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病夏治知识讲座

2024-04-10

冬病夏治知识讲座(共11篇)

篇1:冬病夏治知识讲座

三花三叶三豆三果,赶走湿邪

三花——金银花、菊花、百合花,冲泡成茶,消暑佳品。

三叶——荷叶、淡竹叶、薄荷叶,适合冲泡、入汤。

三豆——绿豆、赤小豆、黑豆,吃一碗三豆粥,能清热降火。

三果——西瓜、苦瓜、冬瓜,清热消暑、凉血解毒、滋肝明目。

冬不坐石,夏不坐木

小暑节气,气温高、湿度大,久置露天里的木料,如椅凳等,经过露打雨淋,含水分较多,表面看上去是干的,可是经太阳一晒,温度升高,便会向外散发潮气。

在上面坐久了,能诱发痔疮、风湿和关节炎等疾病。所以,尤其是中老年人,一定要注意不能长时间坐在露天放置的木料上。

保护阳气,少动多静

从中医理论方面讲,小暑时人体阳气旺盛,阳气具有护卫体表、抵御外邪的功能。只有保护好自身的阳气,人体才得以健康无恙。小暑时气候炎热,人体能量消耗较大,此时宜遵循“少动多静”的养生原则,以免阳气外泄太过。

每天作息应有规律,除了要保证充足的睡眠外,也要注意劳逸结合,运动时一定要掌握好强度,避免强度过大。

切勿贪凉,冲凉水澡

天热了,人们就喜欢吃冷饮,冰淇淋、雪糕、冰镇饮品……有的人从外面一回来就冲澡,还喜欢冲凉水澡。

殊不知,这些对身体健康非常不利,很容易引发身体不适,或者埋下健康隐患。

外出时,做好防暑工作

中暑是夏季的常见病。所以,在盛夏出行时应合理安排时间,尽量避免在早上10:00-下午4:00之间出门。同时,出门时一定要做好防护工作,如打遮阳伞、戴遮阳帽等工具,并要多喝水。

冬病夏治主要适合的疾病

1、呼吸道疾病:支气管炎、哮喘、咽炎、扁桃体炎、反复呼吸道感染、肺气肿、肺结核等。

2、妇科病:子宫内膜异位症、痛经、不孕等。

3、过敏性疾病:过敏性鼻炎、过敏性皮肤病、过敏性结肠炎等。

4、风湿类疾病:类风湿性关节炎、风湿性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等痹病。

5、胃肠道疾病:慢性胃炎、功能性消化不良、消化性溃疡、慢性结肠炎等。

6、亚健康。

7、骨伤类疾病:慢性颈腰痛、肩周炎、颈椎病。

篇2:冬病夏治知识讲座

“冬病夏治”疗法是我国传统中医药疗法中的特色疗法,它是根据《素问·四气调神论》中“春夏养阳”的原则,结合天灸疗法,在人体的穴位上进行药物敷贴,以鼓舞正气,增加抗病能力,从而达到防治疾病的目的。

冬病夏治是中国传统医学的一个重要特色,就是利用夏季气温高,机体阳气充沛的有利时机,调整人体的阴阳平衡,使一些宿疾得以恢复。“冬病”指某些好发于冬季,或在冬季加重的病变,如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风湿与类风湿性关节炎、老年畏寒症以及属于中医脾胃虚寒类疾病。“夏治”指夏季这些病情有所缓解,趁其发作缓解季节,辩证施治,适当地内服和外用一些方药,以预防冬季旧病复发,或减轻其症状。

为了提高人们身体素质,预防冬季好发疾病发生,在古人“春夏养阳”、“未病先防”思想的指导下,内科2014年继续开展“冬病夏治”穴位贴敷活动。

2014年7月18日为初伏、7月28日为中伏、8月7日为末伏。根据往年“冬病夏治”经验,内科不断开拓创新,在诊疗方案上采用三伏各贴敷一次,第三伏10天后再加强一次,共四次的贴敷方法。同时加强自身中医特色,注重辨证与辨病分析,制定“一对一”诊疗方案,对不同的疾病不同的证型选用不同的穴位、不同的贴敷药物。

根据对冬季好发疾病的病因分析,《内经》云“正气存内,邪不可干”,冬季好发疾病的患者多属于正气虚弱,所以今年贴敷的药物在以往的基础上加入黄芪以加强补益中气的作用;久病多瘀,故加用丹参可加强活血化瘀的作用。这些药物的加入,各种方法使疗效显著增强,促进了病患的康复。

2014年,内科有近70人次接受了冬病夏治三伏贴穴位贴敷治疗。许多新老患者切实体会到穴位贴敷疗法的显著疗效,增强了对穴位贴敷疗法的信心,进一步全面了解了“冬病夏治” 穴位贴敷针灸传统特色疗法。本次活动取得了圆满成功。

篇3:冬病夏治之我见

1 适用于冬病夏治的疾病

适用于冬病夏治的疾病主要有以下几类:成人及儿童过敏性鼻炎、慢性腹泻、风寒湿性关节痛、慢性咳喘、慢性肾炎、慢性肾功能衰竭等, 肾病综合征缓解期间也可治疗。此类疾病需坚持几个夏天才能收到明显效果, 不能因未看到立竿见影的效果或稍有见效就停止治疗。

2 治疗时不可忽视的一些问题

(1) 贴敷时宜穿透气性能好的宽松衣衫。 (2) 每次敷贴时间为2~3h, 贴敷后局部有轻微灼热、痒感为正常反应;如出现奇痒、灼痛难忍应立即去掉药膏;如无不适建议成人可贴2~4h, 儿童可贴0.5~1h。 (3) 贴药期间不宜剧烈运动, 也不宜待在空调房间及顶风吹电扇, 宜在自然通风处。 (4) 取下药膏贴敷部位如出现灼痛, 可涂凡士林、烫伤膏等, 切忌外用刺激性药物, 以免进一步伤害皮肤;如出现小水疱一般无需特殊处理, 如水疱已破裂应保持局部清洁, 避免感染, 可涂红霉素软膏。大水疱应到医院接受治疗。皮肤过敏者不宜进行此项治疗。 (5) 治疗期间以清淡饮食为宜, 忌烟酒生冷、甜食、油腻、鱼虾、海鲜等易致敏及刺激性食物, 戒食易化脓的食物如牛肉、烧鹅、鸭、花生、芋头、豆腐等。如出现皮肤过敏等症状, 可搽抗过敏药膏, 必要时去医院就诊。 (6) 贴药时要注意少食花椒、大茴香、小茴香、狗肉、羊肉或新鲜荔枝等辛燥之品;忌大量进食寒凉之物。如刚好在三伏天有发热、咽喉发炎等疾病的患者不能贴药。另外, 1岁以下幼儿、孕妇、肺结核、严重心肺功能不足和短时间内敷贴即会引起大量水疱、皮肤贴外用药易过敏者禁用。

