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冰雪的约会作文

2024-04-30

与冰雪的约会作文(通用5篇)

篇1:《冰雪吉林》的拍摄与创作感想

关键词:高清拍摄,4K拍摄,高清剪辑,达芬奇校色

本片用高清和4K影像记录了冰雪中的吉林, 我们将冰雪中的长白山、松花江、查干湖靓丽风景与人文故事一一呈现, 本片获奖笔者认为主要在以下所述三方面为本片增色不少。

一选题优势

本节目把中国十大名山的长白山冰雪作为选题主要内容, 晶莹剔透的雾凇、陡峭嵯峨的雪山、渺渺茫茫的云雾、气势如虹的瀑布、热气腾腾的温泉、波澜壮阔的峡谷雪景、蔚为壮观的地下森林雪景、神秘绵长的松花江雪景等唯美的自然景观, 令人心旷神怡, 这样会大大增加评委的印象分。

冰雪中的吉林是个充满神秘与传奇的地方, 一到冬季, 这里就变成了雪的世界, 雪主宰了这里的一切。神奇的冰雪为独特的自然环境赋予了灵动鲜活的生命。灵动的雪花, 集铺天盖地的豪放与漫天飞舞的轻柔于一身, 把整个长白山山区染成了一张大片留白的国画。在经历了五天的大雪后, 山路全封的前提下, 我们开着四驱越野车并将轮胎穿上防滑链, 历经3个多小时登上长白山主峰, 我们为大自然的鬼斧神工震惊, 皑皑的白雪将长白山装点得特别壮观, 山间伴着云雾, 群峰屹立, 挺拔峻秀, 陡峭嵯峨。由于长白山区的气候瞬息万变, 雾气为长白山增添了更加神秘的色彩。天气寒冷, 当时的体感温度应在零下30度, 对摄制组来说是巨大的挑战, 严冬时期到过东北山区的人都曾体会到那种严酷的寒冷, 对人和设备都是巨大的考验, 摄制组人员裹得一层又一层, 但在刺骨的山风的吹动下, 一会儿就被打透, 由于长途跋涉浑身都是汗水, 好在我们在出发前身上各关节处都贴了发热贴。高清摄像机与F55焦点比较薄, 特别是F55需要手动调焦和手动推拉, 在零下30度的温度下, 手在室外一会就被冻得僵硬, 最后连手掌处都贴了发热贴, 其实当时最担心的还是拍摄设备在没有防寒措施的情况下能否正常工作, 如果机器不能正常工作, 眼前壮观的景色就记录不下来, 如果错过记录山间出现的波澜壮阔云海, 想要出现同样的壮观景象几乎是不可能的, 因为长白山地区有个特点, 云海稍纵即逝。幸好机器还是真得很给力, 没有出现任何异常, 就连电池在这样的温度下也能坚持两个多小时。1个小时后云海与雾气消失。

纪录片拍摄的时间长了就会体会到, 想拍摄到唯美或是具有冲击力的自然景观镜头, 是要靠天时、地利、人和, 说白了是靠天吃饭, 总会因为各种不确定情况, 使人们的拍摄多少会有些遗憾, 如云的情况、光线情况、机器状况等。而我们在本片的拍摄过程中似乎好运气不断, 老天对我们很眷顾, 除拍摄到冰天雪地长白山的云海与雾气, 我们还拍摄到长白山难得一见的皮毛雪白的银狐。并用4K摄像机记录银狐在如此寒冷条件下寻觅食物的情景。

银狐是长白林海罕见的哺乳动物, 此时大雪封山, 银狐将度过一年中最艰苦的季节, 它们在寒冬里寻找着一切可以吃的食物。由于银狐生性胆小, 即便在觅食的时候, 也时刻保持着警惕。为了抵御严寒, 它们在冬季会换上厚厚的绒毛, 绒毛长而干净, 宛如长白山的精灵。这使我们摄制组全体人员非常兴奋。用长焦进行远距离拍摄。生怕让银狐发现而把它吓跑。这一组镜头应当说是相当难得。

几天的大雪之后, 松花江畔银装素裹, 特别是不动的江水在温度急剧下降时, 江面雾气腾腾, 清晨江边的水汽与树木形成了具有原始之美的雾凇。一簇簇、一团团、一串串晶莹剔透的银色花朵, 而用4K拍摄雾凇时会发现雾凇的绒状毛刺儿都能清晰地看到, 是我们以往从未看到过的独特景象, 它所呈现的细节远远高于高清摄像机。现在看完了用4K摄像机拍摄的画面, 觉得连高清的画面都没办法用了。4K画面的解析度、层次、质感, 是高清画面完全无法比拟的。4K画面呈现出细腻、柔和的特点, 后期校色的空间很大, 优势非常明显。

