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宗局年度工作总结和工作谋划

2024-05-10

民宗局年度工作总结和工作谋划(通用6篇)

篇1:民宗局年度工作总结和工作谋划

民宗局年度工作总结和工作谋划

2015年以来,我局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和上级民政部门的具体指导下,认真落实县委关于开展“三严三实”的部署要求,继续打造“和谐民政、阳光民政、平安民政”,认真贯彻“以民为本、为民解困、为民服务”的工作宗旨,强化措施,锐意创新,狠抓落实,各项民生保障工作都取得了新进展。

一、2015年工作总结

(一)建立了较为完善的社会救助体系。

1、城乡低保工作。一是春节前安排慰问资金198万元,对全县6476户困难家庭开展了走访慰问活动,确保困难群众愉快过节。二是加强低保动态管理。年内对我县城乡低保对象进行了全面核查,共清退不符合城乡低保条件对象1643人,新纳入城乡低保对象3334人。三是及时发放城乡低保资金。我县现有城镇低保对象1969户,2742人,农村低保对象36533户,44710人,年发放城保资金780万元,发放农保资金6752.9万元;越冬前,为5746户特困户发放取暖补助资金258.57万元;为863名矽肺病患者发放困难生活补助资金344.2万元。

2、农村五保供养工作。一是及时发放五保供养资金。我县共有农村五保分散供养对象2876户、2880人,集中供养对象261人,年发放五保供养资金851.85万元。二是加强中心敬老院基础建设。实施云州中心敬老院(残疾人托养中心)进行搬迁新建项目,总投资550万元,建筑面积3000㎡,床位150张,年内完成了开工许可等相关手续;实施了东万口中心敬老院房屋保温防护和供暖管道改造工程,项目总投资36万元,进一步提高了五保供养水平。

3、城乡医疗救助工作。年内救助城乡重大疾病患者1215人,发放救助资金582.86万元。为7名重度精神病患者实施救助,救助金额4.3万元。

4、临时救助工作。今年,共对501人因重病、突发事件等原因造成临时困难家庭实施了临时救助,发放救助金68.5万元。

(二)建立了反应迅速的灾害救助体系。

1、及时查灾核灾报灾。今年,我县先后遭受风灾、低温冷冻、洪涝、雪灾等自然灾害,造成全县18个乡镇、221个行政村、21413户、62055人受灾,房屋倒损210间,大棚被压塌638个,受灾面积9717.4公顷,成灾面积7355公顷,直接经济损失7041.3万元,其中农业经济损失5872.55万元,基础设施损失854万元。灾害发生后,我局领导第一时间到灾区调查了解灾情并组织自救,努力把灾害的损失降至最低。年内共下拨救灾资金219万元。

2、政策性农村住房保险和“一元民生”保险全面落实。一是政策性农村住房保险全面落实。为进一步增强农村群众抵御灾害风险的能力,我县在全省范围内率先起步,联合印发了《关于在全县开展政策性农村住房保险工作的通知》,按照每户每年保费8元的标准,将具有农业户籍的68964户农村住房列入保险范围,从2015年5月1日正式投保,投保金额55.2万元。二是“一元民生”保险工作全面落实。为加大民生保障力度,进一步增强城乡居民因自然灾害和见义勇为造成人身伤害的救助能力,我县制定了《落实〈XX市“一元民生”保险实施方案〉的操作办法》,保险费按照我县2014年度人口统计年报户籍人口数每人1元缴纳,于2月16日完成全县29.8万人参保工作,投保金额29.8万元。

3、加强防灾减灾知识宣传。一是我局制定印发了《XX县应急避难场所启用预案》,确定了县城10个应急避难场所场址,进一步提高了防灾减灾应急能力。二是对全县18个乡镇民政办主任进行了防灾减灾培训,进一步增强了基层救灾人员抢险救灾应急反应能力。三是开展“5.12防灾减灾日”宣传活动。今年5月12日是我国第七个防灾减灾日,主题是“科学减灾,依法应对”,活动当天共摆放了宣传展板18块,发放了各类自然灾害的宣传资料6000多份,进一步提高群众防灾减灾意识。

(三)建立了较为完善的优抚群体服务保障体系。

1、双拥工作。2015年春节,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组成慰问组,对我县驻军部队、光荣院、军休干部进行了走访慰问;为现役军人悬挂“光荣军属”牌;为在部队立功受奖现役军人家属庆功报喜,送喜报;为重点优抚对象和现役军属贴春联;9月3日抗战胜利70周年之际为68名抗日老战士发放一次性生活补贴资金34万元,发放抗日纪念章68个。

2、优抚工作。全县有3156名优抚对象,年发放抚恤补助资金1391万元,门诊补助资金94万元;为150名重点优抚对象发放“一站式”医疗补助资金80万元;解决重点优抚对象“三难”问题,发放救助金20万元;为42名优抚对象参加城镇职工医疗保险,15名优抚对象参加居民医疗保险,1232名优抚对象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

3、接收和安置工作。一是制定了我县《2013年退役士兵安置方案》,通过档案实绩排分选择单位方式,将9名符合安置条件的转业士官全部安置,上岗率100%。并及时发放待安置期间生活补助费3.2万元。二是接收2014年退役士兵99人,为84人发放自主就业金259.8万元;接收2015年9月退役士兵64人,为63人发放自主就业金189.3万元。三是发放2012年入伍义务兵2014年家庭优待金119人,141.5万元;2013年入伍义务兵2014年及2015年的家庭优待金216人,258.5万元;2014年入伍义务兵2015年家庭优待金96人,106万元。四是支付11.2万元对32名自主就业退役士兵进行了职业技能培训,已全部就业。

4、散烈集中安葬工作。一是继续加大对散埋烈士集中安葬工作,今年共迁入县烈士陵园散埋烈士81名。二是在“清明节”开展了烈士祭扫活动,期间共接待烈士家属80余人。三是为进一步开展好抗战胜利70周年纪念活动,投资90万元在烈士纪念碑广场建抗战叙事浮雕墙,进一步提升了县烈士陵园档次。

(四)进一步完善专项社会事务管理和公共服务体系。

1、婚姻登记工作。年初完成了县婚姻登记新址搬迁工作,进一步提高了服务水平。从2015年1月1日,全县免收婚姻登记证书工本费,建立了节假日和特殊日期电话预约登记服务,便民措施更加到位。年办理结婚登记1753对、离婚登记715对、补办补发婚姻登记1089对。

2、殡葬工作。一是通过申请福彩资金50万元,完成了县殡仪馆火化炉技术改造项目,提高了服务水平,强化了硬件建设。二是继续推行殡葬惠民政策,年内共火化遗体189具,为37名困难群众减免丧葬费用52836元。三是今年已完成投资5000万元对凤凰山公墓继续进行绿化工程。

3、继续完善第二次地名普查工作。年内主要对新增的50多条地名信息进行了补查,对全县人口等信息进行了更新;基本完成了《XX县地名志》初稿的撰写工作;完成了赤城—宣化线行政区域界线的联检工作。

4、民间组织管理工作。今年,新登记注册民非12个、社团5个,登记合格率100%。抓好登记管理和年检工作,对77家民非和社团进行了年检,其中52家合格,撤销年检资格11家。

5、基层政权和社区建设工作。一是年初完成了第十届村委会换届选举工作,共选出村委会委员1304人,其中村主任440人。二是进一步加强社区建设。继续深入推进创建和谐社区建设示范单位和社区创先争优活动,我县鼓楼东社区搬迁到东方怡景住宅小区,办公用房面积达到300平方米,进一步改善了办公用房条件。

6、流浪乞讨工作。规范流浪乞讨人员档案,截至目前共计救助流浪乞讨人员221人次,救助金额33600元;完成了我县困境未成年人的摸底排查和数据采集工作,共计421人。

(五)推进了以养老为主要内容的社会福利体系建设。

1、老年人保障工作。一是对60岁以上老年人口进行了统计,全县共有60岁以上老年人54345人。二是及时足额发放高龄补贴。按照80-84岁每人每月20元、85-89岁每人每月30元、90岁-99岁每人每月50元、100岁以上每人每月300元的标准,年内为7345名老人发放高龄补贴资金226.57万元。三是推进60岁-80岁老年人参加“老年人意外伤害组合保险”工作,按照每人每年30元自费自愿投保,目前已投保人数共12250人。

2、幸福院建设工作。大力推进农村互助幸福院建设,今年共下拨278.5万元完成了39所幸福院建设任务,其中在龙门所、雕鹗、东万口、云州四个乡镇筹建了4所规模大、示范性强的农村互助幸福院。

3、孤儿保障和慈善事业工作。一是全面落实孤儿保障政策。从2015年4月起,将孤儿保障资金由每季度缩短为每月进行发放;按照每人每月700元的保障标准,年内共为88名孤儿发放基本生活补助金73.9万元。二是积极推进慈善事业发展,今年10月16日是第三个“赤城慈善日”,当天开展了捐赠活动,收到捐款9.9元;大力开展慈善救助,共救助先心病儿童、恶性肿瘤、白血病等重大疾病患者家庭68人,发放救助金10.7万元。

(六)扎实推进了民族宗教工作。

1、民族工作。一是积极做好民族村发展项目申报工作。申报了东万口乡官路坊蒙古族村、东卯乡头道营村、茨营子乡碾子湾村道路硬化项目和独石口镇青羊沟满族村护村护地坝项目。二是及时更新少数民族流动数据库,统计出外来流动少数民族流动人口8人。三是为在我县就读的64名少数民族学生进行了民族成份认定。四是对我县10家清真食品店进行了安全检查。

2、宗教工作。积极引导宗教界开展慈善活动,为我县贫困学生和老年人捐款达9万余元;加强对我县宗教界的管理,确保了各类重大节日期间宗教界的稳定。

(七)积极开展“三严三实”专题教育,进一步强化民政队伍建设。为延展深化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按照县委统一安排部署,我局积极开展了“三严三实”专题教育,制定了《关于深入开展“三严三实”专题教育的实施方案》,主要领导带头讲了专题党课。通过专题教育,进一步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在思想和行动上与县委、县政府决策部署保持高度一致,自觉践行“三严三实”,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真正使作风严起来、实起来,从根本上解决“四风”问题,同时认真贯彻落实县委书记马海利同志提出的“创新思想理念、立改工作作风、突出项目建设、加速转型升级”的总要求,严格落实中央“八项规定”,主动适XX县委“高标准、严要求、快节奏”的工作新常态,用“忠诚、担当、干净、干事、创业、为民”的干部标准要求自已,逐步推动我县民政事业改革创新发展。局总支被县直机关工委评为“先进基层党组织”。

二、2016年工作谋划

在2015年工作圆满完成的基础上,我局对2016年工作积极谋划,将继续以打造“和谐民政、阳光民政、平安民政”为目标,围绕和服务于全县中心工作,发挥好民政工作在救助“兜底”和社会建设中的重要作用。

(一)项目和争取上级资金工作谋划

1、重点项目工作。

•云州中心敬老院新建项目。实施云州中心敬老院(残疾人托养中心)搬迁建设项目,总投资550万元,建筑面积3000㎡,床位150张,2015年完成建设前期各项手续,力争2016年完成主体建设工程。‚雕鹗中心敬老院扩模增容项目。投资100万元对雕鹗中心敬老院进行扩模改造,新增床位100张,提高五保入住率。

