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阳节作文】重阳有感

2024-04-27

【重阳节作文】重阳有感(共14篇)

篇1:【重阳节作文】重阳有感

文秘助手()之关于重阳节的作文:重

阳有感

关于重阳节的作文:重阳有感

每当秋高气爽、菊花飘香的时节,中国人又一次迎来了一个特殊的节日——重阳节。

重阳节是在每年农历的九月初九举办,那时的老奶奶们在县村里跳舞、唱歌为自己过重阳。九九重阳正赶上丰富多彩的秋季,它也染上了秋天的五彩和美丽。“九”包蕴着长久,吉利,祝福老人们延年益寿,健康。“九”代表着中华人民的喜悦、兴奋。

重阳节的种种风俗习惯,不辜负这大好光景,增添了这个秋天的快乐,有多少人画上了这个秋天的快乐,为多少人画上了一丝微笑,它看不见,摸不着,要发自内心去感受。重阳节它又可以称为茱萸节、菊花节,甚至“野餐节”。秋天是野游的好季节,可到郊外去“采青”啊,登山啊,或者再搞搞对身体有益的活动,这是对身体非常好的哦。我国已经把九九重阳节定为老年人的节日。同学们,九月初九时,你为爷爷奶奶做了什么,怎样让他们过得难忘,快乐呢?听听我的亲身经历吧。

又一次九月初九了,天上、屋顶上……到处是秋天的身影,大地都披上了一层厚而蓬松的金沙,金灿灿的,亮晶晶的。我看了看日历,原来今天是九月初九,九九是重阳节呀,是奶奶的节日,我怎么会忘了呢,应该向她送什么礼物呀。我想了好一会儿,想不好呀。正当心情烦躁时,我随手拿了一张报纸,看见了“重阳节”这三个字,喜出望外,认真地阅读起报纸来,报上清楚地写着每当重阳节时,做孙子孙女的应该陪自己的爷爷奶奶出去到郊外

散散心,吃吃糕点,看看菊花,这就是的礼物,体验这个秋天带来的幸福。看了这张报纸,我的心里有了小算盘。

我走到奶奶跟前,想考考奶奶的记性就笑着说:“奶奶,你知道今天是什么日子吗?”奶奶疑惑地说:“哦……哦……哦,是你的生日吧?”“不是,不是,我生日早过了好几个月了。”奶奶又思索起来,“难道今天是国庆节?”“更不是了,今天是重阳节,是你们的节日。”奶奶恍然大悟,笑了。我又继续说:“我陪奶奶到郊外去吧!”我搀着奶奶走了。我和奶奶一边谈,一边走,走得更远了。我们看着清澈池水,饱览壮丽山色,顿时感觉神清气爽。我陪着奶奶不知不觉度过了一天可爱的重阳节。

天暗下来了,妈妈爸爸回来了,还带了一袋糕点,可真是雪中送炭啊。正准备给奶奶过老年节。上面缀着各种花纹,有的是嵌着几棵小草……我们一家人围坐在餐桌前,津津有味地尝起了糕点,可好吃了。奶奶笑了,像年轻了五年。一家人嘴里甜甜蜜蜜,心里更加甜蜜。爽朗的笑声传遍了……

篇2:【重阳节作文】重阳有感

文秘助手()之重阳节快乐作文:重阳

寄情有感

宁静的傍晚,我独自一人站在林荫道旁的一棵树下,阳光斜斜地织下来,细碎地穿过零落的树叶,在我的眼睛里投下斑斑驳驳的闪亮.而我却丝毫不能从那光芒中获得温暖,反觉得有一种从骨髓中散出的凄冷.看那枯黄的树叶光华不再,即便在这尚暖的风中也要冻的瑟瑟发抖,坚持不住就要飘落下来,像蝴蝶绝美的舞蹈,而后归于寂寞.裹衣离开,我感觉自己就像那些被抛弃和遗忘的败叶,远隔亲人好友,在这遥远的城市呼吸陌生的空气,咀嚼思念的苦果.回到宿舍,发现手机里已经有多条短信了.当秋风吹来时,我的祝福不惜化作秋雨来滋润你;当菊花盛开时,我的祝福不惜化作花瓣飞向你;当重阳节到来时,我不惜巨款发条短信祝福你,重阳快乐,工作别太累了.是我一贯的搞笑风格.有人牵挂的路程不漂泊;有人思念的日子不寂寞;有人关心的岁月不失落;别让幸福擦肩而过,别让美梦变成泡沫.愿你的快乐比所有人都多.z总是很贴心.虽然这些短信大多并不是出自他们本人之手,但我知道祝福的心是真的,情是浓的.握着手机的手渐渐暖热起来,然后传遍全身,我恍如被一份份千里,万里之外的关爱所包围,而这种关爱将充溢在体内的凄冷驱散了.窗外,一阵秋风吹来,我再一次抬头看那些纷飞在空中的枯叶,忽然觉得它们很像自然的信笺,而关爱是一枚世界通行的邮票,枯叶用尽最后的生命燃烧成一缕缕阳光纯净的灿烂,给无数异地的亲朋好友传递温情与祝福,让世界不再孤单.原来只要心心相印,距离永不会阻隔真情;其实只要真情恒久,天涯也不过咫尺比邻.

