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全省水利工程管理业务工作

2024-05-15

关于全省水利工程管理业务工作(共11篇)

篇1:关于全省水利工程管理业务工作

关于全省水利工程管理业务工作 的指导意见

(讨论稿)

工管处(站、科)作为各市水利(务)局、厅属管理处的重要职能部门,承担着辖区内运行管理、管理考核、涉河建设项目管理、采砂管理、维修养护、湖泊巡查、小型水库除险加固、白蚁防治、水管体制改革等工程管理任务。为切实加强对各市水利(务)局工管处(站)、厅属管理处工管科业务指导与考核,进一步明晰管理思路,提升部门管理能力和工程管理水平,保障工程安全运行和效益充分发挥,根据全省水利工程管理总体目标和任务,制定以下各项管理工作指导要点和要求,并实行年度考核。

一、组织管理

1、人员分工明确。根据辖区内工程特点和管理要求,科学设置管理岗位,落实相关人员,保证各项工作责任到人,职责明确。

2、制订计划并组织落实。根据省水利厅工程管理工作总体安排和要求,认真制定年度管理工作计划,组织召开年度工程管理会议,具体部署落实年度工作任务,细化工作措施,保证各项管理工作顺利开展。及时做好年度工程管理工作的总结与上报工作。

3、检查与考核。要组织专门力量,对年初制订的管理计划与任务实施情况进行专项检查,同时,加强考核,保证年度管理目标的实现。

4、业务培训。制定详细的培训计划,不断提高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满足现代化管理要求。

二、制度建设

1、内部管理制度。根据部门实际及管理要求,制订完善相应的内部管理制度,保证各项工作正常运转,不断提高工作效率。

2、安全管理制度。督促、指导管理单位建立巡视检查制度、运行管理督查制度、管理信息报道制度、岗位责任制度、工作总结制度、档案管理制度等。关键岗位制度需明示。

3、制度创新。积极开展工程管理制度的创新,以进一步规范各项管理工作,为推动和促进管理单位良性发展创造良好的政策条件。

三、运行管理

1、注册登记。按照有关规定,组织或指导开展注册登记工作,工程发生变化的,应及时办理变更事项登记。

2、安全鉴定。按照有关规定,定期组织或指导开展安全鉴定工作,掌握工程运行性状,鉴定成果用于指导工程的安全运行和除险加固。

3、工程检查。按照规范要求,定期组织或督促各地组织对工程及设施进行检查,检查内容应全面,检查记录应规范,有初步分析及处理意见,并有负责人签字。

4、工程观测。督促、指导管理单位按规定开展工程观测,做好观测记录,并有初步分析意见;按时完成对观测资料的整编与分析。

5、控制运用。督促、指导管理单位制定年度工程调度计划并及时修正,完善操作规程并明示,严格执行调度指令,记录规范、完整。

6、制度落实。督促开展省水利厅制定的各项规章制度的落实,并加强指导、检查与考核,切实推动管理工作的制度化和规范化。

7、安全监管。督促、指导管理单位定期开展安全管理活动,组织正常的巡视检查,保证工程安全运行。

8、预案管理。督促或组织制定各类水利工程应急预案,报相应部门审批和落实;组织开展必要的演习演练,保证各项预案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

9、信息报送。按时完成工程管理月报和湖泊巡查月报及相关信息报送工作;及时上报重大的工程管理动态信息。

四、维修养护

1、项目申报。组织市直属和区级工程年度维修养护项目计划的编制和上报;督促、指导县(市)及管理单位按时编制上报年度维修养护项目计划。

2、实施方案审批。督促做好30万元以下(含30万元)项目实施方案审批;组织做好30万元以上(不含30万元)、50万元以下(含50万元)项目实施方案的审批,受省厅委托做好50万元(不含50万元)以上项目实施方案的审批。

3、实施监管。加强维修养护项目实施的监督管理,按时上报项目实施进度,严格项目进度和资金使用管理。

4、验收总结。按时组织或督促县(市)开展维修养护项目验收工作,建立维修养护项目档案,及时归档,并做好辖区内维修养护项目实施情况总结和上报工作。

5、信息报送。督促、指导管理单位每月报送维修养护项目施工进度,按时汇总上报。

五、水管体制改革

1、内部改革。指导水管单位继续深化内部改革,不断完善竞争上岗和绩效挂钩的激励机制,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加强对职工的专业技术培训,提升管理水平。

2、管养分离。积极拓宽维修养护经费渠道,加强对维修养护市场的培育,督促指导管理单位继续稳步推进“管养分离”,要逐步实现内部分离到维修养护公开招标过渡。

3、两项经费落实。加强与财政部门的沟通,对照各地财政部门对“两费”分步到位的承诺,确保两项经费按期足额到位。

六、涉河建设项目

1、加强控导。加强河道、岸线、水域、河口、滩涂开发利用指导。

2、前期工作指导。及时了解涉河建设项目情况,指导业主按要求开展前期工作

3、建设方案审查。开展对拟建工程建设方案审查,提出河道主管部门意见。

4、行政许可。做好市级涉河建设项目许可工作,配合流域机构和省厅开展行政许可工作。

5、施工方案及专项。做好对拟建项目施工图设计、施工组织设计及有关方案的审查或审批。

6、办理和手续。参与工程施工放样,签订江苏省河道堤防工程占用协议,发放《江苏省河道工程占用证》。

7、施工监管。开展项目施工过程中的检查与监督管理,对不符合要求的及时提出整改意见,整改不到位的依法处罚。

8、项目验收。组织涉水方案的专题验收,参与建设项目验收。

9、档案管理。督促涉河建设项目上报备案,按照一个项目一个档案的要求建立档案,对市级涉河建设项目应进行登记造册。

10、后续监管。督促涉河建设项目建设单位落实工程安全运行保障措施,;督促管理单位定期进行监督检查,坚持《河道工程占用证》年审制度,及时查处违法行为。

11、日常巡查。认真组织开展巡查,按时汇总涉河建设项目检查情况并上报。

七、管理考核

1、考核计划。按照水利部《水利工程管理考核办法》和《江苏省水利工程管理考核办法》制定年度考核达标计划。

2、年度考核。组织开展管理单位年度考核,并将考核结果上报省厅。

3、指导、培训。定期对管理单位考核工作进行指导和培训,督促开展自检、考核、初验和整改工作。

4、考核验收。组织开展省三级管理单位验收工作。

5、考核复核。配合做好国家级和省一、二级级水利工程管理单位的复核工作;组织省三级水利工程管理单位复核。

八、采砂管理

1、前期指导。及时掌握采砂需求情况,指导业主开展采砂许可前期工作。

2、采砂论证。积极参与河道采砂论证,提出主管部门意见。

3、采砂许可。配合流域机构和省厅做好采砂许可工作,提供翔实的基础资料。

4、督查监管。根据项目许可要求,做好现场监督管理。

5、配合采砂后评估工作。督促采砂项目编制后评价报告,参与采砂后评估工作。

九、湖泊保护与管理

1、组织管理。督促辖区内各湖泊建立起专门的湖泊管理机构,加强管理队伍自身建设,制定职工年度培训计划。接受省水行政主管部门和有关厅属水利工程管理处对湖泊保护与管理工作的检查、指导和监督,认真完成上级下达的各项任务,按照有关规定期限和要求及时上报完成情况。