ƒ农村互助幸福院新建工程。预计2016年新建6所示范性农村互助幸福院,对已2015年已完成的幸福院进行完善。

2、争取上级资金工作。

2016年,我局将积极争取上级资金1.2亿元,确保各项民生资金及时足额发放。

(二)部门重点工作谋划

1、完善社会救助体系建设。推进城乡救助一体化建设,提高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从2016年1月1日起,将城镇低保月保障标准由390元提高到455元,月人均补差由235元提高到255元;农村低保年保障标准由2250元提高到2900元,月人均补差由130元提高到150元;农村五保集中供养对象年供养标准由5000元提高到5500元,分散供养对象年供养标准由2600元提高到3000元。做好城乡低保与精准扶贫的有效衔接,将符合条件的低收入家庭纳入保障范围。开展重大节日慰问活动。

2、做好冬令、春荒期间的灾民救助工作。完善灾民救助台账,完善救灾应急预案,加强救灾物资储备,做好冬春灾期间无自救能力灾民的救助工作,保障灾民基本生活。

3、落实好各项优抚政策。及时、足额发放各类优待抚恤资金,确保重点优抚对象生活不低于当地平均水平。对有意愿的退役士兵开展就业培训。开展好双拥慰问工作。

4、加大养老和福利事业发展力度。制定出台相关优惠政策,鼓励和引导社会力量发展养老事业。落实好高龄老人和孤儿的保障政策,及时、足额发放保障金。

5、强化社会事务规范化管理,提升公共服务水平。加强社区基层社会组织的培育和发展。做好地名普查工作,完成《赤城地名志》的编纂工作。规范婚姻登记、殡葬服务。加强婚姻登记窗口规范化建设,提高登记员业务能力,提高办理效率。继续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收养法》做好收养登记工作,确保登记合格率达100%。落实殡葬惠民政策,推进殡葬事业健康发展。积极开展流浪乞讨人员救助。

6、加强党风廉政及干部队伍建设。进一步加强思想建设、业务建设,加强干部队伍素质建设。认真落实《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目标责任制》,提高干部职工拒腐防变能力,严防违纪违法行为发生。

篇2:民宗局年度工作总结和工作谋划

1、开展了“民族工作进企业、进学校、进村(社区)”工作。继续夯实我区在华乔包装厂开展的“民族工作进企业”活动,利用好企业“民族之家”的联谊平台,实现企业和少数民族员工的双赢。继续支持东方民族歌舞团创新特色节目,打造自身特色的同时多走出去,扩大文化品牌,宣扬民族和谐文化。今年,该歌舞团已在迪拜演出多场,受到当地民众喜爱。在民族工作进学校活动中,我们邀请了区法院领导为灵峰学校开设立体法制讲座,举办模拟法庭活动,使各民族学生能够遵法守法,和谐快乐成长。

2、探索民族“四微”工作。我区开通统战(民宗)微博,不定期发布最新民宗领域有关的活动情况。在统战部网站上开通对话信箱,听取问题建议,并宣传党的民族政策。对于来信来访的民族群众,都热情相待,解答他们的疑问,帮助协调解决相关困难。上半年以来,我局与司法局联合成立的少数民族权益保障服务站也积极发挥作用,共为少数民族群众提供司法援助咨询20多起。

3、积极营造民族团结和谐氛围,搭建联络联谊平台。努力关注民族发展和民族文化,筹建xx区少数民族联谊会,搭建少数民族干部交流平台,发挥少数民族特点和优势,开展各类有益活动,促进民族和谐。结合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月活动,开展“民族文化、民族和谐”的宣传活动。充分运用好市下拨和我区的民族发展资金为我区少数民族发展种养殖业提供支持,对特困民族群众开展对口慰问。

二、宗教工作

1、确保安全稳定。4月份,我们借召开宗教场所负责人会议之机,邀请了区政法委610办讲解反邪教知识,协同开展了政策法规学习月、发放政策读本等活动,增强了教职人员遵法守法意识,提高了他们抵御境外势力渗透和邪教侵害的能力。同时,通过调研、座谈交流等途径,及时了解宗教界人士思想动态,提前发现和掌握涉宗隐患矛盾,争取工作先机。截止上半年,我区已成功处置了各类矛盾隐患两起。

2、抓好宗教场所消防安全。上半年,我们继续采取签订责任状办法,及时与各宗教场所的负责人签订了安全责任状,明确安全责任,不断提高他们消防安全意识。同时,对场所进行了安全等级分类,明确了区、街道(镇)两级安全检查责任。加大对宗教场所每月上报安全隐患的督查工作,确保隐患整改真正落到实处。开展了“安全生产月”活动。通过下发文件,悬挂安全标语,黑板报栏、发放场所消防安全工作手册等形式宣传安全重要性,进一步提高宗教场所全民安全意识。

3、加大宗教活动全程监管。要求场所按照设计最大人员容纳率进行总体控制,不允许超员,并要求有关场所事前提交人员疏散和饮食等安全预案。对重点节日期间、人员密集的场所采取人流限行、安装监控、增加安保人员等措施,确保活动和人员安全。

4、提升宗教场所规范化管理水平。以“平安宗教场所”、“和谐寺观教堂”创建活动及“生态寺院”创建工作为契机,在我区宗教场所中开展环境优化和规范化管理提升工程,从制度建设、场所建设、设施规范等方面落手,全面推进各宗教场所的规范化管理工作,培植规范化管理示范点。今年已申报市平安宗教场所2家,省和谐寺观教堂1家,推荐生态寺院2家。通过创评活动,建章立制、树立模范,使全区宗教场所规范化管理提升到一个新的台阶。

5、实施宗教界人士素质“引领工程”。在佛教界开展“讲经说法”活动,请各寺院住持主讲佛教经典、学经心得等,在全区佛教界形成研讨经典、持戒守法的良好氛围。邀请中国佛协纯一、正慈两位副会长先后莅临我区举办大型讲经活动,弘扬佛教正信。适时举办交流讨论、讲学授课、外出考察等多种形式的专题培训,提升他们的“硬素质”。定期开展谈心活动,围绕工作方法、人际关系、办事能力、教务水平等,帮助他们解决思想和工作上遇到的问题。

2015年我县扶贫与人口计生工作按照省市的总体要求,始终坚持以改善贫困村基础设施条件、增加贫困农户收入、提高贫困群众发展能力为目的,大力实施精准扶贫六大工程,不断提升计生贫困对象的生产生活质量,促使计生贫困户率先脱贫。现将工作总结如下:

一、工作完成情况

根据国家人口计生方针政策的调整变化,我们加大了对计生贫困对象的`扶持力度,重点从富民产业、能力建设、教育扶贫、移民搬迁、兜底保障等方面落实各项优惠政策,稳步推进了扶贫与人口计生工作。

(一)摸清底数,精准扶持。根据省市对建档立卡农村贫困人口“回头看”的工作要求,围绕“看扶贫对象准不准,看脱贫需求清不清,看帮扶机制实不实,看资金使用准不准,看指标数据全不全,看脱贫成效真不真”的目标任务,对过去扶贫对象识别不准确,建档立卡信息不完善的问题进行了纠正,挤出了水分,找准了对象。进一步摸清了贫困户和贫困村的基本情况和脱贫需求,完善了建档立卡指标体系,建立了扶贫开发数据分析应用平台。共对全县17个镇、街道办152个村、农村社区的贫困户进行了复查复核,建档立卡贫困村95个贫困13843户47870人,其中:计生户4845户16276人,户占35%,人占34%,为促进扶贫与计生工作精准落地提供了依据支撑。

(二)落实有力,成效显著。一直以来,我们高度重视扶贫与人口计生工作,将其摆在全县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全局来谋划、来推进。一是贫困人口不断减少。全县贫困人口由2010年底的7.58万人减少到现在的3.9万人,年均下降9.6%,3.6万个低收入贫困人口基本实现脱贫,其中计生贫困户1681户5815人。贫困发生率由2010年底的53%下降到 27.9%。2015年贫困户人均纯收入预计可达到3000元。二是群众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十二五”期间,先后完成了139个贫困村灾后重建、34个整村推进连片开发任务,实施农业综合开发项目4期小流域治理和高标准农田建设2万亩,实现移民搬迁5339户,建设集中安置点38个,惠及计生户1650户5706人。同时,大力推进八渡河氐羌旅游带建设、美丽乡村建设、“双千”工程、农村清洁工程、能源工程及安居工程,有效改善了农村贫困落后面貌,极大提升了贫困户生产生活质量。三是扶贫机制不断完善。从坚持“整体推进、连片开发、集中攻坚”的扶贫思路到构建专项扶贫、行业扶贫、社会扶贫的大扶贫机制,再到全面落实国家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政策要求,县上积极转变扶贫思路,改革扶贫方式,出台了一系列加强扶贫开发工作的政策办法,现在,又以县委、县政府名义制定印发了《关于全面加强精准扶贫工作的十条意见》《精准扶贫工作考核》《精准扶贫工作督查办法》,确保了精准扶贫各项举措落到实处,并将计生对象全面纳入了“十三五”扶贫专项规划,明确扶持资金1440万元。

(三)加强宣传,提高认识。我县扶贫系统机关有女干部职工40多人。全系统每二月召开全体人员例会,认真宣传人口与计生政策,引导全体人员树立正确的计生观念,并定期对下属各单位贯彻落实国家计划生育政策情况进行督促、指导。同时,我们还利用扶贫政策宣讲、实用技术培训、项目资金检查进村到户开展计生工作宣传,强化贫困群众对《人口与计划生育法》《母婴保健法》《计划生育技术服务管理条例》和《陕西省人口与计划生育条例》等法律、法规的认识和了解。

二、主要工作措施

按照县委、县政府人口与计生工作的总体部署,扶贫办坚持把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列入年度扶贫工作主要内容,认真履行成员部门职责。

(一)加强领导,明确职责。一是领导职责,成立了由办党组书记、主任任组长,分管领导任副组长,各科室、单位负责人为成员的扶贫与计生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全系统扶贫与人口工作的安排部署,督促检查,研究落实。二是扶持职责,坚持扶贫规划向计生户连片区域倾斜的原则,坚持扶贫到户项目向计生户优先扶持的原则,坚持扶贫直补资金向计生户首先发放的原则。三是管理职责,把计生工作与干部职工管理考核相结合,确保县扶贫系统全体人员(包括家属)在计划生育方面不踩线、不违规。

(二)整合资源,抓好结合。一是主动会同人口计生部门,研究制定人口计生与扶贫开发相结合的具体政策措施。在制定扶贫计划、拟定项目方案时,提前征求人口计生部门的意见,重点保证计生贫困对象。二是在落实精准扶贫政策中与计生工作紧密结合。主要是在移民搬迁、金融扶贫、教育扶贫、产业增收、基础设施等项目给计生户优先扶持,重点安排。并与有关部门定期组织联合检查、督导,共同研究解决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三)完善机制,严格考核。一是在对各镇、街道办年度扶贫工作考核中,把扶持计生贫困户的项目公示、资金到户、任务完成等情况作为重要的硬性指标进行考核,对未完成工作目标的镇、街道办,调减下年度项目资金。二是在年初与科室单位、干部职工签订的目标任务量化责任书中,把计生工作任务量化到各个项目,按照计划生育政策规定,年底逐一考核打分。

