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著《爱的教育》读书心得体会总结

2024-05-23

名著《爱的教育》读书心得体会总结(精选7篇)

篇1:名著《爱的教育》读书心得体会总结

今天,语文课本里的《爱的教育》把我深深地吸引住了,我细细的读着,品味着,感受很深。

这篇文章讲的是徐利奥一家很穷,父亲白天在铁路上工作,晚上从杂志社接签条来写,徐利奥为了减轻父亲的压力,请求为父亲抄写,但被父亲拒绝。徐利奥便半夜起床偷抄签条。由于夜晚睡眠不足影响学习,一次次遭受父亲的误解,但他默默忍受着,坚持夜晚起床偷抄。追后父亲发现了真相,才知道了错怪了徐利奥,十分懊悔。

我从中体会到了徐利奥是一个善解人意,体贴父母的孩子,充分表明了徐利奥深爱着父亲,同时他也希望得到父亲的谅解。虽然父亲多次责骂他。可他默默的忍受了。我觉得这是徐利奥对父亲强烈的爱。

再联想一下我们自己吧!如果是我的话,早就气得暴跳如雷了,把实情告诉父亲后就离家出走了。可徐利奥却默默忍受着,这是多么有修养的表现呀!再想想我帮父母做过什么呢。妈妈天天为我洗衣,做饭,忙个不停,我却天天坐在电脑前优哉游哉,我孝敬过父母吗?顶多只有偶尔帮妈妈洗洗碗,擦擦桌子而已。

你们可曾想过,作为家中的一份子,也有着一份不可推卸的责任。我们的责任就是尽自己的能力,主动为家庭分忧解难,体谅父母。其实家长对我们的要求并不高,只要我们不那么淘气,学习更有功些,取得好成绩。当父母劳累了一天回家后,为他们递上一杯茶,为他们揉揉肩,锤锤腿什么的,就是对父母莫大的安慰了。这就是我们的责任,不难吧!(*^__^*)嘻嘻……

我们一定要当像徐利奥一样体贴父母,关心父母的好孩子。

篇2:名著《爱的教育》读书心得体会总结

作家以一个意大利小学四年级学生安利柯的眼光,以日记的形式讲述了10月份到第二年7月份一个学年在校园内、外发生的事情,以及发生在安利柯身边的感人故事。书中富有爱心的人有很多,如有侠义之举的卡罗纳,有品学兼优﹑助人为乐的班长德罗西,坚强不屈的科罗西„„而令我印象最深刻的一幕是下面这件事:安利柯到女子学校去,恰巧放学的时间到了。因为今天和明天是万圣节和万灵节,所以学校放假,女生们显得激动不已,有说有笑地纷纷走出校门。这时,在校门口有一个小小的个子、浑身是黑烟的小男孩,扶着墙在大声地哭泣。这时有几个三年级女生跑过去,问他为什么哭,他说他给几户人家扫烟囱,挣了三十多个索尔多,却从口袋里的一个洞里掉了,没有钱回家,又要挨打了。他说完便把那个有破洞的口袋指给她们看。这时一个戴着帽子,帽子上有一根蓝羽毛的女孩首先从口袋里拿出两个索尔多给了这个男孩,又动员其他女同学把平时买本子的钱捐献出来,女生们积极响应,于是大家纷纷将自己的零花钱递给那个小男孩。钱币越来越多了,但还是不够。后来,五年级的学生来了,她们知道这件事后,也加入到了捐钱的行动中!钱币早以足够,可还是不断有钱币抛来。那些没有带钱的女孩也想送他点什么,就把一朵朵鲜花送给他„„

读了这篇文章,我深深地被她们的热心和爱心所感动!我又想起上幼儿园时发生的一件事:有一次我在放学的路上看见一位残疾人,他走路一拐一拐的,样子很滑稽,当时我也学着他的样子走,觉得很好玩,惹得小伙伴们哈哈大笑。现在想起来,我感到很惭愧,如果他知道,一定会给他心里留下一道伤口。

篇3:爱的教育——浅谈班主任工作心得

一尊重, 爱之前提

即班主任尊重每一个孩子的身心发展特点和认知水平, 尊重他们的人格和自尊心, 承认个性差异, 平等对待每一个孩子, 倾听他们的心声。这种尊重使孩子们在学习和生活中有安全感、尊严感、满足感、愉悦感, 使他们各方面的潜能得以充分的发展。