2、巡查管理。贯彻执行《江苏省湖泊巡查指导意见》(试行)的有关规定,加强对辖区内湖泊管理单位巡查工作指导,督促湖泊管理单位落实巡查责任、巡查人员、巡查制度和巡查方案,制定年度、月度巡查工作计划,按期向有关部门报送湖泊巡查报表。

3、湖泊开发利用管理。掌握所管湖泊开发利用现状、相关保护规划等基本情况,定期对辖区内各类涉湖建设项目进行排查,建立起沿湖已建项目台账,严格涉湖建设项目审批程序,加强对已审批项目的后期跟踪监管。

4、湖泊工程、设备的管理、维护。督促湖泊管理单位做好堤防、穿堤建筑物、水文设施等沿湖水利设施的外观完好以及控制运用状况的动态监测;加强对湖泊保护范围内界桩、宣传告示牌等管理设施管护工作。

5、加强与相关部门协调会商。切实加强与涉湖相关职能部门的衔接协调工作,积极筹备湖泊联席会议制度,建立起协调会商机制。

6、宣传工作。制定湖泊管理与保护法规宣传年度计划和具体实施措施,定期开展宣传工作。

十、小型水库除险加固

1、前期工作。指导初步设计文件编制,组织对初设的初审并提出初审意见,做好初设变更审查和批复。

2、建设管理。加强项目建设过程中的管理,严格执行项目法人制、招投标制、监理制、合同管理制和竣工验收制。

3、项目检查。定期开展以三项制度落实、资金管理、质量管理、工程验收等为重点的专项检查,对检查中发现的问题认真分析原因,督促及时整改。

4、验收工作。抓好各阶段验收,制定竣工验收计划,督促编制施工决算,及时组织竣工验收。

5、管理机制。督促建立管理机构和落实专职管理人员,明确管护责任,签订管护协议;加强业务培训与考核,逐步推行持证上岗。

十一、白蚁防治

1、年度计划。根据堤坝白蚁防治目标任务,制定年度防治计划,并组织实施。

2、检查与记录。组织或督促组织专职人员全面检查,并做好现场标记与记录。

3、白蚁治理。督促做好清杂、投药、隐患开挖回填及灌浆等,有效控制蚁患的滋生与蔓延。

4、加强督查。根据白蚁危害及治理开展情况,适时组织一至二次督查,现场检查投药方法,保证治理效果。

5、达标验收。及时组织或督促做好达控及复查验收,并上报验收报告书。

6、业务培训。定期开展白蚁防治技术专题培训,提高白蚁防治水平。

十二、基础工作

1、信息收集。指导辖区内闸站、水库、湖泊、堤防等各类水利工程及工程管理相关信息的收集、更新、完善工作,定期组织汇总,为工程管理提供翔实的基础资料。

2、档案管理。督促指导辖区内管理单位对档案进行收集、分类、整理、归档,要求各类工程建档立卡,图表资料等规范齐全,分类清楚。

3、水行政管理。坚持依法管理,发现违章行为及时采取有效措施予以制止并及时处理。

十三、管理现代化

1、制定计划。根据现代化管理要求,督促、指导各地根据本地实际,制定管理现代化发展规划和实施计划;

2、积极实施。积极引进、推广使用管理新技术;引进、研究开发先进管理设施,改善管理手段,增加管理科技含量。

十四、经济管理

1、牵头指导。指导督促河道堤防工程占用费的征收,定期对征收费用进行统计。

篇2:关于全省水利工程管理业务工作

天水市水务局

(2011年4月日)

序言几句话……现将全省水利工作会议主要精神和贯彻落实意见汇报如下:

一、全省水利工作会议主要精神(4页内)

1、王义《实施意见》说明。实施意见框架结构内容

2、康厅长“十二五”规划和2011年水利工作主要内容

3、鹿书记讲话主要精神

4、泽巴足省长会议总结主要精神

二、会议贯彻意见

1、召开全市水利工作会议

(1)会议时间:初步定在5月20日左右,会议半天。

(2)参加人员:各县(区)主要领导、分管领导各1人,发改、财政、水务、农工部、国土、扶贫、农综办主任、市直有关部门。

(3)会议内容

会议主持:李市长

第一项:彭市长讲“十二五”水利规划及重点项目 第二项:张应华书记讲水利工作意见

第三项:省水利厅领导讲话

第四项、张景辉书记讲话

第五项:李市长总结讲话

2、会议材料

(1)起草天水市委、市政府关于加快水利改革发展的实施方案(农工部牵头,水务、财政、发改、国土、扶贫配合)

(2)张景辉书记讲话(市委办准备)

(3)张应华书记讲话(市水务局准备,市委办审稿)

(4)彭市长讲话(市水务局准备)

(5)李市长总结讲话(市政府办准备)

篇3:关于全省水利工程管理业务工作

关键词:农村集体“三资”,代理机构建设,乡镇农经机构

为全面贯彻落实《甘肃省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省农牧厅等部门关于进一步加强全省农村集体资金资产资源管理工作意见的通知》 (甘政办发[2013]5号) 精神, 强化农村集体“三资”管理, 积极推进甘肃省农村集体“三资”委托代理机构建设, 2013年5月, 甘肃省农村经济管理总站在全省范围内开展对乡镇农经机构建设情况和农村集体“三资”委托代理工作现状的调研活动, 现将具体情况汇报如下。

一、全省农经机构建设现状

据调查显示, 目前全省共14个市州86个县 (市、区) 1254个乡镇, 有行政村16058个, 近两年各地政府逐步实施了乡镇机构改革, 根据政府改革方案或各地编办的正式文件中对乡镇农经机构建设的相关规定, 甘肃省乡镇农经机构目前可分为四类。

一是由政府文件或编办明确独立设置农经机构的仅有7个县 (市、区) , 分别为庆阳市的正宁县、华池县;临夏州的临夏县;武威市的民勤县;张掖市的民乐县、肃南县;酒泉市的金塔县, 共计95个乡镇, 占全省乡镇总数的7.6%, 其中有88个乡镇已挂牌, 占全省乡镇总数的7%;编制人数为267人, 实有人数为217人。二是由政府文件或编办明确规定, 与财政等其他部门综合设立财政农经或农技农经或农业服务中心及其他农业服务机构的乡镇数为604个, 占全省乡镇总数的48.2%, 实际农经人员有1586人。其中, 352个乡镇与财政合并成立财政农经或农经财政服务中心;155个乡镇与农技等部门合并形成农技农经服务中心;76个乡镇与乡镇其他部门合并设立农业服务中心;以其他形式设立乡镇综合机构的乡镇有21个。以上几种形式均为乡镇政府的内设机构。三是没有农经机构, 职能并入乡政府或财政所的乡镇总数为454个, 占全省乡镇总数的36.2%:其中, 乡镇农经机构并入乡政府的为122个, 其工作人员转为行政系列的有20个;并入财政所的为167个;以其他形式存在的乡镇有165个。四是有101个乡镇虽然已明确规定撤销, 但由于种种原因, 实质上农经站仍独立存在, 并正常运转, 如陇南市徽县, 文件已明确撤销但目前仍独立存在且工作正常运转。

二、村级会计委托代理情况

全省实行村级会计委托代理的乡镇数为1173个, 占全省乡镇总数的93.5%;村数为15198个, 占全省总村数的94.6%, 村级会计委托代理的代理会计总数为1629人。截至目前, 根据委托代理机构业务指导部门的不同, 可分为以下三类。

