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建社区商业示范区的工作汇报

2024-04-09

创建社区商业示范区的工作汇报(精选6篇)

篇1:创建社区商业示范区的工作汇报

创建社区商业示范区的工作汇报各位领导:根据南京市商贸局关于《南京市加快社区商业发展实施意见》、《南京市社区商业示范区评定办法》的文件精神及浦口区商贸局关于“创建商业示范区”的基本要求,白马社区积极开展申报创建工作,并将创建社区商业示范区工作纳入全年工作的重中之重,创建社区商业示范区的工作汇报。白马社区充分认识到社区商业是城市商业的基础,是满足居民消费的重要载体,是实现城市化的重要前提。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居民手中的可支配收入增多,消费需求也不断加大。经过近几年的建设和调整,社区商业建设得到了巨大的发展。现将社区商业的建设情况汇报如下:

一、社区基本情况江浦街道白马社区地处城郊结合部,北至老山森林防火道,南抵龙华圆盘至象山路口一线,西至森林大道,东邻南京工业大学。辖区面积约为9平方公里,常住人口9928人,户数2288户。2009年实现社区集体经济收入275万元,居民人均年纯收入11600元。辖区内已形成8大商住区(阅景龙华、海都嘉园、凯莱花园、金盛田领域、中医供储、凤悦天晴、白马湖山庄、钱塘望景花园),6个自建区(龙华小区、海都小区、九二小区、九三小区、大村安置小区、新民安置小区)。设有幼儿园2所,社区卫生室1所,江苏职工医科大、海军电子工程学院、第三中学、江浦职教中心、江浦高级中学、极乐寺、象山湖等分布其中。社区交通便捷,公园北路、象山路、沿山大道、森林大道贯穿社区,且区客运总站也坐落于社区,为居民的出行提供了极大地便利。社区绿地面积较大,老山森林公园天然绿地及象山路休闲绿地等极大地满足了居民休闲娱乐的需求。社区商业网点达149个,已形成餐饮店、超市、便利店、宾馆住宿、美容美发、教育培训、健身娱乐、网络休闲、家政服务等20种以上的业态商业中心,商业服务体系的完备、功能健全、布局合理、环境优美、整洁舒适,极大地满足社区居民群众的生活需求。

二、依托社区优势,科学规划商业布局白马社区辖区内共分布着公园北路、象山路、海院路、龙华路、沿山大道、森林大道等城区主次干道。社区结合实际,科学规划商业服务发展布局,通过正确引导,先后完成三个商业服务区的建设。一是将海院路和公园北路交叉辐射地带,规划为中高档餐饮、娱乐、休闲、住宿服务区。引进彤德莱、海宁大酒店、聚龙肚子鸡、星玛客、领域宾馆、东北灶馆等一批中高档宾馆、餐饮项目,带动附近网点的发展步伐,满足了小区群众较高层次的消费需求;二是在象山路和龙华路沿线的丁字型地带,构建起了社区教育、文化服务区。依托辖区内的江浦高级中学、第三中学、职教中心及南京工业大学等教育资源,以未成年人为服务对象,扎实开展心理、生理、伦理等“三理”教育活动,采取多种形式提高托教、托管、教育培训等服务水平,减轻了社区内双职工家庭的教育负担,全面加强了辖区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建设;三是在公园北路和新海院路之间的线型区域,引进如君鼎音乐会所、想唱就唱、北京烤鸭、华仔发型、丽致新娘等一系列品牌店,打造出了一条高质量、高品味的领域商业街。社区把不断满足居民群众的日常消费服务需求作为工作中的重中之重,依托领域商业街,开展大众化购物、餐饮、医疗、维修、美容美发、休闲娱乐等服务,即繁荣了市场,也满足了辖区居民多样化、个性化的消费需求。社区通过科学规划辖区商业网点布局,为繁荣社区商业,发展社区经济奠定了基础。

三、健全社区商业业态,打造“五分钟服务圈”着眼于居民多层次、多样化的物质文化需求,社区从居民最关心、最迫切的问题入手,通过政府引导、企业投入、市场运作、社会参与的运作机制,以解决社区购物、餐饮、家庭服务和再生资源回收等生活保障型服务为突破口,引进各种服务,保证居民安全放心消费,保证物品质量和服务质量,工作汇报《创建社区商业示范区的工作汇报》。目前,社区商业的购物功能、餐饮功能、家政服务功能、维修服务功能、中介服务功能、休闲娱乐功能一应俱全,其中有餐饮店35家,美容美发11家,维修店5家,网络休闲7家,药房药店6家,家政服务9家、浴室3家、宾馆住宿15家、大型多功能酒店1家。社区内还设立了一批营业时间在16小时以上的服务网点和项目。同时,社区成立了社区商业服务办公室,开通热线电话,定期向居民发放便民服务卡,更新便民服务指南,为居民提供相关的各种便民服务,让居民充分享受到社区商业发展带来的便捷与实惠。目前社区拥有20余种商业业态和服务项目,绝大多数社区居民购物的距离原则上不超过500米,步行5分钟左右基本满足购物、餐饮、维修和家政服务等日常生活需求,基本形成了集文化、商贸、休闲、娱乐于一体的完整服务链,使每户居民都处于“五分钟服务圈”内。

四、加强就业培训服务,壮大商业主体力量社区立足实际,明确了“以商业促就业,以就业促稳定,以稳定促繁荣”的工作思路,成立了就业服务工作领导小组,积极引导辖区无业、失业人员,树立科学的择业观念,在新的就业环境内进行准确的定位。依托社区劳动保障服务平台,支持、鼓励他们选择合适的就业岗位,免费开办再就业知识培训30余次,累计接收培训人数达1100余人次。举行就业洽谈会,通过落实再就业优惠政策,先后帮助550名下岗失业人员办理了再就业优惠证,帮助33名“4050”人员(女性40岁以上、男性50岁以上下岗失业,缺乏专业技能的人员)重新回到了新的就业岗位,帮助一批下岗失业、缺乏专业技能的人员兴办了家庭理发店、家常菜馆、生活用品店等8家商店,有力为社区商业发展注入了新的血液、增添了新的活力,实现了居民就业、商业发展、社会和谐“三赢”。为促进辖区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满足居民消费需求提供了充分的保障。

五、进一步优化社区环境,全面推进社区“双进”工程为进一步改善辖区投资环境,促进社区商业繁荣发展。社区在区街两级政府的关心支持下,将辖区内的道路和小巷全部进行硬化、绿化、美化、亮化,使辖区内的面貌得到了全面改观,为社区经济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环境。近年来,社区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各类商业服务网点逐步建设完善起来,居民的各类消费目标在社区就基本上得到了满足,“便利消费进社区,便民服务进家庭”便民、利民工程的阶段性目标已经实现。当前我社区已经发展各类商业企业149家,其中大中型餐饮门店35家;教育培训机构2家;健身娱乐场所5家;金融理财机构4家;通讯服务点6个;便民超市3家;中小型便利店14家;美容美发店11家;维修店5家;医疗服务网点6家;宾馆住宿15家;家政服务店9家;书店、音像店1家。营业范围涵盖了商业中心、餐饮住宿、美容美发、通讯、医疗、维修、休闲娱乐、家政服务等较为健全的业态分布。初步形成了布局合理,服务功能齐备,服务质量和管理水平较高的社区商业综合服务体系。为扩大消费,满足居民消费需求,促进辖区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提供了充分保障。

