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乡的田野的学生作文

2024-04-25

家乡的田野的学生作文(共14篇)

篇1:家乡的田野的学生作文

秋天是个美丽的季节,但我家乡的秋天更美。

秋天,秋高气爽,果实累累。秋天的田野,有一株株又高又红的高粱,有像黄宝石似的玉米,还有金灿灿的稻谷。

不过我最喜欢的是家乡的棉花、果园和稻谷。棉花是我家乡常见的植物。到了秋天,一团团雪白的棉花如纷纷扬扬的雪花,更像一个个小白雪公主在翩翩起舞。

果园里到处都是金黄的桔子,好像一个个闪光的金币,吃在嘴里又香又甜。但我最喜欢吃的还是西瓜了,西瓜皮上的条纹像风平浪静的水面上突然起了大浪。

稻谷是人类不可缺少的粮食。我家乡就是一个产稻谷的主要基地。稻谷像一个魔术师,它可以把一变成万。到了秋天,成熟的稻谷沉甸甸的把枝条都压弯了腰,黄灿灿的稻谷像大地撒了一地金子。

篇2:家乡的田野的学生作文

春天,田野上1长满了不知名的小黄花。小草从土里伸出头来,风吹动小草,好像一片绿色的地毯。稻子醒来了,露出了笑脸。油菜花开了,冒出了金黄色的花,想一片花的海洋。

夏天,田野上的小花·小草和稻谷长得更茂盛了。油菜花结了一粒一粒的果实。四五月的时候就可以收获了。

秋天,小草枯萎了,小花凋谢了,稻谷丰收了。农民伯伯的脸上露出了喜悦的笑容,虽然很多植物都顶不住秋风,但花园里的菊花却傲然挺胸的屹立在秋风中。

冬天,还没有下雪的时候,人们就开始播油菜花的种子了。到了下雪的时候,田野上一片雪白,美丽极了,我和小伙伴们在田野上打雪仗,堆雪人 ······

篇3:家乡的田野的学生作文

殊不知, 农村的孩子可写的内容很多, 乡间美景皆文, 农村小事事事乃章, 信手拈来即可, 农村孩子理应写出比城里孩子更生动更富情趣的文章, 他们的举手投足间都有鲜活的写作素材, 田间小路里都可见迷人的风景。但是这样的情景大多时候是纸上谈兵, 造成农村孩子怕写作的原因不是别的, 而是没有进行恰当的引导疏通, 笔者把这样的现象比作一个怀揣良药而不知如何服用的病人, 急需良医的诊治。

不过, 只要把农村孩子眼前手中足下头上的各种好“药材”善加利用, 解除病痛的折磨。名医扁鹊精通的“望、闻、问、切”是用在中医诊治的, 而它的原理也同样适用于针对农村小学生写作能力“低下症”的医治。

一、望

所谓的“望”, 就是鼓励学生多看, 看书, 看报, 看小说, 走向大自然, 看自然界万物。农村的孩子之所以见识少, 知识贫乏, 究其原因就是因为阅历浅, 视界狭小, 阅读量贫乏。这里的“望”有两层意思:

1. 从书本中“望”来———增强阅读量

杨雄说:“能读千赋则善赋。”杜甫说:“读书破万卷, 下笔如有神。”古人的写作经验证明了写作要以阅读为基础。没有量的积累, 就不会有质的提高, 农村没有像城里一样有许多的图书馆、新华书店等可以大量看书的地方, 无法让孩子整天泡在里面, 尽情吸收养分。相对来说, 阅读的量客观上要少许多。

2. 从生活中“望”来———仔细观察生活

只有多留心身边的事多看多想, 学生的习作才能常写常新, 写出特色。如:种茶一事农民开始在政府的倡导下半信半疑, 开垦一些荒地种植, 后来尝到茶叶高效益的甜头, 自觉种植茶树;到近阶段, 农民以极大的热情去种植经营茶叶经济。只有留心观察, 再引导学生认真写作, 学生的习作就能有所创新, 不走老路。

二、闻

所谓的“闻”就是耳闻目染———写实践作文。

1. 培养孩子多写观察日记

学生对农村的一切耳闻目染, 并能亲自实践。他们经常要喂养、饲养小动物, 还经常要种花种草, 种菜种果。教学中, 引导学生多写观察日记, 把他们与小动物间的点点滴滴记下来, 把种植花果的感受、变化写下来。这样, 一篇篇富有生活气息的, 富裕童趣的日记跃然纸上。

2. 练写科技小论文

学生生活在农村, 学习在农村, 经常要利用课余时间, 节假日参加一些力所能及的农活。可以接触到很多关于种植的科技知识, 了解农作物的生长规律和特点。如许多孩子对于茶园的管理 (如施肥、锄草、除虫) 及采茶的要求了如指掌, 说起品茶头头是道, 做起活来, 井井有条。这是他们的优势, 让他们在活动中观察, 在观察中思考, 在思考中探索, 在探索中体验, 知识不断得以提升, 素材不断得以充实。

三、问

所谓的“问”就是质疑问难, 提高兴趣———培养作文兴趣。

1. 从农谚中问为什么

比如许多的农谚短小精辟, 读起来朗朗上口, 但学生理解起来不一定顺顺当当适时地引导孩子来进行理解谚语, 并作相应的探究, 也能写出一篇篇好文章, 写作的素材就会像源头活水一样汩汩而来。比如“清明前后, 种瓜种豆”这句话, 学生有疑问, 为什么种瓜种豆一定要在清明前后呢这段时间的天气、大气会对农作物的生长起多大的影响呢?

2.从玩耍中问为什么

农村的孩子生活的野味很重, 可以根据这一特点, 写自己兴趣的事。如捉蟋蟀粘知了、捅蜂窝、捉鱼虾、摘树果、喂牲畜野游等都是他们课余生活的内容。许多同学对作文感到头疼, 但是一提起这些玩意儿, 却十分起劲, 教师要加以指导, 使学生在玩中学、学中玩, 调动学生写作的积极性。

3. 从劳动中问为什么

许多农村孩子在家里都有自己种的蔬菜, 亲手种植、亲手管理, 因此, 在班级里发动学生进行种植蔬菜的比试, 一定能激起孩子们的兴趣, 然后再把这样的过程记录下来就是一篇篇美文佳作了。

四、切

所谓的“切”就是真切感人, 富有情谊———写出情感作文。

写作文其实就是情感的喷发, 感情的流露, 从父母的一个眼神、一个爱抚、一声问候、一次守候中获取情感的慰藉, 体验人间温情。在感受父母之爱、同学之爱、邻里之爱时学会关爱他人, 共同演奏一曲爱之赞歌。只有关爱他人, 享受他人的爱, 农村孩子在写人记事中才能情动辞发, 写出一篇篇极富真情的文章。比如《父女除草记》《番薯地里的一幕》《驯牛》等等素材都可以让人怦然心动。

参考文献

[1]张贵新, 侯国范主编.《创新教学设计》.东北师范大学出版.

[2]《中国语文教学忧思录》.教育科学出版社.