3 体 会

治疗时应辨别体质, 偏于气虚或阳虚、阴虚体质则不宜, 如哮喘之气虚者。临床缓解期通常表现为:气短声低、怕风、易上呼吸道感染、打喷嚏, 常因气候变化或劳累后复发哮喘;阳虚者则见怕冷、疲倦、易上呼吸道感染、面无华、夜尿多等症状。气虚、陧虚患者体内正气不足, 伴有宿痰停留, 每因外界的变化而诱发哮喘。通过在三伏天阳气正旺时进行穴位敷贴, 能振奋阳气、提高免疫力消除宿痰, 从而达到冬季减少哮喘发作次数甚至根治的疗效。此类患者是三伏天穴位敷贴疗法的适宜人群。

肺肾阴虚者则非三伏天敷贴疗法的适宜人群。患者临床表现为:喘促乏力、干咳少痰、痰黏难咯、面色潮红、口咽干燥、手足心热, 舌质红、干, 脉细数, 如采用三伏天穴位敷贴, 不仅效果不好, 反而有可能导致痰液更难咯出从而迁延难愈, 可采取诸如内服汤药等其他疗法。

篇4:浅谈“冬病夏治”

【中图分类号】R56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4-4949(2015)02-0144-01

“冬病夏治”疗法是我国传统医学中一种很有特色的内病外治方法。“冬病”指冬天易发或在冬天加重的病 ,此种病的易发人群多为虚寒性体质 , 常见手足不温、 畏寒喜暖、 神疲倦怠等,中医属阳气不足。 “夏治”是指在夏季气温高和机体阳气旺盛时, 给予温阳补益的治疗 ,从而祛除体内沉积之寒气,弥补人体的阳气不足, 以预防冬季旧病复发, 或减轻其症状。

冬病夏治的理论,可追溯到两千多年前的《黄帝内经》 < 素问 ? 四气调神大论 > 提出的“ 春夏养阳、 秋冬养阴”及“不治已病治未病”的观点。《 张氏医通》开创了冬病夏治的先河:“ 哮喘……,夏月三伏中, 用白芥子涂法,往往获效。方用净白芥子一两,延胡索一两,甘遂半两,细辛半两,共为细末,入麝香半钱,杵匀,姜汁调,敷肺俞,膏肓,百劳等穴。涂后麻瞀痛疼,切勿便去,候三炷香足,方可去之。十日后涂一次,如此三次,病根去矣。”“冬病夏治”疗法以三伏天穴位敷贴疗法最具代表性。目前应用的冬病夏治敷贴方法和药物 ,基本上参照《张氏医通》的方法,针对不同病症选用各类中药研成细末,调制成药饼,在夏季三伏天,选择适当的穴位进行贴敷治疗。

冬病夏治适应症主要有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变异性咳嗽、肺气肿、过敏性鼻炎、慢性咽炎等中医辨证属阳虚为主,或寒热错杂以寒为主的患者 ,也适用于怕冷、怕风、平素易感冒或冬季反复感冒的虚寒体质的患者;风湿性或类风湿关节炎、骨关节病、颈椎病、肩周炎、腰椎病、强直性脊柱炎等表现阳虚寒盛者;慢性肾小球肾炎、慢性肾盂肾炎、肾病综合症缓解期、遗尿、尿失禁、夜尿频多、遗精、阳痿等;慢性虚寒性胃病、慢性腹泻等;其他如素体阳虚、皮肤冻疮、痛经、免疫力低下、多汗症等都是冬病夏治能够治疗的主要疾病。亦可用于亚健康人群的养生保健。

结语:

夏季中的“三伏天”是自然界阳气最旺、阴气最弱的时期,阳长阴消达到极点。此时,人体的阳气也随之达到顶峰 ,所以为恢复人体阳气最佳时机 ,此时若振奋体内之阳气,以阳克寒,驱散患者体内的阴寒之气,把冬病之邪消灭在蛰伏状态。中医认为人体阳气与自然界生物的阳气相接, 季节变化直接影响人体健康。人体阳气随四时阴阳的变化而“生因春、长因夏、收因秋、藏因冬”。冬季阴气上升到达顶点,机体容易遭受寒邪侵犯,往往阳气不足, 此时虽也可治疗,但犹如“雨天晒衣”达不到好的效果。而夏季,尤其是三伏天,由于气温升高,人体内阳气上升,此时体内凝聚的寒气也随之易解,皮肤腠理疏松,经络通达,气血充沛,药物更易于渗透皮肤,刺激穴位,起到疏通经络、调节脏腑、治病强身的功效。利用夏季高温天气,机体阳气充沛的有利时机,结合穴位贴敷等療法,治疗某些寒性疾病,能最大限度的祛除寒邪,扶正培本,调节人体的阴阳平衡,预防旧病复发或减轻其症状,为秋冬储备阳气,令人体阳气充足到冬至时才不易被严寒所伤,所以夏季治疗会事半功倍。

篇5:冬病夏治的具体方法和临床运用

王胜江

房间的各位老师晚上好今天晚上我和老师们讨论的话题是冬病夏治的具体方法和临床运用。九一年我在北京中医研究院,针灸研究所举办的高级针灸培训班上,听了一次当代著名针灸家田丛豁老先生的穴位贴敷疗法的讲座,老先生把穴位贴敷疗法归纳成两大类。