六、完善社区服务体系,促进社区商业长足发展近几年来,白马社区始终坚持以党中央提出的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二十字”方针为指导,全心全力推进社会事业的全面发展,从群众最关注的实事入手,先后新建农村水泥道路8公里;垃圾池房36座、公厕4座;农户改厕357户;清淤河道4.3公里;全面提高了群众的生活环境质量。2009年,社区投资28万元大力推进社区文化阵地建设,为丰富群众的业余文化生活打下坚实基础。图书阅览室备有各类图书1500余册、杂志刊物20余类、科技光盘100余张,供居民读书览阅,学习知识,陶冶情操。社区健身中心达500余平米,设有羽毛球场、健身路径、乒乓球台、斯洛克台球桌、棋牌室、各类健身器材等运动设施,为居民提供良好的健身运动场所。社区先后被授予“五好党总支”、“区级文明村”、“浦口区平安社区”、“浦口区民主法治社区”、“市级卫生村”、“南京市六好社区(村)关工委”、“全市关心下一代工作先进集体”、“江苏省一级警务室”、“省档案达标三星级单位”、“江苏省新农村新家庭计划示范村居”等多项荣誉称号,为社区商业建设的长足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通过近年来的不懈努力,白马社区在发展商业服务网点、增加就业机会、完善社区商业综合服务体系等方面虽然取得了一些成绩,但距离商务部社区商业“双进”工程工作目标还有一定差距。我们将以此次创建为契机,加快促进社区商业网点配套设施建设的提档升级,不断满足居民群众的生活消费需求,全面改善社区商业环境面貌,开拓创新、努力工作,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做出新的、更大的的贡献。江浦街道白马社区二0一0年十一月

篇2:创建社区商业示范区的工作汇报

创建和谐示范社区工作汇报

怡丽北园社区位于海淀区北四环西路88-2号,由空军指挥学院和房山四处联合开发,社区占地面积3.7万平米,建筑面积5.1万平米。1999年入住,总户数410户,常住人口1200余人,社区地理位置优越,紧邻风景秀丽的昆玉河、皇家园林颐和园、西望香山、植物园,南有亚洲最大独体建筑金源时代购物中心、城市快速道西北四环近在咫尺,是一个空气清新、环境优美、交通便利的理想居住区。

我们的做法是:

一、构建和谐社区必须发挥社区党支部的领导核心作用

发挥社区党支部在社区的领导核心作用是创建和谐社区的关键,我们把党的组织建设和思想建设放到首位。

1、创建和谐班子,发挥核心作用。2006年3月通过党员大会民主选举了一个文化素质高、敬业、责任意识强、充满激情和活力的支部领导班子,新一届支部领导牢牢把握新时期社区党组织向凝聚民心、服务百姓的工作重心转移,以永远保持党组织的先进性、领导和引导社区成员共同参与健康社区建设为新时期的主要任务,以党建创和谐,以服务促和谐,带领党员脚踏实地的把关系社区居民整体利益的一件件小事做好、做实。

2、实行二级承诺,树立良好形象,开展支部和党员二级承诺制。支部向社区居民承诺每年为社区做几件实事,并号召党员亮出身份,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现有17名党员承诺了社区一项工作或一个责任区,并把支部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长效机制,共同制成大型展板,长期在社区公示,接受社区居民的监督。此项活动的开展,极大的调动了党员服务社区的积极性及先锋模范作用的发挥。

3、创新活动载体,关爱服务党员。支部为使教育、管理党员不断线,采用多种学习形式、活动方式,营造学习、宣传社区党建氛围,除定期学习、讲党课、座谈、外出参观外,还组织专人编辑支部工作简报,为年老多病不能经常参加支部活动的党员定期发放。二年来共编辑6期90余份。为激发、调动党员

1的积极性,还把党建专题活动录相、编辑、刻成光盘,配合社区党建电教室在社区播放或分发党员手中,每年7.1制做大型纪念党的生日的展板,如:今年用“颂歌献给伟大的党”、“让党徽在胸前闪光”、“让党旗在社区高扬”三个板块,有诗歌、有社区树的12名党员各有特色的先进事迹,把一年来支部取得的成绩、荣誉等内容在社区宣传栏展示,更大的激发党员奉献社区的热情和支部在社区的光辉形象。由于社区党建工作有特色、有声势、有创新、有氛围,带领社区建设成效显著。我社区党建工作得到了上级党组织的鼓励。今年3月我社区支部代表海淀区接受中组部、市委组织部等领导对社区党建和深入贯彻落实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长效机制情况的检查、调研。他们对社区党建给予了高度评价,分别被海淀区委、曙光街道党工委授予先进基层党组织、海淀区和谐示范党支部、“五好党支部”、“创新聚力工程最佳活动”等。

二、构建和谐社区必须发挥社区居民的主体作用

社区居民是社区工作的主体,是和谐社区建设的参与者、服务者、受益者,和谐社区建设要靠他们共同参与和完成。我们在开展创建中注重以下几点:

一是发扬民主,确保三权。即社区事务的知情权、参与权、决策权。凡涉及社区居民共同需求、整体利益、重大事宜和居民个人利益,反映强烈、以及一些解决棘手的问题,都由社区代表大会,民主协商,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并充分发挥社区党建联席会、民间组织的作用。如:社区盖房引进服务项目,整合资源,成立社区服务站,健身器材、邮箱、自行车棚等基础设施建设,及自行车集中存放、收费管理、清理地下室等重大项目都由居民代表大会做出决定并及时在宣传栏上公示,即体现了民意,又确保了决策的群众基础。

二是发挥作用,加强三支队伍的建设和培养。教育居委会专职工作者摆对为主体对象服务的位置,强调为民服务要说实话、办实事、出实招、重实效的工作作风。做到工作中勤勤恳恳,不计较个人得失,出色完成本职工作,通过工作实践,使他们在社区居民中得到了支持,树立了威信,得到了赞扬。我们十分注意对社区代表、楼门组长、积极分子的培养,有目的给他们创造机会和场合,例如发放《市民文明手册》、《安全用药常备手册》、告居民的一封信等材料及免费安装节水器、社区文化、体育等活动都有他们组织承担,充分的发挥了他们的积极性,同时,也增强了他们奉献、服务社区光荣的意识。

三是关注民生,解决社区居民的生活困难。社区再就业是关系社区居民生活稳定的重大问题,我们在街道社保所的支持帮助下,强化“服务、目标、责任三个意识,真情帮扶失业人员”。通过努力,我们安置社区有就业愿望的失业人员9人,其中零就业家庭5户6人,全部实现了就业。使他们的生活有了保障。我社区还于2007年在北京市零就业家庭帮扶座谈会上代表海淀区做了大会发言。

对社区的弱势群体,我们进行有针对性帮扶,社区把需要上门服务对象登记在案,主动上门送菜、送餐、理发、收废品,到目前受益人数520余户/次。节假日,我们深入退休老干部、老职工、困难户家中进行走访慰问,把党和政府的关怀送到他们家中。

由于我们时刻把居民做为我们的工作服务主体,同时发挥他们的主体作用,激发了社区居民的主人翁责任感,自觉形成了居住社区、关爱社区、服务社区、奉献社区的良好风气。社区活动主动报名参加,社区公益性活动,义务劳动,冬季扫雪,社区治安巡逻,打扫卫生等召之即来;社区宣传栏、健身场地、器材不用人安排,有人志愿维护,定期清扫;有的义务为青少年做辅导、为社区做好事,为病人家庭做饭、量血压、义务为社区组织文化活动、免费印歌片、为灾区、为贫困母亲捐款损物献爱心等等数不胜数,在这些志愿者的影响下,社区形成一种关爱社区、无私奉献、祥和团结的和谐氛围,处处体现了居民在建设和谐社区中的主体作用。

