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四年级上册作文:成长的故事

2024-05-15

小学四年级上册作文:成长的故事(共17篇)

篇1:小学四年级上册作文:成长的故事

说起成长,每个人在成长过程中都有过一些有趣的`事情。比如:学一门艺术,或者经历过的一些让你现在觉得很好笑的事。是成功?还是失败?那你们愿不愿意与我分享呢?还是我先说吧。

在我7岁那年,那时我养了一条狗,它非常可爱,我每天都要和它玩耍。不久之后,我给它取了一个名字:黑子,因为它的毛全是黑色的。但不幸的是,它在一天晚上无缘无故的死了。

黑子就像我的一个好朋友。我每天上学时,它张着嘴对我说再见;每天上学时,它会对我摇摇尾巴;在我伤心时,只有它会陪伴着我。就这样,它陪伴了我四年,就在我11岁的时候,它去世了。

我还清清楚楚的记得,在它去世那天是星期六。我在家里吃早饭的时候,黑子还在坝子里,但是中午过后,都不见影儿了。直到晚上,我听见一阵阵巨大的声音。早上,起来刷牙时发现,黑子躺在地上一动不动的,像死了一样。我走到它旁边,用手摇了摇它,果真死了。我非常伤心,心想:它活得好好的,怎么突然就死了?我还发现它嘴角还有一些白色的小泡泡。我跑去问奶奶,奶奶对我说黑子被别人下的毒药给毒死了。听了这句话,我的心如被雷劈了那般疼,我不敢相信这件事,我也不愿意接受这个事实。陪伴了我四年的黑子,今天却离我而去。

黑子,在我的成长记忆中刻下了一条深深的痕迹,无法抹去。我好想念和他在一起的时光,是那么的快乐。可是现在,它已经不再了,它永远不会回来了,这个世界上,再也没有这条狗了,但它曾来过这个世界,曾与我度过了美好的日子。它虽然死了,但在我的眼里认为黑子永远活在我的心中!

黑子是我成长过程中的一部分,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因为它是我交的第一个动物朋友,是我印象最深的一个朋友,我一定不会忘记它,我会永远记住它!

好了,我的说完了,该你们了吧。读了我的成长故事是不是觉得我很特别?对一条狗那么认真。但我就是我,我会坚持自己的想法和观点,不会轻易改变。

篇2:小学四年级上册作文:成长的故事

四、五岁的我,并不识字,可就是喜欢攀爬到高高的柜子上,找那些带着花花绿绿的图片,还标着些奇形怪状的符号,称之为书的东西。我津津有味地欣赏着图片,跟着自己的思绪想象着图中的故事。等到爸爸妈妈下班回来了,我就会缠着他们给我讲解其中的符号,原来那就是文字,原来书是那么有趣。

刚上小学的我,依然喜欢书。学会拼音后,吸引我眼球的是那些带着拼音注释的童话绘本。每天我都会看得如痴如醉,仿佛身临其境一般,同时又情不自禁地浮想联翩起来:我是一个美丽优雅的公主,我是一只孤独无助的丑小鸭,我是一尊快乐王子的雕像……

四年级的我,步入了长篇小说的华丽殿堂。《哈利波特》可是我的最爱。我贪婪地一头“钻”了进去,无法自拔。我渴望他们的魔法,我佩服他们的勇气,我更希望学习他们不怕困难的信念。

篇3:小学四年级上册作文:成长的故事

三年级起点的译林版英语教材, 每个单元由固定的“Story time”“Fun time”“Cartoon time”“Checkout time”以及“Ticking time”五个板块组成, 其中Story time板块是单元教学的“重头戏”。“Story time”板块通过对话、短剧、短文等, 帮助儿童掌握基本的英语语言知识, 发展基本的英语听说读写技能和语用能力。指向儿童生命成长的英语故事教学必须关注儿童的生活存在、生命差异, 关注儿童的知识经验和年龄特征。指向儿童生命成长的英语教学从英语故事板块——“Story time”学习历程开始。

一、在“角色扮演”中体验故事

Story time板块应该是儿童喜闻乐见的板块, 但当下这个板块的教学充满着浓浓的“学科味”“教学味”。例如教师在新的Story time板块教学前往往会和学生复习相关的词汇、语法知识等;教学中往往是拓展词汇量, 加强典型句型、语法的训练等;教学后往往是巩固语言结构、剖析语病等。以译林版四年级英语教材上Unit 7的Story time板块教学为例, 本单元呈现了以爱心义卖为场景的购物活动。教学中, 教师首先复习学生已经学习过的饮料、水果、食品等单词, 并展开综合操练, 然后让学生两两活动, 操练句型和词汇。整个教学过程, 教师的板块处理内容越位, 本该“Fun time和Cartoon time”处理的内容被教师前置。而由于课堂教学时间是有限的, 导致教师对语篇的故事关注不够, 解读不到位, “Story time”的故事味缺失了, 儿童体验不到故事的故事性。基于此, 笔者在教学时并不层层铺垫, 而是仅仅围绕故事文本, 设置了一个义卖现场, 让学生角色扮演, 故事教学充溢着故事味、现场感。教学中教师并不刻意强化词汇, 而是让学生随文识意, 在运用中逐步掌握。

S1:Can I help you?

S2:I’d like…How much is it/are they?

