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角之交-总角之交的故事-总角之交的寓意-总角之交的意思

2024-04-08

总角之交-总角之交的故事-总角之交的寓意-总角之交的意思(通用18篇)

篇1:总角之交-总角之交的故事-总角之交的寓意-总角之交的意思

【拼音】zǒng jiǎo zhī jiāo

【简拼】zjzj

【近义词】青梅竹马、两小无猜

【感情色彩】褒义词

【成语结构】偏正式

【成语解释】总角:古时孩童头发髻。指童年时期就结交的朋友。

【成语出处】清・和邦额《夜谭随录・崔秀才》:“莫逆之交不足恃矣,然总角之交,应非泛泛也。”

【成语用法】偏正式;作宾语;含褒义

【例子】莫逆交不足恃矣,然总角之交,应非泛泛也。(清・霁园主人《夜谭随录・崔秀才》)

【产生年代】近代

【常用程度】生僻

篇2:总角之交-总角之交的故事-总角之交的寓意-总角之交的意思

【拼音】chǔ jiù zhī jiāo

【简拼】cjzj

【近义词】君子之交

【反义词】小人之交

【感情色彩】褒义词

【成语结构】偏正式

【成语解释】杵:舂米的木棒;臼:石臼。比喻交朋友不计较贫富和身分。

【成语出处】南朝・宋・范晔《后汉书・吴v传》:“公沙穆来游太学,无资粮,乃变服客佣,为v赁舂。v与语大惊,遂共定交于杵臼之间。”

【成语用法】偏正式;作宾语;指不计贫贱的友谊

【例子】追忆乾隆丙辰荐鸿博入都,在赵横山阁学处见美少年张君名顾鉴者,彼此订杵臼之交。 清·袁枚《随园诗话补遗》第六卷

【成语故事】东汉时山东胶东书生公沙穆隐居在东莱山求学,为筹集求学经费,穿上粗布衣服到陈留郡长官吴大人家做舂米雇工,吴大人见其谈吐非凡,就与他结交为好友,并资助他继续求学。后来公沙穆学成成为一个有作为的正义官员。

【产生年代】古代

篇3:管鲍之交的历史故事

不久之后, 齐王诸被人杀死, 齐国真的发生了内乱, 管仲想杀掉小白, 让纠能顺利当上国王, 可惜管仲在暗算小白的时候, 把箭射偏了, 小白没死。后来, 鲍叔牙和小白比管仲和纠还早回到齐国, 小白就当上了齐国的国王。小白当上国王以后, 决定封鲍叔牙为宰相, 鲍叔牙却对小白说:“管仲各方面都比我强, 应该请他来当宰相才对呀!”小白一听:“管仲要杀我, 他是我的仇人, 你居然叫我请他来当宰相!”鲍叔牙却说:“这不能怪他, 他是为了帮他的主人纠才这么做的呀!”小白听了鲍叔牙的话, 请管仲回来当宰相, 而管仲也真的帮小白把齐国治理的非常好呢!

管仲说:”我当初贫穷时, 曾和鲍叔一起做生意, 分钱财, 自己多拿, 鲍叔不认为我贪财, 他知道我贫穷啊!我曾经替鲍叔办事, 结果使他处境更难了, 鲍叔不认为我愚蠢, 他知道时运有利有不利。我曾经三次做官, 三次被国君辞退, 鲍叔不认为我没有才能, 他知道我没有遇到时机。我曾经三次作战, 三次逃跑, 鲍叔不认为我胆怯, 他知道我家里有老母亲。公子纠失败了, 召忽为之而死, 我却被囚受辱, 鲍叔不认为我不懂得羞耻, 他知道我不以小节为羞, 而是以功名没有显露于天下为耻。生我的是父母, 了解我的是鲍叔啊!”

鲍叔推荐管仲以后, 自己甘愿做他的下属。鲍叔的子孙世世代代在齐国吃俸禄, 得到了封地的有十多代, 常常成为有名的大夫。天下的人不赞美管仲的才干, 而赞美鲍叔能了解人。

不以物喜, 不以已悲

平生修得随缘性粗茶淡饭也知足

篇4:忘年之交:参议员与小男孩的故事

悲观情绪一度在我的思想中占据了主导地位,但如今我已经完全改变了这种人生观。这一变化始于一次不幸的疾病发作和一个小男孩的突然出现。

2012年1月21日是一个星期六。这天上午,我的左胳膊忽然发麻,人开始感到眩晕。在打电话通知医生后,一辆救护车开到我位于伊利诺伊州哈兰德帕克的家的门口。随后所做的核磁共振图像显示,我的颈动脉血管内壁有脱落症状,从而阻挡了血液流向大脑。医生说中风症状很快就会出现,只能让它发生,已无法制止这种症状了。我于是住进了芝加哥西北纪念医院。不久,中风症状出现,我的整个身体麻痹并开始无法控制自己的身体。这种病症对我而言简直难以相信,我才52岁,甚至还不认识患有这种病的任何人。

在对脑部实施了两次手术之后,我于2月10日转院到芝加哥康复治疗院。虽然依然不能运动我的左手、左脚,左眼也无法看东西,然而我心中唯一的想法就是我应该尽快出院,返回工作岗位,为我所属的伊利诺伊州的民众服务。可是现实是残酷的,我首先得学习怎样站立,怎样适应以一只眼睛看东西…… 由于腿部内有血块形成,我得在拐杖和挽具的帮助下,直挺挺地以全力向前一小步一小步地移动。我一直是一个不太乐观的人,这种人生态度令我感到恢复到正常状态似乎已经不可能,我或许再也没有机会返回参议院去履行职责了。

我进行了第一阶段的理疗,令人泄气的是身体功能几乎没有什么恢复。几天后的一天,我的继母贝维拿着一封信走进房间。她的工作是为我审阅来自我的同事和一些陌生人寄来的大量卡片、信件和字条,其中的一封信给予她很大的触动。它是精心打出来的,写信人是一个姓名叫杰克逊·坎宁安的9岁男孩儿。他的家就在伊利诺伊州中部我的家乡查姆帕。在信中,杰克逊告诉我一年前他也患了中风,身体的左半边麻痹了,随后在这家康复治疗院作恢复训练,身体状况获得显著的改观。不过除了告诉我他的病况,杰克逊还给予我一些建议:“不要自暴自弃,你做出的所有艰苦的努力都是值得的……”

杰克逊随后又提出建议说可以参加这家治疗院的“成年人”专区的恢复治疗项目,在那里“他们会让你进行严格的训练,你会很快地恢复体能”。杰克逊甚至还向我推荐他在住院期间最喜爱的一家餐馆制作的比萨饼,说是或许我也希望品尝一下。浏览了这封来信,我作为一个成年人,一名美国联邦參议员,从一个从未谋面的小男孩那里获得了如此淳朴的忠告,他的这些话恰恰是我目前十分需要的。他给了我一种最值得信任的力量。于是,我用自己仅存的能力用笔给他回了信。

几个星期之后,我安排了一次与杰克逊在康复治疗院餐厅的见面。他的父母克莱格和朱迪陪伴他前来见面。小男孩坐在我的对面时起先显得有点拘谨,但是不活跃的氛围很快就消散了。杰克逊给我展示了他的跑步能力,我立刻受到了鼓舞,因为他的行动使我相信,自己有一天也能重新走路和跑步。与小男孩面对面的对话令我感触颇深,我仿佛看到了像他这个年纪的自己童年时代的情景。最使我钦佩的是他身上透射出来的那种能量和品德,可我第一眼看到他时只是认为他的年龄可以当我儿子了。

随着一系列理疗和体能锻炼的进展,我的身体渐渐恢复,杰克逊所说的话得到了验证。经过一年的治疗,我终于出了院,并于2013年1月3日重返国会山庄去履行自己的职责。当迈向一层层台阶,向上攀登时,我想起了杰克逊和他说过的话。那天,他的话语激励我爬完了全部台阶。

回到华盛顿之后,我每一天都能感受到杰克逊对我的影响力。当我觉得疲倦和沮丧时,我会想起这个被自己认为是世界上最具感召力的小男孩。我向来对自己能代表伊利诺伊州而自豪,但我现在更感到激情澎湃的是我能代表着像他这样的孩子而为公众服务。几个月后,杰克逊来到国会山庄参观。我们一起爬上高高的台阶,华盛顿的市容在他眼里是十分奇异的。我引导他在国会各个厅室参观了一圈,并且约定两个人在连通我的办公室到国会山的一条通道中进行跑步比赛,而接下来的事就是我得认真考虑怎样追上他,超过他。

