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媛媛寒门贵子观后感

2024-04-14

刘媛媛寒门贵子观后感(精选12篇)

篇1:刘媛媛寒门贵子观后感

刘媛媛是超级演说家第二季的演讲者,以下就是小编分享寒门贵子刘媛媛演讲稿,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刘媛媛简介:

刘媛媛,1991年1月4日出生于河北省邯郸市,本科毕业于对外经济贸易大学,超演第二季时是北京大学法律系研究生在读,网友给予“北大才女”的称号,《超级演说家》第二季,在不被导师们看好的情况下,一路过关斩将,在最终的总决赛上,一举荣获超演总冠军。

寒门贵子刘媛媛演讲稿原文:

在这个演讲开始之前,我先问问现场的大家一个问题,你们当中有谁觉得自己是家境普通,甚至出身贫寒,将来想要出人头地只能靠自己?你们当中又有谁觉得自己是有钱人家的小孩儿,起码在奋斗的时候可以从父母那里得到一点助力?

前些日子,有一个在银行工作了十年的HR(人力资源管理师),他在网络上发了一篇帖子,叫做《寒门再难出贵子》。意思是说在当下,我们这个社会里面,寒门的小孩儿他想要出人头地,想要成功,比我们父辈的那一代更难了。这个帖子引起了特别广泛的讨论,你们觉得这句话有道理吗?

先拿我自己说,我们家就是出身寒门的,我们家都不算寒门,我们家有没有门。我现在想想我都不知道,当初我爸跟我妈那么普通的农村夫妇,他是怎么样把三个孩子,我跟我两个哥,从农村供出来上大学,上研究生。我一直都觉得自己特别幸运,我爸跟我妈都没怎么读过书,我妈连小学一年级都没上过,她居然觉得读书很重要,她吃再多的苦,也要让我们三个孩子上大学。

我一直也不会拿自己跟那些,比如家庭富裕的小孩儿去做计较,我说们之间会有什么不同,或者有什么不平等,但是我们必须要承认这个世界是有一些不平等的,他们有很多优越的条件,我们都没有,他们有很多的捷径我们也没有,可是我们不能抱怨,每一个人的人生都是不尽相同的,有些人出生就含着金钥匙,有些人出生连爸妈都没有。

人生和人生是没有可比性的,我们的人生是怎么样,完全取决于自己的感受,你一辈子都在感受抱怨,那你的一生就是抱怨的一生,你一辈子都在感受感动,那你的一生就是感动的一生,你一辈子都立志于改变这个社会,那你的一生就是一个斗士的一生。

英国有一部纪录片,叫做《人生七年》,片中访问了十二个来自不同阶层的七岁小孩儿,每七年再去重新访问这些小孩儿到了影片的最后就发现,富人的孩子还是富人,穷人的孩子还是穷人,但是里面有一个叫尼克的贫穷的小孩儿,他到最后通过自己的奋斗变成了一名大学教授,可见命运的手掌里面是有漏网之鱼的。而且,现实生活中寒门子弟逆袭的例子更是数不胜数。

所以当我们遭受失败的时候,我们不能把所有的原因都归结到出生上去,更不能抱怨自己的父母为什么不如别人的父母,因为家境不好,并没有斩断一个人他成功的所有的可能。

当我在人生终于到很大的困难的时候,我就会在北京的大街上走一走,看着人来人往,而那时候我就想,刘媛媛,你在这个城市里面真的是一无所依,你有的只是你自己你什么都没有,你现在能做的就是单枪匹马的,在这个社会上杀出一条路来。(掌声!)

这段演讲到现在已经是最后一次了,其实在刚刚我问的时候就发现了,我们大部分人都不是出生豪门的,我们都要靠自己,所以你要相信,命运给你一个比别人低的起点,是想告诉你,让你用你的一生去奋斗出一个绝地反击的故事。

这个故事关于独立,关于梦想,关于勇气,关于坚忍,它不是一个水到渠成的童话,没有一点人间疾苦,这个事故是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这个故事是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

谢谢大家!

篇2:刘媛媛寒门贵子观后感

刘媛媛简介:

刘媛媛,1991年1月4日出生于河北省邯郸市,本科毕业于对外经济贸易大学,超演第二季时是北京大学法律系研究生在读,网友给予“北大才女”的称号,《超级演说家》第二季,在不被导师们看好的情况下,一路过关斩将,在最终的总决赛上,一举荣获超演总冠军。

篇3:寒门依然出贵子

1983年9月初的两天,是我们北大新生报到的日子。头一天报到的我,马上学会了踩板车,就和同班同学阿忆、臧棣、孔庆东一起,兴致勃勃地去学校停车场帮新生运行李。

我和阿忆接到了我们班的同学杨君武,当我们仨把一口木箱、一个被盖卷的简单行李从板车上卸下,拎上他的宿舍32楼422房间时,他从包里拿出一条毛巾,用浓重的湖南口音问:“河在哪里?”我和阿忆一下子懵了:这是北京,北大校园,哪有河啊?就是有河也不能拿着毛巾去洗脸哪!我们把他带到走廊尽头的水房,打开水龙头让他接水洗脸,他见到水龙头流出水的表情好像很陌生。

这一幕让我十分震撼,终身难忘。这就是上个世纪八十年代的一个大学生,他可能是一个生长在边远山区的贫寒子弟,因为上大学,才第一次到北京,到省城,第一次坐汽车,坐火车,甚至第一次用自来水。

杨君武就是这样的北大新生,他出生在湖南农村,原来就读的农村中学就在一条小河边上,他早已习惯了每天早晚拿着毛巾直接到河边洗脸。可以想象,这样的农村中学,教学条件、教学水平不会有多高,可是,只有15岁的他却是当年湖南省高考文科状元。

我们班共有50名男女同学,像杨君武这样的寒门子弟占了一半以上。像我自己,来自四川大巴山区的一座县城,父母都是—家作坊式小工厂的工人。作为孔子第73代孙的孔庆东,入学时还不敢这样宣称,因为当时的社会氛围很有可能使他遭到嘲笑,他的父亲是哈尔滨一家工厂的工人,他从小就帮家里拾煤渣。

当然,用今天的话说,我们班也有好几个“官二代”、“知二代”,比如,阿忆的父亲是一位空军师级干部,从小生活在部队大院里,中学读的是北京景山学校;臧棣的父母是冶金部的高级专家,中学读的是北京二中;有两位女同学的履历表上,从幼儿园到大学,校名前面分别有“北大”或“清华”二字,而她们的父母都是清华教授。但是,“富二代”却几乎没有,因为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改革开放刚刚兴起,全国人民,无论城乡,大家都不富裕。当时为了学外语,阿忆已经工作的女朋友送给他一个砖头形状的单卡录音机,就算是很奢侈的了。

经过北大的培养和熏陶,我的大学同学们毕业后都改变了贫寒的命运,但相比物质生活条件的改善,这批人更主要的是成为了精神上的贵人,如杨君武在北大连读十年,本科读文学,研究生读哲学,学成后返回湖南,现在是湖南师范大学哲学系主任。他在我们班同学中获得博士学位、评为教授、担任博士生导师都是最年轻的。孔庆东、臧棣分别是北大中文系教授、副教授,阿忆是北大新闻传播学院副教授。

