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印发交通运输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实施方案的通知(交安监发[2011]322号)

2024-05-22

关于印发交通运输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实施方案的通知(交安监发[2011]322号)(通用4篇)

篇1:关于印发交通运输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实施方案的通知(交安监发[2011]322号)

关于印发交通运输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实施方案的通知

交通运输部文件 交安监发[2011]322号2011年07月06日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企业安全生产工作 的通知》(国发﹝2010﹞)23号)精神和《国务院安委会关于深入开展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的指导意见》(安委﹝2011﹞4号)的总体要求,全面推进交通运输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工作,部制定了《交通运输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实施方案》,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抓好落实。

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运输部(章)

二〇一一年六月二十九日

抄送:国务院安委办

交通运输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和工作目标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牢固树立以人为本、安全发展的理念,全面贯彻国发﹝2010﹞23号和安委﹝2011﹞4号文件精神,以落实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为主线,以强化安全生产“双基”(基层、基础)为重点,通过开展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全面提升交通运输企业安全生产水平,为构建便捷、安全、经济、高效的综合运输体系、发展现代交通运输业提供可靠的安全保障。

(二)工作目标。

1.企业安全生产水平明显提升。通过开展交通运输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体制机制不断完善,主体责任进一步落实,员工素质稳步提高,科技装备水平和管理能力明显提升,突出问题有效解决,企业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好转。

2.各类事故明显下降。重大以上事故明显下降,到2015 年,营运车辆万车死亡事故件数和死亡人数平均每年下降3% ;运输船舶百万吨港口吞吐量水上交通事故件数和死亡人数平均每年下降5%;城市客运百万车公里死亡事故件数和死亡人数平均每年下降1%;公路水运工程建设百亿元投资死亡事故件数和死亡人数平均每年下降1%。3.推进企业全面达标。交通运输企业全面开展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工作,实现企业安全管理标准化、作业现场标准化和操作过程标准化。力争从事客运、危险化学品和烟花爆竹等重点运输企业在2013年底前达标,其他交通运输企业在2015年前达标。

二、实施范围

具有独立法人资格,具体从事公路水路运输、城市客运和公路水运工程施工等生产经营建设活动的交通运输企业。

三、管理分工

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达标分一级、二级、三级,其中一级最高,三级最低。交通运输部负责一级企业的达标评审管理,省级交通运输主管部门和长江航务管理局负责二级、三级企业的达标评审管理。

四、主要内容

(一)制订工作方案

各部门、各单位要根据本方案的内容和要求,结合本地区、本单位实际情况,制定实施方案,明确目标、任务、责任,确定标准化示范企业名单,确保标准化建设有计划、有步骤顺利开展。

(二)建立相关制度和标准。

根据国家和交通运输安全生产相关法律法规、标准和规范,制定交通运输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达标管理办法、评级程序和达标标准,明确工作流程,细化安全生产达标标准。(三)确定评审单位和评审人员。

一级安全生产标准化企业的评审单位由交通运输部确定;二级、三级安全生产标准化企业的评审单位由省级交通运输主管部门、长江航务管理局确定,并报交通运输部备案,确定的评审单位应向社会公布。评审一级企业的评审人员资 质由交通运输部认可,评审二级、三级企业的评审人员资质 由省级交通运输主管部门、长江航务管理局确定,并报交通运输部备案。

(四)示范推广。

部确定在港口、航运、道路运输、城市客运、公路水运工程建设企业各选择1至2家作为示范,以总结经验、深入推广。省级交通运输管理部门和长江航务管理也应结合实际,做好示范推广工作

五、工作要求

(一)加强组织领导。部安全委员会负责全国交通运输 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工作的组织领导,部安全委员会办公室具体负责日常工作。各部门、各单位要结合实际,明确 相应的组织领导机构,认真制定工作方案,合理确定阶段目 标,分阶段、分步骤实施。2011年重点抓好政策法规、评级和评级标准的制订及宣传推广等工作;2012年开始全面开展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工作,成熟一批、评审一批,确保2015年底以前实现既定目标。