一类是艾灸疗法,另一类是非艾灸疗法。当时我受到了一些启发,也就是从那时起我对中药外治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对艾灸法和非艾灸法的运用有了一些粗浅的体会,由于其疗效的可靠性不断增加,致使我对理论和其方法的具体运用也更加深入。我在临床上努力改革灸疗器械和施灸方法,在非艾灸疗法方面也千方百计的改革剂型。艾灸疗法我在房间里曾有过介绍,今天不再多讲。

其实提到冬病夏治并非只是指的现今,有些地区的三伏天敷贴、三伏天灸、三伏天用中药培补阳气,都是在传统中医理论指导下的有效方法。对一些顽症或素有寒邪体虚,并在冬季发作的病症进行治疗,往往能收到较好的治疗效果。今晚我们就讨论一下,最具简、便、廉、验,安全可靠的外治疗法。并且是在特定的治疗季节才会取得更好疗效的三伏天的敷贴疗法。

此法在我国流行较早,在《内径》中就有“ 桂心渍酒,以熨寒痹”和“以白酒合桂,以涂中风血脉”的内容。其实就是古人用白酒合肉桂面涂于面瘫的部位。到了清代·吴师机《理论骈文》成书,可以说把贴敷疗法。把外治疗法推向了理论的高峰。

吴师机对外治有几大绝招:

一、上焦的病用嚏的方法(打喷嚏);中焦病用填的方法(填肚脐疗法);下焦的病用坐的方法(二阴用药,坐浴等)。

二、他在穴位贴敷疗法的取穴上也有独到的经验。

1、多用局部的穴位。

2、多以三焦辩证取穴,上焦病变,多用膻中、天突、肺俞、心俞、劳宫、五心贴药。中焦多取神阙、中脘、期门、章门。下焦多取关元、气海、命门、肾俞、涌泉。

3、脏腑辩证取穴法:五脏六腑病取五脏六腑俞募穴、八会穴。

4、循经取穴,取表里经的穴位或左病取右,右病取左,上病下取等。

5、阿是穴或局部取穴,多用于止痛、消炎、扭挫伤、风寒湿痹等。

三、用药非常有经验且特点突出,现总结如下:

1、他用的敷贴药物中必有辛窜开窍通经活络之品,如麝香、丁香、冰片、细辛、白芥子、花椒、皂角、穿山甲、葱、蒜等。

2、多用厚味,力猛,有毒之品。一般药也多生用。如甘遂、巴豆、四生(生半夏、生南星、生川乌、生草乌)及生附子、斑蝥、砒霜、水银、银珠等等。

3、规律是用热药比凉药好,攻药效果比补药好。

4、常用剂型多种多样,(一)有泥剂(大蒜泥)。

(二)浸剂:就是用酒泡过的药,如斑蝥酊。

(三)散挤:

(四)糊剂:

(五)饼剂:还有膏剂等等。膏剂又有三个剂型:分别是煎膏、药膏、和膏药。

四:应用范围:多用于虚寒证,慢性病,也可用于实证,如外感风寒、上焦火盛、咳嗽痰喘、脾肾虚证、气滞积聚、风寒湿痹、跌打损伤、疮疡肿毒等等。五:注意事项:

1、刺激性强,毒性大的,贴的穴位要少,面积要小,时间要短,切忌入眼,入口。

2、对个别皮肤过敏停止使用。

3、贴药前用酒精或温水擦一下,夏天注意把汗擦掉。

4、制好的注意干燥,以免受潮,不能任其挥发,用的时候用多少,调多少。

5、说服病人起泡是为了治病,免除恐惧感。

以上我把外用非艾灸法做了一个简单的介绍,下面我介绍最适合冬病夏治几种病异病同治的方法。

贴敷疗法治哮喘、鼻炎、易感冒、咽炎等

贴敷疗法治疗哮喘病,经临床验证,疗效确切。可治愈、缓解每年冬季反复发作的哮、喘、咳等疾病。经济、快捷、简便、成人、儿童皆宜。

中药穴位敷贴疗法属于中医外治法的一种,所选用药物均有祛风除湿、通经活络之功效。通过穴位经络或者局部给药,可以同时发挥药物和穴位的双重作用;药物通过透皮吸收,在局部达到一定的血药浓度,并且刺激局部经络穴位,发挥最大的全身药理作用;夏季三伏为人体经络气血旺盛之时,此时配合穴位药物敷贴,可达到最佳疗效。

根据“内病外治”的原则,用中药贴于相应的穴位上,通过经络、穴位而达到治疗效果。“三伏贴”较为强调时间,为每年夏季的三伏天。古医书记载:“伏日必是庚日,庚日属金,与肺相应,肺俞在背;肺朝百脉,输精于皮毛,主一身之气而应自然。”由此可见三伏贴有了时间治疗的理论依据。中医认为背部为五脏俞穴所会;胸腹为五脏六腑之所在,阴阳经络,脏腑胸腹背,经络相贯,气血相通,故防治大多取背部俞穴,利用三伏时节之炎热气候,人体之阳气(尤其是素以阳气偏虚之体)若得天阳相助,配以辛温、走窜、通经之药物,通过刺激相关穴位,使局部充血,起泡或形成灸疮,以此达到疏通经络、温阳益气、驱散外邪,使肺气正常升降、温补脾肾的作用,从而起到防病治病的作用,贴敷疗法,多采用“三伏贴”治疗冬季易发的疾病,故也称为“冬病夏治”疗法。它是祖国医学中很重要的预防医学思想。伏天人体气血旺盛,腠理开泄,此时贴敷,药力更易直达脏腑,而可达到激发正气的目的。对于哮喘、慢支等寒冷季节发病加重的疾病而言,“冬病夏治”是指通过夏季提前的预防和治疗,将这些冬天好发、阳气虚弱的疾病,在阳气旺盛而未发病的夏季,通过中药敷贴等方法进行治疗和调理,以减轻在冬季发作时的症状和病情,从而促进其康复。