三大原因,重点大学寒门子弟比例急降

现在,社会上有一种声音响起:“寒门再难出贵子!”针对的事实,就是重点大学农村学生比例持续滑落,尤其是处于顶尖位置的北大、清华。调查发现,近年来北大、清华农村学生的比例连年下降,2010级新生中,北大农村学生比例只占10%,清华稍高一些,也只有17%,而在这一年的高考考场上,全国农村考生的比例是62%。

人们分析这种现状的原因,发现在市场经济那只“无形的手”的搅动下,教育资源的分配日益失衡,人们占有教育资源的多少与占有财富的多少高度相关。出身越是底层,上的学校越差,越得不到好的教学条件,越难考上好的大学。所以,农村大学生越来越集中在普通院校和专科院校。

在金钱砝码的作用下,家庭教育的内容与形式也发生了巨大变化。过去的中考、高考状元,大多是有一定天赋,学习又刻苦的同学,许多家境贫寒,学习更加刻苦的同学往往脱颖而出;但现在的中考、高考状元,越来越多地出现在家境好的城市孩子中间,他们的父母舍得花钱,从小送他们上各种培训班、特长班,甚至假期花几万元送到国外游学。与同龄的农村孩子、城市贫困家庭孩子相比,他们在见识上、起跑线上确实已高出好多。

北大、清华等重点大学的招生制度也在改革,相对高考录取而言,注重了通过保送、自主招生等录取一批有文化底蕴、有创新潜力的学生,以此来强化未来拔尖人才的培养。而获得保送资格的学科竞赛和参加自主招生考试,对农村孩子、城市贫困家庭孩子来说,又是一道门槛,它们所需要的积累和训练,并不是学好中学的教材就足够的。

社会进步,北清寒门子弟并非那么少

但是,从我本人了解的情况或经历的一些事情来看,事实并非如此,至少,并非如此突出,“寒门再难出贵子”并不是那么绝对。

首先,北大、清华等重点大学的非农村生源中,潜伏着一大批农村孩子。原因在于近年来各地推行城镇化,许多农村人的户籍转到了城镇,甚至到大中城市落户,政府也有相关的,鼓励政策。今年北大公布农村生源情况的调查后,有一位农村学生这样说:“我不在调查的农村学生之列,因为我的户口已不在农村,但如果要问我家住的地方,我可以写到比行政村还低的自然村一级。”他说,北大像他这样的同学还有不少。

其次,由于高考竞争的指挥棒作用,各省市的重点中学,尤其是省会城市的名牌中学,每年都会到县中及县以下的农村中学招收一批成绩优秀、学习刻苦的孩子,不仅给他们提供助学金、奖学金,甚至直接把户口转到城市,帮助其陪读的家长解决临时工作,他们考上大学后,也貌似以城市孩子的身份出现。这也是重点高校的录取名额中,来自县以下中学的毕业生越来越少的原因。

我所在的北大重庆校友会,每年都会拿出校友捐款,资助10名家境贫寒的重庆籍北大新生,他们大多从重庆南开、一中、八中、巴蜀等名校考上北大,但很多同学的家都在巫溪、巫山、云阳等三峡库区和武隆、彭水、秀山等武陵山区。从某种意义上讲,因为有幸转到市区的重点中学就读,才成全了这些寒门子弟的北大梦。

所以,不要纠结于寒门是否还能出贵子,这个问题并不是像舆论描述的那么严重。

而出生寒门也好,出生豪门也好,都必须走过自己独有的逆境才能最终成才,无数个成才的故事都证明,逆境成才是适用于所有人的规律。如果你是衔着金汤匙出生的“富二代”,别人享不了你的福,但你也要经历别人无法顶替的挫折甚至磨难。如果你是生在普通家庭甚至困难家庭的“贫二代”,记住任何时候都不要放弃你的梦想,抓住一切机会提高自己,你也许会比别人多走一些弯路,多流一些汗水,但社会发展的未来依然在等着你去实现你的梦想。毕竟,这个社会不光需要董事长和官员,更需要科学家和工程师,而后者的才能并不是金钱和权力可以交换的,而是建立在天才和勤奋的基础上的。

腾讯网民意调查

1.你觉得平民有可能出人头地吗?

A.有(15.8%) B.没有(84.2%)

2.你认为平民难获成功,根源在哪?

A.富人。他们垄断了资源和机会。(35.64%)

B.平民。他们自身不够努力。(3.68%)

C.媒体。煽动仇富,摧毁平民信心。(3.98%)

D.制度。社会不公使穷人更穷。(56.70%)

3.你是否认同“琥珀社会”这种说法?

A.认同,我们都是被困在树脂中的标本。((93.93%)

篇4:寒门如何出“贵子”

据悉,为了给来自贫困地区和农村的孩子提供更多改变命运、实现梦想的机会,北大今年进一步加大执行贫困地区专项计划和“筑梦计划”的力度,并且在“博雅计划”、自主招生以及高考录取中对农村地区考生进行政策倾斜,一大批“寒门”学子脱颖而出,共录取农村学生700余人,为近年最多。其中,校本部共录取农村考生近500人,比例为16.3%,继续保持逐年增长态势。“筑梦计划”政策力度进一步扩大覆盖面,共录取131名筑梦计划认定考生,其中118人为线下加分考生,人数接近去年的2倍。贫困地区专项计划招生人数持续增长,今年校本部录取192人,人数再创新高。

寒门出贵子,一批农村学生走进了北大这样的顶级学府,可喜可贺。而更令人感到振奋的是,北大录取农村学生的比例已经实现了多年连续增长。而北大并非“一个人在战斗”,为农村孩子创造更多、更平等的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实际上是国家层面的大工程,其他大学也都有自己的对应政策。

有了政府、社会和高校的高度重视和不懈努力,有了一系列的优惠政策,这种连续增长的势头就能得以保持,农村学生的命运和农村教育的落后局面,都必将被彻底改变。

一、别让贫困和落后影响农村孩子的大学梦

据媒体报道,在某些农村,因子女学习好不断升学,而使家里债台高筑的不在少数。部分村民中由此产生了“聪明的孩子是致穷祸根,笨孩子是致富福气”的说法。他们的逻辑是,聪明的孩子学习好,学习好就一直能上学,要花很多钱。反过来,笨孩子考不上大学,就不用花钱,还能帮家里干活或外出打工挣钱。

对“笨孩是福”的说法,有人将其解释为家长“目光短浅”。然而,当我们面对因孩子上学而一贫如洗的农家时,上述解释就显得过于苍白无力。如果可以轻松负担孩子的教育费用,相信没有几个家长愿意让自己的孩子早早辍学。说白了,说“笨孩是福”其实是人们自我解嘲的无奈说法。在媒体上,我们甚至看到过尘肺病矿工“不后悔拿命去换儿女上大学”的新闻,令人唏嘘不已。

实际上,除了家庭个体的贫困,由于教育资源分配不均衡、不合理,特别是历史原因造成的欠账较多,导致城乡基础教育资源存在较大差距,农村孩子从一开始就无法跟城里的同龄人站在同一起跑线上,他们走进名校的难度要大得多。即使是在农村,也存在优质教育资源向县城集中的畸形现象。一个县里,可能只有一两所像样的高中,学生们只有经过激烈的竞争考入这些高中,才能获得通往好大学的升学阶梯,否则就只能望名校兴叹。所有这些,都亟待改变。