沿着松花江面前行, 我们发现在冰天雪地的江面上有成千上万的野鸭在河水中沐浴, 当我们经过时, 群鸟腾跃而起, 画面非常唯美, 仿佛惊醒了如隔世般的超脱之美, 此处正好发挥了F55的升格拍摄的长处。鸟儿们的轻舞与冰天雪地的寒冬形成鲜明对比。

二内容优势

本片除具有美得令人窒息的自然景观外, 还有神秘、古老、原始的人文故事, 采用一定比例的篇幅介绍了世界上仅存的中国渔猎部落, 记录了它们最古老、最原始、最传统的渔猎方式及这些活动的来历与缘由。特别是其原始的捕捞方式和壮观的捕捞场面, 为本片增色不少。

今天的人们, 在冬捕“祭湖醒网”仪式上还遵循着当年辽代皇帝习俗, 举行隆重盛大的“拜日、取火、祭湖”仪式。

“祭湖醒网”仪式后, 渔民们在喧闹的鼓乐声中, 赶着马车带着各种原始捕鱼工具向湖中急驰而去, 到达冬捕作业点, 拉开冬捕大幕。整个下网过程需要五到六个小时, 收网时成群的“胖头”、鲤鱼、鲫鱼、鲶鱼、草鱼争相跃出冰洞, “冰湖腾鱼”这样壮丽的自然场面也只有在查干湖冬捕期间才能看到。

三遵循金帆奖制作要求

基于评奖的考虑, 前期尽可能地采用高清或4K去拍摄, 特别是一些延时、降格与升格都是用4K去拍摄。一些大场面、大景观都是采用4K拍摄, 以增加片子视觉效果。

由于本片拍摄周期较长, 拍摄中既使用了索尼的高清摄像机, 还动用了索尼的4K摄影机, 同时也采用了5DMARK2。本片后期采用了苹果的Final Cut Pro X进行剪辑, 超强的多格式混编与支持4K实时剪辑, 使我们受益匪浅。虽然说Final Cut Pro X的调色系统, 无论从改善和精准控制都不会让人失望, 但是我们还是把调色交给了更专业的达芬奇调色系统。因为达芬奇调色系统与Final Cut Pro X有完美的结合, 无论是编辑的是SD、HD还是4K, Final Cut Pro X都会很好地与其结合, 生成EDL, XML的文件交付项目。拿4K文件来说, 我们可以使用代理文件进行XML输出, 在达芬奇中导入, 用低码流的视频进行调色。值得一提的是, XML文件会把我们在其Final Cut Pro X中的剪辑点进行全部保留, 方便对照每一个剪辑镜头进行调色。当我们调色成功后, 我们又可以通过EDL、XML嵌套到原来的时间线上, 进行镜头的最后调整。或者直接在其达芬奇中输出, 完成影片的最终输出。

四结束语

篇2:冰雪奇缘与北极熊有个约会

上海中旅国际旗下的高端定制品牌“景绎”在7月13日到7月26日短短的两周里,在这条神秘的“北极低碳之旅”上开启了一段“北极熊的梦想”。

闯入北极温柔乡

2014年7月13日,晨6点,开始踏上了冰岛的旅程。

雷克雅未克,世界上最北端的首都,冰岛语意为“冒烟的城市”。公元9世纪人们来此定居时,远远就看到岸上升起袅袅“白烟”,便误把温泉里蒸腾的水气认作烟雾,因此得名。冰岛地热能资源非常丰富,雷克雅未克天空蔚蓝,市容整洁几乎没有污染,故也有“无烟城市”之称。

冰岛的美比瑞士的美更加上一个档次,瑞士是美的精致,而冰岛在精致之美的同时,更有其独特的猎奇之美。

这里是瀑布之乡,同时也是彩虹之乡,在瀑布的旁边,或是在雨天,只要太阳随便露个脸,很容易看到彩虹,有时还是双彩虹。所以说,就算是下雨天,也不要影响了心情,一路会有彩虹相伴。

