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一 小学田径运动会竞赛规程

2024-05-24

六一 小学田径运动会竞赛规程(通用4篇)

篇1:六一 小学田径运动会竞赛规程

洮南市第八中学田径运动会竞赛规程

一、日期地点:2012年5月8日在本校田径场举行

二、参加单位:全校学生

三、比赛项目:男女100米、200米、400米、800米、跳远、跳高、铅球、4x100米、4x400米,女生1500米、,男生3000米,单项取前六名,接力取前三名。

四、竞赛办法:

1、每班男女各10名。

2、每人报2个单项,参加4×100米接力不算兼项。

五、竞赛办法:以班级为单位,年级为组别

六、录取名次和计分办法:

单项录取前六名,按7、5、4、3、2、1计分,集体项目得分加倍,比赛不足六名,录取名次递减一名,依此类推。

七、报名时间:各班请于4月30日前将报名表交到体育组,逾期扣团体总分。

八、未尽事宜,另行通知。

洮南市第八中学田径运动会竞赛规程

洮南市第八中学

2012年4月

大 会 注 意 事 项

一.提倡精神文明,发扬良好的体育道德风尚。

二.服从命令听指挥,严守纪律自觉遵守大会规章制度,不得随意进

入比赛场地,不得随意离开本班参观场地。

三.参加比赛的运动员必须到检录处检录,检录不到者为弃权。运动

员胸前必须佩戴号码,否则不得参加比赛。点名后整队带入比赛场地,比赛前做好准备活动。

四.运动员须按报名项目参加比赛,不得冒名顶替。一经查出,取消

比赛名次,并扣本班总分10分。

五.观看比赛时,虚心向运动员学习,对运动员取得的优异成绩均应

热烈鼓掌予以鼓励。

六.运动员必须穿背心、短裤参加比赛。

七.各项比赛结果均在大会公布处公布,不得向裁判员询问比赛结果。

八.各班必须保证参观场地的卫生清洁。

九.未尽事宜,由大会组委会决定。

篇2:六一 小学田径运动会竞赛规程

在紧张、激烈、精彩、公正的气氛中,萃英园中学第四届田径运动会圆满结束了,全校4000多名师生共同参与,学生踊跃参赛,有将近500名学生参赛,是萃英园中学建校以来参赛人数最多、规模最大、场面最热烈、盛况空前的一次运动会。

本届运动会是我校贯切党的教育方针,大力推进素质教育的重要体现。也是对我校学生积极进取,奋发向上,勇敢攀登的精神风貌和综合素质的一次集中展示,同时也对我们学校的行政领导的组织指挥能力和全体老师工作态度与水平的一次检阅。

综观本届运动会有以下的三大特点:

一、领导高度重视,组织指挥得力。

运动会能取得圆满成功,学校领导的高度重视是关键。运动会组织工作是一项庞大、复杂工作,之所以能取得圆满成功,关键在于领导重视,精心策划,组织有序,工作落实,各方支持。为了使运动会取得圆满成功,校长亲自统筹指挥,统一思想,明确职责。学校的行政领导教务处主任兼运动会竞赛组总裁判长俞润舍主任多次召开学校田径运动会的会议,听取运动会筹备情况的汇报并对运动会各项工作提出明确的要求,多次组织运动会筹备会议,对运动会的各项组织工作、宣传工作、赛程安排等都一一过问,指导,确保各项工作落实到位。

二、教师积极参与,团结协作。

从运动会筹备到召开我们整整用了一个多月的时间,许多老师在保 1

证正常工作的情况下做了大量的工作。使得运动会有你,有我,有他更精彩!

