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艳芳)读《做一个幸福的教师》有感

2024-04-22

(李艳芳)读《做一个幸福的教师》有感(通用12篇)

篇1:(李艳芳)读《做一个幸福的教师》有感

读《做一个幸福的教师》有感

教师:李艳芳

最近一段时间我读了作者陶继新老师写的书名叫《做一个幸福的教师》一书,该书有着他的三个讲演录,“读书与教师生命成长”、“打点幸福人生”、“孔子的精神世界”。捧着此书,感觉很奇妙,初读时,兴奋无比,感觉到一种心灵的平静与灵魂的提升,越往下读心头越有沉甸甸的感觉,而且挥之不去。沉甸之外,感觉头脑中一片绿地铺展开去,绵延无尽。读后不由思索,什么是教育?什么是幸福教师?答案模模糊糊,忽近忽远,若有若无,一惊之下,一直在小范围内不无自负、自信的我,不知所向。

透过两千五百年的风雨岁月,审视我们今天的教育,在我看来,现在的教育也曾强调“以人为本”。读完《做一个幸福的教师》一书,才知自己思想多么浅薄,大谈“以人为本”的时候并不明了什么是人之“本”,怎样去“以人为本”。是啊,曾经提出的“学生参与度高、时间利用率高、目标达成率高”的课堂三维目标,对人生命质量的提高、对灵魂幸福指数的帮助能有多少?只不过是把知识的掌握、能力的提高,通过一种近于反复训练的方式做了一种规范和评价范式。直接效果自然是提高成绩服务于考试。

我从事教育工作已经十三个年头了,我一直以来在思考学生的健康发展靠什么?成绩,显然不是全部,因为我们成人之后的生存靠的是综合素质能力;不是成绩,显然也不对,因为成绩是敲门砖,没有优异的成绩就不能提升人生的生存起点。读完《做一个幸福的教师》一书大大提高了我对我本身工作,对学生教育成绩的认识。对学生教育在学校和家庭的共同教育的结果,如此说来,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既要关注学生的成绩也要关注学生综合素质能力的提升。直奔成绩弱化学生综合素质能力的提升是片面的,不谈成绩说是素质教育也是片面的。素质教育的要义就是要关注生命健康、关注生命快乐、关注生命幸福、关注生命习惯、关注学生一生发展的教育!

陶继新老师《做一个幸福的教师》一书中关于教师和学生相处学习的环境,我认为在教师职业幸福感最重要的源泉,是学生的成功和他们对你的真情回报,影响教师职业幸福感的许多不利因素都可以从学生对教师的尊重、理解、感激中得到弥补。但要让学生感恩你,你就必须学会感恩学生、呵护学生、尊重学生,真正做到这点并不容易,但如果你只知道权威,那也许你会离幸福更远。在本书中提到了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和谐给予每个人的重要性,所以学生健康成长,老师、家长是引路人,“一个人能走多远要看和谁一起走”,老师与家长对学生的成长来讲期望方向永远是一致的,所以家校教育应该和谐,只有和谐才能共振,只有共振才能有最大可能的生成。因此老师埋怨学生、家长埋

怨孩子,老师埋怨家长、家长埋怨老师都是不利于学生健康成长的。当你学会赞美学生的时候、当你学会赞美家长的时候、当你学会赞美老师的时候、当你学会赞美孩子的时候、当你学会赞美学校的时候„„,所以赞美在本书中有着很深的见解,我们也应该去将我们的赞美去发挥去应用去实践!

陶继新老师《做一个幸福的教师》一书让我真正体会和学习到了好多教师应该具备的很多知识和很多方法,让我有着对教育对社会对人生的态度,对做人的乐观积极向上的工作态度,对我们身边的孩子,关注孩子的心灵,尊重孩子的人格,培养孩子的自尊自信,都有着太多的帮助。所以我认为这本让我们教师队伍增加知识储备增强我们的好学兴趣都有着太大的帮助。尊重孩子的学习环境已成为素质教育的主旋律,成为教育改革的当务之急。只要老师怀着一颗爱心,处处留意,微观入手,扶起孩子自信之树,那么我们的学生就都是可塑之才,只要我们用全部的爱细心呵护每一株稚嫩的幼苗。只要有爱的阳光,只要有爱的雨露,总有一天,每一株稚嫩的幼苗都会成为参天大树。那时才是我们做一个幸福的教师最幸福的时候。做一个幸福的教师!

2014年2月28日

篇2:(李艳芳)读《做一个幸福的教师》有感

————开元小学.徐玉

喜欢读书一直是自己的一个习惯,床边总会放些书籍,有教育子女的《告诉孩子你真棒》、有闲暇时用来打发时间的杂志《读者》、有启迪自己的《心灵的鸡汤》等。假期学校借阅给每位教师三本书,其中陶继新老师文集——《做一个幸福的教师》让我看到书名就想:自己也做要一名幸福的教师,如何做到?人家又是怎么做的呢?我想从中找到答案,于是我的床边读物就多了这本书。

一直觉得,幸福应该是人生始终不变的追求,而天天忙于上课、备课、批改作业,我好像是很久没有幸福的感觉了。利用假期,重温了《做一个幸福的教师》,边读边为陶老的人格魅力所折服,他的淡泊名利、虚怀若谷、道法自然,给我一个向往的方向,不断使我品味当前的幸福,也不断激起我多读书的欲望。

陶老的读书与教师的生命成长部分,让我真正明白了书是教师舍之不可的,平时总会抱怨没有时间读书,其实当阅读成了生命的一种需要时,相信书就会与生活息息相关。陶老又推崇经典文化,视经典为生命的源泉,“取法乎上,得乎其中”,他不仅倡导我们读书,而且告诉我们一定读好书、读经典,经典可以使人了解真美;经典可以使人宁静志远;经典可以使人气质高雅;经典可以使人宠辱不惊;经典甚至可以改变人们的思想和心态,进而改变人生轨迹。读经典“取法乎上”能够以一当十,高层次的阅读相当于拓宽自己的的生命纬度、读经典“取法乎上”也可以象老子所说:不出户,知天下;不窥牖,见天道。我也明白了也自己总是在读书,喜欢读书,教育类杂志更是经常翻阅,可为什么总是长进不大呢?原来我身边太少经典,中外经典,自己的阅读还一直停留在浅层次的层面上,陶老说如果只读教育的书,就会象苏东坡所说那样:“不识庐山真面目,只愿身在此山中|。”教育只是文化的一个分支,把教育之外的经典了解了,再看教育,就会有“横看成令侧成峰”的感觉。这就是文化的穿透力。这样的见解真是“一语惊醒梦中人”,我明白了自己也一直停留在教育怪圈里转不出来。把读书作为一种享受,一种追求,与书为友,与好书相伴,让书真正成为我们生命成长的养料,成为启迪心灵的工具。

陶老说“读书破万卷,教学也有神”,一个文化积淀很厚的老师他就有了一个属于自己的思想文化领地,有了属于自己的话语与思想。书中陶老列举了各个鲜活的事例,如:学养深厚的于漪、锐意改革的韩兴娥,腹有诗书的苏静……他们以自身深厚的文化底蕴勇立潮头,游刃有余于教育改革的前沿,他们的成功无不与博览群书息息相关,他们让我佩服,扪心自问,自己缺失的太多太多……站立在课堂上,时时感觉到自己知识的贫乏,不能拈手拿来与学生海阔天空;教学设计中,不能游刃有余,常常感觉到模式老套、平淡乏味,难以别出心裁、独具匠心,无法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文字表达中,也深深体会到自己认识的肤浅,难以上升到需要的高度。越是读书少,备课所需要的时间越多,而且课也教不好,有时真感觉“书到用时方恨少”。原来教和读是相辅相成的,没有高层次的阅读,就没有高水平的教学。也曾梦想自己成为一名优秀教师,如吴正宪、夏青峰、马应龙等这样的名优教师、大家。总是被他们课堂教学中展现的大师风采所折服,课堂教学中流淌的自然、灵动所羡慕,于是总是在教育杂志上关注他们有没有新的课堂实录、教学设计等,经常 “复制”他们的教学设计,期望在自己课堂中也会出现“奇迹”,达到同样的教学效果,可是有时在课堂教学中对于富有丰富生命力的学生、富有生命力的课堂,自己对课堂生成中一些细节的处理策略总感觉捉襟见肘,无法达到预期效果,更别说出现精彩和奇迹。原来大师的文本可以复制,但无法复制大师们的课堂实践——精彩的课堂生成。之所以他们有精彩的课堂生成,有赖于大师、名家们积淀了丰富的文化底蕴,有能以不变应万变的才识,有思想中流淌着的教育智慧、教育原生态,才会出现厚积而薄发的自然、灵动。广博多览能使得他们站在一个相当的高度审视自己的教学实践,课堂教学也就有了一种纵横捭阖、汪洋恣肆的气势。

苏霍姆林斯基在《给教师的建议》中奔走相告,读书、读书、再读书!书,对于我们教师的生命成长真的是太重要了。虽然我们的工作忙忙碌碌,但只要我们愿意挤,读书的时间总还是有的。再一次下决心,多读书!读好书!

