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应不应该做兼职

2024-05-12

大学生应不应该做兼职(精选8篇)

篇1:大学生应不应该做兼职

谢谢主席、各位评委、各位观众,同时也感谢对方辩友的精彩开篇,但谬论并不会因为精彩 而成为真理。综观对方辩友的立论,对方辩友夸大了经验等同一类附带品的重要性,从而使 得兼职变得高尚无比。

所以我方一致坚持:学生不应该参与社会兼职。

众所周知:当今社会竞争激烈、刀光剑影,加从众心理的影响,很多学生对兼职都麻木地推崇备至,所以了解兼职的弊端对我们来说是非常必要而且是非常迫切的。下面,我将从5个方面论述我方的观点:

1、请对方辩友铭记:学习才是学生的重中之重,千万不要因为兼职的一时诱惑而酿成本末倒置的后果。再者,假设在相同时间的前提下,是探索掌握知识划算呢还是赚点小钱划算呢?另外,学习本来就贵在坚持和专一,愚公移山,皮革马力翁效应,埋头于钻研的钱钟书、胡适等事迹都证明了这一点。而兼职这一小插曲只会分散学生的时间和精力。

2、兼职具有很高的风险性。我们总呐喊口号:安全第一。可是,正如何文超先生所说:商人是很会利用学生的廉价劳动力的。学生卷入传销、千名大学生求职被骗十万、山东一名22岁大学生兼职因劳累过度死亡等等这一系列严峻的现实您又应该怎样解释?

3、从兼职的类型来看,无非是传单、服务员、促销员、家教等,就站在对方辩手的角度看,苟且说兼职是为了获取社会经验,但这些兼职所赋予的能力在校内各类活动中都能得到相应的培养。更重要的是很多工种与专业和以后就业并无多大联系。

4、高校老师高票反对和少数家长支持大学生做兼职。据华中科技大学的一分调查显示:70.5% 的老师对于在校大学生在外做兼职持反对态度,仅仅只有28.8%的家长支持自己的孩子做兼职。因此,高校老师的高票反对饿少数家长的支持率也告诉我们,大学生在校应该以学习为主,努力学习科学价值观,明确目标,一心拼搏

5、在校学生做兼职无疑是一种急功近利、拔苗助长、缺乏理智的功利主义行为。我们知道,教育是一项长期的投资,父母用辛苦的血汗钱把我们送进院校,是让我们接受知识的,而不实用钱赚钱的。靠做兼职缓解经济压力这是一种鼠目寸光的表现,这是靠损害长远利益而获得眼前利益的表现。

综上所述,我方不曾否认兼职带来的微乎其微的酬劳、经验等收获,但是兼职弊端的席卷之势实在需要我们重视,所以我方仍然坚持:学生不应该参与社会兼职。

反方问题及反方的回答:(时间、精力、安全、兼职类型、消费观、心理问题、其他影响)

篇2:大学生应不应该做兼职

看到这个题目很有感触,作为一个过来人,如果再让我选择,我想我还是会选择这个答案。我不反对大学生在大学期间做兼职,这是我一直以来的看法,而这个看法深深扎根在心里的原因来自于我的室友。室友是个很朴素的人,因为家里孩子多,她是最小的孩子,可是由于父母年纪大,她不能像别的女孩子那样穿着漂亮的衣服走在学校,于是每天我都能看到她忙禄的身影穿梭在打工的地方和教室。寝室有四个人,我们被她的那种忙碌深深吸引,大家都想成为忙绿的人在这个繁琐无聊的大学里。有了相同的想法,都开始了兼职工作。第一次做兼职是很兴奋的,我的工作是在小酒店里当服务生,每天穿梭在教室和饭店,开始了满足的生活,与此同时也很累,在这两种状态中寻找大学的刺激感。现在回过头看那时的一些兼职经历,觉得那些经验是在大学教室里学不到的,而那些经验正是我想表达的这个主题。

中国的教育观念里,孩子是用来宠的,所以有很多孩子在读大学之前,都是“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状态,更别说赚钱给自己当生活费了。父母在家里对孩子万般宠爱,导致孩子在离开了父母之后,就像船离开了避风港,失去了方向,不会洗衣服,也不会叠被子。如果在心里有一些独立的人,就会在大学里找一些工作来训练自己的独立,这些就是发生在我视野里的事情,很现实。做兼职能够很好的锻炼大学生如下几方面的能力:第一,人际交往能力,有很多人找兼职是为了能够锻炼自己的口才或者是为了能够与更多人交往,这样充实了自己的生活也增加了交际网。第二,可以增加社会经验,在大学和其他的地方不一样,虽然是一个小社会,但是,大学生还是被保护在这个小群体里,没有哪些所谓的担心,而如果你工作在真实的社会里的话,至少你的思维方式会有所改变,在你没有出社会之前你就能学到一些社会上的经验,或许哪些经验让你知道知识的重要性,会更加珍惜学习的机会。第三,可以给家庭减少负担,很多人为了生活会出去找兼职,因为家庭没有那么好的环境条件提供他们,他们只能通过自己的双手来维持自己的生活,除此之外的就是希望能够用自己亲手赚的钱,这样会明白赚钱的不容易,从而懂得更深层的东西。