篇4:家乡的田野

春天来了,大地万物复苏,一片生机。这几只小鸟在嬉戏,那边绿色的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周围的山花争奇斗艳,杜鹃花一簇簇的,有红的,有粉的,散发出诱人的香味,让你不时地想去摘几串。还有紫色的喇叭花,花丛中大大小小的蝴蝶穿着花衣翩翩起舞,蜜蜂们钻进花蕊忙忙碌碌地采蜜。花丛中,还有各种小野果,尝一尝酸酸的、甜甜的。田野里农民伯伯正在地里播种,这一切都为春天谱上了美妙的旋律。

夏天家乡的田野是炎热的。正午的太阳很是生气,昔日热闹的气氛让它给打散了。鸟儿在树荫下休息,树下的知了不停在叫,花儿也低下了头,好像不愿意让残酷的阳光晒坏自己娇嫩的皮肤。可是大人们正在烈日下忙着收割稻子,我们孩子也顶着骄阳,穿着裤衩在田里帮大人们割禾苗,传禾扎,推打谷机……这时的田野机声隆隆,一片热闹、繁忙的景象。

秋天,更是令人兴奋的季节,一眼望去田野好像一片金色的海洋。农民们笑得何不拢嘴。金黄的谷子也害羞地低下了头,果园里鲜红的果子挂满了枝头,特别是柚园里的柚子一个个像金黄色的宝葫芦挂满枝头。农民们的笑声充满了整个田野。

冬天的田野是清高宽广的,稻田里只有雪静静地卧着。我们借着田野的宽阔玩堆雪人、打雪仗……

这就是家乡的田野,一切是那么的可爱,那么美好、新奇。啊,家乡的田野——我爱你!

(指导教师:周书忠)

篇5:家乡的田野的学生作文

家乡的田野

家乡的田野非常美丽,家乡的空气非常新鲜,家乡的万物四季都有各自的特点。

春天,田野里的小草从土里偷偷地钻了出来,嫩嫩的,绿绿的。田野里的许多花草树木都开满了鲜艳的花朵;大家都不肯相让,红的、黄的、白的、紫的,各种各样的花真像一个美丽的大花坛。许许多多的蝴蝶和蜜蜂都闻到了花的香味,都不约而同地飞来采蜜,在半空中飞来飞去,给田野里带来了一片勃勃生机。夏天,火辣辣的太阳让万物得到更多的营养,走进田野里,向日葵正迎着夏姑娘开放,把她那最美笑脸献给夏姑娘。在地下奋斗了四。五年的金蝉也不放过这大好时机,脱去她的那一身金衣,飞到树上“知了,知了”地叫,向夏姑娘展示它那动听的歌声,青蛙也躲在草丛里,呱呱地叫个不停,正向夏姑娘合奏一曲夏天的赞歌呢!

秋天,田野里是一片金黄色,农民伯伯们正在收割着丰收,翡翠的松树穿上了金色的衣裳,火红火红的高梁涨红了脸。一望无边的玉米,连绵起伏,非常壮观。秋天有果实累累的果树,给人们带来丰收的喜悦,到处都是瓜果遍地。

冬天,大雪纷飞,六角形的雪花各式各样:有的像银针,有的像落叶,还有的像碎纸片……真是好看。落在田野里,仿佛给田野里的小麦盖上了一层厚厚的“棉被”,“今冬麦盖三层被,来年枕着馒头睡。”远处,几位农民伯伯站在田地边,畅想着来年的收成,笑声传遍了整个乡村。

家乡的田野真美啊!

家乡的田野

田野是美丽的,一年四季变化无穷,好像一副神奇美丽的画卷。现在就让我们一起来领略一下它们的风采吧!

春天的田野是充满希望的。春天是万物复苏的季节,你们看,那边是一片刚发芽的草地,远远望去好像有一点点绿色,可是走近一看,又什么也看不到了,这可真应了那句诗“草色遥看近却无”啊。这边,一棵大树刚抽出了新芽,好像婴儿在伸懒腰似的,走过去好像能听见“嘻嘻”的笑声。农民伯伯也播种下一颗颗希望的种子,期待着秋季能有一个好收成。

夏天的田野是热情的。你看,那边的秧苗长的多旺盛,农民伯伯洒下的汗水没有白费。知了在旁边的大树上兴高采烈的“知了”、“知了”的叫着,好像在夸奖农民伯伯。

秋天的田野是丰收的。你瞧,玉米乐歪了嘴,大豆小的满地都是,高粱也涨红了脸,农民伯伯可高兴了,又是唱歌又是跳舞,庆祝又是一个丰收年。

冬天的田野是静谧的。田野里光秃秃的,好煞风景,但一下雪就不一样了,到处是一片白茫茫的。孩子们此时也出来玩了,堆雪人,打雪仗,到处洋溢着欢快的笑声,此时的田野成了孩子们的乐园,孩子的天堂。

这就是我家乡的田野,美丽富饶的田野。

家乡的田野

我的家乡在七里港,这里物产丰富,有金灿灿的油菜花和沉甸甸的稻谷,其中我最喜欢的是那片金色的稻田。

清晨,东方的天空泛起了鱼肚白,不远处的山上升起了红彤彤的太阳,渐渐地给田野蒙上了一层金色的面纱。现在正是初秋时节,远远望去,田野像砌上了一块块金砖。那稻谷迎着微风频频点头,像是在等着农民伯伯来收割。

中午,碧蓝的天空中漂浮着一朵朵白云,有的像兔子,在玩耍嬉戏;有的像胖嘟嘟的小猪,正打着呼噜睡大觉呢,“哼哼――”让我看得忍不住抱着肚子大笑;有的像几条小蛇,在比赛爬行。这时候的鸟最多了,我也最喜欢这个时候,因为可以一边听着鸟儿的歌声,一边看着白鹭在田野边悠闲的散步。再抬头看看,一群灰雀聚在电线上聊天开会。而农民们正满心欢喜地收割着稻谷,

每个人的脸上露出了微笑。我呢,则是叫上几个小伙伴,在田野里玩捉迷藏,挖蚯蚓,每次回家,我都满身是汗,妈妈说:“你真是个泥娃娃!”

傍晚,田野变得十分安静:劳累了一天的人们陆陆续续地离开了田野;鸟儿归巢了;灰雀也散会了。此时只有蟋蟀轻轻的歌声与蛙鸣附和,成了优美的催眠曲,让大家进入梦香。

我爱家乡的田野,但更爱我的家乡!

