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各地高考作文题

2024-04-24

2024各地高考作文题(通用8篇)

篇1:2024各地高考作文题

2024届北京高考采用3+3模式,不分文理科,其中第一个3为语文、数学、外语,第二个3为3门选考科目。第一个3:语文、数学、外语3门必考科目,每门满分150分,采用原始考分,总分450分;第二个3:另外3门选考科目通常满分为100分,采用等级赋分,总分300分,所以总共满分为750分。

篇2:略评2008年全国各地高考作文

一、命题作文、话题作文与新材料作文三分天下的格局继续保持

在18个作文中,命题作文有8个,话题作文有2个,新材料作文有8个,三分天下的格局继续保持,但明显看出话题作文已渐趋衰落,命题作文与新材料作文劲头正足。在三分天下的大格局下,也有一些小的变化,比如,北京卷分为大作文与小作文两种方式考查,浙江卷以“触摸城市”或“感受乡村”为题二选一,江西卷把材料与图画统一在一起,等等。话题作文已考查多年,出新比较困难,而命题作文与新材料作文的形式尚能进一步探索。比如,在命题作文中,以选题的方式出现;在新材料作文中,以图画或二者结合的方式考查。

二、从“文体不限”到“文体特征鲜明”反映出一些命题者的微妙心理

在18个作文中,要求“文体不限”的作文有10个,限制诗歌写作的有7个,天津卷除限制诗歌外还限制了戏剧,湖南卷要求写记叙文或议论文,江西卷要求必须用书信格式,山东卷除诗歌外,还加了一条“文体特征鲜明”。这些小的变化,虽然只涉及几个省的作文,但其实反映出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就是命题人明显对文体有了新的关注与新的认识。文体不限不是不要文体,文体不限也不能允许甚至鼓励考生只写容易得高分的散文,文体特征必须鲜明,学生作文文体应是百花齐放,不能只重散文而轻视了记叙文、议论文和应用文。湖南卷和江西卷命题有力度,值得称赞,特别是江西卷,要求用书信格式,强调了应用文写作,是个很好的导向。

总之,2008年的高考作文在命题形式上秉承2007年,稳定中有所调整,整体看来变化不大,但也透露出一些新的信息,比如命题人在命题作文和新材料作文上努力突破,寻求更加新颖和容易接受的方式,还在进一步探索之中;不论是要求“文体特征鲜明”,还是要求“书信格式”,都反映出对文体的关注,对应用写作和常规写作的关注。

从作文的命题内容看,2008年全国各地高考作文有如下两个特点。

一、注重发散思维的考查,努力给学生提供个性创作的空间

全国卷、辽宁卷和福建卷等新材料作文,都要求考生从一个角度构思立意,材料内涵丰富,角度多层,适于考生个性写作。比如全国卷一,审题立意的角度非常多,可以谈“关注生命、关爱生命、珍惜生命”,可以谈“一方有难、八方支援”,可以谈“无私奉献、舍己为人”,可以谈“勇担责任与担当意识”等等;可以从灾民视角去写,可以从救助者视角去写,可以以一个旁观者的视角去写,视角非常多,利于学生个性创作。北京卷给出材料后,又给出“四种提示”以便帮助学生打开思路,思维向多处发散,给人启发与思考。而一些命题作文也同样具有发散性,比如上海卷的“他们”,“他们”是谁?是灾民,救助者,还是志愿者?是弱势群体、黑恶势力,还是藏独分子?可以说“他们”是一个无限可能的群体,考生有充分的空间可以写作。再比如重庆卷在“在自然中生活”,题目本身就对“自然”做了详细的解释,以便考生更好地发挥。同样的情况还存在于天津卷的“人之常情”,广东卷的“不要轻易说‘不’”。

二、关注时代、关注社会、关注人生,贴近现实、贴近自然、贴近心灵

全国卷一的特色最鲜明,它一如既往地关注时代,甚至不回避热点、焦点,可以说2008年全国卷一以“汶川地震及灾后救助”为材料写作,既出人意料之外,又合于情理之中。全国卷最近几年一直关注时代,在作文命题中充分体现了“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的思想精神。同样,上海卷的“他们”,天津卷的“人之常情”,四川卷的“坚强”,湖北卷的“举手投足间”等,也都不同程度地反映现实,关注人生。重庆卷的“在自然中生活”,江西卷的“田鼠迁徙”材料,海南、宁夏卷的“小鸟放生”材料等,非常贴近自然,保护自然、尊重自然的精神融于其中,环保意识明显。而四川卷的“坚强”,江苏卷的“好奇心”可以说是贴近心灵,直抵心灵和灵魂深处。

总之,2008年的高考作文在命题内容上进一步贴近现实,贴近生活,关注时代,在命题中努力为考生打造个性化创作的空间,学生有话可说,写则容易写好。

以上是就2008年的高考作文宏观地谈了一些特点(主要是就好的方面),以利于广大师生备考之用;下面再从命题研究的角度对今年的高考作文谈两个缺点。

缺点之一,针对全国卷一而言,材料虽然很新很时代,但过于直露,过于直白,其实不给这样的直白材料,同样可以考查学生对灾难的深度认识,以上海卷“他们”为例,“他们”难道就不可以写涉及灾情的内容?同样的问题也存在于四川卷的“坚强”。四川的考生谁不知道“坚强”?但是让他们去写自己的坚强,无异于在他们伤口上撒盐。他们还会有创意的表达吗?听说很多四川考生在考场一边写作文一边抹眼泪。所以直面现实没有错,但是命题宜“含蓄”一些,不宜过于“直白”。

缺点之二,针对全国卷二而言,虽然尊重自然的意识很鲜明,但材料过于陈旧,许多老师(包括笔者)都练过这个作文,这个作文很容易被“押”上。作为全国考查的作文而言,不应该出现这种情况,应该是新材料,或者旧材新用。同样的情况还存在于北京卷,虽然这个材料给出的四种提示给人眼前一亮的感觉,但不可回避的是,它同样是旧材料,而且这个材料包括提示的内容,笔者都在报刊上看到过,因此缺乏原创性。而湖南卷的诗句分析就考查得很好,虽然韩愈的“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这句诗大家都见过,但很少有人去发现它的另一面,去想它在意境上和哲理上的深层意思,命题人一翻出来就倍感亲切和新鲜。

篇3:2016年全国各地高考作文题

(安徽、河南、河北、山西、江西、湖南、湖北、广东、福建)

阅读下面的漫画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要求:结合材料的内容和寓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全国卷Ⅱ

(甘肃、青海、西藏、黑龙江、吉林、辽宁、宁夏、内蒙古、新疆、陕西、重庆、海南)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语文学习关系到一个人的终身发展,社会整体的语文素养关系到国家的软实力和文化自信。对于我们中学生来说,语文素养的提升主要有三条途径:课堂有效教学、课外大量阅读、社会生活实践。

请根据材料,从自己语文学习的体会出发,比较上述三条途径,阐述你的看法和理由。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

全国卷Ⅲ

(四川、广西、云南、贵州)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历经几年试验,小羽在传统工艺的基础上推陈出新,研发出一种新式花茶并获得专利。可是批量生产不久,大量假冒伪劣产品就充斥市场。小羽意识到,与其眼看着刚兴起的产业这么快就走向衰败,不如带领大家一起先把市场做规范。于是,她将工艺流程公之于众,还牵头拟定了地方标准,由当地政府有关部门发布推行。这些努力逐渐见效,新式花茶产业规模越来越大,小羽则集中精力率领团队不断创新,最终成为众望所归的致富带头人。

要求: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北京卷

从下面两个题目中任选一题,按要求作答。不少于700字。将题目抄在答题卡上。

①《白鹿原上奏响一支老腔》记述老腔的演出每每“撼人肺腑”,令人有一种“酣畅淋漓”的感觉。某种意义上,可以说“老腔”已超越其艺术形式本身,成为了一种象征。

请以“‘老腔’何以令人震撼”为题,写一篇议论文。

要求:从老腔的魅力说开去,不局限于陈忠实散文的内容,观点明确,论据充分,论证合理。

②书签,与书相伴,形式多样。设想你有这样一枚神奇的书签:它能与你交流,还能助你实现读书的愿望……你与它之间会发生什么故事呢?

