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的评课稿

2024-04-15

词的评课稿(精选6篇)

篇1:词的评课稿

词五首的评课稿

人教版初三第五册新教材特别重视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创造能力。它在编排了现代诗、小说等几个单元后,特地安排了一个宋词单元。宋词是我国古典文学艺术库中的瑰宝。词人根据自己特殊的构思,运用艺术性的语言,创造了一幅幅具有审美价值的图画。这一幅幅图画中有景、有物、有水、有声、有人、有情。如果按照传统的教学方法,由老师一字一句地分析给学生听,那么势必“大煞风景”,学生学起来兴味索然,宋词也就失去了其艺术魅力。因此,采取怎样的一种教学方式,才能使人获得审美享受和审美教育,就作为一个问题摆在了我们面前。

《词五首》是人教版九年级语文教材上册中的第25课,包括《望江南(梳洗罢)》《渔家傲秋思》《江城子密州出猎》《武陵春(风往尘香花已尽)》《破阵子(醉里挑灯看剑)》五首词。

本节课着重从以下几个方面做了一些有益的探索:

一、按照词的内容把风格相同的放在一起讲,然后把相同风格和不同风格的词进行对比,让学生在对比中感受和欣赏词的意境。

本课所选的五首词代表了不同时期词的发展和流派,都是流传千古、脍炙人口的名家名篇。教材排序按照词作者的生活年代的先后,没有必然合理的逻辑性,因此教学时我按照词作风格和内容的不同,将《望江南》和《武陵春》两首婉约派闺情词合讲,而其他三首豪放派爱国词并析。这样更具有系统性,更利于教学中的整体把握及学生形成整体认知。

于是第一课时,我就试着先教温庭筠的《望江南》和李清照的《武陵春》。因为温庭筠的《望江南》是编者所编的第一首词,我就把这首词作为开课第一首词先讲,况且《望江南》是男子写女子的悲伤之情,那么《武陵春》则是女子写自己悲伤的感情,有相似之处。第二课时学习其余三首。

这样教学改变教材的编写顺序,就其内在的联系进行重新组合,让学生在比较中探索学习;重新组合的文章,只要抓住其中的线——共同之处,比较其相同之处,也体会出不同之处;文风不同的诗歌或文章也可以进行反向比较,更加深学生对不同风格作品的认识。

二、利用多媒体技术,提高教学效率

本课的学习重点是对诗词进行欣赏。我们知道,文学欣赏是一个创作性的过程,学生的欣赏过程绝不是对教师讲解内容的机械复制,而是学生构建出自己的独特意义。这篇课文共五首词,内容较多,如果按传统讲授方式教学,仅靠教师的分析描述,不仅难以充分展示作品的背景资料,使学生真正理解词内容,而且难以针对每个学生的情况进行讲解,这样费时且效率较低,很难实现最终的教学目标。于是我便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模式,尝试在多媒体电教室学习这篇课文。制作多媒体课件,形象的展示一些作品的优美意境,让学生结合优美的画面感受诗词的境界。播放朗诵带,让学生感受作品的韵律美。

三、注重学习方式的引领与学习技能的训练。

新课标的新理念之一就是教会学生终生学习的方法与技能。在课堂上在教师的.引导下学好几首词并不难,难的就是学生能否独立地正确地去理解其它一些词或文章,所以方法与技能就是教给学生核心的东西,本节课的基本出发点就正是基于此。

学生对古词的语言及表达进行深入赏析与品味,着眼于名句、关键词,老师从文学欣赏的角度予以适当的指点。教学时先让学生朗读全文,领悟大致意思,把握词中的主要情感,然后让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能力,再现诗中描绘的意境美,最后,让学生从写作技巧方面体味这首词的高妙构思。整节课上,老师只起导的作用,由学生自由讨论,自由发言。生动的导语设计调动了学生的兴趣;丰富的想象,激活了他们的思维;细腻的描述训练了他们的表达能力;特色的品味,提高了他们的鉴赏能力。

像这样,把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自己读词、想词、品词,避免了阅读中的“唯主题论”。

本节课的内容虽然与学生实际相去甚远,但是理念先进,引导得法,同样也使学生受益不少。但是,诗词鉴赏毕竟是一门很高深的学问,它不是像我们这样浅尝辄止地品析就能达到审美目的的。况且,课堂上,许多地方还是由老师牵着学生的鼻子来完成的,学生发现问题的能力还比较缺乏,富有独创性的意见还较少,这一切都有待于教者今后进一步地探索。