1、体艺教师全力以赴,尽职尽责。

本次运动会的成功召开,除了学校领导的支持,离不开全体体艺教师的共同努力。我们的体艺教师为了运动会加班加点,从制定规程、发放规程报名、编排秩序册、测画场地、开幕式的预演、直到裁判工作,全体体艺教师都能凭着团结协作、艰苦奋斗的精神做好本职工作。全体体艺教师在做好迎接学校运动会的同时,要利用体育课对参赛运动员加强进行训练,还要对全校56个班在开幕式上出场和退场的顺序进行排练。有裁判经验的老师对裁判员的培训工作一丝不苟。从运动场场内场外的工作态度和精神,都体现出他们是一个团结协作的集体。特别是艺术教师兼运动会开幕式总策划蒋莎莎老师在本届运动会期间充分发挥了组织和协调能力,保证了运动会开幕式的顺利进行,她对本届运动会进行更是精心策划,为了编排好运动会开幕式表演及入场顺序,几易其稿,为了校运会开幕式的顺利进行,真的不遗余力。

2、裁判员素质高,工作效率快。

本次运动会上裁判员全部由本校授课教师担任,所有教师裁判员,工作积极主动,在较短时间内学习并掌握竞赛规则和裁判法。工作中充分做到了“严肃、认真、公正、准确”。各组裁判长和裁判员配合默契,主动承担任务,表现出良好的工作作风。教师裁判员紧张有序,严谨细致,保证了运动会的比赛紧张激烈,运动员的成绩记载正确无误使本次运动会得以按计划顺利完成。

3、班主任密切配合,任劳任怨。

校运会成功举行,凝聚了班主任不少的心血。比赛前,在不耽误正常的教学工作的情况下,他们对选拔运动员,训练运动员,开幕式学生出入场顺序排练,口号的设计等工作做到一丝不苟。在训练中,有同学出现情绪问题,班主任老师苦口婆心,谆谆教导,让学生放下心理包袱,做到了训练学习两不误。为了设计一个悦耳的口号,有的在学生中广泛征集,有的请教别人,有的自己再三推敲,真花了不少心思。为了让自己的班级的学生在开幕式出场时步伐整齐,精神抖擞,口号响亮,他们不厌其烦的利用空余时间训练。在比赛期间,一方面安排本班运动员参赛,一方面不辞劳苦的跟班管理,确保学生的安全。运动会期间,班主任对各项工作密切配合,任劳任怨,真是功不可没。

三、学生能力的提高,多种意识的培养。

一个人的全面发展,应该是包括身体素质在内的各方面的和谐发展。学校培养的人才不仅应该具有高尚的品德,渊博的学识,创新的精神和实践能力,更应该拥有强健的体魄。

在运动会期间,对学生体育意识与自我管理意识的培养发挥了体育运动本身得天独厚的功能,尤其是对于现在进课室拿书本,回到家中开电视,入了房间玩电脑,甚至“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学生来说,此次运动会更具深远的意义。

1、生命意识的培养。

本次运动会强调多人参与,项目设置多,特别是集体项目高二700多名学生集体参加大型广播体操表演,突出参与性。运动会竞赛上全校超过

八分之一的学生参加了比赛,并且选择多样性,突出了文本到人本的转换,这是尊重学生的体现,他与奥运会格言“比赛的目的不在于获胜,唯有参与则更有意义”相吻合。四千多名的学生观看了比赛,在旁助威打气,那种呐喊声,欢呼声,欢笑声,响切运动场上空,真让人感受到生活的意义,生命的精彩。

2、竞争意识的培养。

“在锻炼成健康的身体中锻炼成健康的精神”,运动员在潇洒比赛的同时表现出顽强、拼搏、勇敢、果断的意识品质,踏跳的瞬间,铿锵有力,腾空而起,气势如虹;终点冲刺,万马奔腾,气势磅礴;一球出手,犹如指点江山,一定乾坤;一棒传递,就像沟通的开始,希望的传送,„„今天在学校运动场上竞争的小健儿,谁敢说将来不就是在奥运会上夺冠的猛将。

3、合作意识的培养。

“团结就是力量”。本次比赛集体项目有多个,要求多名学生共同完成,通过合作让学生体验团队的作用,在合作中提升自己。本届运动会设立“体育道德风尚”奖,要求在开幕式入场时全班同学步伐整齐,精神抖擞,口号响亮,在观看的时候文明礼貌,秩序井然,注意安全,这也是合作意识的培养。