三、问题及建议

篇3:民宗局年度工作总结和工作谋划

(一)习近平总书记扶贫开发战略思想

近期,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县委书记研修班上,以及在云南考察和在陕甘宁革命老区脱贫致富座谈会上,就扶贫开发工作作出了重要指示。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深入贫困地区调研,就扶贫开发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讲话,多次作出重要批示,深刻阐明了新常态下我国扶贫开发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形成了新时期我国扶贫开发战略思想。概括地说主要有:“两个关键”的思想——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关键在贫困地区的老乡能不能脱贫。扶贫开发要增强紧迫感,真抓实干,不能光喊口号,决不能让困难地区和困难群众掉队。“两个重点”的思想——扶贫开发是我们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的重点工作,是最艰巨的任务。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边疆地区、贫困地区在三农工作中要把扶贫开发作为重中之重。“三个格外”的思想——对各类困难群众,我们要格外关注、格外关爱、格外关心。扶贫工作事关全局,全党必须高度重视,做不好,不但贫困群众不满意,人们也会怀疑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真实性。“三个更加”的思想——要以更加明确的目标、更加有力的举措、更加有效的行动,深入实施精准扶贫、精准脱贫,项目安排和资金使用都要提高精准度,扶到点上、根上,更多面向特定人口、具体人口,实现精准扶贫,防止平均数掩盖大多数,让贫困群众真正得到实惠。还有像改革创新的思想、内源扶贫的思想等等,国务院扶贫办概括了九个方面的思想,这些思想内涵极其丰富、内容博大精深,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扶贫开发工作的科学指南和基本遵循。我们要切实加强学习领会,掌握精神实质,进一步增强做好扶贫开发工作的紧迫感、责任感和使命感。

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的扶贫开发战略思想,不仅仅是全省扶贫系统的重要任务,也是各级党委、政府,以及各部门和单位的重要任务。省委、省政府对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高度重视,1月26日,省委强卫书记作出批示,要求省级领导在春节前深入各自扶贫联系点,走访贫困户,开展专题调研,进一步了解贫困联系点的基本情况,贫困帮扶资金使用效益,精准扶贫工作,并提出加快贫困地区脱贫步伐的思考和建议。省长鹿心社、省委副书记莫建成,就开展好扶贫走访和调研工作做了具体指示。随后各省领导密集深入到贫困地区开展扶贫走访和调研。近日,省委书记强卫在省政协副主席郑小燕的关于移民搬迁扶贫工作调研报告上作出重要批示指出,对贫困山区采取搬迁移民的方式扶贫路子是对的,不仅要推广,而且要加大力度。省政府副省长李炳军批示,要求省扶贫部门专题组织研究,提出加大搬迁扶贫力度的政策措施。

(二)有关扶贫开发会议精神

为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云南考察时的关于扶贫开发重要讲话精神,2月11日上午,汪洋副总理主持召开国务院扶贫开发领导小组会议;2月24日(正月初六)汪洋副总理又听取了国务院扶贫办的工作汇报。国务院扶贫办也于2月26日召开了全国扶贫办主任座谈会,学习中央领导的有关讲话精神,研究贯彻落实措施,部署“十三五”扶贫开发相关工作。

一是进一步明确扶贫开发的工作目标。“十三五”减贫目标是:基本消除绝对贫困,贫困县全部退出。二是理清“十三五”扶贫工作的主要思路。全面落实扶贫责任,强化党政一把手的主体责任,落实职能部门的行业责任。对贫困人口分类施策。以贫困户建档立卡为基础,对贫困户实施“滴灌式”精准扶贫。对丧失劳动能力的贫困户,提高城乡最低生活保障标准;对居住在缺乏生存和发展条件地区的贫困户,实施搬迁移民扶贫;对有劳动能力的可开发扶持的贫困户,实施产业扶贫、通过职业培训提高他们的就业能力和收入水平;对需要就地扶贫的贫困村、贫困户,通过村庄整治,改善他们的生产生活条件和环境,提高他们的生活水平和质量。三是提出“十三五”扶贫工作的重要措施。制定“十三五”扶贫开发规划、“十三五”革命老区扶贫专项规划和“十三五”片区扶贫开发规划,通过考核这根“指挥棒”,保障各项扶贫措施的有效实施。国家还将制定扶贫开发工作考核办法、行业扶贫考核办法和贫困县退出机制等相关制度。四是要求片区扶贫开发规划与“十三五”规划紧密衔接。由于划定片区较晚,各种经济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已经实施,造成了片区扶贫开发规划的实施困难。各地要将片区扶贫开发规划纳入当地“十三五”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统筹考虑,组织实施。五是筹备下半年召开全国扶贫开发工作会议。为加强老区建设,中央决定在下半年召开全国扶贫开发工作会议,部署“十三五”扶贫开发和老区建设工作。

二、江西省 2014 年扶贫和移民工作情况

过去的一年,全省各级扶贫和移民部门在省委、省政府及各级党委、政府的坚强领导下,紧紧围绕中办25号文件、赣府字19号文件和扶贫开发新纲要的总体部署,凝心聚力,狠抓落实,全力推动扶贫开发和水库移民管理,各项工作进展顺利。

(一)工作成效——主要表现在“四个预期”上

一是减贫增收实现了预期目标。一年来,通过共同努力,贫困地区和水库移民安置区基础建设进一步夯实,社会公共服务进一步提升,扶持对象自我发展能力进一步加强,稳定增收态势进一步巩固。2014年全省重点扶贫区域,赣南等原中央苏区县、罗霄山片区县、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的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幅度分别达到了16.9%、16% 和15.8%,均高于全省平均增长水平4-5个百分点。建档立卡贫困人口由346万人降至276万人,减少70万人, 下降19.4%, 降幅高于全国2个百分点。贫困发生率为7.7%, 比上年下 降1.5个百分点,下降幅度比全国高0.2个百分点。继续确保了库区和移民安置区社会稳定,库区移民人均纯收入达6435元,比上年增长17.01%,高于全省农民人均纯收入增幅5.8个百分点。

二是品牌创建取得了预期成果。继续探索创新并扩大搬迁移民扶贫进城镇进园区试点,得到国家的肯定并受到持续关注。全国扶贫开发工作会议高度评价了江西省扶贫搬迁契合城镇化,互动工业化,引导农村贫困人口有组织地流向小城镇、工业园区的成功做法。“雨露计划”培训实施方式改革试点,在国家层面引起广大反响,推进“四个转变”的经验,被作为典范在《国务院扶贫办情况交流》上刊发,最近国务院扶贫办采用江西省的“雨露计划”培训政策,在全国施行。贫困村村庄整治改革工作稳步实施,继续集成资金倾斜支持全省贫困村扶贫开发。“四位一体”产业扶贫到户品牌培育工作正式启动,开局良好。四大专项扶贫改革创新举措被《当代江西》作为发展升级的典型给予宣传。中办和国办也特发约稿通知要求报送经验做法。水库移民工作的创新也卓有成效,全省大中型水库移民避险解困试点方案获得国家有关部委一次性评审通过,并肯定其为基础工作做得最扎实、编制得最科学完善的一个方案;三峡后续工作的实施,特别是管理措施及效果得到了国务院三峡办稽查组的高度肯定。

三是社会帮扶发挥了预期作用。进一步动员了社会力量参与扶贫开发,帮扶工作形式多样力度大,到目前为止 , 全省各级定点扶贫单位自身投入,以及经驻村工作队协调争取的各类帮扶资金近13.2亿元 , 帮助贫困村兴修乡村公路6520公里 , 兴修水利农田受益面积76万亩 ,修建桥梁1171座 , 修建饮水工程3714处 , 引进和培育致富产业3211个 , 开展实用技术培训6045期 , 结对帮扶贫困户20.1万户。动员社会力量参与激发了巨大的扶贫潜力,仅“10.17扶贫日”活动,全省就募集社会扶贫资金2.23亿元。

四是制度监管达到了预期要求。在2013年完善“2+14”管理制度框架的基础上,进一步落实了扶贫和移民工作各项监管措施。围绕扶贫和移民项目资金的规范性、安全性,强化了监督检查,指导各地对2013年开展的扶贫和移民资金全面自查审计所反映的问题认真疏理,分析原因,限期整改;结合全省2014年民生资金检查,对全省扶贫和移民资金再次进行全面检查;协助水利部移民局完成了对全省10个县移民资金的审计工作。通过一系列监管措施,各项工作更加规范有序,江西省财政专项扶贫资金在绩效考评中评为全国先进。

(二)工作举措——具体表现在五个“扎实推进”

第一,以精确制导为目标,扎实推进扶持对象精准识别工作。按照“县为单位、规模控制、分级负责、精准识别、动态管理”的原则,安排部署了贫困户识别工作。各地行动积极,狠抓落实。兴国县在开好县委常委会、全县乡镇党委书记及单位负责人会议后,通过办好乡镇业务人员、村支部书记两个建档立卡知识培训班,组织好县级对乡镇、乡镇对所辖村两个层次的贫困户识别质量督查,确保贫困户建档立卡工作的顺利开展;于都县多次组织人员深入23个乡镇督查指导,对照农户申请表中的数据和情况进行逐项检查核实,确保识别对象不错位、不缺位;修水县、奉新县、鄱阳县等组织保障有力、人员培训到位、数据审核到位、工作指导到位,确保贫困人口精准识别。各地对精准识别扶贫对象的具体情况进行了调查登记造册,全省共识别出贫困村3400个、贫困人口346万人,基本完成了贫困农户信息采集和录入全国扶贫开发软件管理系统工作。全省贫困农户全面达到“户有卡、村有册、乡有簿、县有电子档案”的要求,为实施扶贫对象精准扶贫、动态管理奠定了扎实基础。水库移民方面,全年核定水库移民后期扶持人口162.31万,其中直补人口90.87万,新增移民后期扶持443人,为有针对性开展移民后期扶持提供了依据。