盖锡尔是世界著名的间歇式喷泉。白色的喷泉、白色的雾虽然足够奇幻,却不免让人感觉单调。如果你认为这就是所谓的仙境,就应该去看看蓝湖。从雷市驱车往凯夫拉维克机场的途中,就路过著名的蓝湖。浸泡在湖水中,湖水白中透蓝,呈宝石般异样的晶莹剔透,整个泉面上凝聚着云海一般飘荡的水蒸气,飘拂着淡淡的硫磺味。黝黑粗砺的熔岩石墙围在湖边,望向不远处则可以看到一幢幢地热发电厂的银白色建筑,湖中泡着的人们,脸上皆涂满白色的蓝湖硅泥,影影绰绰地在黏滑如丝绸般的蓝色湖水里游走,好像神话故事中的仙境。

冰岛马踏着特有的四拍“t?lt”步伐,女孩儿手持一杯啤酒,稳稳地骑在马背上,一滴都没洒出来,简直帅呆了。难怪冰岛马在马术圈赫赫有名,这种世界上最古老纯正的品种,是冰岛的又一个神话。精彩的马术表演者包括克努特和他的孩子们:14岁的二女儿,16岁的侄女,还有最小的四岁双胞胎兄弟。冰岛马在冰岛语里的意思就是“抢眼的鬃毛”,因为那长长的鬃毛和长长的尾巴。

冰岛马有五种步态,除了一般的行走、快跑及慢走外,还有额外的两式“绝招”:四拍的“t?lt”,重心集中在后腿,以保证马匹运动的平稳。有了这些“绝招”,冰岛马深受马术表演者青睐。

不是哪条船都能通往北极

7月17日,午餐后赴码头准备登陆“前进号”,“前进号”游轮是一艘2A级的抗冰船,是世界上最安全环保舒适的游轮,因此船上的生活废水虽然是直接排到大海,但是生活垃圾和废物都会被船员统一封存在船体内,在登陆后集体处理掉。

游轮上的探险队由一支来自各领域的专家队伍组成,分为探险队长、助理探险队长和讲师。旅行全程都将由探险队长负责更新每日活动安排,介绍旅行亮点、野生动物和其他旅行信息。关于探险队员的介绍可前往信息台查询。同样,每天都会有探险队员在信息台负责解答旅行当中的各种疑问和咨询。

“多年后回到船上工作,驶向极地水域,那种感觉就像回家。”这是来自海达路德探险队队长Erdmann Anja的感叹,Anja在德国完成旅游管理课程,由于想念冰川、美景与极地冰冷的空气,所以又回到船上工作,现在为海达路德全职船上雇员。

事实上,经过严格的挑选,除了队长Erdmann Anja这位女中豪杰,知识丰富的各领域专家都齐聚在此,有地理学家Steffen Biersack、鸟类学家Manuel Marin、生物学家Wenzel Andrew。当然,作为一场为北极熊而开启的旅程,对于北极熊的好奇之余,也别忘记它位于食物链的最高层,虽然北极熊并不经常攻击人类,但它们仍然具有危险性,Brekken Alte可是大家的北极熊保镖,即为了旅客安全,也为了保护北极熊。

扬马延岛与新奥勒松的冰川之上

7月19日,登陆世界上最与世隔绝的岛屿之一——扬马延岛。扬马延岛位于北冰洋,是挪威的领土,世界上最与世隔绝的岛屿之一。面积约377平方公里,岛上约三分之一的地区为冰河所覆盖,气候恶劣,寒冷多雾。岛上无固定居住之居民,仅有约18至35名的挪威军队及挪威气象研究所工作人员驻扎于此。是世界上最与世隔绝的岛屿之一。

黑色死火山,碎石滩,巨大的鲸骨,柔软的黄绿色苔原。登岛那刻只觉灵魂出窍,艰难地拖着穿防水服的肉身,重重踏在火山灰上,一步步爬到高处,不能言语。远望,无人踏足的黑色海滩,了无生机,有怪石矗立。

7月21日,早上一拉开窗帘,发现船竟然靠岸了,下面就是码头,我们来到了位于北纬78°55东经11°56的新奥勒松—世界最北端的人类永久居住地,已经有十个国家在此设立了极地研究站,包括中国首个北极科考站—黄河站(2004年建立),也是整个航行中唯一可以遇到人类同类的地方。

黄绿色的苔原上星罗棋布地散落着三四十栋简易房屋,共同构成了“北极村”。除了各国考察站的房子,甚至还有一个透明的“玻璃温室”,里面生长着无土栽培的绿色蔬菜,在荒凉的新奥尔松,这抹绿意显得格外亲切。虽然没有常住居民,但新奥勒松邮局、酒吧、小卖部、码头、机场,一应俱全。只是因为居民稀少,酒吧和小卖部都是定期开放。

