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一中听课心得体会

2024-04-08

宝一中听课心得体会(精选6篇)

篇1:宝一中听课心得体会

宝一中听课心得体会【语文组】

[ 信息提供:118ss | 时间:2013-05-20 | 作者: | 浏览:2081次 ]

外出听课学习体会

凤州初级中学

冯玲

2013年4月8日,在学校的组织下,我们有幸前往宝鸡第一中学参加了“全员高效课堂评估及教学开放周”活动,认真听了张文刚老师的《马说》、杨帆老师的《与朱元思书》和一节初三复习课。宝鸡一中老师们精湛的教艺和睿智的课堂应对能力、独特的教学风格让我由衷的敬佩。此次听课收获很大,受益匪浅,每一节课都让我耳目一新,豁然开朗。不仅让我领略到了各位语文教师的教学风采,也让我从中认识到了自己在课堂教学方面的许多不足。下面就谈谈我个人的一些心得体会。

第一、真实生活化的课堂

以往在我们所听的观摩课教学中总是觉得雕琢,事先准备的痕迹太过浓重,教师的每一句话,学生的每一个答案都是准备好预设好的,而不是适时生成的,虽然按部就班成功的完成了一节看似完整的课堂教学,其实却缺少了真实性,多了几分虚假。听了三位教师的课后,我觉得在教学中他们做到了真实的教学,首先教师为学生创造广阔的思维空间,使学生暴露思维的真实,例如张文刚老师的那节观摩课,由于是借班上课,很明显学生没有预想的那样配合积极,所以老师在上课的过程中的语言组织,课堂驾驭完全是从当时的情况进行调节的,课堂中暴露的问题显得真实自然。这也让我们从他的教学过程中学到了很多解决类似问题的方式方法。

每位讲课的教师没有刻意追求语言的华丽、课件的精美,更没有摆那些好看而不实用的花架子。他们完全是站在学生的角度去考虑,呈现在听课教师面前的是真实的、常态下的课。没有很多浮躁的、形式上的东西,让人感觉自然、亲切,让我们真正体会到语文课堂教学的朴素与扎实。

第二、教学课件制作简洁实用

所听的三节课中有两节课的教师所制作的课件大部分都是用幻灯片制作的,无论从课题材料的搜集上还是从视听效果上,都非常富有创意,简洁而实用,引人入胜。初三复习的教师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在电子白板上快速板书教学重点难点,讲练结合,总结全面,课堂效率高,更有利于学生对所学知识得牢固掌握。

三、精心独到的课堂设计

从每位老师的课堂教学中,我们能感受到教师的准备是相当充分的:不仅“备”教材,还“备”学生。每位老师都呈现出自己的教学风格。或者活泼生动,思维活跃;或者质朴自然,探讨深刻。每位老师的课,都设计精巧,能最大程度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充分挖掘学生的潜力。在练习设计方面针对性也很强,贴近学生生活实际,分层合理得当。课堂效率很高,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尤其是杨帆老师设计巧妙,能够充分发挥小组合作学习的优势,将问题抛给学生,在完全自主学习的基础上,组织学生积极讨论,之后再交流中解决疑问,轻而易举地突破了文章的难点,课堂学习气氛浓厚,收效非常好。

第四、注重朗读的指导训练

语文教学重视学生的读。多读,让学生在读的过程中来感悟。每位教师的授课,都特别强调对学生的朗读指导和训练。读的形式多种多样,范读、集体读,指名读、小组读。而且,还注重让学生通过读去充分体会课文的内容和深刻含义,学生读的感情不到位,感情不充沛,教师先让学生起来评价,并帮助同学读好。有些地方学生实在读不好,教师再做最后指导。最突出的是张文刚老师范读《五柳先生传》,普通话标准,停顿重音,抑扬顿挫,处理恰到好处,声情并茂极富感染力,语文功底深厚,起到了很好的示范引领作用。

第五、师生互动环节引人入胜,氛围融洽。

在语文教学中,根据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把枯燥、呆板的课堂教学改变了,从而也培养了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激发了孩子的求知欲。尤其是在听课过程中,我更加深刻的体会到这些语文教师教学方法的与众不同,我们感受到老师和学生之间是如此的默契……看到每个老师都精心的设计每一堂课,从板书、图片、内容,那种工作态度与热情都值得我们每个人去学习,我在以后的工作中,要学习他们的优秀经验,让自己的课堂也活跃起来,真正让学生在快乐的氛围中学习。

总之,听了三位教师的课,感受了浓厚的学习氛围,我充分认识每一次外出学习对于我都是一种反思和激励,让我在欣赏别人精彩的同时发现了自己的很多不足,在以后的教学中,一定要严格要求自己:做到课前认真解读教材,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出合理的教学流程;课后认真反思,坚持写好教学后记;多看书学习,多做笔记,不断提高自己教学业务水平。

听课心得体会

凤州初级中学 李喜成

2013年4月9日,我参加了学校组织的到宝鸡一中的听课的活动,让我受到了许多启发,现在联系我自己平时教学中的一些问题,说一说我的心得体会。课堂上教师成熟与老练的教姿、教态、教风都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学生的思维的活跃,更让我看到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了很好的体现。

第一, 备课的精心和设计的新颖给了我很大的震撼。在听课中时常看到老师们独特的教学设计,精美的课件制作让我心动!使我明白一切的手段都可以用来服务语文的教学。

第二, 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 注重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 老师仅仅起到穿针引线的作用, 让学生自由畅谈, 谈谈自己的心得体会。让学生以自己的方式分享自己喜欢的声音。学生各抒己见, 积极性很高!

