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基础知识

2024-04-11

社区基础知识(通用6篇)

篇1:社区基础知识

中公教育社区工作者考试网为大家总结了《基础知识概念汇总》,希望对广大考生有所帮助。

1.城市社区建设的基本原则是什么?

(1)以人为本的原则;

(2)区域发展原则;

(3)主体参与原则;

(4)资源共享原则;

(5)协调发展原则;

(6)党政推动原则;

(7)民主自治原则;

(8)渐进创新原则。

2.城市社区建设包括哪些主要内容?

社区组织建设、社区工作者队伍建设、社区服务建设、社区卫生建设、社区文化建设、社区环境建设、社区治安建设。

3.加强社区建设有哪些重要意义?

加强社区建设,是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强化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施“依法治国”方略和推进“依法治市”战略的重要内容,是构建“小政府大社会”格局的内在要求,也是党和政府履行为人民服务宗旨的实际步骤。

4.政府在社区建设中有哪些主要作用?

规划作用、指导作用、扶持作用。

5.社区单位在社区建设中的地位、职责、原则、权利及义务?

社区单位是平等参加社区自治活动的主体。应当遵守所在社区的自治章程和各项制度,参加社区的各项活动;社区单位应当本着共驻共建、资源共享的原则,支持社区工作,向社区无偿、低偿或有偿提供服务资源。社区单位有权对社区的工作进行监督。

6.今后五到十年我国城市社区建设的主要目标是什么?

(1)适应城市现代化的要求,加强社区党的组织和社区居民自治组织建设,建立起以地域性为特征、以认同感为纽带的新型社区,构建新的社区组织体系;

(2)以拓展社区服务为龙头,不断丰富社区建设的内容,增加服务的发展项目,促进社区服务网络化和产业化,努力提高居民生活质量,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

(3)加强社区管理,理顺社区关系,完善社区功能,改革城市基层管理体制,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社区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

(4)坚持政府指导和社会共同参与相结合,充分发挥社区力量,合理配置社区资源,大力发展社区事业,不断提高社区居民的素质和文明程度,努力建设管理有序、服务完善、环境优美、治安良好、生活便利、人际关系和谐的新型社区。

7.社区有哪些基本权利?

一是社区自治权。

主要包括:民主选举权、社务决策权、日常管理权、财务自主权、摊派拒绝权、内部监督权。

二是社区协管权。

具有协助城建、城管、房产、卫生、公安、劳动、民政、工商、税务、环保等部门管理与社区有关事务的权力。

三是社区监督权。

维护社区成员的合法权益,代表社区成员对煤气、环卫、供水、供电、供暖等公用事

业单位的服务工作进行监督,对物业公司的工作进行监督,组织业主对物业公司进行评议。

8.社区有哪些工作任务?

(1)宣传贯彻党的方针、政策和国家的法律、法规,教育社区成员依法履行应尽的义务,提倡科学,反对迷信,提倡社会公德和家庭美德,开展多种形式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创建活动;

(2)组织开展面向社区成员的各种社区服务活动,积极发展便民利民的社区服务事业,完善对老年人、残疾人、优抚对象和弱势群体的服务网络,开展群众性的互助、互济活动,帮助失业人员就业;

(3)协助政府做好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和企业退休、失业人员管理和服务工作,协助有关部门维护本地区的社会治安和对流动人口的管理,开展对刑满释放、解除劳动教养人员的帮教活动,调解民间纠纷,协助政府有关部门做好征兵、计划生育等与社区成员有关的各项工作;

(4)搞好社区环境的净化、绿化、美化和生态环境的保护,协助有关部门发展社区卫生事业,开展医疗、保健、康复、健康教育和计划生育服务;

(5)维护社区成员的合法权益,对有关部门及其工作人员在社区的工作情况,对社区内的煤气、环卫、供水、供电、供暖等公共服务和物业管理工作进行监督和评议。负责联系社区内的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及时向上级有关部门和所在地的人民政府或者派出机关提出意见和建议。

9.社区承担的基本职责?

(1)负责宣传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协助政府做好居民最低生活保障,退休、失业人员管理,下岗职工再就业,以及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环境美化、卫生保健、计划生育等项工作。

(2)开展面向老年人、残疾人、优抚对象等居民的社会服务工作,发展志愿者队伍,开展群众性的互助、互济活动。

(3)开展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和家庭美德教育,提倡科学文化,反对封建迷信,教育居民增强社区意识、参与意识,组织开展多种形式的精神文明创建活动。

(4)代表居民对政府及有关部门进行监督评议,对物业公司的管理和服务进行监督,及时向上级有关部门反映居民的意见和要求,并提出建议。

10.社区一般设置了哪些组织机构?

一是社区主体组织:包括社区党组织、社区成员大会、社区委员会、社区协商议事委员会;

二是社区专组织:

(1)社区委员会内设保障服务、治保调解、环保卫生、文化教育、计划生育、监督协调等工作岗位;下设综合治理协会、人口计划生育协会、业主委员会、社区社会保障服务站、经常性捐赠站等组织。

(2)社区内按照人群分类,成立老年协会、青少年协会、妇女协会、残疾人协会、社区志愿者协会、文体爱好者协会、关心下一代协会等群众组织。

(3)建立大院院长、楼长、单元组长以及居民代表工作网络。

11.构成社区组织的基本要素有哪些?

组织成员、组织目标、组织规范、组织权威、组织设备。

12.社区党建工作的指导思想?

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党的基本路线为指导,按照江泽民同志关于“三个代表”的要求,紧紧围绕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和社区建设的实际,以加强社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为重点,不断扩大党在社会和基层工作中的覆盖面,充分发挥党组织在社区中的思想导向、重要决策、组织保证和行为表率作用,把广大人民群众紧密团结在党组织周围,进一步推动我市社区两个文明建设的发展。

13.社区党组织的地位和主要职责?

社区党组织在社区中处于领导核心地位,在保证社区发展方向,讨论、决策社区重大问题,加强社区精神文明建设,搞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维护社会稳定,发展社区经济、搞好社区服务等涉及地区性、社会性、群众性方面工作负全面责任。

主要职责是:宣传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团结和带领社区所属党组织和广大党员、群众,完成社区建设的各项任务;负责做好群众工作,保证社区群众自治的正确方向。社区内的各种服务机构、物业管理公司、小型民办企业、各种民办非企业单位的党组织和离退休党员、下岗超过6个月的职工党员以及尚未就业的退伍和转业军人、大中专毕业生党员等,可由社区党组织实行属地管理。党的关系不在社区的居民,应在社区登记,并参加社区党组织的活动,社区党组织应对他们进行必要的考核。

14.社区成员大会或社区成员代表大会的性质是什么?

社区成员大会是社区自治的最高权力机构。为方便自治,社区可成立社区成员代表大会,代行社区成员大会的职能。

15.社区成员大会或社区成员代表大会由哪些人组成?

社区成员大会由社区全体18周岁以上有选举权的居民和社区单位(指驻在社区的机关、部队、团体、企事业单位)的代表组成。

16.社区成员代表如何产生?任期多久?

社区成员代表大会的代表由社区居民和社区单位推选产生,每届任期3年。

17.社区成员代表应尽哪些义务?

(1)宣传、贯彻、落实社区成员大会及社区协商议事委员会和社区委员会的各项决定决议;

(2)密切联系选区成员,征求意见,并及时向社区协商议事委员会、社区委员会反映,维护社区成员正当利益;

(3)积极与驻社区各单位沟通协调,取得共建方面的支持;

(4)自觉响应社区组织的号召,动员和带动社区成员认真完成社区委员会布置的工作任务,在社区各项工作中起模范带头作用。

18.社区成员代表大会一般包括哪几项程序?

(1)推选大会主席主持会议;

(2)确认、清点并报告代表出席会议;

(3)宣布开会;

(4)宣布本次大会的主要议程;

(5)依次进行大会的各项议程;

(6)对大会有关议题进行分组讨论和审议;

(7)由各组代表将讨论、审议情况向大会报告;

(8)对需要通过的会议事项进行表决;

(9)宣布大会闭幕。

19.社区成员代表大会的主要议事范围有哪些?

(1)听取并审议社区委员会的工作报告和财务收支情况的报告;

(2)听取并审议社区协商议事委员会的报告;

(3)讨论决定本社区的社区建设规划和涉及全体社区成员利益的重大事项;

(4)制定或修改社区自治章程和居民公约;

(5)变更或撤销社区委员会不适当的决定;

(6)对社区委员会成员的工作进行民主评议;

(7)补选或罢免社区委员会成员;

(8)讨论和答复社区代表提案。

20.什么情况下才能举行社区成员代表大会?什么情况下通过会议决定?