请展开想象,以“神奇的书签”为题,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表现爱读书、读好书的主题;有细节,有描写。

上海卷

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更容易进入大众视野,评价他人生活变得越来越常见,这些评价对个人和社会的影响也越来越大。人们对“评价他人的生活”这种现象的看法不尽相同,请写一篇文章,谈谈你对这种现象的思考。

要求:(1)自拟题目;(2)不少于800字。

天津卷

请根据下面的材料,写一篇文章。

在阅读方式多元化的今天,你可以通过手机、电脑等电子设备,在宽广无垠的网络空间中汲取知识;你可以借助多媒体技术,“悦读”有形有色、有声有像的中外名著;你也可以继续手捧传统的纸质书本,享受在墨海书香中与古圣今贤对话的乐趣……

当代青年渴求新知,视野开阔,个性鲜明,在阅读方式的选择上不拘一格。请围绕自己的阅读方式,结合个人的体验和思考,谈谈“我的青春阅读”。

要求:①自选角度,自拟标题; ②文体不限(诗歌除外),文体特征鲜明; ③不少于800字;④不得抄袭,不得套作。

浙江卷

阅读下面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网上购物,视频聊天,线上娱乐,已成为当下很多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业内人士指出,不远的将来,我们只需在家里安装VR(虚拟现实)设备,便可以足不出户地穿梭于各个虚拟场景:时而在商店的衣帽间里试穿新衣,时而在诊室里与医生面对面交流,时而在足球场上观看比赛,时而化身为新闻事件的“现场目击者”……

当虚拟世界中的“虚拟”越来越成为现实世界中的“现实”时,是选择拥抱这个新世界,还是刻意远离,或者与它保持适当距离?

对材料提出的问题,你有怎样的思考?写一篇论述类文章。

[注意]①角度自选,立意自定。②标题自拟。③不少于800字。④不得抄袭、套作。

江苏卷

阅读以下材料,选取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文体不限,诗歌除外。

俗话说,有话则长,无话则短。有人却说,有话则短,无话则长——别人已说的我不必再说,别人无话可说处我也许有话要说。有时这是个性的彰显,有时则是创新意识的闪现。

山东卷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自己的感悟和联想,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行囊已准备好,开始一段新的旅程。路途漫漫,翻检行囊会发现,有的东西很快用到了,有的暂时用不上,有的想用而未曾准备,有的会一直伴随我们走向远方……

要求:①选准角度,自定立意;②自拟题目;③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④文体特征鲜明。

篇4:2024各地高考作文题

阅读下面的材料, 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因父亲总是在高速路上开车时接电话, 家人屡劝不改, 女大学生小陈迫于无奈, 更出于对生命安全的考虑, 通过微博向警方举报了自己的父亲;警方查实后, 依法对老陈进行了教育和处罚, 并将这起举报发在官方微博上。此事赢得众多网友点赞, 也引发一些质疑, 经媒体报道后, 激起了更大范围、更多角度的讨论。

对于以上事情, 你怎么看?请给小陈、老陈或其他相关方写一封信, 表明你的态度, 阐述你的看法。

要求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 选好角度, 确定立意, 完成写作任务。明确收信人, 统一以“明华”为写信人, 不得透露个人信息。

(新课标全国Ⅰ卷适用地区:河南、河北、山西、江西、陕西)

2. 新课标全国Ⅱ卷:谁更具风采

阅读下面的材料, 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当代风采人物评选活动已产生最后三名候选人。小李, 笃学敏思, 矢志创新, 为破解生命科学之谜做出重大贡献, 率领团队一举跻身国际学术最前沿。老王, 爱岗敬业, 练就一手绝活, 变普通技术为完美艺术, 走出一条从职高生到焊接大师的“大国工匠”之路。小刘, 酷爱摄影, 跋山涉水捕捉世间美景, 他的博客赢得网友一片赞叹:“你带我们品味大千世界”“你帮我们留住美丽乡愁”。

这三人中, 你认为谁更具风采?请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作文, 体现你的思考、权衡与选择。

要求选好角度, 确定立意, 明确文体, 自拟标题;不要套作, 不得抄袭。

(新课标全国Ⅱ卷适用地区:青海、西藏、甘肃、贵州、内蒙古、新疆、宁夏、吉林、黑龙江、云南、广西、辽宁、海南)

3. 教育部考试中心 (汉语文卷)

面对“我读过很多书, 但后来大部分都被我忘记了, 那阅读的意义是什么”的疑问, 我听过一个较为巧妙的回答:当我还是个孩子时, 我吃过很多食物, 现在已经记不起来吃过什么了。但可以肯定的是, 它们中的一部分已经长成我的骨头和肉。阅读对思想的改变也是如此。

根据上面的材料写一篇作文。

要求: (1) 自拟题目, 自选文体 (诗歌除外) ; (2) 文中不得出现考生的真实姓名、校名、地名等信息; (3) 不得少于600字。

4. 北京卷:高考大作文 (二选一)

从下面两个题目中任选一题, 按照要求作答。不少于700字。

(1) 在中华民族发展的历史长河中, 从古至今有无数英雄人物:岳飞、林则徐、邓世昌、赵一曼、张自忠、黄继光、邓稼先……他们为了祖国, 为了正义, 不畏艰险, 不怕牺牲;他们也不乏儿女情长, 有普通人一样的对美好生活的眷恋。中华英雄令人钦敬, 是一代又一代华夏儿女的榜样。

请以“假如我与心中的英雄生活一天”为题, 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自选一位中华英雄, 展开想象, 叙述你和他 (她) 在一起的故事, 写出英雄人物的风貌和你的情感。

(2) 《说起梅花》表达了作者对梅花“深入灵魂的热爱”。在你的生活中, 哪一种物使你产生了“深入灵魂的热爱”, 这样的热爱为什么能深入你的灵魂?

请以“深入灵魂的热爱”为题作文。

要求:自选一物 (植物、动物或器物。梅花除外) , 可议论, 可叙述, 可抒情, 文体不限。

5. 天津卷:范儿

阅读下面的文字, 按要求作文。

近年来社会上流行一个词———“范儿”, 并派生出“中国范儿”“文艺范儿”“潮范儿”“有范儿”等一系列词语。“范儿”多指好的“风格”“做派”, 近似于“有气质”“有情调”“有品位”的意思。一个民族有一个民族的“范儿”, 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范儿”, 不同职业有不同职业的“范儿”, 一个人也可能有一个人的“范儿”……

请根据上面的材料, 结合你的生活体验与思考写一篇文章。

要求: (1) 自选角度, 自拟标题; (2) 文体不限 (诗歌除外) , 文体特征鲜明; (3) 不少于800字; (4) 不得抄袭, 不得套作。

6. 上海卷:和谐自我

根据以下材料, 自选角度, 自拟题目, 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不要写成诗歌) 。

人的心中总有一些坚硬的东西, 也有一些柔软的东西, 如何对待它们, 将关系到能否造就和谐的自我。

7. 江苏卷:智慧

根据以下材料, 选取角度, 自拟题目, 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文体不限, 诗歌除外。

智慧是一种经验, 一种能力, 一种境界……

如同大自然一样, 智慧也有其自身的景象。

8. 山东卷:丝瓜藤和肉豆须

阅读下面的材料, 根据自己的感悟和联想, 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乡间有谚语:“丝瓜藤, 肉豆须, 分不清。”意思是丝瓜的藤蔓与肉豆的茎须一旦纠缠在一起, 是很难分辨的。