(二)加强工作指导。各部门、各单位要按照方案要求,指导和督促企业、评审单位积极开展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和 评审工作,按期完成工作任务,确保工作质量。要实行分类 指导,加强对评审单位和评审人员的专题培训,研究解决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工作中的新问题;要开展示范推广,发挥榜样作用,创新体制机制,加强经验交流,以点带面、推动企业全面达标,为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提供有效的指导服务。

(三)加强跟踪管理。各部门、各单位要加强跟踪和监督检查,不断巩固建设成果,坚持与时俱进、突出建设重点、解决突出问题,做到持续改进和升级,切实提高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水平。要将安全达标与行政许可、日常安全监管

工作有机结合起来,凡不符合安全生产条件的,一律不得批准从事交通运输生产经营建设活动;凡在规定的时间内仍不能达标的企业,一律依法停业整顿直至吊扣或注销经营许可证,并在媒体公开曝光。要加强相关立法工作,以法律手段督促达标;完善考核制度,落实工作责任,以行政手段推 进达标;建立有效激励机制,激发企业自觉性,以经济手段引导达标。要建立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工作信息化管理平台,加强对工作进展的实时管理,及时掌握动态信息,提高工作效率和服务水平。

(四)加大宣传力度。各部门、各单位要采取多种形式 大力开展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宣传教育活动,充分利用各种媒体,及时广泛宣传工作进展和好的经验做法,为企业安全 生产标准化建设工作营造良好的氛围。凡经考评达标的企 业,要向社会公告,通过加大正面宣传力度,带动其他企业 做好安全生产达标工作。请各省级交通运输主管部门、长江航务管理局于2011年 7月15日前将实施方案报部安全委员会办公室(联系电话:010-65292133: 传真:010-65292124;邮箱:pengfp@mot.gov.cn)。

篇2:关于印发交通运输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实施方案的通知(交安监发[2011]322号)

发布者: 周福玉

信息来源: 安监四处

发布时间: 2012-02-21

渝安监发〔2012〕34号

重庆市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

关于印发《重庆市2012年工贸企业“两危” 安全生产专项整治方案》的通知

各区县(自治县)安监局、有关中央在渝和市属企业:

为认真做好工贸行业“基层基础巩固年” 工作,按照《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企业安全生产工作的通知》(国发〔2010〕23号)、《国务院关于坚持科学发展安全发展促进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好转的意见》(国发〔2011〕40号)文件精神,决定在全市开展工贸企业“两危”安全生产专项整治,现将《重庆市2012年工贸企业“两危”安全生产专项整治方案》印发你们,请认真遵照执行。

二○一二年二月二十日 重庆市2012年工贸企业“两危” 安全生产专项整治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方针,认真贯彻落实国发〔2010〕23号、国发〔2011〕40号文件精神,结合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创建,以降低工贸行业事故总量,遏制重、特大事故发生为根本出发点,有效开展工贸行业危险源、危险作业“两危”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不断提高工贸企业识风险、控事故的能力。

二、整治目标

(一)全市工贸企业危险源得到普遍排查,管控措施有力有效,基础档案全面建立,各类危险源处于受控状态。

(二)工贸企业作业人员对岗位安全操作规程更加熟悉,对岗位安全风险“会辨识、能防控”能力明显增强。

(三)工贸企业安全管理人员对管辖范围的安全风险“会辨识、能防控、严管理”的预控管理能力明显增强。

三、整治重点

(一)加强危险源监控。开展以“会辨识,需申报,重监控,建档案,要评估,有预案,要演练”为重点的专项整治

按照《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国务院令第591号)、《危险化学

品重大危险源辨识》(GB18218-2009)、《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监督管理暂行规定》(总局令第40号)和《关于开展重大危险源监督管理工作的指导意见》(安监管协调字〔2004〕56号)等相关规定,企业要对本单位存在的各类重大危险源进行辨识,制定、完善针对性强的工程技术与管理措施,定人员、定职责管理控制,确保其处于受控状态,按国家相关规定登记建档,定期进行检测、评估和监控,并报安全监管部门备案。