“冬病夏治”疗法是我国传统中医药疗法中的特色疗法,根据《素问·四气调神论》中“春夏养阳、秋冬养阴”的原则,就是利用夏季气温高,机体阳气充沛的有利时机,调整人体的阴阳平衡,使一些宿疾得以恢复。“冬病”指某些好发于冬季,或在冬季加重的病变,如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风湿与类风湿性关节炎、老年畏寒症以及属于中医脾胃虚寒类疾病。“夏治”指夏季这些病情有所缓解,趁其发作缓解季节,辩证施治,适当地内服和外用一些方药,以预防冬季旧病复发,或减轻其症状。故所有阳气不足、肺气虚弱及虚寒疼痛和一些免疫功能低下类疾病在春夏治疗都会比其他季节治疗效果好。冬病夏治效果最为理想的是呼吸系统疾病,其适应症主要有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肺气肿等慢性阻塞性肺病、过敏性鼻炎、变异性咳嗽等中医辨证属阳虚为主,或寒热错杂以寒为主的患者;也适用于怕冷、怕风、平素易感冒或冬季反复感冒的虚寒体质的患者。像哮喘病(中医所说的哮喘是一个广义的范畴,是指临床上所见到的哮、咳、痰、喘等症状的综合征)这样的既是常见难治病,又属心身疾病的病症,增加中医敷贴外治法,可以显著地提高临床疗效,延长缓解期,减轻医药费用,促进康复。在人体的穴位上进行药物敷贴,以鼓舞正气,增加抗病能力,从而达到防治疾病的目的

此类患者常见症状有:咳、喘反复发作,鼻涕、痰液清稀而白,背部怕寒,冬季及受寒后症状明显加重,舌质淡红,苔薄白或薄黄,脉弦、紧或滑。

气管炎病自古就有冬病夏治的说法,若问为什么,患者恐怕就知之不多了。所谓冬病夏治,乃传统中医学之专用词。中医理论讲的是阴阳五行,“天人一体”,也就是说季节的变化直接影响到人的健康。《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中说:“阴盛则阳病,阳盛则阴病。”说的是阴阳的对立失调,就会导致疾病的发生。所以,要想保持健康,必须使身体四季阴阳均衡。气管炎病破坏了这种均衡,它之所以冬重夏轻,就是因为体内阴盛阳衰。冬为阴,夏为阳,夏为阳盛阴衰之季,也正是人体正气旺发之时,这时利用夏季乃冬病潜伏之机,天人合击,最易把冬病消灭在蛰伏状态。当然有的患者已发展到不分季节,随时犯病,那是因为体内阴阳严重失调,免疫功能低到极点。病至如此程度,更要利用夏阳之机消灭之,不然到了冬天就危险了。其次,冬病夏治可以缩短疗程,减少花费。

临床发现,不少咳喘患者除了进行规范的内科治疗,在三伏天贴敷以后,冬天哮喘发作的次数减少了,症状减轻了,病情较轻的患者甚至有的就不反复发病了。冬天容易感冒俗称“易感儿”的孩子们,自从贴敷以后,冬天感冒的次数少了,症状轻了,病程短了,吃点药就容易控制。除哮喘之外,贴敷对咽炎引起的咳嗽以及过敏性鼻炎也有很好的疗效。

为了使用更加方便我把三伏天的药饼贴敷改为更加方便的膏药。药物名称:冬病夏治咳喘膏:

药物组成:细辛、元胡、甘遂、白芥子等二十多味药物组成,通过多年临床观察疗效肯定。

主治功能:扶阳驱寒、温肺化痰。

冬病夏治咳喘膏的特点:此膏药与其他贴敷法相比有以下特点。(1)首先使用特别方便。(2)对皮肤的刺激强度很小,很少起泡。

(3)没有必要让患者每伏都到医院去贴药,而是去一次即能解决三伏天贴药的问题,省去了患者的就医时间,对不能来诊所、或医院的患者,家属或亲朋带药即能解决三伏贴药的全程治疗。

(4)治疗费用很低,疗效较好。(5)小儿贴起来很方便没有恐惧感。(6)冬至后或三九天继续贴敷疗效更为巩固。

取穴:大椎(定喘)、肺俞(身柱、风门)、膏盲俞。

或百劳、肺俞、膏盲; 或肺俞、心俞、膈俞; 或身柱、天突、膻中。中医理论认为肺俞的作用是宣肺理气,心俞的作用是调理气血,膈俞的作用是健脾化痰。

篇6:冬病夏治知识讲座

冬病夏治是我国传统中医药疗法中的特色疗法,它是根据《素问·四气调神论》中“春夏养阳”、《素问·六节脏象论》中“长夏胜冬”的克制关系发展而来的中医养生治病指导思想。冬病夏治是指对于一些在冬季容易发生或加重的疾病,在夏季给予针对性的治疗,提高机体的抗病能力,从而使冬季易发生或加重的病症减轻或消失,是中医学“天人合一”的整体观和“未病先防”的疾病预防观的具体运用。

夏季正是对各类冬春季容易好发疾病未病先防的大好季节,即“冬病夏治”。中医认为,春夏养阳,夏令三伏,机体各种机能条达、经络通畅之时,正是扶正培本、滋养阳气的有利时机,长沙汇兴医院通过中药外治调养、针灸推拿、中药内服、中药膏方、饮食药膳等扶助正气,使患者阳气充实,正气旺盛,抵抗力增强,从而达到正气存内、邪不可干,到了冬天就可以少发病或基本不发病。

“冬病夏治”主要适应症是:支气管哮喘、过敏性鼻炎、慢性支气管炎、体虚感冒、颈椎病、腰腿痛、肩周炎、冻疮、胃寒胃痛、宫寒痛经、免疫功能低下、风湿、类风湿及各类关节疼痛等疾病。

篇7:冬病夏治知识讲座

联合开展“冬病夏治”诊疗活动 大悟县中医医院

1、什么是冬病夏治?

