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雍县民政局“法治惠民工程”工作情况汇报

2024-05-21

纳雍县民政局“法治惠民工程”工作情况汇报(共5篇)

篇1:纳雍县民政局“法治惠民工程”工作情况汇报

2017年度“法治惠民服务工程”工作

情况汇报

尊敬的龚县长:

自“法治纳雍创建”启动以来,在县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和“法治纳雍创建办”的精心指导下,“法治惠民服务工程”创建全面扎实开展工作,现将工作完成情况作如下汇报:

一、完成情况

“法治惠民服务工程”共包括22大项指标114小项考核指标内容。启动114项,完成110项并进入常态化管理。自开展法治创建工作以来,法治惠民共打造亮点工程10个,其中去年报市里验收有8个:“五个原则”抓命案防控(公安局)、“七包责任”护民生(水东镇)、“一卡直通”惠民服务机制(民政局)、”九支队伍“助推法治建设(雍熙街道)、法治文化“五一村”(勺窝镇)、打造省级农村社区建设实验全覆盖示范县(民政局)、法治社区创建(居仁街道)、枪杆岩”红色文化“法治广场(化作乡);今年申报的有两个:纳雍县创新落实“两制度”和“四措施”——全力推进农民工工资支付(人社局)、“三关爱”“四精准”为留守儿童保驾护航(乐治镇)。

二、未完成情况

5月份抽调来负责收集整理法治惠民服务工程专项组的资料,经对此项工程的分类细致整理,发现未完成4项考核指标内容,其中正在草拟《政府向社会组织转移职能和购买法律服务制度》未正式行文;加强失地农民服务管理方面:推广“补偿金入股、村委领导办实体、按期分红、滚动发展”模式和不断加强就业岗位,加大劳务输出还处于探索阶段未真正开展;建立完善“诉讼分离导入”制度,创设访前法律工作室,设置疏导分流联系机制处于探索阶段未建立机制。还有很多指标内容,各单位报送的台帐都说已完成,但就是没有印证资料,如:建立完善社会组织救助困难群众、帮教特殊人群、预防违法犯罪等机制制度 ;完善基层组织和部门、行业依法决策、依法办事、责任追究等工作制度等等。

四、工作存在问题

至目前,我县“法治惠民服务工程”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工作中也凸显了许多不足之处,一是多数任单位法治创建意识淡薄。有的对法治创建工作开展至今还不知道本单位是做什么,导致无法具体掌握其具体工作完成情况和资料收集及相关资料报送上无法及时完成;二是部门协作能力需进一步加强,有的单位“各人自扫门前雪”,导致创建工作与预定目标出现脱节和拖延目标任务情况;如:加强失地农民服务管理方面,人社局和扶贫办就没有对接好没有落实;三是有很多牵头单位没有牵好头,没有及时把涉及内容分配到各责任单位并收集相关资料;很多单位多次催促没有回音,如:组织部、维稳办、政府办等等,我分别通过QQ群、单独发信息、打电话通知,都没有报送,牵头单位说责任单位不报他们也无法,责任单位说他们经常换人或者是这个不是他们单位负责等,导致到目前无法收集所需印证资料。四是法治工作群里各成员单位没有按要求每天上班必须看群里的通知,及时处理与自己相关的内容并作出反馈,特别是我们各专项组发出的通知根本没有人响应。五是涉及责任单位50多个,办公地点主要在主城区,现办公地离主城区较远,要到原单位给领导汇报工作情况、到各责任单位收集资料不方面,很少有单位送资料过来。

三、下一步工作打算

一是对法治创建工作加大指导力度,争取以培训会的形式多交流,多指导,确保各单位各部门之间形成合力,集中力量破解法治创建当中的各种难题;

二是将对照任务分解表当中的22项大指标,114项小指标进行自纠自查,对已完成的工作进行常态化管理,对还没启动及解决的工作,要认真研究具体工作措施和具体方案,确保各项工作任务如期完成;

三是加大考核力度,出台具体考核办法,对工作中不履职的单位,不负责的部门,不及时报送资料的单位,严厉追究其责任。确保我县法治惠民工程以优异的成绩迎接验收。

汇报完毕,谢谢!

