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奥会主题作文七年级

2024-05-23

冬奥会主题作文七年级(共13篇)

篇1:冬奥会主题作文七年级

我们每个孩子都是一只小小鸟,它不能总依靠在父母的翅膀下,总有一天,它飞出去。仰首是春,俯首是秋;月圆是画,月缺是诗。伴随着时间的脚步,我们渐渐长大了。我们要学会如何感恩父母、感恩老师。

母亲常告诉我:孩子,人生应是一个引号,把经历中最刻苦铭心的片断“引”起来,藏在心底,让它成为回忆的瑰宝,前进的鞭策。我不紧想起了我的启蒙老师,是她牵着我走进人生大门,教会我如何做人;是她在我悲伤时给我心灵的安慰,在我失败时给我重振的勇气。我将这段记忆放在引号中,成为我心灵深处的宝石。

父亲常告诉我:孩子,人生是一串长长的省略号。面对自己的荣誉、鲜花,省略些吧,这样,你才能淡泊一切浮躁,去寻找一种比生命更长久的踏实。面对别人的过错,省略些吧,这样,你才微笑着用你的胸怀去容纳整个世界。于是,我学会了一颗包容万物的心灵。

可父母又在耳边经常提醒我,其实,没有谁的人生可以成为一个完美无缺的句号,正所谓“金无足赤,人无完人。”可贵的是,你一直都在追寻着句号。这不是目的,而是过程。最重要的,也是这个过程。我突然发觉,在我寻求“句号”的过程中成功。我懂得了人生就是一个过程,一个不以生为始、不以为终的过程。于是,我学会了如何珍惜我所经历的一切。

父母这样教导我让我懂得许多道理,使我以后成长的道路上少了很多困难,又使我明白了父母为了把我从一个不懂事的孩子教育培养成一个健康、性格开朗、有理想的少年,花费了不少心血,回想起这么多年来,每次学校召开家长会,都是你亲自为我开。每当我有缺点或犯错误的时候,你们不放过,总是耐心开导,严格要求。所以,以后我要用我的行动去回报你们,回报您对我的养育之恩,回报您对我的关心与教导之恩。

篇2:冬奥会主题作文七年级

星期六我和妈妈吃完了午饭时,就开始干了起来,我们准备了2个大盆,一个里面放半盆水,另一个空空如也,我们提着辣椒的袋子,到了厨房,我们就开工了,我和妈妈是这样分配的,妈妈来洗辣椒,我来把辣椒的“把儿”拔掉,我们就这样忙活了1小时,另一个大工程又来了——剥蒜,我们一人一盆蒜,开始比赛剥蒜,又是1个小时过去了,已经是2点30了,我们赶紧干下一个工程——切辣椒,我们得把辣椒切成块,才可以打辣椒,所以我们又开始,忙碌了,在切辣椒的时候,空气里弥漫着辣椒的味道,呛的我和妈妈不禁流下了眼泪,我和妈妈不得不戴上口罩。

终于可以大辣椒了,妈妈拿着魔法棒在锅里搅,是不是有辣椒种喷到脸上,弄得脸上火辣辣的,我不停的把脸上的种子拿下来,还不停的打辣椒,这个环节简直是太艰辛了。我和妈妈轮流打辣椒,在我们交换的时候,爸爸严肃的走了过来,爸爸说:“嗯…为了人民会有好的粮食,你们要加油,我的油不够了,去下楼补充一些。”妈妈不耐烦的说:“你说人话!”爸爸说:“你好好打辣椒,我下楼买烟。”我们俩叹了口气。

篇3:七年级作文教学六法

如何打破学生写作的僵化、题材的老化、语言的套话、素材的俗化的局面, 指引他们结合初中的生活, 投入到新鲜而富有活力的中学时代中来, 对他们进行写作兴趣的引导、作文素材的积累、语言运用的娴熟、真话作文的重塑与训练, 将是一件富有挑战性与建设性的工作, 对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将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

1. 借助教材, 突出课堂作文训练的针对性。

起始年级应重视基础, 从课本出发, 充分发挥教材作用, 结合教师课堂的传授与同主题文章的阅读开展系列主题写作教学, 关注课堂教学的预设与训练的针对性。

教材以主题为单元, 打破了旧教材按体裁组织内容的僵化格局, 从追寻生命意义、坚定理想信念、感受自然风光、探索科学奥秘、领悟温馨亲情、激发想象思维六个单元模块入手, 给学生和教师提供了一个崭新的学习天地。在这里, 语文的含义丰富了, 语文的外延扩大了, 语文与其他学科的联系更加紧密了。虽然“她”依然没有提供写作的系统指导与评价的统一标准, 只是从一个单元教学主题出发, 进行主题式写作, 只有六篇作文训练的量, 远远达不到对学生读写文字训练的量化标准, 但是大量的贴近学生生活的阅读文本的摘选密切并丰富了学生的生活, 开阔了学生的视野。

2. 切实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 让学生从敢说、能说开始入门。

说是写的基础, 学生只有敢于说话、说得流利、准确、有条理, 才有可能比较好地写作, 因为说口随心走, 笔随口走, 因此锻炼学生的语言能力就成为作文训练的基础功课之一。如课堂上的口头小作文、课文朗读、班级及学习小组间的辩论会等, 教师要及给学生以善意的提醒, 告诉他们注意把每一次发言都当成一次语言表达的训练, 尤其是在发言前先理清思路, 删繁就简, 比较清楚地说明自己的观点、描述出自己想说的事物或情景。