新奥勒松的小镇中心,有一座挪威最伟大的探险家阿蒙森的半身雕像,他目光严峻,面向北极点方向。

蓝色的冰与食同类的鸟

七月底的北极,到处是一片繁忙的景象,北极燕鸥一边忙着哺育幼鸟,一边驱赶可能带来威胁的游客;白颊黑雁成群结队游弋在湖中;而金眶鸻则安安静静地卧在苔藓地毯中孵蛋;空气中充斥着各种嘈杂的鸣叫,据说北半球鸟类有六分之一在北极繁育后代。

用冲锋艇登陆到冰川,一路上,浮冰一块块在眼前呈现,奇形怪状,却是冰蓝冰蓝的。“北极的雪不是雪白雪白的么,为什么有泥土?”探险队员的回答是,这里有着火山口,冰块从那里滑落,带下来了很多火山灰,形成了我们脚底下的冰川。

探险队员会特意强调让我们不可以惊扰哺育期的鸟儿,但是我们还是低估了充满了火气的海鸟。在路上,我们就听说了很多烈性子鸟儿的故事,但是当在游轮上看到一个长得“道貌岸然”的两只海鸟互相斗殴,最后胜利的一方居然开始啄食失败的一方,游船上的乘客都震惊了。大家都是第一次亲眼看到会食同类的鸟类,通过摄影师的“长炮”拍摄下来的镜头,惊奇发现,这种鸟类的眼睛居然是红色的,充满了凶狠的色彩,仿佛是来自地狱的使者。

北极熊的发现

都说去南极看企鹅,去北极看北极熊。经过那么多天的漫长等待,7月22日一早,我们都尚在甜美的睡梦中,被一阵阵广播声惊醒,原来是在船附近发现了鲸鱼和北极熊。

无独有偶,“22”仿佛是一个带着幸运色彩的数字,下午的时候,一只正在散步的北极熊又吸引了游轮上大部分乘客的注意力,“前进号”游轮甚至为了这只访客调转了船头,直直对准这只北极熊的方向,那些没有注意到意外访客的乘客在听到播报后,也长枪短炮对准了北极熊一阵狂闪。很幸运,这只北极熊一点也不害羞,悠然自得地在冰川上仿佛模特一样漫步行走,人们得到充分的拍照时间,这只北极熊的出现圆了整船人北极熊的梦想。

篇3:与冰雪的约会作文

关键词:想象,文化符号,改编,后现代

2014年3月,《冰雪奇缘》摘下了第86届奥斯卡金像奖最佳动画长片的桂冠[1],这是奥斯卡2001年开始设置动画片奖以来,第一次将最佳动画片奖授给了一部改编经典故事的动画片。同时,这部动画电影还连续赢得第71届金球奖最佳动画片、第41届安妮奖最佳动画电影、第67届英国电影学院奖最佳动画电影等荣誉。这部动画电影与2012年同样获得奥斯卡最佳动画长片《兰戈》——一部具有美国西部片风格的怪诞动画片入不敷出的票房收益不一样,《冰雪奇缘》还创造了动画史上最高的票房纪录[2],成为一部名利双丰收的动画电影。

《冰雪奇缘》的巨大成功很大部分上得益于经典文本的改编。在此之前,丹麦作家安徒生的童话故事《白雪皇后》在世界范围内得到过良好的传播,许多儿童或成年人在成长过程中或多或少接触过安徒生的童话故事。从某种意义上,童话故事中的角色、道具、场景等已经具备文化符号的作用。该童话故事在此之前其实已经被多次搬上银幕,1995年英国导演就曾将其改编成同名动画片《白雪皇后》,这部动画片片长只有64分钟,改编原则上忠于原著,角色设置和故事情节基本上与原著一致。但这部近二十年前的英国动画片却没有像《冰雪奇缘》一样受到广泛关注。两者间的不同,除了在展示形式上成熟的3D动画技术具有明显优势以外,对原著文本的二度创作也是相当重要的一方面。理清经典文本到动画的关系,实际上从文化的角度分析是必不可少的。

一、从文本到银幕:动画对想象视觉化探索

想象,作为众多经典文学作品的生命力,一代一代地被传承和发展。在电影艺术诞生之前,它们仅仅以文本、语言或静态的绘画存在,直到《月球旅行记》首次将人们的想象在动态的视觉上展现出来,人类才真正地看到“想象”。动画产生以后,人类对想象的视觉化表现更加游刃有余。将经典文本或经典故事改编成电影,其实就是一个将集体的想象转化为视觉内容的过程。在世界动画电影的发展中,改编拥有不可磨灭的贡献。

