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g资费联通电信较优惠

2024-05-24

4g资费联通电信较优惠(精选4篇)

篇1:4g资费联通电信较优惠

4G资费联通电信较优惠

2015年5月13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时,鼓励电信企业流量转赠不清零,宽带提速40%。这已经是总理在两个月内第三次关注网络提速降费。

5月15日,三大运营商也同时公布了提速降费的方案。

在运营商宣传自己“高网速”、“广覆盖”的同时,给予用户适合的4G资费定位才是消费者最关心的。那么,目前哪家运营商的4G套餐比较优惠呢?

无限流量不可能

4G网络资费让不少消费者感到头疼,他们希望运营商可以推出无限流量的包月套餐,以满足更多用户群体的使用需求,提高用户的使用感受。这样的愿望很美好,但为何运营商迟迟没有推出无限流量包月套餐?什么时候才能下调4G资费?

通信业观察人士项立刚认为:“无限流量套餐在中国不可能实现,但是资费有下调空间并且肯定会下调,可以采用先进技术对4G网络进行规模建设;而资费下调关键在于用户量的增长,当用户达到一定规模,运营商达到盈利界限或者收入翻上一番,资费肯定会降。”

野村综研(上海)咨询有限公司通信战略部副总监陶旭骏同样表示,无限流量套餐在中国不太可能,他分析:“当用户积累越多、基础设施的利用率越来越高,运营商就有条件将价格慢慢降下去;而跟流量月底清零比起来,台阶式计费对消费者可能更有利一点。”

陶旭骏认为,运营商合理地进行资费降价的利益驱动,还是应该存在的,因为这是一个市场行为。价格是竞争的一部分,从这个角度上来说,应该倡导运营商合理地配置价格。而如何合理配置,就要靠三家运营商充分地进行竞争,市场只要有竞争就会有降价行动。

随着5.17电信日的到来,三家运营商都打起精神应战,纷纷推出了各种优惠活动,针对三大运营商现阶段的4G全国套餐,本刊记者选取了流量最低档资费与1G流量档资费进行比较。(如图4)

在三大运营商的4G全国套餐中,电信有存话费享折扣活动,而联通则有存话费送话费和赠送闲时流量的优惠活动。通过三大运营商的4G套餐来看,联通、电信比移动较为优惠一些。此外,三大运营商的流量叠加包收费也各不相同,移动50元(/G/月),联通80元(/G/半年),电信50元(/800M/月)。目前三家运营商都有自己的流量“双封顶”政策,消费者不必再过度担心使用4G流量会导致过高的流量费用了。

5月15日,三大运营商公布具体降费提速方案,推出一系列流量优惠活动等举措,其中:中国移动全面推广10元1GB夜间闲时流量套餐、10元1GB节假日流量套餐及50元2GB全国流量的4G流量卡等;中国联通开展10元包1.5GB省内流量半年包促销活动,半年内流量跨月不清零、推出视频定向流量包,最优惠流量包价格每月18元6GB等;中国电信推广每月49元含2GB省内流量的4G套餐,用户可办理天翼4G流量套餐和流量包等。

运营商的这些降费新举措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对用户有优惠,但现阶段还没有实现全国套餐等资费的彻底下调,我们只能期望在往后一段时间内,运营商能带给消费者更实惠的4G套餐资费。在运营商宣传自己“高网速”、“广覆盖”的同时,给予用户适合的4G资费定位才是消费者最关心的。

流量经营怎么破

4G时代的数据流量使用出现“井喷”,随着4G网络在消费者日常生活中的地位提高,流量的意义变得更复杂,它甚至被货币化,可用来进行管理和交易。由此,一系列流量营销平台应运而生――中国电信“流量宝”、中国联通“流量银行”、阿里巴巴“流量钱包”。

中国电信的“流量宝”和中国联通的“流量银行”均通过签到、做任务获取流量币的形式换取流量,但交易的并不是自己手机内的流量,也不能将手机流量直接充值或赠送。而阿里巴巴联合三大运营商推出的“流量钱包”则是用户通过在淘宝、天猫购物或参与商家的营销活动获得流量,获得的这部分流量可通过“流量钱包”提取到手机号码或赠送他人,但是提供这类活动的商家数量实在有限。

本刊记者对此做了一个问卷调查,共248人参与,仅14%的消费者经常使用流量交易平台。其中,57%的用户使用目的是流量不够,而78%的用户觉得这类流量交易平台并没有彻底解决他们的问题。