篇2:纳雍县民政局“法治惠民工程”工作情况汇报

为深入贯彻实施《沙雅县“五五”普法依法治理五年规划》,推进依法治县进程,沙雅县开展了“法治六进”工作,根据普法工作总体安排部署,沙雅县民政局负责牵头“法治六进”之“法治进社区”工作。配合部门是县委政法委(综治办)、司法局、公安局、人事劳动和社会保障局、民宗委、卫生局、人口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实施部门是各社区。为全面推动“法治进社区”活动,进一步普及法律知识,提高社区居民的法律素质,不断深化社区普法依法治理工作,民政局认真开展“法治社区”创建工作。现将两年来工作进展情况汇报如下:

一、领导重视、统一思想,明确开展“法治社区”创建活动的重要意义。

深入普法依法治理工作,提高全县各族干部群众的法律素质和法制观念。对于加快县域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构建和谐沙雅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开展“法治六进”活动,是在总结、借鉴多年普法依法治理工作经验的基础上,将学法用法与解决实际问题有机结合,深入落实“五五”普法依法治理规划的一项重要举措。为全面启动“法律进社区”活动,进一步普及法律知识,提高社区居民的法律素质,不断深化社区普法依法治理工作,民政局负责召集相关配合部门于12月14日召开了推进“法制进社区”工作座谈会。座谈会上,民政局与各配合部门共同研究了“法治进社区”工作。公安局重点对公安机关如何积极加强公安专业法律法规宣传教 育,积极预防和依法妥善处置各种突发事件、群体性事件,维护社区社会稳定和治安秩序方面发表了意见,并表态将加大执法力度,依法打击各种违法犯罪行为,并对“法制进社区”工作开展情况进行指导、检查和督促,切实履行好部门职责,开展好社区警务室建设工作,全面推进“法制进社区”活动的顺利实施,为我县的社会稳定,经济持续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

人口计划生育委员会重点从“计划生育法律法规政策进社区”提出两点意见:

(一)进一步做好今年出台或将颁布的有关法律法规的宣传和培训工作。做好《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口与计划生育条例》、《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办法》、《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统筹解决人口问题的决定》等配套法规的宣传和培训工作。

(二)工作要点是在计划生育入户调查过程中推广面对面宣传,计划生育法制宣传和普及计生国策知识,竞赛形势并结合业务培训,组织开展计划生育法律法规、政策讲座。县和镇(社区)把优先、优惠领取“两证”家庭所制定的各项政策、规定、措施向社区居民进行宣传。并通过落实形式多样的宣传手段,提高社区人口计生干部业务素质,通过广泛的宣传教育手段,进一步提高群众对计划生育法律法规、政策的知晓率,特别是生育政策、育龄群众的权利和义务的宣传。以开展“六个一”活动具体落实:一)在社区依据情况设立1-2条涉及广大农牧民切身利益的有关计划生育奖励优惠政策、奖扶政策、生殖健康、计划生育免费项目、《条例》修改为内容的宣传牌;

(二)发放宣传册、宣传袋;

(三)加强对社 区计生干部的培训;

(四)建立计划生育进社区普法工作志愿者小分队,明确责任;

(五)认真做好各类大型宣传活动。要抓好计划生育宣传日,配合各社区联合举办内容丰富的计划生育宣传教育活动。

(六)抓好进社区计划生育法制培训、讲座工作。民宗局、卫生局、人事劳动和社会保障局等部门也结合本部门实际提出了好的建议。最后,形成了深入开展“法律进社区”活动的实施方案,并向各社区进行了印发。

为组织、安排、协调好“法治进社区”工作,2008年5月8日下午,沙雅县民政局经分管县领导阿力木江.买买提副县长同意后,再次组织各配合部门和实施社区召开了“法治进社区”暨创建村民自治示范乡(镇)、示范社区工作动员会议。会上,政府副县长、政法委副书记阿力木江.买买提同志作了“法治进社区”工作动员讲话。之后民政局具体安排部署了这项工作,同时与各配合部门和各实施社区签订“法治进社区”工作目标责任书。会议还要求,“法治进社区”工作各配合部门领导、城镇各社区居民委员会分管普法依法治理、“法治六进”工作的领导要认真贯彻落实我县“五五”普法规划,紧紧围绕全县改革发展稳定大局,突出重点,全面推进,按照民政局“法治进社区”牵头工作实施方案的要求,努力做好“法治社区”创建工作。