这件事听起来甚为奇怪,即我颇为感激我的这次中风,因为它给予了我一个机会结识杰克逊,视他为一个忘年之交的朋友,一个我心目中的英雄。

如今已经11岁的杰克逊与我谈起过他在玩自己着迷的电子游戏“干掉蛇神”时拿到的积分,以及他怎样运动自己的左胳膊(我对此很羡慕)。我们之间谈到许多话题,唯一没有涉及的就是女孩儿,虽然我认为或许有一天就会改变。我告诉他,我已经能自如地走路和阅读——恢复了正常的生活。我还对他说如果他不听从理疗师的话,他就必须到国会来作证(玩笑话)。

篇5:总角之交-总角之交的故事-总角之交的寓意-总角之交的意思

秋冬之交杂赋

作者:陆游朝代:南宋 雾雨林塘晚,风霜聚落寒。

衣冠存简朴,农圃准枘选

舂簸荞供饵,蒸炊豆作团。

篇6:平民之交的意思及造句

【拼音】:bùyīzhījiāo

【说明】:平民:平民的服装,借指平民。指布衣之间的交往,友情。也指权贵者与不官职的人相来往。

【出自】:《战国策?齐策三》:“卫君与文布衣交,请具车马皮币,愿君以此从卫君游。”

【示例】:明?冯梦龙《东周列国志》第九十八回:“寡人闻君高义,愿与君为~。”

【语法】:偏正式;作宾语;含褒义,表现贫民间的友谊

【褒贬】:中性词

【英语】:friendsindaysofsimplelife;afriendonemadewhenonewasacommonerorinhumblecircumstances;

布衣之交的近义词

贫贱之交 布衣之交 生逝世之交 患难之交 忘年之交 金兰之契

微时之交的反义词

酒肉朋友 酒肉朋友 酒肉朋友 狐群狗党 三朋四友

布衣之交造句

布衣之交远远重于酒肉朋友。

富朱紫士固然有数不清的`朋友,但却怕只是猪朋狗友;布衣之交,兴许只有少数朋友,但却是纯挚而久长的友人!

我今天虽然当了官,但最难忘的还是从前那群布衣之交的朋友。

★ 什么什么之交成语

★ 十月社会主义革命

★ 十月美文

★ 十月主持词

★ 十月文案

★ 十月广播稿

★ 金秋十月文案

★ 十月国庆祝福语

★ 《十月》读后感作文

篇7:君子之交淡如水的意思是什么

谓贤者之交谊,平淡如水,不尚虚华。

英文解释

A hedge between keeps friendship green.;Friends agree best at a distance.;The friendship between gentlemen appears indifferent but is pure like water. ;

【出自】:《庄子·山木》:“且君子之交淡若水,小人之交甘若醴;君子淡以亲,小人甘以绝。”

【示例】:我止望周人之急紧如金,~。

◎元·费唐臣《贬黄州》第三折

【语法】:主谓式;作状语;含褒义

成语典故

唐贞观年间,薛仁贵尚未得志之前,与妻子住在一个破窑洞中,衣食无着落,全靠王茂生夫妇经常接济。后来,薛仁贵参军,在跟随唐太宗李世民御驾东征时,因薛仁贵平辽功劳特别大,被封为“平辽王”。一登龙门,身价百倍,前来王府送礼祝贺的文武大臣络绎不绝,可都被薛仁贵婉言谢绝了。他惟一收下的是普通老百姓王茂生送来的“美酒两坛”。一打开酒坛,负责启封的执事官吓得面如土色,因为坛中装的不是美酒而是清水!“启禀王爷,此人如此大胆戏弄王爷,请王爷重重地惩罚他!”岂料薛仁贵听了,不但没有生气,而且命令执事官取来大碗,当众饮下三大碗王茂生送来的清水。在场的文武百官不解其意,薛仁贵喝完三大碗清水之后说:“我过去落难时,全靠王兄弟夫妇经常资助,没有他们就没有我今天的荣华富贵。如今我美酒不沾,厚礼不收,却偏偏要收下王兄弟送来的清水,因为我知道王兄弟贫寒,送清水也是王兄的一番美意,这就叫君子之交淡如水。”此后,薛仁贵与王茂生一家关系甚密,“君子之交淡如水”的佳话也就流传了下来。

《庄子·山木》:“且君子之交淡若水,小人之交甘若醴;君子淡以亲,小人甘以绝。”

双语例句

朋友之间保持一定距离最好(君子之交淡如水)。

The friendship of a gentleman is insipid as water.

所谓“君子之交淡如水,小人之交甜如蜜”;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petty people is as sweet as honey.

“一日不见,如隔三秋”,是距离培养了美的思念。“君子之交淡如水”,是距离造就了清纯的友谊。

“One moment seems like three years, such as, ” is a beautiful miss distance training. “A wall between presenves love”, is made from pure friendship.

★ 散文随笔

★ 友1100字作文

★ 青春散文随笔

★ 修鞋散文随笔

★ 天下没有不散的宴席散文随笔

篇8:管鲍之交典故中的人才观

对人才工作的重视, 古已有之。比如, 在说到人才工作时就必然要提到“以人为本”, 许多人都以为“以人为本”是最近一段时间才出现的新词汇。其实不然, 早在两千多年前的春秋时期, 齐国丞相管仲就提出了“以人为本”的思想, 他说:“夫霸王之所始也, 以人为本。本理则国固, 本乱则国危。”

下面这个故事就发生在管仲身上, 从中我们可以更形象更深刻地体会到古人对人才工作的重视及其对我们做好新时期人才工作的启示。

《史记·管晏列传》中有一段记载:管仲夷吾者, 颍上人也。少时常与鲍叔牙游, 鲍叔知其贤。管仲贫困, 常欺鲍叔, 鲍叔终善遇之, 不以为言。已而鲍叔事齐公子小白, 管仲事公子纠。及小白立为桓公, 公子纠死, 管仲囚焉。鲍叔遂进管仲。管仲既用, 任政于齐, 齐桓公以霸, 九合诸侯, 一匡天下, 管仲之谋也。管仲曰:“吾始困时, 尝与鲍叔贾, 分财利多自与, 鲍叔不以我为贪, 知我贫也。吾尝为鲍叔谋事而更穷困, 鲍叔不以我为愚, 知时有利不利也。吾尝三仕三见逐于君, 鲍叔不以我为不肖, 知我不遭时也。吾尝三战三走, 鲍叔不以我怯, 知我有老母也。公子纠败, 召忽死之, 吾幽囚受辱, 鲍叔不以我为无耻, 知我不羞小节而耻功名不显于天下也。生我者父母, 知我者鲍子也。”鲍叔既进管仲, 以身下之。子孙世禄于齐, 有封邑者十余世, 常为名大夫。天下不多管仲之贤而多鲍叔能知人也。

这一段故事, 被传为了千古佳话, 并引申出了“管鲍之交”、“管鲍相知”、“管鲍遗风”等典故, 人们一般用来形容君子之交的谦谦之风。

反复研读这一段经典故事, 我们不难发现里面蕴藏着深厚的人才工作思想, 值得广大企业人才工作者, 特别是企业管理者深思和学习。

一、荐贤让能, 避免埋没人才

人们常说“荐贤让能”, 所谓“荐贤”, 就是举荐贤能之士, 所谓“让能”, 则是礼让贤才。有的人能够做到“荐贤”, 但一般人却很难做到“让能”, 总是坚持“举贤不过己”的原则。在这段故事中, 鲍叔牙不仅敢于大胆向齐桓公举荐管仲, 而且甘于“以身下之”, 这种高风亮节和超人气魄, 着实让人钦佩, 真可谓“天下不多管仲之贤而多鲍叔能知人也”。

管仲的继任者晏子曾经说过:“夫有贤而不知, 一不祥;知而不用, 二不祥;用而不任, 三不祥。”可见, 古人已将识才、选才、用才、任才之事提升到国家兴废的高度。

人们经常把人才比作千里马, 把识才之士比作伯乐, 正如汉朝韩婴所说的一样———使骥不得伯乐, 安得千里之足。要使人才充分施展才华, 首先要求人才工作者能够做到荐贤让能、知人善任。为此, 一是要有爱才之诚信。一方面要深刻认识到人才的重要性, 树立“关键在人”的思想;另一方面要充分认识到人才的稀缺性, 树立“人才难得”的思想。有了这种认识上的提高, 自然会用“以人为本”的理念统领一切工作。二是要有识才之慧眼。我们现在有一些领导干部, 专业工作能力很强, 但是抓人才工作的意识和能力还比较缺乏, 存在着“重业务工作、轻人才工作”的现象。为此, 要把人才工作作为领导干部一项基本工作职责和评价要素来抓。在这方面, 毛泽东同志曾经说过, 领导干部“必须善于识别干部, 必须善于使用干部, 必须善于爱护干部”, 他把领导者的责任归结为“出主意和用干部”两件事情;邓小平同志也曾指出:“善于发现人才、团结人才、使用人才, 是领导者成熟的主要标志之一。”三是要有选才之魄力。如果说能否发现人才是个意识和能力的问题的话, 那么能否大胆选拔任用人才在很大程度上则是一个魄力问题。为什么许多优秀的人才得不到及时选拔任用, 归根到底, 不外乎是嫉妒心和畏惧心两种心理在作怪。所谓嫉妒心, 也就是通常所说的“红眼病”, 不愿看到别人比自己进步快, 所以会千方百计进行阻挠。所谓畏惧心, 也就是通常所说的“武大郎开店”, 生怕别人会超过自己, 所以会千方百计压制别人。在这个问题上, 企业管理者要有“雅量”, 如果在人才工作中大家都能有“雅量”, 就能够消除一切工作障碍。