陶老的宽容更让我肃然起敬,面对被人的嫉妒、面对他人污蔑他能坦然处之,“天空收容每一片云彩,不论其美丑,故广阔无比;高山收容每一块岩石,不论其大小,故雄伟壮观;大海收容每一朵浪花,不论其清浊,故浩瀚无比”之所以有这样的胸怀,相信与陶老师的广读圣贤书是分不开的,陶老从书中找到了属于自己的一份宁静、一方圣土,用心灵感悟,用文字表达,乐此不彼。诚想,作为一名教师,我是否能接真正纳班级中的任何一位学生,不讨厌、不厌烦?是否能包容个别家长的不通情理?让孩子幸福,让自己幸福!

陶老告诉我:读书吧!是的,读书吧,它会给我以智慧的头脑,给我以平和的心态。它会让我成为一个幸福的教师!

篇3:读《做一个专业的幼儿教师》有感

一、幼儿园主题活动课程的构建

首先,庄老师认为主题课程的目标和内容既要符合现实性,又要对儿童经验有一定的挑战性。她强调无论做什么主题,都要有一个总目标,总目标里要体现整合观念。但是,在实际教学工作中,教师往往制订的教学目标只是单纯体现本节课的目标,没有真正从主题的核心概念构建一个总体的发展目标,从而不能促进儿童的多元化发展。其次,在主题活动内容的选择上很多教师往往都是以自身的喜好来确定,没有考虑儿童所熟悉的、所喜欢的事物,这样不利于幼儿构建新的知识经验。在幼儿园,每个班级里都有主题墙,感觉只是表面存在,相对应的调查表不见踪影,更没有区域活动的呼应和主体性活动的游戏,这些都是我们多数教师存在的共病。庄老师提倡的理念是:主题统领、领域渗透、教学和游戏相互融合。我们不能单存走教学的唯一路线,一定要把教学和游戏相互结合起来,以课程为依托,在选择、整合、理解的基础上,充分利用幼儿园周边的生活环境资源,构建园本化的主题课程实施体系。庄老师举了一个实例:以交通工具为主题课程,在讲解船这种交通工具时所给出的船的主题活动网络时让人一目了然,让儿童通过想象用语言来表达未来船的样子,展开幼儿想象的空间,进行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还有庄老师能想到的有关船的民间故事,通过讲故事来进行对幼儿语言方面能力的培养等。

二、《做一个专业的幼儿教师》给了我们正确的导向

细细回味,品味到了教育的真谛。幼儿是学习活动的主体,教师怎样才能让自己的课堂达到真正有效?庄老师的几种有效教学方法特别值得我们学习。

(一)要实现有效教学首先要实现目标的有效性

作为老师大家都知道目标确定的原则是围绕教学内容来确定的三维目标:第一个层次是认知领域、知识技能的目标;第二个层次是智力、能力的培养目标;第三个是关注情感、态度、社会性发展目标。许多老师都是按照以上来设定目标的,有些时候目标设定得过多、太过宽泛,或者太笼统又缺乏实用性和操作性,目标就失去了它的有效性。针对这些问题庄老师给出了几点建议:(1)教师对教材的把握。无论是什么教材,首先要进行重组和分析,识别教材的课程潜能。(2)教师要高度关注幼儿。备课时要考虑幼儿的先前经验、背景、个性特征和已经掌握的技能做到心中有目标,眼中更要有孩子。(3)教师要经常积累经验和课后反思教学。优秀的教师有一种风格就是教师的日常积累和反思:积累失败与成功,反思自己的经历,与心灵对话,认真学习他人经验,接受各类培训。

(二)有效教学必须关注幼儿的学习方式

在过去的教学中我们只想让幼儿去死记硬背知识,每次上完课后,不做提升,不做总结,有些时候老师提出的问题,和孩子说的话一样东一句、西一句,没有逻辑,没有让孩子领悟到实质性的东西。庄老师认为幼儿学习要倡导探究学习、体验学习、发现学习、游戏学习和合作学习等多种方式。无论哪一种学习重要的是发展孩子的各种思维和创作能力、提升素质,这才是孩子终身受用的。幼儿教育是启发性的、基础性的教育,不是让孩子去记忆知识,而是让他们去感受、去体验、要让他们用动作、用语言、用图画,用多元的方式去学习、去表达。

(三)有效课堂应该做到简单、真实、自然、有效

老师经常听课、上示范课,我们经常是“看课件课”,把连环画、图画书,扫描了一幅又一副,放给小朋友看,大篇幅地讲,这是很多老师的通病。庄老师提倡的是,“简单、真实、自然、有效”的课堂。每一节课要找出关键的和重要的,对儿童各项能力发展有价值的,让孩子来讲、来想、来学、来表演、来迁移。组织教学就是调动孩子原有的经验,帮助幼儿建构新的经验,课后拓展、迁移经验。老师不要过多地关注形势和操作,例如,我们在设计“动物找家”“九宫格”等情景游戏时创意很多,设计很多花样,可是数序概念,从左到右还是从下往上,教师都没有做铺垫,花架再多却没有预想的效果。又如,在学门牌号码时,教师说他家住502,然后就问孩子,5是什么意思,2又是什么意思。孩子根本不清楚。在学习门牌号之前,我们可以做一些调查,小涵家住什么地方,小朋家住哪里,幼儿就会回答我家住山水花城84号楼1单元302,等等,然后再问302是什么意思,孩子很容易就能回答出3代表什么,2代表什么。再来学习门牌号就很容易了。我们要分析教材,分析幼儿的年龄特征,做到理论联系实际,做到真实、自然、有效。

作为在一线教学的教师,要把读书作为一种提高自身修养和专业素质的有效手段。这本书开启了我一扇门,成为我学习新技能的一把钥匙。既然选择了教师,我们就应多读书,读好书,发挥自身学习的正能量,让读书丰盈自己的生活,让读书提升自己的品味,从而真正成为一名勤奋的读书人,专业的教书人!