二、做好督促指导,确保工作实效。

开展“法治社区”创建活动,应当遵循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按章办事有机统一的原则,要保证基层民主法制建设健康有序开展,要依法管理各项事务,依法建制,提高基层群众的手法意识和依法维权能力。根据“法治社区”创建活动的工作重点,民政局制定了《沙雅县“法治 进社区”创建“法治社区”督查评分表》,建立健全监督检查、考核评估体系等规章制度,使“法治进社区”工作呈现出制度健全、管理规范、工作到位的良好局面。并于2008年6月18-19日,由民政局分管此项工作的领导,党支部书记赵培良同志和专职工作人员采取到社区实地查看、检查文书图片档案的方式对沙雅镇10个社区开展“法治社区”创建工作进行了上半年的督查指导,同时对各社区如何开展好“法治社区”创建工作做了详细指导。

法治进社区工作注重学习宣传与社区居民尤其是社区重点普法对象的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法律法规,不断提高社区居民法律知识和法律素质。注重健全社区管理规章制度,完善自治章程,实现基层民主法制建设法治化、规范化。同时注重总结推广。加强了对“法治进社区”理论研究,不断提高工作指导水平;要及时发现和总结推广先进典型,拓展 “法治进社区”工作的途径;积极开展“法治进社区”示范点创建工作,促进基层民主法制建设工作深入健康发展。

对部分社区存在法治宣传教育阵地不健全,法治宣传教育活动相关工作制度不完善,法治宣传教活动形势单一,未建立健全法治宣传教育工作队伍等问题提出了限期整改意见。将工作做开展较好的萨伊巴格北路社区、人民南路社区、色旦巴格社区作为推荐2008年沙雅县创建“法治社区”的试点社区。这些社区居民委员会在依法管理、依法履责,社区管理、服务机制,开展法律宣传活动,推动社区自治工作方面较其他社区突出。其中:萨依巴格北路社区经常性开展法制宣传教育活动,有专门的法制宣传教育队伍,建设了法 制宣传教育工作阵地;人民南路社区法治宣传教育工作制度健全,有专门的法制宣传教育队伍,文书材料比较规范。

8月14日,民政局协同计划生育委员会、司法局、沙雅镇等单位对开展“法治社区”创建工作需限期整改的社区进行了督查,各相关社区基本按照第一次督察提出的整改要求作了整改,其中托依堡北路社区工作比较突出。该社区法治宣传教育活动相关工作制度健全,法治宣传教活动形势多样,建立健全了法治宣传教育工作队伍。创建工作热情高涨。

三、严格申报程序,加强创建工作指导力度。创建“法治社区”活动采用分阶段、分级命名的办法,为做好申报审定工作,8月18日,民政局将创建地区级“法治社区”的这3个社区进行了征求相关单位“一票否决”的意见,由于萨依巴格北路社区在综治稳定工作中查出问题,被政法委一票否决。民政局及时将托依堡北路社区作为申报社区向县普法办报备,并向地区民政局社区办进行了申报。

目前各社区的“七站一室”建设完善,管理严格,运转正常,社区人民内部的矛盾纠纷调解工作规范,流动人口管理教育服务工作完善,社区内无重大刑事犯罪,重点管理对象的帮教工作经常开展。重视“法治社区”创建工作,建立健全居民民主议事决策制度和议事规则,完善了社区居委会自治章程和居民公约,社区事务、财物工作定期公开,广泛开展法律宣传活动,着力提高社区成员法律素质,社区居民的守法意识和依法维权能力不断提高。

沙雅县民政局

篇3:纳雍县民政局“法治惠民工程”工作情况汇报

嘉兴市地处浙江省东北部, 处于最具有经济活力的长江三角洲和中国沿海经济带的中心位置。全市陆地面积3915平方公里, 常住人口450万人, 2010年实现生产总值2296亿元, 人均生产总值达到67410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分别达到27487元和14365元, 目前所辖五个县 (市) 均进入中国百强县 (市) 前三十位。同时, 嘉兴市交通便捷, 铁路、公路、水路四通八达, 京杭大运河穿境而过, 沪杭高铁、沪杭铁路复线、320国道、沪杭高速公路、乍嘉苏高速公路、申嘉湖高速公路和杭州湾跨海大桥连接线等贯通境内, 全市境内的高级和次高级路面铺装率居浙江省之冠, 实现嘉兴市到所辖县 (市) 的半小时交通圈和嘉兴到上海、杭州、苏州的一小时交通圈, 2004年全市农村道路建设实现等级公路通村率100%、硬化率100%。