二、给农村学子更多的关怀和呵护

据了解,为确保每名学生顺利完成学业,北大近年来不断完善学生资助工作。比如,学校面向贫困新生推出助学金、生活物资礼包、成长培训等多种助学措施,其中经济特别困难的学生最高可获2万元的助学金,足额覆盖在校所需费用。此外,还提供了优才拓展项目、青年领袖项目等13个成才支持项目,帮助学生全面发展。无疑,北大的措施非常细致,基本上能够解除贫困学生的后顾之忧,值得其他学校借鉴学习。

人大代表吴少勋曾建议由国家承担大学生学费。他认为,2014年全国招收大学生人数是1978年的近20倍,而国民生产总值是1978年的177倍。当年国家那样困难尚可承担大学费用。他指出,高校中不良成本开支很多,仅庞大的机构设置及人浮于事的干部职数就浪费惊人,建议“砍掉”人浮于事的高校干部,实行大学免费。

对吴少勋代表“实行大学免费”的建议,我觉得非常好,也期待能够早日实施。但还是不得不说,这个建议有点过于“超前”和理想化,起码就目前而言可操作性方面还有难度。当然,重视高等教育、给农村学子更多的关怀和呵护是应该的,也是必须的。我觉得,现在比较切合实际的做法,一是对当前高校中的不良成本开支进行优化,大幅度降低办学成本,进而降低包括学费在内的各项收费;二是用好助学贷款等手段,为贫困学子完成学业提供有效的保障。

三、寒门如何出“贵子”

去年“两会”期间,怎么样才能让更多的中西部农村孩子上大学、上重点大学,成为一个热点话题。有来自人口大省河南的人大代表更是提出,河南考生上北大比北京难31倍,呼吁提高重点高校在河南的录取率。河南大学校长娄源功也提供了一系列数字:河南有1亿多人口,200多万名大学在校生,可是没有一所“985”高校,没有一所教育部直属学校,没有一所中央财政直接支持的学校,没有一所中央财政直接支持的科研院所。

显然,教育不公平至今仍然存在,除了基础教育,在大学教育方面的表现尤其突出。那么,寒门如何出“贵子”?该怎样从根本上解决城乡之间的教育不均衡呢?

一是要制定更科学合理的录取政策,控制部属高校属地招生比例、加大中西部招生人数,不断缩小区域高等教育入学机会差距。逐步实行按考生比例分配重点大学录取名额,不能让城里学生很轻松就能获得重点大学的录取名额,农村孩子却只能“千军万马过独木桥”。更不能让上名牌大学成为寒门学子“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二是加大农村教育的投入力度,不管是硬件建设和软件服务上,都要向城里学校看齐。还有非常重要的一个方面,那就是要切实提高农村教师的待遇和福利,留住好的师资力量。同时,还可以试行城乡师资共享、实施优秀教师轮岗互换,让农村孩子也能亲聆名师的教导。

三是通过对农村贫困地区定向招生专项计划、地方重点高校招收农村学生专项计划等举措的落实,进一步增加农村学生就读重点高校的机会。另外,户籍制度、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的高考问题等等,也都有进一步进行改革的必要。

教育公平是最大的社会公平之一。让所有的孩子都能在平等的环境下接受良好的教育、获得同样的上升通道,不仅事关孩子和家庭的命运,更关系到整个国家和民族的前途。

篇5:寒门再难出贵子观后感

读书有什么用?北大学子刘媛媛在超级演说家给出的答案是:读书可以有不一样的人生,读书可以丰富学识、提高内涵,读书可以让你更有资本、更有底气。不仅如此,读书更是普通人绝地反击的机会。通过读书去反击世界的不公平,这是大部分普通人最快最简捷的道路。

读书有什么用?对于我来说读书是学习知识、提升涵养的一种手段,是走出四川、走出西南的一种方式,是为了以后生活的更好的一种途径。从入学的第一天到现在,从小学到初中、高中、以及现在的大三,读书已经有十几年了。现在的我不能说通过读书有了多大的收获、成就。但在一些方面读书让我与在中途放弃读书的同学的确不一样,越长大越学习越觉得只有当自己变得优秀才能遇见优秀的人,然后成为更优秀的人。

这不是我第一次看这个视频,可每看一次都有不同的感想。在我看来,这篇演讲与其说是讲读书的作用,不如说是激励人们去努力、去奋斗、去拼搏,是“有志者事竟成”。我们都是平凡的大多数人,大多数人中的普通人。我们或许只能靠自己单枪匹马才能在社会“杀”出一条生存之路,我们或许穷极其一生只能过上平凡而忙碌的一生。可那又有什么关系?最重要的是你是否已经做好准备去改变,去奋斗、去努力、去拼搏,并为之付出实践。是否做好准备在青春正好的时候有勇气于去冒险,去争取你想得到的东西,而不管所处环境的恶劣,条件的辛苦,而坚持本心,坚持梦想。青春应该是奋斗的,因此不论是对于我还是其他人来说,要想生活更精彩、人生更斑斓,那就去奋斗、努力、拼搏。

视频告诉我们要去奋斗、努力、拼搏这些的确很重要,但我觉得拥有一颗乐观向上的心、保持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尤为重要。理想是美好的,现实是残酷的。不是每个人通过努力就得到立马得到自己想要的.。社会发展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过程,同样人的发展也是充满了荆棘与坎坷。在这条人生之路上,遭遇失败、白眼、讽刺、背叛在我看来是每个人都会经历的,但重要的是之后你要怎么做。是放弃还是继续?要知道什么事都不是一蹴而就的,它的产生与发展都需要一个过程。你去做就已经证明你比那些只会空想,只会在头脑中构思美好社会,而实践为“0”的“空想者”好太多。不论结果如何,只要在你回忆往事时不悔恨,那你就是成功的。

篇6:寒门贵子,贵在“奋斗”

高 伟

《 人民日报 》(2017年05月04日

05 版)

近几年来,“寒门再难出贵子”的说法时常见诸舆论。在例如顶级高校农村娃比例渐少、招聘市场越发偏爱城市青年的报道中,人们似乎发现,尽管中国人口素质、教育水平有了巨大提升,但物质条件、生活阅历方面的差距仍然是一大批“寒门青年”出人头地的障碍。情况是否如此有待验证,但“寒门再难出贵子”的社会焦虑却现实存在。

谁才是今天社会中的“贵子”?“贵”并不意味着一定要升官发财,也不意味着必须拥有多么高的社会地位,而是代表着人生进步的可能性以及实现人生价值的机会。富二代、官二代无疑符合传统意义上的“贵”,但如果没有一技之长,不能凭借自身本领干事创业,所谓“贵”也不过停留在人生的浅表。相反,白手起家的寒门青年,凭借自身努力打拼出一片天地,创造了属于自己乃至整个社会的价值,“贵子”的称谓自然当之无愧。作为哈佛大学优秀毕业生代表之一的中国寒门学子何江,曾讲到自己成功的经验:“每到一个更大的地方、更大的平台,你会发现自己不懂的东西很多,而我相对来说,好奇心比较多,我就会有压力去把它学会,让自己不断补足短处。”