篇3:大学生应不应该做兼职

2015年12月2日, 中国政法大学 (以下简称“法大”) 举行了邓亚萍受聘兼职教授仪式。经多家媒体报道, 法大聘请邓亚萍做兼职教授一事持续发酵, 引发了社会舆论的关注和质疑。在国内, 大学聘请名人做兼职教授的现象屡见不鲜, 尽管每次聘请都会引发社会舆论质疑, 但质疑之声并没能阻止大学聘请名人做兼职教授的脚步。应该如何看待这一现象呢?从正面来看:校方认为, 聘请名人做兼职教授有利于人才培养、学科建设与科学研究, 以及加强教学与实践的联系, 开阔学生的视野;受聘者认为, 在大学做兼职教授, 是自己服务教育的良好机会。从负面来看:这是大学领导与名人之间的交易, 这种交易与大学师生和大学教育无关, 也许只与名利密切相关, 这也正是社会舆论质疑的原因所在。在此, 笔者仅从邓亚萍兼职大学教授惹争议谈起, 简要分析社会舆论为何质疑名人兼职大学教授的现象。

名人效应:难脱名利交易之嫌

近年, 社会舆论质疑名人兼职大学教授, 既有对名人挤占社会资源的反感, 也有对大学过于贴近名利的警惕。2014年, 《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通过民意中国网和问卷网对1573人进行的调查显示, 36.8%受访者就读的大学曾聘请过名人兼职。调查显示, 受访者最看重的是扎实的学术功底 (65.4%) 和丰富的从业经验 (62.8%) , 以及良好的人品 (60.2%) 和一定的教学经验 (42.2%) 。也就是说, 谁去大学做兼职教授不是问题, 关键是须有教授的学术功底和教学能力。

法大聘请邓亚萍做兼职教授引争议, 与其说是社会舆论对邓亚萍的不认可, 不如说是对大学滥聘兼职教授不满情绪的暴发。近年, 屡屡被社会舆论诟病的是一些大学里屡见不鲜的大搞权学交易、名学交易的学术乱象。一些大学为了提高自身的知名度, 在招生宣传时获得更多的形象加分, 不管聘请的名人是否具有学术功底和教学能力, 很多时候只想着分享名人之名, 而罔顾严谨的学术规范, 滥发兼职教授的“桂冠”。因此, 兼职教授也被异化成了一种可以交易的资源和筹码。

大学的名气最终要体现在培养的学生水平与学术成果上, 绝不是聘请几个名人就能实现的。正如法大学生在公开信中所言, 大学是学术的殿堂、培养人才的港湾, 建设一流大学需要引进优秀人才, 然而, 学校不能罔顾学科发展规律, 通过拓宽交际资源的办法盲目引入名人来校任教, 一方面给本身就紧俏的教学资源造成压力;另一方面败坏了学校的学术风气, 不利于学科建设和学校发展。

有人认为, 大学聘请名人为兼职教授, 会为沉闷的校园带来一些发展生机。更多人则认为, 这是大学精神的失落, 因为对心智尚未成熟的学生来说, 名人带来的名人效应有可能会使他们急功近利而影响学风。事实上, 这种现象有着布迪厄意义上资本之间的交媾色彩。如果说大学聘请名人做兼职教授是将社会资本转化为教育资本的行为, 那么, 大学利用名人效应则是为自己争取更多的社会资本。但我们必须看到, 这种资本交易是一把双刃剑, 在对大学带来名利之时, 同样也会带来强劲的追求功利的浮躁之风。

规则模糊:埋下违规滥聘之患

近年, 大学纷纷聘请名人做兼职教授, 是高等教育的怪现状之一。这不是说名人不能做兼职教授, 只要其精力充沛, 真有时间到大学讲课, 也是他们为教育做贡献的方式之一。但是, 权贵力量屡屡破坏兼职教授的规矩, 像一些四处挂名兼职教授的名人, 与所兼职大学的接触最多就是聘任仪式和偶尔的讲座, 就能收获大学的欢迎与称赞。对此, 一些大学也意识到了滥聘兼职教授的弊端。比如, 北京大学就对聘请兼职教授做出规定, 条件包括“对相关学科的发展做出或可以做出重要贡献”“一般应具有教授职称”等。