S1:It’s/They’re…

在这个过程中, 我教育学生做一个礼貌的营业员, “Can I help you?”“Nice to meet you!”等, 鼓励学生说出物品的特点 (This umbrella is…these socks are…) , 如wonderful/beautiful/very nice…通过故事味、现场感的实践活动, 评选“最佳营业员”。如此, 学生的积极性被充分调动起来, 他们积极表现, 英语故事教学简简单单、一目了然。

二、在“换位体验”中领会故事

英语Story time板块教学不应当仅仅关照故事本身的逻辑、内涵, 更应让故事本身的逻辑、内涵与儿童的内心情感体验联通起来, 让儿童对故事中的主人的情感产生共鸣, 思想产生共振。情感是儿童英语学习的催化剂, 是激发儿童英语学习积极性的源泉。例如教学译林版四年级英语教材下的Unit 7 What’s the matter?中的Story time板块, 本单元的话题是询问和表达“感受”“感觉”。教学中我一改通常诸如范式朗读、跟录音读、自由读等教法, 引领儿童揣摩文本, 体会人物的内心世界。如Taotao的礼貌——Can I have some water, Mum?妈妈的温柔——Here you are.Taotao拿到水后的高兴——Thank you, Mum.妈妈的关爱、担忧——What’s the matter, Taotao?Are you ill?Taotao的疲劳、无精打采——No, but I’m tired.I want to go to bed.通过让学生揣摩人物心理和换位情感体验, 这一日常生活中亲人之间关怀的对话和交往故事意蕴逐渐被儿童所间接体验到。在朗读中学生自觉地尝试变换心情 (移情) , 由此呈现出儿童理解故事情意后的动情朗读场景。这一场景是儿童机械模仿英语文本故事语篇中的人物对话的语音语调所无法形成的。孩子们在读中悟情、读中感悟, 在读中展开对故事的再体验。

三、在“文本想象”中创造故事

儿童是“想象的王子”, 英语教学应当能够放飞儿童囚禁的情愫, 开启儿童幽闭的心智。而故事是儿童认识世界的窗口, 因此英语教学中教师应当以故事为载体, 让儿童围绕Story time板块的主题丰富故事、续编故事、创造故事, 让故事文本具有发展性、连续性。如在上述案例中, 一位教师这样设计结尾:It’s five o’clock.Mum is busy with cooking.Dad is back home from work.Taotao is watching TV.What will they talk about?其中的主要人物都是故事文本中的人物, 对话形式是儿童已经掌握的, 而对话的内容则是儿童自己根据日常生活体验而生发的。这样的故事教学不再和儿童的生活相脱离, 而是有机融合在一起。另一位教师利用多媒体课件, 呈现不同的人与人相互帮助的场景, 如在学校帮助同学和老师、在路上帮助老弱人士、在家里帮助家人等, 让学生选择其中的一个场景展开想象, 创编对话, 并根据创编的对话展开分角色扮演。如

S1 (做不开心状)

S2:What’s the matter?Are you ill?

S1:No, I’m not.

S3:Are you tired?

S1:No, I’m not tired.

S4:Are you hungry?

S1:Yes, I’m hungry.

不难看出, 通过点击故事插图、紧扣故事词句和故事留白等多种手段可以让儿童对故事进行充实、完善, 这既是对英语知识的复习巩固, 又是儿童对英语故事的二次加工、二次表达, 二次创作, 有效促进了儿童英语语用能力的发展。

结语

笔者认为英语教学不仅仅要让儿童掌握英语的语词语汇和语法, 更为重要的是点化儿童心智、放飞儿童心灵、润泽儿童的生命。Story time板块作为译林版教材单元板块中的重中之重, 理应肩负起发展儿童情意、培植儿童人格的教学使命。因此, 以微型故事语篇为载体, 通过让儿童体验故事、感悟故事、领会故事、创造故事, 能够生成儿童洞察幽微的睿智和深刻, 进而让英语教学指向儿童的生命成长。

参考文献

[1]王莉娟.如何让Story time教学根据“故事味”[J].教学与管理:小学版, 2014 (8) .

[2]耿钰钰.追寻“故事味”的英语故事教学[J].小学教学设计:英语教学版, 2015 (8) .

篇4:小学四年级上册作文:成长的故事

1.把线段的一端无限延长,可以得到一条( )。

2.经过一点可以画( )条直线,经过两点可以画( )条直线。

3.角的大小要看两边叉开的(),叉开得()角越大,角的大小与两边的长短( )关系。

4.周角的一半是( )度,是( )角;平角的一半是( )度,是( )角。

5.小于90€暗慕墙凶觯ā?);大于90€岸∮?80€暗慕墙校?);等于90€暗慕墙凶觯ā?)。

6. 3时整,时针与分针所形成的夹角是( )角;6时整,时针与分针所形成的夹角是( )角。

7.下图中最多有( )条线段,( )条射线。

8.请你把学过的角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

()角<()角<()角<( )角<()角

二、辨一辨(对的在括号里打“√”,错的打“€住保?分)

1.可以读作线段AB,也可以读作线段BA。

()

2.探照灯射出来的光线可以近似地看成直线。 ()

3.角的两边画得越长,这个角就越大。()

4.大于90€靶∮?80€暗慕墙凶龆劢恰?()

5.直线一定比射线长。()

6.所有的直线都相等,所有的平角也相等。 ()

三、选一选(把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里)(6分)

1.过一点能画( )条直线,过两点只能画()条直线。

A.1 B.2C.3D.无数

2.线段()。

A.没有端点B.只有一个端点C.有两个端点

3.一条( )长10厘米。

A.线段B.直线C.射线

4.如果∠1+∠2=∠2+∠3,∠1=55度,那么∠3=( )度。

A.55B.90C.35

5.窗户门上的角一般都是()角。

A.锐B.直C.钝D.平

6.下图中,直线a与直线b平行,线段AC和BD的关系是( )。

A.互相垂直B.长度相等 C.互相平行

四、量一量(8分)

五、画一画(共15分)

1.过等边三角形ABC的三个顶点A、B、C分别画对边的垂线和平行线。

2.选择合适的方法画出下列各角。

120€? 15€? 90€? 105€? 65€?

六、数一数(共8分)

下图中各有几个角?

七、做一做(每题7分,共35分)

1.光明村要修一条路和省道相连,连接点修在哪里比较合适?为什么?你能把这条路在图上画出来吗?

2.已知∠1=45€埃?=?∠3=? ∠4=?

3.已知∠1=25€埃?=?∠3=? ∠4=?

4.写出下面角中有几个锐角、几个直角和几个钝角?

5.当钟面上分针指着12,而分针与时针形成90€敖鞘保闭胫傅氖鞘裁词郑糠终氪?2时走到5时,它走过的角度是多少度?所成的角是什么角?

