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针菇栽培技术

2024-04-23

金针菇栽培技术(通用8篇)

篇1:金针菇栽培技术

金针菇生产

一、金针菇的营养价值

1.1、据上海工业食品研究所测定,每百克鲜菇中含水量89.73g 蛋白质2.72 g 脂肪0.13 g 灰分0.83g 糖5.45g 粗纤维0.87g 铁0.22mg 钙0.097mg 磷1.48mg 钠0.22mg镁0.31mg 维生素B10.29mg维生素C 2.27mg。金针含18种氨基酸;每100g干菇含氨基酸20.9g其中人体的必须8种氨基酸为总量的44.5%高于一般菇类。

1.2、金针菇中的赖氨酸(lys)和精氨酸(Arg)含量较高,能有效促进儿童的健康成长和智力发育,因而称为“增智菇”。

二、金针的药用价值

2.1、从金针深层培养菌丝体中提取到一种叫POF的蛋白质“原朴菇素”不含糖,以及和金针子实体中提取的“朴菇素”都有对肉瘤S-180等有抑制作用。

三、金针的生产状况

3.1、金针是我国最早栽培的食用菌之一,1928年,日本京都伏见的森本颜三郎发明了瓶栽法,60年代开始以利用空调设备等自动化装备实现了金针菇人工栽培工厂化。30年代,我国的裘维蕃,潘志农,余小铁等开始了金针菇的瓶栽试验。,1964年,福建真菌研究所在全国各地采集和分离野生金针菇菌株,1979年起比较系统和深入的进行了菌株驯化、选育和栽培的研究。1982年三明真菌研究所选育的第一个优良菌株“三明一号”在很长一段时间成为全国的主栽品种。台湾在20世纪60年代末首先进行金针菇周年化工厂生产,20世纪90年代前栽培黄色金针,90年代后以栽培白色金针为主。

四、金针菇的生物学特性

金针菇(Fallulima velutipes)又名毛柄金钱菌,构菌和冬菇。隶属于真菌门(Eumycota),担子菌衙门(Basidiomycotiua),层菌纲(Hymenomycetes)伞菌目(Agaricales)口蘑科(Tricholomataceae)小火焰菌属(Flammulina)或金钱菌属(Collybia)。

4.1、金针菇的形态特征及生活习性

子实体丛生,菌盖2~15cm。菌柄硬直,长2~13cm,直径2~8cm。初期菌柄内部随心充实,后期变中空。孢子印白色,担孢子在显微镜下无色。表面光滑,椭圆状卵形5-7×3-4um,内含1-2个油球。菌丝非糊性,有锁状联合。子实体发育属半被果型。发生于朴、柿、柳、杨、构、桑、枫杨、桂花、拟赤杨、柳杉等阔叶树的枯干、埋木、树桩上等。

五、外界条件对金针菇发育的影响

5.1、营养

金针菇是一种木腐菌,它能利用木材中的单糖、纤维素、木质素等物质。但和平菇、香菇、凤尾菇等不同,分解木质素的能力较弱。坚硬的树木砍伐后,没有达到一定的腐朽度是不会长出子实体的。

5.2、碳源

以淀粉为最好,其次是葡萄糖、果糖、蔗糖、甘露醇都能很好利用,麦芽糖、乳糖、半乳糖、甘露糖也能很好利用;但不能利用菊糖(土木香粉)。烃类化合物不是好的碳源。乙醇、甘油等醇类、琥珀酸、苹果酸、柠檬酸、马来酸等有机酸类也能利用一点。

这些大分子化合物必须通过木质素酶、纤维素酶、半纤维素酶的分解后才能被吸收利用。但金针菇对木质素分解能力较弱,易选用阔叶树,木屑越陈旧越好。

5.3、氮源

是合成蛋白质和核酸必不可少的主要原料。金针可利用多种原料,其中以有机氮为好。蛋白胨最好,谷氨酸钠、天冬门氨酸、缬氨酸等氨基酸也很好。一般营养阶段以20:1为好,生殖生长阶段以30:1为好。

5.4、无机盐

镁Mg离子或磷酸根PO4离子对金针菇的菌丝生长有促进作用。特别对于粉孢子多,菌丝稀疏的品系,添加后菌丝生长旺盛,速度增快。同时对子实体分化也有作用。特别是PO4对子实体分化不可缺少的物质。金针菇是维生素B1、B2的天然缺陷者,必须有外接添加才能生长得好。

六、环境因子

6.1、温度

金针菇孢子在15-25℃时大量形成,并容易萌发成菌丝。一般菌丝在3-4℃至33-34℃范围生长,最适温度为23℃左右,在-21℃条件下经过138天后人能生存,超过34℃就会停止生长而死亡。子实体形成温度为5-20℃左右,最适形成温度为12-15℃一般不超过21℃.黄色品系原基形成在8-12℃左右,白色品系在6-10℃左右形成。在低于3℃超过24℃情况下都不利于子实体发育。温度极低还可能出现两个菌盖连在一起的畸形菇。金针菇属低温和恒温结实型菌类。

6.2、水分和湿度

金针菇为喜湿性菌类,抗干旱能力较弱。菌丝在含水量65%-80%培养基内能正常生长。最适培养基含水量应为70%左右(其中消毒时散失4%,品口蒸发3%左右,菌丝生长阶段实际含水量为63%),这时菌丝生长最快。菌丝培养室空气湿度控制在60左右,湿度太高污染机率加大。菇房空气湿度应控制在85%-90%,一般温度低时可相对提高湿度,温度高时可适当降低湿度,以免发生病虫害。

6.3、空气

金针是好气型真菌,因此,必须供应足够的氧气才能正常生长。连续放在二氧化碳的条件下,菌盖直径随着二氧化碳浓度增加而变小,二氧化碳超过1%就会影响菌盖的发育(空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为0.03%),5%就不能形成子实体。但较高浓度二氧化碳却会促进均病的伸长,3%的二氧化碳浓度也不会影响菌柄的发育,相反,菌柄伸长迅速,菌盖伸长却受到抑制,同样二氧化碳浓度太高也会影响菌柄的发育,一般不超过5%为限。

6.4、光线

金针属焉光型菌类,在黑暗条件下正常生长,长期暴晒就会死亡。同时在黑暗条件下,金针菇的原基也能形成。但没有光线只能形成幼小的原基,只有菌柄伸长,不行成菌盖,因而光线是子实体成熟所必需的,光线能促进子实体的发生。不过光线强,菌柄短,菌盖开伞快,色泽深。所以为了得到优质金针菇,又必须在光线微弱或黑暗的地方栽培之后,菌盖和菌柄的色泽变浅,呈黄白至乳白色。同时还可抑制菌柄基部绒毛的发生和色素的形成。同样,在瓶口套上纸筒后,可以使菌柄伸长,菌盖色浅。

6.5、酸碱度

金针菇需要弱酸性培养基,PH在3-8.4的范围内,皆可生长,最适为4-7,一般情况下采用自然PH6左右。但在加油磷酸二氢钾和硫酸镁的酸性培养基中,菌丝生长更旺盛。

