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采油管理规定及技术要求

2024-04-30

机械采油管理规定及技术要求(通用6篇)

篇1:机械采油管理规定及技术要求

机械采油管理规定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建立和完善戈壁能源公司(以下简称公司)机械采油管理体系,提高机械采油管理水平,特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 本规定适用于公司机采管理。

第二章 捞油管理

第三条 捞油职责分工:

1、工程部

与地质部结合制定捞油井生产周期、生产计划的排布、组织协调捞油生产设备合理运行、监督并记录现场生产情况及数据并及时进行反馈、掌握并分析各井液面恢复及合理生产情况、发现生产相关情况及问题及时沟通处理、监督生产现场安全、环保等相关注意事项,负责捞油道路的勘察工作,需要维修处理的及时联系生产部。捞油监督要督促捞油队严格按照捞油周期及捞油深度进行捞油,现场跟踪记录捞油井液面恢复情况,并对目前捞油周期提出合理性调整意见。捞油监督负责每口井生产情况的跟踪,存在问题及时进行上报,严禁弄虚作假,如发现存在作假情况,一经查证捞油监督将予以开除。

2、生产部

负责捞油生产的道路维修、土地协调等相关问题的处理。生产部负责处理各小队或捞油监督上报需维修的道路,在周期生产前进行处理,避免影响捞油井正常周期生产。

3、基层站队

负责本队所辖捞油井的道路、井场日常巡查、维护工作,保证道路、井场顺利畅通,需要帮助处理的及时上报生产部;负责本队所辖新转捞油井的问题井口处理,保证可正常捞油生产。基层站队负责捞油井道路、井场巡查及维护工作,尤其在雨、雪结束后1天内进行巡查,发现道路积水、雪及时处理,如超出小队处理能力范围立即上报生产部。基层站队要对所辖捞油井不定期进行维护,保证边界清晰,避免因井场面积丢失与周边地主发生争议。捞油生产时遇到问题,各基层站队有义务与责任配合捞油监督工作,以确保生产的顺利进行;如发现小队有消极、不配合情况发生,捞油监督有权利对其进行考核。

4、地质部

负责捞液量计量、含水资料管理。

第三章 油井工作参数调整管理

油井工作参数调整是机械采油基础管理的重要工作内容,通过及时、动态调整油井工作参数使油井的流入和产出相匹配,达到提高油井产能、提高机采系统效率、延长油井免修期以及保证设备平稳运行等目的,因此调参工作应得到了各相关部门的高度重视。调参管理工作也是一项技术性很强的工作,需要项目部有关技术部门进行指导和支持,需要基层采油队进行积极的落实,因此严格规范地执行调参工作标准、捋顺调参程序、明确各单位、各部门的管理责任十分重要,为此我们将制定的《油井工作参数调整管理规定》下发给采油队及其他相关单位,以便全面提高全项目部采油工程工作管理水平。

第四条 调参工作的责任主体

1、调参工作主管部门是公司工程部。负责全公司年、季、月调参工作方案的制定,监督、检查和指导;负责调参工作的技术管理;负责调参工作的评比、奖励和考核;

2、油井调参工作实行主管部门负责,分级管理的制度,由采油队负责具体实施;

3、工程技术员全面负责本队的调参技术管理工作,地质技术员从井筒挖潜和地质开发的角度,协助工程技术员做好本队的调参工作。工程技术员和地质技术员负责提出油井工作制度调整技术对策,采油队主管行政领导负责调参工作的具体实施。

第五条 调参工作标准

油井工作参数的调整实行动态监控与定期普查相结合的方法。动态监控是指当油井产液量及相关参数发生变化时要进行及时的调整(持续5天);当油井进行井下作业时必须要考虑调参的相关内容,不漏掉每一次调整的机会。动态监控主要是抓住重点井动态数据发生变化时的调参工作。

定期普查就是指每月末都对每口油井工作参数进行技术分析,制定月度调参工作计划(上报公司工程部)。每季作出调参工作总结,并上报公司工程部。

油井调参工作标准

(一)调大工作制度的原则

正常抽油井一般情况沉没度大于200米(地层出砂、出泥浆严重的特殊井况井除外,但要在综合记录上标明)、示功图充满系数大于80%、泵效大于60%的井,需要进行参数调整。这部分井应先将冲程调到最大(不能调到最大时要在综合记录上标明原因),需要换泵时要结合油井清检来进行,但要有专门台帐列出需要清检换泵井号。在未换泵前可以先行调大冲数,换泵后及时将冲数调小。例如:十型抽油机当冲次需从4次调到6次时应先进行调整,并在油井清检时32mm泵换为38mm泵后再降低冲数。不能实施换大泵时要进行冲数的调整,但需调整冲数时,采油队要将该井静动态数据及测试原始资料填写《采油队参数调整申请表》上报工程部,经过工程部批准后方可执行。(申请表见附表1)

(二)调小工作制度的原则

1、泵效低于15%、示功图供液差或极差、沉没度低于30米的井;

2、油井井况较差、井内出砂、出泥浆或管杆偏磨严重、免修期较短的井可综合考虑降低工作参数。调小工作制度要先减小冲数,冲数不能满足调参需要时再进行冲程的减小;对于产液量极低的井(日产液2吨以下)可以安装低转速电机或二次减速装置来进一步降低冲次;地面参数调整不了的井可以结合清检换泵。清检换泵的方法和要求同调大工作制度要求相同。

(三)优化不合理工作制度组合

泵效、沉没度在合理范围内,但冲程还可调大、冲数也能降低的井必须首先将冲程调到最大,然后结合泵径和理排情况降低冲数。一般不允许有2米以下冲程、6次/分以上冲数的工作制度组合出现。合理工作制度组合调整应根据长冲程、小冲数、合理泵径的原则来确定。

(四)泵挂的调整

泵挂原则上应保持油井在饱和压力下生产,对于个别井因井况原因需要调整泵挂的的(套变、偏磨、出砂、出泥浆等)必须在油井综合记录上标明。经过井况治理恢复后,泵挂要及时恢复。

对于需调整泵挂的井可结合油井清检进行,但是必须要有需调整泵挂井台帐(可与调参在同一台帐)。

(五)特殊井的调参规定

对于已经改变工作制度也不能解决的高沉没度、低泵效井,采油队要专项技术报告进行详细的情况说明;同时要制定积极的技术对策。没有上述两点工作,视为调参不合理井。

第六条 调参工作管理程序

(一)对于油井动态参数变化明显,符合调参标准,理由充分、井况、设备允许的井,采油队应及时安排参数的调整。这里所叙述的及时为30天时间之内。

(二)对于泵效较低、沉没度较高的井要按如下程序处理

1、核实油井静动态数据。主要有动液面、泵挂、产液量、冲程、冲数、泵径等数据。

2、通过憋泵、测示功图、动液面、计量产液量来判断该井是否泵工作不正常,管柱是否漏失。同时判断该井进液通道是否存在堵塞的现象。

3、查看油井历次修井时间、修井原因、井下工具串装置、历次作业的现场描述等,决定下步采取的措施(洗井、修井或其他)。

4、以上问题的处理过程应由采油技术员负责组织实施,处理后要有处理过程的详细记录。

(三)调参中需要的不同规格马达轮采油队要有一定的计划存量,存量不足时要及时上报给生产部设备管理岗解决。更换电机皮带轮时不能野蛮拆卸,换下皮带轮采油队要按器材管理要求正规管理。以后凡是因皮带轮规格不全、数量缺少等原因影响调参工作的责任主体为基层采油队。

电机和机型的调整采油队也要按资产管理要求及时上报调整计划。

(四)需要结合清检换泵、调整泵挂井要建立单独的调参台帐,并及时掌握该井清检日期。做到凡是提出清检设计时均要检查该井是否需要调整泵径和调整泵挂。

(五)油井调整参数前工程、地质技术员填写《采油队油井参数调整申请表》每月28日上报工程部机采岗,经工程部机采岗与地质部审核后每月30日返回采油队,由采油队负责实施。调参结束后每旬采油技术员用网络传输的方法或电话通知,将该旬的调参工作量上报工程部,月末上报详细的调参报表(同机采报表一起上报)。

(六)每季度末各采油队技术员要进行该季的调参工作总结,二季度和四季度写半年和年度调参工作总结,并上报工程部。同时建立调参后效果跟踪台帐(见附表2),进行调参工作效果分析。

第四章 油井清防蜡管理

第七条 清防蜡剂使用范围

1、地层能量低,有结蜡现象的油井;

2、高含水井、电磁防蜡器安装井等特殊机采井,根据生产需要可适当使用清防蜡剂。

第八条 清防蜡剂使用技术要求

执行《采油用清防蜡剂技术要求》Q/SH 0052-2007。第九条 加清防蜡剂要求

(一)加清防蜡剂前准备工作

1、采油队技术员要认真分析油井产量、含水、电流、载荷等数据,根据拟定的加药周期来确定需要加清防蜡剂的井号及用量,并填写《加清防蜡剂申请表》(见附表3),每月21日前上报工程部,工程部批准后方可实施;

2、各采油队要严格按照申请表中的井号、用药量及加药时间执行,如因生产实际情况需要调整加药井及药量的要及时上报工程部;

3、计划井加药前发现示功图不正常、产量不正常、含水上升等原因,采油队技术员要及时通知工程部并暂停加药,做好记录;

4、使用前检查药品是否存在变质等其他现象,如对药品存在质疑要及时上报工程部并停止使用。

(二)加药过程中的工作

1、采油井组班长要随维修班人员到本井组加药井现场监督加药全过程,直至加药结束。如果发现施工人员不按要求加药或药品质量有问题,有权终止加药,并及时进行上报采油队技术员;

2、入环井因特殊原因影响正常加药时,需将原因及井数上报工程部。

(三)加药后管理工作

1、加药后采油队要在生产日报、综合记录上标明加药井号、用量、日期。

2、采油队要建立《加清防蜡剂台帐》、《特殊井效果跟踪表》。

3、录取资料

加药井前2天要有电流、载荷数据,加药后3-4天要跟踪测量电流载荷数据;各队可根据实际生产情况,每个区块每个月至少选择10口以上具有代表性井,录取功图资料。加药前2天之内要有载荷数据,加药后3-4天要有一次载荷数据。如果加药后载荷上升,连续复取2次载荷资料,复取数据确实证实载荷上升井列入特殊井进行处理,上报工程部并在《清防蜡剂台帐》上备注说明;

采油队技术员负责清防蜡剂使用效果分析、评价,要进行月分析、总结;

加药后,采油队技术员要根据油井产液量、产油量、电流、示功图(充满程度)、含水等资料数据综合分析油井结蜡程度,摸索再次加药时间,并按规定及要求及时通知工程部再次加药井井号、用量,同时要说清楚加药理由,经工程部审批同意后安排加药,加药后管理办法同上所述,否则继续观察分析;

采油队技术员要依据产液量、含水、电流、载荷等生产数据,不断摸索试验,确定更加趋于合理的加药量和加药周期;

采取化学清防蜡井生产不正常必须与工程部联系,制定相应的解决措施。如需检泵作业,采油队技术员亲自到作业现场,检查油管、抽油杆结蜡情况,详细描述结蜡剖面图,并记录在案,月底和机采报表一起上报工程部。

(四)特殊井加清防蜡剂

1、特殊井是指加完清防蜡剂后载荷上升、结蜡严重、结蜡周期较短、含水高载荷有明显上升趋势、安装电磁防蜡器后载荷上升等特殊情况井;

2、此类井要求加药前2天内有载荷、电流数据加药后每2天一次电流、载荷数据,直至摸索清加药周期和用量为止;

3、采油队技术员要认真分析特殊井的资料数据,摸索合理的加药周期及药量,月底将分析结果与机采报表一起上报工程部。

第十条 电磁防蜡器使用范围

偏远井、加清防蜡剂困难、有结蜡现象的油井。第十一条 电磁防蜡器管理要求

每月5日采油队工程技术员需要对上报电磁防蜡器电流进行审核,电流低于0.5A,证明电磁防蜡器出现故障,于每月8日随机采旬报上报电磁防蜡器故障井号,由工程部机采岗与电磁防蜡器厂家联系,组织电磁防蜡器维修。

在维修电磁防蜡器期间,要求采油队现场监督,记录故障原因及更换配件,填写在电磁防蜡器管理台账中,于每月29日上报工程部机采岗。厂家在维修后,需填写电磁防蜡器维修三联单,采油队一份、工程部机采岗一份,厂家一份。在维修过程中检查出的报废电磁防蜡器标明报废原因,填写电磁防蜡器报废申请单,采油队一份、工程部机采岗一份,厂家一份。

第十二条 其它注意事项

1、电流测试要尽量测试电机电路的同一支路,测试电流要录取多个冲程中上行和下行最大电流取其平稳值;

2、测试数据是分析、判断油井结蜡的主要依据,采油队技术员要严格管理、经常督促检查测试工作,确保测试数据及时准确,要严把数据、资料质量关,杜绝虚假数据情况发生;

3、使用密闭加药罐车加药时,注意管线连接及压力,避免出现安全及药品喷溅等污染问题;

4、清防蜡剂为易燃品,要远离氧化剂与火源存放,与其他易燃品隔开,防止暴晒、雨淋,存放在阴凉、干燥、通风处;

5、使用时要确保附近无明火并穿带好安全防护用品。

第五章 机采井热洗管理规定

第十三条 确定机采井热洗范围

1、示功图反映上行载荷变大、下行载荷变小,或产量下降的井;

2、凡尔漏失,通过碰、洗结合的方法,能够处理正常的井;

3、判断为井底脏、进油部分堵塞,能通过热洗处理好的油井;

4、油井卡泵后,通过热洗井可处理好的油井;

5、因油稠而导致示功图变肥或凡尔迟关的井;

6、加清防蜡剂后不能解决油井杆、管的结蜡问题井。第十四条 限制油井洗井界限

1、非注水区域的油井,一般油层没有边水或底水驱动的低含水、高渗透、产气量大的井、不能用泵车进行热洗井;

2、油井有管外串槽,且井口套外返水的井不能进行热水洗井;

3、化学防蜡效果好的井,没有特殊原因,不允许洗井;

4、示功图、产液量无变化的井,无特殊情况不允许洗井;

5、双漏、双失灵,此前出现类似示功图后,洗井无效的油井;

6、诊断确定为管漏、断脱的油井,不许洗井;

7、井下有特殊工具及不具备循环通道的油井,不许洗井。第十五条 洗井前、后的油井生产资料录取规定

1、在油井洗井的前2天之内必须录取示功图、动液面、电流、产量等资料数据;

2、低产井洗井前要核实机采井工作参数,如冲次≤2次在洗井前要及时调大冲次,利于洗井后洗井液返排,尽量减少洗井液对油层的伤害;

3、洗井现场必须按实际情况填写《洗井现场记录》,要求电子版与手写版内容一致;

4、洗井开始半小时后测量一次电流,之后每半小时测量一次电流,直至正常为止;

5、洗井后要跟踪计量产量、录取电流、功图等生产数据,每月分析洗井效果成败及原因;

6、以旬、月度为单位,洗井工作量、洗井效果分析及时上报工程部。

第十六条 洗井注意事项

1、各采油队决定洗井后,工程技术员必须上报工程部机采岗,审核后方可洗井;

2、洗井前检查水温(温度≥65℃)、核实水量(不低于井筒容积2倍)水质是否符合要求;

3、洗井现场,必须由工程技术员或其他队领导现场监督,如发现人手不足时,可向工程部机采岗提前提出,由工程部机采岗负责现场监督;

4、操作人员接好油印,正确连接洗井管线,打开套管闸门,启动洗井泵,开始洗井;

5、洗井的排量由小到大,洗井开始时要控制泵车排量,水量要少要慢;逐步提升泵车排量,直至洗井结束;

6、洗井的过程中如发现上、下冲程缓慢,有蜡卡现象,应加大排量进行洗井,严禁停机;

7、洗井完毕后,现场行车单中井别、洗井原因、用水量填写准确;

8、套压较高(>1Mpa),供液能力较好的井,泵车热洗时排量可视现场情况调整;

9、套压较低(<1Mpa),供液能力较差的井,泵洗时一定要注意排量和压力,避免洗井液过多的进入油层,要严格控制洗井时压力和水量,可以采用小排量长时间的方法;

10、遇特殊井如油稠、油水过渡带、卡井、结蜡严重井,根据现场需要可适当的调整洗井水量。

第六章 抽油机平衡管理

第十七条 各采油队要对所管辖油井的平衡进行动态调整,单井平衡率在85%-115%(下行电流峰值/上行电流峰值)为平衡井。

第十八条 各采油队要在每月28日上报本队调平衡计划,按照计划日期进行调整。

第十九条 新井平衡调整要在产量稳定后进行调整;老井发现超、欠平衡时,在发现后5天内进行调整。如老井平衡块已经调到极限,需在抽油机现状调查表备注中标注。

第二十条 对安装尾平衡井,采油队技术员到现场监督,掌握安装进度,安装完尾平衡的油井,及时测试电流,对平衡及时调整。

第二十一条 采油队技术员每旬5日需要对井组测试电流进行检查,保证电流录取的准确性,对出现假电流数据要严格考核。电流原始记录需在工程技术员处存档3月。

第七章 机采系统效率管理

电能能耗是采油井筒提升过程直接生产成本的主要构成部分,机采系统效率是衡量提升过程能耗水平的主要指标,为提高机采系统效率, 增产节能,实现机采系统效率管理工作规范化、程序化,特制定《机采系统效率管理》,此规定适用于机采系统效率管理。

第二十二条 指标制定

年初根据各采油队去年实际完成机采系统效率指标加上当年新井投产井数及预测新井产量,结合公司机采系统实际现状,实现稳步提高,确定各采油队机采系统效率指标,下发到各采油队。

第二十三条 机采系统效率工作的责任主体

1、机采系统效率工作实行主管部门是公司工程部。负责审核年度提升系统效率方案,确定年度工作目标、工作计划与考核政策,落实各基层站队工作进度、审核上报数据的准确性、协调解决实施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半年、年度工作效果评价,负责机采系统效率工作的技术管理;

2、机采系统效率工作实行主管部门负责,各采油队分级管理。责任主体为基层采油队,完成本年度机采系统效率指标;

3、基层采油队由工程技术员全面负责本队的机采系统效率工作,编制半年、全年测试工作运行计划,分析影响本队机采系统效率因素,提出解决方案。汇总全队机采系统效率工作量,对测试后数据进行录入,不准确数据制定复测计划。

第二十四条 工作管理程序

公司机采系统效率工作一年2次测试,上半年在5月28日上交,下半年在10月28日上交。工程部负责管理制度的制定,进行日常工作检查, 落实各采油队工作计划的执行情况。

采油队具体负责测试工作、数据录取与日常管理工作:

1、要根据本队实际情况制定测试工作运行计划,确保在规定日期内上交机采系统效率数据;

2、在测试时,操作人员严格按照《测试电机功率操作规程》进行操作;

3、测试过程中,间抽井要开抽2小时后,进行测试数据;

4、要对测试的数据进行审核,发现不准确数据,要求测试人员进行复测;(根据产量、冲数、功图、液面、地面效率、井下效率、井下有效功率等数据,找出复测井,如冲数2次,产量0.5吨,测试电机功率6KW,此数据为不准确数据,需要复测)

5、在录取数据时,不允许更改数据;

6、在数据生成后,要与上一年机采系统效率对比分析,找出提高或下降原因;

7、在日常工作中,参数调整、平衡调整、安装新工艺等工作,要有前后机采系统效率对比情况。

第八章 附则

第二十五条 本规定由戈壁能源公司工程部负责解释。第二十六条 本规定自文件下发之日期起实施。附件1:采油队参数调整申请表

附表2:采油队调参跟踪台帐

附表2.xlsx附表1.xlsx 附表3:加清防蜡剂申请表

附表3.xlsx

附表4:特殊井加清防蜡剂效果跟踪台账

附表4.xlsx

戈壁能源公司工程部

2013年10月30日

篇2:机械采油管理规定及技术要求

1.锐边去毛刺,冲压切口粗糙度6.3.