三、构建和谐社区必须整合社区资源抓载体。

1、学习载体。

我们利用文明市民学校丰富多彩的教学内容,教育居民围绕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形势教育,让居民及时了解国家大事,关心国家大事;宣讲社会主义荣辱观,使居民守道德、守秩序、顾大局;普及法律知识,正确履行合法手序表达利益、要求,维护社会稳定;紧密结合形势,请首都高校宣讲团宣讲十七大精神,举办“迎奥运、学英语,当好东道主”培训班,提高了居民对奥运会的参与意识;2007年5月被海淀区外事办授予“海淀市民讲英语先进社区”。还被首都精神文明办授予“首都文明市民学校优秀校”,在北京市文明市民学校工作会议上,作为唯一的社区级的文明学校做经验介绍。

2、活动载体。

社区活动即是社区活力的体现,又是教育引导营造社区精神文明的载体,我们每年举办一次春节联欢晚会,精彩的节目,欢乐的气氛,沟通了居委会、物业公司与居民、居民与居民之间的亲情关系,增强了集体感和凝聚力。以“夕阳无限好,社区情更浓”为活动主题,重阳节为社区80岁以上老人过集体生日。立冬组织社区积极份子,为空巢老人包饺子,当热气腾腾的饺子端到老人身边时,感动的不仅仅是老人,他带动了社区尊老爱老敬老的风气。举办计生、安全燃放烟花爆竹等知识竞赛,在娱乐声中对居民进行了计划生育、安全防范教育。参加街道“奥运向我们走来”运动会,举办社区运动会,即达到了社区居民健身的目的,又达到了迎奥运的社区氛围,举办夏日文化广场,放映露天电影,丰富了居民的文化生活。

配合特殊纪念日、平安创建、学习型社区创建等工作,组织专题参观“抗日战争纪念馆”、“天下第一城”、“纪念红军长征胜利70周年展览”等活动,对居民进行生动形象的传统教育。

3、宣传载体。

我们建设了30多平方米的正规宣传专栏,及时张贴内容丰富,版面生动的宣传材料,对居民进行党的方针、政策及形势教育,并大力宣传“社区是我家、建设靠大家”、“居住社区、关爱社区、奉献社区”教育,使宣传专栏成为居民喜爱的文化阵地,还被评为“首都精神文明宣传栏”三等奖。

四、构建和谐社区必须解决社区热点、难点问题

针对小区开发商留下的基础设施不配套,居民入住8年拿不到房产证,部分居民与物业对立这一不安定因素,社区党支部、居委会不等不靠,紧紧依靠政府,通过人大代表按正常渠道反映民意,同时组建社区业主大会筹备组,使居民、开发商、物业公司通过正当渠道协商问题,削除了不稳定因素,使矛盾不出社区,不波及社会。在两年多的时间里街道共计投资47.15万元,使小区旧貌换新颜。

1、小区没有健身场地,居委会在街道办事处支持下投资6万元,安装了21件健身器材及休闲椅。

2、小区自行车无存放地点,乱停乱放影响社区环境且经常丢失,居委会多

方联系落实地点、资金,建成了400平米自行车棚,整洁了环境,解决了丢失问题。

3、海淀区昆玉河景观长廊改造工程,由于路基加高,使小区的东围墙失去防范功能,为保持平安社区创建成果,我们及时向上级报告反映,投资6.6万元,建成120余米整齐的新围墙,削除了安全隐患。居民称赞说,这是“暖心墙、爱民墙”。

4、为小区安装了电子监控系统、机动车管理刷卡系统,使小区安全大大改善。

5、为小区安装了30套组不锈钢信箱,解决了困扰社区8年因信件邮件丢失而形成的矛盾和纠纷源头,实现了直通邮路。

6、为市民文明学校(健康促进学校)配置课桌椅、空调、电子琴、手风琴等电教设备,建立了小区图书馆,使小区居民有了舒适的文化阵地。

7、在落实海淀区开展和谐社区体系工程工作中,我们不等不靠,以物业公司共商开辟场地,建了40平米房屋,并投资9万元,建立了社区便民菜站、理发室、水站,并整合社区资源吸纳服务商加盟,成立社区服务站,设立了废品回收、加电维修、送餐、医疗、法律援助、保险等10余项服务,使居民不出社区,就能满足其基本的生活需求。我们还与北京银行世纪城支行联系,引进缴费终端机,使居民在家门口就能缴纳水、电、燃气费、电话费等。

以上项目的建设与实施,削除了小区的不安定因素,有的是解了燃眉之急,改善和提高了社区居民的生活环境,社区品位得到提升,居民得到实惠,为创建和谐社区提供了物质基础。社区党支部、居委会也深得民心,受到赞誉。群众说这些都是民心工程,居委会把党和政府的温暖送到我们心理,是我们的当家人,贴心人。

怡丽北园社区经过二年来的和谐社区建设,党支部、居委会、社区居民上下一条心,形成合力,使社区秩序、社区治安、社区服务、社区文化、社区环境、社区精神文明整体素质和风气都得到了提升和推进,锻炼了队伍,还在实践中使我们增长了5种能力和本领,即:激发社区活动的本领、管理社区事务的本领、开展群众服务的本领、维护社区稳定的本领、协调社区利益的本领。有效的完善社区体制和提高了公共服务、公共管理的水平,为服务居民,构建

和谐社区打下了坚实的基础,通过和谐社区建设,还使社区党支部、居委会在社区威信高、影响力大、号召力强。社区建设亮点多,群众满意度高。市、区街领导分别给予社区许多荣誉称号。媒体、电视台也分别以“一个落后社区的嬗变”、《关爱弱势群体·家庭就业》、“吴主任的三个心愿”、“服务百姓的贴心人”、“服务居民我当先”、“一个社区的变迁”为题对怡丽北园社区发生的变化、事迹和重点工作进行的报导和点评,这是对我社区工作最大的支持和肯定。使党和政府构建和谐社区的方针政策、执政为民的理念在怡丽北园得到最大的体现,怡丽北园居民感谢党、感谢政府,正象社区居民自发赠送曙光街道党工委、办事处的一面锦旗上写到:

解难题,做实事、彰显执政为民理念;

保稳定,促和谐、赢得辖区百姓赞誉。

怡丽北园社区居委会

篇3:创建社区商业示范区的工作汇报

2007年10月, 牡丹区安全监管局以西城、南城、吴店3个安全生产基础建设较强、创建热情较高的乡镇、办事处作为首批试点单位, 开始了“全国安全社区”创建工作。2008年6月, 又在3个创建试点的基础上, 发动全区所有乡镇、办事处, 整建制创建“全国安全社区”。

在安全社区创建活动中, 牡丹区成立了专门的安全社区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和安全社区推进工作协调委员会, 将创建工作纳入区委、区政府总体工作规划, 有关乡镇和安监、交通、公安、工商等部门成立相应机构, 按照“以人为本、服务群众, 实事求是、因地制宜, 试点先行、整体推进”的原则, 加强领导, 明确目标, 统一部署, 落实责任, 广泛发动, 扎实推进, 强化督查, 严格验收。在工作目标上, 坚持“有效控制和预防意外伤害, 保障所有人都享有健康和安全的权利”的核心理念;在工作机制上, 坚持“预防为主、系统防范”的工作方针, 强调建立治安、消防、安监、社会稳定、科普宣传等多方面的协同工作机制;在工作内容上, 编制好应对各类伤害事件的安全预案;在工作方法上, 力求实效, 把安全社区创建与乡镇规范化建设、企业示范化建设、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创建优秀旅游城市等工作有机结合起来, 形成合力, 整体推进。

参建乡镇通过深入摸底调查、专家论证和群众评议, 确定了重点危险源和易伤害人群, 并围绕群众关心的热点问题和各自实际, 筛选出安全促进项目, 制定持续干预和不断改进计划, 确保安全社区建设长期、良性、有序、健康发展。另外, 区委、区政府和区安全监管局还多次组织有关部门和乡镇到上海、济南、青岛、西安、九江等地学习, 通过专家讲授、现场观摩、经验交流等方式, 积极吸纳外地创建经验, 以进一步理顺工作思路, 将“安全社区”创建工作推向深入。

