嵩明县职教园区发展案例

2024-04-10

嵩明县职教园区发展案例(精选3篇)

篇1:嵩明县职教园区发展案例

嵩明职业教育园区发展案例

嵩明县委党校 李正扬

云南省嵩明职业教育园区是云南省、昆明市共建、重点扶持的职教园区,经过四年的开发建设,已成为云南省规模最大、配套最为完备、入驻师生最多的职业教育区域中心和最大的职教新城。

一、嵩明职业教育园区概况

嵩明职业教育园区规划面积14.16平方公里,地处昆曲、昆嵩、东南绕城等昆明市重点交通网络临空产业黄金节点,毗邻空港经济区、省级杨林工业园区,位于嵩明县杨林镇东南方,距昆明市区34公里,昆明新机场16公里,距呈贡大学城仅40多公里。规划区山川秀丽,沃土平畴,空气清新,为典型的低丘陵缓坡、荒坡疏林山地,适宜建设山地城镇,具有适宜人居和职业教育发展的自然条件和建设条件。

园区于2009年正式开始建设,历时4年,先后引进云南工商学院、云南师范大学文理学院、云南大学滇池学院、昆明医学院海源学院、云南城市建设职业学院、云南北美职业学院、云南师范大学商学院、云南外事外语职业学院、昆明市卫校、昆明商贸职业学院、云南东方时尚驾校、云南省旅游学校、云南省农业职业技术学院12所院校,学生规模达超过5万人,开设了经济管理类、信息技术类、工程类、艺术设计类、医学类、外语类等80多个专业,拥有专任教师4800人,年均培训能力3万人,为当地年均提供就业岗位3000人。基础设施及配套服务设施配套完善,主题公园、小学、幼儿园、公租房、教师配套住房正在建设。建成区面积近五平方公里。

2012年,嵩明职教基地被省教育厅列为云南省职业教育改革创新实验区。如今,嵩明职教基地已成为云南省规模最大、配套最为完备、入驻师生最多的职业教育区域中心和最大的职教新城,管委会己向相关部门上报了国家级职业教育试验示范基地立项报告,创建工作紧锣密鼓进行。

二、嵩明职教园区的发展情况。

(一)发展的初期阶段

按照中央、省、市加快职业教育发展战略部署,2008年,中共昆明市委九届四次、五次全会将嵩明、安宁列为全市重点扶持发展的两个职教基地,2009年,市规委会第九次会议进一步明确,全市中职、高职新建、搬迁、改扩建原则上都要进两个职教基地。为加强职教基地建设,市委、市政府成立了高规格的职教基地实训基地规划建设指挥部,由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亲自挂帅指挥,细化目标任务,定期召开工作会议,及时解决职教基地规划建设中的困难和问题,力促嵩明、安宁两个职教基地建设超常规、跨越式发展。

嵩明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职教基地的开发建设工作,2009年3月,嵩明县委书记、县长亲自挂帅,五位副县级领导兼任管委会领导,从全县各部门公开招考选调的8名工作人员,租借了办公场所,组建了嵩明职教基地管委会的初型,举全县之力,高起点、高标准、高品位对职教基地发展进行规划定位,优化发展环境,聚力招商引资,强势推进基础设施建设。

(二)规划修编阶段

职教园区管委会成立后的第一件事,就是对园区发展进行长远的整体规划及修编。嵩明县高度重视职教基地规划工作,在刚确定紧邻杨林工业园打造职业教育基地后,就立即启动了高规格、高标准的建设规划。自2005年11月以来,先后多次请专家学者对园区建设进行了多方论证,按照“高起点定位,全覆盖规划,精细化设计”的思路,多次召开专题会议对职教基地和公共实训基地发展进行研究。园区管委会成立后,借鉴苏州高教园区等发达地区的成功经验,委托国内知名规划大师、原苏州工业园区总规划师时匡教授领衔的苏州科技大学空间设计研究所,高标准、高质量、高品位地对职教基地规划进行修编。嵩明职教基地规划面积14.16平方公里。计划到2012年,将基地建成拥有10—15所中、高等职业院校,学生规模达12万人的现代化、人文化、园林化、生态化职业教育新城。

嵩明职教基地总体规划体现了四个理念:

一是建校即建城的理念。通过对现有地形地貌的整合利用和原有植被生态系统的保持,发挥基地人口聚集优势,引入基地建设城市化理念,在加快职教基地建设的同时,以基地建设带动相关产业发展。

二是资源共享化的理念。以“公共资源共建共享,土地资源集约利用”为原则,规划建设基地公共服务区,基地内各院校共享图书馆、体育场馆、文化艺术中心、餐饮、购物、医院、休闲、中小学校及幼儿园等生活配套设施。

嵩明职教基地城市中心服务区规划面积近1平方公里,分为体育健身区、商业娱乐核心区、行政办公区和访客接待区。通过中心服务区城市建设,富集要素,提升人气,有机连接其它五个组团,实现校—区—基地三级组团互动发展,各校在相对独立的同时,与周边学校组团发展,实现资源、设施和师资的有机共享,实现节约化发展。

三是后勤社会化的理念。建设开放式的职教基地,培育各院校间相互融合、相互渗透的基地校园文化,与基地入住学校相配套的中小学校、幼儿园及教师住宅在杨林工业园区商业核心区集中布局,最终实现学校后勤社会化。