对于未构成重大危险源的,企业对生产、使用、运输列入《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关于公布首批重点监管的危险化学品名录的通知》(安监总管三〔2011〕95号)的危险化学品和安全风险大的重大设备设施、生产场所、压力管道、锅炉、压力容器等要登记建档,落实、完善监控技术措施和管理制度,加强安全管理,并自行安排定期检测、评估和监控,确保处于受控状态。

(二)加强危险作业安全管理。开展以“‘反三违’、‘禁三超’,工作票,先审批”的专项整治

工贸企业危险性较大的作业是指交叉作业、有限空间作业、煤气作业、高温液态金属运输作业、粉尘爆炸危险场所作业。对危险性较大的作业,企业必须实行工作票(作业票)和操作票(操作牌)管理,并实施作业前联系、检查、确认,作业过程的监护和作业结束后的确认。涉及禁火区域内动火等潜在危险因素多、易发生人员伤亡或较大财产损失的作业,必须执行相关审批制度。坚决纠正和查处违章指挥、违章作业、违反劳动纪律行为;坚决禁止超能力、超强度、超定员组

织生产,确保在有安全保障的条件下组织生产。

一是交叉作业安全管理。重点是签协议,明职责,定方案,需交底,设专人,勤检查。企业在正常生产与建设施工或检修之间出现交叉作业的情况下,要全面负责建设施工和检修的安全生产工作,对建设施工或检修承担统一、协调、管理的职责,必须签订安全管理协议,将涉及本企业和施工企业、检修单位安全生产管理的事项纳入本企业的安全管理体系;必须制定施工或检修方案,其安全技术措施和应急预案须经相关机构负责人审查同意。对涉及的各项工作内容、各个单位的任务、安全技术交底、职责等作出明确规定,未经重新确认不得更改。

二是有限空间作业安全管理。重点是需报批,先检测,配设施,设监护。企业应当依照《缺氧危险作业安全规程》(GB8958-2006)、《密闭空间作业职业危害防护规范》(GBZ/T 205-2007)、《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化学有害因素》(GBZ2.1),结合企业的作业特点,建立健全有限空间的安全管理制度及安全操作规程,落实责任制。落实作业现场通风、照明、警戒、应急等措施;作业前要对现场有毒有害气体进行检测;要确保机械设备安全可靠,配足安全设备设施,安排专人监护。

三是煤气作业安全管理。重点是设机构,定专人,需报批,携器具,明标识,常检测,设报警,有预案。生产、使用、输送、储存煤气的企业,必须遵照《工业企业煤气安全规程》(GB6222-2005)、《发生炉煤气站设计规范》(GB/T 50195-2010)和《关于进一步加强冶金企业

煤气安全技术管理的有关规定》(安监总管四〔2010〕125号)等国家相关规范、标准,结合本单位煤气设备设施、生产工艺、环境状况等实际,制订并完善煤气安全管理制度、安全操作技术规程以及日常巡检和维护制度,编制煤气事故应急救援预案(煤气岗位应有煤气事故应急处置措施)。企业应根据其煤气发生量、使用量的规模设置煤气防护站或防护班或专职防护人员,并配置相应的煤气防护、救护装备和仪器。对从事煤气生产、储存、输送、使用、维护检修的人员进行专门的煤气安全基本知识、煤气安全技术、煤气监测方法、煤气中毒紧急救护技术等内容的培训,并经考核合格后,方可安排其上岗作业。企业应当为煤气岗位人员配备呼吸器、检测仪等基本防护用品;在煤气危险区域,如高炉风口和转炉炉口及以上平台、加热炉、燃气锅炉等燃烧器旁等易产生煤气泄漏的区域和焦炉地下室、煤气风机房等封闭或半封闭空间等,应设固定式一氧化碳监测报警装置;进入煤气危险区域检查、检修的人员不得少于2人,并配带便携式CO检测报警仪器;一氧化碳监测报警装置应定期进行检测、标定并维修。所有可能泄漏煤气的地方均应挂有提醒人们注意的警示标志。煤气设备设施投入使用前,应进行全面安全检查,证明安全装置有效、检测监控齐全、设备与管道及附属装置严密、与外部的连接符合要求后,才能进行有关作业。除有特别规定外,任何煤气设备均必须保持正压操作。长期检修或停用的煤气设施,设备产权单位必须在可靠切断煤气来源并吹扫干净后,打开上下人孔或手孔、检查管和放散管等,使其内部保持自然通风。

