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年度纳税申报表封面空白

2024-04-12

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年度纳税申报表封面空白(通用9篇)

篇1: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年度纳税申报表封面空白

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年度纳税申报表

(适用于查账征收纳税人)

纳税人识别号:***

纳税人名称:南昌宏洋小康茶文化传播有限公司红谷滩分公司 填表日期:2014年05月23日

篇2: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年度纳税申报表封面空白

2014版企业所得税年度纳税申报表(A类)的适用对象是由实行查账征收企业所得税的居民纳税人填报,实行核定征收企业所得税的纳税人不填写此表。

封面上的“税款所属期间”,要根据纳税人的实际经营情况来填写。

实行查账征收的纳税人,有些纳税人是在2013年底之前成立的,至2014年12月31日仍在持续经营的,其“税款所属期间”就填“2014年1月1日至2014年12月31日”。

有些纳税人是在2014年的年度中间开业的,至2014年12月31日仍在持续经营的,填报实际生产经营之日至2014年12月31日,成立日期以营业执照上的成立日期为准,如成立日期是2014年1月18日,则填写“2014年1月18日至2014年12月31日”。

如果纳税人在2014年年度中间发生合并、分立、破产、停业等情况的,填报2014年1月1日至实际停业或法院裁定并宣告破产之日;如果纳税人在2014年年度中间开业且年度中间又发生合并、分立、破产、停业等情况的,填报实际生产经营之日至实际停业或法院裁定并宣告破产之日。

比如说某企业是在2010年成立的,在2014年度7月31日停止经营了,并且在9月20日注销清算结束,则不填写本表。如果企业清算结束是在2015年1月1日之后,则需要填写2014年版的企业所得税年度纳税申报表。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主席令第63号)第五十五条的规定:“企业在年度中间终止经营活动的,应当自实际经营终止之日起六十日内,向税务机关办理当期企业所得税汇算清缴”。从1月1日到7月31日企业终止生产经营这段时间,是企业正常生产经营期,把2014年1月1日至2014年7月31日作为一个独立的纳税年度,在实际经营终止之日起60日内,向税务机关办理当期企业所得税汇算清缴。所以填写的是2008年版的《企业所得税年度纳税申报表》。

同时企业需要把终止生产经营之日到企业注销税务登记之前,作为清算期。企业的清算期也应作为一个独立的纳税年度。假设企业是在2014年7月31日停止生产经营,在2014年9月20日办理税务注销登记,即把2014年8月1日至9月20日也作为一个独立的纳税年度,按破产清算会计核算,填写《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清算所得税申报表》。

“纳税人识别号”:填报税务机关统一核发的税务登记证号码,根据税务登记证填写。

“纳税人名称”:填报税务登记证所载纳税人的全称。它与营业执照、税务登记证的名称都是一致的。

填写好的申报表,要经企业法定代表人审核,签字确认,并填写确认日期。

正式向税务机关报送的企业所得税纳税申报表,需要在封面和所有附表加盖“纳税人公章”,“纳税人公章”名称要与“营业执照、税务登记证”名称一致。有些集团企业公章统一保管,在对申报表加盖公章时不注意,出现过张冠李戴的笑话。

“填报日期”:填报纳税人申报当日的日期。如果纳税人是从2015年3月5日开始填写本申报表,等到把整套报表全部填写完毕是2015年3月31日,实际向税务机关申报是2015年4月8日,则申报表上的“填报日期”为2015年4月8日。

要注意企业“法定代表人”的确认日期应该是在“填报日期”之前,或者与“填报日期”一致。

篇3: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年度纳税申报表封面空白

一、新纳税调整表设计的结构更加科学

旧申报表由1张主表和11张附表组成, 其中涉及纳税调整项目的附表有10张, 包括一级附表——附表三《纳税调整项目明细表》, 附表三下设有5张二级附表, 即附表七《以公允价值计量资产纳税调整表》、附表八《广告费和业务宣传费跨年度纳税调整表》、附表九《资产折旧、摊销纳税调整明细表》、附表十《资产减值准备项目调整明细表》和附表十一《长期股权投资所得 (损失) 明细表》。上述5张附表都是为附表三提供计算数据, 属于附表三的二级附表, 但是在编号上纳税人无法直接判断附表之间的关系。同时附表三还要依赖另外五张一级附表填写数据, 依赖关系如下:附表一《收入明细表》和附表二《成本费用明细表》为附表三提供“视同销售收入”和“视同销售成本”数据;附表五《税收优惠明细表》为附表三提供“免税收入”、“减计收入”、“减免税项目所得”、“抵扣应纳税所得额”数据;附表六《境外所得税抵免计算明细表》为附表三提供“境外应税所得”数据。上述五张附表名义上属于一级附表, 从理论上应当与附表三 (一级附表) 独立, 但实际上为附表三提供数据, 与附表三并不独立, 设计明显不合理。

新申报表共41张, 包括1张基础信息表、1张主表、6张收入费用明细表、15张纳税调整表、1张亏损弥补表、11张税收优惠表、4张境外所得抵免表和2张汇总纳税表。其中15张纳税调整表解决了旧申报表设计不合理的缺陷。一方面, 15张纳税调整表分为三级, 即一级附表1张, 二级附表12张, 三级附表2张。通过附表的编号明确各表之间的上下级关系 (见下图) 。另一方面, 15张纳税调整表按照只反映“会税差异”的原则设计, 使得这15张纳税调整表与其他附表关系独立。首先, 视同销售业务属于“会税差异”, 因此新申报表中收入明细表和成本支出明细表 (即A101010《一般企业收入明细表》、A101020《金融企业收入表》、A102010《一般企业成本支出表》、A102020《金融支出表》和A103000《事业、非营利组织收入、支出表》) 不再填报“视同销售收入”和“视同销售成本”数据;该数据通过纳税调整表A105010《视同销售和房地产企业特定业务表》填报。其次, 税收优惠项目不属于“会税差异”, 因此在新申报表中, 表A105000《纳税调整表》不再涉及税收优惠的调整项目, 税收优惠的调整项目均在新申报表的11张税收优惠表中单独填报。最后, 境外所得纳税调整项目不属于“会税差异”, 因此在新申报表中, 表A105000不再涉及境外所得纳税调整项目, 该项目均在新申报表的4张境外所得抵免表中单独填报。

二、新纳税调整表设计的内容更加全面

新申报表中的15张纳税调整表依据最新的企业所得税政策进行修订, 丰富了税务机关采集的信息。

1. A105000《纳税调整项目明细表》的变化。

旧申报表附表三《纳税调整项目明细表》包括收入类调整项目、扣除类调整项目、资产类调整项目、准备金调整调整项目、房地产预计利润调整、特别纳税调整、其他共7大类调整项目, 共计51个列举调整项目。新申报表A105000包括收入类调整项目、扣除类调整项目、资产类调整项目、特殊事项调整项目、特别纳税调整、其他共6大类调整项目, 共计33个列举调整项目。通过归并调整项目, 虽然从数量上压缩了大类调整项目和列举调整项目, 但是丰富了大类调整项目和列举调整项目的具体内容。例如将旧申报表中工资薪金支出、职工福利费支出、职工教育经费支出、工会经费支出归并为职工薪酬调整, 并通过A105050《职工薪酬调整表》填报;将旧申报表中固定资产折旧、生产性生物资产折旧、长期待摊费用的摊销和无形资产摊销归并为资产折旧、摊销, 并通过A105080《资产折旧、摊销情况及纳税调整表》和A105081《固定资产加速折旧、扣除表》填报。在大类调整项目中新增特殊事项调整项目, 在特殊事项调整项目中新增企业重组、政策性搬迁、特殊行业准备金调整等列举调整项目。在收入类调整项目中新增投资收益、销售退回、交易性金融资产初始投资等列举调整项目;在扣除类调整项目中新增佣金、手续费、加收利息等列举调整项目。