四是运作市场化的理念。通过成立实体化运作的云南兰茂星城投资有限公司,进一步拓宽职教基地开发建设的投融资渠道,实行政企分开的体制,加快推进职教基地建设。

2009年9月7日,昆明市人民政府批准了嵩明职教基地总体规划,控制性详细规划和1平方公里城市核心区的城市设计在后期通过,并陆续完成了景观绿化、市政管网、给水、排水等专项规划编制工作。

(三)快速发展阶段

2009年后,职教基地总体规划基本成型,在省、市各级各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下,一大批重大项目、基础设施建设迅速推进,嵩明县范围内路网框架全面建成,园区整体框架基本形成,逐步构建了高效顺畅的开发建设管理机制和运作机制。嵩明职教基地开发建设实现了超常规、跨越式发展,基地办学规模不断扩大。

1、投融资工作

为促进职教基地超常规、跨越式发展,嵩明县委、县政府给予了职教基地最大的支持和政策扶持。配备了强有力的工作班子,对管委会实行财政体制单列,职教基地规划区范围内开发建设所产生的正税、非税收入,全部用于基地开发建设。

基地土地出让收益扣除失地农民社会保障金、上缴省市部分后,全部返还职教基地用于基础设施建设。并计划每年县财政预算安排一定的资金作为职教基地发展专项扶持资金,主要用于基地基础设施建设、重大项目贷款贴息。

为突破建设资金瓶颈制约,拓宽投融资渠道,嵩明县委、县政府支持职教基地在2009年注册成立了“云南兰茂星城”投资有限公司,按照企业化、市场化运作模式,建设期间由公司代表政府负责职教基地的基础设施、公共实训基地、公共绿化、公益性项目进行投资开发建设与管理,建成后对职教基地的城市物业、公益性项目进行经营管理。借助这个投融资平台,嵩明职教基地已完成7亿多元的建设资金筹措任务。目前,与农行、富滇银行、国家开发银行、交通银行、农发行、浦发银行、中信银行等10余家金融机构进行了多次洽谈合作,探索基础设施建设投融资模式,强势推进基础设施和配套服务设施建设。

2、基础设施建设。

至今,嵩明职教基地利用筹集到的开发建设资金,建成投入使用道路10余公里,1、2、3、4、5、6号道路建成通车,景观大道连接昆曲高速和高端旅游度假区——星耀水乡,空港大道将来会接通嵩明县主城和昆明机场高速,建成区规划路网循环闭合。规划区现已建成包括银行、邮政、超市、餐饮、美容美发、修理、医疗、娱乐以及酒店、摄影彩扩等必备服务设施的校际组团配套服务中心(汇尔佳超市邻里中心)一个;配套建设占地195亩,投资7500万元的主题公园——园博园(春华园)即将竣工。占地284.58亩,规划建筑面积65万平方米的公租房、教师小区配套建设正在推进,建成后将提供500套公租房,近千套限价房和部分商品房,满足入驻院校教师、不同群体的需求,周边还将配建高标准的小学、幼儿园。

为强化学生动手能力,2009年7月,嵩明职教基地与云南爱因森软件职业学院投资2000多万联手共建的占地16000平米职教基地公共实训大楼建成投入使用,服务所有基地入驻院校。该实训基地已成为英特尔、IBM与云南爱因森软件职业学院人才培养合作项目实训的重要平台,依托省级杨林工业园区和空港经济区,全面推进校企结合,采用“模拟公司”的形式提高大学毕业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3、招商引校工作。

2006年,云南爱因森软件职业学院(云南工商学院)第一家签约入驻职教基地;

2007年云南爱因森软件职业学院建成招生,目前是园区中目前办学规模最大、在校生人数最多(1.2万人)的院校,建有功能强大的学生实训大楼、图书馆等,是西南地区第一所民办本科院校,也是园区中目前唯一一所独立二本院校;

2008年,云师大文理学院(本科)建成招生,是首批招收少数民族本科班的全国三所高校之一,中国独立学院十强院校,总投资4亿元,在校生近8000多人;

2009年,云南大学滇池学院(本科)一期、昆明医学院海源学院(全省唯一一所医学类本科独立学院)一期、云南外事外语职业学院、云南城市建设职业学院入驻;

2010年,云南北美职业学院、云南师范大学商学院(本科,中国独立学院十强行列)入驻;

2011年,昆明医学院海源学院、云南城市建设职业学院建成招生;

2012年,昆明市卫校入驻;云南大学滇池学院、云南师范大学商学院、云南外事外语职业学院建成招生

2013年,昆明商贸职业学院、云南东方时尚驾校(建成后将是云南最大的驾驶培训基地)、云南省旅游学校入驻。此外,云南省轻工业学校/技校、云南工艺美术学校、昆明财经商贸学校、云南颐康职业学院、云南省电子信息技工学校、云南新华技工学校、昆明市职业技术学院、云南传媒职业技术学院、云南建筑工程管理职业学院等中、高职院校已与管委会签订了意向投资协议。

截止2013年底,嵩明职教基地入驻院校12所。在校生达到5.1万人。已超过了嵩明县城的人口规模。各入驻院校累计投入建设资金34.2亿元,建成校舍110.3万平方米,建成区面积近五平方公里。

