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豚湾》观后感

2024-05-12

《海豚湾》观后感(通用9篇)

篇1:《海豚湾》观后感

悲剧何止海豚湾

---纪录片《海豚湾》观后感

在十多部提名纪录片中,《海豚湾》能获得2010年第82奥斯卡最佳纪录长片奖,当之无愧。该纪录片通过许多非正常拍摄的镜头,讲述了一个残酷而令人震惊的事实。

奥巴瑞联同电影人路易·皮斯霍斯,以及一个由社会活动家、电影人和自由潜泳者所组成的强大的精英制作团队,他们共同展开了一个在隐蔽的状态下进行的偷拍任务,渗透进“太地町”这个位于日本、地形险要的海湾,通过摄影机镜头记录下 “海豚湾”的不可告人的秘密。自2005 年起,他们连续三年往返美国与日本太地町。2008 年9 月,他与伙伴们终于在这个四处张贴着“禁止拍摄”、“危险”等字样标语的海港小镇,用镜头将那里人性最黑暗的秘密公诸于世。这也是他导演生涯的处女作。

与许多此类关于海洋动物题材的纪录片不同的是,《海豚湾》以一种“血腥”的方式。通过拍摄到的各种日本南部太地町渔民捕杀海豚的残酷场景、海豚血染红了海湾等带给观看者强烈的情感共鸣,我们会从中发现,在这样一个文明社会当中,竟然还存在着一个对海豚实施无限制捕杀的秘密海湾--太地町,这是是一个多么充满悲剧色彩的海豚的地狱。纪录片得以播出,也经历了无数的波折,太地町当地渔民“不断联系”日本政府,试图阻挠影片上映。他们称《海豚湾》的摄制未经允许,是对这个拥有400 年海豚渔猎史小镇的“侮辱”。

不得不承认,片中展现的是一种何等的悲哀。可事实上,这只是通过艰难拍摄后得以再现于荧屏的一部纪录片,只是类似悲剧的冰山一角,真正的悲剧又何止于此呢。可可西里惨遭盗猎的藏羚羊,冰岛遭大量无情猎杀的海豹,丹麦的血流成河的捕鲸海滩无不在发出痛苦的悲号。

《海豚湾》中,人性的贪婪和黑暗的一面赤裸裸地展现在人们面前,值得我们深思反省。

虽然日本渔民的捕鲸行为引起了国际社会的高度关注,但大规模捕杀小型鲸类的行为并不只出现在日本,丹麦、加拿大等国也存在类似的“屠杀”。他们的猎捕对象分别是长肢领航鲸和一角鲸,场面之血腥并不亚于“太地町大屠杀”。

片中通过全景镜头将三面环海,风景宜人的太地町展现在观众眼前,到处可见以海豚为标志的建筑、路标以及海豚形状的轮船。初来乍到者甚至日本本土观光客,都会误以为这是一个热爱海豚的小镇。谁能想到,美丽的海湾背后,竟隐匿着一个从未被世人发现的海豚屠宰场。这种强烈的反差带着多强的戏剧性,也反映出拍摄者内心当时是何等的无奈。

随着纪录片时间向前推移,越来越多残酷和血腥的场景展现在观众面前:

每年9月至次年2月的捕鲸季,也是海豚遭受捕杀的季节。每天傍晚,太地町的渔民们驾着十几艘小船开往海豚聚集的海口,从船上将一根长杆置入海中,不断敲打并制造出一排声浪,让海豚受到惊吓。随后,渔民们会开船将海豚驱赶到用渔网封锁的礁湖之中。

在嘈杂的人声中,聚满了来自全球各地的贸易商,他们会前来挑选适合在水族馆进行表演的海豚。一头特别聪明的海豚可能会卖出10万英镑的高价。一旦这些贸易商挑选完毕,剩下的海豚就只能等待被屠杀的命运。渔民们会用长钩刀砍杀海豚,用削尖了的长枪将其刺伤,然后拉上小船。由于大量失血,再加上疼痛难忍,这些受伤的海豚往往会失去活力;这时渔民会将它们拉上渔船,割断它们的喉咙,或者砍开它们的脊髓。更多的海豚则会被留在船上,任其自然死亡。这组镜头是如此真实而震撼,完全颠覆了我们平时人们对海豚倍加爱护的形象。而几百年来,像这样的屠宰却在日复一日的上演,人们好像早已没有灵魂、没有了知觉,变得冷血无情,令人毛骨悚然。

而受到惊吓的海豚在海湾凹口内四处游窜,周围的海水已被海豚的血水染成红色。有些母海豚为了告知幼海豚有危险并试图保护它们时,往往发出极度痛苦的鸣叫。绝望的叫声加上触目惊心的血水,让这一幕显得即凄惨又血腥。“海豚的微笑,是世界上最大的误会”,在该片里,水族馆内海豚跳跃、观众欢呼的背后,是鱼房中摆放着的一瓶瓶治疗海豚溃疡的抗酸剂和胃泰美,海豚的胃病是因为过度紧张的表演造成的。如果我们每个人都知道,欢呼声对于海豚敏锐的听觉来说是一场折磨,知道海豚微笑背后的绝望,海洋世界将不再是梦幻乐园的代名词。

接下来,该片中揭露:海豚肉含有汞、镉、滴滴涕、戴奥辛和聚氯联二苯等致癌物质,一些切割好的海豚肉的汞含量可能会超过安全限度的5000倍。如此高含量的汞会对人的神经系统造成很严重的伤害,甚至会导致食用者精神失常。但是,当地渔民竟把食用海豚肉视作“传统”,海豚肉甚至还是当地学校午餐肉的一部分。这些海豚肉也大都被贴上其他品种肉类的标签,出现在世界各地超市里,被毫不知情的人们食用。如果人们能知情,能转变所谓的“传统”,海豚也不至于陷于如此悲惨的境地。

影片最令人印象深刻的场景,就是太地町海湾像血一样鲜红的海水。这得多少海豚的血才能如此鲜红?海豚本是有记载以来唯一会主动拯救人类的可知野生动物。在古希腊,海豚受到法律保护,如果伤害它们会被处以死刑。而在该片中,除了人性的贪婪人们对海豚的一丁点爱护都早没了踪影。