2. A105060《广告费和业务宣传费跨年度调整表》的变化。

2012年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发布的《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广告费和业务宣传费支出税前扣除政策的通知》 (财税[2012]48号) 规定, “1.对化妆品制造与销售、医药制造和饮料制造 (不含酒类制造, 下同) 企业发生的广告费和业务宣传费支出, 不超过当年销售 (营业) 收入30%的部分, 准予扣除;超过部分, 准予在以后纳税年度结转扣除。2.对签订广告费和业务宣传费分摊协议 (以下简称“分摊协议”) 的关联企业, 其中一方发生的不超过当年销售 (营业) 收入税前扣除限额比例内的广告费和业务宣传费支出可以在本企业扣除, 也可以将其中的部分或全部按照分摊协议归集至另一方扣除。另一方在计算本企业广告费和业务宣传费支出企业所得税税前扣除限额时, 可将按照上述办法归集至本企业的广告费和业务宣传费不计算在内。3.烟草企业广告费和业务宣传费支出, 一律不得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扣除。”A105060依据财税[2012]48号扩充了两项内容:第一, 旧申报表附表八《广告费和业务宣传费跨年度纳税调整表》中税收规定扣除率为15%, 新申报表A105060中税收规定扣除率按照所属行业分别填报, 即烟草企业广告费和宣传费为0, 化妆品制造和销售、医药制造和饮料制造 (不含酒类制造) 企业为30%, 其余为15%;第二, A105060新增“按照分摊协议归集至其他关联方的广告费和业务宣传费”和“按照分摊协议从其他关联方归集至本企业的广告费和业务宣传费”。

3. A105080《资产折旧、摊销情况及纳税调整表》的变化。

2014年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发布的《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完善固定资产加速折旧企业所得税政策的通知》 (财税[2014]75号) 规定, “生物药品制造业等6个行业的企业可以采取加速折旧的方法, 对所有行业企业2014年1月1日后新购进的专门用于研发的仪器、设备, 单位价值不超过100万元的, 允许一次性扣除;对所有企业持有的单位价值不超过5 000元的固定资产, 允许一次性扣除。”A105080依据财税[2014]75号扩充了两项内容:第一, A105080新增“2014年及以后年度新增固定资产加速折旧额”;第二, 新增表A105081《固定资产加速折旧、扣除表》, 要求详细填写“六大行业固定资产”和“允许一次性扣除的固定资产”的原值、正常折旧额和加速折旧额。

4. 新增12张纳税调整表。

对于“会税差异”, 税务机关需要尽可能多地采集涉税信息, 因此在纳税调整表附表的设计上, 对重要事项新增纳税调整表。对视同销售业务和房地产企业销售未完工产品事项新增A105010《视同销售和房地产企业特定业务表》;对时间性差异事项新增A105020《未按权责发生制确认收入调整表》;对金融资产、金融负债和长期股权投资等事项新增A105030《投资收益调整表》;对职工工资、职工福利费、职工教育经费、工会经费支出、“五险一金”等职工薪酬事项新增A105050《职工薪酬调整表》;对资产损失事项新增A105090《资产损失税前调整表》;对企业重组事项新增A105100《企业重组调整表》;对政策性搬迁事项新增A105110《政策性搬迁调整表》;对保险公司、证券行业、期货行业、金融企业和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的准备金事项新增A105120《特殊行业准备金调整表》;对跨年度管理事项如符合条件的专项用途财政性资金新增A105040《专项用途财政性资金表》;对需要披露的事项如捐赠事项新增A105070《捐赠支出调整表》;对需要明细数据支撑的二级附表如A105080、A105090进行延展, 新增A105081《固定资产加速折旧、扣除表》和A105091《资产损失 (专项申报) 调整表》三级附表。

综上所述, 新申报表的15张纳税调整表弥补了旧申报表填报的设计缺陷, 层次较旧申报表更加清晰, 不但能够按照最新的企业所得税政策较为全面地反映“会税差异”的调整, 而且丰富了税务机关的采集信息。

参考文献

篇4: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年度纳税申报表封面空白

【关键词】筹建期;企业所得税,年度纳税申报;纳税调整

有关于筹建期企业发生的开办费如何进行会计的处理,以及企业是否可以参加当年所得税会算以及年度税纳税的申报等问题,是企业需要注意的问题,是企业需要寻求可持续发展中所必须要重视的问题,本文将以帮助纳税人进一步了解和掌握好筹建迁建的所得税政策,依据国家税务总局出示的相关文件,以及企业在筹建期间的有关税收政策规定等方面来进行阐述。

一、筹办费问题的处理

所谓的筹办费就是指企业在被批准筹建之日开始,到正常的营业(包括试营业)之日为止中这段时间所产生的经费支出。

在新的《会计准则》里面,所谓的筹办费是被纳入管理费用的科目中核算的,直接计入当期的损益。而在新税法下,对于筹办费用的税务处理与新会计准则是一致的,都是按照企业当期一次性税收之前扣除筹办费。

在《企业会计的应用指南》中规定,企业在筹建期间所发生的筹建费,将直接计入管理的费用,而不再通过长期待摊费用进行核算。在国家税务总局下达的通知文件中明确提到,新税法中未明确规定将筹建费列作长期待摊作用,企业可以在开始营业的当日将其一次性扣除,也可以按照新税法中有关于长期待摊费用的处理办法实行,但一旦选定了某一个处理方式,则不得再次改变。企业可以根据自身的情况,自行选择合适的办法。

二、企业所得税的繳纳以及申报

1.相关的规定

根据国家税务总局下达的关于企业所得税的税收问题的通知(国税函)79号(以下简称“79号文”):中明确规定:企业从开始经营时,就应该要计算企业的损益。而企业在筹建期中所从事的生产活动或经营产生的费用则不得计算为当期的亏损,应该按照79号文件里面的规定执行。

根据79号文件的规定,在企业的筹办期间不计算亏损年度,是对企业的优惠政策。依据79号文件的规定,如果在企业开始经营之后才开始对筹建费的扣除,在一定程度上是延长的纳税人的亏损弥补期限,对一般筹建期很长的企业意义重大。因为企业在筹建期内,没有经济来源,只有费用的支出,如果还要在企业的筹建期间内计算为亏损年度,会对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带来不利,这一点应该要引起纳税人的重视。

例如:某大型商业广场于2010年开始筹建,周期很长,一直到2015年才开始生产经营活动。如果企业在2010年到2015年之间所产生的筹建费用为6000万元,如果按照正常的企业所得税年度纳税申报的制度进行申报,该企业申报亏损额累积达到6000万元,其中所得税的亏损如下:

2010年中企业所得税年度亏损2000万元;

2011年中企业所得税年度亏损1000万元;

2012年中企业所得税年度亏损1000万元;

2013年中企业所得税年度亏损1000万元;

2014年中企业所得税年度亏损1000万元;

