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贫开发双到工作总结

2024-04-29

扶贫开发双到工作总结(精选9篇)

篇1:扶贫开发双到工作总结

扶贫开发“双到”工作总结

自从去年底市召开“规划到户 责任到人”扶贫开发动员大会以来,各帮扶单位能认真对照省市关于扶贫开发“规划到户 责任到人”工作的部署和要求,迅速行动起来,通过成立专门的工作领导小组,制定具体行之有效的实施方案,召开动员大会,层层分解任务,以贫困户达到稳定脱贫为目标,采取多元化的帮扶措施,不断加大帮扶力度,扎实开展帮扶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我镇的主要做法是:

一、领导高度重视,精心组织部署

各帮扶单位领导充分认识到扶贫开发“双到”工作的重要政治意义,将此项工作摆上重要的议事日程。并成立了以单位负责人为组长,分管领导为副组长的领导小组来负责扶贫开发工作。各帮扶单位的主职领导亲自带队与农户进行对接,认真详细的了解各贫困户的生产生活情况以及致贫原因,掌握好第一手材料,然后多次召开镇班子会议讨论研究,并有针对性地制定了工作实施方案,明确了指导思想、目标任务、帮扶措施等内容,为今后工作的推进打牢了基础。

二、落实责任,定点扶持

各单位单位接到具体任务后,将任务具体落实到每个挂钩干部身上,实行镇干部挂钩到户的方式一对一进行扶持。并保证有明确的工作目标、脱贫计划和措施。除此外各单位还参考市的考核办法,制定了本单位在扶贫开发“双到”工作的督查制度,定期进行督察和考核,将考核结果与“面子”和“票子”进行挂钩,做到定人、定点、定责

1包干扶持。

三、制定切实可行的帮扶措施,实现早日脱贫

各帮扶单位在帮扶干部坚持“一村一策,一户一法”的原则,想方设法帮助和引导贫困户按自身实际情况及条件,选准发展项目,采取实际可行的措施,确保扶持一户,脱贫一户。

1、转变帮扶群众的落后思想要充分脱贫致富,首先要解决好贫困户的思想意识,使其充分发展主观能动性,才能实现永久脱贫。各单位帮扶干部针对各户的具体情况认真做好各贫困户的思想工作,帮助其转变就业观念,树立自强意识。增强其生活信心,激发其奔康致富的热情。

2、对有条件实施劳务输出的贫困户,各帮扶单位积极联系各用人单位,介绍贫困户外出务工,转移劳动力,使其能快速脱贫。对部分贫困户实施泥砖房改造工程。各单位帮扶干部积极联系上级有关部门,多方面筹措资金,采取上级扶持一点,镇干部捐资一点,群众自筹一点的办法,共筹到资金2万元对凌秀兰一户进行危房改造,改善其居住环境,现该户的新屋已建至第二层,很快就能竣工投入使用。

3、对因病致贫,因病迫贫和因孩子读书致贫的贫困农户,通过赠送鸡苗、饲料、香蕉、化肥等多种形式大力帮扶。切实解决了这些农户缺乏生产启动资金在难题。使他们能安心顺利发展生产,增加收入。

4、举行各种培训班,切实提高农户的种养水平。各帮扶单位能够组织农科站、兽医站的技术人员到福芳村委会举办种养技术培训

班。并积极动员组织贫困户参加,实现智力扶贫。

四、我镇认真做好牵头单位的角色,充分调动各帮扶单位的积极性。

自我镇被市“双到”办定为牵头单位之后,我镇认真做好上传下达的工作;并多次组织各帮扶单位开会,针对贫困村的具体情况进行讨论,让各帮扶单位可以根据自身的特点有针对性地实施帮扶措施,如畜牧局对养殖方面提供技术支持和种苗的提供;公路局在公路、桥梁建设方面向上级单位争取资金;工业中专、电大等在学生就读方面给予优惠或者免费;水务局在水利设施等给予支持;房产局在改善村委会办公环境上给予资金支持等;使得各帮扶单位可以联动起来,达到1+1>2的效果。

经过一年多的工作,各单位的扶贫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还存在一定问题,有些工程项目进展缓慢,各单位帮扶资金投入不平衡等。

篇2:扶贫开发双到工作总结

(XX年12月6日)

按照上级扶贫开发“双到”(规划到户、责任到人)工作考评组要求,现将市经信局帮扶XX镇XX村扶贫开发“双到”工作情况汇报如下:

今年以来,在省、市扶贫办的正确指导下,在市挂点领导的重视支持下,在市政协、市教育局、市质监局和XX镇的积极配合下,市经信局驻村工作组结合XX村的实际情况,通过产业帮扶、技术指导等措施,扎实推进扶贫开发“双到”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

一、贫困村和贫困户的基本情况

我局挂点帮扶的XX镇XX村位于XX镇西部,下辖7个村民小组,农户270户,人口1250人。2009年村集体收入不足1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882元,是我市列入省考核25条贫困村之一。按照省扶贫办文件统计,全村共有贫困户25户。经工作小组逐户走访调查核实,全村现有年人均收入2500元以下的贫困户25户。经村委确认并公示,确定为帮扶对象。其中市政协领导帮扶2户,市教育局领导帮扶13户,市质监局领导帮扶6户,XX镇领导帮扶4户。该村贫困户致贫的主要原因:一是农业基础设施薄弱,不适应经济发展需求。二是受教育程度普遍不高,文化素质总体偏低。三是农户种、养殖技术含量低,科技脱贫致富能力较弱。

二、“双到”帮扶工作基本做法

今年以来,我们重点围绕“双到”扶贫做了以下工作:

(一)参股园区助脱贫。根据省扶贫开发“规划到户、责任到人”工作要求和江门市委提出“五个集中”的要求,训,提高农业科技水平。同时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帮助农户增产增收。目前,市教育局、市质监局和XX镇等单位帮扶干部计划帮扶的资金已陆续到位,帮扶项目是种植簕菜发展经济。二是给贫困户送耕牛或提供资金,以增加农户收入实现脱贫。截至目前,已有15名帮扶干部落实了帮扶资金和帮扶实物,帮助帮扶农户发展生产,到位帮扶现款1.1万元,购买耕牛8头(约2万元),正在计划资金支持帮扶对象的干部10人,计划资金2.2万元。四是组织安排具备一定技能、愿意外出打工的劳动力到企业工作。对缺乏一技之长的贫困户劳动力进行免费职业技能培训,提高他们的就业能力,帮助他们实现就业。