七、栽培技术

7.1、栽培季节

1,北方、一般在晚夏至初冬和冬末至夏初好。9月中下旬制种,十月中下旬制袋,11月中下旬出菇。

2,南方、一般是每年11月至第二年4月份。

7.2、菌种制备

1,菌种分离采用组织分离、孢子分离较普遍。

2,常用的些面试官培养基

(1),马铃薯蔗糖培养基(PSA)。

(2),马铃薯葡萄糖培养基(PDA)。

(3),洋葱酱油培养基(据日本安川仁次郎报道)。洋葱100g酱油30-50g琼脂15-25g蔗糖30-50g水1000ml。

3,二级种培养基

(1),木屑73%碳酸钙1%米糠(或麸皮)25%糖1%

(2),棉籽壳88%碳酸钙1%麸皮(或玉米粉)10%糖1%

7.3、栽培管理

袋栽

(1),培养容器。聚丙烯袋,规格是长×宽为37×16cm左右。厚度5-6dm的透明薄膜袋。不能采用太宽的塑料袋,否则,易感染杂菌。同时,用宽塑料袋菇蕾发生少的菌株时,菌柄易倒伏,从而影响金针菇的产量和质量。套环要求内径和高度3cm左右,边缘厚薄均匀,不易损坏。

(2),培养基的配制。

1、棉籽壳96%玉米粉3%糖1%

2、棉籽壳78%糖1%石膏1%

3、棉籽壳85%麸皮10%玉米粉3%石膏1%

4、木屑(阔叶树)70%麸皮25%玉米粉3%糖1%石膏1%

5、木屑37%棉籽壳37%麸皮24%糖1%石膏1%

(3),灭菌接种。(略)

(4),出菇管理。

生产周期:接种——25-30d搔菌——2-3d催蕾——5-7d抑制——5-7d生长——10-12采收。

(5),搔菌

用人工或机械的方发,将培养料表面的老菌种块和菌膜去掉,将棉塞和套环去掉,完全撑开塑料袋上端空余的部分,再将塑料袋往下卷至离培养料面3-4cm处。搔菌后的菌袋置于14-15℃温度下,相对湿度为80-90%,经过2-3天,恢复成白色菌丝层。

(6),催蕾

催蕾是金针菇栽培管理中关键环节,它关系到金针产量的高低和质量的优劣。其关键技术是掌握适宜的温度、湿度、空气。温度13-14℃相对湿度85%-90%,予以100lx散射光诱导。当菌盖直径达1mm,菌柄长度为1.5mm左右时催泪结束,进入抑制期。

(7),抑菌

一般情况下,为了抑制先发育的较为健壮的子实体,促使与发育迟缓的子实体生长发育较为一致。抑制方法是:给与通风和低温,抑制适宜温度3-5℃,每天要定期掀开覆盖物通风,一般维持5-7d。抑制标准:用手掌压子实体,既无发黏感觉,也无刺感(过干),而感到菌柄较硬,菌盖色泽发白,栽培袋外沿子实体略有倾斜状。

(8),生长

当出菇整齐,菌柄直挺,伸长至3-5cm时,要将卷下的塑料袋往上提高,提高后的塑料袋口,要高于子实体5cm。

篇2:金针菇栽培技术

关键词:

金针茹(Flammulind velutipes)色泽金黄褐,菌柄颜色极似金针菜(故名金针菇),脆嫩可口,味鲜营养丰富,并有医疗作用。代料栽培是利用棉籽壳、玉米芯、甘蔗渣、甜菜渣等各种作物秸秆,以及树叶等各种农、林、工、副业的有机废物和下脚料栽培。金针菇是食用菌中的优良种类,有很好的经济效益,生产栽培,商场前景看好。

1.时间的选择

金针菇为低温结实性真菌。主要栽培季节,地下栽培为9月至次年4月。地下道栽培:夏季其内气温不高于15C°(13 C°更好),通风好的可周年栽培。高于18 C°的.应用高温品种也可周年栽培。

2.栽培方法

2.1原料及配方:玉米芯或锯末、棉籽壳等占95%,过磷酸钙1%,石膏1%,硫酸镁0.4%,生物学效率110%-140%。

2.2培养料的配制:

①松木屑应用5%石灰水澄清浸泡18-20h,以清水冲淋至中性,沥干备用。

②锯屑愈陈旧愈好,其他培养料愈新鲜愈好。若无陈旧木屑,可把木屑薄铺于地面,用水喷湿,曝晒数周。或把木屑加水拌湿,堆积发酵,翻堆1次,数日后即可使用。

③在棉籽壳和木屑配方中加不超过20%的碎稻草和废棉,保水性好,产量高。

2.3装袋、灭菌、接种:培养料配制好,堆闷1-2h即装袋,当日必须装完。多用低压聚乙烯袋(40-42cm17-18cm),每袋装料500g。装料必须上下粗细松紧一致,袋口用塑料绳扎紧。扎口必须注意:

①装好后,清除袋口残存的培养料,把袋内空气尽量向外排除才扎。

②紧贴培养料扎口。培养料全部装好把袋扎好口后灭菌。灭菌时间因袋大小不同而异。40-42cm17-18cm大小的袋子,常压下灭菌10h或高压灭菌2h。灭菌后,待袋温降至25 C°以下接种。平均气温25 C°以上每瓶原种接35-40袋,使袋内料面有薄薄的一层菌种,以利发菌,防止杂菌侵入。平均气温20 C°以下,每瓶原种接70-80袋。

2.4培养:接种报,把菌袋移入培养室堆放发菌。堆高1cm左右,宽以2袋长为度,堆与堆之间留走道。发菌过程中,室温保持22 C°,待发菌深入料内3cm左右,保持20 C°,空气湿度60%-70%,黑暗,每7-8天检查1次,发现杂菌及时拣出。袋内培养料2/3或全部发好菌的,即可移入栽培室。

2.5栽培:当袋内料面雪白并有大量琥珀色液滴,这是出菇的前兆,应立即催蕾。把袋口松开。室温保持10-13 C°,空气湿度85%-90%,二氧化碳含量0.1%以下,光照1-2Lx(相当于每隔15m挂1盏3-5瓦的电灯泡的亮度),空气新鲜菌蕾长得丰盛健壮。通风时间:温度高时,早晚通风;温度低时,中午通风。并在袋上勤喷水,但不可向菌蕾直接喷水,也不可使水流入料内,以免菌蕾生长不良,一般5-15天就可出蕾。

菌蕾形成后,将袋口拉下折叠,离料面3cm,以增加通风量,并把凸出于培养料表面的老菌块拿掉,畸形的小菇拨除。待子实体长至袋口,拉直袋子,覆盖地膜保温。金针菇高产优质的关键是定向延伸菌柄。其要点是:

保持0.114%-0.152%的二氧化碳浓度,促进菌柄延伸,抑制菌盖开伞;

1Lx的弱顶光,菌柄长得快而整齐;

湿度10-15 C°(6-10 C°最佳),空气湿度90%-95%;

干温交替(定期向袋四周空中喷雾),适当通风,从而就可长出色白、质嫩、盖小、柄长的高产优质金针菇。

在出菇过程中,若用地膜覆盖,在塑料袋下部垫一张不透水的薄膜,膜内灌一层水,从而不喷水、不掀膜就可以创造适于金针菇生长的二氧化碳浓度和空气湿度。但必须注意:

15 C°以下低温时使用覆膜管理;

每排放置5-7行塑料袋,排与排之间应留下10-20cm空间,以利膜内外气体交换,调节空气湿度与二氧化碳浓度;

菇长至覆膜时,应抬高薄膜10-15cm。

2.6采收:当子实体菌盖直径0.8-1cm,菌柄长15-20cm就应采收,一般可收3次左右。栽培周期,培养料为木屑70-75天,棉籽壳80-85天。生物效率110%-140%。采后促进转潮的要点:

①清除老菌根,但不可损伤菌丝;

②停水2-3天,加强通风养菌丝;

③每袋补充60-80ml清水或1%浓度糖水,使培养料含水量为65%-70%;

控制袋内出菇;

采2、3批菇后掉头出菇,但菌丝未发到底的和下部有杂菌的不能掉头出菇。

参考文献:

[1] 黄年来 食用菌新品种 食用菌

[2] 阮海东 杨树菇及其高产栽培技术 食用菌

篇3:金针菇栽培技术

金针菇学名毛柄金钱菌, 俗称构菌、朴菇、冬菇等, 属伞菌目口蘑科金针菇属。金针菇不含叶绿素, 不具有光合作用, 不能制造碳水化合物, 完全可在黑暗环境中生长, 必须从培养基中吸收现成的有机物质, 如碳水化合物、蛋白质和脂肪的降解物, 为腐生营养型, 是一种异养生物, 属担子菌类。金针菇是秋冬与早春栽培的食用菌, 以其菌盖滑嫩、柄脆、营养丰富、味美适口而著称于世。据测定, 金针菇氨基酸的含量非常丰富, 高于一般菇类, 尤其是赖氨酸的含量特别高, 赖氨酸具有促进儿童智力发育的功能。金针菇干品中含蛋白质8.87%, 碳水化合物60.2%, 粗纤维达7.4%, 经常食用可防治溃疡病。最近研究又表明, 金针菇内所含的一种物质具有很好的抗癌作用。金针菇既是一种美味食品, 又是较好的保健食品, 金针菇的国内外市场日益广阔。金针菇人工栽培技术并不复杂, 只要能控制好环境条件, 就容易获得稳定可靠的产量。

2栽培配方

配方一:杂木屑40%、棉子壳30%、麸皮18%、玉米粉8%、糖1%、过磷酸钙1%、石膏1%、石灰1%;配方二:杂木屑45%、棉子壳25%、麸皮18%、玉米粉8%、糖1%、过磷酸钙1%、石膏1%、石灰1%;配方三:玉米芯 (粉碎) 75%、麦麸18%、玉米面3%、石膏粉1%、黄豆面1%、过磷酸钙1%、白糖1%。

3栽培管理

3.1 装袋、灭菌及接种

选用宽15~17cm、长33cm的塑料袋一头出菇, 或宽15~17cm、长55cm的塑料袋2 头出菇。装袋时边装料边压实, 装好后两端用细绳扎成活结。按常规方法高压或常压灭菌。

3.2 菌丝期管理

接过菌的料袋要竖立在床架或地面, 若是两端接种的长袋可卧放床架, 一般叠放2~3 层。培养室温度控制在20~50℃, 湿度控制在70%以下, 闭光培养。接种1 周后应经常开通气孔通气, 并翻动各倒换菌袋, 以利菌丝生长整齐。秋栽金针菇, 在9~10 月中旬接种后, 气温还较高, 应在早、晚开门窗通气散热, 白天关闭门窗或通气孔阻止热空气进入。到11 月份气温变凉时, 白天可通气, 晚上关闭保温。接种后30~35 天, 菌丝可长满袋。

3.3 出菇管理

一是催蕾:菌丝满袋后要及时搬到适温的栽培室, 去掉棉花塞和套环, 进行搔菌, 再把塑料袋上端撑开成圆筒状, 在袋中覆盖报纸或厚布, 在覆盖物上喷水保湿。催蕾期间, 栽培室的空气相对湿度要求在80%~90%。可采用细眼喷雾器, 每天上、下午各喷1 次, 要注意覆盖物上不能有积水, 以防破损后的水流进袋内。1 周后要结合上、下午喷水打开覆盖物1~2 小时, 现蕾后, 逐渐延长通气时间, 促使菇蕾大量发生。一般原基发生快的菌株8~10 天就会现蕾, 慢的则需要12~18天, 此时覆盖物上更不能有积水, 也绝对不能让水喷到菇体上。二是出菇: (1) 搔菌。要及时搔菌, 可用搔菌耙或钩先把老菌种扒净, 再将表面菌皮轻轻划破, 但是不要划得太深, 搔菌后把薄膜袋拉直, 排放在床架上或地面上, 及时在袋口覆盖薄膜或报纸。 (2) 控温。温度要控制在10~12℃。如温度高于13℃, 培养料表面往往会出现大量气生菌丝。 (3) 出菇期管理。当菇柄长至1~3cm时, 菇棚温度应降至8~10℃, 停止喷水, 湿度控制在80%~85%, 加在通风量, 每次通气0.5~1 小时。增加散射光强度 (可用40w的灯照射) 。在以上条件下, 管理3~5 天, 金针菇可缓慢长成健壮一致的菇丛。 (4) 生长期管理。管理的措施是菇棚温度调至8~12℃, 湿度控制在85%~90%。每天向地面各空间喷水增加温度, 结合喷水后揭膜通风20~30 分钟, 以80~100Lux光照强度照射, 诱导菇丛整齐生长、不扭曲。遇高温天气, 要减少喷水, 加大通风量。菇棚通气和揭膜通气不要同时进行, 一般是先让菇棚通气, 再揭膜通气, 盖膜后再喷水。以上措施一直管理到采收。

4采收及采收后管理

篇4:金针菇栽培技术

米糠或麸皮20%、玉米芯73%、麸皮25%、石膏1%。将上述培养料加水充分拌匀,然后调节pH值到6左右,含水量以手捏料有水滴渗处但不形成水流为宜。培养料配好后选用规格(长×宽)17× 28cm,厚0.6mm的塑料袋,装料300g左右,两头扎口。

锯木屑以阔叶树木屑为好,松杉木屑不适合栽培金针菇,木屑主要起保湿和通气作用,粗木屑多,培养基易干,木屑过细,通透性差。米糠和麸皮含有金针菇发育所需的全部养分,但多加米糠或麸皮则会导致发菌慢,容易产生水菇,产量低,质量差。培养基装袋时要装入等量的培养基,促进发菌一致,同时出菇,便于管理。

2.灭菌接种

采用常压灭菌,水烧开后保持开锅6~8小时,再闷一夜,待袋内料温降至25℃以下时,将菌种接种于袋两头。接种应在无菌条件或接近无菌状态的房间进行,菌种应选用活力旺盛、健壮、无杂菌污染的适期菌种。

3.发菌期管理

接种后将栽培袋放入干净的培养室内发菌培养,室内温度保持22℃~25℃,正常情况下,接种后10~15天菌丝可伸入培养基20~25mm。如果发菌顺利,接种后20~25天内菌丝可覆盖整个料面,此阶段要求挑出杂菌,并将发菌袋未满的排在一起继续发菌。

4.搔菌及催蕾

发菌结束后要立即进行搔菌,把接下去的菌种块挖掉, 使子实体从培养基表面一齐发生,如果培养基表面很干,可以采用刮搔,即把老菌种种皮和5~10mm 培养基一起成块刮掉,菌丝受搔菌的机械刺激和低温刺激可形成原基,要保持空气湿度90%~95%并加强通风,可抑制搔菌后袋表面气生菌丝的形成, 有利于催蕾出菇。此期空气相对湿度应保持在95%左右为宜,温度控制在10℃~15℃为宜,用报纸覆盖或盖膜保湿,以诱发出菇,一周后,陆续长出尖状菌蕾,蕾头白色为正常。