社区成员代表大会有半数以上的代表参加才能举行,会议的决定由出席会议的代表半数以上通过。

31.什么情况下形成社区成员代表大会议案?议案如何提交社区委员会?

社区协商议事委员会或10名以上社区代表联名,可以形成社区成员代表大会议案。社区成员代表大会的议案,必须于会议召开前7天提交社区委员会。社区委员会对社区代表大会的议案,必须列入会议议程。

32.如何公布社区成员代表大会通过的决议和有关事项?

社区委员会应将社区成员代表大会通过的决议和有关事项,在社区公示板或社区显著位置张榜公布,同时报所在街道办事处备案。

33.如何复议社区成员代表大会通过的决议?

有五分之一以上的社区居民或户代表提议,可以召开社区成员大会对社区成员代表大会的决议或决定进行复议。社区成员代表大会的决定为最终决定。34.社区委员会的性质是什么?

是社区成员进行自我教育、自我服务、自我管理、自我监督的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

35.社区委员会实行自治的原则是什么?

社区委员会实行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的自治原则。

36.社区委员会一般设立哪些工作岗位?

一般可设立法律咨询、保障服务、治安调节、环境卫生、文化教育、计划生育和妇女等工作岗位。

37.社区委员会设置哪些职位?一般如何配备社区干部?

一般由主任、副主任和委员共3-9人组成。具体人数由区县市政府或街道办事处根据社区实际情况确定。

38.目前社区委员会专职成员的配备比例是如何确定?

一般每200-300户配备一人,多民族的社区,应当有适当的少数民族成员组成。

39.社区委员会选举的原则是什么?

社区委员会选举应当坚持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

40.社区选举委员会如何产生?其条件是什么?

由社区成员代表大会从办事认真,有群众威望,有一定组织能力的社区成员中推选产生,其中社区党组织和社区委员会成员不得超过总人数的二分之一。

篇2:社区基础知识

社区含义---固定地理区域内成员以居住环境为主体,行使社会功能,创造社会规范,与行政村同级的行政区域。

社区的基本属性:区位的地域性,组织的系统性,管理的自治性,管辖的区域性,参与的全员性,主体的认同性,功能的综合性和机制的协调性,核心是民主自治。

现在城市社区的六个要素:地域要素、人口要素、组织结构要素、社会心理要素、规范体系要素和物质设施要素

社区的基本权利:

一社区自治权。主要包括:民主选举权、社务决策权、日常管理权、财务自主权、摊派拒绝权、内部监督权。

二社区协管权。具有协助城建、城管、房产、卫生、公安、劳动、民政、工商、税务、环保等部门管理与社区有关事务的权力。三社区监督权。维护社区成员的合法权益,代表社区成员对煤气、环卫、供水、供电、供暖等公用事业单位的服务工作进行监督,对物业公司的工作进行监督,组织业主对物业公司进行评议。社区管理的内容:

”四性“ 地区性,社会性,群从性,公益性事务。管理的具体内容

1社区组织管理-----考评,选举,2党建管理---核心是街道党组织。3社区服务管理

4社区文化,教育管理----文化娱乐设施,开展活动 5社区环境管理--卫生,路政,建筑,防洪 6治安管理

社区建设:是指在党和政府的领导下,依靠社区力量,利用社区资源,强化社区功能,解决社区问题,促进社区的政治、经济、文化、环境协调和健康发展,不断提高社区成员的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的过程。

社区组织:是指直接从事社区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活动以实现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约束功能的各种组织的总称。

社区居委会的职能:

(1)管理。指自治性管理和行政协管,包括卫生、物业、计生、流动人口、治安等自治事务

(2)服务。包括社区服务、志愿者服务、各类便民利民服务、再就业服务、福利性服务和社会化服务等

(3)教育。开展法制教育、公德教育、青少年教育、职业培训等以及各种文化体育活动

(4)建设。如社区环境卫生、美化绿化、道路建设、房屋维修、医疗服务等各项内容

(5)监督。主要是代表社区居民对政府部门及其派出机构以及其他各类社会组织在社区内的各项工作进行民主监督

社区党组织的职责:

宣传、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国家的法律法规,团结、组织党支部成员和居民群众完 成本社区所担负的各项任务;支持和保证社区居民委员会依法自治,履行职责;加强党组织的自身建设,做好思想政治工作,发挥党员在社区建设中的先锋模范作用。

社区党组织在社区发挥作用的途径:

(1)社区党组织的领导作用主要是通过与各主体组织的职能分工来完成的。社区党组织在社区中发挥领导作用的方式主要体现为领导、支持、监督、协调。

(2)社区党组织的作用应该通过制度化的途径,通过一套行之有效的运行机制和监督约束机制进行

(3)应该强调社区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通过示范效应发挥党的领导作用(4)探索社区党组织在新形势下的新的运行思路和机制

社区民主选举的主要原则包括:(1)双过半原则(2)一人一票原则(3)差额选举原则(4)秘密选举原则(5)无记名投票原则(6)公开当场计票原则

社区工作主要目标---社区需要

社区工作具体目标1推动居民参与2提高居民社会意识3善用社区资源,满足社区需要4培养相互关怀和社区照顾美德。

社区的特征1社会的缩影2聚落的承载体3多功能集合体4可持续发展的

社区的功能

1协管功能--协助政府做基层工作,治安,调节纠纷,公共事务,公益事业,做群众思想政治工作,社会的稳定

2民主自治功能---自己管理,教育,服务------推进“政企、政社、政事”分离,实现“小政府地,大社会”

3监督功能----居民参与社区管理,选举人民代表,选举社区工作者。4文化功能---发展教育,组织文化娱乐,体育活动,精神文明建设 5场域功能--求学,发明,成家立业等生存与发展提供机会和舞台

社区形成的要素1地域2人群(第一要素)3组织机构4认同感5社区文化

发展邻里关系是社区重要职能

社区结构分类

1经济结构-----包括生产力结构和生产关系结构,社区生活中起主导作用 政治结构----社区居民在政治活动中形成的关系,反映居民利益和地位分化 文化结构-----多层次,多种多样,按社区功能分--1经济2政治3文化4军事5特殊 按社区空间分---1法定社区2自然社区3专能社区 按社区内部组织形成分 1整体2局部 按社区规模分 巨大型,大型,中,小,微 按生产力水平传统,发展中,现代社区 社区的基本类型 1乡村社区---农业生产为主,血缘和地缘关系 特点有:1地域依赖强2人口密度低3经济简单4家庭发挥多种作用。2集镇社区---介于乡村和城市之间,3城市社区----以非农人口为主,特点有1高密度、大规模的人口2人口异质化程度较高3空间领域形成了物质外貌,社会群体,人文生态环境不同的功能区。

按职能分城市分三种1综合性城市2经济职能为主城市政3特殊职能城市(历史文化,边境)

社区管理--在社区范围内,由政府主导,社区职能部门,社区单位和居民为维护社区的整体利益,推进社区全方位发展,对社区公共事务和公益事业进行的有效调控和自我管理。

自治,是社区管理的最终目的。

社区管理的原则,1全体利益原则2自治和自助原则3组织和教育原则4协调性原则5前瞻性原则。

街道办事处 是社区的基层行政组织 变更和撤销由政府向市民政局提出 作用,1主持城市社区工作的组织,协调与管理工作,是行政职能

2主持社区工作的规划与操作,是事业职能 3主持社区工作的资源开发,是经济组织职能。

居委会的功能1社会治安维护者2安居乐业服务者3意愿的传递者4自我管理的组织者

社区管理 的运作机制

篇3:计量进社区知识要普及

从另一个侧面来讲, 市场经济避免不了不法人员由于利益的驱使, 会出现“短斤缺两”、假冒、伪劣产品等现象, 即使政府出动大量的监督检查人员, 也只能解决暂时的问题, 而解决不了长远问题, 就拿露天的早晨市场 (早市) 来说, 今天去两名监督检查人员进行监督检查, 其效果肯定不会到位, 那么, 明天还会增加监督检查人员吗?其实, 我认为去一个连队, 甚至一个师也解决不了长远问题, 因为这都是暂时的, 而监督检查人员不能长期的每天蹲在市场去监督检查, 这样“短斤缺两”、假冒、伪劣产品等照样出现, 为了达到监督检查的效果, 也不能一个商贩就配备一名监督检查人员, 这样也不现实, 要想彻底解决这个问题, “就应该向我国公安部门的破刑事案件一样, 来发动群众, 让群众揭发检举, 从而加速破案速度, 提高了破案率”。那么, 对专业性很强的“短斤缺两”、假冒、伪劣商品的监督检查来讲, 也同样要发动群众, 在购买商品时, 群众就随时监督商贩, 这样监督力度就相当大了, 等于一个商贩接受上百、上千甚至更多的群众来监督, 而这些群众就来自于社区的居民, 而居民就分布在各个社区, 那么, 社区的居民就是我们政府监督检查人员做好监督检查工作的坚强后盾, 是一支不可低估的监督检查力量。