八、挑战自我(做对奖10分)

篇5:小学四年级上册作文:成长的故事

八岁那年,记得有一次,我走在放学回家的路上,把钥匙拿在手中转圈,我一边转一边想事情,俗话说的好,“一心不能二用”正转的高兴的时候,钥匙被我不知道什么时候转到地上了,可我还浑然不知,继续往家走,“嗨,小朋友,你的……”抬头一看,一个大光头的叔叔正在叫我,脑海里瞬间闪现出很多坏人的形象。我马上意识到危险来临,抬起我的飞毛腿向家的方向狂奔。谢天谢地,幸好没有追上来。

好不容易到了家门口,等我要掏出钥匙开门的.时候,咦!钥匙去哪儿了?怎么不见了,我吓出一身冷汗。全身搜遍了,每个细节都没有放过,还是没有找到那把钥匙。这时,我才又想起刚才遇到的那位叔叔。他是不是因为捡到了我的钥匙而叫我呢,还是下楼找找吧,不然还要等到什么时候妈妈才下班回家呢?我悄悄下楼,蹑手蹑脚,走到一楼的楼梯口,看见平台上正静静的躺着我的钥匙。一定是刚才的那位叔叔,看见我进了这个单元,知道我一定还会下来找钥匙,于是给我放在这儿了。真是一个好人,一个善良的人,一个乐于助人的人,而我……想想刚才把人家误认为……不由得羞红了脸。

篇6:小学四年级作文,成长的故事

小学四年级作文,成长的故事正文:

在我的成长过程中遇到过许多事,有一件事使我至今难忘。

去年夏天,我第一次学游泳,因为怕水,所以学了一次就半途而废了。今年暑假,我暗下决心,一定要学会游泳。一开始学闷水,我刚把头伸进水里,就感到压力很大,马上就把头抬了起来。教练见了,和蔼地对我说:“刚开始都这样,多练几次就习惯了。”我鼓起勇气,按照教练的要求,反复练习,终于学会了闷水。在接下来的日子里,教练耐心地教我自由泳的手脚练习。开始学习时,由于没有掌握要领,身子像秤砣一样直往下沉,还呛了好几口水。教练边把我扶起来边说:“手脚注意协调,身体保持平衡。”我害怕呛水,便不敢朝前游。教练见了,鼓励我说:“别害怕,你一定能行的。”听了教练的.话,我放大胆子,照着教练的样子试了试,咦!真的沉不下去了。经过我的努力,在教练的悉心指导下,我克服了重重困难,终于学会了自由泳,拿到了游泳合格证书。现在我不仅会自由泳,还会蛙泳和潜泳呢!在碧波荡漾的泳池里,我像鱼儿一样欢快地畅游,一下子能游200米,达到了大学游泳课程的水平。

篇7:小学四年级成长的故事作文

小时候我和爷爷奶奶住在一起,爷爷家的院子很宽敞,墙根下有几棵比我年龄还大的树,枝多叶茂,夏天的爷爷家真是一个避阳的好地方。爷爷家门前有一棵百年历史的老树,树下经常有一群小孩子在哪里嬉戏打闹,我也是其中一个。过家家无非是那时候小女孩子最喜欢的游戏了,那时什么都不懂,在爷爷家门前的古树旁边用沙子随便挖一个坑,那边是锅,找几块小石子装在瓶子里,再用锥子在瓶盖上打一个小口,那便是用来调味的佐料,至于炒菜用的工具在地上随便捡一根圆滑细长的小木棍就可以,食物那就多种多样了∶树叶、大块石子、小木棍等等。不用想那时是最为快乐的童年时代。

相比童年,青少年时代就显得成熟得多,但却少了童年时的那种放荡不羁,懂的事多了,小心的事也多了。青少年时代是受教育的年龄,成天和书本打交道,校园生活也是多姿多彩,学习的课程多种多样,我最喜欢体育劳动课,同学们可以尽情的玩耍,打篮球、打排球、打乒乓球,干什么的都有。课本中学知识,玩耍中长见识。可以说是成熟了,成长了。

篇8:小学四年级上册作文:成长的故事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 给你们这些可爱的孩子们上课, 我感到真幸福!上课之前, 我们来做个游戏吧。请全班同学站起来, 我们来唱一首歌, 并边唱边做动作《幸福拍手歌》。2) 幸福有很多表达的方式, 可是幸福到底是什么呢? (板:幸福是什么) 有位作家说, 幸福是一个谜, 让一千个人来回答, 就会有一千种答案。今天, 我们来学习一篇童话故事《幸福是什么》, 看看我们能从故事中找到什么样的答案。

二、带问题自读自悟

1) 用光盘播放课文朗读, 让学生初步感知课文。2) 利用光盘展示生字“拼拼读读”进行教学, 让学生准确认读生字。3) 默读课文 (不动笔墨不读书) 自由读阅读导航 (点名读) 并思考:本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4) 读后交流。 (读后说说自己的理解/根据自学提示, 把感受最深的句子划下来, 多读几遍, 说说自己的收获, 体会或疑问。) PPT展示故事情节并揭示主题。

(一) 我给病人治病。他们恢复了健康, 多么幸福, 我能帮助别人, 因而感到幸福

1) 自由读, 说说自己的理解。2) 师生表演医生给病人治病, 然后师采访医生:当病人对你千恩万谢的时候, 你什么感觉?读出你的这种感觉来。 (一老奶奶腰痛, 启发孩子主动热情为病人服务。) 3) 其他学生跟着学一遍。

(二)

我走了很多地方, 做过很多事。我在火车上、轮船上工作过, 当过消防队员, 做过花匠, 还做过许多别的事。我勤勤恳恳地工作, 我的工作对别人都是有用的。我的劳动没有白费, 所以我是幸福的

1) “勤勤恳恳”是什么意思? (勤劳踏实) 2) 你能想像得到他在火车上, 轮船上都是怎样勤勤恳恳的工作吗?如果你是第二位青年, 你为别人服务的时候, 什么感觉?读出这种感觉来。3) 如果咱们班里有同学对班干部说, 你天天为班里操心, 多累人呀!这时, 你也可以对他说。

(三)

我耕地。地上长出麦子来。麦子养活了许多人。我的劳动也没有白费。我也感到很幸福

自己读一读这句话, 你觉得这位青年说这话时, 用什么语气说的?那你就读出来吧! (自豪, 骄傲, 开心) 过渡语:是谁对三个青年说的话做了总结呢?

