责任与担当读后感

2024-04-30

责任与担当读后感(精选9篇)

篇1:责任与担当读后感

莫问春天有多远,花开时节是归期。------题记

希望总在绝望中萌发。数据是会说话的。正当很多人宅在家里无所事事的时候,最新数据显示,疫情拐点已至,瘟神正在败退!

在所有人的齐心协力下,没有一个冬天过不去,也没有一个春天回不来。

我想,在以后的日子里回想这段特殊时光,不仅要记得那些医护人员,还要记得那些普通人的温暖。

这些无数的普通人在寒冷的冬天中给我们带来了温暖,让我们知道疫情虽难,但人心很暖。

湖北45岁的秦师傅用三轮车拉了一车的新鲜蔬菜,冒着风雪骑行了40公里,只为让一线的医护人员吃上新鲜的蔬菜;安徽的一个小伙子在派出所丢下500只口罩转身就跑,只留下句“你们辛苦了”;刚刚经历过妻儿死去的杭州保姆案受害者林先生捐献了5000只口罩……

还有许许多多的人在温暖着我们,所以我们有什么理由不相信疫情会过去呢?

冬将尽,春可期!疫情的阴霾淡淡散去,企业逐步复工、复产,我们等待着春暖花开!

篇2:责任与担当读后感

企业人,何为企业人呢?在学术文献中是这样解释的:“是指企业作为一系列契约联合体中的每一位当事人,企业人既包括投资者、企业家和经营管理者,又包括企业一般员工”,那么更具体通俗的说法关于“企业人”是:具有本企业精神的、以公司为家的本企业职工的“集合”.从上面两个对企业人的不同角度的定义,我们可以清楚的知道以下两点:(1)在一个企业中,无论是运筹帷幄的领导,还是前线冲锋的普通一线员工,都是“企业人”的组成部分,企业就是各个企业人的家;(2)“企业人”的每一个部分都具有本企业所具有的一种“统一精神”,这种精神是一个企业在市场竞争中生存的根本。

企业是家,是所有员工行动与思想碰撞的结合。古话说的好:“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这句话放在企业这个家上,照样适用。一个企业的兴衰与其员工息息相关,二者是相辅相成,不可分离的,一荣俱荣,一耻俱耻。那么员工作为企业“家”的一员,其有责任、有义务为企业的繁荣昌盛做努力,因为这是我们自己的家,我们必须要有一种主人翁的责任感和担当精神,在问题、困难面前,我们要冲锋在前,勇于并敢于担当,集合大家所有的智慧,为了这个“家”,为了企业的精神,前进,前进—前进。

企业的统一精神,是员工大家集体认同的一致,是大家心灵的一种归属。她在思想上指导我们,关心我们,像大海航行中的灯塔,给予我们是一种温暖,一种执着,一种信仰,让我们不竭的努力前行,为了我们的执着与信仰。企业的这种统一精神,并不是几句话,一本书所能融合体现的,而是从企业员工的日常行动中得到的集体意志,其得于员工并指导,并通过员工不断地践行,不断的完善,这种与时俱进的根源是在员工的努力,归根结底是员工对企业的责任感与担当精神;同时这种与时俱进也能促进员工的自我完善与进步,员工在这种与时俱进精神的指导下,不断的前进。所以企业的“统一精神”,或说信仰与执着,与员工,企业人是相辅相成的,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是血溶于水的,不可分割的。

这种统一的意志精神与员工的关系,让我这个普通员工知道自己对于企业是不可缺失的必要,我的日常工作行动是公司企业文化地彰显,我的行动也是对企业文化的一种改变,而当我以主人翁的责任感与担当精神去工作时,这种改变就是对企业的一种推动,也是我自己的一个完善,是实现我价值的一种方法。

篇3:我们的责任与担当

我从1977年1月走向海内外讲演, 特别是在去北美、欧洲前, 中央领导对我讲:“你和别人不一样, 是社会关注的模范人物, 要充分发挥自己的作用。到国外, 要了解各方面的情况, 不入虎穴, 焉得虎子?什么地方你都应当去看看。”根据这个指示, 我在北美到过黑人区、印第安人保留区、大赌博场、罪恶之城、同性恋区、红灯区……我都去了。在调研中, 我发现西方一些右翼人士, 唯恐天下不乱, 唯恐中国发展, 千方百计想把中国搞垮。他们惯用的做法是:引导中国青年思想西化, 引导中共干部腐化, 引导中国政治教育淡化, 让中国各民族分化……

可是我感到遗憾和担忧的是, 我们一直没有认真研究, 未能有力抵御, 造成多方面极严重的后果。人们不竟会问:谁管?谁会管?看看青年大学生的这些阵地, 情况到底如何?我们该不该多多关注?课堂阵地, 宿舍阵地, 社团阵地, 课外阅读阵地, 社交阵地, 网络阵地……, 痛心疾首, 忧虑万分!谁管?谁管?他们可代表着祖国的未来和明天啊!认真研究, 你会发现, 在青年身边, 有黑, 反动思想处处可见;有黄, 色情下流无处不在;有灰, 萎靡懈怠处处皆是;有赌, 赌博游戏无孔不入;有毒, 各类毒品肆虐横行……怎么办?怎么办?

经过我们这几十年的跟踪调查, 认真研究, 我们发现, 人家西方各国花了很大的力量, 千方百计腐蚀我们的中青年, 从未中断。我们看到大量反动书刊从国外传到国内;黄色影片, 淫荡光盘唾手可得;灰色读物在隐密中腐蚀青年, 让他们在潜移默化中失去方向、各种赌博利用明暗场所把正常人变成红眼的赌徒;各类毒品更是让无数家庭土崩瓦解, 让无数青少年深陷泥潭。怎么办?从我们每一个敢于承当敢于负责的人做起吧!让我们从生命的每一时每一刻做起吧!