2.冲件表面氧化处理:H.Y.或(表面镀锌钝彩.Zn8.DC.).

3.未注公差尺寸的极限偏差按GB/T1804-92m级.

二、铸件

1.铸件不得有气孔、夹渣、裂纹等缺陷.

2.未注明铸造斜度为1~2.5°.

3.铸造公差按GB6414-86CT6.

4.未注明铸造圆角为R1~R2.5.

5.未注公差尺寸的极限偏差按GB/T1804-92m级.

6.未注形位公差按GB/T1184-96H级.

7.去毛刺,未注倒角0.5x45°

三、锻件

1.未注锻造圆角半径为R1~R2.

2.未注锻造斜度为1~1.5°,锻造公差为IT15级.

3.锻件组织应致密,不得有折叠、裂纹等缺陷,并去飞边.

4.去锐边毛刺,直角处倒钝.

5.未注公差尺寸的极限偏差按GB/T1804-92m级.

6.未注形位公差按GB/T1184-96H级.

四、活塞件

1.未注公差尺寸的极限偏差按GB/T1804-92m级.

2.未注形位公差按GB/T1184-96H级.

3.去毛刺,未注倒角0.5x45°.

4.表面磷化处理.

五、橡胶件

1.零件表面应光洁.(模具表面粗糙度应在Ra0.4以上)且不允许有气泡.杂质级凸凹等缺陷.

2.合模缝不允许错位,合模飞边的凸起级厚度不得大于0.02mm.

3.邵氏A型硬度65%%P5.

4.去净飞边.

六、塑料件

1.成形前材料应预热干燥.

2.成形后制件应光整不得有扭曲变形现象.

3.未注圆角为R0.5.

4.外表面应光滑,其粗糙度不大于Ra0.4.且不得有划伤,刻痕等缺陷.

5.未注尺寸公差按GB/T1804-92m级.

七、弹簧件

1.旋向:左旋.

2.总圈数:no=12

3.工作圈数:no=10

4.钢丝硬度:HRC42~48.

5.表面氧化处理:H.Y.(俗称发黑)

6.单端并紧磨平.

一、冲压件

1.锐边去毛刺,冲压切口粗糙度6.3.

2.冲件表面氧化处理:H.Y.或(表面镀锌钝彩.Zn8.DC.).

3.未注公差尺寸的极限偏差按GB/T1804-92m级.

二、铸件

1.铸件不得有气孔、夹渣、裂纹等缺陷.

2.未注明铸造斜度为1~2.5°.

3.铸造公差按GB6414-86CT6.

4.未注明铸造圆角为R1~R2.5.

5.未注公差尺寸的极限偏差按GB/T1804-92m级.

6.未注形位公差按GB/T1184-96H级.

7.去毛刺,未注倒角0.5x45°

三、锻件

1.未注锻造圆角半径为R1~R2.

2.未注锻造斜度为1~1.5°,锻造公差为IT15级.

3.锻件组织应致密,不得有折叠、裂纹等缺陷,并去飞边.

4.去锐边毛刺,直角处倒钝.

5.未注公差尺寸的极限偏差按GB/T1804-92m级.

6.未注形位公差按GB/T1184-96H级.

四、活塞件

1.未注公差尺寸的极限偏差按GB/T1804-92m级.

2.未注形位公差按GB/T1184-96H级.

3.去毛刺,未注倒角0.5x45°.

4.表面磷化处理.

五、橡胶件

1.零件表面应光洁.(模具表面粗糙度应在Ra0.4以上)且不允许有气泡.杂质级凸凹等缺陷.

2.合模缝不允许错位,合模飞边的凸起级厚度不得大于0.02mm.

3.邵氏A型硬度65%%P5.

4.去净飞边.

六、塑料件

1.成形前材料应预热干燥.

2.成形后制件应光整不得有扭曲变形现象.

3.未注圆角为R0.5.

4.外表面应光滑,其粗糙度不大于Ra0.4.且不得有划伤,刻痕等缺陷.

5.未注尺寸公差按GB/T1804-92m级.

七、弹簧件

1.旋向:左旋.

2.总圈数:no=12

3.工作圈数:no=10

4.钢丝硬度:HRC42~48.

5.表面氧化处理:H.Y.(俗称发黑)

6.单端并紧磨平.

基本技术要求汇总:一.一般技术要求:1、零件去除氧化皮,

2014机械设计技术要求大全

,2、零件加工表面上,不应有划痕、擦伤等损伤零件表面的缺陷。3、去除毛刺飞边。

二.热处理要求:1、经调质处理,HRC50~55。2、零件进行高频淬火,350~370℃回火,HRC40~45。3、渗碳深度0.3mm。4、进行高温时效处理。

三.公差要求:1、未注形状公差应符合GB1184-80的要求。2、未注长度尺寸允许偏差±0.5mm。3、铸件公差带对称于毛坯铸件基本尺寸配置。

四.零件棱角:1、未注圆角半径R5。2、未注倒角均为2×45°。3、锐角倒钝。

五.装配要求:1、各密封件装配前必须浸透油。2、装配滚动轴承允许采用机油加热进行热装,油的温度不得超过100℃。3、齿轮箱装配后应按设计和工艺规定进行空载试验。试验时不应有冲击、噪声,温升和渗漏不得超过有关标准规定。4、齿轮装配后,齿面的接触斑点和侧隙应符合GB10095和GB11365的规定。5、装配液压系统时允许使用密封填料或密封胶,但应防止进入系统中。6、进入装配的零件及部件(包括外购件、外协件),均必须具有检验部门的合格证方能进行装配。7、零件在装配前必须清理和清洗干净,不得有毛刺、飞边、氧化皮、锈蚀、切屑、油污、着色剂和灰尘等。8、装配前应对零、部件的主要配合尺寸,特别是过盈配合尺寸及相关精度进行复查。9、装配过程中零件不允许磕、碰、划伤和锈蚀。10、螺钉、螺栓和螺母紧固时,严禁打击或使用不合适的旋具和扳手。紧固后螺钉槽、螺母和螺钉、螺栓头部不得损坏。11、规定拧紧力矩要求的紧固件,必须采用力矩扳手,并按规定的拧紧力矩紧固。12、同一零件用多件螺钉(螺栓)紧固时,各螺钉(螺栓)需交叉、对称、逐步、均匀拧紧。13、圆锥销装配时应与孔应进行涂色检查,其接触率不应小于配合长度的60%,并应均匀分布。14、平键与轴上键槽两侧面应均匀接触,其配合面不得有间隙。15、花键装配同时接触的齿面数不少于2/3,接触率在键齿的长度和高度方向不得低于50%。

16、滑动配合的平键(或花键)装配后,相配件移动自如,不得有松紧不均现象。17、粘接后应清除流出的多余粘接剂。18、轴承外圈与开式轴承座及轴承盖的半圆孔不准有卡住现象。19、轴承外圈与开式轴承座及轴承盖的半圆孔应接触良好,用涂色检查时,与轴承座在对称于中心线120°、与轴承盖在对称于中心线90°的范围内应均匀接触。在上述范围内用塞尺检查时,0.03mm的塞尺不得塞入外圈宽度的1/3。20、轴承外圈装配后与定位端轴承盖端面应接触均匀。21、滚动轴承装好后用手转动应灵活、平稳。22、上下轴瓦的结合面要紧密贴和,用0.05mm塞尺检查不入。23、用定位销固定轴瓦时,应在保证瓦口面和端面与相关轴承孔的开合面和端面包持平齐状态下钻铰、配销。销打入后不得松动。24、球面轴承的轴承体与轴承座应均匀接触,用涂色法检查,其接触不应小于70%。25、合金轴承衬表面成黄色时不准使用,在规定的接触角内不准有离核现象,在接触角外的离核面积不得大于非接触区总面积的10%。26、齿轮(蜗轮)基准端面与轴肩(或定位套端面)应贴合,用0.05mm塞尺检查不入。并应保证齿轮基准端面与轴线的垂直度要求。27、齿轮箱与盖的结合面应接触良好。28、组装前严格检查并清除零件加工时残留的锐角、毛刺和异物。保证密封件装入时不被擦伤。

六.铸件要求:1、铸件表面上不允许有冷隔、裂纹、缩孔和穿透性缺陷及严重的残缺类缺陷(如欠铸、机械损伤等)。2、铸件应清理干净,不得有毛刺、飞边,非加工表明上的浇冒口应清理与铸件表面齐平。3、铸件非加工表面上的铸字和标志应清晰可辨,位置和字体应符合图样要求。4、铸件非加工表面的粗糙度,砂型铸造R,不大于50μm。5、铸件应清除浇冒口、飞刺等。非加工表面上的浇冒口残留量要铲平、磨光,达到表面质量要求。6、铸件上的型砂、芯砂和芯骨应清除干净。7、铸件有倾斜的部位、其尺寸公差带应沿倾斜面对称配置。8、铸件上的型砂、芯砂、芯骨、多肉、粘沙等应铲磨平整,清理干净。9、对错型、凸台铸偏等应予以修正,达到圆滑过渡,一保证外观质量。10、铸件非加工表面的皱褶,深度小于2mm,间距应大于100mm。11、机器产品铸件的非加工表面均需喷丸处理或滚筒处理,达到清洁度Sa21/2级的要求。

12、铸件必须进行水韧处理。13、铸件表面应平整,浇口、毛刺、粘砂等应清除干净。14、铸件不允许存在有损于使用的冷隔、裂纹、孔洞等铸造缺陷。

七.涂装要求:1、所有需要进行涂装的钢铁制件表面在涂漆前,必须将铁锈、氧化皮、油脂、灰尘、泥土、盐和污物等除去。2、除锈前,先用有机溶剂、碱液、乳化剂、蒸汽等除去钢铁制件表面的油脂、污垢。3、经喷丸或手工除锈的待涂表面与涂底漆的时间间隔不得多于6h。4、铆接件相互接触的表面,在连接前必须涂厚度为30~40μm防锈漆。搭接边缘应用油漆、腻子或粘接剂封闭。由于加工或焊接损坏的底漆,要重新涂装。八.配管要求:1、装配前所有的管子应去除管端飞边、毛刺并倒角。用压缩空气或其他方法清楚管子内壁附着的杂物和浮锈。2、装配前,所有钢管(包括预制成型管路)都要进行脱脂、酸洗、中和、水洗及防锈处理。3、装配时,对管夹、支座、法兰及接头等用螺纹连接固定的部位要拧紧,防止松动。4、预制完成的管子焊接部位都要进行耐压试验。5、配管接替或转运时,必须将管路分离口用胶布或塑料管堵封口,防止任何杂物进入,并拴标签。

九.补焊件要求:1、补焊前必须将缺陷彻底清除,坡口面应修的平整圆滑,不得有尖角存在。2、根据铸钢件缺陷情况,对补焊区缺陷可采用铲挖、磨削,炭弧气刨、气割或机械加工等方法清除。3、补焊区及坡口周围20mm以内的粘砂、油、水、锈等脏物必须彻底清理。4、在补焊的全过程中,铸钢件预热区的温度不得低于350°C。5、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尽可能在水平位置施焊。6、补焊时,焊条不应做过大的横向摆动。7、铸钢件表面堆焊接时,焊道间的重叠量不得小于焊道宽度的1/3。

十.锻件要求:1、每个钢锭的水口、冒口应有足够的切除量,以保证锻件无缩孔和严重的偏折。2、锻件应在有足够能力的锻压机上锻造成形,以保证锻件内部充分锻透。3、锻件不允许有肉眼可见的裂纹、折叠和其他影响使用的外观缺陷。局部缺陷可以清除,但清理深度不得超过加工余量的75%,锻件非加工表面上的缺陷应清理干净并圆滑过渡。

4、锻件不允许存在白点、内部裂纹和残余缩孔。

篇3:机械采油管理规定及技术要求

随着我国石油资源需求量的不断增加, 为了满足日益增长的需求, 需要不断的增加原油开采量, 随原油不断开采, 地下原油液位不断降低, 地层的能量不断减小。导致许多抽油机在工作过程中, 并不能在满抽条件下工作, 造成了能量的浪费, 严重影响到油田原油开采的效益。特别是低产井的条件下, 这种能量浪费的现象更为严重, 抽油机系统的运行效率更低, 而且该条件下采油设备发生损坏的概率较高, 问题严重的将会导致整口油井的报废。因此在低产井条件下, 研究高效的采油设备和技术显得尤为重要。长冲程抽油机系统的性能稳定, 适应范围广, 而且可以有效的提高抽油机的工作效率和平衡性, 在低产井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文章针对低产井中的采油难题, 设计一种低产井机械采油抽油机, 有效的提高了低产井的采油效率。

一、低产井机械采油抽油机原理

低产井机械采油装置和常规机械采油装置类似, 主要分为两大部分, 机械采油装置地面部分和地下部分。地面设备主要包括机械抽油机和其他地面设备, 以及集输管汇等。地下部分主要包括抽油泵和动力传输装置等。低产井机械采油装置设计布置多个各种类型的传感器。抽油机电机运转后, 带动卷筒运行, 卷筒带动柔性抽油杆进行往复运行, 通过减速机、卷筒、抽油杆和控制系统的共同作用, 将电机的旋转运动转化为井下抽油泵柱塞的往复运动, 柱塞往复运动将能量传递到地层原油中, 原油在柱塞的推动下到达井口。柱塞向下运动的动力来自抽油杆柱的自重, 通过抽油杆和柱塞的往复运动, 完成了原油的开采作业。在低产井抽油机系统设计的过程中, 应当注重系统的节能性和高效性, 首先完成系统的整体设计, 再完成每个具体部分的设计, 实现低产井的高效安全采油。

二、低产井机械采油抽油机设计

低产井机械采油装置采用柔性抽油杆, 抽油杆可以在外力的作用下进行缠绕和弯曲。如何实现几千米长抽油杆的有效旋转排绳是非常重要的, 通过调研国内外先进的排绳装置, 将柔性抽油杆排绳设计为滚筒结构, 抽油杆在拉力和沿滚筒方向力的作用下, 沿滚筒方向作用力的方向是左右变化的, 因此抽油杆在复合力的作用下, 一圈圈的缠绕到滚筒上。柔性抽油杆是一种新型抽油杆, 抽油杆之间基本上没有连接部件, 柔性抽油杆的长度很长, 它是低产井采油装置的关键部分, 也是最容易出现故障的部分。在实际应用过程中, 柔性抽油杆出现故障导致整个系统失效的概率最高, 因此需要进行重点设计。柔性抽油杆的重量要比普通的抽油杆的重量低百分之十五左右, 而且具有良好的机械性能, 运输和安装也比较简单, 对于产量较低的井, 较为适用。柔性抽油杆内部含有铜导线, 铜导线作用是用来信号传输, 铜线可以传输多种井下测量信号。铜线外部是保护层, 保护层同时具有结缘的作用。保护层再往外是钢丝层, 通过钢丝的层层缠绕, 形成了具有较高机械性能的柔性抽油杆。钢丝层的外部还有一层保护皮, 保护皮作用是防止油井中各种腐蚀介质对钢丝的腐蚀。卷筒是储存柔性抽油杆的位置, 同时还能够将电机的旋转运动, 换向成抽油杆的往复运动, 进而为下部的抽油泵提供动力, 卷筒的外形为圆柱型, 柔性抽油杆的缠绕有单层缠绕和多层缠绕两种方式, 由于油井抽油杆长度大, 因此采用多层缠绕的方式。卷筒的材料可以为铸铁或者铸钢, 通常情况下卷筒材料都为铸铁的, 因为铸钢卷筒的成本较高, 而且铸钢滚筒的厚度大。铸铁材料卷筒对柔性抽油杆的伤害较小, 因此卷筒的材料设计为铸铁。抽油机系统的密封性能直接影响到系统的整体效率, 如果系统的密封性能不好, 将会严重的影响到系统的运行效率。油井事故中很大一部分都是由于密封出现问题引起的, 因此需要做好抽油机系统的密封设计, 采用新型高效的密封结构和密封材料, 例如唇式密封、聚四氟乙烯密封材料等。井下抽油泵的柱塞是原油举升到井口的关键装置, 优良的柱塞性能是保证系统运行效率的关键。柱塞的上部连接柔性抽油杆, 柱塞运行的动力来自柔性抽油杆的往复运动, 在柔性抽油杆向上运动时, 带动抽油杆向上运动, 柱塞中橡胶会在压力的作用下膨胀, 使柱塞和柱塞筒之间的密封良好, 从而实现井下原油从井底举升到井口。通过对柱塞结构的不断改进, 新型柱塞筒应用胶筒和胶筒座。胶筒座可以在连接杆进行往复运动, 柱塞向下运功过程中, 胶筒和胶筒座会向上运动, 直至运动到连接杆的最高处, 这样原油就可以从连接杆槽中流过, 同时也可以从胶筒的空间中流过。在重力的作用下, 地层原油到达抽油泵内, 柱塞向上运动过程中, 胶筒和胶筒座会在原油作用下向下运动, 直至运动至连接杆的最低处。这是胶筒座的凹陷部分和胶筒的突起部分完全对紧, 而且胶筒也会在外界压力作用下膨胀变形, 胶筒和油管紧密贴合, 通过这种方式有效的实现了井下抽油泵柱塞的密封, 显著提高了柱塞的工作效率。

结束语

随着原油的不断开采, 油井产量不断降低, 如何提高低产井的运行效率, 提升油田开发效益成为急需解决的问题。低产井抽油机装置电机运转后, 带动卷筒工作, 卷筒带动柔性抽油杆进行往复运行。柔性抽油杆是一种新型的抽油杆, 抽油杆之间基本上没有连接部件, 柔性抽油杆的长度很长, 它是低产井采油装置的关键部分。卷筒是储存柔性抽油杆的位置, 同时还能够将电机的旋转运动, 换向成抽油杆的往复运动。钢卷筒的成本较高, 而且铸钢滚筒的厚度大, 铸铁材料的卷筒对柔性抽油杆的伤害较小。采用新型高效的密封结构和密封材料, 例如唇式密封、聚四氟乙烯密封材料等。通过研究对于提高低产井的采油效率, 降低采油能量消耗, 提升油田开发效益, 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李伟.柔性连续抽油杆提捞式采油技术研究[D].东北石油大学.2011.3.