影片最后在一个长镜头中结束,70多岁的奥巴瑞顶着满头白发,胸前挂着一台移动电视,屏幕上放映的正是太地町渔民屠宰海豚的录像。他就这样踏进国际反捕鲸协会会场,走到各国代表前无声地抗议,被带走也没有任何反抗;他还

这样走上东京涩谷的十字街头,在人潮中静静地伫立着„„终于,一个人停下脚步,接着,两个、三个,驻足观看的人越来越多。这是导演本人最满意的镜头。

看完影片,像是一场噩梦,不仅是海豚噩梦,也是我们的噩梦。在日本一个美丽的海湾中,竟隐藏着如此不可告人的一个秘密。往往美丽的表面下是藏着的是悲惨的故事,平静的下面往往却暗流涌动。

是的,在这个星球上,悲剧又何止海豚湾呢?

希望该片能给人们以警醒,停止对海豚的杀戮,少一点人性的贪婪,少一点对海豚囚禁起来的宠爱,少一点商业上的利欲熏心,多还给海豚一点它们本应拥有的自由空间。我们能多一点对身边生物的热爱,保户生物多样性,这个星球便能多一点绿色,多一点生气,而不是过早地陷于死寂。

篇2:《海豚湾》观后感

我和一位划浪者还是好朋友呢!每天,他总是来划浪,有时抚摸我们,对我们可好啦!有一回,划浪者不小心摔到了水中,我们将他送到了岸上,保住了性命。

这种生活是多么美好呀!可是人生总会碰到厄运,一场大灾难悄悄降临在我们身上――一场大捕杀开始了!

晚上,我们还在水底愉快地窃窃私语。当黎明来临时,厄运降临了,我们在水中游动着,听力是我们的主要器官,所以我们的听力很灵敏,渔民们利用我们的这一特点,发出惊天动地的声音,闹得我们头昏脑胀,不顾一切地向前冲,迷失了方向……慢慢地,慢慢地,我们游进了渔民们布下的天罗地网――鱼网。我拼命地挣扎着,痛苦地徘徊着,直到最后一刻(我被一名驯兽师带走了),身后的浅水湾留下一片触目惊心的红色,仿佛碧绿的大海中倒入了鲜红的油漆。当我清醒时,我发现我已在一个陌生的地方。为了生存,我每天做着机械型的动作,一日复一日,一月复一月,一年复一年,我是一只没有欢乐没有灵气的海豚,我喜欢玩冲浪,喜欢成群聚集玩耍,但在水族馆一切都不能给我。每当我为人类表演节目时,我脑海里总浮现出人们屠杀海豚时的血腥,残忍;吃海豚肉时的贪婪,恶心,他们杀的吃的可是我同伴呀!难道你们忍心吗?虽然我每天吃得饱饱的,但是我一天也开心不起来;虽然有好多游客摸我、吻我、喂我吃东西……但我总是充满忧郁与痛苦。

篇3:浅谈纪录片《海豚湾》的叙事视角

(一) 叙事学的概念

1969年, 托多罗夫在《<十日谈>语法》中写道:“……这部著作属于一门尚未存在的科学, 我们暂且将这门科学取名为叙事学, 即关于叙事作品的科学。”于是, 随着结构主义的兴盛和俄国形式主义的影响, 20世纪最著名的学科之一——叙事学在法国诞生了。

叙事学, 顾名思义就是研究叙事作品的科学。这里的“叙事作品”的界定是有一个发展过程的, 最初的叙事学研究是从文学文本的研究开始的, 后来才逐渐拓展到绘画、电影、连环画、社会杂闻、会话等其他各个研究领域。

(二) 叙事视角与纪录片

叙事视角, 指的是叙述者观察和讲述故事的的角度。“事件无论何时被描述, 总是要从一定的‘视觉’范围内描述出来。要挑选一个观察点, 即看事情的一定方式、一定角度, 无论所涉及的是‘真实’的历史真实, 还是虚构的事件。”1任何一篇叙事作品, 都必须有一定的叙事视角, 因为当作者要展示一个叙事世界的时候, 他不可能原封不动地把外在客观世界搬到纸面上, 而必须创造性地运用叙事规范和叙事谋略来进行叙述, 所以, “一个象征细节, 人物的某个特定动作等, 都有一种潜在的讲述功能, 不是讲述消失了——除非你对它视而不见——而是讲述以隐蔽的方式出现, 变换了形式而已。”2关于叙述视角的分析主要有四个方面:全知视角和限知视角, 外视角和内视角, 单一视角和多元视角, 第三人称叙事和第一人称叙事。

二、纪录片《海豚湾》的叙事视角

2010年, 纪录片《海豚湾》获得美国第82届奥斯卡最佳纪录片奖。

《海豚湾》讲了这样一件事:日本有个叫做“太地”的渔村, 每年捕杀数以万计的海豚。起初是因为海豚表演行业的兴起, 渔民捕捉海豚送到各地的水族馆训练以及出口各国, 然而这种捕捉是“灭绝式”的, 没被训练师挑中的海豚会被成批屠杀。海豚肉不值钱, 大多用来冒充鲸鱼肉出售或者贱卖和奉送给游人孩子——结果这件事惹恼了资深海豚训练师Richard O’Barry, 他昔日拍摄海豚表演的电影倍受欢迎, 不想因此给这些可爱的动物遭来祸殃, 偏偏日本渔业从官员到渔民在这件事上百般阻挠隐瞒, 于是老人家聚集了一批摄影/潜水高人, 不惜重金偷闯禁区拍了这部纪录片。

