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李中水上森林公园

2024-05-03

游李中水上森林公园(共5篇)

篇1:游李中水上森林公园

暑期社会实践兴化行之李中水上森林公园

孙书剑

这次的暑期社会实践中,有一项比较特别的行程——参观兴化市水上森林公园。

这次出行同学们都很兴奋,去公园玩嘛。虽然我以前去过很多公园,但水上森林公园还是第一次去,迫不及待地想一睹水上森林的风采。到达景点后,我们遇到了经理,由于是大学生,他给了我们半价优惠。在进入景区前,我们每人分发到一顶造型奇特的纸质帽子,我们都很好奇,干嘛要带帽子呢。经理告诉我们,这帽子是防止“中彩”的(鸟屎落到头上)。我们恍然大悟,水上森林嘛,鸟多,免不了“中彩”。

有人抱怨虫子多,经理一席话却说的我们开怀大笑,也很值得我们反思。他说:“虫子多,鸟屎多,这是我们这儿的特色,说明我们这儿环境好,鸟都不拉屎的地方环境该有多差。”这番话听起来挺搞笑的,好像在自吹自擂,但是好好一想,却一点也没说错。这样一个巨大的水上森林给多少鸟儿提供了一个美好的家园啊,俨然一个巨大的天然氧吧。

进入景区,我们看到了一片片高大树木组成的绿荫,洁白的鸟儿从森林中成群飞过,走在林间小道上,有一种置身世外桃源的享受。踏上竹筏,感觉截然不同,飘于水面之上,穿于林荫之中,我感受到与大自然近距离接触的美妙。是啊,待在城市里太久了,与自然隔绝的时间长了,回到自然的怀抱中,当然有一种舒心的感觉。

时间不知不觉地过去了,我们上了岸,离开了森林公园。这次参观,让我与大自然来了个亲密接触。了解了湿地生态对自然环境的保护作用。我越来越体会到良好的自然环境对人们的影响,也认识到人类活动已侵犯了很多生物的生存空间。对环境的保护工作十分紧迫。我也希望大家和有关部门一起对环境的保护,生态的恢复做出努力。

篇2:游李中水上森林公园

在一个下着濛濛细雨的日子里,我们坐车来到了位于婺源县的李坑村。这儿风景如画,四周溪流纵横,如诗如画。

村子东西两侧,各有一条小溪,缓缓地流着。站在山顶上,俯视村子,村腰上就像系上了小溪做的绸缎,闪烁着片片银鳞。小溪两侧停着小船,一些挂着红灯笼的小船,显得格外醒目。七、八座拱形的石桥遥遥相对,横跨在碧绿的小溪上。我来到了这里就感觉悠闲多了。

来到李坑村,你一定想知道这里为什么叫“李坑村”?让我来告诉你吧:抗金英雄李知诚和抗元英雄李芾都是李坑人,却正巧出现在同一个村子里,正巧他们俩又同姓李,“李坑村”的“李”字就这样来了。“李坑村”位于衢州,凡是有山有水的地方都称之为“坑”,再加上前面的姓氏,就是今天的“李坑村”了。凡是去过李坑的人一定都知道,这的建筑物和浙江的建筑物是完全不同的:当你站在桥头时,你会有一种感觉,那就是历史离我们很近,历史并不像我们想象得那么远。李坑的.古建筑群毫无疑问是当时最为华丽的建筑,但在现在已失去华丽的一面。白墙上镶嵌着古色古香的雕花和书法已经残剩无几。还有灰色的屋瓦,黑色的房檐都破的只能用塑胶板来代替,而脚下的青石板路却是刻满了岁月的伤痕。而在近几年中,国家已给住在这儿的农民装上了电视,用上了煤气灶,有了沙发,有了生意,可怎么也抹不掉小桥流水的古朴风情。