对这样专业性较强的群众性监督, 缺少基本的专业知识是难以做到的, 而恰恰社区的居民法律、法规意识淡薄, 计量方面的基本专业知识缺乏, 如果对社区的居民不进行法律、法规, 计量方面的基本专业知识宣传、讲解, 假如居民买东西确实出现“短斤缺两”、假冒、伪劣商品问题, 就难以说服不法商贩, 也就难以起到帮助政府监督检查人员做好监督工作, 所以, 要走进社区, 对社区的居民进行法律、法规, 计量方面的基本专业知识宣传、讲解, 提高百姓计量法律意识, 学会运用法律这个武器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又起到对不法商贩的监督作用, 要想壮大以政府专职监督检查人员为主的监督队伍, 就必须走进社区, 普及居民的法律、法规意识和基本的计量科学知识。

那么, 走进社区应该做那些具体工作呢?这是搞好“计量进社区知识要普及”的关键;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做起。

1 法律法规方面的宣传讲解

首先社区居民要知法懂法, 依法来进行监督不法商贩, 所以, 应对下列法律法规进行宣贯学习, 如中华人民共和国计量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计量法实施细则、中华人民共和国强制检定的工作计量器具检定管理办法、黑龙江省计量管理条例、国家集贸市场计量监督管理办法、国家零售商品称重监督管理办法、国家定量包装商品计量监督管理办法、国家眼镜制配计量监督管理办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法等有关法律法规。

2 计量和计量器具基本概念的学习

2.1 计量

计量的概念就是实现单位统一、量值准确可靠的活动。

2.2 计量器具

是指单独地或连同辅助设备一起用以测量的器具。在我国有关计量法律法规中, 测量仪器也称为计量器具, 即计量器具是测量仪器的同义语。

测量仪器 (计量器具) 的特点是 (1) 用于测量 (2) 本身是可以单独地或连同辅助设备一起使用的一种技术工具或装置, 如体温计、度盘秤、焦度计等可以单独地用来完成某项测量;另一些测量仪器, 如台 (案) 秤、医用超声源等, 则需与其他测量仪器和辅助设备一起使用才能完成测量。

3 进行基本计量专业知识和有关常识方面的宣传讲解

3.1 首先应该对贸易结算用的计量器具使用注意事项和常识

以及不法人员的作弊方法做到常规的了解, 如弹簧度盘秤、电子 (计价) 秤、台 (案) 秤、英制秤等计量器具是否具有有效期内的检定证书、是否为国家明令淘汰或者禁止使用的计量器具;是否设置了公平秤, 设置的公平秤是否具有有效期内的检定证书;当场称重零售商品的, 是否按实际值进行结算;是否存在“短斤缺两”和计量作弊等违法行为。

3.2 涉及到影响社区居民身体健康的国家强制检定的医疗珍

断和治疗用的强制检定计量器具, 是否依法进行了计量检定;是否有使用未经检定、检定不合格或超过检定周期的医用强制检定计量器具进行珍断和治疗;是否使用了国务院规定废除的非法定计量单位的计量器具;是否具有制造计量器具生产许可证“CMC”标志和编号 (黑制0000001号) , 如超声源、医用X射线源、医用激光源、心电图机、脑电图机、血压计 (表) 、体温计等医用计量器具等。

3.3 眼镜的配制质量是一项容易被居民忽视的项目, 到社区应

该在这方面进行宣传讲解, 使社区居民首先应该了解眼镜店的规模、技术水平, 同时, 必须具有专门的验光师、配镜师和具有暗室型的验光室, 并且应具有一定检测能力验光镜片箱、焦度计、验光仪、曲率仪等必备的检测设备, 而且还应该了解这些检测设备是否具有有效的检定证书和制造计量器具许可证“CMC”标志、编号 (如黑制0000001号) 、出厂合格证书或进口计量器具检定证书, 是否为国务院规定废除的非法定计量单位的计量器具。

3.4 假冒、伪劣商品的宣传讲解

首先应该宣传讲解假冒、伪劣商品对消费者的危害, 最好以宣传单的形式, 再加上把假冒、伪劣商品的实物带到现场展示, 加深社区居民对危害的认识, 同时要让社区居民知道如何辨别商品的真伪, 这是社区居民最需要的, 也是最关键的一项工作, 特别是在没有检测设备的情况下, 如何用简便实用的方法来识别假冒、伪劣商品呢?通过现场向居民讲解和展示, 应该说能解决感性认识, 监督检查人员再把日常鉴别假冒、伪劣商品的方法和经验介绍给居民, 其方法是:看外观、闻香味, 查看生产许可证、条形码, 拨打商品的免费查寻电话等手段来识别产品的真伪;概括起来就是:买东西要“一看二摸三闻”, 通过这一识假小窍门, 就可以帮助居民提高对假冒、伪劣商品的识别, 实践证明很多假冒商品是经不住这个小窍门的考验。

3.5 对“定量包装商品”质量缺陷的识别

篇4:探索知识社区

网络社会化是一场已经到来的互联网革命。社会软件(Social Software)的崛起是明显的技术标志。互联网应用模式开始从传统的"人机对话"逐渐转变为"人人对话"。作为社会软件的重要体现形式,知识社区正引发人们越来越多的重视。

知识社区发展背景

科技的高速发展,使人类处身于一个前所未有的时代。世界越来越平,地球真正成为地球村,世界已经进入学习化社会,人际交往中的社会化的特性正在日益显露,在这个背景下,知识社区也获得了长足发展。

★ 学习化社会

什么是学习化社会?中国逻辑与语言函授大学校长刘培育说:通俗地说,学习化社会也就是整个国民人人、时时、处处都要学习,学习新知识和新技术,学习生存和发展的本领。作为三十年前出现的概念,“学习化社会”还比较新颖,它强调了学习的终身性和学习的全民化,以及学习的主动性。

为什么提出学习化社会的概念呢?首先是,科学技术在20世纪突飞猛进的发展,使产业结构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新兴行业不断涌现,传统行业逐渐萎缩,人们不可能在最初的工作岗位上“从一而终”。其次,知识的增长和更新,使学校教育无法为学生提供满足终身需求的知识,初始教育只是就业之前的必要准备,只有不断学习 才能适应未来的工作和生活。最后,用人单位对人的要求不仅是知识的掌握,更加看重各种能力,甚至是为人处事的行为方式,而这些能力和行为是单纯的学校教育难以实现的。

★ 社会化

在没有互联网的时候,我们的交往圈非常小,如果想突破这个圈子,要借助一些特殊的媒介或者机缘,比如通过电视、电台、书信等方式与外界进行沟通。对于我们来说,最为熟悉的圈子,还是身周有限的范围,如同学、同校或异校朋友、亲戚等。

互联网使得社会化的广度和深度发生变化。在拨号上网的年代,虽然上网仍是小众行为,但毕竟范围已经被突破,犹如监牢的高墙出现了缺口,也许"越狱"的形容不够形象,但对于局促于小范围(比如一座城市、一个国家)的人们来说,突然之间出现了一种和外界方便沟通的方式,无疑令人新奇。

那时,受限于高昂的网费和狭窄的带宽,网络只是少数人的游戏,论坛、IM的出现,使得沟通更加方便,但网络与现实之间,仍然存在很大距离,网友还是一个比较稀罕的名词,这已经是一个社会网络,但其覆盖面非常小。

随着上网费用的下调、ADSL成为主流上网方式、带宽的拓宽,使得图片的传输不再是问题,web1.0迈入到2.0,社会化才真正成为现实。网络已全面渗透进我们的生活,网络成为交友的普遍渠道,网友和普通朋友不再有区别,IM成为司空见惯的工具而且功能也越来越全面,手机IM使随时随地上网成为可能。

学习,在各个不同的阶段,也呈现出不同的模式。最早,我们的学习圈子是基于同班、同校,顶多是异校,少数人可能拥有异国通信的朋友。在时间方面,由于通信等的限制,很难做到实时,如果想和同学、朋友分享一本书,普遍的模式是借阅。当我们拥有了网络,一切开始变化,原子转换为比特,要分享书藉可以采用Copy-Send的模式,非常方便,我们的阅读习惯也开始改变,由纸书变成电子书,写作的方式同样改变,从在纸上写作转变为打字、在网上发表。