嘉兴市作为全国统筹城乡一体化工作试点城市, 结合独特自然条件、区位特点和发展基础的实际, 以民生工程为载体, 创新思路、创新机制、创新改革, 在推进城乡公交一体化过程中进行了一些探索, 取得了初步成效。主要做法是:

坚持以公益性理念为先导推动城乡公交科学发展

嘉兴市农村客运在经历了个体经营、承包挂靠公司经营, 到目前的国有集约化经营三个阶段。前两个阶段, 归根到底都是市场化运作模式。与城市公交相比, 线网密度要低, 发班间隔要长, 服务态度要差, 票价要高, 运营不规范, 而且班次得不到保障, 两者的差距明显。百姓对农村客运运营服务意见较大, 要求将城市公交向农村延伸。

如何能够让农村客运科学发展, 缩小城、乡客运之间在各方面的差距, 在经历了个体经营、承包挂靠、公司经营, 通过同城市公交鲜明对比, 得出结论:农村客运必须由市场化向公益化转变, 明确农村客运与城市公交一样, 是政府为百姓提供的公共服务, 是百姓应有的福利。有这样的定位, 一是能得到市委市政府对这些工作的高度重视, 二是能得到百姓的热烈欢迎, 三是有利于如补贴、站场等各项政策的出台, 实现城市、农村均等化服务, 为城乡公交的科学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坚持以政府主导为模式实现城乡公交转型发展

2003年以来, 在嘉兴市市委、市政府的推动下, 农村客运经营模式经过多次转型, 走上了国有集约化道路。

第一, 向城乡公交一体化转型。长期以来, 由于农村范围广, 客源少, 农村客运是热线热、冷线冷, 车况差、班次少、票价高、服务差, 百姓出行得不到保障, 与城市客运二元分割局面严重。2003年, 市政府改革现有城乡客运模式, 整合城乡客运资源, 提出了开展城乡公交一体化工作, 按照“六个统一”的运作方式, 即按照统一管理体制、税费政策、运价标准、公交资源、服务标准和发展规划要求, 全市上下联动, 投入201辆车, 开通36条线路, 构筑起中心城市—副中心城市—中心乡镇—行政村的三级公交网络, 打破城乡二元分割局面, 实现从农村客运向城乡公交一体化的转变。

第二, 向城乡公交集约化转型。为适应一体化公交服务要求, 规避农村客运市场“散、小、弱、差”的不足, 在公交一体化工作展开的同时, 市政府提出清退个体经营, 经营主体实行集约化, 以适应一体化公交的要求。对公交企业的市场准入实行市政府特许经营方式, 即采取行政手段配置公交线路资源, 同时鼓励多种所有制在公交市场中适度竞争。经过一年时间的努力, 全市的个体经营者和5家小企业全部退出农村客运市场, 其中市区整合为三家企业, 海宁整合为一家企业, 城乡公交集约化成为行业主流。

第三, 向城乡公交国有化转型。二次转型后, 一体化的模式虽然已经建立, 但城、乡公交的服务、票价等政策仍然存在差异, 公益性难以体现。2009年, 再次进行改革, 对市区两家以承包挂靠模式经营城乡公交的民营企业进行清退, 交由国有公交公司按照国有主导、集约经营、公益服务的公交运营模式经营。与城市公交实行统一管理体制、统一扶持政策、统一资源配置、统一一票制、统一服务标准和统一发展规划的“六统一”。自此, 市区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大公交”成为现实。

第四, 利用民生工程载体推动城乡公交发展。民生工程项目建设是解决民生问题非常高效的途经。2003年以来, 我市连续九年将“公交优先”列为民生实事工程, 尤其自2007年以来, 连续五年将“公交优先”列为市区“十大民生工程”项目, 通过政府支持、督办, 推动城乡公交管理制度不断完善, 发展规模不断扩大, 基础设施不断夯实, 服务能力不断提升。在嘉兴, 民生工程已成为了推动城乡公交一体化不断进步的工作机制。

坚持以公交优先为途径促进城乡公交可持续发展

要确保具有公益属性的城乡公交持续稳定发展, 必须在政策、经济、资源等方面给予倾斜和扶持, 嘉兴市利用公交优先发展契机, 将城乡公交纳入公交优先范畴, 由此带动城乡公交发展, 切实解决了农村客运“开得起, 留得住”的问题。