一是委托代理机构由农经部门指导管理的乡镇为756个, 占全省乡镇总数的60.2%, 其中代理村数为8775个, 占全省总村数的54.6%, 代理会计1144名。二是委托代理机构由财政部门指导管理的乡镇为376个, 占全省乡镇总数的29.9%, 其中代理村数为5949个, 占全省总村数的37%, 代理会计人数为390人。主要涉及兰州市、天水、定西、武威、陇南、甘南六个市 (州) 的24个县 (市、区) 。三是委托代理机构由其他部门指导管理的乡镇为41个, 占全省乡镇总数的3.2%, 其中代理村数为474个, 占全省总村数的3%, 代理会计人数为95人。

三、全省“三资”委托代理机构建设现状及工作开展情况

㈠全省“三资”委托代理机构建设现状

随着农村集体“三资”管理工作的深入开展, 部分市 (州) 、县 (区) 已将村级委托代理工作的代理范围由村级会计业务向村集体“三资”委托代理业务拓展。据调查, 全省已有庆阳、张掖、嘉峪关三个市 (州) 14个县 (市、区) 182个乡镇建立了农村集体“三资”委托代理机构, 占全省乡镇总数的14.5%, 涉及2111个村, 占全省总村数的13.1%, 编制人数为322人, 实有人数为357人。其中:独立建设“三资”委托机构的乡镇为8个;依托相应机构建立“三资”委托代理机构的乡镇为174个, 包括依托农经站设立的63个, 依托农财或财政农经中心设立的56个, 依托农技 (农经) 综合服务中心设立的55个。

㈡“三资”委托代理机构的工作开展情况

截至目前, 正式成立的农村集体“三资”委托代理机构中, 已开展“三资”代理业务的乡镇为167个、代理1875个村的“三资”业务;而已建立委托代理机构但尚未开展“三资”代理业务的乡镇数为15个。嘉峪关市以清产核资为契机, 依托镇农经站统一建立了“农村集体‘三资’委托代理服务中心”, 并统一挂牌, 开展“三资”委托代理工作。庆阳市已有105个乡镇的1025个行政村正式开展农村集体“三资”委托代理, 分别占全市乡镇、村总数的87.5%和81%。

四、存在的问题

㈠机构不健全, 监管严重缺位

调查显示, 根据甘办发[2010]24号文件精神, 全省开展了乡镇机构改革, 多地撤销合并了乡镇农经机构, 目前仅有95个乡镇独立设置了乡镇农经机构, 而有1159个乡镇实施了撤并, 并且不设置专职农经人员, 致使村级会计核算规范化水平急剧下降;同时, 由于乡镇农经机构不健全, 乡镇监督管理职能严重弱化, 部分地方农村财务管理粗放, 监督制度不完善, 导致一些基层干部采取收入不入账或利用虚假票据冲抵账务等手段, 侵吞私分、虚报冒领、挪用土地征用补偿款、退耕还林还草款等惠农资金和救灾优抚款物, 侵害农民群众切身利益, 成为乡村干部腐败多发的新领域。

㈡职能被弱化

乡镇农经机构肩负着农村土地承包、农民负担监督、农村集体财务与资产“三大管理”和农业产业化、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三项指导”的行政职责。在《国务院关于深化改革加强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建设的意见》 (国发[2006]30号) 中已明确提出农村经营管理系统不再列入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 农村经营管理职能列入政府职责, 确保履行好职能。近年来, 国家颁布了《农村土地承包法》《农民专业合作社法》《农民负担监督管理条例》《农村集体经济审计规定》《农村土地承包仲裁法》等法规, 省上也出台了《甘肃省农村集体资产管理条例》, 赋予农经机构行政管理、行政执法、行政监督的职能。但实际上, 甘肃省市 (州) 、县 (市、区) 、乡三级农经机构都是纯事业性质, 没有任何行政执法和行政监督职能, 导致各级农经机构在开展工作时力不从心, 困难重重。

㈢经费无保障, 工作环境恶劣

各级农经部门承担的是“三大管理”“三大指导”和农经统计等职责, 这些职责涉及面广、政策性强、工作量大、任务艰巨, 但一直缺乏专项工作经费保障, 致使各级农经系统办公条件、设备缺乏。据调查, 全省独立设置的乡镇农经机构平均5.2人合用一台电脑, 打印机、照相机、扫描仪等设备更加稀缺;部分乡镇只能使用其他部门淘汰的电脑或几人合用一台电脑;部分乡镇农经站甚至还没有一台电脑, 严重制约了农村集体“三资”管理工作的经常化、规范化、信息化发展。

㈣人员不稳定, 正常工作开展困难

虽然“三资”管理工作的重要性日益凸现, 但多数党政领导的重视度不够。由于工作条件差、待遇低等原因, 导致各级农经人员调整、更换频繁, 留下来的大多年纪较大、知识老化、工作积极性不高。特别是乡镇农经站撤并后, 乡镇经管站无专职人员, 多为兼职还经常被抽调, 常年围绕乡镇中心工作奔忙, 无法正常开展农村“三资”管理工作。

五、意见与建议

为进一步贯彻落实2013中央“1号”文件和省政府[2013]5号文件精神, 加快甘肃省农村集体“三资”委托代理工作步伐, 深入推进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 现提出如下工作建议。

㈠加强农经机构队伍建设

根据承担的职能, 建议将市 (州) 、县 (市、区) 和乡镇农村经营管理机构全部纳入行政管理序列, 每个乡镇配备农经干部3人~5人;省、市 (州) 、县 (市、区) 农经机构统一更名为“农村集体经济管理局” (目前已有庆阳、陇南、张掖三市的22个县已更名) , 确保农经系统队伍与当前所承担的农经工作任务相适应。

㈡加快农村集体“三资”委托代理服务中心建设

根据甘政办发[2013]5号文件精神, 结合全省农村集体“三资”管理工作的实际需求, 各市 (州) 要督促各县 (区) 依托乡镇农村经营管理部门尽快建立农村集体“三资”委托代理服务中心, 负责农村集体“三资”代理工作;未设置农村经营管理机构的乡镇, 要积极组建独立的乡镇农村经营管理机构, 全面实行农村集体“三资”委托代理制, 推进甘肃省农村集体“三资”管理的制度化和规范化发展。

㈢理顺管理体制

为全面实行农村集体“三资”委托代理制度, 首先应建立主体清晰、职责明确的农村集体“三资”监管体制, 着力解决目前由代理主体不明、部门职责不清造成的管理混乱、监督不力等问题。根据省政府[2013]5号文件精神“各级农业行政部门是全省农村集体‘三资’管理工作的牵头主管部门, 负责指导、管理和监督农村集体‘三资’管理工作;各级农村经营管理机构具体负责做好农村集体‘三资’委托代理机构的日常管理、业务指导以及农村财会人员的业务培训等工作。各级财政部门负责做好农村集体‘三资’委托代理服务实施情况的监督检查, 农村集体‘三资’委托代理服务相关制度和办法的制定、修改、完善, 农村财会人员的从业资格认定和继续教育等工作。”各有关部门要相互协作, 各司其职, 做好农村集体“三资”监管工作。

㈣落实经费保障

各地要将农村集体“三资”管理专项经费、农村集体经济审计工作经费和“三资”委托代理机构工作经费纳入本级财政年度预算, 保障所需经费, 确保农村审计、民主理财、财务公开、监管人员培训、网络监管平台建设等农村集体“三资”监管工作的顺利开展。