从2015年开始正常的经营并与当年盈利的化,纳税调整后所得500万元。

三、企业在筹建期间不进行企业所得税汇算清缴

根据79号文件中规定,凡是在纳税的年度中从事生产、经营,亦或者是在纳税年度中终止经营活动的纳税人,无论企业在处在减税还是免税期间,也不论企业的盈亏程度,一律按照《企业所得税法》中的有关规定对企业所得税进行汇算清缴。

在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开展期间,才进行对企业所得税的汇算清缴,如果企业在筹建期间没有生产经营活动,则不用对企业执行企业所得税的汇算清缴。

四、企业在筹建期间的所得税纳税申报应该为“零”申报

由于纳税缴税的申报是纳税人义务之内的事情,也是纳税人办理纳税实行的一项法定手续,纳税人必须要跟根据相关的法律法规在规定的时间内像税务机关办理企业的所得税制度。

企业的所得税税种的不一样,及要求纳税人进行年度纳税申报,对筹办期

如何进行纳税的申报制度尚未明确。根据79号文的规定,企业在筹建期间也不能认定为亏损年度,但对于企业的所得税年度纳税申报应为“零”申报。

企业根据《会计准则》的规定,企业在筹建期间产生的费用应直接计入管理费用,并要求结转当期损益,企业在筹建期间如若没有进行经营活动,产生的费用全用于支出,在筹建期间必定会发生亏损。

五、关于企业在筹建期间业务招待费等服务费用的税前扣除问题

依据《国家税务总局下达的关于企业所得税应纳税所得额若干税务处理问题的报告》(以下简称“15号公告”)中明确指出,企业在筹建期间,所产生的与筹建活动有关的招待费支出,可按照实际产生的60%计入企业的筹办费,并根据相关的规定在税前扣除,而产生的业务宣传费用与广告费用,也可按照实际发生额计入企业的筹办费,并通过有关规定在税前对其相应的扣除。

案例:某大型企业于2014年5月正式进行筹建,在筹建期间,一共产生了筹建费用70万元,其中广告宣传费和业务的宣传费用一共产生了6万元。并于2015年1月开始进行经营,当年的实际营业额已达到100万元,并在筹建期间所产生的广告宣传费和业务费用为20万元。则改企业未执行新的《企业会计准则》,长期的待摊费用--开办费的有关科目中应归建为筹建期间所产生的费用,到企业正式开始经营活动时则一次性计入为当期损益。

而关于企业的税务处理问题:在2014年度中的损益中相关业务的招待费用为16万元。其中筹建期间为8万元,业务招待费用为8万元,因此,在2014年度所应扣除的业务招待费用应该是两个部分,而依据15号文件的相关规定,在筹建期间所产生的业务招待费用支出是按照实际产生的费用额的60%计入为企业的筹办费用,并按照相关的制度在税前予以扣除。

六、纳税人应注意的纳税事项

在企业开展筹建工作的初期就应当做好建账工作,对于筹建期间所产生的开办费用,要对其进行详细的统计,要使用多栏式明细账,设置三级明细账科目,尤其是广告宣传费用与业务招待费这一类的项目中要单独明示,对比于其他的业务要一目了然。在筹建期间所产生的广告宣传费、业务招待费与生产经营年度中所产生的上诉费用要分开核算,不可以混淆。

而根据《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加强税收征管的若干具体措施》的通知中明确规定,企业未能按照相关的规定取得合法的有效凭据时候不可以在税前扣除。因此,在筹建期间中,对于不合规的票据的费用支出,也不可以对其扣除。

七、結束语

企业在筹建期间进行纳税申报时,特别是内部的纳税人,应按照《企业会计准则》做好相应的纳税钱的纳税申报调整工作,以此同时。还应该要建立起“筹建期企业开办费纳税调整账目”或者进行账目备份,为损益年度的企业所得税汇算纳税调减处理提供相关的依据。

参考文献:

[1]王玉娟.长期股权投资在持有期新企业所得税年度纳税申报表中的填报方法[J].财会月刊,2015,10:75-77.

[2]王玉娟.解读2014年版企业所得税年度纳税申报表之纳税调整表[J].财会月刊,2015,13:90-91.

[3]关于印发《企业所得税年度纳税申报鉴证业务指导意见(试行)》的通知[J].注册税务师,2012,02:58-63.

[4]章建良.浅议新企业所得税年度纳税申报表中值得商榷的几个问题[J].财会学习,2009,01:68-70.

[5]杨峰,何道成,游有旺,岳光富. 新《企业所得税纳税申报表》填报指南(十五) 《资产折旧、摊销明细表》[J]. 经济视角(中国纳税人),2007,06:28-37.

[6]杨峰,何道成,游有旺,岳光富. 新《企业所得税纳税申报表》填报指南(九、十) 《税前弥补亏损明细表》、《纳税调整减少项目明细表》填报实务[J].经济视角(中国纳税人),2007,01:30-41.

[7]龚立强,王卓岩. 新企业会计制度与企业所得税政策差异比较——资产、坏账、广告支出、捐赠及弥亏[J]. 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04,02:42-44.

作者简介:

篇5: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年度纳税申报表封面空白

1、“税款所属期间”:一般填报公历每年元月一日至十二月三十一日;企业年度中间开业的,应填报实际开始经营之日至同年十二月三十一日;企业年度中间发生合并、分立、破产、停业等情况,按规定需要清算的,应填报当年一月一日至实际停业或法院裁定并宣告破产之日。

2、“纳税人识别号”:填报税务机关统一核发的税务登记证号码。

3、“纳税人名称”:填报税务登记证所载纳税人的全称。

4、“纳税人地址”:填报税务登记证所载纳税人的详细地址。

5、“纳税人所属经济类型”:按“国有企业、集体企业、股份有限公司、有限责任公司、联营企业、股份合作企业、私营企业、合伙企业、其他企业”等分类填报。

6、“纳税人所属行业”:按“制造业、采掘业、建筑业、电力煤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商品流通业、房地产业、旅游饮食业、交通运输业、邮政通信业、金融保险业、社会服务业、其他行业”等分类选择填报。

7、“纳税人开户银行”及“帐号”:填报纳税人主要开户银行的全称及其帐号。

二、收入总额项目

1、第1行“销售(营业)收入”:填报从事工商各业的基本业务收入,销售材料、废料、废旧物资的收入,技术转让收入(特许权使用费收入单独反映),转让固定资产、无形资产的收入,出租、出借包装物的收入(含逾期的押金),自产、委托加工产品视同销售的收入。

2、第2行“销售退回”:填报已确认为收入并已在“销售(营业)收入”中反映的销售(营业)收入退回。

3、第3行“折扣与折让”:填报包括在“销售(营业)收入”中的现金折扣与折让,不包括直接扣除销售收入的商业折扣与折让。

4、第5行“免税的销售(营业)收入”:填报单独核算的免税技术转让收益,免税的治理“三废”收益,国有农口企事业单位免税的种植业、养殖业、农林产品初加工业所得等。

5、第6行“特许权使用费收益”:填报转让各种经营用无形资产“使用权”的净收益。转让各种经营用无形资产“所有权”的收益和转让“土地使用权”的收益在“销售(营业)收入”中填报;转让投资用无形资产和土地使用权的收益在“投资转让净收益”中填报。

6、第7行“投资收益”:填报企业取得的存款利息收入、债权投资的利息收入和股权投资的股息性所得。其中,存款利息收入填报企业存入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的货币资金的应计利息,包括外埠存款、银行汇票存款、银行本票存款、信用证存款、信用卡存款的应计利息;债权性投资利息收入填报各项债权性投资应计的利息;股息性所得填报全部股权性投资的股息、分红、联营分利、合作或合伙分利等应计股息性质的所得(按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94)财税字第009号文件规定进行还原计算后的数额)。