而在web2.0时代,个人性和社会性真正统一起来。在Facebook这样的社区里,人们完全突破国界、地域,而自由地交流,文字和视频成为最大的传播力量。我们拥有的,不仅是工作圈、学习圈,还有兴趣圈,我们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需要,参与不同的圈子,我们的交往人群也在发生变化,如果在语言方面没有障碍,我们完全可以和异国的人们进行交流。

社会化意味着,作为一个人存在于一个更加广大的社会之中,你的一切与社会网络密不可分。社会化还意味着,当你参加一个社群,如果一直只是孤立的一个人,并感觉不到社会化的力量,而当你在这个社群中拥有越来越多的朋友,甚至把你现实中的朋友也逐一拉进社群,它就会成为你的一部分,就像没有备份通讯录的手机丢失以后,会发现你与世界的联系都可能因此中断,从而陷入孤独甚至恐慌。

所以,鲜果可能在开始只是自己的鲜果,海内只是自己的海内,但是我们可能在其中认识新的朋友,也有可能把其他朋友拉进来,慢慢形成网络,从个人的角度,是以我们为中心的网络,在这个网络中,我们不仅在阅读,同时也在写作、分享;我们的意见,可能对其他人产生影响和价值。

我们关注朋友看什么、说什么,我们相信他们的推荐,因而我们也开始使用他们推荐的东西,同时再推荐给朋友……这个社会化的雪球,越滚越大。不同的知识领域,不同的社区,不同的朋友,我们会发现所置身的这个网络,将我们完全包容。

实践证明,社会化学习更有效率。朋友曾向我推荐过概念图工具CAMpTools,相比思维导图等工具,概念图的使用者比较少,所以,当我研究某个功能而没有成功时,在网上查询,相关介绍很少。

这个事情的启发意义在于:传播一样东西,让更多的人知道、参与进来,那么,就更加有利于共同进步。社会化学习在某种意义上也是一种分工。

Etienne Wenger认为 “人们在群体中能更为有效地学习”。就像爬山,如果是自己去,很有可能走到半路就坚持不下去,但如果是一群人结伴去爬山,在过程中即使遇到挫折也会在同伴的鼓励下成功登顶。

★ 族群

从心理学上来说,人总是喜欢与自己相关的事物,而这个相关,可能表现为诸多形式,如同乡、同校、同血型、同城、同星座、同龄、同年代、同民族、同语系、对同一个事物感兴趣(同好)等等,不一而足。

据百科知识记载,族群原指由共同语言、宗教、信仰、习俗、世系、种族、历史和地域等方面的因素构成的社会文化群体,现泛指具有某些共同特点的一群人,如果我们把上述的"同"以族群来表示,也未尝不可。

在CoP中,族群的特征非常明显。CoP本身,即强调了对某个主题的关注和热情,而热情也可以说是共同特点的一种表现。基于热情,基于共同的兴趣,人们因此产生沟通交流的需要,而在群体中的学习,将使人们的热情得以持续下去,不断深化。

在这里,容许我引入一个"知识切片"的概念。曾经看过一篇科普文章,里面说应用最新技术,可以把一个人解剖为很多片切片,从科学上来讲,当医学越发达,切片可以越薄。从知识管理的角度,如果我们也可以把知识进行切片,首先需要对自己的知识进行全方位梳理,然后把知识按照不同门类做成很小的切片,这个数量可能无法统计,比如对于流行歌曲的喜欢,这是很大众化的东西,我们可以细分为台湾歌手->男歌手->李宗盛->具体的歌->歌词,如《鬼迷心窍》,如其中一句歌词"春风再美也比不过你的笑",作为切片的单位,从大到小,我们可以轻松地找到相应的族群:

都喜欢台湾歌手的

都喜欢台湾男歌手的

都喜欢李宗盛的

都喜欢《鬼迷心窍》的

都喜欢里面这句歌词的

因为有共同的喜好,所以形成共同语言,对应的共同喜好多了,人与人会有更多的可交流之处,族群的覆盖面因此极广,互联网助长了族群的衍生和发展。

在早些时候,当社会化还遇到地域的障碍,我们可能不容易在一个小圈子里找到志同道合的人,但是当地域的界限被打破之后,基于长尾理论,会发现不管我们的喜好是什么,总能找到拥有共同喜好的人!

这个发现并不令人惊奇,但是,意义非凡。因此,我们可以在Flyeon美剧论坛的《Heroes》版块发现共同探讨剧情的人、发现Peter、Sylar等的粉丝,并根据同好的推荐,到达无数相关网站如官网、wiki,我们的知识面被迅速打开,基于兴趣形成的圈子,非专业制作但有专业水准的人物关系图、剧情分析和角色介绍,这些事实上也都是知识地图。而拥有了这个地图之后,我们可以在这个海洋中更快地撷取到珍珠,当然,我们也可以通过发表自己的看法,深化对剧情的理解。

在一个知识经济时代,我们需要快速地获取知识,并在分享与交流之中促进吸收、沉淀、积累,创新。

实践证明,族群内的相互影响是巨大的。当我们拥有了某样事物,往往就会关注同样拥有该事物的人,比如在购买诺基亚N73之前,不会去注意谁使用N73,而在拥有之后则不然,如果遇到也使用同一款手机的人,自然而然感到亲切,并且开始就其功能、软件等进行交流,通过交流也学习了不少知识。这样的例子比比皆是。

在当当网等电子商务网站上具备此类功能:购买了XX书的人,还购买了XX书。因为你购买了该书,你可能会关注到同样购买该书的人购买的另外的书,因而形成关联性购买。人们会对与自己有共同爱好或者来自同一地域的人有所偏爱,这几乎可说是渗透进血脉中的习惯。

这是从一个入口端论及由于习惯、爱好而导致的族群的形成,在族群形成(或者说参与到某个族群)后,族群内部会产生互相影响,从而影响到人们的行动。比如我在鲜果看到网友旅程无限订阅了我的鲜果推荐,这使我在精神上感觉到一种被认可,而同时也觉得慎重推荐成为一种责任,因为我们的行为被关注了,所以就要以高度的责任心去做好这件事情,从而使之对别人尽量产生好的影响。

在一个社会化网络中,别人的选择可能也就会影响你的选择,联动后的结果就是互相影响,在某种程度上来讲会趋同:相同的阅读范围、阅读对象,但是这并不会使族群内的成员最终象机器人一样完全相同,因为每个人对同一事物的解读方式终究不会完全相同。反而会因为提供了多侧面、多角度分析而使每个人的理解更全面,从而达到共同学习、共同促进的目标。

另外要注意,CoP——知识社区,其目标应当是促进进步,建设知识社区单纯拥有同类的声音是不够的。不同意见的存在乃是一种必然,如果不能容忍相反的意见,则CoP存在的意义也堪忧,因为趋同的意见其实使视角单一、思维浅化,而不同意见的推动,则会促使人从不同的角度去考虑。在知识经济时代,要勇于打破个人信息围墙,倾听不同的意见,达致“海纳百川,有容乃大”的境界。

知识社区的价值

CoP被大家认可的最大原因是:能够给参与者带来价值。那么,知识社区具体有哪些价值呢?笔者通过工作中的实践经历,总结出以下几点:

* 分享信息、观点与经验

在拥有良好分享文化的知识社区中,人们愿意分享自己的知识,促进彼此共同成长。

* 开拓最佳实践

通过实际的或者在线的协作,可以探讨出最佳实践模式。

* 解决问题,应对挑战

社区的建设和参与,在某种程度上都是为了更快、更好地解决问题。在社区中,由于集合众人智慧,更容易解决问题。

* 在线互动教育

网络的发达使得在线互动越来越方便,通过在线的模式,突破时间和地域,使教育展现出新面貌。

* 奖励先进,激励创新

在社区的建设和参与过程中,很容易发现优秀的知识贡献者,通过对他们的奖励,可以促进知识分享文化的形成,形成良好的知识管理氛围。

* 举办在线活动,促进嘉宾互动

知识社区可以使企业、员工、用户、合作伙伴、供应商等联动起来,通过在线活动的举办,可以促进各方关系的密切和良性发展。

* 促进研究、出版与协作

通过知识社区,可以深化对某个主题的研究,甚至通过实际或在线协作,形成出版物。

建设企业知识社区

企业知识社区建设是一个复杂的课题,本文仅在此作简单论述。企业建设知识社区,可以分为两类:

实体社区

针对某个业务问题、某项目,企业都可以形成部门内、跨部门、跨组织的实体社区。社区成员围绕主题、兴趣等进行深入研讨,对实体社区的重要决定因素是兴趣和分享文化。作为发起人的灵魂人物是不可少的。在实体社区中,并不强调系统的重要性。

网络社区

网络不受企业组织结构和等级的束缚,所以可以通过网络来建立跨组织边界的知识社区。

对于网络社区而言,系统非常重要,稳定、功能齐全(起码要合乎会员基本需求)的平台,可以方便会员间的彼此交流,产生更大的功效。目前基于web2.0的社区体系(含博客、圈子、论坛等各要素)已经非常成熟,企业可以考虑外购或者自行开发适合自己需要的社区系统。

篇5:社区工作基础知识

“社区是指聚居在一定地域内的人们所组成的社会生活共同体”。“目前城市社区的范围,一般是指经过社区体制改革后作了规模调整的居民委员会辖区。”

2、什么是社区建设?

