秀。我校虽是乡村中学,但地处市郊之界,于是我们充分挖掘乡村中学所在地的资源,如横林余巷有冯仲云故居、横山有名山古刹及一些人文景观等。另外,我们还组织学生通过不同的形式去开发家乡的民俗,开发家乡的风物特产,家乡的美景等资源,如我校就开展了《我爱家乡》、《保护野生动物的一次活动》等综合实践活动,大力开发课外学习资源。总之,我们生活的地方就是我们开展语文学习的大乐园,只要我们教师能用一双敏锐的眼睛,用一颗智慧善感的心灵去观察生活、体味生活,我们的身边到处都是学习资源。

2、延伸课内学习情境,让课堂更实效

简卡尔说:“读一本好书,就是和许多高尚的人说话。”语文教材中的每篇文章都蕴含着丰富多彩的文化内容,它既有绚丽迷人的自然美,又有深刻感人的社会美,还有含义隽永的艺术美,纵观这次课改新教材就是从学生的生活出发,每册书都设有六个主题,这六个主题既关注了社会人生,又关注了自然科学,选文内容与学生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因此我们要充分利用语文教材这个载体,引导学生深入挖掘教材中的精华,延伸课内情境,开发课内学习资源,引导学生创造性的开展语文学习,大力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记得我在教朱自清先生的《背影》时,我先是引入课外学习资源,播放电视剧《咱爸咱妈》的主题曲《父亲》,创设情境,再整合网络资源,制作媒体课件,播放“车站为子买橘”的感人场景,让学生沉浸在父子情深的境界中,最后再开发学生资源一联系自身诉亲情,写封信谢亲恩。这一节课中“爱”的主题在学生们的心中激荡,他们的脑海里翻涌着一幕幕感人的场景,心田里跳出一个个感人的故事,此时延伸课内情境可谓水到渠成了。于是我让学生结合本单元“爱”的主题,继续深入开发学习资源一联系当时热播的电视剧《亲情树》及当今社会亲情缺失的现象,引导学生以“爱”为专题开展语文学习,学生们自由组合分工,有的回家拿来照片,并为照片命名《瞧这一家子》,有的给父母写信表达感激之情,还让父母为自己写一段话,有的同学写父母对自己的点滴关怀,有的为父母做一件事……,一时间班内形成一股浓浓的合作、交流、探究、感恩的氛围,学生在这种情境中很容易产生创意,他们纷纷为自己的成果命题,如《亲情树》、《爱的奉献》、《让世界充满爱》。一个个感人题目,一篇篇感人的文章,一张张精美的小报,都是学生人格的彰显。其实在我们的语文教学中,这样的资源、这样的情境满眼皆是,关键是我们教师要用心去挖掘。因此从另一个角度来讲,我们教师本身就是重要的课程资源,因为新课标就明显指出语文教师的素质决定语文课程资源识别范围、开发程度和利用水平,在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过程中起主导作用,为此我想说,语文不缺乏资源,只是缺乏开启资源的钥匙,我想我们教师就是这把开发课程资源的特殊的钥匙

有人说过“语文的外延就是生活”,但愿我们语文教师在生活中别忘了语文学习资源,在课堂上别忘了运用教材的种种开放性设计。创造性地开发课外学习资源和课堂学习资源,用我们丰富的知识,细腻的情感去开拓语文课内外的学习园地,让语文学习园地永远花开不败,越开越艳。

二、让学生的语文能力,在学习资源的营养液中得以提升

通过几年新课程的学习,我校已开发并积累了大量的课内外学习资源,并对各年级的语文学习资源进行了整合,以便各年级在进行资源共享的同时逐渐完善课程资源。以便教师创造性的利用学习资源。以下就节选本人利用学习资源的实例来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实践。

1、完整的知识框架在“专题学习”资源中构建

“专题学习”是语文学习的具体实践,

他打通了听说读写的渠道,实现了学科间以及课内外的沟通,它在各学科之间架起了一座知识与能力的桥梁,实现了真正的大语文教学。作为教学活动的引导者、组织者,我从本校本班的实际情况出发,灵活地选择和运用教科书中的各种设计,沟通课内外,沟通平行学科,创造性地开展各种活动,增强学生在一切场合中学语文、用语文的意识,最终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全面提高。