冬病: 顾名思义,是指在寒冬季节容易发作或病情加重的疾病。

夏治:在阳气最为旺盛的夏季三伏天,通过穴位敷贴、药物内服等方法来纠正阳虚体质使冬病的发作次数和严重程度得到明显改善。

冬病夏治:夏天治疗冬病。可以减少冬季发病频率或者彻底根治疾病,达到标本兼治的效果

2、冬病夏治的适应症

冬病夏治系列疗法适用于阳气不足、肺气虚弱、虚寒疼痛和一些免疫功能低下类的疾病。具体适应病症如下:

(1)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肺气肿、过敏性鼻炎等呼吸道慢性疾病。

(2)颈椎病、肩周炎、腰椎病、风湿及类风湿性关节炎、骨性关节炎、骨质疏松症等。

(3)慢性胃炎、慢性结肠炎、慢性腹泻、胃肠功能紊乱等。

(4)脾肾阳虚引起的畏寒、四肢不温、疲软乏力、体虚易感冒、冻疮等。

3、冬病夏治的禁忌症

(1)皮肤有创伤、溃疡、感染、皮肤疾病者禁忌敷贴。

(2)颜面五官部位慎用敷贴。1岁以下的小儿禁用敷贴。孕妇、糖尿病患者、结核病、艾滋病或其它传染性疾病慎用敷贴。

(3)发热性疾病、出血性疾病、严重心肝肾功能障碍者慎用冬病夏治系列疗法。

(4)对敷贴药物或敷料成分过敏者;瘢痕体质者。

4、治疗方法、时间与疗程

(1)治疗方法:我院冬病夏治三伏贴采用湖北省中医院教授配方,精心制成敷贴药膏,敷贴肺俞等穴位。成人:6-8小时。儿童:2-4小时。

(2)时间:2012年7月14日—2012年8月22日(即伏天,头伏为7月14日至7月23日;中伏为7月24日至8月12日;末伏为8月13日至8月22日)。在头伏、中伏和末伏的第一天各治疗1次(即:7月14日、7月24日、8月13日),伏天的其他时间亦可治疗。

(3)疗程:一年一疗程,一般连续敷贴3~5个疗程。

5、注意事项

(1)三伏贴疗法对时间有一定要求,根据中医理论,每伏第一天是开穴的日子,此时敷贴效果最佳。

(2)敷贴对象:2岁以上儿童和成人。

(3)贴药后,部分患者局部可能出现麻木、温、热、痒、针刺、疼痛等感觉或细小水泡,属于药物吸收的正常反应,大多可以忍受,无需特别处理均会自行消失,应避免抓搔引起感染。极少数人可能出现大水疱或其它严重过敏反应,请立即取下敷贴,到我院门诊或病房进行处理,症状一般会消失。

(4)多次敷药后皮肤可能有轻度色素沉着。

(5)贴药取下后6小时内不洗冷水澡,以免影响疗效。贴敷期间忌食生冷、辛辣、油腻,忌食海鲜,避免电扇直吹或温度过低的空调房间久待。

我院冬病夏治自即日起开始预约了,欢迎广大患者朋友前来咨询报名。

篇8:三伏天,冬病夏治正其时

7月17日,笔者在湖北省利川市民族中医院呼吸内科看到,“三伏贴”接诊处人头攒动,登记的、敷贴的、拿药的、咨询的,好不热闹。有人问,我也不是急症,改天来行吗?这可不行,有讲究的。17号是头伏第一天,此时贴上“三伏贴”可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妹,你先帮我登个记嘛。”“要得!您儿子叫么子名字?几岁了?去年贴了没有呀?”护士站被围得水泄不通,每一个来敷贴的病人都要先经医生问诊、开具处方,然后到护士站登记、敷贴。

护士根据处方要求对病人进行针对性敷贴。三伏贴可针对呼吸系统、消化系统、妇产科、风湿类、耳鼻喉科、免疫力低下、亚健康等疾病进行治疗,而不同的疾病要敷贴不同的穴位才可达到治疗效果。

“肺俞穴是针对肺气虚、肾不纳气为主的病人,天突穴和大椎穴是针对咳嗽、喘气、慢性咽炎、过敏性鼻炎的病人,定喘穴是针对咳嗽、喘促等喘症病人。这是我们临床上贴得最多的穴位。”呼吸科主任范长秋办公桌前候着一队病人,他抽空跟笔者介绍了几个常用穴位。

“您把药带回去,用这瓶生姜水兑着粉末,照着今天的位置敷贴,每次不要配太多,用完了再配,记得药一定要放在冰箱里。”笔者被护理站的大嗓门护士李梦玲吸引过去。接诊病人太多,环境嘈杂,她的嗓子明显很累,因为一直在吼。每年头伏第一天来院敷贴,然后把头伏所有的药都打包带走的病人不在少数。有些病人要把药带给外地的亲友,他们住得远,来一次不容易。对于这些病人,护士都要将配药、保存、敷贴的注意事项说得清清楚楚,同样的内容要跟不同的对象不厌其烦地说上几十遍。

中医院呼吸内科、儿科三伏贴所用的药膏都是科内人员精心研究、自行配置、专业操作,具有选方合理、专科辨证取穴、操作简便、疗效显著等优点。有人要问了,既然是专业的药,为什么有的人贴了皮肤发红、还起水泡,是药材有问题吗?“不是的。”范长秋主任介绍,药物作用于皮肤及穴位,可控范围内的发红是有反应的表现,有些轻微的水泡会自行吸收,这些都是正常现象。如果有严重的皮肤过敏,则需要到医院处理。

等候护士处理的间隙,病友们便你一句我一句地闲聊着。家住该市城区六和市场的利川市民族实验小学退休教师牟老师,精神饱满,气质不错,看不出她已经66岁了。牟老师说,她的学生时代家境贫寒,冬天衣着单薄,导致反复感冒、咳嗽,落下了病根,至今已有50年了。这半个世纪里,牟老师抵抗力差,反复感冒,严重的时候咳喘得厉害,导致呼吸困难,吃药打针都不管用。后来因为吃太多抗生素导致血液中白细胞低,牟老师还去注射了增强抵抗力的疫苗,效果也不甚理想。2014年,牟老师在市民族中医院针灸科做理疗,跟医生聊天中得知有“冬病夏治”这一疗法,便想试试。结果这一试,当年冬天即出现明显好转,这两年来偶有感冒,去药店买点冲剂喝几天就好了,别说喘,连咳嗽都很少发生。今年是牟老师坚持敷贴的第3个疗程,她说这个疗法简单,价格也不贵,关键是真的有效果,她还介绍自己的儿媳妇和女儿都来敷贴。

