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外出打工调研报告

2024-05-01

村外出打工调研报告(通用6篇)

篇1:村外出打工调研报告

村外出打工调研报告(精选多篇)

外出调研申请报告

一、调研目的

随着置业公司各项工作的稳步推进,公司内部的各类针对性文案工作已基本完成,下一步工作开展的重点应该是门店的铺设以及公司适当的广告的跟进,前两周我们的工作着重集中在门店位置的考察以及公司网站方案的完善,另外在寻找房源方面也紧锣密鼓的跟进着,在这周工作结束后就是中秋及国庆两大假段,因为时间和更便捷假期过后工作有效开展的关系,我们必须赶在两大假期的时段外出进行一个系统、直观的,针对租赁、出售买卖双方客户的心里需求及规范公司工作开展的市场调

研。

二、调研设计

1、调研的主要内容、在这段时间工作的开展中我们总结出了很多客户所提出问题,疑虑,而这些问题都是我们自身以及做文案市场调查无法解决的,因此我们决定以客户的身份,带着这些针对公司操作及客户所疑虑的细节问题去像同行业发展较好经验丰富的公司寻求解答,以备我公司接下来工作开展的针对性,少走弯路。、了解同行业公司的操作管理模式,员工培训的方式及内容,门店设置侧重的环境,位置,布局以及门店建设的经验。

2、调研的主要单位

我们本次调研的重点放在长沙,首先长沙作为湖南的省会,其各行业发展在省内也是我们学习的一个重要标的。其次长沙是一个兼容性很强,人流量及房屋需求很大的城市,其二手房买卖及房屋租赁市场也相当活跃,房产策划置

业公司也相对较多,且发展较好规模集成的也不在少数,因此我们将调研地定在长沙。

具体调研公司明细:

-长沙新环境房地产经纪有限公司/ 曙光中路11号

-湖南省长沙市华光房地产评估有限公司/ 芙蓉中路258号410房

-湖南力源房地产咨询有限公司/ 人民东路德政园小区1栋101号

-湖南胜邦房地产中介有限公司/ 火星镇2栋2门3楼

-长沙旺家房地产经纪有限公司/ 五一西路83号长沙饭店商务楼401室

-长沙市恒发房地产信息服务公司/ 蔡锷中路188号

-长沙永信房地产评估咨询服务有限公司/ 湘湖路市国土局内

-湖南省恒润土地评估有限公司/ 体育馆路26号

三、调研所需

1、调研经费2014元

2、希望公司提供用车

四、调研时间安排 1、4月23日进行市郊及周边房产公司的市场调研。2、4月24日对是中心地段,商业集中区域的房产公司进行调研。3、4月25日针对马王堆及星沙经济开发区新城区的房产公司进行调研,跟进整理几天的调研资料。

置业公司调研组:郭俊萍、叶治强、刘洋

2014年9月20日

家具调研报告

本次家具市场考察,是在老师的安排下,我们举行的一次调

研学习活动。主要是通过实践考察,来了解市场家具种类特色,以及各种各类家具的加工工艺。在本次考察中,我们主要对中式,欧式,以及儿童三种类型家具进行认识与了解,本报告便是通过此次实地考察,以及网络上实时资

讯,综合总结而成。

首先我们先要探讨的是家具的功能性 :家具是既有实用价

值又具美观要求,兼顾物质和精神双重功能的用具。随着物质文化水平和审美观点的提高,现阶段人们在选购家具时,不仅仅只着重于实用性,已把家具的造型艺术置于相当高度来进行考虑。根据所使用的环境、条件和使用要求来选定出适用的家具是主要目的,但是一件具有以美学构思设计成的家具,常常会受到人们的喜爱和青睐,因而,在设计家具时,应赋于家具适用、舒适、造型优美、款式新型,在功能上能充分满足和家具的功能性。还有家具最主要功能就是让人更舒服实在地使用!像一张沙发你做得外型多好看色彩多吸引人,但是不能提供人们舒服的做着,那就是不算好沙发,这样就本末颠倒!所以说功能性家具才是家居设计最重要的因素!然而家具和人的关系更是紧密相关的。家具是人在室内外空间中完成各种活动的支撑物,是一种类似于工具的活动载体,人的衣、食、住、行依靠它来完成,它是人的日常生活的必需品。它是人有意识、有目的创造的产品,在实现其功能的同时

能给人以精神享受。三.家具在室内空间中的作用 家具是建筑的内在灵魂,它规定了人在建筑内部的活动内容,系统地组织了室内空间、有目的地分隔了室内空间、填补了室内角落空间、体现了室内空间的艺术风格、调节了空间的艺术氛围、装饰了室内空间。

家具与环境的关系:随着人类社会生活形态的不断演变,创

造具有新的使用功能又有丰富的文化审美内涵,使人与环境愉快和谐相处的公共空间设施与家具设计已成为现代艺术设计中的新领域。今天家具正从室内、家居和商业场所不断地扩展延伸到街道、广场、花园、林阴道、湖畔……,随着人们体闲、旅游、购物等生活需求的增长,需要更多的舒适、放松、稳固、美观的公共户外家具一个好的户外家具

要满足三个主要条件:稳固、舒适与环境协调。它必须易于运输加工,用工业化、标准化生产和装配,可固定于地上,又符合人体工学的尺度和造型。在布置上要有合适的朝向和方位,能抵御故意破坏者的暴力,易于城市公共市政部门修理和更换。要能较好地适应和减轻日晒雨淋的影响。同时应该便于清洁,耐重压,适应男女老幼不同的身体形状,还要从现代造型美学的角度去讲究美。现代户外公共家具设计更加注意家具的造型、色彩与周边环境的协调。一件优秀的户外家具就像一座精美的户外抽象雕塑,对当地环境起着美化、烘托、点缀的作用。总之,现代公共环境户外家具设计是一个激动人心的新挑战,需要当代的家具设计师在理论和实践中不断探索、创

新。

接下来我们又调查到制作家具的材料有以下这些:红木类,例如紫檀,花梨,乌金木等,就是

人们常说的红木类家具。材质坚硬,纹理清晰,木质本身呈红色,具有收藏价值。缺点就是容易泛油,不注意保养很容易开裂。

关于大学生寒假打工调研报告

一、调研目的

接触社会,了解社会,以便将来更好地走向社会。

二、调研时间、地点

时间:2014-12-18至2014-2-19

地点:凌源糖果歌厅

三、调研内容

调研内容:

大学生打工的主要目的:

打工可以锻炼自己,培养独立生活、吃苦耐劳、交际等多方面能力,提高综合素质;可以体会到钱的来之不易,培养勤俭习惯;同时,也充实了业余生活,在校学不到的知识,也可通过打工获得。

打工可以锻炼自己的胆量,增长知识,培养自身的独立性、应变性和创造

性。当一个大学生鼓起勇气,同时,在打工的过程中,可能遇到很多不懂而又必须做的事,这就需要大胆地去问去想,当解决好它时,就不仅增长了知识,而且提高 了独立思考和应变的能力。

兼职打工还有一个好处:丰富个人经 历。时下用人单位在招聘人才时往往要求有工作经历,大学毕业生虽然没有工作经历,但若有“丰富”的打工兼职经历,在毕业求职时也是一个重要的砝码。带着这些目的我来充实寒假生活,来进行调研。

四、调研过程、感受

假期第三天,来到歌厅,我就被它神秘的色彩、清新的空气、幽雅的环境所深深吸引,为能有机会在这个地方实习而感到庆幸。来到歌厅安排岗位,我才发现自己并没有太多的优势,学校所学的理论知识和现实还有很大的差距,一切都需要重新开始学习摸索,为此当让我选择岗位的时候,我选择了服务生这一岗位,因为它接触客人比较

多,工作时间也比较紧凑,这对于我来说是一个绝好的锻炼机会。在工作中,虽然我只是充当一名普通服务生的角色,但我的工作不仅仅是端盘子那么简单,刚来第一天,我尽心尽力的去做,早上8点来上班,晚间11点下班。晚上回家骑着自行车,当寒冷的风吹到我的脸上时,真有种说不出的委屈,真后悔呀,自己找这份罪,嗨,为了证明自己是男子汉,真事硬撑着。坚持干了3天,有点坚持不住了,大腿酸,后背疼,晚上还要很晚回家,第四天我跟妈妈撒谎说肚子疼,请了一天假,爸爸看出了什么,晚上请我出去吃了麻辣烫,爸爸说了两句话:天上不会掉馅饼,等你接。男人要学会坚持,忍耐。我深知爸爸话语的含义。第五天又来到“糖果歌厅”当服务员,白天洗盘子,端果盘,擦桌子。。。。这一个月下来挣了1000元。

这一个月我用快乐完成了一个月打工生活,这一个月深知工作无大小,需要耐心,需要热心,这一个月,我把

自己当作是酒店的一员,和各部门同事密切合作维护歌厅形象和创造最大的利益。在领班的培训指导下,我很快的熟悉了酒店的基本情况和服务生岗位流程,从理论知识到实际操作,一点一滴的学习积累,在很短的时间内我就掌握了服务员应具备的各项业务技能。