第三, 注重反复朗读。好文章是用来读的, 无论是现代文还是文言文, 老师都把朗读当作理解文章的必要途径, 借助朗读反复欣赏感悟文章的语言美。在朗读、点评、再读的过程中体会语言的魅力, 学生从中也深刻理解了文章的内涵。第四,就是老师所特有的魅力,比如说教师的语言。人们常说:教学是一门艺术,谁能将它演绎得好,就能抓住学生的心。在上课时,教师语言的魅力深深地令我折服;尤其是课堂教学评价的语言,对学生回答问题或对其课堂表现进行评价时课堂教学必不可少的环节。评价是否科学直接影响着课堂教学效果。新课改提倡多鼓励、多表扬和多肯定学生,帮助学生享受成功的喜悦,树立深入学习和研究语文的信心。老师和学生都是评价的一员,学生的自评和互评能让学生明白自己的得失,反思自己的行为,改正自己的缺点,学生的这一过程是他们不断认识自我、发展自我的过程。作为一名新教师,我一直苦于课堂语言,尤其是对学生的评价。其中最令我印象深刻的是她们的多维评价:“虽然你说得不完全正确,但老师还是要感谢你的勇气和胆量”,“你说的观点很有创见,非常可贵,老师想请你再响亮地说一遍”,“这个地方你再读上一遍,老师相信你一定会有新的感受和发现”------以上这些评价,我认为既是对学生感悟结果的评价,也指向了学生的感悟态度,指导了感悟的方法。同时,其激励的效果也是不言而喻的。在课堂上用我们欣赏的眼光、赞赏的话语去激励学生,只要用心去做我们是能办到的。

总之,本学期的听课学习,让我对自己平时的教学有了更深刻的反省和更高的要求。“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在以后的教学中,我将不断地提升自身的素质,不断地向有经验的老师学习,博采众长,充分利用一切学习机会,多对比,多反思,提高自己驾驭课堂教学的能力,并真正地达到教育的理想境界——“寓教于乐”。

心得体会

柳红桔

2013年4月8日,我校领导及教师二十多人赴宝一中听课学习。走进宝一中,总体感受有以下几点:

1、学校环境幽雅,干净整洁。校园内垃圾箱很少看到,教学楼上就没发现有垃圾箱,但楼梯、楼道、教室的地面上都非常干净,没有任何的果皮纸屑。

2、学生统一着装,整齐划一。

3、课间十分钟,“老师好”的声音不绝于耳。当天在宝一中听课的除了我校的老师,还有太白等其他地方的老师,学生见了,都能主动、热情的打招呼,让人舒心又感动。

4、学生学习的自觉性很高,老师在课堂上不用担心哪个学生又不注意听讲了,哪个学生又没听懂(如果不会,学生会主动提出)。在这里,真正体现了教师“导”的作用,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人。

语文组老师共听了三节课,分别是八年级的《五柳先生传》(第一课时)、《与朱元思书》(第二课时)、九年级的复习课(七年级上册复习)

听完宝一中老师的语文课,我强烈的感受到:教学有法,教无定法。我觉得教学要依据不同层次学生的差别,采用灵活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以促进学生的发展。说通俗点就是到什么山上唱什么歌,看锁配钥匙,量体裁衣,说理性点就是理论联系实际,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关键是灵活,灵活运用教学手段和方法以达到预期的教学目的。课有常而教法无常。

三节语文课值得学习的地方很多,总结起来有以下几点:

1、教师善于启发和引导学生。知识储备、生活阅历、特别是课前准备在语文教学中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几位老师在引导、点拨时,相关知识信手拈来,既让学生茅塞顿开,又留有思考的余地。

2、教师注重让学生实践感悟。第二节课《与朱元思书》,教师真正把学生当作学习的主体,把教学视为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对话,教师注重了对学生的引导和开展课堂讨论。课堂组织形式灵活多样,不拘一格。师生之间的交流与对话也是无拘无束的。教师为学生营造一个自主的心理氛围,而不是把自己当成一个居高临下的权威者。因此,课堂气氛轻松活跃,学生的参与意识很强。

3、教师给学生创造了自我展示的舞台。“教学不仅仅是一种告诉,更多的是学生的一种体验、探究和感悟”。给孩子多大的舞台,他们就能跳出多美的舞蹈。教师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创设符合教学内容要求的情境,提示新旧知识之间联系的线索,帮助学生建构当前所学知识的意义。而课堂就是激情燃烧的动感地带,是他们求知、创造、展示自我、体验成功的平台。是学生健康成长的地方。学生的潜力是无限的,孩子的创造力有时简直是我们难以想象的,关键在于教师是否给了学生足够大的平台。

俗话说“听人一席话,胜读十年书”,这样的学习交流,如源头活水,让人受益良多。

外出学习心得体会

雷晓梅

非常庆幸自己能去宝鸡一中听课,感触颇深,受益非浅。下面是我的一些心得体会,与大家一起分享:

我总共听了三节课:初二的《五柳先生传》第一课时,初二的《与朱元思书》,初三的《七上总复习》。在这一天的学习期间,我深刻领会了他们的勤奋、务实、高效。平时他们也没有晚自修,课时并不比我们多,成绩却那么好,这就是效率!为什么会有这么高的效率呢?带着这个问题我细心的观察了他们的老师和学生,试图在他们的身上找到答案。下面我就来说说自己的体会:

一、勤检测:

他们课堂教学的反馈非常及时有效。我了解了一下他们除了期中、期末考试,平时还有月考、周练,有时课前15分钟要安排小测试,这都对学生起到了积极的督促。

二、学生方面——你追我赶的学习氛围

师傅引进门,修行在个人。这句话用在宝一中学生的身上应该非常贴切。他们的课时并不多。每节课教师的教学节奏非常快,课堂容量非常大。我在记听课笔记的时候都会有一种目不暇接的感觉。而他们学生每天都面对这样的课堂。这就可想而知他们课堂是怎样全身心投入的,课后他们需要花多少的时间和精力去消化吸收。

通过他们的课堂,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我体会到:教学生学习就类似于喂孩子吃饭。如果孩子的胃口好,那就吃什么都香,饭量也会比较好,消化吸收能力也很好。这就是他们的学生。而我们的学生胃口不好,这就需要适当减少饭量,避免消化不良。同时在烹饪的时候要注意色香味俱全,能吸引他们的注意,努力迎合他们的胃口,争取能使他们健康茁壮地成长。

“生命是一条河,需要流动,需要吸纳。教师有了丰富的文化知识底蕴,教育教学活动才会有底气。”听课结束了,但我感觉到需要自己学习的东西更多了。今后我会更加严格要求自己,在学习中不断进步,在反思中不断成长!