篇4:读《做一个专业的幼儿教师》有感

一、幼儿园主题活动课程的构建

首先,庄老师认为主题课程的目标和内容既要符合现实性,又要对儿童经验有一定的挑战性。她强调无论做什么主题,都要有一个总目标,总目标里要体现整合观念。但是,在实际教学工作中,教师往往制订的教学目标只是单纯体现本节课的目标,没有真正从主题的核心概念构建一个总体的发展目标,从而不能促进儿童的多元化发展。其次,在主题活动内容的选择上很多教师往往都是以自身的喜好来确定,没有考虑儿童所熟悉的、所喜欢的事物,这样不利于幼儿构建新的知识经验。在幼儿园,每个班级里都有主题墙,感觉只是表面存在,相对应的调查表不见踪影,更没有区域活动的呼应和主体性活动的游戏,这些都是我们多数教师存在的共病。庄老师提倡的理念是:主题统领、领域渗透、教学和游戏相互融合。我们不能单存走教学的唯一路线,一定要把教学和游戏相互结合起来,以课程为依托,在选择、整合、理解的基础上,充分利用幼儿园周边的生活环境资源,构建园本化的主题课程实施體系。庄老师举了一个实例:以交通工具为主题课程,在讲解船这种交通工具时所给出的船的主题活动网络时让人一目了然,让儿童通过想象用语言来表达未来船的样子,展开幼儿想象的空间,进行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还有庄老师能想到的有关船的民间故事,通过讲故事来进行对幼儿语言方面能力的培养等。

二、《做一个专业的幼儿教师》给了我们正确的导向

细细回味,品味到了教育的真谛。幼儿是学习活动的主体,教师怎样才能让自己的课堂达到真正有效?庄老师的几种有效教学方法特别值得我们学习。

(一)要实现有效教学首先要实现目标的有效性

作为老师大家都知道目标确定的原则是围绕教学内容来确定的三维目标:第一个层次是认知领域、知识技能的目标;第二个层次是智力、能力的培养目标;第三个是关注情感、态度、社会性发展目标。许多老师都是按照以上来设定目标的,有些时候目标设定得过多、太过宽泛,或者太笼统又缺乏实用性和操作性,目标就失去了它的有效性。针对这些问题庄老师给出了几点建议:(1)教师对教材的把握。无论是什么教材,首先要进行重组和分析,识别教材的课程潜能。(2)教师要高度关注幼儿。备课时要考虑幼儿的先前经验、背景、个性特征和已经掌握的技能做到心中有目标,眼中更要有孩子。(3)教师要经常积累经验和课后反思教学。优秀的教师有一种风格就是教师的日常积累和反思:积累失败与成功,反思自己的经历,与心灵对话,认真学习他人经验,接受各类

培训。

(二)有效教学必须关注幼儿的学习方式

在过去的教学中我们只想让幼儿去死记硬背知识,每次上完课后,不做提升,不做总结,有些时候老师提出的问题,和孩子说的话一样东一句、西一句,没有逻辑,没有让孩子领悟到实质性的东西。庄老师认为幼儿学习要倡导探究学习、体验学习、发现学习、游戏学习和合作学习等多种方式。无论哪一种学习重要的是发展孩子的各种思维和创作能力、提升素质,这才是孩子终身受用的。幼儿教育是启发性的、基础性的教育,不是让孩子去记忆知识,而是让他们去感受、去体验、要让他们用动作、用语言、用图画,用多元的方式去学习、去表达。

(三)有效课堂应该做到简单、真实、自然、有效

老师经常听课、上示范课,我们经常是“看课件课”,把连环画、图画书,扫描了一幅又一副,放给小朋友看,大篇幅地讲,这是很多老师的通病。庄老师提倡的是,“简单、真实、自然、有效”的课堂。每一节课要找出关键的和重要的,对儿童各项能力发展有价值的,让孩子来讲、来想、来学、来表演、来迁移。组织教学就是调动孩子原有的经验,帮助幼儿建构新的经验,课后拓展、迁移经验。老师不要过多地关注形势和操作,例如,我们在设计“动物找家”“九宫格”等情景游戏时创意很多,设计很多花样,可是数序概念,从左到右还是从下往上,教师都没有做铺垫,花架再多却没有预想的效果。又如,在学门牌号码时,教师说他家住502,然后就问孩子,5是什么意思,2又是什么意思。孩子根本不清楚。在学习门牌号之前,我们可以做一些调查,小涵家住什么地方,小朋家住哪里,幼儿就会回答我家住山水花城84号楼1单元302,等等,然后再问302是什么意思,孩子很容易就能回答出3代表什么,2代表什么。再来学习门牌号就很容易了。我们要分析教材,分析幼儿的年龄特征,做到理论联系实际,做到真实、自然、有效。

作为在一线教学的教师,要把读书作为一种提高自身修养和专业素质的有效手段。这本书开启了我一扇门,成为我学习新技能的一把钥匙。既然选择了教师,我们就应多读书,读好书,发挥自身学习的正能量,让读书丰盈自己的生活,让读书提升自己的品味,从而真正成为一名勤奋的读书人,专业的教书人!

篇5:读《做一个幸福的教师》有感

最近拜读了陶老师《做一个幸福的教师》一书,刚拿到这本书时,不禁被其“幸福”二字吸引了,于是一串串的问号在头脑中产生:怎么做一个幸福的老师?幸福的老师是什么样的?幸福应该怎么理解?正是这些疑问激起了我急于去读书的欲望。读完陶继新老师的《做一个幸福的教师》,真的像品尝了一次精神的大餐,感受了一次精神的洗礼。那洋洋洒洒,如行云流水般的文字汩汩的在我心田流淌着,滋润着我心灵的深处。读完之后,我感慨万千。陶老师那朴实的话语,深刻的道理,使我的心里头热乎乎的,更让我对“幸福”有了一个深层次的认识。

为了孩子们,也为了自己,做一个幸福的教师我认为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

一、诵读经典

教师要想发展起来,就要给自己的心灵留下一个阅读经典的空间,并且经典诵读之后,男士更有风度,女士更加美丽,何乐而不为呢?因此我们要在教育教学生活中不断地学习诵读,在经典中寻找自己的幸福人生。陶老师在书中给我们讲述了很多和我们一样奋斗在教学一线的平凡却不平庸的同行们。不论是中小学教师,还是大学博导,他们出色的课堂驾驭能力与平和博大的心境,均由读书写作为基础。陶老将他们由于诵读经典所以快乐所以成功的幸福历程展现出来,充分证明了“经典”的妙用,并且让我们能从中悟出:在经典阅读中使自己充实、丰厚,在写作实践中使自己升华、提高。若没有大海般浩瀚的知识容量,他们怎能将课文讲解得如此简练、精到?只有坚持诵读,并形成习惯,性格才能变得平和,心灵才能渐渐澄澈,才能在幸福与快乐中徜徉。

二、宽容学生

一个好老师不仅要传授学生知识,更应用宽容的心和无限量的爱心去启发、引导他们,不能恨铁不成钢,要把铁锻成钢。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有时宽容引起的道德震撼比惩罚更强。”学生在成长的道路上,难免会犯这样那样的错,作为一名教师,只有以博大的胸怀去包容学生,以平等的态度去对待学生、才能建立起民主的师生关系,创造和谐的育人环境。宽容并不是纵容,宽容也不是对学生的过错无原则地袒护,而是以我们博大的胸怀去激励学生自己改正错误,发奋成才。

三、要懂得享受学生。

对于教师来说,是否能时时处处感到幸福是很重要的,因为这不仅仅影响着其人生是否快乐,更影响着学生,只有教师幸福,学生才会感到幸福。事实上很多教师在享受着教育、体验着幸福,他们以多元、多姿、多态的幸福观,诠释着什么是教师的幸福。教师职业幸福感最重要的源泉一定是学生的成功和他们对你的真情回报,影响教师职业幸福感的许多不利因素都可以从学生对教师的尊重、理解、感激中得到弥补。但要让学生感恩你,你就必须学会感恩学生、呵护学生、尊重学生,真正做到这点并不容易,但如果你只知道权威,那也许你会离幸福更远。其实,教师的职业幸福是一种心态和状态,也是信念与追求的体现。教师是精神的“传道士”必须拥有好的心态面对工作和社会,这与我们的幸福“鱼水情深”,心态决定状态,有了好心态就有了好心情,心情是可以传递的,教师是爱的事业,有了好心情,就能笑对生活,就能爱每一个学生,同他们“打成一片”,非常专一的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就能通过言传身教让学生陶醉,接受情感的洗礼,引导和激励。况且,有了好心态,就会少些烦恼多些快乐,少些狭隘多些豁达,就会视教师为一种艺术,在忙碌之中,创造之中收获更多的幸福,乐此不疲虽苦犹甜。本人认为,当我们教师的劳动被他人,社会认可时,必然会带来无比的快乐,会被幸福紧紧“包裹”。

每当课堂上感到语言苍白时,与人聊天感到腹中空空时,动笔感到搜肠刮肚的艰难时,我会为自己知识的匮乏而羞愧不已,真是“书到用时方恨少”!这时我们要反问自己:我有读书的习惯吗?自古大学问者皆好读书。所以,作为当代的教师——我得有源源不断的活水才行,而这活水从何而来?从书中来。我们教师怎么能离开读书?想一想我们熟知的那些特级教师,哪一个不是博览群书,学富五车?又有哪一个是死抠教科书而终有所成?所以从教师这份职业的需要来说,教师离不开读书。“你的生命深层有了经典滋养,就有了一生幸福的本钱,就会永远快乐。”