[2]杨永超, 陈秋芬, 宋新华, 王廷海.钢丝绳柔性抽油杆特性及应用研究[J].钻采工艺, 2000.

篇4:浅谈油田机械采油工艺技术

【摘 要】随着人类对地层能量资源的不断开采,地层能量资源已经逐渐衰竭加之其综合含水持续上升,大量油田因其自喷井能量不够而转为使用机械采油方式开采,目前这种开采方式已变成最主要的采油方式之一。随着机械采油渐渐被发现的独一无二的技术优势,而逐渐被应用于老油田的开采上。伴随着不断升级的勘探技术,油田的机械采油技术也在逐步发展和完善。此文将分析机械采油工艺并结合石油开采的实际提出了目前常见的工艺技术,望以此与各位同仁共同进步。

【关键词】油田 机械采油 工艺技术

【中图分类号】TE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158(2013)03-0247-01

随着我国对石油需求量的不断升高和石油地下的储油量的不断减少,传统采油工艺的改善和采油技术的创新最为关键。相比较自喷井模式,机械采油工艺已经向前迈进了一大步。不同的油田根据其自身所处环境的不同,可选择适合于其自身的采油工艺技术。

1、机械采油工艺介绍

1.1概念及分类。有些油田因自身能量不足使其自喷井不能够自喷,通过外界机械补充机械能将井中的油送出井口并采到地面的方法就叫做机械采油。按照装置的不同,机械采油可以分为有杆泵机械采油和无杆泵机械采油两种。那这两种采油方式又有什么区别呢?利用地面的机械动力设备带动抽油杆和深井泵将原油采到地面的方法就是有杆泵机械采油;而无杆泵机械采油就是指在没有抽油杆帮助带动深井泵就能将原油举升出井口并将油采到地面的方法,现今石油行业无杆泵的种类繁多,如有电动潜油离心泵、螺杆泵、射流泵以及游梁式抽烟机、深井泵水力活塞泵等多种设备,而游梁式抽烟机深井泵设备因为其经久耐用、使用方便、结构合理、适用范围广等特点,而得到了最广泛的应用。

1.2发展趋势:①抽油机的发展趋势:经过多年的发展,使得抽油机的标准化、通用化和系列化程度日益在提高,自动化以及节能型的控制系统也得到了广泛应用。②抽油泵的发展趋势:因为杆抽油泵具有操作简单、工艺成熟、结构简单等特点,所以杆抽油泵是我国采用的最主要的采油设备。抽油泵主要的发展特点有以下几点:它在向使用寿命长、高效的方面发展;在向更广的尺寸范围方向发展;这样的话可以满足更多、不同油井的需求。③抽油杆的发展趋势:现在国内、外已经研制出了多种抽油杆,例如玻璃杆抽油杆、超高强度的抽油杆、椭圆截面型连续的抽油杆、碳纤维的抽油杆、金属塑料复合型喷涂防腐的抽油杆等等,这些都是为了充分提高抽油杆的应用范围和使用寿命。此类抽油杆不仅满足了斜井采油大泵、小泵深抽、强采大泵强采等各种需求,而且具有耗能少、强度高、防腐能力强、抗疲劳强度高、操作方便等各种优点,取得的发展空间很广阔。

1.3发展方向:①为了解决个别井的特殊状况,还应开发、研制特殊泵。②扩大使用方式的适应性和拓宽适用范围以适应更多的腐蚀性井和斜井。③实施对油井的监控,以及对其效率的评估④抽油杆要继续向新兴工艺、高强度、连续杆、新材料、抗腐蚀、抗磨损的发展方向迈进。

2、防砂式稠油泵采油的工艺

2.1结构:是由泵筒、环空沉砂结构和抽稠结构等组成。其特点是泵筒是一个整体的缸筒,是由扶正和双通接头固定在泵外套的中间,便于装卸;利用反馈长柱塞使得泵在下行过程中产生下行的压力,这是在抽稠结构设计上的反馈利用。解决了因油稠而造成的光杆不易下行的问题;在环空沉积砂结构的设计上,它由外套与泵筒所形成的环空和泵下部所连接的尘砂尾连通,组成一个通道,沉砂管的底部接着丝堵,形成泵下沉砂的口袋,减少了泵在停抽或工作中造成砂卡和砂堵的可能性。

2.2螺杆泵采油工艺介绍

2.2.1地面驱动系统:由皮带轮、电控箱、电机、机架、减速器、光杆密封器和大四通等部分组成。

2.2.2泵的井下部分是由抽油杆、接头、导向头、转子、定子、油管、尾管等部分组成。

2.2.3螺杆采油泵的优点:一是连续均匀的吸液和排液,不易析出溶解气,阀体不在泵内,不会存在形成气锁的可能。二只有少量的运动部件,没有复杂流道和阀体,降低了水里的损失,可达七成以上的泵效。三是有均匀的流量输出而且容易调节。四是适应油田的范围比较广泛,适合高含蜡原油和抽稠油。

2.2.4螺杆泵工作原理:由地面驱动装置和螺杆泵由井下螺杆泵两部分组成。电机通过电控箱供给的电流,通过皮带的运动将机械能传给减速箱上的输入轴。在通过输出轴经过卡瓦将旋转的动力传给抽油杆和转子旋转。井下螺杆泵是由定子和转子组成,在它们之间形成一个个密闭的空腔,当转子在定子内运动时,空腔就会从其中的一端向另一端转移,这样液体就可以通过泵的提送到达地面。

2.3适用范围:一是开采液沙的含量必须不大于2.5%;二是油井内的温度最大值不得超过为150℃。三是油井泵的排量必须大于油井的供液能力,沉没度不得低于200mm,设计泵的深度不得大于1200m.

3、堵水调剖技术工艺

3.1概念:堵水与产液剖面:因为油井所处地层的不同环境,每个部分的产油量含水率都是不一样的,每个油井的产液剖面也不是均匀的。为了改善产液的剖面,进行的封堵高产水层,就被称作堵水。堵水的成功与否是建立在找水成功率的基础上的。注水井的地层性质也是不易均匀地,不同部分的吸水量也一定是不同的,吸水量的不同可以在吸收剖面上反应,为了提高注入水的波及系数而封堵吸水能力比较强的高渗透层的行为就叫做调剖。

3.2发展趋势:从历年以来的堵水调剖的经验效果来看,堵水调剖的工艺技术其发展潜力还是比较大的。但它也不是无止境的,也有一定额数的限制:①堵剂用量和堵水的轮次是不能够永无止境的增加的。所用堵剂的用量直接影响到开采成本的多少,而且堵水调剖的使用次数是会直接影响到堵水调剖的效果的。②堵水调剖的工艺所能提升的也仅仅只是导入水的波及系数,并不是吸油的效率。因此它的的发展尤其要注意以下两点:①通过多次开采成果结合的技术在解决油机理上的额度,克服其机理的有效方法之一就是让堵水和驱油交换进行。②开发新型的化学剂使成本降低,如油田生产中含油的污泥、苛性制碱法的苛化泥、造纸业的污水等物质。

4、结束语

以上介绍的两种机械采油工艺是最为普遍的,除此之外还有有杆泵采油技术,水力喷射技术等。虽然在这些普遍的工艺技术当中,存在很多共同之处,比如对其技术参数的要求是相似的,对其技术指标和标准也是相同的,但是在其核心要求上还是存在差异,所以我们在并用时还是需要作出一定的分析。机械采油工艺技术在技术逐步完善的同时,也慢慢的在向全面化、信息化的方向发展,技术的使用范围也不再仅仅限制于维持油井的正常生产,也将延伸到恢复停产后的生产上。

参考文献

[1] 张波,周世德,张亚利,周善兴. 机械采油效率影响因素研究 [J].中国设备工程. 2012(01)

[2] 郭庆云. 螺杆泵采油技术的研究 [J]. 中国石油和化工标准与质量. 2012(16)

篇5:采油技术管理

前言

采油工程技术是多学科交叉集成的一项综合工程技术,这就使采油技术管理表现出多样性和复杂性的特点,那么,无论是技术素质上还是管理素质上都对采油技术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1、采油技术管理的主要内容

采油技术管理就是针对采油工程的各项技术,并结合现场情况来制定和执行相关的技术行为准则。

采油技术管理的内容就是采油技术所涉及的技术内涵、设备及相应的人员、制度等,可以分成三个方面:一是管理对象,二是管理主体,三是管理手段。

采油技术管理的对象就是采油技术本身,大到各项配套技术,小到每一项操作。弄清对象就是要弄清管什么的问题,所以管理者必须要研究、了解、精通各项所要涉及的采油技术;

采油技术管理的主体就是所有的采油工程技术人员和技工,无论是职务还是职称(如从总工程师到普通技工、从教授到初级工)形成一个金字塔形的管理架构。弄清主体就是要弄清谁来管的问题,所以管理者必须要知道自己在这个管理架构中的位置以及所要管理的其他主体,这样就更清楚自己所要涉及的各种采油技术;

采油技术管理的手段就是针对管理者所涉及的采油技术,制定和执行各项管理制度。弄清管理手段就是要弄清怎么管的问题,所以管理者必须要研究、了解、精通各项相关采油技术管理的制度、规范和标准。

2、采油技术管理干部的要求

首先采油技术管理干部必须要有扎实的技术素养和工作能力,明确采油技术管理工作岗位的工作内容,研究适合本岗位特殊工作环境的采油技术管理工作方法,确立本岗位采油技术管理的基本管理原则。

2.1管理技术要求

必须研究、了解所有采油技术的基本技术内涵,必须精通所要涉及的采油技术的技术要求及相关制度和规范、标准,必须学会发现、分析、解决、总结工作过程中遇到的各种现象、问题和成绩。

2.2确立管理原则

一是管理技术化,对于各种不同的技术管理必须体现出其技术特点; 二是管理系统化,对于每一项技术管理在纵向上必须连贯;

三是管理网络化,对于本岗位所涉及的采油技术必须建立相应的合理管理网络;

四是管理规范化,对于所有采油技术管理在执行过程中必须按照制度、规范、标准进行操作、施工、管理。

2.3 明确管理内容

在基层队,技术干部均有较为明确的分工(管理范围)。只有首先明确自己的工作内容,才能知道自己的技术素养要求,才能在工作中体现自己的工作能力。工作分工只是一个较为笼统的概念,所以首先要细分自己的工作内容,细到具体的主管工作项目、涉及工作项目,这样才能做到有的放矢和主次有别。

2.4研究管理方法 每一个人、每一个班组、每一个队、每一层、每一砂体、每一口井、每一座站、每一个区块、每一个油田的特点均有其普遍性和特殊性,这就要求相应的管理必须有统一的原则和不同的方法,使管理更具针对性和有效性。在平时研究管理方法时要针对特殊性、发现普遍性、总结有效性。

3、采油班组的管理

技术干部应该在采油班组管理的组织上进行技术上的指导,即站在技术的角度对采油班组的管理进行系统和规范;在采油班组的工作内容上结合班组的技术特点进行技术补充和规范。所以,采油班组的管理必须要服务于技术,必须用技术促进班组管理水平的提高。

首先,根据采油班组的特点建立健全各项技术管理规章制度,并充分体现其特殊性;

第二,根据采油班组的技术素质进行有针对性的技术辅导; 第三,根据采油班组的制度执行情况进行技术督导;

第四,根据不同的时期的要求对采油班组的各项管理制度进行增补和修改;

第五,对采油班组的技术分析进行技术指导。

4、采油技术资料管理

采油技术资料管理主要分为四个环节:资料的录取、汇总、分析、总结,精细准是核心。

4.1、录取资料的方法

针对性:目的清,弄清分析目标或分析目的以及全部或主要影响因素; 多样性:范围广,尽量多的收集各类相关资料,特别是收集全主要影 响因素的资料;

连续性:时间长,所收集的资料必须能体现一个阶段的变化,能反映资料变化是渐变还是突变;

准确性:必须要保证资料的获得是可靠的仪器、可靠的人员读取的可靠的数据;

规范性:必须保证资料的获得是按照规范的录取方法,资料本身是规范的;

有效性:必须保证资料的录取是针对规定的目的、规定的时间、规范准确录取的;

4.2、汇总资料的方法

目的性:资料的汇总是有明确的目的,是对影响因素的统计,从而找出变化规律、评价敏感程度;

条理性:资料的汇总是分门别类、分项统计的,不能眉毛胡子一把抓; 层次性;资料的汇总是有轻重缓急的,抓住已经明确的重点,发现被忽略的重点;

4.3、分析资料的方法

无扰性:剔出干扰资料:不准确、不规范,剔出干扰因素:资料的干扰(没有针对性、没有连续性)、人为的干扰;

目的性:必须要有明确的目的和方向;

规律性:在分析目标与资料之间是否有明显的变化规律;

特殊性:特殊性针对明确的普遍规律的,要明确特殊性与普遍性的主导地位,保证措施的有效性。科学性:资料是科学的、分析过程是科学的,既要全面、又要重点突出,符合客观规律,同时反过来验证前期工作的有效程度;

4.4、总结资料的方法

分析资料的最终目的就是总结,是所有工作最后的拔高过程,就是将前期工作进行归纳、提炼,并作出结论。

科学性:对所有分析结果进行的归纳必须是科学的,比如在分门别类方面所涉及的结果必须具有严密的关联性、在普遍规律与特殊因素方面必须界定准确等。

针对性:在总结过程必须紧紧围绕既定目标;

指导性:所作出的结论必须对今后的工作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5、采油技术培训

首先,采油技术培训不能流于形式,为了培训而培训,不能与其实际工作脱节;

第二,采油技术培训不能离开现场实际,要将现场实际情况与教科书结合起来,领会教科书技术内容的根本,取其符合实际部分;

第三,采油技术培训不能不考虑实用,讲究理论的深奥而忽视技能的实用性和适用性;

第四,采油技术培训不能不讲标准,所有技术技能操作和管理均必须“有法可依”;

第五,采油技术培训不能使受训者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每次讲解必须讲透,在范围上、深度上必须能考虑到;

第六,采油技术培训不能割裂地培训单项技术,要使受训者学会进行 技术组合。

6、油井的日常管理:

要进行油井的日常管理必须首先要了解油井的地质、工艺情况,具体包括:油藏连通情况、层细性质、井液性质、井筒状况、机杆泵状况、地面状况等。

6.1 机杆泵参数优化(生产参数控制)

机杆泵参数优化的目的是用最低成本生产最合适的产量。所谓最合适产量就是以油藏地质的研究手段达到长期效益(高采收率)与短期效益(高产量)之间的平衡的产量;所谓最低成本就是作业成本与能耗、材料等成本取得平衡的生产成本。优化的手段主要是油藏地质研究、机杆泵参数组合研究、地面配套研究等。

由于油井生产是一个动态变化的过程,所以对于油井的机杆泵参数优化同样是一个不断变化的过程,以适应不同生产时期油井的生产要求。对基层采油对来说,除了为各管理、研究部门提供资料以外,最主要的工作就是根据油井的生产动态不断调整油井的生产参数,以使油井的工况始终处于一个合理的范畴。

基层队主要优化手段一是根据示功图等生产动态资料,同时结合现场设备条件对抽油机配套系统进行调整:调整冲程、冲次,安装节能高效电机等节能、降耗设备;二是根据油井生产动态变化对油井进行精心的维护:清防蜡、调平衡等。

6.2清防蜡

清防蜡工作是采油对工程技术人员最主要的工作之一,但是长期以来 清防蜡工作始终是处于一种低水平的状态,处于一种纯定性的程度,而我们需要的是定性基础上的定量,即通过定量的分析达到定性的目的。

一个主要的原因是采油队的技术员没有系统的进行研究和总结结蜡规律,没有研究油田或区块油井结蜡规律——共性,没有研究油井结蜡规律——个性。比如与结蜡规律密切相关的油品性质、含水、生产参数、产量等参数对结蜡规律(结蜡深度、结蜡厚度、结蜡速度、蜡的强度及分布规律等)的影响,需要我们在日常工作中通过研究油井生产动态、修井情况等,进行不断地统计、分析和总结。