篇3:低空航拍图像中水上桥梁自动识别

航拍又称空中摄影或航空摄影,是指从高空中拍摄地球地貌,获得的俯视图。随着航拍技术的进步,航拍已广泛应用于军事、交通建设、水利工程、地质地理、生态研究、城市规划等领域,成为了一门实用、先进的空间监测技术。随着航拍图像数据的不断更新,使得如何从航拍数据中及时、准确的从海量的航拍图像中识别有用数据成为当今图像处理研究的重要课题。桥梁作为交通枢纽,无论在军事上还是在民事上有着重要的作用。因此,航拍图像中桥梁的识别逐渐成为当今图像识别的重要课题。

国内外有许多学者对桥梁识别进行了相关的研究,国内的姜骊黎等[1]是针对遥感图像中的大型水上桥梁进行研究的,识别过程分为三个层次:低、中、高,有先验知识对每个层次作分类指导,底层处理为图像分割,利用图像直方图的灰度期望值作为阈值进行图像分割,然后采用4邻域链码法标记轮廓,去除面积小的干扰区域。中层处理为特征提取。高层处理为桥梁的识别。张永梅、孙静等[2]采用多源遥感图像互补特征的桥梁识别方法,利用桥梁在多光谱、全色、SAR这三种图像中表现的不同特征,来辅助桥梁识别。国外的Baker DC、Hwang SS和Aggarwal JK等[3]针对低空侧拍桥梁进行研究,主要针对桥梁的侧面形状特征与颜色特征,来对侧拍图像中桥梁结构进行识别,再根据桥梁的结构知识加以指导,来进行桥梁最后的定位。该方法因为颜色辅助识别的缘故,限制了应用范围

目前大多数的桥梁识别算法主要针对的是遥感图像[4,5,6,7],此类图像中桥梁在图像中占有的比例小,一般通过识别河流区域以此辅助识别河流上的桥梁,因此需要图像中存在明显的河流区域。而低空航拍图像中桥梁占有比例较大,线性结构特征明显,因此可以在利用水域特征的同时,与桥梁结构特征相结合。因此本文在低空航拍图像中进行桥梁识别时,首先对桥梁图像进行粗略分割,分割出桥梁大致框架,再利用Hough变换对桥身进行直线检测,最后结合桥梁的水域特征和结构特征对检测出的直线进行桥梁特征匹配,实现了桥梁精确提取。

1 低空航拍桥梁特点

低空航拍图像中水上桥梁,由于航拍高度的原因,图像中的桥梁结构特征会比较明显,轮廓比较完整。图1为低空航拍桥梁的一组图片,拍摄条件为晴好天气,对于雨雾天气下的拍摄会给图像的清晰度带来一定干扰,从而影响图像的识别效果:

图(a)中水域特征不是很明显,部分被遮挡。但其桥梁结构比 较完整,能够看见 其桥墩轮 廓。图(b)、(c)中其河流区域所占比例变大,占有图像大面积的比例。

通过这类低空航拍图像的分析,可得到以下几个方面的低空航拍桥梁特征:

(1)统一特性,也是桥梁最主要的特征,桥面的两条边缘构成了一对平行的长直线,占有图像中较大尺寸。

(2)水域特征明显的桥梁,桥身两侧含有大面积水域,其纹理比较均匀。

(3)桥梁结构特征明显的桥梁,桥梁的每个桥墩颜色纹理大致相似,且相互平行与桥身相交。

(4)桥梁比例,从图像中可以看出低空航拍图像中桥梁长度占整幅图像长度的60%以上,能够充分体现出桥梁的线性特征。

针对以上低空航拍图像中桥梁的特征,本文选取的桥梁识别图片数据都具有以上4点特征。由于本文桥梁识别算法,只在灰度图像中进行处理,因此,对于彩色图像与灰度图像中的桥梁都能够进行有效的识别。