(四)

幸福要靠劳动, 要靠很好地尽自己的义务, 做出对人们有益的事情

什么叫“义务”? (应尽的职责) , 例如我们作为学生应履行的义务是:好好学习!

(五) 体会身边的幸福 (ppt展示)

1) 观看别人眼中的幸福。 (PPT展示)

2) 说说你认为幸福的事。 (点名)

师:说得真好, 老师也从你们的话中体会到那一丝丝的幸福。

(六) 童话的特点

1) 这篇课中是谁让三个青年在十年后明白了幸福的真正含义呢? (智慧的女儿) 2) 你觉得, 在文中她的智慧表现在哪里? (不直接说幸福是什么, 而是引导青年自己寻找, 这样更能体会的幸福的真正含义。) 这很像懂教育的父母教育自己的孩子, 如果将来你做了父母, 要学习这一点呦!3) 师:在这个童话中, 智慧的女儿突然而来, 飘然而去, 具有神奇的力量, 这正是童话的一个特点。喜欢读童话故事么?哪些童话故事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好看, 我也喜欢读) 4) 师小结:这些童话除了人物奇特以外, 你认为还有哪些特点? (童话的想象非常丰富, 故事性强, 容易吸引读者, 每个童话都讲了一个道理。) 今后, 我们在编童话的时候, 如果借鉴这些特点, 你写的童话会更吸引人。刚才有同学讲了, 每一个童话还会向我们讲述一个道理。

(七) 师总结

(指板书) 今天这篇童话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呢?幸福要靠劳动, 尽义务, 做益事, 让别人得到幸福自己就幸福了。

三、拓展延伸

1) 对于幸福的理解, 不同身份的人会有不同的答案。

师配乐朗诵:

对雷锋来说, 幸福是“走到哪里, 就把好事做到哪里”的快乐;对警察来说, 幸福是“舍一家团圆, 保万家平安”的奉献;对农民来说, 幸福是“春种一粒粟, 秋收万颗子”的收获;对母亲来说, 幸福是“临行密密缝, 意恐迟迟归”的期盼。

作家毕淑敏这样感悟幸福。当我们一无所有的时候, 我们也能够说:我很幸福, 因为我们还有健康的身体。当我们不再享有健康的时候, 那些最勇敢的人可以依然微笑着说:我很幸福, 因为我还有一颗健康的心。甚至当我们连心也不再存在的时候, 那些人类最优秀的分子仍旧可以对宇宙大声说:我很幸福, 因为我曾经生活过。

2) 想知道侯老师对幸福的理解吗?我也写了一首小诗, 愿和大家一起分享! (师生配乐共同朗诵老师作的诗《幸福是什么》)

幸福是什么

侯长缨

幸福是学生的一声声问候, 如一股暖流温暖心窝。幸福是看到学生灿烂的笑脸, 那是一首甜美的歌。幸福是和学生一起畅游书海, 去寻找真善美的生活。和孩子们一起发现春的颜色。幸福无处不在, 幸福就是快乐。幸福是一种感觉, 找寻幸福更需要心的平和。

3) 孩子们, 你们的幸福又是什么呢?联系你的生活实际, 写一写自己对幸福的理解。可以是一首小诗, 一句格言, 一件小事, 一段感悟……a.要求:四分钟时间, 不抬头, 不停留, 写出自己独特的理解。一会儿我们找同学来汇报。 (学生配乐写) b.找个别学生站起来汇报。没机会说的人, 同桌互相分享自己的幸福。

篇9:小学四年级单元作文成长的故事

“吱扭”门开了,妈妈一脸倦容,有气无力地拎着包,一进屋,扔下包,一屁股坐沙发上,长叹一声:“唉——累死了!”看到妈妈一脸的疲惫,我想,以住都是妈妈关心照顾我,也得为妈妈做点事呀!对了,给妈妈洗脚吧!

吃过晚饭,我蹑手蹑脚地走进卫生间,两手端盆,打开水龙头,热水‘哗——哗’地流出来,我小心翼翼地用手试探了一下,好烫啊!我又把水龙头往右拧,凉水流出来了,再一试,嘿,正好!我小心翼翼地端着一盆热腾腾的洗脚水,悄悄地放在床边,妈妈正眯站眼躺在床上,我趴在她耳边轻声说:“妈妈,我要给你洗脚,起来啊!”说着,我把妈妈拽起来,把她的袜子脱下来,捧着她的脚放进盆里。“哎呦!你……呵呵”。妈妈不知所措地望着我,不由自主地让我摆弄着。我拿了个小凳子,坐下,轻轻捧起妈妈的脚,用大拇指搓起妈妈的脚指,一下……两下。我抬起头,热气直扑向妈妈的脸,她脸色红润,正笑咪咪地望着我。我卖力地搓着,搓搓脚跟,再把脚指一个一个分开,又捏又搓,我想妈妈太累了,我要给她解解乏,洗掉妈妈一身的疲劳。我问妈妈:“舒不舒服”,妈妈乐得合不胧嘴直点头,“舒服,舒服”。此时,哗啦啦的水声,和我俩的笑声,构成了世界上最美妙的音乐。

柔和的灯光照在屋子里,照在我和妈妈幸福的脸上,妈妈搂着我,说“青,你长大了。”“对呀,我长大了,我会更加孝敬您!”我仰起头调皮地向妈妈眨了眨眼。

篇10:小学四年级上册作文:成长的故事

又一次,外公从江镇带来了一些花生米,我就迫不及待地想吃了,可是外公说:“自己种的更好吃。”……外公教我种花生了,我一边种,一边说:“花生呀,花生,你可真难种呀。”我每天都会看看它是不是发芽了,等发芽后我会给他浇一些水,在我每天精心的培养下,它了开了一朵朵金黄色的小花。小黄花开花后几天就凋谢了,可是我知道花生就快要出来了。