另一个主要原因是没有系统研究清防蜡制度(周期、方式、参数)的科学性和针对性,只有在定量分析的定性结论的基础上才能制定科学合理的清防蜡制度,同样清防蜡的制度同样需要进行定量研究。比如各种清防蜡制度对结蜡规律的影响程度:通过不断地调整清防蜡制度,观察结蜡(清蜡)规律的变化;通过改变清防蜡手段观察结蜡(清蜡)规律的变化等;以及结蜡(清蜡)规律中清防蜡制度与油品性质、含水、生产参数、产量等参数的关系,通过统计、分析从中找出定性的(规律性)的东西。

6.2.1热洗 操作按标准施工。

介质的选取:油层的敏感性,油层的漏失量与返吐能力,蜡对介质的敏感程度等;

量的确定:洗井深度,结蜡程度与介质对蜡的清除、携带能力,油层的漏失量与返吐能力,对周期与成本关系的影响;

温度控制:洗井深度、蜡的强度与介质对蜡的清除、携带能力,油品 性质对介质温度的敏感程度;

压力控制:洗井深度,油层的漏失量; 6.2.2加药(热水):

选型:以溶蜡速度与程度决定,以现场效果决定; 量的确定:结蜡规律,对周期与成本关系的影响; 方式选定(大小量、与热水结合):结蜡规律; 6.2.3自喷井清蜡

摸清结蜡规律按标准实施。6.3诊断分析

诊断分析过程:资料准备(计量情况、井下管柱、生产过程、油井特点、常见故障),井口现象,井口诊断,功图诊断,综合分析,处理措施。

主要故障:碰泵、脱筒、泵漏、固漏、气锁、断脱、管漏、卡泵、砂卡、蜡卡;

容易混淆现象:断脱与气锁、断脱与固失灵、断脱与管漏、断脱与脱筒、砂卡与蜡卡、碰泵与供液不足;

供液不足原因分析、卡泵原因分析、光杆下不去:断脱、蜡卡、砂卡、其他下行阻力(油稠等)、砂卡与砂埋。

6.4开关井

严格按厂有关职能部门的要求,并及时汇报。作业井的开井:巡检、录取资料、规格化要求等;

关井:根据油井的特点选择停井方式,并做好停前准备措施; 6.5间抽 间抽是针对低产井的有效的节能降耗手段。间抽制度的制定要根据油藏特点、油井特点制定,主要是摸索油井产液量与油井恢复能力之间的合理关系,即在油井的压力恢复曲线上找到最合理的点。

6.6计量 6.6.1计量分离器

计量分离器参数的校订操作按标准实施,计量分离器的校订周期根据所辖油井的特点制定。主要注意事项:首先校订前冲洗过程中要根据结蜡规律掌握好水温,不能使分离器参数出现大的波动;其次冲洗时必须将水包清理干净。

6.6.2计量

计量操作严格按标准执行。

对于间隙出油的低产井仅仅用普通计量分离器确实很难准确反映油井的真实产能,这就更需要我们做更多的工作。目前厂里也通过各种手段解决这种计量难题:连续计量设备的使用、智能储存式示功仪的使用等。

对油井天然气的计量一直是采油队做得很差的工作,应该严格按控制液面的方式进行计量,同时根据油井产气规律选定测气时间。

6.7防腐防垢防砂

油井的腐蚀与结垢几年前开始困扰我们,这2年更是严重影响油井的正常生产,使我们的油井免修期的延长受到严重制约,我厂通过不断研究已经有了一套治理手段,但在预防上还没有形成很有效的手段。这就需要采油队能及时配合好有关职能部门的工作,执行好油井的防腐防垢制度,并不断分析和总结,提供有效的资料和建议。油井出砂主要出现在一些特殊区块和一些高含水油井。特别是是一些高含水油井的出泥砂问题,目前还没有很好的手段,希望采油队及时反馈有关信息,帮助有关职能部门尽早解决此类问题。

6.8机抽设备

采油设备的维护与保养严格按“十字”作业法执行。

值得重视的是要加强抽油机电机的管理,特别是抽油机电机的合理调配,以配合油井生产(地面)参数的优化。

6.9套管气的控制

套管气的控制一直是采油队津津乐道的成绩,实际上这些成绩某种程度上被夸张了。但不可否认套管气的控制与管理是非常重要的,主要是套管气对油井的产能有一定的影响,对天然气的利用率有一定的影响。

原则上套管气禁止放空,必须进流程。但对于一些严重影响油井产能的又另当别论。套管气对油井产能的影响主要表现是气体影响和气锁,这些由油井油品性质、地层压力、生产压差决定,原则上只要有一定的沉没度就不会对油井的生产产生影响,而油井沉没度的控制又与套管气的控制分不开,这需要我们现场的技术员进行细心的摸索和总结。

6.10油井动态分析

前面提到的均是油井动态分析中所要涉及的内容,另外还要涉及油水井的对应是否合理、井下管柱是否正常等。

6.11 采油树

油井采油树按要求设备齐备完好是最起码的要求,具体可参照一类井标准和相关标准。6.12计量站的管理

计量站的规格化可参照有关标准和规定。三管流程的配水保温可参照《冬季安全生产管理规定》,油井配水温度要以油井含水、油井油质、来油温度、回水温度为准,通过控制配水闸门来控制,决不允许用回水闸门进行控制。

7、注水管理

参照《江苏油田注水技术管理手册》。

8、作业监督

作业监督是油水井技术管理一个非常重要的管理内容,油水井管理的许多技术内容在作业监督时有着直观体现,通过作业监督可以为提高油水井管理水平提供最直接的基础资料,采油技术人员也可以通过作业监督不断扩充经验和知识,不断提高采油技术管理人员的技术素质。

9、安全规范与管理 参照有关标准。

原则是按各项操作管理规定和标准操作,要确立用技术保证安全的意识。

10、系统效率

机采系统效率:参照《石油企业节能监测综合评价方法》和《机械采油井系统效率测试方法》。在提高机采系统效率的手段上主要是通过机杆泵优化技术、增产措施等来实现。

注水系统效率:参照《石油企业节能监测综合评价方法》和《油田注水地面系统效率测试和单耗计算方法》。在提高机采系统效率的手段上主要 是分质分压注水、变频、使用新材料、增注降压等。

结束语

篇6:机械采油管理规定及技术要求

一、物体打击

事故1:“2011.11.15”北京地铁10号线二期14标立柱模板倾覆事故

事故经过简况:2011年11月15日11时53分,XXX单位承建的北京地铁10号线二期14标,因立柱正在进行模板拆除作业,在模板链接螺栓全部打开后,未及时吊离,失稳倾覆,导致1名在相邻立柱上的作业人员死亡。

事故主要原因、教训:直接原因:作业人员未按技术交底中规定的模板拆除作业流程作业,同一区域内交叉作业,作业人员不慎碰触到已拆除约束的模板,导致事故发生。

间接原因:一是项目部疏于对分包单位的管理和作业现场的安全检查,致使安全、技术交底未得到有效落实。二是现场安全防护措施缺失,用铁丝代替模板专用锁具固定模板,安全隐患未能及时消除。三是分包单位现场安全管理不到位,在施工过程中没有按照总包方联合库地下室梁板支撑专项方案、模板施工方案、技术和安全交底组织施工。

应采取的技术及管理交底刚性要求:1.严格按模板施工方案和技术交底进行作业。2.直立柱模拆除和组立时应采取相应的临时固定措施。3.模板应该随拆、随吊离。不能及时吊离现场的模板必须按照施工方案要求复原连接螺栓。4.模板拆除时严禁在无加固或约束措施的情况下,全部松开紧固螺栓。5.已经拆除但未吊离现场的直立模板,必须采取防倾覆加固和周边硬防护隔离措施。事故2:“2016.03.17” 青荣城际铁路承台模板倾倒事故

事故经过简况:2016年3月17日8时,由XXX单位承建施工的青荣城际引入青岛枢纽连联络线29#墩承台模板拆卸施工过程中,承台模板倾倒,导致1名作业人员死亡。

事故主要原因、教训:直接原因:模板拆除作业人员违反拆模安全技术规定,在吊车未就位、模板未采取临时加固措施的情况下,将模板的对拉螺栓全部割掉,致使模板在拆除过程中失稳倾倒,导致事故发生。间接原因:一是技术管理工作不到位,桥梁墩台施工方案、作业指导书及技术交底内容缺乏承台模板安装加固及拆除工作流程和内容。二是现场管理人员对现场的安全隐患认识不到位,现场监管缺失。

应采取的技术及管理交底刚性要求:1.桥墩、承台等大块钢模拆除必须编制作业指导书,明确作业流程和相关安全防护措施。2.技术交底书中应明确模板拆除时保障钢模不发生倾覆或垮塌的临时固定措施。3.必须对大型模板拆除的作业人员进行相应的专项技术和安全作业交底。4.现场管理人员应加强现场作业安全的管控。事故3:“2014.08.10”郑州地铁二号线2标钢支撑坠落事故

事故经过简况:2014年8月10日10时25分,由XXX承建施工的郑州地铁二号线2标农业路站,在基坑门吊进行结构底板钢筋吊运过程中,剐蹭第三道钢支撑,致其失稳坠落,导致1名作业人员死亡。

事故主要原因、教训:直接原因:现场作业人员在牵引吊运钢筋的缆风绳过程中方向控制不当,吊运钢筋时多次碰撞钢支撑,导致钢支撑失稳坠落,导致事故发生。

间接原因:一是项目部现场监管不到位,未及时发现隐患并制止。二是分包单位现场管理不到位,作业人员安全意识差,吊运钢筋作业不当,违规站在钢支撑下方。

应采取的技术及管理交底刚性要求:1.吊运作业时,牵引吊运的缆风绳必须得到有效控制,防止吊运物与其它结构碰撞。2.吊运作业时必须有持证的司索人员(信号工)现场指挥。3.起重司机必须在司索人员(信号工)指挥下进行吊装作业,严格按信号作业,严禁擅自操作。4.钢支撑端头增设防坠落措施。5.吊运的钢筋、材料等应避免集中堆放在临时支架上。接料人员必须定人,吊物落点区域下方严禁站人。事故4:“2010.07.14”北京地铁顺义站基坑钢支撑与钢围檩坠落事故

事故经过简况:2010年7月14日15时30分左右,由XXX单位承建施工的北京地铁15号线顺义站,在进行北端底部砼垫层施工时,西北角钢管支撑与钢围檩突然坠落,导致2名作业人员死亡。

事故主要原因、教训:直接原因:钢支撑及钢围檩未按设计施工,支护体系施工质量存在严重缺陷。一是未按设计要求在钢围檩上设剪力蹬;二是钢围檩下的三角形支撑架和拉接钢筋数量不足且连接质量不良;三是钢围檩分段之间未等强连接。在基坑西北侧压力增大时,钢围檩发生纵向移动、钢管支撑轴力消失,三角形支撑架和拉接钢筋不能承受钢围檩和钢管支撑自身的重量而脱落,导致事故发生。间接原因:一是项目部对深基坑复杂围护结构认识不足。二是项目技术管理混乱、工作责任不到位;三是现场工序检查验收不到位,未及时发现支护体系施工质量问题。四是未按规定进行监控量测,监测体系不完善、对数据分析不及时、风险意识不强。

应采取的技术及管理交底刚性要求:1.在围护结构上将钢围檩和钢支撑用托架和钢丝绳等连接牢固,并严格按设计要求施做围檩下方的三角支撑;采用砼围檩时应保证围檩钢筋与围护结构的连接质量。2.必须保证钢支撑端头与围檩密贴,出现缝隙必须用钢板或钢楔子填塞密实。钢围檩接头必须焊接牢固。特别注意阴阳角连接处,防止钢围檩未有效封闭,造成支撑受力时产生滑移。3.必须按监测方案要求,在发现基坑变形或出现变形监测预警后必须暂停施工,分析原因并采取措施。4.支撑体系施工完后应及时组织工序验收。5.严格进行钢支撑轴力监测,及时补充损失的轴力,确保支撑体系稳定。6.严格按支护设计要求对基坑周边堆载进行限制,严禁超载。事故5:“2014.03.27”宁西增建二线工程1标公跨铁桥梁边梁坠落事故

事故经过简况:2014年3月27日07时10分,由XXX单位承建施工的宁西增建二线工程1标K644+810公跨铁桥梁,在O#台至1#墩右侧边梁防撞墙模板拆除过程中,边梁偏心倾覆坠落,导致作业人员2人死亡。

事故主要原因、教训:直接原因:在梁间铰缝混凝土未施工.边梁与相邻梁体未做连接加固的情况下,首先施工防撞墙,使边梁重心偏移,当拆除防撞墙模板拉结筋后,梁体即失去平衡,倾覆坠落,导致事故发生。间接原因:一是项目部对现场“三违”作业管控不到位,现场管控不力。二是分包施工班组未按方案和交底组织施工.违反桥面系施工工序和规范要求。三是对分包施工班组技术.安全教育培训针对性不够。

应采取的技术及管理交底刚性要求:1.制定专项(防撞墙)模板施工安装.拆除方案。对于结构重心位于梁体以外的悬臂式防撞护栏,技术交底内容应包括主梁横向联结完成方可施工作业的内容和措施。2.项目现场管理人员须对重点部位实行现场跟班监管,及时发现和消除现场存在的隐患。3.加强工序作业培训和安全技术交底,对不稳定体,在解除约束前必须采取防倾覆加固措施。

二、车辆伤害 事故6:“2010.08.13”包满铁路新建朝鲁图车站10辆重载道砟老K车车辆溜逸事故

事故经过简况:2010年8月13日10时30分,由XXX单位承建施工的新建包头至满都拉铁路,停放在新建朝鲁图车站10辆重载道砟老K车,因没有设置好防溜装置,发生溜逸,冲入区间,撞击正在线上整道和临近作业人员,造成11人死亡。

事故主要原因、教训:直接原因:机车摘钩后离开时,老K车停放没有严格按照《铁路技术管理规程》242条规定做好老K车的防溜防护,在6、7级风力作用下,导致10辆重载道砟老K车溜逸,导致事故发生。间接原因:一是项目部生产组织混乱,有关管理人员不知道8月13日有人在此段施工,管理失控。二是监督检查不到位,老K车在朝鲁图站停留时没有进行复查,停留期间没有严格检查防溜措施是否设置妥当。三是现场监管不力,没有安排带班人员监管,未按规定设置防护员,致使老K车组到来时未及时发现。四是没有针对性的工程线行车运输技术规定和安全技术交底,对老K车停放线路的位置未明确,没有明确规定老K车防溜措施。

应采取的技术及管理交底刚性要求:1.制定有针对性的工程线行车运输技术规定和安全技术交底,对车辆停放线路的位置进行明确,并设防溜措施。2.定期检查车辆的制动装置,确保制动可靠。3.机车摘钩后,车辆必须按规定落实防溜措施。4.对车辆停放期间必须进行复查,确认防溜措施是否设置妥当。5.临近营业线施工,必须实行要点作业并做好安全防护。事故7:“2008.12.10”石太客专平板车脱线事故

事故经过简况:2008年12月10日18时20分,由XXX单位承担施工的石太客运专线铺架,运送道碴的工程列车在返回基地时,因车速过快,机车及七辆平板车脱线,造成5人死亡。

事故主要原因、教训:直接原因:项目部违规违章使用属于报废淘汰的机车,因车速过快,制动失灵,导致事故发生。间接原因:一是项目部对设备管理制度不落实,机车维修保养不到位,机车存在多处故障和缺陷,空气压缩机风压控制继电器存在故障.无速度表,仅凭司机经验判断。二是机车乘务员违章作业,随车人员人货混装。三是培训教育不够,自我防护意识缺失。

应采取的技术及管理交底刚性要求:1.铺架作业使用机车等大型轨行驶设备其安全设施.设备等必须合规、状态良好、齐全有效。2.必须建立工程线运输管理办法,严禁超速、超载行驶。禁止运输车辆人货混装。3.严格落实机械设备管理制度,强化对设备的维修保养。4.铺架作业前必须对所有参加施工作业的人员进行有效的安全教育培训,增强自我保护意识。事故8:“2014.07.11”关角隧道10#斜井运输车辆制动失控溜逸事故

事故经过简况:2014年7月11日2时15分,由XXX单位承建施工的关角隧道10#斜井(坡度为-11%)工区,运输车辆距斜井井底约120米处时,车辆制动失控,撞上井底正洞边墙,造成1人死亡。

事故主要原因、教训:直接原因:车辆在运输盖板过程中因制动失控,造成车辆溜逸,导致事故发生。间接原因:一是项目部相关监管系统管理不到位,安全教育.培训无针对性。二是项目部设备管理薄弱,车辆驾驶人员无证驾驶,违规超速、超载,采用高档下坡;三是斜井防溜车措施设置不到位。

应采取的技术及管理交底刚性要求:1.运输车辆必须符合安全管理规定;操作人员必须持证上岗;严禁违反操作规程作业。2.定期对车辆进行保养,每班对车辆刹车系统.转向系统等状况进行检查。3.斜井无轨运输必须每200-250米设置防溜墩,斜井底加设防撞设施,洞内限制车速(作业地段10km/h,会车地段5km/h,非作业地段20km/h)。4.进洞作业人员不得违规搭乘运输车辆。5.加强洞内运输车辆的调度组织,确保安全作业。

三、机械伤害 事故9:“2014.01.18”青岛地铁一期工程(3号线)液压车斗箱下坠事故

事故经过简况:2014年1月18日10时,由XXX承建施工的青岛地铁一期工程(3号线)土建03标延安三路站,维修工在农用车液压车斗箱升起状态下维修时,被突然下坠的车斗箱压伤,造成1人死亡。

事故主要原因、教训:直接原因:维修作业人员在车斗箱无防突降可靠支撑的情况下,进入已升起且为故障状态的斗箱下方作业,违规操作,导致事故发生。间接原因:一是项目部机械管理制度不落实,车辆日常维修保养管理不到位。二是对作业人员培训教育不够。三是维修人员缺乏基本安全常识.技能。

应采取的技术及管理交底刚性要求:1.检修车辆时,应该将检修的车辆停在平坡位置,应设置故障警示标志.防溜车垫木和相应的支撑,并落实人员进行监护。2.运输料斗、驾驶室.装载机料斗等涉及液压.气压顶升后,必须将保险杆支撑到位,必须设置可靠支撑防止意外落斗。3.制定机械设备管理制度,加强日常维修保养。4.检修人员必须事先进行相应橙检查。事故10:“2014.11.15”昆明绕城高速公路东南段B标段混凝土拌合机伤害事故