迪士尼是富有想象力的动画造梦厂,同时也是改编童话故事的先行者。早在1937年,世界电影史上第一部长动画片《白雪公主和七个小矮人》改编了曾在欧洲广泛流传的经典童话《白雪公主》,从此开始了对民间传说或经典故事的想象视觉化探索。1951年,英国路易斯·卡罗尔所著童话故事《爱丽丝梦游仙境》在迪士尼公司的同名电影里被观众所欣赏到。善良的爱丽丝、穿衣戴帽的兔子、搞怪的双胞胎兄弟、癫狂无比的疯帽匠等原本只能想象的角色一个个在动画里面活灵活现。2010年,时隔近50年后,这个经典童话故事再度被迪士尼搬上银幕。同样的角色、同样的童话世界,在这部新的《爱丽丝梦游仙境》里面完全与以前不一样,想象在逼真的三维动画世界里被重新表现。

对经典故事的改编,中国的动画也在初创期就开始在探索,1941年万氏兄弟推出的中国第一部长动画片《铁扇公主》,就是来自关于西游记的一系列神话。20世纪60年代初期,同样来自西游记的《大闹天宫》中的许多角色形象也深深地影响了几代中国人。《大闹天宫》将孙悟空这一中国式的神话英雄,生动地再现于银幕。浓重的色彩,奇异的造型,以及宏伟的场面,中国人总算能够清晰地看到这些几百年以来只停留在脑海里的想象。中国拥有丰富的文学宝库,其中蕴含着大量的集体智慧里的想象,或以文字的方式被记载进经典著作,或通过口头的方式被一代代所继承,是动画让这些经典里的想象以直观的视听方式所记录和传播。

动画艺术中的情节连贯、层次递进过程中的悬念、幽默、滑稽、夸张等引人入胜之处,都是想象的结果,想象的水准决定了动画艺术层次与境界,是动画艺术的活力反映和生命的闪光点。[3]

瑞士著名的心理学家荣格认为,幻想、想象、传说、幻想故事等作为人类文化原型的象征而存在,它蕴涵着能应用于将来的人类智慧。[4]经典,蕴含着无限的想象,赋予了动画天生的魅力。中国的第一部动画长片和世界第一部动画长片都来自经典故事,这或许是一种巧合,但也充分说明了发明动画之后,人类对将文化传统里的想象平移到动画中、把想象视觉化的渴望,是一种普遍存在人民心中的集体无意识。可以说,《冰雪奇缘》正是为满足这种想象文化而进行的又一次成功探索。

二、改编:动画电影对文化符号的借用

《冰雪奇缘》的成功改编关键因素在于借用了原版文学故事中的符号元素。冰雪、皇后、加伊、鹿等都是对原著中符号的借用。

符号,根据索绪尔的结构主义语言学观点,是以哲学上能指与所指的关系为基础,表达某种意义的形式载体。美国符号学家皮尔斯把表征体、表征对象和对表征的诠释作为文化的三大基本元素。符号主义将文化视作意义系统的表达、显示、交流和传承的符号集合,文化实质上可以被看成是一系列符号所形成的系统。即是说,符号在一定程度上代表着文化,动画电影对经典的传承实际上是通过符号完成的。

安徒生童话自诞生以来,许多作品被翻译成上百种语言。在我国,许多安徒生童话在20世纪20年代就被翻译成中文;从1956年至1979年,各种安徒生童话集达五十多种,发行四百多万册,其出版率之高成为中国出版界少有的奇迹[5];如今,通过网络、著作、教育等使得安徒生童话得到广泛的流传,《丑小鸭》《皇帝的新装》《卖火柴的小女孩》等经典童话还曾被选入语文教科书。也许观众并不一定清楚记得童话故事的情节,但白雪皇后、雪橇男孩加伊、善良女孩格尔达等已经被人们视为童话符号潜移默化地记在心里。角色、冰雪等等是《白雪皇后》和《冰雪奇缘》中共用的文化符号。

