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泰蓝工艺教案

2024-05-26

景泰蓝工艺教案(共10篇)

篇1:景泰蓝工艺教案

景泰蓝工艺教案

教学目的:

1、学习本文按照景泰蓝制作的先后顺序,有详有略地介绍说明事物的方法。

2、了解景泰蓝制作精巧,手工操作的特点,启发学生热爱劳动、热爱劳动人民的思想感情。

教学设想:

1、以景泰蓝的制作程序为序,纵横交错,有详有略,学生不易理解。要抓住这个重点,反复引导学生体会,绘制本文说明顺序结构图。

2、本文的语言准确、通俗、朴实,可让学生分类整理,加强体会。

3、有条件的,可以出示景泰蓝的图片,帮助学生理解课文。

教学要点:

1、解文常用的说明方法。

2、掌握本文的说明顺序。

3、学习本文扣住“手工操作”这一特征进行说明。

教学方法

1、讲读之前,安排课内预习,重视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

2、通过对初中已掌握的三种说明顺序:时间顺序、空间顺序和逻辑顺序的复习,使学生进一步了解说明顺序是因说明对象和说明目的不同而不同的。

3、练习设计重在“双基”的落实,有助于把知识转化为能力,又助于学生智力的发展。

课时安排:二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简要地介绍作者和写作背景

叶圣陶,原名叶绍钧。1894年生,江苏苏州市人。我国现代著名的作家和教育家。解放前曾担任过小学、中学和大学教师,当过编辑。二十年代初与茅盾、郑振铎发起组织“文学研究会”。解放后,曾任全国出版总署副署长、人民教育出版社社长、教育部副部长,现任全国人大常委、全国政协副主席。他的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倪焕之》,童话集《稻草人》、《古代英雄的石像》,散文集《小记十篇》,短篇小说《潘先生在难中》、《一篇宣言》、《多收了三五斗》、《夜》。

二、简要复习初中说明文的文体知识

三、展示有关图片,指导学生阅读

要求学生掌握文章说明顺序,初步理清文章思路,明确重点与难点,把重点与难点部分标明,边读边思考下列问题:

1、为什么叫景泰蓝?

中国特种手工艺品之一,最早产于代,至明景泰年间开始广泛流行,用铜胎制成,当时以蓝色为最出色,因此习惯称为“景泰蓝”。

2、全文可分为几个部分?课文主体部分又分为几个层次?

《景泰蓝的制作》一文介绍了工艺独特、工艺水平要求高、主要采用手工操作的高级工艺品景泰蓝的制作过程。全文可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第1段)点明参观的时间、地点和内容,交代了写作的目的——说一说人们喜爱的手工艺品景泰蓝的制作过程。这一部分交待了写作的缘起,引出后文。

第二部分(第2~16段),是全文的主要内容,具体说明景泰蓝的制作过程和技术。这是本文的主体部分,又可以分为四个层次。

第一层(第2、3段)介绍制作景泰蓝的第一道工序:制胎。

第2段先说明制作铜胎的原料是红铜,接着举圆盘、花瓶、方盒子三个例子说明景泰蓝铜胎的打制方法。

第3段将景泰蓝的制胎与铜器作坊的工作相比较,说明它们的相同点与不同点,引出下文。

第二层(第4~9段)介绍制作景泰蓝的第二道工序:掐丝。掐丝是景泰蓝制作的关键工序,作者对它介绍得十分详细。

第4段先下定义简要解释什么是掐丝,然后以粘一棵柳树为例,具体说明掐丝的操作方法。

第5段介绍景泰蓝是掐丝工人和负责图样设计的美术家合作的成果。

第6段说明景泰蓝制品上的图案“全是线条画,而且一般是繁笔”的科学道理。

第7段列数字作较着重说明景泰蓝掐丝细密费工的特点。

第8、9两段介绍的烧焊和酸洗是掐丝的辅助工序,作者简要带过。

第三层(第10~13段)介绍制作景泰蓝第三道工序:点蓝。点蓝也是景泰蓝制作的关键工序,是作者继“掐丝”之后又一详写内容。

第10段介绍“点蓝”和“景泰蓝”名称的由来。

第11段说明色料的原料。

第12段说明色料的研制方法。

第13段介绍点蓝的操作方法与具体过程。

第四层(第14~16段)分别介绍了烧蓝、打镀和镀金三道工序。

第三部分(第17段)概括整个制作过程,强调景泰蓝制作“全部工作是手工”的`特点,照应了开头,结束全文。

3、景泰蓝的制作分几道工序?

4、为什么用红铜作胎呢?

5、为什么有些景泰蓝掐丝要用繁笔?

6、哪些详写,哪些略写?为什么详写掐丝和点蓝两道工序?

明确:①这两道工序最复杂、最精细,详尽地体现了景泰蓝制作的精细、操作的繁复和手工制作的特点;

②这两道最重要,是决定景泰蓝质量的关键工序。

③这两道工序是景泰蓝制作所特有的,不为别人所熟知的。

四、说明方法:

在各道工序的说明中,作者运用了哪些种说明方法?

五、师生一起分析课文主体部分(2~16段)的第一层(2、3段)

铜胎原料是红铜

铜胎的打制方法举例

——圆盘(打制方法简单,略写。)

——花瓶(做法复杂,需要分段制作,再将它们拼接起来,所以详写。)

——方形或长方形的东西,像果盒、烟卷盒之类(打制方法简单,略写。)

比较景泰蓝的制胎和铜器作坊的工作。

六、作业

1. 文章怎样自始至终扣住景泰蓝制作过程中手工操作这一特点的。

2. 在详写掐丝和点蓝两道工序时,又怎样扣住突出其中的重点。

篇2:景泰蓝工艺教案

教学目标:

1、掌握本文综合运用多种说明法说明事物特征的写法。

2、领会文章以制作过程为说明顺序,有详有略地进行说明的布局方法。

3、了解景泰蓝制作精巧,手工操作的特点,启发学生热爱劳动、热爱劳动人民的思想感情。

教学设想

一、本文以景泰蓝的制作程序为序,纵横交错,有详有略,学生不易理解。要抓住这个重点,反复引导学生体会,绘制本文说明顺序结构图。

二、本文的语言准确、通俗、朴实,可让学生分类整理,加强体会。

三、有条件的,可以出示景泰蓝的图片,帮助学生理解课文。

教学要点

一、了解本文常用的说明方法。

二、掌握本文的说明顺序。

三、学习本文扣住“手工操作”这一特征进行说明。

教学过程: 一课时

导入新课:

今天我们来学习《景泰蓝的制作》

二、解题

问:什么是景泰蓝?