第一, 经济上大力扶持。2009年税费改革前, 城乡公交车辆给予50%—100%免征养路费和客运附加费。2009年以后, 对集约化经营的城乡公交企业实行“三补一奖”的财政政策, 即:政策性亏损政府全额补贴, 购置新车政府补贴2/3, 科技信息化改造政府补贴12%, 同时对企业增收按照年增收额的50%标准进行奖励。在此政策下, 2010年政府对市区220辆城乡公交的财政补贴额达到3900万元, 预计今后还会增加。资金上有了政府的保障, 企业消除了后顾之忧。城乡公交一体化变成现实。

第二, 资源上城乡共享。城乡公交一体化前, 城乡公交是弱势群体, 城市公交的场站、枢纽等基础设施无法使用, 城乡的公交线路衔接也不紧密, 换乘尤其麻烦。实现城乡公交一体化后, 城乡公交与城市公交在线路布局上按照“衔接为主、并轨为辅、合理配置、方便换乘”的原则进行相互补充。在资源配置上打破城乡二元分割, 对始发枢纽站场、公交专用道、沿途停靠站等公共基础设施资源共享, 实现了“零距离”换乘, 大大方便了老百姓进城返乡。

第三, 建立站场建设长效机制。城乡公交一体化之前, 嘉兴市农村客运场站设施极不健全, 全市仅20%的乡镇有客运站。城乡公交一体化后, 我市建立了城乡客运站场建设机制, 制定了建设计划和考核办法, 到去年底, 全市90%的乡镇已建成客运站。随着市区城乡公交收归国有运行, 为保障市区城乡公交正常运行, 目前政府已制定站场建管养初步方案, 城乡公交场站建、管、养全部由专门成立的国有场站公司的负责, 资金由政府足额补贴, 不给城乡公交运营企业增加任何负担。

坚持以均等化服务核心保障城乡公交和谐发展

以百姓需求为中心, 做百姓满意城乡公交, 是我们政府实施城乡公交一体化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围绕这个目标, 政府着力在服务上下功夫。

第一, 打造便捷城乡公交。在城乡公交线网上, 通过不断向农村延伸, 实现了行政村村村通公交目标, 形成了市到县、县到镇、镇到村三级网络半小时出行圈。在公交换乘出行上, 通过建立市、县、镇三级换乘枢纽, 基本实现一次换乘即可到达目的地。在发班上, 通过增加班次, 实现了早上6点有班次, 晚上6点还有班次, 高峰时最高3分钟发一班, 最晚15分钟内有班次。在公交IC卡一卡通应用上, 市区、海宁两地已全面普及, 并与杭州城市公交IC卡实现互通, 全市一级城乡公交今年底前实现刷卡互通。同时市民卡、手机卡乘城乡公交也在全市逐步推广。

第二, 打造经济城乡公交。在城乡公交站务问题上, 我们开通城乡公交绿色通道, 取消了1元钱的城乡公交站务费。在城乡公交运价上, 执行普通客车、空调客车每人公里分别0.12元、0.16元, 和起步基价1元、2元的运价政策。这样城乡公交线路票价比原有农村客运班线平均每票下降了1.67元。尤其在2009年市区城乡公交运营体制工作改革后, 票价再次大幅下调, 实行一票制, 由原来3元至5元直接降至2元, IC卡刷卡再减半, 一小时内换乘再优惠0.5元, 特殊人群票价减免, 与城市公交完全一致。

第三, 打造安全、舒适城乡公交。经过几年的努力, 目前嘉兴市城乡公交车高档车比例达到90%, 其中市区、海宁、桐乡等县市比例达到100%, “三大、三低”车型普遍投放, 骨干城乡公交线路已用上12米长、核载近100人的大型车, 天然气公交车也已推广使用。在安全出行方面, 通过新增运力, 加强排查, 避免城乡公交超载, 通过修整农村道路, 增加安全警示标识, 完善道路和安全设施, 通过新增港湾式停靠站、候车亭和招呼站, 规范车辆停靠和百姓乘车。同时, 基于3G技术的智能化公交系统正在城乡公交上普及, 实现了城乡公交车辆运行跟踪、调度, 车内视频监控、语音播报和刷卡乘车等服务, 为乘客提供安全、规范、方便的服务。