篇3:重阳节习俗

在古代, 民间在重阳有登高的风俗, 故重阳节又叫“登高节”。相传此风俗始于东汉。唐代文人所写的登高诗很多, 大多是写重阳节的习俗;杜甫的七律《登高》, 就是写重阳登高的名篇。登高所到之处, 没有划一的规定, 一般是登高山、登高塔。还有吃“重阳糕”的习俗。

吃重阳糕

据史料记载, 重阳糕又称花糕、菊糕、五色糕, 制无定法, 较为随意。九月九日天明时, 以片糕搭儿女头额, 口中念念有词, 祝愿子女百事俱高, 乃古人九月做糕的本意。讲究的重阳糕要做成九层, 像座宝塔, 上面还做成两只小羊, 以符合重阳 (羊) 之义。有的还在重阳糕上插一小红纸旗, 并点蜡烛灯。这大概是用“点灯”、“吃糕”代替“登高”的意思, 用小红纸旗代替茱萸。当今的重阳糕, 仍无固定品种, 各地在重阳节吃的松软糕类都称为重阳糕。

赏菊并饮菊花酒

重阳节正是一年的金秋时节, 菊花盛开, 据传赏菊及饮菊花酒, 起源于晋朝大诗人陶渊明。陶渊明以隐居出名, 以诗出名, 以酒出名, 也以爱菊出名;后人效之, 遂有重阳赏菊之俗。旧时文人士大夫, 还将赏菊与宴饮结合, 以求和陶渊明更接近。北宋京师开封, 重阳赏菊之风盛行, 当时的菊花就有很多品种, 千姿百态。民间还把农历九月称为“菊月”, 在菊花傲霜怒放的重阳节里, 观赏菊花成了节日的一项重要内容。清代以后, 赏菊之习尤为昌盛, 且不限于九月九日, 但仍然是重阳节前后最为繁盛。

插茱萸和簪菊花

重阳节插茱萸的风俗, 在唐代就已经很普遍。

篇4:重阳节专题

养老问题是一项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仅依靠政府的力量显然是不够的,它需要整个社会、家庭乃至个人的共同参与。

笔者认为,应界定政府、家庭和市场在养老问题上的边界,努力构建与各层次需求相匹配的养老供给。首先,政府要出政策,提供一定的财政支持,社会包括企业、非政府组织要参与进来,也包括境外愿意投身养老事业的民间机构。

其次,要在城市各个社区建立养老护理服务中心,完善社区养老服务体系。

此外,政府需尽快出台养老产业的准入标准,多鼓励中低端的养老产业开发。

香港从今年年底明年年初就要推出“逆按揭”政策,60岁以上的老人把房子抵押给银行或者是有关金融部门,然后每个月去收取他房子的租金。其主要的功能就是你就把这个房子抵押给银行,银行每个月给你一部分钱,直至终生,解决退休金不足的问题。

经济转型期不妨推行“养房防老”

实际上这种方案在英美国家甚至新加坡已经实行了很多年了,但在香港推行却比较缓慢,这和中国老年人希望留一点财产给自己子女的观念有关。但是目前,香港老年人的观念也在转变。笔者认为这个方案也可以在上海推行。因为在上海进入到老龄社会之后,“养儿防老”要做到是很难的,在经济转型期不妨推行“养房防老”。