学生从课文中找答案。

明确:中国特种手工艺品之一,最早产于代,至明景泰年间开始广泛流行,用铜胎制成,当时以蓝色为最出色,因此习惯称为“景泰蓝”。

三、作者介绍

问:本文作者是叶圣陶,初中时我们曾学过他的文章,下面先请一位同学来给我们介绍一下作者。

明确:现代著名作家,教育家。名绍钧,江苏苏州人。创作涉及童话、散文、小说等领域。他写作态度严肃认真,风格朴素自然,语言洗练优美,有“优秀的语言艺术家”之称,其代表作有童话:《稻草人》、《古代英雄的石像》;短篇小说:《夜》、《多收了三五斗》;长篇小说:《倪焕之》。

四、明确教学目标

学习这篇课文,我们主要要注意两个问题:

1、掌握本文综合运用多种说明法说明事物特征的写法。

2、领会文章以制作过程为说明顺序,有详有略地进行说明的布局方法。

五、研读课文:

初中时我们也学过一些说明文,了解到说明文主要要抓住说明对象的特征,按照适当的顺序,运用说明方法进行说明。通过“预习提示”我们已经了解到本文的说明对象是“景泰蓝的制作”,那么它有什么特点呢?作者又运用了那些方法来说明的呢?学习本文时要注意体会。

制作过程

制胎

掐丝

点蓝

烧蓝

打磨

镀金

衔接词

开头

第二步

轮到

该说

就是

还得

主要环节

尽打

接合

剪、曲、夹、蘸、粘、焊、煮、洗

捣、研、筛、和、舀、填

放、送、烧、提

金刚砂石水磨、

磨刀石水磨、

椴木碳水磨

电镀

主要动作

详略安排

一般

制作特点

制作精细、操作繁琐、手工制作

提问:同是景泰蓝制作过程中的工序,作者为什么详写掐丝、点蓝两道,而略写其他?

明确:①这两道工序最复杂、最精细,详尽地体现了景泰蓝制作的精细、操作的繁复和手工制作的特点;

②这两道最重要,是决定景泰蓝质量的关键工序。

③这两道工序是景泰蓝制作所特有的,不为别人所熟知的。

提问:景泰蓝的制作顺序是制胎 掐丝 点蓝 烧蓝 打磨 电镀,作者在说明的时候也是按照这个顺序进行的,作者为什么不将掐丝和点蓝放在前面突出强调,而要按照这样的顺序呢?

明确:①这样写符合事物自身特点。

②符合人们对客观事物的认识规律。人们是按照事物发展的先后来认识事物的。

通过表格,我们已经了解到景泰蓝制作的特点是制作精细、操作繁琐、手工制作,并根据表达需要,详写了掐丝和点蓝,进一步体会这些特点。

六、重点突破。

1.景泰蓝是中国传统工艺品。读了《景泰蓝的制作》你认为这种工艺品美在哪里?

(1)造型别致

(2)绘画和图案非常精美

(3)制作精良

2.作者是怎么把这种绝美的艺术品借助语言表达出来的呢?哪些句子表达了作者对这种艺术品由衷的赞美的呢?

(1)第四段:这是一种非常精细的工作。……

关键词语:非常精细 心里有谱 自由自在 简直是

运用感叹的`语言,采用打比方、举例子、作比较的方法,表达了作者对景泰蓝制作的由衷的赞美。

(2)第五段:他们能自由地在铜胎上粘上山水、花鸟、人物种种图画,……

关键词语:自由地 好像画家 随意驱使 到处合适

运用举例子、作比较等方法,融入了作者对景泰蓝的主观情感,表达了对这种工艺品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3)第七段:粘满了铜丝的铜胎是一件值得惊奇的东西。……

关键词语:值得惊奇 专心一志 费尽心机 不相上下 半斤八两

(4)第12段:他们把那些硬片放在铁臼里捣碎研细,筛成细末应用。……

(5)第13段:各种色料的细末都盛在碟子里,和着水,像画家的画桌上一样,五颜六色的碟子一大堆。……

(6)全部工作是手工只有待打磨的成品套在转轮上……

小结:作者运用了多种表达手法,渗入了作者对景泰蓝的赞美之情,渗入了作者对制作景泰蓝的工人的衷心感叹和赞美。作者这样的目的是与当时的时代背景有一定的联系。

作者对手工业制品很感兴趣,曾经想写一组文章,把每种手工业品的制作过程记录下来。就在1955年手工业合作化的高潮即将到来之前的一天下午作者参观了北京市手工业公司实验工厂,回来后写下了这篇文章。

七、思考练习

了解了景泰蓝制作的特点后,我们来体会文章在说明方法的运用和语言方面的特点。

(一)、请说出下列各句的说明方法。

1、掐丝就是拿扁铜丝(截面是长方形的)粘在铜胎表面上。(作诠释)

区别:

下定义:严格地说明一种事物的本质特征或一个概念的含义(内涵)及使用范围(外延)。

作诠释:是对事物所做的一般性解释、说明。

2、一个二尺半高的花瓶,掐丝就要花四五十个工。(列数据)

3、他们简直是在刺绣,不过是绣在铜胎上,不是绣在缎子上,用的是铜丝,而不是丝线绒线。(作比较)

4、各种色料的细末都盛在碟子里,和着水,象画家的画桌一样,五颜六色的碟子一大堆。(打比方)