经对比,这三种流量交易服务平台的相同点为:流量可赚取、可赠送。但准确来说,是流量币可赚取、可赠送,换言之,就是打折买流量。通过本次问卷调查,并结合记者的亲身体验,发现三种流量交易服务平台不仅流量获取途径的操作太复杂,最终转移到手机上能使用的流量对用户而言也是九牛一毛,消费者使用此类服务平台所付出的时间精力财力,和所得到的流量价值并不对等。

为此,北京云测网络科技有限公司市场部总监李建华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对于4G时代运营商如何做好流量营销,除了调整价格之外,运营商可以根据用户的个人习惯推出量身定制的套餐服务,提升用户体验。

4G时代的流量经营,消费者关注的已经不单单是流量是否够用,还有流量是否好用,运营商们在挤破脑袋推出一个又一个好看却不实用的APP时,是否也应该想想如何实现用户体验和价值的平衡,满足消费者也满足自己的钱袋。

篇2:4g资费联通电信较优惠

承认价格管理不到位

发改委反垄断局副局长此前表示,发改委对于电信、联通两公司的调查主要是针对两点:一是两公司自身没有实现互联互通,二是两公司对于与自身有竞争关系的企业给予歧视性价格。

从昨日电信联通的声明来看,两家公司均提到,自查中发现在向互联网服务提供商提供专线接入业务方面,“价格管理不到位、价格差异较大。”

承诺提速降资费

电信和联通随后承诺,将进一步规范互联网专线接入资费管理;实现充分互联互通。电信还表示,将梳理现有协议,适当降低资费标准。此外,还将尽快与联通、铁通等骨干网运营商进行扩容。

由于电信和联通在宽带接入领域内的垄断造成用户市场资费难以下降的问题,两家公司也在声明中承诺,“十二五”期间,将大幅提升光纤接入普及率和宽带接入速率。电信还拿出了具体的实施时间表,“五年内公众用户上网单位带宽价格下降35%左右,并立即着手实施。”

首例针对央企调查

由于此案是我国反垄断法自2008年生效以来,首例执法机构对具有行业垄断色彩的央企发起的调查,自曝光以来就受到舆论的极大关注。

篇3:4g资费联通电信较优惠

在近日举行的天翼终端博览会期间, 面对台下数百名终端产业链合作伙伴, 中国电信一位高层表示将全力推广公开版双卡六模手机, 该手机支持GSM、WCDMA、TD-SCDMA、TD-LTE、LTE FDD以及CDMA。

具体而言, 在手机卡槽方面, 六模手机除了能支持中国电信2G/3G/4G, 还要能支持中国移动和中国联通的, 最终实现卡1和卡2网络可任意插用, 可切换主副卡。那么, 中电信全力推六模手机的原因和实践措施是什么?

如何推动双卡六模全网通手机落地?

“开放的双卡六模全网通手机, 将让用户选择更自由, 厂商生产更简单, 渠道周转更快速, 用户和产业链将广为受益。”对此, 中国电信董事长王晓初表示。

对渠道商而言, 六模手机可以让其一款手机打天下, 不需要进某个运营商定制版的产品, 积压风险大大降低;对于手机制造商而言, 不再需要研发不同版本的多个终端, 可将更多的资源投入到技术创新、工艺创新、质量提升, 投入到精品手机打造上。

而消费者再也不用关心手机是电信版、联通版或是移动版, 因为双卡六模全网通手机是4G时期的终极规范, 可以支持三大运营商的所有制式网络。

既然有这么大的好处, 终端厂商为什么之前不大力推动呢?电信版手机需增加CDMA制式的网络芯片, 一般只能选择高通的六模芯片 (联发科2015年初推出了六模芯片) 。这让终端厂商增加成本, 还要增加专利授权费用。

如此一来, 同一款三大运营商版本的手机, 电信版总是要比其他版本贵一点。再加上电信的移动业务市场用户数还不如移动和联通, 从全球看CDMA阵营的运营商也少, 所以终端厂商都不愿意推电信版本, 或是很晚推出。

这对电信来说十分不利, 所以中国电信“高兴不起来”。尤其是3G时期, 消费者圈甚至流行一句话, “一入电信深似海, 从此手机不好买。”

总结该情况发生的主要原因, 一方面是CDMA芯片被高通主导, 价格高、专利授权贵。另一方面是三大运营商的激烈竞争:为了让终端厂商紧紧绑在自己的战车上, 运营商推出定制手机策略, 以终端补贴为杠杆, 撬动市场。

推广定制手机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 三大运营商打了好几年, 在这轮竞争中, 电信在芯片终端层面先天不足。为此, 中国电信多次出奇招, 如推出特色手机等, 如今率先提出了双卡六模全网通手机概念。

如何解决六模芯片终端瓶颈?