有个小孩想分辨两者的不同, 结果把自家庭院里丝瓜和肉豆的那些纠缠错综的茎叶都扯断了。

父亲看了好笑, 就说:“种它们是用来吃的, 不是用来分辨的呀!你只要照顾它们长大, 摘下瓜和豆来吃就好了。”

要求: (1) 选准角度, 自定立意; (2) 自拟题目; (3) 除诗歌外, 文体不限; (4) 文体特征鲜明。

9. 浙江卷:文章和人品

阅读下面的文字, 根据要求作文。

古人说“言为心声”“文如其人”。性情褊急则为文急促, 品性澄淡则下笔悠远。这意味着作品的格调趣味与作者人品应该是一致的。

金代元好问《论诗绝句》却认为“心画心声总失真, 文章宁复见为人”。艺术家笔下的高雅不能证明其为人的脱俗。这意味着作品的格调趣味与作者人品有可能是背离的。

对此你有什么看法?写一篇文章阐明你的观点。

注意: (1) 题目自拟, 观点自定; (2) 明确文体, 不得写成诗歌; (3) 不得少于800字; (4) 不得抄袭、套作。

1 0. 福建卷:路

阅读下面的材料, 根据要求作文。

●地上本没有路, 走的人多了, 便也成了路。

●有时, 走错路也是一件有意思的事情, 如果没有走错了路, 就不会发现新的路。

●世上没有走不通的路, 只有不敢走的人。

上面三则材料, 引发你怎样的感悟和联想?请就此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或记叙文。

要求: (1) 必须符合文体要求; (2) 角度自选, 立意自定, 标题自拟; (3) 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 (4) 不得抄袭, 不得套作。

1 1. 安徽卷:显微镜下看蝴蝶

阅读下面的材料, 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为了丰富中小学生的课余生活, 让同学们领略科技的魅力, 过一把尖端科技的瘾, 中科院某研究所推出了公众开放日系列科普活动。活动期间, 科研人员特地设计了一个有趣的实验, 让同学们亲手操作扫描式电子显微镜, 观察蝴蝶的翅膀。

通过这台可以看清纳米尺度物体三维结构的显微镜, 同学们惊奇地发现:原本色彩斑斓的蝴蝶翅膀竟然失去了色彩, 显现出奇妙的凹凸不平的结构。

原来, 蝴蝶的翅膀本是无色的, 只是因为具有特殊的微观结构, 才会在光线的照射下呈现出缤纷的色彩……

要求:自选角度, 确定立意, 明确文体 (诗歌除外) , 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 不得抄袭, 不得透露个人相关信息;书写规范, 正确使用标点符号。

1 2. 广东卷:感知自然的远和近

阅读下面的文字, 根据要求作文。

看天光云影, 能测阴晴雨雪, 但难逾目力所及;打开电视, 可知全球天气, 却少了静观云卷云舒的乐趣。

漫步林间, 常看草长莺飞、枝叶枯荣, 但未必能细说花鸟之名、树木之性;轻点鼠标, 可知生物的纲目属种、迁徙演化, 却无法嗅到花果清香、丛林气息。

从不同的途径去感知自然, 自然似乎很“近”, 又似乎很“远”。

要求: (1) 自选角度, 确定立意, 自拟标题, 文体不限; (2) 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 (3) 不少于800字; (4) 不得套作, 不得抄袭。

1 3. 湖南卷:大树的旅行

阅读下面的材料, 根据要求作文。

有一棵大树, 枝繁叶茂, 浓荫匝地, 是飞禽、走兽们喜爱的憩息场所。飞禽、走兽们经常讲它们旅行的见闻, 大树听了, 请飞禽带自己去旅行, 飞禽说大树没有翅膀, 拒绝了;请走兽帮助, 走兽说大树没有腿, 也拒绝了。大树决定自己想办法, 它结出甜美的果实, 果实中包着种子, 飞禽、走兽们吃了果实, 大树的种子就这样传播到世界各地。

请根据上面的材料, 自选角度, 自拟标题, 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记叙文或议论文。

1 4. 湖北卷:地下的泉水

阅读下面的材料, 按要求作文。

泉水在地下蓄积。一旦有机会, 它便骄傲地涌出地面, 成为众人瞩目的喷泉, 继而汇成溪流, 奔向远方。但人们对地下的泉水鲜有关注, 其实, 正是因为有地下那些默默不语的泉水的不断聚集, 才有地上那一股股清泉的不停奔涌。

请根据你对材料的理解和感悟, 自选一个角度, 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文体自定, 标题自拟。要求:立意明确, 不要套作, 不得抄袭。

1 5. 四川卷:老实与聪明

阅读下面的文字, 根据要求作文。

在一次班会课上, 同学们围绕“学会做人:我看老实与聪明”展开了讨论。

甲:老实就是实诚、忠厚, 聪明就是机智、敏锐。

乙:老实和聪明能为一个人兼而有之。

丙:老实是另一种聪明。聪明未必是真聪明。

……

请根据上述材料, 联系现实生活, 结合自己的思考, 自选角度, 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要求: (1) 题目自拟, 立意自定, 文体自选; (2) 不得抄袭, 不得套作; (3) 用规范汉字书写。

16.重庆卷:等待

阅读下面的材料, 根据要求写作文。

一个刚上车的小男孩请公交司机等一等他妈妈。过了一分钟, 孩子妈妈还没到, 车上乘客开始埋怨, 说母子俩耽误了大家时间。这时, 那位腿有残疾的母亲一瘸一拐地上了车, 所有人都沉默了。

篇5:2013年全国各地高考作文题选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高中学习阶段,你一定在班集体里度过了美好的时光,收获了深厚的情谊,同窗共读,互相帮助,彼此激励,即便是一次不愉快的争执,都给你留下难忘的记忆,伴你走向成熟。

某机构就“同学关系”问题在几所学校作了一次调查。结果显示,60%的人表示满意,36%的人认为一般,4%的人觉得不满意。

如果同学关系紧张,原因是什么?有人认为是自我意识过强,有人认为是志趣,性格不合,也有人认为缘于竞争激烈,等等。

对于增进同学间的友好关系,营造和谐氛围,72%的人表示非常有信心,他们认为互相尊重,理解和包容,遇事多为他人着想,关系就会更加融洽。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不得抄袭。

(适用省份:贵州、甘肃、青海、西藏、黑龙江、吉林、宁夏、内蒙古、新疆、云南、海南)

二、北京卷:

阅读下面的对话,按要求作文。

科学家:假如爱迪生来21世纪生活一个星期,最让他感到新奇的会是什么呢?

文学家:我想,手机会不会让他感到不可思议呢。

科学家:我同意,手机是信息时代的一个标志物,简直称得上是一部掌中电脑,丰富的功能一定会让这位大发明家感到新奇。

文学家:手机的广泛应用,深刻地影响着人们的交往方式、思想情感和观念意识,或许这也是爱迪生意想不到的吧。

科学家和文学家各自对手机的看法,引发了你哪些思考、想象?请自选角度,自拟题目,自定文体(诗歌除),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三、上海卷:

生活中,大家往往努力做自己认为重要的事情,但世界上似乎还有更重要的事。

这种现象普遍存在,人们对此的思考不尽相同。请选取一个角度,写一篇文章,谈谈你的思考。

要求:(1)题目自拟;(2)全文不少于800字;(3)不要写成诗歌。

四、江苏卷

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几位朋友说起这样一段探险经历:他们无意中来到一个人迹罕至的山洞。因对洞中环境不清楚,便点燃了几支蜡烛靠在石壁上。在进入洞穴后不久,发现许多色彩斑斓的大蝴蝶安静地附在洞壁上栖息。他们屏住呼吸,放轻脚步,唯恐惊扰了这些美丽的精灵。但数日后再去,却发现这些大蝴蝶已不在原地,而是远远地退到了山洞的深处。大家若有所悟,那里的环境也许更适宜吧,小小的蜡烛竟会产生这么大的影响。

要求:①角度自选;②立意自定;③题目自拟;④除诗歌外,文体自选;⑤不少于800字。

五、浙江卷:

根据一段材料写文章,如下:

中国作家丰子恺:孩子的眼光是直线的,不会转弯的。

英国作家赫胥黎:为什么人类的年龄在延长,而少男少女的心灵却在提前硬化?