夏去秋来,有一天外公说:“你的花生已经成熟了,你可以去挖了。”我拿起了铲子,好不容易挖到了一颗,我兴奋极了,继续挖了起来两颗、三颗、四颗……八颗,我一刻不停的挖着,外公说:“其他地方已经没有了。”可我不听还是在挖,挖了半小时,没有,外公的话是对的。

篇11:小学四年级上册作文:成长的故事

我们的成长是五彩缤纷的,就像海边闪耀的贝壳;我们的成长是无忧无虑的,就像水中嬉戏的鱼儿;我们的成长是纯真美好的,就像山谷中清澈的泉水。我我们的成长就似路边的野花每一朵都包含着我们的天真和欢乐,当然也难免会有辛酸和痛苦。你看,让我把我最难以忘怀的`那一朵摘给你们分享。

我哭了,我伤心的哭了……故事发生在我那悲伤的五年级。有一天,我我忽然发现围绕在缪雨欣身边的人,不再是我,而变成黄思怡了。那时候,我感觉到前所未有的孤单,感觉到我的心有些碎了,四年的友谊,就在这短短的一年半之间被磨损得所剩无几,那时候,真的感觉到好孤单,似乎我的世界已经没有了一个真正地谈的开来的,相互间没有一点隐私的好朋友。我是一个心思比较密的女孩子,一点风吹草动都会令我产生许多想法。当我看到缪雨欣和黄思怡成了无所不谈的好朋友,整天形影不离,我向她借书她不借,而黄思怡向她借,她就爽快的答应了,我感觉缪雨欣被黄思怡“抢”走了似的,我想抢也抢不过来了,我的心灵似乎变得空虚了。我又觉得,我和缪雨欣处在一个虚度空间,我努力地追着缪雨欣,可是我越追,我就发现她离我更远了,我真的好害怕,她会离开我的视线。很多时候,我也会像跟屁虫一样地跟在她的身后,但是我发现这样做,这段友谊似乎变得更加透明了,似乎要消失了似的……我忍受不了这种感觉,只好自己偷偷地躲在一边默默地哭,我…真的好伤心。

篇12:小学四年级上册作文:成长的故事

在进行教学目标分析的时候, 我采用新课标的三维目标分类, 按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要求, 采用层级分析法和信息加工分析法来具体操作。Part C是一个关于外出就餐的小故事, 通过阅读材料, 孩子们能掌握一定阅读英语短文的方法。因而, 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成为我这节课教学的主要目标。由于确定了清晰的教学目标来实施教学, 应该说实际的效果还是很不错的, 通过一系列精心设计的教学环节, 孩子们的阅读理解能力得到了进一步的锻炼和提高。

结合教学目标分析的结果, 我针对四年级孩子 (学习者) 注意力仍不够稳定较容易分心、受兴趣的影响很大、个性好动也善于模仿的特征, 决定采用以形式活泼易于抓住孩子注意力的多媒体教学为主, 其他教学方法为辅来进行本次教学活动。例如导入环节在制作课件的时候, 我特意选择色彩鲜艳的图片和可爱的卡通动画, 用孩子们最感兴趣的“eat”这个话题引出“eat out”这一个主题。课堂上, 这些漂亮的图片和动画很快吸引住了孩子们, 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兴趣。接下来, 我又播放了小故事的视频。运用孩子们喜闻乐见的视频故事形式可以最大限度地激发他们学习的热情, 从而进一步提高教学效率, 也正是因为如此, 之后回答问题 (填空) 的环节进行得很顺利, 孩子们很快就给出了正确答案。

在教学步骤的设计上, 我将情景教学策略、自主学习教学策略、探究式学习策略和合作学习策略结合运用于掌握学习的教学模式中, 充分调动了全班孩子的学习积极性, 让每一个孩子都参与到课堂学习中来。美国心理学家和教育学家布卢姆认为:“只要用于学习的有效时间足够长, 所有的学生都能达到课程目标所规定的掌握标准。所以, 在集体教学中, 教师要为学生提供经常、及时的反馈以及个别化的帮助, 给予他们所需要的学习时间, 让他们都达到课程的目标要求。掌握学习模式的提出主要是为了解决学生的学习效率问题, 以大面积提高学习的质量。”

因此, 在阅读材料的处理上, 我设计了三次程度不一、目的各异的阅读:the first reading以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为主, 读后考查的题目着眼于阅读材料最显而易见的表层层面, 让孩子们轻松解答并体会阅读的乐趣。The second reading则是从课文中选出三个有代表、有一定难度的句子, 让孩子们带着问题, 自己再默读一遍课文。这一步也是我精心设计的本课亮点之一, 由于目标明确, 孩子们的探索意向被充分激起, 注意力集中在阅读材料重点句子的理解上来, 阅读能力也在潜移默化中得到加强。之后, 我用带着感情来读这三个句子的方法, 让孩子们体会语境, 从而更好地理解句子。读句子的时候我运用了多种方法, 如先让个别孩子读句子给予肯定和鼓励, 以激发更多孩子参与, 再用分小组朗读、男女生朗读等多种方法, 让尽量多的孩子参与进来。因为积极性得到充分调动, 我又给予了及时的反馈以及个别化的帮助, 全员参与的课堂学习质量很高, 一些困难的句子理解孩子们也全都轻松过关。The third reading让孩子们听一遍阅读材料的录音, 用给句子排序的小组活动考查孩子们对材料中心意思的理解。其实最初的设想, retell环节是想通过给关键词, 由孩子们复述出材料的中心意思, 但是考虑再三, 担心四年级的孩子无法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完成而忍痛放弃。课后我反思自己, 还是不够了解孩子们, 这个阶段的孩子其实也很容易接受暗示的, 如果在第三遍阅读开始前就给孩子们看关键词, 然后给他们一个一定能复述出来的暗示, 说不定也能成功做到呢?