关于纪录片《海豚湾》的叙事视角的分析, 我将根据经典叙事学叙事视角的分类, 透视该纪录片的深层用意。

(一) 第一人称的限知视角

纪录片《海豚湾》的所有叙事都采用的是第一人称, 而且是限知的视角, 也就是说, 叙事者并没有说自己是全知全能的。

我们首先来谈谈它采用的第一人称。《海豚湾》和以往的纪录片的乏味无趣不同, 它更有故事性, 具有丝丝入扣的情节, 时时刻刻牵动着观者的心绪。特别是片中环保主义者 (即主要人物) 在遭受日本方面的阻挠之后, 决定用石头伪装相机, 并装扮成摇滚乐队, 接受安检;在日本警察的监视下, 采取调虎离山之计, 成功安装并拍摄到了珍贵的录像资料。这个过程就像是一部探险剧, 和经典好莱坞类型片相比, 其惊险诱人的程度, 因为加入了“真实性”这个佐料, 只会过之而无不及。《海豚湾》的叙事者不用对此负责, 因为他只是引用了别人的言论, 而且是“直接引语”。总之, 第一人称是具有很强大的亲和性的, 有如对观众娓娓道来, 极易使观众达到情感上的共鸣, 而且那些善良的人们显然是可信的。第一人称的叙事方式有助于观众认同感的确立。

纪录片显然是限知的, 全知全能的是电影而不是纪录片。《海豚湾》这方面是无可非议的, 叙事者采用的是限知视角。首先是Richard O’Barry发现了日本在捕杀海豚方面的罪行, 他叫来了很多世界知名媒体, 但都被当局和当地百姓拒绝了。日本的媒体管制直接被抨击。以上是我复述的几个《海豚湾》情节, 片中还有很多, 比如多米尼加前官员的叙述。所有这些其实都是对日本的控诉, 是相当具有主观性的, 而且通过剪辑的技巧, 显然给我们造成了日本邪恶的印象。限知的视角, 虽然符合纪录片的本性, 但如果叙事者把握不当, 极有可能滑入主观。《海豚湾》的叙事者从一开始就是带着批评日本政府和渔民的角度出发的, 自始至终没有办法真正考虑到日本的声音。这是东西方文化差异造成的, 需要更多的沟通。

(二) 多元的内视角

在上一部分我们就谈到了《海豚湾》的众多人物, 这么多说话者, 似乎是多元的视角。我说似乎, 因为实际上不是的。我们仔细观察这部纪录片, 就会发现说话者除了两个勇敢抨击市政府政策的市议员, 还有以反面形象出现的两个日本官员, 以及警察和善良无知的街头受访者和一个专家, 其他的主要说话者都是西方环保主义者, 而且主要的还是他们的主创人员。

(三) 戏剧方式的叙事视角

曾庆香在其《新闻叙事学》一书中, 在对新闻话语视角进行分类的时候提到了戏剧方式的叙事视角。延伸到整个叙事策略来讲, 就是叙事者只对自身看到的人物的外部言行进行叙述, 受众就像观看戏剧一样仅看到人物的外部言行, 并通过人物的外部言行来了解人物内心的思想活动。

《海豚湾》很成功地运用了这一叙事策略。每个人都在叙述着自己的观感, 自己的态度。叙事者并没有直接对此进行评论。即便是直接的批评, 因为是纪录片的关系, 也就披上了真实的外衣, 变得可信。

比如片中在对IWC (国际捕鲸协会) 的会员进行采访时, 选取的日本政策支持者和多米尼加共和国的前官员, 这是一个对比, 虽然支持者似乎人数众多, 但显然这个前官员的说话时间更长, 更为可信, 而且他的国家也曾经是这个阴谋中的一员。

三、结论:被“妖魔化”的日本

在本文中, 我试图在一片赞美声中对纪录片《海豚湾》进行批判性地分析, 透过纪录片表面直接传达的信息, 更本质地观察其中隐藏的美国价值观念。

任何媒体文化的产物都有着意识形态的烙印, 无论是直接或者间接, 美国的影视作品都携带着比较鲜明的美国式的价值观念。这种价值观念起源于1776年《独立宣言》中的“平等、天赋人权、主权在民、人民革命权利”, 在两百多年的发展下形成了现代民主国家。

美国是世界头号强国, 干涉主义和先发制人的理念一直是美国的对外政策, 霸权的影子与美国总是形影不离。越战、朝鲜战争、科威特战争、南斯拉夫轰炸、伊拉克战争、阿富汗战争······到处都有美国干涉他国的记录。美国在进行文化渗透的时候, 主要运用的武器是媒体文化产品, 特别是好莱坞的影视作品。

在回顾了美国的一贯作风之后, 我们来关照一下美日关系, 美国和日本在二战之后建立了军事同盟, 在日本有驻军, 美日关系不一般。我们中国报纸在报道美国某位领导人访华时, 经常会说日本因为该领导人访问日本时间比中国或者韩国短而不快, 颇似小孩子不希望自己的好朋友跟自己的敌人玩耍一样。总体而言, 为了牵制中国和俄罗斯, 美国和日本在亚洲有着共同的利益, 他们的同盟几乎是牢不可破的, 美日官方关系是很不错的。

但《海豚湾》获奖后, 引起了日本的强烈抗议, 美国似乎没有怎么考虑这位亚洲“小弟弟”的感受。这是美国一贯的作风。因为美国是超级大国, 他无需考虑“他者”的价值观, 只要用自己的价值体系去评判“他者”罢了。

《海豚湾》向大家展现的是日本的惨无人道, 是美国的眼泪和愤怒, 树立的是美国保护环境, 爱护动物的形象。这对日本这个海岛国家, 一个以渔业生产为特色的国家是不公平的。当地人之所以拼死不让记者拍摄, 不是因为他们不讲礼仪, 而是这牵涉到了他们的生计。

我不是说日本捕杀海豚这样可爱的生物是正确的, 我也是反对这样的做法的, 海豚更是除了我们人类最聪明的动物了。我只是对美国式的居高临下地批判“他者”的态度有不满, 只是认为应当尊重各国人民的民族感情, 只是对美国一直把持着世界范围内的话语权不满。

美日的同盟关系本就比中美关系要“硬”, 我们中国更应该警惕被“妖魔化”, 警惕世界话语权的丧失。

参考文献

[1]. (荷) 米克·巴尔著, 谭君强译:《叙述学:叙事理论导论》,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5年版, 第113-114页.