4、园区社会管理、服务建设。以管委自身力量为主,依托县相关职能部门及开发区派出所、杨林交警中队、入驻院校、企业,建立健全了管委会—公安、运政—院校、企业的三级社会管理机制,全面开展校园周边环境整治、综治维稳、环保、安全生产等工作,保障园区安全稳定。组织入驻院校参加县内各种文体活动,为各院校提供了一个增进友谊、展示风采、互相交流的平台。推动各入驻院校与昆明新机场、杨林经开区开展校企合作。支持云南工商学院建立了大学生创业教育、孵化基地——兰茂大学生创业园。目前,园区已孵化大学生初始创业实体35家,孵化成功出园7家,带动就业人数近百人。

对承接的17项经济社会管理权限进行审批流程再造,建立了领导牵头负责、服务团队全程代办、推进情况公示上墙、办公室跟踪督办等入驻院校、企业服务机制,紧紧围绕重点项目建设推进工作,将土地收储、争取用地、招商引资等重点工作作为绩效考核的重点,定期通报、限时办结,确保管委会各项决策部署落到实处,让院校、企业进得来、留得住。

三、嵩明职教园区发展启示。

启示

一、政府高位推动,是园区快速发展的源动力。其一,2008年中共昆明市委九届四次、五次全会将嵩明、安宁列为全市重点扶持发展的两个职教基地,明确了嵩明职教基地在全市统筹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2009年,市规委会第九次会议进一步明确,全市中职、高职新建、搬迁、改扩建原则上都要进两个职教基地。这两个政策,无疑是市政府对职教园区发展的最强有力支持。这样,园区规划建设后,就不怕没有院校入驻,因为园区要发展,就必须要形成规模,必须有高校入驻,否则就是一句空话。政府的政策高位推动,解决了园区的“客户”来源问题,园区不愁没有“客户”了。

其二,为加强职教基地建设,市委、市政府成立了高规格的园区规划建设指挥部,由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亲自挂帅指挥,定期召开工作会议,及时解决职教基地规划建设中的困难和问题,嵩明县委、县政府书记县长为第一负责人,配备强有力的工作班子,举全县之力,实行主要领导工作例会、办公会、县级领导挂钩联系项目等强有力的措施,优化发展环境,聚力招商引资。正因为有从市到县一级政府最高层的鼎力支持配合,高层推动,强势推进职教园区建设,才能克服解决职教园区在发展过程中遇到的无数阻碍和困难,才有嵩明职教园区在短短四年时间的超常规、跨越式发展。

启示

二、高端的前期规划,保证园区持续健康的发展。好的规划可以很好预见并合理地确定区域发展方向、规模和布局,协调各方面在发展中的关系,统筹安排各项建设,使整个区域的建设和发展,达到技术先进、经济合理、“骨、肉”协调、坏境优美的综合效果。好的发展规划是保证该区域合理地进行建设和土地合理开发利用及正常经营活动的前提和基础,是一个区域持续健康发展的保证。

嵩明职教园区之所以能在短短四年得到空前发展,除了政府的高层推动外,高标准的前期规划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园区自2005年11月以来,先后多次请专家学者对园区建设进行了多方论证,2009年,委托国内知名规划大师、原苏州工业园区总规划师时匡教授,紧紧围绕“打造全国一流职教基地,为全省、全国乃至东南亚、南亚国家培养高素质技能人才”的目标,进行基地总规、控详规、核心中心区城市规划和绿化景观专项规划。借鉴苏州高教园区等发达地区的成功经验,体现建校即建城、资源共享化、后勤社会化、运作市场化四大理念,高起点、高标准、高品位地完成了职教基地规划的修编。

在嵩明职教园区的发展过程中,总是紧紧围绕规划的四个中心理念,严格按照具体规划一步步进行投资建设。入驻院校必须接受嵩明职教基地的规划理念,各学校所做的修建性规划必须服从园区的总体规划。

短短四年,嵩明职教园区基础设施建设如火如荼,园区院校建设如雨后春笋,园区商业经济异常火爆,园区发展实现超常规、大跨越发展,嵩明职教航母扬帆起航,规划的价值充分显现。

启示

三、市场实体化运作模式,是推进园区建设快速发展的法宝。

园区在建设模式上,采取银行融资及BT、BOT等多种方式,积极推行市场化运作,通过成立实体化运作的职教基地建设投资公司——“兰茂星城投资有限公司”,实行政企分开的体制,拓宽职教基地开发建设的投融资渠道,加快推进职教基地建设。公司代表政府主控土地一级市场,并负责筹集建设资金。园区内道路、商铺、公园、公租房等所有建设项目一律由投资公司实行招标,通过专业公司去集中建设,顺应市场,政府人员节约了更多时间精力来进行督促管理,制定政策。

市场化公司化运作的最大好处是让纷繁复杂的建设变成集众拳于一力,让管理者这些门外汉不直接参与实际建设,让各行业技术专家倾心为园区建设出力,从人力到财力,都今非昔比,竞争力和执行力大大提升,由于分工合作,职能部门的各个工作环节更专业,更精深,市场拓展能力及管理能力都快速向专业化发展。

正是由于这种公司化市场运作模式,嵩明职教园区在短短4年的时间,就筹集基础设施及配套服务设施开发建设资金7亿多元,完成园区内完善的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市场实体化运作的建设模式让园区建设如虎添翼。