事故经过简况:2014年11月15日18时10分,由XXX单位承建施工的昆明绕城高速公路东南段B标段2#混凝土拌合站内,作业人员在拌合机内进行清理作业时,操作司机开机拌合砂浆,将维修人员搅进砂浆内,造成1人死亡。

事故主要原因、教训:直接原因:维修作业人员违规操作,未按规定挂设维修标志且无专人值守;操作司机违章作业,开机前未进行检查,搅拌机检修窗未安装联锁开关,导致事故发生。间接原因:一是项目部安全生产管理存在漏洞,项目部机械设备保养维修制度不落实。二是对维修、操作人员安全教育培训不够。三是维修人员缺乏基本安全常识.技能。

应采取的技术及管理交底刚性要求:1.设备检修时必须切断电源,设专人进行监护,悬挂检修标志,卸下熔断器并锁好电闸箱,方可进行检修。2.搅拌机检修窗必须安装联锁开关装置。3.设备开机操作前必须进行相应检查,确认无误后方可起动设备。事故11:“2016.08.28”深圳地铁六号线U型梁内模倾斜挤压事故

事故经过简况:2016年8月28日11时45分,由XXX单位承建施工的深圳地铁6号线6102标荔林梁场,在首片U型梁模板体系调试过程中,液压系统失灵,梁体内模位移倾斜,造成1人死亡。

事故主要原因、教训:直接原因:U型梁模板体系调试过程中,因液压油管突发漏油,液压系统失灵,引起梁体内模位移倾斜,导致事故发生。间接原因:一是在首片U型梁新模板调试过程中,作业人员在检查梁体预埋件时违规从模板端头进入内模与腹板钢筋之间;二是项目部对新进入梁场的大型模板进场验收不严,设备管理中对液压系统存在的安全隐患未排查;三是安全培训不到位,作业人员对作业风险认知不清。

应采取的技术及管理交底刚性要求:1.对新进场设备或周转材料必须按管理规定履行全面的检验.验收,对存在问题的产品,及时提出改进措施。2.采用新技术、新设备、新工艺.新材料时,提供方及项目部技术.安全管理人员不在场的情况下,作业场所应进行必要的封闭,严禁人员私自进入作业场所。3.加强作业人员安全培训,明确作业流程和作业规范。

四、起重伤害 事故12:“2015.04.02”津保铁路3标架桥机失稳倾覆事故 事故经过简况:2015年4月2日23时15分,由XXX单位承建施工的津保铁路工程3标,在跨子牙河特大桥271#墩-270#墩32米双线箱梁架设施工过程中,架桥机喂梁到位准备落梁时发生倾覆,箱梁随架桥机从16米高度坠落,撞倒270#墩。造成4人亡。

事故主要原因、教训:直接原因:架桥机前支腿抄垫工艺执行违规,使用11块橡胶垫块抄垫,造成前支腿刚度和稳定性不足,导致前支腿失稳,导致事故发生。间接原因:一是项目部技术.安全专项管理制度未落实,未就超过架桥机允许最大纵坡12‰的能力架设箱梁的有关措施和施工方案。二是项目部对关键部位.关键工序、跟斑作业不落实。三是现场隐患排查和安全检查工作不力,未及时消除施工人员在一年多的施工中不按照《专项方案》用钢支墩进行桥机前支腿抄垫的隐患。四是各级安全、技术交底落实不到位。五是主梁连接螺栓的检查和实验检验不够,对旧有螺栓是否存在氢脆隐患检查不够。

应采取的技术及管理交底刚性要求:1.设备性能和技术参数与现场实际的匹配性进行核实,如超出了设备的允许适用条件,应该采取相应的措施。2.大型设备的使用应核实在各种工况下,主要受力构件(部位)应达到的标准和满足的条件并进行相应检查,作业过程中应严格遵守禁止性规定,不具备条件时,严禁作业。3.搬、提、运架设备使用时必须按设备管理要求进行检查。在班前进行安全技术交底,明确当班作业内容和安全技术要求。4.对每一个工序作业后,应履行检查签证手续,在检查签证结果满足生产安全条件和设备的技术参数要求后,方可开始后续作业。事故13:“2011.04.04”深圳地铁5号线5305标手动链条葫芦起重伤害事故

事故经过简况:2011年4月4日4时30分左右,由XXX单位承建施工的深圳地铁5号线5305标,杨上区间隧道右线,在利用手动链条葫芦撤除砼输送泵时,钢丝绳突然破断,砼输送泵向左后侧斜倾,造成1人死亡。

事故主要原因、教训:直接原因:作业人员违章操作,安设起吊绳时,没有在工字钢棱角处采取保护钢丝绳崩断(如加木垫块.缠绕橡胶)措施,造成在起吊过程中存在单根钢丝绳受力,指挥人员违章强拉作业,造成钢丝绳应力集中而断裂,导致事故发生。间接原因:一是项目部技术管理方面,没有编制施工方案,没有进行受力计算,没有进行技术交底。二是安全管理有盲区,起重作业安全技术交底针对性不强,没有针对此重大安全隐患具体措施,起吊点周围防护不到位,对作业人员违章操作、违章指挥制止不力。三是施工组织有缺陷,对起重作安全隐患业认识不足。

应采取的技术及管理交底刚性要求:1.起重吊装必须编制施工方案,并进行技术交底,将《起重吊装作业安全卡控红线》各项规定交底到作业人员。2.起吊用的钢丝绳应经常检查,在尖锐、有棱角的地方使用时应采取保护措施,避免造成应力集中而断裂。3.吊装作业过程中必须有专人指挥,吊物、抛物半径范围内严禁人员进入。事故14:“2014.12.03”南京地铁三号线D3-TA09标夫子庙站吊车起重伤害事故

事故经过简况:2014年12月3日15时15分,由XXX单位承建施工的南京地铁三号线D3-TA09标夫子庙站2号出入口2期工程工地,分包单位20T汽车吊在现场吊装钢筋原材时,因受力后吊车支腿下陷造成汽车吊侧翻,造成3名行人死亡。

事故主要原因、教训:直接原因:吊车司机起吊作业违规操作,1个支腿未按要求垫放方木,4个支腿不在同一个水平面,地基承载力不足,吊装时吊车支腿下陷造成汽车吊侧翻,导致事故发生。间接原因:一是项目部日常安全基础工作不扎实,对吊装作业“十不吊”红线管理制度落实不力,对吊车司机无证操作未及时发现.纠正。二是对劳务分包管理粗放,未履行合同签订的安全职责,安全管理缺。三是吊装作业现场未设立安全警戒线,对吊装作业影响区域未做临时交通疏解和警戒,现场施工管理人员安全意识.安全知识缺乏。四是公司、项目部主要管理人员和安全专职管理人员对主体工程完工后,出现麻痹、松懈思想、放松了安全监管。

应采取的技术及管理交底刚性要求:1.吊装作业必须编制起重吊装专项方案,并进行技术交底。2.吊车支腿必须全部伸出,支垫地基必须坚实平坦,使用完好的支垫,严禁在支腿横梁下方支垫。3.进场起重机械设备必须按照设备的管理要求纳入项目部统一管理,设备进场前必须按规定进行验收。4.起重机械设备租赁合同中要约定对设备.操作人员的要求,起重操作司机进场必须核对其特种作业证件,人员更换必须重新备案。5.作业时须有专人指挥,禁止其他人员操作起重设备。操作司机要对起重机械设备做好日常维修保养,项目部管理人员做好日常.定期检查监督。事故15:“2015.05.26 ”哈佳铁路3标枷板河特大桥架桥机倾覆事故

事故经过简况:2015年5月26日14时40分,由XXX单位承建施工的哈佳铁路3标枷板河特大桥,在96号墩-98号台进行过孔作业时,因架桥机1号支柱失稳向前倾覆,造成2人死亡。

事故主要原因、教训:直接原因:架桥机过孔作业过程中,对2号柱进行过孔对位时,提前解除了1号柱防倾倒辅助保护装置,3号柱未按要求加装辅助保护装置,对0号柱和1号柱垂直度的盯控不到位,导致事故发生。间接原因:一是架梁指挥人员安全意识淡漠,在作业中未按《设备使用手册》要求作业,提前撤掉了防止倾覆的保护装置。二是技术管理程序不规范,《架梁开工报告》未经建设单位批准的情况下,仍然组织设备和人员进行磨合试架。三是项目部对作业人员安全教育和培训不到位,作业人员对新设备熟悉程度不够。四是项目部对架桥机防倾覆针对性教育培训流于形式,对现场指挥人员习惯性违章行为管控不力,未及时发现.治理和消除架桥机在架梁作业中可能存在的安全隐患。

应采取的技术及管理交底刚性要求:1.架桥机施工必须编制专项施工方案并进行详细的施工技术交底。2.架桥机作业时必须严格按《设备使用手册》要求作业,禁止提前解除防倾倒保护装置。3.强化对作业人员的操作技能和安全知识培训,禁止违章指挥、操作。4.架桥机作业时,要安排专人检查支柱的受力情况和垂直度,发现异常立即停止,采取有效措施。5.架桥机使用过程中严格按照操作规程操作,加强日常维修保养。

五、触电 事故16:“2008.07.10”黔桂铁路扩能改造铺架工程,龙里站L5道用吊车触电事故

事故经过简况:2008年7月10日18时32分,由XXX单位承建施工的黔桂铁路扩能改造铺架工程,在龙里站L5道用吊车卸道岔轨料时,吊车大臂触及龙里变电所214馈线,造成正在吊装的道岔及吊车带电,造成2人触电死亡。

事故主要原因、教训:直接原因:吊车操作人员违章作业,操作失误, 在回转过程中触及到距离地面11~12米高的接触网馈线,致使吊钩及吊装的岔料带电,导致事故发生。间接原因:一是项目部疏于现场管理,未对高风险作业进行必要的防护。二是未严格执行营业线施工安全管理办法,在车站消点后,违规安排吊装作业。三是现场安全监护人员责任心不强,对吊车司机无证操作未加制止,在吊车起吊运动过程中中断监护。

应采取的技术及管理交底刚性要求:1.汽车吊临近既有线吊装作业时,必须对现场危险源进行调查,综合考虑确定吊车站位、大臂提升角度和高度等。2.临近电气化接触网.供电线路施工时,安全距离不得小于2米,否则,进行申请停电。3.必要时,须设置醒目的限位警示标识,吊装作业时须由司索工指挥,必须按章操作,不得盲目或臆测使用起重设备。4.加强施工现场安全防护和监督检查,设备进场前要进行检查验证,保证设备状态良好,操作人员持证上岗。5.加强现场作业人员培训教育,培训不合格不得进入施工现场,对违章作业要及时制止。事故17:“2011.03.19”沪杭客专七标汽车吊装触电事故 事故经过简况:2011年3月19日,由XXX单位承建施工的沪杭客运专线七标,在汽车吊吊装电缆槽作业时,因刮风摆动以及下雨空气潮湿的原因,吊钩钢丝绳靠近既有高压线,超过安全距离,造成1人触电死亡。事故主要原因、教训:直接原因:汽车吊吊装电缆槽作业,因刮风使吊钩钢丝绳摆动,靠近既有高压线,导致事故发生。间接原因:一是项目部对分包方的现场管理脱节,作业队临近既有线施工未按要求上报施工计划,擅自施工。二是项目部对施工现场安全隐患的防控措施不到位,施工时现场无管理人员盯控,对作业队监管不力,未能及时制止无计划施工、违章作业。三是安全技术交底有缺失,作业人员安全意识淡薄,作业人员已知作业面上方有高压线,在刮风下雨情况下,未采取任何针对性防范措施,违章作业。四是吊车作业时,未按落实“一机一人”的防护,未对吊装作业环境的风险进行防范。

应采取的技术及管理交底刚性要求:1.在建工程不得在安全距离不合规、防护措施缺失的情况下,冒险在高、低压线路下方施工、不得搭设作业棚、建造生活设施或堆放构件、架具.材料及其他杂物等。2.在建工程(含脚手架具)的外侧边缘与外电架空线路的边线之间必须保持安全操作距离。旋转臂架式起重机的任何部位或被吊物边缘与10kV以下的架空线路边线最小水平距离不得小于2m。3.施工现场的机动车道与外电架空线路交叉时,架空线路的最低点与路面的垂直距离必须保持安全距离。对达不到规定的最小距离时,必须采取防护措施。4.六级及发上大风严禁吊装作业。事故18:“2016.07.7”南通市华强城三期工程触电事故

事故经过简况:2016年7月7日16时30分,由XXX单位总承包施工的南通市华强城三期工程施工现场,在38号楼前整改一段掉在水中的电缆时,一名作业人员脚穿雨鞋在水中扶钢管支架,造成1人触电死亡。事故主要原因、教训:直接原因:因临时电缆有两处绝缘层破损,电缆在水中漏电,导致事故发生。间接原因:一是总承包单位对专业分包单位的安全管理不到位,用电安全知识的教育培训不够,安全意识不强,未落实施工现场用电安全岗位责任。二是项目部、分包单位对施工现场的事故隐患排查治理不到位,漏电保护器检测不到位。三作业人员安全意识淡薄,违章操作,电缆用2根钢管支撑架空易倒伏,电缆架空前未进行断电。四是分包单位对施工现场用电设施的日常维护.巡查不到位。

应采取的技术及管理交底刚性要求:1.施工现场临时供用电工程施工.修改调整完毕后,必须进行验收,合格后方可使用,特别是漏电保护器等到关键装置。2.电工巡视.维修工作期间,必须正确佩带和使用防护用品;隐患整改排除时必须2人及以上人员进行操作,做好监护工作。3.必须建立安全用电岗位责任制,施工现场电工必须持特殊工种有效证件,严禁无证违章操作。4.在易燃.易爆区域和潮湿环境中进行设备检修时必须断开电源,并挂设警示牌,严禁带电作业。5.自备发电机组电源必须与其他电源相互闭锁,严禁并列运行。

六、火灾 事故19:“2011.12.09”成渝铁路客运专线CYSG-5标大安隧道火灾事故 事故经过简况:2011年12月9日0点36分,由XXX单位承建施工的成渝客运专线CYSG-5标大安隧道出口,防水板和钢筋施工作业时发生火灾,造成6人死亡。

事故主要原因、教训:直接原因:二衬钢筋绑扎作业人员违章作业,电焊作业散落的钢渣引燃二衬台架上的木板、防水板、安全网等可燃物品,导致事故发生。间接原因:一是项目部安全管理不到位,现场施工管理人员和安全员跟班作业流于形式,未发现存在的安全隐患。二是项目部对电焊作业工人的特种作业操作资格证资质审查把关不严。三是技术、安全措施针对性不强。四是项目部对风险源分析、管控措施不足,动火作业管控缺失。

应采取的技术及管理交底刚性要求:1.隧道内动火作业必须按规定报批,动火作业人员必须经动火作业培训。2.动火作业必须有监护人员在岗盯控并配置合格有效的灭火器材。3.隧道内动火作业前必须对周边环境进行检查,对于易燃.易爆品必须进行转移或隔离。4.隧道内动火作业后必须经申请人员和监护人员检查确认火灾隐患消除后方可离开。事故20:“2006.10.01”火灾事故石太铁路客运专线太行山隧道

事故经过简况:2006年10月1日17时40分,由 XXX单位承建施工的石太客专太行山隧道,在台架进行钢筋绑扎、防水板铺设作业中发生火灾事故,造成4人死亡。

事故主要原因、教训:直接原因:因钢筋割除的灼热钢筋头,掉落在软式透水盲管上,引起燃烧,继而引燃防水板、脚手板等其他可燃物,导致事故发生。间接原因:一是项目部管理人员和现场作业人员安全意识淡薄,安全技术交底未严格落实,管理人员未及时发现现场违章作业的现象。二是应急、自救的培训工作流于形式,事故发生后的逃生、抢险、救助知识运用不够熟练,同时现场避险、逃生设施不完备,扩大了事故的危害程度。三是(电)气焊作业人员违规作业,未执行相关的安全技术交底,对下方有软式透水盲管等可燃物未引起重视,也没有跟踪检查钢筋头的状态。三是对于散落在地面的防水材料,无人监护,未做出适当处理。

应采取的技术及管理交底刚性要求:1.在电气焊作业区域必须对防水板进行有效隔离,焊渣落点下方易燃物及时清理,防水板与外部热源必须进行隔离保护,对电加热焊接设备妥善放置。2.钢筋电气焊.防水板、衬砌作业前必须检查作业区的消防器材,确保消防器材良好,制止作业人员吸烟.使用明火。3.技术交底中明确动火作业的措施,必须开具动火作业证,确保动火点周边无易燃物。4.动火作业必须有监护人员在岗盯控并配置合格有效的灭火器材。

七、高处坠落 事故21:“2016.02.19”重庆地铁五号线5109标片贝雷梁失稳倾覆事故

事故经过简况:2016年2月19日9时50分,由XXX单位承建施工的重庆地铁五号线5109标半山站,作业人员在拆除已浇筑横撑砼支撑体系的贝雷梁(跨度23.8米)时,贝雷梁突然失稳倾覆并坠入基坑底,造成作业人员跟随坠落贝雷梁同时坠落,造成3人死亡。

事故主要原因、教训:直接原因:作业人员在拆除支撑结构贝雷梁时未按要求佩戴安全带,在吊车未就位.无牵引吊索保护等措施的情况下,提前拆除了贝雷梁防坠钢丝绳,盲目无序切割,造成贝雷梁失稳坠入基坑底部,导致事故发生。间接原因:一是项目部安全教育培训针对性不强,未起到相应作用。二是现场工序管理混乱,未及时按设计施作首层砼支撑,形成高处作业的危险作业环境。三是对重要危险源动态管理不到位,作业范围无人员防护,跟班施工员.安全员监管不到位。四是日常检查监管漏洞、危险作业环节领导带班制度不落实