我们的第一个思路是:法、德、美相结合, 良、贤、圣相递进。

法, 是法律、法治、法制。德、是道德、美德、规范。美、是审美、美丽、美好;法是做人底线, 德是行为规范, 美是人们共同应有的追求。以上内容其实已形成一组重要的教育内容。接下来, 对全社会提出更高标准要求:正, 贤, 圣。正, 正直, 正道, 正风, 正能量。贤, 贤明、贤人、贤行, 努力引导人们做好人、贤人。圣, 高尚圣洁, 引导一部分人成为圣贤。

我们要带头读书, 着力读古圣先贤的书, 如经史子集, 如诸子家训、孔子家语、颜氏家训、朱子家训, 进而读好六典, 即益智圣典:易经、道德经;修德精典:论语、孟子;养心妙典:心经、金刚经;资政奇典:史记、资治通鉴;致富妙典:管子;强兵秘典:武经七书。再进一步, 还应强化:软实力, 硬实力, 巧实力, 魅实力, 格实力, 健实力, 要从最大公约数中求“给力”。学习是慢工, 是精神的长久滋养, 坚持学习, 以易增智, 以道强慧, 以儒修养, 以佛养心, 以墨济民, 以兵安邦, 以法正距……

在此我们郑重建议:从全国范围, 进一步强化铸魂育才系统工程教育。举办骨干培训班, 培养新时期的先锋队、生力军。充分利用网络进行经常性的全民教育, 实现网络+铸魂。全面强化家教、家训, 大树好家风。

篇4:责任与担当

用药安全攸关人体健康,事关公众幸福,影响社会稳定,实为民生大事,须臾不可轻视。诚然,维护公众用药安全,需要政府监管部门、医药企业、医疗机构和社会各界同向发力,更需要广大药品监管人员、医务和药学工作者铭记责任,同心同德,共同担当这一神圣使命。

保障药品质量安全,无疑是公众用药安全的起点。药品质量安全始于研制,但经市场流通直至使用之前的运储过程也是极其重要的环节。因此,药物科研单位、制药企业、药商及医疗机构,均应义不容辞地担负主体责任,用诚信和自律共筑药品质量安全的铜墙铁壁。

毋庸置疑,确保药品质量安全需要市场自律与政府监管双手呵护。无数事实表明,面对公众利益与商业利益之选,市场自律之手时有失灵。此时,政府监管之手应高举利剑、奋力向前、施以痛击。这是药品监管执法者无可旁贷之责!务必牢记为民监管的使命,以如临深渊、如履薄冰的高度警觉,牢筑依法监管、执法如山的钢铁长城,维护保障药品质量安全的底线。

必须看到,保障药品质量与促进合理用药相辅相成,是确保公众用药安全的两个基本方面。尤应警惕,随着医药科技的飞速发展,药物的滥用问题愈加突出,因此导致的药害事件不胜枚举,已然成为全球性热点话题。可见,树立科学用药理念,大力倡导并持续促进合理用药,无疑是广大医务及药学服务者的重要职责,只要坚持不懈,便能久久为功。

纵观光辉灿烂的人类文明历史长河,健康事业如影随形、永续发展,从来没有终点,每时每刻都是新的起点。我们的医药事业常青!

篇5:《学会感恩,担当责任》读后感

在刚拿到这本书的时候,第一感觉就觉得这样的书一般都很无聊,无非是用许许多多成功的例子来说明该怎么做会取得成功,怎么做会导致失败。用巨大的篇幅反反复复的强调说教,怎么做能成为一个合格的员工,受老板重视的员工。当时的情况是在一个不愉快的环境下接到这本书的,带着这中不愉快的心情过了国庆,同时也看完了这本《学会感恩,担当责任》。

在青岛培训期间,同学同事之间谈到最多的就是如何从一个刚毕业的大学生到一个合格的职场人的转变。谈得越多并不一定会得出更好的结果,反而有可能向相反的方向转变。很多时候人云亦云,话就变味了,好的能变成坏的,坏的也可能变成好的,比如“女汉子”、“屌丝”这些词,现在已不是最开始的含义了。所以呢,在说到转变,好的坏的都有。在最初的印象中,职场是一个水很深的地方,人情世故、世态炎凉,酒桌上的溜须拍马,工作中的背后插刀,这种种意象让我对职场有许许多多莫名的恐惧。

带着这种原始的恐惧,仿佛人降生以来就带有的原罪一般,无处不在。从桂林去青岛,从青岛来顺德,这一路以来,我做的只有一件事,学点东西。去青岛的路上看完了三毛的两本小说,来顺德的路上看完了王小波的《我的精神家园》系列杂文,但对成功学,励志书籍则很少接触。在目前的状况看来,我还是什么都没学到,想想也许是因为恐惧而变得小心翼翼,也许是有太多的“我以为”。我害怕回头看到背后捅我刀子的是我用心换来的小伙伴,我害怕看到很多的不愉快,因不愉快而变得沉默,因沉默而渐渐迷失自我、放弃治疗。目前的状态是,我在浪费时间,我在挥霍青春,我在模糊现在,我在恐惧未来。

王小波说过,在生活中感到烦躁时,就带有最深刻的虚无感。为了排遣这能使灵魂颤抖的虚无感,证明自己的存在,每天我都会记点东西,写些东西,游戏也只是其中的一种方式。看完了《学会感恩,担当责任》这本书之后,也正好需要写一篇读后感,所以呢,就有了上面这些话,作为给几年以后的自己分享吧!在上边有谈到大学生到职场人的转变,转变中的恐惧,恐惧中的迷茫,现在就说说这本书的读后感吧!