同时,网络文化高度繁荣的今天,寒门青年逆袭的方式也更加多元。之前,网名为“搬砖小伟”的湖北青年石神伟,凭借一系列自制的高难度健身视频,在短视频分享平台上吸引了超过百万粉丝。这位寒门青年从留守儿童、网瘾少年一路走来,用健身不断磨练和改变自己,传递着积极进取、拼搏向上的正能量,感动了无数网友。今天,许多像“搬砖小伟”这样寒门出身的“网红”,借助网络实现了 自身的价值,也为社会进步传递着正能量。有人感慨,小伟的坚韧、低调和朴素,是这个时代的奢侈品,他是真正属于今天的“寒门贵子”。可以说,传播结构扁平化的互联网,为不少寒门青年打开了一扇改变人生的窗户,也创造了另外一种生命的可能。

现代社会科学的研究表明,一个人的成功很大程度上与他拥有的社会信任和社会支持力量相关。家庭出身、教育背景和工作平台确实影响着一个人的成长路径。然而在价值多元化、传播渠道扁平化的今天,不仅“贵子”的意涵有了更为丰富的面向,同时由网络构成的“强大朋友圈”,也时常能为寒门青年走向成功提供强大的社会支持力量。

篇7:读《寒门贵子》有感

她首先提到,网络上一篇帖子叫《寒门再难出贵子》意思是说在当下我们这个社会,寒门的孩子想要出人头地,想要成功比我们父辈的那一代更难了。她却认为:“我们必须要承认这个世界是有一些不平等的,他们有很多优越的条件我们都没有,他们有很多的捷径我们也没有,但是我们不能抱怨每一个人的人生都不尽相同的,有些人出生就含着金钥匙,有些人出生连爸妈都没有,人生跟人生是没有可比性的,我们的人生是怎么样完全决定于自己的感受”。然后她讲述了英国纪录片《人生七年》的故事,告诉大家:我们都要靠自己,命运给你一个比别人低的起点是想告诉你,让你用你的一生去奋斗出一个绝地反击的故事!

这篇演讲被评为“心的正能量源泉”,许多人看后都感触很深。确实,在现实社会中,总是有许许多多不平等的现象。就像有些人家里“有钱任性”,儿女也跟着挥霍,人人都去献殷勤;但是有些人,家庭生活拮据,衣服不多一件,却处处被别人歧视,说什么“土”“OUT”;那有些父母都没有的孤儿呢?现在就连许多学校里都会出现一种“互相攀比”的状况:班里拥有手机的,会打扮,穿着入时的同学会成为大家关注的中心,反倒是那些成绩优异的,品学兼优的学生却并不被人羡慕,而一些敢于指出他人错误的,和老师提意见的同学竟会被说“装B”、“内奸”?!

家境真的能决定一切吗?富人的孩子还是富人,穷人的孩子就不能出人头地了吗?其实命运早就给出了答案:不是的。寒门孩子“逆袭”的事例数不胜数。许多名人就是例子,就比如说越王勾践,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影视巨星成龙,虽然从小家境贫寒,但仍坚持梦想,最终因为《笑拳怪招》一炮而红。

也许你会说,丘吉尔这样的英国首相,也是从普通人不能进的贵族学院出来的,跟那些家境贫寒的人怎么比得了?而现在在出国留学的大潮下,许多家里有条件的学生都纷纷涌出海外,但那些家里没条件的呢?其实,我们应该悦纳自己的家庭条件,毕竟人与人总是有差异的`,抱怨从来解决不了问题。就好像如果你没条件去学刚琴,不是照样可以去了解,去欣赏吗?或者说如果你买不起太贵的颜料,画不了水粉画,那也可以学素描呀,铅笔总会有吧。

我们的未来并不是靠“拼爹”就能水到渠成地迎来好前途的,所以当我们遭遇到失败的时候,我们不能把所有的原因都归结到出生上去,更不能去抱怨自己的父母为什么不如别人的父母,因为“家境不好并没有斩断一个人他成功的所有的可能。”

篇8:寒门再难出贵子

首先,这样的上升通路狭窄源自于教育资源分配的不均衡,“寒门”的孩子们无法获得与“贵族”甚至就是普通家庭孩子同等的教育水平,他们从某种程度上已经输在了起跑线上。当大城市里面经济条件优越的家长们不惜血本的大笔投资在孩子们的教育上时,寒门的孩子们却还在温饱线上挣扎,甚至很多聪慧的孩子迫于经济的压力不得不放弃学业。

一位朋友经营着一家组织高中学生参加国际夏令营活动的公司,尽管每次夏令营活动的收费不菲,可每每去到各个大城市的重点中学招募营员却是场场火爆人满为患。她曾经这样向我描述现在某个大城市里面贵族高中的学生:“从小学开始就是在学费高昂的贵族学校一路念上来,钢琴十级,随父母去过许多国家旅行,说一口地道的美式英语,暑假里一边准备机器人国际奥林匹克竞赛,一边上网球课,还报名准备到美国参加两周的夏令营,和国际学生们交流,访问哈佛、耶鲁等名校,为自己将来的留学做个规划。”

而我另外有一名农村的远房亲戚,孩子在县城里的中学念书,每个月从自己家里背米去学校,每周只有5块钱在学校食堂买份小菜下饭。即便是如此简朴的日子,家里大人还是念叨着孩子念书供不起,想他初中毕业过后就不要读了,早点出来打工挣钱。

这些是发生在我身边的真真实实的案例,却不仅仅是个案,是代表着两个具有普遍意义的群体,折射出“寒门”与“贵族”的孩子在当今社会成长环境与享受教育资源之间的巨大差距。当“寒门”的孩子们承载着来自家庭的经济压力并勤奋苦读为出人头地时,“贵族”家庭的孩子们却享受着一流的师资和教学方法,全方位的素质教育,并建立起国际化的视野。这样的差距是寒门的孩子们即使通过自己的刻苦努力,考上一流的大学也很难去弥补的。

我出生在重庆普通的工薪家庭中,既不是贵族,也不是寒门,但从小也是一直在重点学校里接受当地最好的教育。即便如此,当我来到北大的时候,还是会感觉到与北京、上海等教育水平更为发达地区的同学们的差距。我所在的光华金融班,有11名各省市的高考状元,还有不少国际奥林匹克竞赛的得主,印象中几乎没有人家庭出身微寒,不少同学中学时就有过出国交换学习的经历,甚至会好几门外语,很多人不仅聪明勤奋成绩优异,而且还多才多艺,组织管理和沟通能力也非常强,让我觉得在这样优秀的同学圈子里有一种无形的压力,看到一种差距。

其次,寒门再难出贵子,这不仅是一个教育问题,也是一个现实的社会问题。即使有一小部分寒门的孩子们有机会通过自身努力进入到一流的大学里面接受教育,当他们进入社会后要想取得成就进入社会精英阶层在当下的中国社会也变得日益艰难。业已形成的权贵阶层与他们之间纷繁复杂紧密交织的关系网,让寒门的年轻人在大学毕业踏入社会后的奋斗历程也变得更加艰辛。

跟一个背井离乡打算留在新加坡打拼的朋友聊天,问她为什么想要出国,想要离开家人去到那么远的地方定居。她告诉我新加坡最吸引她的地方是公平,在那里生活的一段日子让她看到那个社会环境里有空间让年轻人凭借自身的能力取得成功,而在中国现在个人成功的关键因素里“家世背景”与“关系”的成分要远胜于个人能力。所谓“富二代”、“官二代”等家世显赫的孩子们,更容易找到不错的工作,并享受着家人的关系网络,无论在政界还是商界发展都会顺风顺水,甚至升迁的路径都已经划定,年纪轻轻就能成为重要企业或政府机构要害部门的领导,而寒门的孩子们在这一点上又输了十万八千里,只能从公司或者政府机构的小职员开始,一步步打拼去争取更好的生存条件。