2 桥梁识别方法

在识别低空航拍图像中的水上桥梁时主要通过Hough检测桥梁直线,然后通过直线的特征匹配来识别最终桥梁直线。由于水上桥梁两侧水域整体的面积较大,且颜色灰度值相似,从而河流的区域的灰度方差较小。为此本文采用Otsu动态阈值分割方法,将图像分为两类,计算两者之间灰度方差相差最大的阈值点作为最佳阈值分割点。这样可以将水域与桥梁分割开来。在此基础上通过Hough变换检测桥梁结构相关直线,最后再对这些检测出线段组进行特征匹配,来得到最终桥梁线段。其识别主要流程如图2所示:

2.1 直线检测

考虑到桥梁的线 性特性,本文选择Hough变换[9]来检测桥梁直线。Hough直线检测的基本原理如图3所示。

图中x-y坐标中的点P1与P2经过转换变为k-b坐标中的直线L1与L2。而k-b坐标中的点P0逆变换到x-y坐标中的直线L。在实际应用中,直线方程y=kx+b无法表示直线x=c,此时k为无穷大。因此,通过以下公式进行转换:

这样x-y上的点对应极坐标-p上的一条曲线。同样地,直角坐标中在同一直线上的点经过Hough变换后,对应的每条正弦曲线都会相交与同一点。

传统的Hough变换,对图像进行Hough变换后,存在以下问题:传统的Hough变换可能会检测出虚假直线。为了解决Hough变换的这一问题,在Hough变换中引入了弗里曼链码法。弗里曼链码法通过分析与当前点相邻点的方向关系,对各个方向的相邻点进行标记。在同一直线上的点因为其方向的统一性,其标记也是一样的。通过这一特性,可以在Hough变换之前,先利用弗里曼链码法进行直线的初步标记,去除大部分不在直线上的点。可以有效地解决Hough变换中干扰点带来的干扰。

最后,在Hough变换之后,根据桥梁轮廓线为平行线段的特点,对Hough变换检测到的直线进行平行线段的检测,若存在与之平行的线段则保留,否则予以剔除。这样图像中保留下来的都是平行线段组。

2.2 特征匹配

Hough变换后的直线段,因为道路、人工建筑和桥墩等线性结构的存在,存在多组平行线段,致使检测后的平行线段存在一些干扰线段。但桥梁结构特征与两侧的水域特征与其他线性结构不同。因此,本文将通过桥梁知识模型的指导来进行桥梁特征匹配,来去除干扰线段。根据桥梁模型,对桥梁特征的匹配主要流程分为两大部分:(1)图像纹理特征的匹配;(2)桥梁几何特征的匹配;首先进行图像纹理特征的匹配,即桥身两侧纹理分析,若桥身两侧是水域特征明显,则作为桥梁线段保留。若两侧水域特征薄弱,则利用桥梁的几何特征进行匹配筛选。

2.2.1 图像纹理特征匹配

图像特征匹配中,纹理特征比能够全面的描述物体的特征。而常用的纹理分析方法主要有 四大类:统计法、结构法、模型法和频谱法。对于桥梁识别中,主要提取水域的特征,其纹理属于纹理均匀、规则性一类。因此选取了能够体现其纹理均匀的统计法的纹理分析的方法。

(1)Tamura纹理特征

Tamura纹理特征[10]用6种分量来描述图像的纹理特征,这6个分量分别为粗糙度(Coarseness)、线性度(Linearity)、方向度(Directionality)、对比度(Contrast)、规整度(Regularity)和粗略度(Roughness)。对于河流水域其纹理重点体现在粗糙度和方向度特征上,通过计算粗糙度和方向度即可判别。

1)粗糙度

粗糙度正如字面上意思,反映了图像纹理的粗糙度,其计算方法如下:

首先,计算图像中大小为2k×2k个像素的活动窗口中像素的平均强度值,即:

式中,k=0,1,2,…,5;g(i,j)是位于(i,j)处像素的灰度值。

然后,分别计算每个像素在它水平和垂直方向上互不重叠的窗口两者之间的平均强度差。

取上述两者与的最大值作为当前像素的邻域均值。从每个像素的多邻域尺寸中设置一个最佳尺寸使得当前像素邻域均值最大。

最后,最后计算区域的平均值,以此作为图像的粗糙度。

式中,m和n为图像区域的宽度和高度。

2)方向度

方向度指的是给定纹理区域的全局特性,描述了纹理是沿哪些方向散布或集中,是基于像素梯度来计算,该向量的模与方向分别定义为:

式中,ΔH与ΔV分别是通过图像卷积所得到的水平和垂直方向上的变化量。当整幅图像的梯度向量都计算出来后,建立|ΔG|大于某一阈值的方向角的直方图。若图像纹理存在方向性,直方图则会出现峰值。否则直方图则表现比较平坦。其方向度Fdir计算公式如下:

式中,p代表图像中的峰值;np为图像中波峰数量;wp代表峰值两侧间距;p是波峰位置;r为归一化系数;

(2)纹理匹配

对于待检测桥梁两侧如图4所示的A与B两块区域,其纹理匹配过程如下:

1)先确定待检测平行线段组中横坐标最远的两个端点的坐标Ta与Tb,确定Ta与Tb映射到同一直线上后的最远距离L。然后在平行线段组中找到相距最远的两条平行线,以这两条平行直线为边界,以Ta与Tb为边界端点,向两侧延伸0.5L的距离,分别作为A、B两块待检测区域。

2)再用一个15×15的模板窗口,分别在A、B区域中由近及远逐次遍历。遍历过程中根据上述Tamura纹理判断遍历窗口S中的纹理是否符合水域纹理特征。

3)窗口遍历过后,若水域面积达到A、B区域面积的60%,则可认为两侧水域纹理特征明显,将平行线段组作为桥梁予以保留。若两侧水域在10%~60%之间,则需根据其桥梁几何特征来进一步识别。若两侧水域面积低于10%,则可认为无水域,不作为桥梁线段考虑。

2.2.2 桥梁几何特征匹配

对于桥梁结构明显的桥梁,其桥梁轮廓的显著特点体现在桥梁桥墩和索塔。桥梁因其受力结构,其桥梁结构需要桥墩或索塔,以承受其桥身重力,对于航拍图像中桥梁整体轮廓清晰,也可以借助其成对的桥墩和索塔来实现对桥梁的识别;桥梁大致结构如图5所示,其几何特征匹配过程如下:

(1)找到与桥梁平行线段相交的平行线段组Li(L1,L2,…,Ln),假定为桥墩线段;

(2)确定桥梁的桥墩区域。根据桥墩颜色的一致性,沿线段Li垂直的方向,找到颜色值与线段Li上灰度值突变的两点P1与P2,再沿线段Li的方向找到灰度值突变点P4,直线Li与桥梁线段交点为P3,以这四点为边界点的矩形作为桥墩区域(即图中矩形框A);若矩形区域中含有其他线段Lm,则可认为Lm与Li为同一桥墩区域线段,无需再对Lm进行桥墩区域的选择。

(3)对每一组的矩形框进相似度匹配。首先进行各组矩形框中的灰度均值比较。再进行纹理的比较,通过计算每组矩形框中Tamura纹理的粗糙度与方向度进行比较,看是否相似。

对满足以上要求的矩形框,则假设成立,矩形区域为桥梁桥墩。识别区域作为桥梁线段予以保留。

3 实验结果及分析

本文运用VC与计算机视觉库OpenCV开发了桥梁识别软件平台,开展了大量的实验用来验证识别的有效性,实验数据为图像尺 寸为512×512×8bit彩色图像。此处选取了两张具有代表性的低空桥梁图片,如图6所示,分别是水域特征明显的桥梁与桥梁结构特征明显的桥梁:

经过本文的直线检测后,桥梁相关线段组如图7所示:

从图中可以看出,在进行直线检测后,图像中保留的都是一些平行线段组。两幅图像中共有五组平行线段组,分别为M1,M2,M3,N1与N2。这些平行线段组作为桥 梁的候选 线段需要 进行特征 匹配,以识别最终的桥梁线段。首先是桥梁两侧的纹理匹配,其匹配结果如表1所示:

由表1纹理匹配结果可以得出线段组M1为水域特征明显的桥梁线度,M2与M3两侧无水域,予以剔除。线段组N1两侧有水域,但水域特征不明显,无法足够判断为桥梁线段,需要对其桥梁结构特征做进一步的判断。N1再经过桥梁结构特征匹配后,其相交线段满足桥梁结构特征。N1作为桥梁结构明显的桥梁线段予以保留。

对于保留后的平行线段组,进行连接与修补作为桥梁线段,两幅图像识别的最终结果如图8所示:

4 总 结

本文对低空航拍图像中水上桥梁识别开展了研究,提出了一种结合桥梁两侧水域特征和桥梁结构特征的桥梁识别方法,开展了大量验证实验,实验结果表明具有较高的识别率,有助于对水域特征不明显的桥梁的识别,使得桥梁识别算法能适应更多的应用场合。

摘要:针对低空航拍图像中水上桥梁目标的自动识别技术,提出了一种水域特征与桥梁结构特征相结合的桥梁识别算法。首先对图像进行粗略分割,去除部分干扰区域;然后在分割图像的基础上进行Hough变换,提取桥梁相关直线;最后利用桥梁知识模型的指导,进行桥梁特征匹配,实现桥梁的精确提取。实验结果表明,该算法对低空航拍图像中的水上桥梁能够有效地加以识别。

篇4:寻味兴化之李中水上森林公园

也许是习惯了都市快节奏的生活,来到兴化,不经意间邂逅慢节奏生活,让我这个都市人略微有些不习惯。秋天的兴化,正是一年中最美的季节,暖暖的太阳照在身上,深呼吸清新的空气,伸个懒腰,躺在草地上,抬头看着这明媚的蓝天白云,举起双手,从指缝中看见金黄的落叶从树上缓缓飘落,略微发个呆,打个小盹,听着周边的水声,也是一种享受。

树在水中长 鸟在枝头唱

李中水上森林公园位于兴沙公路舜生桥附近,林地面积1 050亩。这里水系丰富,河道纵横,形成了林中鸟语花香、百鸟竞飞、水中万木倒影、鱼鸭嬉戏的独特景观。独特的森林风貌,毫无工业污染的自然景观,自是天然的生态氧吧,成为都市人回归自然、休闲度假的好地方。

登上木筏,坐上木椅,戴好斗笠,穿好救生衣,沿李中水上森林的沟汊间漂流。木筏划开水面,波纹荡漾,缓缓四散开来,宁静端庄的水面露出她妩媚迷人的一面。一边呼吸着带着杉树的清新和水的湿润的空气,一边行驶在碧波上,水岸那边是一望无际的万亩杉林,清凉静雅。水岸这边蓝天、白云、绿树、飞鸟、倒影翩跹,光影流离,时不时惊动水底的鱼儿,跃然水上,真是舟在水上走,人在画中游,杉林水韵令人沉醉其中。

尝生态美食 品美味佳宴

兴化市内湖荡密布,河道纵横交织,湖荡内水草丰美,注定了它的水产丰盛。逛累了,在李中水上森林公园的小木屋里品尝兴化的野生青虾、河蟹等水产品。更有沙沟鱼圆、蟹黄汪豆腐、芋头烧肉等地方特色名菜。若还意犹未尽,李中水上森林公园也准备了难得一见的孔雀宴、鱼宴,更是别有一番滋味。

兴化大闸蟹

兴化的自然环境为优质淡水螃蟹的生长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兴化大闸蟹除了具有 “壳青、肚白、金爪、黄毛”的特点外,还具有“膏红、肉鲜”的个性特征。红膏大闸蟹更是脂膏丰满纯正、肉质玉白爽嫩、蟹黄晶红油润、入口鲜香溢甜。无论是清蒸还是做成李中水上森林公园的特色香辣河蟹,都令人垂涎三尺。