为推动公开版双卡六模手机, 中国电信宣布公开版六模手机的补贴和佣金政策与定制版一视同仁 (此前公开版补贴和佣金很低甚至没有) ;将六模手机纳入“卓越100计划”;不鼓励推出五模终端。

这意味着, 终端厂商推出双卡六模手机, 将得到中国电信更多的支持, 也许还能在这手机微利时代多赚一笔。如果与中国电信合作的终端厂商执意要推出双4G或者五模手机, 那么该合作也就走到尽头。

为了进一步扫清六模手机发展的芯片层面障碍, 王晓初和高通董事长雅各布商议达成共识, 高通公司从8月开始, 推出的所有的芯片都支持双卡六模, 价格上和五模差别不大。在专利授权费方面, 六模比五模尽管增加了一模, 但是费用不变。

同时, 联发科也将推出具有竞争力的单芯片方案, 支持双卡六模, 各方面条件已经成熟。2015年初, 联发科推出了支持两款C网新品MT6735/MT6753, 未来将推出更多支持电信4G需求的六模芯片, 覆盖到中高端全网通手机。

移动和联通会“使绊子”吗?

现在三大运营商的移动业务竞争非常激烈, 为了抢夺用户, 地方运营商甚至出现打架、周末不休息摆摊营销的现象。人口红利已尽, 运营商为保证用户增长已到了策反对手用户的阶段。

“宁为玉碎不为瓦全”, 在竞争白热化的背景下, 电信怎么让移动和联通支持六模手机而不“使绊子”呢?

对此, 多位业内人士告诉笔者, 全网通未来绝对是终端发展趋势, 因为这是符合消费者需求、符合市场发展规划的产品。

据悉, 中国电信将发布双卡六模企业标准, 并将推动其成为国家标准——除了自身业务需求外, 中国电信也站在方便消费者、制造商、渠道的角度考虑问题, 做出让步支持移动联通2G/3G/4G网络。

笔者认为, 如果政府相关部门的领导还想让通信行业保持平衡, 而不是一家独大的话, 也应该积极推动六模手机标准化。

记者观察

六模手机未来前景广阔

在记者看来, 芯片领域的领导者高通支持中国电信, 推六模芯片, 停五模芯片生产——这必然把手机厂商拉到六模全网通手机的阵营。

华为、酷派、海信、联想等厂商都是中国电信多年战略合作伙伴, 他们表示积极响应电信的需求。如华为, 除了在手机领域, 还在通信网络、IT等多个层面与电信合作, 他们必然会考虑到公司所有业务的平衡, 全力支持中国电信的需求。

而酷派、海信等厂商与中国电信绑定相当紧密, 此前中国电信每一次定制产品, 酷派、海信都积极跟上, 这些企业在CDMA制式手机市场也有不错的技术积累。当然, 厂商跟着电信还是有“肉”吃的, 尽管可能没以前那么“大”。

从消费者角度看, 很多用户希望购买全网通手机, 除了购买时候的方便挑选, 倘若想换成其他运营商号, 或者是把手机送给使用其他运营商网络的亲友, 都很便利。从上半年全网通手机市场不断增长, 就可看出用户这方面需求很旺盛。

篇4:4G资费联通电信较优惠

5月15日,三大运营商也同时公布了提速降费的方案。

在运营商宣传自己“高网速”、“广覆盖”的同时,给予用户适合的4G资费定位才是消费者最关心的。那么,目前哪家运营商的4G套餐比较优惠呢?

无限流量不可能

4G网络资费让不少消费者感到头疼,他们希望运营商可以推出无限流量的包月套餐,以满足更多用户群体的使用需求,提高用户的使用感受。这样的愿望很美好,但为何运营商迟迟没有推出无限流量包月套餐?什么时候才能下调4G资费?