(二)、请选择恰当的词语填入横线上。

1、掐丝是一种非常 A 的工作。

2、咱们的手工艺品往往费大功夫,刺绣、刻丝、象牙雕刻,全 都在 C 上显能耐。

3、且不说自在画怎么生动美妙,图案画怎么工整 D ……

4、小块面积小,无论热胀冷缩都 B ……

A、精细 B、细微 C、细密 D、细致

理由:

精细:精密细致,可形容工作认真,考虑问题细致周到,还可形容工艺雕刻等。

细致:精细周密,常指办事、思考问题时态度精细入微;也用于人的感情、作风等;还指器物做得很精巧。

细微:细小、微小,着重于“微”,指小或弱,多形容声音、尘埃、力量等的微小。

细密:精细仔密,可形容质地;又指观察思考、处理问题时仔细周全。

八、课外作业

通过这篇文章的学习,我们掌握了这种以说明事物发展过程为主的说明文,应抓住发展过程的特点,按事物发展的顺序来展开说明,并突出重点部分详细说明,这些都是我们在写说明文的时候需要注意学习的地方。

篇3:清末民国景泰蓝工艺的兴盛与衰落

一、清末民国景泰蓝工艺兴盛与衰落之沿革

清朝末年, 中国国门在西方坚船利炮的打击下洞开, 景泰蓝被西方人从中国带向世界市场。1904年, 第一次参加万国博览会的景泰蓝便在该年于美国芝加哥举办的万国博览会上拔得头筹, 从此名声大噪。民国初期, 法、德、美、英等国商人在北平及各沿海大城市专门收购景泰蓝, 同时中国的景泰蓝出口商也乐此不疲地与他们进行景泰蓝贸易。此时中国景泰蓝外销的场景盛极一时。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 景泰蓝外销的渠道大多被阻断, 景泰蓝贸易一度中落。战争结束后才获得东山再起的机会。但由于国民党政府的倒行逆施和内战政策, 使景泰蓝工艺再次受到打击而衰落, 直至新中国成立才得以真正好转。根据相关文献内容, 特别是海关记录, 本文将清末民国景泰蓝工艺兴盛与衰落之沿革分为以下五个历史时期。

第一, 变革期。这一时期从1900年至1911年。自清嘉庆年间起, 皇宫里的景泰蓝造办处就滑向停产的边缘。同治与光绪皇帝统治期间, 皇室工匠大量流失至民间, 景泰蓝工艺也开始从皇宫“流失”、“移居”到了民间作坊。1900年, 北京被八国联军攻陷, 西方侵略者对景泰蓝十分青睐, 通过各种手段收集景泰蓝并将他们运至国外。十年间, 景泰蓝制品在中国出口项目清单中所占的比重最重, 地位也最重要。晚清政府见此情形便下令农工商部设立工艺局, 专门负责景泰蓝及珐琅作坊的建立、产品生产与销售。除了官营作坊之外, 民间的景泰蓝商号也纷纷开张, 特别是志远堂、静远堂、老天利等商号远近闻名且工艺精湛。景泰蓝市场甚至还出现了过去没有过的实用品, 而且销量极大。

第二, 更新期。这一时期从1912年至1929年。国内景泰蓝市场迅速发展, 景泰蓝制品在民间十分畅销, 而且多为实用制品, 例如水烟袋等等。同时, 国外市场的扩展也更为迅速。原先法、德、美、英等国商人在北平从事景泰蓝收购的工作也更加繁忙。在北平的王府井大街上, 甚至还有专门帮助外国商人代为收购景泰蓝的中国公司。例如著名的仁立公司就是为外商代收的机构。根据当时《中国进出口贸易统计月报》的记载, 1926年景泰蓝出口总额为10.6万海关两, 1927年的出口总额为14.8万海关两, 1928年和1929年的这一数字分别为16.3万海关两和22.3万海关两。由此可见, 这一时期的景泰蓝出口量逐年递增, 景泰蓝国内外市场日益兴旺。有史料记载, 1924年老天利商号一年的交易额高达20多万元, 它雇佣的员工超过350人, 就连汉口、上海等地也有它的办事处。老天利的员工中有很多是原来从皇宫里散落至民间的技艺精湛的景泰蓝艺人, 因而老天利的景泰蓝制品也几乎完全继承了清朝皇家工艺的水平。

第三, 过渡期。这一时期从1930年至1936年。七年间, 景泰蓝工艺没有出现较大的发展, 对外出口的数量也经常起伏不定。当时海关出口数据显示, 1930年和1931年的景泰蓝出口额数据空缺, 从1932年至1936年, 每年的出口额数据依次为17.9万、16.5万、10.5万、8.1万和13.5万海关两[2]4。可见, 这一时期的出口量先减后增, 1935年时处于低谷。这种上下起伏的表现说明景泰蓝工艺的发展具有明显的过渡色彩。

第四, 衰败期。这一时期从1937年至1945年, 正好是抗日战争时期。1937年北平沦陷, 景泰蓝市场变动剧烈。战争首先使国内交通隔绝, 市场萎缩, 继而出口渠道也告中断, 给景泰蓝业造成了致命打击。从1937年开始, 景泰蓝的出口额逐年明显下降, 到1942年出口完全中断。战争初期只有一部分有购买力和购买欲望的日本人进口景泰蓝, 战争中后期这些人的购买数量一直在急剧下降。而本国消费者由于战争的创伤也鲜有人购买景泰蓝。所以, 景泰蓝工艺一时陷入停顿, 景泰蓝工厂倒闭、工人转业, 从而带来了中国近代景泰蓝业最恐慌、最黑暗的时代。日伪统治时期, 北平的景泰蓝行业仅剩有杨天利、老天利等零星的几个稍微有点规模积累的企业。他们为了在艰难的时局下谋生, 不断压低景泰蓝的生产成本, 以至于在工艺制作上偷工减料, 景泰蓝的胎骨又薄又轻, 放在水里甚至可以漂浮起来。这一时期的景泰蓝被人们戏称成了“河漂子”。