故乡的田野

现在的游乐场、夜总会、桑拿馆无人不知无人不晓,然而,“田野”这个词却变得陌生了。

啊!我多么想回到妈妈小时候的那个年代呀!那时,没有游乐场只有田野;那时,没有夜总会只有一幅幅田野风光;那时,没有桑拿馆,却有一条条清澈见底的小河,在那种清澈见底的小河里游泳,那真是太爽了,小鱼亲着你的脚,小虾抚着你的手……

星期六,我们一家来到了松花坝背后的小河乡。望着路旁一眼看不到边的田野,我激动地冲向了它,我高兴地在田野上无拘无束地跑呀跑呀……突然,我停住了脚步,静静地望着不远处的大山,那些发黄发红的叶子把一座座单调的山变得丰富起来,好看起来,我好像在一幅画里见过,这美好的景象使我忘记了城市的繁忙和喧嚣,忘记了沉重的书包和作业。在这风光无限好的田野上,我又忍不住像匹不知疲倦的小马驹自由地驰骋,激动的心情让我忘了我是一个人,以为是一匹快乐的马,一匹在田野上撒欢的马。

终于,我跑不动了,坐了下来,静静地再一次欣赏起眼前的风景:远处是连绵的山,近处是一头头老牛带着可爱的牛犊在吃着鲜嫩的青草,安详地享受着这属于它们自己的王国。哦,我躺在大自然的怀抱中如一棵小草。

太阳渐渐下山了,这又是另一番景象。天边的云朵被太阳照得五颜六色,五彩缤纷,夕阳下的田野变得金灿灿的,但很快,这一景象就被灰色淹没了,这时,牛儿们摇着脖子上的铃铛慢悠悠地往回家的路上走了,在田野里劳作的人们也背着箩筐往回走了,整个田野顿时平静下来,等待着皎洁的月儿,等待着新一天的开始……

家乡的田野

家乡有许许多多的景色,其中我最喜欢的就是家乡的田野了!家乡的田野多姿多彩,而且一年四季度不一样。

春天来了,她悄悄地来到了田野。你瞧!一片片绿油油的草丛在田野的两旁,在春风的吹拂下,涌起层层绿色的波涛,散发出沁人心脾的清香,它们仰起可爱的笑脸,天真地仰望着蔚蓝色的天空齐刷刷的一片,像一张巨大的绿色地毯铺在地上,草丛上还有几颗晶莹的露珠,在阳光的照耀下闪闪发光,美丽极了!

春天随着落花走了,夏天披着一身的绿叶儿在暖风中跳动着走来了。夏天,每株玉米从杆到叶都是鲜绿鲜绿的,翠的发亮,嫩的每片叶子都要滴出水来。院子里月季花像一个穿着粉红色衣裙的少女,在绿叶中翩翩起舞,那几颗老杨树也长满了绿叶,像一把撑开的绿绒大伞。

一阵凉风吹走了夏天,迎来了秋天,瓦蓝瓦蓝的天空,有成群结队的小山雀飞出小巢,去寻找食物,它们一会儿落在树枝上,一会落在田野里,开心极了。

突然来了一阵西北风,吓跑了秋天,原来是调皮的冬天搞的鬼,冬天来了,草枯萎了,不像往日那样绿油油了,变成了灰黄色。树也失去了往日的光辉,不像以前那样绿树成荫了,花也少了,即使有,也不会像以前那样美丽了,在冬天有许多不怕严寒的植物,像挺拔的松树和冬青,还有那美丽的梅花,都在这风霜中开放。

啊!我爱家乡,爱家乡的田野!

家乡的田野

离开农村已有20多年的光景了。独自安静的时候,我常常想念家乡绿色的田野。

我的村庄位于华北平原南部,是一个方圆数十里内小小的村庄。村庄的四周是首尾相连的枣树和高大的柳树,再往外就是星罗棋布的远处村庄。夏季到来的时候,蓝蓝的天似穹庐,碧绿的田野像绿洲。蓝天绿洲映衬交融,构成一幅优美的乡村画卷。村庄周围满眼是绿色,有谷子,有豆子,有芝麻,有棉花,有红薯,还有玉米和高粱。家乡的庄稼分片种植,不同的庄稼高低不同,颜色有别,每片庄稼连在一起,像一幅幅深浅不同的绿色地毯交织在一起。家乡的田野不但颜色宜人,而且特有的气息也让人回味。到了玉米拔节的时候,泥土里散发的特有气息和庄稼里溢出的淡淡芬芳融会在一起,沁人心脾,心清气爽。

那时候,我还是未懂事的孩子,个头也只有初秋棉花那么高。母亲要下地干活,把我放到家里不放心,只好带我一同下地。在地里,如果幸运的话,可能会遇到邻居的伙伴,那我们就会一同玩耍,多数时候伙伴碰不到一起,那就只有自己在路边玩耍了。母亲下地干活,每隔一段时间,就呼唤我一次,如果听到回应,母亲就继续放心地干农活,如果听不见,就回去寻找。记得有一次,我在炎热的地里玩累了,躺下睡着了,母亲唤我没听到,可把母亲急坏了,费了好长时间最后才找到我,抱起我,母亲的眼里已噙满泪水。那时候,我常常玩耍在比我还高的庄稼地里,也常常迷失在比我还高的庄稼地里,但听到母亲的呼唤并寻声走去,就会找到母亲。遇到下雨时,母亲会仍掉农活,拉着我在田野的婉转小路上奔跑,寻找避雨的地方,或大树下,或屋檐下,等雨停了,母亲又带我走向那绿色的田野。

远离家乡这么多年了。家乡的田野也走过这么多的春夏秋冬。经历了寒暑的交替和岁月的更迁,家乡的一切都变了。但无论怎么变,过去家乡田野的印象已镌刻在我儿时的心中,成为我生命画卷的永恒底蕴。

我想念故乡的田野,不仅是因为家乡的.田野绿毯似的美丽,更主要的是家乡的田野珍藏着我儿时的记忆,蕴藏着我儿时的欢乐,牵动着我终生的情感。

家乡的田野

家乡的田野一年四季都很美。

春天是个繁忙的季节。大地脱掉了厚厚的棉袄,换上了绿色的新装。小草从泥土里探出了脑袋,睁大了眼睛,好奇地望着这美丽的世界。嫩绿嫩绿的柳芽也从柳枝上抽了出来。一吹,柳枝随风飘荡,好像是小姑娘的长辫。农民伯伯不想错过播种的好季节,开始了一年的辛勤耕耘。

夏天是个炎热的季节。在这个季节里,草莓、西瓜都成熟了。在一个碧绿的叶子中,藏着好多草莓呢!可是怎么藏也藏不住。远看,像一簇簇红花,在绿叶丛中格外引人注目。摘下一颗,仔细端详,像大钻石一样的草莓穿着鲜红的外衣,上面嵌着绿色的小点,就像是外衣上的花纹,让草莓的外衣红得不单调,草莓头上戴着碧绿的草帽,让人看了舍不得吃进肚子,却又直流口水。又大又画的西瓜却在肥大的叶子中间藏得好好的。如果你不仔细寻找,就不容易发现。当你弯下腰寻找成熟的西瓜时,你会发现在你脚旁就躺着一个大西瓜,用手指敲一敲发出咚咚的声音。种瓜的农民伯伯能从不同的声音判断哪些瓜成熟了,哪些瓜还没完全成熟。等你一回头时,你会意外地发现,不远出还有一个趴在叶子下面呼呼大睡呢!翠绿的外衣,墨绿的花纹,油光发亮,不用敲就知道它是一个熟了的,甜甜的大西瓜。

秋天是丰收的季节。稻子成熟的,棉花丰收了。远远望去,一大片的棉田,像是下了一场雪,又像盖了一层棉被。大部分棉桃开得正旺,像天上的朵朵白云。有的只裂开了几条缝,像在迫切地望着外面的世界。还有极少数的还躲在棉桃里像害羞的小姑娘不肯出来呢!农民伯伯在棉田里采摘棉花。人们穿梭在棉秆之间完全不顾棉秆有多扎人,两只手一会儿也不闲着,左一朵,右一朵,像灵巧的采茶姑娘。人们淹没在棉花的海洋中,一张张乐呵呵的,晒得黝黑的笑脸在洁白的棉花中显得格外漂亮。

