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风的力量中学生优秀作文

2024-05-12

家风的力量中学生优秀作文(共8篇)

篇1:家风的力量中学生优秀作文

家风的力量

每个好的家庭都有好的家风,好的家风成就好的家庭,好的家庭造就好的家族,家风正,人丁兴、事业旺,家风作为一种无形的力量一直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人们。家风是一种默默坚守,是手与手相扣,传递爱的力量。让我们先分享著名喜剧演员宋丹丹的故事。在宋母重病,生命垂危时刻,宋丹丹放弃了一切演出,排除了一切干扰,默默地坚守在母亲身边,宋丹丹在微博上说:“谢谢你把我带到这个世界上来,给了我很好的教养,让我拥有那么精彩的人生,谢谢你在离开这个世界的时候选择了我独自陪伴你,感受你的灵魂升上天堂。妈妈,我是那么那么爱你,我会永远惦念你!你最小的女儿丹丹。”宋丹丹还在微博发图并配文:“母亲生命垂危,不知何故,唯有拉着她得手才睡得踏实安稳......我说:“有一天你也要这样拉着我呢!”母女俩四手相扣,为母亲传递爱的力量,手相扣,心相印,这是多么令人感动的一幕,催人泪下,这是母爱的传承,这是家风的力量。

家风是一种陪你慢慢变老,是一口水一口饭,凝聚着爱的芬芳。小时候,常常躺在奶奶的怀里,坐在院子里,看着天上的星星,听奶奶讲故事,听到有趣时,我总是大笑不止,听奶奶讲故事是我童年最高兴的事,奶奶陪我一天天长大,而奶奶却一天天变老,终于有一天,奶奶不能动了,她躺在爸爸、妈妈的怀里,听爸爸、妈妈给奶奶讲从前的事,而奶奶像我童年一样,静静地听,“傻傻”的笑,每当看到这时,我总是陪奶奶一起笑,虽然有时心里很酸楚,但那时还是很快乐的,有奶奶在,全家人很团结,都为奶奶的事忙得不亦乐,能经常见面。这是家风的力量,一种亲情的陪伴。

家风是一种温暖,是一种满满的爱,散发着阳光的味道。妈妈有晒被子的习惯,只要是好天,妈妈总是喜欢把被子拿出来晒,我很喜欢盖晒过了的被子,因为闻着阳光的味道,我很快就进入梦乡。结婚后,妻子也渐渐养成了晒被子的习惯,到煤矿工作后,每天上班,妻子经常说:“上班注意安全,天好我晒被子。”每当听到这话,心里总是暖暖的,因为这种爱是阳光的味道。这也让我在工作中更加注意安全,遇到困难更加有信心。想起阳光的味道,工作中的汗水和泪水都变成了甜甜的糖水,虽然晒被子是一件平常的事,但我感到是最浪漫的事。正象一句歌词中唱道:“没有什么能阻挡爱的力量”。

家风是一种好施乐善,是一种送人玫瑰,手留余香的回味。小时候,一到家忙季节,常常跟着爸爸开着自家的农机帮助人家耕地,还总是笑呵呵的,我总是不解,为什么爸爸总是这样像个活雷锋。终于有一天我问起爸爸这个问题,爸爸笑着对我说:“我小时候,你爷爷也是经常这样牵着咱家的牛帮助乡邻的,乡邻们对我们也不错,帮助别人,快乐自己啊?”的确,只要我家有事,乡邻们也总来家帮忙。

渐渐地,我也养成了帮助别人的习惯,记得去年下大雪,在路上,遇到一辆抛锚的车,小伙子看起来急得不得了,他向过路车求助,没人理睬他,当我路过时,我和妻子下车帮助他把车推出了雪坑,他感动得两眼发红地说:“我媳妇要生了,医院的救护车出不来,太感谢你们了,于情后报!”我笑着说:“快走吧兄弟,报什么报。”没有过久,我的车也坏在路上,正当我束手无策时,一辆车戛然而止停在我身边,下来一个小伙子,大场说:“大哥,咋啦,我记住你车号了!”一看,哟嗨,是那天我在雪地里帮他推车的小伙子,小伙子在修理厂工作,三下五除二就把我的车搞定。说到这,我想起一个盲人提灯的故事,有一个盲人在夜晚走路时,手里总是提着一个明亮的灯笼,别人看了很好奇,就问他:“你自己看不见,为什么还要提灯笼走路?”那盲人满心欢喜地说:“这个道理很简单,我提灯笼并不是为自己照路,而是让别人容易看到我,不会误撞到我,这样就可保护自己的安全,也等于帮助自己。”

爱默生说:“人生最美丽的补偿之一,就是人们真诚地帮助别人之后,同时也帮助了自己。”

忠孝仁爱显人品,勤俭耕读展家风。好家风是一种力量,是一种向善、向上的力量;是一种遇到困境百折不挠的精神;是一种家庭成员之间满满的爱;是一种柳暗花明又一村给人惊喜的力量。

好家风,是一切美好的根,是一种积极向上的力量。

篇2:家风的力量中学生优秀作文

尊敬的各位乡亲,各位大爷、大妈、叔叔、阿姨:

今天,我给大家报告的题目是:家风,传承的力量

大家好!我是咱们淄川区委宣传部组织的家风、村风、行风建设宣讲团的一名成员,我们来自各行各业,我是一名学校的老师,我的任务就是和父老乡亲们一起来探讨一下家风。

家风,又称门风,是一个家庭或家族多年来形成的传统风气、风格和风尚,承载着一个家庭或家族的生活方式、生活态度、文化氛围、理念、价值观和人生观等,这些建构成一个家庭或家族独特的特色。我们稍加梳理,解读一下历史,不难发现,许多长盛不衰、地位显赫的家庭家族,都会有各自兴旺发达的秘诀——家训,又可称为家风,它贯穿于整个家庭或家族辉煌的始终。

一个家族的振兴与发达,离不开引领家庭家族走向成功者所创立的家风和家教。家风与家教的形成都会经历一代甚至几代人的积淀和努力,它总结了前世中无数家庭的得与失以及经验,结晶成为独一无

二、适合自己家庭或家族实际的法宝,引领家庭或家族走向辉煌。

美国历史上有两个著名的家族,分别叫做爱德华和珠克,如今他们两个家族的家风已传承八代。老爱德华是博学多才的哲学家,勤奋好学,为人严谨,为子女树立了良好的风范。他的子孙中有13位大学校长,80多位文学家,60多位医生,还有1人当过副总统,1人当过大使,20多人当过议员。而老珠克是远近闻名的酒鬼和赌徒,毕生玩世不恭,浑浑噩噩,无所事事。他的子孙有300多人当过乞丐和流浪者,400多人酗酒致残或夭亡,60多人犯过诈骗和盗窃罪,7个人是杀人犯,总之没有一个是有出息的。事实证明,两个家庭的家风在潜移默化中影响着后代,父传子,子传孙,子子孙孙世世代代相濡染,相延续,在社会的大舞台上向两极发展着。所以说,家风的好坏直接决定子女的成才与否,而且不仅是眼前的这一代人。

站在我国历史长河之上,回顾总结无数曾经辉煌一时的家庭,他们的家风各有千秋,其中不乏许多可称为经典的精华:齐家、治国、平天下;岳母为儿刺字“精忠报国”,“忠”为岳家之家风;林则徐勤俭持家,生活简朴,他认为“贤而多财,则损其志;愚而多财,则增其过。”崇尚“俭”为林家之家风;曾国藩以为“勤”为人生第一要义,崇尚“勤”为曾家之家风。

这都充分证明,家风是一个家庭或家族最为重要的、无以替代的精神财富;它弥漫于整个家庭或家族之中,影响到每一个家庭成员,惠泽于每一个家庭成员;家风也是一个家庭或家族的魂魄之所在,支撑着家庭的进步与发展。

那么,有人就问了,优良的家风从何而来?其实,很简单,你的行为就代表着家风,自己就是下一代最大的榜样,孩子也是自己最大的缩影,自己的优良行为在生活中会形成一种无言、无声的教诲,形成最为直观、最为直接、最为基本、最为经常的家庭教育,说到家庭教育,无疑就是孩子成长过程的基础性教育,良好的家庭教育是未成年人成长的基石。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家范,家范就是人们在家庭生活中的行为规范。它们犹如一种磁场被人们深深地感受到,促使人发自内心地服从和遵守某些被认同的准则。家庭成员的态度、行为及言论,存在于家庭日常生活中,表现在成年人处理日常生活中各种关系的态度和行为中,久而久之,通过一代又一代的践行,才能铸就家庭言传身教的典范,铸就一代又一代的英才。没错,一言以蔽之就是,良好的行为习惯和正确的舆论营造良好的家风;不良的行为习惯和不正确的舆论营造不良的家风。