有一件事让我至今难以忘怀:一天, 一位年轻班主任罗老师把一个学生带进办公室, 怒气冲冲地说:“这个书没法教了, 我不教了。”原来, 在课堂上, 罗老师无意碰了孩子的耳朵, 这个孩子就认为老师不尊重他, 与老师发生了争执。一位年龄偏大的老师知道情况后, 首先站在老师的角度耐心地开导孩子, 这个孩子终于想通了。她牵着孩子的手亲自把他送回教室。没想到出现了令人感动的一幕:只见这个孩子深深地向罗老师鞠了一躬, 哭着说:“罗老师, 我错了, 对不起!”没想到罗老师也含着泪向孩子鞠了一躬, 说:“我也错了, 是我不小心, 我也向你道歉!”此时整个教室鸦雀无声, 很多孩子的眼里噙满了泪水, 我的眼睛也湿润了……

爱的沟通是对人心灵的震撼, 特别是当一位老师能放下所谓的师道尊严, 向学生道歉时, 难道还有人会怀疑他的爱吗?

二宽容, 爱之扩散

即班主任要蹲下身来对待孩子们, 能够换位思考, 设想一下他们的处境及行为方式、思维习惯, 毕竟他们年纪小, 有其年龄特征, 班主任以宽容之心看待他们的过失, 并巧加引导, 舒缓他们犯错误的紧张情绪, 期待他们的改变, 用赏识的眼光看待他们的转变, 从而使他们乐于接受老师的教育。

记得一次下课后, 我刚出教室, 一个孩子就跑过来悄悄告诉我, 我的后背被甩上墨水了。我当时尴尬地笑了笑, 也没当一回事, 猜想可能碰巧那个孩子钢笔没墨, 甩的吧。第二节课上课时, 就发现孩子们在议论。我随机写了两个字“宽容”, 看到这两个字, 孩子们停止了议论, 甩墨的孩子也主动说明了当时的情况。我用了几分钟时间对他们进行了学会善待别人、宽容他人的教育。从这以后, 班上好像打小报告的人变少了。以宽容的爱去看待孩子们, 我们的教育之路会更宽广。

三细腻, 爱之温暖

即班主任对孩子们要细心呵护, 要发现每个孩子的变化, 细心揣摩他们的心理, 要用敏锐的眼光捕捉教育信息, 及时抓住契机, 细心处理每一件事情。如:早上哪个孩子迟到了;中午孩子们在食堂都吃得饱吗;下雨了, 哪个孩子没带伞;今天有一个孩子没来上学, 是什么原因呢……

在我的学生生涯中, 印象最深、最喜爱的老师就是上小学三年级时的班主任。每每想起她, 是源于一件很小的事。一次下雨, 我走在前边, 突然觉得身后温暖了一些, 原来是

发扬问题学生的优

赵建礼甘肃省

每个班主任都会遇到问题学生, 笔者在今年的班级工作中遇到了这样一个问题学生:纪××, 16岁, 父亲是长途货运司机, 家中有家庭主妇的母亲和上初三的弟弟。母亲文化程度低, 爱唠叨, 爱管每一件事, 该生很反感, 后来发展到与母亲吵架的地步。据了解, 该生初中时由于在课堂爱说话, 多次被老师批评, 自制能力差, 以插班生进入我班, 脾气急躁, 情绪易激动, 爱出风头, 爱发表见解。

我通过与纪××谈话以及周围同学对其的了解, 全面掌握其个性品质、兴趣、爱好、家庭教育后, 结合近期在班内的调查了解发现:纪××同学性格倔强, 个性强, 表现欲强, 也想在学校中引起老师的注意, 有被人肯定的愿望, 对学习缺乏信心, 缺失成功的体验, 转化较为困难。

创造条件, 发扬他的优点, 为转化提供成长的平台, 不失为一种有效策略。

随意提醒, 避免过于正式的反抗。长发检查中看到他的头发比较长时就提醒, 让他去理发, 他满口答应。第二天我看到其头发还是很长, 就问“你怎么还没有理”, 他说“我下午就理”, 而下午看见他还是没理头发, 当时我很生气, 很想批评他, 但转念一想, 我的提醒对于一个初中常受批评的孩子是无效的。于是我想给予耐心, 转换方式试试看, 我走过去, 拍了拍他的肩膀, 我说“你这个子真高, 若理一个毛寸, 会很精神的, 你不会是想让头发为你增身高吧!”, 他笑着说“没有!”。看他的表情很复杂, 说完我没有强调理发的事情就走开了!第二天, 他理发了, 还是“毛寸”, 我看到, 称赞说“真不错, 很精神嘛, 真是一个帅哥!”, 他咯咯地笑了, 看上去很幸福!老师把伞举在了我的头顶, 问我:“淋湿了吧?”当时真可谓受宠若惊, 老师一个很小的动作、一句轻声的问候, 仿佛一股巨大的暖流涌进身体。所以现在的我, 也力求做到凡是有孩子的地方, 就有老师的影子, 就有老师关注的眼神。