新课程教材中每册均有两个专题,这是一种创新设计,这种专题学习让学生从中体会到文化与科学结合的美妙。在教学《狼》专题中,我利用我校的多媒体网络资源。带领学生在网络世界中全面科学地了解狼的生活习性、生态地位利用现有的光盘资源,播放了狼的生活片断,了解狼的残酷生存环境,从狼的诞生、成长、繁衍、死亡中,看到了生态的狼利用教材资源,从毕淑敏、蒲松龄的“狼”中,看到了文学的狼,最后让学生整合这些资源,开展了有关“狼”的辩论会,各种教学资源不仅得到了有效的利用,学生的创造性也大大的提高。又如教学《荷》这个专题。我根据学生现有的知识资源与学校的硬件资源,并下载了中央10套有关《荷》的一个专题节目,将网络资源与语文教学资源进行整合,将教学重点放在“读荷、议荷”这两个环节中,首先让学生在研究性的比较阅读中了解到荷的实用价值、精神价值,然后在此基础上我又适时地为学生播放有关“荷”的专题片,从视觉、听觉方面强化学生对荷的精神价值的领悟;紧接着我又结合学生网上所得,开展“议荷”环节,这样就可以帮助学生从生物学的角度对荷的名称、各部分的特点、价值等方面形成一个全面而又完整的认识。在全面认识荷的基础上再引导学生从文学角度对荷的各个部分进行思考,然后引发并指导学生进行审美活动,进行文学创作,这样可以避开千人一面的只歌颂荷花的情景,从而形成百花齐放的景观,于是在“写荷”的过程中,有人赞荷花、荷叶;也有人赞莲蓬的苦心、雪藕的纯洁;甚至还有人赞荷梗的中通外直、盈举美丽,更有人赞荷梗的刺,说它以自己的刺使清纯的荷花免遭“亵玩”的悲剧;其中还有些同学另辟蹊径,用拟人化的手法来介绍荷的功用。称它是净化水质的卫士、营养博士等,在这个专题学习中,学生不再是只停留在对荷花文学的单方面的理解上了,还从生物、环境等方面挖掘到了荷的精神价值和功用价值,在这样的教学过程中。我充分利用了教师自身的资源去挖掘学生的内在资源。实现学生的内在素养的积累与提高。

通过一轮轮资源开发与整合,我校的专题学习资源已经逐渐完善,学生的知识框架也更加完整,文化素养也得到了提高。

2、丰富的精神境界在“名著阅读”资源中提升

荣格说:“任何文化都积淀为一种人格。”教育以文化为资源。必然也包含着一种人格上的陶冶。精神上的洗礼,展现给学生的是人格的力量。我们的名著就积淀着丰富的语文学习资源,也积淀着深沉的文化资源,那里面渗透着社会历史、民俗风情、百变人生等包罗万象的知识,教师应该利用“名著阅读”资源,为学生的精神境界的提升、心灵的完善提供丰富的营养,对学生的人格的塑造会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

教师要利用新教材中“名著推荐阅读”的设计,打破课堂上只读单篇文章的惯例,把读整本书的机制引入课堂,让学生课内外结合,独立阅读整本书籍,藉此学生不仅可以扩大学习资源,增多语文积累,还可以初步培养阅读能力,逐步掌握读整本书的钥匙,这种能力将使学生受益终身。我在教读《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时,除了事先让学生通读全书和精彩片段并让学生开展课前五分钟讲故事之外,还指导学生深挖学习资源,运用圈点勾画、精读、浏览等阅读方法,指导学生写读书笔记、写读后感、写书中《我最喜欢的人》,之后我还组织我所教的两个班级开展读书讨论会,让大家一起交流、探讨书中疑难,这样不仅可以把阅读落到实处,还可以扩大加深对教学资源的利用度,同时也使学生获得人格的提升一保尔的精神将永远激励着一代代青年人。