不仅老年人,现在越来越多的年轻人也加入了敷贴队伍。来自该市元堡乡的小田今年29岁,今年也是她接受敷贴第3个疗程。年纪轻轻的小田自小体质弱,从孩提时起便经常感冒,2013年冬天,小田再次感冒,剧烈的咳喘一度让她休克,是中医院的救护车把她接到医院的。住院期间,范主任看了小田的病历,询问了病史,建议她来年夏天试试三伏贴。2014年,小田第一次接受三伏贴,当年并没有特别明显的改变。第二年持续敷贴后,她发现自己的抵抗力增强了,走路不像以前那样咳喘了,有几次为了抢时间在地里干活,淋点雨受点累也不像以前那么容易感冒了。今年,范主任根据她身体情况的好转,又给她调整了穴位。

冬病夏治“三伏贴”是祖国传统医学中的绿色疗法,简便、无痛、价廉,且治疗范围广,针对所有阳气不足、肺气虚弱及虚寒疼痛和一些免疫功能低下的疾病有独特疗效。冬病夏治的原理已经通过各种渠道被科普过很多次,说白了,就是在最热的时候,通过将药物敷贴在特定穴位上,储存一定阳气,来治疗冬天易发作的疾病。

篇9:冬病夏治等

专家门诊:周一、三、五、六全天,周二全天(特需)

问:听说冬病夏治对哮喘有很好疗效,我有严重的过敏性鼻炎,能不能治呢?治法一样吗?

赵杜鹃:“冬病夏治”是在“三伏天”将中药敷于人体特定的穴位,如肺俞、大椎等穴,通过经络作用于肺脏,对治疗哮喘确实有事半功倍的效果,严重的过敏性鼻炎也能用冬病夏治的方法治疗。该病是发生在鼻黏膜的变态反应,也是呼吸道变态反应常见的表现形式,有时和支气管哮喘同时存在。有调查表明,哮喘患者中,70%~80%会伴有过敏性鼻炎,而在过敏性鼻炎患者中,40%~50%会合并哮喘。因此,过敏性鼻炎和哮喘是“一个气道、一种疾病”,应当同时治疗,所以治法一样,但是要服药的话则处方不同。

问:我有多年的哮喘病,现在刚刚怀孕。因为担心冬天病情发作的话会影响妊娠安全,想趁夏天做冬病夏治预防一下,可以吗?万一孕期哮喘复发怎么办?

赵杜鹃:可以的。在妊娠期,患者必须注意自我保护,以减少哮喘发作的机会,积极采用冬病夏治的方法,效果很好,而且没有副作用。除此之外,你还应采取以下措施:①生活有节,保持平稳的情绪;②尽量避开一切可能激发哮喘的致敏原,特别是应尽量避免接触已知的过敏原,如虫螨、花粉、工业粉尘、各种刺激性气体、烟雾及冷空气等,不要吃海鲜和生冷食品;③保持室内适宜温度和湿度,避免过分劳累及精神紧张,并注意预防呼吸道感染。

合并哮喘的治疗比较棘手。怀孕的前三个月,如果哮喘症状很严重,表现为呼吸困难、口唇紫绀、心跳很快、肺上哮鸣音明显等,有可能导致胎儿缺氧,应请呼吸内科专家和妇产科专家会诊,考虑是否终止妊娠。怀孕三个月以后发作哮喘,则应看具体情况,最好在妇产科医生指导下考虑用药,如情况紧急而又要继续妊娠的话,可考虑局部吸入用药。怀孕六个月后发作哮喘,可在医生的指导下适当用一些对胎儿影响比较小的平喘药,如舒喘灵、万托林气雾剂。

问:做冬病夏治要不停地跑医院,太麻烦了。药店有没有卖现成的冬病夏治药膏,可以在家自己贴?

赵杜鹃:药店没有卖现成的冬病夏治药膏,药膏都是医院自己配方做的。往返到医院做治疗确实麻烦,但各医院都采用系统正规的治疗方法,如:穴位敷贴、穴位注射、频谱照穴等。这些在家里都无法操作。如果只是拿点药自己贴,疗效肯定打折扣,而且贴得对与否不能保证、是否有副作用不能随访,实在不可取。

问:冬病夏治有哪些方法?我们社区医院在宣传一种“天灸”疗法,这也属于冬病夏治吗?

赵杜鹃:冬病夏治有穴位敷贴、穴位注射、频谱照穴、微波照穴、针灸、推拿、拔火罐、天灸等方法。“天灸”疗法属于冬病夏治,是指将一些具有刺激性的药贴,涂敷于穴位或患处,敷后皮肤可起泡,或仅使局部充血潮红起泡的治疗方法。因天灸的药物是自动透到皮肤或腧穴中,所以称“自然灸”或 “自灸”、“敷灸”,又因天灸是不用任何热源进行灸治的,又称“无热灸”或“冷灸”。“三伏天灸”、“三九天灸”,是指根据“冬病夏治,夏病冬治”的原理,在三伏天、三九天进行天灸的疗法,现代统称天灸为“药物发泡灸”。适合进行天灸的有支气管哮喘、慢性支气管炎、体虚易感冒者、各种慢性咳嗽、过敏性鼻炎等。孕妇和发热患者不宜接受天灸。天灸既具有穴位刺激的作用,又可通过特定药物在特定部位的吸收,发挥明显的药理作用。近年来,这种治疗方法被广泛重视,现在兴起的经皮给药也是在此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天灸贴药后需注意以下事项:不要吹空调、洗冷水澡及游泳,忌吃冷饮,取下药物后最好洗个热水澡。

月经失调

顾彧复旦大学附属妇产科医院妇科副主任医师

医疗专长:月经失调、不孕不育、多囊卵巢综合征等妇科疾病的诊治,以及子宫内膜异位症、子宫肌瘤等妇科肿瘤的腹腔镜微创手术治疗。

专家门诊:周三全天(黄浦院区),周四全天(杨浦院区)

问:我女儿今年22岁,13岁月经初潮。一开始还挺正常的,从19岁开始月经常常不来,有时2个月来一次,有时3个月,后来间隔越来越长,现在已经半年没来月经了。人越来越胖,脸上痘痘也发得很厉害,弄得小姑娘都不愿意出门了。我很着急,女儿到底得了什么病?是不是网上常说的多囊卵巢啊?