这本书教给我们很多东西,都是浅显易懂的道理,然而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常常漠视这一切,或者是理所当然的享受这一切,忘了感恩,忘了责任。选择一份工作,就是选择一种生活方式。即使你再排斥现在的不愉快,光阴也不会过得慢点。世上没有一件工作不辛苦,没有一处人事不复杂。所以,长点心,不要随意发脾气,谁都不欠你的。要学会感恩,担当责任,取舍之间必有得失,不用太计较。学着踏实、勤奋,治疗恐惧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去学一点东西,学习世事为何如此变化,发生了哪些变化。当一个人有了足够的内涵和物质做后盾,人生就会变得底气十足。

人一辈子都在高潮低潮中浮沉,我们要学会的、要做到的是,高潮不过分使你紧张,低潮不过分使你颓废,就好了。工作中,生活中,学习是不会间断的,把每一个任务当成老师布置的作业,用心完成,给老师交一份满意的答卷,同时也是为自己的人生交一份满意的答卷,这是责任,对别人负责就是对自己负责。对于感恩,要替别人着想,在替别人着想的同时别忘了要为自己而活,感恩才能保持鲜活。

写到这里,已经是拨得云开见月明。记住:

篇6:《学会感恩担当责任》读后感

所属不同,工作上有分歧,我们应更多地发现他人的长处,捡视自己的短处,学会换位思考。要把自己的工作视为一种修行。日常生活里,因性格和看法不同,谁都难免有被别人误解、埋怨的时候,这时只要我们善于宽容、心存感激,就会投之以桃,报之以李,众志成城。要知道,世界上任何事物,都是相互转化、因果互成的,谁也不可能孤立地存在着,更不可能特立独行地干成一番事业。因此,当我们力所能及的时候,就要主动向别人伸出援手,施之以诚;当自己遇到困难时,别人才会心心相印、以恩报德。因此,尊重他人,感恩同事,就是要相濡以沫、彼此宽容、取长补短,共苦同甘。学会感恩,担当责任,这看似简单的一句话,却蕴示着一种崇高的做人操守。有爱才会有感恩,勇于担当才能够负起自己的责任。责任是什么,责任就是使命,责任更比天大!干一行,爱一行,精一行,行行就会出状元。不要回头看你的影子,多想想自己为社会付出过多少吧!记住,每一个人之所以能从工作中获得回报、享受到生活的快乐,并非都是理所当然的,这与企业的恩赐、领导的支持、同事的配合,以及朋友、家人的鼓励和关爱是密不可分的。

篇7:责任与担当读后感

品读完《用行动担当责任》一书,感触颇深。我自认为是一个有热情、并愿意承担分内责任的人,但对如何才能真正承担起自己的责任却缺乏深刻的思考。就像书中所说:“一个人责任感的强弱不只是体现在对责任的认识上,更是真切地体现在行动上”。从这个角度讲,对真正承担起责任的理解还比较狭隘和偏颇。作为一名家居建材类市场负责营销工作的管理人员,我觉得真正实现承担起自身的责任要做好以下几点:

一、深刻领悟本岗位工作在市场整体运营过程中所起到的作用。

市场的宣传和促销活动的顺利开展,对活跃经营活动、创造优异的经营业绩起着重要的推动作用,也是市场“助业户成功”的具体表现形式,宣传促销活动的开展是否得力,直接影响到市场的经营业绩和整体氛围的稳定。

二、钻研业务。

通过专业书籍的阅读、网络查询、现地考察、实践工作经验积累等形式学习专业知识,了解宣传促销活动的要点,新颖的宣传促销形式和内容,研究经典创意和案例的成功因素,不断强化自身业务素质。

三、发现自身短板,有针对性的进行弥补。

对自身存在的粗枝大叶、拖沓的工作作风注意在日常工作中加以克服和改进,增强工作开展的前瞻性和细致性,避免因为考虑不周全和工作开展不及时而造成的工作失误。

四、准确把握时机,提高工作实效。

篇8:论学术图书编辑的责任与担当

随着数字化时代的到来, 世界每天都在发生改变, 中国几千年来引以为傲的纸质图书将来有可能成为一种奢侈品、典藏品, 这是技术时代发展的趋势。但即使到了那一天, 学术图书依然会存在, 它依然是积累人类文明的成果、传承人类文明的一个重要方面;依然是引领阅读走向, 提升阅读层面的重要途径;更是记录、传承前人学术科研成果, 使后继研究者进一步深化研究的有力工具。

学术出版的使命是传承文化, 在逐利的社会环境中, 在各种经济指标的压力下, 学术图书编辑要为民族文化的发展、民族精神的打造、学术水平的发扬光大, 自觉地承担自己的责任。

一、学术图书编辑发展概述

(一) 学术图书编辑的定义和特征

学术图书编辑是一种工作, 也是一种职业, 指具有某种学术专业素质, 并从事该专业的文字工作, 对作品进行整理、加工甚至编写的人员, 也可以将编辑工作的主要负责人称为主编或总编辑。主要在学术出版社、学术类网络媒体等文化传媒单位任职。一般而言, 编辑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征:

1. 学术图书编辑要有为学术发展做奉献的牺牲精神。

作为学术图书编辑, 就是要将作者提供的学术成果, 通过加工处理, 使之变得更加容易、更加准确地被读者接受。编辑就是甘为他人无私奉献的无名英雄。一本学术图书的出版, 往往需要通读全书几十万字, 在完全理解作者的学术观点的基础上, 对作者的全书层次、全书体例、专有名词甚至公式、标点进行认真核对、修改。甚至有的知名编辑本身就是相关专业的著名专家, 完全能修正作者的学术见解。《北京大学学报》的龙协涛先生, 曾经佳作连篇, 而出任学报主编后两年, 他竟然没发过一篇论文。《中国人民大学学报》的杨焕章先生未任学报总编之前, 每年出版一本学术专著, 担任学报总编之后, 很少有专著出版。学术期刊的编辑如此, 学术图书编辑也同样忙碌。但是, 无论学术图书编辑付出多少学识、智慧和心血, 名与利永远和学术图书编辑无缘, 这确实是学术图书编辑必须接受的事情。许多年轻学术图书编辑感到没有成就感, 难以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和理想抱负, 于是在工作中缺乏应有的热情, 缺乏积极性和主动性, 也就难以高效地完成相关工作。学术图书编辑必须拥有学术高于一切的人生观, 甘愿为中国的学术研究做“铺路石”, 兢兢业业、踏踏实实做好每一天的工作, 为中国的学术发展做出自己的牺牲和奉献。