经过近几年的努力, 截止目前, 全市农村客运全部实现城乡公交一体化。累计开通城乡公交线路284条, 投入车辆1107辆, 其中一级公交线路28条, 车辆168辆;二级公交线路118条, 车辆677辆;三级公交线路138条, 车辆262辆, 全市880个行政村实现了“村村通公交”。其中实行“公车公营”模式的市区城乡公交, 车辆较改革前增加了20%, 座位数增加了1.6倍, 总体运输能力提高了2.8倍, 线路条数增加了40%, 线路长度增加了50%, 日发班次增加了60%, 刷卡乘车比例突破50%, 日均客运量提高了1.1倍。城乡公交已成为百姓出行首选。

篇4:纳雍县民政局“法治惠民工程”工作情况汇报

一,抓好学生巩固工作。组织开展了“控辍保学月”活动,2010年秋季学期初二年级学生2500人到2011年秋季学期一个不少地升入初三年级就读,才达到自治区规定的“普九”巩固标准,工作任务艰巨。目前,法定的年报统计已开始,数据在核实中。

二、推进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建设。一是开学初组织了对学校校舍、食堂、电路、教学器材等基础设施的安全排查工作,及时消除各类安全隐患。二是抓好2010年上级下达我县的11个校安工程项目建设工作,到目前止,项目竣工率为100%。三是做好2011年校安工程项目启动工作,5个项目工程已全部开工。其中,有xx乡xx村完小学生宿舍楼和xx乡初级中学学生宿舍楼共2个项目已竣工;有xxxx小学学生宿舍楼、xx乡xx小学学生宿舍楼和xx乡xx小学学生宿舍楼共3个项目正在主体建设。按目前进度,项目能按计划的工期完成。

三、普通高中学生免学费工作。在我县xx高中就读的学生已全部免除学费。2011年我县普通高中学生免学费补助资金125.86万元,共有1748人享受,生均720元/年;春学期部分62.93万元已全部拨付给天峨高中,余下的62.93万元待秋季学期开学正常后拨付到位。

四、义务教育阶段家庭经济困难寄宿生生活费补助项目。2011年全县安排义务教育阶段寄宿生生活费补助793.61万元(中央352.74万元、自治区282.19万元、县级配套158.68万元),2011年春学期共拨付到各校393.06万元,共有9244名学生享受补助,小学生均375元/生.学期,初中生均500元/生.学期;秋学期部分待开学正常,统计出各校寄宿生人数后拨付。

五、中职学生资助方面。中职教育学生资助四个项目中,我县仅获学生助学金项目,资助标准每生每月150元。1-8月中职学生资助经费

7.67万元。年初县职业学校在校生45人,由于学生不稳定,按照上级逐月核对学生,上报审核发放补助的要求,2011年3月至7月共发放资助210人次,发放资助款31500元。

六、大学新生入学资助工作。2011年参加高考学生中,属贫困生且建有档案的366人,贫困生中高考上线346人,其中本科151人(一本2人,二本57人,三本92人),专科195人。

补助标准分本科、专科两类六个档次

本科;(区内本科院校录取的家庭经济困难大学新生2100元/生;长江以南区外本科院校录取的家庭经济困难大学新生2400元/生;长江以北区外本科院校录取的家庭经济困难大学新生2800/生。

专科;区内高职高专院校录取的家庭经济困难大学新生1300元/生;长江以南区外高职高专院校录取的家庭经济困难大学新生1500元/生;长江以北区外高职高专院校录取的家庭经济困难大学新生1700/生。资金来源:今年财政预算10万元,自治区下拨3 万元,上年财政专户结余34万元等。

目前已落实资助笫一批人数198人,其中邮政银行代发195人,发放资助款315900元,龙滩公司资助3人,资助金额21000元;目前正在审核人数70人,还需资助金105300元。

生源地助学贷款:2011年大学生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已签定合同774人,贷款总额为464万元。

七、存在问题及建议。由于持续高温少雨,学校缺水严重。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建设目前存在主要困难是施工用水、用电等问题,施工方只能自行拉水、发电,严重影响施工进度。