4、管理意识的培养。

比赛场上运动员生龙活虎,比赛高潮迭起,但观众们却文明看座,秩序井然,时而呐喊,时而静观,各个班级表现出良好的组织性、纪律性,学生的自我教育和自我管理意识得到培养,学校“管中有理,理中带管”的教育性管理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5、思想意识的培养。

本次运动会的是一场思想观念的变化,一种新理念的体现。运动会除比赛项目外,在开幕式的环节中,两个由高二年级同学表演的精彩的健美操,传统舞,丰富了整个运动会的内涵,提高了学生的体育文化素养,坚固了学校体育文化支撑。因此,我们可以这么说:校运会不仅是特长学生发挥的舞台,更是全体学生展示风采的空间;校运会不仅是学校事历的兑现,更是学校实施素质教育的真实体现。

通过举办本届田径运动会,激励学生积极参加体育锻炼,增强体质,提高学生的运动技术水平,培养学生吃苦耐劳、奋勇拼搏、团结进取、热爱集体的精神,展示我校素质教育的成果,同时发现和培养具有体育专长的人才,进一步推动我校体育运动的发展。

总结人:徐道余

篇3:六一 小学田径运动会竞赛规程

1 研究方法

1.1 调查问卷的发放与回收

教师问卷:问卷发放采用邮局邮寄和当面发放相结合的方式。选取了来自22个省、市、自治区的87所小学做为教师问卷发放学校, 通过邮局邮寄的方式, 发放教师问卷650份, 回收问卷447份。借国际田联地区发展中心 (北京) 举办“国际田联少儿趣味田径指导员培训班”的机会, 对参加培训的35位小学体育教师进行问卷调查。利用北京教育学院举办“小学体育骨干教师培训班”和国家体育总局田径运动管理中心举办“少儿趣味田径指导员培训班”的机会, 通过当面发放的方式共发放教师问卷195份, 全部回收。两种方式共发放教师问卷845份, 回收642份, 有效问卷597份, 有效回收率为70.86%。

学生问卷:从北京、天津、辽宁、安徽、湖北、江苏、甘肃、广西八个省、市、自治区中, 每个地区选取一所小学, 共八所。采用邮寄的方式发放学生问卷1000份, 回收938份, 有效问卷915份, 有效回收率为91.50%。

1.2 调查问卷的效度——内容效度

邀请了六名专家采用专家评价法对问卷的内容效度 (content validity index, CVI) 进行检验。从内容效度得分来看, 此教师问卷能够反映出田径运动在小学校园开展的现实状况, 具有较理想的内容效度。

1.3 数据统计与分析

调查问卷中的问题有单项选择、多项选择和多项选择排序三种题型, 不同题型在数据处理时采用不同的编码方式, 利用SPSS 20.0软件对问卷数据进行统计处理。

2 结果与分析

2.1 田径教学在小学体育课中所占的课时比重

通过对教师的调查发现 (见图1) , 田径教学占体育课总课时比例高于30%的教师在60%以上, 有83.92%的体育教师安排田径教学的课时数占体育课总课时的20%以上。这表明, 新课标虽然没有规定田径内容的具体教学时数, 但与过去的教学大纲相比, 在小学体育课的教学实践中, 田径教学所占的课时比重并没有下降, 学时也没有减少, 田径仍然是小学体育课的主要教学内容之一。

2.2 学生与教师对田径运动的态度和认识

2.2.1小学生对田径运动的态度

在学生问卷中列举的15个体育运动项目, 要求被调查的小学生从中选出他们最喜欢的三项。统计结果如图2所示, 小学生最喜欢的体育项目前三位分别是:羽毛球、游泳和篮球, 田径排在第八位。在受访的学生中, 有162名学生把田径列为最喜欢的三项体育运动之一, 仅占被调查学生总数的17.7%。从中可以看出, 虽然田径是小学体育课的主要教学内容, 但它却不是小学生最喜欢的体育运动项目, 学生对田径的喜爱程度与田径在体育教学中的地位并不相符。而小学生最喜欢的体育运动如羽毛球、游泳、轮滑, 又不是小学体育课的主要教学内容, 表明小学的体育教学并没有真正培养出学生对教学内容的兴趣和爱好。