目前, 我国教育行政管理部门, 未对大学聘请兼职教授做出明确规定, 而一些大学或二级学院有相关管理规定。例如:中国农业大学兼职教授聘任条件有4条, 主要内容是兼职教授应满足学术造诣高深、能够参与学校实质性教学和科研工作、有长期的教学工作经验等。法大对兼职教授的聘请也有4条要求, 但是在“在本人从事的专业领域有一定的学术影响”这一条上, 邓亚萍在乒乓球领域确有影响, 但这个影响是否为学术影响?显然不是法大表示的“符合条件”那么简单。

学界认为, 大学聘请兼职教授应遵循学术规范。法大聘请邓亚萍做兼职教授事件, 与法学的学术研究不相关, 只与学校拓展社会资源有关, 正反映出近年一些大学追求名人效应的怪现象。有学者就批评, 在一些大学管理层存在着领导素质差、对待学术缺乏严肃态度的情况, 这种现象影响了我们国家世界一流大学的建设进程, 大学管理层应该提高对学术的起码敬重。并且, 目前确实存在滥聘兼职教授的情况, 大学应该建立聘请兼职教授的长效机制, 明确并公开聘请兼职教授的程序、条件, 消除社会误解, 维护学术声誉。

2015年12月7日, 在教育部新闻发布会上, 教育部教师工作司司长许涛向记者回应近日名人“兼职教授”引争议一事。许涛说, 早在2013年, 教育部就发布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和规范高校人才引进工作的若干意见》, 在大学人才引进方面, 教育部提过明确的要求, 怎样有序地引进, 怎样有序地流动, 下一步教育部会再次强调有关要求, 尤其是在执行过程中, 我们要注意大学操作的规范性, 给大学更多的指导。无论教育部是否出来干预, 大学都不能再违规滥授教授“桂冠”了, 因为教授“桂冠”不是礼物, 不能用于赠送;更不是商品, 不可用于交易……

以政代学:有违程序正当之举

大学是专门承担学术研究和知识传授的机构, 有其独立的章程并依据章程形成具体的规则, 按照规则相对独立地进行自治。由于学术研究的特殊性以及评判学术活动的专门性, 大学属于一种“部分社会”的组织架构。从此意义上说, 如果是依循有效规则、遵守正当程序做出的学术决定, 包括兼职教授聘请的决定, 社会应该对其保持尊重。但是, 大学自治并非意味着不接受审查, 自治须依循规则, 在保障相关利害关系人基本权利的前提下做出相应的决定。从此种意义上说, 大学自治也需要接受程序正当的审查。

法大学生在公开信中说, 学校聘请兼职教授应该程序正当、决策公开。公开信提到, 比照其他大学聘请兼职教授的办法, 应当由学校或院系组成学术委员会, 表决通过聘请兼职教授的决定。法大校方对记者表示, 此次聘请邓亚萍做体育教学部兼职教授, 邓亚萍填写了《中国政法大学兼职教授申请表》, 经学校体育教学部学术委员会同意, 向学校人事处提交了聘请报告, 经学校人事处报主管校领导审批后才正式聘请的。这看似符合法大的规定, 但程序是否正当仍然存在疑问。

有学者认为, 在此次“兼职教授”事件中, 法大并没拿出程序正当的说明。法大在此事上有两个问题没有回答清楚:一是为什么有必要聘请兼职教授?二是通过什么程序聘请兼职教授?前者看似好回答, 如聘请邓亚萍是为了支持学校乒乓球发展。然而, 社会舆情质疑的主要是第二个问题, 即大学聘名人该谁说了算?衍生两个追问:第一, 既然是学校聘用, 征询过师生的意见吗?第二, 在明显有反对声音的情况下, 校方以怎样的程序正当说服大家要聘请到底?大学当然可以聘名人, 但聘谁、怎么聘、聘了干啥, 不能沦为行政领导的特权。

学界一般认为, 大学聘请兼职教授本是学术事务, 校方应将聘请兼职教授的意向提交给学校学术委员会、职称评聘委员会等学术机构审议, 达到兼职教授基本教学与学术标准后方能授予。事实上, 我国大学聘请兼职教授往往是校长说了算。也就是说, 聘请社会机构或其他学术机构的专家学者做大学兼职教授, 进行教学和学术研究是允许的, 但不允许的是, 行政领导以政代学, 不对被聘人的学术和教学能力审核就聘请。

正本清源:勿忘坚守学术之本

大学聘请兼职教授应基于学术与教育的实际需要, 不能为了提升学校的知名度或出于其他功利性目的, 用兼职教授的荣誉去笼络或讨好社会名人。有学者指出, 兼职教授不是谁都可以担任的, 必须满足专业对口、能力齐备、师生认可等基本条件, 才能真正起到应有的作用, 成为大学师资队伍的“活水”和有益补充。就是说, 大学兼职教授不是虚职而是实职。鉴于此, 大学要建立完善的兼职教授工作机制, 明确兼职教授的责权利和工作要求, 在学术研究与人才培养中, 更好发挥他们的专业特长和实践经验。