建议:政府部门尽量减免各种报建报监费用。

Xxxx教育局

篇5:纳雍县民政局“法治惠民工程”工作情况汇报

一、 锐 意 进 取, 改 革创新,民政工作取得显著成效

(一)民生保障水平进一步提高

全区城市低保对象70.8万人,保障标准达到月人均472元,较上年提高28元,增长6.3%;农村牧区低保对象122.6万人,保障标准达到年人均3229元,较上年提高267元,增长9%;农村牧区五保对象8.8万人,集中和分散供养标准分别达到年人均6670元和3643元,较上年提高532元和300元,增长8.7% 和9.1%;城镇“三无”人员1.5万人,集中和分散供养标准达到每人每月784元和560元,较上年提高84元和60元;“三民”2.6万人,生活补助标准每人每月较上年提高20元;孤儿6900人,集中和分散供养标准分别达到月人均1232元和1008元,较上年提高132元和108元,四类特殊群体生活救助标准均比上年提高12%,各项民生指标均位列全国前十位的水平,有效编密织牢了困难群众基本生活的安全保障网。

(二)民政重点工程进一步加强

在养老设施建设上,通过“以奖代补”支持各地建成6个盟市级和51个旗县级示范性老年养护院。各地累计投入21.5亿元用于支持农村牧区互助幸福院建设,新增养老床位8.5万张。全区养老床位总数达到20.5万张,平均每千名老人拥有养老床位达到47张,位居全国前列。城市社区居家养老服务设施覆盖率达到30% 以上,为扩大养老服务消费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在社区基础服务设施建设上,共下拨社区建设奖补资金5000多万元,全区社区办公和活动场所达标率达到86.4%,超过了全国平均水平。在救灾物资储备库建设上,共投入福彩公益金3500万元,新建、续建自治区代储库2个、盟市级储备库8个、旗县级储备库26个。截至2014年底,自治区本级储备库、东部救灾物资代储库、西部救灾物资代储库、8个盟市储备库和75个旗县储备库相继建成并投入使用,完成规划建设目标任务的90% 以上。在殡葬和流浪乞讨救助设施建设上,共投入资金3190万元,支持盟市新建殡仪馆8所,新建公益性公墓6处,更新殡葬设施10套,新建县级流浪未成年人救助保护中心5所,进一步改善了全区殡葬和流浪乞讨救助服务设施水平。

(三)政策创制和改革创新进一步深化

在社会救助方面,建立了社会救助部门联席会议制度和“一门受理、协同办理”、“救急难”主动发现、监督检查和责任追究等6项工作机制,在23个旗县(市、区)开展“救急难”试点工作,确保困难群众“求助有门”、受助及时。在社会养老方面,建立了养老服务机构等级评定制度,在包头市、乌兰察布市、锡林郭勒盟和鄂尔多斯市分别开展城市养老、农村养老、牧区养老、社会化养老四种养老服务模式试点,社会养老服务呈现出改革创新、机制完善、示范引领、多元发展的大好局面。在规范和培育社会组织方面,改革社会组织登记管理体制,下放了审批权限,社会组织管理进一步规范,发展环境进一步优化,在提供公共服务、优化政府职能、丰富群众文化生活方面的生力军作用初步显现。在社区治理和体制改革方面,在全国率先明确社区居委会依法自治履职事项清单,促进社区居委会职能归位,创建农村牧区社区建设试点达到400多个,社区治理和基层民主建设水平显著提升。在社会事务方面,制定下发了《关于发挥党员干部带头作用全面深化殡葬改革的实施意见》等4项政策文件,在鄂尔多斯市、赤峰市、乌兰察布市开展未成年人社会保护试点,社会事务管理改革取得新进展。在双拥优抚安置方面,制定下发了《退役士兵职业教育和技能培训实施方案》等2项政策文件,建立优抚对象联络员制度,把“开放教育进军营计划”和“免费中等职业教育”两项教育培训工作有机结合起来,实现了退役士兵教育培训全覆盖。

(四)民政社会公共服务能力进一步强化

一是强化专项社会事务服务。共为全区1.4万名困难群众减免了基本殡葬费用1166万元,减轻了特困群众的殡葬负担;积极组织开展了“寒冬送温暖”专项救助行动,共救助流浪乞讨人员1.6万人次。二是强化区划地名管理服务。审慎做好行政区划调整调研审核,开展平安边界创建活动,排查行政区域界线隐患矛盾,推动省界和盟市界线联检,第二次全国地名普查启动实施,进展顺利。三是强化城乡社区服务。大力开展“全国和谐社区示范单位创建活动”,积极探索社区服务新模式,推行社区为老服务、示范慈善超市、政府购买社区服务和社区足球试点,推进社区公共服务综合信息平台建设和智慧社区建设。