5.均育和抑制

均育是利用抑制工艺的低温,使抵抗力弱的原基不致于枯死,增加抵抗力,能均匀发育。均育要求温度约8℃,空气湿度85%~90%,一般2~3天。抑制是为了抑制先伸长的金针菇发育,促进后长的金针菇伸长,促使所有的菌柄长度整齐一致,抑制始期以菌柄长1mm,菌盖直径为1.5mm为适,抑制期温度保持在3℃~5℃,湿度为85%~90%, CO2浓度在0.1%以下,抑制期7天左右。还可采用降温、降湿、通风措施,延缓子实体形成,使其同步进行,以利出菇整齐,成批出菇。

6.生育阶段的管理

当菌柄长0.5~1.0cm时,增加光照,有增产和提高品质的作用。由于金针菇子实体具有很强的向光性,从菇体长2~3cm时开始套纸筒到收获,用一定的光照可诱导菌柄向光伸长,因此,在床架上方每隔3~5cm吊一个15W的灯泡,产生垂直光,促进菌柄伸长。此阶段以温度8℃~ 15℃,空气相对湿度85%~90%,菇房中CO2含量保持0.10%~0.15%为宜,这样可达到抑制菌盖开伞,促进菌柄伸长的目的。约15天,菌盖直径可达1~2cm,菌柄长可达8~15cm,即可进行采收。

7.适期采收

篇5:金针菇高产栽培技术要点

传统栽培金针菇,虽然可收三茬菇,但生物转化率最高只能达到100%,生育期长达95天左右,1年只能循环三个栽培周期,且第3茬菇柄短而粗,易开伞盖,商品质量极差,影响了经济效益。

本研究的一次性收菇栽培法,生物转化率高达192.60%,栽培周期比传统栽培缩短40天左右,提高经济效益78%,并且菇的株数增多、株柄增高,商品质量大大提高。其技术要点是:

1、按照棉籽壳84%、麦麸14%、石膏1%、磷酸二氢钾0.20%、硫酸镁0.25%、多菌灵0.55%的配方,将培养料加水,料水比为1:1.30,拌匀后装入广口瓶(袋)。

2、栽培料填装要松紧适度,避免后期周身出菇。

3、瓶(袋)装好后,将口塞好,放入常温锅中消毒,在100℃的高温下蒸煮8~10小时,若加压力锅,应在1.50千克/平方厘米的压力下持续90分钟。

4、高温(高压)消毒冷却后,在接种室或接种箱内的酒精灯火焰下,用接种铲把菌种块从菌种瓶中挖出移入栽培瓶(袋)内,然后放入培养室中。

5、在22~26℃的室温下进行菌丝培养,严禁低温拖长培养期,以免菌丝没发满就出菇而影响菇的产量和质量。

6、菌丝长满后搬入菇场进行出菇培养后,开瓶(袋)进行搔菌刺激出菇。

7、菌蕾形成后必须搞好再生管理,以促进菇蕾密度增高,然后进行套袋、盖报纸,促使瓶(袋)内形成二氧化碳浓度较高的小气候。

8、当菇长至4~5厘米时,应进行水分管理,同时栽培场地要加强通风保温,湿度应保持在80%~90%,温度应保持在8~14℃,并用草帘或黑塑料布在培养场地罩光,其光线强度以正常视力能模糊看清5号汉字为宜。

篇6:金针菇的栽培管理

摘要主要介绍了金针菇的营养价值、生态特征以及栽培管理要点。金针菇富含丰富的蛋白质、碳水化合物、粗纤维等。栽培管理主要包括母种的培养、原种的培养、栽培日期以及场所的选择、原料的选择与配料、灭菌、接种培养、出菇管理等。

关键词 金针菇;栽培管理;营养价值;母种;原种;配料;出菇管理

金针菇,学名毛柄金钱菌,俗名金菇,智力菇等。在自然界广为分布,中国、日本、俄罗斯、欧洲等。金针菇具有很高的药用和食用价值。

1营养价值

金针菇中含较高的蛋白质,碳水化合物和粗纤维,而脂肪较低是一种不可多得的高营养食品。其中蛋白质有18中氨基酸组成,人体必须的氨基酸占44~50%。金针菇中的脂肪主要是不饱和脂肪酸,它对防止动脉硬化,高血压等心血管疾病均匀一定作用。粗纤维可以螯合胆固醇,从而抑制机体对胆固醇的吸收,防止高胆固醇血症和动脉粥样硬化等心血管疾病。金针菇还富含多种维生素与矿物质。它们不仅与人体新陈代谢有关,而且对人体起一定的生理作用。

2金针菇的形态

金针菇由菌丝体和子实体两大部分组成,菌丝体由孢子萌发而成,在人工培养条件下,菌丝通常呈白色绒毛状,有横隔和分支,很多菌丝聚集在一起便成菌丝体。子实体由菌盖菌褶菌柄三部分组成,丛生。

3金针菇生长发育条件

金针菇是腐生真菌,不含叶绿素,只能通过菌丝从培养料中吸收营养物质。生长需要较多的水分氮素糖类等营养物质。

4金针菇的栽培与管理

金针菇的制种过程是母种(一级种)→原种(二级种)→栽培种(三级种)。配料-拌料-装袋-灭菌-冷却-接种-培养-出菇-采收。

4.1母种的培养

母种是采用组织分离或孢子分离或引种而得来的。常用的培养基有:(1)

马铃薯200克、葡萄糖20克、琼脂20克水1000毫升,俗称PDA培养基。在繁

殖产生粉生孢子多的菌株时,可在培养基中添加百分之0点1维生素B1或维生

素B2。(2)马铃薯200克,蔗糖20克,琼脂20克,蛋白胨2克,硫酸镁2克、磷酸二氢钾2克,维生素B20点5克,水1000毫升

培养基装管灭菌后,在无菌条件下接种,培养室内温度控制在24度左右,大约经过7至10天,菌丝即可生满培养基斜面,优良的母种标准是菌丝健壮,生长旺盛而整齐,菌落清晰均匀,粉孢子少。