通过阅读这本书,我深深的体会到:要把读书当作终身学习的任务,养成终生学习的良好习惯。读专业书、读文学书、读经典书,使自己的知识面广博起来,才能开阔自己的专业领域,才能开拓自己的视野,才能为自己积蓄能量。同时要保持良好的心态,守住心灵的那份宁静。要正确的看待工作和人际交往中出现的一些问题。对荣辱得失要看得淡一些。要对自己保持一种期待花开的心态,等待着自己自然成熟、自然绽放,不要浮躁,不要催熟。对安排的一些工作任务要抱着一种肯定的态度,不牢骚、不埋怨、不怨天尤人,那是对自己的工作能力和修养的一种磨砺。我们还要养成良好的习惯,并且把这习惯坚持下去,持之以恒必有收获。要养成买书读书的习惯,养成写反思写体会的习惯,养成写博客和交流的习惯。要向书本学习、向同事学习、向名师专家学习、向社会这个大百科全书学习。只有耐得住、守得住、挺得住,在自己的专业成长道路上,才能开拓出一片属于自己的个性蓝天。

篇6:(李艳芳)读《做一个幸福的教师》有感

“金杯银杯不如口碑”刚开始看到这句话觉得有些荒诞,不是说事实胜于雄辩吗,而且现在基本招工单位不是一律看简历、荣誉吗。但读完这本书,静心细想,确实如此,一位教师是否优秀怎么能凭几节作秀的公开课或论文的`篇数来断定呢。如果你的上司、你的同事、你的学生、你的学生的家长们都“口口相传”地赞美你、敬重你,你有着很好的口碑,你的工作肯定也很出色。我觉得今后的生活应该把学习摆在第一位,“爱惜自己的每一根羽毛”,让自己活得美丽而开心。

四、“欣赏缺憾”

古人说得好:“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人生存在着许多美好,也有许多的缺憾,就看我们有没有能力去直面它,欣赏它。作者认为 “欣赏缺憾的人生是追求幸福的人的一种能力,这种能力来自于对生活的深刻理解,和因为理解了生活而升腾起的对生活的挚爱”.虽说我们所从事的教育事业是一份崇高的职业,可经历中仍难免有一些不令人愉悦的回忆,甚至是心底涌起的阵阵苦痛,但这些不是生活的全部,只要我们足够热爱生活,投入生活越多,就能去体验生命中的每一点感动,哪怕这感动并不是美好的。可以这么说:有着缺憾的人生,才是完整的人生,懂得欣赏缺憾的人生,才是美丽的人生。

篇7:(李艳芳)读《做一个幸福的教师》有感

最近看了一本陶继新老师所写的《做一个幸福的教师》,这本书里所传达的真知灼见,给我很大的振动,在这里,我想摘出几句来,让我们一起细细地品读。

《做一个幸福的教师》

教师的幸福在于“胸中有梦”,教育不是牺牲,而是享受;教育不是重复,而是创造;教育不是谋生的手段,而是生活的本身。我们的一生不一定要干成什么惊天动地的伟业,但它应当犹如百合,展开是一朵花,凝聚成一枚果;它应当犹如星辰,远望像一盏灯,近看是一团火。在“照亮”学生的过程中,同时也“照亮”了自己,在成就学生的过程中,同时也成就自己。

教师的幸福

写得实在是太好了,读完这本书,有几点感想:

一、教师要做自己的主人

教师首先是一个完整的人,他们应该有自己的精神空间,他们也要享受生活……这样的观点就把教师从“圣人”的位置上拉了下来。教师不可能人人成为“圣人”,也没有那个必要。要做一个成功的教师,必须首先学会做一个成功的普通人。做自己的主人绝不仅限于做自己肉身的主人,而是指以下一个完整的过程:一是认识自己,对自己的专长和优缺点要心知肚明,那有做自己主人却不认识自己的?特别是我们这些年轻教师,更应该明白自己的优缺点。二是要自己选择,如果教师这个行当是你自己选择的,就要无怨无悔的做下去,而且要尽自己的努力做得更好。三是按自己的方式教书,本来就“教无定法”的,只要你守着教学的基本规范,剩下的空间都是你的,在完成教学目标任务的前提下,你可以这样教也可以那样教,教出你“自己”来。四是自己评价自己,自己教的好不好自己要总结,只有善于总结才会去学习提高。

二、教师要继续学习

有位专家曾经指出:“人类的精神史就是一部阅读史。” 金庸先生有一句名言:“只要有书读,做人就幸福。”有人说:对于女性来说,书籍是最好的美容品。

幸福的教师都会热爱读书,把读书当作一种生活方式,当作一种生活习惯;他们永远不会等有时间才阅读,见缝插针,想读就读;永远不会坐进书房才阅读,因为他们知道任何地方都可以阅读;永远不会有用才阅读,因为他们清楚急功近利、立竿见影是妄想;永远不会嫌自己读得太晚,因为他们深知只要行动,就有收获。

做一个幸福的教师

三、爱惜自己的每一根羽毛

“金杯银杯不如口碑”刚开始看到这句话觉得有些荒诞,不是说事实胜于雄辩吗,而且现在基本招工单位不是一律看简历、荣誉吗。但读完这本书,静心细想,确实如此,一位教师是否优秀怎么能凭几节作秀的公开课或论文的篇数来断定呢。如果你的上司、你的同事、你的学生、你的学生的家长们都“口口相传”地赞美你、敬重你,你有着很好的口碑,你的工作肯定也很出色。我觉得今后的生活应该把学习摆在第一位,“爱惜自己的每一根羽毛”,让自己活得美丽而开心。

四、“欣赏缺憾”

古人说得好:“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人生存在着许多美好,也有许多的缺憾,就看我们有没有能力去直面它,欣赏它。作者认为 “欣赏缺憾的人生是追求幸福的人的一种能力,这种能力来自于对生活的深刻理解,和因为理解了生活而升腾起的对生活的挚爱”.虽说我们所从事的教育事业是一份崇高的职业,可经历中仍难免有一些不令人愉悦的回忆,甚至是心底涌起的阵阵苦痛,但这些不是生活的全部,只要我们足够热爱生活,投入生活越多,就能去体验生命中的每一点感动,哪怕这感动并不是美好的。可以这么说:有着缺憾的人生,才是完整的人生,懂得欣赏缺憾的人生,才是美丽的人生。

篇8:(李艳芳)读《做一个幸福的教师》有感

《中国教育报》对中小学师生关系问题所作的问卷调查反映, 学生在回答“你觉得自己有心里话最想找谁说”时, 回答最想找班主任或最想找某个老师的仅占4.8%;在回答“你在学习、生活中遇到了困难, 需要别人帮助的时候, 你首先想到的是找谁”时, 12.3%的学生回答找班主任或找某位老师;有25%的学生认为老师只喜爱少数同学;有40%的学生认为与老师在一起, 无所谓开心不开心;有85.6%的学生说老师“很少”或“从来不参加”学生们的课余活动和游戏等等。而在教师问卷中, 回答“在与学生交知心朋友问题”时, 61.3%的教师表示很愿意和所有学生交朋友, 有69.8%的教师认为与学生在一起“很愉快”和“有愉快的感觉”。

由此可见, 教师的自我感觉和良好愿望与学生的思想实际还有一定的差距。

师生关系淡漠的原因初探

1. 在现实生活中, 教师和学生首先是作为感性的人, 也

就是一个个有思想、有感情、有独立人格的活生生的人而存在, 其次才是理性的知识的追求者和思考者, 有些教师只关心学生的学习成绩, 对学生的思想品德、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同学友爱、爱好特长和课余生活可以说是很少过问;有些教师害怕在学生面前失去“师道尊严”, 整天把自己的思想和行为裹得严严实实的, 俨然一个完美无缺的“圣人”。殊不知, 作为教师的你如果不是真实的“鲜活”的, 而是一架只会吐墨水的机器, 那么学生就会远离你, 你就会失去血肉, 失去灵魂。