法大作为一所政法类院校, 设立的绝大多数专业都是法律专业, 如要聘请兼职教授, 也应该聘请社会上法律方面的专家。从法大聘任兼职教授的基本标准之一是具有相应专业的博士学位或高级专业技术职务来看, 邓亚萍是土地经济学博士, 如果她受聘于某个经济类院校尚可理解, 遗憾的是她偏偏被法大聘请。此次“兼职教授”事件的实质, 正如法大学生所公开质疑的, 是法大罔顾学科发展规律, 盲目追求名人效应的败坏学风行为。既然法大聘请邓亚萍的主要工作是支持学校高水平乒乓球运动队的建设, 何不聘请其做兼职教练更好呢?

在制度框架下, 一些大学聘任兼职教授的办法, 本身折射出很多的行政化因素。法大聘请邓亚萍的决定最终是由人事处审核通过的, 缺乏学术机构的审查, 就不能保障其学术水平和教学资质, 这也恰恰反映出当前大学自主办学的困境。大学毕竟是大学, 应该以学术为本, 必然要教授当家, 聘请兼职教授自然需要教授把关, 但聘请邓亚萍做兼职教授显然是行政行为。这就是法大一些师生以及社会舆论质疑法大的焦点所在。西方有个说法, “凯撒的归凯撒”。我们何不愉快地让“教授的归教授”呢?

众所周知, 大学是探索高深学问的教育场所与研究机构。教授是一种专业性极强的学术职位。承担着研究学术、培养人才、服务社会等重大职责的教授, 需要有系统的理论知识, 扎实的专业基础和丰富的教学经验。

篇4:大学生应不应该做兼职

2015年12月2日,中国政法大学(以下简称“法大”)举行了邓亚萍受聘兼职教授仪式。经多家媒体报道,法大聘请邓亚萍做兼职教授一事持续发酵,引发了社会舆论的关注和质疑。在国内,大学聘请名人做兼职教授的现象屡见不鲜,尽管每次聘请都会引发社会舆论质疑,但质疑之声并没能阻止大学聘请名人做兼职教授的脚步。应该如何看待这一现象呢?从正面来看:校方认为,聘请名人做兼职教授有利于人才培养、学科建设与科学研究,以及加强教学与实践的联系,开阔学生的视野;受聘者认为,在大学做兼职教授,是自己服务教育的良好机会。从负面来看:这是大学领导与名人之间的交易,这种交易与大学师生和大学教育无关,也许只与名利密切相关,这也正是社会舆论质疑的原因所在。在此,笔者仅从邓亚萍兼职大学教授惹争议谈起,简要分析社会舆论为何质疑名人兼职大学教授的现象。

名人效应:难脱名利交易之嫌

近年,社会舆论质疑名人兼职大学教授,既有对名人挤占社会资源的反感,也有对大学过于贴近名利的警惕。2014年,《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通过民意中国网和问卷网对1573人进行的调查显示,36.8%受访者就读的大学曾聘请过名人兼职。调查显示,受访者最看重的是扎实的学术功底(65.4%)和丰富的从业经验(62.8%),以及良好的人品(60.2%)和一定的教学经验(42.2%)。也就是说,谁去大学做兼职教授不是问题,关键是须有教授的学术功底和教学能力。

法大聘请邓亚萍做兼职教授引争议,与其说是社会舆论对邓亚萍的不认可,不如说是对大学滥聘兼职教授不满情绪的暴发。近年,屡屡被社会舆论诟病的是一些大学里屡见不鲜的大搞权学交易、名学交易的学术乱象。一些大学为了提高自身的知名度,在招生宣传时获得更多的形象加分,不管聘请的名人是否具有学术功底和教学能力,很多时候只想着分享名人之名,而罔顾严谨的学术规范,滥发兼职教授的“桂冠”。因此,兼职教授也被异化成了一种可以交易的资源和筹码。

大学的名气最终要体现在培养的学生水平与学术成果上,绝不是聘请几个名人就能实现的。正如法大学生在公开信中所言,大学是学术的殿堂、培养人才的港湾,建设一流大学需要引进优秀人才,然而,学校不能罔顾学科发展规律,通过拓宽交际资源的办法盲目引入名人来校任教,一方面给本身就紧俏的教学资源造成压力;另一方面败坏了学校的学术风气,不利于学科建设和学校发展。