篇4:《海豚湾》的战争

太地町,位于日本南部和歌山省的一个小渔村,这里三面环海,风景宜人,到处可见以海豚为标志的建筑、路标和海豚形状的轮船,让初来乍到的观光客都认为,这是一个热爱海豚的小镇。

2005年,美国海洋摄影师、“海洋保护协会”创办人路易•西斯豪斯跟随世界海豚音学家、知名的海豚斗士理查德•奥巴瑞,第一次来到这个小镇上。在这片美丽的海湾,他亲眼目睹了一个奥巴瑞早已发现的惊人秘密。

每年9月到第二年2月,太地町的渔民们都会组织一场围猎行动。围猎的对象竟然是海豚——这种被认为最能与人类亲近的、具有高智慧的海洋生命。而围猎的现场则让人不忍观看。渔民们驾着十几艘小船驱赶着海豚,通过敲打长杆制造声墙,将依靠声纳定位的受惊的海豚赶入靠近岸边的浅滩,在那里,渔民们布下重重渔网,入网的海豚只有等待被屠杀的命运。

有这么一幕,西斯豪斯永远无法忘记。在一片血迹殷红的海水里,一只受伤的海豚试图突破渔网,奋力向他们游来。然而伤势毕竟太重,在水上蹦跃了十几米后,肚子一翻,带着绝望的眼泪,沉入了海底……西斯豪斯做出一个重要决定,要将此事公之于众,并解开谜团,拯救海豚。

三年后,西斯豪斯和他的团队在克服重重困难后,终于将此事拍摄成纪录片《海豚湾》。该片在今年3月8日获得第82届奥斯卡最佳纪录片奖。这部影片在放映之后引发强烈反响。

2010年3月,影片首度在日本东京电影节上映,导演西斯豪斯收到了来自日本右翼分子的警告。西斯豪斯回忆当时的情景说:“到日本参加东京电影节真是太令人吃惊了,我收到了一些警告,说我阴谋破坏商业活动,未经日本警方允许侵入他人领地进行拍摄。不过,大部分日本人还是喜欢这部影片的,我们增加了夜场,放映时听到有人在哭泣,有人惊呆了,觉得羞耻,认为这样的事情竟然发生在我们国家,我们竟然不知此事。”

在影片《海豚湾》中,导演记录下了他们在采访过程中遇到的种种困难。比如他们刚到拍摄地就遭遇跟踪,之后又有便衣警察前来调查他们的身份。还有阻止他们拍摄的粗暴的当地人,傲慢的地方官员,以及无法自圆其说的农林水产省官员。这些被拍摄下来的丑陋现象被认为是导演遭右翼威胁的主要原因之一,但实际上,其后还隐藏着商业利益与环保人士的博弈。

在影片夺冠奥斯卡后,不少日本渔民群情激愤,指责电影严重歪曲事实,不配夺得小金人。海豚湾所在地太地町渔业合作社参事杉森宫人更是愤怒地表示:“奥斯卡奖是不是被反捕鲸运动的人给利用了。”并强调捕猎海豚是日本的传统,捕豚在日本属于合法行为。

的确,捕猎海豚在日本法律中没有被明令禁止,但说到它属于日本的传统文化,导演西斯豪斯却不认同。纪录片街访了几名日本人,他们对捕捉海豚的行为几乎无一例外地表示震惊和并不知情,有人甚至这样回答记者:“这怎么可能,东京有人卖海豚肉吗?我们不把海豚肉当日常食物的。”

纪录片中,在太地町围猎行动中,部分聪明的幼小海豚被来自世界各地的训练师率先挑走,而剩下的则被渔民们用猎枪和钢刀杀害。他们被切成一块块,部分被当做鲸鱼肉出售,送上了日本人的餐桌,有的则被一些学校用来制作儿童的午餐。然而,西斯豪斯认为海豚肉并不安全,作为海洋食物链高端的海豚肉里含有毒性很大的汞,对人体会造成危害,这也是西斯豪斯认为必须制止这种行为的原因之一。

纪录片的主人公奥巴瑞,曾经从海豚驯养和表演中收获了巨大的名誉和财富,如今早已意识到拘禁这种热爱自由的高智慧生灵是一件多么残忍的事。他曾无限懊悔地说:“我此前花了十年时间开创了海豚的事业,但之后却要花30多年时间来摧毁它。”

篇5:《海豚湾》观后感

2010~2011学年第一学期《海洋影视与海洋文化鉴赏》 姓名:学号:班级:

《海豚湾》观后感

摘要:海豚作为海洋食物链的顶端之一,若被大量的捕杀,将会降低海洋生物资源的物种多样性,影响其他与其有捕食和竞争关系的生物资源。

无论我是如何的悲伤如何的愤慨都无济于事,因为此时我感到个人的力量是如此的微薄。我们要团结,要联合一切反对力量,不能再让这样的悲剧再次发生,海豚也是有血肉懂情感的,我们不能对曾经救助我们于深海之中的朋友不闻不问。关键词: 海豚;屠杀;揭露;保护

学期已近末,要说情感上有何收获,或者说有什么使我在情感上有深层次的提升,应该归功于一部电影,一部海洋影视与文化课上播放的再普通不过的电影。说它普通,是因为作为一门选修课程,观赏一部有关海洋生态环境保护的记录式电影理所当然。但此刻,我要说,作为一部记录片,它已经超出了电影的范畴。它延伸的触角,它记录的现实,它对太地町人残酷捕杀海豚事实的客观再现,使得一切抵制、一切争辩都显得毫无意义,形如苍白无力的解说,永远也挣脱不了丑陋的外衣。