㈤完善管理制度

积极完善“三资”委托代理服务制度, 建立健全会计账簿、资产管理台账和资源管理台账。集体资金支取实行“双印鉴”监管制度。加强财务票据管理, 规范经济合同管理。健全内部控制制度, 明确岗位职责, 制定代理流程, 规范委托代理工作行为。全面落实“四权”不变原则, 坚决杜绝越权审批、截留挪用集体资金等行为。着力构建产权明晰、权责明确、管理民主、服务高效、监督到位的农村集体“三资”委托代理制度体系。

㈥强化技能培训

篇4:关于全省水利工程管理业务工作

通化县

通化县地处我省东南山区,是通化市的特产大县。近几年重点围绕当地特色产业开展阳光工程培训,开设的培训专业有棚膜蔬菜种植、食用菌栽培与加工、中药材种植与加工、林蛙养殖、人参加工、食品加工、草编工艺、山野菜家植、草莓、大榛子种植技术、梅花鹿养殖、沼气后续服务等。特别是围绕农村沼气建设项目,开设沼气物管员和沼气后续服务培训,收到了很好的效果。阳光工程的实施,使农民切实得到了实惠,提高了农民的生活质量、就业能力和创业能力,深受全县农民的欢迎,同时也有效促进了当地县域经济的发展。

和龙市

和龙市阳光工程工作从加强领导、强化措施入手,精心部署,周密安排,创新机制,认真搞好阳光工程培训,开设的特色专业有草艺编织和食用菌栽培等。和龙市的阳光工程培训工作逐步向有序化、规范化、规模化发展,提高了当地农民收入,推动了地方特色产业发展。

双阳区

2010年,长春市双阳区妇女儿童工作中心培训基地以“提高职业技能,搭建致富平台”为工作出发点,扎实做好“阳光工程”这项惠农工作,并取得了一定成效。2010年共培训手工编织学员537人,成品主要销售到汽车美容店、宾馆酒店、个人居家等处,有36名学员同基地达成了加工协议,部分学员的月收入已达到800~1200元。(图为学员们加工的椅垫、沙发垫)

梨树县

梨树县畜牧站阳光工程培训基地教师通过培训与学员建立起长期联系。(图为梨树县白山乡阳光工程学员现已成为存栏1000头的养猪大户)

和龙市农业局在阳光工程沼气工培训结束后为各乡镇免费发放沼气车辆以支持各镇开展沼气服務工作。(图为沼气车辆发放仪式)

洮北区

篇5:关于全省水利工程管理业务工作

苏建函质〔2011〕829号

关于开展全省保障性安居工程质量自查工作的通知

各市建设局(委):

为确保全省保障性安居工程质量,防止“瘦身”钢筋、“粉末砖头”等伪劣材料用到工程上,根据省政府何权副省长指示,请各地迅速组织开展一次保障性安居工程质量自查。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检查范围

全省各地所有在建的保障性安居工程。

二、检查内容

1、法定建设程序执行情况;

2、参建各方主体履行质量责任和义务情况;

3、现场使用建筑材料质量状况(重点检查有无使用“瘦身”钢筋、“粉末砖头”);

4、工程实体质量状况。

三、检查方式

由各市、县(市、区)建设行政主管部门组织,采取“拉网式”检查方式。省辖市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可对所辖县(市、区)组织抽查。

四、几点要求

1、各级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要高度重视,充分认识加强保障性安居工程质量管理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切实加强组织领导,认真做好自查抽查的组织实施工作。

2、各地对所有在建的保障性安居工程要一个不漏的进行全面检查,达到“四个查清”的要求,即:查清本地区保障性安居工程项目数、套数、建筑面积,查清在建保障性安居工程质量状况,查清建筑材料进场复检使用情况,查清工程质量隐患和问题。

3、由各省辖市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负责汇总本地区所有在建的保障性安居工程自查、抽查情况,并于12月31日前报省质监总站。

篇6:关于全省水利工程管理业务工作

建建发〔2011〕57号

各市建委(建设局),绍兴市建管局,义乌市建设局:

为进一步加强我省保障性住房工程质量安全的监督管理,规范工程建设各方责任主体行为,严格工程基本建设程序,确保工程质量安全,根据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关于进一步强化住宅工程质量管理和责任的通知》(建市[2010]68号),现就进一步加强我省保障性住房工程质量安全工作提出如下意见。请各地、各单位认真贯彻执行。

一、明确责任主体,规范各方行为

(一)建设单位对工程质量负总责。建设单位要严格履行项目基本建设程序和工程质量保修的法定义务,实施项目法人责任制,设立施工现场质量管理机构并配备足够的专业技术人员,严格执行有关工程建设标准和合理工期,确保工程质量。

(二)勘察单位对工程勘察质量负责。勘察单位要严格按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工程建设标准和程序进行勘察,确保勘察成果资料的真实性和准确性。

(三)设计单位对工程设计质量负责。设计单位要严格按照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工程建设标准、规划条件和勘察成果文件,精心设计;对容易产生的质量通病和环节进行优化和细化设计,做好施工阶段的现场服务工作。

(四)施工单位对施工质量负责。施工单位要建立健全质量管理体系,强化质量责任制,严格按施工图设计文件和技术规范、标准进行施工,并对已竣工验收交付使用的工程按规定承担保修义务。

(五)监理单位对工程监理质量负责。监理单位应严格履行法定和合同约定的监理责任,建立健全质量管理体系,落实项目总监负责制;按照国家工程建设规范、标准和施工图设计文件,严格按监理规划、规定和程序开展监理工作,确保监理工作的质量。

(六)施工图设计文件审查机构对图审质量负责。施工图设计文件审查机构要建立健全内部质量管理体系,按有关规定配备合格、专业配套的审查人员;要严格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和审查范围进行审查,并按规定将审查过程中发现的建设、勘察、设计单位和注册执业人员的违法违规行为向有关部门报告。

(七)工程质量检测机构对检测质量负责。工程质量检测机构应建立健全质量管理体系,严格按有关标准和程序进行检测,确保检测数据和检测报告的真实性和准确性。

二、严格建设程序、强化监督管理

(八)加强招标投标管理。各地工程建设招投标监管机构,要加强对保障性住房工程项目招投标的监督指导。项目勘察设计招投标应急强化勘察设计质量水平在评标中的主体作用,并严格执行国家勘察设计收费标准。项目施工招标应在施工图设计文件审查通过后进行,施工招标的内容和通过审查的施工图设计文件应一致。建设单位要严格按照国家有关招投标管理制度和规定,认真组织保障性住房的工程招标工作,严禁规避、虚假招标。要选择市场信誉好、施工能力强、管理水平高、质量安全有保障的施工队伍承建保障性住房工程。对经招标确定的项目经理,应在合同中约定严格的变更的条件,在施工过程中原则上不得变更。对三年内发生过较大及以上质量安全事故的施工单位可限制进行投标。建设单位要保证保障性住房工程建设经费,确定合理工期,杜绝低于成本价中标和不合理压缩施工工期的现象发生。

(九)严把施工图设计文件审查关。建设单位必须委托具有相应资格的施工图设计文件审查机构进行施工图设计文件(含勘察设计文件)审查。施工图设计文件审查机构必须严格按照国家和省工程建设强制性标准要求,着重对工程地基基础、主体结构、抗震设防、消防安全、建筑节能和质量通病防治等关键环节进行技术审查;对违反工程建设强制性标准的要及时提出,并督促建设和设计单位进行纠正,消除质量安全隐患。对未经整改合格的施工图设计文件一律不予通过。涉及施工图设计文件重大修改或涉及重要技术变更的,应按原程序进行审查,不得以图纸会审记要或技术交底等形式代替。