顾彧: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是下丘脑-垂体-卵巢内分泌轴功能紊乱所引起的疾病,多好发于20~30岁的育龄期妇女。PCOS的主要病理变化是长期无排卵或稀发排卵和雄激素增高,其主要症状和表现是:闭经或月经稀少、不孕、多毛、肥胖以及双侧卵巢增大,常同时伴随有胰岛素抵抗。你女儿出现月经稀发伴有一些高雄激素体征,而且体重增加明显,需要到医院来做进一步的检查以明确诊断。如果确实是PCOS,或合并有胰岛素抵抗,应该及早治疗,避免影响生育及发生PCOS的远期并发症,如子宫内膜癌、全身代谢紊乱等。

问:我孩子今年14岁,从12岁月经初潮开始就从来没有正常过。每次来月经都要十几天才干净,量时多时少,而且常常提前一星期或十天就来了,所以几乎没什么干净的时候。这次来了已经2个星期了还没有走,量也很多,把个孩子搞得脸色苍白苍白的。去医院看了,吃了点中药,但一点效果都没有。这样的月经不调需要怎么治疗?

顾彧:你孩子可能患了发生在青春期女孩身上的功能性子宫出血,即青春期功血。该疾病是无排卵性功血的一种,典型症状表现为月经周期及月经量无规律,可为点滴出血,也可大出血,出血持续时间和间隔时间可为数天至数月不等。长期子宫出血会出现贫血等并发症,长期得不到有效治疗甚至会导致不孕等其他妇科疾病。青春期女孩可能会因为害羞不愿讲出实情,以至于病情得不到控制及有效治疗。因此,做母亲的一定要多与孩子沟通,发现问题应及时治疗。您可以带孩子来医院做一些检查,排除器质性病变,根据子宫内膜厚度给予单用孕激素止血或雌孕激素联合治疗。

问:我今年19岁,无性生活史,阴道出血20天。去医院做了B超,报告显示子宫内膜增生1.7厘米。这是怎么回事?

顾彧:青春期的女孩,由于中枢神经调节月经周期的功能尚未健全,促卵泡生长激素的水平高于促黄体生长激素,而且垂体对卵巢的反馈也不够敏感,因此,卵巢虽然有促使卵泡生长的雌激素,但缺乏排卵所必需的促黄体生长激素的高峰,所以常常为无排卵型月经,会出现月经过多或者月经不干净的现象。但你的B超提示子宫内膜增生1.7厘米,应首先排除子宫内膜的病变。由于你无性生活史,对诊刮或宫腔镜手术等一般都有顾虑,可以先用药物止血,一般应用孕激素治疗,起到“药物性刮宫”的作用,让子宫内膜完全脱落一次以后再复查B超,观察月经情况,若症状没有好转或子宫内膜仍然增厚,那就需要手术干预,一般可在麻醉下完成。

问:我6年前做过药物流产,后来就经常月经紊乱,现在已经2个月没有月经了,也没有怀孕。这些年我一直在看病,吃了激素药来月经,不吃就没有,后来吃中药,效果也不明显,现在不吃药,月经干脆不来了。我该怎么办?

顾彧:药流后可能会出现一些并发症,如宫腔粘连等。建议你到医院进行妇科检查,如B超检查可以了解子宫和子宫内膜的情况,看看是否有宫腔粘连,性激素检查可以了解卵巢功能情况,然后根据检查结果再进行相应的治疗。

篇10:冬病夏治知识讲座

“冬病夏治”意指在夏天治疗好发于冬季的疾病, 是依据祖国医学“天人合一”“春夏养阳”“择时治病”“不治已病治未病”等理论, 选择一年当中阳气最旺盛、人体经脉气血充盛的盛夏时节, 通过穴位敷贴、针灸、中药、饮食调节等多种手段, 对人体脏腑功能和气血经脉进行调节, 以协调机体阴阳平衡, 达到强体防病的目的[2]。早在2009年,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就印发了《关于积极发展中医预防保健服务的实施意见》, 指导各地开展“治未病”工作。各省、市、自治区的多家市级及以上级别中医院先后成立了治未病中心, 大致涵盖体质辨识、健康咨询、康复治疗三部分内容。大量实践证实, 通过实施以健康教育、预防保健为核心的“治未病”措施, 可减少近七成慢性病, 还可防止过度医疗, 避免医药资源浪费。

“不治已病治未病”是早在《黄帝内经》中就提出来的防病治病之谋略, 也是迄今为止我国医药卫生界所遵守的“预防为主”战略的思想起源。东汉伟大的医学家张仲景在继承《内经》、《难经》的基础上, 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治未病”思想, 主要包括“未病先防”“既病防变”和“瘥后防复”三方面内容, 不但在当时属于先进的医学思想, 对现今指导临床疾病的预防、治疗及理论研究亦有重要价值[3]。

“未病先防”是指在人体尚未发现明显疾病征兆之前, 采取各种有效措施, 做好预防工作, 以防止疾病发生, 旨在提高机体的抗病能力, 防止病邪侵袭, 这是中医学预防思想最突出的体现。古书《丹溪心法》称:“是故已病而后治, 所以为医家之法;未病而先治, 所以明摄生之理”。而“既病防变”主要包括三方面内容, 按照治疗疾病阶段的先后依次为:“有病早治” (注重亚健康、亚临床调理) , 是防在疾病未加重之时;“先安未病之脏” (预防临床并发症) , 是防在疾病未演变之时;“病后止遗” (减少临床后遗症) , 是防在疾病治愈之时。所谓“瘥后防复”, 即为除邪务尽, 防止疾病复发。这三个方面是相辅相成, 联系紧密的。可以说, 中医“治未病”的预防思想立足于强身健体, 其核心在“防”, 是中医治病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