举个大家都知道的例子:两千多年前的春秋末期,有个叫曾子的人。有一次,曾子的妻子准备去赶集,由于孩子哭闹不已,曾子妻许诺孩子回来后杀猪给他吃。曾子妻从集市上回来后,曾子便捉猪来杀,妻子阻止说:“我不过是跟孩子闹着玩的。”曾子说:“和孩子是不可说着玩的。小孩子不懂事,凡事跟着父母学,听父母的教导。现在你哄骗他,就是教孩子骗人啊”。于是曾子把猪杀了。

我相信这就是家风的体现,曾子深深懂得,诚实守信,说话算话是做人的基本准则,若失言不杀猪,那么家中的猪保住了,但却在一个纯洁的孩子的心灵上留下不可磨灭的阴影。每个人都会记得孩童时代,父母教给自己的话,交给自己为人的道理。这个会伴随一个人的一生,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试想曾子真的没杀猪,那他的儿子就意识不到诚实守信的重要性,也许将来会失信于朋友,爱人,领导,那他就难以成为一个成功的人。

所以,曾子用他的行动告诉了自己孩子什么是应该做的,那么曾子的儿子便会按着曾子的教导来为人、来行事、来教育自己的孩子,那么这种诚实守信便会一代一代的传承下去,成为一个家族的传统,也就是家风了。

我在网上搜索了一下,也有人总结了家风包括:家德、家规、家训、家谱。家德是家庭崇尚的德理和伦理。家规是家庭遵从的规则。家训是家庭尊从的信条。家谱是家庭传宗续延的记载。看似很长的一串,而且也貌似都很正确,但这与我的理解有所不同,我认为家风是一种传承,从父母、长辈口里传给我们的,才称得上为家风。

父母亲在日常生活中习惯性的言谈举止营造了特定的家风,未成年人在这种特定家风的熏陶下,会经过耳闻目睹接受影响。这其中,“模仿”起着重要的作用。不管成年人是否意识到自己的言谈举止会对未成年人产生某种性质的影响,未成年人都在模仿。未成年人早期的行为习惯折射着父母亲的人格和行为习惯,是父母的一面镜子。

大学生章某成长在一个三世同堂的家庭,祖孙三代人过着平静和睦的生活。这个家庭从没有和邻居发生过争吵。奶奶是个勤快人,每天早早起床,拿着大扫帚把整个大院打扫得干干净净。章某从小跟着奶奶,奶奶还专门给他也准备了把小扫帚,让她跟在后面比画,还告诉她:“人的双手是个宝,勤劳可以创造一切。”幼小的章某虽然还听不懂那些大道理,但她爱劳动,并从劳动中体验到了快乐。

妈妈每次带章某去公园都要带上一个塑料袋,把吃剩的果皮、糖纸装进去再扔进垃圾桶。章某到现在也有随手带着塑料袋的习惯,把不用的废弃物装进去放到垃圾桶里。章某的父亲虽然没有接受过高等教育,但他酷爱读书,把节余下来的钱几乎都买了书,并经常写读书笔记。在父亲的影响下,章某从小也爱看书,从上小学起就坚持写日记和读书笔记,现在已经在报刊杂志发表了十几篇文章。

和睦、平静、温馨、严谨的家风为章某的成长奠定了良好的基石,她勤劳简朴,学习成绩优秀,气质优雅,与同学、朋友相处得十分融洽。不管是什么工作她都做在前面,但从不与人攀比。有人说:“现在是竞争时代,你不觉得吃亏吗?”章某笑着说:“我只想把我能做的事情努力做好,没有想过吃亏占便宜,我们家里的人做事都是这样的风格。”

再举一个截然相反的例子。初中生王某从小家庭生活非常优越,父母在外忙于生意,家中请了两个保姆,一个负责家中日常生活,一个专门负责照顾王某,一切都不用王某动手。小的时候有时王某出于好奇学着保姆的样子要擦桌子擦地,妈妈就说:“没出息,这些事不用你干,你天生就不是干这个的命,这是下人做的事情,你要做人上人。”幼小的王某看到母亲每天对保姆挑三捡四,从来没有满意的时候,也渐渐地以为自己天生就是人上人,好吃懒做是天生最大的幸福。

在幼儿园时,老师让她摆一下椅子,她会说:“我妈妈说干这种事没出息,我要做人上人。” 现在已是初中学生的王某仍然只习惯做“人上人”,对同学、亲戚、朋友指手画脚、吆三喝四,经常要求别人为她做事,却从来不肯为别人做一点事情。由于她的自私、懒惰、自以为是和狭隘,她没有朋友,内心孤独,而且学习怕吃苦,成绩差,没有人喜欢她。许多邻居也认为王某一家粗俗、傲慢、霸道、贪小便宜,不愿意与他们来往。更可悲的是,王某的父母亲仍不知问题的症结在哪里。

这些事例再次告诉我们:家庭教育是一个连续的过程,它的每一个细节都带着家庭风气的影响;而家庭风气不是想出来的,是由家庭中每个成员的生活和自己的操行创造出来的。如果成年人的言谈举止有失规范,即使是精心研究出来的教育方法也无济于事。只有正当的家风,才能给未成年人创造良好的成长环境,良好的家风是孩子终身的财富。

有着良好家风的家庭或家族,他们的子嗣及早就明白许多做人做事的道理,明白自己的责任和使命;懂得敬畏;懂得珍惜光阴,趁早好好地读书;懂得创业难守业更难,知难不难„„在这样的家庭熏陶下成长的人,懂得成功在于积淀,在于勤奋努力,明白勤能补拙的道理;明白勤为人生的第一要义,勤于学习、勤于思考、勤于努力。

成长在拥有良好的家风的家庭中是人生中最大的荣幸,能领先于他人及早地认知生活。这种家庭的人热爱生活,热爱生命,思想丰富而多彩,有着自己追求的人生目标,每天过得都会很有意义,日子里写满的是充实;他们拥有一个健康的心态,不急不躁,不卑不亢,身体之中时时处处散发出一种与众不同的味道——温文尔雅,一点也不显低俗;举止规范,处世豁达,通晓事理,光明磊落,总能顺势而为,有着大家之风范,绝不小肚鸡肠;生活杜以俭朴着称,不贪求奢华;诚信为人,表里如一,讲究耕耘,注重过程,顺其自然,不急功近利;从善如流,厚德载物。

曾任过美国总统的里根,名扬天下,家财万贯。但他对自己子女的要求很高,绝不让他们依赖自己。儿子失业后,一边寻找工作,一边靠领取救济金度日。“你们要做自立、诚实和正直的人,绝不能指望从我这拿走一个子儿。”

谈起家风,我们敬爱的毛泽东主席之孙毛新宇说,毛家的人不经商、不赚钱。从我母亲到我这一代,都是靠工资生活。“低调做人、清廉是毛家的家风”。周恩来的侄女周秉德女士说,伯父要求我们要和全国老百姓一样过简朴日子。我们周家兄妹都是普通老百姓,没有人当大官,没有人经商挣大钱,没有小车子、大宅子。“踏踏实实地本分做人是我们周家的家风。”

低调、清廉、普通、守法、自立、诚实、正直„„读这些伟人家风,令人动容,也令人心生无限感慨!朋友们,古往今来,家风乃是一个家庭或宗族重要的精力内核,是一切家庭成员都必须遵从的行为原则和品德规范。作为一种润物细无声的品德力气,家风无时无刻不在净化着每一个家庭成员的心灵,它是最无痕的教育。

当然生活中,每个人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性格特征、道德素养、为人处事等各不相同,但相同的是无不烙上家风的印记。家风虽是一家之风范,却是铸造子女成才的熔炉。家风就像一棵树,一棵枝叶如盖的百年大树,子子孙孙都在它的荫蔽之下。勤奋问学、艰苦卓绝、言必行行必果、尊老爱幼、问鼎事业、友善、和睦、民主、敬业、书香„„都可成为家庭或家族应该传承的必须的家风。