第二,以精准扶贫为原则,扎实推进专项扶贫工作开展。一是继续推进搬迁移民工程。2014年,全省移民搬迁10万人,其中搬迁扶贫8万人,水库移民搬迁安置1.34万人,农村重点污染区域移民搬迁5319人。进城进园搬迁安置进一步推进,全省进城进园试点县较2013年增加了一倍,达到18个。修水、武宁、遂川以及赣州的12个县(市、区)安置点规模都在千人以上。各试点县把进城进园安置点作为精品小区建设,高起点规划、高品位设计,打造移民安居、功能齐全、生活便利的梦想家园。安置点建设的各项涉农政策和资金整合进一步加强。各地以县为平台,加大统筹整合农村危旧房改造、保障性住房建设等补助政策的力度,同时,将交通、农业、林业、水利、农网改造、新农村示范点建设和农村敬老院、社区居家服务中心建设等涉农惠农资金,在确保资金性质、用途、管理要求不变的前提下,用于移民安置点的建设。各项政策补助和保障措施进一步落实。通过采取多种方式、多种渠道,给予各项优惠政策叠加,让利于民,让搬迁群众得益受惠。二是继续推进“雨露计划”培训。全年计划培训5万人,实际培训4.86万人。实施方式改革转型在全省范围内全面铺开,重点扶助贫困群众职业学历教育和转移就业技能培训。从省办去年底对各地调研督查情况看,全省完成任务情况良好,培训操作程序规范,补助资金管理使用安全。各市、县领导重视、组织实施有力,赣州、吉安、九江等市,宁都、遂川等县每年将“雨露计划”培训工作列入政府为民办实事的民生工程,纳入政府年度目标任务考核之中。各地也因地制宜探索了好的做法,万安县县财政拿出300万资金作为扶贫助学金,分别资助考取普通高等院校的贫困户子女每人1万元,中高等职业教育每人5500元;九江市与深圳高级技工学院合作办学设立“九江扶贫班”,优先选择贫困家庭子女送入该校学习,毕业后不仅就业稳定,而且可以落户深圳。抚州市今年同福建省科技技术学校联姻,在乐安、宜黄等县选取了30名贫困户子女、库区移民子女参加高级技术人才培训的试点,学员毕业后全部可以安排在福州、厦门就业,平均工资可达4000元以上;宁都县采取“负面清单式”划定范围、“精确制导式”确定对象、“对号入座式”发放补助的措施抓好培训工作。三是加大产业扶贫到户工作。落实安排原中央苏区和特困片区产业扶贫资金5.8亿元,安排非原中央苏区和特困片区县贫困村产业扶贫资金0.718亿元,重点扶持建档立卡贫困户,修改完善项目实施办法,提高资金使用效益。探索实施“四位一体”产业扶贫到户新模式,即扶持贫困村选择一个主导产业、组建一个农民合作社、设立一个风险补偿金、建立一个部门帮扶机制,其中设立风险补偿金已和省财政厅等4家单位联合印发了产业贷款试点工作指导意见,在全省特困片区县和水库移民大县中选择27个县(市、区)进行试点,探索在财政产业扶贫资金中安排产业贷款风险补偿金。四是加大贫困村村庄整治建设。在全省3400个贫困村中,安排了1730个省级新农村建设点和860个市县自建新农村建设点,安排贫困村村庄整治建设财政扶贫资金6.1亿元,整合新农村建设财政资金6.48亿元。各地突出村庄环境整治,都昌县在村庄整治建设过程中尊重民意选准点,整合资源集民财,标准建设美乡村;九江县坚持政府引导、村民主体,资金资源整合,全面改善基础设施,绿化整体提升组织原则开展工作;广昌县对贫困村的整体环境进行统一规划,完善各项基础设施及配套服务建设,使列入整治的贫困村居住环境焕然一新,村民生活质量大幅提升。

第三,以定点帮扶为导向,扎实推进社会和行业扶贫责任落实。深入推进社会扶贫,贯彻落实《省领导定点联系38个贫困县(市、区)扶贫开发工作机制》、《江西省定点包扶工作制度》,将不断提升工作制度执行力始终贯穿于中直单位驻赣定点扶贫、省领导联系县定点扶贫、贫困村定点扶贫三个层面工作的全过程。推进10个中直单位、82个省直部门及企业单位、各级定点扶贫单位和各级扶贫和移民部门共同将定点扶贫落到实处。驻村帮扶,实现全省贫困村定点扶贫和结对帮扶全覆盖,各级党委、政府共组织5384个部门单位 ( 省级291个、市级1263个、县级3830个 ), 选派16398名干部组成5156个工作组 , 派驻3400个贫困村开展定点扶贫和结对帮扶工作 , 占全省村数的19.7%,实现全省97个县 ( 市、区 ) 贫困村定点扶贫全覆盖。各地充分发挥各级扶贫开发领导小组的组织领导和协调作用,调动各个部门和社会各界参与扶贫开发,积极整合各类资金,加大对贫困地区的投入力度。抚州市将定点扶贫工作纳入市直单位绩效考评,全市253个贫困村都有工作队驻村帮扶;万安县推进“1+2”结对产业帮扶,干部带着资金、技术进农家,帮助贫困户发展增收产业;莲花县深入开展“千名干部结穷亲,万户家庭奔小康”活动,下派2000余名机关干部,派驻全县157个村,与贫困户家庭结亲戚、助发展;吉州区将36位区领导、84个区直单位、400余名党员干部、20个龙头企业组成的19个扶贫工作队 , 深入全区19个贫困村全面开展帮扶工作;九江市把定点扶贫工作与“连心、强基、模范”三大工程结合起来,深入开展“进千村、联万户”活动 , 以贫困村为主战场 ,以各级定点扶贫单位为抓手 , 组织动员社会各方面力量深度参与扶贫开发;上犹县采取“定点单位帮、党员干部扶、龙头企业带、社会各界捐”的方式 , 深入推进社会扶贫工作。针对特定帮扶群体,加大了社会捐助,先后争取实施爱心包裹、筑巢行动、溪桥工程、结对助学等项目,项目资金400余万元,覆盖6个项目县。同时积极协调行业扶贫,联络国务院扶贫办及时了解掌握国家部委出台行业扶贫政策情况。联合省交通运输厅下发《关于开展交通扶贫推进贫困地区自然村(25户以上)和搬迁移民扶贫集中安置点通水泥路建设的通知》、联合省水利厅下发了《关于开展水利扶贫推进贫困村农村开展饮水安全覆盖和优先安排贫困村农村小型水利项目工作的通知》等。

第四,以移民权益为核心,扎实推进水库移民管理工作。围绕水库移民的发展,加强项目管理,备案大中型水库移民后期扶持和后扶结余资金项目10287个8.9亿元。组织开展水库移民监测评估,认真做好水库移民避险解困试点工作,检查指导了武宁县下坊水电站等4个水库的移民前期工作和移民验收准备工作,组织开展了对龙头山水电站等5个新建大中型水利水电工程移民安置大纲和安置规划报告的审查,以及对伦潭水库等4个下闸蓄水阶段移民安置验收等工作。2014年全省下达三峡后续项目23个,各地推进三峡后续项目实施成效显著 , 九江市以高度负责的责任意识,对所辖各县工作指导有力;星子县依托专业技术人员力量,着力完善财会账目、资料档案等建设;湖口县紧抓项目实施进度和质量,确保项目尽早施工,尽早运行,沿湖影响区群众尽早受益;都昌县对三峡后续工作建设项目推行公开承诺,全过程张榜公示,接受群众监督,保障项目安全实施。三峡外迁移民验收工作规范高效,小型水库移民解困工作稳中有进。奉新、靖安、永修、龙南等县多举措、多途径帮扶三峡移民。积极做好了移民信访及维稳工作,实行全年无非正常移民到省进京上访和群访事件,库区和移民安置区总体保持了和谐稳定的良好局面。

第五,以机制创新为主线,扎实推进工作制度改进。主要是财政专项扶贫资金管理机制改革,以及贫困县考核、约束和退出机制改进等工作。加大了财政专项扶贫资金投入,建立了与中央财政专项扶贫资金投入相适应的增长机制。加快资金拨付进度,对于一些固化项目资金在2013年就已经提前预拨。调整了项目论证审批时间,要求各地对于村庄整治、搬迁移民扶贫、“雨露计划”培训、产业扶贫等重点项目的收集、论证、申报、审批时间由当年的上半年调整到上年的下半年进行。将资金拨付率、专户资金结余结转率作为资金绩效考评的重要指标,以督促各地加快项目实施进度及资金报账进度。建立了资金竞争性分配机制,在兼顾公平的基础上,强化以结果为导向,将扶贫工作考核、资金绩效考评以及专项审计结果作为资金和重大项目安排的重要因素。对11个设区市、38个原中央苏区和集中连片特困片区县开展了2013年度财政专项扶贫资金绩效评价工作,对评价结果较好的设区市、县安排了专项奖励资金6348万元。下放了项目审批权限,除少部分专项资金外,贫困村村庄整治、搬迁移民扶贫、转移培训和产业扶贫项目均实行由县安排、市审批、省备案的申报批复形式。

(三)经验启示——必须正确处理好“四个关系”

一是必须正确处理好部门工作与全局发展的关系。扶贫和移民要有所作为,必须主动融入到省委省政府战略部署的全局中去谋划。正因为如此,省委、省政府坚持把扶贫和移民工作作为全省“三农”工作、民生工程的重点任务。全省各级党政领导对扶贫和移民工作高度重视、高位推动。强卫书记、鹿心社省长等省委、省政府领导,多次对全省的扶贫和移民工作作出重要指示和批示,并深入基层检查、调研、指导扶贫和移民工作。2014年8月省委常委会专题研究扶贫开发工作,听取了全省扶贫开发工作情况汇报。印发了《关于创新机制扎实推进农村扶贫开发工作的实施方案》,转发了《关于实施贫困群众搬迁移民扶贫工程的意见》,把实施贫困群众搬迁移民扶贫工程,作为一项涉及当地重构经济和社会体系的重大工程。

二是必须正确处理好自主创新与争取支持的关系。在积极创造扶贫移民“江西模式”工作的同时,也积极争取上级部门的肯定和支持,特别是资金方面的支持,这是我们开展工作的重要保障。在扶贫开发方面,争取到了国家特困片区扶贫攻坚、中央专项彩票公益金、贫困村互助资金和绩效考评奖励等方面的大力支持;在移民后扶方面,争取到了国家后扶结余资金分配、应急补助资金、水库移民避险解困试点项目等方面的大力支持;在三峡移民工作方面,争取到了国家在三峡后续项目、移民解困资金等方面的大力支持。通过积极努力,全省各级投入扶贫和移民资金再创新高,尤其扶贫资金增幅较大。全省各级投入扶贫资金总量达到23.02亿元,较上年增加了3.62亿元,增长18.66%,其中争取国家投入达到11亿元,较上年增加1.13亿元, 增长11.5%。截至目前,落实水库移民资金12.19亿元。

三是必须正确处理好扶贫攻坚与区域发展的关系。按照“区域发展带动扶贫开发,扶贫开发促进区域发展”的要求,一方面,着力瞄准贫困农户,优先解决最基本的民生问题;另一方面加大了整体推进片区规划实施,对罗霄山片区规划中跨县级行政区域以上的交通、能源、水利等重大项目,以及中办25号文件要求的十项重点工作涉及的项目,进行了认真分类梳理和填报,为争取国家相关部门的政策支持奠定了基础。落实罗霄山片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规划、赣南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规划;积极主动对接和协调52个中央部门和单位结对支援赣南等原中央苏区31个县(市、区)工作。资金向片区县和原中央苏区倾斜,落实原中央苏区中央预算内投资48亿元。每年统筹资金50亿元支持片区和原中央苏区新农村点建设。省领导率先垂范,调研指导各县实施扶贫攻坚和振兴发展项目,帮扶资金投入总量年均达到10亿元,新增贷款额度20.4亿元。

四是必须正确处理好干得出色与说得出彩的关系。宣传也是一种生产力,既要干得出色,也要加大宣传,努力扩大扶贫和移民工作社会影响。过去的一年,全省扶贫和移民宣传工作集中力量推介工作品牌的创建,大力推广社会扶贫理念和事迹,推荐上报全国社会扶贫6个先进集体和7位先进个人。宣传平台更加多样,主要以信息专报、省办网站、《老区建设》和《工作简报》等为载体,加强了新媒体平台建设,首次开通了政务微博、微信,对省办网站进行了全面改版,建立健全了信息发布和政策解读机制。积极与国家级和省级主流媒体沟通和联系,在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人民日报、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光明日报、新华社以及中国日报等中央主要媒体栏目都有反映江西扶贫和移民成果的宣传报道。据统计,一年来在省级以上主要媒体宣传报道5800余篇(次),其中国家级主要媒体宣传报道210篇,仅首个“扶贫日”国家级媒体报道江西省成果20篇,为全省扶贫和移民纵深推进营造了良好的舆论氛围。