有人认为,大学聘请名人为兼职教授,会为沉闷的校园带来一些发展生机。更多人则认为,这是大学精神的失落,因为对心智尚未成熟的学生来说,名人带来的名人效应有可能会使他们急功近利而影响学风。事实上,这种现象有着布迪厄意义上资本之间的交媾色彩。如果说大学聘请名人做兼职教授是将社会资本转化为教育资本的行为,那么,大学利用名人效应则是为自己争取更多的社会资本。但我们必须看到,这种资本交易是一把双刃剑,在对大学带来名利之时,同样也会带来强劲的追求功利的浮躁之风。

规则模糊:埋下违规滥聘之患

近年,大学纷纷聘请名人做兼职教授,是高等教育的怪现状之一。这不是说名人不能做兼职教授,只要其精力充沛,真有时间到大学讲课,也是他们为教育做贡献的方式之一。但是,权贵力量屡屡破坏兼职教授的规矩,像一些四处挂名兼职教授的名人,与所兼职大学的接触最多就是聘任仪式和偶尔的讲座,就能收获大学的欢迎与称赞。对此,一些大学也意识到了滥聘兼职教授的弊端。比如,北京大学就对聘请兼职教授做出规定,条件包括“对相关学科的发展做出或可以做出重要贡献”“一般应具有教授职称”等。

目前,我国教育行政管理部门,未对大学聘请兼职教授做出明确规定,而一些大学或二级学院有相关管理规定。例如:中国农业大学兼职教授聘任条件有4条,主要内容是兼职教授应满足学术造诣高深、能够参与学校实质性教学和科研工作、有长期的教学工作经验等。法大对兼职教授的聘请也有4条要求,但是在“在本人从事的专业领域有一定的学术影响”这一条上,邓亚萍在乒乓球领域确有影响,但这个影响是否为学术影响?显然不是法大表示的“符合条件”那么简单。

学界认为,大学聘请兼职教授应遵循学术规范。法大聘请邓亚萍做兼职教授事件,与法学的学术研究不相关,只与学校拓展社会资源有关,正反映出近年一些大学追求名人效应的怪现象。有学者就批评,在一些大学管理层存在着领导素质差、对待学术缺乏严肃态度的情况,这种现象影响了我们国家世界一流大学的建设进程,大学管理层应该提高对学术的起码敬重。并且,目前确实存在滥聘兼职教授的情况,大学应该建立聘请兼职教授的长效机制,明确并公开聘请兼职教授的程序、条件,消除社会误解,维护学术声誉。

2015年12月7日,在教育部新闻发布会上,教育部教师工作司司长许涛向记者回应近日名人“兼职教授”引争议一事。许涛说,早在2013年,教育部就发布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和规范高校人才引进工作的若干意见》,在大学人才引进方面,教育部提过明确的要求,怎样有序地引进,怎样有序地流动,下一步教育部会再次强调有关要求,尤其是在执行过程中,我们要注意大学操作的规范性,给大学更多的指导。无论教育部是否出来干预,大学都不能再违规滥授教授“桂冠”了,因为教授“桂冠”不是礼物,不能用于赠送;更不是商品,不可用于交易……

以政代学:有违程序正当之举

大学是专门承担学术研究和知识传授的机构,有其独立的章程并依据章程形成具体的规则,按照规则相对独立地进行自治。由于学术研究的特殊性以及评判学术活动的专门性,大学属于一种“部分社会”的组织架构。从此意义上说,如果是依循有效规则、遵守正当程序做出的学术决定,包括兼职教授聘请的决定,社会应该对其保持尊重。但是,大学自治并非意味着不接受审查,自治须依循规则,在保障相关利害关系人基本权利的前提下做出相应的决定。从此种意义上说,大学自治也需要接受程序正当的审查。

法大学生在公开信中说,学校聘请兼职教授应该程序正当、决策公开。公开信提到,比照其他大学聘请兼职教授的办法,应当由学校或院系组成学术委员会,表决通过聘请兼职教授的决定。法大校方对记者表示,此次聘请邓亚萍做体育教学部兼职教授,邓亚萍填写了《中国政法大学兼职教授申请表》,经学校体育教学部学术委员会同意,向学校人事处提交了聘请报告,经学校人事处报主管校领导审批后才正式聘请的。这看似符合法大的规定,但程序是否正当仍然存在疑问。

有学者认为,在此次“兼职教授”事件中,法大并没拿出程序正当的说明。法大在此事上有两个问题没有回答清楚:一是为什么有必要聘请兼职教授?二是通过什么程序聘请兼职教授?前者看似好回答,如聘请邓亚萍是为了支持学校乒乓球发展。然而,社会舆情质疑的主要是第二个问题,即大学聘名人该谁说了算?衍生两个追问:第一,既然是学校聘用,征询过师生的意见吗?第二,在明显有反对声音的情况下,校方以怎样的程序正当说服大家要聘请到底?大学当然可以聘名人,但聘谁、怎么聘、聘了干啥,不能沦为行政领导的特权。