2.教师的教学水平和人格因素决定了他们在学生心目中的地位, 应该说, 教师的教学水平, 直接影响着其威信的高低。而人格因素则是教育者在与学生相处的过程中不知不觉体现出来的。对真善美的执著追求, 对假恶丑的毫不妥协, 火热的激情, 正直的情怀, 永远是教育者的人格力量, 也是教师真正的权威所在。

架起师生心灵沟通的桥梁:

1.以心灵赢得心灵

作为一名教师, 当然需要渊博的知识, 也需要扎实的基本功, 但更需要爱, 需要坦诚, 尤其班主任更应用真挚的爱去感染学生。学生失意的时候, 给他一点鼓励;学生遇到困难的时候, 给他一点帮助;学生悲伤的时候, 给他一点安慰;学生高兴的时候, 走到他们中间一起分享快乐……以诚育人, 以诚服人, 平等对待每一名学生, 当我们把爱心和坦诚自然而然地献给学生时, 学生不仅会把我们当做老师, 更会把我们当朋友了。可以说, 赢得学生的心, 一片诚心、一番苦心、一颗爱心是必不可少的。

2. 走进学生的情感世界

爱学生, 就必须善于走进学生的情感世界, 而要走进学生的情感世界, 就必须把自己当做学生的朋友, 去感受他们的喜怒哀乐, 去了解他们最关心和最感兴趣的是什么, 他们有哪些快乐和痛苦。参加学生的活动, 与学生个别交谈, 都是了解学生的好方法, 同时对于中学生而言师生之间互换周记, 每周学生交上来后, 不少班主任就批一个“阅”字完事, 如此流于形式, 只能浪费学生的时间和感情, 导致学生的反感。我们可以让学生写这样的心理交流文章:“班主任, 我想对您说”, “假如我是您”, “老师, 您应这样教”, “我的苦恼”等等, 让他们畅所欲言, 哪怕是说出我们的缺点和工作方法的不当。同时, 我们也一定要为学生们写“回言”, 写上我们的希望, 我们的关心, 我们的想法, 也写上我们的含有鼓励与表扬的问候。

3. 找回感性世界这一失重的大陆

某校一名初三年级的学生在“老师, 印在我记忆深处”一文中写道:“这个朱老师, 第—次来我们班上课还有些拘谨, 第二次勉强算得上个正人君子, 第三次就露出他的‘不良本性’了。虽说他讲唐宋词妙语连珠, 可也笑话无数, 哈哈不断。然而, 就是这样一位朱老师, 竟和同学们打得火热, 无话不谈, 惹得别班的同学眼睛都绿了, 直想‘跳槽’。”, 而实际上, 朱老师在学生面前露出的所谓“不良本性”无非是朱老师那种“坏坏的”幽默, 朱老师对自己的五官和穿着的自嘲以及对一些明星、游戏软件、足球赛、电影、电视剧甚至卡通片的独特视角。正因为这些都是学生在许多被他们称之为“学究”的老师身上所看不到的, 所以他们觉得朱老师活得最真———不是金光四溢的“神”, 而是普普通通的人。朱老师最有血有肉, 最“鲜活”, 最能理解他们, 同他们最接近, 因而师生关系也最为融洽。这个具有“不良本性”的朱老师, 与学生的交往就不是单纯依靠抽象的逻辑思维, 而是让自己和学生在自我表现中进行对话, 在无声的情感交流中达成师生之间的默契.他们的师生交往有效地避免了单一教育教学中的“机械操作”, 即知识的传授与接受, 管理与被管理。获得了对自我、对生活的激情, 师生的感性世界与理性世界完美地统一起来, 生活和求知融为了一体, 师生关系不再被动地从属于教学, 而是滋生了内在的生命。至此, 师生关系真正达到一种既轻松又不失严肃, 既感性又兼具理性, 既自由又有所约束的境界。

篇9:做一个幸福的教师

做老师工资虽然不高,享受不了那种“挥金如土”的奢华,也不会被大家称作什么土豪之类的,但每个月精打细算后还会有一点结余。就是这一部分结余,让我调整了心态,找到了生活中点点滴滴的小乐趣:给自己添件新衣服,做个皮肤护理或是一次短程的旅游,从生活的角度做个时尚美丽的老师。

做老师的地位虽然不高,没有所谓的“权”和“势”,但每当家人给朋友介绍我是做教师的时候,他们都会对我高看一等,这也许就是平凡中的一种高贵,我很享受这种感觉,并不是我虚荣,而是看到了大家对教育的尊重,对老师的尊重。所以我女儿总是很自豪地告诉她的同学:“我妈妈是一位老师!”我爱我的家人,我希望我的亲人都健健康康快快乐乐!

做老师的社交圈子很小,基本上除了学校就是家里,天天接触到的基本上都是孩子,虽然这样,我并不羡慕那种整天在成人中侃侃而谈的佼佼者,我却觉得格外的快乐。孩子们的纯洁、懂事,总是用你意想不到的最纯真的表达方式让我感动着!我爱着我的孩子们,他们给了我一个可以成就梦想的舞台!

我从来没想过自己能成为什么教育家,但我一直都要求自己每天都有新的改变和收获,一切都是那么的顺其自然。当你无心的付出越来越多,在不求回报中幸运之神会悄悄地来到你的身旁。那次我一不小心考取了河南省级名师,一个偶然的机会我补了北大教授的缺,给我的同学做了一场讲座……

一切的一切我都是那么的幸运,没有算计过,也没有筹划。总觉得该来的一切都是会来的,享受工作带来的快乐就是最大的幸福,我骄傲我沉浸在这种幸福中!

篇10:读《做一个幸福的老师》有感

做有思想的教师,要让读书成为一种习惯。“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在社会信息多元化的今天,现代教育带给教师以严峻的挑战,故步自封、自我满足已经无法适应教育发展的需要。教师首先应是读书人,只有广泛阅读,深入思考,不断汲取别人的优秀文化养分,才能丰富自己的学识,提升内在的修养。一个不读书的教师,永远生活在狭小的自我世界里,很难享有心灵的愉悦和精神的充实。教师读书要广泛涉猎,博采众长:读教育专著,走进名家大师,感受教育的浪漫和深邃;读人文书籍,增长知识,陶冶性情,拓展思想宽度,培养博大的人文情怀;读时文报刊,更新思想观念,把握时代脉搏,准确甄别社会发展的动因;读学生读物或学生写的书,走进他们的心灵,倾听他们成长的悸动,分享如歌青春的甜美与酸涩„„读书养性,文章育人,徜徉在书的世界里,我们的生活便慢下来,慢下来,心灵归于安静,思想不再肤浅。

做有思想的教师,让笔尖舞动多彩的人生。写作表达心声,文字洗练思维。作为教师,无论你是小学教师还是中学教师,无论你教语文还是其他,书面表达理应成为一项必备的基本功。你不一定成为作家,掌握高深的写作理论,创作若干长篇巨作,但你可以记录生活点滴,书写心灵感悟;你不一定成为教育家,研究多少教育史论,总结几条教育模式,出版几本教育专著,但你可以坚持教育随笔写作,不计篇幅长短质量高下,只要有思考就是成就,只要坚持就能进步。记录,是一种思想砥砺,是一种情感宣泄,或文采飞扬,或平实真切,都再现了你的心路历程。当文字在笔尖缓缓流淌,你的思想又完成了一次升华。

读《做一个幸福的老师》有感

现代社会是一个迅速发展的社会,知识不断地增加,只有终身学习,才能跟上时代的步伐。原来一些死记硬背的知识在现在看来已经没有想象中的重要了,我们现代社会要求的培养是能力的培养,学习能力的培养,创新能力的培养„„只有教师自身不断地及时的学习才能够教给学生最新最有用的知识。而且,教师的魅力在于通过活化了的知识的积淀,所形成的诸多良好的品质:个性、修养、风度、气质、幽默感,对人的尊重的态度,以及对真理的追求与敬畏。一旦教师自身停止了学习,教师的教学也就丧失了活力。

总之,作为一名教师我们要学习的还很多,所存在的不足也有很多,只有不断

地努力的学习我们才能得到真正的发展,自身的价值才能得到实现。

读《做一个幸福的老师》有感

我们是教师,虽然也是社会上普通的一员,但我们从事着神圣的事业。我们每天面对的是孩子,我们的学生,他们天真、可爱、充满生命的活力和幻想,他们对我们无限的信任和敬慕。我们付出了爱,得到的是更多的爱。

读过《做一个幸福的老师》这本书,感受最深的是爱,对教育,对学生贯穿始终的爱,最多的爱。

读过这本书,经常思考的问题是:如何在人生的大航船上确定自己的位置,是船员还是舵手,是大副还是士兵。每个人在世界上所扮演的角色不同,关键在于定位。冥冥中有双大手在指挥着我,从师范中学习的艺术到工作中教的课好似风马牛不相及的事情。但要想教好课其实也是一门艺术!