态度决定高度,细节决定成败

——宝一中听课观感

邢长安

四月八日,我根据学校安排,赴宝一中听课。前后听了三节语文课,一节为八年级语文《五柳先生传》,一节为《与朱元思书》,一节初三复习课。

在三节课里,说真话,我真的感受不到宝一中的语文老师比我们的语文老师有多少高人之处,甚至在高效课堂方面,他们的语文老师和我们的语文老师还有比较大的差距。但是,现实就是人家的成绩远比我们的成绩要好得多,成果要突出的多,原因何在?

用一句很流行的话语来形容这次听课活动的感受,就是:态度决定高度,细节决定成败!

感受之一:宝一中教师的课前准备非常的充分,能够应对学生在课堂上出现的任何问题,并很有效的引导学生进行学习。同时,前两节语文课,两位老师都能提前进入教室进行课前准备。尤其第二位老师,在课前,就将自己课堂要进行的东西书写于黑板之上,而且课堂上的一段时间之内都围绕所写的东西进行。而在这一点上,我认为我都有不少差距。有时就会出现上课忘带一些必要的东西的东西的现象,上课中间只好让学生取,或者自己再去取。这就是细节的差距啊。

感受之二:我们学生和宝一中学生之间的巨大差距。我们的学生和人家学生完全不是一个级别。在这一方面,态度决定高度,细节决定成败之流行语得到了真是非常完美的体现。

1、宝一中的学生除过个别初三学生外,初二初一学生全部非常整齐而又干净的身着校服,看起来是那么的整齐。而我们的学生,虽有校服,可三个年级全部是穿的穿不穿的不穿,要么就是上身穿下身不穿,要么就是穿得脏兮兮难以入目难以形容。

2、教室内校园里真正的干净整洁,学生具有着非常良好的卫生习惯。而我们的学生随手乱扔垃圾,教室内的工具摆放乱七八糟,经常是打扫时干干净净,打扫后脏乱差依旧。

3、在宝一中的楼道、教室、庭院看不到学生乱跑乱窜乱喊满嘴脏话现象,听课老师进教室,就会有不少学生非常礼貌的进行问候,课件下楼时,虽学生众多,但无人拥挤,都是慢慢移动顺序下楼,而我们的学生,乱跑乱窜乱喊满嘴脏话现象,见了自己老师不问候,见了陌生老师根本不理睬的现象层出不穷难以修正。

4、学生积极主动独立认真的进行学习,甚至进行钻研的态度我们的学生根本无法可以相比。第二节语文课上,几个学生所提出的的问题或者针对老师提出的问题进行的阐述,使得老师都难以尽快给出准确的结论,需要下去进行一番的探讨。而这恰恰是学生课余进行认真钻研和深处探讨的结果。而且,在这两节语文课上,由于学生事先进行了很认真的预习,所以,在老师要求不翻开书进行参考,全凭预习效果进行导学案学习的情况下,绝大多数学生都能按要求完成。反观咱们的学生,在事先好几天就进行了预习要求的情况下,却必须至少进行课文参考才能进行,事先的预习没有任何的效果可言。两相对比,学习效果立即分出了高下。

由以上出发,对于我们来说,真的想出成绩想有成效,还是要在学校教育和学生管理中遵循态度决定高度,细节决定成败的理念,改善态度,改进细节,才能出成绩有成效。

1、教师在管理、教学上抓细节、变态度。始终将全面提升凤州中学的整体质量,提高凤州中学学生的全面素质作为我们工作的目标和努力方向,并为此而不懈努力,从课前备课的细节上,管理学生的细节上,课堂引导学生的细节上,全面抓,随时抓。只有这样,也才会促使学生的学习习惯慢慢转化,从而为提高成绩打下基础。

2、从领导到老师,人人动手,人人抓,抓细节,抓品质。比如人人抓学生的卫生习惯,人人抓学生的校服穿着,人人抓学生的乱跑乱窜乱喊乱扔,人人抓学生在校园内方方面面显露出来的不良习惯,为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出一把力,鼓一把劲,不能将学生众多良好习惯的养成只当成值周领导、值周教师、班主任的事情,而是每个老师的事情每个领导的事情,而且,要养成学生服从校内任何一位老师的教导。众多因素结合起来,那么,我们学生的良好习惯就能养成。而学生良好习惯,就会为提高学生素质和全面提高成绩打下坚实的基础。一旦坚实的基础筑成,那我们凤州中学飞跃向前发展的实际就会真的到来了。

那么,我们都应该抓哪些细节才对打下提高成绩坚实的基础起作用?

一抓学生服从校内所有教职工正当正常教育教导的良好习惯。二抓学生干净整洁身着校服的良好习惯。

三抓学生不佩戴首饰、不脏话连篇、校内说普通话的良好习惯。四抓学生讲究卫生、不胡吃乱喝的良好习惯。

五抓学生认真有效课前预习、认真独立准时完成作业和练习、不懂不会就请教老师的良好习惯。

六抓学生课堂认真投入、积极思考、全身心投入、懂得和别人不同就该争辩的良好习惯。

以上六项细节常抓人人抓,再加上老师们的积极努力、全身心投入和注重从细节入手的教育教学,我们就应该对我们的未来充满信心!

改变了学生,我们就有希望!改变不了学生,我们只能绝望!