篇2:词的评课稿

《恐龙》是一篇知识性短文,介绍了恐龙的种类、形态及生活习性,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对恐龙的喜爱之情。

韩老师教学这一课较好地体现了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维目标的整合设计,努力体现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

第一课时教学有这么几个特点:

一、这堂课的教学老师以文本语言文字为载体,从目标的设定,内容的安排以及方法的运用上,都体现教学的重点是使学生了解恐龙的形态特点及其说明方法。

课文第二段教学中,老师舍得在感悟“雷龙”的形态特点上下功夫,读中悟写,从读红说,使学生初步领悟作者运用打比方、作比较、列数字的表达方法,把雷龙和其它种类的恐龙特点写具体,写清楚了。

二、注重教学资源的开发。

首先是能充分用好教科书这个最基本、最重要的教学资源。教学中以读为本,特别是课文第二段的.“范例导读”,充分发挥了教科书的“例文”作用,为改换人称复述学生喜欢的一种恐龙作了铺垫。又如老师注意“以学定教”高调整教学内容安排,把第四段描写的霸王龙的内容与第二段一并教学,学生了解霸王龙外形特点,也明白了课文安排在第四段描写,是为了说明它食肉的特点,更突出它的霸气。

其次注意适时,适量地运用多媒体课件,不管是教学开始播放的恐龙生活场景画面渲染,还是相机出示的有关恐龙图片,都能逼真生动地再现恐龙的形象。图文结合,增添了学生探究恐龙的兴趣。

值得一提的是教学中,老师联系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深入浅出地帮助学生感悟打比方、作比较、列数字的说明方法,使遥远不可及的恐龙有如闻其声,如见其形之感。

第二课时

韩老师在《恐龙》第一课时教学中,引导学生着重了解了恐龙的外形特点,而第二课时的教学则为学生进一步提供乐于探究的条件,在情趣盎然的活动中,使本课的教学目标落到实处。

一、教学形式灵活、开放。

语文课程要克服孤立、封闭、凝固、僵化的弊端,教学内容,教学形式要灵活、开放。这堂课的教学中,教师以游戏——“我说特点你来猜”、“词语分类说特点”导入,再次激发兴趣。播放霸王龙捕杀三角龙的镜头,为学生感情朗读作好情感铺垫。让学生为恐龙孵化照料小恐龙的电视画面配音,将文本语言转化为带有学生个人体验的口头语言……教学中充满着丰富的情感活动,对恐龙世界的感受来自文本,又超出文本,获得了更多的知识积淀。

二、语言训练扎实,有效。

《恐龙》是一篇知识短文,韩老师牢牢把握语文学科的基本特点,较好地处理了“实”与“活”的关系,重视学生语文实践能力的培养。虽然教学形式比较活泼,但教学活动主要用于学习阅读,没有表面的热热闹闹。这堂课中,学生听、说、读、写多项阅读能力得到培养,可以说,在感悟恐龙特点的同时,学生初步懂得了怎样说明一种事物。

三、扩展阅读,丰富知识背景。

篇3:“不评课”的评课

案例呈现:

第一阶段:调查、观察和倾听

通过资料调查发现, 该校学生虽然基础普遍较差, 但学生学习自觉性普遍较强。英语教师教研理念总体较为落后, 但这两年比较积极参加区里的教研活动。

笔者先听了初三备长的一节口语训练课。该教师采用了区里教研活动中推行的口语培训策略中的2条: (1) 培养学生的朗读技巧和口语会话技巧; (2) 开展小组合作, 创造更多的机会让学生开口。可惜在运用中, 该教师采用了不恰当的方式。该节课主要部分有两个阶段:朗读和会话阶段。以下是听课记录:

朗读阶段

步骤一:教师介绍了三个概念——意群、语调、连读, 并写上几个句子画上符号。 (5分钟)

步骤二:请3个学生评价台上两位学生的朗读技巧, 全部沉默。 (2分钟)

步骤三:请学生集体朗读, 学生按照旧习惯唱读。 (2分钟)

口语会话阶段

步骤一:教师介绍口语会话的各种技巧:同意或不同意对方观点的表达法、委婉表达法和一时无法回答的表达法等。 (8分钟)

步骤二:让学生根据教师所给的话题讨论 (2分钟) , 学生用中文交谈, 教师又加时2分钟。

步骤三:个别小组上讲台表演对话, 只有一对勉强完成对话。 (5分钟)

一下课, 该教师很激动, 满腹委屈地找到我, 说:“你看, 我们学生实在太差了!我可是按照区的教研活动里的方法上课, 可他们完全不配合, 我提问的还都是班里最好的学生, 结果他们都答不了, 真的没办法教了!”笔者表示理解和肯定他积极运用新的教研方法精神后, 征求该教师意见:“是否可以请那些回答不上问题的学生说说答不上的原因?”