篇9:“贵子”与“寒门”的鸿沟

“77级”:

张艺谋们的时代符号

1977年,锁闭10余年的高考恢复,全国570万青年冲向考场,次年春季和秋季,先后两拨人终圆大学梦,开始了改变命运的角力,他们共同的标志是77级、78级。

导演张艺谋即是恢复高考后的第一批考生。在此之前,他下乡插队,做了三年农民,后又调进咸阳棉纺织厂,当了七年的搬运工。1978年,北京电影学院到西安进行全国恢复高考后的首次招生,张艺谋被破格收入北京电影学院摄影系。

张艺谋回忆自己的高考时说:“趁着去沈阳出差的机会,我带着一包煮熟的鸡蛋,从自己拍摄的一大堆摄影作品中挑出60幅作品,跑到北京电影学院招生的考场。进了电影学院,我发现同学大多是电影或艺术世家子弟,像我这种从外地来的很仰视他们,我不觉得电影学院是我能进的学院,它更像一个贵族学校。1982年,从学校毕业,被分配到广西电影制片厂。这时候,我的人生才再次开始。”

同样类似经历的“寒门学子”还有顾长卫、易中天、刘震云等等诸多时代风云人物,顾长卫形容高考,“那就像一道光。实际点儿说就是得到免费教育,包分配。只要是大学生出身,地位就不一样。”

“寒门”、“贵子”的分水岭在那个时刻其实已经很明显,同为77级高考生,张艺谋从陕西国棉八厂出来时,酷爱摄影的他苦于没钱买照相机,跑到血站去卖了几百毫升血,买了自己的第一部照相机。

“奋斗18年,是为了一些在你看来唾手可得的东西”

几年前一篇叙述“寒门子弟”改变自己命运过程中的细节帖子《十八年后我才能和你一起喝咖啡!》在各大网站疯狂转载,这篇文字通过讲述种种工农子弟奋斗、上升的过程细节揭示了“寒门为何难成贵子”以及“寒门变贵子”其中的艰辛。

从成长以及教育成本上,寒门子弟百分之八十的努力付诸于求生与求存,“考学,东拼西凑加上助学贷款终于交齐了第一年学费,奖学金,假期打工挣生活费……”。

对于“贵子”所与生俱来的生活方式、技能方式,“寒门”一无所知,通过严酷的高考制度进入城市,获得“贵子”与生俱来的城市生存资格,进入大学,音乐、绘画、美术等等一切美学及社交方式,“寒门”一无所知。应对生存之外,掌握“贵子式技能”几乎掏空了“寒门”的体力……直至大学毕业。

“那年我25,无数个夙兴夜寐,换来一个硕士学位。如果不想让户口打回原籍,子子孙孙无穷匮,得赶紧地找份留京工作。你呢?你不着急。魔兽世界和红色警报?百度、Google、完美时空这些遥远的名词,你早玩腻了!”

帖子最后感慨,寒门子弟在奋斗了18年之后,终于融入到这个国际化大都市中,与周围的白领没有什么差别。“我的白领朋友们,奋斗18年,你会发现,我所有的努力只是你唾手可得的东西,坐在starbucks(星巴克)一起喝咖啡……”

教育背后的命题:你为什么非到城市中去?

你可能会问我:“为什么非要到城市来?农村不很好吗?空气新鲜,又不像城市这么拥挤。”

“寒门子弟”的回答是,如果长大以后一直保持农村户口,那么“寒门”就无法在城市中找到一份正式工作,无法享受养老保险、医疗保险。

农村没有好的医疗条件,物质供应也不丰富,春节联欢晚会的小品中买得起等离子彩电的农民是个别现象,顶尖医生资源都集中的城市,大病得不到良好治疗,优良的师资为北上广所准备,如果留在城市,“寒门”的后代永远会像自己一样趴在“命运的泥坑”中。

教育背后是国家资源分配的“政治问题”,如今,阶层固化与教育资源不均衡成为国家发展中焦距的命题,第三波“读书无用论”的出现,跟平民自己再难通过就读大学改变命运的现状有关,也跟其中的艰难有关。

“当我还清贷款时,你买了第二套住房;上证指数6000点,当我好容易试水成为股民,你清仓离场,转投金市……奋斗了18年,我还是无颜见你。 ”

篇10:关于寒门贵子的想法

——友荣

我第一次看这篇文章是在2012年,也曾与他人讨论过这篇文章。无论这篇文章过去多长,它似乎总有一种魅力,引发任何读它的人的关于前途命运的思考。该文的作者以一个HR的视角,以数个来自不同背景的人在职场的发展历程,折射当下的一个残酷的事实——寒门难出贵子,这不得不引起我们这些从农村走出来的大学生的恐慌与茫然。

寒门,即是说背景,是说家庭教育,是说成长环境。而并不能单一的以家庭贫富作为衡量的标准,也不是单单就父辈所生活的阶层决定。然而就我所了解的情况来看,一个新的政权建立,必定是百废待举,平民向上层流动的可能性是较大的。而到了一定时期,发展到了一定瓶颈,上层流动就很难了。以古代科举为例,前期还有靠才华入仕的读书人,后期基本上还是被商贾士家所垄断。我们新中国成立近70年,这些问题无法回避,上层阶层流动越来越缓慢,固化的趋势亦愈明显。于是,上流阶层得到了更多的资源,他们的关注点自然也就胎生的下层高逼格一些,既有振兴社会、领导时代潮流的夙愿,也有诗情画意的长廊歌声。而所谓的寒门,仍然在为生活奔波,为子女操碎了心,人的精力是有限的,自然没有了谈风花雪月的兴致,也埋藏了兼济天下的宏愿,只好苟安于生活的琐碎。这里我说到的是资源,的确,脱离生活,不谈风月。

而更为严重的是意识,在该文中着重讲的是穷人的思维,在很多微信文章或者大V公众号也在说,不要有穷人的思维。穷人思维体现在哪里,储蓄,保守,争小利,不计得失,善良。我们这些农村出来的人,也并不是每个人都有这些东西。什么让这些差异产生,就是父母以及老师的教育。(我一直笃定不疑的是,教育实现不了公平,广义的公平不过是一纸空文。这个过程很难,也唯有中共这样的集权政体才可以解决。)

篇11:也说寒门出贵子

寒门,指贫寒微贱的家庭,语出《晋书・刘毅传》:“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现在我们说“寒门出贵子”,一般形容家庭条件差,却能自强不息,出人头地,贵子即为努力肯干,有出息的人。现在有种说法“寒门再难出贵子”,是指出生寒门的子女在现今的社会环境下更难获得成功。 很多人发表文章谈了这个话题,我今天也凑个热闹谈一谈这个话题。