学界一般认为,大学聘请兼职教授本是学术事务,校方应将聘请兼职教授的意向提交给学校学术委员会、职称评聘委员会等学术机构审议,达到兼职教授基本教学与学术标准后方能授予。事实上,我国大学聘请兼职教授往往是校长说了算。也就是说,聘请社会机构或其他学术机构的专家学者做大学兼职教授,进行教学和学术研究是允许的,但不允许的是,行政领导以政代学,不对被聘人的学术和教学能力审核就聘请。

正本清源:勿忘坚守学术之本

大学聘请兼职教授应基于学术与教育的实际需要,不能为了提升学校的知名度或出于其他功利性目的,用兼职教授的荣誉去笼络或讨好社会名人。有学者指出,兼职教授不是谁都可以担任的,必须满足专业对口、能力齐备、师生认可等基本条件,才能真正起到应有的作用,成为大学师资队伍的“活水”和有益补充。就是说,大学兼职教授不是虚职而是实职。鉴于此,大学要建立完善的兼职教授工作机制,明确兼职教授的责权利和工作要求,在学术研究与人才培养中,更好发挥他们的专业特长和实践经验。

法大作为一所政法类院校,设立的绝大多数专业都是法律专业,如要聘请兼职教授,也应该聘请社会上法律方面的专家。从法大聘任兼职教授的基本标准之一是具有相应专业的博士学位或高级专业技术职务来看,邓亚萍是土地经济学博士,如果她受聘于某个经济类院校尚可理解,遗憾的是她偏偏被法大聘请。此次“兼职教授”事件的实质,正如法大学生所公开质疑的,是法大罔顾学科发展规律,盲目追求名人效应的败坏学风行为。既然法大聘请邓亚萍的主要工作是支持学校高水平乒乓球运动队的建设,何不聘请其做兼职教练更好呢?

在制度框架下,一些大学聘任兼职教授的办法,本身折射出很多的行政化因素。法大聘请邓亚萍的决定最终是由人事处审核通过的,缺乏学术机构的审查,就不能保障其学术水平和教学资质,这也恰恰反映出当前大学自主办学的困境。大学毕竟是大学,应该以学术为本,必然要教授当家,聘请兼职教授自然需要教授把关,但聘请邓亚萍做兼职教授显然是行政行为。这就是法大一些师生以及社会舆论质疑法大的焦点所在。西方有个说法,“凯撒的归凯撒”。我们何不愉快地让“教授的归教授”呢?

众所周知,大学是探索高深学问的教育场所与研究机构。教授是一种专业性极强的学术职位。承担着研究学术、培养人才、服务社会等重大职责的教授,需要有系统的理论知识,扎实的专业基础和丰富的教学经验。

篇5:立论(大学生不应该兼职)

第一,从大学生自身来看,首先大学生当前最主要的任务是学习,做兼职会一定程度上挤占学习时间。大学生是社会的一个特殊群体,是国家重点培育的对象,社会最优秀教育资源的享受者,大学生首先要具备应有的的科学文化知识、技能,其次才是提升经验等。同时社会对大学生提出的基本素质要求第一点也是通过课堂教育、校园文化等提高道德文化素质,通过教学改革与实践提高专业素质。因此,大学生应以学子为重,而不是将时间大量的花费在做兼职上。其次,大学生缺乏应对兼职工作中一系列困难以及辨别各种骗局的能力,在做兼职的程中可能非但没能获取劳动成果反而受骗的例子不胜枚举。而在遭遇侵权之后的维权意识不足又使其白白承担损失。

第二,从社会客观条件来看,我国社会当前缺乏完善的保护支持大学生做兼职的配套制度保障,大学生做兼职受到各种因素限制。首先当前市场经济下,兼职行业秩序较为混乱,黑中介以及某些唯利是图的用人单位不在少数。其次,从目前的立法情况来看,大学生兼职的相关法律法规还很不完善。就算北京等地方出台了一些大学生兼职保护政策,但由于程序繁杂,可操作性和实用性不强等原因无法得到学生的认可,目前执行情况并不乐观,大学生勤工助学管理仍处于无法可依的状态。

篇6:大学生应不应该做兼职

Reference Wang Lin(Editor-in-Chief).(2013, November 9th)College students part-time also crazy “Professional buyer” the monthly income is over 10000,Retrieved from Legal

Evening

News,http://dzb.fawan.com/html/2013-11/09/content_463088.htm

Hao Tao(2003, March, 5th)Part-time job for college students: “warm up” for the society, China