多措并举推动“安全社区”建设

为切实推动“全国安全社区”建设步伐, 牡丹区安全监管局结合全区实际, 采取了许多有力措施:

一是加强宣传教育, 营造良好创建氛围。通过在报纸电视开设专栏、举办安全知识讲座、开办培训班、发放宣传资料、组织文艺演出、制作宣传栏、绘制宣传标语等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安全文化教育活动, 向全社会宣传推广“持续改进, 促进事故预防和伤害预防”等安全理念, 提高群众安全意识, 改善居民减灾防灾的能力、态度和行为, 以先进理念引领安全社区创建工作的开展。东城办事处一直把消防知识进村居、进家庭、进学校、进机关、进企业的“五进”活动作为社区日常工作的重要内容, 先后发放消防安全宣传资料1 800余份, 消防安全挂历360套, 消防安全手册870份, 分发到各单位、企业和居民户。每年进行2次消防安全演练, 争取让社区内的每一位居民都能熟练掌握火灾的预防及救援常识, 掌握一定的自救本领。

二是大力整合资源, 促进联动配合, 切实形成安全干预持续推进的整体合力。牡丹区安全监管局积极与各乡镇及公安、卫生、教育、电力、农机等部门合作, 建立各部门分工合作、资源优化整合的工作机制, 调动各部门充分发挥职能优势, 全面介入到安全社区创建中来, 积极推进工作重心下移、关口前移, 使安全管理和服务走进社区, 走进家庭, 走到群众身边。如与公安部门合作, 深入开展“防盗防贼保平安”活动;与电力部门合作, 改造城乡废旧线路, 宣传安全用电常识;与农机部门合作, 开展“平安农机”建设和“防农用机械伤害”宣传教育等, 深受群众好评。

三是结合工作实际, 突出工作重点。区安全监管局以安全生产基层基础建设为核心, 制订了牡丹区“安全社区”评定标准, 在责任体系、管理体系、应急救援、宣传教育等方面提出明确标准, 要求创建单位首先要达到安全生产基础条件, 加强基层安监队伍和装备建设, 从而在全区21个乡镇、办事处全部成立了安全生产管理办公室和村级安监站, 并建立了一套行之有效的基层安全工作调度督导机制, 形成了安全工作在乡镇、村居、居民三级中“月月有行动、处处都联防”的运转格局, 有力推动了安全社区创建工作的全面健康开展。

四是实行全面覆盖、动态管理, 构建网格化安全监管新局面。在安全社区创建中, 充分发挥安监部门的牵头抓总作用, 采用“网格化”监管理念, 实行区、乡镇、村居、片区逐级细化监管网格, 分格落实责任;建立健全各种规章制度, 推进规范管理;对网络内的企业明确专人, 实行分级动态监管, 在全区形成了责任网格化、监管动态化、管理规范化、“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安全监管体系, 为创建“全国安全社区”夯实了基础。

五是坚持“政府搭台、全民参与”, 引导和发动各界群体参与安全社区创建工作。积极动员全社会力量广泛参与, 在各乡镇、办事处成立由居民代表、楼长、片警、驻区单位代表和社会热心人士为骨干的安全社区创建管理志愿者协会, 组织各社区志愿者建立义务巡逻队、平安协会、老年读报组、秧歌队等安全监管和安全知识宣传志愿者队伍, 极大地激发了群众参与安全社区建设的积极性, 赢得了社会各界的广泛支持。

“安全社区”创建工作成效显著

5个乡镇、办事处被命名为“全国安全社区”。2009年1月, 牡丹区西城办事处和吴店镇通过国家安全社区评审委员会评定, 被命名为“全国安全社区”, 并且吴店镇是全国第1个农村安全社区;同年7月, 南城办事处通过国家安全社区评审委员会的评定;2010年9月, 东城、北城又先后通过评定验收, 成为“全国安全社区”。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副局长杨元元、全国职业安全健康协会理事长张宝明等领导对牡丹区在安全社区创建工作中取得的优异成绩和先进经验给予了充分肯定和高度评价。

全区安全生产形势大有好转。自2007年开展安全社区创建工作以来, 到2009年, 全区事故起数、死亡人数、受伤人数、经济损失分别同比下降12.1%、8.9%、14.6%、10.7%;2010-2011年, 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西城、吴店、南城3个试点单位从2007-2010年连续4年未发生1起较大以上安全责任事故;全区也从2006-2010年连续5年未发生1起亡人火灾事故。社会治安也明显好转, 各类刑事案件、盗窃类案件大幅下降。

全民安全意识和安全素质切实提高。通过安全知识宣传教育活动的深入开展和“全国安全社区”创建工作的不断深入, 广大社区居民、企业员工的安全意识和安全素质不断提高, 从“要我安全”逐渐转变为“我要安全”, 在全区形成了“人人讲安全、人人学安全、人人懂安全、人人会安全”的良好氛围, 安全环境明显改善。

有效加强了安全生产“双基”工作和基层安监队伍建设。牡丹区安全监管局以创建全国安全社区为契机, 将安全生产“双基”工作引入社区、农村、家庭、个体工商户、沿街门市和9小场所 (小商场、小学校、小医院、小餐饮场所、小旅馆、小歌舞娱乐场所、小网吧、小美容洗浴场所、小生产加工企业) , 真正实现了安全监管无盲区、全覆盖, 将“双基”工作切实延伸到千家万户, 促进了基层安监工作规范化、常态化。同时在全区21个乡镇办事处全部成立了安全生产管理办公室, 配备了3〜5名专职安监员, 成立了14个执法中队。全区659个行政村 (社区) 全部按照有机构、有场所、有制度、有措施、有台账的“五有”要求成立了村级安监站, 由支部书记兼任安监站长。

持续全面创建“全国安全社区”

牡丹区安全监管局在试点成功的基础上, 积极总结、推广西城办事处、吴店镇等5个乡镇、办事处的成功经验, 指导全区其他乡镇办事处持续开展“全国安全社区”创建工作, 以通过安全社区的创建, 全面推动双基工作再上新水平, 提高居民的安全和防范意识, 提高居民自救、互救的能力, 使政府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的工作能得到全民的广泛响应和有序落实。目前, 在全区21个乡镇办事处中, 除西城、吴店等5个乡镇、办事处被命名为“全国安全社区”外, 其余16个乡镇也全部通过市级验收, 成为“市级安全社区”。

2011年, 牡丹区区委、区政府又对安全社区创建工作提出了更高标准的要求, 并把创建“全国安全社区”作为今年改善民生的“十件实事”之一, 要求各乡镇党委、政府切实将安全社区作为党委书记挂帅的“一把手工程”来抓, 安监、卫生、建设、交警、消防、教育、供电等部门都要积极配合, 参与到安全社区创建中来, 在全区形成送安全到社区、送健康到居民、送法律到庭院的良好局面, 确保安全社区扎实推进。区政府还专门制定了以“降低事故与伤害”为目标的奖励考核机制, 将安全社区创建工作列为对各乡镇办事处年度安全生产工作的重要考核指标, 加强督导, 严格考核。凡成功创建为“全国安全社区”的乡镇办事处, 区政府颁发10万元的安全生产特殊贡献奖;对工作不积极、走过场的乡镇办事处在全区通报批评, 并取消年度一切评优树先资格。