实习过程中,我没有是大学生而受到特别的礼遇,和其他新员工一样,从基本知识和本职工作开始了解,即使做错事,也不会有人偏袒。作为歌厅的一员,穿上了制服,就要处处维护歌厅的权益,要把自己和歌厅紧密联系起来,要熟悉店的信息,要令自己的一言一行都要代表酒店的利益,时刻为酒店做宣传,提高酒店和自己的形象。

实习过程中,让我提前接触了社会,认识到了当今的就业形势,并为自己不久后的就业计划做了一次提前策划。另外,酒店的人才培养制度为我们提供了大量的学习机会,为我们提供了就业机会。实习实际上就是一次就业的

演练,在实习中,主要体会:这次的社会实践,一晃而过,却让我从中领悟了很多东西,甚至这些东西将让我终身受用。工作的时候要学会全力以付,不要太计较自己付出多少,尽量做到多做事,做有用的事情。自己努力的工作,旁人也会看到。不管怎样,重要的是工作的成效和业绩,这才是领导看重的。不管做什么事情,就算是一件小事,也要认真仔细,绝不能敷衍了事。可能不起眼的小事是很重要的,所谓细节决定成败。人与人之间在智力和体力上的差异并不是想象中的那么大,很多小事,一个人能做,另外一个人也能做,只是做出来的效果不一样,往往是一些细节上的工夫,决定着事情完成的质量。我的思考:社会实践能让走出校园的我们,更好的接触社会,了解社会,加入到社会中。它有助于我们大学生更新观念,吸收新的思想和知识。同时,社会实践中有很多我们在学校里无法学习到的东西,与人沟通交流的能力和表达能力。社会实

践能够加深我们与社会各阶层人的感情,拉近了与社会的距离,也开拓的视野,增长了才干,能更好明确自己的奋斗目标。希望以后还有这样的机会,让我从实践中得到锻炼。以上就是我的暑假的经历和感受,虽然不是那么的轰轰烈烈,也不是平淡无味,但至少它是充实的,给我或多或少的带来的对于人生感受,和一定的影响吧!

五、建议:

打工前一定要花些时间和精力弄清雇工单位的合法性和工作的具体内容,比如说,他们是否有工商,税务营业执照,是否有固定场所,招工单位是否 有招工权。要记清营业单位的详细地址和法人代表的姓名,以便在发生纠纷时,在司法解决的过程中,提供有力的证据。避免上当受骗。

对 大 学 生 暑 期 打 工 的 调 研 报 告

对大学生暑期打工的调查报告

一、调查背景

走进各高校校园,触目皆是的各种招聘广告无疑会给你留下深刻的印象,在“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的观点已成明日黄花之际,当代大学生不再囿于象牙塔内狭小的空间,总想探出头去,看看外面精彩的世界。打工无疑是达到这一目的的很好的途径,甚至在校园内形成潮流。调查显示,十之八九的大学生有过打工的经历或计划。这反映出当代大学生在经济大潮冲击下的观念变化。观念的变化带来的各种现象则值得我们关注。大学生打工,是其参加社会实践活动的形式之一,也是勤工俭学的有效途径。找份兼职工作,利用课余时间打打工,对于即将踏入社会的大学生来说,无疑是有积极意义的,在获得利益的同时,他们之中更多是为了从实践中学习经验,得到锻炼,增加毕业时求职简历的厚度和“含金量”。

许多学校也积极鼓励大学生多接触社会、了解社会,将书本知识与社会实践结合起来。况且,现在不少用人单

位动辄以“需相关专业工作经验n年以上”为条件,令许多优秀毕业生望而却步。于是,越来越多的大学生的打工观念逐渐地在改变,他们认为:在求学阶段就积累工作经验对日后的就业大有裨益,一方面可以把学到的理论知识应用到实践中去,提高各方面的能力;另一方面可以在将来的求职简历中填上闪亮的几笔。

1,调查时间:2014年7月1号至2014年8月15号。

2,调查地点:河南农业大学及郑州大学升达经济管理学院等几所高校。3,调查人:宋静丹 臧婷婷 项闪闪 周军 夏秋月 刘迪

4,调查方式:和朋友一起对自己所在的大学及周边的几所大学进行了个别询问、问卷调查、查访和统计。

5,调查内容:分别对不同学校,不同专业,不同年级的大学生暑期外出打工的经历和看法进行调查。

二、总体状况和分析

经调查数据显示,接受调查的百名同学中有70位表现出了高涨的打工热情,以大

二、大三的中高年级学生为主,男生比女生多,其中不乏刚刚读了一年大学的新生。

大学生打工的主要目的是:有35%的大学生是为了增加收入,以便付下学期的学杂费;有36%的大学生是想自己想自食其力,挣自己的生活费,同时也可以减轻家庭负担;有29%的大学生则认为要锻炼自己的能力,报酬无所谓,如果有,那当然更好。

大学生寻找满意工作容易吗?有6%的学生表示很容易;有17%的学生表示比较容易;有52%的学生表示不太容易;有25%的学生表示很不容易。

89%的老师和家长支持大学生假期打工,他们认为大学生通过打工不仅可以锻炼适应社会的能力,让孩子可以尽早的接触社会,还可以让大学生的课本知识在社会的大熔炉里得到实践。仅有11%的家长和老师不支持孩子平时打

工,他们认为那样会耽误孩子的学业。而对于“大学生打工的目的”的看法,有78%的人认为大学生打工是为了锻炼自己,17%的学生认为打工是为了减轻家庭的负担,也减轻自己的压力,是一种孝顺的行为,仍有5%的老师和家长认为大学生打工的目的是为满足自己的个人欲望,甚至是为了吃喝玩乐。

有80%以上的大学生热衷于打工兼职,而一到暑假,大学生打工的愿望则更加强烈。大学生兼职打工的目的很多,但期望在打工中成熟,获取宝贵的助学金则是他们最基本的想法。对于家境窘迫的学生而言,打工则更是他们梦寐以求的。兼职打工还有一个好处:丰富个人经历。时下用人单位在招聘人才时往往要求有工作经历,大学毕业生虽然没有工作经历,但若有“丰富”的打工兼职经历,在毕业求职时也是一个重要的砝码。

通过这次调查,我们可以看出,对于大学生打工,大部分人持支持态度,并认为大学生打工有正确的动机,但我们仍然不可忽视大学生打工的真正目的与意义,尤其应该处理好学习与工作的关系以及选择工作时出现的值得引起关注的社会问题。

在知识经济正以所未有的速度和力度改变着人类社会发展进程的今天,如何规范这个有着巨大潜力的劳动力市场的问题,不仅是值得深入研究,更重要的,也对现存的法律法规体系提出了挑战。

可以说大学生假期留校打工兼职与用人单位之间是一个愿“打”,一个愿“聘”。但假期打工对于学生本人来说有利有弊。利在可以增长社会经验,增加经济收入,丰富个人经历,锻炼意志品质;弊则表现在:一则容易上当受骗,二来假期外出打工,生活、学习、工作及安全各方面有不同程度困难,尤其夏天酷暑难熬。克服种种困难留下来的人,在同学们眼中就成了“敢于直面武汉的酷暑,敢于正视打工的种种痛楚”的“真 的猛士”,在整个暑假中,他们会很劳累,甚至还会有一些从未有过的艰辛。

目前,暑期打工的大学生几乎在一种盲目、无序的状态中寻求着“工作”。学生的期望与社会的需求如何实现对接,看来还只能寄希望于连接这两者的中介机构。据人才交流中心有关人士介绍,目前,人才交流中心还没有建立规范的暑期打工专业市场。

对于许多大学生来说,暑期打工不仅可以获得报酬,同时还可实践课堂知识,开拓视野。然而,在学生们打工热潮涌动的背后,却也存在着许多令人不安的因素,很多学生虽想打工但苦于多方求职无门;有的虽然找到打工的机会,但打工时往往和雇用方出现如薪金待遇、劳动关系等方面的纠纷;还有的同学打工时还算顺利,但所做工作不能充分发挥自己的专业知识或能力,以致最后连连感叹“专业不对口”。

大学生不能只囿于校园,必须接触社会,了解社会,然而又得提防沾染社

会的不良风气,防止走入打工误区,因而,对大学生打工者而言,打工者的三思是必要的,我们以为以下三点建议可供参考。

一、“打工”不能放弃学业。大学生打工者的第一身份是学生,因此我们在处理打工和学习时,应以学习为主,打工为辅。很多同学颠倒了主次,甚至为了打工而完全放弃了专业知识的学习,造成学业荒废,知识漏缺,甚至被劝退学,这样的结果就太得不偿失了。

二、“打工”要为“能”动而不为“利”动。挣钱确实也是打工的一个目的,但这不应该只是唯一目的。对大学生而言,如果能利用打工增加社会能力,这无疑是一笔无形的财富,但“打工”最好能与自己所学专业的有关工作结合,例如一位中文系的师兄,在打工时有意识地去争取到报社杂志社打工实习的机会,毕业后,很轻松地就找到了对口的工作。