有句话说:“活在当下”。其实,每个人的命运还是掌握在自己的手里。虽然从出生到长大,基本是家长在为自己做主。但今后还有漫长的几十年,仍然有自己选择的机会,是选择努力踏实地度过还是空虚而归,全在自己。在学校所学的专业直到现在也拾不起来。工作上的杂事与生活中的事情搅得没有时间,没心情。

每看到书上的某一个片段,总在不停地在反思自己,自己在对待学生的态度,对待家人的态度。我慨叹自己太平凡了,平凡得没有一双慧眼,去发现学生的长处与潜力。平凡得没有一双巧手,把学生引领到更加广阔的天地中去。

“公平公正”“爱心”“教师的发展”“教师的专业”等等,新教育为教师提出了那么多的努力方向。所谓坚持,所谓勤奋,所谓的所谓„„。教师自身的前进动力,外在的推动力.不论怎样,都去做一个问心无愧的教师,努力的教师。

在《做一个幸福的老师》中,还收录了古今中外很多名家的各种类型的文章,每一篇都让我有所获益。《学习的革命》一文告诉我:“做教师首先要相信你所有的学生都是天才,你才会认真地教每一个人。”我领悟到,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教育不是要改变一个人,而是要帮助一个人。

教育的本体性是育人。如何在教育的过程中让一个人具备品德的高尚?我想一个品德高尚的人,不论他为金钱去奋斗还是为理想奋斗,只要是正常的奋斗,正当的争取。在奋斗的过程中不忘父母,不忘时时去帮助别人,他都可以说是品德高尚的人。

《做一个幸福的老师》同时也为我们指明了新的教学观。这就是教师不仅要向学生传授知识,培养学生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品德,更主要的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注重在教学中创设使人思考、激励探索的教学情境,引导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使学生获得知识信息的过程真正成为学生心智发展的过程。与此同时,作为“传道、授业、解惑”的教育者也应成为实践“终身学习”理念的楷模。重视和加强继续教育,这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总之,终身学习是我们教师能走在时代前列必不可少的前提。

《做一个幸福的老师》给了我很多新的启示,我将在自己平凡的岗位上尽职尽责、努力向上。最后,让我用徐匡迪先生的一句话来结束此文吧!——教育是事业,事业的意义在于献身;教育是科学,科学的价值在于求真;教育是艺术,艺术的生命在于创新。

(时间:2011-6-23 13:08:57)

我读了《做一个幸福的老师》这本书感触很多,最主要的是被作者的高尚人格和好学的习惯以及他敬业的精神感动。陶继新是一位山东教育社的总编,也是一位博学多才的学者。在品读孔子的精神境界,我有所感悟,读到文中有这样的一段话“子贡问了老师一个非常大的问题“您能告诉我一个字,使我终身实践,并且永久收益吗?孔子以商量的口气对他说:“其恕乎!”如果有这么一个字,那大概就是“恕”字。拓展一点说,“恕”字是讲你不要强人所难,不要给别人造成伤害,言外之意是假如他人给你造成了伤害,你也应该尽量宽容。”

但是,真正做到宽容谈何容易。有很多时候,一个事情本来已经过去,而我们还是老在那儿想,这么可恶的事,我怎么能原谅他呢?然后就在不断的自我咀嚼中,一次一次再受伤害。

作为一名老师,我们面对的是天真烂漫的孩子,每个孩子都有犯错误的时候。我们要在宽恕与理解中,正确面对学生的错误。在正确的教育与引导下使他们在错误中,能够认识自我,改正缺点,学会做人。所以课堂上当学生思想开小差不爱学习的时候,我们不能大声的呵斥孩子,或者当着全班同学的面,让他站起来,因为孩子也有自尊心,他们同样需要呵护。那么这时,我们可以一个眼神,一个抚摸,一个温馨的提示,都会把孩子再次拉进课堂。一个宽容大度的老师,会让学生更加喜欢。

回头想想,我们每个人在工作、生活中,常常会面对一些小小的过失,但这时一个淡淡的微笑、一句轻轻的谦语,就能带来包涵谅解。在人的一生中,也常常会因一件小事、一句不注意的的话,使人不理解或不被信任,这时不要苛求任何人,要以律人之心律己,以恕己之心恕人。

处处宽容别人,绝不是软弱,决不是面对现实的无可奈何。在短崭的生命里程里,学会宽容,意为着我们的生活将更加快乐。宽容,可谓人生中的 一种哲学。得体淡泊,学会宽容,是我们每一个人追求的最高境界。

读《做一个幸福的老师》有感

上学期,学校里发下来一本书名为《做一个幸福的教师》。拿到书本首先映入

眼帘的是有一张灿烂而纯净的笑容的封面,霎时便有读到了幸福的感觉,于是便匆匆浏览了一遍,还摘录了一些经典的句子。寒假到了,当我一个人静静坐在沙发上时,我又拿起了这本书,细细阅读起来。这一次,让我感觉走进了一个高尚的灵魂,字里行间流落着从容淡定,平易亲切;包含着慷慨大气、恢宏深刻的思想。那一个个鲜活的事例,那一句句警言箴语,那一段段经典释义,给了我很多人生启示。

提到“杀手”二字,也许很多人都会不寒而栗。或许马上就能想到港台电

影中的职业杀手。他们身穿黑色西装,戴着黑色墨镜,一脸冷漠的表情,拿人钱财,替人消灾。全然不顾受害者及家人的痛苦。彻头彻尾的冷血动物。老师,从事着太

阳底下最光辉的事业,担负着教书育人的神圣使命,甚至担负着一个社会的发展与进步。这两种职业似乎没有任何共同之处,怎么会等同?我还真的头一回看到对老师的这样的评价。但读了老师的“莫做‘杀手’:撒播阳光耀心灵”之后,我对教育中的杀手现象才算是有了痛切肺腑的认识。也忽然觉得作为教师如果真的成了杀手,甚至比那些职业杀手更可怕,他们要的只是一个人的生命,而不懂得教育的被称为“杀手”的老师们,扼杀的却是比生命更重要的东西——自尊与自信。

书中就有这样两个故事,让我读了之后有一种说不出的难受与心痛。

一个是著名作家毕淑敏的一篇文章《谁是你的重要他人》。

在她十一岁的时候,学校组织歌咏比赛,她被选中参加男女声小合唱,因唱歌走调而被长辫子音乐老师当众宣布除名。后来又被找到音乐室,音乐老师说:你小小年纪,怎么就长了这么高的个子!?毕淑敏随即写道:“我听出话中的谴责之意,不由自主地就弓了身子塌了腰。从此,这个姿势贯穿了我整个小学和青年时代。”原来,因毕淑敏个子高,除名之后替补队员不好找,音乐老师只得再次让她上场,但“只能干张嘴,绝不可以发出任何声音”!后来,小合唱在比赛中拿了好名次,毕淑敏却“从此遗下不能唱歌的毛病”。毕淑敏说,“在以后十几年的岁月中,长辫子老师竖起的食指,如同一道符咒,锁住了我的咽喉。禁令铺张蔓延,到了凡是需要用嗓子的时候,我就忐忑不安,逃避退缩。我不但再也没有唱过歌,就连当众演讲和出席会议作必要的发言,我也是能躲就躲,找出种种理由推脱搪塞。有时在会场上,眼看要轮到自己发言了,我会找借口上洗手间逃溜出去。有人以为这是我的倨傲和轻慢,甚至以为是失礼,只有我自己才知道,是内心深处不可言喻的恐惧和哀痛在作崇。”„„