2011年5月, 牡丹区马岭岗镇、大黄集镇、沙土镇3个乡镇已全面启动“全国安全社区”创建计划, 并研究制订了创建活动的具体实施措施和步骤, 并希望今年年底通过国家安全社区评审委员会的评定验收。同时, 其余乡镇也将陆续展开“全国安全社区”创建工作, 争取所有城区社区和60%以上的乡镇尽快达到国家安全社区标准。牡丹区也将整建制申报国家级安全区, 以切实提高全区各社区单位和广大群众的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和自我监督, 提高政府调控社区安全的能力, 让广大群众人人享受到健康、人人享受到安全。

链接:

吴店镇农村安全社区创建之路

吴店镇是牡丹区创建“全国安全社区”的一个缩影。

作为全国第一个农村安全社区, 吴店镇在创建之初, 没有现成的路子可走, 没有成功的经验可供借鉴, 也不能完全照搬城市社区的创建模式, 必须开创出一条具有自己特色的新路子。吴店镇结合农村工作实际, 因地制宜, 另辟蹊径, 突出重点, 策划开展了“防农药中毒”“防狗伤害”“防农用机械伤害”“农民工安全”等一系列富有农村特色的安全促进项目。如针对农村农药乱丢乱放、喷洒农药无防护措施等现象, 他们专门为农民制作了农药储存箱和防毒隔膜, 并在农药储存箱上印制“珍爱生命, 远离农药”等提示语, 这种箱子和隔膜被群众亲切地称作农药的“保险柜”和“隔离衣”。针对近年来农村外出务工人员增多、留守儿童安全日益突出的问题, 他们适时启动关爱留守儿童工作, 成立“关爱留守儿童基金会”, 建立留守儿童与教师“一对一”帮扶对子, 切实解决留守儿童在心理、学习、生活上的困难和问题, 解除了外出务工人员的后顾之忧。吴店镇的做法实实在在给老百姓带来了实惠, 不仅深受全镇农民欢迎, 还得到了各级领导和有关专家的好评。

吴店镇党委书记卢勇说:吴店镇在开始安全社区创建工作时, 没想到农村的伤害因素有这么多, 没想到创建工作这么难, 没想到群众对创建工作这么欢迎, 没想到各部门、各单位和各界群众这么积极参与, 没想到创建成果见效这么快。

篇4:创建社区商业示范区的工作汇报

在区委、区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北京市档案局的精心指导下,在区创建工作领导小组的严密组织和各涉农部门的密切配合下,全区各级档案工作人员齐心协力,攻坚克难,我区新农村档案工作取得了显著成绩,建立起了机制健全、管理科学、资源丰富、利用便捷的新农村档案工作体系,初步实现了管理规范化、工作信息化、资源共享化、人员专业化的“四化”目标,并顺利通过了国家创建工作领导小组的正式验收。

一、主要成果

在整个创建活动中,我们坚持把“提升镇村档案工作水平,更好地为三农发展服务”作为创建活动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狠抓档案资源建设,深化档案信息服务,取得了丰硕成果,创造了“一个品牌”,提升了“一个意识”,规范了“一级档案室”,建全了“两个体系”,发挥了“两项作用”。具体是:

“一个品牌”:通过开展以“打造京畿档案精品、创建昌平特色品牌”为主题的创建全国示范区活动,使昌平区成为全市第一个新农村档案工作示范区,充分展示了我区新农村建设的新成就,集中展示了我区新农村建设档案工作的新成果。进一步为创建“京北创新中心,国际科教新城”聚集了人脉,提升了昌平区的知名度。

“一个意识”:创建示范区,扩大了档案工作的影响力,提升了全区各级领导干部和广大群众的档案意识。金树东区长在昌平信息快报上对档案工作做出批示:“档案工作服务大局,创建工作扎实有效,工作业绩和争创一流的精神值得称赞和推广”。区各项重大活动中均将档案局列为领导小组成员单位,负责档案工作。各单位领导对档案工作认识到位,档案局与各涉农部门在开展业务工作时配合更加顺畅。各镇街、村领导主动过问档案工作,村干部和档案员提高了对档案工作的认识,增强了做好档案工作的自觉性和责任感。

“一级档案室”:规范了村级档案室。通过创建示范区,全区304个村的档案工作100%达到了“十有”标准(即有领导分管、有专兼职档案人员、有档案室、有制度、有档案柜、有计算机、有数码相机、有空调、有防盗门窗、有灭火器),从根本上改善了农村档案管理状况,村级档案工作实现了跨越式发展。

“两个体系”:一是建立起了一个机制健全、管理科学、资源丰富的新农村建设档案资源体系。通过创建工作,镇村两级档案室搜集、补救、整理各类历史档案、文书档案、声像档案、科技档案达13.5万余卷(件),目前,全区农村档案总量达到33.4万余卷(件)。二是开通了“农村档案资源共享网站”、在局馆网站设立了“三农专栏”、将每期《政务信息汇编》送到各镇村阅览点,实现了档案资源共享,建成了覆盖“区、镇、村”三级的档案资源利用体系。

“两个作用”:一是农村档案工作服务“三农”发挥了重要作用,为维护农村稳定提供了有力的凭据支撑,为维护群众利益发挥了有力的保障作用,为农业发展提供了参考依据;二是档案服务功能向农村延伸,开通了一条政府政策下乡、科学技术下乡、致富信息下乡、档案资源下乡的高速路,成为政府服务群众的桥梁,也在政府与农民群众连心交心方面,发挥了重要的桥梁和纽带作用。

此外,通过创建全国示范区还培养了一批人才,锤炼了档案管理队伍;创新了服务方式,积累了工作经验。

二、主要经验

在创建工作中,我们取得了一些经验,在此与大家共享四点:

(一)明确目标任务,坚持抓好“四项工作”。我们着力抓好“四项工作”,使创建工作取得了突破性进展。一是加强组织领导。区和各镇街分别成立了“创建示范区工作领导小组”,分级负责组织开展创建工作,以实地调研、专题会议、组织培训、进行检查等多种方式推动创建工作顺利开展;二是进行广泛宣传。利用广播、电视、报刊、网络、电子屏、信息、简报等各种形式广泛宣传,营造了浓厚的创建氛围;三是加强队伍建设。各级档案部门采取参观学习、组织培训等多种途径不断提高全区涉农档案队伍素质,为创建工作提供了坚实的人才保障。四是确保整体提高。树立6个镇60个村为创建工作典型,以点带面,全面推进。全区17个镇街档案工作全部达到北京市机关档案管理二级以上标准,304个行政村建档规范,100%达到了“十有”标准,镇村档案工作水平整体提高,取得了突破性进展。

(二)突出创建重点,坚持 “四个重在”。始终坚持“四个重在”,我区新农村档案工作实现跨越式发展。一是重在基层。把镇街和村作为创建工作的关键和重点,坚持创建工作重心下移,贴近基层,各级领导深入各镇街村调查研究,及时解决创建工作遇到的难题。区、镇、村三级加大投资力度,累计投入800余万元,极大地改善了档案保管条件;二是重在服务。全区建立了全方位、多层次、立体式的档案服务网络。在业务指导上,区档案局成立了业务指导组,行程7万余公里,到镇村指导2000余人次,镇街组织档案工作队,深入到各村进行传帮带。在档案利用上,区档案馆接收了8万余卷(件)涉农档案并优先数字化,我局通过网站上传涉农信息3.5万条,将《政务信息汇编》及时送到321个镇村阅览点,满足了农民群众对档案信息的利用需求;三是重在创新。我们不断强化创新意识,提高全区新农村档案工作特色化水平。将档案工作列入全区农村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培训课程,档案部门开展远程在线视频指导,推广北京市农村档案信息资源共享系统,区经管站利用档案开发了《北京农村经济在线审计系统》、《昌平区农经地理信息系统》,各镇村主动记录历史、编史修志、举办展览等,在全市起到了引领示范作用;四是重在实效。各镇街村加强对土地承包、产林权改革、合同协议、养老保险、优抚低保等各类民生档案的收集,确保档案服务惠及全区农民。各级档案部门加强信息化建设,目前,农民足不出村通过网络即可查询和利用涉农档案信息。档案工作服务“三农”取得了新进展。