7、第8行“投资转让净收益”:填报投资资产转让、出售的净收益,如为负数,填入“期间费用合计”中的“投资转让净损失”(第32行)。

8、第9行“租赁净收益”:填报租赁收入减租赁支出的净额,如为净支出,填入“期间费用合计”中的“租金净支出”(第25行)。包装物出租收入、施工企业的设备租赁收入、房地产企业的出租房产租金收入应在“销售(营业)收入”中反映。

9、第10行“汇兑净收益”:填报计入当期财务费用的汇兑收入减汇兑支出的净额,如为净支出,填入“期间费用合计”中的“汇兑净损失”(第24行)。已资本化计入有关资产成本的汇兑损益不得在此重复反映。

10、第11行“资产盘盈净收益”:填报企业全部存货资产、固定资产盘盈减允许在成本费用和营业外支出中列支的盘亏、毁损、报废后的净额,如为净损失,填入“期间费用合计”中的“资产盘亏、毁损和报废净损失”(第31行)。转让有关资产的收入不在此行填报。

11、第12行“补贴收入”:填报企业收到的各项财政补贴收入,包括减免、返还的流转税等免税补贴收入也在此行填报。

12、第13行“其他收入”:填报除上述收入以外的当期应予确认的其他收入。包括从下属企业或单位的总机构管理费收入,取得的各种价外基金、收费和附加,债务重组收益,罚款收入,从资本公积金中转入的捐赠资产或资产评估增值,处理债务的收入等。“其他收入”应附明细表加以说明。

三、扣除项目

1、第15行“销售(营业)成本”:填报各种经营业务的直接和间接成本,以及销售材料、下脚料、废料、废旧物资发生的相关成本,技术转让发生的直接支出,无形资产转让的直接支出,固定资产转让、清理发生的转让和清理费用,出租、出借包装物的成本,自产、委托加工产品视同销售结转的相关成本。

2、第16行“销售(营业)税金及附加”:填报有关的销售(营业)税金及附加

3、第17行“期间费用合计”:填报本期发生的期间费用性质的全部必要、正常的支出。已计入有关产品的制造成本,或与取得有关收入相对应的成本,不得重复扣除。第18至42行按费用的性质分别填报本期期间费用的具体构成项目。

4、第18行“工资薪金”:填报本纳税年度实际发生或提取的计入期间费用中的工资薪金。不包括制造成本、在建工程、职工福利费、职工工会经费和职工教育经费中列支的工资。

5、第19行“职工福利费、职工工会经费、职工教育经费”:填报实际提取的全部职工福利费职工工会经费和职工教育经费,减除制造费用、在建工程中列支的职工福利费后的余额。

6、第20行“固定资产折旧”:填报本期期间费用中包括的有关资产的实际折旧额。

7、第21行“无形资产、递延资产摊销”:填报计入管理费用的全部无形资产、递延资产的实际摊销额。

8、第22行“研究开发费用”:填报在管理费用中列支的各种技术研究开发支出。企业当期发生的研究开发支出比上一纳税年度增长10%以上,按规定允许附加扣除研究开发费用的,作为纳税调整减少项目在第61行填报。

9、第28行“税金”:填报企业缴纳的计入本期管理费用的房产税、车船使用税、土地使用税、印花税等。

10、第29行“坏帐损失准备金”:填报采用直接冲销法核算的企业实际发生的坏帐损失。

11、第30行“增提的坏帐准备金”:填报采用备抵法核算的企业本年度提取的坏帐准备。

12、第33行“社会保险缴款”:填报按国家规定缴纳给社会保障部门的养老保险、失业保险等基本保险缴款。

13、第40行“运输、装卸、包装、保险、展览费等销售费用”:填报本期销售商品过程中发生的运输、装卸、包装、保险、展览费,以及为销售本企业商品专设销售机构的业务费。商业性企业还包括进货运输途中的合理损耗和入库前的挑选整理费。

14、第42行“其他扣除费用项目”:填报除第18至41行以外的其他扣除费用项目,包括资产评估减值、债务重组损失、罚款支出、非常损失等。“其他扣除费用项目”企业应附明细表加以说明。

四、应纳税所得额的计算

1、第44行“纳税调整增加额”:填报企业财务会计核算的收入确认和成本费用标准与税法规定不一致进行纳税调整增加所得的金额。第45行至59行填报具体的纳税调整增加项目,上述各项目如为负数,应作为纳税调整减少额在第62行“其他纳税调减项目”中反映,并附明细表加以说明。

2、第59行“其他纳税调整增加项目”:填报除第45行至58行以外的其他可能导致“纳税调整后所得”增加的项目。包括企业会计报表中尚未确认为收入,而按税法规定应确认为本期收入的项目。

3、第63行“纳税调整后所得”:本行如为负数,是企业当期申报的可向以后年度结转弥补的年度亏损额。

4、第69行“免于补税的投资收益”:填报按规定还原后的数额。

企业所得税年度纳税申报表附表一:

《销售(营业)收入明细表》填报说明

一、《销售(营业)收入明细表》填报销售(营业)收入的具体构成项目。企业应根据主营(基本)业务收入、其他业务收入、营业外收入等会计明细科目和业务性质分析填列附表一后,再据以填列主表的第1行“销售(营业)收入”。

二、附表一有关项目填报说明

1、第2行“工业制造业务收入”:包括直接销售产品的收入:自设非独立核算销售机构的产品销售收入;委托他人代销产品收入;受托加工业务和工业性劳务作业收入。电力、煤气和水的生产企业的销售收入和矿产资源开采等采掘业务的收入在本行填报。

2、第3行“商品流通业务收入”:包括商品流通企业的国内贸易和进出口销售收入;代购代销业务收入;储运业务收入等。

3、第4行“施工业务收入”:包括施工企业的工程价款收入;劳务作业收入;设备租赁收入。

4、第5行“房地产开发业务收入”:包括建设场地(土地)的销售收入;商品房销售收入;配套设施销售收入;代建工程(代建房)收入;商品房售后服务收入;出租房租金收入。

5、第6行“旅游、饮食服务业务收入”:包括旅行社的营业收入;饭店、宾馆、旅店的营业收入;酒楼、餐馆的业务收入;理发、浴池、照相、洗染、修理等服务的收入;游乐场、歌舞厅、度假村的收入。

6、企业的运输业务、邮政通信、金融保险和其他中介服务收入应附说明。

企业所得税年度纳税申报表附表二:

《投资所得(损失)明细表》填报说明

本附表填报企业的各项投资所得的详细资料。企业应按投资性质、投资期限进行归类。短期投资和债券投资只填报投资成本、投资所得、转让成本、投资转让价格和投资转让收益。企业必须先根据短期投资、长期投资、投资收益、应收利息、应收股息等会计科目的明细帐分析填报本附表,然后据以填报主表的第7、8、32行。

企业所得税年度纳税申报表附表三:

《销售(营业)成本明细表》填报说明

本附表填报与销售(营业)收入相配比的直接成本和制造费用。企业应根据有关会计帐户的明细科目和成本计算单或汇总成本计算单先分析填列本附表,然后据以填报主表第15行。企业必须严格区分成本与期间费用的界限,不得混淆或重复计算申报。其中,企业的运输业务、邮政通信业务、金融保险业务和中介服务等业务的成本必须附说明。