三、2015 年江西省扶贫和移民工作思路

2015年是“十二五”规划实施的收官之年,也是“十三五”工作的谋划之年,更是全省扶贫和移民工作深化改革创新和顶层设计完善之年,做好今年扶贫开发和移民工作,意义重大,任务艰巨。全国扶贫开发工作会议阐述了新常态和扶贫工作的关系,提出了新常态对扶贫开发要有新认识、新理念、新举措、新作风。根据有关会议精神,结合江西省实际,今年我们提出了“123456”的工作思路,也就是“围绕一个总体目标、夯实两个基础工作、抓好三项考评考核、提升四大品牌工程、推进五项重点工作、强化六项保障措施”,省办出台的《2015年工作要点》已作出具体部署,请各设区市、各县(市、区)和办机关各处室认真对照工作要点,抓好落实。

(一)抓好建档立卡管理工作

建档立卡工作,是去年全国、全省扶贫开发工作的“一号工程”,也是全面实施精准扶贫的“第一战役”。今年要重点做好三个方面的工作:一是核查与完善。2月3日,由省委副书记、常务副省长莫建成同志签批,以省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名义印发的省明传电文《关于抓紧做好扶贫对象精准识别建档立卡核查整改工作的通知》,印发各设区市、各县(市、区)人民政府,要求各地人民政府切实负起责任,针对本地扶贫对象建档立卡工作存在的问题,按照“要求不能变、规模要控制、对象要找准、程序要到位、进度要抓紧、责任要落实”的要求,加强核查整改工作的组织领导,抓好核查整改工作的督促落实。各地要对建档立卡的工作过程是否合规、建档立卡对象是否准确、建档立卡数据是否真实等进行全面回查,省办将对2013年扶贫对象建档立卡基础数据进行倒查、抽查。二是分析与运用。重点要充分利用建档立卡的成果,精心编写三个报告,即:1贫困状况分析报告,对全省的建档立卡贫困户进行详细分析,弄清贫困户的分布、致贫原因、扶持需求等。2扶贫对策报告,在对贫困人口详细分析的基础上,“一村一策,一户一案”,提出一个详细的分类扶持措施对策。3减贫规划报告,提出“十三五”扶贫开发的目标、任务和时间要求,分阶段分年度地规划完成。今年要确保减贫50万以上,力争60万贫困人口脱贫。到2017年底前,通过大力的精准扶持,解决那些有劳动能力的轻度贫困户的温饱问题;再用二年左右的时间,解决那些因病因残缺乏或部分丧失劳动能力的重度贫困户的温饱问题。通过逐年提高城乡低保标准,实现应保尽保,解决五保户和完全丧失劳动能力的贫困户的温饱问题。到2020年底,使轻度贫困户的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全省平均的70% 以上,重度贫困户的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全省平均的50% 以上,五保户和完全纯低保户的人均可支配收入超过贫困线的20%以上,确保所有贫困户都能与全国全省人民一道,同步进入小康。三是监测与管理。要着力推进全省扶贫和移民综合管理信息网络系统建设,充分利用现代化的办公手段,实现对扶贫和移民对象、各项重点工作以及贫困人口脱贫返贫等情况进行动态管理、监测统计、资金监督。

(二)抓好“十三五”贫困村的调整工作

根据部署, 今年要确 定“十三五”规划扶持的贫困村数量。全省“十三五”贫困村的数量,要在“十二五”3400个贫困村基础上,重点县减少20%,全省“十三五”贫困村数量控制在2900个。数量虽然减少了,但扶持的力度不变或会增加。这项工作是一项重要的基础性工作,贫困村是村庄整治、产业扶贫、培训转移以及定点扶贫等其他扶贫工作的重要平台,也将赋予行业部门参与贫困村建设任务,要求纳入各自行业“十三五”规划,重点予以扶持。目标是“十三五”末,所有贫困村扶持任务要求全面完成,省办将牵头建立贫困村扶持考核制度。所以说贫困村一经确定,将决定“十三五”期间较大部分扶贫资源的投入去向,牵涉面广、敏感性强,各地要高度重视,要通过科学、公正的程序和方法,把人居环境和基本公共服务状况真正贫穷落后的贫困村识别出来,杜绝“人情村”、“关系村”和“锦上添花村”, 做到雪中送炭。省办将对此项工作专门下发实施方案。

(三)抓好干部驻村帮扶工作

结合全省部署开展新一轮定点扶贫工作,以及贫困村调整,完善现有驻村工作队制度,强化干部驻村帮扶机制,实现全省重点贫困村驻村工作队全覆盖。今年组织部门将在村(社区)“两委”换届选举工作基本结束后集中选派干部到村(社区)帮助指导工作,其中向重点贫困村委派“第一书记”,加强贫困村基层组织建设。我们要探索贫困村“第一书记”与驻村工作队队长相统一的有效帮扶机制,充分发挥干部驻村帮扶工作作为精准扶贫的重要“管道”作用。

(四)抓好扶贫和移民工作考核

要抓好贫困县考核制度改革,扶贫开发工作考核和水库移民工作考核,以及行业扶贫考核,财政扶贫资金绩效考核等。国家已经印发了改进贫困县考核工作的意见,促进贫困县转变发展方式,加快减贫脱贫步伐,提高科学发展水平。现在省办正在研究,草拟了《江西省贫困县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经济社会发展实绩考核办法》,这里有一个创新,就是将贫困县考核机制与约束机制整合。考核办法主要是对“24+1”(也就是24个扶贫重点县和特困片区县,加上享受贫困县待遇的都昌县)共25个重点县作为考核范围,对这25个贫困县的党政领导班子和主要领导作为考核对象;其他县和设区市作为扶贫开发工作考核。考核工作由省扶贫开发领导小组统筹,省委组织部和省办牵头具体组织实施,其他相关职能部门配合,一年考核一次。

(五)抓好水库移民管理工作

省办在考虑与省财政厅联合制定《关于进一步加强水库移民工作的意见》。其中:关于工作重点 , 要求做好每年大中型水库农村移民人数报核工作,确保移民个人直补资金及时足额发放到位;严格规范水库移民安置工作,努力促成移民安置管理工作实行行业管理;全面开展大中型水库移民后期扶持政策实施情况监督检查工作,积极引导和大力支持移民开展“四大工程”建设。一是力争用3-4年时间,对移民人数占50% 以上且符合有关要求的村(组)实施村庄整治;用5-6年时间,对移民人数占20% 以上且符合有关要求的村(组)实施村庄整治,建设一批高起点、高标准的移民新村。二是充分利用国家大中型水库移民专项避险解困资金政策,对一些地处偏远、生产生活仍存在突出困难、生存条件恶劣的移民村组实行整体搬迁。三是充分利用移民后期扶持资金,依托库区和移民安置区资源优势,因地制宜扶持一批辐射带动能力强、移民受益范围广的生产开发项目,并逐步建立起“四位一体”的产业发展新模式。四是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移民需求为出发点,积极开展移民转移就业技能培训,力争每个移民家庭至少有一名劳动力接受技能培训或职业学历教育,熟练掌握1-2门实用技术和就业技能,全面提高移民创业就业能力。五是着力推进三峡后续项目实施工作,保质按期完成工作任务,通过国家的相关稽察和审计;加大对三峡移民的帮扶力度,确保安置区社会稳定;重点解决小型水库移民的突出困难。关于水库移民资金安排 , 一是移民后扶项目资金。除直补到移民个人的后扶资金外,核定到村组的后扶项目资金,主要用于加大扶持移民发展产业力度,一方面用于产业发展风险补偿金,另一方面用于产业发展贷款贴息、贴险及奖补 ,剩余部分的后扶资金,扶持移民产业发展所需的基础设施建设。二是后扶结余资金,主要用于产业发展风险补偿金、转移就业技能培训补助和村庄整治、搬迁扶贫等改善移民生存发展环境。三是三峡相关工作资金,着重解决环鄱阳湖地区城镇供水及农业灌溉困难问题。四是小型水库解困资金,适当倾斜库容量接近大中型水库的小型水库库区和移民安置区,适当倾斜困难情况较突出的移民安置区,将资金分配到县(市、区),由各县(市、区)根据“集中资金,突出重点,统筹安排,分步实施”的原则,重点解决小型水库移民生产生活困难问题。

(六)抓好扶贫和移民产业发展

扶贫和移民产业发展是今年全省要着力开展的一大工程,去年在部分县作了试点探索,形成了系统的理论和思路,也就是“四位一体”产业扶贫新模式,今年要有一个重大突破。为在全省开展好扶贫和移民产业发展,我们先后与省财政厅、省农业厅、省农信社、中国人行南昌支行等多部门研究,出台了完整的政策文件,我们将这些文件汇编成《扶贫和移民产业发展理论实践与政策指导》,供各地学习并执行。大家要把握好几个重点:一是扶贫和移民产业的选择。特别强调要因地制宜,在本县(市、区)重点发展的优势高效主导产业中选择一个适合本村发展的产业,以保证产业发展成功,当然并不排斥从其他地区引进新的品种、新的产业,把小产业培育成大产业,实现产业化的做法。二是扶贫和移民产业贷款试点范围。文件已明确了27个县(市、区)为试点范围。27个县(市、区)以外的地区,对于有试点意愿且能通过本级财政安排或社会捐赠等渠道筹集资金设立风险补偿金的县(市、区),可按《指导意见》开展试点工作。对于无法筹集到风险补偿金的县(市、区),也应按照“四位一体”产业发展新模式实施产业扶贫,并利用省下达产业扶贫资金对于贫困村内符合要求的合作组织成员予以直补、贴息或保费补贴等扶持措施。三是合作组织的规模以及参与贫困户的比例。合作组织的组建,要有比较强的扶贫功能,原则上以贫困行政村或移民行政村为单位组建,有条件的地方也可以数个行政村组建一个合作组织。合作组织的初始规模应不少于20户,其中建档立卡的贫困户或移民户不少于30%。如是股份制合作组织,建档立卡的贫困户或移民户的股份不少于30%。四是产业贷款的申报及管理。合作组织要民主选举产业贷款管理理事会。有贷款意向的合作组织成员,可以向理事会提出产业贷款申请;理事会进行审核;符合贷款条件的,出具贷款推荐函报县扶贫和移民办;县扶贫和移民办对贷款主体进行资格审查并确认后将推荐函送县合作银行;合作银行自主决定是否放贷及贷款数额,并将放贷情况告知合作组织与县扶贫和移民办。五是建档立卡贫困户或移民户的特惠政策。在贷款投向上,试点贫困村或移民安置区,要优先满足建档立卡贫困户或移民户的贷款需求,在贷款额度足够的情况下,可以兼顾非贫困户或非移民户的贷款需求;在贴息、直补、保费补贴以及其他政策上,要重点向建档立卡贫困户或移民户倾斜,非建档立卡贫困户或非移民户享受的贴息、直补、保费补贴等优惠政策标准应控制在建档立卡贫困户的一半以内。