二、求真务实, 避免单纯以成败论英雄

管仲在讲述自己的经历时讲到, 自己利多自与、谋而愈穷、三仕三逐、三战三走、幽囚受辱。无论是用古代还是现代的眼光来看, 一般人都会认为, 管仲在“从业经历”和“个人业绩”方面是极其失败的, 没有任何值得夸耀的丰功伟绩。而鲍叔牙则能客观看待他各种失败的主客观原因, 认准他的德才并大胆举荐。

在我们衡量一个人的业绩的时候, 通常会被一些表面现象所蒙蔽, 只注重结果, 所以容易导致情况失实、评价失准, 甚至好坏颠倒。此外, 在这一指挥棒的指引下, 还容易诱发一些伪造业绩等歪风邪气和不良行径。

如何正确看待一个人的业绩呢?关键是要坚持求真务实的原则。所谓求真, 就是要看成绩是否真实可信, 有没有弄虚作假、虚报浮夸, 有没有“充气”、“注水”, 这也就是人才测评中常说的“信度”问题。所谓务实, 就是要看成绩是否确有实效, 有没有搞花架子、做表面文章, 是不是政绩工程、形象工程或面子工程, 这也就是人才测评中常说的“效度”问题。

如何科学衡量一个人的业绩呢?笔者认为, 业绩是一个现实存在, 它的取得是各方面条件、因素等综合发生作用的结果。为此, 我们要特别注意分清天时、地利、人和等因素, 客观公正地评价一个人的业绩:所谓天时, 就是时机、时运、机缘、机遇等, 在评价业绩时, 要注意把个人努力的必然结果与各种机缘巧合带来的偶然现象区分开来, 不能把偶然现象当作必然结果对待;所谓地利, 就是客观条件、自然因素、发展基础等, 要注意把个人主观努力与外界的客观条件分开, 不能把由于外界客观条件带来的成绩都归结为个人努力;所谓人和, 就是集体的贡献、他人的帮助、团队的力量等, 要注意把个人功劳与集体功劳区分开来, 不能将集体的功劳一律归功于个别人的头上。

三、五湖四海, 避免以个人为导向用人

上述这段故事涉及到管仲、鲍叔牙和齐桓公三个人。应该说, 管仲与后两者均有不同程度的过节, 甚至是仇怨。管仲儿时经常欺负鲍叔牙, 而鲍叔牙一直能善待管仲, 可见其心胸豁达, 两人后来又各为其主, 可谓冤家仇人, 但鲍叔牙却能够做到不计较门派之争, 可见其气量非凡。齐桓公与管仲之间则更是有杀身之仇, 在他与公子纠争夺王位的过程中, 管仲曾经箭射于他, 幸亏他运气好, 箭射到了衣带钩上, 加上自己聪明机灵, 诈死才捡了一条命, 之后回国继承了王位。这就是“一箭之仇”典故的来历。按照常理来说, 既然有这样的过节, 现在冤家仇人又正好落入自己手中, 正处于刀俎之上, 何不狠狠报复, 以解心头大恨。但齐桓公却认识到了管仲的忠诚品质和治国才能, 大胆起用了这位性命冤家, 辅佐自己“九合诸侯, 一匡天下”。

在人才工作中, 不光是个人恩怨会左右对一个人的看法, 个人亲疏关系、个人好恶等都会影响对他人的公正对待, 从而容易导致以领导者个人意志决定他人的发展。我们党历来注重“五湖四海”的人才工作导向, 早在延安整风时期, 毛泽东同志就提出了“五湖四海”的思想。邓小平同志也坚持了这一思想, 坚决反对宗派主义, 反对拉帮结派, 他一再警告说:“党内无论如何不能形成小派、小圈子。”

讲五湖四海, 就是要避免小团体主义、宗派主义, 反对拉帮结派、结党营私。为此, 一是要避免以个人亲疏论人, 在选人用人中防止掺杂进各种各样的裙带关系、同学关系、同乡关系、战友关系等人为因素。二是要避免以个人好恶论人, 防止用志同道合、情投意合等幌子来勾结同党、排斥异己, 避免出现近亲繁殖的现象。三是要避免以个人恩怨论人, 坚决反对把人分为恩人与仇人, 对待所谓的恩人就要知恩图报、互相提携、网开一面、高看一眼, 对待所谓的仇人就要睚眦必报、锱铢必较、打击报复、排斥冷落。

如何才能避免人才选拔任用工作中的人为因素呢?关键还是要建立健全人才选拔任用的工作制度:要坚持多数人选人, 避免少数人说了算;坚持在多数人中选人, 避免在小范围内选人;要坚持按规定的程序选人, 避免各种形式的人为干预;要坚持引入竞争机制, 避免论资排辈搞照顾;要坚持公开透明, 避免暗箱操作;要坚持民主参与, 避免群众作用缺失;要坚持监督制约, 避免权力失衡;要坚持交流回避, 避免近亲繁殖。中央近年来出台了一系列这方面的干部人事工作制度, 对规范人才选拔任用工作起到了很好的作用, 今后关键是要做到狠抓落实和持之以恒。

四、不拘一格, 避免以出身门第论人才

从上述故事中可以看出, 管仲出身贫困, 做过商人, 在古代“士农工商”的观念中, 商贾之人实属遭人鄙夷的下流之辈, 之后, 又站错了队伍, 成为公子纠的谋士, 仅此一条, 就足以被齐桓公、鲍叔牙等人弃用终身, 兵败之后, 更是成为了一名败军之囚, 几乎连命都不保。从这几方面, 我们可以看出来, 齐桓公和鲍叔牙在评价管仲的时候, 并没有以出身门第为标准, 而是坚持了德才兼备的标准, 做到了不拘一格。

在当前的人才工作中, 许多人还固守着陈旧的、甚至是错误的人才标准, 带着有色眼镜看人, 动不动就用是否有高学历、高职称, 是否有留洋经历等标准看待人才, 对人才人为地打上不同烙印、分为三六九等, 这是一种典型的“出身论”, 是一种人才偏见。

当今社会正在发生着日新月异的深刻变化, 在人才领域里, 也出现了“百花齐放”、“万紫千红”的竞相迸发格局。如果还死守以前的人才标准, 单纯用学历、职称、资历、身份等条件去衡量人才, 势必会走上歧途, 让许多真正的人才被无端埋没。

在芸芸大众之中, 怎样才能做到不拘一格降人才呢?笔者认为, 关键是要做到三个平等, 即:机会平等、标准平等、待遇平等。

所谓机会平等, 就是对于不同人才, 都要给予其充分施展才华的机会和舞台, 在各方面人才工作中, 要对不同单位的人才、体制内外的人才、党内外人才、海内外人才给予一视同仁的机会。

所谓标准平等, 就是对不同人才都要坚持用同样的标准去衡量, 这种标准在全国人才工作会议上得到了明确界定, 那就是“品德、知识、能力、业绩”, 正如胡锦涛同志所说的那样:“要牢固树立人人都可以成才的观念, 坚持德才兼备原则, 把品德、知识、能力和业绩作为衡量人才的主要标准, 不唯学历, 不唯职称, 不唯资历, 不唯身份, 努力形成谁勤于学习、勇于投身时代创业的伟大实践, 谁就能获得发挥聪明才智的机遇, 就能成为对国家、对人民、对民族有用之才的社会氛围, 创造人才辈出的生动局面。”

所谓待遇平等, 就是对于不同的人才, 在各方面待遇上要做到一视同仁, 不能搞歧视、搞差别对待。就这一点, 胡锦涛同志也作了明确的阐述, 那就是:“在党和政府的人才工作中, 对各类人才都要一视同仁地提供服务;在政府的奖励、职称评定中, 对各类人才都要统一安排;在面向社会的资助、基金、培训项目、人才信息库等公共资源的运用上, 对各类人才都要平等开放;在立法和执法中, 对各类人才的合法权益都要同等保护;在舆论宣传方面, 对各类人才的创业活动都要给予充分肯定和鼓励。”