改开以后,由于中国非常严重的地域歧视,权力经济,腐败蔓延等现象,造成社会分配严重的不公平,高考几乎成了众多寒门子弟到大城市,找到较好工作,跳出寒门的唯一通道了。虽然是唯一通道,但中国的`老百姓也很满足,中国的父母对下一代的期盼可能是全世界最深的父爱和母爱,只要子女有一个公平的机会就好,自己被如何对待都不重要。造成寒门再难出贵子有多方面的综合的原因,但我认为最主要原因是越来越严重的教育不公,特别是高考被各种腐败和不公侵蚀,使得这跳出寒门的唯一通道都逐渐被堵死了。

中国高考早就不是一块净土了,各种高考腐败层出不穷,花样翻新。下面是三个典型的案例。暴露出的人民大学招生处长蔡荣生腐败案,至20期间,蔡荣生利用职务便利,在学校特殊类型招生过程中为考生提供帮助,收受贿赂1000余万元,基本就是花钱就可以录取,触目惊心。辽宁高考加分乱象,学生的加分资格都是通过举行专门高考加分比赛获得的资格和加分成绩。经媒体曝光后,有270名考生自动放弃加分资格,剩下的802名考生签订了《诚信承诺书》,获得10分加分。其实这就是撑死胆大的,饿死胆小的,虽然还有人持续举报,最后不了了之。高校自主招生很多都是虚假的,最著名的就是清华大学的少年写作天才蒋方舟,其实就是家长出钱,找人(或父母)代笔,书商炒作,本就博人一笑而已,但是,蒋方舟最后竟然神奇被清华破格录取了。虽然举报的人众多,也不乏一些能量巨大的名人参与举报,但最终还是不了了之。

美国大学是进入容易,毕业难,我们的大学扩招之前是进入难,毕业容易,至少说明了大学生的学习能力是很强的。高考扩招本来是一件好事,可以让更多的人上大学,提高上大学的比例,给大家一个读书的机会,但扩招后我们的大学则是进入容易,毕业也容易,大幅降低了大学毕业证书的含金量。如果没有考上大学,可以在职读书,在职读书基本上是文凭工厂,只要花钱没有不毕业的。大学毕业证书已经起不到很好的选拔人才的作用了,再加上靠关系就业的普遍现象,以前大学生毕业很少,寒门子弟找到好的工作机会的概率很高,现在大家都是大学毕业生,拼爹的作用就更大了。

再综合考虑我国基础教育资源严重分配不公,好的资源全部集中的一线大城市、省会城市,同一个城市的不同学校都要拼家长的资源;考虑一线城市录取名额分配的巨大优势,北京上海的录取率远高于其他地区;考虑由于大学费用的高企,很多农村考生干脆放弃高考,放弃高等教育,早早去打工了。寒门当然再难出贵子。

篇12:寒门难不难出贵子

首先寒门本来也不出贵子,一般说的都是寒门出孝子,如果说贵子,是一个逆袭的概念,就是可以从一个阶层到另一个阶层脱颖而出,这个事情肯定有,但是不太多,之所以显得很多,是因为穷人太多了。所以基数大,加一个不高的转化率,还是会有很多人出现的。还有一个原因则是,时代,越成熟的社会,这种跨阶层的事情就越少,所以为什么公知都从美国跑到中国来忽悠钱,美国那么好,自己也不走。就是因为现在社会很不成熟,机会很多。你说,那我怎么还赚不到钱,活得这么苦逼。为了不伤害你,我只能说,今天的天气还不错。再过去改革开放的前一二十年,机会是非常多的,智商胆略够的,基本都起来了,后来也就有了一个说法,往上叙三辈都是农民。一方面是这个时代的原因,另一方面,很多前辈农民,其实是当年的富人被无产阶级革命了之后下放下去的,当然,他们大部分人都回来了,这就是我一直说的格局的问题。在那个红利时代,稍微有些格局和远见,基本都能起来。随着改革越来越彻底之后,各个领域都开放了商业化,竞争开始自由化之后,阶级就开始固化。掌握资源的人就越容易掌握更多的资源,不掌握资源的人,就慢慢被淘汰。这个问题我经常会跟求职的人说,你的底薪就是全部,不要想着以后公司给你加薪什么的,就是加薪也是以你的底薪为基础的。换句话说,3000月薪涨10%,和10000涨10%是完全不同的两个概念。

然后我们回到故事本身,故事本身里面有很多典型的人物,特别具有代表意义。

一个能力最好,最应该逆袭的农家子弟,结果因为实习的时候揣了两包接待用的中华给老爹抽,被领导看到了,于是就永远的丧失了这个机会,然后陷入了一个苦逼的轮回,赚钱还贷一大家子人要养活,新婚很艰苦。

一个本市有关系的子弟,因为母亲打招呼,实习留在了银行,然后找了一个家庭很好的老公,住上了大房子过着当地很高级的生活。一个高干子弟的孩子,实习后可以留下但没有留下,其军官爷爷选择了让他深造然后送去了部队进了不错的岗位,之前自由恋爱的普通女友,被父母强硬拆散,找了一个更高层次的老婆。厅长老爹拆散的办法,是让儿子跟一个娶了农村女子的下属聊天,说经历,听完了,就分手了。

一个普通家庭的孩子,因为大学毕业,觉得父母不够成功,所以没有听父母的话,早结婚早要了孩子,家里也出了房子钱什么的,但因为收入少压力大,也陷入了一种不和谐的家庭氛围。

一个是一个小老板的儿子,个性随和无欲无求,是一个很好的润滑剂,最后到感觉是混的最舒服的。没有那么多事情。

里面对几种家庭出来的孩子的特点,也分析的非常准确,摘录如下: 一,上班来的很早的孩子,大多是农村的孩子。因为他们重视这是一生中第一次离开学校去个正式单位实习,会很重视。因为是学校推荐,自然会打电话给家里,家里父母能给与的指导无非是好好珍惜。学校重视,第一天要早去,这一类的教导,自然来的最早的是这些孩子。但是都紧张,和老员工几乎无交流。

二,进来和我们打招呼,并且还有倒水的那几个孩子无一例外,父母都是在党政机关工作,真的很准。

三,进来大大咧咧,还开几句玩笑的几个孩子,家里都是经商,可大可小,但是父母身上那种灵活态度的熏染,在身上能看出影子。四,还有那么两三个,感觉挺冷傲,相对自信,对我们是属于那种不卑不亢的,这几个无一例外的属于大城市知识分子家庭的孩子。所以想起大熊老师之前说的话了吧,每个人都以为自己与众不同,其实很容易分门别类。你没有什么不同的,你和你差不多环境成长的人基本都是一样的。

(二)那个故事其实还没说完,最后一部分还说了作者的一个学长,简化一下那个故事,大概说了几个事情,一个是本科的时候不要读研,免得走上社会比较晚,和同学落差比较大。一个是老婆很重要,一开始这个小伙子和相恋七年的女友去了上海打拼,混的惨的不得了。后来分手了,后来又去了律所,然后和所长的侄女相恋,最后成了上海知名的律师。同样的人,不同的老婆,结果是截然相反的两条路。这个事情其实也是我老妈的观点,她一直在告诉我这个道理,让我慎重老婆的选择,昨天还给我打了电话,说了这个事情。

说的事情是刘志军,结了三次婚,第一次是一个局长的女儿,结果做了副局长。后来是一个副司令的女儿,然后就到了部长。最后娶了一个护士,然后就进监狱了。如果结合这个故事来看,这个事情,其实还是很说明问题的。