(五)改善硬件催脱贫。在市政协、市教育局、市质监局和XX镇的积极配合下,驻村工作组实施强村富民“六个一”工程,积极协助XX村通过“几个一点”的办法共筹集资金21.2万元(其中:村民及外出乡亲筹集资金8万元和上级政府补助资金13.2万元)修建康寸村民小组水泥硬底化村道2.2公里;江门市委副书记谭继祖的扶贫帮扶资金5万多元,解决了石古塘村33户村民饮水安全问题。同时实施农田水利和危房改造工程建设。

(六)解放思想促脱贫。市经信局帮扶干部深知扶贫先扶志的道理,从思想上给予帮扶。受帮扶的贫困户中致贫的原因有多种,有部分是因病致贫,有部分因缺专长、技术致贫,但也有部分是思想懒惰而致贫。因此,帮扶工作组到各个贫困户家中进行慰问,了解情况,教育部分贫困户要纠正“扶贫就是等你来扶”的陈旧思想,鼓励他们要克服、打破“等、靠、要”的旧思想,要积极创造、寻找致富的机会和门路。目前,通过走访,所帮扶贫困户均克服了“等、靠、要”的思想,勇于面对困难,积极寻找、发掘脱贫致富的门路,从根本上转变贫困户观念,变“要我干”为“我要干”,查。严格按照“双到”工作考评办法的要求采取半年一次的定期检查和不定期的经常性抽查相结合。通过听汇报、查看资料、到贫困户家中了解情况等方式进行查漏补缺,对存在的问题及时向有关部门和帮扶责任人反馈。检查结果向全局进行通报,对不认真开展工作或不能按时完成的,要求其限期整改并追究有关责任人的责任。

(九)强化班子带脱贫。俗话说:“群众富不富,关键靠党支部。”基于这一思想,我们以加强党支部为核心的XX村班子建设,重点抓好“两委”(村支委和村委会)领导班子思想建设、组织建设和作风建设。研究制订出《XX镇XX村加强村班子建设方案》,对照形势找差距,自我检查找缺点,与时俱进强信心,夯实村的组织基础,提高他们带领群众脱贫致富的能力,促进XX村经济社会全面发展,完成脱贫目标。

三、帮扶成效

这次扶贫开发“双到”工作,帮扶形式多种多样,帮扶办法有实招新招。通过采取多种形式、实施得力的举措,XX村集体经济得到持续发展。2010年,村集体收入达到3.1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2015元,比2009年增加133元,同比增长7.06%。其中25户贫困户有20户达到脱贫标准,帮扶成效显著。

四、下一步工作计划

下一步,我们将在省市扶贫办和市委、市政府的正确指导下,积极协同有关帮扶单位,全面推进落实工作,力争向各级领导和XX村的干部群众交一份满意的答卷。

篇3:扶贫开发双到工作总结

扶贫开发“双到”工作任重道远

扶贫“双到”是扶贫方式的一大创新, 对解决广东乃至全国贫困问题, 探索了新的路子, 取得的显著成效有目共睹, 但在实施过程中也存在五个方面的突出问题, 尤其是长效机制尚未健全, 直接影响到三年扶贫“双到”工作完成后扶贫成果的巩固, 对此我们必须要有清醒的认识, 并在今后的扶贫工作中认真加以解决。

(一) 扶贫“双到”思想认识仍待进一步提高

目前, 全省帮扶单位、驻村干部、被帮扶群众对扶贫“双到”工作认识不够统一。一是部分帮扶单位认识不到位, 少数单位把扶贫开发“双到”工作当作一般任务而非政治任务来看待, 甚至当成一个额外的负担, 投入资金少, 帮扶效果差。有的帮扶单位满足于扶贫考评中获得的“优秀”成绩, 对于实际工作中的差距视而不见, 出现松劲苗头;部分单位强调客观困难, 存在畏难情绪, 工作主动性不够, 帮扶措施未能体现出“一村一策”“一户一法”。二是部分驻村干部责任心不强, 工作不够扎实深入, 驻村时间较少, 2010年全省共有321个帮扶单位驻村时间少于100天。三是部分贫困户存在“等靠要”思想, 无所作为, 安于贫困, 依赖救济, 自主脱贫意识不强, 缺乏脱贫致富的决心和恒心, 不愿通过自身努力摆脱贫困。

(二) 帮扶工作进展不平衡

由于各部门资源条件不同, 帮扶能力存在差异, 落实到村到户的帮扶资金数额差距比较大。总体来看, 省、市级帮扶单位投入资金较多, 县级帮扶单位财力薄弱, 到位资金较少。凡人财物资源充裕的经济职能部门, 帮扶能力强、效果好, 投入帮扶资金多则高达千万元以上;部分科研机构和事业单位人财物资源缺乏, 可用于扶贫的经费少, 帮扶效果不明显。究其原因, 主要有两个方面:其一, 扶贫资金缺乏统一的财政安排, 在筹集、投入和监管等方面存在诸多问题。各帮扶单位因有预算规定的约束, 尤其是省直单位, 要严格遵守预算法, 资金筹措能力受限。各单位需要想方设法自筹资金、寻找项目、发展产业, 难度甚大。其二, 机构设置影响到扶贫工作的平衡进展。广东的扶贫机构与其所承担的统筹协调职能及工作量不完全匹配, 乡镇一级没有扶贫机构, 经费紧缺, 开展工作往往力不从心, 缺乏力度。