启示

四、荒山建大学,“山地经济”的新典范。

城镇化是经济社会发展走向现代化的必由之路,云南作为一个“边疆、民族、山区、贫困”省份,迫切需要依托城镇化来聚集发展要素、实现集约化发展,因此中央提出“保护坝区农田、建设山地城镇”的重大战略举措,昆明要求各县区积极探索,推进“工业山上“、“城镇山上”。

嵩明职教园区的15.5平方公里规划范围在开发建设前,都是些平缓的荒山、荒坡和疏林地,林地主要为人工次生林地,伴有少量原生林地及果园,地势西南高,东北低,海拔1900—2010米,无村落居民居住,土地利用率非常低。入驻各院校在建设阶段都颇费了点力气,因为建设选址大部分地块都在坡度8度以上的山地,学校设计与坡地结合,教学楼依地形错落排列,与城区的错层小区外观相似。如今,园区入驻院校达12所,在校师生人数超过5万人。年均培训能力3万人,一举成为云南省规模最大、配套最为完备、入驻师生最多的职业教育区域中心和最大的职教新城。

把园区建设规划到劣质坡地上,既为园区扩大规模、品质提升提供了发展空间,又保护了坝区优质耕地,达到“保红线、保发展”的目的,嵩明的做法实为“山地经济”的新典范。启示

五、共建共享的建设模式,最大化节约资源。

参照苏州工业园区的做法,嵩明职教基地把“公共资源共建共享”作为最大的规划特色。每一所入驻职教基地的学校,从入驻之日就相当于拥有906亩的公共基础设施,集中建设公共体育馆、公共图书馆、公共实训基地、公共文化娱乐中心、商务会展中心等大型公共设施,提供给基地所有入驻院校共同使用。实现师资、设施、实训基地、图书、办学特色的校际互补,整个职教基地,就是一个共享共融的大学城。

另外,围绕中心服务区,嵩明职教基地共规划了五个组团,三至五个院校形成一个校际组团,共享一个校际邻里中心,形成基地(中心服务区)—校际(邻里中心)—学校三级组团发展格局,每个组团围绕中心服务区,通过城市公交、步行系统、城市绿化有机连结,形成一个有机的开放整体。

目前,基地内已初步形成两个组团,云南师范大学文理学院、昆明医学院海源学院为一个组团。爱因森、云南外事外语职业学院、云南大学滇池学院、云南北美职业学院所在位置为一个组团,组团中间配备投资7500万元、建筑面积3万多平方米的汇尔佳超市邻里中心,包括银行、邮政、超市、餐饮、美容美发、修理、医疗、娱乐等必备服务设施。各校在相对独立的同时,与周边学校组团发展,让土地资源集约利用,实现资源、设施和师资等公共资源共建共享,最大化节约资源。

启示

六、校企合作,产、学、研一体化,培养实用型人才。嵩明职教园区紧邻国家级杨林经济技术开发区和空港经济区,招商引校工作坚持以对接周边产业,提高经济服务能力为核心,提高人才培养的针对性,实现课堂对接车间,学校办学与企业需求的无缝对接。目前引进的12所院校,5所高职本科、3所高职专科、2所中职院校、2所技能培训学校。从办学主体上来说,只有2所公办院校,其余均为民办。8所招生院校共开设经济管理类、信息技术类、工程类、艺术设计类、医学类、外语类等80多个专业,拥有专任教师4800人,年均培训能力3万人,为当地年均提供就业岗位3000人,各入驻院校坚持人才培养与市场需求无缝对接,充分发挥各自优势,凭借自身配备的实验室和公共实训大楼,大力提高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并与相邻的国家级杨林经济开发区星耀水乡、燕京啤酒、方舟集团等上百家企业开展校企合作,建立校外实习基地,将课堂延伸到企业车间。在教师的带领和指导下,学生参与共同完成实作项目,大幅提高学生的参与程度和动手能力,实现了生产、学习、研究一体化的实践教学,努力培养“动手能力强、职业素质高”的技能型、实用型、专业型人才。与美国微软、思科、Adobe等国际IT认证机构合作,提供100多项国际国内资格认证服务。每年举办的校园招聘会除满足本土企业用工需求外,还吸引了美的、哈药、联通、阿里巴巴等500多家企业参与,提供就业岗位近万个。同时,大力开展“农村党员远程教育”“两后双百”、绿化、计算机、餐饮等职业技能和农村劳动力就业能力培训,使大批的失地农民就近转变为产业工人,对推动嵩明县城经济发展提供知识贡献和智力支持。

中共嵩明县委党校

李正扬

2014年1月17日

(作者简介:李正扬,男,1976年生,2011年调入嵩明县委党校,现职称讲师)

附:

一、职教园区发展的一些照片

二、职教园区重点院校简介

一、职教园区发展的一些照片

职教基地开发初期——荒山建大学

职教新城道路

嵩明职教新城

2007年,爱因森软件职业学院落成典礼

园区产、学、研一体化教学培养实用型人才

2012年,国务院总理刘延东、教育部部长袁贵仁视察嵩明职教园区

二、职教园区重点院校简介

【云南师范大学文理学院】

云南师范大学文理学院是经教育部批准的具有普通本科学历教育资格的独立学院,是经教育部批准首批招收少数民族本科班的全国三所高校之一。杨林校区于2008年建成招生,占地422亩,总投资4亿元,在校学生近8000人。学院下设外语学院、人文学院、经济学院、工商管理学院、城市学院、信息工程学院、艺术传媒学院、国际学院等8个二级学院,开设22 个本科专业学院,拥有专任教师550人。