第五, 转型期。抗日战争胜利结束后, 景泰蓝工艺获得了新生的机会。英美国家来中国的人突然增多, 他们对于中国景泰蓝的热情也比较高。为了适应突然而来的市场需求, 景泰蓝厂商再整旗鼓, 大力发展生产。但是, 此时的景泰蓝市场仅限于北平、天津、上海、青岛等少数几个有美军驻扎的地方。所以随着驻扎美军在不久之后的陆续撤退, 全国景泰蓝的销售再次遭遇“寒流”。幸而这次“寒流”持续时间不长。1947年和1948年, 中国出口景泰蓝的数额分别都超过了30万美元。根据一份调查记录, 1947年上半年位于北平城内的景泰蓝厂家就达到30家, 零售店40多家, 自产自销的也有10多家。它们多集中在前门大街、王府井大街和崇文门大街一带。但是在国民党政府反动统治之下, 通货膨胀严重、物价飞涨, 广大百姓生活困苦, 景泰蓝手工艺者的境遇也日益困难。至1948年年底, 景泰蓝工艺在国民党政府的摧残之下陷入了极度萧条, 只能苟延残喘。直到北平和平解放, 北平人民政府在费孝通、梁思成、徐悲鸿、吴作人、林徽因、韩寿萱等30多位文化、艺术专家的帮助下成立特种手工艺研究所之后, 景泰蓝工艺终于获得了真正的新生。例如费孝通教授就利用假期带着几个学生对景泰蓝等特种手工艺的发展进行调查研究, 梁思成和林徽因教授还成立美术小组, 对景泰蓝工艺进行抢救性保护。由此可见, 清末民国景泰蓝工艺从兴盛与衰落的沿革中真正走上高速发展的新道路, 是从解放后开始的。

二、清末民国景泰蓝工艺兴盛与衰落的历史因素

上述清末民国景泰蓝工艺兴盛与衰落的沿革不是偶然发生的, 而是有着深刻的历史因素。这可以从内外两方面来看。

就外因而言, 首先, 皇家帝王的好恶与国家经济基础的支撑力度直接影响景泰蓝工艺的兴衰。作为一门宫廷工艺, 景泰蓝所体现的是皇家帝王的审美好恶, 景泰蓝产业是基本是为宫廷贵族服务的。所以, 该工艺的生命线牢牢掌握在皇室帝王的手中。一道谕旨、一个好恶的变化就可以让某种景泰蓝工艺的命运翻天覆地。同时, 景泰蓝工艺的发展与国家经济基础也有着密切的联系。作为工艺美术之一的景泰蓝行业之所以产生, 其根源还在于经济基础, 它的制作水平一定是国家经济实力的反映。其次, 政府的行政行为也会直接影响景泰蓝工艺的发展程度。例如晚清政府带着景泰蓝参加国际赛会或国际展会, 赢得了世界的喝彩, 取得了一定成绩, 传播了景泰蓝在海外的盛誉。再例如清末的新政, 使景泰蓝成为推动中国对外贸易、振兴民族手工业的重要工具, 同时也推动了商品制造技术的进步。

就内因而言, 首先, 景泰蓝工艺自身存在一定发展局限。严格说, 景泰蓝制品并非日常生活必需品, 而是装饰陈列品。同时, 它的制作成本较高、制作周期较长、制作工艺也比较复杂, 因此销售价格不仅比一般生活用品、甚至比一般工艺品都要高。购买者大多是具有不俗经济实力的社会上层人士, 普通百姓之中鲜有问津者。这就导致了景泰蓝的市场敏感度高, 极容易受到市场波动的冲击。其次, 景泰蓝的作坊式生产方式存在缺陷。作坊式生产容易使赢利预期大于艺术创新, 阻碍了景泰蓝工艺的持续进步。加上作坊大多各自为政、独立生产, 使工艺原本就复杂的景泰蓝难以获得行业推动力, 即便是大规模的景泰蓝厂商也只能靠个别工艺水平高超的匠人才能维持下去[3]10。

综上所述, 景泰蓝工艺在清末民国时期经历了五个阶段的兴盛与衰落沿革。它的兴衰既有政治、经济方面的外部因素, 更是其自身发展缺陷的内部因素使然。但无论如何, 这一时期的景泰蓝工艺承袭了古代传统, 为近现代景泰蓝工艺的继续发展奠定了一定基础。

参考文献

[1]彭泽益.中国近代手工业史资料[M].北京:三联书店, 1957.

[2]刘良佑.明清两代珐琅器之研究[M].台北:国立编辑馆, 1983.

篇4:景泰蓝工艺教案

传统的景泰蓝制作工艺神秘而复杂,非常人所能学就,然而,近年来,随着十字绣市场的火爆,有人尝试着从体验经济着手,对复杂的传统工艺进行技术简化和创新,开发出景泰蓝工艺画套装产品,收获大把的财富。

怀揣国宝手艺 摸底武汉市场整一年

放眼武汉的工艺装饰品市场,油画、版画、木雕画等品种并不少见,动辄数千元甚至上万元的高标价,使得这类产品的定位纷纷瞄准在酒店、写字楼、家装等高端装饰市场。

如何结合景泰蓝美观华贵的艺术表现力,把从前的高端产品开发成普通市民都能体验消费的文化产品,从而赢得无限商机?

两年前,从深圳回到武汉的胡德祥开始琢磨这个问题。十年前,胡德祥开始接触景泰蓝行业,那时候,从事景泰蓝制作的公司遍布深圳沿海一带,产品出口美国、东南亚等海外市场。那时,一套标准的景泰蓝工艺品售价从三千元到数万元不等,制作工艺需经历数十道工序。

然而,近年来火遍大江南北的十字绣给了胡德祥灵感,“一片小小的绣布能引发巨大的消费市场,为什么不能借鉴十字绣的成功,创新工艺,生产景泰蓝工艺画套装产品,试试销路?”

胡德祥开始了市场调研之路。一年下来,收集到的市场信息令他信心倍增:在汉正街的十字绣批发市场,专营湖北市场的代理商就多达100多家,短短数年间不少人挣下过千万资产。而武汉市经营十字绣的店铺不低于上万家,从高峰时十字绣套件(画布、图样加针线)售价两三百元一套,到如今数十元一套,利润依然存在!