篇9:世纪之交的“战斗”

突然,一阵急促的哨音传来。尽管这哨音在凛冽的寒风中是那样小、那样弱,但在屋子里的人听来,它却像一架重鼓,声声强烈地震撼着每个人的耳膜。刺激着他们必备的神经。只见他们掀起被子,一跃而起。一阵窸窸窣窣的声音过后,他们便穿戴整齐地冲下楼,迅速排好了队。他们是一群战士,不,严格地说,他们是一群即将走上干部岗位的军校学员。今夜,他们将要担负夜袭敌军导弹发射场的任务。

经过短暂的下达命令,明确任务以后,他们便迅速地做好了一切战斗准备。时间就是战机,时间就是生命。他们必须争分夺秒,才能赢得时间,赢得胜利。凌晨三点,队伍悄悄地从宿营地出地,向敌军发射场方向摸去。风不知什么时候停了,四周起了浓雾。野外原本就漆黑一片,现在越发黑了,就连脚下的路也看不清。这给他们的行动带来了很多麻烦。因为看不清道路,行进速度受到影响,这关系着此次战斗能不能在天亮前打响,顺利完成任务。因为找不到标志性地形、地物,尖兵班很难判断正确道路,而在他们肩上,还担着全连人的生命安全呢。为了能按时发起袭击,连长一马当先,走在全连的前面,并通过GPS全球定位仪密切监控队伍的行进路线,把握行进速度。此时,走在崎岖小路上的学员们正深一脚浅一脚地向前摸进。旷野里一片寂静,偶尔有人踩进水里或掉进泥泞的水田里,却没一人吭声,手里的钢枪冰得人刺骨的痛,但大家的心里正像燃着火一般,热乎乎的。因为,今夜是一个不寻常的夜。

5:30,战斗在空旷的山间打响。指挥员通过电台,下达着一道道命令,绵密的电波将命令准确无误地传送到战场的每一个角落;战斗员们正运用夜视仪透视战场,将准确的火力送到敌阵地。一时间,轻重火器一同开火,喊声、杀声震天动地。蓝军一时摸不清红军的兵力和袭击方向,方寸大乱;红军乘乱进攻,发展顺利。在此次袭击战斗中担负穿插重任的步兵第七班,经过长途行军后,依然以顽强的意志,迅猛的战斗动作直插敌阵地间隙。就在他们离预定地点还有四、五百米远的时候,一条丈许宽的小河拦住了去路。没有桥怎么办,搭桥或绕道势必定延误时间。班长高俊一马当先,第一个跳下河,冰冷的河水没过膝盖,侵肤刺骨。在他的带领下,全班人员个个奋不顾身跳入河中,为顺利完成战斗任务立下大功。然而,他们只有用体温烘干衣服和鞋子,将要挨上一天的冻。经过一个多小时的激战,全连不仅摧毁了蓝军的导弹发射架,而且还破坏了指挥控制中心和信息协调中心,大获全胜。

这是21世纪的第一个黎明。

这是一群军校的大学生们迎着朝阳走在演习回来的路上。

篇10:名人故事:孔融和祢衡的忘年之交

名人故事:孔融和祢衡的忘年之交

出处 《后汉书·祢衡传》:“衡始弱冠,而融年四十,遂与为交友。”

孔融字文举,鲁国人,孔子二十世孙。

喜欢为学,博览群书。建安年间,献帝在许昌建都,累次迁升到“将作大匠”(官名,相当于大良造,到汉朝时已无实权)。见曹操野心越来越大,到了不能忍的地步,因此总是写奏章讽刺他。曹操忌惮孔融的名声,也不能拿他怎么样。山阳郡守郗虑,见风使舵,以一点小错误上奏请求免去孔融的官;曹操趁机罗织罪名,构陷孔融,说:孔融曾经与祢衡大放厥词,互相吹捧,祢衡说孔融是“仲尼不死”。孔融说祢衡是“颜回复生”。犯了大不敬之罪,于是竟然被害。孔融和广陵陈琳孔璋、山阳王粲仲宣、北海徐干伟长、陈留阮璃元瑜、汝南应瑒德琏、东平刘公干,并称建安七子。其余六子皆与曹操儿子曹丕曹植很有交情,都被曹操辟为掾属,只有孔融为汉尽命。

平原祢衡,字正平,也很有文采,但不在七子之列。

篇11:管鲍之交成语故事

【典故】生我者也,知我者鲍叔也。此世称管鲍善交也。 《列子·力命》

【释义】春秋时,齐人管仲和鲍叔牙相知最深。后常比喻交情深厚的朋友。

【用法】作宾语;用于好朋友

【结构】偏正式

【相近词】生死之交、管鲍之好

【相反词】点头之交、孙庞之隙

【#25276;韵词】薰香自烧、得人为枭、玉碎花消、逃之夭夭、玉人吹箫、误认颜标、杀鸡焉用牛刀、驽马铅刀、忿火中烧、笑处藏刀、......

【成语故事】春秋时期,齐国的管仲与鲍叔牙关系特别好,他们合伙做生意,鲍叔牙总是多出本钱少分利,乐意帮助贫寒的管仲。管仲率军打仗兵败,只有鲍叔牙了解他的苦衷。小白执政齐国后,鲍叔牙把相国的位子让给管仲,管仲说:“知我者鲍子也。”

篇12:四字成语故事半面之交成语故事

半面之交

【出处】南朝·宋·范晔《后汉书·应奉传》。

东汉有一个奇人名叫应奉,他见多识广,最令人啧啧称奇的是他的记忆力好得惊人。

东汉有规定,每到一定时期,中央和地方都要派人到下面各级单位检查案件的审理情况,以防止产生冤、假、错案。

这一年,应奉受太守委托,到郡下属的24个县去检查案卷。这些案卷涉及到两千余人,材料抄录起来有几十卷。

当他检查结束,返回郡衙向太守汇报时,应奉根本不看材料,把20xx多犯人的.罪行和审理情况作了极为详尽的报告,而且没有半点遗漏。太守又是吃惊又是钦佩。

东汉时,有这样一种风气,就是达官贵人死后,家人要为死者立碑。在这些碑中,有些碑文不仅书法精美,而且行文严谨,富于寓意。

一次,应奉与好友许训一道进京,他们骑在马上,一边欣赏路上的山光水色,陶醉于秀美的风景之中,一边聊起诗词歌赋。正行路中,他们看到路边有一大碑,只见碑上的字笔法遒劲,很有气势。许训看了,认为有好书法,必然也会有好的文采,便请应奉一起下马欣赏。

应奉骑在马上,纹丝不动,只是飞快地看了几眼,便对许训说:

“许兄,我看就不必下马了,我回去抄给你就行了!”

许训听了好生纳闷,虽听人说过应奉记忆力过人,但如此神速便把碑文记住,他怎么也不相信。

应奉无奈,只好下马,他让许训看着碑文,他自己转过身去,对着远处的高山,将碑文从始至终一字不错地背了一遍。

许训还是半信半疑。他心想,应奉一定是见过这篇碑文,于是心生一计:他将沿途遇到的官吏、宾客,甚至吏卒、仆役的名字都一一记在本子上。到了京城,当闲暇无事时,许训便拿出自己的本子给应奉看。

应奉接过许训的本子,只草草地翻了翻,便对许训说:

“许兄,你还漏记了一个人呀!”

许训一下被应奉说糊涂了,忙问:

“应兄说的是谁?”

应奉笑笑说:

“颍川纶氏都亭亭长胡禄,我们曾经在他那里喝过水,你怎么忘记了?”

许训听了应奉的话,才猛然想起来,确有这么回事。到这时,许训是彻底信服了,确信应奉的记忆力与众不同。

一次应奉到彭城去看望朋友袁贺。当他赶去时,恰好袁贺不在,院门紧闭。

应奉听到院内有动静,便上前敲门,原来袁贺家正请匠人造车,那匠人打开门,露出半面脸看了应奉一眼。应奉得知袁贺不在,便转身离去。

过了几十年,应奉路遇那位造车匠人,上前与他打招呼,匠人茫然不知在哪里见过这位先生。应奉说:

“当年你在袁贺家造车,你只开了半扇门,不记得了吗?”