冬天是个寒冷的季节。麦苗不怕寒冷,在寒霜中绿得发亮,绿得耀眼。被冻得发白的土地踩上去硬绑绑的,太阳一晒融化了,一踩一脚的泥。这可乐坏了我们小朋友。大家在田埂上奔跑着,不时摔上一跤也没有人哭,反而乐得更欢。就算满脚满身的泥被大人们责骂,也会扬起冻得红通通的小脸蛋傻呵呵地笑着。

家乡的田野

我是农民的儿子,我始终热爱我所生活的那片土地,那家乡的土地,肥沃、富饶。春天是一片生机;夏天是一派热情;秋天是一满丰收;冬天是一腔希望。

走进家乡的田野,我闻到了土地的馨香,亲吻馨香的土地,激起我骨子里的血加快流淌,感觉生命甜蜜而亲切。

春天,春意盎然。秧苗一碧无际,零碎的油菜花点缀斑斓的金黄,一树火红的木棉辉映出柔情与坚强。沟渠路边,野草青鲜,野花到处眨巴着机灵的眼。秀美的龙川河如婀娜多姿的少女,在田野中轻歌曼舞。放眼望去,山川形胜,碧水萦回,林木葱笼,充满着生机。那生机,碎细、繁密、丰腴,坚挺而张扬。

夏天,情意浓浓。火辣辣的太阳照射在广袤的田野上,迭起阵阵热浪,热浪挟裹着稻花的芳香,在空气中游荡,沁入人的心脾,让人舒心快畅,让人陶醉,陶醉在美好生活的向往中……蜻蜓在田野里飞舞,鸟儿在树上欢腾,鹅鸭在河中嬉戏。嬉戏着的鹅鸭,有黄色的、黑色的、白色的……,它们一会扎入河底,一会拍打着翅膀相互追逐,一会伸长脖子嘎嘎叫唤,骄傲地向河岸上纳凉的人们展示它们天赋的游泳技能和洪亮的嗓音。

秋天,金色璀璨。田野里的稻谷被风吹拂起阵阵浪波,呈现在眼前的是一片金色的海洋。肥嘟嘟的羊儿悠然地在觅食,青蛙在沟沿上窜上跳下,一只“秧鸡”领着一群黑乎乎的小鸡,跑在路中央“咕噜”叫个不停,多心地在催促人们赶快收割那成熟的庄稼。眺望远方,果园里水果挂满枝头,红的是橙;黄的是桔;青的是枣;紫的是葡萄。赶车的乡人手中挥动着马鞭,嘴里哼着“我们的家乡在希望的田野上”的歌曲,车过后,歌声仍在田野中回荡。整个田野弥漫在牛羊的欢叫声、机器的轰鸣声、人们的欢笑声中。

冬天,诠释希望。没有荒凉,天一样蓝,阳光一样迷人,风一样漫游,水一样温柔。蔬菜将田野打扮成绿的世界,苍翠葱郁、青碧绿黛、层层叠叠、自然鲜明……青翠的、水淋的蔬菜有着无穷的内涵,给人的感觉一切都是那么美好。置身于田野中,你会感到每棵树、每株草、每片叶都是一种独立的绿,绿得让人眼花,绿得让你也仿佛要变成一片绿,一片浮在万绿丛中的一片叶。那绿,是希望;那绿,是财富;那绿,是生命。

我是农民的儿子,我始终热爱我所生活的那片土地,热爱家乡广袤的田野。那熟悉而陌生的田野,季季有季季的特征,季季有季季的收获,似一幅和谐美丽的画卷,一年四季都是青春、鲜活、甜美。那青春、那鲜活、那甜美,深奥而搏大,使人心醉,催人奋进,给人梦想……

篇6:家乡的田野作文

春季,田野是绿色的,想一块翡翠一样,也像一片绿色的海洋,风一吹,麦子就会随风舞动来,像是一朵朵绿色的小浪花。春季的田野会给人一种生机勃勃的感觉,每到清晨,到田野里吸一口清新的空气,会让你感觉神清气爽。

夏季,麦子熟了,“翡翠”变成了“金子”,绿色的海洋没有了,取而代之的是金色的海洋和田野里忙碌的农民。夏季的田野是炎热的、忙碌的、喜悦的。不管有多炎热,对于农民来说都是喜悦的,因为辛苦了一年,麦子终于丰收了!

秋天来了,田野里可热闹了,玉米熟了,露出金黄的玉米粒,像金子一般。花生熟了,剥开外面的壳,就会看到一个个胖胖的“小娃娃”。农民都在忙着收玉米,孩子们也不闲着,在田野里烤地瓜,烤花生,有不会生火的,一直对着柴火吹气,可是怎么也不着火,倒是弄了一脸灰。

冬季,田野是安静的,也是单调的,一片白茫茫的,像一片白色的海洋,妹妹说,是大地太冷了,老天就给她盖上了一张暖和的毯子,我笑笑说,是啊,大地太冷了!

有人说,冬季来了,春季就不远了。果然,过来几个月,春季就来了,大地又恢复了生机勃勃的样子,就这样,田野随着四季的脚步不停地改变着自己的样子。

我爱你,家乡的田野!

篇7:家乡的田野作文

春天到了。你看,田野上粉红粉红的桃树开花了,嫩绿嫩绿的垂柳在河边微微拂动;一片片碧绿碧绿的稻秧在风中来回摇曳;一畦金黄金黄的油菜花,发出浓郁的香味。远远望去,山峰高低错落,白云悠悠。两只黄鹂飞过,留下了清脆的歌声。

夏天到了,田野上的景色更美了。山坡上绿树成阴,果园里的瓜果芳香四溢。一有时间,我就和朋友们一起到果园里玩捉迷藏,一起野餐,一起吃瓜果,一起露营。整个夏季,我都在田野里度过,田野里留下了我们欢快的记忆。

秋天降临在大地上,它把红色给了枫叶,红色的枫叶好像一枚枚邮票;它把黄色给了银杏树,黄色的叶子好像一把把小扇子;它把金黄给了田野,田野就像金色的海洋。一阵风吹过,各种颜色的树叶落在了草地上,我们躺在这些树叶上来回打滚。滚累了我们就坐在树叶上,挑选那些美丽的树叶,带回家做成书签。

冬天来了,我们穿好棉衣,欢叫着奔向田野上的小山坡,放下滑雪板,坐上去,双手用力一推,就滑下了小山坡。全然不顾身上沾满了雪花,即便是摔跤也毫不在意。笑声久久地飘荡在田野上空。

我家家乡的田野。一年四季都爱它。

篇8:家乡的田野的学生作文

微信作为即时通信的代表,由于其良好的展示、记录、评论、点赞、支付等功能,迅速成为大学生网络社交的主流工具,而“朋友圈”功能则正悄然改变传统校园人际交往模式,这些改变的方式及原因对研究大学生交往行为具有重要意义。

以往对于交往行为的研究主要采用问卷调查和访谈等方式获得数据。传统的问卷调查方便样本的抽样采集和数据统计分析,而忽视了微信作为网络社交特有的传播效应和传播特征。因此尝试不同的调查方法有利于获得不同来源的调查数据,从而提升研究效度。

一、虚拟田野考察法在网络社会学研究中的应用

(1)虚拟田野考察法的提出。田野考察最早应用于人类学研究,原指经过专门训练的人类学者亲自进入某一地区,通过直接观察、访谈、居住等参与方式获得第一手资料的过程。?劅??剾?