小学生喜欢的体育项目按照性别分开排序后发现 (见表1) , 男生和女生所喜欢的体育运动有些差异。男生更倾向于喜欢篮球 (47.59%) 和足球 (42.77%) , 女生则更喜欢游泳 (58.27%) 和轮滑 (40.53%) , 男生喜欢乒乓球、跆拳道、武术的比例高于女生, 而女生对体育游戏、体育舞蹈、体操的喜爱程度高于男生。但是, 田径在男生、女生喜欢的体育运动中均排在第六位, 选择喜欢田径运动的162名小学生中, 男女各占一半。表明男生和女生对田径运动的喜欢程度并没有太大的差异, 并未表现出性别差异带来的影响。

2.2.2 小学生对体育课的态度

就小学生对体育课的态度进行了调查, 在受访的915名小学生中, 90.16%表示喜欢体育课, 9.84%表示不喜欢体育课。在其喜欢体育课的原因中 (见表2) , 中选频次最高的两个选项分别是:体育课“可以锻炼身体, 增强体质, 增进健康” (67.03%) 和上体育课可以“和小伙伴一起运动, 觉得很快乐” (58.55%) 。而选择“体育老师能激发我的运动兴趣, 所以喜欢上体育课”的小学生仅有144人 (占总人数的17.45%) , 虽然排在第三位, 但其中选比例远低于排在前两位的选项。在小学生不喜欢体育课的原因 (见表3) 中, 排在前三位的分别是:“我不喜欢体育老师上课的方式” (38.89%) 、“体育课的活动对我来说有点难, 我没有其他同学表现的出色” (34.44%) 、“体育课的活动没意思, 无法激起我的兴趣, 所以不喜欢体育课” (31.11%) 。调查结果从另一个侧面表明, 体育课的教学内容, 教师的教学手段、方法和组织形式, 以及教学内容的难易程度是影响学生对体育课喜欢程度的主要因素, 大多数学生的厌学跟课程和教学方式有很大关系。

2.2.3 体育教师对田径教学的认识

体育教师对于“学生是否喜欢田径”以及“什么原因造成学生对田径运动的兴趣不高”等问题的认识直接影响着教学实践。就“小学生对田径运动的喜爱程度低于其他体育项目”这一问题, 对体育教师进行了调查。调查显示见图3, 38%的体育教师赞同小学生并不喜欢田径运动;43%的体育教师不赞同小学生对田径运动的喜欢程度低于其他运动项目;还有19%的体育教师表示不确定小学生对田径运动的喜欢程度是否低于其他体育项目。调查结果表明, 体育教师对于“小学生是否喜欢田径运动”的问题没有形成一致的看法, 并不清楚小学生究竟喜不喜欢田径运动。通过体育教师调查学生对田径运动兴趣不高的原因 (见图4和图5) 结果显示, 有51%的受访教师认同由于田径运动的枯燥性, 在教学中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而有30%的教师持反对意见;有42%的受访教师同意是由于长期以来受到技能教育、体质教育思想的影响, 田径教学难以激发学生的兴趣, 而有37%的教师不赞同此种观点;还有两成左右的受访教师不确定是由于田径运动自身的特点, 还是由于教学指导思想的原因导致了学生对田径运动兴趣不高的现象。表明学生对田径不感兴趣的原因究竟是田径运动本身的问题, 还是教学方面的问题, 体育教师对此并没有统一的认识。

2.3 影响田径教学的其他客观条件

学校的场地、器材、师资力量等是影响田径教学的客观条件。学校是否具有田径场地, 生均活动面积是否充足, 田径器材是否完备直接决定着体育课田径教学能否顺利地开展。图6显示, 14%的受访体育教师所在学校有标准的400米田径场, 近六成的受访教师所在学校具有200米田径场, 这个比例最高, 同时, 还有16%的受访教师所在学校没有田径场地。并且, 半数以上的体育教师认为所在学校的田径场地 (见表4) 可以满足开展田径教学的需要, 27.64%的教师认为其所在学校场地狭小, 生均面积不足, 受场地的制约大部分田径项目的教学无法开展, 另有13.9%的体育教师认为所在学校的田径场地严重不足, 根本无法进行田径教学。