故事二说的是一个学生被学校老师冤枉的事。

这个学生起初在一所学校被值班的体育老师“误”扣三分,影响了班主任奖金。班主任要他要么叫家长,要么把扣分找回来。他却选择了第三条路:转学。之后,他便“对教师这个职业心存抵触”。到了新学校,过了高二,进入高三,就在他想改变对老师的成见,好好学习时,竟然又一次被冤枉:班上一同学丢了50元钱,被怀疑是他所为。这件事最后不了了之,但这位学生的尊严,再也找不到了。“从此,我痛恨老师,发誓不与做教师的人打交道。但苍天却是戏弄人,当年高考第一志愿不录取的话,就会自动转到师范类院校。“去拿高考录取通知书的那个傍晚,我的心一片片地碎开了。‘烟台师范学院’几个字,像刀子在我的心上剜了又剜。„„握着通知书,一分钟后我走出办公室,在门口,我毫不犹豫地把通知书撕得粉碎,然后,往身后一扔„„”。

读了这两个故事,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有谁会想到,老师在不经意间的一句批评指责,或者不问青红皂白的冤枉,或者不理智不冷静的对问题的处理,给学生造成的心灵之痛竟是如此严重,如此刻骨铭心,如此令人震撼。

不知道是哪位专家说过:学生的心灵如同露珠,需要老师小心翼翼地呵护。也许,在我们的教育过程中,对学生的伤害是无意的,善意的,甚至还有崇高的理由;过后,我们都已淡忘了,不记得了。然而,在学生内心深处所留下的伤疤,却是无法用无意与善意来解释的;也是很难用时间治愈的。

“杀手”一词,虽然血淋淋似乎不适合于教师形象,然而却也一点不过分。每个老师似乎都曾经伤害过学生,但却不知道孩子伤害的程度怎么样,也不知道是否得到了治愈,在治愈过程中经历了怎样的伤痛„„我想这应该是作为老师的我们心

中最大的痛吧!

那么怎样才能让自己不成为一个“杀手”呢?那就要求我们真正的做到“以人为本”。

首先,保护孩子的自尊心。

有这样一个故事:一位纽约商人在大街上看到一个衣衫褴褛的铅笔推销员,顿生怜悯之情。于是,他把一元钱丢进了买铅笔人的怀中,就走开了。但走出几步远后,他感觉这种做法不妥,便连忙返回,从买铅笔人那里取回几只铅笔,并抱歉地说自己忘了取了,请原谅他的疏忽。最后他说:“你和我一样都是商人,你有东西要卖,而且上面有标价。”过了一段时间,在一个社交场合,一位穿着整齐的推销员迎上这位商人,并自我介绍说:“先生,你可能已忘记了我,但我永远忘不了你,你就是那个重新给了我自尊的人。以前,我一直认为自己是一个推销铅笔的乞丐,直到你那天告诉我是一个商人为止。”没想到纽约商人简简单单的一句话,竟使得一个处境窘迫的人改变了命运。其实真正改变他的是那个商人对他的尊重。可见一个人的自尊是多么的重要。大人如此,孩子也如此。教育家韩凤珍说过:“所有难教育的孩子,都是失去自尊心的孩子;所有好教育的孩子,都是具有强烈自尊心的孩子。教育就是要千方百计地去保护孩子最宝贵的东西——自尊心。”

其次,对孩子要多赞赏,少批评。

陶老师在孩子的教育问题上发现了一个教育宝藏,这是一种最神奇、也是最普通的方法,一种最新鲜、也是最古老的方法;是我们作父母作老师的本来就有、却没有发现,都本能地使用过、却无意中又遗忘了的方法。它就是赏识教育!他说:“赏识导致成功,抱怨导致失败”,“赏识是每个孩子生命成长不可或缺的氧气”。

第三,改变处理学生问题的方式,遇事一定要理智冷静。

在书中的一个范例中我看到这样一句话:“人在丧失理智的时候,往往也会丧失睿智。”老师每天面临纷繁复杂的工作,面临很多突发的新情况新问题,很有可能一时情急而不顾后果。但那是万万不可取的,尤其是面对犯错误的学生,一定要冷静思考、研究,寻找解决问题的最佳途径,而不能让自己在失去理智的同时,丧失睿智。像那种疾风骤雨般的训斥,讽刺、挖苦,只能是伤害孩子的自尊。在这本书中,陶老师为我们提供了7点对待犯错误学生的处理原则,很值得我们借鉴。

其实在这本书中,我读到的不仅仅是知识和智慧,更多的是人格力量。真的感谢陶老师带给我们如此丰富的文化大餐,让我们感受到教师生活中扑面而来的幸福。

最后,衷心地希望我们每一位老师,都能用心去尊重,爱护每一个孩子。细心的呵护,像呵护荷叶上的露珠一样,像呵护一个新生的生命一样,去呵护那些幼小的、脆弱的心灵,别给孩子们留下一点点的阴影,不要让他们的生活中有一些痛苦的回忆。我更希望,孩子们能够在我们的校园中享受学习,享受生活,享受快乐!

读《做一个幸福的老师》有感

德国哲学家费尔巴哈说过:“生活和幸福原来就是一个东西。一切的追求,至少一切健全的追求都是对于幸福的追求。”

生活和生命的意义最后都可以归结为对幸福的追求。幸福教育,是对生命的终极关

怀。幸福教育,始于幸福教师的出现。那么,怎样做一个幸福教师呢?我看了《做一个幸福的老师》(陶继新著)这本演讲录书,感触良多,最主要的是被陶继新老师的高尚人格和好学的精神所感动。陶继新老师是一位山东教育社的总编,也是一位博学多才的学者。他提出“读写成为生命成长之双翼”。他认为“没有经典文本的大量阅读,甚至是背诵,就不可能有文采斐然的佳作纷涌迭出。但同时,只读不写也不行,大量的写,对读

又是一个促进,而且多写多练才能熟能生巧。”

陶先生又说,“现在,写作已像读书一样,成了我不可缺少的精神生活,一天不读不写心里就空荡荡的。”

在他的这本演讲稿中讲了三个话题:一是读书与教师成长的关系;二是幸福人生的打点;三是品读孔子的精神境界。首先明确读书的目的:教师读书是为了积淀自己的文化内涵,进而创造自己的教书风格。如果一个老师不认真读书就永远是个“教书匠”,是个不会创造的无个性的老师,同时也会因为自己的机械重复使自己陷入教育疲倦的状态之中。再次读书要读经典的书籍是最重要的,而且要背诵象《论语》和《道德经》这样传统的文化典籍。陶老师60岁了,还努力背诵经典,真是让我感动和羞愧。我想这与一个人的人生观很有关系!陶老师是有着很大的历史使命感的人,而且也吃了常人难于想象的苦难。更重要的是他把自己的文化演讲做为一种“普渡众生”的佛教境界,来完成他自己做为一个教育工作者和宣传者的人生价值!这就是他努力学习的内在的精神动力!我们的老师也需要这样的伟大胸怀和坚强的韧性!最后是读书与写作的关系。写作是读书思考的结果,是抒发感触,表达思想的一种形式。陶老师谈到写作时特别强调要努力去思考自己读的文字,从中读出属于自己的东西,从而形成自己的思想,这才是真正会读书的表现!