快乐的语文课堂

—宝中听课的收获

凤州初级中学 许静

听了宝中老师精彩的讲课,对于正在语文教学的路途上摸索前进的我来说,这次听课使我收获很多。

这次听课最大的感受就是,老师们的课很朴实,注重学生的学习效率,从而淡化了课件等的辅助作用。华丽惹眼的课件被几张简单的幻灯片代替;五花八门的活动被实在的读字、读词、读句练习所代替,真正彰显了课堂本色。教学设计的每一个环节都围绕着“高效”,注意提高课堂效率尤其学生的学习效率。课堂的高效首先就要做到有一能赢得学生学习兴趣的开场,在课堂的开始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带领学生抓住重点词、句、指导他们细读,多读也是提高学习效率的一种方式。在揭题之后,老师首先范读了课文,声情并茂的范读 让学生去听得津津有味,并希望自己也能像老师那样朗读。其次,老师让学生自读课文,学生马上就大声的读起来。这样避免了学生听的多自学的少的传统课堂现象的发生。避免了过去,繁琐的分析和讲解,给学生充分的时间自主读书,通过学生自主读书,自读自悟,抓住重点词语、句子和段落,引导学生多种形式趣味朗读,教学效率得到了很大程度的提高,课堂中充满了孩子们朗朗的读书声,教师通过设计多种形式的朗读,从而达到语文教学中美感、乐感、语感、情感的和谐统一。

而我有时在课堂中,总担心学生理解不了词义,句义,怕读又占很多时间,导致课时完成不了,于是老师的问和讲占用了大部分时间。这样的课堂,学生的反应多感枯燥。听完老师们的课后,我认识到自己的担心是多余的,老师应多给学生自学的空间,更应该相信学生的智商。语文学习对孩子们来说,天生就有学习的天赋,因为他们是土生土长的炎黄子孙。

语文到底是教什么?这是值得思考的问题。现在,我认为是应该是认识汉字,其次是能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最后是通过语文的学习感受文章的美。这些能力的习得需要语文老师去教,去想方设法的教,多种形式,但要求实效。总之,听课学习使我这一位教学新手更深刻地体会到了学习的重要性与紧迫感。在以后的教学中,一定要本着吃透教材,吃透学生,提升自身素质的心,去努力不断学习,博采众长,充分利用一切学习机会,学习百家而顿悟,积淀教学素养,坚信虽不能成为名师名家,但一定可以亮丽自己的教学生涯。

取长补短,策马扬鞭,让课堂更有效果

凤州中学

孙海杰 初三学生应该是: 一头反刍的老牛; 一匹能长途跋涉的骆驼; 一只能主动到野外觅食的雄鹰; 一条能自行修复身体伤害的蚯蚓。

-----牛存青

今天我有幸听了牛存青老师的赛教课,听后我收获颇丰,同时我也深深地感受到自己需要学习的东西太多了。我把自己的心得体会写下来,与同行们交流一下。

二、明确教学目标,精心设计课堂教学

语文学科与其他的学科一样,在上课前必须明确本堂课教学目标,让课堂有针对性,这样才能让课堂教学有章可循。那么,课堂教学设计就显得尤为重要。课教学设计是老师为达到预期教学目的,按照教学规律,对教学活动进行系统规划的过程。从这牛老师的课堂教学中,我能感到他的准备是相当充分的:不仅“吃透”教材,还充分地了解学生。准确把握教学目标,从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生活经验、认知规律和心理特征设计教学。找准教学的起点、突出教学的重点、突破教学的难点、捕捉教学的生长点,处处体现了以人为本的学生的发展观。

第二、导入自然,教学环节紧凑 你知道关于马的成语或者故事吗?

学生应声而起,说的头头是道。这让课堂一下子活了起来,也拉近了学生和老师的距离,因为是借班上课,这为以后的教学打好了一个基础。牛老师从导入到听读感知,从理解文意到感悟写法,再到文章所寓的含义,步步为营,环环相扣,让教学紧凑有致。

另外,牛老师语文课《马说》语言具有亲和力,丰富,驾驭课堂能力极强。学生展示也是口齿清晰,落落大方。

第三、抓住文言现象,提高自主学习的效果

这一点是我最值得学习的,也是在日后的教学努力实践的。文言现象包括:通假字、实词、虚词、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类活用、文言句式7大现象。

让学生明白这些文言现象,在自主学习的环节,学生有针对性的学习,更有利于文言文的理解,抓住重点,有法可依,这让学习就会功半事倍。

通过这次听课给我很大的体会,也带来了很大的帮助。我也反思到我的教学中存在很多的不足。我希望学校以后能多组织这样的听课活动,听课是教师成长的一条捷径,我会珍惜每一次听课的机会,向优秀教师学习,努力提高自身的素质,不断地提高教育、教学水平。

紧扣教材有的放矢

宝中听课体会 牛贵生

4月10日上午,我们在宝鸡中学听了白春娟的初三语文文言文复习课和牛存青的初二语文《马说》闻言阅读课,收获很大。

一、文言文教学首先要夯实文言基础,在两位教师的教学工程中都充分体现了这一点。

文言文的复习,一般有两种形式,或按专项,或按篇章。前者表现为线状结构,由词语梳理到语句翻译,由文学(文化)常识到文意把握。这种复习方式线条清楚,但头绪繁多 , 战线过长,且过于强调识记,难以使学生真正融会贯通。后者表现为块状结构,虽然有利于学生对过去所学知识和课文形成巩固性的理解,但复习起来,学生往往因似曾相识而缺乏学习热情,加之这种复习又往往是选段加习题,以考带练,以练带讲,很容易缺乏针对性,最终效果往往不佳。

白春娟老师在复习中,主要复习的内容是《核舟记》、《大道之行也》《杜甫诗三首》。分别采用背诵,梳理文言知识等方法,做到了复习的实效性,关键在于教师能否运筹帷幄,删繁就简,使学生在“温故”的基础上举一反三,在“知新”的基础上实现更完整更深入的理解与感悟。因此,文言文的复习宜采用按篇章推进,条块结合的方式,以词义、句意、文意三位一体的思路实施指导。

牛存青的初二语文《马说》一文中涉及的文言知识较为全备。牛老师从文学常识(本文作者韩愈,唐代文学家。“说”是古代的一种议论文体,用以陈述作者对某些问题的看法。“马说”即谈马、论马。特点:写法灵活,讲究文采,言辞华丽,跟杂文相近。)、通假字(1、“祗”,通“只”。