复制盈利模式 借道十字绣市场博商机

类似的盈利模式,类似的DIY体验经济,何不借道现有的十字绣市场渠道,铺路景泰蓝工艺画市场?

拿定主意后,胡德祥和他的研发团队抓紧进行新工艺简化和改良,研发出一套简单易上手操作的景泰蓝工艺画套装产品,并申请了国家知识产权保护,注册“东琅”景泰蓝工艺画商标。

篇5:景泰蓝的制作

教学目标:

1、掌握本文综合运用多种说明法说明事物特征的写法。

2、领会文章以制作过程为说明顺序,有详有略地进行说明的布局方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文

今天我们来学习《景泰蓝的制作》,下面先请大家看几幅图片,注意图片的颜色。

双击《景泰蓝的制作》.课件图标。

二、解题

问:什么是景泰蓝?

学生从课文中找答案。

点击“景泰蓝”。

明确:中国特种手工艺品之一,最早产于代,至明景泰年间开始广泛流行,用铜胎制成,当时以蓝色为最出色,因此习惯称为“景泰蓝”。

三、作者介绍

问:本文作者是叶圣陶,初中时我们曾学过他的文章,下面先请一位同学来给我们介绍一下作者。

明确:点击“作者简介”。

现代著名作家,教育家。名绍钧,江苏苏州人。创作涉及童话、散文、小说等领域。他.写作态度严肃认真,风格朴素自然,语言洗练优美,有“优秀的语言艺术家”之称,其代表作有童话:《稻草人》、《古代英雄的石像》;短篇小说:《夜》、《多收了三五斗》;长篇小说:《倪焕之》。

初中时我们也学过一些说明文,了解到说明文主要要抓住说明对象的特征,按照适当的顺序,运用说明方法进行说明。通过“预习提示”我们已经了解到本文的说明对象是“景泰蓝的制作”,那么它有什么特点呢?作者又运用了那些方法来说明的呢?学习本文时要注意体会。

四、明确教学目标

学习这篇课文,我们主要要注意两个问题:(点击“教学目标”)

1、掌握本文综合运用多种说明法说明事物特征的写法。

2、领会文章以制作过程为说明顺序,有详有略地进行说明的布局方法。

五、分析课文

下面我们先来看一张表格:(点击“课文分析”)

制作过程

制胎

掐丝

点蓝

烧蓝

打磨

镀金

衔接词

开头

第二步

轮到

该说

就是

还得

主要环节

尽打

接合

剪、曲、夹、蘸、粘、焊、煮、洗

捣、研、筛、和、舀、填

放、送、烧、提

金刚砂石水磨、

磨刀石水磨、

椴木碳水磨

电镀

主要动作

详略安排

一般

制作特点

制作精细、操作繁琐、手工制作

学生对照课本,自行填写表格。然后利用触摸响应,集体填写表格自左边第二行起的所有内容。

问:同是景泰蓝制作过程中的工序,作者为什么详写掐丝、点蓝两道,而略写其他?

明确:①这两道工序最复杂、最精细,详尽地体现了景泰蓝制作的精细、操作的繁复和手工制作的特点;

②这两道最重要,是决定景泰蓝质量的关键工序。

③这两道工序是景泰蓝制作所特有的,不为别人所熟知的。

问:景泰蓝的.制作顺序是制胎 掐丝 点蓝 烧蓝 打磨 电镀,作者在说明的时候也是按照这个顺序进行的,作者为什么不将掐丝和点蓝放在前面突出强调,而要按照这样的顺序呢?

明确:①这样写符合事物自身特点。

②符合人们对客观事物的认识规律。人们是按照事物发展的先后来认识事物的。

通过表格,我们已经了解到景泰蓝制作的特点是制作精细、操作繁琐、手工制作,并根据表达需要,详写了掐丝和点蓝,下面我们来看一段录像,进一步体会这些特点。

打开CSC教参,点击“课文欣赏”。

六、思考练习

了解了景泰蓝制作的特点后,我们来做几道练习,体会文章在说明方法的运用和语言方面的特点。

点击“思考练习”。

(一)、请说出下列各句的说明方法。(点击括号,显示答案)

1、掐丝就是拿扁铜丝(截面是长方形的)粘在铜胎表面上。(作诠释)

区别:

下定义:严格地说明一种事物的本质特征或一个概念的含义(内涵)及使用范围(外延)。

作诠释:是对事物所做的一般性解释、说明。

文学:

以语言、文字为工具来形象化地反客观现实的艺术,包括戏剧、诗歌、小说、散文等。

B、一种语言艺术

2、一个二尺半高的花瓶,掐丝就要花四五十个工。(列数据)

3、他们简直是在刺绣,不过是绣在铜胎上,不是绣在缎子上,用的是铜丝,而不是丝线绒线。(作比较)

4、各种色料的细末都盛在碟子里,和着水,象画家的画桌一样,五颜六色的碟子一大堆。(打比方)

(二)、请选择恰当的词语填入横线上。(拖动序号至相应横线)

1、掐丝是一种非常 A 的工作。

2、咱们的手工艺品往往费大功夫,刺绣、刻丝、象牙雕刻,全 都在 C 上显能耐。

3、且不说自在画怎么生动美妙,图案画怎么工整 D ……

4、小块面积小,无论热胀冷缩都 B ……

A、精细 B、细微 C、细密 D、细致

理由:

精细:精密细致,可形容工作认真,考虑问题细致周到,还可形容工艺雕刻等。

细致:精细周密,常指办事、思考问题时态度精细入微;也用于人的感情、作风等;还指器物做得很精巧。

细微:细小、微小,着重于“微”,指小或弱,多形容声音、尘埃、力量等的微小。

细密:精细仔密,可形容质地;又指观察思考、处理问题时仔细周全。

七、图片欣赏

下面我们再来欣赏几幅图片,进一步体会制作的特点。

点击“图片欣赏”。

八、课外作业

通过这篇文章的学习,我们掌握了这种以说明事物发展过程为主的说明文,应抓住发展过程的特点,按事物发展的顺序来展开说明,并突出重点部分详细说明,这些都是我们在写说明文的时候需要注意学习的地方。