老龄化呼唤新的老年法

现行的《老年人权益保护法》颁布于1996年,该老年法已较难适应正在加速的中国老龄化进程。

“空巢”老人是现行老年法制定时不可能预料到的现象,因此也就不可能从其中找到保护他们权益的可行性措施。社会的发展已经使物质赡养不再成为最大问题,但是精神的孤独却不折不扣地啃啮着“空巢”老人的心灵。老年法的修改肯定不能回避精神赡养的问题,不仅“常回家看看”需要入法,而且需要解决可诉性和操作性等难题。

在15年前家庭养老确实是社会的主流。但是,进入老龄化社会之后,家庭养老再也难以支撑老龄化之重,居家养老为基础,社区养老为依托,机构养老为补充的体系格局需要以法律的形式得以确认。与此同时,在社会化养老的过程中,政府、社会、子女、老人各个主体之间的权利义务关系,需要被厘清和明晰。

篇5:重阳节有感作文

重阳节,即每年的九月初九,在我国古代“九”包蕴着长久,吉利,把重阳节定为老人节,意味着祝福老人生命长久,健康长寿。在九九重阳节这一天,回忆一下,我们有哪些记忆难忘,有哪些关心老人的具体行动。

首先我想到22岁的广州赴美留学生彭斯,听闻母亲患重型肝炎晚期需进行肝移植,毅然放下学业从美国回到广州,割下60%的肝脏移植给母亲。其孝心感动社会各界。彭斯“割肝救母”其情感天动地,其行令人动容。

百善孝为先,孝是做人的基本道德,是我国的传统美德,,父母几十年如一日,无怨无悔的为孩子付出而不求回报,从我们出生开始,喂奶换尿布,生病时不眠不休的照料,教我们生活的基本能力,供给我们读书上学,教我们学习和做人的基本道理,关心和行动永远都没有停歇。作为人子,我们长大了,对父母却没有那样的爱,或许忙于工作,或许忙于生计,我们总有许多的理由……

“子欲养而亲不在”,现实生活中确实有许多人有这样的遗憾,有人因老人在的时候没有嘘寒问暖而遗憾,有人因老人病的时候没有床前伺候而遗憾,更有人为自己少不懂事不知道及时尽孝而遗憾,但是,彭斯不会遗憾,因为他为父母作出了许多人都无法作出的行动。

篇6:九九重阳节有感作文

记忆中,关于重阳节的习俗并不多,只记得小时候,每到这个节日,家人都会在一起好好吃个饭;也都会去田野里采些茱萸茶放于房里的各个角落,说是为了辟邪,大人说了,我也就记住了,至于为什么要这么做,我是不知道的。小时候性子野,一到重阳节的前几天,村里小孩一起去采茱萸的时候,总是会多抢一些,直到将能看到的.茱萸都采光带回家才会满意,觉得这东西辟邪嘛,当然也是越多越好。后来读小学了,知道重阳节除了采茱萸,还得喝菊花酒,还得登高望远。喝酒小孩子是不能干的,那登高呢?似乎八百里洞庭就没有高山,除了水还是水啊。那时候还心想,难怪没见家人在过节的时候,有登山的,原来是没有高山啊。

后来搬家了,采茱萸辟邪的事情早忘了,待想起,才知道,有些事情不是想辟,就能避开得了的;登山不是要有山你才要去登的,往往是不知不觉登过一座山,又看到一座山,然后还来不及回味此山之风景,又开始埋头登面前这座山了。

小时候学关于重阳节的诗文,有记得几句是:独在异乡为异客;遍插茱萸少一人;如果在异乡太久,也就无所谓插不插茱萸了吧。小时候盼望过节,是因为过节总会有好吃的好穿的;现在过节不过节似乎也就那么回事,不在意了。

篇7:观看岁岁又重阳有感作文

关于重阳节的由来有很多说法:

南朝梁人吴均之《续齐谐记》载:传说东汉时,汝南县里有一个叫桓景的人,他所住的地方突然发生大瘟疫,桓景的父母也因此病死,所以他到东南山拜师学艺,仙人费长房给桓景一把降妖青龙剑。桓景早起晚睡,披星戴月,勤学苦练。一日,费长房说:“九月九日,瘟魔又要来,你可以回去除害。”并且给了他茱萸叶子一包,菊花酒一瓶,让他家乡父老登高避祸。于是他便离开回到家乡,九月九那天,他领着妻子儿女、乡亲父老登上了附近的一座山。把茱萸叶分给大家样随身带上,瘟魔则不敢近身。又把菊花酒倒出来,每人喝了一口,避免染瘟疫。他和瘟魔搏斗,最后杀死了瘟魔。 汝河两岸的百姓,就把九月九登高避祸、桓景剑刺瘟魔故事一直传到现在。从那时起,人们就过起重阳节来,有了重九登高的风俗。唐代的《初学记》和宋代的《太平御览》等多种重要类书都转述了吴均《续齐谐记》里的这个故事,并认为九月九日登高喝菊花酒,妇女在胳膊上系茱萸囊辟邪去灾的习俗由此而来。