3. 指导学生多读优秀作品, 从仿写逐步过渡到独立创作。

作文如习字, 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 在练习过程中, 如果我们不能给学生提供一些高水平的“范文”, 学生是很难体会到优秀作文的优点和魅力的。在农村中学中, 这些“范文”来自于语文教材、同学的优秀作品和教师的“下水文”等。要在阅读的基础上让学生做读书笔记, 找出有特色的词、句, 领会涵义, 并摘录下来, 并尽可能多地运用到写作当中, 学生在研读这些作品的过程中可以了解一篇优秀作文应该具备的基本要素。

4. 划出作文中有关描写、议论、抒情的语句。

在引导学生掌握记叙表达方式的基础上, 让七年级学生掌握并恰当运用描写、议论、抒情等表达方式, 是提高七年级学生记叙文写作水平的重要途径。但学生往往在综合表达方式的运用上做得不够好。为此, 我在课堂教学中首先要求学生能准确地分辨课文中描写、议论、抒情等表达方式;其次在写作文时要渐渐学会运用它们, 并在作文中把这些表达方式各自标示出来, 这样可使七年级学生从不会运用多种综合表达方式到有意识地、自觉地运用。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 他们明白了写作文如果只用记叙文这种单一的表达方式, 作文就会像寒风中光秃秃的大树, 缺少生命力和美感;有了描写、议论、抒情等表达方式的综合运用, 作文才能像夏日的大树, 枝繁叶茂, 生机勃勃。

5. 指导学生认真观察, 体验生活, 用心思考, 培养学生做生活的有心人。

中学生的作文, 要求学生自己写出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 而这种感受和体验都来源于生活, 而观察是学生体验、了解生活的重要方式。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对于写作来说, 材料是木之本、水之源。为了获取材料, 必须学会观察, 无论是写景还是写物, 都离不开观察, 只有通过仔细的观察, 才能写出景物的个性来。伟大的革命先驱者鲁迅先生在谈到写作的时候曾经说过这样的话:“要创作, 第一须观察”, “对任何事物必须观察透彻, 方好下笔。”法国作家福楼拜在指导他的学生莫泊桑写作时强调指出:“对你所要表现的东西, 要长时间注意去观察它, 以便能发现别人没有见过和没有写过的特点。任何事物里, 都有未曾被发现的东西, 因为人们用眼观看事物的时候, 只习惯于回忆起前人对这事物的想法。最细微的事物里也会有一点点未被认识的东西。让我们去发掘它。”所以说, 观察是写作前的必要准备, 是摄取信息的重要途径。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让学生养成良好的观察习惯对于写作来说非常重要。学生通过感觉器官的活动, 对需要了解的事物或对象从各种角度、各个侧面进行仔细的观察与积累, 捕捉生活的每一个精彩瞬间, 形成有关事物的感性认识, 把生活中的美妙感受细细地写下来, 这就为进一步的语言表达做好了必要的准备。从这点来说,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对七年级学生来说十分重要。教师应该结合学生的知识水平、生理情况, 结合本校的特点, 结合学生的学段特点, 充分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指导学生观察身边的生活, 体验自身经历的事情, 并及时地记录下来, 占有丰富多彩的生活素材, 使得学生在写作中有“米”下锅, 写出自己独特的感受和体验。

6. 作文形式要多样, 以写读书笔记为主。

篇4:冬奥会主题作文七年级

俗话说:“寸有所长,尺有所短”,人也如此,每个人都有自己所擅长的东西。下面一起来展现一下自己的“才能”吧。

[教材链接]

1. —What can you do, Li Xin?

—I can do Chinese kung fu.

——李欣,你能做什么?

——我会中国功夫。

2. —Can you help kids with swimming?

—Yes, I can.

——你能帮助小孩游泳吗?

——我能。

3. —Can she speak English?

—Yes, she can. / No, she can’t.

——她会讲英语吗?

——是的,她会。/ 不,她不会。

4. —Can Bill play the guitar?

—Yes, he can, but he can’t sing.

——比尔会弹吉他吗?

——是的,他会,但他不会唱歌。

[聊天室] 现在咱们分角色,走进“聊天室”体验一下。

A: David, can you play the piano?

B: No, I can’t. I think it’s too hard.

A: Look, here’s a football. Can you play it?

B: No, I can’t. But I want a go.

A: OK. You can play it like this.

B: Wow!That’s easy.

A: Yes, that’s right.

B: Thanks. I think I can do it now.

A: David, 你会弹钢琴吗?

B: 不,我不会。我觉得这太难了。

A: 看,这儿有个足球。你会踢足球吗?

B: 不,我不会。但我想试一下。

A: 好的。你可以像这样踢。

B: 哇!这很简单。

A: 对啊。

B: 谢谢。我想我现在会踢了。

◎询问时间◎

“时间就是生命”, 珍惜时间,做事守时、准时是我们应该养成的好习惯。所以做任何事情,弄清楚时间很重要。应该怎样用英语来询问时间呢?下面我们一起来学一学,练一练吧!

[教材链接]

1.—What time do you usually get up, Rick?

—I usually get up at five o’clock.

——瑞克,你通常几点起床?

——我通常5点钟起床。

2. —What time does he eat breakfast?

—He eats breakfast at seven

o’clock.

——他几点钟吃早饭?

——他在7点钟吃早饭。

3. —What time is it?

—It’s eight thirty.

——几点了?