Education

Newspaper,Retrieved

from D&urlid=&yx=&filename=CJYB20030305ZZZ9&dbname=CCND0005&uid=WEEvREcwSlJHSldRa1Fhb09jMjVzM3hXZ05zYVZxYVhEQXpXcjhzWW9IWT0=$9A4hF_YAuvQ5obgVAqNKPCYcEjKensW4IQMovwHtwkF4VYPoHbKxJw!&v=MTY5MzVFZU1PVUtyaWZadUZ1RkNya1VML0xJRm9jSmlmU2JMRzRIdExNckk5QURvRmxCUk5LdWhkaG5qOThUbmpxcXhk

篇7:大学生适合做什么兼职

首选家教

特别是英语好的同学,我们可以选择教初中或小学,因为这个难度相对低一些。当家教的酬劳是按小时算的,工资也很可观。觉得喜欢和孩子沟通的同学可以去尝试下哦。

发宣传单页

快过年了,各大商家都在做宣传打折活动。这块需求量特别大,工作简单,没什么要求。好处呢就是可以很好的锻炼自己与人沟通的勇气,还有就是不怕吃闭门羹的勇气哦。

促销员

各个大型商场经常搞促销,而商场一般都会缺人手,促销工作可以很好的锻炼自己的表达能力。我们就可以利用假期时间去做这种兼职。当促销员也是相对轻松,只是得站一天。

服务员

年末了,很多像肯德基,麦当劳等的快餐店,生意更火爆,按小时付费。有兴趣可以去做上几个小时,可以让你学到以微笑待人接物,怎么把最好的服务带给客户。

迎宾礼仪

这个兼职一般都要求挺高的,一般都要求形象好、气质佳的女性或者男性,所以有这方面条件的同学还是可以选择这个兼职的哦,当然这个薪酬也是很可观的。

车展模特

这个要求形象好、气质佳的,不过一般女孩子居多,去车展中心可以扩展自己的视野,能够让自己更早的接触一些社会气息,让自己毕业后能够刚好的融入到社会当中去。

代理旅游、快递、报刊、教育培训等

做这行待遇也还可以,去年认识一个武汉大学的朋友,她周末、长假代理旅行社,自己当兼职导游,晚上在一些电台做兼职主持人,她每个月给家人寄生活费;我一个玩得好的朋友在代理快递,我们学校就有很多朋友在代理考研培训、计算机等级培训、报刊杂志等。当代理也算是一份较轻松的工作。拥有良好的人脉关系对做代理是相当有利的,反过来,当代理也可以让你认识更多的人.注意事项:

篇8:大学生应不应该做兼职

它们成功的原因是什么?是依靠技术的创新、制度创新、运作模式创新!而这些不断创新都是依靠企业人力资源的开发与运用。这就是一系列的系统工程,是考虑如何将人力资源潜能激发、提高工作效率、增强员工创新活力,推进企业持续发展等问题的总和。而这些问题最终导致的结果也直接影响企业目标的最终实现。将以上各种因素归结起来,和个人的目标结合起来,就是企业要为员工作的职业规划。

职业生涯管理分为个人的职业生涯管理和组织的职业生涯管理,个人的职业生涯管理是以实现个人发展的成就最大化为目的,通过对个人兴趣、能力和个人发展目标的有效管理实现个人的发展愿望。企业的职业管理是公司人力资源管理的主要内容之一,是公司将个人发展和企业目标相结合,对决定员工职业生涯的主客观因素进行分析、测定和总结,并通过设计、规划、执行、评估和反馈,使每位员工的职业生涯目标与公司发展的战略目标相一致的过程。在大学生最初进入企业的时候,应该给他们树立第一份工作最重要的作用就是找方向的意识。让他们在理论的抉择中和现实的接受中认可第一份工作,所以,第一份工作有两个作用:

一是检验自己理论上所做的职业选择。

二是在实际的工作探索自己可能适合的职业方向。我们要在这两个作用中判定自己可能适合发展的职业方向。

如果这些新职员在工作中发现和自己的理论上的判断是一致的,其工作的实际内容是自己喜欢的和能够胜任的,就可以进一步告诉他们这就是他们所适合的职业方向,他们要做的就是在工作中进一步学习,补充自己的不足,以谋求在工作上的更大发展。

如果他们在实际工作中发现,这份工作不是原先所想象的那样,不是原本所喜欢的,那就证明这不是所适合发展的职业方向,此时我们要注重让他们在工作注意总结自己和发现自己,如果在工作中发现自己最喜欢的是与数字和机械打交道,那么这个就是他的一类兴趣,在考虑为他们换岗时,这就是重要的参考因素,我们要从职场的不适合找到可能适合的,让他们感受到企业在各个方面关心着他们,这样我们在工作之外才会有收获。