沙沟鱼圆

兴化西北部的沙沟,最有名气的要数当地的乡土特产——沙沟大鱼圆,人称“水中珍珠”。以鲜活的白鱼或是青鱼为原料,宰杀后斩成肉糜,加入猪油,配以葱、蒜、姜等佐料,经过十几道工序,方可制成。地道的沙沟人戏称鱼圆为“鱼驼子”,是因为它的外形圆滑、饱满,入口极细腻、滑嫩,又不失弹性,细细品尝,鱼肉的鲜味更溢于言表。以兴化鱼圆为主料的兴化大杂烩,曾在全国美食大赛中获得金奖,是淮扬名菜中的一朵奇葩。

蟹黄汪豆腐

看过《舌尖上的中国》的朋友对兴化的龙香芋一定不会陌生,兴化垛田独有的水土,让芋头拥有了大家闺秀的气质,个大、肉白,粉而香。秋季是芋头收获的季节,河蟹也肥了,清淡的芋头和豆腐,融合蟹油之后也变得油汪汪的,蟹鲜芋软,这道蟹黄汪豆腐就是如此得名。

芋头烧肉

兴化的龙香芋与猪五花肉一起烩熟,肉香而不油,而芋头却又吸饱了肉汁,十分入味。芋头的粉糯香甜与肉汁的完美结合,正是这道菜的完美体现。

孔雀宴

昔日王侯桌上宴,今朝百姓家中餐。在古代,孔雀是世上少有的滋补奇品,只有地位显赫的王侯将相才有机会享用,其肉质细嫩,野味浓郁,味美可口,特别是孔雀汤,更是香甜无比,故有“水中老鳖,禽中孔雀”之说。

李中鱼宴

糖醋鳜鱼、野生鳝鱼、红烧全鲤鱼、酸菜黑鱼、红烧肉味青鱼、麻辣泥鳅、沙沟鱼圆、鲫鱼塞肉、豆豉鲶鱼、干炸野生小鱼、昂刺鱼豆腐汤、砂锅大鱼头、青虾馄饨等菜,构成了丰富的李中鱼宴。

除此之外,李中水上森林景区还推出了特色药膳,如补气益肾的黄芪甲鱼汤、健脾养胃的双参土鸡煲、活血通络的归参鳝鱼煲等。

在这里,水、林、鸟共处合一,和谐美好;在这里,人、山、水,融为一体,悠然自得。脑海里闪现的,不再是那灯红酒绿、美酒醉人的奢华,旅游之后怀念的是那繁华过后,寂静、悠闲的兴化之旅。

泰州云海温泉

泰州华侨城云海温泉拥有国内罕见的“三元温泉”,其温泉水富含偏硅酸、锶、锂等多种对身体有益的矿物元素。

云海温泉占地面积约4万余平米,由室内温泉区、室外温泉区及VIP养生区组成,其规模与设施、资源与环境,皆堪称华东地区一绝。为适应苏中地区的气候环境而精心构筑的,直径达60米的通透穹顶内,设置有国际顶级的动感水疗设备,为您呈现一个温泉的欢愉殿堂;而二楼的养生汤池区,则是您消除疲倦、养生保健的上佳选择。在临湖的室外温泉区,50余个风情各异的汤池散落在花草绿荫间,更有临湖美景泡池,湖光泉影,在沐浴身心之余,更能一览溱湖秀美风光。VIP养生区,是以一栋栋别墅串联组成,独立空间,尊贵体验,稀缺的临湖私密空间,是度假、养生的绝佳去处。

篇5:扬子江中水,齐山顶上茶

茶之鉴

瓜片茶应洁净,品质正常,无梗、无芽、无劣变、无喷水,不含有非茶类杂物。其外形平展,每一片不带芽和茎梗,叶呈绿色光润.微向上重叠。形似瓜子,内质香气清高,水色碧绿,滋味回甜,叶底厚实明亮。假茶则味道较苦。色比较黄。