美国作家菲尔丁:世界正在失去伟大的孩提王国,一旦失去这一王国,那就是真正的沉沦。

综合上述材料,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篇6:2024各地高考作文题

1.“有些忐忑不安”修饰不当

(2014年重庆卷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一个游客去波罗的海海滨度假,找到一处房屋,打算同房东———一位和蔼可亲的老人签下租房合同。老人劝他不妨先试住几天, 看究竟合适不合适,再作决定。

游客住下后感到很 满意。到第5天,将要签合同时,却发生了一点意外:一个精美的玻璃杯被他不小心打碎了。他有些忐忑不安地打电话告诉了老人老人说:“不要紧, 你又不是故意的, 我过来签合同时再拿一个来。”游客把碎玻璃和屋里的其他垃圾打扫了。不久,老人来了, 进屋后就问:“玻璃杯碎片呢? ”游客回答说,已装进垃圾袋, 放到门外了。老人赶紧出门,打开垃圾袋看过后,脸色凝重地对游客说:“对不起,我不再把房子租给你了。”然后,老人仔细地将玻璃碎片一一捡了出来放入另一个垃圾袋,写上:

“玻璃碎片,危险! ”

查《现代汉语词典》等工具书,“忐忑”均作“心神不定”解。对于“忐忑不安”,《现代汉语词典》《现代汉语规范化词典》《汉语大词典》等均未收入,《新华成语词典》(商务印书馆)释义:心神极为不安。今天我们一般用“动词或形容词+不安”这类词语组合 来表达内 心极其不安, 如“惴惴不安”、“惶惶不安”、“忸怩不安”、“局促不安”、“坐立不安”、“寝食不安 ”等 ,它们均从不同角度表示不安程度之深,《新华成语词典》把“忐忑不安”解释为“心神极为不安”也是非常合适的。既然如此,那么“忐忑不安”前面再加“有些”自然就矛盾了。 我们可以说“很忐忑”,有些“忐忑”,“忐忑不安”,但不能说“有些忐忑不安”。

2、“给……喂食”无端赘余

(2014年新课标卷Ⅱ)阅读下面的材料, 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不少人因为喜欢动物而·给它们喂食,某自然保护区的公路边却有如下警示:给野生动物喂食,易使它们丧失觅食能力,不听警告执意喂食者,将依法惩处。

“喂食”, 《现代汉语词典》及《现代汉语规范词典》 均作“给人或动物东西吃”。照此理解,“给它们喂食”就相当于“给它们给动物东西吃”, 这里的“给它们”与“喂食 ”搭配使用显然就是重复的。此句只要将“不少人因为喜欢动物而给它们喂食”改成“不少人因为喜欢动物而喂食”或“不少人因为喜欢动物而喂它们食”就行了。

3. “作客”最宜“做客”

(2014年北京卷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北京过去 有许多“ 老规矩”,“如出门回家都要跟长辈打招呼”、“吃菜不许满盘子乱挑”、“不许 管闲事”、 “笑不露齿, 话不高声”、“站有站相, 坐有坐相”、“作客时不许随便动主人家的东西”、“忠厚传世,勤俭持家”等,这些从小就被要求遵守的准则,点点滴滴,影响了一辈辈北京人。

世易时移,这些“老规矩”渐渐被人们淡忘了。不久前,有网友陆续把一些“老规矩”重新整理出来贴到网上,引发了一片热议。

《现代汉语词典》“ 作客”:(动 )指寄居在别处 :~他乡 ;“做客”:(动)访问别人,自己当客人:到亲戚家~。可见,北京卷材料中“作客时不许随便动主人家的东西”的“作客”应该就是“访问别人 ,自己当客人”之义 ,即应当用“做客”。展开来说,“做客”是接受别人邀请或主动探访别人,目的是交流思想,沟通感情, 所到之地一般是就近的某家某处,时间较短,如“《人民日报》讯: 人大代表做客央视”;“作客”是出于求学、谋生、创业等原因而寄居在他乡,所到之地一 般是远方 的某区某地,时间较长,如杜甫的“万里悲秋常作客”。

虽然李行 健先生主 编的《现代汉语规范词典》将“作客 ”与“做客”视为一对异形词,认为“到亲友家拜访”用“作客”和“做客”都行 ,但笔者认为 ,此处用“做客”比用“作客”更合适些。理由很简单: 在一向以兼容、规范为编纂原则、更新及时、修订频繁且影响较大的《现代汉语词典》明确主张此处使用“做客”的情况下,别的词典又没有说“到亲友家拜访”不能用“做客”,此处为什么还用“作客”呢?

4. “又进行了十天治疗”表意不明且搭配不当

(2014年全国大 纲卷 ) 阅读下面的材料, 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农民工老王突发 胃穿孔 ,被送进医院。为救治这名贫困患者,医院开通“绿色通道”给他做手术,·又进行了十天治疗。虽然老板主动送来5000元,老王仍欠下4000多元医疗费,而医院默许他出了院。老王刚一康复就回到了工地:“哪怕打工还钱再难,我也得努力。是医院和老板救了我。”可欠款还是像石头一样压在他心上,最终,老王鼓足勇气找到医院, 说出了想在医院打工抵债的心思。院方深受感动,聘他为陪检员,老王也特别敬业, 作为曾经的患者,他格外懂得怎样帮助病人。

“为救治这名贫困患者 ,医院开通‘绿色通道’给他做手术,又进行了十天治疗。”这句的后半句“又进行了十天治疗”主语没有出现, 按蒙后省略对待应该是“医院”,即“医院又进行了十天治疗”。什么叫“医院又进行了十天治疗”? 这显然是病句。一是“进行了治疗”属于搭配不当,“进行”表示从事持续性的活动,比如“进行讨论”“进行批评教育”等 , 表达的是正在持续的行为, 而文中的这十天治疗是“进行了”、“他出了院”的。另一方面更是表意不明。“治疗”既不可能是“医院”为自己在治疗,也不是“他”(农民工老王)在治疗,而是“医院”为“他”(农民工老王)治疗。事实应该是医院又为农民工老王治疗了十天, 按这个意思,说“又为他治疗了十天”语也顺了、意也明了。

篇7:2024各地高考作文题

一年一度的高考已经结束,高考语文试卷中的作文题一如既往地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高考作文所考查的绝不仅仅是一个人的表达能力,更是考察一个人的人文精神、社会责任和公民意识。综观2012年高考,全国各地17套语文试卷的作文题,除体现了高考的选拔性功能外,还有两个突出的特点值得注意,一个是作文命题意在引领新的课程改革,第二个是充分发挥国家教育考试的育人功能。

题型:意在引领新的课程改革

综观2012年高考,全国各地17套语文试卷(全国大纲卷、全国新课标卷、北京卷、天津卷、上海卷、辽宁卷、江西卷、广东卷、福建卷、安徽卷、山东卷、重庆卷、江苏卷、浙江卷、四川卷、湖北卷、湖南卷)中的17个大作文题,笔者以为,除体现了高考的选拔性功能外,还有两个突出的特点值得注意,一个是作文命题意在引领新的课程改革;第二个是充分发挥国家教育考试的育人功能。

作文命题的题型主要有命题作文(包括半命题作文)、材料作文(也叫“新材料作文”或“命意作文”)、话题作文三种。从近几年高考作文命题的情况看,材料作文有加强的趋势,2009年全国18道作文题中有7道是“材料作文”,占39%;2010年和2011年“材料作文”都占50%至60%;而2012年,全国17道作文题中有16道是“材料作文”(只有江苏卷的以“忧与爱”为题写作是命题作文),比例高达95%!