(三) 长效扶贫机制有待健全

当前广东扶贫开发转入长期性、常态化运作还存在着重要制约性因素, 即各地各部门扶贫长效脱贫办法不多, 重集体项目轻到户项目, 重设施建设轻产业帮扶, 重短期效益轻长期项目。2011年6月份全省交叉检查的结果显示, 在3409个贫困村中, 真正落实产业扶贫的只占40%。今后的扶贫工作如果不在完善长效扶贫机制上下功夫, 不仅无法从容应对下阶段更加艰巨的扶贫攻坚任务, 也不利于巩固扶贫“双到”成果, 彻底铲除“贫根”, 摘掉“最穷的地方在广东”的“帽子”;扶贫“双到”一结束, 全省将会面临较大的返贫压力, 导致“野火烧不尽, 春风吹又生”, 脱贫后又返贫, 前功尽弃。截至2011年上半年, 全省已有超过40%贫困户脱贫, 但已脱贫的多是条件相对好的, 未脱贫的这部分条件则相对较差, 脱贫难度也更大。尤其是处于边远山区、石灰岩地区和自然灾害多发区的贫困村、贫困户, 防灾抗灾能力不强, 因病、因灾返贫概率较大。汕尾调研结果显示, 即使在扶贫“双到”结束全市仍会有10%左右约1万多贫困人口不能脱贫, 加上三年新增贫困人口数 (按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 2010年我国东部地区年贫困发生率平均为0.4%, 据此测算, 汕尾市农村每年新增贫困人口约为9000人) , 这总共约4万的贫困人口可以说个个都是很难啃的“硬骨头”, 帮其脱贫的艰巨性不可低估。

(四) 多渠道投入机制尚待完善

国内外扶贫经验表明, 扶贫资金需求巨大, 必须通过多渠道投入机制方能见效, 而当前广东扶贫资金依然是财政投入占主要部分。2010年全省共投入资金44.21亿元, 其中财政专项资金19.14亿元, 占到各类扶贫资金总投入的43.3%。财政资金要用于支持经济社会各项事业的全面发展, 可用于扶贫的资金有限, 必须充分发挥其对各类扶贫资金的带动作用, 继续完善社会扶贫资金持续投入的制度保障。此外, 金融对扶贫开发工作的支持力度尚未得到充分发挥。金融扶贫作为扶贫“双到”中的重要创新举措, 目前全省仅确定了13个县为扶贫小额贷款试点区, 面铺的不开, 资金投入较少, 成熟模式也不多。2010年扶贫开发“双到”投入资金中小额贷款资金数约3000多万元, 占总投入的0.3%, 比重很低, 对贫困地区的产业支撑作用有待加强。

(五) 调整扶贫标准势在必行

广东自2002年以来一直实行的1500元扶贫标准相对偏低。2009年省委省政府制定“双到”工作实施意见时, 把重点扶持的3409条贫困村的贫困人口扶贫标准提高到年人均纯收入2500元, 但仍明显落后于江浙渝等省市。江苏、浙江2007年已达2500元, 江苏今年拟调整为4000元;浙江拟调整为5000元;重庆是按全市农民年人均纯收入的30%确定贫困标准。随着广东经济实力的增强和扶贫开发工作的深入, 全省贫困标准必须逐步提高。

2012年我们即可全面完成扶贫开发“双到”任务, 但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 相对贫困将会长期存在。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扶贫工作任重而道远, 不可能“毕其功于一役”, 还要付出艰辛的努力。对现存问题要找出更好的针对性的解决办法, 探索更加行之有效的扶贫方式, 制定更加有力的措施, 才能为促进广东缩小城乡贫富差距、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幸福农村做出更大贡献。

狠抓扶贫关键, 全面完成三年扶贫“双到”工作

两年来, 广东已有超过40%的贫困户实现脱贫, 而未脱贫的条件较差、难度更大。贫困村、贫困户还有很多处于边远山区、石灰岩地区或自然灾害多发区, 因灾、因病返贫的概率比较高, 减缓返贫压力大。新形势下我们必须紧抓扶贫开发工作关键, 攻坚克难, 不断提高扶贫开发水平, 努力完成“双到”工作的各项任务。

(一) 大力推进产业扶贫, 提高自我发展能力。实践证明, 产业扶贫是扶贫开发的核心和关键, 能有效的增强贫困地区的“造血”功能。各地各帮扶单位应当把扶贫“双到”工作与承接珠三角产业转移、建设贫困村产业示范园结合起来, 集中力量扶持有条件的村重点发展一两个主导产业, 大力推进“一村一业”, 连片开发, 鼓励和扶持龙头企业牵头发展主导产业, 努力打造贫困村经济发展的新增长点和农户增收的新支点。着力推动建设100个主导产业示范园、村, 扶持100家扶贫农业龙头企业, 充分发挥示范带动效应和辐射带动作用。

(二) 大力推动农村金融创新, 为贫困群众发展生产提供可靠资金支持。在13个小额贷款试点县, 推广郁南县金融扶贫的经验和清远市“扶贫互助资金”做法, 鼓励金融机构发展小额贴息贷款, 加大对贫困地区信贷支持。确保2011-2020年粤东西北地区每年增加100个以上的互助资金试点。鼓励有条件的市、县探索设立扶贫基金会, 拓宽筹措扶贫资金渠道, 满足贫困农户发展生产的资金需求。

(三) 加大基础设施建设, 改善贫困地区发展环境。继续加大对贫困村危房改造、搬迁移民、道路硬化、饮水安全、校舍改建等基础设施的建设力度。“两不具备”村庄搬迁工程要落实补助资金, 争取完成今年搬迁500条自然村8000户, 争取2012-2014年每年搬迁1.5万户, 2015年搬迁7000户, 并确保搬得出、稳得住、能发展。大力推进300个“幸福安居示范村”建设工程, 抓好示范村的选点、规划和建设等工作, 带动宜居城乡和新农村建设。

(四) 强化劳动技能培训, 提高贫困农户发展生产和转移就业能力。抓住“双转移”的重大机遇, 发挥“智力扶贫”的作用, 充分开发贫困地区的人力资源。以中等职业技术学校、技工学校为主阵地, 制定对贫困户劳动者的技能培训计划, 定期对其进行各种技术培训, 提高贫困户劳动者从事发展现代农业及其它方面的技能。通过提高劳动力素质, 加速农村劳动力就地就近向二、三产业转移, 向珠三角发达地区转移, 带动农户脱贫致富。

(五) 不断完善农村社会保障, 解决农民生活后顾之忧。要采取措施加速推进农村低保制度与扶贫开发政策的有效衔接, 切实保障无劳动能力人员的基本生活。要加快推进新农保工作, 一次性为贫困村60岁以上的老人购买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 实现3409条贫困村新农保全覆盖, 实现老有所养。要加大力度推进贫困村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落实, 根据国家新政策提高我省新农合补助标准, 将3409条贫困村中未纳入新农合的困难户全部纳入合作医疗范围, 并将贫困地区群众的住院报销额度提高至5万元以上, 解决因病致贫问题。