社区建设是指在党和政府的领导下,依靠社区力量,利用社区资源,强化社区功能,解决社区问题,促进社区政治、经济、文化、环境协调和健康发展,不断提高社区成员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的过程。社区建设是一项新的工作,大力推进社区建设,是我国城市经济和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要求,是面向新世纪我国城市现代化建设的重要途径。

3、社区建设的内容有哪些?

社区建设的内容,各地区不尽相同,一般说来,主要有六个方面。一是社区服务,包括面向社区残疾人、老年人、优抚对象和其他社会困难群体的社会救助和社会福利服务,面向全体社区成员的便民利民服务和面向属地单位的社会化服务,面向下岗职工的再就业服务和社会保障社会化服务。二是社区卫生,包括社区的公共卫生、医疗保健和计划生育等。三是社区治安,包括社区内的治安保卫、民解调解、帮教失足青少年、防火防盗和其他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四是社区环境,包括绿化、环境建设和环境保护等。五是社区文化,包括各种群众性的文化、体育、教育、科普活动,以及其他形式的社会主精神文明建设活动。六是社区组织,包括社区党组织、社区自治组织、社区中介组织的建设。各地区在推进城市社区建设的过程中,应根据本地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水平和现有工作基础,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地确定自己的社区建设的内容。

4、社区建设的基本原则是什么?

以人为本,服务居民;资源共享,共驻共建;责权统一,管理有序;扩大民主,居民自治;因地制宜,循序渐进。

5、我国城市社区建设的基本模式是什么?

党委和政府领导、民政部门牵头、有关部门配合、社区居委会主办、社会力量支持、群众广泛参与,形成推进社区建设的整体合力。

6、今后五到十年我国城市社区建设的主要目标是什么?

(1)适应城市现代化的要求,加强社区党的组织和社区居民自治组织建设,建立起以地域性为特征、以认同感为纽带的新型社区,构建新的社区组织体系;

(2)以拓展社区服务为龙头,不断丰富社区建设的内容,增加服务的发展项目,促进社区服务网络化和产业化,努力提高居民生活质量,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

(3)加强社区管理,理顺社区关系,完善社区功能,改革城市基层管理体制,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社区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

(4)坚持政府指导和社会共同参与相结合,充分发挥社区力量,合理配置社区资源,大力发展社区事业,不断提高社区居民的素质和文明程度,努力建设管理有序、服务完善、环境优美、治安良好、生活便利、人际关系和谐的新型社区。

7、什么是街道办事处? 街道办事处指市辖区、不设区的市的人民政府的派出机关,依法在本辖区内行使相应的政府管理职能的行政组织。1995年颁布的《城市街道办事处组织条例》规定,街道办事处有三项任务:一是办理市或市辖区政府有关居民工作的交办事项;二是指导居委会的工作;三是反映居民的意见和要求。

8、社区居民委员会的根本性质是什么?

中办发[2000]23号文件指出,社区居民委员会的根本性质是党领导下的社区居民实行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自我监督的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

9、什么是业主委员会?

业主委员会、业主是物业的所有权人。业主委员会是指在物业管理区域内代表全体业主对物业实施自治管理的组织。业主委员会由业主大会或业主代表大会选举产生,业主委员会应当由业主担任。

10、社区服务的主要形式是什么?

社区服务的主要形式有:邻里互助型、社会服务型、志愿参与型、实体经营型。

11、社区服务的主要内容有哪些?

按照中办发[2000]23号文件,社区服务主要包括四个方面(四个面向):面向老年人、儿童、残疾人、社会贫困户、优抚对象的社会救助和福利服务;面向社区居民的便民利民服务;面向社会单位的社会化服务;面向下岗职工的再就业服务和社会保障社会化服务。

12、社区建设的重点是什么? 社区建设的重点如下:

⑴ 组织 即社区管理体制,包括社区党组织、社区自治组织、社区中介组织的建设等。社区组织建设是社区建设的关键,是社区建设的核心内容。

目前,我国各城市已经基本在城区形成了“一、二、三、四”社区服务的发展模式。所谓“一”,指“一个中心”,即市、区、街建立社区服务中心,居委会建立服务站,担负社区服务的指导、协调、管理、示范职能。

所谓“二”,指“两支队伍”,即社区服务专职队伍和志愿者队伍。

所谓“三”,指“三大体系”,即社区服务的管理体系,服务救助体系和设施服务体系。所谓“四”,指“四级网络”,即市、区、街、居等四个层次相对独立又相互联系的社区服务工作网络。

⑵ 服务 社区服务是社区建设的骨干、龙头。主要是四个面向:一是面向老年人、儿童、残疾人、社会贫困户、优抚对象的社会救助和福利服务;二是面向社区居民的便民利民服务;三是面向社区单位的社会化服务;四是面向下岗职工的再就业服务和社会保障社会化服务。

⑶ 卫生 包括社区的疾病预防、医疗、保健、康复、健康教育和计划生育技术服务等,要不断改善社区居民的卫生条件。

⑷ 文化 包括社区群众性文化、体育、教育、娱乐、科普等以及其他有益身心健康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活动。

⑸ 环境 包括社区的环境卫生、环境保护、绿化美化等。

⑹ 治安 包括社区保卫、民事调解、帮教失足者、防火防盗、普法宣传、流动人口管理、扫黄打非等其他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⑺ 经济 社区建设离不开经济作后盾,尤其对于相对落后的城镇和农村来说,发展经济是社区建设的首要任务。

13、社区建设的主体是什么?

参与社区建设的主体包括社区领导机构(党委、政府领导机关、作为政府派出机构的街道办事处)、居委会、驻街道的企事业单位、社团组织,以及社区全体居民。社区建设的主导是政府(起倡导作用、协调作用、调控作用);社区建设工作的主管部门是民政部门;社区建设的依托和主体是街道、居委会组织;社区建设的支持者是企事业单位;社区建设的中介力量是社团组织;社区建设的基础是居民。

14、社区单位在社区建设中的地位、职责、原则、权利及义务?

社区单位是平等参加社区自治活动的主体。应当遵守所在社区的自治章程和各项制度,参加社区的各项活动;社区单位应当本着共驻共建、资源共享的原则,支持社区工作,向社区无偿、低偿或有偿提供服务资源。社区单位有权对社区的工作进行监督。

15、社区工作者应具备哪些基本素质?

一是政治素质。要具备一定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水平,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同党和政府在政治上保持一致,坚持和贯彻党的群众路线,坚持以“三个代表”思想作为社区工作纲领,具有密切联系群众、艰苦奋斗的工作作风。

二是思想素质。树立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追求为人民群众甘作奉献的高尚的思想境界。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的思想路线,坚持创新求是的科学发展观。

三是思想道德素质。具有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基本道德规范;廉洁奉公,忠于职守,不以权谋私;公平、公正、正义、敬业;上为政府分忧,下为百姓解愁。

四是业务素质。具备社会工作专业理论与专业方法,具备一定程度的社会工作的基本能力与基本技术以及相关知识,能够胜任社区群众工作。

五是能力素质。具有社区社会调查能力、组织协调能力、分析与综合能力、群众工作能力、社区服务与管理能力以及应用电脑系统办公能力等。

16、社区工作者的职业道德主要包括哪些方面?