三、“打工”应擦亮你的眼睛,提高自身素质。“打工”其实也具有很大的冒

险性,很多同学有打工受骗的经历,例如,中介诈骗,网上欺骗,乱收押金,克扣工资,甚至直销、传销的陷阱。在良莠不齐的社会大染缸里,想如你所愿地打好工并非易事,所以除了提高自己的文化素质来增加就业机会之外,还必须有一双洞察社会的慧眼,在思想上多一道防线,提防一些居心险恶的人。

三、结束语:

假期打工的大学生一族已不是散兵游勇,他们逐渐壮大成了一个部落,成为求职场上的一道亮丽的风景。大学生日益成为一个有着巨大潜力的劳动力市场,他们的创造力和创新精神理应受到越来越多的注意。若能为其提供适当的空间,企业自身也将受益匪浅,而与此同时,大学生也需端正心态,正确衡量自己,充

分发挥所长,以便为将来积累经验。

对暑期兼职学生的建议:

学生方面

1、更新兼职观念,树立

正确的兼职观。兼职不只是为了报酬,更重要的是为了锻炼能力,实践所学知识。“钱”程不是兼职的最终目的,真正的深层意义是 “前”程,我们更应该关注兼职对自己能力的提高及对日后工作经验的积累。不要盲目地追求经济利益。要将学习知识和实践能力很好地统一起来是兼职的过程和目的。同时也会学会正确处理好学习与兼职的关系。学业是不可以放松的。

2、兼职要量力而行,适可而止,切忌盲目。同时也要注意自己的人身财产安全。在兼职时,要知会老师或家长,以防以后出现问题自己不能妥善地解决。

3、加强法律意识及自我保护意识,更好地融入社会。尤其是很多在校外找兼职的同学,要对从事的公司多加了解。遇到麻烦时,不会利用法律武器来维护自己合法的权益,同学们的自我保护意识还比较薄弱。在工作前应签定协议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遇到不能理解不能解决的问题可以向老师询问,请求帮助。

4、要多学习与人沟通的

能力,正确处理学生与社会人士的关系。同时也要注意自己是大学生,所做所为代表了当代大学生的形象,讲文明讲礼貌是待人最基本的原则。

6、做事要坚持到底,认真对待,不要轻言放弃。

学校方面

1、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兼职观,多培养学生从事层次更高,意义更深的兼职。因为正确的兼职观有助于树立正确的就业观。

2、拓宽兼职门路,丰富校园兼职资源。开发兼职市场,让社会了解学生兼职状况。社会用人单位大多只青睐学生廉价劳动力,很少关注大学生的专业知识。学校可以主动积极联系一些有信誉、有经验的公司,为有兼职需要的同学提供一定的兼职岗位,同时也对学生的安全的提供了保障。

3、同学建议设立一个相关的网站社区或培训中心,方便同学们交流兼职的心得体会,也方便老师从中指导。

大学生找到一份兼职工作,尤其是一份令自己满意的兼职工作,无疑是件好事:一方面,可以获得一定的经济收

入,会使大学生获得一种心理满足感和实现自我价值的成功体验;另一方面,兼职是大学生提前融入社会的途径,可以在兼职工作中锻炼自己与人相处、与人合作的能力。高校也应该加强对学生兼职的管理和指导,通过勤工助学中心等完善服务,拓宽兼职的渠道,引导大学生以一种积极的心态和一种正确的方法兼职,使大学生处理好兼职和学习的关系,在不影响学习的前提下做好兼职工作。

关于农民工骑摩托车外出打工的调查

xxxx班谢xx2014xxxxx

千里走铁骑,汹涌打工潮。近年来,“一票难求”促使众多在沿海务工的农民工选择结伴骑摩托车的方式,外出打工。今年秋季伊始,来自广东、浙江、福建等沿海地区的农民工 “摩托车返乡”大军再次踏上回广西、江西的漫漫打工路。这种“草根”外出打工方式,背后却是一种无奈!基于这种情况,我在暑假假特

地调查了我村一批将要骑摩托外出打工的农民工。

一、调查地点:江西xx县xx镇

二、调查时间:2014年8月3日至8日

三、调查方式:走访

四、调查结果数据整理:本次共随机走访了共50户外出打工的农民工叔叔阿姨,其中有46户外出打工选择了骑摩托车的方式,占92%;

他们绝大多数外出打工是为了挣钱养家,建房,供子女上学;

其中,有41户是奔往广东,占82%,6户是奔往福建,占12%,其他3户,占6%;

外出到达目的地的过程总共用去超过9小时的有12户,占24%,6到8小时的占32户,占64%,6小时以下的占6户,占12%;

其中,47户称骑摩托车外出打工很累,表示很疲惫,很辛苦,占94%;

大部分人说骑摩托车要格外注意

安全,并且要中途休息好几次.他们多数称外出时遇到暴雨、酷暑等恶劣天气。

五、调查分析

有媒体称这是一道特殊的风景,但在更多的局外人看来,这却是一道饱含着辛酸与无奈的风景。谁不想以快捷的方式舒舒服服找到一个人生事业的归宿呢?谁不想在第一时间就尽早找到一份工作好让过年返回家后能孝敬父母,让亲人们享享天伦之乐呢?谁愿意在酷暑、暴雨,甚至台风发生的季节里披星戴月踏上远方茫茫的未知之路呢?这实在是农民工的无奈之举。

之所要选择骑摩托车外出打工,结合本次走访的与农民工叔叔阿姨的交流过程,可以总结以下几个原因:

1、票难买

由于中国人口实在是多,往沿海一带的农民工就多如牛毛了。据与农民工的交流中发现,火车坐票难买,站票不划算,汽车票又比较紧张,而摩托车行程危险辛苦,但胜在便宜和便捷。这是

~ 26 ~

众多农民工愿意骑摩托车外出打工的主要原因。“

2、价格贵

“从江西信丰县到广东潮州市的火车票价只要100元左右元。但票难买,我排了几天队都没买到票。坐汽车至少要380元,太贵了!大前年买了摩托车后,这三年我都是自己骑摩托车外出打工的。”” 一位农民工叔叔是这么说的。

是啊,对于一个月收入紧两千左右的普通农民工,面对上有老的多病,下有子女正要拿钱读初中,高中,甚至大学,压力如此之大,于是他们就在自己日常生活中简朴节约,外出也就被迫选择骑摩托车了。

3、大部分农民工觉得广东离自己的家乡不算太远,而且大部分拥有摩托车,而且这种队伍正逐渐壮大。

六、调查后的思考:多么希望农民工叔叔在城市“落脚”,不再漂泊

农民工骑摩托车外出,刚出发时,大家不免有些浩浩荡荡的感觉,但漫长

~ 27 ~ 的远方路,摩托车终究是一个无奈的选择。对于农民工来说,这是一股源自对希望、远方眷恋和向往的力量,如飞蛾对火的渴望一样深深地植入他们的血液之中。只是,与飞蛾的命运不一样,他们所扑向的,是能够给父母妻儿一个交代。他们一年漫长的365天里,百分之九十九的奔忙与疲倦,可能这就是他们的一个起点罢了。

当前农民工外出出行打工已是不争的事实。农民工骑摩托车潮的出现是农民自发组织,寻求解决找工作一种草根方式,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各地车运的压力。

农民工骑摩托车潮的出现其实从侧面也反映出,农民工外出期间的艰难,从深层次上,也折射出我国城乡鸿沟仍然巨大的现实。采访中,几位农民工都说说:“如果我们在农村真正落了根,有资本了,家人幸福了,有谁愿意放着农趣而每年在外面奔波呢?!”

是啊,为缓解客运压力,就要从根

~ 28 ~

本上减少人口流动量。这需要让农民工在工作地扎下根、留得住,让其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城镇居民。这样就可以让许多农民工们不用冒着恶劣天气长征,让他们也感受心灵上的清凉!这还是需要我们国家的经济进一步的发展,只有农民工手里有钱了,才能有资本在城市落脚,才能让骑摩托车回家成为农民工永远的记忆。

最后,还是应衷心祝愿骑摩托车的农民工叔叔阿姨们能一路平安,生活越来越好!