网络田野考察是与网络传播学应运而生的概念,一般指在特定时间内,通过持续的网上参与方式获得虚拟社区数据。

(2)虚拟田野考察法研究的意义。采取虚拟田野考察法研究微信“朋友圈”对大学交往行为的影响,目的是使调查者参与到网络这个“田野”中去,以期获得更加符合网络社会特性的研究数据。因此虚拟田野考察法不仅可以作为工具,也可以作为方法论来研究大学生交往行为的虚拟关系与现实关系的强弱对比,维系关系的因素,网络舆论的形成与传播等,因此是一种值得尝试的进入网络社会研究的方法。

(3)虚拟田野调查法操作的流程。本文作者首先通过微信与自己的好友进行交流和沟通,向他们说明自己的研究课题以及研究目的,请求他们配合完成调查问卷,并且请求他们转发自己朋友圈中的其他大学生,请求他们配合完成调查。本次调查共获得有效调查问卷53份,其中来源于自己朋友圈42份,来源于非朋友圈好友11份;男生33份,女生20份;本科生46份,研究生7份,通过前期文献综述研究,认为符合样本采集要求,可以用于研究目标的进一步分析。

二、微信“朋友圈”对大学生交往行为的影响

根据企鹅智酷发布的最新2016版《微信数据化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截至2016年3月微信活跃用户已达5.49亿,接近一半活跃用户拥有超过100位微信好友。基于本次虚拟田野考察得到的数据,采取内容分析法,并将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挖掘信息背后的意义。

(1)使用微信朋友圈后,你和同学朋友交流时间发生了什么变化?根据统计9.43%的受访者认为交流时间大大增加,60.4%的受访者认为有一定程度的增加,认为减少的为3.77%。通过分析我们得出:使用微信朋友圈后大学生的社交时间出现大量增加或减少的都是少数,但超出一半的学生认为交流时间有一定程度的增加,这一数据与《报告》中“55.2%的微信用户每天打开微信超过10次”相吻合,虚拟社交时间的增加带来的是其他活动时间的减少或侵占,大学生中“低头族”现象凸显,上课玩手机现象愈演愈烈,已成为高校学生管理的顽疾。

(2)通过微信朋友圈,你和同学或朋友的关系发生了什么变化?分析显示,认为与同学或朋友关系更亲密占18.9%;有所改善,但不明显占62.2%;没有变化的占11.3;变得更糟糕的占7.5%。朋友圈的使用对大学生的人际关系是有帮助的,能够帮助大学生克服实际人际交往中技巧缺乏等社交焦虑情绪。由于朋友圈信息发布的角色选择性,使大学生能够按照自己的理想社会角色传播个人信息,一定程度改善了大学生的人际交往,但我们不能忽视仍有部分大学生认为人际关系变得更糟糕了,其背后原因值得深究。

(3)使用微信朋友圈后,你与陌生人的交往发生了什么变化?数据表明,与陌生人的交往情况的改变程度,大量增加的有3.8%;有一定程度增加的有37.7%;没有变化的有56.6%;减少仅有1.9%。此项数据印证了微信朋友圈主要是一个“熟人社区”,这种熟人社交方式具有极高的安全性和私密性,其交往模式基本基于现实生活的联系和交集,陌生人成为朋友圈容易带来安全、诈骗等风险,因此大学生谨慎选择朋友圈好友值得肯定。

(4)使用微信朋友圈后,你的生活方式发生了哪些变化?总结大学生们使用微信后主要生活方式变化最高的分别为:(1)倾诉方式的改变,大学生将微信作为第一自我倾诉工具,借助文字、图片甚至表情符号等方式在朋友圈中记录自己内心深处的真实感受,并从朋友圈互动中获得现实生活中难以实现的跨越空间的心理体验。(2)信息获取方式的改变,很多大学生每天早上醒来第一件事就是躺在床上刷微信,晚上睡前也要刷完微信才肯睡觉,微信已成为了解周围的动态、分享各类知识的第一选择。(3)支付方式的改变。反馈调查的学生中100%使用过微信红包、微信支付等功能,这一数据比《报告》中84.7%的用户使用微信支付功能要高出很多,这也与大学生群体易于接受新鲜事物的特性相符合。

三、微信“朋友圈”与其他社交网络在交往行为上的差异

(1)熟人社交圈。与微博、QQ等虚拟社区不同,微信朋友圈的好友来源主要是手机手机通讯录和QQ好友,多为家人、同学、朋友等。陌生人未经允许不能成为用户圈内的好友,而推荐功能也仅限好友推送。因此,朋友圈与其他社交平台相比是一个以熟人为主的虚拟社区,用户之间的交流更多的发生在熟人之间,交流内容更加随意、多样,私密性更强。在这样一个相对私密的空间中,大学生会有意识或无意识进行“印象管理”,如果朋友圈展示的形象与现实生活的影像差距过大,给微信好友制造出判若两人的感觉,容易被朋友圈贴上“虚伪”的标签,最终影响到使用者与圈中好友的人际关系。

(2)交往选择权变大。微信对朋友圈中好友管理有一个特殊功能就是“不让他看我的朋友圈”和“不看他的朋友圈”,这种设置是在隐蔽状况下进行的,被设置人毫不知情,也可以避免陌生人成为好友后的信息泄露和非目标人群传播。第二个特殊管理功能是好友分组设置,可以将好友无限次的分在不同的组别之中,在发布每一条信息时可以选择一个或多个组别“不可见”功能。大学生通常会按照身份背景、关系亲疏等标准对好友分类管理,不仅可以为以后的社交活动提供便利,还可避免发朋友圈时由于一时疏忽冒犯他人的尴尬。在好友分组的基础上,向不同的人群展示不同的内容重点,具有了更大的交往选择权。

(3)互动模式变化。与微博、QQ将所有的互动信息全部向好友显示的不同,微信朋友圈对非共同好友是不能看到他人的回复的。由此带来的朋友圈互动模式呈现出了变化:一是一对多的互动模式,即在无共同好友的情况下,有多个好友参与的互动,但每个朋友圈好友只能看到自己的互动内容;二是多对多的互动模式,即互动好友中有共同好友,这样共同好友之间的留言是可见的,并且共同好友之间可以互相评论交流。由于非共同好友之间不能看到彼此的留言,所以参与讨论的用户可以表达自己的真实想法,同时不会造成不同圈子的认知误差,因此微信朋友圈的沟通的气氛更加轻松、愉悦;另一方面,挑起话题的人通过交流可以获得不同好友的观点、意见,这不仅开阔了话题挑起者视野,而且也加深了彼此之间的了解。