【云南工商学院】

云南工商学院是经国家教育部批准、具有独立颁发本科学历文凭资格的全日制本科院校,2006年签约入驻嵩明职业教育基地,2007年一期建成招生,2011年4月,获教育部批准升格为本科大学。学院占地1103亩,校舍建筑面积25万平方米。学院图书馆藏书115万册。下设10个二级学院,开设有40余个专业,现有教职工800余人,其中专任教师515名,具有副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以上的教师177名,具有研究生学历的教师258名。截止目前,在校生达1.1万余人。

【昆明医学院海源学院】

昆明医学院海源学院是2001年6月经省教育厅批准创办的新型高校。学院有“杨林校区”和高新开发区“高新校区”两个校区,“杨林校区”于2009年签约入驻,一期占地627.45亩,建筑面积14万平方米,总投资3.5亿元,于2011年建成招生,拥有463名专任教师,在校生达4000人。学院荣获省“文明学校”、“民办教育示范高校”、“优秀普通高等学校”、“优秀基层党组织”、“教书育人先进单位”、“大学生就业工作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

【云南大学滇池学院】

云南大学滇池学院创办于2001年,有专任教师797人,外聘教师94人。先后荣获“云南省先进高等学校”、“云南省优秀普通高等学校”、“2010年度全国十佳优秀独立学院”等荣誉称号。杨林校区于2009年签约入驻,占地500余亩,2012年9月一、二期建成招生,校舍面积约11万平方米,在校生规模近5000人。目前,正进行三期建设。

【云南城市建设职业学院】

云南城市建设职业学院于2009年签约入驻嵩明职业教育基地,2011年建成招生,占地面积150余亩,建筑面积11万余平方米,馆藏纸质图书8.4万册。学院设7个教学单位,开设室内设计专业等25个专业,在校生近5000人,2011年11月学院顺利通过了教育部委托省教育厅组织的专家对学院进行高职院校人才培养工作的评估。

【云南外事外语职业学院】

云南外事外语职业学院于2009年签约入驻嵩明职业教育基地,占地近400亩,建筑面积26万平方米,可容纳在校生12000人以上,2012年9月一期建成招生。学院主要开设外语、汉语言文学、会计、经济管理、工程造价、学前教育等六大学科体系,突出以英语、德语、法语及东南亚小语种教学。采用“外语+专业+现代化技能”或“专业+英语+现代化技能”的“复合实用型专业涉外人才”培养模式,培养综合素质高、专业基础扎实、专业技能熟练、实践能力强,具备国际视野、世界情怀和跨文化沟通能力的“应用型人才”。

篇2:嵩明县职教园区发展案例

1 发展职业教育为新区建设提供技术人才保证

大力发展现代职业教育是党中央、国务院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 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施创新驱动战略的重要支撑, 是改善人民生活、增进人民福祉和促进社会和谐的重要保障, 是实现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的重大战略工程。

兰州新区是2010年12月由甘肃省设立, 2012年8月国务院批复为国家级新区, 这是继上海浦东新区、天津滨海新区、重庆两江新区、浙江舟山群岛新区之后的第五个国家级新区, 是国务院确定建设的西北地区重要的经济增长极, 国家重要的产业基地、向西开放的重要战略平台、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在当前国家制定的“一带一路”既“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战略布局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在兰州新区建设职教园区, 是甘肃省落实贯彻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优化职业教育结构布局、深化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重大举措, 是对接兰州新区产业发展、加快甘肃省经济社会发展步伐的现实需要;也是落实省委、省政府提出的实施“3341”项目工程和“1236”扶贫攻坚行动的具体措施。

兰州新区职教园区的发展目标是“坚持政府主导, 市场运作, 统一领导, 整体规划, 分期实施, 稳步推进, 资源共享, 特色鲜明, 科学管理, 效益优先的原则, 整合、引进优质职业教育资源, 集中力量建成一批高等职业院校为主体, 中高职一体化, 相对独立、优势互补的现代职业教育集群。”培养新区建设所需要的技术人才, 是职教园区建设工作的首要任务, 也是新区经济建设长远发展的人才保证。发展多种形式的职业教育, 是促进兰州新区经济发展、破解就业难问题以及提高从业人员综合劳动素质的重要举措。在兰州新区的建设过程中, 如何加强兰州新区职教园区的建设, 使其为新区整体发展提供技术人才保障一直是各级政府、教育主管部门、理论研究者和实践工作者所关注的话题。