如果你长期看我的文章,你会发现我的观点大概和这个是一脉相承的,首先你的一切资源都是你必须要充分利用的,如果你自己本身没有资源,那么人生三大转折,读书,就业,结婚,你就必须要找到一个转折点。所以人生拼的不是起点,是转折点,比如李天一,起点不错,一个转折,进去了。

不过先不谈结婚的事情,因为这个事情我确实没太有经验,还是继续说就业的事情。之前老妈的单位有一个农村出来的孩子,非常的踏实肯学,老妈是个好心人,就去教他为人处世,还介绍了很多资源给他,收入也很不错,在三四线的地区,月入也差不多过万,很快买房买车。如果前篇文章说的那个拿了两包香烟的人,遇到的是我老娘这样的领导,估计人生就会大不相同。这个孩子对我老妈也非常感激,差不多就成干妈了,经常会说什么羡慕我有这样一个老妈教我。再后来老妈面临退休返聘,因为一些利益问题,就有人要替老妈的岗位,后来得知,这个孩子在中间没有起什么好作用。而且自此以后,就避而不见,让老妈很伤心。后来老妈也没计较,就换了一家医院返聘去了,再后来老妈走后医院的效益也一落千丈,然后这个孩子后来查出来了癌症。至于这说明了什么问题,我觉得就不去分析了。

人分两点,内部能力和外部环境,缺一无法成大器。而内部能力又分两点,动手能力和格局,就算是智商和情商吧。有好的能力,有好的机遇—比如有人愿意教你带你、有能帮助你的亲戚什么的,就会让你获得事业的顺利和成功。但这个时候,格局再次出来打破一切,就像前一个例子,为了更大的利益,做出了一些选择,最后却失去了之前积累的一切。所以说,个性决定命运,这个个性,其实就是格局,格局的产生,源于你的家庭,源于你父母的价值观,源于你父母的高度,而人的成就永远无法超越自己的思维格局。

所以,我们讲去克服人性的弱点,就是要和这些束缚自己的东西去开战,不是每个家庭都很有钱,但终究可以美满幸福。要尊重自己的父母,不管他们事业上取得了或大或小的成就,能把你养大,终究他们是成功的。你要做的是尊重他们,同时也要突破他们。

不过你最后会发现,不尊重孝顺父母,不尊重师长,不守规矩的人,都不会有什么好下场,因为这样的人,在格局上就有先天的缺陷,那就是道德缺陷。这些小缺陷会严重的影响你的方向,最终走上歪路。很多时候,大家都看到喜欢打擦边球的人突然发达了,但是很少有看到他们最终的下场会如何。你会发现,人一旦占了便宜就想越占越多,几乎无人幸免,随着他的事情越做越大,也就离倒台不远了,最后很难有善终。所以,我为什么一直说,大家一定要守护好自己的内心,只要守好内心的欲望,做好选择,实现自己的目标只是一个时间问题。而如果跑偏了,那就可能越来越偏,最后找不到回来的路了。而对于寒门的孩子来说,面对花花绿绿的世界的时候,总让我想起《霓虹灯下的哨兵》这个老电影,而这些往往比其他方面,更加会阻碍他们的成功。所以,寒门和豪门出来的孩子,最大的差别就在于抵抗诱惑和坚持本心。能力只是一个强度和速度的问题,但你一旦方向错了,能力再强,也只能让你跑的更偏。

(三)今天继续写这个问题,我之前写过一篇屌丝如何逆袭,现在回头看看,还是有些潜了。我拿自己做案例显得不太妥当,我的家庭还算不错,父母医生,不过父亲很早就经商,所以也算半个商人家庭,半个知识分子家庭,因为姥爷是军人,小时候也在部队长大,因为父母在大型央企工作,所以后来就一直在这样的环境中生活。

这里面其实有很多特别的地方,比如军人的正气,比如商人的灵活,比如知识分子的小清高,比如大型企业和地方上完全不同的文化。这个文化可以解释一下,大型央企一般都是几万几十万人聚居,最大的特点就是没有外来人口,基本全是工人,双职工家庭。和城市有很大不同,孩子们的家庭条件差别很小,父母工作也无高低贵贱之分,所以人就比较善良,习惯了互相尊重,没有什么三六九等的概念。所以,这里面其实还是有一些复杂的因素的。

所以我开始重新审视和仔细思考寒门贵子的问题。

之前听培训,有四个字叫“人活环境”,中国古代也有孟母三迁的故事,所以说,环境给人带来的影响是非常大的。每一种环境都会给人带来比较特别的属性,比如说第一篇说的,几种不同家庭出身的人的不同表现。比如出身寒门的,一般比较努力刻苦,也比较自卑和敏感。你会发现,如果有贫寒出身的人逆袭了,这个人往往有不同于别人的气质,比如说,比较灵活开郎,不卑不亢,这里倒是有一些跨界的意思。一旦你跨了个性的界,那么你在同类人中就会成为佼佼者。比如家庭条件好的人,往往不太爱吃苦,那如果你又吃苦,家庭条件又好,稍微一个助力,就可以腾飞。所以,首先需要客服自己的本质,开始追求不属于自己的特质。比如出身不好,就别有那么强的自尊心,家庭好些,就刻苦认真一点,知识分子不要假清高,政府部门家庭出来的,多务实做事。改变自己,是改变人生的第一步。

人生就像魔兽世界,每个种族都有优点和缺点,你能克服你这个种族的缺点,你就有可能在这个种族里面成为人才,而你假如拥有了其他种族的能力,那你就有可能成为一个BUG。

后面的事情我发现,人生没有什么捷径,我写的那篇《慢慢来比较快》,是很受欢迎的一篇文章,按照正确的价值观做事情,并坚持下去,就一定会有机遇。如果你之前做了准备,能够抓住机遇,恭喜你,你就获得了人生最重要的一点:转折点。

这里我可以举几个亲身的例子。比如我老爹,虽然一直做生意,停薪留职,但是在医院改制的时候,并没有选择买断,而是选择了内退。当年买断的话,可以补偿十几万,那个年代算是一笔巨款,而内退的工资只有之前的80%。很多人没有见过那么多钱,选择了买断,他们都认为我老爹这么能折腾,肯定也会买断拿钱,结果老爹选择了内退,拿两三千的薪水。问他原因,他说钱不重要,人不能没有一个组织和单位啊。随着时间的推移,养老保险年年上涨,买断的人很快发现自己入不敷出。而内退工资则随着央企调薪年年有所增长。十年下来,差别已经有一二十万之多。老爹一直很单纯的相信国家,这样影响到了我。比如所得税问题,很多人选择避税,之前的公司也有类似的规定,比如可以定的稍微低一点,然后其他的薪水用发票来抵扣。我问老爹怎么选择,老爹跟我说,你赚钱难道不该交税么?给国家交点钱怎么了?后来我就按照全额缴纳所得税,然后在后来跳槽的时候,这个举措终于收到了效果。之后的薪水要是参考之前的薪水定的,如果当年选择避税,这次收入增长会受到大大的影响,这不仅仅是钱的问题,而是你价值层次的问题。