应采取的技术及管理交底刚性要求:1.高处作业必须按要求正确佩戴安全带等个人防护用品,作业活动范围或高差较大时,应配备防坠器(速差器)。2.受力杆件拆除前,必须对作业风险进行预判,明确拆除方式及顺序,设置固定措施,防止拆除过程中发生倾覆。3.在技术交底中必须明确吊点、固定点的设置位置和设置方式。4.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作业过程中必须安排专人盯控。事故22:“2014.02.15” 辙叉车间内人员从天车大梁上坠落事故

事故经过简况:2014年2月15日上午11时30分,在XXX公司辙叉车间内,劳务派遣天车司机意外从天车大梁上坠落至地面,头部受伤,造成1人死亡。

事故主要原因、教训:直接原因:双梁桥式起重机司机冒险从斜梯走上起重机主梁,发生高处坠落,导致事故发生。间接原因:一是辙叉车间安全管理.教育培训缺失。二是现场安全管理不到位,作业人员(起重机工)安全意识不强。

应采取的技术及管理交底刚性要求:1.天车司机作业时,必须按章操作,严禁违章作业。2.天车大梁等高处危险部位作业时,要做好防高坠措施正确佩戴安全带等个人防护用品,严禁无防护人员和设施的情况下冒险作业。3.起重机械设备要坚持日常维护,定期保养,如发生故障应及时报修,由专业人员维修,禁止盲目自行排除故障。事故23:“2015.05.04”宁波市轨道交通天童庄车辆段工程2标文体中心工地 高处坠落事故

事故经过简况:2015年5月4日16时,由XXX单位总承包.XXX公司专业分包的宁波市轨道交通天童庄车辆段2标文体中心工地,作业人员在工序转移过程中,将层面板踩翻坠落,造成2人死亡。

事故主要原因、教训:直接原因:高处作业人员没有正确使用安全带等个人防护用品,踩踏在没有稳固的层面板上,将层面板踩翻,导致事故发生。间接原因:一是项目部安全生产责任制落实不到位,对专业分包单位的管理存在漏洞。二是作业人员安全生产意识薄弱,自我保护能力差。三是现场管控存在缺失,对隐患的检查排查不到位。

应采取的技术及管理交底刚性要求:1.高处作业必须正确佩戴安全带、安全帽等劳动防护用品。2.高处作业层面板必须满铺并固定牢固。3.总包单位应加强对专业分包单位的有效管理。4.专业分包施工单位必须按规定配备安全质量专职人员,正确履行安全质量监管职责,包括对专业分包单位人员的安全教育培训.日常监督检查及管理痕迹留存等。事故24:“2014.09.27”渝黔铁路九标 作业人员掉入挖孔桩内事故

事故经过简况:2014年9月27日13时30分,由XXX单位承建施工的渝黔铁路九标石溪河双线大桥,一名作业人员在12号墩5号孔边取工具时,意外掉入孔内,另一名作业人员立即下孔施救,因救人心切脚未踩稳,掉入孔内,造成2人死亡。

事故主要原因、教训:直接原因:12#墩5号桩孔口未设安全防护栏杆,一名作业人员因脚下踩滑而不慎坠入5号孔内,另一名作业人员盲目下孔施救也掉入孔内,造成溺水窒息,导致事故发生。间接原因:一是项目部未落实安全管理主体责任,安全管理松懈,技术、安全交底落实执行不到位,在对桥墩孔桩开挖施工完毕至封孔期间,未及时对孔口采取安全防护措施。二是项目部对作业人员安全培训不到位,作业人员的应知应会缺失.安全意识薄弱.盲目施救。三是项目部对存有害气体、高风险人工挖孔桩的重大危险因素识别不到位,未编制相应的应急预案,事故发生后,没相应的救援器材,错过最佳救援时间。

应采取的技术及管理交底刚性要求:1.挖孔桩锁口钢筋砼护壁至少要高出地面,并应在孔口设置1.2米高的防护栏。不施工时必须采取遮盖措施对孔口进行防护。2.孔桩开挖施工,应随时检查卷扬机.支腿.钢丝绳.挂钩.提桶超高限位装置和及混凝土护壁的状况,发现问题及时采取措施。3.孔桩作业必须设置应急软爬梯,严禁使用吊绳.吊桶。出碴应采用双绳提升。4.孔桩上.下方的作业人员应保持有效的联络。孔内应有良好的照明及通风,人员下孔前应对孔内有害气体浓度进行检测。5.孔桩应采取间隔开挖,及时施工护壁。应对孔桩出碴作业设置防落物的遮挡设施。6.孔桩井孔内一律采用安全电压和防水带罩灯照明,现场用电均须安装漏电保护装置。

八、坍塌-----隧道坍塌、冒顶片帮 事故25:“2011.04.20”兰新铁路甘青段LXS-8标小平羌隧道坍塌事故

事故经过简况:2011年4月20日4时05分,由XXX单位承建施工的兰新铁路甘青段LXS-8标小平羌隧道出口掌子面,喷浆作业时拱顶突然发生坍塌,造成12人死亡。

事故主要原因、教训:直接原因:由于对地质构造的复杂性和冰雪融水对围岩的影响认识不足,防范措施不力,受开挖爆破震动引发隧道掌子面坍塌,导致事故发生。间接原因:一是项目部现场管理存在漏洞,安全交底和技术交底不落实,未对相关作业人员进行相应的教育培训。二是技术资料管理混乱,未按设计变更进行施工,针对坍方未及时制定处理方案。三是现场安全检查制度不落实,隐患台账不规范,整改验收无记录。

应采取的技术及管理交底刚性要求:1.隧道施工必须按要求制定监控量测方案或实施细则,对围岩和初期支护进行监控量测,并对量测数据及时进行分析判断后,反馈信息指导施工。2.隧道施工必须按照设计要求和批复的施工组织设计进行超前地质预报,并作为指导施工的依据。3.掌子面开挖后,应及时对围岩进行地质素描和分析.对围岩等级进行判别和核对,发现地质情况与设计不符,及时提请设计变更。4.隧道开挖.初喷等作业工序施工时,应严格限制作业人员数量(9人以下或2人以下)。事故26:“2012.07.29”厦漳高速公路雷公山隧道坍塌事故

事故经过简况:2012年7月29日2时07分,由XXX单位承建施工的厦漳高速公路雷公山隧道右洞掌子面处,作业人员在架立钢拱架施工过程中,因掌子面上方拱顶水平层理突发塌方,造成4人死亡。

事故主要原因、教训:直接原因:雷公山隧道右洞坍塌地段为F3断裂,存在低倾角节理,围岩为砂土状强风化花岗岩,岩体破碎,结构松散,无自稳能力,因施工时受降雨影响,导致地下水骤增,经由隧道拱顶断层破碎带形成的导水通道排泄,引发拱部塌方,导致事故发生。间接原因:一是项目部对雨后该地段引发坍塌的可能性及严重性认识不足。二是项目部在地质素描、超前地质预报和监控量测工作疏于管理。三是遇地质频繁变化、施工方法转换地段的现场作业,没有紧密结合围岩节理发育、含水等综合变化情况采取有效施工措施。四是项目部技术.安全管控不到位,施工对地质情况认识不足,未采取更有效的控制措施。应采取的技术及管理交底刚性要求:1.严格按施工规范和设计要求做好隧道施工超前地质预报和掌子面地质素描、监控量测。2.坚持“短进尺.弱爆破.管超前.强支护.勤量测.严注浆”的18字方针。3.地质情况变化时应通知有关人员,进行相应变更和制定围岩加强支护措施,不得擅自施工。事故27:“2011.03.18”山西中南部铁路通道东川1号隧道坍塌事故。

事故经过简况:2011年3月18日19时左右,由XXX单位承建施工的山西中南部铁路通道东川1号隧道进口,在掌子面进行初支作业过程中发生坍塌,造成1人死亡。

事故主要原因、教训:直接原因:隧道塌方段围岩主要为老黄土,节理特性为垂直节理,塌方部位位于隧道左侧,处在山体边坡边缘,埋深较浅(48m),受降雪大量积雪融化,地表雪水通过垂直节理下渗,使隧道拱顶上部的老黄土含水量增加.容重加大、强度下降,在边坡重力作用下土体垂直节理张开,引发塌方,导致事故发生。间接原因:一是项目部对事故段设计有左右对称的两个变电所洞室对削弱支护结构强度的认识不够。二是在下台阶冬休停工,封闭时间较长(70天),停工期间封闭措施不到位。三是施工中格栅拱架未严格按图纸加工,强度较设计有所降低,初期支护不满足设计要求。四是坍塌段监控量测点在复工时埋设,在停工到恢复施工期间,监控量测数据失真。五是项目部对协作方现场施工安全质量监管力量薄弱,未有效对其进行管理。

应采取的技术及管理交底刚性要求:1.隧道开挖监控量测点必须及时埋设,开挖2小时内读取初始数据并按监测方案中的频次要求及时采集。监控量测点设置应满足要求。2.在收到量测预警信息或观察到结构出现异常时,现场人员必须按规定进行预警响应,暂停掘进,撤出人员。分析原因,采取处理措施,严禁冒险施工。3.不良地质隧道施工应按照规定设置逃生通道,并保证通道畅通。必须按照规定制定应急预案.及时进行演练,严禁冒险施救。事故28:“2014.07.28”黄延高速公路LJ-13标墩梁隧道坍塌事故。

事故经过简况:2014年7月28日13时14分,由XXX单位承建施工的黄延高速公路LJ-13标段,在墩梁隧道左线出口掌子面(湿陷性黄土地质、单侧壁导坑法施工)右侧导坑开挖支护过程中,距掌子面约15米处拱顶塌塌,造成3人死亡。

事故主要原因、教训:直接原因:墩梁隧道左线出口ZK91+690~+720区域处在Q2eol硬塑黄土夹古土壤层和N2粘土岩层的界面与隧道拱顶形成约10°相交,在距隧道拱顶2m左右高度局部生成了约5cm厚度的水平状钙质结核砂砾薄层,将粘土岩水平切割,形成局部水平“断层”,层间结合力差,隧道局部形成的超浅埋不稳定结构开挖后突然脱离,导致事故发生。间接原因:一是项目部对隧道地质风险认知不足,受目前地质预报手段的限制,难以发现拱顶上部的水平状钙质结核砂砾层,采取相应的技术措施。二是施工管理不到位,管理制度执行不力。三是技术管理不到位,监控量测不及时。

应采取的技术及管理交底刚性要求:1.对于软弱围岩隧道,应严格按照设计、规范要求施工,严格执行施工步距红线卡控要求,编制专项施工方案,经论证、审批后实施。2.技术交底书中应包括针对工程的重大危险源,制定安全保证措施.操作规程、应急措施等,并及时对管理人员和作业人员交底。3.当出现地质异常变化、设计变更、工法改变等情况,要重新进行交底。4.依据监控量测方案内容开展监控量测;管理人员须及时对隧道各洞口的监控量测数据进行具体分析和处理。5.要及时对裸露围岩(黄土)进行初支封闭,避免外露黄土失水过多,减弱黄土粘性,削弱自稳性。6.初期支护施做要规范,临时支撑中隔墙型钢立柱与钢拱架之间须采用高强螺栓连接。事故29:“2014.05.12”大连长兴岛恒力石化铁路专用线 西山里隧道坍塌事故。

事故经过简况:2014年5月12日22时45分,由XXX单位承建施工的大连长兴岛恒力石化铁路专用线西山里隧道进口(DK3+916-DK3+919),掌子面左上方拱顶围岩突然坍塌,造成1人死亡。

事故主要原因、教训:直接原因:西山里隧道DK3+919里程范围围岩为砂岩夹薄层页岩,节理发育,完整性差,因持续降大雨,山体内水量加大,隧道内掌子面岩层涌水量突然增加,导致岩层的层间结合力降低,引发拱顶坍塌,导致事故发生。间接原因:一是项目部施工过程管理不到位,初期支护施工不及时。二是技术管理不到位,对围岩出现破碎.节理发育、完整性差的情况和隧道内掌子面涌水量突然增加等隐患重视不够,未及时采取相应工程措施。

应采取的技术及管理交底刚性要求:1.在软弱围岩施工中要按照规范、设计、施工方案等规定的顺序进行支护,应及时进行初支封闭成环。2.加强对作业人员的针对性安全教育培训,在不良地质在地段要缩短爆破进尺,调整爆破装药量。3.施工前对作业人员进行安全技术交底,应包括对不良地质条件、恶劣天气下的施工防范措施。4.须结合现场实际对危险源进行动态管理,制定安全保证措施。事故30:“2014.07.14”云桂铁路富宁隧道(一号横洞工点)正洞坍塌事故。

事故经过简况:2014年7月14日16时15分,由XXX单位承建施工的云桂铁路富宁隧道(一号横洞工点)正洞进口方向掌子面,在上.下台阶正准备进行作业时,掌子面后方右侧拱腰及边墙突然坍塌,塌方体将洞身断面全部堵死,造成1人死亡。

事故主要原因、教训:直接原因:富宁隧道坍塌段岩性主要为薄层状硬脆的硅质岩夹泥质粉砂岩、泥灰岩等,岩体破碎至极破碎,完整性极差,事故发生前降雨频繁,受地表水的下渗,加上施工爆破震动耦合作用,导致坍塌事故发生。间接原因:一是项目部现场管控不到位,施工步距超标,施工期间现场安全巡查未能及时发现支护变形迹象。二是对隧道地质认识不清,对围岩变化风险认识不足.仰拱开挖工序管控不到位,对可能出现的坍塌危险防控不力。三是现场未按规定设置有效的逃生管道。

应采取的技术及管理交底刚性要求:1.严控隧道软弱围岩安全步距。技术交底中应明确监控量测点的布设及频次。如Ⅳ级围岩隧道拱顶下沉和净空变化的量测间距不得大于10m,Ⅴ级围岩不得大于5m。2.在收到量测预警信息或观察到结构出现异常时,现场人员必须立即汇报,按规定进行预警响应,采取处理措施,暂停作业,撤出人员,严禁冒险施工。3.现场管理、作业人员随时注意观察初支情况,发现初支开裂、变形、掉块、涌水等塌方预兆,立即撤离人员并报告。事故31:“2014.06.10”乌东德水电站会河公路下腰岩隧道坍塌事故。

事故经过简况:2014年6月10日22时,由XXX单位承建施工的乌东德水电站会河公路二标下腰岩隧道,在K35+370下台阶掌子面进行钻眼施工过程中,拱顶右侧突然发生大面积塌方(长度约70米,坍塌量约1300立方),造成3人死亡。

事故主要原因、教训:直接原因:隧道拱顶上方围岩裂隙较发育,为分层节理发育,岩性差异大,顶板岩层为砂岩和页岩交界面。下台阶开挖爆破作业对岩体产生扰动,受当地连续降雨影响,造成岩层交界面处的白色粉状夹层和夹泥岩层受水浸泡,失去粘接力,承载力急剧下降,造成岩体失稳,发生大面积塌方,导致事故发生。间接原因:一是项目部现场管控不到位,对隧道作业队在进行隧道支护施工过程中,局部锚喷网支护间距、长度、灌浆没有严格按照设计要求施工,督促整改不力。二是项目部对隧道地质认识不清,对围岩节理变化及风险认识不足,预判能力差。三是该隧道所处位置为大滑坡地区,连续降雨后,出现隧道拱顶多处潮湿.局部有少量渗水的情况下,没有引起足够的警觉,未采取有效的管理和防范措施,对可能的坍塌危险防控不力。

应采取的技术及管理交底刚性要求:1.作业时应严格按规范和技术交底中明确的隧道不同围岩的开挖步距、初支封闭成环、锁脚锚杆(管)、仰拱一次施作长度和质量等规定和卡控红线施工。2.对因持续降雨、渗水量、地质等影响围岩稳定的因素做出及时辨识和预判,及时加强围岩变形量测和监控,采取相应加固、撤离等措施,严禁冒险作业。事故32:“2016.08.25”哈牡客专1标虎峰岭隧道岩石掉块坠落事故。

事故经过简况:2016年8月25日11点50分,由XXX单位承建施工的哈牡客专1标虎峰岭隧道正洞(DK228+284),在做锚喷施工准备工作时,线路右侧拱腰位置突发掉块,掉块呈三棱锥体,最大块约1.5m3,导致作业台架右侧三层伸缩活动平台全部压垮,造成2人死亡。

事故主要原因、教训:直接原因:虎峰岭隧道1#斜井转入正洞施工(DK228+284)掌子面为II级围岩,受地质构造影响,开挖爆破扰动引起岩石局部掉块坠落,导致事故发生。间接原因:一是项目部有关管理人员缺乏对隧道地质条件较好的情况下可能存在局部地层隐藏的安全风险警惕性。二是项目部隧道施工管理人员,对现场地质突变预判不足,作业人员对地质突变风险及周边环境潜在的风险,警觉性不高。三是专项方案.安全技术措施培训交底针对性不强,管理、作业人员对潜在的安全风险认识不足。

应采取的技术及管理交底刚性要求:1.加强爆破后的“找顶”,对拱、墙部位的“找顶”不得有遗漏,排除松动危石,检查和确认工作面安全状况。2.爆破后,对掌子面围岩进行查看,核实是否与设计地质相符,并进行记录,如发现有裂隙及时采取防护措施。3.严格进行控制爆破。

八、坍塌-----基坑.边坡坍塌 事故33:“2008.11.15”杭州地铁1号线湘湖站基坑坍塌事故。

事故经过简况:2008年11月15日15时15分,由XXX单位承建施工的杭州地铁1号线湘湖车站北2基坑西侧,风情大道路面下沉致使基坑基底失稳,导致西侧连续墙断裂,基坑坍塌约75m左右。东侧河水及西侧风情大道下的污水.自来水管破裂后的大量流水立即涌进基坑,积水深达9m,造成21人死亡。

事故主要原因、教训:直接原因:杭州地铁湘湖车站项目部违规施工.冒险作业.基坑严重超挖;支撑系统存在严重缺陷且钢管支撑架设不及时;垫层未及时浇筑;监测单位施工监测失效,施工单位没有采取有效补救措施。由于参与项目建设及管理的施工.勘察设计.监理.建设单位等有关方面工作中存在一些严重缺陷和问题,没有得到应有重视和积极防范整改,导致事故发生。