篇13:“八拜之交”是哪八拜

一种是凑出八种具体类型的朋友来应对“八拜”之数:管鲍之交:管仲和鲍叔牙;知音之交:俞伯牙和钟子期;刎颈之交:廉颇和蔺相如;舍命之交:羊角哀和左伯桃;胶漆之交:陈重和雷义;鸡黍之交:元伯和巨卿;忘年之交:孔融和祢衡;生死之交:刘备、张飞和关羽。

一种是从“八拜之交”结交兄弟的角度出发, 认为它与清代“天地会”中兄弟结拜有关, “八拜”成为:一拜天为父, 二拜地为母, 三拜日为兄, 四拜月为嫂, 五拜五圣贤, 六拜万云龙、七拜众弟兄, 八拜万年香。

这两种解释都是对“八拜”的曲解, 是对历史中“八拜之交”具体形态的提炼、真正的意思却被历史浮尘遮盖。

篇14:变革,出版的春夏之交

不同于境外多数国家和地区比较自由的出版登记制,长期以来,我们采取的是审批制,即由国家决定是否设立出版社以及出版社的规模与数量。60多年来,全国具有图书出版资质的出版社不足600家,其中绝大多数又集中于京沪两地,与此相较,分散于全国各省市的图书民营公司数量却是多达上万家。国家的严格控制,让出版社成为大陆出版业最为稀有的资源。

近期这种情况似乎开始有所“缓解”,相关主管机构接连批准新设一家出版社、一家杂志社和新增一家副牌社。其中副牌社和杂志社均来自于久负盛名的三联书店。

这家出版社于上个世纪30年代,由著名出版人邹韬奋等在上海创立的生活书店、新知书店和读书出版社三家机构合并而来,长期以来以优良的历史传统和强烈的人文精神而享誉海内外。合并至今,除了《读书》杂志一直得以独立出版外,其余的“生活”、“新知”两大品牌早已淡出读者的视野。此次生活书店出版社和《新知》杂志的“重获新生”,让三联书店的三个核心品牌全部集齐,体现了中国出版业对文化传承与品牌延续的尊重和鼓励。据悉,新成立的生活书店将是一家综合性出版社,以出版人文、社会、科学论著,文学、艺术作品,大众文化读物,以及生活实用类读物为主。

除此之外,安徽时代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旗下的北京时代华文书局有限公司,也于近日宣布获得由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批准颁发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图书出版许可证”,这家公司是两家非京籍出版集团——安徽时代出版集团与吉林出版集团战略合作的产物,为前者独资在北京设立的跨地区出版发行公司,以出版哲学与社会科学、经济管理、文化教育、文学和少儿图书为主。此次获得正式出版资质后,其成为时代出版旗下第九家出版单位,这也符合国家近几年一直提倡和鼓励的,出版企业跨地区走出去的发展战略。

值得注意的是,最近获批的两家出版单位的母公司均是国有单位,自身已经具有出版资质。而近期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党组书记、副局长蒋建国在新闻出版工作座谈会上表示,要鼓励民间资本开办小微新闻出版服务企业,以增加就业、方便群众、促进消费,激发全民创业热情和文化创新活力,这一消息的公布,自然也让规模庞大的非国有出版业者,对于政府向民营资本开放出版资质的可能性开始浮想联翩。

亚马逊“拯救”的意义大于“掘金”?

新增出版社意在激活出版产业链的内容制作端,而早已在海外市场运作数年,而今风生水起的亚马逊Kindle电子书阅读器(最新版名为Paperwhite,触摸屏)正式登陆大陆市场,则如同一颗重磅炸弹,投向了最近略显疲态的大陆电子书市场。在经历了2010~2011年的电子书狂潮后,以2012年初起各家电子书阅读器硬件生产商发货量剧减及库存量暴增为导火索,产业内的旗帜性企业汉王公司股价一落千丈为标志,大陆的电子书产业似乎一夜间进入了冰冻期。一时间,电子书成为各家出版单位近而畏惧、退而惋惜的“鸡肋”业务。在如此险象环生的产业疲惫期,亚马逊选择在大陆推出Kindle电子书阅读器,看似步步惊心,实则有惊无险。

早在数月前,该电子阅读器尚未上市,亚马逊就先将同名阅读软件抛出来,试水大陆电子书市场。虽然因转借第三方拍照而饱受质疑,但数月下来,该阅读软件已逐渐站稳了脚跟,仅以平台中的电子书数量这一重要指标来看,亚马逊丝毫不逊色于其他同类电子书网站,其电子书内容急速增长,个中不乏实力雄厚的出版单位和走红市场的畅销图书。在此次实体阅读器登陆之时,著名作家余华新作《第七天》和武侠大师古龙《古龙文集》等重量级新书均陆续登入该平台,其中前者更是先于纸质版图书向读者发售,更加激发了读者对Kindle电子书的浓厚兴趣。

不同于大陆同业者急功近利的快模式,亚马逊中国依托美国总部深耕该市场多年的丰富经验,以稳模式颇得大陆出版单位的青睐与赞许。数月前,某家大型网上书店为推广旗下的电子书平台,吸引读者的关注,未经出版单位授权,单方面将部分图书(包括刚获诺贝尔文学奖的著名作家莫言的代表小说)以零定价进行销售,对于读者来说,自然是乐于捡个便宜,对于出版单位,无疑晴天霹雳。在大陆这样一个版权意识尚待提高,数字付费阅读习惯尚未形成的电子书雏形市场,这样的恶意竞争行为无疑于自杀。而亚马逊的国际化背景,成熟的阅读解决方案,完善的运营操作模式,健全的定价分成体系,使其对于版权格外尊重,也十分注重建立行业规范,所以大多数出版单位对于Kindle入华,均持乐观积极的态度。

在Kindle阅读器登陆之时,汉王、当当等电子书经营者也陆续推出了其新一代电子书阅读器,不论是意外巧合,还是故意为之,Kindle重新燃起了大陆出版业者开拓电子书市场的信心,已是毋庸置疑了。也许长久来看,对于中国电子书市场,不是我们成就了来此“掘金”的亚马逊,反而是“健全”的亚马逊“拯救”了我们。

易中天的“量身定做”和余华的“引而不发”

在如今庞大的中国经济体系中,出版业无疑是位“小朋友”,其经济体量与其他行业相比,往往显得微不足道。纸质出版的加速衰退、电子出版的尚未健全,更是让出版产业沦为不少人口中的“夕阳产业”,以致出版从业者们只能谨小慎微地经营着。上半年以来,自国家新闻出版总署与国家广电总局合并后,以此为契机,提出跨产业结合,做大做强出版,出版业者们也开始不甘心于“小打小闹”,努力尝试借鉴大手笔运作和使用先进的行销模式。

易中天与路金波,无论单独拿出谁来,绝对都是畅销书的保障,一个在《百家讲坛》谈三国论诸子,讲红了自己;一个为王朔、韩寒、安妮宝贝、张悦然等畅销作家精心包装打造,时而来点八卦花边,炒红了自己。这两个人合作,绝对是“火星撞地球”,而他们这次要共同做的书,则更是大手笔中的大手笔——《易中天中华史》。

按路金波自己的预期来说,“合计36册的《易中天中华史》累计实现销售100万套,按平均定价35元计算,码洋12.96亿。”在出版业中绝对是石破惊天之举,所以他也不乏幽默地在微博上与读者互动道,“请尽情嘲笑我的梦想吧。”当然,玩笑归玩笑,路金波为此还是颇下了些血本,他为年近70高龄的易中天精心打造了一支专业制作团队,这里以他为居中调停,包含有专业的编辑人员、校对人员和排版设计人员,更是创新性地引入“学术顾问”这一概念,而这一切都围绕着作者易中天一人来运转。这样一套包含36册图书,从上古写到近现代的恢弘之作,不仅是一部关于中华文明的百科全书,一部具有全球视角的文明史著作,更是在出版业界开创了图书创作与制作的新纪元。对于图书的销售,他们也是相对有信心,不同于市面上同类著作大部头的呆板沉重形象,该丛书单本不足10万字,语言深入浅出,以“每个分册在京沪高铁单程五个小时内可以读完”为目标,专门为具有消费潜力和阅读习惯的都市白领而量身打造。

余华回归了,自写完上作《兄弟》时隔七年之后,终于再次发表了他的长篇小说,名字恰巧叫做《第七天》。上帝造人用了七天,余华用七年完成了《第七天》。

在去年莫言荣获了诺贝尔文学奖之后,整个中国文坛一直处于极度亢奋的状态中,仿佛从此就已“赶英超美”,成为世界文坛的重要一极。事实上,等到时间流逝,距获奖尚不足一年,这股热潮已悄然间在读者的阅读板块中渐渐褪去。对于中国文坛而言,对于文学读者来说,一个诺贝尔文学奖远不足以解决“文学式微”的困扰,唯有一本本踏踏实实的文学作品的经年累积,才可以成就中国于世界文坛的地位,才能唤醒读者们对于纯文学的兴趣。对于该书的出版方新经典文化,为了迎接余华作品的强势回归,他们也是比较时髦地用起来电子产品中常用的“饥饿营销”,自该书即将出版的消息“意外”曝光之后,出版方对于该书的题材、内容、情节等几乎所有讯息一概避而不谈,随后也仅仅披露了小说的开头,不过区区98个字。该书的电子书版权也是几经波澜,从图书出版消息公布后,多家实力雄厚的数字出版商都跃跃欲试,出版方也收到了多达二十多家机构的报价,经过数轮筛选和考察,最终花落亚马逊中国,并打破了其在全球范围内电子版权从未预付的惯例,与亚马逊Kindle电子阅读器的上市一并成为大陆图书业,特别是电子书市场的焦点。这种“引而不发”,话题不断的方式,既让自己的书一直成为热点话题,也让读者保持着“揭开神秘面纱”的浓厚兴趣和猎奇心态。