再比如老妈,一开始在中医科,非常的清闲,后来成立了保健科,专门给老干部看病,但是非常辛苦。那个时候,大锅饭,干多干少不影响收入。所以就没人愿意去保健科,然后就使坏非让我老妈去。老妈比较随和,去就去,干活就干活呗,当医生当然就是看病的。结果没有一年时间,医院突然改制,也要按照效益说话了。结果保健科因为都是老干部的原因,业绩好的不得了,老妈收入也直线上升,让之前的同事看的眼都红了。所以,这个故事告诉我,不要怕吃亏干活,这个世界没有白干的事情,没有白吃的亏,也许当前你拿不到现钱,但长期来看,一定是赚的,最起码,改变了你的心态。今天群里还有一个姐们儿说,当年坑她的一个人,今年给了她一个年单,让她非常感慨。我倒是可以理解,有些时候,你不慎坑了一些人,当时可能没有能力补救就跑掉了,但是要有机会,还是会补偿回来的。

这些故事不知道大家听了怎么样,起码我是一个热爱观察并且会总结分析并指导自己生活的。我觉得道理什么的,都是很苍白的,只有把人放到一个大时代和一个时间段去看,你才能知道怎么是对的,怎么是错的。上面的故事,每个都持续了超过五年,甚至十年,在这个时代的变革中,这些小人物的变化,其实深刻的揭示了许多道理。

(四)没想到这篇文章写了这么长,今天就结束了吧。那篇文章最后提出了一个问题,就是说那个崛起的大师兄的,如果说是靠自己的能力,当年没有找对象的时候,一样的能力却很潦倒。如果说靠的是女友,那么没有能力难道就能出头么?所以成功这个事情从来都不是简单的事情,是一个复杂的集合,我们掌控的部分,其实也只有我们自己而已。所以,你要做的就是改变自己。

我之前看过一个美国老片叫《冒牌总统》,大概意思就是总统中风了,于是找了个替身先演着,结果入戏很深,做的很棒,解决了很多社会问题。后来真总统没有抢救过来,他的工作也就结束了。他有一场演讲,面对失业人群说“:没有人知道自己能干什么。”,其实说的就是自己,如果他是真总统,应该干的也不错的。

所以,能力是一回事,位置是一回事,很多人都说自己能力如何如何,觉得社会不公,其实还是偏执了。竞争永远是综合的,人是有感情的,能力是不能量化的,加上机遇什么的一堆变量,所以我们只能说中国梦,美国梦什么的。所以如果你想改变生活,先要改变自己,我之前培训的时候听过一句话,之前文章也提过“:所谓精神病就是每天重复同样的事情,却想得到不同的结果。”所以大家不要问我怎么选择会成功,你先去看看。怎么可以改变自己。先从小事做起,比如以前每天10点睡觉,现在12点睡觉,这两小时做点什么。比如每周打三次麻将游戏什么的,改成一次,或者不打。你改变了自己,慢慢就会改变生活。中国的教育长期以来为了公平其实灌输了一个不太好的理念,就是只要努力,我就一定能得到好的结果。在智商不太low的情况下,只要学习好,就一定能考进好学校,这种思维其实挺害人的。因为等他们毕业了才发现,学习好和工作好赚钱多一毛钱关系都没有,然后这些人就迷茫了,恐慌了,然后一个接一个考各种证件,似乎想证明自己的能力,但是,我还没见过这么成功的。成功人士如唐骏,人家直接买个文凭,还不是一样风生水起,打工皇帝,所以,你可以鄙视他,但要正视这个问题。

所以改变自己是个最简单的办法,然后你就看看怎么比较好改变,其实这个挺难的。比如对我来说,减肥就好难,都一样。

然后我们继续讲一个故事,我的一个哥哥。他在上大学的时候,还是重点大学,后来谈恋爱一直谈到退学,搞得很痛苦。然后呢,正好碰到陈安之谁的进中国,掀起了培训热潮,然后就去当培训老师。结果随着时代的大潮,发展的还不错,风光了几年,然后开始走衰。但是这个时候,也没有什么办法,只好坚持。那时候找了一个做美容的老婆,家里还不太同意,后来自己事业下坡了,老婆事业蒸蒸日上了,然后又开始看不上他。总之这十年是过的跌宕起伏,很纠结。所以,我就说,培训老师这个行业,并不是什么长久的活儿,人前固然风光,背后一把辛酸泪。这种钱确实快,但是也确实虐心,天天忽悠别人成功,自己一塌糊涂。所以我就不建议大家把心思完全放在做直销传销培训淘宝这样的事情上来,人生的积累性比较差。

人生是一个很漫长的过程,怎么也有几十年,你前十年的努力,会影响到后十年的发展,所以说,你现在做的事情不能只考虑收获,更要考虑积累。年轻的时候最容易被赚钱多所迷惑,进入一些赚快钱的领域,到了年纪大一点,或者行业不行了,或者自己这边出了问题,慢慢收入减少了,转型却非常困难。所以年轻人,三十岁以前,还是少想赚钱的事情,多想提高和积累的事情,多为别人创造价值,然后三十而立的时候,可以立起来,可以开始收钱。

然后需要跟对人,老爸常跟我说,跟着主席当部长。所以我之前学历不行,经验不行的时候,我就去做总助什么的,不管怎么样,都是跟在领导身边的,可以学到很多领导的阅历和思考以及决策的方法和习惯,对我的提升远比金钱重要。你会发现很多领导的司机最后都当了小领导,以前干部的警卫员最后结局也都不错。比你走正规途径好很多,我说过了,人都是有感情的。

然后就是掌握足够的信息,我之前有篇文章叫强关系弱关系,在你没有资源背景的情况下,你唯一可能创造奇迹的价值有两个,一个是对大领导的忠诚,一个就是对信息的掌控。你如何能掌控更多的信息呢?就是不断的认识一些人,为他们做一些事情,策划、跑腿什么的,这样他们做的事情你会了解,你会掌握很多行业的信息,也会积累很多人脉。人脉不是说你认识就可以用,人脉的真正价值在于,有人想干什么的时候,你能迅速找到专业的人帮他去干,而且还便宜靠谱。所以为什么我叫万能的大熊呢?就是因为好多人找我做好多事,我都能找到接口,后来有人说,你真是万能啊,然后我就改了名字。当然,你要是一个很牛逼的技术人员或者注册会计什么的,可以忽略我上面说的。专业人才的方向就是极端专业,我说的都是针对没那么专业的人士说的。

好了这个故事就说到这里,好长的一篇文章。

作者介绍---------

宗宁:曾经地产人,后来投资人,资深公关人,媒体过路人,手机测评人,全方位的观察者,跨界的写作者,自媒体实践者,微信朋友圈电商首位研究者。

他不是职业培训规划师,但他有极度丰富的职业经验!更多文章欢迎关注:万能的大熊微信公关平台:zn10961242

万能的大熊近期将做客FTers根据自身丰富的职业经验为在读大学生以及就业三年以内的同学解读职业选择和规划!报名咨询加微信:chengongting(加好友请注明)

关于FTers那些事-

FTers讲座致力于打造学生和职场人士直接交流平台,他们不是职业培训师,他们是真刀真枪上战场的人,用他们十年中丰富的职场经验,一起为你即将开始的职业生涯指明方向!

FTers微信职业群组,为有共同职业倾向和喜好的同学搭建经验交流平台,提供最新行业信息和求职招聘信息,协助你建立职场人脉第一步!

上一篇:2022年河南省技能竞赛参赛选手代表发言稿下一篇:关于加强青少年思想教育的议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