4.2原种的培养

制作金针菇原种常用的培养基有:(1)木屑百分之

45、玉米芯百分之

45、麦麸百分之

5、玉米面百分之2至百分之

3、糖百分之

1、石膏百分之

1、生石灰

百分之0点5。(2)木屑百分之78、麦麸百分之20、石膏百分之

1、糖百分之1。

(3)麦粒百分之98、碳酸钙百分之0点

5、石膏百分之1点5。(4)高梁粒百

分之98、碳酸钙百分之0点

5、石膏百分之1点5。

培养基配制后,装入罐头瓶即500毫升内,经灭菌后,在无菌条件下接种母

种,每支母种可接5至6瓶原种,接种后放在24度左右条件下,培养20余天菌

丝即可长满瓶。优良的原种应该是菌丝粗壮,洁白,有细粉状菌丝,培养后期有

时在培养基表面会出现丛~丛的白色或黄色的子实体,此种现象并不影响菌种质

量,如果发现菌丝细弱而稀疏,褐色分泌物多,粉孢子过多的不良菌种,应及时

淘汰,不能使用。

4.3 熟料栽培

4.3.1原料的选择

主料:麦秸、豆秸、棉籽壳、玉米芯木屑等要求没有霉变虫蛀粉碎后使用。

辅料:麸皮、玉米粉、菜籽粉、石膏粉、白糖、硫酸镁、过磷酸钙、尿素等。

配方:棉籽壳100kg,麦秸20kg,玉米粉5kg,石膏粉2kg,过磷酸钙1kg,白糖

1kg

按照配方搅拌均匀,白糖可以溶解到水中再混匀,加水搅拌使含水量为70%

左右。

4.3.2栽培季节

利用自然温度栽培金针菇,选择适宜的生产季节是获得优质高产的重要一

环。

金针菇属于低温型的菌类,菌丝生长范围7~30℃,最佳23℃;子实体分

化发育适应范围3~18℃,以12~13℃生长最好。温度低于3℃菌盖会变成麦

芽糖色,并出现畸形菇。

人工栽培应以当地自然气温选择。南方以晚秋,北方以中秋季节接种,可以

充分利用自然温度,发菌培养菌丝体。待菌丝生理成熟后,天气渐冷,气温下降,正适合子实体生长发育的低温气候。江南诸省通常以10~11月间接种,经过1

个月左右发菌培养,到11~12月间进入出菇。高海拔气温较低的山区和长江以

北各省,可提前在9月接种,11月出菇;也可以在早春接种,加温发菌春季长

菇。低海拔的平川地区,应适当推迟接种。为了解决夏季金针菇市场需求,可以

利用冷库生产金针菇。

4.3.3栽培场所

金针菇栽培分为发菌、出菇两大步。发菌阶段要求场所保温、通风、干净。

出菇阶段最好选择在室外建半地下式菇房,即往地下挖1米深,再在四周用土垛

起1米高的墙,上盖塑料膜及草帘。

4.3.4装袋灭菌

选用宽15~17厘米、长33厘米的塑料袋一头出菇,或15~17厘米宽、55厘米长的塑料袋两头出菇。装袋时边装料边压实,装好后两端用细绳扎成活

结。按常规方法高压或常压灭菌。

4.3.5接种培菌

灭菌好的塑料袋,冷却至室温后即可进行接种。接种箱按每立方米用甲醛

10毫升、高锰酸钾5克进行灭菌30分钟。接种时严格操作规程,两端接种,一

般每瓶种(750克/瓶)可接25~30袋。接种后及时将袋移入培养室,在温度适宜的条件下,约24小时菌丝开始萌发,在20~25℃室温下生长约40~50天即可

满袋。9月中旬接种,大部分10月底发透菌丝,叫全期发菌。以后接种由于温

度低,发菌半袋后便边爬料边出菇,叫做半期发菌出菇。

4.3.6出菇管理

袋栽金针菇的栽培方式多种多样,归纳起来有五种:

①满袋装料,套袋出菇。

②满袋装料,套袋倒卧出菇。

③半袋装料,盖纸站立出菇。

④半袋装料,披膜倒卧出菇。

⑤中间装料,倒卧两头披膜出菇。

全期发菌的栽培袋出菇期的管理工序为解开袋口→翻卷袋口→堆袋披膜→

通风保湿催蕾→掀膜通风1天→披膜促柄伸长→采收→搔菌灌水→保温保湿催

蕾。管理方法同前,直至收获4茬菇。

半期发菌的栽培袋,在培菌期内,菌丝发满半袋后,两端即有幼菇形成,此

时应及时按全期发菌的管理方法将菌袋移入栽培场。

①堆袋披膜。堆袋披膜是近年来在生产中探索出的新技术,采用这项技术可

提高场地利用率,提高产量,提高金针菇质量。具体方法是将两端袋口解开,将

料面上多余塑料袋翻卷至料面。可根据袋的长短决定一端解口或两端解口,一端

解口摆放方法是将两个袋底部相对平放在一起,高度以5~6袋为宜,长度不限。

在出菇场内地面及四周喷足水分,然后用塑料膜覆盖菌袋。此法保温保湿良好,后期又可积累二氧化碳,有利于菌柄生长。

②保湿通风催蕾。披膜后保持膜内小气候,空气相对湿度85%~90%,每天早上掀膜通风30分钟,约7~10天可相继出菇,出菇后可适当加大通风,保

证湿度,但不可把水洒到菇体上。

③掀膜通风抑制。当柄长到3~5厘米时要进行降湿降温抑制。具体措施为

停止向地面洒水,掀去塑料膜,通风换气,冬天保持2天,春秋保持1天,使

料面水分散失,不再出菇,已长出的菇也因基部失水而不再分枝。

④培育优质菇。抑制完成后,进入柄伸长阶段,要培养柄长、色白、盖小的优质金针菇,必须控制好温度、湿度、光照、二氧化碳浓度这四因素之间的关系。

A.温度:控制在6~8℃。

B.湿度:空气相对湿度85%~90%。

C.光照:极弱光,光源位置不能改变,否则子实体散乱。

D.二氧化碳:浓度达0.11%~0.15%可促使菌柄伸长,超过1%抑制菌盖发育,达到3%抑制菌盖生长而不抑制菌柄生长,达到5%就不会形成子实体。通过控制通风量维持高二氧化碳浓度。一般温度在10~15℃条件下,进入速生期5~7天菇柄可从3厘米长到12~15厘米,10天后可长到15~20厘米,这时可根据加工鲜销标准适时采收。

⑤搔菌灌水。第一茬菇采收后,要进行搔菌,即用铁丝钩将菇根和老菌皮挖掉大约0.5厘米左右,并将料面整平。若菌袋失水,应往袋内灌水,可将塑料袋口多余的塑料膜拉起往料面上灌水,6~10小时后将水倒出,然后再进行催蕾育菇管理。一般情况下,金针菇种一次可采收3~4茬,生物转化率可达80%~120%。

参考文献:

[1] 赵建英.金针菇营养成分分析[J].吕梁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1,17(3):1

[2] 宋鑫茹.金针菇的栽培技术与管理[J].陕西农业科学,2011

篇7:金针菇工厂化栽培现状与对策

------------------

作者:黄毅 |来源:中国食用菌论坛网| 发布时间:2009-9-10 | 浏览次数:70次

说明:此文写于今年五一节前,至今金针菇市场价格走势基本上和我预计的相接近。此文已经投稿于《食用菌》杂志社,即将发表。为了使网友能够先睹为快,分次节录于本栏目。我希望大家各自发表高见,讨论,讨论,提高认识。

也希望看帖的同志能够送我几秒钟,写个《学习》《收获》《顶》什么的,说实在的 我老人不是要你捧场什么的,对之我视如过眼烟云,我希望的是培养起大家对其他人发表的文章也跟帖的习惯,这也是对其他人的尊重,你说是吗?