~ 29 ~

篇2:村外出打工调研报告

实践报告

学院;理学院 班级:应数2010

姓名:邓锋

2011年2月 外出打工青年的收入与支出情况 的调研报告

[论文摘要]近年来,随着国家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及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劳动者待遇的提高,生活条件的改善和各方面保障措施的不断完善,越来越多的农村、小城镇青年选择外出打工,外出打工已成为年轻人的一种潮流。但是,外出打工青年依然存在收入低支出盲目等问题。为了了解打工青年的收入与支出情况,我们小组利用寒假对外出打工青年的收入与支出情况做了初步的调查。

关键词:打工青年;收入;支出;盲目

我们小组利用寒假农闲和外出打工者回乡过年之际,专门就打工青年在外的收入与支出情况组织了集中的社会调查。调研地点选取了陕西省的某几个乡村,涉及几百户家庭,涵盖了上千名人口的农村及乡镇地区。调研对象主要是农村乡镇外出打工青年,调研方式以问卷调查为主,同时结合个别访谈、座谈会、查阅资料等形式。

外出打工青年现状。

1.青年人外出打工的背景。

随着国家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及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建设对劳动力的需求进一步增强。社会各界对劳动者的关注也越来越多。近年来,随着劳动者待遇的提高,生活条件的改善和各方面保障措施的不断完善,越来越多的农村、小城镇青年选择外出打工,外出打工已成为年轻人的一种潮流。

一方面是由于城市经济发展的需求,在整个国内经济市场化程度越来越高的情况下,强势的城市及工业的发展势必大量吸取农业资源;另一方面,与农村青年向往着城市的热闹繁华和较多的发展机会相对农村的贫穷、单调的文化娱乐和信息的闭塞致使农村对青年的推力增大,多数农村青年选择到城市发展;第三方面青壮年农村劳动力外出打工是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的重要渠道。对城市建设、对农民增收和家庭生活条件的改善都是有利的,而且,解决“三农”问题必须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

基于以上三方面的原因,多数农村青年选择到城市发展,外出打工已成为年轻人的一种潮流。

2.青年人外出打工的现状。

“有这样一群年轻人,他们生活在城市里,却没有人把他们当城里人;城市中危险、繁重的工作中,您都可以找到他们的身影;他们把自己的青春和才智给了城市,却最终会选择离开,他们是城市的过客。”这是摘自中国青年报的一段话。从这段话的描述可以看出,外出打工青年的生活工作并不令人满意。存在着以下问题:

第一,近几年的相关数据显示,外出打工青年呈低龄化方向发展。第二,缺乏法制观念的,大多数没有签订合法有效的劳动合同。导致当自己的权益受到侵害时,很难拿起法律武器来维护自己的权益。甚至出现拖欠工资、非法延长工作时间等违法行为。

第三,工厂企业等负责人为提高产量和效率,迫使工人加班加点,工人工作时间远远超过规定时间。为了留住工人,工厂企业等克扣工人工资。迫使他们明年再来。

第四,打工者的收入偏低,各方面开销大。生活缺乏必要照顾和关心,有的集体住宿条件不好,有的自己在外租房,存在较大安全隐患。大多反映工厂企业提供的食品质量口感差,外面的食品很贵。

第五,二 外出打工青年的收入情况分析。

打工的收入和报酬是打工青年最关心的问题。但就目前情况看,打工青年的收入存在以下问题:

1.打工青年收入的保障措施不够。

近几年,关于拖欠务工人员工资的案例时有发生,政府部门也采取相关措施打击类似行为。全国集中进行了对建设领域拖欠青年工工资问题的解决,取得了初步也是很大的成效,体现了国家和政府对青年工人的关心与呵护。但是行政执法部门执法力度不够,执法手段不足,处理程序过长,解决欠薪纠纷的仲裁和诉讼程序不适宜等问题制约着从根本上解决拖欠工人工资。通过法律途径追薪本该是我们这个向法治迈进社会里人们首选的办法。但解决劳动争议的仲裁和诉讼之路却使农民工们望而却步。首先是仲裁。劳动争议发生之后,农民工应当在60天内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提出书面申请,超过60天的,仲裁庭不予受理。但由于农民工大多是在施工企业允诺的年底付薪不能兑现、寻求行政干预无效之后,才走仲裁之路的,且不说时效问题往往过了期限,就是仲裁的方式是否为农民工们所选择都是问题,在行政干预都无效的情况下,凭着朴素的心理,农民工们还能相信仲裁吗?何况连工资都没有的时候,拿什么来交仲裁费?而若进入诉讼程序,按规定要先经仲裁,否则法院不受理。况且诉讼成本昂贵,农民工打不起官司,因而鲜见追讨欠薪的案子走上法庭。可见,诉讼和仲裁都不是农民工可以选择和愿意选择的讨薪途径。

2.打工青年收入偏低。据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全青调查”首次公布了一项于1999年在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烟台等城市实施的,专门针对外来务工青年的调查。“每月挣不到1600寄回家800 ” 对绝大多数进城打工的农村青年来说,挣钱无疑是重要的。接受调查的1000名外来务工青年中,大多数人(70.6%)的月收入在1600元以下,其中无任何收入的有5.9%,月平均收入在800元以下的有两成(20.8%),超过2/5(43.9%)的人收入在800-1600元之间;每月收入超过2000元的寥寥无几(2.3%)。从年龄上看,19-24岁的青年是挣得最多的,外来务工青年打工基本是凭“有把子力气”,这给二十啷当岁的年轻人提供了更多的机会。与城里人相比,外来务工青年挣得本来就不多,但是就是这不多的收入也不是月月都能有,调查中,当问到“您今年以来是否有经济收入”,1/4的青年回答“有时有,有时没有,很不稳定”,回答“没有收入”的也达到了7.9%,两者之和为33.0%。虽然挣得不多,大部分打工者每个月总有一项固定支出———寄钱回家。虽然寄得钱不多,可别小看这些钱,它大大改善了家里的生活条件,不少家庭盖了新房、娶了媳妇。在不少地方,进城打工成了农民脱贫致富最快捷的途径。

3.进城青年找不到工作而滞留的人数在不断增加。

他们在城市里的时间长了,但找工作却越来越难了。到城市后找不到工作而滞留的人数在不断增加。仅以广州为例,1998年暂时不能就业的外来务工青年比1997年增长了16.6%。另外,即使找到工作了,也极不稳定。调查显示,从1998年3月到1999年3月的一年中,有超过1/4(26.1%)的人换过工作。其中,换过两次以上的达到了12.8%。

有专家认为,外来务工青年就业难与城市下岗职工的增加有关。另外,就业渠道不畅,也是他们择业难的重要原因。调查显示,绝大多数外来务工青年的就业不是通过官方途径(如职介所),而更多的是通过“亲戚朋友介绍(39.7%)”、“老乡帮忙介绍(22.6%)”或“自谋生路(11.3%)。”

4.相关刺激政策不尽合理。

根据几名在工厂工作的青年介绍:她们都是江苏等地手工工厂的一名工人,有几位所在的工厂是以“计件”形式付给工人工资。所谓“计件”是指:在一定时间内完成手工品的个数来自支付工资,也就是多劳多得。据她们反映,有的工人为了多挣点吃饭的时间都顾不上休息,工人的身体受不了,这种方式,也无法保证产品的质量。还有几位所在的工厂是以“计时”形式付给工人工资,所谓“计时”是指:按工作时间的长短来支付工资,这样工厂里的工人都反映很累。

三 外出打工青年的支出情况分析。

1.食品消费不仅局限于量的满足,更体现在质的提高。

外出打工青年对吃还是毫不吝啬的,不仅要吃得饱还吃得好。受粮油肉禽蛋等食品价格大幅度上涨的影响,打工青年食品支出明显增加,部分食品的消费量有不同程度下降。2007年,打工青年人均食品支出2436.15元,同比增加426.87元,增长21.24%,增速比上年提高18.68个百分点,带动消费性支出增长6.46个百分点,占消费支出的31.90%,比上年提高1.48个百分点,食品支出增加额占消费支出增加额的41.38%。因此,食品支出增加主要是价格上涨所致。

2.衣饰消费增速加快,交通与通讯支出稳步增长。

随着城市打工青年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更加注重自己的仪表、服饰,消费观念向追求时尚、突出个性、注重品牌方向发展,衣着消费品牌意识增强,注重突出高档化、时装化和个性化的特征。存在一定的盲目性。2007年,打工青年人均衣着消费为1297.93元,同比增加126.14元,增长10.76%;化妆品人均支出62.78元,同比增加19.92元,增长46.48%;理发美容服务人均支出97.85元,同比增加28.57元,增长41.24%。同时,城市打工青年交通和通讯支出也稳步增长。2007年,打工青年人均交通和通讯支出为1008.61元,同比增加278.83元,增长38.21%,占消费支出的比重为13.21%。其中:交通支出602.47元,增长1.15倍。

3.文化娱乐消费多样化,消费支出增速较快。

在闲暇时间,打工青年也常邀几个朋友或是同乡一起聚餐喝酒,寻找快乐。也外出旅游、参加文体活动者增多,文化娱乐服务消费大幅度增长,参观游览、健身活动和其它文娱活动,坚持体育锻炼、参加各种健身活动是保证身体强健的根本,健身运动开始成为他们的良好习惯和现代生活方式,但是他们当中参与赌博的人也大有人在,急需采取措施加以禁止。

四 关于外出打工青年的收入与支出的几点建议。第一,落实《劳动法》规定的“月薪制”,避免年终讨薪大行动,落实劳动合同制度,规制用人单位,《刑法》上增设“拖欠工资罪”,解决纠纷应当适用简易程序,为农民工建立一条“维权绿色通道”。

第二,五 我的启示。

六 参考文献。

1.《中国青年报》。2.