2. 学术图书编辑是名副其实的枯燥、单调的“学术图书职业读者”。

学术图书出版机构的编辑, 几乎没有一天是不看书、不看稿的, 可谓是名副其实的“学术图书职业读者”。这种职业阅读, 有的时候是枯燥、单调的, 学术图书编辑的生活永远是“清茶一杯、钢笔一支”, 日复一日的简单日子。但是, 笔者认为, 我们不能忽略阅读学术图书的精神享受, 读书是一种态度, 是“高智商社会、高文化社会”的保证, 学术图书编辑是把作者和读者联系在一起的桥梁和纽带。

3. 学术图书编辑是学术的“把关者”和“鉴定师”。

学术图书编辑的职责就是要把作者和读者联系在一起。这意味着学术图书编辑是一种责任, 保证读者拿到手的是一部从各个方面讲都是“好”的、够水平的书。对于一本学术图书来说, 学术图书编辑是首先的读者, 学术图书编辑要认真甄别图书的学术质量, 严格把关, 杜绝粗制滥造的“伪学术”图书走进学术交流中。同时, 对于一些名不见经传的作者, 甚至有些没有学术出版补贴的研究人员, 对于他们多年的研究成果, 学术图书编辑要坚决支持, 努力帮助他们出版这些成果。

4. 学术图书编辑与学术是相辅相成的关系。

学术图书编辑工作可以带动学术研究。由于经常编辑本专业的专著, 学术图书编辑往往可以很方便地了解学术热点和前沿。再加上常年从事学术图书的编辑工作, 更可以使得编辑开阔视野, 提高学术鉴别能力和学术的写作能力, 并且加深学术文化积淀。反过来, 学术研究可以提升编辑水平。经过学术研究的训练, 学术图书编辑可以加深对自己本专业的了解、认识和体验, 对编辑工作中相应的难处理的学术问题和编辑问题, 处理的时候更能自信, 处理的也能更为妥当。比如, 笔者是考古专业毕业, 深深知道图片、线图、表格在考古学研究专著中的重要作用, 在处理相关专著时, 主动采用较大开本, 甚至使用折页等方法, 来解决表格庞大的问题, 避免了不少容易发生的问题。

(二) 学术图书编辑的发展历史和现状

1. 学术图书编辑是古老的职业, 一些著名的学术大家都是学术图书编辑。

学术图书编辑是一个古老而崭新的职业。“唯殷先人, 有册有典。”在几千年前的殷代, 这些殷民就有了关于自己历史的典籍, 而撰写、修订这些典籍的“知识分子”, 他们所承担的工作, 其实就是史学、社会文化的学术编辑。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人物——孔夫子, 曾经亲自定礼乐、删诗书, 自称是“笔则笔, 削则削”, 该写的一定要写进去, 该删的肯定得删掉, 从事的也是图书编辑工作。中国古代没有专职的学术图书编辑, 专门的史官大都负责整理编辑前人文献, 使之成典成册。正如龚自珍在《古史钩沉论》中所说:“《风》也者, 史所采于民, 而编之竹帛, 付之司乐者也;《雅》《颂》也者, 史所采于士大夫者也。”他们读书最多, 是最有学问的人, 也是我国最早的编辑家。清代的纪晓岚编辑的《四库全书》, 新中国成立后的《中华大字典》《汉语大字典》, 都是经过学术大家编辑加工的不朽大作, 传承至今。

2. 学术图书编辑的发展现状。

大量新人进入, 实际工作能力不足, 没有经过严格训练。近几年来, 一大批新毕业的博士生、博士后进入学术图书的编辑岗位, 这些年轻人大都一直在学校攻读学位, 书本知识比较多, 但是实际工作经验比较少。比如在考古图书的编辑工作中, 我们想象一下, 一位没有实际下过田野、参加过发掘后的整理工作、亲自撰写过发掘报告的编辑, 是无法理解别人撰写的考古发掘报告或者利用考古资料撰写的科研著作的, 更谈不上对相关图书的编辑能力。

学术编辑任繁重, 缺乏较强的统筹运作能力和清晰的工作条理。随着学术出版社的企业化运作, 特别是近些年, 学术出版大发展、大繁荣, 学术出版机构大多承担很多“大工程”, 面对繁重的编辑工作, 在几本图书同时运行的时候, 不少编辑开始手忙脚乱, 统筹运作能力比较差。经常出现如下的现象:这本图书初审工作进行一半, 另一本图书的校对稿件还没核对, 第三本图书的封面设计还需要核对, 第四本图书需要给作者快递样书, 接起芝麻扔掉西瓜, 手足无措, 乱成一团。长此以往, 开始出现焦虑甚至出导致很大的错误发生。

学术出版编辑的培养需要休养生息, 新人接班工作还是不足。改革开放以来, 学术界和政府有关部门急于恢复和发展学术, 大项目、大工程不断上马。从学术出版编辑层面讲, 大家似乎忽略了基本事实:老一辈学术图书编辑专家大多年事已高, 又经过“文化大革命”的摧残, 已力不从心;中年一代受历次政治运动的影响, 学术基础和学术编辑实践能力普遍不足, 难以胜任承上启下的重任;新的毕业生中涌现出大批杰出人才, 但大多也没有受到全面而严格的训练。这样一支青黄不接的编辑队伍, 本来应该有一个休养生息的阶段。

二、学术图书编辑工作中存在的具体问题

随着科技的发展, 硬件设施越来越完善, 学术图书编辑本身的专业素养也越来越高, 整体来看, 我国学术图书编辑对出版物的质量、出版物的社会效益以及公众评价等都有了明显提高。但公众在肯定学术图书编辑取得成绩的同时, 也在不断地提出一些尖锐的、亟须解决问题。例如:学术选题评价体系上的重数量轻质量, 评价指标单一, 急功近利;以权谋私、剽窃他人成果;常识性错误和错别字出现频率较高;低级趣味的作品泛滥;等等。所有这些, 都在提醒着我们学术图书编辑理性修养的不足, 学术图书编辑某些方面的素质亟待提高。