摘要:金针菇工厂化栽培二十年来,经过起步,发展,快速发展三阶段,现已结束暴利,进入合理利润期,请谨慎投资,避免盲目扩张。提出:提高品质,提高单产,提高劳动效率,降低生产成本和开拓当地市场为主的建议。

一、金针菇工厂化发展的现况

食用菌周年工厂化栽培象雨后春笋在各地涌现,日产量从数百公斤家到25吨金针菇的企业全国大致有数百家,难以用准确数据统计。这些企业大多数落户在经济比较发达的东部地区,主要栽培品种:金针菇、杏鲍菇、真姬菇(海鲜菇)、白灵菇、蘑菇、鸡腿蘑等。

为什么适合进行工厂化栽培的菌类主要集中在金针菇、杏鲍菇、真姬菇(海鲜菇)、白灵菇等木生菌类以及蘑菇、鸡腿蘑等草腐生菌类呢?我们知道:选择进行工厂化栽培的菌类,最基础条件:是出菇同步性好,只有这样才能够提高设备周转率,从而提高经济效益。

金针菇工厂化起源于日本,随后传到台湾地区和韩国,随着海峡两岸开放,1991年台资金针菇企业将技术密集型的瓶式栽培引入国内,先进入当时经济比较发达的广州番禹,与此同时,在福建的晋江、漳州地区在传统季节性栽培金针菇的基础上,也开始进行周年工厂化袋式栽培金针菇的尝试,取得成功。随后,近十来年,瓶栽和袋栽两种金针菇栽培模式在中国得到快速发展,其速度惊人的。大致分为三个时期:起步(1990-1999年),发展(2000-2005年),快速发展(2006-至今)

(一)起步阶段(1990—1999)

1990年许家庭(福建晋江)、林光华、徐坚(福建漳州)等成为中国金针菇工厂化偿试性栽培的第一群人。1993年台湾黄先生在广东番禹开办第一家《和昌》金针菇瓶式栽培企业。1993年在北京有《冠荣》、《长寿》台资企业开张。1994年笔者和何丛林,詹位黎等在福建永泰县开始进行大规模袋式金针菇工厂化尝试性栽培。1998年台资在上海南汇区下沙设厂生产《玉山》金针菇,经过逐年扩张,现已达日产25吨规模,成为国内最大金针菇企业。1999年上海天橱菇业有限公司《天橱一号》产品问世。随后,还有珠海《绿阳》等内资企业陆续问世。

(二)发展阶段(2000-2005)

由于赚钱效应,和改革开放初期的土地转让的优惠政策和廉价劳动力,又有不少台资企业纷纷进入内陆,2001年开始进入发展期。先后有《薪传》、《禾茂》、《农禾》、《友茂》等台资企业进入上海,开办瓶式金针菇企业。不但引进资金,带来设备,经营管理的理念,还

开拓了市场。此同时,袋式栽培也在发展之中。

2000年前后笔者在福州设计成功规范化金针菇厂房和配套袋式金针菇栽培技术,为此获得福建省科技进步奖。2004年笔者虽已六甲,怀着解剖了“麻雀”,增长知识的心态,到在上海,租赁厂房,改造成金针菇生产专用房,并进一步完善了袋式栽培模式,产品一度为上海袋式栽培第一名。近五年来,永泰栽培动者走出福建,将袋式栽培技术传播到各地。在黑龙江、沈阳、北京、廊坊、天津、武汉、长沙,合肥,南京,宝鸡,郑州、重庆等地都有永泰人设厂的身影,为当地经济发展做些贡献。2006年开始金针菇工厂化栽培似雨后春笋在二,三级城市冒出来,进入快速发展期。

(三)快速发展阶段(2006—至今)

2005年开始进入快速发展期,仅在福州就有十余家金针菇企业,日产量达15吨。在福建大部分地级市,甚至有的县都有金针菇企业存在。在江苏投资近数百、—千万元大型企业,日的企业就有十余家,仅南京、连云港市就各有好几家。投资数千万从事金针菇瓶式栽培的企业也有四家(内资,台资)。全国北至黑龙江,南到云南楚雄,西至兰州、成都,都有金针菇袋式栽培企业,有的投资千万元。

全国目前金针菇日产量已接近400吨,笔者在08年在漳州亚洲食用菌论坛和山东梁山会议上做报告时,预测09年金针菇日产量为300吨,事隔半年,又飙升了几十吨,现还在不断地增加,如投资近十亿元的金针菇瓶式栽培企业在吉林长春已破土动工。

二、请谨慎投资

近年来,找笔者咨询的投资者各行各业都有。有地产商,机械,电镀,煤矿主,制衣,印染,制冷,电动机,外贸商,仪器商,运输、制砖等企业家,动辄投资额数百万,千万元也不在少数。08年下半年金针菇市场平均价格高于常年,加上国家对现代农业投资的力度不断加大,诱发了不少投资者疯狂投资热情,即使在目前金融危机的笼罩下,依然意无反悔。对此,笔者却不能苟同。

食用菌工厂化起步比较晚,才走过二十年,对同步性能比较好的金针菇栽培技术相对成熟,而对环境要求相对比较苛刻的杏鲍菇就没有那么顺利了。食用菌属于生物学范畴,即使是从事食用菌工作很熟悉的人,对某一菌类再自然条件下达到优质高产,能够胜任,但不等于对另一菌类也熟悉,周年栽培有别于自然季节性栽培,也还需要一个认识再认识的过程。更何况其他行业同志不是学农业的,对生物原理不懂,对食用菌特点更不清楚,就盲目上马,先建厂,再找技术员,多如牛毛。有的技术员有些自然季节栽培经验就走马上任,结果被他们折腾的差不多了。目前食用菌工厂化的真正懂技术干部奇缺,挖技术人才的现象此起彼伏,屡见不鲜。另外,大多数企业也仅是停留在依样画胡芦,靠经验,靠模仿生产,还是处于低水平栽培阶段,有些甚至连基本原理也没有弄明白,对栽培工艺中的细节更不了解,遇到问题时常束手无策,其产品产量和质量波动性比较大。

现在市场又怎样呢?由于受到金融危机的影响,倒闭的企业不在少数,迫使大量农民工返乡,导致饭店、酒楼的食客大幅度减少。经过这几年金针菇企业激增,市场需求量的增加速度远低于厂家扩张速度。“物稀为贵,物多为溅”是市场不变的法则。金针菇又是鲜品出售,面对市场供大于求的局面,各厂家只得降价促销,打价格战。按往年经验,节日效应因素,今年五一节价格有可能会上,我预计美好的愿望可能会落空,原因今年五月黄金周时间缩短,游客减少,不容乐观。

原来上海就有六家瓶式企业,日生产规模已接近六十吨。最近,北京,日产量8吨新的台资企业已投产,沈阳和丹东原有台湾企业受到去年高价格的刺激,在忙于扩厂。往年北京和东北地区大部分金针菇商品均来自上海和广州,但从07年夏天开始,韩国产金针菇(政府对农产品出口实行补贴)倾销量逐步增加,其独特外观包装,吸引部分消费者,占领了北方市场部分份额,并有逐渐加大的趋势。今年上半年从韩国进口的量更大,取代大部分上海

瓶栽金针菇北上的量。因此,上海瓶栽产品只得压缩回本地,就地消化。虽然原来上海瓶栽金针菇也有部分向长江三角洲经济发达地区发送,然而,今年,长江三角洲,又有三家新开张的台湾企业,部分产品反而又涌进上海市场,江苏新的金针菇袋栽企业厂增加了好几家,形成“农村包围城市”的格局,面对每日突然增加了数十吨的鲜菇,上海市场难以承受。虽然瓶栽金针菇商品外观好于袋栽,销售对象集中在酒家和饭店,受到金融危机的影响,饮食业受到冲击,严重影响其销售量,另外,其可食率低于袋栽产品,普通大众消费相对比较少,导致今年五一节上海市场瓶栽产品价格将会一落千丈。经销商所接受瓶栽产品的价格仅是去年同期价格的60—77%,已接近台资企业生产的成本价了。

虽然长三角大规模袋栽厂家也有几家,扣除运输费用外,所剩无几,倒不如就地销售,但所以进入上海袋栽产品数量相对比较少。此外,袋栽产品菇柄比较粗,适合遍地的“麻辣烫”小店和大众消费,市场需求量比较大,因此,袋栽产品价格高于瓶栽菇,但受到瓶栽菇价格十分低迷的牵制,价格也高不了多少。

按照往年历史资料来分析:目前价格还没有到底,预计5月10—6月20日为最低点。此外笔者所获得资讯来看,韩国这一、二年瓶栽产品大举进入中国北方地区,进行试探性销售,取得成功,现已在北京筹备设厂。如果成为事实,那对国内才刚刚起步的食用菌现代农业将是沉重的一击。

三、出路在那里?