2、“食”,通“饲”,喂。

3、“见”,通“现”。表现。

4、“材”,通“才”。才能。

5、“邪”,通“耶”。表疑问,相当于“吗”。)一词多义、(1、食 一食或尽粟一石 吃。动词 食马者 喂养。动词

2、策 策之不以其道 驱使 动词。执策而临之 竹制的马鞭 名词

3、其 安求其能千里也 千里马 代词。其真无马邪难道 副词,表反问语气。其真不知马也 恐怕 副词,表推测语。

4、虽 故虽有名马 即使。虽有千里之能 虽。

5、以 不以千里称也 因 介词。策之不以其道 按照 介。

6、而 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转接。鸣之而不能通其意。词类活用(1、尽粟一石 尽:吃完。形作动

2、不能尽其才 尽:使……竭尽 动词的使动用法

3、策之不以其道 策:鞭打 名作动

4、不以千里称也 千里:日行千里。名作动)古今异义(1、石 古义 :容量单位;今义 :石头;

2、等 古义 :一样 等同;今义 :平等 等待;

3、安 古义 :怎么 哪里;今义 :安全;

4、策 古义 :竹制的马鞭子;今义 :计策 ;

5、道 古义 :正确的方法;今义 :道路 道理。重点句子翻译等几个方面梳理了文言知识。我认为非常细致和必要。

二、起点高,注重学习的实效性

牛存青的导课别具一格,他本来担任初三(1)2)班的语文课,他是借班在初二(11)班上课。先从初三学生谈起,引出本文——千里马的话题,最后在拓展延伸中以历史中的千里马作结,首尾呼应,非常巧妙。特点是:导课新颖,过程精彩,能联系生活实际。

白春娟在处理复习重点时,复习针对性很强,《核舟记》注重文言知识的梳理与小结,认为背诵不会考察;《大道之行也》和前者一样;《杜甫诗三首》反复练习背诵和默写。复习重点突出,安排时间合理。

总之,作为一名语文教师,我们肩负着发扬祖国优秀历史文化的重任。对于文言文的教学,我们必须长抓不懈,并在教学实践中积极探索,对文言文教学进行科学的、人文的、有效的教学设计,让文言文教学成为语文教学的一道亮丽风景。

篇2:宝一中听课心得体会

2015年12月3日,在姚老师的带领下在漳州第一中学听了两节化学公开课。这两堂化学公开课分别是许美羡老师的离子反应和吴吉庆老师的盐类的水解。这次听课活动对于我来说是一次难得的学习机会,通过这次听课学习,我受益匪浅,收获颇丰。虽然许美羡老师和吴吉庆老师的讲课方式风格各异,但是每一节课都有很多值得我去学习借鉴的地方,都很值得我回味和反思。我开始认真地思考在新课改的大趋势下,我们应该怎么做,怎么去借鉴老师们好的讲课技巧。下面我就来谈一谈我对这两堂课的一些感受:

感受之一:许老师的导入方式是以复习、提问等教学活动开始,通过提问方式复习了电解质和非电解质的定义和区别。同样地,吴老师也是回顾了溶液的酸碱性的定义来导入。这样可以发掘学生原有认知结构中新知识的生长点,从回忆、再现这样的旧知识入手,引导学生定向思维,适时地提出要学习的新课题,激发学生探求新知识的欲望,自然进入新知识的学习中。在一堂课中,导入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也是教师应该掌握的教学技能。课的开始的引导的成败,将影响着整个教学过程的学生师生交流,决定着学生能不能做好掌握知识和技能的心理准备,是一堂课成败的第一关。所以在准备一堂课时要好好考虑如何导入才能更好集中学生的精神。

感受之二:许老师在讲解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时,通过一个有趣的导电性实验就是将改装的巴拉拉小魔棒在不同溶液中的发光程度让同学观察,然后探究其中的原因。同样地,吴老师提出一个问题盐溶液是否都是显中性,然后分组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观察实验现象来探究得出问题的答案。可见两个老师都是很注重学生参与,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体现了新课标“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理念。而且两个老师都很注重探究式教学技能,利于学生掌握与应用科学知识,建构与发展科学概念,理解科学本质与科学过程;利于学生形成较强的问题意识,掌握学习策略、探究方法和实验技能,锻炼实践能力;利于激发学生对科学的浓厚兴趣和对科学学习的积极动机,培育科学态度和创新精神;利于真正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利于促进教学方式多样化。我们以后在准备一堂课时,也要多利用探究式教学技能,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利于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和掌握科学方法。

感受之三:两位老师都会运用提出问题以及对学生的回答做出反应的方式来促进学生学习,了解他们的学习状态,启发思维,使学生能更好地理解知识。许老师在讲解完物质的电离方程式后趁热打铁叫学生书写H2SO4、Ba(OH)

2、HClO、CH3COOH的电离方程式和在讲解完离子反应方程式后趁热打铁叫学生书写几道习题。许老师在学生动手做题期间会到位置上查看学生的书写情况,及时发现学生的错误然后让他们改正。同样地,吴老师在讲解盐类的水解时在结合方程式讲解时,也让学生试着书写方程式,及时发现学生的错误。可以从两位老师教课过程中学习到,在教课过程中不是一味地灌输知识,也要巩固知识点并通过一些习题查看学生是否已经掌握了。

感受之四:许老师在结束离子反应这堂课时重复强调、概括总结了离子反应的书写方法,对所教的知识或技能进行及时的系统化巩固和应用,使新知识稳固地纳入学生的认知结构中去。而吴老师可能因为没有把握好一节课的节奏没有好好总结一下盐类的水解这堂课使这堂课有些许遗憾。以后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在课堂的结尾要根据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将学生分散的知识点集中起来,进行系统总结,帮助学生理清思路,由感性认识升华到理性认识。

教学永远是一门遗憾的艺术,我们只能追求完美,但无法达到完美。我觉得两位老师都有一些美中不足的地方。许老师上课的语速偏快,对于一些理解能力不太好的学生不容易跟上老师的思路,所以许老师上课的语速可以放慢一点或者多重复几遍。而吴老师上课不够有激情,语气过于平淡,容易使学生走神,不能够很好营造一种轻松的课堂氛围。