通过这三步阅读, 孩子们对C部分的掌握基本达到了教学目标, 阅读能力得到培养和提高, 掌握了一定的阅读方法。

接下来, 我还准备了一篇和课文相关的小故事进行拓展性阅读。故事仍然围绕小动物们餐馆就餐这一主题, 因而过渡显得很自然。但和上一篇故事不同的是, 这一篇的结尾需要孩子们小组合作来完成———根据新课标“能根据图片或提示写简单的句子”的要求, 我用这篇拓展材料来考查孩子们本节课的实际学习效果。在小组巡视的时候我发现, 英文小故事的续写对于四年级的孩子来说还是有一定难度的, 毕竟所学的单词有限。往往想出了一个点子, 但受词汇量的限制又无法用英语表达, 只能向老师求助。看来, 我设计的这一部分难度太大了。结尾的设计应该加一定限制, 例如把故事结尾展示一部分, 以此做一下提示, 然后再让孩子们用自己的话来完善补完这个结尾。降低难度后, 也许孩子们完成这项练习就不会那么困难了。在今后的阅读教学中要注意改进。

由于在续写结尾的部分占用了比预期更多的时间, 原计划表演续写结尾环节也受到影响。本来是想让每个小组的孩子都有上来表演的机会, 通过多种合作式策略的应用 (讨论、角色扮演、竞争、协同和伙伴) 进一步完善和深化对主题的构建。计划中这个部分是我一整节课预计最能出彩的环节, 因为我相信孩子们的表演一定会为本课画上一个圆满的句号———但是很可惜, 由于时间有限只上来了几个小组, “出彩”就这么“平淡”化了, 真是不小的遗憾 (不过在下一节课中, 还是让孩子们都上来表演了一回, 算是弥补了这个小遗憾吧) 。

篇13:小学四年级上册作文:成长的故事

每个人成长的背后都有一段段故事。有欢笑的,也有流泪的; 有失败的,也有成功的 ; 有欣慰的 ,也有失落的 ;有兴奋的,也有沮丧的而每一次经历都是一次成长。

对我来说,有一次的经历让我特别激动,兴奋,至今难以忘怀。那就是我第一次站上讲台,和周源媛、孙紫盈、邵晓芸一起做小老师,给大家上品社课。课的名字是《绿色的家园》。

我们先给同学们讲了很多关于树的、沙漠的、绿色家园的知识。因为四个人一起上课,我一点都不紧张,我们朗读得很流利。然后,进入互动环节。我们提问,请同学们回答。同学们都踊跃举发手言,答对的可以上台领奖品,一时间,讲台上乱哄哄的,一个还没挑好,另一个就上来了,讲台上围了一群人。唐老师发话了;“大家先坐好!”并告诉我们这些小老师:“要分工,两个人读题,一个人请人,一个人发奖品。还有,一个拿好,再请下一个,别让他们挑,随机发。”我们按照老师说的话做,果然秩序井然了。我们又继续上课,到了朗诵诗歌的环节,因为是一个接一个朗诵,我怕出错,影响到大家,开始紧张了,心在扑通扑通乱跳。还好,我顶住了,我们小组顺利过关。最后,唐老们给了我们不错的评价,并告诫我们要注意维护课堂次序。

篇14:小学生成长的故事四年级小作文

,我已不再是当初那个只会在父母怀里撒娇的孩童。在时间的催化下我也终于站在了青春这个分叉口。我也同样经历了很多物是人非,但学习仍是不变的硬道理啊!长辈们常常说道:要好好读书,否则长大以后没出路。每当听到这句话我的嘴角总会扬起不甘不服的幅度,我怀疑我们的出路难道就只有读书?我只能在抱怨之后背起书包去接受这事实。我是一个偏执的人,但同时我也是个胆小鬼,对于这种冥冥之中安排好的生活,我潜意识地反抗着,可认识一个人的渺小之力又何能抵挡中国自古以来硬道理呢?于是我退缩了,我继续着校园生活,我在这片纯净的天空下成长,感受青春的真谛。

经历了这么多,阅读了无数本书,路过了无数个分叉口,我犹豫却固执,我成长着,我走着,一步步告诉自己决不能回头。自从读了郭敬明的许多书,我明白,命运不会同情弱者,她不是善良的老者,相反她是一个充满斗志的年轻人,她精神抖擞地想要扳倒我们任何人,而我们的成功秘诀无疑就是在输之前战胜它,却并不是我们所有的人都能掌握。。

篇15:小学生作文小学四年级成长故事

题记

自幼开始,我便在家人的熏陶下,与书为伴。文学的种子在心底滋生,梦想的光晕也在心头荡漾。

母亲别无他好,平生最爱读书,常见她在树下、枕边专心阅读的模样,等身的收藏更加吸引着我,不是他人看来的故作文艺,而是阅读之时油然而生的乐趣,久久无法消散。

少年时,最爱品小说,行于主人公坎坷的心路上,与他感同身受那份悲欢喜乐、人之常情。五年级时,热衷于“红学”,废寝忘食地捧着本《红楼梦》,如醉如痴。母亲在青年时也极爱这部著作,她为体弱娇小的林妹妹心生怜悯,为这段令人叹慨的姻缘簌簌落泪。各个人物形象,仿若都真实存在于她的世界,她也常吱唔其中的经典语句,好似过目不忘地将己身融入书中。

当时,学业压力并不大,终于我花了一周时间翻完整本。可心中却好似有什么没能着地,空落落地搁着。母亲万般惊讶,问我有什么想法,我竟一时愣地吐不出半字。

毕业后的那段日子,我最大的消遣便是那本红楼。两个月后,我细细读、细细嚼,终于又品完这本著作,注视着这本心爱之物,仿若有一股飘自清朝的古香,氤氲而冗长,我仿若踏进贾府,鲜活的人物在我眼前走荡原来,将书翻完不叫读完,而能将书由薄翻厚,才叫真正的阅读。

我学着母亲的样子,认真体会和品位每一本书,像在细心雕琢梦想的花蕾,像在漫漫人生长路中感人之常情,悟情之真谛。

品书如品人生,并不是快速而碌碌无为地走完一生,而是在一个微妙的岔口驻足,多思多想,慢慢走完独具价值的人生!