企业所得税年度纳税申报表附表四:

《工资薪金和职工福利等三项经费明细表》填报说明

(一)本附表填报应计工资总额及其分配、实际发放工资总额,反映企业按实际发放工资总额提取的职工福利费、职工工会经费、职工教育经费及其分配。

(二)本附表第3列第2—9行应根据“应付工资”贷方发生额及工资薪金费用分配汇总表等凭证分析填报。其中第3列的第9行填报“应付工资”贷方发生额合计,实行工效挂钩的企业包括提取的工资及工资增长基金。

(三)第3列第10行反映企业实际发放的工资总额,企业应根据“应付工资”借方发生额的合计填报。第4列的第10行“职工福利费”是指税前按工资总额的规定比例提取的部分,不包括企业从税后利润中提取的职工福利费。

(四)本附表与主表的逻辑关系为: 第3列的第4+5行=主表的第18行;

第4列的第10行—第4列的第2、3、6行=主表的第19行的职工福利费; 第5列的第10行+第6列的第10行=主表的第19行的职工工会经费+职工教育经费;

第4列的第10行=第3列的第10行×14%,第5列的第10行=第3列的第10行×2%,第6列的第10行=第3列的第10行×1.5%;

第4列的第11行=第3列的第11行×14%,第5列的第11行=第3列的第11行×2%,第6列的第11行=第3列的第11行×1.5%; “非工效挂钩企业” 第3列的第10列—第3列的第11行=主表的第45行(如果余额为正数);

“非工效挂钩企业”(第4列的第10行—第4列的第11行)+(第5列的第10行—第5列的第11行)+(第6列的第10行-第6列的第11行)=主表第46行(如果结果为正数);

“工效挂钩企业”第10行第3、4、5、6列与第11行第3、4、5、6列分别相等;

“工效挂钩企业”第3列的第9行—第3列的第10行=主表第45行“工资薪金纳税调整额”,如为负数,则在主表第62行填报。

企业所得税年度纳税申报表附表五:

《资产折旧、推销明细表》填报说明

(一)本附表填报固定资产、无形资产、递延资产的折旧或摊销额。企业应根据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和递延资产分别进行分类统计,统计时可根据税法规定和企业会计核算情况进行适当归类。

(二)企业应根据有关会计科目的明细帐分析填报本附表。企业应按资产分类填报合计的折旧、摊销数额。本附表的逻辑关系式为:第12列的合计数+第13列的合计=主表的第20或21行第9列=第4列+第6列-第8列;有关资产的折旧、摊销合计(第9列)=第11列+第12列+第13列+第14列;企业应根据合计的折旧、摊销额减除第15列合计允许扣除的折旧、摊销额,求得折旧支出纳税调整额,如果是纳税调整增加额,应填入主表的第52行,如为纳税调整减少额,应合计填写列在主表的第62行。

企业所得税年度纳税申报表附表六:

《坏帐损失表明细表》填报说明

一、本附表填报本期坏帐准备提取、冲销情况。

二、本附表的表头项目的填报:

1、采取直接冲销法的企业只需填写“本期实际发生坏帐损失”栏,收回已核销坏帐应作为其他收入在主表中反映。企业申报的坏帐损失与税务机关审核确认的坏帐损失的差额在主表的第53行填报。

2、采取备抵法的企业,表头各栏的逻辑关系为:

“本期增提的坏帐准备”=期末应收帐款余额×企业实际坏帐准备的提取比例-[期初坏帐准备帐户余额(保留数)-本期实际发生的坏帐+本期收回已核销的坏帐]如为负数表示减提的坏帐准备。

“本期按税法规定增提的坏帐准备”=期末应收帐款余额×税法规定的坏帐准备提取比例-(期初应收帐款余额×税法规定的坏帐准备提取比例—本期实际发生的坏帐+本期收回已核销的坏帐)。

企业会计核算中实际增提的坏帐准备(主表第30行)大于按税法规定应增提的坏帐准备,或者企业应减提的坏帐准备(主表第30行用负数表示)小于按税法规定应减提的坏帐准备,均应调整增加应纳税所得,在本附表“本期申报的坏帐准备纳税调整额”中用正数填报,并填入主表的第54行。反之,应调减应纳税所得,在62行“其他纳税调整减少额”中,并在附表中加以说明。

三、表中实际发生的坏帐、收回已核销的坏帐应填报合计数。

企业所得税年度纳税申报表附表七:

《广告支出明细表》填报说明

1、本附表填报本期发生的全部广告支出;

2、本附表可以按不同产品归类填报;

3、用于做广告的礼品支出必须逐笔填报支出去向。

企业所得税年度纳税申报表附表八:

《公益救济性捐赠明细表》填报说明

1、本附表填报本期发生的通过非营利社会团体或国家机关进行的所有公益救济性捐赠支出;

2、“用途”栏填报公益、救济性捐赠用途,可以按用途归类填报;

3、“公益救济性捐赠的扣除限额”=主表第43行“纳税调整前所得” ×3%(金融企业按1.5%计算);

4、“捐赠支出总额”填报在营业外支出中列支的全部捐赠支出;

5、“捐赠支出纳税调整额”=“捐赠支出总额”-实际允许扣除的公益救济性捐赠额。

企业所得税年度纳税申报表附表九:

《税前弥补亏损明细表》填报说明

一、本附表填报用本期申报的“纳税调整后所得”弥补前五年申报的亏损情况。

二、“亏损或所得” 分别填报前五年每一纳税年度纳税申报表主表第63行“纳税调整后所得”数,负数为亏损,正数为所得。

三、“已申请弥补亏损”分别填报前五年每一纳税年度的亏损已申请弥补的数额。

篇6: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年度纳税申报表封面空白

1.《企业基础信息表》(A000000)

本表为必填表。纳税人填报申报表时,首先填报此表,为后续申报提供指引。2.《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纳税申报表(A类)》(A100000)本表为必填表。是纳税人计算申报缴纳企业所得税的主表。3.《一般企业收入明细表》(A101010)本表适用于除金融企业、事业单位和民间非营利组织外的企业填报,反映一般企业按照国家统一会计制度规定取得收入情况。4.《金融企业收入明细表》(A101020)本表仅适用于金融企业(包括商业银行、保险公司、证券公司等金融企业)填报,反映金融企业按照企业会计准则规定取得收入情况。5.《一般企业成本支出明细表》(A102010)本表适用于除金融企业、事业单位和民间非营利组织外的企业填报,反映一般企业按照国家统一会计制度的规定发生成本费用支出情况。6.《金融企业支出明细表》(A102020)本表仅适用于金融企业(包括商业银行、保险公司、证券公司等金融企业)填报,反映金融企业按照企业会计准则规定发生成本支出情况。

7.《事业单位、民间非营利组织收入、支出明细表》(A103000)

本表适用于事业单位和民间非营利组织填报,反映事业单位、社会团体、民办非企业单位、非营利性组织等按照有关会计制度规定取得收入、发生成本费用支出情况。

8.《期间费用明细表》(A104000)

本表适用于填报一般企业或金融企业纳税人填报,由纳税人根据国家统一会计制度规定,填报期间费用明细项目。

9.《纳税调整项目明细表》(A105000)

本表填报纳税人财务、会计处理办法(以下简称会计处理)与税收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以下简称税法规定)不一致,需要进行纳税调整的项目和金额。10.《视同销售和房地产开发企业特定业务纳税调整明细表》(A105010)本表填报纳税人发生视同销售行为、房地产企业销售未完工产品、未完工产品转完工产品特定业务,会计处理与税法规定不一致,需要进行纳税调整的项目和金额。