自古至今,文化家庭都讲究“家风”的传承,在泱泱数千年的华夏文明之中,随时可现,处处可寻。历史上曾经显赫长久的家族,都会有自己独特的家风、家训和家教,为后世学习的典范。《国语》、《论语》、《颜氏家训》、《曾国藩家书》等许多典籍和家教典范之中无不彰显出家风、家教和家训的精神。

家风对于以家庭的发展和延续是至关重要的,是家庭文化建设发展的结晶和支柱,是家庭精神的浓缩和特色所在,也是家庭文化特色的外在,更是社会精神文明的细胞,社会和谐进步的脊梁,国家繁荣昌盛的前提和基础。家风作为一种无形的力量一直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人们。每一个人都生活在一个原生家庭中。原生家庭家风好,这个人就会茁壮成长;原生家庭不重视家风建设,这个人在成长中就会走弯路。众多的家庭需要创建家风的魂魄去支撑,去走出家庭家族昙花一现的辉煌,走出“富不过三代,穷不过三代”的生活怪圈。好的家风会有一些共同的特点,如:良好的道德氛围、健康的思想氛围、积极的情感氛围、认真的学习氛围、节俭的生活氛围等等。正是这种氛围,造就了一个个身心健康的人、有作为的人乃至对社会有突出贡献的人。可以说,好家风打造了儿童成长的好摇篮。市场经济条件下,我国婚姻家庭领域存在着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恋爱观上的拜金主义、婚姻中的草结草离、家教中的过分溺爱、孝亲中的漠视老人,甚至一些有名望和社会地位的人由于不重视家风建设致使自己尤其是子女走上了犯罪道路,教训是沉痛的。它都从反面证实了家风建设的重要性。这正如苏霍姆林斯基一句教育名言:“父亲和母亲们,你们在孩子身上延续着自己!” 我生活在一个普通百姓家中,那我家的家风是什么呢?这得从我爷爷说起„„ 我爷爷是个爱管“闲事”的人。记得有一次回老家,路上碰到当地村民“祭祖”,一辆横穿马路的车与一辆直行车互不相让,把马路堵得严严实实。只见爷爷上前和两位司机说了几句话,心有怨气的司机都主动退让,道路很快就畅通了。事后,我好奇地问:“爷爷,您都说了什么啊,他们就让开了?”爷爷笑着说:“我跟他们说:礼之用,和为贵!大家都是带着诚心去祭祖,祖先一定不希望看到、不懂得礼让的子孙吧?!”瞧,这就是我那爱管闲事又善管闲事的爷爷。

爷爷爱管闲事的“毛病”遗传给了我爸。他常说:“只要我们真诚待人,热心助人,生活就会多些平和与微笑。”你们看,小区里谁家有了争吵,有了矛盾,爸爸都会主动上门去化解。大家都亲热地叫他“金牌调解员”。在两代人的影响下,我也染上了爱管闲事的“毛病”。那天下午,教室里突然传出争吵声。原来是一个同学不小心把颜料滴在了另一个同学的画上。那个同学气得大叫:“都怪你,把我参赛的画弄坏了。你赔,你得赔!”但是作案的那个同学却不以为然地应道:我又不是故意的,你干嘛那么凶!”眼看她们吵了起来,我赶紧上前拉住她们:“不要吵了,大家都是好朋友,难道要为一副画而失去一个好朋友吗?”见她俩激动的情绪缓和了些,我又接着说:“我们同学间要多多宽容,古语不是说‘礼之用、和为贵’吗?”„„不知不觉间,我把爷爷的话用上了。就这样,原本充满火药味的“战争“在我的调解下平息了。妈妈看我们祖孙三代都好管“闲事”,笑着调侃说:“咱家的家风可真是与众不同,代代都是热心肠!”妈妈这话说到点子上了!刘欢歌里唱得好,“为了大家都幸福,世界需要热心肠。”我们一家人好管“闲事”,不就是都有一副热心肠,不就是都有一种“礼之用,和为贵”的人生态度,不就是都想要做一个乐于助人的好心人吗?热心帮助他人,为社会和谐尽自己的绵薄之力,这就是我家的家风。

如何完善家风呢?需要我们共同的努力。1.家风家训就在父母的言行里,它充满正能量。

记得小时候,我背着书包去读书,爸妈交代的就是:要听老师的话,不要和同学打架,别人的东西不能拿。他们还告诉我在外边碰到长辈一定要叫人,小一点的叫哥哥、姐姐;大一点叫叔叔、阿姨,老一点的叫爷爷、奶奶等。礼貌、友爱、诚实是爸妈教育的主要内容,也是家风的一个体现吧。记得有一次和同学打架,老师告诉了爸妈,爸妈一个劲的赔不是,还让老师尽量管我,不乖就打。所以如果在外面我被欺负,一般情况下我不敢跟家里人说,因为一说,爸妈都会马上责备我:“一个巴掌拍不响,你肯定也惹人家了!”出了问题,首先要从自身找原因——这对我的影响确实很大!

平民百姓家的家风大多充满正能量,是要把孩子培养成好人、老实人,诚实做人,老实做事,还要尊敬长辈。教育我们做一个出淤泥而不染的“莲”。

2.好的家风就是一所好学校 现实在平时的学校教育中,家风体现在孩子的言行之中,我们经常说的一句话就是这个孩子有家教,那个孩子没家教。家教也是一个家风的体现,它是通过孩子的言行表现出来了。大凡家庭教育良好的家庭,孩子的行为习惯作为学校是不大需要操心的,因为家长在平时的一言一行中已经帮学校教育好了。当然也有一些家庭教育跟不上,家风欠缺的家庭,表现在孩子也是很难管理和教育的对象。有的时候甚至家长也拿他没有办法。

家风虽然是一些道德教育、礼貌教育、规矩教育,它就是对我们的一种规范、一种风气、一种文化,好家风就是一所好学校。

3.家风教育是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效手段

“培育好的‘家风’,也是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效手段。” “家风”不仅是一种规范、一种风气、一种文化,也是主流道德价值观大众化最有效、最简洁的途径。“对于一个小学生家风教育来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可能还难以真正的理解和领会,但通过挖掘学生‘家风’中的优良因素,将核心价值观融入其中,可以让每一位学生通过耳濡目染,学习和传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精髓。”

4.学校有责任有义务为家风传承做贡献。

“家风是一种无言的教育,它在潜移默化中影响孩子的心灵,塑造孩子的人格。学校可以把家风教育与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合起来,融入中小学教育全过程、各方面,发挥家庭教育在学生成长中的重要作用。

学校积极组织开展“说说我家家风”、“家风故事”、“我理想的家风”、“家风助我成长”、“父母教会我„„”等为内容的主题活动,开展“好家风、好家训”征文比赛与演讲比赛。各班组织开展“好家风、好家训”家庭教育大课堂活动。传承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弘扬社会正能量,也使家长们更加注重自身修养的提升。

良好的家风传承是社会风尚的健康发展前提,每个家庭都应构建起具有各自特色的家风和家教,作为家庭的核心人物责无旁贷应该担当起这一重任,形成家庭的凝聚合力,给力社会风尚进步发展;给力伟大的“中国梦我的梦”的实现;千万个家庭组合成一股强大的振兴中华力量。

亲爱的朋友们,家风,具有传承的力量,我们不仅要在家中延续,更要在社会中弘扬。伸出你我的援助之手,热心帮助他人,这样,我们的社会才有更多向上的正能量,互帮互助的社会风气才能蔚然成风。行动起来吧,亲爱的朋友们!让中华美德的种子在华夏大地上开花结果、世代相传!