“三伏贴”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未病先防”的思想[4]。三伏天见于夏至后的庚日, 庚日在五行中属金, 肺也属金, 因此在庚日治疗肺部疾病效果最好。此外, 三伏天又是夏季最热的时候, 根据《黄帝内经》天人合一的说法, 人体阳气与自然界生物的阳气生于春, 旺天夏, 收于秋而藏于冬。由于自然界夏季阳气最旺, 人体阳气在夏天也达到最高, 此时人体皮肤松弛, 毛孔张开, 药物更易经皮肤渗透内里以刺激相应穴位, 起到疏通经络、调节脏腑、治病强身的功效。现代药理学研究证实, 多数患者敷贴后能增强机体非特异性免疫功能, 减少血中嗜酸性粒细胞数量, 提高皮质醇水平。其作用机理为药物通过刺激穴位以及体内代谢可直接或间接调整大脑皮层和自主神经系统功能, 提高机体反应性, 增强抗病能力, 从而达到“治未病”的目的。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许多人对自身健康状态的关注已从“已病图治”转变为“养生、保健、未病先防”, 这正与中医“治未病”的思想相契合。随着社会竞争与生活压力的增加, 很多中老年人甚至年轻人的身体健康亮起了红灯, 以心脑血管疾病为代表的身心疾病发病率日趋增高, 越来越多的国人处于亚健康状态。崔利宏等[5]前期理论研究证实, 所谓“亚健康”是介于健康与疾病之间的一类状态或一个过程, 可表现为有自觉症状但检查结果正常, 或检查结果有偏离却无自觉症状, 其本质是一类可逆性心身失调综合征。这种失调若持续发展, 可进入“潜临床”状态, 具有发展成某些疾病的高危倾向。目前, 亚健康状态在城市居民、企业白领、青年学生、知识分子、机关干部以及现役军人中普遍存在, 具体表现错综复杂, 多表现为慢性疲劳或持续心身失调, 且常伴有慢性咽痛、反复感冒、精力或体力不支等症状。也有专家将其错综的表现归纳为3种减退, 即活力减退、反应能力减退和适应能力减退。

从2007年开始,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就围绕“治未病”模式开展了积极有效的探索, 先后在上海、浙江、广东、广西等地中医医院推进试点, 逐步构建中医特色预防保健服务体系。目前正在大力倡导和开展的“治未病”门诊医院, 主要肩负着三方面任务: (1) 通过宣教活动增加普通居民的养生防病意识, 提倡健康的生活方式, 加强体育锻炼和饮食调节以增强个人体质, 提高抗病能力; (2) 有病早治, 考虑到所患疾病的变化规律, 及时干预和有效治疗, 防止病情加重或恶化; (3) 愈后复健, 配合各种治疗措施及时进行康复训练, 保证患者生理功能的健全。“治未病”思想强调接诊医生应结合患者体质差异、气候环境特征、季节时令等因素对亚健康人群、慢性病患者给予全面系统的养护调理, 从而达到“未病先防, 既病防变, 守护健康, 养生保健”的健康目标, 实现预防疾病、健康长寿的目的。所采取的措施既包括采用健康评估、体质辨识预测人体疾病风险, 对疾病进行预防和早期诊断, 亦包括对亚健康、慢性病人群采取一定的保健治疗措施, 以既病防变, 减轻患者病痛, 防止疾病恶化。此种诊治方法适用于体倦乏力、善怒易激、失眠少寐、记忆力减退、胃肠功能紊乱、易感冒、过敏、性生活质量下降的人群。

综上所述, 基于整体观念, 中医“治未病”思想体现了整体调节、辨证施治、动态观察、全程管理、多种治疗手段综合应用的现代整合医学模式。当今医学发展的趋势已由“以治病为目的的对高科技的无限追求”转向“预防疾病与损伤, 维持和提高健康水平”, 而中医药的理论思想和辨证论治方法正符合医学目的调整和模式转变的趋势。

参考文献

[1]黄永辉, 陈杰彬, 杨晓红.从冬病夏治浅析“三伏贴”的治病机理[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09, 7 (9) :96-97.

[2]彭冬青, 王寅.冬病夏治学术渊源与文献考证[J].北京中医药, 2011, 30 (2) :118-120.

[3]施璐霞.《金匮要略》对“治未病”思想的继承和发展[J].贵阳中医学院学报, 2011, 33 (6) :1-2.

[4]刘薇.治未病, 使用“三伏贴”有讲究[N].城市晚报:健康周刊, 2011-7-12, B11.

篇11:冬病夏治 顺时养生

冬病夏至适应症

呼吸系统疾病: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支气管哮喘、过敏性鼻炎、慢性咽喉炎、慢性咳嗽、慢性阻塞性肺病、体虚易感冒者。

消化系统疾病:慢性胃肠疾病、虚寒型胃痛、结肠炎等。

妇产科疾病:虚寒性痛经、产后头痛、体虚腰痛。

其他:颈肩腰腿痛、风湿性关节炎、常年四肢寒凉怕冷、免疫功能低下、前列腺增生症、中老年人小便滴沥不畅。

冬病夏治禁忌症

肺炎急行期,发热,体温超过38.5℃;

有严重心、肝、肾、脑疾病患者、恶性肿瘤患者、严重糖尿病患者、严重过敏体质者、皮肤长有疱、疖或皮肤有破损者;

处于疾病发作期的患者,支气管扩张、活动性肺结核咳血患者、阴虚内热者、孕妇及2岁以下儿童。

冬病夏治的注意事项

贴敷后局部皮肤微红或有色素沉着、轻度搔痒均为正常反应,不影响疗效。

贴敷后皮肤局部出现刺痒难忍、灼热、疼痛感觉时,应立即取下药膏,禁止抓挠,不宜擅自涂抹药物,一般可自行痊愈。

若皮肤出现红肿、水泡等严重反应,需及时皮肤科就医。

一般成人4-6小时,儿童2-3小时,每次4-6片,根据个体差异,贴敷时间也可以做适当调整。贴敷期间,戒食易化脓食物,如牛肉、鸭、鹅、花生及其他煎炸食物;慎食辛辣、生冷、海鲜、羊肉、蘑菇等食物。

2016年冬病夏治时间

隐伏(第一次):6月21日-7月16日

初伏(第二次):7月17日-7月26日

中伏(第三次):7月27日-8月5日

闰中伏(第四次):8月6日-8月15日

末伏(第五次):8月16日-8月25日

开展冬病夏治的科室及联系电话

治未病中心(门诊5楼)

联系电话:0851-85936899

0851-85610266

呼吸科(内科楼9楼)

联系电话:0851-85638697

门诊治疗室(门诊4楼)

联系电话:0851-85637297

儿科(门诊4楼)

联系电话:0851-85639463

上一篇:经典的中秋节联欢晚会闭幕词下一篇:餐饮管理的基本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