大学生寒假社会

实践报告

学院;理学院 班级:应数2010

姓名:邓锋

2011年2月 外出打工青年的收入与支出情况 的调研报告

[论文摘要]近年来,随着国家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及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劳动者待遇的提高,生活条件的改善和各方面保障措施的不断完善,越来越多的农村、小城镇青年选择外出打工,外出打工已成为年轻人的一种潮流。但是,外出打工青年依然存在收入低支出盲目等问题。为了了解打工青年的收入与支出情况,我们小组利用寒假对外出打工青年的收入与支出情况做了初步的调查。

关键词:打工青年;收入;支出;盲目

我们小组利用寒假农闲和外出打工者回乡过年之际,专门就打工青年在外的收入与支出情况组织了集中的社会调查。调研地点选取了陕西省的某几个乡村,涉及几百户家庭,涵盖了上千名人口的农村及乡镇地区。调研对象主要是农村乡镇外出打工青年,调研方式以问卷调查为主,同时结合个别访谈、座谈会、查阅资料等形式。

外出打工青年现状。

1.青年人外出打工的背景。

随着国家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及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建设对劳动力的需求进一步增强。社会各界对劳动者的关注也越来越多。近年来,随着劳动者待遇的提高,生活条件的改善和各方面保障措施的不断完善,越来越多的农村、小城镇青年选择外出打工,外出打工已成为年轻人的一种潮流。

一方面是由于城市经济发展的需求,在整个国内经济市场化程度越来越高的情况下,强势的城市及工业的发展势必大量吸取农业资源;另一方面,与农村青年向往着城市的热闹繁华和较多的发展机会相对农村的贫穷、单调的文化娱乐和信息的闭塞致使农村对青年的推力增大,多数农村青年选择到城市发展;第三方面青壮年农村劳动力外出打工是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的重要渠道。对城市建设、对农民增收和家庭生活条件的改善都是有利的,而且,解决“三农”问题必须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

基于以上三方面的原因,多数农村青年选择到城市发展,外出打工已成为年轻人的一种潮流。

2.青年人外出打工的现状。

“有这样一群年轻人,他们生活在城市里,却没有人把他们当城里人;城市中危险、繁重的工作中,您都可以找到他们的身影;他们把自己的青春和才智给了城市,却最终会选择离开,他们是城市的过客。”这是摘自中国青年报的一段话。从这段话的描述可以看出,外出打工青年的生活工作并不令人满意。存在着以下问题:

第一,近几年的相关数据显示,外出打工青年呈低龄化方向发展。第二,缺乏法制观念的,大多数没有签订合法有效的劳动合同。导致当自己的权益受到侵害时,很难拿起法律武器来维护自己的权益。甚至出现拖欠工资、非法延长工作时间等违法行为。

第三,工厂企业等负责人为提高产量和效率,迫使工人加班加点,工人工作时间远远超过规定时间。为了留住工人,工厂企业等克扣工人工资。迫使他们明年再来。

第四,打工者的收入偏低,各方面开销大。生活缺乏必要照顾和关心,有的集体住宿条件不好,有的自己在外租房,存在较大安全隐患。大多反映工厂企业提供的食品质量口感差,外面的食品很贵。

第五,二 外出打工青年的收入情况分析。

打工的收入和报酬是打工青年最关心的问题。但就目前情况看,打工青年的收入存在以下问题:

1.打工青年收入的保障措施不够。

近几年,关于拖欠务工人员工资的案例时有发生,政府部门也采取相关措施打击类似行为。全国集中进行了对建设领域拖欠青年工工资问题的解决,取得了初步也是很大的成效,体现了国家和政府对青年工人的关心与呵护。但是行政执法部门执法力度不够,执法手段不足,处理程序过长,解决欠薪纠纷的仲裁和诉讼程序不适宜等问题制约着从根本上解决拖欠工人工资。通过法律途径追薪本该是我们这个向法治迈进社会里人们首选的办法。但解决劳动争议的仲裁和诉讼之路却使农民工们望而却步。首先是仲裁。劳动争议发生之后,农民工应当在60天内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提出书面申请,超过60天的,仲裁庭不予受理。但由于农民工大多是在施工企业允诺的年底付薪不能兑现、寻求行政干预无效之后,才走仲裁之路的,且不说时效问题往往过了期限,就是仲裁的方式是否为农民工们所选择都是问题,在行政干预都无效的情况下,凭着朴素的心理,农民工们还能相信仲裁吗?何况连工资都没有的时候,拿什么来交仲裁费?而若进入诉讼程序,按规定要先经仲裁,否则法院不受理。况且诉讼成本昂贵,农民工打不起官司,因而鲜见追讨欠薪的案子走上法庭。可见,诉讼和仲裁都不是农民工可以选择和愿意选择的讨薪途径。

2.打工青年收入偏低。

据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全青调查”首次公布了一项于1999年在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烟台等城市实施的,专门针对外来务工青年的调查。“每月挣不到1600寄回家800 ” 对绝大多数进城打工的农村青年来说,挣钱无疑是重要的。接受调查的1000名外来务工青年中,大多数人(70.6%)的月收入在1600元以下,其中无任何收入的有5.9%,月平均收入在800元以下的有两成(20.8%),超过2/5(43.9%)的人收入在800-1600元之间;每月收入超过2000元的寥寥无几(2.3%)。从年龄上看,19-24岁的青年是挣得最多的,外来务工青年打工基本是凭“有把子力气”,这给二十啷当岁的年轻人提供了更多的机会。与城里人相比,外来务工青年挣得本来就不多,但是就是这不多的收入也不是月月都能有,调查中,当问到“您今年以来是否有经济收入”,1/4的青年回答“有时有,有时没有,很不稳定”,回答“没有收入”的也达到了7.9%,两者之和为33.0%。虽然挣得不多,大部分打工者每个月总有一项固定支出———寄钱回家。虽然寄得钱不多,可别小看这些钱,它大大改善了家里的生活条件,不少家庭盖了新房、娶了媳妇。在不少地方,进城打工成了农民脱贫致富最快捷的途径。

3.进城青年找不到工作而滞留的人数在不断增加。他们在城市里的时间长了,但找工作却越来越难了。到城市后找不到工作而滞留的人数在不断增加。仅以广州为例,1998年暂时不能就业的外来务工青年比1997年增长了16.6%。另外,即使找到工作了,也极不稳定。调查显示,从1998年3月到1999年3月的一年中,有超过1/4(26.1%)的人换过工作。其中,换过两次以上的达到了12.8%。

有专家认为,外来务工青年就业难与城市下岗职工的增加有关。另外,就业渠道不畅,也是他们择业难的重要原因。调查显示,绝大多数外来务工青年的就业不是通过官方途径(如职介所),而更多的是通过“亲戚朋友介绍(39.7%)”、“老乡帮忙介绍(22.6%)”或“自谋生路(11.3%)。”

4.相关刺激政策不尽合理。

根据几名在工厂工作的青年介绍:她们都是江苏等地手工工厂的一名工人,有几位所在的工厂是以“计件”形式付给工人工资。所谓“计件”是指:在一定时间内完成手工品的个数来自支付工资,也就是多劳多得。据她们反映,有的工人为了多挣点吃饭的时间都顾不上休息,工人的身体受不了,这种方式,也无法保证产品的质量。还有几位所在的工厂是以“计时”形式付给工人工资,所谓“计时”是指:按工作时间的长短来支付工资,这样工厂里的工人都反映很累。

三 外出打工青年的支出情况分析。

1.食品消费不仅局限于量的满足,更体现在质的提高。

外出打工青年对吃还是毫不吝啬的,不仅要吃得饱还吃得好。受粮油肉禽蛋等食品价格大幅度上涨的影响,打工青年食品支出明显增加,部分食品的消费量有不同程度下降。2007年,打工青年人均食品支出2436.15元,同比增加426.87元,增长21.24%,增速比上年提高18.68个百分点,带动消费性支出增长6.46个百分点,占消费支出的31.90%,比上年提高1.48个百分点,食品支出增加额占消费支出增加额的41.38%。因此,食品支出增加主要是价格上涨所致。

2.衣饰消费增速加快,交通与通讯支出稳步增长。

随着城市打工青年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更加注重自己的仪表、服饰,消费观念向追求时尚、突出个性、注重品牌方向发展,衣着消费品牌意识增强,注重突出高档化、时装化和个性化的特征。存在一定的盲目性。2007年,打工青年人均衣着消费为1297.93元,同比增加126.14元,增长10.76%;化妆品人均支出62.78元,同比增加19.92元,增长46.48%;理发美容服务人均支出97.85元,同比增加28.57元,增长41.24%。同时,城市打工青年交通和通讯支出也稳步增长。2007年,打工青年人均交通和通讯支出为1008.61元,同比增加278.83元,增长38.21%,占消费支出的比重为13.21%。其中:交通支出602.47元,增长1.15倍。

3.文化娱乐消费多样化,消费支出增速较快。

在闲暇时间,打工青年也常邀几个朋友或是同乡一起聚餐喝酒,寻找快乐。也外出旅游、参加文体活动者增多,文化娱乐服务消费大幅度增长,参观游览、健身活动和其它文娱活动,坚持体育锻炼、参加各种健身活动是保证身体强健的根本,健身运动开始成为他们的良好习惯和现代生活方式,但是他们当中参与赌博的人也大有人在,急需采取措施加以禁止。