篇16:小学四年级上册作文:成长的故事

“e课堂”核心的作用在于转变教学方式, 不仅拓展课堂的广度和课堂的参与度, 让每个学生都能参与, 更重要的是拓展课堂的深度。2012年的基础教育地平线报告中提到“富有挑战性的主动学习将成为课堂教学新的重点”、“教育范式正包括在线学习、混合学习和写作学习的模式转型”等一系列未来教育的趋势。在近期 (12个月) 移动设备及其应用程序、平板电脑是新技术。然而电子书包、平板电脑、笔记本电脑等这些都是属于硬件技术工具, 他们可以把学习和思考的空间还给学生, 真正让学生对知识达到深度理解, 同时, 能力得到发展。信息提供并不是硬件学具进入课堂的最核心价值, 转变学生课堂的学习方式, 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才是核心追求。

基于以上研究背景, 笔者所在学校也开展了“e学习”的探索实验研究, “e学习”创设了人手一台Ipad的“一对一”的e课堂环境, 在这样的环境下探索如何将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深度融合的探索试验, 旨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 笔者结合小学科学苏教版四年级上册《食物的消化》为例作详细的论述。

《食物的消化》是苏教版小学科学四 (上) 第四单元《吃的学问》中的第三课。在前面单元中学生了解了食物中主要营养及其来源, 科学合理地搭配食物的基础上, 本课将引导学生认识人体的主要消化器官, 初步了解消化过程, 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 重视对消化器官的保护, 同时, 为后继的学习和全面发展打下基础。笔者将这节课的内容放在了e课堂环境中进行设计, 学生利用Ipad平板电脑通过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的学习方式, 自主构建科学概念, 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资源包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 让不同层次的学生获得不同程度的发展, 课堂上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充分体现“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原则, 可大大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思维能力。

一、利用good notes软件, 了解学生的先验知识

课上由一首《饮食健康歌》引入到关于饮食的内容上来, 然后根据科学研究提出问题并作出猜测, 启发学生思考并猜测:我们每天吃进去的食物去了哪里?在我们的身体里面是怎样旅行的?会经过人体的哪些地方?经过这些地方的时候食物会发生什么样的变化? 这个环节目的在于检验学生的先验知识, 帮助教师及时调整教学思路和流程。学生思考以后利用good notes软件 , 在空白的 人体图上 边思考边 画出自己 的想法。good notes软件里面可以导入教师预先准备的人体空白图, 然后可以选择各种画笔和各种颜色进行画图, 如果画错了还可以选择橡皮擦进行擦除。画完以后, 利用无线网络、苹果电脑、Air service软件搭建的无线投影平台, 让学生把自己画的食物的旅行图投影到大屏幕上, 让学生汇报自己的食物旅行图。在这个环节学生可以自由分享自己的想法, 教师鼓励学生的同时暂不去做知识层面上的评价, 避免教师直接讲解的枯燥, 而是在后面留给学生自学纠正的机会, 由于知识不是教师直接告诉他们的, 而是他们自己通过自学方式主动获得建构的, 这样做学生才能对所学知识有更深的印象 (如图1) 。

二、巧用学习资源包, 自主学习构建科学概念

1.利用学习资料包进行自主学习

建构主义理论学习观认为,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 学习知识的过程应该是学生自己主动建构知识概念的过程, 教师是学习过程的主导者和组织引导者, 因此, 课堂的教学结构应该是“教师为主导地位, 学生为主体地位”。在第一个模块中教师了解了学生掌握的先前知识经验后, 也就是让学生汇报完自己认为的食物旅行图以后, 教师随机抛出问题:哪一张旅行图才是正确的呢? 这时候就引起了学生的认知冲突, 吸引学生继续往下学, 此时鼓励学生大胆说出解决问题的办法, 让学生意识到解决问题的途径除了问老师还有很多, 尤其是可以靠自己上网查找资料、阅读文献资料、做科学实验等解决问题的方法。教师给学生提供了一个学习资料包 (放在360云盘中) , 里面含有一段高清版食物在人体旅行中的视频, 让学生自主点击观看学习, 学习过程中学生可以通过暂停、播放、回看等操作来自定步调, 自己去学习关于食物在人体中消化过程的相关知识。

2.反思中主动构建知识概念

学习完视频以后, 学生再返回good notes继续修改自己的人体图, 这个过程学生经历了自学——反思——纠错的过程, 也是一个反思的过程, 其实就是完成了知识的自主建构。学生脑海里原有的知识结构大厦通过与外界的交流学习发生改变, 学生修改人体图的过程就是在不断的重构修改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科学知识的获取并不是传统意义上的讲解、学生被动接受, 而是学生利用Ipad和教师提供的学习资源包自主学习、自主建构, 不断完善重构修改脑海里原有的知识概念, 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学生自学完毕, 修改完自己先前画的食物消化过程图, 教师继续组织学生利用无线投影汇报, 并且这个时候教师在学生汇报的基础上进行归纳总结, 再完整清晰地梳理总结一下刚才学生自学所得的知识。

三、妙用小游戏进行知识的巩固

传统环境下巩固新知的环节往往都是以纸上作业的方式或者口头检测的方式来进行的, 这种方式一来比较枯燥、学生兴趣不高, 二来也不是所有学生都能被教师点到。然而在e课堂环境下, 笔者用PPT设计制作了一个类似于选择题的“互动小游戏”来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的知识, 如果学生选择正确的答案就会给学生奖励性的反馈, 如果选择错误也会给学生一个反馈。学生自己利用WPS软件自由玩游戏, 游戏会及时给学生做出恰当的反馈和评价, 在玩游戏的过程中可以及时检测自己是否都掌握了所学的知识, 而且游戏的形式用来巩固知识比传统环境下用作业的形式更为有趣生动, 学生更喜欢这样的形式, 他们可以边玩边学。