篇15:包含之交的成语

[失之交臂] 交臂:胳膊碰胳膊,指擦肩而过。形容当面错过。

[总角之交] 总角:儿童发髻向上分开的结果童年。指童年时期就结交的朋友。

[竹马之交] 竹马:小孩当马骑的竹竿。童年时代就要好的朋友。

[一人之交] 亲密得象一个人。形容交情深。

[一面之交] 只见过一面的交情。比喻交情很浅。

[心腹之交] 指知己可靠的朋友。

[乌集之交] 指以利聚合,不以诚相待的交情。

[刎颈之交] 刎颈:割脖子;交:交情,友谊。比喻可以同生死、共患难的朋友。

[忘形之交] 不拘身分、形迹的知心朋友。同“忘形交”。

[忘年之交] 年辈不相当而结交为友。

[市道之交] 指买卖双方之间的关系。比喻人与人之间以利害关系为转移的交情。

[生死之交] 同生共死的交谊。

[贫贱之交] 贫困时结交的.知心朋友。

[莫逆之交] 莫逆:没有抵触,感情融洽;交:交往,友谊。指非常要好的朋友。

[君子之交淡如水] 交:交情。贤者之间的交情,平淡如水,不尚虚华。

[君子之交] 贤者之间的交情,平淡如水,不尚虚华。

[臼杵之交] 臼:石制的舂米器具。杵:舂米的木棒。臼与杵不相离。比喻非常要好的朋友。

[金石之交] 交:交情。比喻像金石一样牢不可破的交情。

[金兰之交] 像金石般坚固的交情。

[纪群之交] 纪、群:人名,陈纪是陈群的父亲。比喻累世之交情。

[患难之交] 交:交情,朋友。在一起经历过艰难困苦的朋友。

[管鲍之交] 春秋时,齐人管仲和鲍叔牙相知最深。后常比喻交情深厚的朋友。

[缟纻之交] 缟纻:缟带和纻衣。缟带指用白色绢制成的大带。纻衣指用苎麻纤维织成的衣服。指交情笃深。

[泛泛之交] 交情不深的朋友。

[尔汝之交] 尔汝:古人彼此以尔汝相称,表示亲昵。指不拘形迹,十分亲昵的交情。亦作“尔汝交”。

[点头之交] 指交情甚浅,见了面只不过点点头而已。

[道义之交] 交:交情,友谊。有道德有正义感的交往和友情。指互相帮助,互相支持的朋友。

[杵臼之交] 杵:舂米的木棒;臼:石臼。比喻交朋友不计较贫富和身分。

[布衣之交] 布衣:平民。旧指贫寒老友。

[半面之交] 同别人只见过一面的交情。意谓交情不深。

[八拜之交] 八拜:原指古代世交子弟谒见长辈的礼节;交:友谊。旧时朋友结为兄弟的关系。

篇16:世纪之交的回顾与思考

[作者] 丁培忠/内蒙古教育厅教研室

[内容]

20世纪的中国小学语文教学在继承中国几千年教育的优秀传统,借鉴世界先进教育思想的基础上,创造并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在探索中国小学语文教学客观规律方面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在涉及小学语文教学的根本问题上获得了一些规律性的认识。这些认识不可能在这里一一罗列,只能选主要的列举如下:

(一)语文是工具,是交际的工具,是交流思想的工具,是思维的工具,是学习各门学科的工具,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工具。

在语文学科的工具性上达成共识,应当说是20世纪,特别是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语文教学界取得的重要成果。

语文既然是交际的工具,交流思想感情的工具,那么,语文这个工具的运用必然伴随着人的思想感情。因此,语文学科不仅具有工具性,而且具有思想性。

近年来有人提出了语文学科具有“人文性”的论断。笔者认为,“人文性”只是“工具性”的自然延伸,并不能否定工具性。因为,所谓“人文性”,是指语文是文化的载体,它在传播人类文化、弘扬民族精神方面具有不可估量的作用。其实,如果语文不是工具,它就不可能充当文化的载体,也就不可能起到传播人类文化、弘扬民族精神的作用。

(二)语文学科的基本任务是指导学生掌握语文这个工具,掌握语文这个工具的标志是具有听说读写的能力。

关于语文学科的目的任务,本世纪曾有过多次大的争论。进入80年代以后,这种争论基本上停息。因为大家已达成了这样的共识:语文学科的基本任务(或曰“特有的任务”)是培养听说读写能力,在听说读写训练的过程中,要进行思想教育,发展学生的智力。

(三)培养听说读写能力的基本途径是听说读写的实践。因此,语文学科的教学活动主要是听说读写的训练。

“训练”的思想,是语文教育家叶圣陶先生的一个重要思想。早在三四十年代,他在谈到语文教学时,就多次使用过“训练”这个概念。六十年代初,他更明确地指出:“学生须能读书,须能作文,故特设语文课以训练之。”(引自《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717页)可见,培养语文能力的过程就是一个训练的过程。

语文训练的过程,不是一个单纯的语言文字符号的训练过程。无论是理解语言、运用语言的训练,还是积累语言的训练,都必然是把语言形式和它所承载的思想内容当做一个整体进行的。语言训练一旦离开思想光辉的辐射,学生面对的只能是一堆苍白、冰冷的符号。

近年来提出的“加强语言文字训练”,就是要加强听说读写的训练。它所针对的是削弱听说读写训练的两种倾向:一是把大量的时间用在了讲解、分析毫无意义的问答上,挤掉了听说读写的训练;二是只重视内容的分析,忽视了语言文字的理解、积累和运用。

(四)语文训练的过程,不仅是一个语言形式和思想内容辩证统一的过程,也是一个语言和思维统一发展的过程。

语言是思维的工具。思维的过程借助语言进行,思维的结果借助语言表达。因此,语言训练和思维训练相统一,会起到相互促进的作用。

(五)语文训练是教师的“训”和学生的“练”相统一的过程。这个过程离不开教师的主导作用,更离不开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是否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是训练成败的关键。

语文训练中的“训”指的是教师的设计、指导、启发、示范和必要的讲解;“练”指的是学生听说读写的实践活动。“训”的目的是使学生想练、会练、练好。离开学生的“练”,“训”就毫无意义。因此,必须坚持以“训”导“练”,以“练”为主,“训”、“练”结合的原则,这个原则也就是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原则。

(六)语文训练是一个循环往复、螺旋式上升的过程。因此,语文训练既要根据不同的阶段,突出不同的重点,又要注意许多最基本的内容(如字词)在任何一个训练阶段都是不能忽视的。

这是语文训练的一个重要特点。不根据学生的认识规律和语文基础,简单划分若干阶段,每个阶段突出一两个重点,是不足取的;一旦划分阶段,就把每个阶段的训练重点绝对化,也会严重影响语文训练的成效。

(七)语文训练的最终目标为“自能读书,不待老师讲;自能作文,不待教师改”。这种能力就是语文学科的自学能力。最终目标,不是到“最终”才培养,必须从语文学科的启蒙阶段就要开始。可见,培养自学能力,既是语文训练的落脚点,也是语文训练的出发点。

语文这门学科是最适宜于自学的一门学科,语文这个工具也必须靠自学才能真正掌握。当然,自学的要求随年级的不同可以有所不同,自学的因素随年级的升高应当逐步增加。即使是一年级学生,只要学会了拼音,就可以借助拼音阅读,借助拼音识字。

(八)语文训练的主渠道是课堂,但课堂不是语文训练唯一的渠道。以课外阅读、课外练笔为主要内容的课外活动是语文教学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

(九)发挥汉语拼音在语文训练中的多种功能,在学生不识字或识字不多的情况下,利用汉语拼音帮助学生阅读,发展学生语言,是语文训练启蒙阶段的一项创造。

学汉语和识汉字的矛盾,是中国小学语文教学的难题之一。利用拼音帮助阅读基本上解决了这个难题。当然,这对拼音教学提出了新的、较高的要求,如何在不增加学生的负担的前提下,使学生尽快过拼音关,成了一个新的难题。不过,在没有更理想的办法之前,这仍不失为一种较好的选择。

(十)语文训练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训练学生的作文。小学生作文是一种练习,它不同于成人的写作,更不同于文艺创作。因此,对小学生的作文,一不能要求过高,二要敢于放手,三要培植兴趣,四要把学生从被动的地位解脱出来。

既然我们在语文学科的性质、任务、完成任务的基本途径和应遵循的基本原则等一些根本性的问题上已经获得了一些规律性的认识,而且将这些认识写入国家的法规性文件教学大纲之中,那么,为什么教学中违背教学规律的现象仍比比皆是,而语文教学总是处于效率低下的状态呢?