11.《未按权责发生制确认收入纳税调整明细表》(A105020)本表填报纳税人发生会计上按照权责发生制确认收入,而税法规定不按照权责发生制确认收入,需要按照税法规定进行纳税调整的项目和金额。符合税法规定不征税收入条件的政府补助收入,本表不作调整,在《专项用途财政性资金纳税调整明细表》(A105040)中纳税调整。

12.《投资收益纳税调整明细表》(A105030)本表填报纳税人发生投资收益,会计处理与税法规定不一致,需要进行纳税调整的项目和金额。企业发生持有期间投资收益,并按税法规定为减免税收入的(如国债利息收入等),本表不作调整。处置投资项目按税法规定确认为损失的,本表不作调整,在《资产损失税前扣除及纳税调整明细表》(A105090)进行纳税调整。13.《专项用途财政性资金纳税调整明细表》(A105040)

本表填报纳税人发生符合不征税收入条件的专项用途财政性资金,会计处理与税法规定不一致,需要进行纳税调整的金额。本表对不征税收入用于支出形成的费用进行调整,资本化支出,通过《资产折旧、摊销情况及纳税调整明细表》(A105080)进行纳税调整。

14.《职工薪酬纳税调整明细表》(A105050)

本表填报纳税人发生的职工薪酬(包括工资薪金、职工福利费、职工教育经费、工会经费、各类基本社会保障性缴款、住房公积金、补充养老保险、补充医疗保险等支出),会计处理与税法规定不一致,需要进行纳税调整的项目和金额。15.《广告费和业务宣传费跨纳税调整明细表》(A105060)本表填报纳税人本年发生的广告费和业务宣传费支出,会计处理与税法规定不一致,需要进行纳税调整的金额。

16.《捐赠支出纳税调整明细表》(A105070)本表填报纳税人发生捐赠支出,会计处理与税法规定不一致,需要进行纳税调整的项目和金额。税法规定予以全额税前扣除的公益性捐赠不在本表填报。17.《资产折旧、摊销情况及纳税调整明细表》(A105080)本表填报纳税人资产折旧、摊销情况及会计处理与税法规定不一致,需要进行纳税调整的项目和金额。

18.《固定资产加速折旧、扣除明细表》(A105081)

本表填报纳税人符合《财政部 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完善固定资产加速折旧税收政策有关问题的通知》(财税〔2014〕75号)规定,2014年及以后新增固定资产加速折旧及允许一次性计入当期成本费用税前扣除的项目和金额。19.《资产损失税前扣除及纳税调整明细表》(A105090)本表填报纳税人发生资产损失,以及由于会计处理与税法规定不一致,需要进行纳税调整的项目和金额。

20.《资产损失(专项申报)税前扣除及纳税调整明细表》(A105091)

本表填报纳税人发生的货币资产、非货币资产、投资、其他资产损失,以及由于会计处理与税法规定不一致,需要进行纳税调整的项目和金额。21.《企业重组纳税调整明细表》(A105100)

本表填报纳税人发生企业重组所涉及的所得或损失,会计处理与税法规定不一致,需要进行纳税调整的项目和金额。除上述债务重组所得可以分期确认应纳税所得额的企业重组外,其他涉及资产计税基础与会计核算成本差异调整的企业重组,本表不作调整,在《资产折旧、摊销情况及纳税调整明细表》(A105080)进行纳税调整。

22.《政策性搬迁纳税调整明细表》(A105110)本表填报纳税人发生政策性搬迁所涉及的所得或损失,由于会计处理与税法规定不一致,需要进行纳税调整的项目和金额。

23.《特殊行业准备金纳税调整明细表》(A105120)本表填报保险公司、证券行业等特殊行业纳税人发生特殊行业准备金,会计处理与税法规定不一致,需要进行纳税调整的项目和金额。24.《企业所得税弥补亏损明细表》(A106000)本表填报纳税人根据税法,在本纳税及本纳税前5的纳税调整后所得、合并、分立转入(转出)可弥补的亏损额、当年可弥补的亏损额、以前亏损已弥补额、本实际弥补的以前亏损额、可结转以后弥补的亏损额。

25.《免税、减计收入及加计扣除优惠明细表》(A107010)本表适用于享受免税收入、减计收入和加计扣除优惠的纳税人填报。纳税人根据税法及相关税收政策规定,填报本年发生的免税收入、减计收入和加计扣除优惠情况。

26.《符合条件的居民企业之间的股息、红利等权益性投资收益优惠明细表》(A107011)

本表适用于享受符合条件的居民企业之间的股息、红利等权益性投资收益优惠的纳税人填报。填报本年发生的符合条件的居民企业之间的股息、红利等权益性投资收益优惠情况,不包括连续持有居民企业公开发行并上市流通的股票不足12个月取得的投资收益。

27.《综合利用资源生产产品取得的收入优惠明细表》(A107012)本表适用于享受综合利用资源生产产品取得的收入优惠的纳税人填报。填报纳税人本发生的综合利用资源生产产品取得的收入减计收入的项目和金额。28.《金融、保险等机构取得的涉农利息、保费收入优惠明细表》(A107013)本表适用于享受金融、保险等机构取得的涉农利息、保费收入优惠的纳税人填报。填报纳税人本发生的金融、保险等机构取得的涉农利息、保费收入减计收入项目和金额。

29.《研发费用加计扣除优惠明细表》(A107014)本表适用于享受研发费用加计扣除优惠的纳税人填报。填报纳税人本享受研发费加计扣除情况和金额。

30.《所得减免优惠明细表》(A107020)本表适用于享受所得减免优惠的纳税人填报。纳税人填报纳税人本享受减免所得额(包括农、林、牧、渔项目和国家重点扶持的公共基础设施项目、环境保护、节能节水项目以及符合条件的技术转让项目等)的项目和金额。31.《抵扣应纳税所得额明细表》(A107030)

本表适用于享受创业投资企业抵扣应纳税所得额优惠的纳税人填报。填报纳税人本享受创业投资企业抵扣应纳税所得额优惠金额。32.《减免所得税优惠明细表》(A107040)本表适用于享受减免所得税优惠的纳税人填报。填报纳税人本享受减免所得税(包括小微企业、高新技术企业、民族自治地方企业、其他专项优惠等)的项目和金额。

33.《高新技术企业优惠情况及明细表》(A107041)本表适用于享受高新技术企业优惠的纳税人填报。填报纳税人本享受高新技术企业优惠的情况和金额。

34.《软件、集成电路企业优惠情况及明细表》(A107042)本表适用于享受软件、集成电路企业优惠的纳税人填报。本表填报纳税人本享受软件、集成电路企业优惠的情况和金额。35.《税额抵免优惠明细表》(A107050)

本表适用于享受专用设备投资额抵免优惠的纳税人填报。填报纳税人本享受购买专用设备投资额抵免税额情况和金额。36.《境外所得税收抵免明细表》(A108000)本表适用于取得境外所得的纳税人填报。填报纳税人本来源于或发生于不同国家、地区的所得,按照我国税法规定计算应缴纳和应抵免的企业所得税额。37.《境外所得纳税调整后所得明细表》(A108010)本表适用于取得境外所得的纳税人填报。填报纳税人本来源于或发生于不同国家、地区的所得,按照我国税法规定计算调整后的所得。38.《境外分支机构弥补亏损明细表》(A108020)本表适用于取得境外所得的纳税人填报。填报纳税人境外分支机构本及以前发生的税前尚未弥补的非实际亏损额和实际亏损额、结转以后弥补的非实际亏损额和实际亏损额。