四持久, 爱之考验

即班主任对待学生不可忽热忽冷、忽紧忽松, 应该付出持之以恒的爱。特别是对待后进生, 因为他们需要更多的帮助, 才能和其他孩子一样, 朝着正确的方向前进。如果班主任不能持之以恒地关注他们, 那么, 他们也许又会走下坡路, 也许会重蹈覆辙。而关注孩子们, 就必定要对他们付出持久的爱。阿基米德有句名言:给我一个支点, 我可以把地球撬起来。我相信, 教育也一样, 只要给我们时间, 我们可以把每一个孩子教好。

五严格, 爱之准绳

即班主任对学生的爱并不是纵容, 不等于放任自流, 不能越俎代庖。冰心曾说过:“必须注意, 对学生的爱, 不是迁就姑息, 要在严格平等中实现。爱是水, 严为舟, 严爱统一, 宽严适度, 学生的自律性才会增强, 并由自律而实现他律, 有了爱, 便有了一切。”

这学期开学不久, 我班有几位同学打扫卫生偷懒, 其中还包括一个学习委员。针对这种情况, 一视同仁, 根据制定的新班规进行惩处。此后, 新班规确实起到了规范大家行为的作用。

教育道路深远而漫长, 让我们从爱开始, 播撒爱的种子, 用爱托起明天的太阳。

肯定, 但还是喜欢在课堂上说话, 依然我行我素。有一天, 数学老师刘老师问我纪××的情况, 我还以为肯定又有问题了, 仔细交流了解, 说上课发言积极, 回答问题有见解, 思维敏捷。下午我专门找其谈话, 传达刘老师的表扬, 对他也进行了一番鼓励。后来发现其上课积极发言的次数增多, 自

通过成功教育, 培养自信。创造机会, 设置情境, 让他体验成功的感觉。我及时地进行班级测评, 评出本月的课堂积极发言之星, 从学生推举情况看, 纪××得票最高, 被选为十一月“课堂积极发言之星”, 他体验到被大家认可的成功感, 很兴奋, 学习也认真起来。让其母在一次谈话中说有时他学到晚上一点钟, 从未有过的改变, 其母很自豪。我也确实感受到了他的改变, 后来在十二月的评选中, 又被评为“发言之星”。的劲头, 我及时组织学生开展辩论会, 题目是针对近期时事立题, 正方:美日联合军演挑衅中国, 中国应坚决回击;反方:不予回击。在辩论会上, 他准备充分, 发言有理有据, 口才极好, 同学们时而爆发热烈的掌声, 他露出自信而自豪的笑容。连我也没有想到他材料准备居然如此充分, 看来他对待此次辩论的态度很认真, 其兴趣和自信被充分地调动了

篇4:浅谈爱的教育——英语教学体会

关键词:爱的教育 英语教学 体会

不知不觉中,我已经在三尺讲台上站稳了脚跟。回想自己的英语教学生涯,总有无限感慨在心头浮动。其实教学经验倒真的说不出多少,更多的还是那些可爱的学生们带给我的喜悦和感动。今天将自己的教学心得和体会以笔记之,愿与各位同仁共勉。

教育,是为人师者给求知者传道、授业、解惑的过程。教育的宗旨即教导学生如何做人,如何求知。著名教育家、作家冰心曾经提出“爱的哲学”,而今作为一名英语教师,我同样要做到以一颗爱心去对待我的学生。英语的教学,是对学生进行爱的教育,并在爱的教育中,给予学生知识的教育。