原因很多,也很复杂,这里只能列举几个方面。

(一)理论研究的成果尚未转化为广大教师的认识。

教学“大纲”是教学理论研究成果中已被实践反复证明并在理论界基本形成共识的内容的概括,它基本上反映了教学的客观规律。按道理讲,每一位语文教师都应当十分熟悉教学“大纲”,透彻理解教学“大纲”的内容,但事实上,真正熟悉教学“大纲”的为数不多,比较深透地理解“大纲’精神的为数更少。因此,目前我们的一项重要任务是组织广大语文教师认真学习“大纲”,使“大纲”的基本观点、重要规定植根于教师的头脑之中。

(二)应试教育机制严重制约着人们对客观规律的认识和实践。

这是长期以来影响小学语文教学质量的一个十分关键的问题。钱梦龙先生曾慨叹:“现在语文课内教的.一些东西,对提高学生的实际语文水平,基本上不起作用。”为什么呢?因为当前不少教师处处注意与考试对口,而现在某些颇为风行的试题模式又不能发挥正确的导向作用。因此,学生在语文课上花了大量时间学到的东西,除了用于对付考试外,实际上都是些基本无用的“应考语文”。(参见《人民教育》第2期《飞红点翠写春光――访特级教师钱梦龙》)这里主要是针对中学语文讲的,可小学语文教学又何尝不是这样一种状况呢?能把责任仅仅推到老师们头上吗?我认为不能。老师们之所以处处注意与考试对口,是应试教育的机制迫使他们做出的选择。因此,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既是一项长期的任务,也是燃眉之急。

(三)在某些理论问题上,我们还没有作过深入的、实事求是的探讨,而理论上的哪怕一丝一毫的偏差,都会导致实践中的巨大失误。

无论从宏观上看,还是从微观上看,语文教学中都还有一些似是而非的认识。这里仅列举几点,作为引玉之砖,以期引起理论界的深入研究。

1.语文知识和语文能力的关系问题。

在这方面,流行的说法是:语文知识是语文能力的基础。

如果这里的语文知识,指的是识字、积词,记住了若干句子、片段或诗文等,那我们可以赞同“语文知识是语文能力的基础”的诊断;但如果这里的语文知识指的是语法学、修辞学、逻辑学、文章学等学科的知识,就值得商榷了。因为,“迄今为止,编入课本的那些语修逻文的知识,基本上是语言学家、文章学家研究出来的属于原理定则、常识概念的东西,是一种静态描述的学科知识。这类知识对语文有用,但无大用,可是我们却一直说它是基础。说一个学生基础没打好,就是指的这些知识没学好吗?我们要求学生具备的所有语文能力都是建立在这些知识的基础之上的吗?显然不是”。(引自第1期《课程.教材.教法》陈日亮先生的文章)

那么,语文能力是怎样培养的呢?“获得运用工具的技能,大体上有两种情况,一种是以知识为基础,由知识到技能;另一种是直接传授,由技能到技能,知识起辅助作用。我认为语文属于后者。”(引自19第7期《课程.教材.教法》刘国正《我的语文工具观》)“学生学习本民族语文,多数情况是‘能力在先,知识在后’,而不是相反。就拿幼儿园儿童来说,别看他们年龄小,他们已经会说不少互相连贯的话,具有相当可观的口头表达能力了。这种能力是如何形成的?当然是不断实践、不断学习大人说话的结果,而不是先学习知识再转化能力的结果。”(引自《文汇报》年12月9日孙光萱等《能力在先,知识在后――语文学习规律谈》)

笔者之所以不厌其烦地引用一些同志的论述,并不是要全面否定语文知识的积极作用,只是想从中引出下述结论:

第一,笼统地讲“语文知识是语文能力的基础”,是不符合学习语文的客观规律的。

第二,有些语文知识是语文能力形成的基础,但到底具体有哪些语文知识是基础,尚需认真研究。

第三,语文的有些理论知识并不是语文能力形成的基础,但它对语言实践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如语法知识、修辞知识、文章知识等。

第四,有些语文知识,既不是语文能力形成的基础,也没有指导语言实践的作用。如文学常识等。

作这样的分析,对教学实践具有重要的意义。因为现在教学中的不少微效劳动就是由于大讲一些无用或用处不大的理论知识造成的。

本来我们的小学语文教学“大纲”明确规定不讲语法、修辞的理论知识,不涉及名词术语、可我们不少老师却在课堂上大讲这些知识,更为严重的是有些地区还在考这些知识。

2.语文教学和语文课堂教学的关系。

我这里说的课堂教学,指的是课本的教学。

早在50多年前,叶圣陶先生就曾指出:“国文教本为了要供学生试去理解,试去揣摩,分量就不能太多,篇幅也不能太长;太多太长了,不适宜于做细琢细磨的研讨工夫。但是要养成一种习惯,必须经过反复的历练。单凭一部国文教本,是够不上说反复的历练的。所以必须在国文教本以外再看其他的书,越多越好。”(引自《叶圣陶语文论集》第3页)正因如此,一些优秀教师总是千方百计地在课内和课外加大学生的阅读量。然而,从大范围来看,多数学校、多数教师除了课本之外,基本上不指导学生读书读报,这可以说是学生语文能力不尽如人意的一个重要原因。

叶圣陶先生说“必须”在国文教本之外再看其他的书,而我们却把看课本之外的书看作可有可无。原因何在呢?原因主要在于我们把语文教学等同于语文课本的教学。不从根本上改变语文教学等于语文课本的教学的观念,要把学生的语文能力提高到比较理想的程度是不可能的。

篇17:管鲍之交的成语解释

【汉语注音】:guǎn bào zhī jiāo

【成语出处】:战国.列御寇《列子.力命》:“管仲尝叹曰:‘公子纠败,召忽死之,吾幽囚受辱;鲍叔不以我为无耻,知我不羞小节而耻名不显于天下也。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鲍叔也。’此世称管鲍善交者,小白善用能者。”

【成语语法】:偏正式;作宾语;含褒义;用于好朋友,重在表示两人相知;也作“管鲍之谊”。

【管鲍之交的意思】:管:管仲;鲍:鲍叔牙。皆为春秋时齐人,管仲和鲍叔牙两人是知心朋友,交谊深厚。后常比喻交情深厚的朋友。

【管鲍之交的近义词】:情深谊厚、生死之交、陈雷之契、莫逆之交、管鲍之好、羊左之谊;

【管鲍之交的反义词】:寡恩少义、萍水相逢、点头之交、孙庞之隙;

【管鲍之交的故事】

春秋时期,管仲和鲍叔牙是齐国赫赫有名的政治家,也是一对推心置腹的朋友。管仲和鲍叔牙合资经商,分钱的时候,管仲总是要多一些,鲍叔牙不认为他贪财,而是知道他太穷困;管仲替鲍叔牙办事,但总是越办越糟,鲍叔牙并不认为他愚蠢,而是知道事情有不顺利的时候;管仲三次做官都被罢免,鲍叔牙不认为他没有真才实学,而是知道他没有遇到好的时机;管仲三次参战三次逃跑,鲍叔牙不认为他贪生怕死,而是知道他家中有母亲需要照顾。鲍叔牙对管仲了解得非常深透,管仲感激涕零地说:“生我的人是父母,了解我的人是鲍子呀!”后来齐国发生内乱,管鲍两人各为其主,鲍叔牙的主公胜利,成了有功之臣,管仲则成为阶下囚。鲍叔牙为管仲说情免他死罪,还推荐他担任相国,自己则心甘情愿地做管仲的副手。由此产生了成语“管鲍之交”

【管鲍之交例句】

唐.房玄龄等《晋书.王敦传》:“昔臣亲受嘉命,云:‘吾与卿及茂弘当管鲍之交。’”

明.陈汝元《金莲记.诗案》:“前与苏子瞻山河订誓,本为管鲍之交,名位相倾,顿起孙庞之隙。”

罗章龙《回忆新民学会(由湖南到北京)》:“临分手,他对我说;我们谈得很好,‘愿结管鲍之交’,以后要常见面。”