关于田径器材 (见表5) 的情况, 有半数以上的受访体育教师所在的学校田径器材齐全且充足, 有41.71%的体育教师所在的学校虽然田径器材不全, 但能够开展基本的田径教学, 仅有6.53%的体育教师所在学校的田径器材缺乏, 致使部分田径项目无法开展。

教师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 (见表6) , 也是影响教学效果的重要因素。43.05%的受访教师认为师资充足;47.91%的教师认为师资力量不足, 工作量大;还有9.05%的教师所在的学校师资力量严重不足, 存在其他学科教师兼任体育课的情况。

场地、器材、师资情况等都直接影响着体育课的田径教学, 就调查样本的基本情况而言, 这些因素似乎都不是影响小学体育课田径教学的主要原因。

2.4 课余田径活动的基本情况

除了体育课的田径教学, 田径运动在小学校园开展的形式还有课余田径训练、大课间活动和田径竞赛等。调查显示, 87.2%的体育教师其所在学校组织课余田径训练, 其中81.8%的学校为课余训练提供经费支持, 74.3%的教师认为校领导非常重视校田径代表队的成绩, 并且有39.7%的教师表示当课余训练遇到来自家长的阻力时, 校领导会出面协助体育教师做家长的思想工作。对于家长是否支持学生参加课余田径训练, 21.2%的教师认为家长非常支持, 73.4%的教师认为家长一般支持, 而认为家长反对学生参加课余田径训练的教师仅占5.4%。大课间活动中除了安排集体跑, 没有专门组织其他的田径运动。田径竞赛主要是全校规模的田径运动会, 有些学校还会组织越野跑等田径活动。

3 小结

3.1体育课的田径教学是田径运动在小学校园开展的首要形式, 也是当前小学体育教学的主要内容选择之一。

3.2田径教学虽然是小学体育课主要内容, 但没有培养出学生对田径项目的兴趣和爱好;小学生对体育课的厌学多是教学内容的难易度、教学方式、教学方法等教学因素引起;体育教师对学生是否感兴趣田径运动, 认识并不一致。

3.3学校的场地、器材和师资并不是影响田径课开展的主要原因。

3.4大多数学校有经费支持课余田径训练;大课间安排田径运动的形式组织单一和集中;开展的田径竞赛主要是全校规模的运动会。

参考文献

[1]国际田联少儿趣味田径一级讲师培训资料

[2]Chen, A., &Hancock, G.R. (2006) .Conceptualizing a theoretical model for school-centered adolescent physical activity intervention research.Quest, 58, 353-376.

[3]Gao, Z., Lee, A.M., &Harrison, L. (2008) .Understanding students’motivation in sport and physical education:From the expectancy-value model and self-efficacy theory perspectives.Quest, 60, 236-254.

[4]孙南, 钟宇.国际田联少儿趣味田径的特点及开展现状[J].青少年体育, 2012 (10) :129—130.

[5]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体育 (1-6年级) 体育与健康 (7-12) 年级课程标准 (实验稿) [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1.

[6]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 (2011年版) [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2.

篇4:六一 小学田径运动会竞赛规程

摘 要 采用文献资料、实地考察、访谈、数理统计等方法,对天津市第四中学田径队运动损伤现状进行调查,分析造成运动损伤的原因,并对天津市第四中学田径运动员运动损伤的预防提出对策。

关键词 中学田径运动员 运动损伤 训练过程控制

一、天津市第四中学田径运动员的基本情况分析

(一)天津市第四中学田径运动员的基本情况

天津市第四中学76名田径运动员中,男生有52人,占68.4%,女生有24人,占31.6,男女生比例为:2.17:1;16岁的田径运动员有34人,占44.7%,17岁的有25人,占32.9,18岁的有17人,占22.4;运动年限的调查结果显示出,1-3年的有40人,占52.6%,4-6年的有32人,占42.1,7年以上的只有4人,占5.3%。总体来看,目前天津市第四中学田径运动员中,男生占大部分,随着年龄的增长参加田径运动训练的人数呈现出递减的现象,绝大部分运动年限都在6年以下,说明少儿的田径运动训练还比较薄弱,途中有中断,不具有连续性。