39.《跨结转抵免境外所得税明细表》(A108030)本表适用于取得境外所得的纳税人填报。填报纳税人本发生的来源于不同国家或地区的境外所得按照我国税收法律、法规的规定可以抵免的所得税额。40.《跨地区经营汇总纳税企业分摊企业所得税明细表》(A109000)本表适用于跨地区(仅指跨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经营汇总纳税的纳税人填报。填报跨地区经营汇总纳税企业总机构,按规定计算总分机构每一纳税应缴的企业所得税,总、分机构应分摊的企业所得税。41.《企业所得税汇总纳税分支机构所得税分配表》(A109010)

篇7: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年度纳税申报表封面空白

关于印发《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纳税申报表》的通知

2008年10月30日国税发[2008]101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和计划单列市国家税务局、地方税务局:

为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及其实施条例,税务总局制定了企业所得税纳税申报表及附表。现将《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纳税申报表》及附表印发给你们,请各地税务机关及时做好上述报表的印制、发放、学习、培训及软件修改等工作。附件:1.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纳税申报表及附表(略)

篇8: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年度纳税申报表封面空白

申报表由一张主表、十一张附表组成。主表 “利润总额的计算”项目中, 使用《企业会计准则》的企业, 其数据来自《利润表》, 而且大部分项目由附表一、附表二直接自动生成;“应纳税所得额的计算”和“应纳税额的计算”中的项目, 除根据主表逻辑关系计算出的指标外, 其余数据来自附表自动生成。总体来说, 在填表时应当先填附表, 主表大部分数据可由附表自动生成, 因此附表数据的准确性就非常重要。

1 附表一收入明细表的“视同销售收入”

主要根据企业所得税实施条例的第25条规定设置。该表第13行的合计金额将填列到附表三“纳税调整项目明细表”收入类调整项目的第2行“视同销售收入”。

1.1 第14行“非货币性交易视同销售收入”

执行《企业会计制度》、《小企业会计制度》或《企业会计准则》的纳税人, 填报不具有商业实质或交换涉及资产的公允价值, 不能可靠计量的非货币性资产交换, 按照税收规定应视同销售确认收入的金额。

1.2 第15行“货物、财产、劳务视同销售收入”

根据国税函[2008]828号文《关于企业处置资产所得税处理问题的通知》:企业将资产移送他人的下列情形, 因资产所有权属已发生改变而不属于内部处置资产, 应按规定视同销售确定收入:

(1) 用于市场推广或销售;

(2) 用于交际应酬;

(3) 用于职工奖励或福利;

(4) 用于股息分配;

(5) 用于对外捐赠;

(6) 其他改变资产所有权属的用途。

例如, 用于交际应酬的资产 (自制和外购) , 在会计核算中作为“管理费用-业务招待费”处理, 而按上述条例和文件规定, 应将交际应酬性支出中属于以企业自制和外购资产进行交际应酬性支出的部分单独填写, 将调整后的金额填入附表三“纳税调整项目明细表” 扣除类调整项目的第26行“业务招待费支出”第1列“账载金额”中;用于交际应酬性支出的资产, 属于企业自制的资产, 应按企业同类资产同期对外销售价格确定销售收入;属于外购的资产, 可按购入时的价格确定销售收入, 填入本行。同理, 用于职工集体福利的资产也与上述“交际应酬”相似:在会计核算中做为“应付职工薪酬”处理, 申报表中应将这部分金额从“应付职工薪酬”中单独分开填入本行, 而将调整后的金额填入附表三第23行“职工福利费支出” 第1列“账载金额”。还有对外捐赠, 也分别在本行与附表三第28行“捐赠支出”填列。

这里强调“视同销售收入”的目的, 是因为根据“国税函[2009]202号”文的规定, 企业在计算业务招待费、广告费和业务宣传费等费用扣除限额时, 其销售 (营业) 收入额应包括《实施条例》第25条规定的视同销售 (营业) 收入额。因此, 正确区分视同销售收入与扣除费用在所得税上的处理, 不仅可以在“收入”上增源, 也可在“扣除限额”上节流。当然, 企业在确认视同销售收入的时候, 也要按配比原则确认相应的视同销售成本。

2 附表一收入明细表的营业外收入

在第20行“非货币性资产交易收益”中, 填报纳税人在非货币性资产交易行为中, 执行《企业会计准则第14号-收入》, 具有商业实质且换出资产为固定资产、无形资产的, 其换出资产公允价值和换出资产账面价值的差额计入营业外收入的部分。本行的填列要注意与本表的第14行之间的差异, 即具有商业实质与不具有商业实质的区别。执行《企业会计制度》和《小企业会计制度》实现的与收到补价相对应的收益额, 也在本行填列。

3 企业权益性投资纳税调整的填列

国税函[2010]79号文《关于贯彻落实企业所得税法若干税收问题的通知》中, 对企业“股权转让所得和权益性投资取得股息、红利等收入”做出的规定, 决定了申报表的填列问题。就目前企业所得税年度申报表主附表之间的关系来看, 应先填附表十一“长期股权投资所得 (损失) 明细表”, 再填附表三“纳税调整项目明细表”相关项目。

(1) 附表十一第5列“权益法核算对初始投资成本调整产生的收益”。

属纳税人在权益法核算下, 初始投资成本小于取得投资时应享有被投资单位可辩认净资产公允价值份额的, 二者之间的差额计入取得投资当期的营业外收入的金额。此列合计数填入附表三“纳税调整表中收入类调整项目”第6行“按权益法核算长期股权投资对初始投资成本调整确认收益”第4列调减金额。本项根据会计准则的要求, 企业做为营业外收入;而按所得税实施条例第十七条和国税函[2010]79号文第三条的规定:企业因权益性投资从被投资方取得的收入应以被投资企业股东会或股东大会作出利润分配或转股决定的日期, 确定收入的实现, 确认为应纳税所得;被投资企业将股权 (票) 溢价所形成的资本公积转为股本的, 不作为投资方企业的股息、红利收入, 投资方企业也不得增加该项长期投资的计税基础。因此在附表三里做为纳税调减。

(2) 附表十一第8、9列“税收确认的股息红利”。

填报纳税人在本年度取得的税收确认的股息红利, 对于符合免税条件的 (如收到的税后投资收益属被投资方与投资方无税率差或者高于投资方税率的收益) 填入第8列“免税收入”, 否则填入第9列“全额征收收入” (如国税函[2010]79号文第三条所说, 被投资方作出的转股决定, 企业按会计准则规定只做帐外备查, 不做帐务处理, 而税法确认为股息红利收入, 全额征税。) 。同时第8列“免税收入”将填入附表五“税收优惠明细表” 第3行免税收入第2条“符合条件的居民企业之间的股息、红利等权益性投资收益”。

这里要注意的是, 在79号文第三条还明确了规定, 对于“被投资企业将股权 (票) 溢价所形成的资本公积转为股本的, 不作为投资方企业的股息、红利收入, 投资方企业也不得增加该项长期投资的计税基础。因为股票溢价发行所形成的资本公积, 本身为后来投资者投入的成本, 该部分转股分配属于投资成本的分配, 不属于税后留存收益, 因此79号文件规定转股分配时暂不征税。但需要在转让或处置股权时征税, 因此“投资方企业也不得增加该项长期投资的计税基础”。