(十)加强施工许可管理。保障性住房建设要严格实行工程施工许可制度。对不依法委托工程建设监理、不办理工程质量安全监督手续的工程,建设行政主管部门一律不予发放施工许可证。没有办理施工许可证的工程不得开工建设。有关部门要主动服务,建立绿色通道,简化手续、缩短办理时间。对符合开工条件的工程项目,要及时办理施工许可,保证工程依法尽早开工建设。要防止以加快工程建设为由、不履行法定建设程序,进行无证施工的现象发生。

(十一)严把工程竣工验收关。保障性住房要全面实行住宅工程质量分户验收制度。建设单位要负责落实住宅工程质量分户验收和质量通病防治制度。在住宅工程质量分户验收合格的基础上,认真组织勘察、设计、施工、监理等单位进行竣工验收;验收合格后要在规定时间内向当地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进行备案。对违反国家法律、法规和工程建设强制性标准的,建设行政主管部门不予竣工验收备案。未经验收合格备案的工程不得交付使用。工程质量监督机构应加强对住宅分户验收和竣工验收的监督检查,对验收程序不符合有关规定,或工程实体质量和使用功能存在明显缺陷的,要责令整改,整改合格后由建设单位重新组织竣工验收。

(十二)强化工程质量保修制度。建设单位和施工单位应在工程质量保修书中约定保修范围、保修期限和保修责任。保障性住房交付使用后要至少进行一次质量回访和用户满意评价,及时了解用户对保障性住房工程质量的意见和建议。

(十三)切实履行监管职责。保障性住房工程涉及面广,公益性强,社会影响大,其工程质量和安全事关广大人民群众切身利益。各级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及质量安全监督机构要高度重视,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进一步明确和细化监管责任,建立完善适用于保障性住房工程的监督机制,认真履行监管职责,确保工程质量和安全。

三、加强现场管理,完善监督机制

(十四)规范施工组织管理。施工单位必须严格按照施工图设计文件和有关施工技术规范、标准,编制行之有效的施工组织设计(方案)和专项施工方案,合理选择施工工艺,积极推广应用有利于保证工程质量和安全的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新设备。明确工程项目的项目负责人、技术负责人以及施工员、质量员、安全员等关键岗位人员,建立健全质量安全责任制,严格按现行相关规范和标准组织施工,确保工程质量和施工安全。

(十五)强化工程现场监理。监理单位要建立满足工程要求的组织机构,配备专业配套的持证监理人员,并确保人员到位。要严格按照法律、法规、规范及施工图设计文件开展监理工作。要落实总监理工程师负责制。要根据保障性住房质量管理的难点,针对重要部位、关键工序制定监理规划和实施细则,采取旁站、平行、抽查等多种形式,及时到位监督检查,对隐蔽工程必须现场检查,未经监理人员签字认可,施工单位不得进入下道施工。在检查中,发现问题应及时提出整改措施,督促整改并复查,对重大质量安全隐患的,应及时向建设单位和主管部门报告。

(十六)严把工程质量检测关。工程质量检测单位要严格按照国家和省有关检测管理的规定和标准,规范检测程序、严格检测要求,确保检测结果的真实和准确。实行检测结果法定代表人和技术负责人负责制。检测机构要逐步做到与质量监督机构建立信息联系,及时将检测不合格的信息传递给质量监督机构。

(十七)加强工程主要材料的质量抽检。要强化对施工现场的主要建筑材料、构配件、半成品、设备进场验收和复检工作,切实保障见证取样的真实性。要建立企业自检、监理平行抽检和政府监督抽检的监管体系。对保障性住房工程,监理平行抽检的数量应在正常抽检的基础上再增加20%,政府监督抽检频率也要适当增加。对复检或抽检不合格的材料一律不得使用并清出施工现场;已使用的要按有关规定进行处理,确保质量和安全。

(十八)完善工程质量通病防治措施。要结合目前住宅工程存在的质量通病,制定有效的防治措施。重点防治墙体裂缝、钢筋混凝土现浇板裂缝、楼地面渗漏、外墙渗漏、门窗渗漏、屋面渗漏以及室内标高和几何尺寸控制。施工企业要专门编制《住宅工程质量通病防治方案和施工措施》。监理单位要把监控措施列入《监理细则》。工程质量监督机构要将住宅工程质量通病防治作为监督工作的重点,加大抽检和核验的频率。

(十九)加大现场监督力度。各级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和工程质量监督机构要把保障性住房作为监督服务的重点,加强对工程重要部位、关键工序的监督巡查和现场抽检频率,强化对施工现场质量安全状况和参建各方的质量行为监督,发现重大质量安全隐患,应立即责令停工整改,对整改不力或拒绝整改的,依法予以处理。在巡查抽检中,要突出结构安全和使用功能,重点抽查施工原材料及半成品的质量、地基基础(桩基)、主体结构、现浇板厚度、房间净高(开间、进深)、外墙(屋面、卫生间)的渗漏和建筑节能等施工质量,确保使用功能设施到位。

(二十)充分发挥社会监督机制。各地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要加强对参与保障性住房建设相关人员的培训,提高他们的业务素质和技术水平。在建设过程中,要有组织地接受住户或公众的监督检查。要定期公布保障性住房的质量信息,建立保障性住房质量投诉热线,切实发挥媒体和公众的监督作用。对保障性住房质量投诉,要予以高度重视。对每一件质量投诉都要到现场逐一检查,逐一落实解决方案。

四、创新建设理念,提升质量品质

(二十一)努力创新建设理念。要引导建设、设计、施工单位积极采用安全、可靠和高效的建筑结构形式和先进、适用的施工工艺。有条件的地方的保障性住房建设项目可优先采用整体结构式装配体系,提高工程设计建造的专业化、工厂化和标准化水平,降低能耗、倡导绿色施工。要通过优化结构体系和改进施工技术,达到提升质量品质的目的。租赁性住房交付使用,应当具备入住条件。其他保障性住房也要尽可能实施全装修建设方式,减少质量通病,提高工程质量整体水平。

(二十二)积极发展绿色建筑。要严格执行建筑节能设计标准,积极实施民用建筑绿色设计规范,大力推进太阳能、地热能等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要全面实施保障性住房建筑节能审查和评估制度,积极开展绿色建筑标识认定工作,推动保障性住房建设项目节能、节水、节地、节材和环境保护工作,努力实现绿色发展。

(二十三)积极开展创优活动。保障性住房建设项目应充分体现一流的规划设计、一流的建设水平、高标准的质量安全管理理念。所有保障性住房建设项目都要积极开展各级优质工程和文明施工安全标准化工地的创建活动。从工程开工起,建设单位和施工单位就应制定缜密的创优工作方案,列入当地的创优计划,并把其贯穿于建设全过程。各地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和工程质量安全监督机构,要对保障性住房建设项目的创优给予更多地指导和服务,提高其创优工作水平。对创优工作成效突出,工程质量和安全生产水平好的工程项目,各地在优质工程、文明施工安全标准化工地的评选中应予以优先考虑。

五、加大执法力度、严肃责任追究

(二十四)加强监督管理。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及其质量安全监督机构要认真执行分户验收制度、质量安全开工条件审查制度、竣工验收备案制度等各项建筑工程管理制度,建立健全保障性住房工程质量安全档案,加大监督执法力度,强化保障性住房工程违法违规行为的查处,建立投诉处理机制,认真做好投诉处理工作,不发生质量安全引起的群访事件和越级上访事件。