无可厚非,它就是《海豚湾》:第一次公映就让众多素食主义者不免祈祷忏悔,为人类犯下的难以洗刷的罪过;第一次公映就吸引奥斯卡评委会的眼球,为这部“奥斯卡最佳记录片”光荣的必然。日本太地町,一个有400多年“光辉历史”的小镇,以其每年2000头的海豚捕杀量而走向世界银屏,向世界各国人民“自豪”的证明“我们是海豚最最友好的朋友”。而他们殊不知“自豪”的背后是永世腐蚀不去的耻辱,却只等路易·皮斯霍斯和理查德·奥巴瑞的“亲情”拍摄与“无声”演绎。

我们都知道“食物链”这个生物学名词:在生态系统中从植物、细菌或有机物开始,经过植食性动物至各级肉食性动物,依次形成摄食者与被摄食者的营养关系,就像一环扣一环的链条,纵横交错,紧密的链接一起,形成复杂的多方向的结构,任何一处的缺失都会破坏整个链状生物的生存环境,从而导致生态环境的失衡。而海豚作为海洋食物链的顶端之一,若被大量的捕杀,将会降低海洋生物资源的物种多样性,影响其他与其有捕食和竞争关系的生物资源。

这里就有一个例子:由于阿拉斯加阿留申群岛的鳕鱼被过度捕捞,在那片海域以鳕鱼为主食的海豹的生存受到了威胁,最终大批海豹被活活饿死。这个实例虽然不确切,但是也能真实的体现出海豚的大量减少,它的捕食对象将会迅速增多,从而需要更多的食物补给,那些补给的食物生存随即受到影响,周而复始,群落变得极不稳定,生态系统也不再平衡,海洋生态环境最终将“不堪一击”。这也体现了保护海洋生态环境的重要性。

然而事实是,除了海豚被日本人大量捕杀,海洋生物中还有诸如鲸鱼、章鱼、和其他各种小型鱼类每天都在面临着死亡的命运,它们的命运不在于天也不在于己,而是由“情感极其丰富的陆地高级哺乳动物”决定。随着时间的推移,它们的存在又有何价值?只等人类结束它们的宿命。难以置信却不得不信!

我们不能任我们的朋友被无情悲惨的拭去生命。如今保护海洋生物的协会有很多,他们极力保护海洋生物的生存权利,倡导不滥杀,合理适时捕鱼,并召开通过许多保护法令制止一切不合法行为的发生,但是结果怎么样?在利益面前,人道和正义变得卑躬屈膝,微不足道。

为了对海豚及其其他生物被迫害的表达自己的那份哀恸,并呼吁他人能积极保护海洋生物,我在socialvibe.com网站留下了我的签名,加入反对滥杀海洋生物的队伍中。然而,无论我是如何的悲伤如何的愤慨都无济于事,因为此时我感到个人的力量是如此的微薄。我们要团结,要联合一切反对力量,不能再让这样的悲剧再次发生,海豚也是有血肉懂情感的,我们不能对曾经救助我们于深海之中的朋友不闻不问。那将不是一个大学生的作为,社会也不将容忍。文末又回忆起电影结尾的一段场景:“70多岁的奥巴瑞顶着满头白发,胸前挂着一台移动电视,屏幕上放映的正是太地町渔民屠宰海豚的录像,他走上东京涩谷的十字街头,在人潮中静静地伫立着······终于,一个人停下脚步,接着,两个,三个,驻足观看的人越来越多······”这段无声的控诉是对放纵不管的政府的严厉讽刺,也是来自灵魂深处对海洋生物生存担忧而关注的呼唤。同时我想引用富格逊的一句警世名言:“Live and let live————共同生存”与世人共勉。我的一步是一小步,许许多多的我加起来就是一大步。让我们携起手来,共同抵制,共同关注,我们的努力就不会付诸东流----为了我们永远的朋友。

参考文献:

篇6:海豚湾观后感

——《海豚湾》观后感

这个世界上,有很多都需要我们去珍惜的,不要到没有了,再来后悔…… 海豚湾,一个多么美丽的名字,然而背后却有着如此丑陋的现实!纪录片《海豚湾》真实记录了这样一个事实:在日本南部渔村太地町,三面环海,风景宜人,然而 又有几人知道,这里是海豚的梦魇,是海豚的地狱,是海豚的奥斯维辛集中营!每年海豚的迁徙时节,都有数万被人类想方设法驱赶到这里,敲打海浪,驱赶海豚,进行屠杀。其中的大部分被当地渔民秘密捕杀,能生存下来的海豚大概也生不如死、他们被高价贩卖,前往世界各地的海洋馆,而后训练为人类做“美丽”的表演。我们中的大多数人,都被海洋馆里海豚的“微笑”所欺骗,实际上,它们并不快乐。

篇7:《海豚湾》观后感

海豚湾讲的是日本人大地町当地的渔民于每年都驱猎捕杀海豚的过程。非常残忍!我看到了一个部分,渔民们拿着长叉,向海中刺去,一个海豚被刺穿,二个、三个……越来越多。原本蓝蓝的大海一瞬间变成了让我们忧心忡忡的血海。我的眼睛湿润了,他们怎么能这样呢?海豚那么可爱、善良。海民们真的太坏了,真是不可理喻。

我心里有很多话想要说出来:如果你们这些渔民们捕杀的海豚正是你们亲爱的家人,最好的朋友,久违的同学。你会忍心继续捕杀他们吗?你会忍心吗?你们到底有没有想过海豚的感受?你们捕杀幼豚,母豚伤心;捕杀了母豚,幼豚伤心。你们说捕杀海豚是你们的民族习俗和传统文化,说日本允许每年杀1.2万头海豚,我们才杀了20xx~3000只,算少了。哼,可笑!20xx只不也是活生生的生命吗?不也是和我们人类一样懂得报恩的聪明的生物吗?