(三)强化责任体系,建立“四个机制”。建立了“四个机制”,保障新农村档案工作可持续发展。一是建立档案管理机制。我区建立了区委、区政府统一领导,区主管领导挂帅,区档案局牵头,相关涉农部门积极响应,镇村具体落实的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新农村档案工作机制。实现了区、镇、村三级联动,形成强大的工作合力,确保了各项任务落到实处;二是建立协调配合机制。涉农部门在开展业务工作时与档案部门密切配合,做到了业务工作与档案工作“同部署、同检查、同考核”,建立了良好的协调配合机制,实现了上下联动,横向协作,齐抓共管;三是建立督查考核机制。区委、区政府把档案工作纳入对镇级督察考核和“五个好”验收体系;区档案局把新农村档案工作纳入镇级档案工作执法检查范围;镇级把档案工作纳入村级“百分赛”考核,有效地保证了新农村档案工作持续深入开展;四是建立激励机制。区档案局、各镇街每年分别召开一次农村档案工作会,总结部署工作,表彰档案工作先进单位和个人,大大激发了档案员的工作热情。

三、几点体会

通过成功创建全国新农村建设档案工作示范区,我们体会很多,它留给我们的不仅仅是崇高的荣誉和档案更加便捷地服务“三农”的实惠,更为我们今后工作留下很多启示。今天我谈三点体会:

(一)全国示范区的成功创建得益于各级领导的高度重视。

示范区的成功创建与各级档案部门领导和区委区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是分不开的。国家档案局和市档案局的同志先后近十次到我区检查指导创建工作;区委、区政府对创建新农村档案工作示范区活动高度重视,将创建示范区工作列入区政府折子工程,要求每月报工作进程;区财政出资415万元用于镇村两级档案室建设;区委、区政府领导多次听取工作汇报,出席创建工作动员会、工作推进会、检查验收会等相关工作会议并讲话,强势协调解决问题。各级领导的关心和支持为圆满完成创建工作提供了有力保障。

(二)全国示范区的成功创建得益于各涉农部门的密切合作。创建工作开展以来,得到了区农委、区民政局、区委组织部、区经管站、区园林绿化局等相关涉农单位的大力支持,区档案局与涉农部门联合发文,就产林权改革、农村干部离任等各类与新农村建设相关的档案管理制定专项办法和制度,使相关档案工作有章可循。涉农部门与档案部门联合对产林权改革、承包合同等工作形成的专项档案管理工作进行指导、监督和检查。区委组织部与区档案局联合举办“村级档案员业务培训班”,区农委系统与区档案局联合对产林权改革档案进行了验收。档案工作与农村业务工作真正做到了“同部署、同检查、同考核”。这种顺畅协同、密切配合的工作模式,为示范区的成功创建提供了必备条件。

(三)全国示范区的成功创建得益于各级档案工作者的扎实工作和辛勤付出。创建工作开展以来,区创建领导小组成员单位、各村的相关领导认识到位、组织有力、率先垂范、狠抓落实,充分发挥了领导带动作用;广大档案工作者放弃了休息,放弃了对家庭的照顾,不怕艰辛、忘我工作、精益求精、追求卓越,全力奋战在创建工作第一线,表现出了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奉献的精神,为规范农村档案工作做出了重要贡献;各级新闻媒体和广大宣传工作者深入开展宣传活动,及时报道创建工作动态,保持了舆论宣传强势,为创建活动营造了良好的舆论氛围。这些为我们创建工作提供了坚实基础,确保了各项创建任务全面落实。

四、巩固成果新举措

成功创建示范区将昌平区新农村档案工作提升到了一个新高度、新起点。我们以此为契机,继续围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总体要求,采取有效措施,巩固创建成果,迎接新形势、新机遇、新起点对档案工作提出的新挑战,促进新农村档案工作新发展。

一是探索建立长效机制。2011年底,为巩固全国新农村档案工作示范区成果,我局积极探索建立农村档案工作长效机制。全面总结了创建工作经验,分析了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改进措施和建议,形成了《关于建立昌平区新农村建设档案工作长效机制的报告》,上报区政府,为领导决策提供了依据。

二是及时进行总结表彰。2011年12月,区政府投资20余万元,召开了昌平区创建全国新农村建设档案工作示范区总结表彰会,区委、区人大、区政府、区政协的主管领导出席。大会全面总结了创建历程,对成绩突出的70个先进集体和124名先进个人进行了表彰,对巩固创建成果提出了明确要求,促进了我区新农村档案事业新发展。

三是继续加大资金投入。2012年,区政府投资20万元为全区304个行政村统一配备了摄像头、耳麦和档案卷皮、卷盒等装具。此举有效地解决了村级档案工作经费不足的问题,并继续释放了档案工作的影响力,进一步调动了村级档案工作的积极性。信息化设备的配备为开通区档案局、镇街、村三级档案工作远程视频指导、业务咨询和交流提供了便利条件。新型的服务模式受到了基层的广泛欢迎和好评,示范区QQ群成员非常活跃,每天均有多人进行业务交流。截至目前,区、镇、村三级通过QQ群开展业务交流达2600余人次,极大地提高了工作效率,活跃了队伍氛围,节约了行政成本,有力地推动了全区新农村档案工作的稳步发展。

四是深入开展督查指导。2012年4月,昌平区召开2012年度镇街档案工作专题会,听取各镇街档案工作汇报,对新农村档案工作进行专题部署,主管档案工作的副区长刘淑华出席并讲话,提出巩固、深化、提升新农村档案工作的目标和措施,要求要防止创建成功之后,个别单位人员思想松劲,工作滑坡,要巩固创建成果,推动全区新农村档案工作再上新台阶。按照此项要求,各镇街继续将档案工作纳入对村级的“百分赛”考核,考核结果与两委主要领导奖金挂钩;各镇街分别组织村级专兼职档案员培训,提升专业素质和能力;年初布置工作,期间开展检查,年底进行总结,继续加强激励机制,奖优罚劣,提高村级档案员的积极性。我局针对昌平档案工作新形势新需求,经主管区领导同意,与区编办协商,区档案局将业务指导科一分为二,业务指导二科编制4人,专门负责镇街及其下属农村(社区)档案工作。业务指导二科成立以来,除开展远程指导外,还深入镇村(社区)进行实地检查和指导,到目前共下乡316人次,走遍了17个镇街和304个村。今年以来,在各有关方面的共同努力下,全区新农村建设档案工作在夯实示范区创建成果的基础上,又有新的提升。

篇5:特色示范社区创建工作汇报材料

方面入手,积极开展“关爱救助型”社区的创建工作,取得了明显实效。

一、加大投入力度,夯实特色社区创建基础

××社区按照市、区组织部门和街道党工委、办事处“打造特色示范社区”的总体要求,从充分发挥社区功能的角度出发,整合社区资源,在街道办事处和结对共建单位资金支持下,使办公用房、活动场所和内部设施等方面有了一个新的改观。建立了“四室一基地”(即党员活动室、图书室、乒乓球室、残疾人康复训练室、再就业技能培训基地)和“一站式”综合服务站。开设了社区党务、社区管理、社区公益性服务和便民利民服务窗口,实行“一站式”综合服务,为居民提供了方便快捷的服务。制作了高质量图版,配齐了电视、vcd、音响等设施,规范了社区居委会牌匾和各种档案,提升了软硬件建设水平。