(4)交往方式多样化。微信朋友的交往方式除了网络社交平台如QQ常见的点赞、评论功能外,其方便快捷的“群聊”功能和语音互动正成为大学生的新宠。相较于班级群、同学群等固定成员性质的虚拟社区,微信为用户构建了更加隐蔽的群组管理方式,大学生随时根据需要建立一个群聊,根据自身需要发布不同的信息,与好友形成多种互动方式。建立在移动通信基础上的微信,在大学生群体中语音功能使用率较高,有66%的受访大学生通过微信语音与父母、同学联系。而微信红包则成为改变大学生交往行为最大的推手,在朋友圈发红包和抢红包成为活跃和改善人际关系手段的同时,也为大学生带来了新的烦恼。

四、微生活方式下大学生交往行为引导策略

(1)引导交往规范。微信朋友圈是一个半公开化的社交平台,具有私密性和开放性双重性质。现实社会成熟的、约定俗成的行为规范在网络社交行为中受到了较大的冲击,因此构建合理有序的大学生网络交往行为规范成为社会和学校急需解决的问题。在道德层面,朋友圈的交往不能脱离网络道德的约束,网络道德宣传教育要从技术和宣传层面操作,而大学生由于其较高的个人素质,更便于学习和遵守网络道德;法律层面,要建立健全网络交往法律法规机制建设,加大不良信息传播、个人隐私泄露、诈骗等行为的惩罚力度,防止大学生因为无知或冲动犯罪。

(2)加强信息监管。微信朋友圈由于其网络传播特性,谣言传播现象普遍,并对大学生的价值观和交往行为造成了较大影响。解决绝谣言广泛传播问题,必须要加大对朋友圈信息的监管力度。作为微信的开发商,腾讯是朋友圈信息的直接监管部门,要加大发布的各类信息的监管力度,对信息进行实时核查,对利用朋友圈进行非法行为的用户取消其朋友圈的使用资格。同时作为信息发布者和接收者也具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大学生要加强自身修养,提高自己的法律意识,知法守法,不在朋友圈中进行非法活动。

(3)合理设置分组。微信独特的非好友不可见功能,为朋友圈的好友管理提供了技术支持。大学生通过合理设置分组,分类管理好友,依据自己的意愿在圈内扮演各种网络关系角色,可以帮助大学生实现与他人关系的维系、强化,但必须注意一些排除在外的非目标好友可能通过其他渠道看到信息的情况,影响大学生的正常交往。

(4)强化支付安全。朋友圈红包、“微商”的出现是微信从社交平台拓展到移动支付领域,成为巨大的移动支付入口,但微信支付的安全问题一直饱受争议,大学生们不要随便扫描未知的微信二维码,选择正规商家,交易时认准安全支付;保护好个人隐私,但凡需要填写个人身份信息时,应仔细分析判断,任何时候都不要轻易泄露个人资料;最好安装一些可靠的安全防护类应用,并实时关注病毒库的更新,及时升级,确保手机处于被保护状态。

参考文献

[1]CNNIC:第38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EB/OL].http://www.askci.com/news/hlw/20160805/17065450828_4.shtml.

[2]庄孔韶.人类学通论[M].太原:山西教育出版社,2005:248.

[3]2016年微信用户数据报告[EB/OL].(2016-03)http://sanwen8.cn/p/22340TT.html.

[4]唐金杰.微信朋友圈的人际互动模式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5.

篇9:家乡的田野

我俩跑了一会儿步,然后慢慢地向前走着。突然,妹妹欣喜地叫着:“啊!好大的麦浪呀!”远远望去,整个麦田在舞动着,欢呼着,煞是壮观。风乍止,我俩蹲下身来仔细端详着,有的像多情的少女,有的像待命的哨兵,有的叶子上还闪烁着晶莹的露珠。我顺手把露珠震落到妹妹的脸上,打闹着,嬉戏着。

不知不觉,我俩来到油菜地边。看吧,那一株株油菜相互交错,蓬勃向上;一串串油菜角你不让我,我不让你;一簇簇油菜花黄澄澄的,金灿灿的……细而观之,油菜花俏立在油菜角的上面,那花朵像多情的姑娘,那菜角像憨厚的小伙,它们是那样的和谐统一,黄得金灿灿,绿得翠生生,犹如油画一般。几只蜜蜂在它们中间流连斗俏,哼哼着恋歌……“哥哥,你怎么傻了?”我被妹妹从幸福的境界中唤醒了。

我们继续迎着朝阳走着,清风拂动着麦子、油菜、野花……无边无垠的沧海和远处的碧空连成一片,浑然一体。时而几片油菜花镶嵌在麦浪中间,形成了一种天然的点缀。更有那路边几朵羞红的野花,宛如麦浪深情的笑靥。

酒不醉人人自醉,景能迷人人不迷,太阳升起来了,该回去了。面对如诗如画的家乡啊,我不禁深情地大喊一声:“我——爱——你——!”

篇10:家乡的田野作文

烈日高挂天空。夏天来了,太热了!夏天不仅热,而且热闹!许多孩子在操场上穿着短裙玩耍。他们不觉得热吗?他们也觉得热,因为玩得太开心,所以不觉得热。他们为什么不去游泳?因为这里有一阵凉风,许多美丽多彩的花朵都饿了,绿草如茵。

秋天更美丽。秋天的树是最特别的。秋天的树是黄色和金色的。一片片金色的麦田在野外随风起舞。春天是农民叔叔播种的好日子,秋天是收获的好季节。农民叔叔们正开心地唱着《丰收歌》。每个人脸上都挂着幸福的.笑容,表现出幸福。

冬天,到处都是白色,整个世界都是白色纯洁的。纯洁的女神带给我们快乐。许多孩子不在家,但在地里玩得很开心。因为他们玩得很开心,所以不觉得冷。

篇11:家乡的田野的学生作文

在家乡的春天,家乡里的树木特别多,所以春天里,家乡是绿色的,在山上,更是让我的心情觉得开心,山上到处是鸟鸣,松鼠开始苏醒。在那时我们便去打鸟、钓鱼和捉松鼠,我们几个伙伴去打鸟的枪和弹弓。钓鱼的钩杆和抓松鼠的网子。这些景象和游戏让我觉得开心。

在家乡的夏天,夏天是丰收的季节,所以夏天里,家乡是金黄色的。在稻田里,大家一起打仗和游戏。风景也很美,总是在养分时刮风下雨,下雨,仿佛让这金黄色的夏天变成黄金在用清凉的水清洗一样。风一吹,夏天就变凉了。家乡的夏天让我感到清爽。

家乡的秋天之所以让人感到忧伤,是因为家乡的树的叶子脱落了,像没穿衣服的人,在树上,树像我发出凄惨的叫声,让人感焦虑。到山顶向村庄看,风声让觉得凄凉,树儿让人发愁。所以秋天让我觉得忧伤。

在家乡的冬天是欢快的,一下雪,整个村庄都变得银白的了。村庄的每一个角落都得银白了,就像镶上了银金一样闪亮。冬天是我们打雪仗和推雪人。冬天让人觉得兴奋。

篇12:我爱家乡的田野作文

春天田地边的大树吐出新叶,大地用尽全力为它们提供它们所需要的养料。动物们从窝里出来,揉揉眼睛,伸一个大大的懒腰,去觅食了。走在春意怏然的田野中,一阵阵清香扑鼻而来,放眼望去,眼前只有绿色:山是绿的,水是绿的,树是绿的,连路过的汽车都是绿的。一阵阵春风吹过,小土堆上长出了小草,绿油油的小草和红彤彤的小野花,它们成群结队地拥抱在一起。而我最喜欢去这里嬉戏,享受大自然的美丽。