各种煤气设施应指定专人负责操作,非本岗位人员禁止操作煤气设施及其阀门。

煤气设备检修:检修前应制订作业方案和安全措施、事故应急处置措施,并报企业安全部门审批。煤气设备检修前,煤气设备产权单位和检修作业单位必须作好有关安全措施准备和安全确认工作;系统性设备检修或多单位联合检修,应设置检修指挥部或指定指挥者,以统一协调、管理检修安全与煤气防护工作。煤气设备检修工程项目不得发包给不具备相应资质的单位。

煤气设备动火、煤气设备内部检查检修和带煤气接管、盲板(含盲板阀)操作属煤气危险作业,作业实行作业许可审批管理。作业前必须办理《作业许可证》,没有《作业许可证》不准作业。《作业许可证》严禁涂改、转借。检修作业过程必须设置警戒指派专职煤气防护人员或安全管理人员旁站监护。

涉及重大人身、设备安全事项的煤气设施自动化设备的维护检修:维护检修前后检修作业单位会同煤气设备产权单位双方现场人员必须对主体设备和自动化设备的实际状况进行现场交接,对自动化设备监控的工艺参数进行确认和记录。自动化设备监控的测点位置、检测范围、监控工艺参数未经企业主管部门书面同意,严禁修改调整。四是高温液态金属运输作业安全管理。重点是设备专,要可靠,防喷溅,需远离。冶金、机械行业金属冶炼企业应当依照《冶金企业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规定》(安监总局令第26号)、《炼钢安全规程》(AQ2001)、《炼铁安全规程》(AQ2002)《铁合金安全规程》(AQ 2024)

等国家或行业相关规范、标准,结合本单位技术装备、生产工艺、环境条件等,制订并完善高温液体金属、液渣吊运及其机械装备的安全管理制度、安全操作技术规程以及日常巡检和维护制度,编制高温液体金属、液渣喷溅、爆炸事故应急救援预案。加强作业人员的安全教育和生产作业现场隐患排查治理。保持高温液体金属、液渣吊运区间环境良好,通道畅通,人流、物流分道有序,避免交叉;企业的会议室、更衣室、休息室等人员密集场所必须与高温液体金属、液渣吊运路径保持安全距离。

冶金炉窑(高炉、转炉、电炉、精炼炉)的炉下区域,应采取防止积水的措施;炉下热泼渣区,周围应设防护结构,其地坪应防止积水。厂房内金属液体与液渣运输线、金属液体吊运通道与浇注区及其附近的地表与地下,不应设置水管;易积水的坑、槽、沟,应有排水措施。建立并严格执行高温液体金属、液渣包罐的使用、烘烤、检查、检测、报修或报废的管理制度与相应的记录,铁水罐,钢水罐和中间罐修砌后,应保持干燥,并烘烤至要求温度方可使用。所有与金属液体与液渣接触的罐、槽、工具及其作业区域,不应有冰雪、积水,不应堆放潮湿物品和其他易燃、易爆物品。吊运装有铁水、钢水、液渣的罐,应与邻近设备或建、构筑物保持大于1.5m的净空距离;易受高温或钢水、液渣喷溅影响的设备,应进行防护。

吊运高温液体金属、液渣必须使用应经有关主管部门检查验收合格的铸造起重机,按照《炼钢工艺设计技术规定》(YB9058—1992)、《起重机械安全规程》(GB6067-2010)、《起重机 钢丝绳 保养、维护、安