[分析]授课教师并没有真正理解在教学中使用口语培训策略的教学方法, 不研究学生的学习心理和困难, 将教学有效性低的问题归咎于学生的基础。由于这种教学方法的获取源自区教研活动, 容易导致该教师对区所推行的教研理念的怀疑和抵触心理。教研员如果直接点评, 教师可能会难以接受。

第二阶段:学生访谈

在取得教师同意后, 请了那几位没有完成回答和对话的学生过来访谈。以下是访谈的记录:

笔者:听你们老师说, 你们都是班里最好的学生, 今天回答不了我想肯定有原因的, 能告诉我吗?你们老师也很想知道哦。

学生A:语调我好像懂了, 但什么是意群、连读, 实在搞不清楚。

几个学生齐应:是啊, 很复杂!

备长:刚才老师上课时不是说得很清楚了吗?意群就是句子中按意思和结构划分出的各个成分, 每个成分就是一个意群啊!

(学生茫然的表情)

笔者 (拿来录音机, 放两句录音, 边放边按意群停顿做暂停手势) :发现什么时候要停一停吗?

学生A:好像词组后。

学生B:好像从句前。

笔者:对了, 真聪明!刚才老师说的意思和结构就是指一个个词组和短句哦!

(备长若有所思)

笔者:刚才老师叫你们讨论的时候, 你们怎么都用中文讨论啊?

学生C:好多单词我不懂, 想问老师也不敢。

学生D:有点害怕。

……

[分析]这样的访谈对学生存在一定的思想压力。首先要肯定学生, 才能更好地打开学生的心扉, 为访谈建立良好的氛围, 更好地发现教学实际存在的问题。通过对实施教学策略的一个示例, 让老师体会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效果, 促进教师的自我反思。

第三阶段:集体备课

学生们回教室后, 备长有点兴奋地对笔者说:“我知道问题在哪了!那些概念对学生来说太抽象了, 所以您用录音机一放和做手势他们就理解了!但我们的学生词汇量实在太少了, 让他们讨论实在困难, 怎么办呢?”笔者笑着说:“要不, 我们把备组的几位教师一起叫来重新集体备这节课?”笔者婉拒了担当集备主持人, 只作为观察和参与者, 让教师们常态集备。以下是集备的记录:

备长:大家刚上了口语训练课, 发现有什么问题呢?

教师A:学生太差了, 好像都没反应的!

教师B:那个讨论的话题好像太难了, 学生讨论不来。

备长:刚才我和教研员找学生访谈了一下, 边放录音边做手势, 学生好像很容易就能明白意群了。其实, 语调和连读都可以这样做的。

教师C:对呀, 我刚才见学生不明白, 就读了几句同时加上手势, 学生反应还不错的!

教师B:其实学生读的时候, 我们也可以用手势带他们!

教师A:干脆让他们自己也打手势好了!

笔者:大家的主意好!我都没想到让学生自己打手势!为什么概念讲不清的东西, 一举例和打手势就明白了呢?为什么学生自己打手势更好呢?

备长:因为初中生的主要思维方式是形象思维。

笔者:对!还有呢?

(教师们热议, 略)

备长:还有个问题, 大家都觉得话题太难, 讨论不了, 怎么办?

笔者:那难在哪里呢?给学生搭建什么样的脚手架可以解决这些难点呢?