有位专家曾说过:“伟人之所以伟大是因为你跪着看他。”过去,我们教育者喜欢用俯视的眼光看学生,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教师的教育观念也正在悄然改变,意识到要用“平视的眼光”来与学生交流。在实施课改的过程中,这种“平视”能使学生的潜能得到充分的释放,学生的发现与创造常常令人惊叹不已。《水浒传》是中国四大名著之一。面对篇幅长,方言俚语又多、语言又诘屈骜牙的情况,在新教材整体感知的第一天,我就引导学生关注“名著推荐阅读”,让学生人手一本,拥有文本资源,指导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先通读全篇。抓住自己喜欢的片段写心得,深挖教材利用好资源,在正式学习时,我又组织学生精读精彩片段并播放精彩情节给学生看,然后再结合自己的读书心得,写读书报告,结果学生写出了一些很有创意的文章。如《水浒英雄是真英雄吗?》、《我眼中的宋江》、《“真英雄”之我见》、读《水浒传》有感、《为“女人的悲哀”鸣不平》等,其中有一位同学整合了网上评价与自己的心得,写了一篇《宋江。悲剧》的文章,在文中他列举了大量的事实来说明了宋江的悲剧,他想忠君,结果做了“贼寇”,不忠{想孝父,结果又因做贼寇,无机会孝父,不孝;为招安,为得到朝廷赏识,不惜牺牲众兄弟性命,不仁;为忠君,不惜毒死兄弟李逵,不义,因此。他是一个彻底的悲剧人物,之后我还指导他进一步认识宋江所受的教育和所处的时代,引导他将文章上升到“环境与人”的高度,从而达到真正的研究性学习。在整个学习过程中,我引导学生们利用现有资源进行交流、探讨并修改自己的文章,最后还建议大家把文章与书一起保存好,留待几后品尝。为我们下一次的教学开发了学习资源,同时有效地利用了这些阅读资源。我想,以此来引导学生如何来正确作文、做学问、做人,从而在今后的人生路上,能明辨是非,做一个真正大写的“人”,这种阅读方式,将会成为他们日后学习能力的一部分,这种阅读积累,也将成为他们精神世界的一笔十厚的财富,这种阅读,才是真正有效地利用学习资源的阅读,才能真正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语文学习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在教学实践中才刚刚起步,我们要探索研究的东两还很多。在语文学习资源开发实施过程中,我们也遇到了很多困扰,诸如学生知识积累的资源开发、教师自身知识积累资源的开发。这些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和时间,而且有些阶层太过关注应试教育效应,迫使我们不得不放弃对一些资源的开发,阻碍实在是太大了,而另一方而是我们要进行语文学习的教学资源实在是太少了,对因进行语文学习资源的开发而影响考试成绩的担心实在是太多了,兼于以上各种因素的困扰,我一直希望在实践中获得一些更有效的开发利用语文学习教学资源探索的可行性论证,以期能大力推进语文学习。做到既能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又能促进学生应试能力的增长。

以上是本人的一些浅薄体验,希望能与一些也致力于语文学习资源开发与利用的研究的同仁进行交流,诚恳地盼望各位大家批评指正,以期让这朵新课改的奇葩在语文教学的百花园中开的更加灿烂。

参考文献:

笛卡尔《方法论》布鲁姆《掌握学习》

荣格《荣格心里哲学》马斯蒂纳《唯一者及所有物》

篇5:语文百花园四教案

2、通过词句训练,加强积累运用。

3、通过读读背背,明白事理。

4、通过说话写话、口语交际,培养观察、想像和运用语言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教学课时三课时

教学准备

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

(一、二、三、四题)

一、激趣导入。

同学们,你们还记得《植物妈妈有办法》的内容吗?现在,你们就是植物妈妈的聪明宝宝。请用你喜欢的方式离开妈妈,到语文百花园去旅行,看谁的收获大。

二、第一站:汉字真有趣。

1、小组合作学习。

(1)为什么说这些汉字有趣?

(2)试试接着往下说。

(3)用这样方法说说其他的字。

2、说字比赛,说对一个得一分,比比哪组得分多。

三、第二站:“熟读成语”

1、自由读本题成语,借助拼音正字音。

2、开火车读,比比哪组读得又快又对。

3、说说你还知道哪些成语?说得最多的封他为“成语王子”

四、第三站:读一读,说一说。

1、读第一组题,比较两个句子形式及意思的异同。

2、仿照第一组题,把第二组题的“把”字句改为“被”字句。

3、补充练习。

4、交流订正。

五、第四站:背背

1、观察插图,分别找出相对应的诗句。

2、教师范读,学生边听边想诗句的意思。

3、自由读读背背,边读边感悟。

4、讨论,读了这些诗句,你想到了什么?