篇3:家风的力量中学生优秀作文

(一) 提升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有效途径

习总书记强调:“一种价值观要真正发挥作用, 必须融入社会生活, 让人们在实践中感知它、领悟它。要注意把我们所提倡的与人们日常生活紧密联系起来, 在落细、落小、落实上下功夫。”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只有嵌入大学生的日常生活中, 嵌入大学生的情感认同中, 才能得到大学生的深切认同和主动践行。引导大学生梳理自家家风, 认知优秀好家风, 是培育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效途径。

(二) 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针对性的重要举措

中华民族有着厚重的家国情怀和家风文化, 可以说, 家风是每一个人精神成长的重要源头。从“90 后”大学生的思想现状来讲, 传统的文化教育存在着被“挤兑”、被“稀释”、被“冷落”的窘境, 优秀的传统文化基因需要被唤醒。因此, 在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视域中梳理家风, 反思家庭教育, 让历史深处的家风资源鲜活起来, 让人们传承优秀家风的自觉意识被唤醒。把家风变为当今社会主旋律下的和谐音符, 着力修长教育短板, 正是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针对性的有力举措。

(三) 完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系统性的有益尝试

家庭是个人最初面对的生活环境, 家风是贯穿人一生的德育课。高校要将好家风融入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 沟通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 形成学校与家庭共同育人的合力, 取得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系统化优势。学校不但要培养好公民, 也要培养未来的好家长, 着眼于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互相渗透, 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家庭的伦理价值取向, 为完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系统性做出有益的尝试。

二、好家风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现实可行性

(一) 家风教育依托思想政治理论课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主渠道

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理想信念教育、人生观教育主题中, 都可以找到融入家风教育的切入点。首先, 要引导大学生梳理自家家风, 这既是大学生正确认识自我的现实起点, 也是思想政治教育贴近学生实际的切入点。从学生感兴趣的自家家风开始, 激发他们内在的成长动力, 将个人成长需求与社会期待统一起来。其次, 要明确学生梳理家风的过程, 也是学生与自己祖辈的思想对话过程。学生把家庭中的几代人还原到历史的脉络中, 思考家族成员的人生命运, 逐渐认识到社会发展永远是个人命运的底色, 从而激发出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的巨大正能量。从对家人的关照到社会理想的生发, 从热爱家庭到热爱祖国, 追求“富强、民主、文明、和谐”, 人生理想就从这里奠基。

(二) 家风教育依托校园文化第二课堂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主阵地

高校应在丰富多彩的社团活动中融入家风教育。一是“孝”字当先, 组织充满感恩氛围的“孝”文化节, 学生们在“百善孝为先”的价值传递中感受和风细雨、润物无声的家风教育。二是感悟真“爱”, 开展“好父母的素质”辩论演讲活动, 立足于学生的家庭感受, 促使学生思考父母角色的素质要求。通过反思原生态家庭的父母关系, 引导学生理性地看待爱情, 用心体验“爱” 的内涵, 从而形成正确的婚恋观。 三是责任当“家”, 阅读经典家书, 感知好家风。《颜氏家训》《曾国藩家书》、 范仲淹家风家训以及革命伟人的红色家风家训, 都给今天的大学生以做人的砥砺, 值得细细研读。责任的觉醒、家庭的担当、家风的传承, 是大学生重要的人格成长。“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人格素质就从这里培育。

(三) 家风教育依托网络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微”平台

把家风教育融入思想政治教育“微”平台也是十分有必要的。首先, 由亲戚、朋友、同学组成的朋友圈非常有利于家风教育的发展。 无论是春节的团圆, 还是清明的祭祀, 或是重阳的怀远, 这些传统节日、家庭活动、风俗仪式都是学生再好不过的“晒”的素材, 用“晒”实现了家风教育的自发性。其次, 利用学校的官方微博、微信实现家风教育的引导性。“网上党校”“旭日”“先锋”“家风微信群”等公众号要发挥“微”平台的话语权、主动权, 实现“微”平台的好家风思想政治教育功能。晒家风, 传递正能量;辩爱情, 抵制庸俗婚恋观;话时政, 好家风护佑好公民;谈历史, 感悟书香门第。“微”平台里的真情碰撞、及时回应、正确引导使正能量持续发酵。“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的社会理念就从这里萌发。

三、优秀家风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操作性

(一) 把握大学生道德教育的切入点

一是把家风作为“爱国主义”和“民族精神”教育的切入点。家风教育本身就是中华民族优良道德传统和民族精神的教育, 要重点引导学生理解中国人厚重的家国情怀。不论是司马迁的“常思奋不顾身, 而殉国家之急”, 还是范仲淹的“先天下之忧而忧, 后天下之乐而乐”, 都是爱国如家、忧国忘家的道德自觉担当, 都有着深厚的家风教化踪迹, 都是对中华民族爱国主义传统的注解。二是把家风作为“人生观”和“理想信念”教育的切入点。开展“我从哪里来”的家风认知调查, 学生纵向梳理自家家风, 调查父母祖辈, 回归历史, 深刻认识到个人与社会的不可分离, 从理论上认识到人的个体性与社会性的统一。这样的学习历程有利于增强大学生对中国共产党和社会主义的认同感, 增强 “三个自信”。 同时要引导大学生横向感知好家风, 了解杰出人物所受到的优秀家风的浸润, 认识到正确的理想选择关乎着人生的高度。引导大学生正确认识个人理想与社会理想的关系, 坚持在奉献社会中实现个人价值。

(二) 寻找大学生家庭教育的结合点

家风教育是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的结合点。首先, 唤醒学生的感恩意识。引导大学生梳理家风, 思考“我从哪里来”, 使学生认识到“没有家就没有我”“体之发肤, 受之父母”, 尊重长辈、孝敬父母天经地义。其次, 调动学生参与家庭教育的主动意识。 众所周知, “90 后”大学生所受到的家庭教育并非尽如人意, 引导学生梳理家风, 学生必须回归家庭, 讲家庭故事, 忆亲人生活, 这会在无形中促进学生与父母的主动沟通。父母子女的良好互动有利于构建和谐的家庭关系, 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家庭与学校的联结。再次, 引发学生的传承责任意识。家风梳理, 不单是回溯的过程, 更是传承的过程。大学生不再孤立地看待自己, 而是处在家庭发展、家风传承的链条中。面对实际的大学生活, 在处理情感问题时, 会从家风传承的角度审视择偶标准, 形成比较理性的婚恋观, 为大学生将来承担家庭责任、做合格家长打好基础。

(三) 探索大学生社会实践的创新点

家风教育因联结课堂教学、联手家庭家长、联系地域文化而成为大学生社会实践的创新点。 首先, 家风教育的社会实践可以彰显个人特色, “我从哪里来”的暑期社会实践活动正是这样的探索。 学生对父母、祖父母、曾祖父母的生活背景做出调查, 回溯家族历史, 树立家风传承意识。学生需要回到家庭与父母沟通, 这就在客观上为每个学生进行社会实践提供了丰富而独到的平台, 一改那种社会实践形式单一、内容雷同的窘境, 每个学生都可以找到属于自己的个性答案。其次, 家风教育的社会实践可以彰显地域特色。从调查自家家风到学习好家风, 学生可以做出不同范围的横向比较。家庭来自不同的地域, 家风也会带有明显的地域文化特色。比如, 中原地区的学生在梳理家风的过程中会接触到丰富的姓氏文化、深远的“根”文化、博大的“和”文化, 会深切感受到悠久的中原地域文化特色。他们在家风教育的实践中, 参加拜祖大典, 追寻圣贤足迹, 向上梳理、向下传承, 继往开来。社会实践也相应地做出了特色, 做成了品牌, 实现了创新。

参考文献

篇4:无形家风的有形力量

由于文革的原因,我们家族那几本厚厚的《柳氏家谱》再未面世。目前尚存的明清官帽盒、朝服箱、官印包袱皮等,表明了家族曾经的历史和辉煌。如此之家族,家风是少不了的。当年作为破“四旧”的东西,这些是不好直接强调的,不经那个特殊年代的人,是很难理解的。但家族、父母点点滴滴、一言一行所折射出的无形家风,带给我们的则是有形的力量,使我有了走好人生之路的通行证。

家风是一个人价值观形成和道德成长的起点,也是贯穿其一生的德育课和精神信仰。从我四五岁记事起,清晨,经常是在母亲“黎明即起,洒扫庭除……”用《朱子家训》的教训中起床,打扫卫生,而后开始日课,描红、临摹《芥子园画谱》;“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这是吃饭时的耳音;“积财千万,不如薄伎在身。伎之易习而贵者,无过读书也……”(出自《颜氏家训·勉学》),这是背诗和古文的印记……“修身齐家,为学治世”,“眼别小,什么都想沾点。”……母亲苦口婆心、喋喋不休、随时随地的“唠叨”,在我耳朵中磨出了中国传统典故、做人做事的底子……在这种带有私塾式的启蒙中,不知不觉中打下了我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烙印。