[1]

篇6:景泰蓝导游词介绍

我们到了景泰蓝制作工厂,亲眼目睹了景泰蓝的制作。景泰蓝的制作大致分为制胎.掐丝.烧焊.点蓝.烧蓝.磨光.镀金等复杂又精细的工序。

我看到工人们把薄薄的铜皮敲打成各式各样的艺术品,再由掐丝工人用铜丝作出上面的美丽花纹,然后点蓝工人给他们上上漂亮的颜色,再送到烧蓝车间烧制,这是这个瓶子上会出现许多坑洼的地方,这时就要去磨光了,磨光和烧蓝要重复2至3次非常麻烦。这两个工序做完了就要最关键的一步“镀金”。这一个工序要是缺少了这些工艺品就一文不值了,可谓是点睛之笔。经过这几个工序一件精美的工艺品就呈现在人们的眼前了

篇7:景泰蓝制品也有收藏价值

景泰蓝制品也有收藏价值

景泰蓝是许多国人都熟悉的`北京特有的美术工艺品,也是中国明朝景泰年间发明创造、曾大量制作的一种工艺品.但实际上这种工艺品的制作并不是始于景泰年间,因此“景泰蓝”的名称并不能包括景泰以前的制品,称它为“景泰蓝”是不大妥当的.

作 者:许文舟 作者单位:刊 名:时代金融英文刊名:TIMES FINANCE年,卷(期):“”(9)分类号:关键词:

篇8:景泰蓝水晶砂画工艺制作技术

调色盘、小剪刀、镊子、小铲子、一次性注射器各1个,一次性口杯若干个,废弃的250~500毫升医用葡萄糖水玻璃瓶1个,废弃的纯净水塑料瓶1个,搪瓷碗1个,聚酯刮片1张,卫生纸1沓等。

二、原料、材料

1.原料:

金丝、各色彩砂、万能胶(或强力胶)、乳胶、Ⅰ试剂、Ⅳ试剂、促进剂等。

2.材料:

临摹拓印纸、复写纸、五厘板(或双面三聚氢铵板)、聚酯薄膜若干张、画框等。

三、制作流程

1.摹图:

根据自己的需求选择图案,将图案放在复写纸上,再一并将图案、复写纸放置五厘板(或三聚氢铵板)上。为防止图案和复写纸滑动,可用夹子把图案的四边夹住,保证图案平整、无皱折,然后用铅笔临摹图案,拓下整个图案的轮廓在五厘板上,即成底板。

2.粘丝:

(1)备料。先用废弃的葡萄糖水玻璃瓶分装万能胶,以便使用;用一次性注射器吸入约5毫米左右高的胶,剪断针头;在粘丝前,用小铲子的木柄勒直金丝,具体做法是:一只手把金丝按压在小铲子的木柄上,另一只手快速拉出金丝,拉出的丝平滑且呈抛物线状,这样的丝粘出来的线条才会流畅,具有美感。

(2)操作。首先用镊子夹住金丝,按照丝条的长、短、方、圆,取其长度,用剪刀剪断,放在一边,待粘。接着用注射器涂胶,用右手拇指轻推注射器塞子,针头紧贴线条缓缓移动,让不断流出的胶水覆盖在线条上,待胶水略干后,用镊子夹住金丝,轻轻粘上,并用手按一下。如此先剪丝、后粘丝,一直到所有的线条粘完为止。

3.着色:

(1)备料。①先用一次性口杯装上所需的彩砂用量,用清水冲洗1~2遍,倒去浮砂、杂质及水,待用。②配制三七胶水(即3份白乳胶、7份水),用废弃的纯净水塑料瓶盛装,在瓶盖上钻上几个小孔,备用。③调色,对照图案,由浅到深调色,并盛装于调色盘中。

(2)上色。将调好的彩砂分装在调色盘中的小格中,再倒入“三七”胶水与彩砂调匀,接着用小铲子铲上彩砂和“三七”胶水一并填充到图案中,但填充彩砂的厚度以达金丝高度的2/3为限(金丝一般高度为1毫米),再用铲子和镊子抹平彩砂,紧接着来回抖动底板使彩砂和“三七”胶水完全溶合,这样填充的彩砂平整如纸,透视感强。如此继续下去,每填充一种颜色的彩砂均要加以抖动,以保证整个画面的一致性。填充完彩砂后,对照原图案,检查有没有串色或色差不一致的现象,如有,应进行修正。最后填充镶边的彩砂,填充方法同上。上色完成后,将整幅画放在通风的地方晾干,确保其干度在90%以上。

4.覆膜:

在上膜之前,先检查一遍画面,抹去浮砂,然后把Ⅰ试剂、Ⅳ试剂、促进剂按一定比例倒入搪瓷碗中(比例跟温度有关)搅拌均匀,几分钟后,再均匀地倒在画板上,同时借助混合液自然流动,用聚酯刮片使液体布满整个画板,最后把聚酯薄膜从画板的一边慢慢地覆盖其上,等待24小时以后就可揭下薄膜,这样,在画面上就形成了一层透明的薄膜。

5.装框:

应根据画面的颜色及风格,选择不同颜色的框架颜色。最好先确定底板的大小,再确定外框的尺寸。

装框后,一幅景泰蓝水晶砂画就大功告成了。

篇9:景泰蓝的文化价值和制作方法

型将紫铜片按照图纸要求剪出各种不同形状,并用铁锤敲打成各种形状的铜胎,然后将其各部位衔接上好焊药,经高温焊接后便成为器皿铜胎造型。

掐丝

用镊子将压扁了的细紫铜丝掐、掰成各种精美的图案花纹,再蘸上白芨粘附在铜胎上,然后筛上银焊药粉,经900度的高温焙烧,将铜丝花纹牢牢地焊接在铜胎上。

点蓝

经过掐丝工序后的胎体,再经烧焊、酸洗、平活、正丝等工序后,方可进入点蓝工序。点蓝是艺师把事先备好的珐琅釉料,依照图案所标示的颜色,用由铜丝锤制成的小铲形工具,一铲铲地将珐琅釉料填充入焊好的铜丝纹饰框架中。