5、与邻座的同学互背,会背的奖给自己一颗星。

六、收获。

七、作业。把本节课学习的成语和三字经背下来。

第二课时

(五、六)

一、导入情境,激起读写兴趣。

二、出示知识站牌:读一读

1、自由轻声读课文,想想写了谁的一件什么事?

2、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再读短文,边读边悟,再互相交流。

太阳公公说的话的含义是什么?读了这短文,你获得了什么知识?

三、出示知识站牌:看图说话写话。

1、出示挂图,板书课题。

2、引导学生阅读课本中的问题提示,把握要求。

3、根据问题提示,仔细看图,看懂图意,辊以想像。

4、说话训练。

理清思路,自己说话自己听。

同桌或小组交流,比比谁说得具体、生动。

教师巡视,把好的习作推荐。

四、。

第三课时

(七、八题)

一、导入情境。

二、出示站牌:我的采集本

1、自读题中小朋友说的话。

2、自读题中小朋友采集本上的内容,你从中了解到什么?把这些知识收集到你的采集本上。

3、与小伙伴交流采集本的内容。

三、出示站牌:能说会道——买玩具

1、设置情境。

2、引导学生认真观察图画;图上画了谁在什么地方干什么?想一想,她们会说些什么?

3、教师引导学生明确说话要求,态度要自然大方,语言要热情、有礼貌。

4、在情境中练习口语交流。

自扮角色自己练习;同桌试试交际;师生交际;自找伙伴进行口语交际。

篇6:语文百花园四教案

语文百花园四说话写话

所属学科:

语文

适于年级:

一年级下册

教材版本: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语文出版社S版)

建议学时数:

1学时

【教学目标】

1、能够看懂图意,知道图中物品、符号所表达的意思。

2、能够合理展开想象,有条理、通顺、连贯地讲述事情经过。

3、能够把事情经过写下来,格式正确,学习正确使用标点。

【教学准备】

课件、实物投影仪、有关节水资料。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同学们,在我们中,有一种非常重要的东西,人、动物、植物都离不开它。它是通常是一种液体。能猜出来是什么吗?

对于“水”,同学们一定有很多了解,都知道什么?愿意跟大家说说吗?

教师出示有关水的资料。水的重要作用、水资源的贫乏等。

二、出示图片,整体观察。

1、仔细观察图画。想一想:你从图中看懂了什么?自己试着说说。

2、指名说,大家评议、补充、教师点拨。

有的同学看懂了第一幅图,知道了有人没有关水龙头。

有的同学看懂了后来水龙头被关上了。

3、引导学生用简单的话说明图中说明的事情。(有人没有关上水龙头,后来有人关上了。)

板书:没关头龙水关上了水龙头

4、引导学生观察“?”,思考问什么?如果是你你想知道什么?

通过学生讨论,教师归纳学生问题并板书:

(1)谁关的?

(2)怎样发现的?

(3)怎样关的?(动作、语言、表情、想法)

三、自己试着想象当时的情景,说一说。

四、小组交流,选出代表。

五、各组代表发言,全班评议。

六、指导学生练笔习作。

1、回忆写话格式:题目写在中间,正文开头空两个格。

2、学生当堂写话。

3、教师巡视,随时投影展示、讲评。

4、写完的学生进行展示。同学评议。

篇7:《语文百花园四》教案

教学设计

【内容简析】

本次百花园安排了五项训练,包括“语海畅游”(形近字比较、感悟词语结构特点、修改病句)、“积少成多”(读背古诗、认识欣赏几个奥运会会徽)、“阅读平台”(阅读短文《我是中国人》)、“能说会道”(话题:家乡的变化)、“笔下生辉”(在口语交际的基础上,把家乡的现在或设想家乡的未来写下来)。【设计理念】

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引导学生在丰富的语文活动中发现知识规律,掌握学习方法,积累语言,并从中体验学习语文的乐趣。【教学目标】

1.学习在认字时发现规律,掌握汉字字形和读音的特点。2.感悟词语的结构特点,激发学生积累和运用词语的兴趣。

3.学习修改病句,弄清句子存在的毛病、毛病存在的原因和修改办法,培养举一反三的能力。4.读背古诗,欣赏奥运会会徽。感受古今中外灿烂的文化,受到艺术的熏陶。5.阅读短文,体会抓住描写语言、行为、动作的词句,体会人物心情的读书方法。