(二十五)落实工程质量安全终身责任制。2011年7月1日后竣工的工程项目,建设单位要在建筑物明显部位设置永久性标牌,载明建设、勘察、设计、施工、监理单位等工程质量责任主体的名称和主要责任人姓名以及施工企业项目负责人姓名。标志牌应当在施工图设计文件中载明具体位置。对建设、勘察、设计、施工、监理等单位违反国家规定,致使房屋出现质量问题或是引起群访、越级上访事件的,依法予以处罚并追究直接责任人的责任;因参建单位工作失误导致重大工程质量安全事故的,除追究直接责任人外,还要追究单位法定代表人的责任。

(二十六)加大违法违规行为的处罚力度。对保障性住房工程参建各方,包括工程检测、招标代理等中介机构,凡发生重大工程质量安全事故的以及有转包和违法分包、挂靠、弄虚作假等严重违法违规行为的,必须按有关规定从严处理,并在保障性住房工程建设市场中予以限制。要完善专业人员执业资格管理,对发生重大质量安全事故的或者有违法违规行为的工程,除追究单位和法定代表人责任外,还要追究负有责任的注册建筑师、结构工程师、岩土工程师、建造师(项目负责人)、监理工程师等执业人员的责任。

篇7:关于全省水利工程管理业务工作

1、组织形式,各地可以独立开展调研;也可以在市、州、直管市内组织所辖县(市、区)财政部门开展纵向调研;也可以市、州、直管市、林区财政部门之间横向联合调研;必要时财政部门也可以与其他部门、专家等联合调研。

2、调研方法,可以采取问卷调查、走访座谈、实地考察、案例剖析等多种方式,进行深层次、多渠道、全方位的调查研究。

四、调研课题

各地可从以下课题中选定,也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自行确定课题进行调研:

1、全省会计改革和管理工作今后发展推进的建议和思路;

2、全省会计管理工作与服务当地党委、政府中心工作有机结合的途径和切入点;

3、全省会计工作如何才能做到“有为有位”;

4、全省会计管理工作当前存在的主要问题及解决的建议;

5、深入贯彻实施《企业会计准则》和《内部控制规范》的措施建议;

6、会计建帐监管工作现状、存在问题及政策建议;

7、村级会计委托代理服务工作现状、存在问题及政策建议;

8、关于会计诚信建设的创新;

9、“会计管理年”活动的实践与探究;

10、会计师事务所发展现状、存在问题及做大做强途径和方法研究;

11、完善会计人员诚信管理研究;

12、会计人员信息化管理政策建议;

13、政府会计改革探究;

14、会计信息化的实践与探究,调查报告《关于开展全省会计管理工作专题调研的通知》。

五、其他事项

调研活动结束后,将组织有关专家进行评审,对优秀调研报告的单位和作者进行表彰,编调研专辑,并向有关媒体推荐发表。

篇8:关于全省水利工程管理业务工作

一、深刻把握经济发展新常态, 努力提供优质高效的法律服务。要准确把握服务重点, 积极为“六大发展”、结构性改革、“三个突破”和做好煤与非煤两篇大文章提供法律服务。要充分发挥参谋助手、化解风险、纠纷解决、协调沟通作用, 推动政府法律顾问、公司法律顾问和公职律师工作, 协助政府依法决策、依法行政, 帮助市场主体把握底线、依法经营;帮助政府和市场主体有效避免法律风险, 不断提升政府管理行为、企业经营活动安全性;积极引导市场主体通过和解、调解、仲裁、诉讼等手段妥善化解各种矛盾纠纷, 为“六大发展”营造良好环境;发挥政府和企业间“联络员”“润滑剂”的中介作用, 为政府实施监督管理, 企业开展招商引资等提供专业法律服务。要切实加强组织保障, 深入开展“防范风险服务发展化解矛盾纠纷攻坚年”活动, 以“六千律师服务六大发展”“法律援助在三晋”、人民调解“防风险、解纠纷、促发展”矛盾纠纷排查化解等系列活动为载体, 做好组织发动、研讨交流、沟通协调和典型引路等工作, 为法律服务机构和法律服务工作者营造良好的执业环境。

二、深刻把握安全稳定工作新形势, 全力做好各项安全稳定工作。要切实履行安全稳定首要职责, 忠实履行司法行政工作在反暴力恐怖斗争中肩负的职责。要不断加强监狱工作, 全面提升司法行政戒毒工作水平, 始终把保安全作为监狱、戒毒系统第一责任。要有效提升社区矫正监督教育和保障水平, 不断强化安置帮教任务落实, 为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确保一方平安做出应有的贡献。

三、深刻把握经济下行期矛盾纠纷新特点, 构建化解处置矛盾纠纷的坚实防线。要以司法所为主导, 以人民调解和法律援助为两翼, 充分发挥广大律师和村级法律顾问作用, 形成整体工作合力, 构建多重防线, 全力维护社会和谐稳定。要聚焦重点改革发展领域、民生领域、行业专业领域和涉法涉诉类矛盾纠纷, 认真做好人民调解工作。要整合全省人民调解和法律援助工作资源, 完善联动工作机制, 做好法律援助参与化解矛盾纠纷工作, 促使矛盾纠纷化解更加及时规范。要发挥律师专业特长, 做好律师参与化解涉法涉诉信访工作, 实现息诉息访的效果。要充分发挥“一村 (社区) 一法律顾问”在预防化解社会矛盾纠纷中的作用, 进一步深化、细化、实化工作, 真正发挥作用、取得实效。

四、深刻把握民生建设新任务, 全面保障和改善民生。要加快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 开展县级法律服务中心“标准化建设年”活动, 启动乡级法律服务机构建设, 促进城乡律师公共法律服务均等化, 积极推进公证执业区域整合试点, 发展壮大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队伍, 解决基层法律服务资源不足的问题。要持续加强法律援助工作, 突出抓好《山西省法律援助条例》宣传工作、法律援助政府责任落实督查活动、“法律援助质量提升年”活动、法律援助队伍建设, 不断提高法律援助服务质量和办案质量。要做好司法行政主导管理的特殊群体的困难帮扶工作及包村扶贫工作。

五、深刻把握全面依法治国新布局, 为推进法治山西建设注入新动力。要确保“七五”普法开好局起好步。要切实落实国家工作人员学法用法制度, 提高国家工作人员法治素养和依法办事能力。要创新推进“谁执法谁普法”普法责任制。要大力加强法治文化建设, 深入贯彻落实省委“三个文化”建设决策部署, 大力挖掘和弘扬山西源远流长的法治文化, 提高群众法治意识。要积极推进多层次多领域依法治理, 深入推进基层组织和部门、行业依法治理工作。要扎实做好法律人才培养和选拔工作。

六、深刻把握司法行政改革新要求, 全面推进司法行政体制改革取得新进展。 要从扎实推进实施 “ 六权治本”、进一步改革推进监狱工作、社区矫正工作、律师工作、公证工作、司法鉴定工作、基层法律服务队伍建设工作、人民监督员选任管理工作等八个方面, 推进工作改革发展。

七、深刻把握新时期好干部的新标准, 全面加强司法行政队伍建设。要加强队伍思想政治建设, 全面加强干警教育培训, 扎实做好干部选拔任用工作, 强化干部日常监督管理工作, 落实从优待警政策, 积极做好典型引路和表彰奖励工作, 激发干警干事创业的热情。