社区工作者的职业道德的最高境界是为人民服务,它包括“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办事公道、服务公道、服务群众、奉献社会”等方面。“爱岗敬业”就是“为人民服务”精神的具体体现。为人民服务的基本要求就是对人民负责,责任心是社区工作者做好每一项工作的基本前提。社区工作者在职业生活中的责任感就是敬业精神。“诚实守信”是为人民服务中应有之意,为人民服务就应该是诚心诚意的。“办事公道”意味着在社区工作者的职业活动中,在处理各种事务时,不偏私、不歧视,公正地对待每一个服务对象。它是履行“为人民服务”精神的必不可少的要求。“服务群众”是为人民服务的最基本、最具体的要求,是为人民服务的精神在职业生活中最直接的体现。同时包含着服务态度、服务环境、服务质量、服务效果等一系列具体要求。“奉献社会”是为人民服务的实践归宿,就是指社区工作者在职业活动中,加强道德建设,把善良的动机、美好的愿望付诸实践,在实践中使人民群众得到实实在在的利益,切切实实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发展,产生社会效益。

17、社区工作者的业务素质主要包括哪些方面? 作为社区工作者应当具备下列业务素质:

(1)具备一定程度的社会工作专业理论与知识。要求具有比较系统的社会工作理论与知识,能够运用社会工作理论说明和处理社区工作的实际问题。

(2)具备一定程度的社会工作专业方法。要求掌握比较系统的社会工作方法,比较熟练地运用社会工作专业方法分析、处理社区工作中的实际问题。

(3)具备一定程度的社会工作专业基本能力。要求掌握比较专业的社会调查能力、做群众工作能力、组织协调能力、社会公共事务管理能力、以及党务工作能力等,能够胜任社区工作。

(4)具备一定程度的社区工作相关知识。社区是个“小社会”,要求社区工作者必须具备比较广泛的知识,学习掌握法律知识、社会学知识、心理学知识、管理学知识、医学与保健知识、自然科学知识、文艺体育以及电脑使用知识等。

18、社区工作者应具备哪些基本能力? 作为社区工作者应具备下列基本能力:

(1)社会调查的能力。即会做科学的社区基本情况或社会问题的社会调查。(2)群众工作的能力。社区工作即是一种群众工作,要会发动群众、组织群众和依靠群众,能开展群众性活动。

(3)社区公共事务服务与管理的能力。社区工作者一是会服务,主要是社区服务;二是会管理,主要是社区公共事务的管理。寓管理于服务之中。

(4)组织协调的能力。社区内部的各部分居民、各种社区组织、以及各种社区单位彼此之间,社区外部与政府、社会组织等相互之间,都需要经常性的协调,社区工作者要善于协调各种关系。

(5)善于分析与综合的能力。社区问题往往都是比较复杂的,需要社区工作者通过科学的分析和综合,去把握问题,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6)应用现代电脑系统办公的能力。办公智能化已步入社区,社区工作者应认真学习和掌握现代电脑系统办公的能力。

19、社区工作者具备的心理素质有哪些内容?

在气质方面的要求:感受性相对适中;耐受性要高,要有较强的心理承受能力;敏捷性要适中,因人而异,因事而宜;情绪的兴奋性要好,要精神饱满地工作;可塑性要强,要有较强的工作适应性。在性格方面的要求:态度上应具有谅解、支持、友谊、团结、诚实、谦虚、热情等良好的性格特征;意志上应具有独立、适应、事业心、责任心和恒心的性格特征;情绪上要经常处于欢乐愉快的主导心境,精力充沛,乐观向上,要注意修养自己的敏锐的观察能力、训练记忆能力、以及稳定灵活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在心理自我调试方面:要有科学的认识方法;良好的意志品质;稳定的工作情绪;真诚待人的品质;较强的工作自控力和自觉性。

20、什么是社区居民自治?

答:社区居民自治,就是社区成员除了受所隶属的国家、政府或上级单位的领导外,对自己的事务管理行使一定的权利。社区居民自治权利的依法行使是由社区居民委员会去组织实施的。社区居民委员会是社区居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自我监督的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

21、社区自治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社区自治的主要内容是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

22、社区社务公开的主要内容有哪些?

(1)政务公开。党和政府涉及居民的重大政策、法规和规定;协助政府完成的重要行政任务;生育审批、孕情普查情况;救灾救济救助款物发放情况。(2)事务公开。本社区制定的规章制度和居民公约;社区成员代表大会的重大决策;社区服务的具体项目;其他与社区成员利益有关的重大问题。(3)财务公开。社区办公经费的管理和使用情况;社区建设公益金的使用管理情况;卫生费收支情况;社会团体、机关、企事业单位赞助社区的款物收支情况;有关部门按照“费随事转”拨付给社区的费用收支情况。

23、街道社区的监督管理职能有哪些?

街道社区对辖区机关事业单位和各类经济组织的精神文明、社会治安综合治理、计划生育、民族团结、爱国卫生和美化绿化等工作,履行日常监督、检查和初审等管理职能。县(市)在组织开展检查、评比、验收时,必须征求街道社区意见。

24、“五委”职能下放是指什么?

答:将党委、政府及其职能部门承担的工作重心继续下移,特别精神文明建设、社会治安综合治理、计划生育、爱国卫生、城市绿化工作职能下放到街道社区。即:“五委”(主要是指精神文明建设委员会、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委员会、计划生育委员会、爱国卫生委员会、绿化委员会等职能部门单位)职能下放。

25、“五委”职能下放的原则和目标是什么?

“五委”职能下放遵循的原则:“重心下移、简政放权”、“条块结合、以块为主”、“责随权转、费随事转”、“提高效率、服务到位”。

目标任务是:按照城市基层体制改革的要求,通过进一步下放城市社会管理职能,将责、权、利一并下放,把地区性、社会性、群众性、公益性等工作交由街道社区承担,使政府工作重心进一步下移,街道办事处的工作职能和社区居委会的自治功能日趋完善,使社区居委会、街道办事处和政府职能部门三者之间的关系进一步理顺,切实解决政府职能部门管理服务不到位,街道社区“无权”、“无钱”难以管理和服务的矛盾,建立健全责任、人员、权力、经费“四位一体”的工作机制,使街道社区充分发挥应有的服务功效,加快构建政府行政调控机制与社区自治机制相结合、政府行政功能与社区自治功能互补的街道社区建设模式。

26、什么是社区工作准入制度?

为推进基层民主政治建设,建立“政府依法指导,社区依法自治”的社区工作关系,规范社区工作,明确社区职责,减轻社区负担,改善社区建设外部环境,优化社区工作运行机制,规范各部门各单位对社区工作的指导,减轻社区工作负担,依法完善社区“四自”(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自我监督)职能,使社区的民主自治更趋规范化和制度化,促进政府职能部门转变作风,形成社区服务居民、部门服务社区的良好局面,推动和谐社区的建设,按照“条块结合,以块为主”,“权随事转、人随事转、费随事转”的原则,政府职能部门、党群部门和其他有关单位,凡拟将组织机构、工作任务、评比考核等项目进社区的,均需通过社区工作准入审批,赋予社区相应的权利,为社区进驻工作提供必要的人力、物力和经费支持,体现责权利统一的制度。

27、建立社区工作准入制度的目的是什么?

社区居委会是依法进行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自我监督的群众自治组织,建立社区工作准入制是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需要,也是推进基层民主政治建设、巩固党的执政基础的需要。主要目的:一是建立市有关职能部门、街道办事处依法指导,社区依法自治的良性互动关系;二是进一步理顺职能部门与社区的关系,明确社区职责,减轻社区负担,解决职能归位问题;三是避免社区居委会工作行政化倾向,提高其为群众服务的自觉性;四是认真履行管好社区、服务经济、维护稳定的职责,为不断推进全市社区建设创造良好的外部条件;五是转变职能,改进机关工作作风,增强为社区服务的意识。

28、社区工作准入的基本原则是什么?社区工作准入主要涉及哪些部门? 坚持全面准入、依法进入的原则;坚持分级准入、规范进入的原则。

市委、市政府各部委办局、直属单位,市人大、政协各专门委员会,凡拟将组织机构、工作任务、创建评比考核等项目交给社区的,除法律、法规或党章有明确规定应有基层自治组织承担的以外,均实行准入制度。

29、社区工作准入内容有哪些?

市级各部门和其他有关单位,凡拟将其组织机构、工作任务、检查、评比考核、举办培训、社区挂牌、新设台帐、开展调查统计等进社区的,均实行准入审批。各镇(街道)和社区凭市社区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核发的《吐鲁番市部门工作进社区准入审批表》接纳进驻机构及工作任务。

30、加强社区工作准入管理的两大方面内容是什么? 一是确定准入项目;二是申报准入项目。

31、实行社区工作准入制度对社区的基本要求是什么?

凡法律、法规明确赋予社区的职责,上级党委、政府明确规定必须进社区的,以及涉及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和公共安全的突发紧急事件,社区必须依法和按规定协助部门统一开展工作,切实履行职责。属于社区职责范围内的工作,社区应主动、自觉完成,不得向政府部门要求下拨经费。有关职能部门未按要求申报、审批的工作项目,社区有权拒绝或不执行。

32、实行社区工作准入制度对职能部门有哪些要求?