6.通过能说会道、笔下生辉的训练,培养学生搜集信息、处理信息、观察想象、口语交际和书面表达的能力。【重点难点】

说和写的训练,提高学生语文综合素质。【教学时间】 三课时。【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今天,我们将再一次走进语文百花园,一起分享获得知识的乐趣。

二、畅游语海

1.比较汉字,探究规律。

(1)出示“今”和“令”,正字音,比较字形上的异同。

(2)出示以“今”和“令”为基本部件的两组字,认真观察:你有什么发现?讨论交流。(3)出示以“氏”和“氐”为基本部件的两组字,读一读,比一比,说一说:这两组字最大的区别是什么?你又有什么发现?与大家交流。

(4)教师小结:认字要学会发现规律,抓住字音、字形的特点,注意区分字与字之间的细微差别。2.乐学趣词,感悟特点。

(1)自由读题中的两组趣味词语。想一想:为什么说题中的词语有趣?(2)看看题中的学习小伙伴发现了什么。你还有什么新的发现?与大家交流。(3)你还能说出几个这两种形式的词语吗? 3.当小医生,坐诊“病句医院”。(1)读题目,明确要求。

(2)出示第一个句子,自由读一读。你发现这个句子存在什么毛病?应该怎样修改?想好了,在班中与大家交流。

(3)自由读第二、三个句子。你发现这两个句子分别存在什么毛病?动手改一改。有困难的可与同桌或小组的同学一起探究,然后汇报交流。

(4)教师小结,归纳病句错误的类型,提示一般的修改方法。(5)拓展练习,修改下面有毛病的句子。①上课的时候,老师举了很多有趣的例子和故事。

②菜园里种着西红柿、西瓜、黄瓜、茄子、白菜等各种蔬菜。③联欢晚会上,李小燕演唱了舞蹈。

三、积少成多,增长知识 1.读背古诗《凉州词》。

(1)先自由读,再同桌互读,要求读准确,读通顺。

(2)多种形式反复读(注意节奏和停顿),边读边感悟诗句的意思。(3)根据自己的理解,说说这首诗的意思,互评互补。(4)熟读、背诵。2.认识和欣赏奥运会会徽。

(1)看图案,认识以往四届奥运会会徽。

(2)师生合作,欣赏这四届会徽的组成图案,了解其象征意义。

(3)拓展作业:利用课余时间,搜集一些奥运会会徽或具有纪念意义的作品,如邮票、图标、纪念章等,与同学交流。

四、课堂总结:说说自己在本节课中的收获

五、布置作业 根据“能说会道”题中的提示,搜集有关家乡变化的信息、资料。

第二课时

一、阅读平台,展示能力

1.自由读短文《我是中国人》,要求读正确,读通顺。

2.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再读短文,边读边想故事的主要内容,然后与同学交流。3.讨论:当外国人嘲笑和侮辱中国时,吉鸿昌是怎样说的、怎样做的?

4.画出描写吉鸿昌语言、行动的语句,边读边体会人物的心情。在班上与大家交流。5.质疑,解疑。

二、检查有关信息资料的搜集情况

三、口语交际——说一说家乡的变化 1.读题目,明确交际话题和要求。

2.根据本次交际的要求,结合平时的观察,整理搜集到的信息。

3.小组内交流,把自己搜集到的信息讲给同学听,并互相提问,互相解答。4.各小组推荐代表参与全班交流。(没听明白的可以提问。)5.评一评,谁说得清楚、生动、真实。

第三课时

一、笔下生辉——描绘家乡的现在或设想家乡的未来 1.读题目,弄清本次习作的训练要求。2.讨论:

①你喜欢家乡的现在吗?为什么? ②你希望家乡的未来是什么样儿的? 3.自主选择,确定习作内容。4.分组指导。(1)写家乡的现在:

①抓住家乡变化的一个方面写。②写家乡哪里的变化?哪个方面的变化?

③这个地方(方面)过去是怎样的?现在又是怎样的? ④想想如何写具体、写生动。(2)设想家乡的未来。

①思考:你认为家乡还有哪些地方需要改进?然后大胆设想一下未来的家乡是什么样儿的。②指名发言、评议。③小组中人人发言,评评谁的创意好。5.学生写作,教师巡视指导。6.在小组中展示习作,互阅互评。7.全班交流,教师相机指导。

二、拓展活动

上一篇:土地整理施工资料下一篇:车辆变卖委托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