一段时间后,叶子的颜色渐渐变成了深绿色,鸟儿们站在枝头高声歌唱着,那悦耳的声音连植物们都听醉了。葡萄棚中,一串串紫莹莹的葡萄从枝头挂了下来。我从二楼的阳台上往下眺望时,常被这美景给吸引住了,有时还和妈妈一起去棚中摘上几串尝一尝,鲜甜可口,最适合夏天了!哎,夏天就是夏天,这气温可会把你热晕,不过景色又比之前的美多啦!放眼望去,那宽阔的田野一下子热闹起来了。菜苗长大了成了餐桌上的美味,桑树满满的绿叶……到处都是美丽可爱的风景线。

家乡的田野中不仅有许许多多的农作物和花花草草,事实上在它身旁那清澈见底的小溪中还存活着许许多多的,像星星一般数也数不清的野生小鱼,有一次我去捞了好大一桶呢。

那天下午,风和日丽,万里无云,我跑到田里的小沟边采野花。这时,平静的水中忽然溅起了层层波纹。我把脑袋往前一探,哇!一大群的野生小鱼在水中游来游去。它们嬉戏着,打闹着,时不时跃出水面,溅起一朵朵美丽的“小白莲”。懵懂的我心里别提有多高兴了。跑回家,跟爸爸要了一个小网,提起小水桶就出发捞鱼去了。我把小水桶放入水中,舀起半桶水,将小网“啪”地一下,打入水中又立刻“哗啦”地一下捞起。呀!好多鱼。我带着装满小鱼的水桶往家里走,水桶里的小鱼儿们活蹦乱跳一刻不停,仿佛在说:“快点放我们回去,快点放我们回去!”而我却若无其事,嘴里哼着小调高高兴兴地跑回家去了。

篇13:家乡的田野的学生作文

笔者首先考察到“跳加官”的表演方式已然发生了改变。过去,“跳加官”有两种不同的演出方式,分别为正剧演出前和穿插于正剧演出中,“给人加官的戏一是在戏班到一地演出第一场戏时上演,二是当地豪绅显贵看戏时上演,在开演前或演出中间上演。”又如《中国戏曲志·广西卷》“演出习俗”条[3]:

开台演出前,要跳“女加官”,向主家和看戏的官绅、商贾祝福恭贺。“女加官”系由班中主要旦脚浓妆艳服,舞扇花,挥方巾,舞步登场。亮相后,作整装、洒水、扫地、抹桌、挂画舞蹈。舞毕,以“某某大人加官晋级”;“某某夫人富贵荣华”,“某某商号财源广进”,“某某老爷富贵双全。”等条幅,走向台口和左、右台角,向观众展示,躬身行礼。顿时,鼓乐齐鸣,表演舞蹈者舞步入场。受提名者赠送“红包”,放鞭炮答谢(也有赠送题字的镜匾或绸匾)。接着,班主或检场师傅,以司仪身份,手捧封包、礼品,伴随跳加官演员出场谢赏。旦角将礼品向观众一一亮出,每亮一件,司仪即向赠礼人高喊“某某调子班全体同人向某某大人谢赏。恭祝大人吉星高照,步步高升”……有时在正戏演出中,如有观众赠礼上台,亦须临时穿插跳“加官”。

此次“妈祖文化艺术节”中表演的跳加官只作为开场例戏见于正剧演出前,具体表演过程如下 :

演员头戴官帽,脸戴加官面具,身著大红蟒袍,手中并不执笏,在有节奏的伴奏中以鹤步徐徐步入舞台,背对观众朝前方躬身一拜,后转身面对观众并走向前至舞台左边,右手抚鬚,稍稍抬头朝天看,伸出右手食指朝天上指,寓意“指日高升”,再伸出左手抚鬚并伸出食指朝天上指,接着再次伸出右手重复同样的动作 ;然后以右手作写字状,点点头,抚掌连拍三下,此时节奏开始加快,演员转身步至舞台后方中央,弯腰拿起写着“财源广进”的竖条幅,面向观众展示,展示后招手示意另一演员走出来接过条幅,立于舞台上 ;如此再三,共展出三张条幅,分别写着“财源广进”、“万事胜意”和“一帆风顺”,待最后一个演员将条幅展出后,加官抚掌连拍数下以示欢喜,挥手示意举着条幅的三位演员退下,待他们退下后,加官再随之退下。整个表演过程仅五分钟左右。“跳加官”之后的表演则是《仙姬送子》,然后是正剧开演,正剧开演过程中并未见插演加官戏。这一次的“跳加官”演出不再刻意为某某人物表演或是高声大喊“给某某先生加官”。

过去专为某人表演的“跳加官”不仅可以穿插于正剧中,也可置于正戏演出前,这就不担心会破坏正剧演出而又能讨好某观众赢得额外的赏钱了。既然如此,受邀在沙头村表演的梧州粤剧团完全可以选择在开场时的“跳加官”里附上从前“某某大人加官晋级”的戏码,然而这一情况并未出现,我们可以以此推断出专为某观众加演“跳加官”的演出方式似乎正在,或者说已经被摒弃在戏曲表演的舞台之外。

第二,“跳加官”的宗教功能已然淡化。得以延续数百年,久演不衰,“跳加官”的身上向来具备有较为浓厚的宗教色彩,“庙会戏‘跳加官’,是表示对神的敬意……演员在神像前专门为神跳‘加官’,成为祀神仪典的一部分。”[4]同时,“跳加官”还具有很强烈的“加官进爵”的祈福功能。打开《中国戏曲志》诸卷,关于“跳加官”的条文大多提到,表演者手中持有牙笏,这是“官”的一大象征。在表演时所使用的条幅也多半为“指日高升”、“当朝一品”、“加官晋禄”等短语,始终未偏离“加官”这一主题。但是回顾本次梧州粤剧团所表演的“跳加官”,寓意“指日高升”的舞蹈表演程式虽然仍旧沿袭下来,加官手中却不再持有象征“官”的牙笏,而条幅的的用语也焕然一新,变成了“财源广进”、“万事胜意”和“一帆风顺”,在这里,祈祷“加官”的用意就不那么明显了。我们不得不说,“跳加官”已经不再是实际意义上的跳加官。