烧蓝

是将整个胎体填满色釉后,再拿到炉温大约800℃的高炉中用一些矿物石头粉作燃料烘烧,色釉由砂粒状固体熔化为液体,待冷却后成为固着在胎体上的绚丽的色釉,此时色釉低于铜丝高度,所以得再填一次色釉,再经烧结,一般要连续四五次,直至将纹样内填到与掐丝纹相平。

磨光

是用粗砂石、黄石、木炭分三次将凹凸不平的蓝釉磨平,凡不平之处都需经补釉烧熔后反复打磨,最后用木炭、刮刀将没有蓝釉的铜线、底线、口线刮平磨亮。

镀金

篇10:景泰蓝工艺教案

中国是一个传统的工艺美术生产和市场大国。随着国有企业体制改革及放开搞活,大批传统工艺美术企业走进市场,但形势并不乐观:一些传统工艺美术名牌不但没有起死回生,相反却遭遇市场泛滥、供大于求、自相竞价、自相残杀,乃至纷纷倒闭的惨状。笔者认为,产生这种现状的原因是多元而复杂的,重要原因之一就在于一些特种工艺美术品属于奢侈消费品,在经济学上属于弹性市场,市场需求有一定限度。一旦超过这个限度达到饱和,愈继续扩大规模生产,其生产过剩的危机愈烈,其伤害传统工艺美术行业愈深。有鉴于此,笔者认为宜限制传统工艺美术生产的规模以达到有限生产,确保质量,保证优秀工艺品的稀缺性,同时,笔者提出“金鱼理论”:传统的工艺美术生产就像金鱼哺养于小缸小池,只适合于小规模生产以确保其有限市场的垄断与稀缺,不像当代日用品或其他消费品一样,进行“鲸鱼式喂养”或“鲸鱼式生产”;一旦把金鱼放入大海,无异于自取灭亡。笔者选取最具代表性的景泰蓝和景德镇美术瓷生产的现状进行分析。

景泰蓝 像天空中的一只小小小小鸟

天坛南门景泰路的北京珐琅厂是创建于1956年的老厂,据说是“全国景泰蓝行业仅存一家的老字号”,以生产景泰蓝而著名。

景泰蓝又名铜胎掐丝珐琅,在中国至少有600年历史。它是在设计好的铜胎上经过掐丝、焊接、点蓝、烧蓝、磨光、镀金等十余道工序精心制成。该厂的中国工艺美术大师景泰蓝专家米振雄对笔者介绍,制作一件景泰蓝,一般费时两个月,因为从设计到掐丝、点蓝都费工费时,而且不是一个人能完成的,需要各道工序工人的紧密配合。目前,工人付出的劳动与所得相比入不敷出,差距甚远。该厂留下来的全是一些技术娴熟、热爱景泰蓝的能工巧匠,但收入很低。米振雄指着一位正在专注点蓝的中年工艺师说,像他们的月工资也就千元左右,这在时下的京城中收入是偏低的。

景泰蓝是北京著名的传统工艺美术品。从元代开始就为皇家制作,在明代以景泰蓝而闻名世界,在清代仍大量生产,在宫殿中三大殿的主要供器、香炉具都是景泰蓝制成。由于其花纹繁富,金碧辉煌,既可制作高达丈余的巨塔高坛,又可制小至戒指的精巧首饰;其本身有金属的坚固和亮丽,又有珐琅釉的晶莹和透明,是通行世界的贵重工艺品。根据珐琅工艺可分为三种,一为掐丝珐琅,即今称景泰蓝,该厂目前生产的即为掐丝珐琅;二为錾胎珐琅,即在铜胎上不用掐丝,仅用工具敲出凹凸面露出花纹,才填以颜色,加上烧蓝、打磨及镀金工序,完成之后即为錾胎珐琅;三为画珐琅,即在铜胎上上釉,在釉上直接用颜料勾线,填彩,再烧蓝而成。后两种工艺该厂没有。米振雄介绍,原来北京也有,他认识的一个画珐琅师傅,现已退休,也不做画珐琅了。

画珐琅在清代非常盛行,很多贵重鼻烟壶就是用珐琅彩烧制的,康熙帝喜欢从国外带进的珐琅制品,就请来法国师傅及广东匠人在宫中建立珐琅作,做了很多画珐琅,比景泰蓝在工艺和技艺上更为出色,康熙帝就把它作为珍贵的礼品或欣赏。更重要的是,画珐琅对清代的瓷器也产生了影响,清代瓷器的珐琅彩和粉彩就是由画珐琅的工艺转移到瓷器上的结果。

台湾徐氏基金会出版一套有关珐琅工艺方面的外国译著,其中任腾阁翻译的《珐琅珍饰品制作》没有注明作者,该书认为珐琅工艺早在古埃及和古中国就有,在中国保留着千年以上的“光亮而美丽”的珐琅花瓶。但不知作者是指哪一件,是国内的还是国外的,若千年以上,至少要到北宋了,但北宋的中国珐琅工艺,笔者还未见到过。不过,在5至10纪时,拜占庭人在珐琅术上有高度成就,威尼斯圣马可天主教堂就有一幅由81张珐琅图版制成的精美制品。12世纪德国莱茵河流域的许多修道院就有许多珐琅艺术品。法国里摩日是著名的珐琅工艺之都,其作品至今都陈列于巴黎洛里与克隆尼博物馆。笔者曾看过一个资料说,清代康熙年间请来的珐琅工艺师即来自里摩日。法国史家费尔南·布罗代尔在其著《法兰西特性》中说:高卢人(法国人)能制作漂亮的首饰,华美的珐琅制品(这是他们的特长之一)。里摩日即珐琅术在法国盛行的结果。有一位叫本文纽特·塞里尼的珐琅大师,在烧制珐琅时,因燃料告罄,为保持进度,竟不顾妻子恳求,把家具烧了。他的一件高脚酒杯,在纽约市立博物馆展览过。不过,明代景泰蓝酒壶,清代乾隆年间制作的珐琅公鸡倒很受国外行家青睐,一直作为他们制作的范本。