【管鲍之交造句】

他就从来没品尝到书上所形容的管鲍之交那种开诚相见的友情,因为连父母对他都是勾心斗角。

篇18:总角之交-总角之交的故事-总角之交的寓意-总角之交的意思

关键词:民主思想,传播,马克思主义

在近代, 中国人对西学的传播和吸收从一开始目的就很明确。这就是为了救国, 为了中国的独立、民主和富强。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 世界资本主义发展到帝国主义阶段。世界形势的变化, 对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发生了重大的影响。帝国主义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 与此同时, 帝国主义的思想文化侵略也比以前扩大了范围和规模。中华民族的危机进一步加深, 社会矛盾进一步加剧。

由于民族危机的加剧, 先进的中国人自觉的把吸收西学与救亡图存、振兴中华的历史使命结合起来, 掀起了一股介绍西方资产阶级民主学说的热潮, 如卢梭的《民约论》, 1898年上海的同文译书局出版了日本中江笃介的汉文译本第一章, 称为《民约通义》, 是最早的中文译本。1900年底到1901年初, 留学生杨廷栋又依据日译本转译此书的一部分, 在《译书汇编》上连载。1902年上海文明书局印刷了杨廷栋的全译本, 书名《路索民约论》。孟德斯鸠的《论法的精神》, 1903年上海文明书局出版了张相文根据日本文转译的本子, 取名《万法精神》。1909年商务印书馆出版了严复根据英文本翻译的此书, 取名《法意》。对卢梭、孟德斯鸠、约翰·穆勒、斯宾塞等人, 也都有专文介绍其生平及学说。如梁启超的《民约论巨子卢梭之学说》、《法理学大家孟德斯鸠之学说》, 马君武的《弥勒约翰之学说》等。此外, 西方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时期的历史和重要文献, 也是当时翻译介绍的重要内容, 如《法兰西革命史》、《美国独立战争史》、《义大利独立战争史》、美国《独立宣言》和法兰西《人权宣言》。卢梭、孟德斯鸠、弥勒约翰等关于天赋人权、三权分立、社会契约、自由平等学说的广泛介绍和传播, 在中国产生了极大的影响。从甲午战后到辛亥革命的十几年间, 中国人对西方民主有了比较真切的了解和认识, 在选择上也有了很大的进步。与早期的改良思想家不同, 这一时期, 不论是维新派还是革命派, 都接受了天赋人权, 社会契约, 自由、平等、博爱的思想。

严复是近代向西方寻找真理的先进的中国人之一。严复认为, “自由”是人的天赋权利, 不仅不可剥夺, 而且一个人只有得到“自由”, 才称其为完全意义的人。否则, 则“固有其生也不如其死, 其存也不如其亡” (1) 在这里, 严复将“自由”视为人的自然属性, 以强调“自由”之重要。同时, 严复也指出, 获取自由不能不择手段, 反复强调“人得自由, 而以他人之自由为界” (2) 的原则。他认为“民主作为一种政治制度, 只有在承认人的权利、肯定人的价值的基础之上, 才有可能, 才有意义”。 (3) 严复认为中国之所以屈辱挨打, 正是中国人没有自由。他满怀信心的断言, 只要中国实现了自治和自由, 数十年后就将与欧洲各国“方富而比强”。 (4) 至于平等观念, 严复说:“有国有家者, 不患寡而患不均, 不患贫而患不安。盖均无贫和无寡, 安无倾”。 (5) 严复将自由与平等的学说合并起来, “自由者, 各尽其天赋之能事, 而自承之功过者也。虽然, 彼设等差而以隶相尊者, 其自由必不全, 故言自由则不可以不明平等。平等而后有自主之权, 合自主之权, 于以治一群之事者, 谓之民主。天之立蒸民, 无生而贵者也。使一人而可以受亿兆之奉也, 则必如班彪王命之论而后可, 顾如王命论者, 近世文明之国, 所指为大逆不道之言也。” (6) 谭嗣同把传统思想糅合西方文化进行创造性的转化, 将中国传统的哲学概念“仁”定义为“通”, 并申述了“通”之四义为:中外通、上下通、男女内外通、人我通, 表达了一种要求泯灭一切差别、彻底实现社会平等的近代观念。他猛烈抨击三纲五常的封建伦理道德观念, 明确提出了“男女平权”的要求。他对中国妇女在封建制度下所受的迫害、摧残, 表示深切的同情。谭嗣同认为, 男女除了性别的差异, 在人性、社会地位、作用等方面, 是权力平等的成员。“男女同为天下之菁英, 同有无量之盛德大业, 平等平均。因此, 重男轻女, 歧视和迫害妇女是违悖人性与理性的。 (7)

20世纪初期, 由于大批青年出国留学和国内新式学堂的兴办, 涌现出一代新的知识分子群体, 其中一部分人成为革命派的骨干力量。他们所输入和宣传的是更纯正的西方民主的民主思想。孙中山十分重视民主思想, 一生为在中国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制度奋斗, 并将其作为民权主义的目标。他十分推崇卢梭、林肯等资产阶级民主思想家, 他把卢梭视为民权主义的圣人, 并夸张地说:“由于卢梭才发生了法国大命。”卢梭的思想在孙中山的政治理论中都得以体现。诸如, 他把卢梭民权理论中的重要概念“公意”一词, 直接拿了过来, 为中国革命做注解, 他说:“满清政府者, 君主专制之政府, 非国民公意之政府也”, (8) 这反映了卢梭国家政权必须以公意作为自己存在的根据和行使的依据之思想。在令他不满的《临时约法》中, 孙中山说:唯有“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的这一条是他的思想, 这明显闪耀着卢梭主权在民思想的光辉。孙中山在解释共和制下, 人民和政府的关系时形象地以“股东”和“办事人”来比喻。他说“共和之真意义在使人脱离奴隶, 凡百政制以民为主。譬如商业, 国家如一公司, 人民即公司之股东, 国民即公司之董事, 政府即公司之办事人”, (9) 并告诫人民“政府善则扶之, 不善则推翻之” (10) 这充分反映了卢梭政府是主权者人民的执行人, 是人民的仆人, 其权力来自人民并受人民的监督, 人民可以限制、改变甚至使用暴力收回委托给政府的权力的思想。

从甲午战后到辛亥革命的十几年间, 西方资产阶级民主思想的广泛传播, 大大解放了中国人的思想, 使先进的中国人对西方民主有了教真切的了解和认识, 在选择上也有了很大的进步。由于当时中国社会所面临的主要任务是挽救民族危亡, 争取国家独立富强, 尽管西方民主主义被大量介绍到中国, 西方主要思想家的著作都被译成中文出版, 但中国人对这些思想学说的吸收是有选择和侧重的。在思想和制度层面上, 他们的侧重点仍是政治制度层面。⑾虽然资产阶级自由、平等、博爱的思想对广大群众起到了一定的启蒙作用, 但自由、平等、博爱的观念并没有真正深入人心。所以在辛亥革命失败后才出现了民主共和招牌掩饰下的封建专制。近现代西方政治思想在中国广泛传播的同时, 也受到了中国几千年传统思想强有力的制约。传统思想在漫长过程中曾得到反复的发展和阐扬, 其精华与糟粕都起着顽强的制约作用。中国人在接受西方政治思潮冲击的同时, 并没有完全动摇对自己传统思想的纵向认同心里。中国近代民主思想, 不是西方资产阶级民主思想的机械译述, 他的发展也不是西方民主思想足迹的简单再现。它的发生、发展都受着中国社会矛盾的严格制约, 带有鲜明的中国特色。近代中国逐渐认识、接受了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制度和民主思想观念, 并试图加以实践。但这个过程是缓慢的、曲折的, 甚至被扭曲。到头来, 中国依然没有摆脱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地位, “民国”不过是一个空招牌。但我们也不应低估了当时中国人在介绍、传播西方民主思想和政治制度方面所做的努力和产生的积极影响。

参考文献

①王栻主编.《严复集》.中华书局1986年版, 第35.3.12页.

②严复译.《天演论》.商务印书馆1981年版, 第34页.

③王栻主编.《严复集》.中华书局1986年版, 第11页.

④王栻主编.《严复集》.中华书局1986年版, 第27..35页.

⑤严复.《孟德斯鸠法意》卷五, 页八, 光绪三十一年.

⑥《严几道文钞》卷一, 页三0, 此文著于光绪二十六年以后.

⑦邵德门著.《中国近代政治思想史》.法律出版社1983年版, 第167页.

⑧《孙中山全集》第二卷, 343页.

⑨《孙中山全集》第四卷, 290页.

⑩《孙中山全集》第二卷, 343页.

上一篇:宁愿你浅浅的喜欢我情感散文下一篇:游马鞍山公园作文

本站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