为什么各地命题专家不约而同地采用了这样一种命题形式?就是因为材料作文题型在考察功能上高度贴合新课改理念。《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指出,高中语文课程“必须顾及学生在原有基础、自我发展方向和学习需求等方面的差异,……增强课程的选择性,为每一个学生创设更好的学习条件和更广阔的成长空间,促进学生特长和个性的发展”。课标还指出,写作教学要“鼓励学生自由地表达、有个性地表达、有创意地表达,尽可能减少对写作的束缚,为学生提供广阔的写作空间”。课标是教学的一个依据,同样也是高考的依据之一。高考命题要落实课标精神,同时又承担着引领、促进新课改向纵深发展的任务,发挥“指挥棒”作用。而材料作文的命题形式,正贴合了这一课程理念。

材料作文的命题,一般包括题干、基本素材(事例、寓言、数据、格言、图表等)和要求(包括提示语、注意事项等)三部分。这种题目一般有个“三自”要求,即自定立意、自拟标题、自选文体;有时还有“任意选择一个角度”、“题目中的材料可以使用也可以不使用”之类的提示。这样的题目,比起话题作文、特别是命题作文来,考生自由发挥的空间要大得多。立意上便于观点出新,考生可以根据自己的感悟和体验,多角度思维,确立文章主旨。一般情况下,只要在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内写作,就是符合题意的;文章所使用的材料上便于言之有物,考生尽可以根据自己的知识积累和生活积累选择内容,做到有话可说;文体和写作方法上便于创新,考生尽可以选择自己的“强项”,议论文、记叙文乃至于说明文、散文、小说、戏剧、诗歌、日记、书信、产品说明书、“数学证明题”,等等,各种文体均可(有特别规定的除外,如安徽、重庆等卷不能写成诗歌,江西卷必须写议论文,福建卷只能写议论文或记叙文)。一句话,材料作文更能让考生展示自己的才华和个性。

我国本轮高中新课程改革(实行新课程高考),31个省市区分七个批次启动,2013年,最后一个批次启动新课改的6个省市区将全部实行新高考。笔者以为,今年的高考语文作文命题大量采用材料作文题型,也许就是在这种全国新课改的大背景下催生的。(郭振海/文)

作用:凸显考试育人功能

今年高考作文命题模式较往年发生了重大的变化:除了江苏一家依然坚守命题作文,其余16份高考试卷竟然清一色皆为“材料作文”。而且这些材料也一改往年多取自经典的做法,大多数材料都是源自于现实生活。一些发生在我们身边的为人们所司空见惯的事进入到了命题专家的“法眼”,进而成为每一个考生必须正确面对、深入思考、作出褒贬的话题。每个人都是社会的一份子,因此,直面现实,关注社会,不应当仅限于宏观上的“放眼世界”,也包含着每个人对自身的审视,对自身生命、情感、社会责任和义务的思索。命题者在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生活方面,注意到了宏观与微观的兼顾,国与家的兼顾,社会道德与个人情感的兼顾……这些,使得今年的高考作文呈现出近年来鲜见的“写实性”,以这样一种形式让年轻一代直面现实,具有一种让青年学子关注社会、让学校褪尽“知识工场”属性、让语文教学走上正途的引领性意义。

之一:责任意识

生活里是没有旁观者的,每个人都是这个社会的主人。因此,上自国家元首,下至贩夫走卒,对社会都有着一份自己应尽的责任。今年北京卷作文考题中提供的材料,就将一位默默无闻的平凡劳动者推向了“前台”。这一个个场景不仅带给考生,也带给每一位读者深深的震撼和无尽的思考。在追逐个人利益的今天,在以金钱定身价、以级别论成败的世俗观念下,我们实在要向这位名不见经传的巡道工献上崇高的敬意。因为有他们的尽心尽责,才有了我们的安全与便捷。可在享受出行的便捷与舒适的时候,又有多少人能够想到他们呢?

安徽卷作文题是引起诟病最多的一道考题,被网友一致推举为今年“最坑爹的作文题”。可我在看完那则材料后,不禁为命题者所选的材料叫绝。细节体现品质,细微处见精神!那张“注意安全”的条幅虽说体现出了一种人文关怀,可那架竖立的梯子对行路者来说毕竟是一种安全隐患;而将梯子横放不过是举手之劳,却是一种防微杜渐之举。就像在大街上开车,与其将喇叭鸣得山响让行人躲避你,不如开车者主动避让行人。现实生活中,我们一定都会多多少少领教过类似于材料中的警告,而我们的职能部门为什么就不能把事情做彻底,把好事做好,让老百姓少一份“注意安全”的忧惧呢?

说到“于细微处见精神”,使我想到了今年全国新课标卷中的那则材料,我最先想起的是刘备的那句话:勿以善小而不为。为船补洞,本非油漆工分内之事,但他做了。“顺手”一词,更体现出他的“为善”已成了一种习惯。一个有责任有担当的人,顺手的小善都可能会带来大的回报。生活中小小的善举会给我们这个世界创造多少美好和幸福!同样值得肯定的是船主有着一颗感恩的心,他的行为正是对为善者的肯定和鼓励。

在强调“责任意识”的作文中,值得说道的还有山东卷。山东卷作文素材选用的是孙中山先生的一段话:“惟我辈既以担当中国改革发展为己任……”联想到十一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记者会上温家宝总理答中外记者问时提到的关于深化政治体制改革的迫切性与必要性,我们就能体会到这道作文题的现实意义——改革才能发展。从理论上讲,改革对每个国民来说都责无旁贷。如何注重生活中的细节,如何让行善成为一种习惯,如何将你力所能及的事办好……这不仅是青年学子,更是当下每个成年人都必须直面的问题。

之二:角色意识

要立足于社会,培养“角色意识”是我们每个人必须正视的课题。所谓“角色意识”指的是“生物个体或团队根据自己的身份所折射出来的能够感知的特征总和以及相关的感知处理活动”。戏剧大师莎士比亚曾经说过:“所有上场的都是主角。”在人生的舞台上,每个人都在根据自己的能力扮演着各自的角色。作为每一个个体的人,我们首先必须明确自己的角色定位,既不能妄自菲薄,亦不能自视过高。

今年广东卷所给材料中汤因比的选择恐怕是我们当中绝大多数人的选择,因为谁都愿意生活在一个自由开放的时代,都愿意去领受绚丽多姿的文化和丰富多彩的生活。但是我倒是更欣赏居里夫人那句话:“我以为,人们在每一个时期都可以过有趣而且有用的生活。”其实,玩“穿越”,选择生存的时代不过是对所处时代的各种需求的一种另类表达,这本身就是将自己摆放在一种被动的位置上,而居里夫人却是以人生舞台上的“主角”自居,决心自己创造那种“有趣而且有用的生活”。居里夫人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所以她成功了。生活在当下才是最现实的,尽管这个社会有这样那样的缺陷和弊端,我们为什么不能以一种主人翁的姿态去革故鼎新激浊扬清?那种“有趣而且有用的生活”是等不来的,要靠我们去争取。

看重自己,首先得尊重自己。在这一点上,上海卷给我们提供了一则好材料,相信自己,尊重自己的灵感和才华,鼓起超越前人的勇气,这个社会才能向前发展。当然,看重自己绝非以自我为中心,整日被“自我意识”所掌控,那样反会使自己裹足不前,沦为平庸。今年的全国大纲卷中引用的材料就颇有意味。故事着实有点儿“小儿科”,但道理却是发人深思的。常言道:光脚不怕穿鞋的。我们一旦无所顾忌,抛却一切杂念,不再患得患失,倒有可能“触底反弹”,取得意想不到的成效。