出路在那里呢?目前经济形势下,食用菌工厂化暴利的时代即将终结,逐步转入合理利润的时代,今后只能够从提高产品的质量和产量来下功夫了。

(一)提高品质,提高单产,提高劳动效率,降低生产成本

目前台资企业瓶式栽培经营综合成本每公斤为5—7元(平均单产300克),而袋式栽培每公斤一般综合成本为6元(全国平均单产250克)。袋式栽培企业综合经营成本,依管理水平、规模有的在1.30元/包,有的在2.4元/包,也有污染率在0.5%,也有在20%的,有的厂全年平均每包单产只有200克,也有400克。由于袋式栽培,以手工操作为主,由于设备、工资水平,各地管理技术水平,原料成本,市场、污染率高低等差异,导致经济效益不同。

从上述的数据分析:一般金针菇正常经营水平污染率应控制在1%以内(包括后期污染),漳州和平塑料厂最近推出新型塑料棉花塞专利产品,通过大量实验已经证实:完全杜绝了棉花塞受潮出现红色链孢霉污染,生长速度和使用棉花塞一样,降低劳动强度,大幅度减少后期污染率,目前在金针菇生产上还处于中试阶段。但在杏鲍菇规模栽培上已经得到很好应用。规模金针菇企业平均单产应在320-380克之间(笔者曾种过450-600克的金针菇(商品菇)),说明袋式栽培还有很大的潜力。如果每一个袋栽企业产量和质量能够上去,那么即使价格下跌,也还是有利润的。比如,综合成本在6元(250克)计算,当全年平均单产达到300克时,成本为5元/公斤,单产达到350克时,成本仅4.28元/公斤,达到400克时成本仅3.75元/公斤。即使市场低迷时,也能够有合理的利润的。因为从目前市场消费水平上来分析,随着市场价格下跌,销售量是成倍增加,当其价格和高档蔬菜一样时,还有什么不好销售的。所以提高单产,降低污染率才是正事,每一包产品只要提高20克,栽培周期缩短2-4天,那么每天增加的利润就很可观的。市场不是什么人可以左右的,惟独产量、质量、栽培周期可以自己所左右的。

袋式栽培要做到降低污染率和提高产品的质量和产量,就必须提高现场管理水平,就要进行标准化生产,精细管理,做到可控生产。要作到这点离不开监督生产,人性最大的弱点就是“偷懒”,尽可能减少手工操作,采用半机械化操作,全部采用自动化生产不太适合现阶段的国情,笔者认为分段,关键部位添加简单专用机械,并逐步完善,也就是人加局部机械化(依靠人操作灵活性,修正机械误差),才能够减少栽培和市场的风险,比较适合现阶段经济国内水平。笔者现阶段正在从事这方面的研究。

一代金针菇栽培技术现已在全国各地推广开来,该技术也存在着缺陷。即,同一出菇房内有不同发育阶段的菇包,难以将发育过程中的每一时段的发育过程,均控制在该时段最佳的栽培环境条件下。第二代袋栽培技术,解决了不同发育阶段的菇包管理均一性问题,第三代技术是将袋栽模式经过工艺改革,也可以做到和瓶栽同样的商品外观,质量和产量超过瓶栽,机械化程度得到有效提高,缩短栽培周期,降低了劳动强度,该最新技术具有很好发展前途。

笔者回顾自己十五年来专门从事金针菇工厂化技术的研究和推广中,总感觉到市场竞争,推动栽培技术不断进步,对于大型企业来说,储备新技术应提到议事日程上来。

究竟新建的企业是采用瓶式还是袋式栽培技术路线,无法定论,各有优势,瓶栽投资额为袋数倍,只得通过扩张栽培规模来降低生产成本,“船大虽好抗风浪,但船小好调头”。具体实施时应从投资、原料、栽培周期、质量、产量稳定性,员工成本,市场对品质的喜好、货架期,机械投入、运行、经营成本等综合反复比较考虑,选择适合自己熟悉的技术路线就是好。

(二)开拓当地市场

以往大家有一误区,认为上海、广州,北京大城市需求量比较大,都向上海挤,现在厂家暴增,已转换成买方市场,势必引发价格战,受伤的还是厂家。笔者观察今年五月一日前后三天的价格变化来分析。在上海:瓶栽金针菇产品150元/20公斤包装,袋栽产品180元/公斤,两者之间的差距高达30元,也就是每公斤差距在1.5元,这种差距在这几年的经营历史上是没有见过的。而同时段,目前福州金针菇市场价格依然和去年同期价格一致,240元/20公斤包装。也就是福州和上海袋栽产品,每公斤差距在3元,而和上海瓶栽培相比,每公斤差4.5元。同样,在北京,瓶栽和袋栽培的差距也相当大。这在历史上从来没有见过的。这些差距都是利润啊。市场价格变化的反映,充分说明上海长江三角洲金针菇企业过剩,特别是瓶式栽培的企业,而且规模偏大,一家瓶栽厂可抵数家袋栽厂,导致市场价格变动过分激烈。

金针菇袋式栽培企业化起源福建,先入为主等原因,在福建几乎没有瓶式栽培的厂家产品。在福州十余家袋栽企业,规模相对都比较小,总量也就是十五吨左右。前几年,是卖方市场。每日福州金针菇厂家发到上海,每日数量高达数吨,而现在已转变为买方市场了,发往上海的货量少之又少,但福州厂家已成功开拓了二级(地市)、三级(县级)市场,节省了可观长途运输费用(运输综合成本接近1元/公斤)。经过十余年的经营,金针菇在福州已被当地百姓所接受了,日吞吐量高达十吨之举,节假日还是畅销的。这也说明一个问题,金针菇工厂化企业应立足于本地经营为主。

以笔者建议:在交通、经济发达的地区销售定位应该以当地200公里范围为主要销售渠道。现阶段生活水平大幅度提高了,金针菇市场销售价格占居民可支配收入的比例,逐年在大幅度下降,所以金针菇在当地市场份额逐年也还在不断扩大之中。

总之,目前对工厂化栽培食用菌产品的安全性认识和宣传不够,金针菇生产过程是通过高温灭菌,培养过程几乎没有喷过水的,那有比它更安全的食品呢,这就是宣传的亮点。

篇8:谈金针菇栽培技术

金针菇学名毛柄金钱菌, 俗称构菌、朴菇、冬菇等, 属伞菌目口蘑科金针菇属。在我国北起黑龙江, 南至云南, 东起江苏, 西至新疆均适合金针菇的生长。金针菇不含叶绿素, 不具有光合作用, 不能制造碳水化合物, 完全可在黑暗环境中生长, 必须从培养基中吸收现成的有机物质, 如碳水化合物、蛋白质和脂肪的降解物, 为腐生营养型。金针菇是秋冬与早春栽培的食用菌, 以其菌盖滑嫩、柄脆、营养丰富、味美适口而著称于世。据测定, 金针菇氨基酸的含量非常丰富, 高于一般菇类, 尤其是赖氨酸的含量特别高, 赖氨酸具有促进儿童智力发育的功能。金针菇干品中含蛋白质8.87%, 碳水化合物60.2%, 粗纤维达7.4%, 经常食用可防治溃疡病。金针菇既是一种美味食品, 又是较好的保健食品, 金针菇的国内外市场日益广阔。