在当时中国生活很困难的情况下,父母省吃俭用也要挤钱订阅《少年文史报》、《中国少年报》、《中国青年报》和《参考消息》等报刊,让我们了解中国和世界,使思想不致落伍。直到今天看报仍然是我每天不可或缺的一项重要内容。这让我从小在眼界、思维上要比同龄人稍广一些。

曾历经多次运动,父母为了保护祖辈留下的文化家当,造成母亲患上间歇性神经病,时好时坏,直到上世纪八十年代后期才有所好转。今天在我家百年四合院的窗户上,还留着母亲当年犯病时所留的裂痕,就是一个身强力壮的男子汉要拉裂这样的小窗格棂条都是非常困难的。因而在当时抄家拉走四大卡车字画、古玩、古籍善本的情况下,使我后来学习书画时还能看到一些东西,能感受到什么是真正的中国书画,以致在此后“书画热”的大潮中,我没有被“时风”、“圈子”和“丑书”、“怪书”所左右,始终坚守了中国书画的精神家园。这也许是第十师班禅大师故居和国家、省市、县区文物保护碑让我书写的缘故吧。

在记忆中,那时家里来了客人,端茶倒水、上水果,放下东西之后,不能马上转身屁股对着客人走,都是面朝客人缓缓退到屋门口,才能转身退下。倒水后,壶嘴不能对着客人,与客人说话不能用手指去指对方。大人说事小孩不能在场,更不能插话。吃饭小字辈们不能上桌、放东西不能弄出大声响……在今天很多人特别是年轻人看来太正统了,是可笑的,甚至是无所谓的。但这些婆婆妈妈的东西,让我学会了待人接物的基本礼节。现在看来,正是在这些满不在乎中丢掉的却是中国的传统和教养。

我一生只挨过父母两次“打”,虽然不重,却使我终身难忘。大约五岁时,我和邻居家的小伙伴“拌嘴”说了一句脏话。突然,一只手从我脑袋后伸出,还没反应过来已掐住我右腮帮子,又使劲拧了半圈,疼得我眼泪都打圈了。是谁这么狠毒?等我使出很大劲甩脱那只狠手,跑出二、三米回头一看。我愣住了——是母亲。她用我从未见过的严肃瞪着我,一字一句地说:“让、你、不、学、好!”还有一次也是因我和小朋友骂脏话,正在扫地的父亲二话没说,随手扫把飞来,我的大腿内侧被划破表皮,终身留下一块花生米大小的疤痕。从此,我几乎再不骂脏话。当骂“王八蛋”的时候,那也是对某些人和事非常鄙视时的泄愤之举。有好多次,别人都用既敬佩又生气的口吻说,你这人太有才,连骂人都不带脏字。我调侃道,这叫没文化、有知识!

大家少爷、小姐出身的父母,经历了大富大贵、大起大落的时事变迁,为了撑起家族的门面,他们学食学缝,日浆夜缝,艰辛备至,吃尽了人间的甘苦。在最困难的时候,由于母亲神经病的缘故,父亲被迫从宁夏辞职回家,打工时木头砸到头顶,差点命归黄泉;母亲把好吃的给了婆婆、丈夫、孩子和亲戚,自己则残汤剩饭充饥。父母深知人生道路的不易,便颇具苦心地让我们体验人间的甘甜与疾苦。逢年过节,所用餐具是银器、瓷器和象牙、乌木筷子,让我们感受家族曾经的辉煌。吃东西,细的、粗的、肉的、素的,吃一两顿好的,就想法调剂搭配,好多次我嫌不好而拒吃,不管我怎么哭闹耍赖,也打动不了母亲“后妈一般”的心,实在饿的不行了还得自己去吃。那时候,白面是限供的,母亲蒸馍馍时就在玉米面上加点盐、辣椒面,外包一层白面,美其名曰“马蹄子”,以便看到就有食欲。后来我看了困难时期,当李讷在毛泽东面前狼吞虎咽地连自己的饭都吃了、而主席在一边装作看报纸也不给李讷提供更多的食物时,我顿然想到了母亲所为。之后的岁月,无论我在新疆塔克拉玛干沙漠北缘的“天山雄狮”戍边,还是后来调到大军区工作,什么样的环境我都能从容面对,当我稚嫩的肩膀不再畏惧艰难困苦时,才真真体会到慈母严父的一片苦心。

祖父当金店东家的时候,为相公(伙计)购置图书文具,晚饭后令账房先生教他们识字读书,每周亲自布置作业,忙完公务亲加批改,使学徒脱盲,提高文化素质。父母做任何事都是先人后己。即使在文革那样的条件下,也尽其所能地帮助周围的邻居和孤寡老人。有点好吃的,匀出一点,带着我送给孤寡老人;院子里的苹果熟了,送给周围邻居分享;天冷了,母亲拆几十双劳保线手套,织成毛衣送给老人;谁家有重活了,父母就让我们主动去帮着干……这样帮助人的事情做了多少,从来没有专门记过,也记不清了。我们家与别人家、我与小朋友之间有什么矛盾、问题了,哪怕我们有理、没错,父母也总是说我们的不事,极少说对方的不好。这让我学会了乐于助人、宽厚待人。

家族、父母的很多事情都是在他们辞世以后才知晓的。我十来岁时,邻居家盖房倒垃圾时发现了一包银元,引得一些人争着去捡,我也跟着要去凑热闹。父亲追出大门,用从来没有过的严厉叫道:“你给我回来!我们家丢不起这人!”我老大不情愿地回家了,心里为没去捡银元发财很是沮丧。父母去世后,我才从一些老人处知道解放前家族曾经营“德兴顺”金店。这时我才顿悟,如果当初去捡银元,那可真是把人丢大了。金店分家产时,母亲的后妈偷了分给她的金条和首饰,母亲伤心、委屈地哭了好几天,从此落下视力的病根。但直到她辞世也没有为此给我们抱怨过一句继母的不事。这还是母亲去世后听其他老人所讲。我才理解父母为什么对钱财看得那么轻,经常告诫:“把生不带来、死不带去的东西看淡点。”即便在家里很困窘的时候,父母卖过家里的字画砚台、金银细软,也没因为钱财动过其他邪念。三祖母在世时,父母对她的照顾可谓无微不至,自己吃糠咽菜也要让奶奶时常有白面、鸡蛋吃,当然我也时不时地能蹭点。我从来没有看到、听到父母对奶奶任何的怨言和不敬。直到1978年奶奶去世时,知情人感慨地议论:“看看柳家的独生儿子和媳妇把个没有血缘的妈,照顾的比亲妈还好!”我和许多邻居、亲朋好友一样,这时才知道奶奶与我们一点血缘都没有。同时还知道了从曾祖父到父母,家族抚养成家立业了五六个没血缘的人。此后,我所接触的一些80岁以上的老人,都能讲出家族乐善好施、扶难济困的人和事。而父母认为这都是做人的本分,从不提及。这让我学会了以德报怨。

nlc202309082302

于右任、张大千与我们家素有旧交。说真的,我唯一的记忆是家里曾有张大千的照片、字画。父亲给学书画的我仅提到过张大千留着大胡子、穿着中式长袍、拄着手杖,飘飘欲仙……但我怎么也想不到家族曾经资助张大千先生远赴敦煌临摹壁画,且大千先生和二子张心智、四子张心玉是我家的常客,家境殷实的父亲经常请心智和心玉两兄弟下馆子改善。知道这些仍然是父母辞世后,张心智、张心玉先生和其他老人所讲。还知道了清末,曾祖父帮助陕西富平李家主事房太夫人(于右任的伯母,他在一二岁许生母赵氏病故时托孤给房氏,于右任则由房氏抚养长大)打赢兰州“安泰堂”药店产权官司,出任“祥泰公”木厂大掌柜,二次复兴木厂,为解放兰州战役中抢修中山桥无偿提供大量木材。知道父亲是个处级领导、有车,那更是在他去世12年之后,我偶然遇到从未谋面的老司机说起,且每次都是把车停在离家门口不远的拐弯处,从不在我家大门口上下车。当年父亲不想让我有优越感。