——8:30。

4. The bus usually takes him to work at 19:15.

公共汽车通常在19:15带他去上班。

5. At around eight o’clock, I go to school.

在8点钟左右,我去上学。

用“数词+ o’clock”表示整点,o’clock为of the clock的缩写式,必须用单数形式,因此不可说ten o’clocks。有时也可省略o’clock,只读“钟点数”。例如:

It’s eleven (o’clock) am now.

现在是上午11点。

[聊天室] 现在咱们走进“聊天室”,亲身体验一下。

Tom: Jim, what time do you get up on weekdays?

Jim: Well, I live near my school. So I get up at a quarter to seven. I never (從不) go to school late.

Tom: Do you have breakfast at home?

Jim: Yes, I usually have some cakes and a glass of milk. Sometimes I have some rice.

Tom: And when do you go to school?

Jim: Class begins at eight o’clock, so I go to school at seven forty-five, and I have lunch at school.

Tom: When do you get home?

Jim: I leave school at five past five and I get home at fifteen past five.

Tom: Jim, 平时你什么时候起床?

Jim: 我住得离学校很近,所以我6:45起床。我上学从不迟到。

Tom: 你在家吃早餐吗?

Jim: 对,我通常吃一些蛋糕还有喝一杯牛奶,有时候也吃一些米饭。

Tom: 那你什么时候去上学呢?

Jim:8点钟开始上课,我7:45去上学。我在学校吃午饭。

Tom: 你什么时候到家呢?

Jim: 我5:05离开学校,5:15到家。

◎谈论喜好◎

常言道:“萝卜青菜,各有所爱”,每个人都有各自最喜爱的东西,怎样用英语准确地表达自己的“最爱”呢?

[教材链接]

1. —What’s your favorite subject?

—My favorite subject is science.

—Why do you like science?

—Because it’s interesting.

——你最喜爱的科目是什么?

——我最喜爱的科目是科学。

——你为什么喜爱科学?

——因为很有趣。

2 —Why does she like P.E.?

—Because it’s exciting.

——她为什么喜爱体育?

——因为它令人兴奋。

3. —What’s your mother’s favorite color?

—Her favorite color is blue.

——你妈妈最喜爱的颜色是什么?

——她最喜爱的颜色是蓝色。

4. I like my music teacher, Mr Cooper.

我喜爱音乐老师库珀先生。

5.—Who is your favorite sport star?

—Deng Yaping.

——谁是你最喜爱的运动明星?

——邓亚萍。

[聊天室] 现在我们一起走进“聊天室”,体验一下。

A: What are your favorite things?

B: My favorite things are collecting stamps and taking photos. And you?

A:My favorite things are swimming and skating .

B: Why do you like them?

A: Because they are interesting.

B: Oh, what’s your favorite subject?

A: I like art best.

B: Who is your art teacher?

A: My art teacher is Miss Yang.

A:你最喜欢做什么事情?

B:我最喜欢集邮和摄影。你呢?

A:我最喜欢游泳和溜冰。

B:你为什么喜欢呢?

A:因为它们很有趣。

B:嗯,你最喜欢的科目是什么?

A:我最喜欢美术课。

B:你们的美术老师是谁呢?

篇5:的魅力七年级主题作文

还记得我刚刚注册博客的时分,还什么都不晓得,不晓得这是干什么的,那是干什么的,总是要问问博友们,博友们也都会热心肠答复我,对此,我每次想起这件事的时分,我的心里都会冷飕飕的。

一次,闲来无事,坐在电脑前,阅读博友们的博文,突然看到一篇文章标题的旁边,有一个很奇异的符号“,很不了解,就问了问一个和我关系很好的博友,他通知我,这个符号是代表你的博文写的很好很新颖的标志,由于,只要这样,才会失掉这个符号,听完之后,我非常的羡慕,便暗暗下定决计,一定要努力失掉。“

从此,我屡屡写完文章之后,总要经过一遍又一遍的修正,那位博友也看出了我的努力,便向我引荐了几篇文章,让我读一读,学学人家的写作手法,我读完之后,深有感受,依照人家的写作手法,写出了《五瓣花》这篇写物文章,还真就被引荐了,这真的很令我快乐,我由衷的感激那位博友,是他把好的文章分享给我,让我把文章写得更好,我在这里对那位博友说一声谢谢!

篇6:懂得了欣赏七年级主题作文

欣赏,是一幅美的`画卷;欣赏,是一首动听的音乐;欣赏,是一个快乐的音符。既然欣赏这么美妙,那么我们就开始欣赏之旅,学会欣赏这有顽强生命的世界。

不怕风吹雨打,依旧长在那里,没有人注意到它。它被朱自清喻为从地下“钻”出来,这拟人化的动词,把它比喻得淋漓尽致。

农民踩在脚下,不会痛惜;牛羊嚼在嘴中,不会感激;小孩握在手心,不会珍惜。人啊!我们真的不知道欣赏它吗?

听,它好像在坚强的诉说:“我什么都不怕,风吹雨打我会依然的站在这。”看,蓝色的小碎花,一簇簇的,随风飘摇很美。就像它的头上戴着素淡的装饰品。可是。很多农民不懂它的美丽,把它当做杂草要除掉,毫不怜惜。可它还是坚强的长出来了。在校园的一隅,标语牌上打出“小草也有生命,脚下请留情。”这十一个字明晃晃的刺晃着我们的眼睛,可是有些人依然我行我素,无情践踏、蹂躏。不知生命的高尚。

我在窗边种了一株小草,那时却因为学习紧张,无暇顾及。我心里想:它一定死了。有一天,我走到窗前,惊奇的发现,它不但没有枯萎,还开出了素雅的花迎着清凉的风,摇曳、翩跹,霎时美丽。草的生命是如此坚韧,我没有给它浇水、施肥,它依靠“天然肥料”——大自然,存活下来。我不得不敬重生命的价值。

古人云:“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表现了梅花崇高的精神品质及其的高洁。

梅花的品质,也没有它的高贵。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表现了竹子的坚韧、挺拔及高雅。

竹的高雅,也没有它的清新。

它的清新与高雅,表现了它独特之处,呈现出另一种美。

它——就是那是动物充饥的植物,小草。

草,随处可见,又有多少人学会欣赏它呢?