现代西方阐释学的研究成果表明,一切符号的理解都包含着前理解。[6]《冰雪奇缘》在最开始放映的时候,并没有做出大肆宣传,但最终却得到广泛的关注并赢得观众的喜爱,仔细分析,其原因与童话原著对观众形成的“前理解”有很大的关系。观众在看电影之前从生活经验或文学名著的阅读中获得了《冰雪奇缘》中一些元素的印象,形成了一种类似在西方现代哲学里所定义的“前理解”。哲学家海德格尔和解释学美学的创始人伽达默尔,将前有、前见与前把握是一切理解所具有的前结构称为“前理解”[7]。在电影之中,“前有”即可以理解为观众和电影创作者的经验,“前见”则表示观众在欣赏电影前就已经看到过类似的文本或影像符号。洛特曼认为人类文化史上存在着话语和图像两种各自独立、互不相同的符号类型。[8]《冰雪奇缘》之前,其童话故事是一种话语的文化符号,以文本为载体的文化[9],这种话语文化符号形成了前见,进而构成了观众的前理解,为获得对相同文化符号的影像形式——《冰雪奇缘》的传播创造了条件。《冰雪奇缘》中大量的文化符号通过先行童话文本的传播形成了这种前理解,客观上是观众对电影欣赏期望的来源。《冰雪奇缘》的改编获得世界范围内的广泛关注和接受,在这种层面上来说,得益于其对先行文本或话语文化符号的借用。

三、从浪漫主义到后现代:动画改编中的文化漂移

卡西尔《人论》指出,艺术使我们看到的是人的灵魂最深层和最多样化的运动。[10]动画作品对经典文本的改编,作为同一种文化符号的借用,必然地与人类的许多共同心灵有着重要而直接的联系,想象便是其中的一种。《冰雪奇缘》的文化符号从19世纪的安徒生童话开始已有两百多年,但其想象的魅力至今仍在。

两百多年的时间里,这种浪漫主义对想象力的释放,产生了叶芝、艾略特、庞德的诗歌,高更、毕加索、摩尔、达利等人的造型艺术,斯特拉文斯基的音乐,乔伊斯、福克纳、D.H.劳伦斯、纪德等人的小说中大放异彩,形成从现代主义、超现实主义到魔幻现实主义、再到现代主义的文化浪潮。[11]这两百多年,艺术形式的外在形式和符号是不断在改变着,甚至有很多人已经不再通过直接阅读的方式品味到安徒生童话的精彩。实际上,安徒生的想象与童话历经了从浪漫主义、现实主义、现代主义,到后现代主义中的文化消费社会,人们的思维方式和接受艺术的形式经历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人类喜欢想象,一百年前几乎靠文字的形式或静态的绘画记录着想象的世界,如今动画直接将这种想象视觉化和动态化。后现代文化环境下,人们更喜欢直接或直观地满足我们的想象需求。

篇4:与“甜蜜约会”说再见

首当其冲的姨夫

就在8年前, 姨夫首先被查出患有2型糖尿病, 当时医生严肃的告诉我们, 他的病已经很严重了, 血糖超出正常值很多, 再来迟些后果不堪设想。这些话在让我们吃惊的同时也引发了我们的思考, 身体健康的姨夫怎么会突然得了这个病呢?

后来, 我们仔细的回顾起姨夫被确诊前的情况, 才恍然大悟。原来, 由于工作的原因, 姨夫总是要上夜班, 加上他的岁数也渐渐增长, 一到晚上很是难熬。他回忆说, 那会值夜班的时候, 晚上总是很渴, 尤其喜欢喝甜味饮料。这种情况持续了两个多月后, 姨妈发现姨夫明显变瘦了, 许多以前的衣服也穿不了了, 人也显得很没精神。但姨夫却丝毫没意识到自己是得病了, 一点都不在意。还是姨妈好说歹说的带着他去医院做全面检查, 就这样, 姨夫被查出了糖尿病。

起初, 姨夫很不当回事, 高高壮壮的他认为这不是什么大病, 根本不加以注意, 照样抽烟、喝酒、吃油腻食物。但这种日子过了没多久, 姨夫就因为糖尿病酮症酸中毒被送进了医院, 同时还检查出并发了糖尿病眼病, 视力急剧下降。这下全家人开始对这个病有了全新的认识:这是一种慢性病, 而且病本身并不可怕, 但诸多的并发症却是致命的。慢慢的, 姨夫开始重视自己的病情, 如今作为老糖友的他, 俨然成了“专家”, 不但自己的病情控制得很好, 还经常跟我们说他的心得, 让我们这些没有得病的也要经常注意, 提早预防。

聪明的姥姥

相比之下, 姥姥患上糖尿病是让我们最着急的。已过花甲之年的她, 本来身体就不是很好, 平时一直在吃治疗高血压和心脑血管疾病的药物, 得了糖尿病对她来说无疑更是雪上加霜。每天要吃的药不仅繁多而且复杂, 换作是我都要好好的区分一下, 何况是年岁已高的姥姥。但事实证明, 是我杞人忧天了, 聪明的姥姥把不同的药瓶做了不同的记号, 而且分得很细, 绝不会乱。我不禁感叹到:“姜还是老的辣啊, 哈哈!”就这样, 姥姥按时吃药、检查, 每天吃的很清淡, 血糖控制的比姨夫还好。幽默的姥姥笑着说:“看看, 还是我比较厉害吧。你们都得像我学习呢!”