篇9:关于全省水利工程管理业务工作

一、继续加大财政科技资金的有效投入。坚持把创新摆在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加快推动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实施。要进一步增加财政科技资金的有效投入,大力推进科技创新。进一步优化财政科技资金的使用方向,充分发挥好财政资金的引领和带动作用,不断完善区域创新体系和创新平台建设。鼓励企业参与重大科技项目和核心关键技术研发,引导社会资本和金融资本进入科技创新领域,大力培育高新技术企业、创新型企业和科技型中小企业,积极推进产业创新。加大创新资源和高端人才引进,优化提升科技服务能力和水平,积极促进产学研的有机结合,促进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和资本化、产业化。

二、加强财政科技资金统筹整合。按照国家科技体制改革和新预算法要求,依法科学规范编制财政科技资金,认真梳理资金的类别和结构,加大对市县的指导和检查,规范财政科技资金的投入范围和统计口径。科学界定各主管部门在促进科技事业发展中的职责,明确各类科技专项资金的功能定位,统筹安排科技计划预算。加大专项资金清理整合力度,切实解决好行政经费占用科技经费过多的问题。严格按国家要求,将科技专项资金用于自然科学基金、重点研发、技术创新引导、创新基地和人才等方面,高效配置科技资源,强化科技与经济紧密结合。

三、完善财政科技资金投入的配置机制。进一步完善竞争性分配、因素法分配和政府购买服务相结合的资源配置机制,着力解决好财政科技资金管理和使用中的“碎片化”问题。综合运用风险补偿、以奖代补、财政贴息、创投引导等方式,优化科技资金的配置。进一步提高财政科技资金使用绩效,逐步实现由无偿直接资助向有带动放大作用的间接资助转变,由单纯资助项目向营造创新环境、提升发展质量转变,由单一评价项目技术水平向评价企业创新能力转变。

四、切实加强财政科技资金的监督管理。严格落实新预算法和加强财政专项资金管理清单建设的相关要求,进一步修订完善财政科技资金管理办法,健全管理体制机制。加强科技项目实施的事中、事后监督检查,强化监管责任,重视科技资金专项审计成果,对查出的虚报冒领、违规骗取财政科技资金等问题要依法依规严肃处理,切实加大责任追究力度。加强信息共享,对项目立项、编制预算、组织实施、监督检查、绩效评估等全过程进行信息化管理,并向社会公开,接受公众监督。建立符合科研活动规律的绩效评价制度,将绩效评价结果作为完善相关政策、安排财政资金的重要依据。加强科技中介管理,建立对科技中介的监督评估和准入退出机制,规范科技中介机构服务行为。

篇10:关于全省水利工程管理业务工作

文件

贵州省财政厅

黔公通[2009]107号

关于规范全省安防工程政府采购招标项目企业资质审查工作的通知

各机关、事业单位、团体,各政府采购招标代理机构:

随着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和“平安贵州”城市创建活动的深入,我省政府采购项目中安全技术防范工程承揽及产品选购的需求在不断扩大,但由于部分安防工程企业及产品供应商没有严格依照《贵州省安全技术防范管理条例》及相关法规依法备案,加之备案制度本身无法显示工程企业的综合能力,因此造成我省安防工程企业在中标承建安防工程中非标建设、技术落后、施工不规范、工程质量差,甚至不能充分发挥安防系统作用的严重后果,给采购人造成了损失,给社会带来了极坏影响。为了进一步规范我省安全防范工程政府采购行为,确保安防工程建设的标准化、法制化、规范化,提高系统建设质量,推进安全技术防范行业自律机制建设,规范从业行为,营造法制、公平、有序、诚信的安防市场环境,保护用户与安防企业合法权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投标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采购法》、《安全技术防范产品管理办法》,以及《贵州省安全技术防范管理条例》和公安部科技局《关于批准扩大安防工程企业资质评定试点工作的批复》(公科安[2007]15号)等法律法规与文件精神,现就安防工程项目政府招投标工作中关于安防企业进行投标使用资质的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安防工程投标承建和安防产品销售应持有相关备案登记证书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认证认可条例》、《贵州省安全技术防范管理条例》和《安全技术防范产品管理办法》,在贵州省内参加安防工程设计、施工、维修、运营、监理以及产品销售投标,应持有以下证明:

(一)安防工程设计、施工、维修、运营、监理投标

1.省外企业,外资企业及持有省级工商注册登记证明的企业参与投标的,应持贵州省公安厅“技防办”签发的备案登记证明。

2.在省内各市、州、地、县进行工商注册登记的企业参与投标的,应持有市、州、地公安机关“技防办”签发的备案登记证明。

3.参与三级风险等级以上的安防工程投标的企业应持有保密资质证书。

(二)安防产品供应商投标

1.参与列入国家强制认证范围的产品投标的供应商,应持有与之对应并由国家认证中心颁发的产品认证证书。

2.参与其他安防产品投标的供应商,应持有与之相对应产品的生产登记批准书和该产品的有效检测报告书。

3.参与各类安防产品供应投标的供应商,均应持有本省或市、州、地公安机关技防部门签发的销售备案证明书。

二、安防工程企业资质等级可相应承建的安防工程项目

鉴于目前各省普遍实行的安防工程企业备案登记制度,存在着对备案企业难以反映其综合资质能力的问题,因而使招标单位不能正确选择与项目规模、技术难度和资金能力相适应的工程企业。为解决此问题,公安部从2006年起委托中国安防协会和地方安防协会在统一标准体系下对安防工程企业进行资质等级评定。由此给招标方选择具备承担招标项目能力的工程企业提供了依据。

按照投标人应当具备承担招标项目能力的原则,目前由公安部委托行业组织评定的安防工程企业资质,是对安防工程企业资源、技术和经济等综合实力客观、公正的评价,该资质从高到低分为一级、二级和三级。

(一)持有一级资质的安防工程企业,适宜于承建一级、二级、三级风险等级及系统复杂、投资巨大的安全技术防范工程项目。

(二)持有二级资质的安防工程企业,适宜于承建二级、三级风险等级及系统相对简单、投资相对较大的安全技术防范工程项目。

(三)持有三级资质的安防工程企业,适宜于承建三级风险等级及系统简单、投资较小的安全技术防范工程项目。

三、合理选择具有相应资质的安防工程企业

(一)各采购单位,在安防工程项目的招投标或竞争性谈判中,要注意把安防工程企业资质作为参与投标企业的基本条件,并根据项目风险等级、投资规模、质量要求和本通知确定的工程承建范围,合理选择具有相应资质等级的安防工程企业。

(二)各招标代理机构,应根据受托进行安防工程招标项目的风险等级、投资规模、质量要求和本通知确定的工程承建范围,注意对投标安防工程企业的资质条件进行前期审查,合理确定具有相应资质等级的安防工程企业。

(三)招标文件或竞争性谈判文件中凡涉及安全防范工程设计、安装、维修、运营、监理的项目,应当明确对参与安防企业的资质等级的条件要求。

(四)安防工程企业参与安防工程项目投标报名时,要在出具相关备案表证明的同时还应当主动向招标代理机构或采购人出示“安防工程企业资质证书”(复印件),并严格按《安全防范工程技术规范》(GB50348-2004)和《安全防范工程费用预算编制办法》(GA/ T70-2004)等相关标准制作投标书。