篇4:民宗局年度工作总结和工作谋划

确保2016年工作开好局、起好步。

以“电子银行业务新产品”扩面为目标,下好资金组织棋。通过开展服务营销标杆网点打造活动,改进服务手段,走出柜台,变等客上门为主动寻找客源,并多渠道、多方位地开拓业务,大力宣传农信社“幸福七天存”、“亲情付”、“任性付”等产品的优势,增加信用社的亲和力与知名度:以开展“十个覆盖率”“十个创新产品”活动为抓手,下好贷款投放棋。深入企业、村组、社区,切实把金融服务与“十个覆盖率”“十个创新产品”进行对接,了解客户金融需求,为客户量身打造信贷产品,及时有效化解客户融资难题;以“金融服务进村入社区工程”为着力点,下好金融自助服务棋。将农民金融自助终端安装在原POs布放点的“1+1”布局方式,达到业务功能优势互补,网点建设资源整合,集中进行后期管理的良性发展目标。开展自助设备进社区、进医院、进学校的活动,在以上场所有计划、分批次地布放离行式自助设备,巩固和拓展农村金融市场。以“标杆网点打造”为主打牌,下好服务提升棋。巩固服务营销标杆网点打造培训成果,从内外不断提升全员服务意识和服务技能,使服务由被动到主动、由表面到深入,形成“大众银行”的普惠服务,“富裕银行”的贵宾服务,“私人银行”的定制服务模式;建立营业网点整体服务水平标准化与常态化机制,坚持月检查、月通报,采取明察、暗访等方式对辖内基层网点改造及规范化服务等情况进行全方位、多层面督导检查,确保让客户感受到心贴心的服务。以“机关目标考核”为着力点,下好机关职能服务棋。按照“事事有人做、岗岗无闲人”工作要求,明确机关各部门、各岗位职责,将机关管理、服务、创新、培训等内容纳入目标责任书,并将目标责任细化到月实行月考核,部门工资也将与考核评价结果挂钩考核计发,充分使机关每个员工明确自己该干什么,怎么干,最终达到什么效果,以此提升机关服务基层的工作水平。以“完善绩效考核体系”为要点,下好员工激励棋。完善绩效考核体系,以机制为驱动,以效益为杠杆,通过量化考核指标,并适时调整考核重点和权重设置,引领工作方向和重点,通过激发和调动全员积极性,凝聚力量,推动南乐农信社步入发展“快车道”。以“加强员工队伍建设”为着力点,下好常态化培训和教育棋。一是鼓励员工参加职称资格考试,积极参加经济、会计等系列职称考试和注册会计师、律师、英语、计算机等级考试,不断提高其自身素质。二是制定2016年度培训计划有针对性地开展培训工作,以联社集中培训为主导,以各部门对口业务培训为辅助,以集中教育为依托,分层次、分类别、多渠道、大规模地开展培训工作。在培训中,把学习理论、总结经验、研讨问题与改进工作紧密结合起来,增强教育培训工作的系统性和预见性,切实提高员工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篇5:县民宗局2014年度工作总结

2014年,我县民族宗教工作在县委、县政府的领导下,在县人大常委会的监督下,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总书记系列讲话精神,认真贯彻党的民族宗教政策,紧紧围绕“民族和睦、宗教和顺、社会和谐”的工作目标,依法管理民族宗教事务,充分发挥少数民族同胞、宗教界人士和信教群众在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积极作用,切实维护民族宗教领域的和谐稳定,为我县全面深化改革创造团结和稳定的社会环境。今年我局较好地完成了上级民族宗教部门XX县里安排的各项工作任务,荣获2013年全县绩效考评优秀。

一、现将我局2014年的主要工作情况总结如下:

(一)凝聚合力,努力营造民族团结进步良好社会氛围

1、积极推进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月活动。今年9月份是我省第六个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月,我局紧紧围绕“同唱团结曲、共筑中国梦”的主题,全面开展丰富多彩、形式多样、扎实有效的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教育活动,积极开展宣传教育进社区、进机关、进学校活动,以悬挂横幅展版出墙报以及发放民族团结宣传品等形式宣传党的民族政策,进一步巩固和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宣传工作与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结合起来,通过深入基层听民意、惠民生、解民忧,着力解决少数民族群众遇到的实际困难,使少数民族群众切实感受到党委、政府和社会大家庭的温暖。营造“共同团结进步、共同繁荣发展”的民族团结进步氛围,推进民族团结进步事业的发展。

2、开展重大节日走访慰问工作。利用元旦、春节、重阳节期间开展走访慰问工作,今年以来共组织走访慰问各界人士43多人、少数民族贫困户16户、天主教贫困户30户、廷坪乡文山岗村贫困户21户。

3、热情为少数民族群众服务。今年以来帮助开据少数民族身份证证明1份及少数民族民族身份更改审核证明2份。

4、做好社区民族工作。按照国家民委、民政部《关于加强新形势下社区民族工作的意见》精神,努力探索民族工作进社区的各种措施、途径和方法。

5、完善少数民族工作机制。探索建立外来少数民族流动人口登记备案制度,积极加强与外来少数民族流动人口输出地政府沟通联系,共同探索少数民族流动人口服务管理有效方法。我局计划明年聘请县少数民族代表5人为我县少数民族联络员,不定期开展活动,了解信息沟通交流。

(二)突出重点,积极协调推进民族乡村赶超发展

1、争取项目资金支持。认真贯彻省政府《关于进一步帮扶民族乡加快发展五条措施的通知》要求,做好少数民族散杂居村的“五通”项目上报工作,向省、市、县争取补助资金25万元,为少数民族地区改善生产和生活环境,积极创造条件。并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过程中,为廷坪乡文山岗村争取一套健身器材,为鸿尾乡岩石村委修缮补助3万元。

2、积极实施造福搬迁工程。为了方便高山边远自然村落群众的生产生活,六锦村先后实施了两次造福搬迁工程,由村两委统一协调地皮,安置于村部的周边地区,2010年搬迁群众每人享受补助3000元,2013年每人享受补助6000元,两期集中搬迁88户,381人,2014年畲族群众搬迁30户,每人享受补助8100元,极大改善了群众的生活条件。

3、指导民族村发展特色经济。在党和政府的关怀之下,六锦村两委立足实情,坚持“因地制宜,多措并举”,扎实做好农民的增产增收。充分发挥六锦村的资源、生态优势,大力发展具有山区特色的生态农业,村里成立了六锦老区农业综合开发公司,一是带领群众种植杉树、松树等13000多亩、200多万株,预计可产生效益1200万元;二是发展毛竹的种植与垦复,现已开发6000亩,每年产生效益180万元;三是由村干部带头养殖土鸡土鸭等一系列特色种养项目,参与养殖的群众200户,家禽3万只,每户每年增加收入7500元。村干部充分利用六锦老区农业综合开发公司这一平台,积极开拓市场,解决群众销售难的问题,解除种养户的后顾之忧,群众的生活水平也得到了很大的提高,年人均纯收入由2008年的3100元提高到现在的5100元。

(三)依法管理,不断夯实宗教健康发展基础

1、加大法规宣传力度。继续广泛深入地开展《宗教事务条例》及相关配套法规学习贯彻,购买发放了《宗教政策法规文件选编》、《宗教团体教规制度汇编》、《宗教政策法规读本》,转发《省民宗厅关于在全省宗教界开展以“以发挥正能量、共筑中国梦”为主题的宗教政策法规学习月活动的通知》和《关于开展创建和谐“寺观教堂”活动的意见》、《宗教活动场所财务监督管理办法(试行)的通知》等至各基层单位及团体、场所组织,做到学法、懂法、用法、依法,不断提高依法管理水平。并发放了《XX市创建和谐寺观教堂》宣传册给每个宗教团体、宗教场所及各乡镇统战委员。让他们充分认识到“创建和谐寺观教堂活动”的重要意义,善始善终搞好创建活动。

今年是我国“宗教政策法规学习月”的第三年,自6月3日起,我县民宗局组织宗教界人士和信教群众开展以“以发挥正能量、共筑中国梦”为主题的宗教政策法规学习月活动。学习月活动期间,我县着重做好四项工作:

1、开展“宗教政策法规书箱赠场所”活动。

2、组织由宗教团体、宗教教职人员和信教群众广泛参与的宗教政策法规有奖知识竞答活动。

3、结合正在开展的和谐寺观教堂创建活动,指导全县宗教团体广泛组织开展宗教政策法规学习培训活动。

4、拟定“以发挥正能量、共筑中国梦”、“宗教政策法规学习月”等标语和横幅,供宗教团体、宗教活动场所等地悬挂,努力营造学法、守法、用法的浓厚氛围。

2、提升宗教活动场所管理水平,强化宗教活动场所安全工作。我局始终将安全工作放在重要议事日程,常抓不放,认真扎实开展创建“平安先行单位”活动,及时传达省、市、县有关消防安全工作会议精神,每年都与各宗教团体及所有合法登记的宗教活动场所签订了安全防火防盗工作责任书、制定XX县处置民族与宗教突发公共事件应急预案,应对突发公共事件,在元旦、春节、元宵、清明、“五一”、中秋和国庆组织了七次规模较大的安全工作大检查,及时发现不安全隐患,限期落实整改措施,落实安全管理责任制,今年无安全事故。

3、加强队伍建设,提高宗教团体自我管理能力。2014年6月16日,XX县基督教“两会”在闽侯经济技术开发区兴城公司六楼会议厅召开了第五届全体代表大会,选举产生了新一届县基督教“两会”领导班子。今年以来共调整8个宗教活动场所负责人,把一些爱国爱教的宗教界人士不断充实进宗教团体和各宗教活动场所。

4、开展教育培训,提升宗教界人士综合素质。县道教协会于今年4月、8月分别举办了宫观骨干培训班及第四届理事第一期培训班。学员们相互学习互相交流经验,取得良好的培训效果。(四)积极引导,发挥宗教界在服务社会中的积极作用

1、进一步推动宗教慈善公益事业发展,促进宗教公益慈善活动的专业化、制度化和规范化。XX县佛教协会于2014年9月18日,在甘蔗慈恩寺召开宗教慈善周全县各寺院负责人动员大会,并取得良好社会效果;闽侯白沙泰山宫在慈善周期间慰问老病号2人,各送慰问金500元,举办宣传栏,宣传养生知识、和睦家庭、孝养父母、党的十八大精神等内容;XX县天主教在慈善周期间发动教友举行了奉献仪式,共筹得善款5000元,各堂区结合自身实际,集中力量开展扶贫、济困、助残、救灾、养老、助学、支教、义诊等公益慈善活动;XX县基督教“两会”参加省基督教“两会”、市民宗局“慈善周”活动各奉献人民币5000元和3000元,县两会还慰问山区五保户、孤儿、特困户、重病信徒共送人民币一万多元,分食用油25瓶,水果、牛奶各30多箱,蛋、面等一百多斤,资助白血病儿童2500元,县两会、甘蔗堂、上街堂、白沙堂、多次前往孤儿院慰问残疾儿童,奉献基金、物品等合计5000多元。这充分展现我县宗教界乐善好施、关爱社会的慈善传统,受到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和好评。

2、加大传统宗教文化宣传推介力度。拓宽宣传渠道,深入挖掘和宣传宗教文化中的积极因素,举办雪峰寺牡丹节等宗教文化活动,推动宗教活动场所精品建设,教育和引导广大信教群众共创健康文明的社会主义新风尚。