我在新疆部队工作的十多年间,母亲只给我写过唯一一封不能称之为家书的“信”,说是便条更为准确。那是1993年春节探家归队后,我收到的第一封家书中夹着仅三四行的母字,核心意思是感觉我身上有“官气”了,教导我要戒骄戒躁,谦虚谨慎,保持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母亲的寥寥数语,却字字千斤,成为我日后做人、工作、处事的座右铭和行动指南。

了解我家的老人们讲,祖父在世时做事公道正派,给家里老人、孩子、男人、女人,包括佣人、车夫、马夫、相公,过节买东西都是人手一份,一模一样。从父母处理事情的做派来看,此非虚言。这使我学会了公平公正。我之所以要求部属善待来访者,是因为文革结束后落实政策期间,母亲带着我申诉,年幼的我经历过门难进、脸难看、事难办,被瞒上欺下、阳奉阴违、敷衍应付的势利眼耍的滋味,心灵深处的记忆历历在目。因而,我始终同情弱者,不愿这些市侩的东西在自己工作的领域上演。之所以在我的工作领域把有的事务搞公平,就是力图营造一个公平竞争的环境。这就是很多事为什么我要这样做的原因。其实就是自己在工作的平台上做了一个正常人该做的事而已。

我每每忆起父母,心底就有不尽的思绪。父母蹉跎岁月的坎坷人生,是时代的悲剧,也促使他们都因肺癌较早地病逝了。就是在离世的最后一刻,他们仍然把自己的苦楚、情感深深地埋在心底。母亲极少在我面前流泪,但有一滴泪是永远抹不掉的。当我从新疆奔丧回到已停灵两天的母亲遗体边时,她的左眼角还挂着一颗晶莹的泪珠。而父亲则是左眼没能完全闭上。父母的离世,是我心中永远的痛。痛着,是因为当时年幼,尚不懂得怎么回报,他们就先后离世了,此生再也无法弥补了,唯一能做的就是自己做个好人、干点好事,以此来报答他们的养育之恩,让他们在天国安心。

“靠天天太远,靠人人会走,靠墙墙要倒,谁都靠不住,靠自己最管用。”“跟啥人学啥样,跟着神婆学跳绳。”这是父母教诲我要自立自强的口头禅。家族、父母融化在严爱之中的家风,无疑起着潜移默化的涵养和约束作用,浸透在我的骨子,融入到我的血脉,影响着我一生立身做人的基础和信条,熏陶着我努力去做一个正直善良、知书达理、对社会有用的好人。在我的人生旅途中,无论顺利之日,还是挫折之时,即使在被误解、误会的情况下,也没有去做超越一个正常人良知、底线的事。对名、对利、对事,得之泰然,失之淡然。

家风,既是无形的,又是有形的。无形的家风,就是有形的力量。

篇5:家风的力量国旗下讲话

母亲教会我勤劳。清晨就能听到母亲起床下地的声音,早早就开始了一天的劳作。对母亲而言,就是想用自己的辛苦换来一点点微薄的收入,让子女多些温暖,让自己的家多些温馨。早出晚归,年年岁岁,不曾停歇。那一份辛苦,是一缕缕渐白的头发,是一条条渐皱的纹络,但对我们显现出来的却是一次次乐在其中的笑脸。如今我已到工作之年,从母亲身上,我看到了如何耐得住平凡,守得住清淡,懂得了点点滴滴积累才有收获,不急躁,不骄傲,一步一个脚印,脚踏实地,才能创出自己的一片天地,才能取得最后成功。

母亲教会我吃苦。母亲总是最肯吃苦的人。她骑着自行车往返几十公里卖过饼,为了生计卖过服装,为了我们过年的新衣熬红双眼。多少次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多少次头顶烈日挥汗如雨,多少次病痛难忍……几十年来,为了生活,没少费心;为了生计,没少费神。如今,这一幕幕清晰的画面一次次浮现在眼前,仿佛就发生在昨天。她时常教育我,任何时候都不能忘记过去的苦,只有记住过去的“苦”,才会珍惜今天的“甜”。是啊,我们的日子好了,还有那么多人生活在贫困线以下,还没有实现小康,脱贫攻坚,精准扶贫,不正是解决这个问题,让所有人都摆脱贫困,实现小康吗?

母亲教会我向善。母亲总是最善良的人。母亲几次从电视上看到还有大山里的孩子没衣服穿没饭吃,她都会念叨几句,叮嘱我工作要全心全力。一次,我回到家,她递给我一个包裹,我还没来得及打开看,她就对我说,这是收拾家里不穿的衣服,她都洗干净了,让我捐给爱心飞扬志愿者协会,让志愿者送给山里需要的人,天冷了,山里的困难群众需用。

篇6:家风的力量国旗下讲话

我父亲华阿林,今年91岁,1953年入党,担任生产队长40年,全心全意为社员服务。“大跃进”年代,每天要早起半小时,叫社员起身,分配各种农活;晚收工半小时,整理和做好各种农活的扫尾工作。就这样在泥里水里滚爬了一辈子,没有一分钱的退休工资。为了生活,退居二线后,仍在大队部传达室又工作。尽管如此,但老党员一点没有想法,这就是一个老共产党员的风采。

73岁的我虽然年轻时读书成绩很好,但由于家里穷,没有经济能力读高中、大学,而选择读中专,一心想早点工作赚钱补贴家用。我没有埋怨,而是积极配合父亲,搞好生产队工作。由于劳动积极,后推荐为代课教师。我干一行专一行,捧着一颗心来,身站三尺讲台,一心扑在教学上。由于成绩突出,从代课教师转为正式教师;由于有特殊贡献,又从小学高级教师破格晋升为中学高级教师。我从25岁起,年年写入党申请书,终于在50岁那年才正式成为中共党员。40多年工作中,曾获得“国家星星火炬二级勋章”、“江苏省优秀班主任”、“江苏省德育先进工作者”、“江苏省拥军优属先进个人”、“江苏省全民国防教育先进工作者”、“江苏教工优秀信息员”、“江苏省十佳少先队志愿辅导员”等称号。

46岁的华国东1987年入伍,由于训练刻苦,进步明显,第二年就带班。他带的班成为连队尖子班。他个人被评为“学雷锋标兵”,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退伍后,在常州新奥燃气有限公司担任巡线工作。为了燃气早日成为千家万户的“喜气”,华国栋冒烈日,顶酷暑,奔驰在大街小巷及希望的田野上,皮肤晒黑了,但他的心更红了。华国栋对线路上的阀井、顶杆、调压箱等,心中一目了然,线路图装在心中,有多少设备了如指掌,巡线抄表,细致入微。特别是在巡线过程中细心观察,不放过任何死角,发现问题及时处理,把事故扼杀在萌芽状态。华国栋努力做好本职工作,确保燃气安全畅通。

23岁的华秦滢,9月到江苏广播电视大学武进学院读书,入学时在班里成绩排名26位。她刻苦学习,很快成绩就名列第一。荣获国家励志奖学金,被评为武进区三好学生,文经系第六届会计节之点钞比赛二等奖、手工账比赛二等奖、传票翻打比赛二等奖。,她成为学校唯一的一名学生党员。现在她工作了,音乐、体育、美术、书法,她兴趣广泛,那些年龄较大的职工碰到问题都来问她,她俨然成了“小先生”。

篇7:家风是一种综合的教育力量

父亲的坚强乐观和吃苦耐劳,母亲的热情善良和勤俭节约,从小影响教育着我们几个孩子。长期的家庭熏陶和父母的培养教育,让我们继承了父母亲的优良品质,为人乐观向上,接人待物谦逊有礼。学习和生活一步一个脚印走得很扎实。

优良的校风对学习氛围和优秀人才的培养和重要,也是一个学校的灵魂。校园风光优美,同学间互尊互爱,师长倾囊相授。徜徉在这样的知识海洋,让人奋发向上,孜孜不倦的汲取知识的力量。良好的校风对我们的成长成才起了重要的作用。

正是由于无数人的家风和校风才组成我们的社会风气。良好的校风家风,必然会形成良好的社会风气。这是民族兴旺发达,国家繁荣昌盛的必要条件。我们应该继承和传承这种风气,共同努力实现中国梦,让中华民族更加繁荣昌盛!