装、检验和报废》(GB/T 5972-2009)等标准的相关规定健全起重机械与工具(龙门钩的横梁、耳轴销和吊钩、钢丝绳等)使用、维护、检查、检测、报废的管理制度和相应的记录。起重机各种连锁装置、安全装置、声响与灯光信号必须齐全、灵敏、可靠。起重机吊运重罐铁水、钢水、液渣必须确认挂钩挂牢,由经专门培训、考核合格的专职人员按《起重吊运指挥信号》(GB5082)的规定指挥。

装运高温液态金属的专用车辆(铁路罐车、轨道平车、抱罐汽车)应定期进行安全检查、检测、维修和保养,保持车况良好和安全装置、防护设施和声光信号可靠。运输线路通畅不得有积水,道路、铁路应按《道路交通标志和标线》(GB 5768-1999)、《工业企业铁路道口安全标》(GB6389-1997)设立明显标志;厂内运输应遵守《工业企业厂内铁路、道路运输安全规程》(GB 4387-2008)等相关规定。专用车辆装运高温液态金属时禁止在煤气、氧气、氢气管道下方和有易燃易爆物质的区域停放。无关人员不应乘坐锭坯车、铁水罐车、钢水罐车、渣罐车或运渣车。

五是粉尘爆炸危险场所作业管理。重点是重设计,强检测,降浓度,清积尘,控火源。结合企业自身粉尘爆炸危险场所的特点,配备通风、除尘、照明、检测检验、防火防爆等安全设备设施。要按照《粉尘防爆安全规程(GB15577-2007)》。首先控制粉尘、漂浮,其次对通风设备要经常进行清理,一定要杜绝火源,除防止明火外,还要防止电器火花、工具撞击火花及各种情况下出现的摩擦起火和静电起火。在粉尘爆炸危险场所的电器、电力设备的选型和安装、检修、维护,必须遵守《爆炸和火灾危险环境电力装置设计规范》(GB 50058-92)、《危险场所电气防爆安全规范》(AQ3009-2007)、《爆炸性环境第1部分:设备 通用要求》(GB 3836.1-2010)等相关安全规定。加工、使用、存储具有爆炸危险的粉尘(煤粉、铝粉)的设备设施,其上安装的爆破片、泄爆阀、安全阀必须符合《爆破片及爆破片装置》(GB 567-1999)等相关标准和产品技术说明书的规定,并定期检查、检定。

四、整治进度

(一)宣传发动阶段。2012年2月20日至3月30日完成工贸企业“两危”安全专项整治的方案制定、培训宣传和工作部署。

(二)企业自查阶段。2012年4月1日至5月30日,完成工贸企业危险源的全面排查,情况汇总。

(三)专项治理阶段。2012年6月1日至10月30日,完成工贸企业的危险源的风险辨识、申报、建档,隐患整治工作。

(四)督查考核阶段。2012年11月1日至11月30日。各区县安监局全面检查辖区内规模以上工贸企业“两危”安全专项整治情况,重点检查今年安全标准化创建企业的“两危”管控情况。市安监局将随机抽查部分区县企业、中央在渝和市属企业“两危”专项整治情况。

五、整治要求

(一)加强领导,精心部署

各单位要高度重视,加强领导,认真组织研究部署专项整治工作,研究制定符合实际、操作性强的工作方案。

建立联席会议制度。各区县(自治县)安监局要充分发挥牵头部门作用,加强与经信委、商委、工商局等行业主管部门的联系配合,发挥相关管理部门作用,共同作好工贸企业“两危”专项整治工作。

(二)强化宣传,营造氛围

在开展工贸企业“两危”专项整治过程中,各单位要通过调研、会议、培训、讲座等各种形式,向工贸企业宣传开展“两危”专项整治工作的重要性、必要性,帮助工贸企业正确理解和把握专项整治的目标任务和整治要求,提高工贸企业“两危”专项整治的主动性和自觉性。