景泰蓝工艺在国内既有优良的制作传统,在国外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以至于人们一提起景泰蓝就想到北京。在北京故宫和寺庙中有大量的景泰蓝作品,也构成了明清两代人生活的器具和重要的“人文景观”,形成了欣赏的惯性。笔者原来对景泰蓝不以为然,认为与瓷器相比,景泰蓝制作太琐碎,太费工费时,其艺术效果繁缛堆砌,容易给观众带来“审美疲劳”;而国内的一般艺术评论也往往这样评论清代的工艺品,认为清代工艺品大都患上了“繁缛堆砌”的毛病。笔者觉得这样的评论过于简单,又找不出反对的理由。后来,笔者在朋友家看到一件精致的景泰蓝小瓶,深蓝色地,饰暗红色花朵,边用浅黄色线勾勒,细巧的口沿长而微侈,底、腰、颈各有几组弦纹,饰金色。在白净的背景下,显得分外耀眼,金碧辉煌中有沉稳收敛,骄傲金贵中有雍容大度。笔者忽然体味到景泰蓝的美,是一种贵族气韵的美,这种美别有一番风骨和天地,这种美只有在相宜的环境中才能发现。

在北京珐琅厂,笔者虽然看见了有许多工人在忙碌,工厂也在进行改革和向市场机制的转变,采取了许多措施挽救这一颇近失传的传统工艺,但景泰蓝仍在走下坡路,这在北京乃至全国,都是一个显而易见的事实。米振雄是全国有数几个景泰蓝方面的全国工艺美术大师,在谈到景泰蓝时既充满感情又不无悲痛。他说:“我1958年进厂,做了一辈子景泰蓝,但这门手艺如今没有年轻人愿意学,因为现在市场不景气,工资低,我的东西虽然可以卖得高一些,但承担了一个工作室几个工人的开支,从原材料到加工的周期又长,市场时好时坏,我只有努力维持下去了。”米氏的话使我深有同感,这也是整个北京乃至全国的传统工艺美术共同面临的现状。

2004年12月27日《人民日报》发表了《再也不见景泰蓝》的报道:生产景泰蓝的北京工艺美术厂最近被法院裁定破产。该厂建于1958年,是北京创汇大户,以景泰蓝、玉石雕刻、象牙雕刻、雕漆、花丝镶嵌等为主营工艺品,拥有张同禄、杨乃惠、王树文等40多位全国著名工艺美术家,曾以景泰蓝为代表的工艺品蜚声海内外。如今,这家国内最大的工艺美术厂背负4000多万元的债务,资不抵债。

一方面传统工艺美术厂破产或即将破产,优秀的工人和技艺同时老去,后继无人;一方面在现代市场机制催发下,民间小作坊仿制的“景泰蓝”在各个工艺及古玩市场出现。“在潘家园古玩市场,你不时能找到这些假冒景泰蓝的踪影。而在国外市场,追逐景泰蓝的商人及收藏者,也大有人在。”在2005年的3·15打假日,某网站发了一篇报道《3·15之假艺术品——伪劣景泰蓝毁了名声丢了市场》:“中国景泰蓝流泪了”。

工艺美术大师张同禄几年前到国外,遇到一个台灯制造商说中国景泰蓝很漂亮,但是它会“流泪”,不适合做灯座。景泰蓝怎么会“流泪”?张看到他引进的景泰蓝灯座后恍然大悟。原来这批灯座并不是正规生产厂家生产的,质量不过关,灯座上有崩瓷和砂眼(景泰蓝上不光滑的表面)的地方就用蜡来填补,用作灯座时蜡受不了灯泡的高温照射自然就化了,外国老板还以为景泰蓝会“流泪”。看到熔化的蜡一滴滴流下,张同禄的心也在流泪。一批质量不过关的伪劣产品让外国人误以为在中国具有悠久传统,享有盛誉的精美工艺品景泰蓝不过如此,一钱不值,这让他感到十分痛心。

据了解,现在生产景泰蓝的厂家多如牛毛,这些厂家其实就是简易的手工作坊,仅知道生产景泰蓝的几道工序就敢投入生产,成批量地制造假冒伪劣景泰蓝产品,由于参与人多并使用机器制造,大量假冒伪劣景泰蓝制品流入市场。张同禄在河北某地农村就见过一户农家简陋的制作车间,工人在昏黄的灯光下进行生产,墙壁上和灯泡上沾满厚厚的灰尘,工人打个喷嚏,尘土纷纷落在刚刚上了釉的花瓶上,等颜色凝固,灰尘就在瓶身上形成许多砂眼,经过打磨抛光表面还不是很光滑。

由于真正的景泰蓝工艺品全靠手工完成,稍有瑕疵就得毁掉重做,成本就比较高。有的消费者在看到真假两个景泰蓝花瓶时,往往被比真正景泰蓝低几倍甚至十几倍的价格蒙住了眼睛,不注意两者细节上的差别而买了伪劣产品。

说到消费者对工艺品不再信任这一现象,北京工艺美术行业协会的副会长陈令说,工美行业玉雕、漆雕等各个门类都存在着这种现象,景泰蓝行业受害最深。那些小规模手工作坊根本没有国家颁发的生产许可证,在制作上偷工减料、以次充好,抄袭大师创作的造型、图案,大批量进行生产,获得高额利润。一件景泰蓝艺术品的制作周期是3个月,而那些假冒伪劣的仿制品一天就能完工。消费者对充斥街头地摊的劣品失去了信心,倾注了大师们无数心血的艺术品也一并受到牵连。工艺美术行业协会正准备为各种艺术门类的专业生产企业和大师们的作品申请统一的专利商标,目前商标样式正在设计过程中。到时消费者根据有无商标就可以判断一件作品的真伪了。

上一篇:一样的夏天作文下一篇:怀化市人大制度

本站热搜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