篇8:《海豚湾》观后感

一、纪录片的叙事视点

叙事视点是叙事学研究的重要范畴, 在研究中对叙事的定义人也很多种描述, 但总体来说, “叙事”是指发生过一段时间、在逻辑上互相联系的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事件, 通过一种依次叙述的方法, 组合成一个首尾一致的主题。吉内特将叙事描述为三元一组的模型:叙事体、故事和叙述。叙事体, 是以符征、陈述、论述结合而成的叙事文本本身, 它是把故事世界传达给观众的口头或影像论述, 例如文学中是文字组合形式, 在影片中是具体的镜头范型。在一个故事的讲述中, 叙事既包括“事” (事实本身) , 又包括“叙” (讲述事实的方法与过程) , 只不过有的偏重于“事”, 而有的偏重从某种意义讲, 叙事是人通过讲述事实表达自己对社会和人生的认识、理解和态度的一种方式[1]。在纪录片中叙述视点可能来自旁观者, 可能来自创作者, 也可能来自片中的主人公, 或者是三者之间的转换, 甚至是观众的情感反应和认知程度都包括在内。一般来说, 不同的叙事视点, 承担着不同的功能。旁观者的叙事处于全知全能的视点, 完成总的叙事任务。它以没有角色特征的叙事者身份来讲述故事, 它的叙事看上去是客观的, 摄影机的视点则是偷窥式的。这种视点的影像结构通常表现为不受干扰的生活面貌的记录。创作者的叙事视点是一种主体性的视点, 它以某种参与者的身份来讲述故事, 比如记者、摄制组、调查者、访问者或者就是作者, 它主控故事的发生, 因此它带有明显的角色形象, 而在拍摄技术上, 摄影机视点则是观察式或参与式的。主人公式叙事视点是片中人物的叙事视点是一种叙事的内部视点, 他以故事内的角色来讲述故事。纪录片《海洋》则结合了创作者叙事视点与主人公叙事视点[2]。

二、《海豚湾》、《海洋》的叙事视点

在《海豚湾》这部纪录片中, 叙事者是以创作者的叙事视点来讲述的, 我们可以看到本片是以一种主体性的视点, 以参与者的身份来讲述故事的。在片中作者将三条叙事线索相互交织、相互推动。第一条叙事线索讲述本片的主创人员是如何突破重重阻力进行实地拍摄的, 包括当地渔民的蛮横阻挠和凶恶威胁。对于保护海洋这个在国际上都已达成共识的前提下, 日本人为什么还要滥杀海豚?对这个问题的追问形成了第二条线索。协助该片的拍摄队员之一是美国人里克·奥巴瑞, 以他为核心的环保主义者为什么要参与到此次的拯救海豚行动中, 并且克里曾经是著名的海豚训练师。由此以他的个人经历展开的非常能够打动人的第三条线索。在片中三条线索相互交织, 通过作者的观察、态度、倾向、情感、理解和认识, 都是主观性的体现, 而影响结构则是真实的受干扰的生活记录。悬念最能激发观众观影的兴奋点。美国的钩子 (Teaser) 理论强调片子开始第一分钟就要亮出“钩子”, 把观众的兴趣挑起来, 并且在整部片子中钩子要不断出现, 直到结束[3]。在《海豚湾》这部记录片中一开始作者就设置了很多悬念, 将三条叙事线索不停的转化吸引观众。将画面与画外音结合, 更是扣人心弦, 在关键时刻作者又转化到另外一个事件线索吊足了观众胃口, 让观众就像看好莱坞大片一样, 从场面调度到设置节奏, 从冲突累积到悬念的产生, 从悬念的设置到谜底揭晓, 都使观众感受到紧张和刺激从而在心灵上产生共鸣。片中采用了大量的对比画面, 上一个画面展示海豚的温顺、善良、可爱, 下一个画面展示人类破坏海洋环境对海豚的生长环境的巨大影响, 海豚的微笑和它们的痛苦之间的对比, 影片最后为大肆屠杀凄惨的海豚和美丽晚霞下自由游动的海豚的对比。这些画面使观众对海豚产生同情并且对屠杀者产生谴责, 希望能保护海洋环境还海豚一个自然的生长环境同时爱护海豚给它们自由。《海豚湾》的这种创作者的叙事视点通过三条叙事线索以及设置悬念, 给我们呈现出真实、震撼的视觉效果, 同时也更具有说服力。影片将海豚的屠杀和当地政府对食用含有重金属海豚肉对人体有害的真相隐瞒背后的政治、经济目的相联系, 从海洋生物到人这样层层递进的揭示, 我们为之心寒。到影片中国际各国政府对日本政府这种做法的反对以及最后日本政府在这种压力下对太地町当地官员的整治, 让我们感到欣慰, 这也是纪录片的社会功能之一。

继《迁徙的鸟》之后, 由雅克·贝汉和雅克·鲁索再次合作执导的纪录片《海洋》, 又一次用影像对人类强加在野生生命上的印记提出质疑。通过对比我们可以看出同样是拍摄海洋生物主题为保护海洋生物以及海洋环境的纪录片, 在叙事视点上就不同于《海豚湾》。本片采用了两种叙事视点, 创作者叙事视点和主人公叙事视点, 这两者相互结合。在影片开始作者通过小男孩询问父亲“海洋是什么?”并从父亲对儿子的解释“海洋是……”开始对海洋的探究。影片也开始向我们展示奇妙的海洋。在影片中小男孩在父亲的带领和讲解下进一步认识海洋了解海洋, 父亲对儿子的讲解也作为画外音出现, 给观众讲解关于海洋生物以及海洋环境目前所面临的问题。在后面的影片中, 没有对白。在片中小男孩和他父亲以故事内的角色身份来讲述故事, 片中的口述也是以第一人称的方式进行的, 在这里我们感受到更多是鲜活和充沛的情感, 在感性之中, 让我们感受到海洋的神奇与魅力, 同时也让我们为海洋环保担忧, 为这些即将消失的美丽生命担忧从而也引发我们对环保的思考。虽然这种主人公叙事视点只是穿插于整个叙事中的局部, 用来表达人物的主观认知内容, 其中很多是创作者出于叙事策略的需要而设计出来的。本片的小男孩和男孩父亲就是导演雅克·贝汉与他的儿子, 虽然在九十分钟的影片中出镜只有三分钟, 但是却能引人入胜把观众带到神奇美丽的海洋世界中。同时影片也以自然环境保护者的观察视角, 也就是我们的创作者叙事视点来进行叙事。随着镜头慢慢深入海底, 通过真实记录来展示海洋的美丽, 让人记忆深刻的画面, 影片开头的动物画面里, 在某个火山岛上, 一只水蜥蜴瞪大眼睛, 惊恐万分地望着远方, 一颗火箭正在发射升空。螃蟹挑战龙虾, 被折断了一只胳膊后又被章鱼算计;海象用双鳍抱着幼崽的动作与人类抱着孩子的动作完全一样;二十五万只蜘蛛蟹在海地聚集, 仿佛两军对垒似的一触即发……作者把镜头贴近, 拍摄下海洋生物那些鲜为人知又带有强烈情感的生动画面。上五分钟是一个温情的画面, 下五分钟则是动物们一起进食的海底盛宴, 再下面五分钟就是生存的竞争, 接下来便是人类捕猎者的闯入......在克鲁索看来这些都是能调动观众情绪的东西。影片的最后, 残忍的杀戮和可怕的污染逐渐摧毁的蓝色海洋, 曾经花了几百年进化的物种却在短短几十年内走向灭绝。真实不等同于现实, 虽然电影有一些场景再现和道具, 但并不妨碍它直面人间最残酷的斗争, 并且引起警戒和反思。电影触及了最原始的生存角斗, 而这种残酷又由镜头的美感来产生距离。随着镜头的深入我们看到由于人类的不断索取、对海洋生物生活环境的破坏, 以及对海洋生态带来的危机。这也是作者通过创作者的叙事视点将这种主观性和客观性融入作品中的, 同时主人公式的叙事视点更能将观众带入叙事情境。