自我角色定位的正误,往往会决定一个人一生的成败。像今年浙江卷的作文材料就直指一个人的角色定位问题——台湾作家刘继荣的女儿说:“我不想成为英雄,我想成为坐在路边鼓掌的人。”英雄有英雄的光鲜,但也有背后的凄凉。在这个多元的社会里,你实在说不清到底是英雄幸福,还是鼓掌者快乐。譬如刘翔、姚明,有自己奋斗的愉悦和摘金夺银的欣喜,但也有伤病的苦痛和失败的颓丧;而球场里、路边上的观众,在观赏群雄逐鹿时的那份欣悦,又何逊于英雄夺冠时的快乐?我很欣赏辽宁卷作文素材中的那位钢琴家的做派和回答,因为你呈现给观众和读者的是你的作品,而不是你那张老脸,你的“华丽现身”反会分散受众的注意力,影响对你作品的欣赏和感悟。反观现实社会,那些形式大于内容、出场人物重于活动本身的各种奠基秀、剪彩秀、访贫问苦秀、深入基层秀……与这位“隐于音乐背后”的钢琴家比比,那些“行为艺术家”应该脸红。

那么,如何修炼你自己,使你能够更好地服务于这个社会,江西卷和福建卷提供的两则素材可资借鉴。江西卷的材料是:“有人说,不要老想着你没有什么,要想到你拥有什么;也有人说,不要老想着你拥有什么,要想到你没有什么。”这则材料的含义很好理解:我们既要有一种知足常乐的心态,又要有一种强烈的进取心。革命老人谢觉哉曾经说过:“工作学习要和高于我的人比,生活享受要和低于我的人比。”谢老的这句话,我以为正是对这则材料的最好的诠释。而福建卷中,则引用了当代作家冯骥才的一段话,我觉得它语言的机智某种程度上遮掩了它的内容,其含义要将你有限的人生过得更充实、更有意义。人生虽然不可以延长,但生命的意义可以提升。

之三:情感意识

没有情感,则“人之异于禽兽者几希”。放眼当今社会,面对需要救助者多少人熟视无睹。而那些误入歧途者多是一些感情冷漠、心理阴暗者。所以情感教育乃是当今学校教育中的一门必修课程。“情感”是一个宽泛的概念,它涵盖了爱国、爱家、爱自然、爱自己的兄弟姐妹同学同事,乃至于爱这个世界上的任何一个表面看来与你无关的生命……爱是生命的同义语,没有爱,我们所处的这个世界就是一片荒原。可喜的是,在今年的高考作文题中,树立“情感意识”已成为命题取向的一项重要内容。

江苏卷的作文题“忧与爱”,其“引语”中援引了这样三则名言。从内容上看,“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表现出的是一种含蓄内敛的亲情;“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体现出的则是一种炽烈的爱国情怀。而罗曼·罗兰的那段话,则是对表现为“忧患”的“大爱”的一种赞美和讴歌。那种悲悯情怀和忧患意识,正是我们对这个世界、对每一个生命的爱的体现,事实上也正是当今社会中的一种稀缺资源。

重庆卷中所引素材也颇耐人寻味,因为你的眼里有别人,别人眼里才会有你!只有尊重别人,别人才会尊重你。读了这则故事,你还会将那一句轻声的问候看得无足轻重、可有可无吗?

之四:常识意识

记得2009年广东卷曾出过一道话题作文,叫“常识”。一般来说,“常识”有这样三个层面的意义:一是指普通的知识,众所周知的知识,一般的知识;二是指与生俱来、毋须特别学习的判断能力,或是众人皆知、无须解释或加以论证的知识;三是指对一个理性的人来说是合理的知识,即“日常知识”。但越是日常的知识却往往越容易成为人们知识的盲点,即如杜牧诗中所谓的“睫在眼前长不见”。所以“扫常识盲”往往也就成了当今社会每个人都可能面临的一道课题。

今年的天津卷中就用了这样一则材料,一条小鱼忍不住问道:“水到底是什么东西?”看来,有些最常见而又不可或缺的东西,恰恰最容易被我们忽视;有些看似简单的事情,却能够引发我们深入思考……有人说过,那些对我们生命越重要的东西往往越容易被我们所无视,像阳光、空气、水、亲情……当我们身处其中时浑然不觉,一旦失去,则往往会令人无法生存。所以发现、感受生活中的美,体会我们生命中的依托,怀着一颗感恩的心面对这个世界是何等重要!

说到“水”,就不能不谈一谈四川卷作文题中引用的聂沛的小诗《手握一滴水》。诗中的“水”,可以坐实了理解,但更应当从“水是生命之源”,是“一切美好事物的源头”这样一个角度去体味;而“但一个小小的意外……足以丢失这一切”则可以读出“一切美好的事物都是易逝的”这样一个道理。所以把握一切美好的事物(诸如亲情、时间、爱情、事业……)对我们每一个人来说都有着特别重要的意义,我们应像对待自己的生命一样去珍惜。

今年湖南卷中的作文题是17道作文题中唯一的一道看图作文题。图片的内容为一只伸出的手,手是人类区别于其他动物的重要标志,我们用手劳动,我们用手收获,我们用手创造,我们用手沟通……任何美好的理想都要靠双手去实现,最简单的手实在是最值得赞美的东西。

之五:反思意识

法国思想家帕斯卡尔说过:“人是一根能思想的苇草。”没有思想,人就会如同一棵苇草一般的脆弱。其中,对过去行为的反思,应当成为我们思想中最为重要的组成部分。近年来,对文化的反思,对发展速度的反思,对教育大跃进的反思……已使我们看到了许许多多的“前进中的问题”。其实,在我们现实生活中,很多新鲜事物往往都是一柄双刃剑,在给我们带来方便、快捷的同时,也在破坏着我们生活的恬静和诗意。

湖北卷高考作文题就以“科技发展的利与弊”为话题引导我们将反思的触角伸向了新兴的科技领域:是为了保存传统的美好而抱残守缺,还是为了方便快捷就抛弃传统?是在传统的树干上嫁接上时尚的枝叶,还是在崭新的文化中打上做旧的补丁?为这类问题伤透脑筋的,我想绝不仅仅是我们考场中的考生,更有我们的决策者,我们的专家,甚至我们这些芸芸众生,就算拿不出包治百病的良药,反思也总比不作思考埋头向前强上百倍。只有总结反思,才能使我们的下一步走得更好,走得更稳健。(王淦生/文)

相关链接:

2012年高考语文作文题

一、全国课标卷

船主请一位修船工给自己的小船刷油漆。修船工刷漆的时候,发现船底有个小洞,就顺手给补了。过了些日子,船主来到他家里道谢,送上一个大红包。修船工感到奇怪,说:“您已经给过工钱了。”船主说:“对,那是刷油漆的钱,这是补洞的报酬。”修船工说:“哦,那只是顺手做的一件小事……”船主感激地说:“当得知孩子们划船去海上之后,我才想起船底有洞这事儿,绝望极了,觉得他们肯定回不来了。等到他们平安归来,我才明白是您救了他们。”

二、全国大纲卷

周末,我从学校回家帮着干农活。今春雨多,道路泥泞,我挑着一担秧苗,在溜滑的田埂上走了没几步,就心跳加速,双腿发抖,担子直晃,只好放下,不知所措地站在那里。妈妈在田里插秧,看到我的窘态,大声地喊:“孩子,外衣脱了,鞋子脱了,再试试!”我脱了外衣和鞋袜,卷起裤脚,重新挑起担子。咦,一下子就觉得脚底下稳当了,担子轻了,很快就把秧苗挑到妈妈跟前。妈妈说:“你不是没能力挑这个担子,你是担心摔倒,弄脏衣服,注意力不集中。脱掉外衣和鞋袜,就甩掉了多余的顾虑。”

三、北京卷

老计一个人工作在大山深处,负责巡视铁路,防止落石、滑坡、倒树危及行车安全,每天要独自行走二十多公里。每当列车经过,老计都会庄重地向疾驰而过的列车举手敬礼。此时,列车也鸣响汽笛,汽笛声在深山中久久回响……大山深处的独自巡视,庄重的敬礼,久久回响的汽笛……,这一个个场景带给你怎样的感受和思考?