二、搭建平台,充分发挥社区党组织和党员的作用

××社区党支部充分发挥党员特长,以党员为中心,与困难户、下岗职工、残疾人开展“一帮一”结对帮扶活动。围绕下岗党员自主创业、带头致富,在商业网点中开展了“亮身份、树形象、争创党员先锋岗(来源:好范文 http:///)”和“诚信经营户”评比活动,带动身边的经营户诚信经营。为了营造一个居民之间相互交流与互动的平台,社区党支部制作了“爱心互助卡”,以党员作为邻里联络员,定期走访听取居民的意见和建议,并且开展居民之间的互助服务。对空巢老人、弱势群体开展送温暖服务,让他们感受到社区大家庭的关爱,对下岗职工、残疾人送政策、送技能服务,让他们自主创业重新走上就业岗位。通过“爱心互助卡”使邻里之间逐渐从陌生走向熟悉,互帮互助成为邻里相扶、守望相助的生活共同体。

三、建立和完善机制,积极探索关爱救助工作新途径

××社区是旧小区,今年,我们立足社区的实际情况,建立了振兴街道××爱心超市,采取微利经营和社会无偿救助相结合的方式运营,安排一名低保人员,帮助她实现了就业,用盈利的资金回报给困难群体,同时发放“爱心救助卡”,开展不定期的无偿救助活动。截止目前为20多户特困家庭发放了“爱心救助卡”,使他们凭卡到爱心超市按需求领取米、面、油或其他生活用品,由一次性救助变为长年性帮扶,使爱心救助真正成为一条长效的保障线。另外,我们建立了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培训基地和困难职工帮扶站,有针对性的开展编织、布艺等职业技能培训。今年,利用培训基地举办技能培训12次,安置就业130多人,为79名“4050”人员提供了公益性岗位,就业率达到97%。树立就业典型2人,建立了详细的下岗失业人员、离退休人员管理档案。

四、真情关爱,扎实有效做好残疾人帮扶工作

××社区是自治区级残疾人工作“示范社区”,为了扎实有效地做好残疾人工作,我们于2006年4月成立了松山区首家残疾人康复站,并配备了价值1.5万元的康复设备,安排了一名康复指导员进行技术指导。成立了残疾人协会,为有康复需求的142名残疾人提供了康复服务,康复服务率达到90%,对25户残疾贫困户全部纳入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范围内,解决了他们基本生活问题,为双腿残疾人发放了轮椅,为残疾人家庭的孩子申请了救助金7000余元,同时还积极协调市残联、区残联、红十字会、慈善总会等部门对残疾人进行救助。对有劳动能力的97名残疾人安排从事临时家政、块布加工等工作,安置6人到金剑铜业有限责任公司工作,残疾人就业率达85%。7月份,××社区举办了首届“邻里联谊暨残疾人趣味运动会”,近200名社区居民、党员及残疾人参加了这次运动会,30名运动员围绕××社区进行了火炬接力赛,并组织残疾人开展了象棋、扑克等比赛,通过活动,展现了社区居民团结和睦、友爱互助的良好精神风貌。

五、加大宣传力度,营造关爱救助社区氛围

为了增强广大居民对社区的认同感、归属感,我们创作了××社区区徽、区歌,创办了“××之家”社区简报。不定期向居民宣传上级有关方针政策,社区近期重点工作和热点新闻,健康饮食等知识。通过这些工作拉近了社区居委会与居民之间的距离和感情,使广大居民了解社区,关心社区,增强了建设社区的使命感和责任感。针对辖区旧楼房混乱滞后的现象,我们为137个单元安装了单元牌,同时,把计划生育知识、精神文明建设、平安建设和居民思想

道德建设等书写在单元牌上,既方便了居民,又宣传了相关知识。为辖区内所有楼道悬挂了安全警示牌,提醒广大居民提高安全防范和自我防范意识,让平安建设工作走进每一个楼道和家庭,创造了平安和谐的环境。

总之,我们特色社区创建工作刚刚开始,还存在着许多不足。下一步,××社区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推进关爱救助社区创建工作。

一是进

一步完善“一站式”综合服务站功能。安装电子显示屏,不断拓展服务领域、丰富服务内容、改善服务方式,努力提高广大居民群众、辖区企事业单位对我们服务的满意率。

二是进一步完善党组织设置。积极筹划建立党总支,发挥党组织和党员在特色社区建设中的战斗堡垒作用和模范带头作用,以党建促特色示范社区创建,提升特色社区创建水平。

篇6:创建社区商业示范区的工作汇报

各位领导、各位代表:

大家好,我汇报的题目是“创建全国社区卫生服务示范区的几点体会”。自卫生部、民政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创建全国社区卫生服务示范区活动实施方案》印发之后,碑林区政府决定争创全国首批社区卫生服务示范区。明确提出了“政府主导、市场运作、多方参与、政策扶持”的创

建原则和“自主、自费、自律、自强”的创建方针。经过一个创建的艰苦努力,较好地完成了各项指标,在接受省、市联合审核评估基础上,于2004年11月顺利通过国家复核,取得88.72分的良好成绩。2005年8月被卫生部等三部门联合授予“全国社区卫生服务示范区”荣誉称号。现将我们的主要收获体会简要汇报如下:

体会之一,坚持政府主导、完善配套措施、落实方针政策是确保创建成效的重要前提

从创建活动一开始我们就深刻认识到,创建全国社区卫生服务示范区是一项巨大的系统工程,仅靠卫生局及几个部门的努力根本不可能完成任务。因此,要保证创建成功,就必须紧紧依靠政府主导,动员部门协作,落实方针政策才能实现既定目标。为保证发展社区卫生服务方针政策、创建指标落到实处,碑林区政府专门印发了《碑林区创建全国社区卫生服务示范区活动实施方案》及相关配套文件。一年中仅以区政府名义和政府有关工作部门名义印发各种配套文件就有40个之多。同时,在落实方针政策方面做到“七个纳入”和“三个给予”。[文章-http:///找文章,到]“七个纳入”是包括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规划、社区建设规划、政府工作目标、区域卫生规划、公共卫生建设范畴、医保定点范围和财政预算等七个方面。“三个给予”是指政策上给予倾斜,工作上给予帮助,经济上给予扶持。这些方针政策的制定和执行,不仅为我区社区卫生服务持续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政策支持环境,而且在接受国家复核时也成为主要受检内容,为创建成功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体会之二,健全创建组织,提供全面保障,细化目标任务是确保创建成效的必备条件

为了保证创建活动顺利开展,区政府专门成立创建领导小组,由政府第一责任人亲自主抓。与此同时,我局还抽调一大批富有实践和管理经验的同志组成创建办公室,全力保证人力支援。并从卫生经费中拨付专款为办公室配置现代办公设备和交通运输车辆。同时,还将六大类创建指标具体细化,分解到人,实现项目包干。要求各项目组和责任人周一有计划,周五有小结。当进入冲刺阶段时还特别要求每天有计划、小结和汇报,力求当日任务当日完成,解决困难不过夜。创建办每名同志以高度负责的态度日以继日地加班加点工作,放弃创建内多数节假日。实践证明,创建办公室在整个过程中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如果没有创建办全体人员的艰苦努力,我区创建活动就不可能成功。因此,我们深感健全创建组织,提供全面保障,细化目标任务对于确保创建成效是必须高度重视的一个基本条件。