(一) 学术选题评价体系导致学术图书编辑急功近利

评价导向上的重数量轻质量, 评价指标单一, 急功近利, 已经成为我国学术出版编辑评价体系中最为突出问题, 而且这种情况越来越普遍。随着学术出版机构的企业化、集团化, 对于学术出版编辑开始推行量化或者是数字化的绩效考核, 并通过学术出版机构的自动化办公系统随时动态监控, 导致学术出版编辑一支绷紧业绩这个概念, 过度追求数量——比如一位学术出版编辑搞了多少个选题;甚至有的学术图书出版机构核定每位编辑每个书号的经济效益, 规定一年完成多少个书号, 一年完成多少经济效益。过度追求量化指标, 其后果会导致出现学术出版编辑的临时性对应性策略, 在选题方面, 不再专注学术水平高、受众面小的学术图书, 对一些内容比较简单的水平较低甚至内容重复的选题, 只要有一个能打动人的书名就受到追捧。

(二) 出现过度市场化倾向, 缩短编辑加工环节, 导致粗制滥造及不合格产品的泛滥

有些学术出版机构, 在利益的驱使下, 降低标准, 在编辑加工过程中, 也不能严格把关, 编辑加工流于形式, 审读、校对工作毛毛糙糙。为了赶上销售的时间节点, 对出书质量睁一眼闭一眼。还有一些图书编辑的专业素养不高, 知识面不够宽, 导致出版内容频频出现常识性错误。如某些编辑不清楚“法人”和“法定代表人”的区别, 在《一个企业法人在法院的遭遇》一文中, 将厂长这个法定代表人当成了法人。还有语言知识储备不足, 随意颠倒一些成语的用法, 如“电光石火”写成是“电光火石”等。除此之外, 一些出版物错别字泛滥, “无错不成书”, 不仅对社会造成了不良影响, 也损害了出版工作者的形象。

此外, 在图书装帧和印制过程中, 不考虑读者的利益, 图书的印制质量水平不高。如此下去, 难免会造成学术图书质量下滑, 所以学术出版社上下都应有所警惕。

(三) 忽略对学术发展的正向引导, 导致学术图书编辑对有些图书政治把关不严

随着我们国家出版事业的发展, 国家对于学术出版机构的书号管理采取了支持的态度。个别学术出版机构为了追求经济效益, 与社会上的个别图书公司合做出书, 在选题上哗众取宠, 忽略了对学术发展的正向引导。某些学术出版机构, 打着科研、学术的观点, 接受境外一些别有用心组织的出版资助, 出版一些代表西方政府观点的图书, 甚至将这些标榜为新思想、新思潮, 挑战政治底线, 在国内大量推广, 给国家的安定、团结造成了很大的不良影响。对于某些宗教类的、涉及外交类尤其是涉及中国边疆地理类的图书, 不能把握党和国家的政策标准, 不能及时给国家的相关部门送审、备案, 给国家的宗教、外交工作造成很大的被动, 同时也给学术出版机构自己带来很大的政治、经济损失。

(四) 个别图书编辑专业素养不高, 缺乏职业道德, 以权谋私、剽窃作者成果

近些年, 编辑剽窃他人稿件事情经常被曝光。2010年《北方文学》某总编辑涉嫌剽窃, 引发热议。无独有偶, 2011年6月, 燕山大学某教师以审稿人之便剽窃他人成果, 常以“建议本文修改后重审”为由将原稿退回, 然后略加改动, 另投他刊。作为经常接触各种稿件的学术图书编辑来说, 和那些期刊编辑一样, 确实有这方面的便利条件, 但是我们要知道, 这种剽窃他人成果的行为是非常恶劣的, 他们将道义和责任抛在脑后, 完全丧失了编辑的职业道德, 损害了学术图书编辑的信誉和形象。

以上种种现象, 都在提醒着我们要提高学术图书编辑的理性修养, 加强学术图书编辑的责任和担当。

三、加强学术图书编辑的责任和担当

学术图书编辑是学术信息传播的重点环节。学术图书编辑的素质直接影响着出版内容的客观性和真实性, 对我国的科研水平乃至社会的团结稳定和发展进步有着很大的影响。因此, 必须提高学术图书编辑的职业素养, 加强学术图书编辑的责任意识和担当, 多出好书, 做好学术图书出版的“守门人”。

(一) 学术图书编辑要有品牌意识, 珍惜并精心打造自己和单位的学术出版品牌

市场竞争遵循的是优胜劣汰的原则。在品牌竞争的时代, 市场自然会向品牌倾斜。大家一定要明确, 是品牌为我们带来市场, 所以一名优秀的学术图书出版编辑必须注重塑造自己和自己单位的品牌、保持自己的品牌, 不断增强自身的核心竞争力和美誉度。

有鉴于任何一种品牌都有成长期、稳定期和衰退期, 当一个品牌进入衰退期时, 就应求新、求变, 自觉地给原有的品牌不断注入新的内涵, 只有这样, 才有可能永葆品牌的青春活力。品牌创立之后, 要充分利用这一资源, 维护品牌, 延伸和发展品牌。要将学术图书编辑自己学术出版声誉的建立、类型图书系列品牌的培育, 一直到整个学术出版机构品牌的塑造看成是一个长期的过程。

学术图书出版品牌是经过长时间精心打造而来的, 需要凝聚丰富的、高水平的学术作者资源、学术读者资源、学术内容资源和学术市场资源。作者的信赖和托付、读者的认可和肯定是学术图书编辑和学术出版机构发展不竭的源泉和动力, 也是学术图书编辑和学术出版机构进一步发展的重要支撑和宝贵财富。这就要求学术图书编辑们, 在复杂多变的出版市场竞争中继续保持引领地位, 要务必通过持续的努力, 不断地延长或延伸出版品牌的效益, 只有使精品更精、品牌更多、强势更强, 市场才有可能越做越大, 才有可能始终走在中国学术出版事业的前列。