没有幸免的妈妈

五年前, 本来身体很好的妈妈变得特别容易累, 晚上也总是睡不好, 虽然吃的很多, 但看起来却比原来瘦削了很多, 由于有了姨夫的前车之鉴, 我们立刻说服她去医院做检查。结果妈妈的空腹血糖竟达到了22.0mmol/L。没有悬念的, 妈妈也加入了糖友的队伍。开始时, 妈妈感到很不自在, 每天总是忘记吃药, 饭也是很不规律, 所以血糖控制得很不稳定, 空腹血糖总是在10.0mmol/L左右, 加上晚上严重的失眠, 夜里还总要去好多次厕所, 人被弄得疲惫不堪。几个月下来, 身体变得越来越差, 我们真是看在眼里急在心里, 总是提醒她要按时吃药吃饭, 爸爸还给她买了进口的血糖仪, 监督她每天测血糖。

谁知一波未平一波又起, 刚在血糖控制有好转的时候, 妈妈在去医院复查的时候, 又被查出了有子宫肌瘤, 而且已经很严重, 需要马上住院动手术。庆幸的是, 在这接二连三的打击下, 妈妈却并未屈服, 反而很正视自己的现状, 从没有表现出不安或是悲伤的情绪。不久, 妈妈被安排住到了协和医院, 在住院的那些日子, 妈妈每天要测5次的血糖, 3次血压, 她有时还笑着说:“我都习惯每天扎了, 不过以后得换个地方了, 手都快成筛子了, 呵呵。”因为空腹血糖总是控制的不好, 手术迟迟不能进行, 医生说有糖尿病怕手术后伤口不好愈合。最后, 在主治医生的建议下, 妈妈开始打胰岛素, 不过量不是很多, 就这样慢慢的调理, 每天坚持和血糖作战, 经过了半个月的治疗, 血糖终于是降下来了。

几天后的手术很成功, 妈妈恢复的也很快, 这让我们悬在半空的心总算是落了下来。在住院期间, 同房的病友也有糖尿病患者, 她们每天一起看书、聊天、交流心得, 这里俨然成了她们的“聚点”。每天还兴致勃勃的商量着出院后一起去参加活动。我想, 正是妈妈这样好的心态, 才让住院的日子显得不那么难熬的吧。

与“甜蜜约会”说再见

现在我的亲人中, 已经有4个2型糖尿病患者了。为了帮助他们治疗, 我学习了很多关于糖尿病预防与治疗这方面的知识, 同时也了解到2型糖尿病的遗传易感因素, 不由得有一些担心:难道将来我也要赴这个“甜蜜约会”吗?

后来我从医生那儿了解到, 遗传因素只是糖尿病发病的原因之一, 环境因素才是主要的诱因:高热量饮食、活动量减少、肥胖是诱发2型糖尿病的主要的环境危险因素, 如果能够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2型糖尿病完全是可以预防的。

在生活中, 我还总结出了, 预防糖尿病的四个“一点”, 不但能够预防糖尿病, 而且可以带给我们更健康、快乐的生活:

多懂一点:即对糖尿病的知识、危害、防治措施多懂一点。这样, 才能发挥主观能动性, 积极地预防糖尿病, 也不会盲目的对疾病产生不在意或恐惧的情绪。

少吃一点:控制摄取总热量, 不喝酒, 少吃油腻的食物, 多吃蔬菜。这样在预防糖尿病的同时还能够健康的减肥, 大大满足了年轻人爱美的心理。

勤动一点:经常保持一定的运动量, 控制体重不至过胖, 犯病的机会就会减少。像我, 不仅在家里抢着做家务, 在工作单位也保持积极的工作状态, 并时常参加各种体育运动, 这样, 在提高了身体素质的同时, 还得到了大家的认可。

放松一点:指心理调节方面。好的心态对糖尿病的预防和治疗有积极作用。因为各种心理不平衡会加强胰岛素抵抗, 促使糖尿病的发生。学会调节心态, 在生活和工作中做到积极乐观, 开心每一天。