篇7:有一个梦想七年级主题作文

我有一个梦想,梦想当一名解放军,身穿绿装,手扛钢枪,抓坏蛋,保家卫国,让所有的爷爷奶奶笑口常开,让所有的小朋友能自由自在地玩耍。

我有一个梦想,梦想当一名科学家,研究地球的邻居月球,让月球成为像地球一样美丽的星球。那里空气清新,云朵洁白,小草鲜绿,花朵娇艳 ,河水清澈;那里充满无限生机,金丝猴爬上树梢,大象在悠然踱步,斑马在草原上飞奔。

我有一个梦想,梦想当一名宇航员,像杨利伟叔叔、景海鹏叔叔、刘洋阿姨一样,穿着中国制造的航天服,乘着中国制造的宇宙飞船,在太空遨游,探索太空奥秘,为人类服务。

我有一个梦想,梦想长大后能成为一名国家领导人。在我的英明领导下,国泰民安,不会有敌人入侵,不会有灾难,整个中华大地绽放最美的笑脸,中国昂首挺立在世界的东方。

我有一个梦想。

我梦想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梦中的我,在宽敞明亮的教室里认真地学习,希望有朝一日国家能随着我们少年的强大而强大。

我有一个梦想。

我梦想全国人民安居乐业,喜笑颜开。梦中的我,昨天还在美丽的南国捡贝壳,今天已到北方碧草连天的大草原上策马奔腾;梦中的我,漫步在鲜花盛开的公园,看美景听欢歌,与不认识的人友好地打招呼。

我有一个梦想。

我梦想中国九百六十万平方公里的大好河山永远美丽。梦中的我,站在黄河岸边感受惊涛澎湃、一往无前的气势;梦中的我,站在泰山之巅,俯瞰青山绿水,感受“一览众山小”的情怀;梦中的我,抚摸万里长城上的每块砖石,聆听历史的不朽神话。

篇8:七年级作文教学序列设想

反过来说, 作文只有成为学生内在的主动之需, 即“为生命而写”, 才能有真正的动力之源。让学生说自己想说、愿说、会说的话, 这就要用贴近学生心灵的, 和学生的身心发展相吻合的作文教学去唤醒学生的作文潜能。

当然, 学生获得语言能力的过程, 是一个长期积累、感悟和应用的过程。如何让这个漫长的习得过程更见效呢?系统论认为, 整体大于局部之和。也就是说, 有整体的规划, 有一个科学的序列, 其效能就越高。

于是, 我从“习作目的”、“习作内容”和“教学序列”出发, 对初中三年作文教学进行了序列化研究, 美其名曰“激情体悟升格”作文序列研究。

三个年段各有侧重点:

七年级:激情与导源。激发学生自觉地将视野投向生活, 主动关注自我生活, 形成一种习惯和能力。鼓励写不受束缚的随笔、观察日记, “以我手写我心”, 激励学生广泛地读, 广泛地写, 广泛地积累。

八年级:体察与感悟。注重阅读吸收, 积淀感悟, 强化个性体验, 培养学生思维发展的丰富性、多样性, 提升学生的思维品质。

九年级:规范与升格。作文训练坚持“要求”与“放手”相结合。“要求”, 即从题目出发, 有针对性地进行选材立意、篇章结构的升格训练。“放手”, 即在一定要求下大胆创作, 绽放思想和情感的火花。

本文着重介绍七年级作文教学序列。

给七年级学生的作文教学定位叫“激情”, 指激发情感和兴趣, 就是从写作的内容和写作的动机入手, 激发习作的兴趣, 鼓励写自己想写的东西, 拓展自由表达的空间, 倡导言而有物。清晰地记录有趣的, 刻骨铭心的, 真实的, 有价值的东西, 保留鲜活的细节, 让嘻笑怒骂和喜怒哀乐都成文章。

依据学生的成长过程、身心特征及课文内容 (人教版) , 确立了如下序列体系:

七年级作文训练内容和目标体系

七年级上:

序列话题1:迎新, 课文相扶:《我的老师》《再塑生命的人》《王几何》, 阅读相助:《繁星·春水》《泰戈尔诗集》, 题目示例:《这就是我要生活三年的地方?》《哇, 新班主任!》《第一次住校》, 内容和目标:结合新入学经历, 学会描摹人物和情景, 抒写真实新鲜的感受。

序列话题2:忆往, 课文相扶:《秋天的怀念》《羚羊木雕》《荷 叶 母亲》, 阅读相助:《撒哈拉的故事》, 题目示例:《又到___时》《那些_______的日子》, 内容和目标:回忆往昔岁月, 学会描述难忘的人和事, 抒发深切的怀想之情。

序列话题3:赏景, 课文相扶:《春》、《济南的冬天》, 阅读相助:《朱自清散文》, 题目示例:《太阳下山了》、《如果我有一所房子》, 内容和目标:结合阅读和体验, 学会描写美丽景致, 表现自然美好。