2 职教园区建设面临困难

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及任务决定了学校与企业要在学生顶岗实习、就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共同制定、企业员工的继续教育、“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校内外实训基地的建设、新产品新技术的研发与推广等方面进行深度合作。但就目前而言, 职业院校与企业的合作形式比较单一, 大多停留在学生顶岗实习、实训基地挂牌及学生毕业后的就业层次方面, 企业和学校参与合作的积极性、动力和热情都不高, 校企合作工作基本流于形式。一些院校专业设置存在盲目性, 随大流, 市场上流行什么就举办什么, 以招来学生为目的, 而不考虑人才培养质量问题。部分专业的课程建设沿袭本科院校课程体系, 追求知识的系统性而轻视技术的实用性和适用性, 甚至在自身不具备新专业所需的专业师资、实训条件的情况下开展教学工作, 以致造成有专业没学生, 有学生没教师, 有理论没实践的尴尬境况。总体而言, 职业院校的发展处于规模小、专业全、效益差的低水平状态。

把职教园区办到人才需求量最大的兰州新区, 有利于校企联合培养生产一线的技能型人才, 并使职教园区具有一定的国际竞争力。兰州新区职教园区主要举办高、中职学历教育, 并开展多层次、多内容的职业技术培训, 所开设专业涉及机电装备、汽车制造修理、建筑工程、农林科技、卫生医疗、旅游服务、教育艺术、财经商贸和体育运动等九大领域, 几乎涵盖了兰州新区重点发展的所有支柱产业。然而, 入住园区的各层次院校存在资金投入不足, 老专业底子薄, 新专业师资少, 特色专业实训设备差, 课程建设亟待更新, 教学方法有待创新, “双师型”人才缺乏, 企业行业优秀人才引进力度不够, 运行体制不畅, 办学模式相对单一, 企业参与度低, 人才培养与市场需求脱节等问题, 这些都将成为制约职教园区发展的因素。

3 积极探索适合兰州新区职业教育发展的办学育人途径

职教园区建设要走向健康发展之路, 就必须针对我省职业教育的实际情况和存在的问题, 切实转变观念, 不断创新办学理念, 以专业技术为核心, 以就业市场为导向, 科学设置专业, 打造职教品牌, 以提高教师素质为本位, 促进“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 积极探索适合兰州新区职业教育发展的办学育人途径。在打造职教品牌、促进“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 提高学校运行效率的同时, 狠抓机制建设, 努力建立职教园区与工业园区、与产业有效对接的机制, 拓展职教园区投资融资机制, 不断完善校企合作体制机制以及健全职教园区的组织管理机制。

3.1 建立职教园区与工业园区、与产业有效对接的机制

职教园区建设的目的就是服务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 其建设的内容要满足企业、行业和社会的发展规律和需求, 实现职教园区与工业园区的共赢。兰州新区职教园区要积极采取多种方式, 拓展渠道, 实现与区域内工业园区的有效对接, 打造投资主体、培养主体、研发主体多元化的校企联合体。建立起政府主导、校企主体、行业指导的校企合作长效机制。就政府方面而言, 就是要在教育资金投入、校办产业经营、人才订单培养以及企业税收、用地指标等方面制定配套的优惠政策予以支持;就企业而言就是要在学生顶岗实习、教师下企业锻炼、毕业生就业、实训基地建设、新技术研发等方面与职教园区内学校深度合作;就职教园区方面而言, 就是要设置负责校企合作的专门机构和专用基金, 担负起全程管理与监督校企合作效果的责任。只有建立起政府、学校、企业三方联动的校企合作长效机制, 才能培养出满足新区内产业、企业等用人主体需要的高素质技能型、应用型人才, 为新区经济发展提供优质的人才资源。

3.2 拓展职教园区投资融资机制

资金在某种程度来说是职业教育发展的根本, 资金支持是职教园区建设的基本保障, 缺乏资金保障的职教园区建设如同无源之水、无根之木。目前, 新区职教园区的建设采用政府代建模式, 即由新区城投公司代表新区管委会在坚持市场化原则的前提下承接代建工程, 由政府筹措资金进行建设工作, 建成后由入住院校管理使用。在此基础上, 园区在长期的发展建设过程中还应拓宽筹资渠道, 建立职业教育经费投入增长机制, 尤其是要提高财政对职业教育的附加费;规范新区企业制度化投资机制, 充分利用区内企业先进的设施、资金, 共建实训基地、就业基地和研发基地;探索社会投资融资机制, 利用市场吸引金融机构和民间资本, 以股份制的形式, 引导社会各方投资共建共享。

3.3 理顺管理体制, 构建中、高职衔接现代职业教育体制

在职教园区建设中, 甘肃省政府下大力气将省工信委、卫生计生委以及市属各行业部门管理的院校归属移交教育主管部门。整合教育办学资源, 紧紧围绕兰州新区七大产业组建能源化工、装备制造、交通运输、农林科技等专业院校, 提高专业设置的科学性, 打造职教品牌。同时按照“五年一贯制”培养模式, 整合划转专业, 开发课程, 建立学科, 加强职教教师队伍建设, 促进“双师型”教师发展, 不断提高办学层次, 实现中高职一体化, 将技术技能人才培养提高到高职层次。

参考文献

[1]《关于加快推进兰州新区职教园区建设的实施意见》甘政办发[2014]188号.