(六) 进一步完善“大扶贫”工作格局。继续坚持专项扶贫计划和行业扶贫、社会扶贫相结合, 以“6.30扶贫济困日”活动为载体, 广泛动员社会各方力量关心和支持扶贫开发, 充分发掘社会资源投入到扶贫事业。开展“五个100” (100个优秀村支书、100个脱贫致富带头人、100个优秀驻村干部、100个爱心人士、100个爱心企业) 等典型评选和宣传表彰, 营造浓厚社会氛围, 进一步凝聚全社会参与扶贫开发的力量。

建立扶贫长效机制, 实现全省农村脱贫奔康

“双到”工作为广东扶贫工作开创了良好的局面, 要继续巩固扶贫成果, 抓住这个有利时机, 建立扶贫长效机制, 实现全省贫困户、贫困户脱贫致富, 进一步缩小城乡、区域差距, 提升全省农村幸福指数。

(一) 建立法治化扶贫协调机制。坚决贯彻执行中央扶贫开发工作方针政策和法律法规, 抓紧制定和完善扶贫开发工作法规和实施细则, 使各项工作开展有法可依、有据可查。各级政府应建立健全扶贫工作机构, 理顺关系。贫困人口相对较多的粤东西北14个市、县扶贫办可独立设置, 并按照贫困人口的多少配置相应的行政编制。珠三角7个市的扶贫办应落实固定编制, 配备专职人员, 保证扶贫工作顺利开展。

(二) 建立财政支出结构向扶贫倾斜机制。在即将出台的扶贫开发条例中应明确规定各级财政将每年财政增量部分的一定比例安排为扶贫专项资金。省财政应加大对县一级及其所属镇各项社会事业发展的专项转移支付补助, 增加对交通、水利等基础设施、教育和医疗的投入, 提高市一级对项目的资金补助比例, 减少经济欠发达县财政配套资金比例。

(三) 建立贫困人口动态识别和管理机制。今后, 扶贫标准应随着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和财力的增强逐步提高。目前可以先把原定的扶贫标准从现行的1500元提高到2500元;下一阶段, 可按国务院扶贫办提出的参照地方农民年人均纯收入的30%—50%确定扶贫标准的要求, 把扶贫标准提高到40%。

(四) 建立完善的农村基层组织运行机制。要把村“两委”建设作为扶贫开发的重要内容, 抓好党支部一对一帮扶活动, 不断提高基层组织“带头致富、带领致富”的能力, 打造“永远不走”的扶贫工作队。加强镇村领导的上岗培训, 全面提高镇村干部整体素质;对全省所有驻村干部进行集中培训, 提高驻村干部的帮扶能力和水平。加大力度选拔“大学生村官”及选派年轻干部到县、镇挂职锻炼, 鼓励年轻干部在贫困地区干事创业。

(五) 建立健全资金规范使用监管机制。对财政专项扶贫资金实行专户管理、封闭运行及报账制, 做到程序规范、手续完备、档案齐全, 确保财政专项扶贫资金安全并发挥效益。对通过各种渠道募集的社会扶贫资金, 集中由扶贫基金会、慈善总会等机构统一管理, 尊重捐助者的意愿, 使用到扶贫开发项目中去。尽快出台《广东扶贫济困日活动捐赠管理暂行办法》等相关法规条例, 加强对捐赠款物接收使用的监督检查, 严肃查处违法违纪行为。

篇4:扶贫开发双到工作总结

截止2012年底,茂名市有劳动力的贫困户人均纯收入全部达到2500元以上,住房困难户住房改建工作基本完成;全市240个贫困村,村集体经济收入全部达到5万元以上;贫困村基础设施得到改善;贫困户社会保障基本完善,符合低保条件的贫困户全部纳入低保,贫困人口全部参加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贫困户子女没有发生失学、辍学现象;240个贫困村全部开展了农村新农保工作。

茂名市成立了强有力的扶贫开发“双到”工作领导小组,市委主要领导任组长,市、县两级党委、政府班子成员都进行了挂村扶户。广州市对口帮扶茂名市扶贫工作,广州市委、市政府和区、帮扶单位的主要领导亲自部署,每年都多次到茂名市检查督促,从人力、物力、财政上真帮实扶。

扶贫开发“双到”工作开展以来,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农村低收入住房困难户住房建设工作,把帮助贫困村低收入住房困难户“盖房子”作为最现实、最有效、最迫切的“底线民生”任务来抓,提出2011年内完成经省认定的240个贫困村低收入住房困难户住房改造建设工作,让贫困户安居乐业。

茂名市强力推进水电路基本农田等与群众密切相关的基础设施建设,到2012年第三季度止,全市贫困村新增共建硬底化村道903.51公里,新增农田水利受益面积19.38万亩,建设村文化卫生设施1436宗,解决饮水安全65235户,从根本上改善贫困村生产生活条件。

该市积极发展特色产业,有51个农业龙头企业和240个农民专业合作社带动3.5万贫困户发展特色农业,200多个贫困村初具“一村一品”发展格局,主要有罗非鱼养殖、猪鸡牛兔等畜产品养殖,荔枝、龙眼、三华李等水果种植,冬种马铃薯、园椒、玉豆、玉米等蔬菜生产,以及种植首乌、橘红等南药栽培,贫困村的特产农业变成特色农业,有20个产品创立了自己的品牌。

茂名市以项目为载体,“资金跟着项目走”,把扶贫开发工作与发展集体经济紧密结合起来,建商铺、建厂房出租,给村集体购买汽车出租,办起养猪场、养鸡场、养牛场,搞产供销“一条龙”的专业合作社,在市区办直销平价商场,出资合股办水电、办企业等,门路较多,规模不是很大,但都实实在在。如电白县水务局牵头帮扶沙琅镇大塘村建厂房出租办电子厂,优先招收本村贫困户劳动力就业。同样形式的还有信宜市水口镇简坡村办起服装厂,贺家村办起手袋厂。这些贫困村通过招商引资进行手工业扶贫,不仅解决了村集体收入,而且使贫困户劳动力就地就业,让贫困户进厂不离家,为解决留守儿童问题探索了一条新路。

茂名市还大力推进农机扶贫,在有条件的村发展农业机械化,提升当地农业机械化水平。如电白县出资1000多万元统一购买123台农机安排到43个贫困村,既免费为缺少劳动力的贫困户耕作,又对外经营增加村集体收入,开上了“铁牛”的贫困村步入了脱贫致富的快车道。

篇5:扶贫开发双到工作总结

答题思路:大方向有这八点,可结合具体问题选择其中若干小点作答

一是抓组织领导,切实落实帮扶责任; 二是抓帮扶规划,科学推进扶贫开发; 三是抓产业化扶贫,提高扶贫开发实效;

四是抓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改善贫困地区生产生活条件; 五是抓培训转移就业,提高贫困人口自我发展能力; 六是抓加大投入,统筹整合扶贫资源; 七是抓机制创新,切实增强扶贫开发活力; 八是抓宣传引导,营造扶贫开发氛围。

二、广东开展“双到”扶贫工作的意义是什么?