序列话题4:记人, 课文相扶:《散步》《金色花》《走一步, 再走一步》, 阅读相助:《草房子》, 题目示例:《我家保姆》《为别人喝彩》, 内容和目标:观察身边的人, 学会描述交往细节, 表达自己的爱憎情感。

七年级下:

序列话题1:岁月为师, 课题相扶:《爸爸的花儿落了》《丑小鸭》《最后一课》, 阅读相助:《童年》《伊拉龙》, 题目示例:《我是个_________的孩子》《父母眼中的孩子》, 内容和目标:感受亲人师长的关爱, 描述事件和人物言行, 表现人物个性特征。

序列话题2:名人为友, 课题相扶:《音乐巨人贝多芬》《福楼拜家的星期天》, 阅读相助:《人类的群星闪耀时》, 题目示例:《我和_________的对话》《是你, 点燃了我的梦想》, 内容和目标:结合阅读体验, 学会想象和描述和名人的交流的情形, 表达自己的情怀追求。

序列话题3:兴趣为伴, 课题相扶:《安塞腰鼓》《竹影》《观舞记》, 阅读相助:《缘缘堂随笔》、《甘美的回忆》、 (丰子恺) , 题目示例:《我和____的亲密接触》内容和目标:回顾与兴趣爱好的结缘经历, 学会描述过程, 抒写高雅情趣。

序列话题4:动物为邻, 课题相扶:《斑羚飞渡》《马》, 阅读相助:《动物小》 (沈石溪) 、《跑猪噜噜》题目示例;《我家的______ (动物) 》《我 (动物) 眼中的人》内容和目标:结合与动物的交往过程, 学会描写动物的情状, 表现自己的爱好情致。

在践行这个序列体系的过程中, 遵循了如下的原则策略:

1.作文的内容和学生成长过程相结合。《语文课程标准》指出, 语文教学“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 “学生生理、心理以及语言能力的发展具有阶段性特征……应该根据不同学段学生的特点……采取合适的教学策略”。我结合了学生的生活、成长过程、学习表达的阶段性特点, 教材内容等实际情况, 设置了写作话题 (是话题, 而非题目) 。

七年级开学伊始, 学生从小学升入了初中, 接触的人、事、物在变, 思想情感也在变化, 学生在时空和精神领域都进入了一个全新的世界。所以让学生以“迎新”为话题, 描写新环境、新老师、新同学、新感受。如《这就是我要生活三年的地方?》《哇, 新班主任!》《又迟到了》《食堂的队伍好长啊》等, 读这些习作, 感觉到学生们正睁大眼睛看着这个新奇的地方, 疑惑、忐忑又欣喜, 学生说出了真心话, 写出了真感受, 语言个性鲜明。

一段时间后, 学生也逐渐熟悉了中学的一切, 当他们有时低下头来踢着脚边的石子, 或看着窗外的雨, 又不禁怀念起小学的点点滴滴, 在不经意时陷进自己的情感里头, 于是适时地让学生以“忆往”为话题, 让他们用文字想念小学的美好时光, 思念那些朋友。

“多角度地观察生活, 发现生活的丰富多彩, 捕捉事物的特征, 力求有创意地表达。”就要求引导学生去写自己熟悉的生活, 写自己感兴趣的事情, 可以写生活见闻和生活感受, 一句话, 就是让学生写自己想写的内容。

2.写作的内容和课文教学相照应。虽然现行人教版课本没有很好地体现作文训练的序列, 但无法回避学生每天面对一篇篇课文, 课文是阅读的载体, 也是读、写的契合点。在确定写作序列的内容时, 结合课文内容和单元主题, 在课本中寻找写作教学点, 力求能相呼相应, 相得益彰, 促进语文阅读和习作能力的齐头并进。

教学《济南的冬天》时, 让学生评析老舍是怎样描绘他心目中的冬天的, 这些精妙的描写引发你怎样的联想, 请描绘下来。这一过程, 既是在写作内容上引发学生的联想, 又让学生领悟到情感是写作的前提, 让读和写打通。上《天净沙·秋思》后, 让学生对课文进行散文化的改写;学完《论语十则》, 让学生对孔子说话时的具体语境进行想象再造。在提升了学生的写作能力, 也增添了阅读和习作教学的趣味性。

3.训练形式和学生的心理需求相适应。激发起习作的兴趣之后, 还得给学生一些习作的平台和展示的舞台, 让习作变得轻松愉快而又简单易行, 有成就感, 才能更久地维持兴趣。我选用“文集”作为学生写作和交流的主阵地。

说得夸张点, 每个学生的心里也都沉睡着一个作家, 而他们最需要的则是来自教师的呼唤。因此, 在教学实践中, 应致力于唤醒学生的写作意识, 培养善感的心灵、善思的头脑、丰富独特的写作储备和发表展示的欲望, 当写作成为他们心灵的需要时, 我们的写作教学, 才算是真正成功了。学生的写作兴趣一旦被激发出来, 就乐于去写, 就会不断产生新的乐于表达的欲望, 学生的写作将会由外在的需要转化为内在的需要, 这正是我们所要追求的作文教学的高境界。

当然, 让学生行走在科学、有序的能力习得之路上, 必定使效能提高。“序列化”是将作文教学内容和方法规范化, 按照一定的顺序有步骤、有计划地实施作文教学。序列化讲求过程的科学性、操作性和程序化。强调序列和指导跟学生的个性创作是辨证的、矛盾的统一体, 决不能因此束缚学生的思考, 扼杀其写作个性。出发点是将二者的关系调试到最佳状态, 使教学效果最优化。

参考文献

[1]黄金权:《作文教学:从“写作体”向“生命体”回归》 (《教育学术月刊》2010年第4期) 。

[2]程少堂:《繁荣与遗憾:反思作文教学改革30年》 (《中国教育报》2008年2月1日) 。

篇9:冬奥会主题作文七年级

当我们想知道某人或某物在哪儿时,如何进行询问和回答呢?