(3) 附表十一第10列“股息红利会计与税收的差异”。

将分析填入附表三“纳税调整表中收入类调整项目”第7行“按权益法核算的长期股权投资持有期间的投资损益”的调增与调减列。

(4) 关于股权投资损失扣除在报表中如何填列。

国税发[2009]88号《关于印发〈企业资产损失税前扣除管理办法〉的通知》中规定:企业发生的投资 (转让) 损失应在按税收规定实际确认或发生的当年申报扣除, 不得提前或者延后扣除。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企业股权投资损失所得税处理问题的公告》2010年第6号中也作出如下规定:

①企业对外进行权益性投资所发生的损失, 在经确认的损失发生年度, 作为企业损失在计算企业应纳税所得额时一次性扣除;

②本规定自2010年1月1日起执行, 本规定发布以前, 企业发生的尚未处理的股权投资损失, 按照本规定, 准予在2010年度一次性扣除。那目前的年度申报表的填列, 就有很大改变。首先, 对于长期股权投资发生的损失, 附表十一“投资损失补充资料”的相关内容不再填报。其次, 以前年度未能扣除的损失与未经报批的 (因88号文规定, 除企业自行计算扣除以外的资产损失需经税务机关审批后才能税前扣除) 损失等今年将一并在附表十一申报。并以此数据填报申报表附表三“纳税调整明细表”三资产类调整项目第47行投资转让、处置所得。当然, 如果今年的申报表有变动, 则按新的报表填列。

4 附表三:纳税调整项目明细表的部分填列

(1) 收入类调整项目第19行“其他”。

填列按政策取得的政府补助和企业因政策性搬迁或处置收入 (国税函[2009]118号) 等。

(2) 扣除类调整项目第37行“与取得收入无关的支出”。

如企业因某种原因支付的由职工负担的个人所得税、违约金、罚款;在成本中列支的退休人员费用等。此行只填第3列调增金额。

(3) 扣除类调整项目第40行“其他”。

填报会计与税收有差异需要纳税调整的其他扣除类项目金额, 如分期收款销售方式下应结转的存货成本、一般重组和特殊重组的相关扣除项目调整。

篇9: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年度纳税申报表封面空白

问题一:企业所得税年度纳税申报表附表(一)(1)第20行“非货币性资产交易收益”。本行在现在的表上填列的内容是企业在非货币性交换中收到补价的一方确认的收益,在附表(二)(1)中并没有相应的损失项目。显然,这个项目的设计是建立在“非货币性资产交易”这个原会计准则之下的,在财政部2006年2月15日发布的新准则中对这一准则做了修订,修订后该准则为“非货币性资产交换”,按照现在会计准则的规定,只要交换具有商业性质且换入或换出的资产的公允价值能可靠计量,收到和支付补价的企业都可以确认交换的收益或损失。按照现在的报表,确认的交换损失没有地方可填。

对这个问题笔者认为,既然新的准则于2007年1月1日就要在上市公司开始执行,非上市公司也要在一定的时间内执行新准则,那么现在的新申报表可以在附表(二)中增加一行“非货币性资产交换的损失”同时,将附表(一)中的“非货币性资产交易收益”改为“非货币性资产交换收益”,这样就能够预计将执行的会计准则一致。

问题二:企业所得税年度纳税申报表附表(一)(1)第26行“债务重组收益”。在原来的会计准则中,债务重组收益计入“资本公积”,也许正因为此,债务重组收益项目放在了这里。在财政部2006年2月15日发布的新准则中对这一准则做了修订,修订以后,债务重组中的债务人可以确认债务冲则收益,债权人可以确认债务重组损失,债务重组的收益计入营业外损益——债务重组利得,显然,执行新准则后,债务重组过程中的收益实际上就是营业外收益的内容,应该在营业外收入这个项目之下,所以将26行的内容放在23行之前应该更合适一些。

问题三:企业所得税年度纳税申报表附表(五)第9行~15行的报表填报说明中明示,这些行次填列各种资产减值准备的转回以及因处置资产而冲销的减值准备。新的会计准则“企业会计准则第8号——资产减值”第十七条明确规定:“资产减值损失一经确认,在以后会计期间不得转回”。至此,这些行次的填列内容不再包括转回的减值准备,因此,笔者建议对这个项目的填表说明进行修订,否则就与该项目填列的内容无法一致。

问题四:企业所得税年度纳税申报表附表(九)第1行上年技术开发费发生额和第3行增长比例。这两行的内容是原来技术开发费加计扣除时必须要明确的两个指标,随着国税发[2006]56号文的颁布,技术开发费的加计扣除不再受增长比例的限制,因此,上年技术开发费发生额和增长比例这两项内容的填列已经失去了实际意义,所以笔者建议将附表(九)中的第1行和第3行取消掉。因为这两行没有了继续存在的必要。

纳税申报使每一个企业都必须要做的一个常规的工作,申报表应该具有非常强的操作性,当然新表的设计较以前的申报表已经有了较强的操作性,但以上问题的存在无疑给实务工作者带来了麻烦,而这些问题本来是可以避免的。

从上面的分析可以看出,新的申报表中存在的问题大都是由于新的企业会计准则的修订引起的,不可否认,会计和税法由于他们服务的对象不同,对于一些经济业务的处理上存在差异是必然的,我们不能要求会计核算一定要完全按照税法的规定进行,如果那样,我们的财务会计也就不成了税务会计了;同样不能要求税收法规的制定要完全符合会计准则的要求,但是我们同样应该清楚,会计和税法是会计实务工作中两个紧密联系的领域,企业应纳税额的计算实际上是依赖于会计日常核算的结果,换句话说,企业的纳税申报表是否能够正确填报,从很大的程度上取决于会计对于经济活动的反应,因此,纳税申报表的项目设置应该尽可能与现行的会计制度、会计准则的规定相一致,这一方面方便纳税人的纳税申报,避免纳税申报过程中的错误和弊漏,这从税收征管的角度来看也符合税款征收的简便原则。

新的所得税纳税申报表是今年4月份颁布的,当时,新的企业会计准则已经办法,有关会计事项的处理在准则中已经作了充分的说明,从时间上来看,申报表的制定应该考虑新的会计准则执行以后企业的实务操作,因为虽然当时还没有要求立即执行,但这仅仅是一个时间问題,而且这个过程不会太久远,现在来看,新的申报表在2006年的纳税申报中不会存在上述问题,因为准则的执行在2007年的1月1日刚刚开始,可随着时间的推移,将会有越来越多的企业执行新的会计准则,那时,申报表自身的问题就会普遍暴露出来,如果我么要等问题出现以后再来修改报表就是非常被动的事情了,所以,按照笔者的看法,新申报表应该在2007年底之前修改完毕,以保证报表的实用性和可操作性。

所得税的征收依据来源于会计对于经济活动的反映,这应是一个不争的事实,会计对经济活动的日常反映必然要遵循会计准则的规范,这是由财务会计的服务对象和服务目的所决定的,那么与会计核算密切相关的所得税申报表的设计无疑应该考虑会计的实务操作,在今年的2月份新的会计准则已经颁布了,作为一个在全国范围内实施的新报表的设计为什么仍然存在这样的问题,是否应该引起有关方面的深层思考呢?

上一篇:邱学华与尝试教学法d 文档下一篇: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第一单元第2课《祝福》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