四、天津卷

两条小鱼一起游泳,遇到一条老鱼从另一方向游来,老鱼向他们点点头,说:“早上好,孩子们,水怎么样?”两条小鱼一怔,接着往前游。游了一会儿,其中一条小鱼看了另一条小鱼一眼,忍不住说:“水到底是什么东西?”看来,有些最常见而又不可或缺的东西,恰恰最容易被我们忽视;有些看似简单的事情,却能够引发我们深入思考……

五、上海卷

人们对自己心灵中闪过的微光,往往会将它舍弃,只因为这是自己的东西。而从天才的作品中,人们却认出了曾被自己舍弃的微光。

六、辽宁卷

台后一帘深色幕布,台上一架钢琴,柔和的灯光洒在黑白键上,人们屏息等待。女钢琴家悄然出现,衣着简朴。演奏家上台,谁不身着华美的演出服,光彩夺目?人们就此问她,她的回答是:“人,要隐于音乐背后。”女钢琴家的话耐人寻味。有人感佩不已,有人不以为然,有人感到了缺憾,有人联想到人生的诸多方面……

七、江苏卷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孟郊)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艾青)

在这些神圣的心灵中,有一股清明的力和强烈的爱,像激流一般飞涌出来。甚至无须倾听他们的声音,就在他们的眼里,他们的事迹里,即可看到生命从没像处于忧患时那么伟大,那么丰满,那么幸福。(罗曼·罗兰)

八、福建卷

运动中的赛跑,是在有限的路程内看你使用了多少时间;人生中的赛跑,是在有限的时间内看你跑了多少路程。(冯骥才)

九、安徽卷

某公司车间角落放置了一架工作使用的梯子。为了防止梯子倒下伤着人,工作人员特意在旁边写了条幅“注意安全”。这事谁也没放在心上,几年过去了,也没发生梯子倒下伤人事件。有一次,一位客户前来洽谈合作事宜,他留意到条幅并驻足良久,最后建议将条幅改成“不用时请将梯子横放”。

十、浙江卷

台湾作家刘继荣的一篇博文说,她读中学的女儿成绩一直中等,但却被全班同学评为“最欣赏的同学”。理由是乐观幽默、热心助人、守信用、好相处等。她开玩笑地对女儿说:“你快要成为英雄了。”女儿却认真地说:“我不想成为英雄,我想成为坐在路边鼓掌的人。”这篇博文在网上引起了热议。网民甲:坐在路边鼓掌,其实也挺好。网民乙:都在路边鼓掌,谁在路上跑呢?网民丙:路边鼓掌与路上跑步,都值得肯定。

十一、江西卷

有人说,不要老想着你没有什么,要想到你拥有什么;也有人说,不要老想着你拥有什么,要想到你没有什么。

十二、湖北卷

语文课堂上,老师在讲到杜甫的《春望》“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时,不无感慨地说:“可惜啊,我们现在已经很难见到家书了,书信这种形式恐怕要消失了。”学生甲:“没有啊,我上大学的表哥就经常给我写信,我觉得这种交流方式是不可替代的。”学生乙:“信息技术这么发达,打电话、发短信、写邮件更便捷,谁还用笔写信啊?”学生丙:“即使不用笔写信,也不能说明书信消失了,只不过是书信的形式变了。”学生丁:“要是这样说的话,改变的又何止是书信?社会发展了,科技进步了,很多东西都在悄然改变。”……

十三、湖南卷

伸出是温暖的服务,摊开是放飞的想象,张大是创造的力量,捧起是收获的快乐……

十四、山东卷

惟我辈既以担当中国改革发展为己任,虽石烂海枯,而此身尚存,此心不死。既不可以失败而灰心,亦不能以困难而缩步。精神贯注,猛力向前,应乎世界进步之潮流,合乎善长恶消之天理,则终有最后成功之一日。——孙中山

十五、广东卷

醉心于古文化研究的英国历史学家汤因比曾经说过,如果可以选择出生的时代与地点,他愿意出生在公元一世纪的中国新疆,因为当时那里处于佛教文化、印度文化、希腊文化、波斯文化和中国文化等多种文化的交汇地带。居里夫人在写给外甥女涵娜的信上说:“你写信对我说,你愿意生在一世纪以前……伊雷娜则对我肯定地说过,她宁可生得晚些,生在未来的世纪里。我以为,人们在每一个时期都可以过有趣而且有用的生活。”

十六、四川卷

手握一滴水/一滴水里有阳光的谱系图/有雪的过去和未来式/有大陆架和沙漠/有人的生命……/我手握一滴水/就是握着一个世界/但一个小小的意外,比如一个趔趄/足以丢失这一切

十七、重庆卷

篇8:2024各地高考作文题

纵观2012年各地高考政治试题, 其总体指导思想、能力要求、难易程度是基本一致的, 并大致保持了往年的基本风格, 但也有自己的特点。对于高三考生来讲, 有必要了解和把握这些特点, 并注意借鉴, 以他山之石攻玉, 切实做好复习备考工作。

一、选择题中出现知识板块之间的融合渗透

选择题的选项体现知识板块之间的综合, 曾见之于2011年的江苏高考政治卷中, 共有3道题;在2012年的江苏高考政治卷中, 这类题目明显增多, 共有5道。这类题的出现, 既扩大了知识的考查面, 又提高了思维强度, 有效考查了考生对所学知识的融会贯通能力。

1. 综合考查《经济生活》与《生活与哲学》知识

例1 (江苏政治卷第7题) “没有买卖, 就没有杀害”, 这句保护野生动物的公益广告语告诉我们

(1) 要坚持绿色消费 (2) 事物量变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引起质变 (3) 要遵循价值规律 (4) 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A. (1) (2) B. (1) (4) C. (2) (3) D. (3) (4)

2. 综合考查《经济生活》与《文化生活》知识

例2 (江苏政治卷第24题) 2012年4月, 某地干洗店店主全家不幸罹难, 店主姐夫含泪通知顾客前来取衣退卡还钱, 被人们誉为“信义姐夫”。他的行为感动了许多市民, 欠账的顾客也赶来还钱, 商户们还自发挂出了“崇尚诚信, 传递温暖”的横幅。这件事情表明诚信

A.具有生生不息、历久弥新的品质

B.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精华

C.能够引领社会主义良好风尚建设

D.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的基础

3. 综合考查《政治生活》与《生活与哲学》知识

例3 (江苏政治卷第16题) 西藏和平解放以来, 坚持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走有中国特色、西藏特点的发展路子, 努力建设团结、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新西藏。西藏所走的这条道路

(1) 保障了西藏人民当家做主的权利 (2) 促进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发展 (3) 坚持了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4) 说明了社会历史是由人的目的决定的

A. (1) (2) (3) B. (1) (2) (4)

C. (1) (3) (4) D. (2) (3) (4)

4. 综合考查《文化生活》与《生活与哲学》知识

例4 (江苏政治卷第29题)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 故乡牵挂着我们的一生。然而, 只有离乡的人才会想回乡;只有离乡的人才会发现故乡愈难回, 乡愁便愈深。这说明