(三)真整真治,注重效果

要建立“两危”专项整治定期检查制度,每季度对地区和本单位的两危专项整治进行总结,并于每季度末30日前向市安监局报送整治进度。工贸企业要对照目标任务要求,全面排查危险源,填制《附件:工贸企业危险源统计表》,对隐患整改要切实做到整改措施、责任人、资金、时限和预案“五到位”。

(四)加强指导,严格考核

各区县(自治县)安监局、相关部门、相关中介机构要加强指导,要结合企业安全标准化创建工作,帮助企业完成危险源和危险作业辨识、申报、建档,制定整改措施。凡是没有建立《附件:工贸企业危险源统计表》的企业,将严重影响其安全标准化考核。

各区县(自治县)安监局、各相关中央在渝和市属企业的“两危”专项整治工作方案于3月20日前报市安监局;“两危”专项整治工作

总结于10月30日前报市安监局。联 系 人:周福玉

联系电话:63218056 67507316(传真)邮

箱:cqaj4c@163.com

附件:工贸企业危险源统计表

主题词:安全生产

工贸

专项整治

通知

报送:市政府学普副市长,艾扬副秘书长,国家安全监管总局。抄送:市国资委,市经信委,市商委,市工商局。

重庆市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办公室

2012年2月20日印发 附件

工贸企业危险源统计表

填制单位:

填制时间: 序号危险源可能导致的事故控制措施备注

版权所有:重庆市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公众信息网

篇3:关于印发交通运输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实施方案的通知(交安监发[2011]322号)

【颁布单位】交通运输部

【发文字号】交安监发〔2010〕301号

【颁布时间】2011-3-18

关于印发交通运输系统继续深化“安全生产年”活动方案的通知

交安监发〔2010〕301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交通运输厅(局、委),天津、上海市交通运输和港口管理局,部属各单位,中远、中海、中外运长航、招商局、中交建设集团: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继续深化“安全生产年”活动的通知》(国办发〔2011〕11号)精神,促进交通运输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部制定了《交通运输系统继续深化“安全生产年”活动方案》,现印发给你们,请各有关部门和单位认真抓好落实。

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运输部(章)

二〇一一年三月十八日

交通运输系统继续深化“安全生产年”活动方案

一、目标任务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建设现代交通运输业为目标,坚持安全发展理念,落实安全工作方针,以落实安全生产责任为主线,以加强“双基”(基层、基础)建设为重点,以解决存在的突出问题为抓手,通过继续深化“安全生产年”活动,进一步落实安全生产两个主体责任,提高安全生产和应急处置能力,有效遏制和减少安全生产事故的发生,为发展现代交通运输业提供可靠的安全保障。

二、活动组织

部安委会负责交通运输系统继续深化“安全生产年”活动的组织领导,部安委办承担该活动的日常工作。各级交通运输管理部门、交通运输企业负责职责范围内相关工作的组织开展。

三、活动内容

(一)强化安全生产责任的落实。

1.结合《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企业安全生产工作的通知》(国发〔2010〕23号)要求和我部相关工作部署,进一步落实交通运输企业和管理部门的安全生产和监管责任,强化企业法定代表人、实际控制人安全生产第一责任者的责任,认真落实管理部门行政首长安全生产负责制和领导班子成员安全生产“一岗双责”制度,进一步健全安全生产责任链,构建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安全生产责任体系,层层细化责任目标,加强安全生产绩效考核,切实把安全生产责任落实到基层、落实到每一个岗位。

2.各交通运输企业要认真贯彻落实安全生产相关方针政策和法规,完善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保证安全生产投入,加快安全生产设备设施改造进度,确保良好的安全生产条件,强化员工安全素质教育和实操技能培训,切实落实安全生产主体责任。

3.各级交通运输管理部门要加强督促检查和监管力度,不断加大安全生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依靠科技信息化,扩大安全监管覆盖面,消除安全监管盲区,提高安全服务能力,全面履行安全监管主体责任。