(二) 学术图书编辑要尊重学问与真理, 尊重作者和读者

学术图书编辑要把作者放在一个平等的位置上, 要杜绝“编辑老爷”的思想, 尊重作者的劳动, 设身处地地为作者着想, 要认真审核稿件, 真心为作者服务, 给予作者创作的动力。学术图书编辑要善用公众给予的信任和权力, 尊重原作者, 不以权谋私、剽窃作者成果。对名家和新出道的作者一视同仁, 以人为本。不搞有偿交易, 不收受贿赂。

“竭诚为读者服务”, 是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创始人邹韬奋先生立下的店训。所谓“竭诚”就是“竭尽心力”“诚心恳意”的意思, 就是以读者为本, 要注重学术图书对读者的引领和影响。今天我们在感佩出版前辈们的伟大业绩的同时, 也应该像前辈们那样, 坚持出版导向, 坚守文化传统, 追求思想学术的一流、新锐。有了这样的定力和方向, 我们才算有灵魂, 唯此方能成为一个“既不人云亦云, 又不固执己见”的人。果真这样, 学术图书编辑就有可能成为一个尊重学问与真理、尊重作者、尊重读者的人。

(三) 要通过提高学术图书质量增强核心竞争力

关注学术图书的质量, 是因为学术图书质量直接影响着学术出版机构的未来和发展。学术图书的质量是学术出版机构的生命, 唯有不断提高质量, 多出精品力作, 才是使学术图书出版业永恒的主题。只有树立人人都是图书质量“把关者”的理念, 学术图书出版的质量才能得到保证。

没有质量的图书, 在市场上行之不远。也许一个责任编辑的疏忽, 就会影响整本图书的质量;也许一本图书出现质量问题, 整个学术出版机构都会受到影响。所以, 无论是学术图书书稿的初审、复审、终审, 还是校对、质检甚至封面设计, 哪一个关口都不能轻视, 都要以自己是最后一道关口的标准严加要求。

1. 提高学术图书质量就是学术图书编辑工作素质提高的反映。

保证学术图书质量是学术图书编辑的工作责任, 也是职业要求。学术图书编辑作为“守门员”“把关人”, 肩负着选择和传播优秀学术文化的使命, 在这个意义上也包含着提高自身文化修养的事业责任。

首先, 学术图书编辑要有高尚的职业道德。遵守职业道德是学术图书编辑人员必备的基本素质。学术图书编辑要牢记自己的使命, 加强党性和科学发展观的学习, 始终坚持弘扬、传播进步文化, 把向读者提供健康的精神食粮作为自己的最高责任。以邹韬奋先生为代表的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在20世纪三四十年代特别体现出了捍卫真理、追求真理的努力, 大量出版了马克思主义经典读物, 传播先进的思想理论, 成为进步出版事业的堡垒。今天的图书可能就是明天的历史参考书。因此, 学术图书编辑要以良心和正义为梯, 立业为公, 坚守职业道德, 为将来的历史留下真实、公正的纪录。

其次, 提高学术图书编辑的职业素养。学术图书编辑只有备有一定的专业技能, 才能更好地打磨稿件, 保证稿件质量。因为学术出版物涉及大量的信息, 包含各行各业最顶尖的知识, 而且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 跨行业的因素越来越多, 新知识、新概念层出不穷, 这就要求学术图书编辑具备较强的学习能力, 掌握专业学术知识, 拓展知识面, 熟练应用各种专业学术术语, 保证出版信息的准确性。同时, 要加强对学术图书编辑业务能力的培训, 培养学术图书编辑熟练运用各种先进工具。

再次, 学术图书编辑要重视有关语言文字的使用规范。学术图书编辑要重视有关语言文字的使用规范, 强化规范意识, 提高驾驭语言文字的能力。学术图书中经常会有一些与民族宗教相关, 涉及中国领土、主权和中国台港澳地区的词语出现, 一些用词一定要恰当。例如:对各民族, 不得使用旧社会流传的带有污辱性的称呼, 不能使用“回回”“蛮子”等, 而应使用“回族”等。这一点广大的学术图书编辑都比较了解。但是, 最重要的是不能随意简称, 如“蒙古族”不能简称为“蒙族”, “维吾尔族”不能简称为“维族”, “哈萨克族”不能简称为“哈萨族”等。再比如, 对刑事案件当事人, 在法院宣判有罪之前, 不使用“罪犯”, 而应使用“犯罪嫌疑人”, 这显然就是一个逻辑方面的常识性问题。学术图书编辑要努力做一个懂语法、懂逻辑、能够正确使用语言文字的图书编辑, 保证出版物的语言文字质量。

最后, 学术图书编辑要重视与其他编辑甚至是校对人员的交流学习, 通过交流共享知识。阅读和编辑能力不能只依赖个人相对宽广的阅读, 也要依赖同行间相互的知识共享, 交流是扩充知识的过程, 有效的交流可以扩大我们的专业背景知识。刚进入学术出版机构的新同志, 一定要把最基础的东西学到手, 然后在这个基础上提升。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的著名编辑冯广裕先生曾经说过, 要成为一名好编辑, 不仅需要经验积累, 而且必须经过一个传帮带的过程。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的编辑, 在入职后都要开始在校对科学习, 他们不仅学会给文字挑错, 还对版式、格式、字号等编辑知识有了一定的了解, 那些校对员有可能不是大学毕业, 但他们有独特的本领, 那就是“眼毒”——给文字挑错。这个习惯一定要有师傅言传身教才能养成。在这个过程中, 师傅至为关键。学术图书编辑的功力每时每刻都需要, 这种功力的传承、积累要达到一定层次, 必须要有好师傅带。