篇3:嵩明县职教园区发展案例

【关键词】资源整合 管理 职教园区 发展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6)04B-0069-02

崇左市职业技术学校是国家教育部、广西人民政府签订协议共建的“边境国门崇左市职教园区”的核心学校,2010年底被自治区教育厅、财政厅确定为自治区示范性中等职业技术学校。为了加快崇左市职业教育快速发展,在崇左市委市政府的直接领导下,2013年11月南宁机电工程学校、南宁水电技工学校、南宁民族中等专业学校3所学校迁入国门职业教育园区,整合4校资源,建立了从师资到实训基地的共享平台,为学校快速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学校抢抓机遇,坚持“以人为本、立足本地,厚德重技”的办学理念,按照“立足崇左,服务广西,面向全国,走进东盟”的发展思路,培养具有实践能力,富有创新精神的技能型人才。在学校管理中,加强规范化教学管理,不断深化改革,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推动学校科学发展。

一、整合资源加强管理,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学校的稳定发展离不开规矩,有了规矩学校才能正常运转。

(一)规范教学管理,提高教学质量

1.健全和完善教学管理制度,促进管理的制度化、规范化。两年多来,通过对职教园区内的4所学校资源的整合,在教师充分参与民主讨论的基础上,制定和完善了教学管理制度,细化了教学质量管理制度等25项教学管理工作制度,使教学常规管理的各项工作都能有章可循,有效落实,促进教学工作的良性发展。

2.规范教学工作的过程,落实各项管理措施。(1)规范教师工作。为保证四校整合后教学秩序的正常开展,学校制定了教学工作规范25条和教师管理规范等相关管理制度,一方面加强对教师工作的规范要求,要求教师按相关规范开展教学工作;另一方面加强对教师的考勤,采用指纹考勤机进行监督管理,杜绝教师上课迟到、早退,缺课,课堂无组织等不良现象。(2)规范学生学习过程。一是加强课堂教学纪律管理,玩手机和睡觉是违反课堂纪律最普遍的行为,为了加大对学生手机管理的力度,学校每班配有一个手机柜,课前要求教师组织学生将手机放入手机柜再上课,同时加大开展检查和处理力度,检查发现则采取警告、收缴、处分等处理办法,课堂纪律明显好转。二是加强对学生进行实训课的管理,一方面严格操作规程,保证安全第一;另一方面制定实训操作流程,培养学生专业技能。三是制定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标准,每天开展评比检查,养成学生良好的学习和生活习惯,促进学生个人成长。(3)规范教学评价工作。在教学评价方面,要求根据实际进行学生评价,可以采取考试考查、实训操作、企业实践以及考证等方式开展评价。定期组织开展学生评教、教师评学等活动,通过师生互评,充分调动教师工作积极性和学生学习积极性。(4)规范教学常规检查工作。加大教学常规的检查力度,规定检查时间、检查内容,把综合评价与教师工作质量挂钩,及时反馈检查结果。为保证教学工作顺利进行,教务处与教学部做好课堂教学日常检查安排,每天进行2-3次的检查,在检查中发现问题及时汇报和解决,保证班级能正常上课,无缺课现象,教学秩序良好。为防止课堂教学检查流于形式,经常深入课堂,推门听课,随时检查教师的课堂教学和学生的学习情况,现场观察学生的课堂纪律和课堂学习参与度,了解学生学习状态。同时,对教学常规的各个环节进行定期督查。如教师备课情况检查,学生作业情况检查,做到及时、客观地开展教学评价,反馈教学信息,对发现的问题做到及时地调控、干预和矫正。

(二)优化人才培养模式,适应学生个体发展

1.适应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需要,科学规划和合理设置专业。依托崇左市乃至东盟地区的经济,打造物流、制糖技术、汽车维修、旅游、商务越语等5个与崇左市支柱产业相对应的专业,更好地服务崇左市经济社会发展,推进与东盟国家教育交流。学校80%的中职毕业生就业于本市,如有两位学生共同创立了自己的公司——崇左市北科科技有限公司,主要进行品牌电脑销售、网络安装、软硬件维修及负责中国电信业务代理等公司相关业务,技术骨干绝大多数由原学校历届毕业生组成;一位电子专业毕业生创立崇左市现代数码维修公司,主要业务范围为家电维修、电脑维修,经营电脑及相关电脑外设等,员工大多数是崇左市职校毕业生,服务对象多是本市的教育部门、学校等单位。优秀毕业生成功创业的例子不胜枚举,他们用精湛的技术和服务水平得到了广大群众的高度评价,他们也成为本地区名副其实的专业技术人才的领头羊。

2.改革人才培养模式。为了让学生有更好的发展,以中职对口升本科为突破口,推行“升本就业并举”的人才培养模式。通过进行升学与就业的分流,开设“升学班”与“就业班”,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形成良好学风。2015年有30位同学参加了对口本科考试,有24位同学分别被广西师范大学、桂林电子科技大学、桂林航空工业学院、梧州学院、钦州学院等本科院校录取,升学率创学校新高。同时,有230多名学生升入高职院校。