应采取的技术及管理交底刚性要求:1.严格按照施工专项方案要求分层分段开挖,严禁超挖;支撑紧跟,支撑安装须按照工序作业的有关要求进行过程控制及质量验收。2.深基坑施工必须严格按照监控量测方案实施监控量测,及时对监控量测数据进行分析,出现异常或超过报警值时,必须立即处置。3.深基坑施工项目管理机构和作业人员必须有相应的施工业绩和实践经验,作业人员经培训考试合格后持证上岗。4.须制订应急预案和防坍塌等专项应急预案,备足应急物资.机械设备.机具并定期演练。事故34:“2007.11.20”宜万铁路高阳寨隧道进口洞外边坡山体坍塌事故。

事故经过简况:2007年11月20日8时左右,由XXX单位承建施工的宜万铁路高阳寨隧道进口洞外边坡发生坍塌事故,导致途经此处的一辆长途客车被砸压,造成车上乘员32人及现场作业人员3人死亡。

事故主要原因、教训:直接原因:洞口边坡防护措施不足,岩石发生滑塌砸中车辆,导致事故发生。间接原因:一是项目部施工超前地质探测不到位,未能发现掌子面前方的异常地质情况和隐患。二是施工地质工作存在缺陷,施工中发现层间夹黄泥但未引起重视,对掌子面地质分析与观察记录深度不够。三是未严格按照批准的《施组》组织施工,开挖断面.最大起爆药量均有超限。四是高边坡防护技术措施不到位,火工品管理混乱。

应采取的技术及管理交底刚性要求:1.隧道反向出洞施工时,首先核查和辨识坡体地质风化、滑坡、偏压、裂缝、渗水等影响稳定性的隐患因素。2.必须编制反向出洞专项方案,针对性制定加固专项措施,并按规定审批。3.洞口坡面施工前应先清理排除孤石等危险因素。4.制定坡体监控方案,埋设监测点,专人定时进行监测.巡查与预警。5.当洞口下方有道路、通行河道、住房等存在人员活动的,应采取隔离与管制措施。事故35:“2007.04.10”四川两河口水电站1#承包商营地场平工程挡土墙边坡滑塌事故。

事故经过简况:2007年4月10日18时30分,由XXX单位承建施工的四川省雅江县两河口水电站1#承包商营地场平工程,在挡土墙基坑开挖过程中,边坡突然发生滑塌,造成7人死亡。

事故主要原因、教训:直接原因:1#承包商营地场平挡土墙基坑开挖段落较长,基坑较深,受降雨后山体失稳,引起边坡滑塌,导致事故发生。间接原因:一是项目部技术管理不规范,在挡土墙专项施工方案未经审定的情况下进行施工。二是现场管理监管理缺失,未按照技术交底进行放坡。三是施工中未采取相应的安全防护措施,违规操作。

应采取的技术及管理交底刚性要求:1.生产生活设施、大临工程选址时,应勘察和辨识周围环境风险因素,规避源头上系统风险。2.高边坡、基坑开挖前必须制定具有针对性的安全控制措施。3.高边坡、深基坑施工必须按照要求编制专项方案。明确开挖边坡的坡率、基坑一次施工的长度、相应的防护措施等。4.挡护施工时应及时分段、分层支护(临时或永久)到位。5.基坑开挖、坡体施工时必须制定监控方案,埋设监测点,专人定时进行监测、巡查与预警。发现异常立即暂停作业、撤离人员。事故36:“2016.07.24”张呼铁路站前工程ZHZQ-7标,四电迁改工程电(光)缆沟滑塌事故。

事故经过简况:2016年7月24日10时50分,由XXX单位承建施工的张呼铁路站前工程ZHZQ-7标段,在四电排干挖沟和改移电(光)缆作业时,在挖好的沟中拖拽电(光)缆,发生土体滑塌,造成1人死亡。事故主要原因、教训:直接原因:排干挖沟两则堆土过高,因多日降雨沟顶土体含水量过高,土体自稳性较差,拖拽电(光)缆时导致土体滑塌,导致事故发生。间接原因:一是项目部对安全教育培训和督促作业人员严格执行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和安全操作规程管理不到位。二是对分包单位的安全管理存在缺失,没有督促分包单位及时排查生产安全隐患。三是分包单位未履行安全管理责任,未向作业人员告知作业场所和工作岗位存在的危险因素。四是未检查作业现场的安全生产状况,及时排查生产安全事故隐患,未及时制止和纠正违反操作规程的行为。应采取的技术及管理交底刚性要求:1.基坑.沟槽开挖时,两侧1.2米范围内严禁堆载,开挖前周边做好防.排.截水设施。2.随时检查已开挖的基坑、沟槽是否稳定,尤其是下雨前后必须先检查确认再下坑作业。事故37:“2013.04.24”兰州市轨道交通1号线交通疏散道路工程一标,罗锅沟桥1#墩基坑垮塌事故。事故经过简况:2013年4月24日13 时10分,由XXX单位承建施工的兰州市轨道交通1号线沿线交通疏散道路工程一标,在罗锅沟桥1#墩基坑立模作业施工中,因基坑突然垮塌,造成2人死亡。

事故主要原因、教训:直接原因:基坑开挖未按规定进行放坡.支护,因基坑长时间暴露失稳,导致事故发生。间接原因:一是项目部在管理上存在漏洞,未严格按设计.规范要求组织施工;二是项目部技术、安全交底制度未等到有效落实。三是现场监督管理人员责任心不强,检查流于形式,基坑开挖、立模作业中的安全隐患长期未消除。

应采取的技术及管理交底刚性要求:1.对开挖超过5m的基坑,应编制专项方案,经审核批准后实施。2.基坑施工应严格按专项方案施工。3.基坑顶面周边有动荷载时,其边缘与动荷载之间应留有不小于1m宽的护道,动荷载较大时宜适当加宽护道。

八、坍塌-----孔桩垮塌 事故38:“2011.03.31”宜巴高速公路,王家湾大桥挖孔桩垮塌事故。事故经过简况:2011年3月31日15时30分,由XXX单位承建施工的宜巴高速公路王家湾大桥96#挖孔桩,在桩内进行钢筋笼绑扎作业时,由于周边土体内大量渗水,周边滑坡体滑动挤压孔桩,致使护壁变形.钢筋笼整体失稳而垮塌,造成3人死亡。

事故主要原因、教训:直接原因:坍塌孔桩桩身位于典型的崩坡堆积体上,孔桩周边围岩为风化粉砂泥质岩,渗水性极强,遇水极易溜坍,受该地区连降中雨.阵雨影响,引发围岩浸泡失稳.坍塌,导致事故发生。间接原因:一是项目部现场安全管理不到位,现场监管没有得到有效落实。二是安全教育培训工作不扎实,对管理和作业人员的安全培训教育针对性不强,作业人员缺乏起码的安全操作技能。三是项目部对施工环境及安全状况不甚了解,没有掌握施工现场的真实情况,没有加大对孔桩周边地质情况监测力度,对发生事故期间接连下雨的情况没有引起足够重视。四是技术、安全交底不到位,没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强制性要求没有有效落实。五是工序作业与技术交底脱节,工序质量安全过程不受控,没有从源头上消除事故隐患。

应采取的技术及管理交底刚性要求:1.抗滑桩施工应编制专项方案并严格按照方案施工,对作业人员进行针对性交底培训。2.开挖过程中应对照设计图纸核实滑动面地质与设计是否一致,在滑动面要采取护壁加强措施。3.对滑坡体要设置观察桩定期观察,遇有雨天要及时观察。抗滑桩桩内作业(开挖.钢筋绑扎等)遇有特殊天气时(雨天.雪天)要停止作业。4.作业人员在上下孔桩时应使用安全爬梯,并必须设置应急软爬梯。孔口作业人员应挂安全带。事故39:“2016.06.24”涪秀铁路二线工程2标土坎车站路基抗滑桩护壁砼垮塌事故。

事故经过简况:2016年6月24日9时17分,由XXX单位承建施工的涪秀铁路二线工程2标,在土坎车站路基左侧进行人工抗滑桩开挖作业,进行12—13米节段开挖时 9—10米节段护壁砼(2.5×1.2×0.3米约0.9方)突然发生垮塌,造成1人死亡。

事故主要原因、教训:直接原因:受频繁大量降雨影响,形成地下水的动水压力.土体容重增加.塑性降低,加大了孔桩四周土压力,护壁砼受到加大的土压力挤压,引起护壁砼坍塌,导致事故发生。间接原因:一是项目部对雨季和地下水对孔桩护壁可能造成的危害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防范措施不足。二是现场管控不到位,护壁砼没有严格按照设计图施工,局部厚度不满足设计要求,护壁钢筋制作安装不规范,没有认真执行工序质量验收制度,抗滑桩施工地面排水系统不完善。三是技术交底缺乏针对性,交底不规范,没有针对不同地质、不同状况的挖孔桩施工进行专项技术交底。四是对作业人员的岗前培训不到位,未对挖孔桩操作工法进行专项培训。五是对施工现场不按施工方案.技术交底的违章违规行为制止不力、卡控不严,护壁混凝土质量较差,局部表面存在凹凸不平,接缝不顺等瑕疵。

应采取的技术及管理交底刚性要求:1.作业前必须编制专项施工方案(含安全技术措施),经审核批准后实施;技术交底必须交至作业层。2.抗滑桩开挖时应开挖一节立即支护一节,护壁厚度.砼强度.接茬连接应满足设计要求,待上一节护壁砼达到规定强度后方可进行下一节开挖。

八、坍塌-----支撑、模板垮塌 事故40:“2012.05.21”京福客专闽赣段六标,北平大桥爆模事故。

事故经过简况:2012年5月21日0时50分,由XXX单位承建施工的京福铁路客专闽赣段六标北平大桥6#墩,在浇筑砼至16米高度时,模板发生爆模,造成3人死亡。

事故主要原因、教训:直接原因:模板局部存在缺陷(个别焊缝裂纹或脱焊)导致模板强度下降,在浇筑过程中模板所受侧压力超过其受力极限,致使底部爆模和整个模板垮塌,导致事故发生。间接原因:一是项目部对进场周转料具管理缺失,对模板进场未进行相应的检验验收,在质量不明的情况下,盲目进行施工作业。二是编制的《墩身模板专项施工方案》未报进行相应审核。三是《墩身模板专项施工方案》和《安全技术交底》中没有明确泵车浇筑时应采取的具体浇筑速度要求。四是现场监管缺失,施工现场施工过程中,未及时派驻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进行现场监督。应采取的技术及管理交底刚性要求:1.大体积砼施工前,应对模板和支撑体系进行了专项检算和技术交底。2.对模板和支撑体系的所有构件要进行检查验收,合格后方可投入使用。3.砼浇筑应控制速率,专人巡视检查,严禁违章作业。事故41:“2011.12.19”重庆轻轨3号线南延伸段,九公里至岔路口段支撑垮塌事故。

事故经过简况:2011年12月19日,由XXX单位承建施工的重庆轻轨三号线南延伸段九公里至岔路口段,高架空间NQ04D08号门型盖梁,在浇注砼过程中发生瞬时失稳垮塌,导致作业人员及过往的一辆中型客车被掩埋,造成9人死亡。

事故主要原因、教训:直接原因:采用I45a工字钢和支撑体系承载能力及稳定性不满足要求,导致事故发生。间接原因:一是项目部生产安全意识淡薄,各项管理不到位,项目管理形同虚设,以包代管。二是支撑体系专项方案未严格落实专家论证意见,施工组织方案欠缺,没有支架搭设要求。三是项目部技术管理卡控监督不到位,缺乏施工组织方案和专项安全技术方案的支持。四是项目部对分包单位的日常管理监控不力,技术交底不到位,关键部位现场落实、监督检查不到位。

应采取的技术及管理交底刚性要求:1.坚持专业化施工,严禁以包代管。2.对于脚手架、承重支撑体系按受力结构规定编制专项方案,进行受力计算,并按照相关程序审批后实施。3脚手架必须按设计搭设,并进行超载预压,验收合格后投入使用。事故42:“2015.07.05”西藏林芝鲁朗小镇中区工程3号楼支架垮塌事故。

事故经过简况:2015年7月5日23时01分,由XXX单位承建施工的西藏林芝鲁朗小镇中区工程,在3号楼封顶层混凝土施工过程中,支架发生坍塌,造成8人死亡。

事故主要原因、教训:直接原因:分包单位未严格落实支架搭设方案,支架搭设不规范,搭设的支架不能承受混凝土荷载,混凝土施工中致使杆件失稳,导致事故发生。间接原因:一是项目部现场管理缺失,对分包单位的作业过程未进行有效管控,对支架搭设过程未进行有效检查。二是技术交底针对性不强、内容不全。三是总包项目部及分包单位的安全技术培训不到位,作业人员安全意识不强。

应采取的技术及管理交底刚性要求:1.模板支架必须按照《危险性较大分部分项工程安全管理办法》要求编制专项方案并进行专家论证,经审批后方可实施。2.支架搭设时,必须严格按照经审批的方案和技术交底要求搭设,对作业过程实施有效管控,做好过程检查记录。3.搭设完毕后,必须验收合格后方可进入下道工序。事故43:“2011.05.18”京石客专定州东站,站房工程脚手架垮塌事故。

事故经过简况:2011年5月18日19时40分,由XXX单位承建施工的京石客专定州东站站房工程,在框架梁混凝土浇筑施工过程中,因违规拆除脚手架水平拉杆和个别剪刀撑,导致现场脚手架垮塌,造成2人死亡。

事故主要原因、教训:直接原因:混凝土浇筑作业中,擅自拆除梁侧模顶部锁口钢管,混凝土输送时违反分层均匀浇筑的工艺要求,导致浇筑KL5梁中部混凝土时荷载集中,且混凝土输送泵管连续冲击脚手架,致使已被拆除横向对梁侧模顶部锁口钢管处的A/7-8轴线二层框架梁(KL5)的东侧模板胀模开裂,引起支架失稳、倾覆,导致事故发生。间接原因:一是总包单位项目部对分包单位的过程管理存在缺失,对现场作业过程“三违”现象和安全隐患检查.管控不到位。二是分包单位作业人员安全意识淡薄,违反脚手架施工方案“脚手架搭设完成后要派专人管理,不得任意解掉架子与柱连接的拉杆和扣件”的要求,擅自拆除脚手架体系杆件。三是现场监管人员和作业人员对输送泵输送混凝土过快、集中浇筑的安全隐患未能及时纠正。四是分包单位未认真履行自身安全生产职责,安全管理不到位。五是技术安全交底不清、针对性不强,未将混凝土作业有关要求告知作业人员。

应采取的技术及管理交底刚性要求:1.施工过程中,应严格按支撑体系设计图纸施工,不得擅自加大立杆间距,不得擅自抽取水平杆件和剪刀支撑,因施工需要确实拆除时,必须征得项目技术负责人确认,采取相应补强措施后方可实施。2浇筑砼时应避免集中堆载。施工脚手架和混凝土输送泵管临时支撑架与主体结构支撑体系连接时要进行检算加强。3.脚手架搭设、使用中必须进行专人巡视检查,对异常部位及时采取纠正措施。

八、坍塌-----钢筋倒塌 事故44:“2012.08.23”山西中南部铁路通道刘奎斋中桥钢筋倾覆倒塌事故。

事故经过简况:2012年8月23日21时54分,由XXX单位承建施工的山西中南部铁路通道,刘奎斋框架中桥在绑扎底板和边墙钢筋过程中,边墙钢筋倾覆倒塌,造成4人死亡。

事故主要原因、教训:直接原因:在框架桥底板钢筋未绑扎完且未固定的情况下,即开始进行墙身钢筋的绑扎,未按技术交底要求搭设稳定的双排脚手架,为作业方便,擅自拆除已设置好的防风缆绳,引起脚手架失稳,致使边墙钢筋整体倾覆,导致事故发生。间接原因:一是项目部项目管理不规范,安全监管、技术指导、监控不到位,未能及时制止施工人员的违章行为。二是对分包单位管理不严,施工现场管理缺失,安全教育培训方面走过场,未对现场作业人员进行全面有效的安全教育培训。三是对现场“三违”现象和安全隐患排查管控不力;分包单位作业人员安全意识差,违章指挥,违章作业,未按照技术交底的内容和安全操作要求作业。

应采取的技术及管理交底刚性要求:1.施工中应严格按先底板、再边墙、后顶板的顺序施工。2.支架搭设必须按专项方案和技术交底实施,重点做好斜撑、剪刀撑、扫地杆等杆件的施工,确保支架、钢筋骨架的稳定。3.支架使用过程中不得擅自更改、拆除支架杆件。事故45:“2014.12.17”南京地铁四号线一期土建TA06标蔣王暗挖区间二衬钢筋倾覆倒塌事故。

事故经过简况:2014年12月17日17时20分,由XXX单位承建施工的南京地铁四号线一期土建TA06标,在蔣王暗挖区间现场,值班人员在巡检中发现停工的二衬钢筋出现倾斜,在现场进行加固时,钢筋发生倾覆倒塌,造成4人死亡。

事故主要原因、教训:直接原因:已绑扎的大断面二衬钢筋断面跨度较大,自稳性差且拱墙钢筋未及时连接成环,在钢筋倾斜险情出现后,现场管理、作业人员安全知识缺乏,在未经风险评估,无法判识险情和支撑体系强度不足的情况下冒险作业,导致事故发生。间接原因:一是项目部对二衬钢筋作业过程管控不到位,已绑扎的钢筋出现倾斜。二是技术交底和安全措施未得到落实。三是险情出现后,相关管理人员风险意识淡薄,未经风险评估,盲目进行施工。

应采取的技术及管理交底刚性要求:1.施工过程中主体结构单项工序在未完成或者未能形成稳定体系前不得擅自停工。2.大跨度悬空结构钢筋连接骨架要严格按方案和技术交底对主筋和箍筋的绑扎连接,不得减少和弱化连接措施,保障形成独立稳定支撑体系。3.停工复工前项目部应组织对复工的安全条件评估,对于不具备安全条件的,要采取技术加固措施后方可施工。4.停工期间的施工现场和作业面必须采取隔离措施,未经允许不得入内。事故46:“2016.07.29”重庆轨道交通五号线5108标巴山站,站后配线段钢筋失稳倾覆倒塌事故。