11月9日,高良涧小学利用周一升旗仪式,开展了以“好家风好校风伴我们成长”为主题的教育活动。张初蕾同学用自己的成长经历,为全校同学讲述了“好家风好校风”对自己的健康成长带来的良好影响,感动了现场的同学。

本学期以来,学校在“传承好家训,建设好家风”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德育处以开学第一课的形式为同学们讲解好家风相关知识;利用学校宣传栏展示家风家训名言警句;各班级围绕“说说我家的家风”、“家风故事”、“晒晒我的家训家教”等内容召开不同形式的主题班会,同学们讲述家风小故事,并分享交流自己家里的家训家规。学校通过开展“追美逐丑”评比活动,让学生养成良好习惯,促进了好班风、好校风的形成。

“刚”风气,风尚也,每一个学校都有校风,它是一所学校所特有的占主导地位的行为习惯和群体,风尚,体现出一种独特的心理环境,它稳定而具有导向性。我国著名的马克思主义教育家杨紧江曾明确指出:“校风是一个学校内的人物在各方面生活上所表现出来的一种态度和趋向,所谓大人物是:校长、教职员、学生,校役等;所谓各方面的生活是:学艺、健康、社交、服务等;所谓态度趋向是适合时代,环境及他种情形的要求等,由这种种要素融合在的,空气就是所谓的校风。” 优良的校风一经形成,就会构成一种独特的教育心理环境;成为影响整个学生的重要因素,在各种场合,各个不同的校内群体都可以察觉到它的存在,察觉到它的权威的力量,但是,校风是一种心理环境,是无形的,而不是学校的教育行政措施,因而,它的形成需要一个认同理解,相互教育,坚持成习的过程,它的作用的产生也有其独特的方式和机制。在任何一所学校内,校风一旦形成便会产生出一种强大的向心力和内聚力。教育,海人不倦,呕心沥血,学者,学而不厌,精益求精,有强大的内聚力,也有强大的生命力,尽管学生一批一批地进来,又一批一批地出去;领导、教师,职员也在更替,流僵,但优良的校风却将一代一代地传下去。校风是无形的精神力量,可以振奋精神,激励斗志,迸发出积极向上,努力拼搏的革命精神,在这种环境养成的行为习惯使人终身难忘,将成为这个学校里每一个成员自觉奋进的动力,从而推动整个学校的繁荣,发展。我国政革总设计师邓小平曾经明确说过:“学校要大力加强革命秩序和革命纪律,造就出具有社会主义觉悟的一代新人,促进整个社会风气的争气代。”优良的校风能使高校造就出一批批有思想,道德文化,纪律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物传文明的建造者,他们是社会的中坚,对社会有着巨大的影响,将使整个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发生深刻的变化。我们应从现在起遵守校风,让校风陪我们共同成长。

学风是学校办学思想、管理水平的重要标志,学风建设是学校提高教育质量、提高社会声誉的重要保障。为牢固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打造优良班风学风,我校学工部于5月29日开展了“班风伴我行、学风助成长”优秀主题班会评选活动。学工部及各院系分管学生工作书记担任了本次活动的评委,全体辅导员参加了此次比赛。

通过此次活动的开展,增强班风、学风建设与自身成长成才的关系,树立“校兴我荣,校衰我耻”的意识,营造“人人讲勤奋学习,班班创优良学风”的良好氛围,促进学风建设由点到面整体提高。学生们从生动的体验中获得了对世界、人生、自我的认识,有助于他们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同时也推进了我校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建设。

最后,班长说了我们班级上学期的期末考试的情况,总结了我们班的学风建设的情况,并邀请了一些同学讲述了自己关于学习和班级学风建设的看法,同学们对我们的学风建设的成果以及自己的学习成果都感到很满意,并且对这一学期的学习和学风建设充满了信心。

我已养成摘抄好词好句和写日记的好习惯。在今天自主学习的课堂上,我乐于参加讨论,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在展示中,我品尝到了成功的喜悦。在与同学合作学习中,在于老师互动学习中,我还知道了“一日无书,百事荒芜” “书犹药也,善读之可以医愚”。等读书、劝学名言,我们还与古代诗人、现代作家在对家乡的热爱与思乡中产生过共鸣。我们还与可爱的小松鼠交上了朋友,我们不仅更了解它了,还学会了一些说明方法,例如:举例子、列数字等等。更有意义的是本周我们又从有字的书与无字的书中得到了许多启示,它们教会了我们怎样做人。

在沐浴知识阳光时,我已掌握了一些语文学习方法。我会预习课文。我已熟练掌握预习的读、圈、查、划、拓、记六步法。在阅读时,我可用“四遍八步”读书法。我会简单的修改同伴的习作等。

班级情况介绍

我们五年级二班,是个团结、和谐、快乐的班集体。这个可亲的大家庭有62名兄弟姐妹组成。其中,33位是英俊、聪明的“小帅哥”;29位是漂亮、可爱的“小靓女”。我们中队委成员,在开学之初的“我参与、我挑战”中队活动中脱颖而出。在他们一心为同学、为班级服务中,逐渐培养出管理班级的各项能力。在以身作则中,他们自身的综合素养也得到了提升。

课堂上,我们在小组合作中尽情地交流,在积极地展示中我们的学习兴趣更浓了。我们已掌握了好多学习方法。我们在自主的课堂上愉悦地求知、成长。每一月的专题墙体文化,使我们的绘画能力、审美能力、动手能力等都在不断提升。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让我们增强了体质;让我们在竞争中有树立了集体观。周反思,养成了我们善于总结,善于思考的好习惯。阅读课上,我们尽情地畅游在各类书籍的海洋中;写字课上,我们陶醉在书法——艺术美中,欣赏着、学习着。

篇8:家风的力量中学生优秀作文

关键词:家风,家教,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1 引言

家庭是社会的“细胞”,是每个人最先接触到的育人之所。家风是每一个中国家庭为人处事的重要准则,对家族成员的影响是非常深刻的。重视家风家教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良好的家风家教能够丰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来源,优化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育人环境,拓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平台。弘扬优秀的家风家规,既符合我国的道德传统,又顺应了时代的发展需求。在新时期,如何更好地借鉴优秀家风家规,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与实效性,是一个值得深思的重要课题。

2 家风的内涵及特点

2.1 家风的内涵

家风,又称门风,是一个家庭或者家族长期以来形成的传统风尚[1]。家风属于意识形态范畴,也就是说家风与一个家庭的社会地位、经济状况没有什么关系,它是一个家庭精神层面的东西,主要涉及家族或家庭的价值理念、文化氛围、行为习惯、生活态度等内容。家风作为一个家庭或者家族的独特文化,是人们在长期的社会实践中,以中国传统思想为基础发展起来的产物。

2.2 家风的特点

2.2.1 继承性

家是每一个家庭成员的归宿,也是社会阶层的“组织细胞”。一个家庭经过长期的发展,能够日益壮大,在家风领域一定有其独到之处。中国人一直以来都很注重门第家风的教育与传承,也正是由于这种特意或不经意的传承致使“家风”能够在家庭中不断延续至今,并得到不断地创新与发展。家风是由一个个家族代代相传的,不同的家庭,其家风的内涵也各具特点。明代郑板桥曾言:“咬完几句有用书,可充饮食;养成数竿新生竹,直似儿孙”;伟大的民族英雄林则徐为后辈树立了“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的民族气节,曾国藩则以“勿以小恶弃人大美,勿以小怨亡人大恩”来告诫子孙。

2.2.2 多样性

家风作为一种文化存在,具有多样性的特征,纵观古今能够发现中国人并没有统一的标准家风。因为长期以来,每个家庭的家风家规都是在其家族定位的基础上形成的,附有浓重的家庭色彩[2]。家庭生活习惯不同,家风也就不同,一千个家庭就有一千种家风,因此内涵完全相同的家风是不存在的。此外,开创或者传扬家风的家族领袖社会地位、社会角色的不同也是导致家风具有多样性特征的重要因素。总之,由于身处的社会环境不同,再加上经济条件、文化素养、个性特征等诸多差异的存在,我国的传统家风也就各具特色。

2.2.3 独立性

家风虽然随社会的发展不断变化,但其理论基础仍保持相对的独立性和稳定性。长期以来,我国的家风家规对于家族以外的人员并没有什么硬性要求,其他家族可以自行选择是否遵守或者模仿别族家风,但是无权对其家风加以干扰。不管是传统家风还是经过后期修改完善的新时期家风都会刻上深深的时代烙印。同时,家风的内涵以及价值观念往往还会因所处时代特征的不同而各有其独特的侧重之处。从古至今,我国的家风不但没有因朝代的更替而消亡,反而代代相传,造就了无数家风典范,这也说明了家风家规的独立性是相当突出的。