答题思路:先概述扶贫工作取得的成绩,接着指出扶贫工作仍然存在不足,最后回答广东实施扶贫开发的重大意义。

广东历来重视扶贫开发,在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同时,通过采取“智力扶贫”、“对口扶贫”、“开发扶贫”和建立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等措施,使全省贫困人口持续减少,贫困人口的生活质量不断提高,贫困地区的基本生产生活条件不断改善,不仅直接促进了贫困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提高了贫困农民生活水平和质量,还有力促进了区域协调发展,维护了社会和谐稳定,为广东争当实践科学发展观排头兵奠定了重要基础,作出了重大贡献。

但我们必须清醒地看到,广东发展不平衡问题还相当突出,集中体现为区域之间、城乡之间、群体之间发展和收入差距的不断扩大,已成为新时期广东实现科学发展必须破解的重大难题。广东缩小城乡贫富差距、促进区域协调发展任重而道远。事关我省科学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大局。

对广东来说,如果广大山区和贫困地区不能实现全面小康和现代化,全省建设全面小康社会和现代化的目标也就无法如期实现。实施扶贫开发“规划到户责任到人”,政治上有利于走共同富裕的道路,经济上有利于社会资源的有效配置,社会上有利于促进社会和谐稳定,是我省实施扶贫开发战略、创新扶贫方式的一大创举,是一项重大的社会发展战略,也是实现新时期扶贫开发工作的重大转变和突破。

三、某扶贫开发“双到”定点帮扶单位领导要到你村开展调研活动,你该如何组织?

答题思路:此题按照计划组织题来作答。

篇6:扶贫开发双到工作总结

我县认真贯彻落实省、市扶贫开发“规划到户、责任到人”的工作部署,切实加强领导,全面落实责任,全力推进扶贫开发“双到”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效。Xxx年,全县共投入扶贫资金xxx万元,实现xxx户贫困户xxx贫困人口脱贫。我县扶贫开发“双到”工作顺利通过省的考评,被抽查的贫困村帮扶工作考评结果均为“优秀”等次。主要做到“五个注重”:

一、注重加强领导,落实责任

县委县政府把扶贫开发工作作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重大举措来抓,多次召开会议进行研究部署。县成立了由县委书记任组长,县长、分管农村工作的县委常委、分管农业工作的副县长任副组长的扶贫开发“双到”工作领导小组。各地各部门也相应成立了由主要领导担任组长的领导小组,把扶贫工作作为“一把手工程”来抓,从而为扶贫开发工作顺利开展提供坚强的组织保障。同时,层层落实责任,明确规定各地各部门领导在扶贫开发工作中的责任,将每户贫困户的帮扶责任落实到帮扶干部职工身上,真正做到“规划到户、责任到人”。把实施扶贫开发“双到”工作的情况作为干部政绩的考核内容,落实奖惩,对扶贫成绩突出的单位及个人予以通报表彰,对工作不力的,坚决按照xx省《扶贫开发工作问责暂行办法》的有关规定,予以问责。

二、注重抓好基础,完善档案

县党政领导经常深入基层开展调查研究,全面掌握情况。出 台了《xx县扶贫开发“规划到户、责任到人”工作的实施意见》、《关于做好xx县扶贫开发“规划到户、责任到人”有关工作的通知》等文件。要求各地各部门切实加强联系沟通,认真研究解决工作推进过程中碰到的困难和问题,做到上下联动,齐抓共管,合力推进。各地各部门按照“户有卡、村有策、县和镇(场)有数据库”的要求,认真做好调查核实、登记造册、建档立卡、数据录入等工作,并对所有贫困户名册予以公示,建立实时联网监测系统,全面实施电脑管理。各帮扶单位按照“一村一策、一户一法”的要求,认真制订帮扶实施方案。

三、注重广筹资金,加大投入

坚持“政府主导、社会参与、自力更生、开发扶贫”的方针,多措并举,多渠道筹措资金,着力构建社会扶贫大格局。

一是政府加大投入。落实xx万元作为县级扶贫部门工作经费,并决定从2010年起三年内安排xxx万元作为县自行帮扶的xx个贫困村的财政扶贫补助资金。县直单位三年计划投入资金xxx万元帮扶xx个贫困村。xx市xx个对口扶贫单位中,有xx个单位三年计划分别投入扶贫资金xxx万元以上,有xx个单位计划分别投入xx万元以上。市直帮扶单位也积极筹措资金投入贫困村扶贫开发。xxx年,全县共落实各级财政资金xxx万元,其中本级财政资金xxx万元。

二是多渠道向社会筹措资金。广泛动员社会各界积极参与扶贫开发工作,充分利用“扶贫济困日”等活动向社会募集资金,用于扶贫事业。Xxx年,已向社会募集扶贫资金xxxx万元。

四、注重创新思维,提高实效

各帮扶单位注重创新思维,拓宽渠道,从贫困村、贫困户的 实际出发,细化帮扶措施,落实帮扶项目,着力提高帮扶实效。

一是着力推进贫困村基础设施建设。从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热点、难点问题入手,千方百计改善贫困村的生产生活环境。共投入财政资金xxx万元,帮助贫困村实施校舍改造。共投入资金xxx万元,加快新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步伐,完成市、县领导挂钩帮扶的xx个贫困村 “雨污分流”项目建设。各帮扶单位全力帮助xxx户贫困户完成危房改造,解决xxxx户贫困户的安全饮水问题。全县贫困村实现通电、通邮、通讯、通广播电视、通机耕路。全面完成镇通村硬底化道路建设。贫困村教育、卫生、道路、农田水利设施不断优化,村容村貌明显改观。