(二)严厉打击非法违法行为。

4.严厉打击非法违法从事道路运输的行为,会同相关部门,重点加大非法违法从事客运、危险品运输以及超员、超速、超限、疲劳驾驶等现象的打击力度,继续严厉查处无证经营、非法加油加水、非法设置道口等违规行为。

5.严厉打击非法违法从事水路运输行为,重点加大对水上非法载客、非法从事危险品运输、超载、非法从事渡口渡运的打击力度,继续严厉查处滚装运输、集装箱运输非法夹带危险品的行为,在地方政府领导下,联合相关部门继续加大对“三无”船舶的查处。

6.严厉打击交通运输基础工程建设中存在的企业不具备资质和人员证照不全、施工许可手续不完善、擅自从事施工活动的行为,违法分包、转包、挂靠的行为,拒不执行有关部门下达停工整改通知等行为。

(三)强化源头治理和过程监管。

7.做好节假日、建党90周年等重点时段的运输安全保障,加强台风、洪涝、寒潮大风、冰冻雨雪等极端气象灾害和滑坡、泥石流等重大地质灾害的预警预防工作,强化对客运站、运输场站、港口堆场、码头、船闸的监测监控,有效处置各类突发事件。

8.将隐患排查治理作为安全监管和企业日常生产的重要内容,继续完善安全生产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和报告机制,开展交通运输安全生产重大风险源普查,启动风险源数据库建设,重点强化客运、危险化学品运输、放射性物品运输以及交通运输人员密集场所消防和安保等领域的隐患排查治理,按照“月统计、季发布、年考核”和“重在预防、深挖隐患、强力治理”的要求,建立隐患排

查跟踪督查整改制度,对重大隐患层层挂牌督办,做到整改措施、责任、资金、时限和预案“五到位”。

9.强化危险化学品和烟花爆竹运输安全管理。严把从事危险化学品和烟花爆竹运输的企业、运输车船、从业人员、站场(码头)的准入关,开展运输企业安全评估,构建危险化学品运输信息共享和工作协调机制,积极推进全程动态监管。

10.研究落实客运车辆挂靠安全管理责任,规范长途客运公司挂靠经营安全管理行为,强化安全生产责任制和安全保障措施的落实,严格履行“三关一监督”职责和执行“三不进站、五不出站”的安全管理规定。

11.强化对“四客一危”船舶和载运精矿粉、钢材、砂石船舶的安全监管,严格执行有关装卸作业的标准和要求,科学有效地组织水上搜救和事故应急处置,严防群死群伤事故的发生。

12.加强船舶和港口保安工作,严格执行国际公约和国内法的要求,建立有效的船舶和港口保安体系。继续高度重视并做好防海盗袭击工作,建立防范工作机制和应急预案,配备必要的防范器材(舱室),确保应急信息及时、准确、畅通。

13.积极推进交通运输工程施工安全风险评估工作,加大特大桥梁和特长隧道工程的施工安全监管力度,重点防止坍塌、高处坠落和起重伤害等事故发生。

(四)深入开展交通运输安全生产和应急“双基”建设活动。

14.制定“双基”建设活动工作安排,细化工作措施,有计划、有步骤地推进各项建设目标。

15.组织开展“双基”建设活动自查互查和交流学习,重点检查活动工作进展情况,总结经验,加强宣传推广,推动“双基”建设活动深入开展。

16.深入开展“平安工地”建设活动,确定部示范项目,适时组织现场观摩交流,研究“平安工地”达标验收标准,并评选“零伤亡工程”。

17.切实加强班组安全建设,不断提高基层安全管理水平,强化现场安全管理责任和措施落实,有效抵制违章指挥、违章作业和违反劳动纪律的行为。

18.各级交通运输部门制订安全生产和应急体系建设“十二五”发展规划,并与相关规划做好衔接。

19.加快有关安全生产的法规制修订,加强各类安全生产标准、安全操作规程体系建设,大力开展交通运输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创建活动,着力推进岗位达标、专业达标和企业达标,组织对企业安全生产状况进行安全标准化分级考核评价。