(1) 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2) 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深远持久的 (3) 认识来自实践的需要 (4) 优秀文化能增强人的精神力量

A. (1) (2) B. (1) (4) C. (2) (3) D. (3) (4)

例5 (江苏政治卷第32题) 电影《泰坦尼克号》和歌剧《罗密欧和朱丽叶》因歌颂纯真的爱情而为世人所熟知, 我国的爱情名著《牡丹亭》以舞剧的形式在纽约上演, 也为美国观众所欣赏。这些美丽动人的爱情故事都深深打动世界各地的人们。这说明

(1) 矛盾的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 (2) 在实践中产生的不同民族的文化具有共性 (3) 矛盾的斗争性寓于同一性之中 (4) 尊重文化多样性就是要承认文化的同一性

A. (1) (2) B. (1) (4) C. (2) (3) D. (3) (4)

以上5例, 都体现了政治学科内知识板块之间的综合。值得说明的是, 截至目前, 在文综试卷中, 基本没有这类题, 但这类题在考查考生的综合思维能力方面的确有可取之处, 大有借鉴的必要。

二、主观题中出现必修知识与选修知识之间的融合渗透

将必修知识与选修知识结合起来考查, 这在以往的高考卷中尚未出现过, 2012年高考北京文综卷首开先河, 将必修知识与选修2进行了有机结合。

例6 (北京文综卷第38题节选) 随着我国经济发展水平不断提高, 实施“走出去”战略成为对外开放新阶段的重大举措。

(1) 读图, 描述外商直接投资和对外直接投资在各阶段变化的基本特点, 并说明加快对外直接投资对我国经济发展的战略意义。

(2) 评析斯密关于分工的观点, 并据此说明对外直接投资对企业生产经营的影响。

近几年, 对选修内容有的地方不考, 有的地方只涉及个别小题, 而本例却是一道分值很高的综合题。它以图表的形式呈现出材料, 将必修内容和选修内容有机结合起来进行考查, 彰显了试题的综合性。考生要解答问题, 必须对知识进行重组、整合和迁移, 有利于考查考生的基本能力和素质。

三、渗透探究性学习理念, 体现实践性与开放性

2012年高考, 有的试题直接以探究题的形式出现:如江苏政治卷第37题以人们对待传统文化节日的态度设置情境, 要求考生从哲学、经济、政治、文化等不同方面探究问题;又如安徽文综卷第39题, 以某网站为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而开设“思想道德论坛”为话题, 要求考生从经济、哲学、文化三个方面进行探究。有的试题上虽然没有明确的探究字眼, 但同样渗透着探究的要求。

例7 (全国文综新课标卷第38题第1问) 试题略。见本刊第35页【真题选粹】第2题。

例8 (福建文综卷第39题第4问) 阅读材料, 回答问题。

义利观是中国传统文化价值观的核心。当前, 弘扬具有社会进步意义的义利观, 对构建和谐社会, 实现中华民族复兴具有积极而深远的影响。

(材料一、二略)

材料三雷锋, 以其短暂的一生谱写了一曲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壮丽诗篇。大力弘扬雷锋精神, 对于不断提升公民道德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具有重要意义。

根据材料三, 从《文化生活》角度, 请你以“弘扬雷锋精神, 促进社会文明”为主题向社会发出倡议。 (要求: (1) 写出倡议书内容的提纲; (2) 不得显示个人身份的任何信息)

上述2例都是通过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要求考生根据所学知识多角度思考问题, 促使考生学会自主探究;而且这两例在答案的设计上也充分尊重了考生思维的自主权, 为考生发扬个性, 多角度、多层次思考问题提供了较大的空间。

四、突出德育导向功能, 彰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理念

中学思想政治课的根本任务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 这也是它区别于其他课程的主要特点。2012年高考政治命题彰显了新课程的德育导向功能, 旨在引导考生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例9 (全国文综新课标卷第20题) 汉代的匡衡少年时没钱买蜡烛, 就凿壁偷光, 勤奋苦读。有一户人家有很多书, 匡衡在这户人家当雇工却不要报酬, 只是请求主人把所有的书都让自己读一遍。主人深受感动, 就把书都借给他。后来, 匡衡成了大学问家。这表明

(1) 社会和他人提供的条件是实现人生价值的基础 (2) 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是实现人生价值的决定性因素 (3) 人生价值能否实现取决于能否用正确的价值观来引导 (4) 人生价值总是在个人与社会的统一中实现的

A. (1) (3) B. (2) (3) C. (1) (4) D. (2) (4)

例10 (福建文综卷第34题) 在实现福建科学发展跨越发展的历史时期, 弘扬“爱国爱乡、海纳百川、乐善好施、敢拼会赢”的福建精神, 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这说明

(1) 先进的社会意识有利于促进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 (2) 正确的价值观是指符合可持续发展要求的价值观 (3) 正确的价值观可以转化为服务于经济社会的力量 (4) 符合规律的社会意识能够直接转化为物质力量

A. (1) (2) B. (1) (3) C. (2) (4) D. (3) (4)

例11 (四川文综卷第38题第2问) 就业是撬动人民幸福的支点。阅读材料, 回答问题。

材料近年来, 大学生就业难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之一。今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680万人, 预计100万左右大学生难以找到工作。实际上, 社会提供的就业岗位总量是可以满足大学生就业的, 然而部分大学生不恰当的就业观念加大了他们的就业难度:有的宁愿蜗居大城市当“蚁族”, 也不愿到中小城市和基层施展才华;有的只盯着公务员岗位、事业单位和大型企业, 而不愿走进中小企业;有的宁愿被动等待机会降临, 也不愿主动创业。

结合材料, 运用人生观和价值观知识, 说明大学生应有的就业观。

例12 (安徽文综卷第39题第2问) 为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 某网站开设“思想道德论坛”, 引起网友关注。论坛中呈现的以下话题引发了同学们热议, 请你参与探究。

网友声音市场经济呼唤道德诚信

近年来, 食品药品等一些领域安全事故频发, 扰乱了市场秩序, 严重危及人民群众生命健康。对此, 政府重拳出击。网友呼唤:扬善必须抑恶, 扶正自应祛邪!

(1) 请你运用《经济生活》的相关知识, 对“市场经济呼唤道德诚信”进行评议。

网友议题直面道德困惑引领价值选择

在急剧变化的社会生活中, 人们难免会遭遇思想道德上的“两难选择”。“好人”能不能做?在大力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今天, “雷锋传人”郭明义、“最美妈妈”吴菊萍等道德典范给出了鲜明的回答。

(2) 请运用价值观的知识, 谈谈“网友议题”对你进行正确价值选择的启示。

网友心声践行道德不止步追求完美无止境

中华民族几千年形成的传统美德, 具有生生不息、历久弥新的品质。近年来, 安徽好人和道德模范已成为引领公民道德建设和精神文明创建的指向标, 成为道德建设中引起广泛关注的“安徽现象”。超越感动, 弘扬美德, 争做先进人物的“粉丝”是网友们的共同心声。

(3) 请你从文化传承和思想道德建设的角度, 回应“网友心声”。

由以上4例可见, 2012年高考政治试题, 在考查学科知识和能力的同时, 尤其突出了德育导向功能, 彰显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理念。

“年年岁岁花相似, 岁岁年年人不同。”高考年年考, 但内容多变, 常考常新。为在来年高考中立于不败之地, 考生除了要夯实学科知识基础, 学会学习、学会思考、学会探究外, 还要认真研究各地的高考试题, 准确把握高考试题的变化趋势, 努力借鉴各地试题的长处和优点, 并渗透和融合在平时的复习备考过程中。这样, 我们的高三政治备考工作才更具针对性, 更有实效性, 从而在高考中创佳绩、铸辉煌。

上一篇:感恩传情客户答谢晚宴的主持稿下一篇:从作品看人格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