四、丰富的拓展材料, 满足不同学生的发展需 求

教育的本质应回归到“以人为本”, 为了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 每个学生都应获得不同层次的发展, 也是为了能够让学生转变传统课堂上线性的知识传递过程到自己能自定学习步调去学习, 笔者安排了一个拓展阅读的小环节, 准备了4-5篇关于肝脏、胃、小肠等消化器官的阅读小材料, 材料是PDF格式的, 里面还有大量的丰富可读性的文字材料和图片材料, 教师组织学生自由选择2-3篇在good notes中打开并阅读, 边读可以边用各种笔进行圈点勾画, 读完以后再在小组中进行讨论交流分享自己通过阅读学习到的消化器官的相关知识。在课堂中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读书方式 (默读、朗读等) , 然后边阅读边用笔圈点勾画, 最后小组之间进行分享交流。萧伯纳说过:“你有一个苹果, 我有一个苹果, 我们彼此交换, 每人还是一个苹果;你有一种思想, 我有一种思想, 我们彼此交换, 每人可拥有两种思想。”由于每个学生阅读的文章内容都有所不同, 所以, 学生互相交流自己所学到的知识也能够获得新的知识。最后教师点选几个学生进行反馈, 因为最后的拓展材料并不是课标规定必须掌握的内容, 但是, 所选择的内容是和本节课内容有关的、拓展开来的, 笔者想要让学生通过自学交流的方式对所学知识进行进一步的巩固和迁移。

正是由于前面读了很多关于消化器官的资料, 最后笔者让学生用自己的话说一说消化器官的重要性和保护消化器官的方法, 学生们都积极举手发言, 学生所说大部分都是刚刚从拓展小阅读里面学到的知识, 正是因为有了前面的大输入, 所以, 在后面需要输出的时候学生就有话可说了。笔者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话说出来其实是为了能够促进学生对所自学的内容进行内化。语言是思维的外壳, 学生能够用自己的语言来表达自己所学的科学小知识, 这也能促进学生的思维能力的发展。

五、总结

本节课是笔者在“e课堂”环境下进行信息技术与小学科学课程深度融合实践层面上的尝试和探索。当然, 反思整节课还有可改进的地方, 比如:课堂上还可以融入一些教学平台进行后台数据的搜集, 这样就能让教师第一时间通过数据分析课堂的教学情况, 从而更为科学地调整自己的教学行为, 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同时, 笔者认为要想进一步地推动“e学习”的研究, 还需要有信息技术与课程深度融合的教学理念和科学的课堂模式, 除了一线教师可以做实践层面上的探索之外, 还需要高校研究专家给予理论层面的深入指导, 教育局等有关教育部门给予各个层面的支持, 要以科学研究的方法和思维角度来确定实验学校、实验教师、实验班级, 进行小规模长期深入的跟踪研究。只有通过理论和实践研究的结合, 我们的教育理论研究才能真正地指导实践的开展, 才可能真正地去变革信息技术环境下的教育教学方式。

摘要:《2012年国家中长期教育发展规划纲要》鼓励学生利用信息手段培养主动学习、自主学习的能力。本文是在e学习的环境下探索信息技术和小学科学深度融合, 结合苏教版四年级上册《食物的消化》这课进行实践层面的探索, 旨在培养小学科学“e课堂”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关键词:e课堂,自主学习,小学科学

参考文献

[1]徐靖程.课堂教学结构的变革是教育变革的核心内容——专访北京师范大学何克抗教授[J].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 2013, (11) :26.

[2]陈新健.信息技术教师在教育信息化中的作用[J].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 2013, (11) :59-60.

[3]刑丽.信息技术与小学科学有效整合.[DB/OL].http://kg.ftedu.gov.cn/show.aspx?id=8585&cid=47

篇17:小学四年级上册作文:成长的故事

大山里的孩子:

在城市里生活得久了,家里人都喜欢周末到南山去亲近一下大自然,而我最喜欢山里的春天和秋天。

春天是一个万物复苏的季节,踏着山间的小路,和煦的太阳温暖地照在我身上,迎面吹来带着泥土芬芳的春风。路边的小草悄悄地探出头来,柳树也吐出了点点嫩芽。来到湖边,湖水清澈见底,鱼儿们自在的游来游去,鸭子在水面上快活地嬉戏。远处的田野里农民伯伯正在辛苦地工作。

秋天是个美丽的季节,蓝蓝的天空上飘着朵朵白云,太阳闪着金灿灿的光芒。远处的森林五颜六色,有红色、黄色还有绿色,路边还盛开着野菊花。秋天还是一个丰收的季节。红红的苹果挂在高高的树枝上,黄黄的柿子像一个个灯笼长在枝头,山上还种着山楂树、核桃树、枣树、栗子树等好多果树。庄稼地里,玉米大多都已成熟。我走在郊外的山林里,凉爽的风吹过我们身边,秋天真是一个令人难忘的季节!

我喜欢小动物:

我喜欢小动物,小时候尤其喜欢昆虫,法国导演雅克·贝汉拍摄的《微观世界》我曾经看过无数遍,很喜欢影片里的那些蜜蜂、蚂蚁、甲虫、蜗牛、瓢虫等昆虫,感觉那是个奇妙的世界。后来,我家里先后养过可爱的小白兔、慢吞吞的巴西龟、活泼的小狗、雪白的波斯猫、“嚯嚯”叫的蝈蝈、顽强的螃蟹、漂亮的小金鱼等等,小姨还给我买过一个蚂蚁工坊,养的是美国弓背蚁。最喜欢的是我们家的小狗,我给它起名叫“阿宝”,是一只八哥犬,它总是往我和姥爷的身上扑,伸出粉红的小舌头舔人。后来,因为家里养不开,阿宝就被送人了,不过我还是很想念它。

上一篇:苏教版语文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测试题下一篇:100测评网期中测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