3.加强实训基地建设和管理,提高学生动手能力。(1)目前学校拥有汽车维修、电子电器维修、酒店管理、物流管理和制糖技术等5个实训基地,为开展专业实践教学提供了坚实的基地保障。为了充分发挥基地的作用,首先是从制度上保证,制定和完善基地管理制度,充分发挥现有的资源优势,对实训室的管理与使用做到有章可循,规范管理,责任到人,定期检查落实。同时,加大对专业教师的培训,通过多种形式开展校本培训,提高专业教师专业技能。(2)加强职业技能训练,突出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一是制定明确的实践技能专项达标标准。加大实验、实训、实习和技能训练力度;二是坚持双证制、多证制,把考取职业资格证书所需的知识和技能要求纳入教学计划,加强对学生职业技能和职业资格考证的指导,获得毕业证和职业资格证书的比例达90%以上。每学期开展一次技能比赛,对选拔参加全区、全国比赛获奖的学生给予一定奖励。(3)坚持学历教育与职业培训并举办学新格局。利用汽车驾驶培训分校、国家职业技能鉴定所、安全培训中心和示范实训基地,积极开展面向城镇下岗失业人员的转岗培训,面向进城务工人员和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培训,面向企业进行在岗培训,承办崇左市直各级各类短期职业技能培训及鉴定,每年培训学员达3000多人,使学校成为崇左市职业培训的主阵地。

4.加强校企合作。积极推进学校产教结合,“订单式”办学,利用学校临街优势,推行“前厂后校”、“学校+公司”的办学模式,建立了汽车维修服务公司等校外实训基地,不断提高毕业生就业质量。

5.开展对外交流与合作。积极开展国内、国际教育交流与合作,加大对外宣传力度,建立境内外校际交流平台。开展多种形式的中外联合办学,如多年来与越南的海防大学、荣市大学等高等学府联合办学,增强学校办学实力,提高参与国际竞争的能力。如越语专业的学生第三年到海防大学留学,同时聘请越南留学生到校任教,对服务类专业的学生进行越语教学,掌握越语的基本知识,提高就业竞争能力。

二、进一步推进职教园区发展的措施

(一)加强班子队伍建设,提高领导创新能力

一是坚持领导班子学习制度,提高领导班子队伍的思想政治素质和理论水平,特别是在管理和先进的职业教育理论、经验等方面达到新的高度。二是坚持全面推进素质教育,解放思想,转变观念,增强领导班子的创新意识和创造性工作的能力,不断提高领导班子的管理能力和业务水平,形成一支品德良好、结构合理、职责分明、团结合作、勇于开拓、积极进取的领导干部队伍。

(二)建立健全教学管理机构,全面提升教学管理水平

1.教学管理部门设教务处,按专业大类成立五个教学部,实行分层管理,提高了管理的实效性、科学性。

2.推进人事制度改革,实行全员聘任制,按需设岗、平等竞争、择优聘任、严格考核、合理管理。增强激励机制,改革校内薪酬体系,完善考评和奖励制度,做到多劳多得、优质高酬,调动教职工的积极性。

3.充分发挥现代信息技术的优势,促进现代信息技术与职业教育的深度结合,提高教育、教学、管理、决策的信息技术应用水平,逐步建成服务决策、服务战线和服务社会的中职教育数字化公共信息资源服务体系,以信息化带动教育管理现代化。

(三)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教师综合素质

1.把加强师德建设放在教师队伍建设的首位。通过学习和思想教育,提高教师的思想政治素质,树立爱岗敬业精神,树立现代教育观、质量观和人才观,增强教师实施素质教育的自觉性和参与教育教学改革的积极性。

2.创新教师培养模式,建立健全师资培训质量监控保障机制。组织开展国家级、自治区级专业骨干教师培训,以及校本培训,加强教学研究,努力提高教师职业技能水平、专业教学能力。完善专业教师定期参加生产实践、企业顶岗培训和校本培训制度,特别是大力推进教学名师建设工程、学科带头人建设工程、名班主任建设工程、青年骨干教师建设工程、“双师”素质教师建设工程、师德建设工程,不断加大师资培养力度,组建一支在全市乃至全区中职学校中享有较高声誉的名牌教师队伍。

3.设立师资培训和教科研专项经费,建立健全师资培训和教科研经费管理制度。学校每年划拨一定的经费用于教师的进修培训;建立教师教科研成果奖励考核制度,设立一定的教科研专项研究经费,每年用于资助教师教学改革、课题研究和科研成果奖励。有了制度和经费的保障,激发了教师参与教学改革和课题研究的热情,获得一定的科研理论成果,一批在全市、全区有影响的职业教育理论成果显著。

4.建立教学质量评价机制。根据学校办学思想,建立教学质量奖惩制度,聘请专家对教学工作进行指导,实行教学质量的动态管理。

(四)加强思想品德教育,注重学生人格培养

1.加强班主任队伍建设,注重师德培养和业务指导,全面落实班主任业务培训计划,进行岗位培训,定期组织外出学习,增强责任感和提高工作水平;重视年青班主任的培养,使其成为班主任队伍的骨干。

2.发挥共青团组织、学生会、班干部、学生社团的作用,建立“领导挂班”、与学生交朋友等和班主任合作制,构建学校、家庭、社区和企业“四位一体”、全员全程全方位参与德育的新局面。

3.发挥课堂德育的主渠道作用,以开放周、运动会、技能大赛、各种专项比赛、演讲、文章、板报、宣传橱窗、多媒体软件、各种大型活动等为平台,凸显丰富多彩、形式多样又充满生机的校园文化及其特色成果。

4.遵循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和规律,拓展途径,创新载体,改进方法,深入开展以诚信、敬业、合作为重点的职业道德教育,突出行为规范教育、法制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创新创业教育和职业生涯教育,促进学生的可持续发展。

上一篇:讲课教师注意事项下一篇:案件专项治理回头看工作检查报告

本站热搜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