四 关于外出打工青年的收入与支出的几点建议。

第一,落实《劳动法》规定的“月薪制”,避免年终讨薪大行动,落实劳动合同制度,规制用人单位,《刑法》上增设“拖欠工资罪”,解决纠纷应当适用简易程序,为农民工建立一条“维权绿色通道”。

第二,五 我的启示。

六 参考文献。

篇3:村外出打工调研报告

关键词:外出打工,人口流失,村落现状

H村位于甘肃省的最东端,距离陕甘分界线的子午岭35公里,在地形上处于黄土高原与关中平原的冲击带之上,海拔的巨大落差使南下的西北寒冷气流与北上的暖湿气流在此交汇,因此该地雨水丰沛。在温带大陆性气候之上出现了局部特殊性气候,同时毗邻的固城河又为该地的土地浇灌与农业发展奠定了水利基础。K县人口17.7万人,农业人口15.24万人,占总人口的86.1%,是一个名副其实的农业大县。H村目前登记人口255人,主要从事农业生产,但外出打工人数比重巨大。历史上该地的人口主要来自于清末年间山西洪洞大槐树地区,最早迁徙定居于此为何姓家族,最终在流动中逐渐走向定居。目前该地的人口变化又出现了新的形势,即年轻人口开始前往东部大城市打拼,并有意愿定居在打工城市,村庄的人口又由定居走向了流动,给农村和农业的发展带来了巨大的问题。H村人口于清末由山西迁移此地定居,在百年后受城市化、现代化进程的影响开始了二次人口迁移,因此该地的人口一直处于一种不断的流动、变化中。H村是西北地区一个普通的村庄,但其并非是一个典型个案,而是当今中国多数农村人口现状的写照。农民大批量地涌向城市,给农村及乡土社会造成了巨大影响,由此对农村人口的变化产生了深深的忧虑与不安。

一、村落的人口历史与现状

H村的原住民是由清末时期的山西移民组成,对于他们的祖先其较多认同为山西大槐树,但大槐树这一地理代名词现已很难确定。根据近几年最新研究成果以及民俗学、历史学的分析研究,基本确定大槐树位于山西洪洞县境内。在中国移民历史上洪洞大槐树被视为是辐射范围最广、规模影响最大的移民集散地。而村庄内的何姓家族最早是由山西洪洞大槐树出发,绕道陕西,渡过黄河,最终在该地区定居下来,并在这里开疆扩土从事农业生产,因此在该村庄的地理名称上体现了何姓为村庄第一户的重要性,随后又通过移民、通婚等因素陆续增加了樊姓、时姓、孙姓、严姓等家族。今天的H村经过5代人的繁衍,常住人口255人,53户,已经有10个姓氏家族在此地生活,并形成了现在的居住格局。伴随着改革开放的步伐以及户籍管理制度的改革,追求更多的收入,更好的居住环境,村庄中的人口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在调查期间可以明显地发现,以前每天喧嚣的村庄小杂货店门口空空荡荡,很少有人聚集在聊天嬉戏。而在一条从西边通到村东边的马路,很少看到人们的驻足身影。夜晚的村庄只会看到点点星光,而稀疏的村民或许预示着中国城市化步伐正在慢慢吞噬曾经喧闹的村庄。在当今现代化、城市化进程不断加深,加之农业生产不能带来高额的利润,土地已经不再那样的重要,甚至出现了对土地的大面积的贩卖与出租,以何姓与樊姓为例,他们已经开始由农业逐渐向大城市的第三产业发展,何姓家族青年人主要在北京从事服务业,而樊姓家族主要在天津从事服务业。大城市的高收入以及良好的生活条件吸引着村庄里的年轻人走出农村进入城市打工。部分外出打工的青年人,由于抓住了商机,捞到了大把的资金,最后在大城市定居下来,并获取了城市户口,永远地离开了村庄,而他们的父母依旧对自己曾经生活的村庄与土地充满了眷恋而不愿离开。青年人在城市打工,为自己的孩子与父母积累金钱,部分青年人会把孩子接到自己身边,并在当地上学。随着孩子年龄的增大,因户籍问题而带来了升学问题,但他们对是否重回村庄却很难作出抉择。因此,该村庄的人口在改革开放的大时代背景下,再次由定居走向了流动。

二、年轻人大量流失

村里年轻人数量急剧减少。在H村进行的入户调查发现,该村年轻人从18岁开始他们便以个人或拉帮结伙的方式到大城市打工。这些年轻人从事的职业一般是简单劳动,男性主要以体力活为主,而女性主要以家政服务和服务业为主。在城市中打工生活多年后,多数年轻人选择不再回到乡村,而是千方百计地扎根于城市,并通过各种手段想办法将自己由乡下人转变为城里人。最终青年人在乡村中流失。他们的下一代也与他们一同迁居城市,同时遗留在乡村的父母为他们打理土地,或直致荒芜。部分青年人自己稳定后会将家人也接到城市生活,从此永远地离开了村庄。人口的不断流失,青年与新生儿的减少,无法注入新生命力的乡村,最终使人口走向没落,乡村走向寂静。

三、留守老人、儿童呈现的社会问题

村中30~39岁年龄群体较多地选择外出打工。该年龄段其实是一个尴尬与窘迫的阶段,首先面临来自生活的巨大压力,其次还有自己孩子教育的投入和对父母养老的照顾。在现实情况下,从事简单的农业生产是无法满足家中巨大开支,必须外出打工贴补家用。因此村庄中大多数家庭都是老人与小孩,老人帮助外出打工的子女抚养孩子,而外出打工的青年也只有在春节才会短期返乡。留守老人与儿童的数量陡增现状,在当今农村已经成为了实际的社会现状与社会问题。对于留守儿童与老人的研究,社会科学领域的研究较多,对于其现象多数学者给出的观点为:首先,留守老人生活艰难困苦,所居住的环境差,且需要承担繁重的体力劳动以及担负着抚养、教育孙辈的重任,其健康状况无法得到保证,而留守老人的内心一直处于孤独被遗忘的角落;其次,留守儿童大约为1~10岁以内,长期远离父母,造成了对亲情的缺失,爷爷奶奶的抚养无法填补其对亲情的需要,而隔代亲的溺爱造成孩子教育的问题与无限纵容。在青春期的重要关口时,无法得到父母的正确引导,产生了许多青少年社会问题,很多人形容他们是“野草一样成长”,使这些孩子渐渐地变得孤僻、抑郁,严重地影响到了孩子心理健康发展。

四、潜藏的粮食安全

农业生产能力明显下降。从事农业生产人员的年岁较高,无法完成繁重的粮食生产,因此导致农业生产效率低下,土地逐渐被荒芜。部分土地由于国家公路、铁路建设需要征收,给予较高补贴,但农民失去了土地,虽生活在乡村但已不进行农业生产。

农业人口的大量流失,土地的荒芜与缺失,导致农村社会的衰落,乡村中正常的农业生产无法得到保证,农业效率低下、土地利用率低,农民无法从农业生产中满足其经济生活的需要。因此,绝大多数人都走上了外出打工的道路,而依然被保留下的点点土地,不是得不到高效利用,要么就是全部荒芜,原来农村为城市提供粮食的能力正在被侵蚀,这为我国农业土地利用率低的境遇上又雪上加霜,导致我国农业粮食生产无法满足自给,严重威胁国家粮食安全。粮食能否满足供应,关系到国家安全与社会稳定。根据近年来粮食进出口数据显示,我国目前已成为世界上第二大稻米和大麦的进口国,粮食进口数量超出联合国粮农组织给出的6%的粮食进口率标准,超出红线5个百分点已达到11%,这种情况会严重影响我国的粮食安全。

五、结语

篇4:外出打工的六种准备

二、要有宽阔的胸怀:外出打工不能因一点点委屈就灰心丧气,甚至甩手不干返回家乡。要能够经受挫折,困难面前不低头,让自己的品格上一个新台阶。

三、应有一技之长:在打工实践中,有一技之长的打工者,收入一般要比普通打工者高。在工作的过程中,打工者应当充分利用业余时间,不断提高自己,考取各种证书,变简单劳动为高层次的劳动,绝不可满足于现状。否则,很容易被淘汰。

四、要有长远打算:有的人出去挣了点钱,觉得够盖房子或成亲了,就不愿意继续吃苦了,结果,各方面又开始落后于别人。打工者必须要有长期的计划,不能小富即安,一定要与时俱进,敢于创新,争取实现新的更大的发展。

五、要有自我保护意识:打工者要与用工单位签订用工合同,明确工资待遇和支付办法。在工作单位没有参加社会保险的情况下,自己主动办理相关医疗和养老保险,趁年富力强时,积累一定的资金,为将来抗御各种风险作好必要的准备。

篇5:村外出打工调研报告

[摘要] 农民工是现今社会关注的热点群体,为了抑止其总体数量的增长和回流部分农民工,国家制定了各项政策,这些政策在本质上都可归结于“新农村建设”,许多学者、媒体随潮流对“空巢村”、“半空巢村”大发议论,大有炸平庐山,停止地球转动之势。然而对于这样一些地区,他们却忽视了,可以说这是他们的失误。以山东省寿光市为例,该市农民依靠蔬菜种植业发家致富,使得该市农民在全国农民工涌动的时候,几乎全部呆在家中安心种植蔬菜,人口外出打工的流动极少。然而近年来,在国家推出“新农村建设”政策以后,该地农民却逆流而上,外出打工的人越来越多,究竟何种原因导致了这种局面的出现,在这群“打工族”里有隐藏着什么?