一是为了确保各部门工作有序进入社区,市社区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按照吐市党发字(2006)3号《关于街道(社区)“五委”职能下放工作的实施意见》的文件精神,制定了《部门与社区职能界定一览表》和《吐鲁番市委、政府向社区下放的职能权限》,界定表对职能部门与社区职责进行了细化,职能权限表对社区具有的权力进行了细化。各部门要认真对照一览表,自觉纠正行政过程中的“越位”、“错位”、“缺位”现象。

二是凡是由部门指导,社区承担的工作,不需要进行审批,有关职能部门要认真履行职责,精心做好指导服务工作。凡由职能部门承担、社区协助的工作,必须按照“权随责走,费随事转”的原则,将相关费用转移到社区,为社区协助开展工作提供必要的人力、物力帮助和支持,有专项工作经费的,应拨付社区相应工作经费;专项经费已经下拨到相关部门的,由部门直接划拨到社区;专项经费未下拨到位的,由财政局代拨到街道社区。

三是凡《部门与社区职能界定一览表》中未列入的工作,如在社区开展检查、考核、评比、培训、挂牌、达标升级等其他工作,均要实行审批准入制度(市委、市政府统一组织的不在此范围)。经审批,确实需要社区协助完成的工作任务,按照费随事转的原则,根据交办工作量的大小、难易程度、人员多少和时间长短,由交办部门给予社区相应的工作经费或补贴。

33、目前市委、市政府向社区下放的配套职能权限主要有哪些?

已达到八大内容63个分项。主要有:一是社区初审权21项;二是社区监察权5项;三是社区知情权3项;四是社区检查权4项;五是社区建议权7项;六是社区管理权和监督权14项;七是社区收费权2项;八是各部门应划拨到社区的办公经费类7项。

34、各职能部门和街道(镇)党工委如何加大对社区工作准入制的支持力度? 一是强化组织领导。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结合向社区延伸各项工作的实际,落实专人负责申请准入相关事宜,确保在推行准入制度期间,各项工作不断档,稳步推进部门工作进社区准入制度的实施;二是加强自身管理。要按照“权随责走,费随事转”的原则,为社区协助开展工作提供必要的人力、物力帮助和支持,依法依规合理做好社区“费随事转”工作经费专款专用工作,并自觉接受相关部门和街道(镇)党工委的监督审查。三是切实转变工作作风,不断改进工作方法。全面推进城市管理重心下移,把服务社区的重心放在帮助社区解决实际困难上,使工作进社区规范有序,推动社区自主管理社会事务和公共事务发展,建设管理有序、服务完善、文明和谐的新型社区。

35、社区工作准入申请、审批程序有几大项?

主要有申请、审批、准入实施、监督管理四大工作流程。

36、进社区项目申请工作流程有哪些?主要要求是什么? 申报工作流程:

1.申请单位向市社区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提出书面申请;

2.申请单位填写《吐鲁番市部门工作进社区准入审批表》,并附相关资料包括:组织机构功能说明、运作方式、办公设备、工作经费保障情况,工作要求、工作人员、经费支付说明,评比考核依据、时间、内容,达标标准、时限,培训、调查方案等;

3.市社区建设办公室根据申请单位申报的工作量、工作时限、人员、办公设备、经费进行可行性、合理性初步论证和审查。

主要要求:

申请单位需全年进入社区的工作,原则上一年申报一次,临时或短期工作按工作时限分期申报;同一工作需进入本市各社区的,填写一张审批表集中办理,进入各社区的工作不一样的,分别填写审批表办理。对举办培训、开展入户调查、普查等项目进社区的,原则上要提前10个工作日申报。

37、审批工作流程有哪些?

1.市社区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对申请单位提出的申请事项会同申请单位、相关中介机构和街道办事处(镇)及社区居委会进行评估分析,并签署初审意见; 2.报市社区建设工作领导小组研究作出审批决定,行文通知申请单位、街道办事处(乡镇)、社区居委会。

38.准入实施工作流程有哪些?

1.经审批同意后申请单位持《审批表》与街道办事处(镇)联系;

2.街道办事处(镇)和社区凭《审批表》接纳工作任务,由街道办事处(镇)协助落实进入事宜;

3、申请单位按照“责权利相统一,人财物相配套”的原则,根据“权随责走、人随事配、费随事转”的要求,在组织机构和工作项目进入期限内按《审批表》内容落实人员和经费。

39、监督管理工作流程有哪些?

1.市社区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将已办理的《审批表》统一进行登记存档;

2.各街道办事处(镇)社区开展进社区项目日常服务、跟踪、检查、落实工作,并及时上报市社区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

3.申请单位在完成进入任务的一个月内向准入审批部门提交进入社区期间的工作情况; 4.市社区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对未按《审批表》要求操作的进入单位,督促其限期整改;限期整改仍不到位的,予以撤销。

5.组建评议小组:社区党支部成员、社区居委会成员、社区居民代表、社区协商议事会代表、进入社区单位的代表组成。

6.建立、实施评议制度,社区党支部组织评议活动,临时或短期的工作结束后及时评议; 7.评议结果由社区党支部以书面形式分别送达被评部门和市社区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并以居务公开的形式向居民和驻社区单位公开;

8.市社区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会同街道办事处(镇)对部门工作进社区每年年底进行一次检查评估,检查结果以简报或信息的形式予以公布,对未在规定时间内完成进入任务或者情况发生变化,申请单位要求撤出社区的,按照审批程序,及时办理其撤销手续。

40、社区初审权内容有哪些?

初审:申请最低生活保障、申请社会救济救助金、申请确定特困户学生、残疾人就业安置申请、辖区居民收养子女、辖区居民出国朝觐、办理《老年优待证》、辖区房屋租赁和买卖、辖区居民征兵政审、申办失业(无业)居民失业卡、居民申请待业卡、辖区外出人口婚育证、辖区申报残疾证、辖区居民申办生育指标、辖区新生婴儿户口、辖区申报独生子女证、辖区单位申报安全文明小区(单位)、辖区内申请《再就业优惠证》、辖区申请小额担保贷款、辖区居民办理户籍、辖区内宗教场所新建、重建、扩建、维修。

41、社区监察权内容有哪些?

监察:占用或挖掘城市巷道道路产权、摊位设置、广告设置、停车位设置和门前“三包”情况、市政设施、辖区环境卫生、树木砍伐。

42、社区知情权内容有哪些?

知情权:对辖区物业服务内容、收费项目和标准、辖区拆迁商业网点布局、旧城改造开发建设公共设施配套定位及验收。

43、社区检查权内容有哪些? 督促检查市容卫生、背街后巷及“三包”区内环境卫生、监督、管理、检查已命名的安全文明小区(单位)、检查流动人员“三证”、检查辖区单位申办营业性文艺演出、体育活动及其场所

44、社区建议权内容有哪些?

一票否决建议权:对辖区申报精神文明的单位、辖区申报园林绿化环保达标的单位、辖区申报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单位、辖区申报计划生育达标的单位、辖区申报爱国卫生达标的单位、对辖区已命名的安全文明小区(单位)有取消命名的建议权,对辖区内地段改造、小区开发建设规划编制和小区公共配套设施建设项目的建议权。

45、社区管理权和监督权内容有哪些?

对辖区内宗教人士和日常宗教活动行使管理权和监督权,对辖区流动人员“三证”和房屋租赁业务行驶管理权,对辖区单位精神文明工作进行组织、指导、协调和管理权和监督权,对辖区普法宣传、民事调解、治安保卫等工作进行组织、指导、协调和管理权和监督权,对辖区单位(小区)安全文明工作具有指导、监督权和管理权,对辖区宗教场所和宗教活动具有管理权和监督权,对辖区绿化达标单位的管理权和监督权,对辖区爱国卫生达标单位的管理权和监督权,对辖区重点人员行驶管理权和监督权,对辖区单位综合治理、计划生育、安全生产、消防、环保等工作的管理权和监督权,负责组织实施社区就业项目,开发社区公益性就业岗位,发布用工信息,帮助下岗失业人员落实就业岗位的管理权,掌握辖区内退休人员的基本信息,为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和退休人员生活提供相关服务的管理权,依法组织适龄公民参加义务植树的管理权,负责最低生活保障的社会化发放工作的管理权。

46、社区收费权内容有哪些?

负责辖区植树绿化费的收缴,负责辖区环卫费的收缴。

47、各部门应划拨到社区的办公经费内容有哪些?

篇6:社区基础知识之三

2009-12-28

1、社区服务的“四个面向”是什么?

答:一是面向失业、下岗职工提供再就业服务;二是面向弱势群体和困难居民提供救助服务;三是面向社区居民提供便民服务; 四是面向驻区单位提供社会服务。

2、社区有哪些类型?

答:社区可以按不同的标准进行划分,(1)按主要功能分,有经济社区、政治社区、文化社区、军事社区。(2)按规模大小分,有巨型社区、大型社区、中型社区、小型社区、微型社区。(3)按形成方式分,有自然性社区、法定型社区。(4)按结构完整程度分,有整体性社区、局部性社区。按综合标准分,有农村社区、城市社区等等。

3、社区有哪些基本特征?