二、 深 化 改 革, 攻 坚克难,全力以赴做好 2015年工作

2015年,要清醒认识新常态下经济下行压力与民生投入逐年增大之间的矛盾、民政现有保障能力不足与困难群众新期盼之间的矛盾、民政工作方式滞后与转型发展之间的矛盾,把握新常态下国家更加注重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大好机遇,围绕法治民政建设这一主线,深化改革,切实发挥民政在民生保障和社会治理中的骨干作用。

( 一 ) 加强以养老服务业为重点的社会福利事业

一是深入开展“养老服务机构管理年”活动。加强各类养老服务机构等级评定工作,推动养老服务规范化建设、标准化服务,提高养老服务机构管理的规范化、标准化、专业化水平。二是深化养老服务改革。支持各种类型的养老服务模式改革试点,探索推进公办养老机构“公建民营”改革,推动建设“医养结合”的养老服务机构,探索建立养老机构责任保险、老年人护理保障和养老护理人员补贴制度。三是推进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建立政府购买养老服务机制,培育壮大社区为老服务社会组织,鼓励引导社区为老服务社会组织发展,提高城乡社区和居家养老服务覆盖率。四是拓展儿童福利。落实好孤儿保障政策,鼓励支持有条件的盟市继续开展建立适度普惠型儿童福利制度试点工作,推动建立困境儿童分类保障制度。五是促进慈善事业发展。制定出台落实《国务院关于促进慈善事业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的配套政策,完善慈善事业与社会救助、社会福利的政策衔接,落实慈善捐助减免税制度,推动各类公益慈善组织发展,加大慈善超市建设力度。

(二)加强以“兜底线”、“补短板”为重点的社会救助能力建设

一是健全社会救助管理服务机制。强力推进低保对象认定综合指标体系,全面建立社会救助联席会议机制和申请社会救助家庭经济状况核对信息共享机制,实现旗县(市、区)居民家庭经济状况核对全覆盖。二是编密筑牢基本民生保障的安全网。稳增缓提城乡低保、五保供养、“三无”人员、“孤儿”、重点优抚对象等特殊困难群体保障指标,全面开展医疗救助“一站式”即时结算服务,实施好急难救助、贫困家庭大学生救助、一吨煤救助、住房救助和“十个全覆盖”中高龄津贴发放等项惠民工程,全面完成农村牧区“五保”供养服务机构法人登记工作,增强综合防灾减灾能力,提升减灾救灾水平。

(三)加强以激发社会组织活力和居民自治为重点的社会治理能力建设

一是深化社会组织登记管理制度改革。制定出台《关于加强和创新社会组织建设与管理的意见》,降低社会组织准入门槛,减少行政审批环节,简化办事程序。二是激发社会组织活力。加大培育孵化力度,在全区盟市、旗县逐级成立社会组织孵化基地,逐步建立政府向社会力量购买服务制度,增加购买服务资金,扩大购买服务的种类和数量。三是规范社会组织行为。研究制定《社会组织行为准则》,指导社会组织按照现代社会组织体制要求完善法人治理结构和内部民主决策机制。四是加强社区综合服务设施建设。按照国家城市社区服务站建设标准,规范社区服务设施建设,整合资源、完善功能,提升社区综合服务水平。五是推进社区治理和服务创新。探索政社分开,推进政社互动,鼓励盟市、旗县市区开展社区治理体制改革创新。六是推进农村牧区社区建设和“村改居”工作。出台自治区农村牧区社区建设实施意见和农村牧区社区建设标准,总结推广农村牧区社区建设经验,进一步创新模式,扩大试点范围,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七是扎实做好第九届嘎查村民委员会换届选举,加强农牧区基层组织建设,为农牧区经济发展提供坚强有力的组织保证。

(四)加强以服务国防军队建设为重点的双拥优抚安置工作

一是提高优抚保障水平。制定出台《内蒙古自治区军人抚恤优待办法》,继续提高优抚对象抚恤补助标准。二是深化落实退役士兵安置改革。建立健全退役士兵安置改革有关配套政策,落实退役士兵安置改革任务,妥善解决安置遗留问题。三是加强双拥工作。开展自治区第九次“双拥”模范城(县)创建活动,进一步加强“双拥”社区建设,做好部队科研试验和演习训练的协调及服务保障工作。

(五)加强以惠民殡葬改革为重点的社会公共服务工作

上一篇:古诗文教学方法浅论下一篇:市政打非治违专项方案

本站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