三、叙事视点的功能解析

在纪录片的叙事结构中, 叙事视点的转换暗含了主观性与客观性转换的叙述欲望, 在很多时候, 它们会被交织在一起编排, 共存于一个整体叙事之中。《海豚湾》这部纪录片中作者运用了创作者的叙事视点进行叙事, 并且通过三条线索交织的叙述方式, 作者作为事件的参与者亲历了整个过程, 相对客观地完成了对于故事和人物的描述, 与此同时作者的表情、语气和问题的设计都折射出作者的态度、倾向和情感, 而这些又是主观性的体现, 所以说在这部纪录片中我们能看到主观性和客观性的视角, 这也是创作者叙事视点的特点。在作品中, 导演斯霍斯向观众展示了真实的、受干扰的生活记录, 并且这种干扰是显性的, 观众对本片的真实性也不容置疑, 并且已将观众的角色转换为作者的观察视点, 主动参与了事件的进程。作者通过揭示性手法是要唤起人们对海豚的关爱, 呼吁对海洋生物的关注, 同时也表达了对屠杀海豚行为的谴责。在奥斯卡的领奖台上, 导演皮斯霍斯高举着一块抵制屠杀海豚的牌子直言:“直到这些海豚不再被屠杀, 我才真正获得了奥斯卡奖[4]。”《海洋》这部纪录片作者融入了创作者和主人公这两种叙事视点进行叙事, 一方面表现出动物与人类的冲突与矛盾, 表达了作者对于海洋环境被人类大肆破坏海洋生物的灭绝这种行径的谴责, 另外一方面主人公式的叙事视点更能够把观众带入作者所营造的情境中, 引人入胜, 在情感上更能引发观众共鸣。不同的叙事视点承担着不同的功能, 在影片中也不是单一运用可以相互交织进行叙事, 而是根据作者所要传递的思想内涵进行转化。

参考文献

[1]柴焰, 郑鑫.论纪录片《海豚湾》的叙事策略[J].大众文艺, 2010 (23) .[1]柴焰, 郑鑫.论纪录片《海豚湾》的叙事策略[J].大众文艺, 2010 (23) .

[2]钟大年, 雷建军.纪录片:影像意义系统[A].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6:223-224.[2]钟大年, 雷建军.纪录片:影像意义系统[A].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6:223-224.

[3]姜玮.悬念与冲突——电视深度报道中内聚力的构建[J].军事记者, 2007 (10) .[3]姜玮.悬念与冲突——电视深度报道中内聚力的构建[J].军事记者, 2007 (10) .

篇9:惊魂海豚湾

我们要潜入的目的地,有童话中所有炼狱共有的特征:像堡垒一样封锁严密,三面是险要的悬崖峭壁,唯一能出入的地方,布满插着又高又尖的铁锥的大门,以及带刺的铁丝网和像剃刀一样锋利的栅栏。狭小的入口处还有很多“小鬼”把守——那是渔民和被渔民买通的警察。

请记住这个地名——日本太地镇,我们叫它海豚湾。我们的任务便是在这里进行一次特殊的偷拍行动。毫不夸张地说,我们的队员都是“海豹突击队”级别!他们个个胆略超群、智慧非凡,并且身怀绝技。

偷拍突击队队员资料

1路易·皮斯霍斯,行动组织者,热心动物权益的电髹人。他会将我们的整个行动做成一部纪帚片——《海豚湾》。

2查尔斯·汉波里顿,一个喜欢刺激的人,电影《加勒比海盗》的海航指导。他周游了全世界,并曾爬上了世界上最高的建筑物。他有金石般的心和钢铁般的意志。

3周·奇萨坶,一个摇滚乐队的队长,他枵我们组织成一个摇滚乐队以掩人耳目。

4西蒙,一个疯狂的天才,他别幽心载垲设计了各种各样的偷拍手段,他能将我们的任何想法变成现实,只有你想不到,没有他做不到。

5克鲁克和克莱克夫妇,世界级自由潜水高手,能不借助任何呼吸设备一口气潜90米深!

6我,奥巴瑞,海豚训练师,以拯救海豚为己任。不管世界上任何地方,只要有捕杀海豚的行为发生,就会有我抗议的呐喊声和行动。

众拍档各施神通

西蒙找来了几架军用红外线摄像机、水下声音探测器等拍摄录音设备,还制作了一只海豚模样的飞艇——这样我们就可以进行陆海空多方位拍摄。

路易有一个很要好的道具师朋友,能制作出惟妙惟肖的石头模型。我们可以将拍摄设备放在里面,然后偷偷地安置在海豚湾的峭壁上,这样就能在极隐蔽的情况下,拍摄到海豚湾里那些不为人知的事!