篇11:(李艳芳)读《做一个幸福的教师》有感

感恩的幸福——读《做一个懂得感恩的员工》有感

人生之路没有平铺直叙,总有沟回曲直。因此在生活和工作中保持一个良好的心境至关重要。《做一个懂得感恩的员工》一书教会了我换位思考,从反方向去看待人生的失意与痛苦,多些开朗与积极,少些抱怨与消极,对生活保持一份感恩的心,幸福就会萦绕着你。

当人们在生活和工作中遇到逆境时,就开始抱怨,让自己陷入困境,往往这些困境会殃及你的周围,给他们也带来伤害。可谓有百害而无一利。有人曾抱怨:为什么我要经历这么多的磨难?那你是否知道因为这些磨难让你变得更坚强。也有老师曾抱怨:为什么我们的孩子总达不到我预期的目标?那你又是否意识到,你正在因此不断地反思自己,慢慢地完善自己。正因为学生的不足,老师才显得那么必要。

感恩,不但是美德,还是一种动力,更是一个人之所以为人的基本条件!不要忘记感谢你周围的人,感谢给你提供机会的人。凡是为人着想,站在他人的立场上思考,就会对他人多一些鼓励和支持,同时也是对自己的鼓励和支持。

我特别欣赏这一段话:“感恩不一定要感谢大恩大德,感恩是一种生活态度,一种善于发现美并欣赏美的道德情操。如果我们拥有一颗感恩的心,善于发现事物的美好,感受平凡中的美丽,那我们就会以坦荡的心境、开阔的胸怀来应对生活中的酸甜苦辣,让原本平淡的生活焕发出迷人的光彩!要习惯每天清晨起来后对着镜子默默地说:感谢生活给予了我如此多的美好!然后是一个幸福的微笑。”

如果一个教师连起码的感恩都不知道,又怎么能珍惜工作、热爱生活、真正爱护学生呢?一个学校如果形成了这样懂得感恩的文化氛围,可以想象这个学校一定会有活力,有凝聚力,更会有高质量的教育。

篇12:(李艳芳)读《做一个幸福的教师》有感

令人惊叹,原来高深的心理学问题也可以用这样通俗易懂的语言来解答; 令人感动,《活出你的状态》就像和风细雨一般,让每一个渴望在日常生活中寻找生命价值的普通人找到心灵的归宿,带你进入别样的人生境界。

这是一本关于“自我实现”的好书。作者用平实的语言,先带领读者从“自我实现”的概念探源,说明“自我实现”与“最佳状态”、“高峰体验”、“潜能发挥”的关系,然后,作者抓住一些典型事件和人物,深入浅出地解说了“自我实现”。本文《幸福与心理全过程》是作者对马斯洛幸福观的进一步补充。他以心理活动的全过程来看待幸福,指出“人们习惯于只是从情感活动的角度来理解幸福,对于幸福的定义与理解倾向于享乐主义。其实,幸福问题应该从全部心理活动来理解,从知、情、意三方面理解”。

读罢此文,我茅塞顿开,感觉到自己的肤浅。认真品味,反复咀嚼,我捕捉了几点与作者产生共鸣的地方,与大家分享。关键词一:焦虑与紧张

对一般人来说,焦虑与紧张是应尽量避免和排除的状态,对“自我实现”的人来说,焦虑和紧张则是可以追求的状态。它往往促使你鼓起勇气,去应对即将发生的状况。作为教师,当你面对台下陌生的学生和陌生的听课教师时,适度的紧张会让你精神集中,在三尺讲台尽情挥洒,出色的完成教学任务;作为学生,当面临考试时,适度的焦虑和紧张会时时提醒自己“要考试了,不能跟以前一样了”、“认真答题,不可马虎”,考试时,他会调动所有的思维,正常或超常发挥,取得满意的成绩;作为家长,当发现孩子成长中出现状况时,适度的焦虑和紧张会使家长重视问题症结、采取合适方法,帮助孩子健康生活„„出色的完成教学任务,得到领导的好评;用心学习,取得令老师、家长满意的成绩;细心观察,科学引导,将孩子安全摆渡„„这不就是幸福吗?

当然,这里说的焦虑和紧张是适度的,如果遇事过度紧张和焦虑的话,就应摆正心态,适当减压,排除过重心理压力。我们教师则更应该尽己所能,帮助学生顺利过渡。

我所教的班级中,有一名学生自尊心特别强,学习成绩也非常优秀。高兴之余,也不由令人担心:十三岁的他为此承受了太多的压力。每次考试前他都会出现过度紧张与焦虑,如,夜不成眠,双腿打哆嗦,讲话不清„„当我了解这种情况后,主动找他谈心,帮他分析原因或转移他的注意力。他积极接受了我的指导,心理素质不断提高,成绩也保持了稳中有升。对于他来说,考场上深深的呼吸、片刻的沉静便是一种享受,那圆满的成绩又何尝不是一种幸福呢?

关键词二:痛苦

“我们生于他人的痛苦中,死在自己的痛苦里”。从汤普逊的这句话可以看出,人生来是痛苦的,所谓幸福是痛苦与痛苦之间的间隙。当你回望来路的时候,你会发现:痛苦常常值得我们长久地回味。

在《幸福与心理过程》的字里行间,我找到了答案——“因为在痛苦里面,凝聚了我们全部的人格力量。我们在经历痛苦时,如果不愿意被痛苦所压倒,就会调动身上的潜能,发挥自己的人格力量,去超越这种痛苦。如果幸福是通过痛苦换来的,那么这种痛苦实际上也应理解为幸福的一部分,因为我们的人生是一个整体。如果我们的人生从整体上来说是积极向上的,我们的潜能得到了发挥,那么应该说我们的人生就是幸福的。”

许金声不愧为博学的心理学家,他用通俗的语言诠释了痛苦与幸福的内涵,是那样自然,让人的理论在不经意间得到了提升,思想也得到了升华。这不禁让我想起了米开朗琪罗这位伟大艺术家对艺术的崇高追求,对生命中苦难的承受,让我们看到了高大伟岸的身躯后所蕴藏的一切。他承受着生命中各种洗礼,遭受着超越常人的苦难,但依然为我们留下了宝贵的艺术和文化遗产。无法解脱的痛苦又何尝不是另一种生命的幸福!如果说在深宵灯火下悬梁刺股是痛苦,那么满腹诗书便是他的幸福;

如果说因考试少了些许娱乐和睡眠是痛苦,那么试卷上完满的解答便是他的幸福; 如果说身处逆境,坚持真理、被人误解是痛苦,那么后人高度的评价便是他的幸福。我非常喜欢许金声先生的这句话“我们必须重新定义’美好生活与幸福’,使它们包括这些痛苦的特权”。所以,让我们敢于正视痛苦,尊重痛苦,让欢乐得到赞美,让痛苦得到赞美。关键词三:创造性的生活

马修·阿诺德曾说过“具有创造性活动的意识是巨大的幸福,也是人活着的证明”。其实,创造性生活离我们并不遥远。

对一个成功的教育者来说,创造性生活就是采取灵活多样的适合学生发展和特定课堂教学的方法进行教学的生活。因为教学本身就是富有创造性的艺术活动,而且教师面对的是学生,是生动活泼的人。这就要求教师不仅要有驾驭教材、控制课堂教学的能力,而且还要求教师要针对生动活泼的对象选择灵活多样的适合其口味的方法,因材施教,使被教育者积极参与,发挥其主动性和创造性。比如,课堂导入可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复习导入、设问导入、名言警句导入、故事导入等;课堂教学的过渡衔接可采用层递或归纳等不同形式;课堂提问可根据课堂教学的实际需要采取正问、反问、追问、连问等。如果用两个词来概括教师的创造性活动的要求那就是:细节与责任。

对一个成功的受教育者来说,创造性的生活就是学会学习,重视学习策略。学习是一个人一生的事业,这项事业应该也必须使每一个人快乐,否则他的人生将毫无幸福可言。而要成为快乐学习的主人,就要重视学习方法与策略。在这点上,我认为首先要有健康积极的心态,阳光的心理,我不认为一个被动的人坐在教室里会得到多少快乐。其次,要学会合理安排时间,及时预习和复习。

学习,生活因为有了创造性而不再平淡,做为一个整体的人生也因创造而幸福。“像一阵细雨洒落我心底,那感觉如此神秘”,当我即将搁笔的时候,那种被称为生命冲动的东西渐渐平复,滋润心田,让我倍感充实。于是有了以下的内容: 从今天起,做一个幸福的人,工作,学习,快乐的生活; 从今天起,正视痛苦,学会创造;

上一篇:出血热年终总结下一篇:用难兄难弟造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