(五)改进作风,切实为宗教界办实事办好事

1、和电力等有关部门协调,为宗教场所争取到用电执行居民生活用电价的优惠。

2、主动加强与相关部门的沟通协调,推动有关宗教活动场所的修缮改造,切实满足信教群众宗教生活需求。如,积极帮助协调竹岐乡白龙基督教堂、竹岐昆山禅寺拆迁、安置等工作。

3、协调推动解决有关宗教活动场所房产历史遗留问题,保障宗教界合法权益。

(六)围绕中心,抓好队伍自身建设和各项工作

1、抓好信息宣传报道,及时反映我县民族宗教工作动态。我局把信息反映、交流作为民族宗教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来抓,及时编写信息稿件发往XX县政府信息公开专栏,公布我县民族宗教工作动态,有力地推动了民族宗教工作。

2、认真开展调研工作,提升民族宗教部门决策服务水平。2014年3月13日由省民宗厅戴副厅长、市民宗局杨副局长等一行人对XX县上街镇四个宗教场所的财务管理进行检查和调研;2014年3月14日由县人大常委会胡光礼主任、曾小榕副主任等一行人对XX县三个宗教场所关于开展《宗教事务条例》实施情况进行调研,两次调研领导均表示满意。

3、加强机关自身建设,强化服务意识,提高办事效率。结合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贯彻落实党中央八项规定,反对“四风”,紧接地气,贴近群众,深入少数民族乡村和基层宗教活动场所,着力解决民族宗教界面临的重点、难点问题,作风面貌有新变化、工作效能有新提升。

2014年,我县民族宗教工作在县委、县政府的领导下,在县人大常委会的监督下,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总书记系列讲话精神,认真贯彻党的民族宗教政策,紧紧围绕“民族和睦、宗教和顺、社会和谐”的工作目标,依法管理民族宗教事务,充分发挥少数民族同胞、宗教界人士和信教群众在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积极作用,切实维护民族宗教领域的和谐稳定,为我县全面深化改革创造团结和稳定的社会环境。今年我局较好地完成了上级民族宗教部门XX县里安排的各项工作任务,荣获2013年全县绩效考评优秀。

一、现将我局2014年的主要工作情况总结如下:

(一)凝聚合力,努力营造民族团结进步良好社会氛围

1、积极推进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月活动。今年9月份是我省第六个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月,我局紧紧围绕“同唱团结曲、共筑中国梦”的主题,全面开展丰富多彩、形式多样、扎实有效的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教育活动,积极开展宣传教育进社区、进机关、进学校活动,以悬挂横幅展版出墙报以及发放民族团结宣传品等形式宣传党的民族政策,进一步巩固和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宣传工作与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结合起来,通过深入基层听民意、惠民生、解民忧,着力解决少数民族群众遇到的实际困难,使少数民族群众切实感受到党委、政府和社会大家庭的温暖。营造“共同团结进步、共同繁荣发展”的民族团结进步氛围,推进民族团结进步事业的发展。

2、开展重大节日走访慰问工作。利用元旦、春节、重阳节期间开展走访慰问工作,今年以来共组织走访慰问各界人士43多人、少数民族贫困户16户、天主教贫困户30户、廷坪乡文山岗村贫困户21户。

3、热情为少数民族群众服务。今年以来帮助开据少数民族身份证证明1份及少数民族民族身份更改审核证明2份。

4、做好社区民族工作。按照国家民委、民政部《关于加强新形势下社区民族工作的意见》精神,努力探索民族工作进社区的各种措施、途径和方法。

5、完善少数民族工作机制。探索建立外来少数民族流动人口登记备案制度,积极加强与外来少数民族流动人口输出地政府沟通联系,共同探索少数民族流动人口服务管理有效方法。我局计划明年聘请县少数民族代表5人为我县少数民族联络员,不定期开展活动,了解信息沟通交流。

(二)突出重点,积极协调推进民族乡村赶超发展

1、争取项目资金支持。认真贯彻省政府《关于进一步帮扶民族乡加快发展五条措施的通知》要求,做好少数民族散杂居村的“五通”项目上报工作,向省、市、县争取补助资金25万元,为少数民族地区改善生产和生活环境,积极创造条件。并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过程中,为廷坪乡文山岗村争取一套健身器材,为鸿尾乡岩石村委修缮补助3万元。

2、积极实施造福搬迁工程。为了方便高山边远自然村落群众的生产生活,六锦村先后实施了两次造福搬迁工程,由村两委统一协调地皮,安置于村部的周边地区,2010年搬迁群众每人享受补助3000元,2013年每人享受补助6000元,两期集中搬迁88户,381人,2014年畲族群众搬迁30户,每人享受补助8100元,极大改善了群众的生活条件。

3、指导民族村发展特色经济。在党和政府的关怀之下,六锦村两委立足实情,坚持“因地制宜,多措并举”,扎实做好农民的增产增收。充分发挥六锦村的资源、生态优势,大力发展具有山区特色的生态农业,村里成立了六锦老区农业综合开发公司,一是带领群众种植杉树、松树等13000多亩、200多万株,预计可产生效益1200万元;二是发展毛竹的种植与垦复,现已开发6000亩,每年产生效益180万元;三是由村干部带头养殖土鸡土鸭等一系列特色种养项目,参与养殖的群众200户,家禽3万只,每户每年增加收入7500元。村干部充分利用六锦老区农业综合开发公司这一平台,积极开拓市场,解决群众销售难的问题,解除种养户的后顾之忧,群众的生活水平也得到了很大的提高,年人均纯收入由2008年的3100元提高到现在的5100元。

(三)依法管理,不断夯实宗教健康发展基础

1、加大法规宣传力度。继续广泛深入地开展《宗教事务条例》及相关配套法规学习贯彻,购买发放了《宗教政策法规文件选编》、《宗教团体教规制度汇编》、《宗教政策法规读本》,转发《省民宗厅关于在全省宗教界开展以“以发挥正能量、共筑中国梦”为主题的宗教政策法规学习月活动的通知》和《关于开展创建和谐“寺观教堂”活动的意见》、《宗教活动场所财务监督管理办法(试行)的通知》等至各基层单位及团体、场所组织,做到学法、懂法、用法、依法,不断提高依法管理水平。并发放了《XX市创建和谐寺观教堂》宣传册给每个宗教团体、宗教场所及各乡镇统战委员。让他们充分认识到“创建和谐寺观教堂活动”的重要意义,善始善终搞好创建活动。

今年是我国“宗教政策法规学习月”的第三年,自6月3日起,我县民宗局组织宗教界人士和信教群众开展以“以发挥正能量、共筑中国梦”为主题的宗教政策法规学习月活动。学习月活动期间,我县着重做好四项工作:

1、开展“宗教政策法规书箱赠场所”活动。

2、组织由宗教团体、宗教教职人员和信教群众广泛参与的宗教政策法规有奖知识竞答活动。

3、结合正在开展的和谐寺观教堂创建活动,指导全县宗教团体广泛组织开展宗教政策法规学习培训活动。

4、拟定“以发挥正能量、共筑中国梦”、“宗教政策法规学习月”等标语和横幅,供宗教团体、宗教活动场所等地悬挂,努力营造学法、守法、用法的浓厚氛围。

2、提升宗教活动场所管理水平,强化宗教活动场所安全工作。我局始终将安全工作放在重要议事日程,常抓不放,认真扎实开展创建“平安先行单位”活动,及时传达省、市、县有关消防安全工作会议精神,每年都与各宗教团体及所有合法登记的宗教活动场所签订了安全防火防盗工作责任书、制定XX县处置民族与宗教突发公共事件应急预案,应对突发公共事件,在元旦、春节、元宵、清明、“五一”、中秋和国庆组织了七次规模较大的安全工作大检查,及时发现不安全隐患,限期落实整改措施,落实安全管理责任制,今年无安全事故。

3、加强队伍建设,提高宗教团体自我管理能力。2014年6月16日,XX县基督教“两会”在闽侯经济技术开发区兴城公司六楼会议厅召开了第五届全体代表大会,选举产生了新一届县基督教“两会”领导班子。今年以来共调整8个宗教活动场所负责人,把一些爱国爱教的宗教界人士不断充实进宗教团体和各宗教活动场所。

4、开展教育培训,提升宗教界人士综合素质。县道教协会于今年4月、8月分别举办了宫观骨干培训班及第四届理事第一期培训班。学员们相互学习互相交流经验,取得良好的培训效果。(四)积极引导,发挥宗教界在服务社会中的积极作用

1、进一步推动宗教慈善公益事业发展,促进宗教公益慈善活动的专业化、制度化和规范化。XX县佛教协会于2014年9月18日,在甘蔗慈恩寺召开宗教慈善周全县各寺院负责人动员大会,并取得良好社会效果;闽侯白沙泰山宫在慈善周期间慰问老病号2人,各送慰问金500元,举办宣传栏,宣传养生知识、和睦家庭、孝养父母、党的十八大精神等内容;XX县天主教在慈善周期间发动教友举行了奉献仪式,共筹得善款5000元,各堂区结合自身实际,集中力量开展扶贫、济困、助残、救灾、养老、助学、支教、义诊等公益慈善活动;XX县基督教“两会”参加省基督教“两会”、市民宗局“慈善周”活动各奉献人民币5000元和3000元,县两会还慰问山区五保户、孤儿、特困户、重病信徒共送人民币一万多元,分食用油25瓶,水果、牛奶各30多箱,蛋、面等一百多斤,资助白血病儿童2500元,县两会、甘蔗堂、上街堂、白沙堂、多次前往孤儿院慰问残疾儿童,奉献基金、物品等合计5000多元。这充分展现我县宗教界乐善好施、关爱社会的慈善传统,受到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和好评。

2、加大传统宗教文化宣传推介力度。拓宽宣传渠道,深入挖掘和宣传宗教文化中的积极因素,举办雪峰寺牡丹节等宗教文化活动,推动宗教活动场所精品建设,教育和引导广大信教群众共创健康文明的社会主义新风尚。

(五)改进作风,切实为宗教界办实事办好事

1、和电力等有关部门协调,为宗教场所争取到用电执行居民生活用电价的优惠。

2、主动加强与相关部门的沟通协调,推动有关宗教活动场所的修缮改造,切实满足信教群众宗教生活需求。如,积极帮助协调竹岐乡白龙基督教堂、竹岐昆山禅寺拆迁、安置等工作。

3、协调推动解决有关宗教活动场所房产历史遗留问题,保障宗教界合法权益。

(六)围绕中心,抓好队伍自身建设和各项工作

1、抓好信息宣传报道,及时反映我县民族宗教工作动态。我局把信息反映、交流作为民族宗教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来抓,及时编写信息稿件发往XX县政府信息公开专栏,公布我县民族宗教工作动态,有力地推动了民族宗教工作。

2、认真开展调研工作,提升民族宗教部门决策服务水平。2014年3月13日由省民宗厅戴副厅长、市民宗局杨副局长等一行人对XX县上街镇四个宗教场所的财务管理进行检查和调研;2014年3月14日由县人大常委会胡光礼主任、曾小榕副主任等一行人对XX县三个宗教场所关于开展《宗教事务条例》实施情况进行调研,两次调研领导均表示满意。