[关键词] 外出打工者 心态 蔬菜种植业 青年劳动力 新农村建设

[正文] 山东省寿光市,面积2048平方千米,人口108万,是潍坊市弥河下游的一个沿海冲积平原县级市,该市自上世纪90年代中期发展蔬菜种植业,至今已有十余年的历史。该市凭借农业和工业的双翼齐飞,第三产业的推动,登上了2006年全国百强县的第49位,经济实力可见一斑。田柳镇地处寿光中部,曾以拥有千载名胜王高塔而闻名遐尔,面积108平方公里,辖68个行政村,6.6万人。镇域南部淡水资源充足,土壤肥沃,蔬菜种植业发达,经济实力处于全市中等偏上水平。由于该市的蔬菜种植业遍布除羊口镇以外的全部乡镇,且各方面条件基本相若,故对田柳镇农民外出打工情况的调查可代表全市的农民外出打工情况(注:羊口镇属渔业、工业化镇,暂不列入讨论范围)。这次调查在田柳镇政府和各村村委会的帮助下,采用访谈法,走访了北岭、东青、西青、王高、袁桥、后疃、田柳、寨里、赵家、刘家十村,并对30多个外出打工者进行了访谈。在这里,向在调查中提供帮助的领导、村干部、村民表示感谢。

一、复杂的心态 一致的根源

在调查中发现,十村1982—1988年出生的人外出打工的比例竟然高达95%(在校读书的人暂不列入总体),且绝大部分属未婚的高中及高中以下学历者。而1982年以前出生的人却很少有人在外地打工。拒了解,之所以出现这么明显的年龄界限,一是因为该地的打工潮刚刚兴起,1982年以前出生的人几乎全部已成家,家庭阻绊了他们外出的脚步。二是因为1982—1988年龄段的青年几乎全部未婚。据介绍,1982—1988年龄段在外打工的人大约会有将近70%的人在成家后会继续留在农村务农。

在调查和访谈中,我发现:年青人如此疯狂地打工,可以归结为以下几种心理:

(1)我打工只是出去看看,熟悉一下城市社会,成家后我还是会在农村务农。

(2)我外出打工只是对自己的一种锻炼,增长一些见识,以免以后在与城市人打交道时吃亏。如果以后有机会,有了一技之长,进城安家也容易得多。

(3)家里农活太苦了,出去打工会轻松很多。

(4)在家务农没意思,也没出息。

(5)我也不想外出打工,也不想在家务农,只想享受现在的时光,但家里人逼我外出打工。

(6)我希望通过外出打工作为跳板,过城里人的生活。(7)我在城里有关系,是他们介绍我出去打工的。

以上的种种心态,我们可以做些简单地分析:(1)心态属于典型的好奇主义者,他们外出打工,只是为了满足自己对憧憬的城市生活的好奇心,他们没有自信在城市立足,故他们的外出打工只是暂时性的。(2)心态属于机会主义者,自己外出打工,学得一技之长,目的在于希望将来能有机会的情况下成为城市人的一部分,若没有机会,他们还是会在家务农。这类人随遇而安,他们打工也是暂时性的,所不同的是,他们一直关注城市,为自己寻找机会。(3)心态则属于逃避主义者。被蔬菜种植业的劳动强度所逼,迫不得已才外出打工。不过这类人在成家之后也会在家务农,假如没有找到足够养家的工作的话。(4)心态则属于等级主义者,他们认为劳动是分等级的,在家务农这是最低一级的劳动,他们认为做一个农民是一件丢脸的事,起码是没出息的,这类人往往会在城市漂泊,除非找到安适的工作安顿下来,这种人比较少,但留在农村之心也最弱。(5)心态属于享乐主义者,这类人不但不想劳动,而且差不多都是村里流里流气的“小流氓”,好吃懒做,父母在家管束不了他们,就让他们到外面打工历练了。(6)心态属于追求加机会主义者,这部分人大都有明确的人生目标,并且为了自己的目标不断追寻着,这类人的进取心是这七类中最强的。(7)心态属于依赖主义者,人际关系将是决定他们人生道路的关键,人际关系的亲疏、有无将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他们所走的道路,这类人是最无自主权的。

以上的种种心态,我们赘述了太多,其实我们发现了一个共通点:向往城市生活。也就是说城乡二元体制是上述种种心态出现的根本原因。

二、多重的压力 无奈的选择

在我所调查过的所有打工者当中,他们全部都是高中及高中以下文凭,也就是说,他们在学业上的失败,使他们被迫放弃了中国目前最有效的阶层流动途径——升学。精神上的空虚和理想的缺失使得他们失去了向上攀爬之心;严格的户籍制度、社会分层流动控制及知识的匮乏基本上使他们失去了爬上上层社会的机会。在这精神和现实的双压之下,作为一个打工者获准在城市安家,他们也认为这是自己一生一个重大的飞跃,已足以让他们心满意足,这也是他们所认为的唯一可以跳出农门的道路,故一批又一批的青年劳动力外流。

蔬菜种植业,是该地农村的支柱产业,是一个高度劳动密集型产业,且伴随着高投资、高风险。蔬菜种植业的劳动密度大,条件艰苦,该地从事该产业的农民大都有腰部、背部和腿部的疼痛,身体的健康程度令人担忧。且蔬菜种植业的工作环境充满化肥、农药,加之高温因素,菜农身体所承受的负荷可想而知。该产业如此重负荷劳动量的诱发点在于其工作时间的难以固定且连续。为了追求经济效益,该地农民一天的工作时间为10—14个小时,有时甚至高达16个小时,且根本没有假期,当地人的一句常用语“整天像忙死”可印证劳动强度之大。在如此大的劳动负荷下,父母不愿意子女过早地介入此项劳动,加之青年劳动力对此的畏惧,青年劳动力的外流也就不足为奇了。另外,由于蔬菜种植业原材料价格的上涨,而农产品的价格又不稳定,使得该产业成了高投资、高风险的产业。全国各地的纷纷效仿,使得蔬菜种植业已经不具备将青年劳动力留在农村的吸引力。不过,由于城乡二元体制和户籍制度的禁锢,这些打工者大部分会在成家之后继续从事蔬菜种植业,这也是他们的无奈。家庭需要稳定,在农村显然比城市更容易实现这个条件。

三、存在的独特 前途的未知

从上述的表述中,很容易看出:该地的外出打工者与全国流行的农民工有着显著的不同。首先。就表现形式来说,该地的外出打工者不能算是严格意义上的外出打工者,因为他们当中大部分人都没有跨越城市的范围,还没有逃离自己原来的生活圈子。不但保持着相当的人际关系,有些甚至还没有完全地脱离土地。其次,就人员的构成来说,该地的外出打工者主要由18—24岁的青年劳动力构成,这是一支十分年轻的队伍,与全国的青壮年劳动力农民工构成相比,他们的年龄偏小;就性别比来说,在外打工的男女比基本上是1∶1,与全国农民的性别比相比,要小很多,结构也合理。再次,就目的来说,全国流行的民工,他们的目的是为了生存,或者说是为了满足自己日常的一切开支;而该地的外出打工者的目的要复杂地多,但肯定的一点就是,他们的打工并不仅仅是为了满足日常的一切开支,这种愿望在他们打工的意念中基本不存在,因为他们都有退路,而且退路可以使他们生活得更好。最后,就结果来说,该地外出打工者大部分会回村定居生活,在城市中的打工只是一种体验。很少的一部分会像其他地方的农民工那样长久地定居于打工地点。

该地外出打工者的独特特点,使得人们难以推知,它到底是追随全国农民工潮流的“趋势”还是逆全国农民工潮流基本特点的“异流”?身份的难以确定使得它的前途难以预测,社会也难以对其定性引导。

四、曙光的难现 出路的等待

由于这股潮流发生于朱容基总理上台前后,是发生在中央加大对农民农村扶持之后,因此“新农村建设”很难抑止这股潮流的涌动。他们缺乏的不是生活的基本满足,他们缺少的是他们所认为的身份的平等、机会的平等和公平的竞争,更是对国家城乡二元体制的挑战。为了显示自己跟城市人处于同一平等位置上,他们进城去寻找这份感觉。作为这种精神上和政策上的需求,社会运行的惯性很难为他们提供他们所要的心理满足感,其改观的曙光依然难现。