一、教师要把握学生的心理特点,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在英语的教学过程中,要对学生进行爱的教育,首先老师要从“爱学生”出发,充分的了解学生,把握学生的心理特点,尤其是在对英语学习上的心理特征。要认识到,作为学生,他们的自制力普遍都不高,爱玩是学生的共性,基于这一情况,英语教师要选择合适的方式来约束学生,在平时的教学管理中,让授课内容简单而生动。若沿用传统的讲授式的授课方式,以教师为权威的教授者,学生只是被动的接受者,显然不可能达到“爱的教育”的效果。因此,我们要采用互动式的英语教学方式,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了解和分析学生情况,也就是要在“备学生”上多下功夫,多了解学生的喜好,把握住学生在英语学习上的心理特点和深层需要,关心学生,疼爱学生,与学生建立“亦师亦友”的良好关系,为学生学好英语打下坚实的思想基础。

二、教师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爱上英语

当教师了解了学生的特点,知悉他们的所想所需后,就要潜移默化的在日常的英语教学中激发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让学生爱上英语,乐学英语。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选择趣味性较强的教学方式和方法,寓教于乐,化解难点,突出重点。教师可以较为灵活地采用多种形式导入新课,利用多种教学设备辅助教学。课堂教学的多样性有利于活跃学生的思维,开阔学生的视野,创设生动活泼、趣味盎然的学习氛围,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同时,老师在英语课堂教学中,要投入感情,要热情的去当学生的好老师,好朋友。应多与学生交流,帮助他们发现问题,解决困难,树立自信心,增进相互间的了解与信任。再者,要鼓励学生开口说英语,做到知行合一。当学生开始用英语交流,他们的求知欲则会更强烈,教师要多给予肯定的评价,鼓励学生坚持说英语,不怕丢人。鼓励,表扬,支持学生,这种宽容理解的态度带给学生的是他们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的极大提高。这样英语的教学也可以保持良性循环的态势。

三、教师要“因材施教”,充分激发每个学生的潜能

任何一个学生,都有值得称道的闪光点,亦有无限的学习潜能有待发挥。在英语教学中,教师尤其要注意去挖掘学生的潜力。因材施教,才能有的放矢,真正做好英语的课堂教学,让学生真正“学有所得,学有所成”。

在英语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创造有利于发挥学生特长的时机,为学生提供操练和表现自己语言能力的机会,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教师更要承认学生之间学习和接受能力的差异,因材施教,针对学生的不同水平,不同性格特点,设计不同层次、不同类型的训练内容,采用不同的手段,提出不同的要求,给每个学生以均等的学习机会,促使每个学生都能在自己原有的基础上有所提高。英语教学的目的是充分调动所有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尽可能多的学生自愿学习英语,提高整体水平。

四、教师要注意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让学生自主学习。

教师要摆好自己的位置,转变自己的角色,让自己成为课堂的引导者,推动者,帮助改变学生的学习观念,增强他们用英语交流的意识。要使学生明确,学习英语的目的在于能运用这种语言进行交流。因此,语言知识必须转化为语言技能,这就要求学生要多练习多实践。其次,要使学生明白,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承载了所有的知识。学生在学习语言的同时,必须丰富各种知识,以满足语言运用的需要。总之,教师要让学生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运用语言知识提高语言能力,同时获得自主学习的空间。

总而言之,作为一名英语教师,要秉承“爱的哲学”,对学生进行“爱的教育”。它贯穿于整个英语教学的整个过程之中,在“爱的教育”中,教导学生做人,为学,对学生进行知识的教育,品德的教育。这是一个教师的本职工作,也是一个教师最光荣的成就。我将再接再励,努力做一个好教师,在英语教学中取得更好的成绩。

参考文献:

1.吕冲 谈高职英语教育的应用性[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2008(3).

篇5:《爱的教育》读书心得名著书评

记得留给我印象最深的是七月里最后的“告别”。我想恩利斯只是人离开了,可心却永远停留在那间曾经教育过他的母校。这里必竟有太多美好的回忆。当恩利斯与家人一同迈进学校的大门时,已经是最后一次了,大家都是来领取成绩通知单的。在老师的通报下,大家高兴地接受了自己的成绩,满意地受到家长与老师的赞扬。只是一年的时间,恩利斯就要与同伴分离,他舍不得老师、朋友,谁也无法将他们分开。大家依依不舍地告别,可恩利斯再也没有勇气跟学校说告别。这是动人的场面。确实在恩利斯与同伴交流的日记里,我感觉得到,他的友谊非常的真诚。