(二)天津市第四中学田径运动员损伤比例

通过调查发现,天津市第四中学田径运动队的76名运动员都有过严重损伤、一般损伤、轻微损伤三种不同程度的损伤。严重损伤的有3人,占3.9%,一般损伤的有32人,占42.1%,轻微损伤的有41人,占54%。

本文将从田径运动员损伤的部位、损伤的季节、损伤的时段三个方面来分析其损伤现状。调查显示,天津市第四中学田径运动员的损伤多集中在小腿和踝关节、大腿和膝关节以及足部,它们分别占总人数的32.9%、26.3%、21.1%。其他部位损伤的几率较小。不同的季节田径运动员损伤发病率也不一样,调查显示,在调查的76名运动员中,春秋两季节损伤的有39人,占51.3%,夏季损伤较少,只占21.1%,冬季损伤的比例占27.1%。在田径运动训练整个过程中,不同的时段训练任务不同,训练的强度和量也应不同,如果操作不当,就有可能造成不必要的运动损伤,天津市第四中学田径运动员的损伤大多还是在平时训练时段,比赛和其他时段损伤的不多。

二、天津市第四中学田径运动员常见运动损伤产生原因分析

运动员的整个训练和比赛的过程受自身、教练员和训练条件的影响,那么导致其损伤的原因可以分为自身原因、教练员原因和训练条件三大类。

(一)运动员自身因素

运动员是参与田径运动训练的主体,也是引起其运动损伤的主要原因。从表1可以看出,思想麻痹、不重视因素最为突出,是构成损伤中自身因素的主体,占19.7%,其次是技术动作规范,占11.8%,心理素质较差的因素也占了9.2%的比例,这四个因素合计占运动损伤原因的46%。

(二)教练员因素

教练员是整个运动训练的计划者、组织者和领导者,对运动员的损伤负有一定责任,也是运动员导致损伤的另一个主要因素。从表1我们可以看出,在教练员导致运动损伤方面,训练计划不合理占31.6%。

(三)训练条件因素

训练条件因素方面主要有场地器材和医务监督构成,场地器材是训练中的必备物质条件,如果场地简陋、器材陈旧变形,不但影响训练的效果,很容易导致运动损伤。

三、预防天津市第四中学田径运动员运动损伤的对策

(一)合理安排训练内容和负荷

制定符合中学生田径运动员生理和心理特点的训练计划,并合理安排一般训练和专项训练的比重,合理划分训练的大周期并合理安排训练的内容和训练的负荷。有节奏地逐渐增加负荷;合理安排每次课的内容和负荷,处理好负荷量和负荷强度的关系;因人而易区别对待。

(二)训练和比赛前要充分做好准备活动

准备活动应该注意做到全面性、针对性、渐进性、多样性等。同时不能忽视专项准备活动。还要考虑学生的特点和气候等具体情况。

(三)加强易伤部位的训练

加强易拉伤部位和相对较薄弱部位的训练,提高它们的功能,是预防运动损伤的积极手段,注意加强对小肌肉群的力量练习。

(四)加强心理训练

在平时的训练和比赛中,教练员应适当安排心理技能训练,控制情绪,调节机体,使运动员学会如何把心理能量调节到最佳能量区域。良好的心理技能训练不仅能帮助运动员提高成绩,而且也是预防损伤的有效方法。

(五)加强医务监督

要重视医务监督,建立运动员体质档案,定期检查,了解每个学生的身体状况、机能变化以及运动损伤的情况。采用适当的医学和心理学措施及时消除疲劳、放松肌肉。保证运动员恢复和超量恢复,避免过度训练的出现。

(六)加强运动场地的管理和器材的更新

上一篇:这样的简历最优秀下一篇:我的相亲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