(教师们热议, 略)

[分析]教研员直接给出解决问题的方法, 容易局限教师的思维, 由外及内地指导也难以得到教师的认同和内化。通过集体再备课, 教师们通过同伴互助的形式, 解决所发现的问题, 能感受到自己的教学能力的提高, 有利于教师们教学自信心的培养。教研员大部分时间用于观察和倾听, 对于教师们单靠自己的力量难以解决的问题, 适时点拨;对于教师们展示的才华, 及时予以鼓励;在适当的时机, 引导教师将实践上升到理论, 激发教师的教研内在动力。

这种“不评课”的评课方法经常在生源基础较差的学校使用。生源基础差的学校的教师, 经常存在付出大、收效小、教学成就感不强的现象, 由于在实践中运用新课程理念时会遇到比生源基础好的学校更多的困难, 因此往往对新课程的理念有不同程度的抵触心理。这种教研方法属于互动式的研讨方法, 包括了教师与学生互动、教师之间的互动和教师与教研员之间的互动。教研员不根据自己的主观判断直接对教师的授课给予点评, 不易造成教师本能的抵触心理。这种教研方式较为直观地展示了正确的反思的方法和途径, 能更好地帮助教师跳出自我的局限, 站在更客观的角度观察自我, 反思自我, 激发教师的教研主动性, 有利于教师今后可持续的专业发展。同时, 通过聆听教师的倾诉、学生的心声, 教研员能更好地理解教师的困惑, 深入教师的内心世界, 得到更加客观全面的了解和判断, 与教师们共同成长。

参考文献

篇4:关于《鹊桥仙》的评课

1 创设情境,激发求知欲望

上课开始老师交代本节课的教学目标,通过神话故事,创设情境,导入新课。教师能以民间传说、神话故事等为切入点,积极的为学生营造学习气氛,激发学生的学习的积极性。从诗词的导入到作品的介绍,从预习检查到朗读指导,从结构安排到内容概括,课堂节奏有张有弛,教师能准确地调整控制教学进度,比较顺利的完成教学任务。

2 重视学生活动,体现自主合作式学习

学生语文能力的提高并非一日之功,贵在于学习习惯的养成,教师所能做的就是为学生提供听说读写的机会,教学中,教师通过指导学生有感情朗读课文,充分让学生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充分体现自主探究能力。我想,通过这样的教学能够培养学生热爱古典诗词的思想感情。

3 立足教材,多媒体辅助教学

在教学上利用教具与课件有效的进行教学。教学诗词,单凭老师的语言阐述显得十分乏味和苍白,教学诗词时借助媒体,可以最大限度的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创设学习气氛,有利于学生拓展新知。通过对课件的操作,也反应出教师的基本功扎实,对该课的进行了精心的准备。

另外,教师的教学扎实基本功,亲切的教态,准确、抑扬顿挫的语言,营造民主和谐教学氛围,师生关系融洽,能给学生良好的期望与信心,这对语文学习也极为重要。

篇5:《画风》的评课稿

今天听了符老师上的《画风》一课,我有一种耳目一新的感觉,受益匪浅。教师“以读为本”,采用“读——找——悟——画——读”的方式,充分发挥了学生学习的自主性。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抓住学生的特点,张扬个性,使课堂开发有活力,学生的素养也得到发展。具体表现有下面几个方面:

一、识字教学,灵活多样。

识字教学要从内容、形式、方法等方面为儿童接受知识提供方便。本课中有7个要求学生会认的字,其中就有6个是与文中人物的名字有联系。为了更好地让学生从人物的名字中认识这些生字,老师采取形式多样的方法,如说名字,读名字,与这些小朋友打招呼交朋友,说说自己怎么记住他们的名字等等,使学生易于接受,易于记忆。再配上鲜艳的图片,更好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识字教学得到了很好的落实。

二、读悟结合,读中有思

本课教学中,老师非常重视学生的读,读的`情势多样,有自由读、齐读、个别读、小组读、男生读、女生读等等,并领导学生读出特定的语气,感悟三个小朋友的不同性情,感悟人物的内心世界,感悟文章那美好的意境。

三、重视激励性评价语言的运用

激励性的适当评价,会使学生发生学习的动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培育学生终身学习奠定了基础。课堂上,符老师不时的把恰到利益的激励性语言送给学生们,极大地活泼了课堂气氛,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既学在其中,又乐在其中。

当然,课堂教学总会有些不完美之处,总会留下一些遗憾,这节课也不例外:

篇6:《雪》的评课稿

语文教研组

好的散文就是一首诗。《雪》是一首动人的咏雪诗,是一幅美妙多姿的雪景图,达到了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艺术境界。它是鲁迅《野草》集里的佳作,也是现代文学史上的名篇。这篇优美的散文,是鲁迅先生1925年元月创作的。作者以生花妙笔,描绘了“江南”和“朔方”迥然不同的雪景,表现了对明媚春天的无限向往,对美好事物的缅怀,以及对冷酷现实奋勇抗争的精神。这篇散文,脍炙人口,感人肺腑,主要表现在作品中深刻的思想和优美的感情,美丽的想象和新颖的意境,精练而富于美感的语言,三者有机地结合,形成了强烈的艺术感染力。不论是对江南的雪、雪野,还是对天真烂漫的孩子们;也不论对明艳剔透的雪罗汉,还是对朔方的如粉、如沙的雪花,作者都是以饱蘸感情的笔触,予以形象的描绘,借雪景来抒发自己内心的感情,凭借形象来寄寓自己深刻的思想,所以才有感人心魄的艺术力量。但是,由于鲁迅先生的生活时代背景距离学生较远,加之他的文学语言风格特点,学生感觉比较生涩,因此阅读有一定的困难。如何引领学生走进文本,正确深刻地理解课文内涵,教师得下一番真功夫。今天在刘岩山老师的课堂上,我们看到的是老师教得潇洒,学生学得愉快,正如课文所展现的雪景那样,课堂上呈现出一派勃勃生机,给人以深刻的全新的感受。具体来说,本节课有以下几大亮点:

一、理念新。刘老师的课以文本为依托,着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培养,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发展。开课时,他以亲切的微笑和激情的话语激发学生的自信心;在教学的每个环节中,都充分调动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究的积极性,真正做到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如书让学生自己读,问题让学生自己提,难点让学生自己议,评价让学生自己说,情感让学生自己悟„„整节课,在 刘老师的鼓励和指导下,全体学生情绪饱满,兴致高涨,思维活跃,效果极佳。

二、目标准。评价一节课是否有效或高效,教学目标是一个重要因素。我们认为刘老师这节课所设立的教学目标及重难点是非常准确到位的。根据课文特点,他引导学生抓住课文重点词句和段落,通过读、思、议、悟、说、读等教学方法,让学生走进雪景,感受雪趣,感悟雪情。例如,在指导学生阅读2---3自然段时,刘老师指导学生抓住“洁白 明艳 滋润 闪闪地生光”等重点词,深入体会雪罗汉的美丽可爱。不仅要求学生说出自己的体会,还要求用绘声绘色的朗读来表达这种感受,以深化和升华学生的体验。

三、策略精。让学生在多种读书实践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

1、思维训练法:在学生研读文本的过程中,刘老师并不满足于学生获得了现成的答案,而是引领学生的思维向纵深发展,提出“你是怎样知道的?从哪些地方看出来的”等问题,要求学生展示自己的思维过程,以利培养良好的思维品质。还鼓励学生对同一个问题充分展开讨论:“还会有什么不同的感受?”以培养学生多角度,有创意地解读文本的能力。

2、比较联系法:《雪》这篇课文深刻的思想和真挚的感情,渗透在借助丰富的联想和想象所创造的意境之中。依据文本的这一特点,刘老师指导学生抓住作者描绘江南和朔方两幅雪景图,张开想象的翅膀,由“朔方的雪花”联想到“暖国的雨”,由“雨”联想到“江南的雪”,由“雪”联想到山茶、梅花盛开的“雪野”,由“雪野”联想到孩子们塑雪罗汉的动人情景;通过不同层次的读,思,议,悟,让学生走进文本,亲近文本,使自己的情感与作者产生共鸣,感受作者笔下所描绘的雄浑壮丽的意境,从而更强烈地感到美的享受和艺术的满足。这节课张老师还运用了很多有效的教学策略,这里不一一列举。

四、过程清。纵观刘老师的这节课,给人以清清楚楚,明明白白,轻轻松松的感受。真正体现了简简单单教语文,轻轻松松教语文,扎扎实实教语文的语文教学法。

当然,作为一堂示范课,除了课文教学中的闪光点,也有一些值得商榷和探讨的地方:

一、普通话的运用还得进一步强化。对于如此美妙的散文诗,如果不用普通话进行教学,对学生的感染力就显得弱化了。

二、应该运用电子白板进行教学。作为现代教学的辅助手段,应该在课堂上恰当进行微课教学的活动,这时候电子白板的威力就展现出来了。

三、应该大胆放开学生的思维,不能把学生拘泥于自己的教学设计中。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让学生创造性的求知。

四、应该给予学生更多思考的空间。学生思考问题要讲求循序渐进,不能一蹴而就,也不能过分拔高学生的能力,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在潜移默化中不断提高。

本文来自 360文秘网(www.360wenmi.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词的评课稿】相关文章:

上一篇:晋位升级活动总结下一篇:新泉小学防震演练预案

本站热搜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