通信业观察人士项立刚认为:“无限流量套餐在中国不可能实现,但是资费有下调空间并且肯定会下调,可以采用先进技术对4G网络进行规模建设;而资费下调关键在于用户量的增长,当用户达到一定规模,运营商达到盈利界限或者收入翻上一番,资费肯定会降。”

野村综研(上海)咨询有限公司通信战略部副总监陶旭骏同样表示,无限流量套餐在中国不太可能,他分析:“当用户积累越多、基础设施的利用率越来越高,运营商就有条件将价格慢慢降下去;而跟流量月底清零比起来,台阶式计费对消费者可能更有利一点。”

陶旭骏认为,运营商合理地进行资费降价的利益驱动,还是应该存在的,因为这是一个市场行为。价格是竞争的一部分,从这个角度上来说,应该倡导运营商合理地配置价格。而如何合理配置,就要靠三家运营商充分地进行竞争,市场只要有竞争就会有降价行动。

随着5.17电信日的到来,三家运营商都打起精神应战,纷纷推出了各种优惠活动,针对三大运营商现阶段的4G全国套餐,本刊记者选取了流量最低档资费与1G流量档资费进行比较。(如图4)

在三大运营商的4G全国套餐中,电信有存话费享折扣活动,而联通则有存话费送话费和赠送闲时流量的优惠活动。通过三大运营商的4G套餐来看,联通、电信比移动较为优惠一些。此外,三大运营商的流量叠加包收费也各不相同,移动50元/(G/月),联通80元/(G/半年),电信50元/(800M/月)。目前三家运营商都有自己的流量“双封顶”政策,消费者不必再过度担心使用4G流量会导致过高的流量费用了。

5月15日,三大运营商公布具体降费提速方案,推出一系列流量优惠活动等举措,其中:中国移动全面推广10元1GB夜间闲时流量套餐、10元1GB节假日流量套餐及50元2GB全国流量的4G流量卡等;中国联通开展10元包1.5GB省内流量半年包促销活动,半年内流量跨月不清零、推出视频定向流量包,最优惠流量包价格每月18元6GB等;中国电信推广每月49元含2GB省内流量的4G套餐,用户可办理天翼4G流量套餐和流量包等。

运营商的这些降费新举措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对用户有优惠,但现阶段还没有实现全国套餐等资费的彻底下调,我们只能期望在往后一段时间内,运营商能带给消费者更实惠的4G套餐资费。在运营商宣传自己“高网速”、“广覆盖”的同时,给予用户适合的4G资费定位才是消费者最关心的。

流量经营怎么破

4G时代的数据流量使用出现“井喷”,随着4G网络在消费者日常生活中的地位提高,流量的意义变得更复杂,它甚至被货币化,可用来进行管理和交易。由此,一系列流量营销平台应运而生——中国电信“流量宝”、中国联通“流量银行”、阿里巴巴“流量钱包”。

中国电信的“流量宝”和中国联通的“流量银行”均通过签到、做任务获取流量币的形式换取流量,但交易的并不是自己手机内的流量,也不能将手机流量直接充值或赠送。而阿里巴巴联合三大运营商推出的“流量钱包”则是用户通过在淘宝、天猫购物或参与商家的营销活动获得流量,获得的这部分流量可通过“流量钱包”提取到手机号码或赠送他人,但是提供这类活动的商家数量实在有限。

本刊记者对此做了一个问卷调查,共248人参与,仅14%的消费者经常使用流量交易平台。其中,57%的用户使用目的是流量不够,而78%的用户觉得这类流量交易平台并没有彻底解决他们的问题。

经对比,这三种流量交易服务平台的相同点为:流量可赚取、可赠送。但准确来说,是流量币可赚取、可赠送,换言之,就是打折买流量。通过本次问卷调查,并结合记者的亲身体验,发现三种流量交易服务平台不仅流量获取途径的操作太复杂,最终转移到手机上能使用的流量对用户而言也是九牛一毛,消费者使用此类服务平台所付出的时间精力财力,和所得到的流量价值并不对等。

为此,北京云测网络科技有限公司市场部总监李建华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对于4G时代运营商如何做好流量营销,除了调整价格之外,运营商可以根据用户的个人习惯推出量身定制的套餐服务,提升用户体验。

4G时代的流量经营,消费者关注的已经不单单是流量是否够用,还有流量是否好用,运营商们在挤破脑袋推出一个又一个好看却不实用的APP时,是否也应该想想如何实现用户体验和价值的平衡,满足消费者也满足自己的钱袋。

上一篇:部编版背影教学实录下一篇:学生体质健康测试数据统计分析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