事故经过简况:2016年7月29日上午8时10分,由XXX单位承建施工的重庆轨道交通五号线5108标,在巴山站站后配线段二衬钢筋绑扎作业过程中,拱顶二衬钢筋全长范围失稳倾覆倒塌,造成3人死亡。事故主要原因、教训:直接原因:作业人员随意拆除钢管支撑,现场未按施工方案要求采取纵向约束措施,未严格按技术交底的要求及时安装勾筋并进行绑扎或焊接,造成两层钢筋网整体性差,钢筋网发生失稳倾覆,导致事故发生。间接原因:一是项目部对现场管控不到位,监管人员日常检查流于形式,未及时发现现场“三违”现象。二是对工程安全风险、作业安全风险识别和控制不到位,对未按技术交底要求作业的现象未及时发现并纠正。三是安全技术教育培训不到位,作业人员安全风险意识低。

应采取的技术及管理交底刚性要求:1.二衬首开段钢筋安装必须设置防倾覆.防垮塌措施,隧道钢筋安装前必须进行保证环向垂直度的测量放样(每模不少于3环)。2.钢筋交叉点要及时绑扎,不得少绑.漏绑。

九、透水突泥 事故47:“2010.01.16”南广铁路NGZQ-8标白云隧道透水突泥事故。事故经过简况:2010年1月16日8时,由XXX单位承建施工的南广铁路NGZQ-8标白云隧道掌子面突发透水突泥,造成6人死亡。

事故主要原因、教训:直接原因:白云隧道透水突泥点位于近距离平行组合逆断层上,两条逆断层相互挤压推动,对岩层形成强烈挤压剪切;断层间存在强度极低的角砾和粘性土混合物,施工中扰动后,引起掌子面坍塌形成一个2m×3m的溃口,引发透水突泥,导致事故发生。间接原因:一是项目部对砂岩、页岩、炭质页岩岩层内缓倾角组合断裂构造特征及可能引发的地质灾害缺乏风险预测,技术安全应对措施不足。二是地质超前预报工作不到位,未及时探明前方地质情况。

应采取的技术及管理交底刚性要求:1.对设计有断层或突泥风险的高风险地段,必须进行超前地质预报并采用超前探孔和加深炮孔探明地质情况,对断层破碎带及时进行注浆加固。2.严格按方案进行监控量测,及时分析并反馈量测数据。出现预警信号时,应先撒人再处置。3.隧道高风险开挖地段,初期支护未封闭成环段,除开挖工序外,其他工序作业人员总数不得超过9人,并应有带班人员跟班作业。4.制定应急预案,进行应急培训并进行演练。事故48:“2011.06.26”兰渝铁路古子山隧道掌子面透水突泥事故。

事故经过简况:2011年 6月26日0:00时分,由XXX单位承建施工的兰渝铁路古子山隧道,在进口撑子面进行出碴作业时,掌子面出现异常响声,随即大量泥石瞬间涌出,约3分钟之内突出泥石达78米,造成2人死亡。

事故主要原因、教训:直接原因:隧道透水突泥地段地貌为黄土梁峁,地形平缓,略为低洼,由于地表水汇集下渗,对隧道拱部围岩长时间浸泡,使岩体软化并处于饱和状态,恶化围岩条件,受当地降雨增多,连降大雨,引起掌子面失稳及涌水突泥,导致事故发生。间接原因:一是项目部对高风险隧道施工安全管理有缺陷,风险评估不到位,未对处理方案进行有效论证和风险安全评估。二是技术管理存在缺失,隧道监控量测不规范,项目未根据实际地质特点编制专项监控量测方案,增加量测断面和频次。三是未组织人员对量测数据及时分析,未对下一步施工安全状况作出正确判断。三是未严格执行软弱围岩隧道施工管理相关规定,安全技术交底中要求的现场应急物资配备不到位。

应采取的技术及管理交底刚性要求:1.对于高风险隧道施工前必须进行风险安全评估,针对评估出来的风险因素制定相应的安全保障措施。2.将监控量测纳入日常施工管理,对量测数据应及时分析,监控量测数据超标立即停工撤人。3.强化超前地质预报,增设超前探孔和加深炮孔。做好地质素描与设计地质资料核对,出现围岩变化及时进行设计变更,动态调整施工支护参数。4.针对软弱、富水围岩要加强对因持续降雨等天气原因造成围岩变化的情况及时做出预判,严禁冒险作业。5.必须按照规定设置逃生通道,严禁在安全设施不到位的情况下施工作业。

十、火工品爆炸 事故49:“2012.05.19”炎汝高速公路八面山隧道火工品爆炸爆炸事故。

事故经过简况:2012年5月19日上午8时30分,由XXX承建施工的湖南省炎汝高速公路第十三合同段八面山隧道,在左洞进口1862米,距离掌子面约50米处,一辆施工用车发生爆炸,造成20人死亡。

事故主要原因、教训:直接原因:在爆破作业火工品运输过程中,施工人员违规使用农用车运输爆破器材;违规将雷管、导爆索等起爆器材与炸药同车运输;违规将爆破器材和钻杆、钻头、锤子等工具混装;违规在运送爆破器材车厢内载人。间接原因:一是项目部将工程违规分包。二是项目部施工现场管理混乱,对分包单位未实行全过程管控,属于典型的“以包代管.包而不管”。三是分包单位各项管理不规范,安全意识淡薄。

应采取的技术及管理交底刚性要求:1.爆破作业的民用爆炸物品储存、运输及使用必须严格执行国家规定和股份公司民用爆炸物品使用安全卡控红线。2.禁止使用非专业运输车辆、非专用防爆箱搬运.运输民用爆炸物品。3.严禁民用爆炸物品运输车辆人货混装。

事故50:“2012.12.25”山西中南部铁路通道ZNTJ-6标南吕梁山隧道火工品爆炸事故。

事故经过简况:2012年12月25日14时40分,由XXX单位承建施工的山西中南部铁路通道ZNTJ-6标南吕梁山隧道,1号斜井正洞右线进口方向工作面附近发生火工品爆炸,造成8人死亡。事故主要原因、教训:直接原因:作业人员违法在隧道内销毁导爆索.导爆管,在距爆源点400米的范围内产生强烈的冲击波及大量的一氧化碳有害气体,导致事故发生。间接原因:一是项目部爆炸物品采购管理混乱,现场管理人员违规指挥,现场作业人员违规操作。二是对爆炸物品所产生的能源量认识不足,对重大风险的把控存在盲点。三是现场管理关系统监管不到位,员工安全教育培训效果不佳。事故51:“2008.11.01”忠垫高速公路明月山隧道火工品爆炸事故。

事故经过简况:2008年11月1日12时左右,由XXX单位承建施工的重庆垫忠高速公路明月山隧道,在已竣工尚未通车的隧道内,处理施工剩余的15350米导爆索时发生火工品爆炸事故,造成3人死亡。

事故主要原因、教训:直接原因:民爆物品销毁人员在既未向项目部领导请示,也未向当地公安机关报告的情况下,擅自在密闭的隧道内销毁剩余的导爆索,导致事故发生。间接原因:一是项目部对爆炸物品管理存在漏洞,未经请示,擅自隧道内销毁剩余的导爆索。二是对导爆索的爆炸能源量认识不足。三是教育培训不够,作业人员缺乏基本常识。

应采取的技术及管理交底刚性要求:1.严禁项目部擅自在任何场所销毁任何民用爆炸物品。2.爆民用炸物品不再使用时,应当将剩余的民用爆炸物品登记造册,报公安部门处置。3.作业后剩余的爆破器材必须当班清退回库,由爆破员.押运人员.管库员签字确认。

十一、瓦斯爆炸 事故52:“2005.12.22”都汶高速公路董家山隧道瓦斯爆炸事故。

事故经过简况:2005年12月22日14时40分,由XXX单位承建施工的四川都汶高速公路董家山隧道右洞发生瓦斯爆炸,造成44人死亡。

事故主要原因、教训:直接原因:隧道发生坍塌后,高浓度瓦斯集聚在坍穴内,遇明火引起爆炸,导致事故发生。间接原因:一是项目部未严格按瓦斯隧道施工有关规定组织施工,现场监管缺失,技术交底中瓦斯检测有要求,但实际施工中未严格执行,瓦斯隧道日常安全管理存在漏洞。二是对技术措施要求落实不到位,《施组》要求的防爆地段使用了非防爆配电箱和普通插座。三是甲烷传感器安装位置不符合要求,瓦检员检查高处瓦斯时,采用将便携式瓦检仪绑在2-3米的竹竿上举起的方法,均不能有效的监控瓦斯。

应采取的技术及管理交底刚性要求:1.瓦斯隧道必须编制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和专项施工安全技术方案,内容包括预防瓦斯突出的措施及揭煤方案。2.开挖后应立即实施喷锚支护,做到及时封闭围岩、堵塞岩隙,防止瓦斯异常逸出。加强对坍塌后坍穴内的瓦斯检测、监控。3.建立健全隧道瓦斯检测、监控管理和信息上报制度。瓦斯隧道施工前,要对所有作业人员进行瓦斯知识和瓦斯危害的安全培训教育。4.必须设置专职瓦斯监测人员并按规定进行检测;检测瓦斯用的仪器.设备必须定期进行调试.校验。

十二、中毒和窒息 事故53:“2015.02.09”合肥市肥东县恒大路,一期道路排水工程管道窨井中毒事故。

事故经过简况:2015年2月9日15时10分,由XXX单位承建施工的合肥市肥东县恒大路一期道路排水工程,在新建成的北污管道窨井疏通过程中,因管道井存有高浓度有害气体,导致现场1名作业人员身体不适,另2名作业人员下井施救,造成3人死亡。

事故主要原因、教训:直接原因:作业人员在凿通污水管道封堵挡墙过程中,因污水管道及检查井中硫化氢气体严重超标,致使作业人员昏厥,在场人员施救不当,导致事故发生。间接原因:一是项目部在施工前风险识别不到位,作业人员进入有限空间未按照先通风、再检测、后作业的程序。二是作业未佩戴必要的防护用品,遇险情盲目施救,造成了事故损失扩大。三是项目部对作业人员防护教育培训不够,作业 人员缺乏基本防护知识。事故54:“2016.07.19”哈尔滨马家沟综合管线(排污)整治工程4 #竖井中毒事故。

事故经过简况:2016年7月19日21时30分,由XXX单位承建施工的哈尔滨马家沟综合管线(排污)整治工程,作业人员在4 #竖井进行夜间施工时,一名作业人员下到二层平台处突然栽倒,现场3名作业人员立即自发组织营救,并报告作业负责人,在营救过程中2人落水;21时40分左右,作业负责人到达现场后,作业负责人等3人随即下竖井营救落水人员,其中2人相继落入水中。造成5人死亡。事故主要原因、教训:直接原因:4 #竖井中存在有害气体,作业人员进入竖井下部时吸入有害气体而中毒,诱发事故;后续下竖井作业人员未采取有效措施盲目进行施救,导致相继吸入有害气体中毒而坠入水中,导致事故发生。间接原因:一是项目部安全监管责任不到位,发现污水倒流回竖井后,未对竖井存在有毒有害气体危险因素予以识别和处置。二是没有制定有限空间作业安全生产管理规章制度.操作规程.应急预案,通风设备.气体检测设备.安全绳.防毒面具等应急物资缺失,对4#竖井存在的有限空间作业安全隐患失察。三是作业人员安全意识差,对竖井存在的安全风险危害认知不足,发生事故后盲目实施救援。四是现场安全防护不到位,作业人员所在的二层平台处无防护,导致人员晕倒后掉入井下。五是项目部下发的安全技术交底不完善,缺少针对有限空间作业可能发生的风险安全保障措施及相关要求。六是项目部对劳务分包队伍作业监管不到位,造成分包队伍违章作业行为没有得到及时制止。事故55:“2015.11.14”S323潍高路改线二期三标防护桩中毒事故。

事故经过简况:2015年11月14日12时30分,由XXX单位承建施工的S323潍高路改线二期(广饶段)三标,作业人员在A6防护桩16m处进行人工挖孔作业,突感不适呼救,井上两名作业人员在情况不明且未采取有效措施的情况下下井救援,造成3人死亡。

事故主要原因、教训:直接原因:A6防护桩内出现不明有毒气体,导致事故发生。间接原因:一是项目部对有限空间作业安全管理存在缺失,安全教育培训工作不扎实,安全隐患排查治理工作不到位,防护用品配备不足。二是作业人员缺乏必要的应急救援和安全常识,盲目下井救援。三是分包单位对有限空间作业和作业环境存在的安全风险缺乏针对性措施。

应采取的技术及管理交底刚性要求:1.项目部应进行危险源识别和隐患排查,编制专项方案和技术交底;安全技术交底,交底须交底到具体作业人员,施工过程中加强技术交底的执行情况的监督检查。2.加强对有限空间作业基本安全知识的教育培训,增强自救互救能力;作业人员必须经过安全教育培训并考核合格上岗作业。3.作业中,必须严格遵守有限空间作业安全技术规程,作业现场必须有带班负责人、监护人员。进入有限空间作业,必须做到“先通风、再检测、后作业”,未经检测合格严禁作业人员进入有限空间。4.对随时可能产生有害气体或进行内防腐处理的有限空间作业时,应加强通风检测,出现其他情况异常,应立即停止作业并撤离作业人员。每隔30分钟必须进行空气质量检测分析。有限空间作业因故暂停,必须在复工前再次进行通风、检测确认安全。5.按规定配备安全防护用品和应急救援物资设备。6.开展应急演练,避免险情发生后盲目施救造成事故扩大。

十三、其他灾害 事故56:“2014.10.10”黄延高速公路扩能工程14标中马岔隧道出口驻地上方山体滑坡灾害事故。

事故经过简况:2014年10月10日21时10分,由XXX单位承建施工的黄延高速公路扩能工程14标,中马岔隧道出口作业队驻地上方山体滑坡,造成劳务人员生活区2栋8间宿舍被冲垮.掩埋,造成19人死亡。事故主要原因、教训:直接原因:长期降雨导致雨水下渗至马兰黄土下部相对隔水层,形成局部富水体,致隔水层上方土体饱和.软化甚至泥化,静水压作用加剧,抗剪强度骤减, 事故发生前,连续降雨且雨量异常增多,致使山体在自重作用下发生崩塌,导致事故发生。间接原因:一是项目部对黄土地区地质灾害特性认识不足.警觉性不高,风险源辨识评估时,对驻地存在的潜在风险认识不够,二是未将山体崩塌纳入地质灾害重大风险源而采取预防性措施。

应采取的技术及管理交底刚性要求:1.施工现场、驻地、仓库等重点位置存在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隐患时应进行全面排查并进行地质灾害风险评估。2.必须在确保安全的条件下进行居住和生产作业,不得在潜在滑坡体上、狭窄山口处设置施工营地。3.加强施工项目的风险管理,严防因特殊气候和地质灾害引发的各类事故。4.加强对地质灾害易发区的监控防范,雨季来临前,项目部必须对项目驻地地质灾害隐患点、建筑房屋、排洪沟等进行全面检查,对可能发生险情的,提出具体防范措施,必要时应对受到地质灾害威胁的人员进行转移。5.根据项目实际进行相应的应急演练,做到灾害到来时人员疏散有序,防灾自救抢险工作组织及时。事故57:“2014.10.21” 待功高速公路土建第三合同段弃土场坍塌事故。

事故经过简况:2014年10月21日22点30分,由XXX单位承建施工待功高速公路土建第三合同段,在1号弃土场底部拆除第一道拦砂坝混凝土模板时,因连降暴雨导致弃土场发生坍塌事故,造成3人死亡。事故主要原因、教训:直接原因:因现场区域持续降雨,致使1号弃土场在土体未固结前渗水饱和,降低了土体强度,边坡土体承载力不足,导致土体稳定失衡,发生土质边坡坍塌,导致事故发生。间接原因:一是项目部未严格落实相关管理制度,隐患排查不力,巡查检查不到位,未能及时发现和制止.撤出夜间违章作业人员。二是安全管理中未能及时结合施工现场特点和作业点.段存在的危险因素及风险开展安全教育,对各个岗位的安全教育不深入.针对性不强。三是对该区域的地质条件.气象灾害的认知不足,对雨季施工安全防护及自然灾害防治的重要性认识不足,未能及时消除作业现场潜在的安全风险和隐患。四是未严格落实设计要求,拦砂坝应在弃土前施工,实际施工与弃土同时进行。五是安全监管存在盲区,项目部对弃土场拦砂坝施工安全措施针对性不强,施工过程跟班盯控流于形式,没有从根本上杜绝违规违章作业。

应采取的技术及管理交底刚性要求:1.严格按设计施工,认真制定切实可行的施工方案,坚决杜绝不按设计施工、不按规范标准施工的行为。完善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的预案措施。2.保证管理人员的足额配备,坚持所有工作面、所有重要工序都有监管人员旁站监督,做好工序验收。3.对存在滑坡、崩塌、洪水、泥石流等地质灾害的工地,应采取超前防范、彻底治理措施;对人员驻地的选址要避开不良地质和可能被洪水冲毁的区域。4.对易发生灾情的工程和可能出现险情的作业区域、施工驻地等,做好风险评估,采取有效防范措施和对策。遇雷雨.大风等极端天气时,对营区、现场排水、边坡基坑支护、山体边坡稳定性等区域,加强巡视检查,按规定停止相关作业。5.加强与当地气象、水文、国土资源等部门的联系与协作,建立完善信息互通机制,及时掌握预警信息,跟踪汛情、雨情。事故58:“2015.06.25”沪通长江大桥HTQ-1标6#墩爬梯倾覆事故。

事故经过简况:2015年6月25日17时42分,由XXX单位承建施工的沪通长江大桥HTQ-1标水上正桥6#墩在进行模板安装作业时,现场突遇气象变化,瞬时极大风速达25.1m/s(风力十级),作业人员沿6#墩爬梯紧急往下撤离,承插型盘扣式脚手架爬梯瞬间向东整体倾覆,3人随同倾覆的爬梯沉入江中,造成3人死亡。

上一篇:月末最后一天说说下一篇:三块银元背后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