3、加强机关自身建设,强化服务意识,提高办事效率。结合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贯彻落实党中央八项规定,反对“四风”,紧接地气,贴近群众,深入少数民族乡村和基层宗教活动场所,着力解决民族宗教界面临的重点、难点问题,作风面貌有新变化、工作效能有新提升。

二、存在问题

民族宗教工作千头万绪,工作量多,工作难度大,没有现成的工作方法和经验可以借鉴。尽管我们不断在努力,仍然存在一些问题与差距。

1、大部分宗教场所因历史原因无土地证和房产证。

2、全县乱滥建宗教场所现象时有发生。

3、有证的宗教场所未批先建的现象存在。

4、场所内部纠纷,负责人更换难。

5、场所管理不规范,安全隐患多,特别是财务管理混乱。

6、大学城周边地下基督教、天主教治理难。

7、宗教团体工作人员素质低、缺经费,工作难到位。

8、XX县是宗教大县,且少数民族村经济发展任务极其繁重,现有行政在岗人员2人(其中局长1人、科员1人),行政缺编1人,工勤人员缺编1人。由于人员少,日常工作难以运转,依法管理工作难以到位。

9、少数民族政策有待进一步落实。

三、2015年工作思路

2015年我县民族宗教工作将始终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以及深入学习习总书记系列讲话精神,全面贯彻党的民族宗教政策,维护社会安定稳定。根据上级主管部门XX县委、县政府的统一部署,坚持依法行政、搞好服务、抓好落实。

1、继续加大法规宣传力度。把民族与宗教法律法规政策宣传到位,不断增强法律意识和管理服务水平。

2、继续开展好2015年宗教政策法规学习月、宗教慈善周和民族宣传月活动。

3、继续抓好依法管理。规范各项制度建设,做到有法可依、依法管理。

4、继续推进“创建和谐寺观教堂”活动。

5、继续加强大学城周边基督教堂点管理。

6、继续抓好民间信仰活动场所试点管理工作。按照稳妥、渐进原则,对上规模、影响大、信众多、管理好的场所逐步列入试点管理。

7、继续依法打击非法宗教活动,特别是要做好严禁举办暑假少儿读经班,继续取缔非法宗教聚会点,继续限制挤压地下神甫人员活动空间,阻止未经备案的神职人员在我县非法传道。

8、继续抓好班子建设。适时调整充实宗教团体、宗教活动场所班子成员,把爱国爱教的骨干力量充实到各场所。

9、继续巩固“两个”治理成果。治理乱滥建工作要常抓不懈,长效管理,防止反弹,依法取缔基督教私设聚会点工作。

10、继续做好宗教场所换证扫尾工作。

11、继续对全县宗教活动场所落实消防安全设施专项治理工作。

12、继续对全县各宗教场所“两证”(土地证和房产证)办理情况进行摸底。

13、继续做好少数民族村居干部综合素质培训和促进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的科技培训。

14、撰写《闽侯宗教》书籍。

15、开发闽侯宗教旅游专线。

篇6:民宗局年度工作总结和工作谋划

一、xxxx年工作总结

(一)全力抓好安全稳定工作,维护社会安宁

一是重点抓好是春节、庙会的安全。提前制定安全稳定工作方案和预案,组织召开专题工作会x次,开展安全隐患联合排查x次,加强部门联动配合,出动人员约xxxx人次,认真落实值班值守,做到提前谋划、全面部署、责任到人,无事故发生。二是抓好敏感期涉藏涉疆维稳工作。做好敏感时间节点及重大活动期间的安全稳定工作,主要领导和分管领导轮流到县指挥中心值守;加强排查工作,准确掌握重点人员情况,无涉民族、宗教非法上访事件发生。三是扎实抓好专项安全工作。针对性开展消防、文保、食品等专项安全隐患排查工作,督促及时整改完成,有效防止各类事故发生。四是深入开展“安全生产月”活动。组织开展反恐防爆应急演练x次、消防安全应急演练xx次,组织消防、食品等培训学习n次,建立健全应急机制,切实提高教职人员安全责任意识。五是做好日常安全稳定监管。坚持定期排查制度,督查xxx余次、发现隐患xx余处、督促完成整改xx余项;建立外出报告、流动人员登记、外来人员报告等制度,掌握宗教人士交流情况。

(二)强加普法宣传,扎实推进“法律进场所”活动

一是集中开展“政策法规学习月”活动。组织宗教活动场所负责人集中学习新修订《宗教事务条例》,确保宣传贯彻到位。二是开展“法律进场所”系列活动。开展宣传活动xx余场,发放民族宗教法治宣传相关资料xxxx余份;开展“学法用法,做守法公民”专题讲座x次,全县宗教场所负责人及教职人员xx余人参加。

(三)加强教育培训,引导宗教同社会主义相适应

一是加强团体建设。组织x个爱国宗教团体累计xx余人外出参观学习,促进拓宽视野、转变观念、学习先进、交流共进。二是加强人才培养。组织宗教场所负责人及教职人员参观学习我县在经济、文化、工业、农业、科技等方面的发展成果x次,累计参加xxx余人次,集中学习政策和法律法规,不断增强场所管理能力和政策法规把握能力。三是开展爱国主义教育。组织召开“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宣讲会x次,组织观看电影《红星照耀中国》,促进民族宗教界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方面。四是开展联谊交友。开展党员干部联系民族宗教界代表人士活动x次,及时掌握思想状态,积极引导民族宗教界代表人士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组织开展节日、生病慰问活动,累计慰问xx人次。五是开展公益慈善活动。鼓励和支持我县宗教界在扶贫攻坚、捐资助学、爱心志愿等领域持续规范开展公益慈善活动,累计捐资总额x万余元,覆盖人群xxx余人,举办国庆祈福xx场次。

(四)加强场所管理,营造良好人文环境

一是加强财务监管。邀请专业会计人员配合检查,指导完善财务会计帐册,宗教活动场所财物管理不断规范。二是开展“扫黄打非”进寺庙工作。积极开展“扫黄打非”工作,x寺被全国“打黄扫非”工作小组评为第二批全国“打黄扫非”进基层示范点。三是依法治理基督教私设聚会点。坚持分类治理、严控新增原则,合并x处,现有x处,均已纳入管理。四是场所环境提升。编制观音寺环境提升规划方案,申报卫生间新建、改建项目,争取上级补助资金;指导老君山方丈升座基础设施建设规划编制,完成规划展厅布置。五是弘扬中华文化。组织老君山道观天社书院参加了x新津·x屏东第五届两岸一家亲书画交流展;举办新津县宗教界书画摄影展;挖掘x渡窑址历史文化内涵,进行陶艺创作,开展“禅茶修养”研究。

(五)聚焦问题导向,依法规范管理宗教事务

依法治理佛道教商业化问题,有效开展先主寺殡葬设施治理、杜绝“借教敛财”,开展文明敬香等工作;依法治理基督教私设聚会点工作,规范管理我县基督教“一堂五点”;防范抵御境外利用宗教进行渗透工作,深入开展“校园拒绝宗教”活动;加强民间信仰点治理工作;支持宗教团体规范化建设,将团体工作经费纳入财政预算。

(六)开展民族团结进步活动,服务少数民族

一是加强基础信息工作。完善全县少数民族、民族干部、民族学生数据库。二是加强少数民族帮扶和管理。积极推进法律服务和法律援助x人次,法治宣传x次,覆盖人群xxxx余人,发放资料xxxx余份,帮扶、慰问少数民族群众xx人次;对生产经营清真食品的公司开展执法监督检查x次,出动人员xx人。三是高度重视民族团结进步宣传工作。开展民族团结宣传教育活动xx次,在大中专院校和中小学开展民族团结宣传活动x次,累计发放宣传资料xxxxx余份,覆盖xxxx余人。四是着力维护社会和谐稳定。主动靠前,事前预防,畅通沟通联系渠道,及时掌握化解矛盾,全年无涉民族事件发生。

二、关于xxxx年工作思路

(一)加强理论武装

一是学习领会精神实质。把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宗教工作的重要讲话和重要批示精神、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宗教理论、宗教工作方针政策和法律法规纳入统战工作领导小组、宗教工作领导小组学习内容和党校(行政院校)、社会主义学院干部培训内容。举办有关部门相关负责同志参加的专题培训班,学懂弄通做实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宗教理论。二是强化政治引领。全面落实党员领导干部与宗教界代表人士联谊交友制度,做好教育引导工作。将党的十九大精神、习近平总书记对x及x工作的重要指示和省、市、县全会精神纳入宗教界人士培训内容。

(二)抓好督查整改

一是抓好中央、省委督查反馈问题整改。开展“回头看”,督促整改落实。推动问题整改融入日常工作,健全完善长效机制。举一反三对各地宗教工作和宗教领域问题进行再梳理再排查再延伸。二是依法治理佛道教商业化问题。在做深做细群众工作基础上,稳妥依法治理商业化问题。坚持分类施策,坚决剥离商业资本。加强教风建设,完善佛教道教教职人员行为规范,自觉抵制商业化。三是依法治理基督教私设聚会点。按照属地管理原则,规范管理我县基督教“一堂五点”,待条件成熟时指导花源点位申报临时活动场所。四是防范抵御境外利用宗教进行渗透。开展依法查处境外基督教渗透专项行动。五是防范校园传教并抵御渗透。深入开展“校园拒绝宗教”活动,严禁以禅修、夏令营等名义组织未成年人参加宗教活动。

(三)推进宗教中国化建设

一是支持各宗教自觉推进中国化建设。依托“全域旅游+公园城市”工作部署,努力构建古韵新津人文之境,积极创建老君山“天社书院”、x寺“x书院”、观音寺“九莲书院”宗教文化品牌,搭建文化交流平台,挖掘弘扬我县宗教优秀传统文化内涵。二是扎实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实践活动。推进国旗、宪法和法律法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四进”场所全覆盖,引导宗教活动场所学经前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宗教理论、学法律法规。

(四)依法规范管理宗教事务

一是贯彻落实《宗教事务条例》。加强宗教事务管理制度建设;推动宗教团体和宗教活动场所完善相关章程和规章制度。二是加强民间信仰管理。开展民间信仰普查,摸清底数。探索开展民间信仰场所管理试点,制定民间信仰规范管理办法有关实施细则。三是加强场所财务管理。指导宗教活动场所建立健全财务监督管理制度,完善内部监督机制,加强宗教活动场所财会人员业务培训。

(五)支持宗教界加强自身建设

一是加强宗教团体建设。组织宗教团体、宗教活动场所教职人员轮流开展异地参学活动,拓宽视野、转变观念、学习先进、交流共进。二是加强宗教人才培养。针对性开展宗教教职人员文化知识、方针政策、法律法规等培训。强化分类培训、代表人士培训、重点人员培训。三是指导完成老君山方丈升座各项工作。成立领导小组,指导完成老君山基础设施建设、环境提升及升座典礼等各项工作。

(六)深入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

认真落实各级民族工作会议精神,以“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为载体,进一步加强民族政策宣传教育;完善四级工作网络,健全民族信息服务体系建设,落实乡镇(街道)、村(社区)责任制;依法维护少数民族合法权益;做好少数民族服务工作。

(七)抓好安全稳定工作。

上一篇:廉洁文化进校园诗歌下一篇:小学数学教学个人总结工作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