答:社区具有五个基本特征:(1)社区是一个社会实体。(2)社区具有多重功能。(3)社区是人们参与社会生活的基本场所。(4)社区是以聚落作为自己依托或物质载体。(5)社区是发展变化的。

4、人们通常所说的小区是社区吗?

答:近年来我国不少居民小区或新开发但未依法设立居会的街居普遍以“社区”一名来称呼,进而由相关业务部门发起创建“精神文明社区”、“安全社区”等活动,“社区文化”、“社区党建”等新说法、新思路层出不穷。这些小区不是真正的社区,只是某些部门为完成本部门、本单位的任务而在小区开展的社区工作中的一个方面或某些方面而已。其成员除了受所隶属的国家、政府或单位的领导外,对自己所居住地方的事务还没有能够正常地行使像选举、管理、参与、建议、监督等权力,还处于被动参与地位。因此,我们认为这些小区不是真正的社区或者不完全是真正的社区。

5、城市社区具有什么明显的特征?

答:城市社区具有四个方面的特征:(1)经济方面,表现为城市居民多以第二、三产业为主要的职业和谋生手段。(2)人口方面,表现为城市人口密度较高,人口聚居的规模较大,同时,城市人口也存在素质高低不同、职业构成比较复杂、人口来源与经历差异较大、观念和生活方式多元化等情况。(3)社会组织方面,表现为科层制组织(上下级关系)普遍,社会组织复杂(纵横交错)。(4)生活方式方面,表现为城市居民的生活质量和生活水平相对较高。由于城市是整个社会的经济中心、政治中心和科教、文化、卫生中心,发挥着带动国民经济发展、管理全社会、带动整个社会全面进步的重要作用,因此,人们越来越重视城市工作,关注城市社区建设。

6、什么是社区建设?

答:中办发[2000)23号文件明确规定:社区建设是指在党和政府的领导下,依靠社区力量,利用社区资源,强化社区功能,解决社区问题,促进社区政治、经济、文化、环境协调和健康发展,不断提高社区成员的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的过程。

1991年5月,由国家民政部率先提出后逐步为中国各界普遍

认同的“社区建设”所指社区,大致属法定的微型社,在农村专指乡镇和村民委员会,在城市专指辖区政府、街道办事处和居民委员会等辖区,也就是城乡基层政权和基层组织层次。或许正因为如此,国务院在新一轮的机构改革中将“社区建设”职能划归主管基层政权和基层组织建设工作的民政部是顺理成章的。它充分证明,最先由民政部门倡导最终纳入国家行政管理体系并逐步为社会各界接受的“社区建设”,其社区定位应为法定的社区,而不是自然的、也不是专能的、更不是为开展某项活动而由有关部门人为划定的“社区”。这也就规定了“社区建设”的社区辖域必须依法划定,社区组织必须依法成立,社区职能必须依法定位,社区管理必须依法进行。而正是源于法定社区的这些法的规定性和权威性,是其他自然的、专能的甚至是为开展某项活动而由有关部门人为划分的“社区”所没有的,也是“社区建设”首当其冲要进行规范、整合的。同时,我国“社区建设”所指的法定的小型社区,实际可再分为行政型社区和自治型社区两种类型,前者如农村乡镇和城市的辖区政府或街道办事处层次,后者如农村村民委员会和城市居民委员会层次。我国现阶段各地方兴未艾的“社区建设”,显然首先是针对后者,亦即自治型社区建设。换言之,从社区建设发展角度看,我国社区建设的起点首先定位于基层自治组织层次,未来将可能提升到城市的辖区政府或街道办事处层次。这就是“两步走”阶段性态势。基此认同,现阶段强调社区自治的城市社区建设,具体应指城市辖区政府或街道办事处以下的基层社区在党和政府的支持和指导下,通过调整和强化社区自治组织和其他社区组织,依靠社区力量,利用社区资源,整合社区功能,发展社区事业,改善社区经济、社会和文化环境,把社区与整个国家的社会生活融为一体,从而通过社区建设促进整个社会进步。或者说,它是基层社区为不断强化基层民主自治,优化社区区位结构,不断完善与提高其功能,不断满足与提高社区成员生活质量的自我发展过程。

7、社区建设有什么特点?

答:我国的社区建设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的特点,一是综合性,即社区建设是整个社区的全方位建设。二是社会性,即社区建设是各类社区主体、各种社区力量共同参与的过程。三是地域性,社区是一种地域性的社会实体,社区建设就具有突出的地域性特征。四是计划性,一般地说,要系统的开展社区建设工作,需要从本社区实际情况出发,制定切实可行的发展规划和工作计划,并按计划开展活动。

8、社区建设有哪些基本内容?

答:目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城市社区建设的基本内容有:社区组织建设、社区服务、社区卫生、社区文化、社区环境、社区治安等。另外,各地区在推进社区建设的过程中,应根据本地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水平,从实际出发,分类指导,从基础工作做起,标准由低到高,项目由多到少,不断丰富内容。

民在内。

9、社区建设中所划定社区如何命名?

答:新划定社区要根据国家《地名管理条例》和《地名管理条例实施细则》规定以及居民共同意愿冠名,一般为:**区**街道**社区居委会。

10、社区建设中划定的社区可以分成哪几种类型?

答:可分为四种主要类型:(1)按照居民居住和单位的自然地域划分出来的“板块型社区”,也叫“地缘型”社区。(2)以封闭居民小区为单位划分的“小区型”社区,也叫“单元型”社区。(3)以职工家属聚集区为主体的“单位型”社区。(4)以不同的功能特点划分的“功能性社区”。

11、社区建设中社区划分和设立审批权属谁?

答:目前,社区建设中的社区属城市基层微型的法定社区,所以要依法划定、依法成立。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居民委员会组织法》及其各省、市、自治区实施办法的有关规定,社区的划分、设立、撤销或规模调整的意见应由街道办事处提出(有关居民或组织也可向街道办事处提出要求),报所在不设区的市、市辖区人民政府审批,并报上一级人民政府备案。

12、社区居民委员会可以分成若干居民小组吗?

答:如果一个社区的居民较多,或者是管辖的范围较大,居住比较分散,为便于社区自治,可以根据居住地区划分若干个居民小组。居民小组按居住地区划分,一个小组人数较少,居住集中,互相比较容易熟悉,有了问题便于召开小组会议,讨论解决;有利于居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直接行使自治权;可以使社区居民委员会的自治任务和工作计划通过居民小组得到落实。

13、我国是什么时候正式提出开展社区建设的?

答:1991年5月,原国家民政部部长崔乃夫同志在中国社会工作者协会成立大会上致词时提出了在街道办事处、居委会系统开展社区建设工作的号召和要求,得到了许多城市的积极响应,并开始了社区建设工作的实践。

14、我国的社区建设是怎样发展起来的?

答:建国初期,居委会开展的公共福利、治安保卫、调解纠纷、动员群众响应政府号召并遵守法律,向当地政府反映居民意见和要求等,是社区工作发展的开端。改革开放后,为适应社会发展的要求,全国各地普遍开展的社区服务活动,为全面启动社区建设奠定了基础。随着杜区服务的普及和深入,带动了社区各项工作的发展,社区服务已不能适应全方位社区工作发展的需要。上个世纪90年代初,学术理论界和政府有关部门明确提出了“社区建设”的口号和思路,得到了许多城市的积极响应,并逐渐得到了江泽民等中央领导同志的肯定。自上个世纪90年代未到本世纪初、上海、青岛、沈阳、石家庄、沈阳、南京等地的社区建设实践取得了明显成效。这项旨在提高社区成员生活质量,促进社区经济、政治、文化、环境协调发展的伟大事业,就在全国各地城市蓬勃兴起,并有向农村扩展的势头。

15、加强社区居民委员会建设有什么重要意义?

答:加强社区居民委员会建设,发展基层社会生活的群众自治,对于城市“三个文明”建设和加强基层政权建设工作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和现实意义。(1)加强社区居民委员会建设,可以密切党和政府同人民群众的联系,保证党的方针、政策和国家的法律、法规真正落到实处。(2)加强社区居民委员会建设,充分发挥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在社会稳定机制中的作用,可以使基层政权的专门机关和广大群众密切结合起来,主动有效地保障社会的安定。(3)加强社区居民委员会建设,是扩大社会主义民主、推动基

层民主政治建设的一项重大措施。(4)加强社区居民委员会建设,可以促进城市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5)加强社区居民委员会建设,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必然要求。(6)加强社区居民委员会建设,是城市现代化发展的需要。

16、社区居民委员会在城市社会生活中扮演什么样的角色?

上一篇:情牵少女下一篇:读《做最醒目的那一棵树》有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