3 家风家教的思想政治教育价值

3.1 家风教育提高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实际效果

家庭是广大青年学生成长的第一环境,是每一位大学生最先接触到的生活圈子。家风家规教育作为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的基础,可以说是每个人所受到的最早的教育形式。一直以来,家风家规主要是通过家族长辈们的行为举止与言传身教来告诫下一代的,这些行为规范对高校大学生的个人发展具有很强的感染性和先导性。我国历来就有重视家风教育的优良传统,清代末年的名将曾国藩就曾通过撰写家书的方式教育后人应该懂得淡泊明志,读书明理的道理。常言道“有什么样的家风就会培育出什么样的后代”,可以通过观察大学生日常的言谈举止就能够大概了解到其家风的好坏。所以说,家风家规教育对人们的影响是非常深刻的,这种影响甚至会贯穿于人生成长的每一个阶段,并且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决定一个人未来的思想道德走向。因此,家风教育是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前提和基础,好的家风对大学生正确人生观与价值观的形成与树立具有良好的推动作用,从而有利于进一步提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实际效果,促进高校育人目标的顺利实现。

3.2 家风教育净化了思想政治教育的育人环境

孔夫子曾说过“性相近,习相远也”,可见环境对一个人的影响是相当深远的。目前我国的市场经济发展迅速,人民的物质生活条件日益充裕。但是在经济社会不断向前发展的新时期,人们的价值观念也随之发生了很大的转变。比如说目前社会上有很大一部分人深受市场经济所带来的消极影响,表现出向“钱”看、向“厚”转的拜金主义倾向,一味地追求物化世界的经济利益,为金钱所左右,从而不能按照自己的意愿做事,导致了人们价值理想的缺失,这样的社会大环境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了高等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实施与开展。人可以创造环境,同样环境也可以造就人。家风教育可谓是良好社会风尚形成的重要载体,在全社会大力弘扬和推广优良家风家规,有助于净化市场经济时代高校所面临的新的育人环境。社会风气良好时,人们的思想品质与价值观念自然也会变得更加积极向上,在此种环境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就如同顺水行舟一样,能够更好地收获其预期的教育效果。因此,好的家风能够优化高校思政教育的育人环境,有助于物质文明持续健康发展。

3.3 家风教育拓展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平台

我国的传统家训随着文明的诞生而产生,有着悠久的历史。古人云: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3]。在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中,家风敦厚尤为重要。家风家训内涵丰富,形式简便,语言通俗,易于为广大社会成员所接受。比如说明朝书画家徐渭:“好读书,不好读书;好读书,不好读书”流传至今;清代名相张英曾因一句“让他三尺又何妨”造就了桐城“六尺巷”的佳话。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发展,现代社会呈现出陌生化的趋势,人们普遍缺乏爱心,前几年各大媒体都在讨论“扶不扶”的问题,这也能从侧面反映出社会已经出现了信任危机。因此,将家风教育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积极拓宽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空间,不仅是思想政治教育本身的需要,同时也是时代发展的要求。法律对人们的行为具有外在约束力,家风家规作为一种道德风尚,是一种无形的力量,对于人们从他律走向自律起到了很好的推动作用。当前,我国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渠道源于教师的课堂教学,家风教育可以说是对学校教育的进一步拓展和深化,能够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开辟广阔的实践平台。

4 好家风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途径与方法

4.1 借鉴优秀家风,把握好继承与创新的关系

我国的传统家训历史悠久,系统形成于魏晋,广泛发展于隋唐[4]。家风家训是中华民族的祖祖辈辈对家族的子孙进行伦理道德教育的基本方法,其与中国人的家庭教育有着紧密的联系。多年以来,传统家训在我国的思想道德教育中起到了十分关键的育人作用[5]。但是以中华民族的传统伦理为指导的家风有其积极合理的成分,同样也掺杂着一些糟粕的内容,即传统家训具有双面性的特征。因此,在现代社会生活中,每个家庭都应该懂得继承传统家风家训中好的一面,而对其中一些封建落后的观念要及时摒弃或改正。那么新时期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也应该如此,学校的思政教育者应该充分认识到我国的传统家风中蕴含着丰富的伟大思想,但其同时也有背离现代社会时代内涵的不合理因素。因此,高校的教师应该充分把握好继承与创新的关系,努力探索传统家风中的思想营养,然后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并依据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将家风教育融入到学校思政课的人生观教育、价值观教育的主题之中。总之,应该学会用辩证的眼光看问题,与时俱进地继承家风家规中的合理成分,只有这样才能让家风文化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供积极向上的理论资源,促进家风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的良性互动。

4.2 依托网络思政公众平台,积极传播正能量

好的内容需要好的载体,当前我国正处于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新时期,面对日新月异的新媒体时代,对家风的继承与传播同样也需要与时俱进。高校在将家风教育寓于思政课的课堂教学过程中的同时,也应该积极适应时代发展的新趋势,通过网络这一传播媒介融家风教育到大学生的日常生活之中[6]。因为大学生拥有强烈的好奇心,喜欢接触新鲜事物,但是他们的身心发展并不成熟,缺乏社会实践经验,对信息的甄别能力较弱,容易受到各种社会思潮的影响。在此种情形下,强制他们接受某种道德规范是不可取的,所以高校在推广传统家风家教的时候,可以尽量选择年轻人喜闻乐见的方式加以传播。微信已经成为广大青年学生使用频率最高的社交软件。高校可以充分运用微信将家风家规教育引入到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之中,创建有关家风的微信群以及公众平台,鼓励同学们将自家的好家风晒出来。高校在依托微信宣扬家风的时候,应该注重选取具有启发意义的典型事例,努力探寻家风背后的感人故事。让一个个真挚育人的家风事迹,一条条精简明晰的家风语录在朋友圈传播起来,不断为大学生的精神世界充电,在潜移默化中净化其心灵。

4.3 发挥助理班主任的示范引领作用,营造良好的育人氛围

高校学生党员助理班主任是大学生中的佼佼者,其往往政治立场坚定,思想觉悟较高,对高等院校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廉洁自律意识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7]。学生党员助理班主任可以定期将低年级的学生组织起来,进行优秀家风家训的学习与讨论,积极引导广大青年学生耐心体会我国传统家训的合理内涵。为了更好的将优秀家风融入到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之中,学生党员助理班主任可以在低年级学生中开展“好家风同分享”的交流活动,让同学们在宽松自由的环境中分析和品评自家的优秀家风,从而不断提升其思想品质与道德素养。此外,助理班主任还可以带领本班级的学生实地走访居民社区中的模范家庭,真正发挥优秀家风和典型家庭的熏陶感染作用。助理班主任与低年级学生接触较多,其在日常生活中应该做好模范带头作用,秉承我国的优良传统,树立崇高理想和奉献精神,要懂得吃苦在前、享乐在后的道理,在工作中应该多多关心班级学生,督促低年级学生养成勤俭节约,刻苦奋斗的好习惯,推动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顺利开展。

5 结语

家风是一种重要的教育资源,对大学生的影响是全方位的。家风教育作为学校教育的补充助力,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现阶段,高校可以通过借鉴优秀家风,把握好继承与创新的关系;依托网络思政公众平台,积极传播正能量;充分发挥助理班主任的示范引领作用,营造良好的育人氛围等途径将好家风融入到学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之中。只有将家风教育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有效发挥我国传统家风家训的育人作用,才能更好地促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顺利开展。

参考文献

[1]孙兰英,卢婉婷.家风家教是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础[J].思想教育研究,2014(12):80~83.

[2]刘玉飞.家风促进当代中国家庭道德教育研究[D].哈尔滨:哈尔滨理工大学,2015.

[3]白海燕.好家风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探索[J].河南教育(高校版),2015(12):60~61.

[4]李慧娟,刘富英.传统家训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运用[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12,31(7):98~99.

[5]樊虹.我国传统家训蕴意及其现代文化价值[D].石家庄:河北经贸大学,2015.

[6]黄礼峰,王雄杰,王宁宁.家风对高校学生德育的影响与对策[J].浙江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34(3):251~254.

上一篇:学校资助自查自纠报告下一篇:辩论赛比赛发言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