[教材链接]

1. —Where’s my backpack?

—It’s under the table.

——我的双肩背包在哪儿?

——在桌子下面。

2. —Is it on the dresser?

—No, it isn’t.

——它在梳妆台上吗?

——不,它不在。

3. —Where’s the notebook?

—It’s on the bed.

——笔记本在哪里?

——在床上。

4. —Where’re his keys?

—They’re on the dresser.

——他的钥匙在哪儿?

——在梳妆台上。

5. —Where is Tom?

—He is in the classroom.

——汤姆在哪儿?

——他在教室里。

[常用口语]

1. —Are my books on the chair?

—No, they aren’t.

——我的书在椅子上吗?

——不,不在。

2. Here is a pencil.

这儿有一支铅笔。

3. There is an eraser on the floor.

地板上有一块橡皮擦。

[背景链接]

1.where是疑问副词,意思是“在哪里”,常用来引导特殊疑问句,在句中作地点状语,也就是说,对一个句子中的地点状语提问时,通常用where来提问。例如:

My pen pal is from America.

→ Where is your pen pal from?

但要注意,有些表地点的介词短语在句中作后置定语,而不是地点状语,此时不可用where来提问。例如:

The book on the desk is mine.

→ Which book is yours?

2.where也可以用于询问某人在哪儿,某个地方在哪儿。例如:

—Where’s Peter?

—He’s near the window.

——彼特在哪儿?

——他在窗子附近。

—Where is the school?

—It’s near the park.

——学校在什么地方?

——在公园附近。

3.当询问的物品数量是单数时,句中的be动词用is,是复数时,be 动词就用are。例如:

Where’s my T-shirt?

Where are my shoes?

◎提建议及回答◎

同学之间应该互相关心、互相帮助,要想让对方接受我们的建议,得讲究提建议的方法,方法不恰当,再好的建议也不会被采纳。同时对别人提的建议也要明确回答以表明自己的观点。

[教材链接]

1. Let’s play ping-pong.

让我们打乒乓球吧。

2. Let’s play soccer.

让我们踢足球吧。

3. That sounds good.

那听起来很好。

4. It’s boring.

这很枯燥。

[常用口语]

1. Shall we go for a walk?

我们去散散步好吗?

2. How about playing tennis?

打网球怎么样?

3. What about another cup of tea?

再来一杯茶好吗?

4. Would you like to come to my birthday party?

你愿意参加我的生日聚会吗?

[背景链接]

1.let’s是let us的缩写形式,us是let的宾语。向某人提出建议常用“Let’s +动词原形”这一句型。这种句型多用“OK / All right”或“Sorry, but...”等来回答。

2.“Shall we + 动词原形?”这个句型回答时不可以说 “Yes, we shall”或“No, we shall not”,而应根据情况选用“OK / All right/ Good idea”等来作肯定回答;用“No, let’s...”等作否定回答。

3.“Would you like +名词或动词不定式?”这一句型意为“你想要……吗?”,也能用来表示建议,这种建议常希望对方给予肯定的回答,含有请求的意味。其答语常用“Yes, please / Yes, I’d love (like) to / No, thanks”等。

4.同意别人的建议时还常用“Of course / Yes, I think so / With pleasure / I agree with you”等来回答。不同意还可用“No, I don’t think so / No, I’m busy / I’m afraid not / I don’t agree”等作答语。

◎谈论喜好◎

在与人相处的过程中,你善于表达自己的情感态度吗?我们如何用英语表达自己的喜好呢?

[教材链接]

1. —Do you like bananas?

—Yes, I do.

——你喜欢香蕉吗?

——是的,我喜欢。

2. —Does he like pears?

—Yes, he does. / No, he doesn’t.

——他喜欢梨子吗?

——是的,他喜欢。/不,他不喜欢。

3. They don’t like broccoli.

他们不喜欢花椰菜。

4. For breakfast, Tom likes eggs, oranges and bananas.

早餐,汤姆喜欢吃鸡蛋、桔子和香蕉。

[常用口语]

1.—What’s yourfavoritesubject?

—My favorite subject is maths.

——你最喜欢的科目是什么?

——我最喜欢的科目是数学。

2. I really like his movie Rush Hour.

我真的很喜欢他的电影《尖峰时刻》。

3. —What kind of movies do you like?

—I like action movies a lot.

——你喜欢哪种类型的电影?

——我最喜欢动作片。

4. I also like French fries.

我也喜欢吃薯条。

5. He likes it very much.

他非常喜欢它。

[背景链接]

1.英语中常用“like + 名词 / 代词”表示“喜欢某人或某物”,在句尾常用a little , very much , a lot等来表示喜欢的程度。表达不喜欢某人或某物时常用“ don’t like+名词/代词”或“dislike+名词/代词”,如果在句尾加上at all,则表示“根本不喜欢……;一点也不喜欢……”。例如:

She doesn’t like dessert at all.