四、加强安防工程企业资质管理

(一)“安防工程企业资质证书”仅限于持证人使用,不得借用或转让,凡借用或转让的资质证书在投标审查时应视为无效。

(二)“安防工程企业资质证书”除发证当年外,每年审验一次,凡审验不合格或未经审验的资质证书在投标审查时视为无效。

(三)安防工程项目的建设方、或采购中心、或招投标中心,可上网查验安防工程企业资质证书的有效性。

(四)安防工程企业资质的评定机构,要严格按照标准与程序评定安防工程企业的资质,注意了解与掌握资质的使用情况,加强资质管理,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五)中标或成交供应商必须严格按照国家有关的安防标准进行施工,确保工程质量。

贵州省公安厅

贵州省财政厅

篇11:关于全省水利工程管理业务工作

2012-09-20 | 来源: 海南省国土环境资源厅 | 【大 中 小】【打印】【关闭】

琼土环资人字〔2012〕13号

海南省国土环境资源厅关于做好2012全省土地、环保、地勘工程系列专业技术资格评审工作的通知

各市、县国土环境资源局(国土资源局、环境保护局),各有关单位:

根据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关于做好2012全省专业技术资格评审工作的通知》(琼人社发〔2012〕126号)精神,为做好我省2012土地、环保、地勘工程系列专业技术资格评审工作,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申报范围

凡受聘在我省各类企事业单位中工作一年以上的土地、环保、地勘工程系列专业技术人员(含受聘在我省企业工作的流动人员、中央及外省驻琼机构、省驻外分支机构工作的人员),根据自己具备的知识能力、技术水平、业绩成果,经用人单位作出鉴定意见后,可申报评定相关专业技术资格。

二、申报条件

我厅受理土地、环保、地勘工程系列三个专业的高、中、初级专业技术资格评审、转评。

(一)土地、环保、地勘工程系列专业技术资格申报、评审条件分别按照《海南省土地管理工程高中级专业技术资格条件(暂行)》(琼人劳保专〔2006〕79号)、《海南省环境保护工程高中级专业技术资格条件(暂行)》(琼人劳保专〔2006〕78号)、《海南省地勘工程高中级专业技术资格条件(暂行)》(琼人劳保专〔2006〕80号)中规定的条件执行(详见省国土环境资源厅门户网站“综合法规文件”网页)。

(二)申报人员的学历、资历、任职年限计算时间截止2012年12月31日,业绩、成果、外语、计算机等级考试成绩和继续教育的截止时间为年内受理材料的截止时间。

(三)职称外语条件按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关于完善职称外语等级考试有关问题的通

知》(琼人劳保专〔2007〕24号)的规定执行,职称外语免试年龄计算截止2012年12月31日;计算机应用能力条件按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关于完善专业技术人员计算机应用能力考试有关规定的通知》(琼人劳保专〔2012〕147号)的规定执行。

(四)专业技术人员在工作岗位发生变更,且变更前后的岗位属不同专业技术资格系列时,可申报评审同级别专业技术资格。工作岗位变更的,转岗一年后可申请转评同级专业技术资格,转评一年后可按规定申报晋升高一级专业技术资格,转评前后的任职年限可以合并计算。

三、申报材料

申报人员在报名时需提供以下材料:

(一)《海南省专业技术资格评审表》。《海南省专业技术资格评审表》一式二份(纸张规格为A4,双面打印),在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网站“下载专区”下载。申报人员要实事求是地填写申报信息和提供各种证明材料,在《海南省专业技术资格评审表》中“本人专业技术工作述评”栏的最后填写承诺语“本人承诺:所提供的个人信息和证明材料真实准确,对因提供有关信息、证件不实或违反有关规定造成的后果,责任自负。”申报人员所在单位要对申报人员拟上报的所有申报材料在本单位公示7个工作日,经公示无异议的,在《海南省专业技术资格评审表》“基层公示结果”栏中,应注明“经公示(公示日期为XX年XX月XX日至XX日),材料真实,同意上报”。

(二)个人综述材料。个人综述材料一式三份(纸张规格为A4),主要内容包括学历、资历、政治思想、考核、身体状况、外语和计算机成绩、继续教育、专业知识、专业能力、业绩成果等方面的内容。

(三)各类证书、证明。申报人员应提供个人综述材料中所列证书、任职资格证书、聘书、著作、论文、科研成果和成果鉴定证明书及获奖证书、外语、计算机合格证书与继续教育证明等原件以及复印件,证书原件审核后即退还。申报材料中的复印件均须由本单位人事部门审核盖章。

(四)考核材料。申报人员应提供近三年考核材料,业绩考核结果须为“称职”或以上等次。

(五)照片。申报人员提交申报材料时,须交1寸彩色证件照1张,以便办理证书。

申报材料须按下列顺序装订成册:封面(姓名、申报职位、单位、联系电话)、目录、个人综述材料、证明材料、参评论文或技术报告、其他附件等。

四、材料审核

(一)申报人员所在单位要加强申报监督和预审工作,对个人申报材料的真实性进行审核鉴定,对申报人员拟上报的所有申报材料在单位公示7个工作日,接受群众监督,对材料真实、群众无异议的,予以上报;对公示期间群众反映的问题,要认真进行调查核实,调查结果不影响其申报的,方可上报。单位人事部门在《海南省专业技术资格评审表》“基层公示结果”

栏中,应注明“经公示(公示日期为××年××月××日至××日),材料真实,同意上报”,送单位负责人签字并加盖公章。未经公示的申报材料,不予受理,经公式后的申报材料,不得更改。

(二)申报材料的受理和核准工作由我厅组织人事处负责。凡材料不全、填写不清楚、不符合要求的,通知申报人在限定时间内补办,不按时补办的,一律按自动放弃申报处理。发现有弄虚作假行为的,取消评定资格,两年内不予受理申报,并视其情节轻重追究所在单位或有关人员责任。

五、申报委托

省属企事业单位直接报送材料;中央驻琼企事业单位报送材料,由其主管部门出具委托函;人事档案在人才交流中心的,由该中心出具委托函;在我省工作的流动人员由所在工作单位出具委托函。

六、时间安排

申报材料受理时间为2012年10月8日至10月26日,逾期不予受理。

七、收费标准和地点

(一)评审费按省财政厅、物价局(琼价费字〔1997〕124号)和省财政厅、省发展与改革委员会(琼财非税〔2008〕26号)标准执行,标准为高级职称320元/人,中级职称210元/人,初级职称80元/人。缴费时需刷卡缴费,不接收现金。

(二)收费地点:海南省政务服务中心一楼海南省国土环境资源厅窗口(海口市国兴大道9号海南省政府办公楼东侧)。

八、有关要求

(一)申报材料填写要真实、完整、清楚。弄虚作假者取消当年评审资格,并予以通报批评,两年内不得申报。

(二)各单位要认真做好有关人员的申报工作,将本通知转发或张贴,让有关人员周知。在申报前要对所有申报人的申报材料进行严格审查,并出具纸质审核证明,因单位把关不严、或提供虚假证明的,将在系统范围内通报批评。

(三)申报人申报的材料须由单位人事管理部门派专人统一报送,并附《海南省2012土地、环保、地勘工程系列专业技术资格评审申报人员花名册》(附电子版)1份。

评审材料报送地址:省国土环境资源厅组织人事处(海口市美兰区美贤路9号818房)

联系人:王承云、苏俊电话:65236037

附件:《海南省2012土地、环保、地勘工程系列专业技术资格评审申报人员花名册》

海南省国土环境资源厅

2012年9月18日

上一篇:创新工作思路 打造“满意”民政武夷山市民政工作先进事迹材料下一篇:第三部分历年面试真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