篇5:谈中外冰雪民俗文化的衍生与发展

一.中国冰雪民俗文化

在中国境内北纬41度以北地区居住的各民族, 在冰雪生态环境中形成的, 与冰雪生态环境有关或受其影响的历代传承的生活文化, 就是中国冰雪民俗文化。

随着民俗冰雪活动的不断扩展, 人们从中体会到了无穷的乐趣, 出现了早期的冰雪娱乐活动。我国有记载的古代冰雪娱乐活动出现在隋唐时期, 是北方的少数民族首先开始的。当时, 东北地区的女真族曾经发明了一种竹马滑冰运动, 人踏在竹马上, 手执一根曲棍, 向前滑行, 这是最早的一种滑冰方式。这在我国历史上是有文献记载的第一次冰上运动会。到了清代, 随着满族人进入中原, 他们把一些冰上娱乐活动也带入内地。冰雪活动的形式和发展, 虽然经过了漫长的历程, 然而正是这份质朴的漫长积淀, 才使得它的发展更具潜力。

二.国外冰雪民俗文化

在国外, 与冰雪有关的活动也很多。在瑞典, 每年十二月十三日, 是瑞典人民传统的露西娅节。它与仲夏节对应。这时的瑞典最长的夜晚是二十小时以上, 城市街道上整天整夜点着灯, 而这一天夜晚最长。

在加拿大东南部港口城市魁北克, 每年从二月份第一个周末起要举行为期十天的冬季狂欢节。狂欢节中要选出一位“狂欢节之王”, 他身着白色衣服, 头戴白帽, 手戴白手套, 象“雪人”一样向参加狂欢者含笑招手。狂欢节有雪雕作品, 还有雪雕建筑。还在破冰后的圣劳伦斯河中举行划船比赛。狂欢节中还举行冰雕作品比赛, 狗拉爬犁以及越野滑雪比赛活动。

还有世界上有名的“俄罗斯之冬”狂欢节。它又叫“送冬节”, 是斯拉夫民族的一个古老的传统农业节日。在中古世纪时, 人们认为春天降临是太阳神战胜严寒和黑夜的结果。因此, 每年2月底3月初, 人们都要举行盛大的迎春送冬仪式。

三.现代冰雪活动的发展

由于冰雪活动展现了独特的魅力和无限的活力, 现在, 很多国家的冰雪活动得到了很大的发展, 如加拿大的魁北克冰雪狂欢节, 节日活动规模盛大, 内容丰富多采, 包括“雪之城堡”、“狂欢节之王”、“冰河竞舟”等活动。在我国, 最有代表性的冰雪活动是每年1月5日至2月5日的“哈尔滨国际冰雪节”。期间的哈尔滨的冰雪大世界和太阳岛雪博会驰名中外, 饮誉华夏。

冰雪活动开始是人们为了生存, 在被动接受冰雪中产生的, 然而经过了历史与劳动人民智慧的打磨, 逐渐发展成为积极的、有益的、综合的活动, 是人们利用自然充实人文生活的典型个案。

四.冰雪活动中文化的衍生

生活在冰雪自然环境中的人们, 在生产、生活、娱乐的活动中创造了大量具有冰雪符号的生活方式, 为冰雪文化的形成提供了广泛而充足的载体, 而且这种文化涉及建筑、街道、器物、饮食、娱乐、运动、服饰、风俗、经济、艺术、文学等方方面面。

从世界范围来看, 由于冰雪活动的大力开展, 冰雪文化开始活跃起来, 以国际文化交流为背景开展的, 反映了欧洲大陆、北美大陆、东北亚次大陆地域的人们, 由于不同的宗教、信仰、风俗、习惯、价值观差异等, 创造的具有当地特点的、文化消费式的冰雪文化。它包含地域性、季节性、国际性、人文性等特点, 而这些冰雪特点想要更有深度、更健康、更具特色地发展就要依靠冰文化载体来体现。

人们在逐渐适应冰雪自然环境的过程中, 创造了国际性的多元化冰雪文化, 冰雪文化载体是冰雪文化的依附, 是冰雪文化赖以表现的基础。

摘要: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的文化意识形态往往与社会生活之间存在巨大差异。而民俗却是社会生活的一部分。尽管从某些方面讲, 民俗也是一种文化意识, 但它却是未经分化的原始生态文化意识团。所以, 民俗是一定的社会群体为适应自然环境, 满足各种不同需求而不断积累, 世代传承的生活文化。从民俗的一些现象看, 它是与自然环境最近的人类文化形式。而冰雪文化的发展源泉就是冰雪民俗文化。

关键词:冰雪,民俗,文化,衍生,发展

参考文献

[1][美]哈里斯:《文化的起源》, 华夏出版社, 1988年

上一篇:关于药厂实习总结下一篇:校大学生就业与创业协会2014工作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