汉刘歆《西京杂记》记载:汉高祖刘邦的爱妾戚夫人被吕后害死后,戚夫人的侍女贾佩兰也被驱逐出宫,嫁给扶风人段儒,闲谈时曾提到她在宫廷时,每年九月九日佩茱萸,食蓬饵,饮菊花酒,以辟邪延寿。

唐代诗人沈佺期《九日临渭亭侍宴应制得长字》诗:“魏文颂菊蕊,汉武赐萸囊……,年年重九庆,日月奉天长”。

篇8:观央视重阳晚会直播有感

老毕带领着央视三套倾力打造的这台晚会,真可谓情深意重。最感动我的是阿宝,唱完歌说起去世的老母亲,手捧着母亲亲手缝制的羊皮袄,泣不成声。我在电视机前也陪着阿宝落泪。还有刘和刚,这位英俊阳光的青年歌唱家,携父母在舞台上,深情地为天下父母唱出心中的感恩,真的非常动人。

老母亲身体不好,我看电视的时候她躺在床上歇息了。听到阿宝唱歌,就问我:“是阿宝啵?”我笑着回答是。等到朱之文出场一开口,老母亲又说:“这个唱歌的是朱之文儿不?”我说是,夸她听力敏锐,同时心里想:一个歌手最重要的还是要有声音辨识度,让人过耳不忘。阿宝和朱之到了。

这台重阳晚会主打“情”字牌。有很多朋友厌烦星光大道节目中越来越多煽情的故事,妨碍了歌手的发挥,影响了评委的判断,虽然我也附和过这样的观点,但是我又认为一个好的节目策划,要想深入人心,的确离不开情感。父母情,手足情,夫妻情,舐犊情,人生在世谁离了一个情字!

我是一个乡下人,思考问题自然总是围绕着农人的本分。今天上午闲暇的时间我在想,人要想活得安心安逸安适,唯有爱能带来。金钱可能暂时替代,但是一时的狂欢背后是更深的孤独。看昨晚节目中相伴八十年的百岁恩爱老人,我更相信了唯有爱才是幸福的种子。

篇9:观央视重阳晚会直播有感

来啦!金秋艳阳日,久久乐重阳,中央广播电视总台20重阳晚会主视觉正式发布,菊花香,枫叶红,团圆时刻情深浓,10月14日19:30,锁定CCTV―3综艺频道,陪你共度重阳佳节,不见不散!

央视重阳晚会舞美再升级,歌手阿兰重阳“登高”,空中威亚献唱《心花》,配合背景大屏盛开的白色菊花,整体效果宛如仙境;黄龄身系白纱联结舞台四面八方,身处“花蕊”的她深情演绎《浣溪沙》,带给观众听觉与视觉的双重享受。歌唱家吴碧霞与琵琶演奏家于源春、中国大鼓表演者李治成、星空之夏乐队合作经典歌曲《沧海一声笑》,现场四面舞台分别配合“中国大鼓+琵琶+乐队”,场景恢弘壮阔,再现金庸笔下的快意江湖。

篇10:重阳节作文:感恩重阳

六年级重阳节作文:感恩重阳

时光转瞬即逝,不知不觉中又一年的重阳节到了,九九重阳,代表着天长地久,也代表着尊老、敬老、爱老,现在的人们,也越来越看重这个

 

 

 

然而正值年少的我们,又能为身边的老人么做些什么呢?