篇3:宝一中听课心得体会

一、课程开设的必要性及意义

1、顺应时代需要, 普及珠宝知识

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 人们的生活水平得到了普遍提高。旧时作为权力、地位和财富象征的珠宝玉石已经进入了寻常百姓家庭, 成为继住房、汽车之后老百姓的第三大消费热点。中国已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大珠宝首饰市场。据中国珠宝玉石首饰行业协会统计, 近几年国内珠宝市场营业额以每年25%的速度增长, 2011年销售总额3800亿元, 同比增长40%。

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国人对珠宝玉石的知识知之甚少。在校大学生是珠宝玉石潜在的消费群体和产业推动力, 更应该具备关于珠宝玉石的基本知识。虽然以学历教育和职业教育为目标的珠宝教育在中国得到了快速的发展, 已有上百所院校 (包括职业院校) 开设了珠宝相关专业。但是, 仅依靠这百余所院校显然不能胜任普及珠宝知识的任务, 选修课形式的珠宝课程作为专业课程的有益补充, 具有覆盖面广、门槛低等特点, 是大学生普及珠宝知识的重要途径。

2、传播宝玉石文化, 增强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

中国素有“玉石之国”的美誉, 是世界上用玉最早, 绵延时间最长的国家。玉见证了中国的历史, 在中国的历史中有无数关于玉的记载和传说。不同时期的玉器、玉雕作品和生产加工技艺, 反映了当时人们的观念、习惯、宗教信仰、典章制度等。这些精神的和物质的集合体构成了中国独特的玉文化。从价值连城的和氏璧到北京奥运的金镶玉, 都是中国玉文化的代表。特别是上海世博会, 以“中华玉文化、城市新风格”为主题的震旦馆, 是中国8000年玉文化的缩影。通过以图片、视频等方式展示这些有形的物质作品, 使大学生了解无形的精神文化, 体会中国玉文化的源远流长和博大精深, 增强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

3、陶冶情操, 提高人文修养。

珠宝玉石以其颜色、外观、形态等自然属性给人美的享受, 能工巧匠富有智慧的设计和加工起到了锦上添花或画龙点睛的作用。大学生通过学习和了解集自然属性美和人工艺术美于一身的珠宝, 可以陶冶情操, 提高人文修养。

二、课程特点及教学内容

《宝玉石鉴赏》属通识教育选修课, 与专业教育体系中的相关课程不同, 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受教育对象的知识背景不同。《宝玉石鉴赏》课程的受教育对象来自全校各个专业和各个年级, 知识背景各异, 基本没有宝玉石相关的知识储备。 (2) 培养目标不同。《宝玉石鉴赏》课程的目的是普及宝玉石知识, 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和人文修养, 而不是以学历和职业教育为目标。 (3) 课程孤立。学校没有宝玉石专业, 不能构成互相衔接的课程体系, 《宝玉石鉴赏》课程既没有前期的基础课程也没有后续课程。 (4) 无指定教材。由于是选修课, 为减轻学生负担, 《宝玉石鉴赏》课程没有指定教材, 学生主要依靠网络、图书馆、课堂笔记等途径来进行学习。 (5) 学时较短。《宝玉石鉴赏》课程总学时数为32学时。

鉴于以上特点, 《宝玉石鉴赏》课程在内容编排上要突出知识性、趣味性和实用性, 在教学方法上除课堂讲授外, 还采取了实验教学、问题教学和视频教学等多种教学方法。

《宝玉石鉴赏》课程主要教学内容包括宝玉石鉴赏基础和宝玉石各论两大版块。前者包括宝玉石的基本概念、分类、命名, 宝玉石的基本性质, 宝石中的内含物, 合成宝石和人造宝石, 宝玉石的优化处理、常用鉴定仪器等内容。宝玉石各论部分主要内容包括五大名贵宝石、常见宝石、翡翠和中国四大名玉, 每种宝玉石均包含概述、特征、产地、鉴定、评价和欣赏五个方面, 前三个方面注意与宝玉石鉴赏基础部分的内容交叉和衔接, 后两个方面以鉴定为主, 评价和欣赏为辅。

宝玉石鉴定是《宝玉石鉴赏》课程的重要内容之一, 主要包括天然宝玉石与仿制宝玉石的鉴定、天然宝玉石与人工合成宝玉石的鉴定以及天然宝玉石与优化处理宝玉石的鉴定。授课过程中注重鉴定理论依据和特征的讲解, 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 触类旁通。比如天然宝玉石与仿制宝玉石的鉴定, 强调物理性质是鉴定的主要依据。为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采用问题教学法, 设置情境, 提出问题, 让学生自行设计鉴定方法, 锻炼学生的自学能力和独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由于宝玉石鉴定的实践性很强, 且涉及很多专门的鉴定仪器, 在教学过程中特意安排了实验环节 (8学时) , 主要目的是让学生熟悉宝玉石鉴定常用仪器的使用方法。

三、心得体会

通过教学实践和学生的反馈信息, 取得了以下几点认识和体会。

1、《宝玉石鉴赏》课程较好地体现了通识教育的内涵。

《宝玉石鉴赏》课程是面向全校所有在校生开设的选修课, 目的是普及宝玉石知识, 培养宝玉石鉴定的基本技能, 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和人文修养。这与通识教育的内涵一致。

2、《宝玉石鉴赏》课程在内容上要做到知识性、趣味性和实用性的有机统一。

《宝玉石鉴赏》课程包含宝玉石的基本概念、分类、命名、基本性质、鉴定、评价和欣赏等内容, 涉及晶体、矿物、矿床、历史、文化等学科, 知识量很大。其中, 晶体学内容比较抽象, 需要借助模型、视频等手段以使学生建立感性认识;宝玉石鉴定部分需结合实验仪器, 着重培养学生对常用仪器的操作能力和对鉴定方法的理解能力;评价和欣赏部分结合典型的图片和视频向学生展示世界著名宝石、玉石和玉雕作品, 增加课堂趣味性, 加深学生对宝玉石评价标准和中国古代玉文化的理解, 培养和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