《爱的教育》不但体现了真情实感,而且每篇文章中都有鲜明的对比,教育我们爱国,有同情心,有善良,乐于助人。其中有一篇《扫烟囱的孩子》,就写出作者在社会的所闻。故事的大致内容是讲了一位扫烟囱的可怜孩子,因为衣袋里有破洞,把辛辛苦苦扫烟囱的钱弄丢了,他哭泣着。一所女子学校里的学生知道这件事情,并没有因为是阔小姐,而置之不管。反而召集其他同学一起凑钱,帮助苦命的孩子渡过难关。最后她们连姓名都没有留下,便匆匆走了。这又是一个动人的场面。在学校、家庭的见闻,亚米契斯都记述下来了,可见他未尝不是一个富有正义感的人。

篇6:名著《爱的教育》读书心得体会总结

这是一本流传世界各国的儿童名著,全书以日记体形式,以淳朴的儿童语言,生动地描述了十九世纪后期意大利一个四年级小学生安利柯的课堂内外的生活,记录了一个少年道德感情的成长过程。

这本书给我印象最深的是《勿兰谛的母亲》这一篇。这篇日记讲了勿兰谛的母亲为了让勿兰谛继续上学,竟当着全班同学向校长苦苦哀求,最后校长终于答应了。可是勿兰谛却不为所动……读到这儿,我的内心有一种说不出的滋味。母爱是无私的,是伟大的,而我们往往觉得理所当然或是熟视无睹。我为勿兰谛的冷漠悲哀,也为自己的所作所为深深自责。

平时,妈妈对我很严格。我犯了一些小错误,妈妈总会批评我,顺带搬出一堆大道理,而且一说起来就没完没了。我觉得妈妈很唠叨,有时候烦了还会和她顶嘴,那时妈妈会很生气,就不和我说话了。但是,妈妈并没有因此冷落我,不管我,而是用留纸条的方式告诉我该干什么了,该怎么做,哪里做错了。

“儿子,妈妈去上班了,早餐在锅里,趁热吃,小心烫。”“靖轩,作业中有几个错别字,记得改正。做作业一定要认真哦!”“今天起来,给爷爷奶奶打个电话问候一下。”“宝贝,今天外面有点冷,多穿件衣服。”……这是寒假里妈妈留给我的纸条,读着上边的文字,我的心里总是暖暖的。妈妈的爱就在这短短的一句句话中,我不再觉得妈妈是唠叨的,反而觉得妈妈的话不够多。

我终于明白了,天底下的母亲,没有一个不爱自己的孩子。尽管方式方法不同,但那都是爱,满满的爱。

篇7:名著《爱的教育》读书心得体会总结

这本书中,有一个叫施泰基的小男骇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开学的那一天,施泰基的父亲带他来学校,当着同学们的面,他对老师说:“请老师费心,多关照这个孩子,因为他有点笨。”可今天,老师宣布了他的成绩,他在班里从最后一名到了全班第二名,这个成绩真是突飞猛进,一下子提高了好几倍。以前,刚开始认识的时候,大家常常嘲笑他,都在背后叫他“呆子”、“石头”,但是施泰基不管别人怎么数落他,他依然刻苦学习,今天,同学们都对他刮目相看。说到这儿 ,我突然想到了一句话:有志者,事竟成。是啊,俗话说得好“笨鸟先飞”嘛,只要你坚持,有恒心和毅力,哪怕是再笨的鸟儿,也不会掉队的。人们往往在一帆风顺的时候干得很有劲,而一遇到困难、挫折,就沮丧,就悲观,丧失了前进的勇气。但是施泰基不管有多困难,他也要挺身而出、坚持到底,这需要多么坚强的意志啊!这让我想到了一名弱智的指挥家——舟舟。他虽然是一名弱智的人,但他并没有因为自己是弱智而向命运低头,而是靠着对音乐的独特感觉,靠者老师的教导和自己的努力,克服了重重困难,创造了一个奇迹,成了残疾人艺术团的一名著名指挥家。同学们,我们要以施泰基和舟舟为榜样,努力学习,用成就来回报栽培你的父母、老师。

我从《爱的教育》这本书中还明白了:爱有很多种,有亲人之爱,有朋友之爱,有师生之爱;有萍水相逢之爱,有天长地久之爱……爱别人就是在自己,我们要让世界充满更多的爱。爱要从小事做起的,让爱时刻永驻人间。

上一篇:运用过程样类法介入高中英语作文课堂之我见下一篇:给好朋友生日祝福语短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