六安瓜片的贮存,与品质的高下密切相关,要求干燥密封。目前,普通采用镀锌铁皮茶桶包装。每桶装于茶25千克左右。以老火于茶下烘后趁热踩桶,用锡焊封。

茶之史

六安瓜片的历史源远流长,有四个传说,第一个传说是1905年前后,六安茶行一评茶师。从收购的绿大茶中拣去嫩叶。剔除梗朴。作为新产品应市,获得成功。消息不胫而走.金寨麻埠的茶行,闻风而动,雇用茶工,如法采制,并起名。峰翅”(意为蜂翅)。此举又启发了当地一家茶行,在齐云山的后冲,把采回的鲜叶剔除梗芽,并将嫩叶、老叶分开炒制,结果成茶的色、香、味、形均使“峰翅”相形见绌。于是附近茶农竞相学习,纷纷仿制。这种片状茶叶形似葵花子,遂称“瓜子片”.以后即叫成了“瓜片”。

第二个传说是,麻埠附近的祝家楼财主.与袁世凯是亲戚。祝家常以土产孝敬,袁饮茶成癖.茶叶自是不可缺少的礼物。但其时当地所产的大茶、菊花茶、毛尖等,均不能使袁满意。1905年前后,祝家为取悦于袁,不惜工本,雇用当地有经验的茶工,专拣春茶的第1~2片嫩叶.用小帚精心炒制,炭火烘焙,所制新茶形色俱丽,获得袁的赞赏。当地茶行也悬高价收买,以促茶农仿制。新茶登市后,闻名遐迩。连峰翅亦逊色多矣。峰翅品质虽优于大茶,但其采制技术均与大茶相同。而瓜片却脱颖而出,色、香、味、形别具一格,日益博得饮品者的喜嗜,逐渐发展为全国名茶。

第三个传说是,齐云山是大别山的余脉,位于大别山区的西北边缘,传说洞口曾有“神茶”。有一年春天。一群妇女结伴上齐云山采茶。其中一人在蝙蝠洞附近发现一株大茶树,枝叶茂密.新叶肥壮。她动手就采,神奇的是茶芽边采边发,越采越多,直到天黑还是新芽满树。次日她又攀藤而至.但茶树已然不见.于是“神茶”的美谈就传开了。

最后一个传说是。在金寨麻埠镇有个农民叫胡林,为雇主到齐云山一带采制茶叶。茶季结束时.他来到一处悬崖石壁前,在石壁间发现了几株奇异的茶树,枝繁叶茂,苍翠欲滴,芽叶上密布一层白色茸毛,银光闪闪。于是。随即采下鲜叶。精心炒制成茶,带在身上,下山回家。他赶路心急,便走进路旁的一家茶馆歇脚,将自己随身所带的山茶拿出来冲泡.开水一注入.只见茶杯中浮起一层白沫,恰似朵朵祥云飘动,又像金色莲花盛开。异香满屋,经久不散,举座皆惊。后来,胡林又回山中寻找他在悬崖石壁间所发现的那几株茶树.可是再也无处寻觅了。当地人认为这是“神茶”.不可复得。若干年后,有人在齐云山蝙蝠洞发现了几株茶树,相传是蝙蝠衔子所生。这几株茶树和胡林当时所描述的茶树一模一样,大家就自然而然地称其为

“茶神”了。相传.六安瓜片就是神茶繁衍而来的。

茶之效

六安瓜片根据品质共分为名片与一、二、三级共四个等级。宜用开水沏泡。沏茶时雾气蒸腾,清香四溢;冲泡后茶叶形如莲花.汤色清澈晶亮.叶底绿嫩明亮,气味清香高爽、滋味鲜醇回甘。有防暑、解除疲劳之功效。六安瓜片不仅是良好的饮料,而且宜于药用。

瓜片白芷汤

主要功效:解表祛风.消炎镇痛,解毒。

适用人群:适用于经常感冒头疼、患有鼻窦炎的人群。

方剂组成:六安瓜片2克,白芷5克.甘草10克

上一篇:用故事教育学生下一篇:描写夏天的四字成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