第三,“跳加官”的现实地位明显下降。这里既指其在剧团中的地位,也包含在观众心中的地位。从前的“跳加官”,频繁地特意为某某大官、乡绅表演,无论是正戏开演前作为开场戏,还是暂停一切正剧演出而插演,但凡表演时检场人或者戏班班主高喊“某某老爷加官(步步高升)”之类的祝福语,“受祝贺者,要向戏班赠送红封和礼品以示谢意”[5],多了这一层与观众的互动,“跳加官”的演出实际上为戏班带来了很多额外的收入,过去甚至有“一场加官半台戏”的说法。因此,其在戏班中的地位自然很是重要,否则也不会屡屡中断正剧演出加演“加官”。此外,由于承载着观众趋吉避凶、渴求官位晋升的心理,这一表演也深受百姓喜爱,其既为戏班带来实际利益,又迎合百姓观众的心理,过去的“跳加官”在戏曲表演舞台上实际享有很高的现实地位。然而这一盛况已难以在现今的演出中窥见一斑。本次沙头村表演的“跳加官”,整个过程只用了五分钟,表演程式也极为简单,演出时长与频率都较过去大为缩短。因此我们说“跳加官”在趋向衰落一点都不为过。

附表 :

在历史巨轮的推动下,任何事物之所以发生变化,必然有其自身原因和外部原因共同作用的结果,“跳加官”也逃不开这个法则。简而言之,“跳加官”发展至今所产生的变化,社会政治、经济结构是主要的推动力。而戏剧自身内部的改良,也同样影响“跳加官”的变迁。

首先,封建宗族社会退出历史舞台,社会各行业各部门分工细化,谋生的手段变得多样化。从前的“跳加官”深深扎根于中国封建宗族社会的土壤中 :“对于一个在激烈的竞争中反复进行各种变动的宗族来说,很显然,立刻就能带来直接效果的‘加官晋禄’(科举合格)(使本族内出现晋官得爵者,从而使本族处于凌驾其他宗族之上的政治、经济优势。)封建宗族社会中浓厚的官本位思想是促使“跳加官”活跃于舞台上的主导因素。”如《儒林外史》中的范进,在中举后不仅身份地位大大抬升,生活条件也由此大为改善,因为中举后就有了跻身官场的资格,也因此,“果然有许多人来奉承他 ;有送田产的,有人送店房的,还有那些破落户,两口子来投身为仆,图荫庇的。到两三个月,范进家奴仆丫鬟都有了,钱米是不消说了。张乡绅家又来催著搬家。搬到新房子里,唱戏、摆酒、请客,一连三日”[6],足以证明,“官”能够给人带来多大的现实利益,这就不难理解,缘何从前人们会如此喜爱戏台上上演“跳加官”了。但是在现今社会,人们追求生活富足安逸的途径不再局限于科举和做官,促使大众对“加官进爵”的渴求不再那么强烈,因而不再重视“跳加官”表演中关于官位晋升的寓意。

其次是政治体制结构变化,观众群体地位平等化,平等观念深入人心,势必会影响到这个含有特权意味表演活动。“跳加官”植根于封建宗族制度中,除了开场演出时指向全体观众为全体观众表演外,还会有选择性的指向某一观众另外再演。而今在平等观念的带动下,剧团或者观众在心理上或多或少都会抗拒“跳加官”专为某人演出、专门恭贺某人的做法。演出场所观众区的革新也体现出平等观念在现今已被大多数人接受,“改等级分明的池坐、官坐、兔儿爷摊等观众席为统一规范的排坐。在新式戏院内,观演关系趋于民主、平等,渐渐消除尊卑观念。”[7]这实际上是一种进步,是戏剧越来越关注观众群体,愈加适应时代进程、适应观众需求的内在表现。

我们将目光投放于“跳加官”变迁的外部环境,当然也不能忽视其产生变化的内在推动力。“跳加官”今天不再穿插于正剧中,不再频繁表演,缩短演出时间、精简舞蹈动作程式,都是戏剧自身发展的必然要求。例戏一直以来都被看作仪式剧,带有宗教色彩,其情节设计和人物情感表达都远不如正剧那么充实饱满,只能算是正餐前的开胃小菜。然而却被戏班寄予厚望,一台戏中不惜敷演多次甚至十几次,不免有喧宾夺主、鸠占鹊巢之嫌,不时的打断正剧演出,极有可能破坏正剧在舞台上营造好的情境和情节的连贯性,还会干扰观众看戏听戏的兴致。现今将“跳加官”规范在正戏演出前表演,并简化舞蹈程式,缩短演出时间,将主要时间让位给正戏,是较为合理的。

小结

“跳加官”自诞生以来,历时三百余年,回溯过去,它曾经深受宠爱,反观现今的变迁,不得不说是置身于新时期新社会新环境中被迫进行的改良,在尴尬中求生存。诚如李跃忠所言 :“‘戏曲危机’已是人们的共识,导致这一现状的原因很复杂,既有历史的发展、社会的转型对它的冲击,也有人为的、政治的原因等,其中产生、形成于农耕社会的,为农耕文化服务的戏曲,其社会功能不能满足、适应今日之俗民的要求,当是最为根本的原因之一。”[8]所谓“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跳加官”由广受青睐发展到渐被冷落,若要挽救,变是必然,不过如何使之在变化中既要保留特色,又能与时俱进适应观众需求获得观众认可,以期为其注入新的活力,则是我们首要考虑的问题。

摘要:从清初直至近代,“跳加官”曾经是戏曲舞台表演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在戏曲表演历史长河里渐趋成为一项带有宗教祈福色彩的民俗活动。然而,随着封建宗族制度的土崩瓦解和政治结构全面变革,例戏“跳加官”不再承担起“加官进爵”的宗教祈福功能,加之戏曲表演的不断完善和发展,“跳加官”的表演方式和表演过程都有了很大变化。

篇14:家乡的田野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无论你走到天涯海角,最难忘的还是家乡,家乡的风景最美,家乡的物产最多,家乡的一切让人萦怀。我的家乡既没有奇山异林,也没有波涛汹涌的大海,更没有什么名川大山,但我爱家乡,爱家乡那广阔无垠的田野。

春姑娘迈着轻盈的脚步近了,无边的春景越发显得美丽,辛勤的农民在田野里播下一个个孕育着的生命,期待它们能够带来勃勃生机。绿油油的田野上,不时传来的拖拉机正在忙碌的声音,也别有一番韵味。

盛夏,当太阳披着火红的外套冲上云霄时,炎热便随之而来。田里,丰硕高大的玉米像正在茁壮成长的孩童。绿油油稻苗在熏风的吹拂下随风舞动,快活极了。不经意间一瞟,田野边和悦的下色让人陶醉。炎热的中午,偶尔可见几个农民忙碌的身影,正可谓是“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啊!

初秋,当大雁排行蓝飞时,不禁让人感到有些多愁善感。向无边的田野望去,满目金黄,田野真的是金黄的吗?细细一看,稻谷一家披着金黄色的外套,迎风招展。玉米金灿灿的、沉甸甸,一阵风吹过,像金色的海浪在欢滚,美极了!

深秋,田野里光秃秃的,只剩下刚收割不久的稻梗,难道稻谷一家去做客?田野边,有一丛竹林,修长纤巧的翠竹,一截一截的,看上去是如此的滑嫩。红红的枫叶飘零落下,枫树爷爷再次换上了华丽的晚装,美不胜收。淡黄的野雏菊,将秋林翠竹点缀得更加美丽。空气中弥漫着一股淡淡的清香,使人感到神清气爽,心旷神怡。

啊!家乡的田野神秘而富有朝气,一年四季都那么动人,我会永远热爱你。

上一篇:养仓鼠日记下一篇:读施耐庵《水浒传》有感8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