2. 抓好出版规划, 提高选题质量。

所谓抓选题质量, 就是一定要抓好出版规划, 二者是相辅相成的。学术图书编辑应该有长期的考虑, 除了及时联系一些新的学者外, 还要有年度的和长期的 (两年以上的) 选题计划。学术出版编辑可以据此有针对性地跟踪相关学者和学术进展, 尽早介入, 为学者成果的最终形成提供良好的建议和支持。对于一些稿件质量较差、选题重复的选题, 编辑要坚决剔除。

3. 提高学术图书的质量就是要“重视细节”。

首先, 学术图书编辑对接到的学术著作, 不是马上从第一页就开始编辑加工, 而是要和作者进行仔细的沟通——包括该书作者选题的缘由、写作的目的、学术突破点等, 理解作者的全书架构、内在逻辑关系, 建立图书的全局观念。然后, 开始进入学术著作的翻检环节。翻检时应注意细节。要看是否符合学术图书的出版条件, 是否符合相关学术出版机构的体例规范, 来稿是否做到了“齐、清、定”。如果不是这样, 请作者另谋出路;如果作者坚持出书, 请作者按体例规范, 根据书稿内容和相关学术出版机构的规定, 重新确立全书整体的篇、章、节或章、节层次, 修改定稿后再来。同时, 在申报选题时候就要注意把握好政治导向关、内容质量关。待作者修改定稿并在选题获得批准后对全稿从“目录”到“后记”要经过非常仔细的、字斟句酌的认真审读和编辑加工, 特别是对涉及国家主权、民族尊严以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 必须把好正确导向关, 还有国防建设和经济建设的有关保密规定, 以防出现问题。

其次, 学术图书编辑要选择自己本专业的图书进行编辑。学术专业, 自会有专业的圈子, 学术图书编辑跟他的老师、同学, 专业相同, 在沟通上也容易, 交流方便快捷, 开发选题和编辑加工相对容易入手。否则隔行如隔山, 让学经济管理的去做古代音韵的编辑, 难度实在太大, 反过来, 让一个学考古的编辑去做企业管理图书也是很不容易的事情。像中华书局、商务印书馆等专业化出版社所以能做好专业的图书, 很重要的一点就是他们有一批能够把握学科前沿、能与作者对话的学术图书编辑。一些图书品牌之所以在市场上、社会上产生广泛影响, 其原因是主持这些学术图书的编辑, 无不具有深厚的专业知识和开阔的知识视野。出版物是人类文化传承的知识结晶, 而人类的文化知识是分门别类的。作为对学术图书内容容负首要责任的编辑, 要努力使自己具备所编学术图书所属专业的知识水准。这样可以做到既快又好, 能充分发挥学术图书编辑的长处。同时对作者和读者也是好事。

最后,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 学术图书编辑应该注重以下内容:封面、目录、序言、前言、后记、版权页、重点章节和段落, 特别是书后附的年表、参考文献与正文是否一致。有些年鉴类图书, 因其涉及大量的同比数据, 因而编辑还需要将这些数据与上一年度报告的数据进行核对以保证每年数据的可比性。注意细节才能出精品。

(四) 学术图书编辑既要重视图书的经济效益, 更要注重其社会效益与不朽意义

学术图书会影响人们的道德、思想、价值观, 特别是哲学社会科学图书出版事业, 尤其不能单纯以实现经济效益的高下来判定。因为文化产品效益的实现, 是由审美价值、认知价值、经济价值、社会价值和历史价值等多种效益综合而成的, 经济价值仅仅是其中的一个方面。只有在合乎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互融合的坐标上, 才能判定其价值的高低。而真正科学思想体系的形成, 既需要时间加以梳理和提炼, 也需要时间的检验;既需要避开各种纷扰而加以观照, 更需要在各种环境中得以验证。因此文化产品的精神价值, 常常不是在短时间内能够彰显的, 有时候, 非要经过较长时间的检验, 才有可能辨析其高下。那些真正具有价值的文化精品, 可能是在漫长的岁月之后才逐渐放射出光彩, 呈现其不朽意义。因此, 要本着对社会负责、对受众负责的精神, 把坚持社会效益放在第一位。大到宏观把握, 小到信息的点滴修改, 学术图书编辑人员应认认真真, 一丝不苟。只有做出好的作品, 才能创造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四、结语

篇9:责任与担当

根据全总、省总关于开展“面对面、心贴心、实打实”服务职工在基层活动和娄底市总工会部署的“面心实”活动实施方案。1月24日下午,我与左建明一起来到了我对接帮扶的对像、娄底市水利水电工程队困难职工李华家。

一走进这个家庭,老工会主席李正书高兴地迎接了我们,狭小客厅的墙壁正中央贴着一张毛主席画像, 摆着一张陈旧的方桌,走进卧室,只见一张简朴的床和一个老式的衣柜,无一样现代家具和家庭设备。这位老工会主席就是李华的父亲,他立即把李华从卧室叫出来,一见李华,矮小瘦瘦的身体、苍白的脸色,说话像80岁的老人喘不过气来。她父亲告诉我们:李华今年34岁了, 由于她从小身患顽固性支气管炎哮喘肺气肿,患顽固性皮肤病,几十年四处求医未愈,生活不能自理,婚姻也一直未成,没有一个独立的家,无工作、无收入、无房子,跟随父母生活,靠党和政府的关心,民政局给李华办了低保,每月靠186元低保生活费和父母照料度日子。她遭受疾病的折磨致使她婚姻不成,使我们伤透了脑筋,她每月高昂的医药费给全家带来重大负担,给家庭经济和生活带来难以摆脱的困境,而我已73岁了,每月仅1750元退休费,且身患严重的胃肠疾病和一些老年病;爱人65岁了,无收入来源,患糖尿病和内风湿关节炎疾病……听着父亲的诉说,李华在旁边沉默无语,眼框充满泪水。面对这个贫困的家,我心情十分难过。我将帮扶资金2000元递交给李华,李华感动得哭了。李主席紧握住我的手,“工会确实是我们广大职工的娘家,我们全家万分感谢工会啊”。我心情沉重的地离开这个家,他们3人从三楼一直送我们下楼,全家人用无奈、感激交织的目光远远的目送我们。我一直在想,我刚参加工作时是在这个单位,我离开这个单位25年了,他们还是住在这个40平方米的陈旧老房子里,家庭一贫如洗,可想这个家的困境,可想李华父母几十年含辛茹苦和多么的不容易;我也在想李华遭受病痛折磨和未来单身的日子。这个曾经为工运事业兢兢业业工作的老工会主席的家是值得我们长期对接帮扶啊,李华更需要各有关部门的关心和帮助,我将积极与有关部门联系,争取将帮扶有关政策落实到这样的家庭,尽力为李华解决一些实际困难。