体会之三,实行市场运作,严密公开招标,促进有序竞争既符合西部实际,也符合创建需求

我们经过初步测算,在西安这样的大都市新建一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需一次性投资80—100万元;新建一个社区卫生服务站需一次性投资5—7万元,这还不包括房租、水电费和人员工资。而我区现有8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58个社区卫生服务站,如果按照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以政府举办为主的政策执行,政府就应当一次性投入资金一千多万元,这在经济相对落后的西部城区几乎不可能实现。为了在政府投入有限情况下发展好我区社区卫生事业,我们一直坚持政府主导、市场运作、社会举办为主。目前全区66个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中,除7个属于政府直属医疗机构举办外,其余59个全部属于社会力量投资举办。在创建内,我们还将需要新建的5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14个社区卫生服务站全部实行政府公开招标,效果令人满意。我们通过制定方案、发布公告、标前培训、资格预审、招标大会、履行合同、标后指导等七个层次的工作。省卫生厅、市卫生局领导对我区公开招标工作给予高度评价,省、市电视台还进行了专题指导。卫生部评审专家指出:“碑林区因地制宜谋发展,广泛吸引社会力量参与社区建设,既是特色,也是亮点”。

体会之四,坚持建设标准,严格依法准入,落实功能任务是确保创建成效的关键

众所周知,任何事业发展都必须以实体和实效为先决条件,创建工作也不例外。我们在打牢创建基础方面主要做了三件事:一是严格机构建设标准,强化“五化十统一”的建设与管理模式。具体做到机构设置标准化、功能任务综合化、服务流程规范、监督管理科学化、知识结构全科化和机构标识、规章制度、职责任务、规划布局、培训模式、资料管理、服装胸卡、购药渠道、医疗文书、考核标准等十个方面的统一,使所有机构外部形象建设大大提升,增强了竞争力;二是严格依法准入,保证所有机构核发《社区卫生服务执业许可证》和《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全体社区医护人员必须符合法定执业资格,经全科医师岗位培训和社区护理培训后方可上岗。同时按规定配备了全科医师和中医执业医师。三是积极完善功能任务,除落实了基本医疗、健康教育等功能外,我们还在充分论证基础上实现了预防保健任务下移社区,多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承担了防保任务,基本构建起了城区以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为主体的新型公共卫生网络体系。在创建年内,我们正式开通“双向转诊”绿色通道,全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全部与西安市第一医院、西安市第四医院签订“双向转诊”合同。截止目前,“双向转诊”工作运行状态良好,给社区卫生机构执业活动提供了质量安全保障,给广大患者提供了更多方便和实惠。与此同时,我们还大力弘扬祖国医药学,90%的中心和70%的站广泛开展了中医药服务。经过国家复核使我们亲身体会到标准化建设,依法准入和完善功能任务,不仅仅是社区卫生事业的基础工程,而且也是国家复核评估重点。没有这个基础。评审就无从谈起,如果有一个机构或一个人员非法执业,专家组实行一票否决。

体会之五,注重资料收集,规范文书档案,写好创建报告十分有助于审核评估

大家都知道,迎接任何层次的检查验收都离不开听汇报,看资料,现场查看三种方式。创建全国社区卫生服务示范区国家复核同样如此。为保证创建资料的全面性和完整性,我们专门成立文书资料组,指定专人收集归类。在创建内,我们共撰写文字资料300余万字,收集各种文件、实施方案共140余份;合同协议3套共200余份,检查考评记录38本,培训纲要16份;汇报材料20余万字,发布信息43期,多媒体汇报资料4套,15分钟专题片1部,宣传画册1套;在《西安日报》发表文章6篇。最后归类整理时共装订68卷,5100多页。同时还为各机构建立专用档案70余盒。这些资料的收集完善和规范化管理,不仅在省市评估和国家复核中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同时也为我区发展社区卫生服务积累了宝贵的财富。特别是创建总结报告由区政府主管领导亲自汇报,给卫生部领导和评审专家组留下很好的印象。

体会之六,加强宣传动员,注重协调沟通,营造创建氛围是确保创建成效的基本要素

创建全国社区卫生服务示范区2004国家复核方案中,对于创建氛围和群众满意度测评非常重视,要求政府主管领导和十一个部门第一责任人必须熟知社区卫生服务方针政策,要求各机构工作人员必须熟悉社区卫生服务性质和任务;对群众基本卫生常识知晓率、机构知晓率、机构利用率及综合满意率考评分数就占了29分,这部分分值必须下功夫抓好落实。

在整体创建过程中,我们始终把营造创建氛围当作大事来抓。第一是先后召开动员大会和机构负责人专题会议达30余次;不断提高认识水平;第二是举办两期机构负责人培训班,专题讲授社区卫生服务方针政策及发展趋势,促进机构负责人对创建活动给予高度重视和积极配合;第三是向有关部门和单位印发各种文件资料,争取相关部门的支持和落实各自的创建指标;第四是广泛开展健康教育,发放健教资料,增强广大群众对基本卫生常识和服务机构的了解,提高居民对社区卫生事业的支持和信任;第四是政府领导直接向各工作部门安排部署创建指标和迎检任务,办事处及社区居委会向广大群众进行迎检动员。通过不同形式的宣传教育和协调沟通,使全区形成了良好的创建氛围。为保证创建活动顺利通过国家复核起到了极其重要的推动作用。

体会之七,保持政策稳定,加大经费投入,强化长效管理是发展社区卫生事业的长期任务

就总体情况而言,我们经过多年积极探索和创建的全面建设,碑林社区卫生事业已经步入良性发展轨道,基本实现了五个重点目标。

目标

一、区政府建立了比较系统和全面的政策保障机制。优先解决了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依法准入,医保定点、税收减免等政策性问题。民政局、办事处将社区卫生服务纳入社区统一建设规划。同时,区财政列出专项资金对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实行以奖代补和项目补助。

目标

二、全区各部门、各单位及广大干部群众对发展社区卫生服务的认识水平普遍提高,形成了共识,为社区卫生事业长期发展打下了坚实的思想基础和群众基础。

目标

三、进一步完善了以市场运作为主要形式的发展模式,吸引大量优质卫生资源向社区转移,大量社会资金参与社区卫生建设,有效促进了社区卫生服务有序竞争,社区卫生服务公信力显著增强。

目标

四、进一步推进“五化十统一”建设与管理模式,建成了三大服务网络。第一是形成以社区卫生指导中心、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社区卫生服务站为一体的三级管理体系,做到一级管一级,层层抓落实。卫生局还专门为指导中心配备了7名专职管理人员,现代化办公设备和一部专用面包车,为长效管理奠定了物质基础,并在管理中严格推行年审制、淘汰制和替补制。第二是完善了规划布局合理,功能覆盖全区的社区卫生服务网络和“双向转诊”绿色通道,各机构标准化建设和内涵质量建设上了一个新台阶。第三是初步构建起了以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为重要组成部分的新型公共卫生体系,使广大群众健康保障需求有了更好的保障。

目标

五、社区卫生服务资料建设实现档案化,微机化管理,建立了比较全面和完整的数据资料库。

在肯定创建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楚地认识到,我区社区卫生服务从业人员流动性大,层次不齐、部分机构重经济效益,轻社会效益、政府经费投入不足、部分政策落实还不够到位等问题都急待解决,社区卫生事业发展仍然任重道远。今后,我们将努力做好三个方面的工作:一要保持各项方针政策的稳定性,对社区卫生服务给予强有力的政策支持;二是进一步调整卫生经费支出结构,加大财政投入,力争对社区卫生事业有更多的经济补偿;三要争取在卫生局设立社区卫生服务科,纳入政府行政编制,以便进一步加强长效管理,促进全区社区卫生服务健康、持续、稳定和协调发展,使全区广大群众享受到更高效、更优质、更实惠、更全面、更安全的社区卫生服务。

以上汇报是我区创建全国社区卫生服务示范区活动的基本做法和初浅体会,定有不妥之处,敬请各位领导、各位代表批评指正。

上一篇:军民融合深度发展格局下一篇:i是什么意思单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