二是着力促进贫困村集体经济健康发展。进一步解放思想,创新帮扶办法,特别是抓住xx市对口帮扶的机遇,积极争取帮扶单位的支持,充分利用帮扶方的产业优势,走产业化扶贫的新路子,逐步建立起长期稳定的扶贫投入机制,帮扶贫困村、贫困户发展经济。共扶持贫困村发展集体经济项目xxx个,其中农业项目xxx个,工业项目xx个,其他项目xx个。

三是着力促进贫困人口就业。按照“培训一人,就业一人,脱贫一户”的工作思路,积极开展“双转移”工作。全县贫困村劳动力免费参加种养、转移就业等各种劳动技能培训累计xxxx人次,实现转移就业xxx人。

四是着力推进贫困村班子建设。通过以会代培等形式,加强对村干部的教育引导,提高村“两委”干部的依法行政水平和发展地方经济的能力。为调动 “两委”干部的积极性,我县对贫困村干部工资进行调整,村“两委”干部工资每月从xxx元提高到xxxx元。五是着力提高贫困村社会保障水平。针对贫困家庭就医难、入学难等问题,多方筹措资金,帮助考上高中和高等院校的贫困家庭学生入学,资助部分贫困家庭子女免费就读技、职校,防止出现因贫困辍学现象。将xxx户符合条件的贫困户纳入最低生活保障范围,帮助贫困村贫困户参加新农村合作医疗保险。

五、注重督促检查,完善机制

篇7:扶贫开发双到工作总结

工作情况的意见

根据《始兴县人大常委会2015年工作要点》安排,经常委会主任会议研究决定,5月15日,县人大常委会组织部分代表对我县扶贫开发“双到”工作进行了视察,视察组先后实地察看了顿岗寨头村便民大桥,宝溪村红线李种植基地,罗坝上岗村大树下新村建设工程,并听取了县政府副县长何晓域所做的始兴县新一轮扶贫开发“双到”工作情况汇报。

代表认为,自新一轮扶贫开发“双到”工作启动以来,我县以“两大工程”为抓手,坚持以壮大集体经济、增加农民收入为目标,以发展特色产业、提高素质培训为重点,采取积极有效措施,扎实推进新一轮扶贫开发工作,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取得了良好的成效。

代表同时指出,我县扶贫开发“双到”工作中还存在着一些问题:一是宣传力度仍需进一步加强。二是部门村镇干部思想认识有所松懈。二是资金投入不足、扶贫选向不具备针对性等问题。代表建议:

(一)加强宣传,构建良好氛围。一方面要加大扶贫宣

传力度,广泛宣传扶贫开发政策、成就、经验以及成效,营造全社会参与扶贫开发工作的良好氛围。另外一方面,要通过树立典型成功扶贫开发事例,通过各种宣传方式号召各帮扶单位学习,形成你追我赶的良好竞争环境。

(二)科学定位,促进产业发展。一是要做好前期工作,经过科学调研,着力寻求发展机遇,依托市场需求,创新发展模式,发展特设优势产业,实现农民增收。二是通过深入挖掘贫困村当地资源,采取集资入股等方式,拓宽村集体收入方式,壮大集体经济。三是帮扶选项要定位准确,要以贴近民生为导向,充分调动帮扶对象的积极性,通过上下联动,才能确保扶贫开发“双到”工作真正取得实效。

(三)狠抓责任,提高思想认识。

篇8:新丰扶贫“双到”的“六大抓手”

随着新一轮扶贫“双到”开发工作的深入推进,新丰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专门成立了新丰县新一轮扶贫开发“双到”工作领导小组和“双到”办公室,建立了县、镇(街)党政“一把手”定点联系重点帮扶村制度,县委书记挂扶丰城长陂村、县长挂扶马头湖塘村,县党政“一把手”经常到挂扶村以及其他贫困村检查调研扶贫开发“双到”工作。

通过认真的评选和核查,新丰县有66个贫困村,全县相对贫困户为3553户14016人(其中有劳动能力的3040户13251人),低收入住房困难户需进行危房改造的3461户,围绕《新丰县新一轮扶贫开发“双到”工作实施方案》提出的各项目标任务,新丰以六大抓手为重点,切实采取各项有效措施,推动扶贫开发不断取得新成效。

抓基础,强化建档立卡资料归档管理

为做好新一轮扶贫开发“双到”建档立卡资料归档工作,确保在省、市考核督查中取得优异成绩,上半年,新丰按照省、市新一轮扶贫开发“双到”工作考核办法,制订了《新丰县新一轮扶贫开发“双到”帮扶单位建档立卡工作评分标准》、《新丰县新一轮扶贫开发“双到”建档立卡资料归档管理工作评价通报制度》,按照“评分标准”和“评价通报制度”认真落实每月检查一次档案资料工作,实行每月评价通报一次制度,推动建档立卡工作扎实开展。

抓重点,努力提高贫困户和村集体的收入

按照市要求,2014年新丰66个贫困村村集体收入要达到5万元以上,2015年达8万元以上;全县人均纯收入占全省的75%;重点帮扶贫困户人均纯收入占当年全省的45%,重点帮扶村农民人均纯收入占当年全省的60%。为达到以上目标,新丰在增加贫困户收入方面重点推进以下两项工作:

1.大力开展产业帮扶,推进贫困户稳定增收。一是推进农村专业合作社建设。要求66个贫困村每村要成立一个农村专业合作社,要求帮扶单位给予合作社一定扶持,鼓励贫困户入社,参与合作社的生产经营,实现贫困户稳定增收。二是大力发展特色优势产业,重点鼓励农民种植凉粉草、蔬菜、佛手瓜、优质西瓜、芋头等,养殖牛、羊、猪、白鸽等,通过发展特色优势产业,促进贫困户稳定增收。三是加大培训力度,开展农业技能培训和非农业技能培训,提高农民的种养技能和转移就业的能力。

2.以“入股分红”为重点,推进贫困村集体增收。至目前为止,已有62个贫困村入股县统筹项目,全县共筹集入股资金达2620万元,其中最多的一个村(省民政厅帮扶的梅南村)入股105万元;东莞市凤岗镇帮扶的马头镇5个村每村入股32万元,另外还帮扶马头镇的5个村在马头墟镇建设一栋商住楼进行出租,租金为5个村平均分配。省人大办公厅帮助对口帮扶村华溪村入股县统筹项目50万元,此外,还投资200多万元为该村建设一座小型水电站,预计电站建成后,仅此项可为该村集体经济增收12万余元。省委办公厅、省统计局等也在筹划相关的帮扶项目,以促进贫困地区的增产增收。