篇6:村外出打工调研报告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第一产业吸纳农村劳动力和促进农民增收的空间已十分有限。农村剩余劳动力大量涌现,如何有效地转移和安臵,势必影响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发展和社会的稳定。怎样做好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工作,已成为各级党委、政府必须认真对待和研究的课题。近期,薛城区劳动和社会保障局会同薛城区统计局利用近一个月的时间,就农村劳动力资源及外出务工情况,开展了一次专题调查。现就调查结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报告如下,供参考。

一、全区农村劳动力外出务工的现状及特点

全区总人口41.08万人,农业人口占全区总人口的比重为61%;农村外出务工总数3.76万人,占全区农村劳动力总量的32.5%。外出务工人员中,男性2.41万人,占64.2%,人均月收入1050元。目前,我区农村劳动力外出务工仍处在较为低级的层面上,其特点表现在以下六个方面:

1、外出农民以青壮年为主,人员呈现稳定性。据调查,在全区外出务工人员中,20岁以下0.79万人,占21%;20—50岁的2.79万人,占74.2%;50岁以上的0.18万人,占5%,外出务工以青壮年为主,且这部分人员外出务工基本是常年外出,相对稳定。

2、外出农民受教育程度平均较低,就业层次较低。在农村外出就业劳动力中,初中以下文化程度的0.55万人,占14.6%;初中文化程度的2.73万人,占72.6%;高中文化程度0.39万人,占10.4%;大中专及以上文化0.08万人,占2.1%。外出务工人员以1

小学和初中文化为主。受农村劳动力素质、技能低的客观条件影响,因而难以进入较高层次的产业。从调查结果看,从事工业人员为

1.14万人,占外出务工人员30%;从事建筑业人员为0.94万人,占外出务工人员25%;从事交通运输业人员为0.38万人,占外出

务工人员10%; 从事批发零售业人员为0.27万人,占外出务工人

员7.2%;从事餐饮业人员为0.28万人,占外出务工人员7.4%;从

事其它行业0.75万人,占外出务工人员20.4%。从长远看,随着

经济发展水平的不断提高和高新技术产业的兴起,低素质劳动力的转移领域外出务工人员必将越来越窄。

3、省内就业比重高,省外就业比重低,就业半径小。从调查

结果看,在2007年外出就业农村劳动力中,省内就业的占85.9%,省外占14.1%。从就业人员地区分布情况看,乡外区内占48%,区

外市内占25%,市外省内占12.9%,省外的仅占14.1%。我区农村

外出劳动力仍以市内就业为主,市外就业流向地主要为青岛、烟台

等胶东地区,省外就业主要流向地为北京、上海、广东等地区。说

明大部分农民仍受传统观念的影响和束缚,导致就业半径较小

4、外出农民以中低收入为主,增收存在制约性。由于文化素

质、劳动技能等各方面因素制约,农民外出务工月收入在500元以

下的有0.19万人,占5.1%;501元—800元的有0.81万人,占21.5%;

801元—1000元的有1.46万人,占38.8%;1001元—2000元的有

1.03万人,占27.4%;2001元以上的只有0.27万人,仅占7.2%,外出农民工仍以中低收入为主,其自身综合素质较低影响了收入增

长的空间。

5、外出农民以亲友帮带为主,外出具有自发性。调查发现,多数农村劳动力的流动是经亲朋好友的介绍或引路而实现,通过政

府或社会职业中介服务机构组织劳务输出的人数不足流动总数的20%。特别是青年劳动力流动周期长,部分农村青年已完全摆脱了

农业生产而长期在外从事流动就业,流动时间在5年以上的占外出

务工人员总数的9.8%,举家外出的亦大有人在。

6、外出务工镇街之间不平衡。通过调查,发现经济欠发达的南部镇街如沙沟、周营外出较多

分别为9855人和6800人。而出

2329人,省外的以周营镇居多为

占全区出省的比重为44%。常庄、,分别张范和临城外出人员较少

为4182人、3078人和580人。

二、发展外出劳务经济的作用已初步显现

1、增加了农民收入。随着打工经济的渐趋成熟,打工收入在农民增收中发挥的作用越来越重要。2006年农民人均纯收入比

2005年增加469元,增长10.5%,而同期全区农民外出务工收入就

增加了86元,占绝对额的18.3%,起到了支撑作用。

2、提高了农民整体素质。大部分农民通过外出务工开阔了视

野,增长了见识,学到了技能,更新了观念,综合素质普遍有所提

高,许多人打工回乡后成了农村经济发展的带头人。

3、优化了资源要素的配置。从经济学观点看,劳动力的合理

流动、转移,改善劳动力与资本结合的比例关系,实现劳动力资源的合理配臵。而农村富余劳动力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必然产物,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是经济结构调整的内容之一,农民外出务工不

仅缓解了本地区农村富余劳动力的就业压力,更为重要的是优化了农村资源要素的合理配臵。

4、促进了城乡协调发展。据统计,农村外出务工户收入高于无外出务工户收入15%,且外出务工户消费水平也高于无外出务工户16%,外出务工促进了农民增收,提高了农民消费档次,缩小了城乡差别,对带动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促进了城乡协调发展。

三、制约我区农民外出务工的问题和因素

农村劳动力的双向转移,实现了把农村富余劳动力转变为商品,把农民从土地中解放出来,增加了农民收入,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但是农民外出务工还面临着一些亟待解决的困难和问题:

1、农民整体素质普遍不高。据调查,外出务工人员中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的占87.3%,而高中以上的只有12.7%,参加过专业技术培训的仅占19.8%。由于打工者少知识、缺技术,使得外出务工只能从事纯体力、技术含量低的廉价职业。同时,大多数外出务工人员思想保守,存在“小富即安”的思想,缺乏再创业精神。从事纯体力劳动仍然是农村外出务工人员的一个主要途径。由于当前绝大部分农村劳动力的素质偏低,技能单一,而就业市场对劳动力的需求正向高素质、高技能人才快速转变,外出就业的空间逐渐缩减,外出的农村劳动力往往是工作难找,钱难赚,大部分只能从事劳动技能低、劳动强度大、危险性高的行业。据调查统计,从事此类行业的农村劳动力占外出劳力的70%以上。

2、农村劳动力转移市场化水平较低。当前在农民外出务工过

程中,各级政府部门虽然创造了一些条件,区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门累计已安排农民工外出就业5.66万人次,但农村劳动力转移市场化水平还很低。一方面是城乡二元结构制约了农村劳动力市场化进程。另一方面农村劳动力转移市场尚处于一种自流状态。据调查,目前仍有3731人农村富余劳动力未就业,占农村富余劳动力总数的6.8%,20周岁以下的人占了近五成,而且文化程度绝大多数为初中及以下,劳动力转移的任务相当繁重,农村劳动力转移市场化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

3、农民外出务工缺乏制度保障。由于现行的户籍制度、就业制度、医疗制度、养老制度等方面的差别,使得进城的农民工还无法与城市居民平等地享有住房、医疗、失业保险、劳动保障和养老保障等方面的社会福利。农民工往往是劳动时间长、强度大、条件差,一旦出现工伤事故,多数也只能协商解决,农民工合法权益得不到有力的保障。

4、农民外出务工带来的社会问题日益凸显。由于外出务工的农民在当地一般都是文化水平较高、身体素质较好,且有一技之长的年轻劳动力,留在家的大多是老人、妇女和儿童,许多农户少了“顶梁柱”,村组公益性体力活无人干,老人赡养、子女教育、家庭和社会治安等一系列社会问题日益凸显,应引起高度重视。

四、下步对农民外出务工的对策及建议

1、加强对农村劳动力的培训,提高农民素质。一是进一步巩固农村九年义务教育,提高农民的整体文化素质;二是健全完善农村劳动力就业培训体系,按照市场化、社会化的要求,增加职业培训基地;三是加大职业培训宣传和力度,按照市场需求,突出培训

重点,有针对性地对农村富余劳动力进行技能培训,使他们有一技之长,增强就业稳定性,提高从业收入。

2、加强劳动力市场信息的交流,保证劳动力供需双方的联系畅通。一是政府应随时掌握农村劳动力外出务工情况,了解外出人员数量、分布地区、工作状况、思想动态等方面情况,加强与外出务工人员的联系和沟通;二是应积极与沿海发达地区及大中城市政府和用人单位联系,建立长期的劳务输出关系,及时为当地农民提供劳务信息。

3、采取各种措施,维护外出人员的合法权益。一是通过宣传教育,增强外出人员自身的维权意识;二是加大劳动执法力度,对外出务工人员相对集中的地方,加强与当地政府维权部门的联系,切实保障外出务工人员的合法权益。

4、坚持“送出去”与“请回来”并重。在鼓励农村富余劳动力外出转移的同时,还要注重“请回来”,对愿意回乡创业的外出务工人员,政府应当给予关注和关心,鼓励他们回乡创业,并为他们提供优惠政策,甚至资金技术支持。

5、优化社会服务,切实解决好外出务工人员的后顾之忧。加强农村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维护农村社会稳定。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作用,帮助“留守户”解决好生产生活的困难,可适当成立生产“互助组”,解决好外出务工人员的后顾之忧。

上一篇:初中雾霾作文600字下一篇:最遥远的距离经典语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