她一点也不喜欢甜食。

篇10:陪伴的滋味七年级主题作文

那冷风如同恶狼一般凶残贪婪的一涌而上,强劲的可以把脸刺疼;月色倒是有些温婉但又带些清冷,那潺潺月光如流水般映在马路上又忽而消散;路人分外稀少,一幢幢高耸的大厦纷纷散发着孤独的炫光,灯火通明,和这寒风冷月不大相称。

这便是冬日再寻常不过的晚景,一缕笛声缭绕增添了些许异彩。

我细细聆听起这笛声,却发现笛声并不如想象中那般宛如流珠,翠若星云,笛声吹得并不连贯,每吹出几个音符就会停顿几秒钟,让人有些心急,总觉得笛声不会再响起了;正当我为吹笛人着急时,笛声又如钟摆一样有些生硬的摆起来。一定是个初学笛子的小孩子吧!我想象他手忙脚乱对着乐谱按竖笛的情景,不禁哑然失笑。

这是一曲简简单单的《小白船》,笛声忽断忽续,令我有些怅然,令我陷入了记忆的最深处,嘴角弥漫起一丝淡淡的苦笑,突然觉得月色似乎柔婉得不太真切了。

曾经的我也对音乐有着一颗炽热的心,可却也随着时间而渐渐磨平,面对晦涩难懂的乐理知识,我毅然的远离了竖笛,如今听起这寒冬深夜里的笛声,才后悔起当初愚稚的决定。从箱子里轻轻取出那久违的竖笛,熟悉却又陌生的气息充斥着鼻腔,猛然想起那句歌词“你是如此的难以忘记,浮浮沉沉的在我心里”,一刹那的一阵风竟吹痛了心。立在窗前,伴着窗外可爱的笛声我吹响了曾被自己放弃的梦。眼前仿佛真的就有了一只小小的白船儿,流淌在宁静的月色里。

篇11:陪伴的滋味七年级主题作文

最简单的陪伴

三年前,妈妈给我带回来一个惊喜的礼物——土豆。土豆是一只很可爱很可爱的小狗。它的品种是比熊,它有着球一样的头,似有似无的耳朵,一双圆溜溜的眼睛好像能滴出水来,它的鼻子和嘴巴显得小巧玲珑,很是可爱。土豆刚刚到我家时很陌生,总是呆在它的小房间里不肯出来,后来跟我们熟了,就完全变了个样子,成天上蹿下跳一点儿也不消停。土豆的小房间在我的卧室,所以在我心烦的时候,我总是把悄悄话讲给它听。土豆好像能听懂我说话一样仔细地听着,就像朋友一样守在我的身旁。这也许就是最简单的陪伴吧。

最有爱的陪伴

动画片里多啦A梦陪伴在大雄身边,无论大雄做错什么,多啦A梦总会原谅他;史迪仔陪伴在莉罗身边,当莉罗被别的女孩欺负时,第一个帮助莉罗的就是史迪仔;派大星陪伴在海绵宝宝身边,他们两个逗趣的“生物”喜欢一起去抓水母,即使他们吵架也会很快复合;双面龟陪伴在小美美身边,在小美美遇到危险时,不顾自己安危去救小美美的是双面龟,即使双面龟很胆小。虽然这些都是动画片里的人物,但让我感受到陪伴的力量。这也许就是最有爱的陪伴吧。

最美丽的陪伴

当你高兴时,朋友陪伴在你的身旁和你一起分享快乐;当你忧虑时,朋友陪伴在你的左右帮你解除忧愁;当你伤心时,朋友陪伴在你的肩旁和你一起化解哀伤。有人说,朋友像一个路标,指引你人生的方向;有人说,朋友像一座灯塔,照亮你人生的道路;也有人说朋友像一颗心,永远陪伴在你的心房。朋友的陪伴,也许是最美丽的陪伴吧。

篇12:有一个梦想七年级主题作文

我拥有一个梦想,一个美丽而又实实在在的梦想——自由。

敞开你的心扉,放飞你的思想,让他任意翱翔,这就是自由。

我渴望自由,我渴望在那无边无际的蓝色世界生长,多么像魔术师,天空的脸总是在变。如果梦想实现,变成小鸟,我就可以张开双翅,在风雨中闯出自己的一片懵懂的天空。

我渴望自由,我渴望在那碧波荡漾的大海中畅游。真美丽啊,大海都变成一个倒过来的天,那翻滚奔腾的波浪是云,那结群回游的鱼儿是鸟。如果梦想实现,变成鱼人,我就可以从小溪流向江河,从江河流向我的的梦想天堂——大海。

我渴望自由,我渴望在那湿润松软的土地上旅行。多美好呀,春来了,大地上,小草探出头来,花儿竞相开放鸟儿婉转歌唱,连柳树都绽出了新芽儿。如果梦想实现,变成蒲公英,我就可以随着风飘向这儿,飘向那儿,环游这美丽的世界。

我愿我是小鸟,但我不要成为笼中的小鸟;我愿我是鱼儿,但我不要成为池中的鱼儿;我愿我是蒲公英,但我不要成为被人种植的蒲公英,我要自己生活,努力生长,自己闯出一片天空。

假如梦想实现,我就可以自由自在,无忧无虑,无拘无束地生活在乐土、净土上。在那儿,没有了大人的训斥,老人的教诲,校长的威严,老师的惩罚,有的是沙滩、草地、树林、鸟儿、松鼠、蝴蝶……多么美妙,满怀自由的感觉!