一、熟料栽培

熟料栽培金针菇, 是指将培养料通过常压或高压灭菌, 在无菌条件下接种培菌的栽培方法。此法成功率高, 出菇整齐, 产量高。

二、栽培季节

利用自然温度栽培金针菇, 选择适宜的生产季节是获得优质高产的重要一环。金针菇属于低温型的菌类, 菌丝生长范围7~30℃, 最佳23℃;子实体分化发育适应范围3~18℃, 以12~13℃生长最好。温度低于3℃菌盖会变成麦芽糖色, 并出现畸形菇。

人工栽培应结合当地自然气温进行。南方以晚秋, 北方以中秋季节接种, 可以充分利用自然温度, 发菌培养菌丝体。待菌丝生理成熟后, 天气渐冷, 气温下降, 正适合子实体生长发育。为了解决夏季金针菇市场需求, 可以利用冷库生产金针菇。

三、栽培场所

金针菇栽培分为发菌、出菇两大步。发菌阶段要求场所保温、通风、干净。出菇阶段最好选择在室外建半地下式菇房, 即往地下挖1米深, 再在四周用土垛起1米高的墙, 上盖塑料膜及草帘。

四、培养料配制

1. 基本配方

玉米芯 (粉碎) 75千克、麦麸20千克、玉米面3.5千克、石膏粉2千克、黄豆面1.5千克、过磷酸钙1千克、白糖1千克。

2. 选料与配料

高粱壳、锯末、花生壳、豆秆、玉米秆、油菜秆等大多数农作物秸秆粉碎后均可代替配方中的玉米芯, 但无论选用何种原料, 都要求新鲜、干净、无霉变。按比例称量好各原料, 除白糖需加水溶化外, 其余均应拌均匀。加水充分搅拌并使含水量达到65%左右, 再闷2~4小时, 即可装袋。

五、装袋灭菌

选用宽15~17厘米、长33厘米的塑料袋一头出菇, 或15~17厘米、宽55厘米长的塑料袋两头出菇。装袋时边装料边压实, 装好后两端用细绳扎成活结。按常规方法高压或常压灭菌。

六、接种培菌

灭菌好的塑料袋, 冷却至室温后即可进行接种。接种箱按每立方米用甲醛10毫升、高锰酸钾5克进行灭菌3分钟。接种时严格操作规程, 两端接种, 一般每瓶种 (750克/瓶) 可接25~30袋。接种后及时将袋移入培养室, 在温度适宜的条件下, 约24小时菌丝开始萌发, 在20~25℃室温下生长约40~50天即可满袋。9月中旬接种, 大部分10月底发透菌丝, 叫全期发菌。以后接种由于温度低, 发菌半袋后便边爬料边出菇, 叫做半期发菌出菇。

七、出菇管理

全期发菌的栽培袋出菇期的管理工序为解开袋口→翻卷袋口→堆袋披膜→通风保湿催蕾→掀膜通风1天→披膜促柄伸长→采收→搔菌灌水→保温保湿催蕾。管理方法同前, 直至收获4茬菇。

半期发菌的栽培袋, 在培菌期内, 菌丝发满半袋后, 两端即有幼菇形成, 此时应及时按全期发菌的管理方法将菌袋移入栽培场。

1. 堆袋披膜。

堆袋披膜是近年来在生产中探索出的新技术, 采用这项技术可提高场地利用率, 提高产量, 提高金针菇质量。

具体方法是将两端袋口解开, 将料面上多余塑料袋翻卷至料面。可根据袋的长短决定一端解口或两端解口, 一端解口摆放方法是将两个袋底部相对平放在一起, 高度以5~6袋为宜, 长度不限。在出菇场内地面及四周喷足水分, 然后用塑料膜覆盖菌袋。此法保温保湿良好, 后期又可积累二氧化碳, 有利于菌柄生长。

2. 保湿通风催蕾。

披膜后保持膜内小气候, 空气相对湿度85%~90%, 每天早上掀膜通风30分钟, 约7~10天可相继出菇, 出菇后可适当加大通风, 保证湿度, 但不可把水洒到菇体上。

3. 掀膜通风抑制。

当柄长到3~5厘米时要进行降湿降温抑制。具体措施为停止向地面洒水, 掀去塑料膜, 通风换气, 冬天保持2天, 春秋保持1天, 使料面水分散失, 不再出菇, 已长出的菇也因基部失水而不再分枝。

4. 培育优质菇。

抑制完成后, 进入柄伸长阶段, 要培养柄长、色白、盖小的优质金针菇, 必须控制好温度、湿度、光照、二氧化碳浓度这四因素之间的关系。

A.温度:控制在6~8℃。

B.湿度:空气相对湿度85%~90%。

C.光照:极弱光, 光源位置不能改变, 否则子实体散乱。

D.二氧化碳:浓度达0.11%~0.15%可促使菌柄伸长, 超过1%抑制菌盖发育, 达到3%抑制菌盖生长而不抑制菌柄生长, 达到5%就不会形成子实体。通过控制通风量维持高二氧化碳浓度。一般温度在10~15℃条件下, 进入速生期5~7天菇柄可从3厘米长到12~15厘米, 10天后可长到15~20厘米, 这时可根据加工鲜销标准适时采收。

5. 搔菌灌水。

第一茬菇采收后, 要进行搔菌, 即用铁丝钩将菇根和老菌皮挖掉大约0.5厘米左右, 并将料面整平。若菌袋失水, 应往袋内灌水, 可将塑料袋口多余的塑料膜拉起往料面上灌水, 6~10小时后将水倒出, 然后再进行催蕾育菇管理。一般情况下, 金针菇种一次可采收3~4茬, 生物转化率可达80%~120%。

6. 采收

采收的标准是菌盖轻微展开, 鲜销的金针菇应在菌盖6~7分开时采收, 不宜太迟, 以免柄基部变褐色, 基部绒毛增加而影响质量。

综上所述, 要想搞好金针菇的生产, 必须熟练掌握栽培技术, 严格按操作规程去做, 控制好环境条件, 只有这样才能获得高产优质的金针菇。

摘要:金针菇栽培在全国各地已十分广泛, 其原料除木屑外, 还有棉籽壳、甘蔗渣、玉米芯及各种农作物秸秆, 栽培技术逐渐完善。现在金针菇已成为我国人工栽培的主要食用菌之一。金针菇由于出菇温度低, 可有效地避开多种昆虫的危害, 更能有效地减少各种杂菌的侵染, 因此, 金针菇的整个生长发育中完全不需要化学药剂, 金针菇产品也成为食用菌中更益于健康的食品。

关键词:金针菇,高产,熟料栽培技术

参考文献

[1]魏小桃.邓珺.魏云辉.张诚.金针菇栽培技术[J].江西农业科技.2004.

[2]张淑霞.食用菌栽培技术[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7.

本文来自 360文秘网(www.360wenmi.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金针菇栽培技术】相关文章:

金针菇栽培技术家里04-16

金针菇高产栽培技术05-04

利用苎麻秸秆栽培金针菇技术09-11

金针菇高产栽培技术要点04-30

金针菇品种差异及发展05-02

上一篇:美国签证邀请函下一篇:《击壤歌》原文、翻译及赏析

本站热搜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