因此,安排新毕业的大学生做职业指导具有重要的意义。其意义主要表现在让他们了解职场规则、增加职业经验、明确自我认识三方面。

1、了解职场上各种显规则和潜规则,学习处理办公室人际关系的技巧。如何赞美同事,如何向领导汇报工作,如何与异性同事、讨厌的同事相处,了解职场加薪规则,总之,他们原本不擅长的,不懂的社会规则,都要注意在第一个工作岗位中学习,这是制约他们日后在企业的职业发展的重要因素,是让他们顺利地融入企业文化最重要的一环。学的目的不是让他们变得更老练,而是可以让他们更自由地在企业发展。只有比了解了企业内部的种种事迹规则后,他们不会因此而感到困惑、受到伤害,才可以让他们按照企业的要求与愿望去发展和行事。

2、增加职业经验,在第一工作岗位中学习增长职业知识,提升职业能力,发展职业技能,培养职业道德,树立职业榜样等。了解职场规则只是为了更好地适应企业的内部实际,而增加职业经验却是提升发展自己的必修课,没有这些硬件一般人是没有什么大发展的,是不会攀登到职场顶峰享受到高峰体验的。所以,要想有发展,还得靠实力。要在第一个工作岗位上学习处理工作的方式方法,汇报工作的技巧,如何适应工作方式和企业文化,如何向优秀的同事学习,如何向业内一流的人物看齐,如何最大化的提升自己的工作能力,如何收集整理分析职业信息等等,这些才是让员工取得成功的关键因素,无论他们的第一份工作是否是最喜欢的,企业都要有意识地要求他们去学习这些,毕竟,成长是他们自己的事。

3、明确自我认识,要提醒新员工在第一个工作岗位中有意识地发现自己,分析自己,总结自己。为什么要明确自己呢?因为他们在做工作,工作本身会影响他们的发挥和发展,会制约他们是否喜欢的态度;而另一个因素,就是让他们发现自身喜欢什么工作,适合做什么工作,可以做什么工作。工作上的任何不喜欢,首先都是员工主观上的不喜欢。所以,我们要在新员工的第一份工作中,让他们最大化地分析自己的性格,发现自己的兴趣,明确自己的价值观,澄清自己的理想……当他们可以最大化地了解自己时,就会发现自己适合发展的职业方向,有了方向企业就能据此找到他们个人发展同企业发展相结合的地方,从而让他们达到其所希望的职业目标,最终企业就能让这些员工找到属于自己的工作世界,而在这个世界中他们会拥有最大的快乐和最大的满足感与成就感,但这些统统都要归因于他们找到了自己:知道了我是谁,我要成为谁。

每个人的第一份工作都是因为不同的选择而确定的,所以,当心毕业的大学生来到我们的企业时,就应该让他们充分发挥自己的才干,让他们找到真正适合自己的职业。这样才能够确定他日后在企业的发展,为企业的人力资源工作打下深厚的基础。

对新员工的职业指导不仅对新员工自己本身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对企业人力资源的稳定性也有直接的影响。如果给员工设计的职业规划不恰当,很可能会导致企业员工的高离职率。

为什么在帮助新员工做职业生涯规划之后,他们还要离职呢?

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是因为在企业导入职业生涯规划体系的时候没有给员工灌输清晰的职涯规划理论。

那什么是职业生涯?什么是职业生涯规划呢?

职业生涯是指个体职业生活的历程,包括职业生涯的维护和变更、职务升迁与职位的变动等。它是个体职业生涯发展的整体“路线图”。

对于大学生来说,职业生涯仅仅只是对未来发展道路的预期,而对于在职从业人员职业生涯是对未来发展的预期和过往经验的总结。职业生涯是个人工作行为和工作态度的呈现。

职业生涯规划就是针对个人内心心里特征和外在环境进行评定、分析、研究的基础上,为其设定明确的长期职业发展目标,并制定相应的发展步骤和具体活动规划。

企业为员工列出了详细的职涯规划路线图的时候,如果没有对员工进行正确的观念倒入,那么这种职涯规划线路图往往会被员工认为是企业的一种承诺,当承诺不能兑现时比没有承诺还可怕,它会严重打击员工的积极性,降低员工对企业的忠诚度,对追求发展的员工来说,这是一种无法修复的伤害。

所以企业在为新员工进行职业生涯规划,必须要先到如正确的观念,然后根据岗位特征和新员工自身潜质与兴趣等因素,进行综合考虑,才能最大限度的挖掘企业人力资源的潜能。

参考文献

[1]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培训就业司、中国就业培训技术指导中心,《创新职业指导新理念》,2008年第4次出版,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

上一篇:中央部委公务员待遇下一篇:草地旧事作文5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