(五)加大安全基础设施(装备)建设和科技兴安的力度。

20.加强高速公路和重要干线公路运行监控设施建设,加大农村公路安保工程建设力度,加大安全监管、助航设施(VTS、AIS、CCTV、LRIT)以及监管和航道养护船舶、装备及基地建设力度,完成长江滚装码头大型安检仪的安装。

21.加快水上救助飞行力量、救助船舶、抢险打捞装备、航道抢通装备、溢油应急基地建设,完善公路水路应急运输保障机制。

22.加快推进交通运输安全生产和应急综合信息系统、数字航道、交通电

子口岸和水上安全监管信息化建设,加快各地和长江航运应急指挥平台建设,推广公路水运工程安全生产管理信息系统和公路水运工程施工企业安全生产管理人员考核系统。

23.完成运输危险化学品的道路专用车辆、旅游包车和三类以上的班线客车安装使用具有行驶记录功能的卫星定位装置,推进信息互通、协同高效的公路网管理平台体系、营运车辆联网联控信息系统和城市公交、轨道交通运营监控系统建设。

24.加快推进交通运输安全生产关键技术及装备的研发,进一步建立完善以企业为主体、以市场为导向、政产学研用相结合的安全技术创新体系。在典型灾害防治、事故预防预警与控制、职业危害防控、抢通保通与应急处置等方面,推出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科技成果。

(六)开展宣传教育和培训。

25.继续加大“安全生产年”活动的宣传力度,以第10个全国“安全生产月”活动为载体,以宣传培训新出台的安全生产政策、法规为契机,开展形式多样的宣教活动,并要将安全宣传与日常工作紧密结合起来,推进安全宣传进企业、到车船,充分发挥交通运输行业的特点,大力普及安全知识。

26.制定培训计划,重点强化企业负责人、安全应急专职管理人员、一线关键岗位人员的培训。各级交通运输管理部门和企业要结合实际,大力开展职业教育培训、岗前培训、全员培训和专业技能培训,企业主要负责人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特种作业人员一律要严格考核、持证上岗,职工必须全部经过培训合格后上岗。

27.完善各类应急预案,加强应急演练。加强对各类风险的研判和预警预防,制定针对性强的应对措施,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演练,切实提高应急处置能力。

四、相关要求

(一)高度重视,加强组织领导。各部门、各单位要以落实安全生产责任为主线,按照国务院办公厅和我部的部署,制定切实可行的工作方案,建立工作机制,明确工作任务,制定工作措施,强化工作落实。

(二)落实责任,狠抓活动效果。各部门、各单位要围绕建设安全畅通、便捷绿色的现代交通运输业的总体目标,把保障安全稳定作为第一位的责任,加强活动情况的跟踪督查和考核,确保活动取得预期效果。

(三)加强协调,凝成工作合力。各部门、各单位要注重加强与相关部门的沟通协调和信息共享,形成部门配合、社会支持、全员参与、协调高效的安全生产工作机制。

篇4:关于印发交通运输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实施方案的通知(交安监发[2011]322号)

核评级办法》的通知

鲁安监发〔2009〕126号

各市安监局,有关企业:

为进一步深化全省危险化学品安全标准化工作,根据《国家安监总局关于进一步加强危险化学品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工作的指导意见》(安监总管三[2009]124号)、《山东省政府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危险化学品安全生产工作的意见》(鲁政办发 〔2008〕68号)精神要求,依据《危险化学品从业单位安全标准化通用规范》(AQ3013-2008)等三个行业标准,结合我省实际,省安监局制定了《山东省危险化学品从业单位安全标准化标准及考核评级办法》(以下简称《考核评级办法》)。现印发你们,请遵照执行。在执行中遇到的问题,请及时函告省局。

联系人: 卢叶峰

联系电话:0531-81792208

E-mail: whc805@163.com

上一篇:秋分是什么意思下一篇:文档管理的名词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