3、《宝玉石鉴赏》课程需综合采用多种教学方法。

课程内容的复杂性决定了在教学过程中不可能采用单一的教学方法, 需要综合运用实验教学法、图像教学法等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

摘要:《宝玉石鉴赏》是中国矿业大学面向全校开设的一门通识教育选修课。论文分析了《宝玉石鉴赏》课程开设的必要性和意义, 阐述了课程的特点和主要内容, 总结了教学过程中的心得体会。

关键词:通识教育,选修课,宝玉石鉴赏,教学体会

参考文献

[1]李曼丽;《通识教育——一种大学教育观》, 清华大学出版社, 1999年。

[2]张寿松:《大学通识教育课程论稿》,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5年。

[3]罗云、甘佳:《困境与出路:我国研究型大学通识教育实践研究》, 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 (教育科学版) , 2011, 24 (7) :14~17。

[4]窦红梅:《我国珠宝首饰销售去年增四成》, 《北京日报》, 2012-3-22 (10) 。

[5]李娅莉、袁心强:《中国珠宝教育的特点及发展方向》, 《宝石和宝石学杂志》, 2002, 4 (1) :45~47。

[6]李娅莉、张黎力:《双重模式珠宝教育的可持续发展》, 《宝石和宝石学杂志》, 2008, 10 (4) :49~51。

[7]肖启云、蔡克勤、江富建:《中国珠宝首饰教育现状分析》, 《北京城市学院学报》, 2006 (4) :37~39。

篇4:关于赴湛江一中听课的心得体会

数学

李乔

2013年11月22日,我们茂名一中高一各科组新进教师到湛江一中进行了为期一天的听课活动。其中,我们数学科组听取了两位老师关于“空间中直线与直线的位置关系”这一课题的课程。

两位老师都有很扎实的教学功底,在提高学生课堂上的参与程度以及主动探究知识的积极性、引导等方面都有上佳表现。师生配合默契,学生的情绪高涨,两节课都在和谐、紧张的气氛下,既让学生获取了知识,又提升了学生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其中很多方法与细节的处理,值得我学习和回味。专家老师们的精彩点评也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将各位老师们的观点与自己在教学中的实际情况进行对照,使我感受颇多,受益匪浅。

两堂课中,两位老师均采用 “学案导学式”的教学模式,具体结构可总结为:引导自学,自学检测,精讲答疑,归纳总结,练习巩固。其中,学案分三部分:预习案、课堂案和巩固案。教师于每节课后布置本节课的巩固案和下节课的预习案;上课时,根据学生自学时提出的问题或教师上课前利用自学检测收集的信息,结合本节课的重点、难点进行精讲答疑,课堂上采用“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探究性学习模式。

长期以来,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的主导地位一直在挤压着学生的主体性,不足以保证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真正获得主体地位。所以,人们过多地重视、强调教师的教学技巧,过多地依靠教师的能力而缺乏有效的、容易仿效的机制。学案的提出,在很大程度上弥补这些缺陷,使学生主体性和自主性的培养得到教学过程结构的保证,也使教师的教学主导作用得到了有效而且有形的体现。“学案导学”以学案教案为载体,以突出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培养学生学习能力、情感态度,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为目的,以“导学、诱思”为特点的学法指导教学策略体系。与传统的教学方式相比较,其突出优点是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突出学生的自学行为,注重学法指导,强化能力培养,并注重学生间的互助交流,把学生由观众席彻底推向表演舞台。通过观摩与讨论,我对“学案导学式”教学模式的理论有了更深的理解,对其实现方式有了切身的体会。

针对该问题,我有如下体会:

在当前学生课业负担较重的情况下,教师一定要重视教学科研工作。只有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利用好课堂45分钟,才能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只要老师动脑筋去努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想办法突破知识的重、难点,学生就能在快乐的课堂氛围中掌握相关的数学知识。两位教师无论是在学案和有效问题的设计,知识点的讲解,语言的组织,还是在启发学生的探究性思考上,都给我耳目一新的感觉。预习案中设计有“自我命题区:(自己动手,丰衣足食。你还能想到什么类似的题目?)”有“命题问题区:(学问学问,要学就问。把你的问题写下来,让我们共同解决吧!)”。课堂案中设计有“合作交流区、创新探究区和自我挑战区”。引导学生变被动接受为主动探究,变教师一言堂为学生合作交流,让学生动起来。把数学与生活联系起来,发动学生举出异面直线的许多生活实例,使学生在直观感知的基础上,通过观察、实验、抽象、概况的数学化过程,自主建构了直线与直线位置关系的想象空间。

此外在教学中,应注重学生参与,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合理利用学案,注意营造民主开放鼓励个性的轻松愉快的课堂气氛,不让学案限制学生的思维,甚至限制老师的思维,束缚师生的手脚,重视课堂教学过程中生成性资源的开发与应用。坚决摒弃满堂灌,要舍得花时间让学生自主探究,领悟。允许学生有疑就问,大胆质疑,允许学生畅所欲言,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学生自己能学会的,老师不讲;学生自己能做的,老师不做;学生自己能说出来的,老师不说。两位老师的课力争体现新课标 “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理念。在教学过程中,采用学生进行合作交流,学生自主归纳总结,对学生精彩的回答给予肯定和鼓励等手段,让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体现,也让整个教学在和谐的氛围中进行。

篇5:凯里一中教学开放日听课心得

语文组廖进

12月5日,接年级组通知,当天下午统一到凯里一中参加听课交流活动。到接待点拿到听课安排表——下午没有语文课,于是跟着同事听了一节实验班生物课和平行班通用技术课。以下结合所听的两节课和新一中给我的新感受作个心得总结。