克莱克夫妇负责水下拍摄设备的安置。如果带着换气机潜水的话,噪声太大,很容易被人发现。所以当他们听到我们的行动时,爽快地说:“算上我们吧!”

海豚湾惊魂行动

险峻的地势和严密的把守决定了我们的行动只能在晚上进行。几个星期的准备之后,“突击之夜”终于来临了!

月落乌啼之时,我们穿着夜行衣,脸上涂着彩绘,提着各种设备出发了。然而车刚开出旅馆,麻烦就紧随而至——一辆警车跟上了我们!对他们来说,我们可是不受欢迎的家伙,必须严密监视。

没办法,一队变两队,一队引开警察,一队奔赴海豚湾。

可想而知,在一边是悬崖的山路上开夜车有多么危险,更糟的是我们还不能开强光,因为那会引来更大的麻烦。小心翼翼为我们换来了不错的结果——我们顺利到达了第一道封锁线处。

西蒙带着克莱克夫妇敏捷地穿过铁丝网,路易迅速占据有利地形。尽管是漆黑的夜晚,但他手中的红外线摄像机却能帮我们监视任何发热物体的移动,同时拍摄克莱克他们入水的过程。

查尔斯和其他成员则负责摸黑爬上峭壁,将装着摄像机的石头模型放在合适的岩石缝里,或者直接绑在树梢上。

然而各项作业要开始的时候,路易的热敏相机里却出现了一个移动的白点。对讲机里传来路易急促的声音:“暂停行动,暂停行动,俯身,俯身,将手电关掉……”

那一刻,我们的身体仿佛被一双可恶的大手捏住一样,僵在那里一动不敢动。豆大的汗珠从我们的脸颊滑落,心脏在这寂静的时刻不合时宜地砰砰作响!

一道手电光从我们身边掠过又折回来,虽然只停留了那一会,但对我们来说却是何等的漫长!终于,那白点消失在夜幕里,所有人松了口气。

“我想那只‘土拨鼠’已经回去睡觉了,行动继续,行动继续!”

紧张的气氛让我们忘却了夜的寒冷,海风吹得人脊梁发疹,波涛拍打着岩石,发出凄厉的呜咽。我们长时间的心血就全看这千钧一发的几分钟了!

终于,克莱克夫妇最先告捷,他们拿着脚蹼迅速上岸。

“我剩最后一架摄像机了,位置极佳!”查尔斯报告着自己的进度。

我们一阵狂喜,迅速收拾各种器械,准备按原定方位撤离。此时,对讲机里传来等候在汽车里的奇萨姆急促的声音:“迅速撤离,迅速撤离,保安要过来了,保安要过来了!我开车过去,两分钟,只有两分钟时间!”。

“该死!”我们听到查尔斯的叫骂,然后传来一阵岩石滚落的声音……所有人心里都是一惊,但所有人都不愿相信发生了糟糕的事。

很快大家就赶到了车前,此时几道亮光已经向我们这边照过来,在最后的关头,我们看到了查尔斯可爱的身影,那家伙连滚带爬地从丛林里钻出来,像松鼠一样地跳进了车里——那一刻,我的眼泪都要流下来了!

“哦!天啊!”车子箭一般冲了出去,所有人都异口同声地叫道。“这恐怕是我一生中最重要的夜晚!”路易感慨万千。

谁说不是呢?

血腥画面里的哀鸣

坐在旅馆中等待天亮时,我们才知道这个夜晚有多/厶漫长——到了天亮,我们就能看到那个邪恶的海湾里究竟有着什么不为人知的秘密,我们隐蔽在各处的摄像机会将那里的罪行揭露给全世界善良的人们!

然而,当清晨的曙光洒在这美丽的海湾上时,当一切呈现在我们面前时,所有人都傻眼了,都惊呆了,都震撼了,悲恸?无奈?愤怒……一时间我们竟不知道该如何去面对这血淋淋的现实!

我必须调整好多次情绪才能为你描述摄像机传回来的那些画面:只见那些渔民将渔船并成一排,他们从船上将长杆伸人海里,并敲击长杆的另一头。所有长杆发出的敲击声会在海里形成一道音墙——我们知道,海豚是对声音特别敏感的动物,它们听到敲击声会非常害怕,马上想要逃离,但却正好中了渔民的奸计:海豚们被赶入那个三面部是岩石的海湾,而另一面则是身后渔船们张开的拦网!

乌压压的海豚在那里挣扎着,我们的声音设备传来它们生命将要结束时的哀鸣!

能被海洋馆选中做表演的海豚,会被世界各地的训练师以每头大约100万元的价格带走,而剩下的海豚,则要全部面临杀戮!它们的肉会被贴上“鲸鱼肉”的标签,卖往世界各地。

惨绝人寰的画面

渔民们——不!是屠夫们将船停在无数正奋力挣扎的海豚中间,然后用尖锐带钩的长矛随意刺穿他们能够到的海豚的脊背。三四个锋利的铁钩接着会刺穿海豚光滑的身体。然后将已奄奄一息的“可怜虫”们拉上渔船—一每只渔船部是满载而归,海豚则无一幸免!要不了一会儿,原本澄蓝的海水,就被染成了扎眼的红色——那种红可以让所有的心为之颤抖,那种红可以让眼泪止不住夺眶而出……

不知道像“国际捕鲸协会”这种组织看到这样的画面该如何自处?不知道那些宣扬他们的屠杀方式是如何人道的国家,看了这些画面又该何言以对?

海豚是我们的朋友,为什么不放它们一条生路?

故事似乎应该到这里就结束,然而一切才刚刚开始——还有太多的人仍然不知道在世界的另一个角落,有那么多的海豚正在被屠杀!还有太多的国家、太多的人正在被利益诱导而加入屠夫的行列!

上一篇:华南农业大学实验报告下一篇:节约用水的优秀演讲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