篇13:浅谈七年级作文教学的序列化研究

关键词:心理疏导,七年级作文,序列化研究

刚刚步入中学的七年级学生, 由于科目增多, 教学方法不同, 尤其是在作文的变化上, 内容在小学的基础上要求稍有深度, 字数上也有了相应的变动, 致使学生无头绪、盲目, 心理负担过重。针对这些, 我分析了七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 并安排了有序的作文训练, 希望学生的心理问题得到有效疏导的同时, 作文水平也得到相应的提高。

一、七年级学生的心理特征分析

七年级学生跨入初中, 新的学习环境、新的学科, 使他们对初中生活充满好奇和憧憬, 渴望马上融进新的生活中。但不久后, 新的生活又使他们产生了紧张感, 学科增多、复杂性增强, 课时延长、考试增多, 教法和学法与小学相比大为不同, 这一切使他们产生强烈的紧张和烦闷, 这些变化导致他们在作文中出现了很多问题。

二、作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我从学生写作的态度、目的, 两方面进行了调查, 大多数学生感觉没有东西可写, 词汇贫乏, 不会开头、结尾, 感到头痛难写, 普遍存在以下特征:

(一) 惧怕心理

不愿上作文课, 不愿写作文, 获得低下的作文成绩后, 教师批评, 家长斥责, 使内心异常紧张, 写作成了心理负担。

(二) 对抗心理

不能忍受教师、家长在帮助中显露出来的不满态度, 一些个性倔强的学生对此会产生逆反心理, 常用乱写、抄袭或不写以示抗议。

(三) 应付心理

教师对学生缺乏具体的指导, 作文时间一到, 一齐收卷。这样, 学生本来就很脆弱的写作信心, 就逐渐丧失, 走上了应付之路。

(四) 依赖心理

有些学生由于家庭教育不当, 生活、学习依赖性大, 一写作文就愁眉苦脸, 常求助于家长的帮助或抄袭别人的作文, 常此以往, 学生只要提起作文, 连起码的积极性也没有, 更不要说内容的创新性了。

总之, 在教学中, 我们要结合学生的心理特点, 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 让作文课快乐起来, 让学生也轻松起来。

三、七年级作文教学的序列化安排

综合各方面的因素, 我对七年级作文题目作了如下安排, 借此希望学生的心理得到更好的疏导。

(一) 主题:自我介绍

要求:在全面、正确认识自己的基础上, 向新同学介绍自己。要抓住自己与众不同的主要外貌特征, 性格特征, 兴趣爱好等用第一人称的形式, 将自己的自画像描绘出来。

参考题目:《猜猜我是谁》《有这样一个他/她》《有个性的我》《一个阳光活泼的人———me》。

(二) 主题:战胜困难

要求:在每个人的一生中, 走的路不可能总是平坦的, 每个人一定会遇到困难和挫折。写一写你所经历的困难和战胜困难的经历, 要将战胜困难的经历记叙完整, 重在战胜过程, 也要写出战胜困难后的感受。

参考题目:《我是这样战胜困难的》《那一次, 我终于战胜了困难》《与困难同行》《面对困难, 我选择克服》《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

(三) 主题:对名言的感悟

要求:什么时间, “我”在什么情况下, 喜欢上了那一句名言。那句名言的内容, 我当时是怎样理解它的, 它给了我怎样的精神启迪或鼓舞力量, 怎样激励我树立信心或战胜困难。要把自己喜欢这句名言的原因写详细。

参考题目:《我喜欢的一句名言》《我的座右铭》《一句名言给我的启示》。

(四) 主题:成长的烦恼

要求:围绕成长的烦恼这一主题, 敞开心扉, 大胆倾诉自己的心里话, 写出烦恼是什么, 因什么而烦恼, 通过具体的一件事例反映自己的烦恼, 要求有丰富的心理描写。

参考题目:《我是一只笼中的小鸟》《烦恼如水》《烦恼, 我该如何抛弃你》《烦恼伴我》。

(五) 主题:确立自己追求的人生价值

要求:选择文学、艺术、科学、军事等领域内给大家震动最大、影响最深刻的一位杰出人物, 清楚的介绍其杰出影响后, 着重写出这位名人让你感触最深, 对你影响最大的一点或几点。要求重点突出, 合理安排详略。

(六) 主题:感受爱的氛围

要求:介绍家的构成, 家庭成员的简单情况、个性特点。然后将家的可爱之处写出来, 重点要突出一家人和睦相处、互敬互爱的亲情氛围。学会写家里的日常生活, 表现家庭中有意思或有意义的内容, 叙事具体, 能用上动作描写和语言描写, 在此基础上运用神态描写和心理描写。

参考题目:《老照片的故事》《我爱我家》《心中的港湾》

(七) 主题:感恩回报

山感恩地, 方成其高峻;海感恩溪, 方成其博大;天感恩鸟, 方成其壮阔。“感恩”是出于真诚恳切的对别人的帮助表示感谢, 但感恩, 并不止于此。请你以“感恩”为话题, 把你的感恩说给你所要感恩的对方听。

参考题目:《爱在左, 感恩在右》《让感恩走进心灵》《妈妈, 我想对你说》《从明天起做一个幸福的人 (围绕感恩才能幸福, 才能使缤纷的世界春暖花开) 》。

(八) 主题:感知理想

要求: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理想, 我也有自己的理想。这理想, 就像是目的地, 等待着你前往;这理想, 就像是一座高峰, 等待着你去攀登。想再过一些年, 理想实现了!我们的心情又是怎样的呢?

参考题目:《我的梦想》《二十年后的我》《向往那片蓝天》

上一篇:《阿房宫赋》第一课时说课教案下一篇:南京有哪几个大学是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