首先,新一中教室宽敞明亮,22盏电杠灯,四个吊扇,一个推拉黑板,黑板一半内装一台55寸多媒体液晶电视,操作方便。学生桌凳是单人单桌,排列灵活方便。教师办公室就在每层楼教室中间,按教研组排列,每张备课桌都配备笔记本电脑。校园设施齐备,尤其图书馆、多功能展厅甚至比得上大学,校园最大的优点就是安静。总之,学习环境、氛围非常好。

其次,实验班学生给人的感觉就好比六十几人如同一人似的在认真听课,下午第一节课也能保持45分钟都集中精力跟上教师的讲课节奏。虽然课堂问答和交流不算多,但学生主动性和积极性都非常强,似乎老师不拿出点“东西”就对不住学生渴求的眼神。一堂生物课,教师先用多媒体通过表格的形式,对比着回顾了上一节课的重点内容,然后板书本节课重点理论性内容并相对应的反应式和图表事例。本节课高明之处在于教师从入课到下课都能让学生集中精力于所学的重难点内容,并且通过对比、事例的方式尽量让难点变得易懂,高效的授课方式能带来高效的学习效率。课下在简单的评课过程中,授课教师说,要是没有听课教师的到来,他还可以多讲点内容。我想,这里边最主要的原因还是在于学生的自主性。所以,如何提高学生学习自主性,如何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集中学生学习注意力,这是这节课我最大的体会。

再次,平行班的听课感受其实算是一个相对“反面”的教学体会。通用技术课的主要内容是设计方案,据教师介绍,鉴于学校设计室尚未完工,故而先讲理论。理论课的确过于生硬,所举事例不够生动,学生积极性不够高,学习注意力也慢慢松懈。有说小话的,有睡觉的,有玩手机的,有不带书或带来不翻的,总之师生的交流不够愉快,心理距离也不够亲近。

总之,本次听课交流之旅是有收获的,也有遗憾,毕竟没听到语文课以及教师对教材的把握和对重难点的教学设计。当然,只是一两次的听课毕竟不会很系统地学到什么,但是能有那么一次经历,能有或多或少一点点教学感悟,总还是很好的。

篇6:《挪一挪就是宝》听课反思

一位老师的新课引入流程是这样的:先让学生动手,在作业本上,过圆外一点p任意作三条直线,然后让学生自己观察所作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学生作图,教师巡视,最后抽一位很具代表性的学生作品通过展台投影到黑板上,便直接进入新课教学――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

这个引入,就教者的设计意图而言,是想先通过学生自己动手作图,尤其是希望有学生能够标准地作出代表直线与圆三种位置关系的图,然后自己归纳出直线与圆的三种位置关系,最后老师再进行归纳总结。单从教师的主观意图而言,表面看无可厚非,但就实际操作和课堂实情来看,很难如其所愿。

首先,如果学生没有预先去自学教材内容,所作出的三条直线就很难体现出三种位置关系,尤其是相切的关系。更何况,我们教师的要求是“随意作”。下面,我们可以预设一下学生的作图情况:有可能三条都是相离、相交的,也有可能是其中的一种或者两种,三种关系都有的可以说凤毛麟角,或者根本就没有,就算是学生巧合作出了,学生也无法用规范的语言准确的提炼出:相离、相切、相交。还有一种情况,就是即便所作直线与圆是相交的关系,但由于学生所作直线在呈现形式上由于画得较短,没有穿过圆,这给学生判断其位置关系带来障碍,尽管学生明白直线是无限延伸的,但还是会受到直观视角的影响和受常规思维的限制,而出现误判。事实上,课堂中就出现了这种情况。简言之,学生在没有提前自学的情况下,在老师“随便”的要求下学生“作图”容易,但要学生自己归纳出三种位置关系,的确很难实现,同样要实现教者的设计意图――引入到新课教学,自然也会大打折扣。

其二,如果学生提前自学了教材,仍然有可能会出现两类情况:一类就是和前面所讲的一样,他不会受教材的影响,只是根据老师当前的要求,真正随意作三条直线;一类就是学习比较认真的,他们可能会受到教材的启发,将老师的.要求“随意”变成不经意间的“有意”,而作出与教者课前预设情况不谋而合的,也是教者所期待的图来。若是如此,这样的“随意”是不是太巧合了呢。

总之,无论是其一教者无法达到引入、探究的目的,还是其二,教者达到了引入的目的,都会让我们听课的人产生一种感觉:多少都有一些勉强,没有水到渠成。

鉴于此,在随后的议课中,我给出了自己的一个小小建议。那就是新课前要学生作图的要求不变,仍然是:“通过圆外一点p,任意作3条直线。让学生思考所作的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我们需要改变的是,学生完成任务后,教师暂不急着进行评讲,也不把学生的作品当课例来讲,而是将作品封存起来。然后告知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研究的问题就是,你们手中的作品――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板书),究竟有哪些关系呢?现在“谜面”已经有了,接下来就是我们一起研究“谜底”的时候到了,下面请同学们自学教材……。就这样,新课开始了。

学生的作品是不是就不用了呢?不是。什么时候用?建议在学生自学了教材或者是我们新课讲完后的展示、反馈环节中使用。展示、交流、反馈的形式,可以多种多样,学生拿着自己的作品可以先同桌交流,再到小组交流,最后小组排代表到前面全班交流,展示交流的问题可以聚焦到两个,一个是所画直线与圆的位置是什么关系?另一个就是三种关系全不全,如果不全,缺什么?怎样补?这个环节就是揭开谜底的时候。

最后,我对这种设计的理解是,课前学生作图这个环节的设计使用,在新课引入时,作为“谜面”拿出来,其作用在于动手、激趣、引入。在展示环节中,学生的作品作为“谜底”再次拿出来,自己讲自己的作品,其目的在于展示、巩固、反馈。如此一来,学生开始的作图环节,不但起到了课前引入的作用,更重要的是在后面的教学中会二次用到,不但避免了为引入而引入走形式的嫌疑,而且还会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起到一石二鸟的作用。

有些东西就这样,挪一挪,调整一下先后顺序,就是宝。

上一篇:印前制作阶段学习总结下一篇:企业筹资管理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