我想到的,大多数人都会想到:无非给老人们捶捶背,推推腰,或者是帮着干点家务,除了这些,爷爷奶奶外公外婆也不会再让我们干些什么了。平常,老人们总是最疼我们。有好吃的自己舍不得吃就留给我们;有好喝的自己舍不得喝就留给我们;我也从没见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经常给自己添件新衣,却拿来儿女穿旧了的衣服穿;也从没见爷爷奶奶外公外婆很挥霍的买许多贵重的东西从来都是能省下就省下,却把剩下的钱给我们买零食;更没见过爷爷奶奶哪一天接我放学误了点,常常就是有病也要挺着,不让我们在校门口干着急。

篇11:重阳节作文:重阳节由来

九月初九重阳节,又称为“重九节”或“老人节”。重阳佳节活动极为丰富,有登高、赏菊、喝菊花酒、放风筝、吃重阳糕、插茱萸等等。

重阳节,起源于战国时代,原是一个欢乐的日子。古人将天地万物归为阴阳两类,阴代表黑暗,阳则代表光明、活力。奇数为阳,偶数为阴。九是奇数,因此属阳,九月初九,日月逢九,二阳相重,故称“重阳”。

我国人民对重阳佳节历来有着特殊感情,唐诗宋词中有不少贺重阳、咏菊花的佳作。如唐代诗人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李白的《九月十日即事》:“昨日登高罢,今朝再举觞。菊花何太苦,遭此两重阳。”

篇12:重阳节的作文:记忆重阳

农历九月初九,二九相重,称为“重九”。又因为在我国古代,六为阴数,九是阳数,因此,重九就叫“重阳”。

重阳节的起源,最早可以推到汉初。据说,在皇宫中,每年九月九日,都要佩茱萸,食蓬饵、饮菊花酒,以求长寿;汉高祖刘邦的爱妃戚夫人被吕后惨害后,宫女贾某也被逐出宫,将这一习俗传入民间的。

在古代民间,该日有登高的风俗,所以重阳节又叫“登高节”。相传此风俗始于东汉。唐人登高诗很多,大多数是写重阳节的习俗;杜甫的七律《登高》,就是写重阳登高的名篇。登高所到之处,没有划一的规定,一般是登高山、登高塔。还有吃“重阳糕”的习俗。讲究的重阳糕要作成九层,像座宝塔,上面还作成两只小羊,以符合重阳(羊)之义。有的还在重阳糕上插一小红纸旗,并点蜡烛灯。这大概是用“点灯”、“吃糕”代替“登高”,用小红纸旗代替茱萸。

重阳节还要赏菊饮菊花酒,这起源于陶渊明。陶渊明以隐居出名,以诗出名,以酒出名,也以爱菊出名;后人效之,遂有重阳赏菊之俗。旧时士大夫,还多将赏菊与宴饮结合,以求和陶渊明更接近。北宋京师开封,重阳赏菊很盛行,当时的菊花就有很多种。清代以后,赏菊之俗尤为昌盛,且不限于九月九日,但仍然是重阳节前后最为繁盛。

至于重阳节插茱萸的风俗,在唐代就已经很普遍。古人认为在重阳节这一天插茱萸可以避难消灾;或佩带于臂,或作香袋把茱萸放在里面佩带,还有插在头上的。大多是妇女、儿童佩带,有些地方,男子也佩带。重阳节佩茱萸,在晋代葛洪《西经杂记》中就有记载。诗人王维更留下千古传颂的诗句: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重阳节除了佩带茱萸,也插菊花。唐代就已经如此,历代盛行。清代,北京重阳节的习俗是把菊花枝叶贴在门窗上,“解除凶秽,以招吉祥”,这是头上簪菊的变俗。宋代,还有将彩缯剪成茱萸、菊花来相赠佩带的。

篇13:重阳节的作文:重阳情结

“人生易老天难老,岁岁重阳,今又重阳。战地黄花分外香”

又到重阳,我还没有彻底的老去,但衰老是终究会到来的盛宴。曾经在这个多彩的世界走过,那是怎样的奇妙!

史铁生在地坛的余辉中感悟生命,不论生有怎样的艰难,它都是美丽的,为什么不能善待自己、他人,怀着美好的心来感念上帝的恩赐?

经历心灵上极度的绝望之后,我才知道自己的狭隘、幼稚、可笑,但这也是我的财富,它至少教会我如何坚持下去。

篇14:重阳节作文:重阳节的感悟

一年级重阳节作文:重阳节的感悟

今天是重阳节,我和

奶奶说:重阳节又名“敬老节”,现在国家富强了,

我点了点头。尊敬老人,和谐生活是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做的啊!

通过上面这篇一年级重阳节作文,让我们深深地认识到,简单句也可以写出好文章。

相关推荐:

小学生重阳节一年级作文100字:九九重阳节

上一篇:汽车概论学习心得下一篇:岩茶乡抗旱救灾阶段性工作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