抓典型,推进新丰特色农业发展

目前,新丰的农业农村特色已逐步形成,产业帮扶已形成了一定规模。为使扶贫开发特色得到更好的发展,新丰县扶贫办认真总结探索产业帮扶工作经验,制订了打造新丰扶贫开发“三大产业示范区”的工作规划,逐步引导农民开展了相关项目的实施,为今后的扶贫开发打下坚实基础。

1.打造黄磜高山特色经济产业带和美丽乡村示范区。结合黄磜镇“两瓜两茶”(万亩佛手瓜、千亩优质西瓜、万亩高山茶、油茶)及花卉等传统优势产业,以农民专业合作社(龙头企业)+基地+贫困户的方式,大力组织贫困农民加入合作社,参与生产或入股形式作为贫困户增收重要载体,努力打造“美丽乡村”示范区。在黄磜镇的秋洞、茶洞、下黄、西草、营盘等村连片种植万亩佛手瓜和万亩高山茶叶、油茶,将秋峒、茶峒村建成“阳光乡村”、“秀美乡村”、“诚信乡村”、“和谐乡村”。

2.打造(沙田、遥田、回龙)中药材种植和白鸽养殖示范区。主要以下埔村为辐射点,发动农民养殖黑山羊;以遥田镇和沙田镇为辐射点,发动农民种植万亩凉粉草(今年种植7000亩)、养殖30万对白鸽;依托传统优势产业,加大推进产业帮扶力度,发挥特色优势产业的放大效应,带动周边村民种养的积极性,使药材的种植和特色禽畜养殖成为脱贫致富的重要推手。

3.打造105国道沿线无公害蔬菜种植和新农村建设示范区。结合省直帮扶单位的资源优势,多方筹集扶贫资金发动农民种植万亩无公害蔬菜。马头秀田田丰蔬菜专业合作社上半年已发动农民种植各种蔬菜2000亩,带动周边的层坑、罗陂、潭石、湖塘等5个贫困村228户贫困户种菜,贫困户人均种菜收入达到4000元。秀田村、横坑村深入开展改善村容村貌,建设美丽乡村。

抓民生,推进贫困村各项事业建设

根据群众的要求以及各村的规划,一是做好新一轮整村推进幸福安居示范村工作。新丰重点在遥田镇桃源村新屋组和丰城横坑村开展了幸福安居示范村建设。二是要大力开展农田水利和道路建设,达到农田灌溉和耕作方便,300人以上自然村实现道路硬底化。三是开展农村安全饮水建设,66个贫困村全部食用上安全卫生的自来水。目前,马头镇层坑村、福水村的安全饮水工程正在设计阶段,帮扶单位东莞市凤岗镇已出资每村30万元帮助对口村的饮水安全工程建设。四是开展村卫生室(站)和公共文体设施建设,确保66个贫困村都有卫生室(站)、文化体育活动场所。五是开展村委会办公楼、学校危房改建,确保村委会办公、学校无危房。六是帮助解决贫困户子女读书以及贫困户医疗保险参保困难,确保贫困户适龄儿童“普九”入学率达100%,考上大、中专(高中)贫困户子女不因贫困辍学,贫困户医疗保险参保率100%。七是开展了低收入住房困难户农房改造调查摸底统计工作,并于7月份顺利移交到县住建局。今年“两不具备”整村搬迁1个村庄166户已向省申报。

至2014年8月,全县共投入扶贫资金1.53亿元,其中帮扶单位自筹资金2907万元,各级财政专项资金5616万元,行业扶贫资金5294万元,社会扶贫资金1272万元,其他资金187万元。落实帮扶项目1021个,其中生产经营类160个,基础设施类415个,民生类446个。

抓班子,加强贫困村基层组织建设

按照《驻村干部管理制度》,认真抓好驻村干部的监督管理。一是多与省、市、东莞市帮扶单位及驻村干部沟通协调,了解驻村干部的工作与生活情况以及与村干部沟通协调情况,发现问题及时向相关单位报告、及时解决。二是发动66个贫困村的帮扶单位和驻村干部的积极性,帮助各村“两委”顺利完成换届选举工作。三是积极协助“两委”干部内部以及与驻村干部之间增进了解,加强团结,形成合力,共同为农村脱贫致富努力奋斗。

抓督查,确保扶贫开发各项工作整体推进

篇9:扶贫开发双到工作总结

新一轮扶贫开发“双到”工作自去年启动实施以来,被帮扶的2571个贫困村集体经济收入增加7500万元,平均每个贫困村达2.92万元。贫困户收入稳定提高,全省被帮扶的20.9万户贫困户总收入增加2.39亿元,平均每户增收1143元、每人增收264元。完成村道硬底化建设4496公里,建设农田水利设施10676公里,贫困村村容村貌、环境卫生、污水处理等条件得到显著改善。

但我们也要清醒地认识到,我省扶贫工作面临的任务仍然十分艰巨,工作中仍然存在一些突出问题:一是部分市、县和部门思想上仍然不够重视,工作推进力度较弱。二是资金监管存在薄弱环节,个别地方甚至发生村干部巧立名目挪用以至贪污扶贫资金的问题。三是贫困农民的组织化程度较低,抵御市场风险能力较弱,农村小额贷款推进难度较大。四是集体经济发展制约因素较多,特别是部分贫困地区人多地少问题突出,集体经济发展种养业缺乏必要的土地资源,也缺乏必要的扶持启动资金。五是有的产业扶贫项目过分追求短、平、快,没有与农业龙头企业稳定联接,缺乏发展后劲等等。对于这些问题,我们要引起高度重视。使我们整个扶贫“双到”工作能顺利向前推进。

二、加快进度,全面推进,坚决打好新一轮扶贫开发“双到”工作攻坚战。

省委、省政府明确要求,到明年要实现全省2571个贫困村基本改变落后面貌,20.9万户、90.6万贫困人口实现稳定脱贫。全省各地、各部门要深入贯彻中央的决策部署和中办发25号文件精神,按照省委、省政府的部署要求,切实把做好扶贫“双到”工作与推进粤东西北振兴发展、抓好“三农”工作以及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紧密结合起来,积极创新工作机制,扎实抓好扶贫开发“双到”各项工作,为明年全面实现新一轮扶贫“双到”目标打下坚实基础。要重点抓好以下六项工作:

(一)抓好扶贫机制改革创新。当前要重点抓好四个方面的机制建设:一是完善精准扶贫工作机制。突出完善扶贫信息网络系统,做到一村一策、一户一法,有序推进农村特色化、差异化发展。二是完善资金投入机制。将各类扶贫专项资金、扶贫“双到”补助资金统一为扶贫开发财政专项资金,纳入财政预算计划安排,明确资金用途,制定资金管理办法,增强资金使用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三是创新社会参与机制。进一步创新活动方式,拓展活动内涵,探索建立向社会购买扶贫公共服务的机制,建立完善对扶贫公共服务的监管机制、绩效评价机制和问责制度。持之以恒抓好“广东扶贫济困日”活动,探索构建具有广东特色的社会化扶贫济困新模式。四是健全金融扶贫服务机制。引导和鼓励商业性金融机构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增加对贫困地区的信贷投放。规范发展村镇银行、小额贷款公司和贫困村资金互助组织,完善扶贫贴息贷款政策,推动金融机构网点向贫困乡镇和社区延伸,加快信用户、信用村、信用乡(镇)建设,发展农业担保机构,扩大农业保险覆盖面。

(二)突出抓好贫困地区公共设施建设和民生保障工作。省里根据中央要求,结合我省实际,制定出台了贯彻落实方案,涉及住房、道路、安全饮水、稳定供电基础建设和教育、文化、卫生等社会事业,这是新一轮扶贫开发“双到”工作的重要抓手。各地、各部门要结合实际,研究制定具体实施方案,认真组织实施。各扶贫开发重点县所在的地市要集中力量、统筹资源,扎实落实好上述10项重点工作。特别要加快贫困地区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步伐,落实好提高底线民生保障水平的实施方案,确保各项惠民政策落到实处。

(三)抓好造血式扶贫。一要发展壮大特色主导产业。充分依托贫困山区良好的生态农业资源,大力引入、积极扶持能够提升现代农业水平、具有较强带动能力的产业扶持项目。要突破一村、一镇发展观念,连片规划,连片开发,形成区域规模优势。要把产业化经营作为提高贫困户经营性收入的主攻方向,推动贫困地区农民专业合作社、农业龙头企业、家庭农场和专业大户等经营主体发展。鼓励支持农业龙头企业参与主导产业发展,通过“龙头企业+合作社+产业基地+农户”等形式,吸引更多的贫困户参与,实现稳定增收。二要鼓励引导贫困村剩余劳动力向城镇和二三产业转移。要妥善解决好转移进城农民的就业、住房、医疗、子女上学、社会保障等现实问题和长远生计,确保搬得出、稳得住、能发展、可致富。三要想方设法增加村集体经济收入。四要抓好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的管理服务工作。按照依法、自愿、有偿原则,引导农民以转包、出租、互换、转让、股份合作、托管等形式流转土地、鱼塘、林地承包经营权,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支持建立农民土地股份合作社、土地托管中心等新型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服务机构。

(四)抓好智力扶贫。要优先发展贫困地区义务教育,建立完善现代职业技术教育体系。对义务教育设施进行科学规划与合理布局,设立专项资金,对在连片特困地区乡、村学校和教学点工作的教师给予生活补助。落实好贫困家庭子女免费入读中等职业学校等政策,确保相对贫困户家庭适龄子女义务教育阶段不发生因贫被动辍学,考上高中和高等学校的学生能够顺利完成学业。实施就业优先战略,认真抓好以贫困高校毕业生为重点的青年、农村转移劳动力再就业工作。加强对贫困农民的实用技术和技能培训,实现转移就业。同时,要加强贫困地区各级领导干部的培训。

(五)抓好住房“两项工程”建设。农村低收入住房困难户住房改造和“两不具备”贫困村庄搬迁工作是扶贫开发工作的重中之重,也都列入了省政府今年的十项民生实事。“两项工程”建设要与新农村建设和推进新型城镇化相结合,对产业发展、文化设施、道路、饮排水、排污、垃圾处理、绿化等功能进行统一规划,切实做到选址合理、用地集约、交通便利、宜居宜业、配套完善。要坚持有所侧重,在危房分布集中、群众积极性高、筹资能力相对强的村庄实施整村推进。在推进住房改造和搬迁安置过程中,要充分尊重农民意愿,切实维护好群众的合法权益,原有的土地、山林承包经营收益权不能变,对山里原有的旧房子,群众不愿拆的不宜强制拆除。加快推进解决农村泥砖房问题,争取用两年时间优先解决2571个重点帮扶村内的泥砖房问题。

(六)抓好贫困村村居基层治理。各地在扶贫“双到”工作中,要紧紧围绕强化农村党组织核心领导、构建村“两委”和集体经济组织一把手监督制约机制、深化农村产权制度改革、加强村居法治建设等重点,梳理村居基层治理中存在的突出问题,从源头上研究和采取预防、化解农村社会矛盾的治本之策。

三、加强领导,狠抓落实,确保各项工作顺利推进。

打好新一轮扶贫开发“双到”攻坚战,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各级党委、政府和各部门要按照省委、省政府的统一部署,加强领导,落实责任,强化督查,务求实效,确保各项工作有效推进。

一要加强领导,落实责任。推进扶贫“双到”工作,各级党政一把手是“领头雁”,作示范、当表率。帮扶地和被帮扶地的领导要注意沟通协作,多听取驻村干部的意见,共同把工作开展好。各级扶贫部门要各司其职、密切协作,努力提高业务指导能力,及时向同级党委、政府报告工作推进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并研究提出解决问题的意见建议。各相关单位要切实担负起责任,确保扶贫所需的人、财、物及时到位,确保扶贫资金监管到位,确保扶贫项目及时审批,形成共同推进扶贫“双到”的强大合力。

二要督促检查,强化考核。确保各项工作落到实处、发挥实效。重点要加强对干部驻村、资金监管、项目落实等情况的督促检查。继续将扶贫“双到”工作纳入各级各部门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实绩考核,作为干部奖惩、考核任用的重要依据。

三要加强宣传,营造氛围。形成全社会积极参与扶贫开发的浓厚氛围。

上一篇:库管员转正工作总结下一篇:读书应该怎么写读书笔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