2012年8月28日上午,我带领维权帮扶部的同志一行三人来到涟源市水洞底镇,原湖南省锻造厂,慰问贫困家庭中今年高考考上的四位大学生,给每个大学生带来3000元的慰问金。

一走到锻造厂,只见原办公楼前挂着一块锻造厂社区服务指导中心的牌子,指导中心的梁支军书记等几人满腔热忱地迎接我们,首先我们到他办公室。他办公室非常陈旧简陋,在办公室一坐下来,梁支军书记情不自禁地说:“娘家人来了,我心里有好多知心话要倾诉呀”。

他详细地介绍:湖南省锻造厂始建于1965年,原隶属于省国防科学技术工业办公室,系省属三级军工企业。工厂于2005年7月批准列入国家政策性破产项目计划,2006年10月12日,由娄底市中级人民法院裁定进入破产法律程序,经过三年的破产清算,目前职工安置、资产处置、债权债务清理处置等主要工作全部完成。2009年10月4日终结破产清算法律程序。2010年1月29日组建锻造厂社会服务指导中心,中心仍处理原厂遗留问题。现有离退休人员1481人,未实现再就业人员400多人,当前存在一些突出的困难和民生问题。一是职工住房困难问题。现有1719户,其中居住在楼房的只有565户,还有1154户住的是公共房屋,或住在“干打垒”结构的危房里,有的是无房户。具体来讲:267户住在公共房屋,100户住在车间工房、值班室、养路工房、职工食堂、汽车库房、老办公房,135户挤在单身职工宿舍,567户居住在60-70年代土木结构干打垒平房的危房里,320户无房,还有7-8人三代家庭拥挤在30-40平方米住房里。二是家庭困难职工多。工厂有农转非家庭491户,涉及人数1708人,农转非家庭确属特殊困难群体,有相当一部份农转非家庭不敢用电、煤、气,只好到周边山上捡拾木柴作为生活燃料,有些家庭每月仅限用1度电、1吨水、1袋米(简称“3个1”)。三是因祸因残致使家庭特别困难。本身这些职工家庭就困难再加上重大残祸和残疾更是雪上加霜,厂里现有重症癌症病人33人,患尿毒症的8人,永久瘫痪卧床8人。患其他重大疾病的19人,残废人35人。四是企业改制下岗的40、50人员零就业造成家庭困难。400多下岗职工中40、50人员占60人,半边户困难职工家庭300多人。这部分职工技术单一,谋生手段匮乏。生活举步维艰。我们恳请上级各部门和工会组织给予高度重视,妥善解决企业破产改制后的相关实际困难。

他接着深情的说:我是一个湖南农大毕业的本科大学生,分到这个厂已有25年了,青春献给了厂子,企业改制后,我还死死守着块阵地。我舍不得我用辛勤劳动和汗水建起的这个厂,我舍不得这块土地,我更舍不得与我同舟共济的工人们呀!我留在这个留守处每月近2000元的工资,住的是30平方米的房子,我每天上班都是在上级各部门东奔西跑,反映职工的困难和诉求,就是为了让困难职工群体能够得到上级各部门的关心和帮助,我能为他们做这些事、不多不少能解决他们一些实际困难和问题,我就感到无比高兴,我再苦也愿意,也感到无怨无悔。

听了这些情况介绍,和梁书记这深情的一番话,我很感动……

在他的陪同下,我慰问了4户贫困大学生,每走到一个家庭,都是住着30平方米房子,家里除了一张床什么都没有。其中走到胡诗宇的家庭,两间阴暗潮湿的小房子,当我们要他在慰问金花名册签字时,屋子非常的黑暗,看不见签字。我问胡诗宇母亲,“你怎么不把灯开亮一点”,她母亲没有回答,只是笑了一笑,梁书记马上告诉我们,这就是我们的“3个1”家庭,为了节约用电,两间房子共用一盏灯,我抬头一看,确实两间狭小房子门中间挂着一盏15W的灯泡。梁书记说:“在我们这里这样的家庭还不少呢”。

慰问后在离厂的路上,车内无比安静,我心情无比沉重。我忘不了改革改制后这一大批下岗失业的职工困难群体,忘不了这批职工群体的生存和生活的困难处境,更忘不了企业改制后留守干部为民办实事的高尚精神。使我感受到党和政府对改革改制后职工和留守干部后续管理和关心帮扶的责任,感受到工会组织担当维权职责和帮扶的责任,感受到机关干部深入基层、深入企业、深入职工群众学习的必要性。我作为一个帮扶中心的分管领导,一定要带着真心实意的感情,带着强烈的责任,贴心服务职工群众。特别对国有企业改革改制后下岗失业的职工的困难情况,要积极向市委政府反映和建议,尽快将国有企业改革改制后的下岗职工移交社区归属管理,出台规范管理文件,明确管理职责和措施,加快社区工会的组织建设,加强移交给社区归属管理人员的再就业、培训、生活、医疗、住房、子女上学等帮扶力度,确保改革改制后职工有关社会保障政策落到实处,促进娄底和谐稳定发展。

上一篇:2017残疾人康复计划下一篇:智能科学技术导论 第09讲 行为展现概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