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人生》读书笔记

2024-05-05

关于《人生》读书笔记(通用8篇)

篇1:关于《人生》读书笔记

在我还没有活了太久的人生里,经常听到有人这么说。年纪大了,不适合做某某事了;年纪大了,学不了某某东西了;年纪大了,已经没办法再做出改变了。这是一种非常奇怪的说法,仿佛一个人过早地给自己的人生下了一个结论,仿佛一个人要做什么不是自己决定的,仿佛一句“年纪大了”,就可以解答漫长人生里的种.种不安、躁动和困惑。

我们常以为,随着年纪变大,许许多多问题就可以自然解决。一句常见鸡汤说,生活总会越来越好。的确,大部分情况下,生活确实是会变得越来越好。然而不是生活本身自动变好的,而是因为人有了想要变好的强烈愿望,有意识、或者无意识地做出了推动生活变好的选择和行动。

基于以上想法和心情,我拿起了这本书。吸引我的是腰封上的一句话:人生有一种艰难,是舍弃无比熟悉的生活,重新开始。我的朋友在旁边看到,嘲笑起来,她觉得这种话太鸡汤了,她一点也不喜欢。我也不喜欢鸡汤,但是我喜欢这句话。因为我发自内心的相信,只要努力、勇敢和坚持,我的生活都可以重新开始,改变可以发生在许多许多年后的遥远将来,也可以发生在我拿起这本书的当下。

布里特-玛丽,本书的女主人公,在故事读了还不到三个章节的时候,就让我发出了一声深深的叹息。这位主角的形象鲜明和极端到有点夸张:清单达人、清洁狂魔、循规蹈矩、死板固执、情商感人、对话终结者……你可能会觉得真实的生活里不会有这样的人,但是仔细一想,这样的人却又充满了我们的生活。布里特-玛丽,六十三岁,没有自己的生活。

“为别人而活的人迟早都会习惯。”

“从那一刻开始,她就把他的梦当成了自己的梦,把他的人生视作她自己的人生。”

故事从布里特-玛丽离开丈夫开始。多年“为家庭工作”的她,开始到劳动就业办公室寻找一份工作。找工作的目的,只是担心没有丈夫、没有孩子、没有工作的话,自己哪天死在家里也没有人发现。而死在家里,尸体腐烂,散发出难闻的气味,影响到邻居,“这样不好”。布里特-玛丽,六十三岁,向死而生,

布里特-玛丽没有发现丈夫的不忠之前,她为丈夫和家庭而生。在结婚之前,她为了照顾父母而生。在姐姐因车祸死去之前,她为了姐姐而生。她似乎从来没有为自己活过。布里特-玛丽从小就是一个站在姐姐身后背景里的孩子,性格没有姐姐开朗,不如姐姐有活力,不像姐姐那样有想做的事情,有梦想。只因为姐姐注定要精通外面的世界,所以布里特-玛丽就想象自己擅长各种家里的事。有一个需要你的人了,还需要什么别的东西呢?

布里特-玛丽的人生充满了各种清单,看似井井有条,但这一条条要做的事情,却不能拼凑成布里特-玛丽的自我。等到她不为别人而活了,才发现自己的清单人生是如此地空空荡荡。

寻找自我是一个历久弥新的问题。人生就是一个带着困惑去生活、去思考的过程。这个过程,永远不会太早,也不会太晚。

所以看到故事最后,布里特-玛丽失控的生活透出了一丝回归“正常”的曙光,我开始担心,她要和曾经出轨的丈夫重修旧好,还是接受另一个朴实的男人;是要回归以往一成不变的日子,还是要在鸡犬不宁的新环境里开始新生活。布里特-玛丽第一次为自己做出了选择,她没有选择以上生活的任何一种。

任何改变和选择都是艰难的,但是正因为这种艰难,“重新开始”才如此的值得庆祝。

布里特-玛丽,六十三岁,带着一堆汽油桶,出发去巴黎。

★ 《人生》读书笔记

★ 人生书籍读书笔记

★ 负面清单范文

★ 文学与人生读书笔记

★ 人生的艺术化读书笔记

★ 《理想点亮人生》读书笔记

★ 个人问题整改清单

★ 美国签证面试材料清单

★ 遗愿清单观后感

★ 党员个人问题清单

篇2:关于《人生》读书笔记

人生的读书笔记1

这几天在家里读了路遥先生的《人生》,里面丰富多彩的人物描写和故事情节使我回味无穷。

故事的主人公高加林的人生有着很多重要的岔路口。一开始高加林在学校做老师,由于高明楼给他儿子走后门,所以三星才把高加林换了下来,高加林的人生在那一刻也走到了最低点,然而他并没有颓废巧珍的出现是他重新振作了起来,幸运女神再次倾向了他。后来在马占奎的帮助下加林到了县里去工作。在工作过程中他遇到了他的同学黄亚萍。与此同时他也面临着一个重大的选择:巧珍?亚萍?在地位的诱惑下加林违背了他的良心而选择了黄亚萍,这次错误的选择不仅使他没能最终和黄亚萍在一起而且还使他被停职重新回到了农村。

高加林的这一些事说明了一个问题:他的人生不是没有机会,而是在机会来临的时候,他没有做出正确的人生选择,而走上了错误的道路。在我们的人生路途中同样充满着许许多多的选择,同样关系着我们的命运。小到考试中的一道选择题,身边朋友的选择;大到自己工作的选择,人生目标的选择,我们都一定要慎重的走出每一步。

也许你会问我们为什么一定要做出这么多选择。那是因为我们在不断的成长,身边的的环境也在不断的变化,身边交流的人也变得越来越多,这时候我们就必须要具有明辨是非的能力,而选择就是我们提高明辨是非能力的一个很好的途径。我们通过不断的自主选择,自己也在选择中得到锻炼,在做出正确选择的时候吸取成功的经验;在做出错误的选择的时候吸取失败的教训;只有通过不断的自主选择我们的选择能力才会不断的提高,我们的人生才会跟家的丰富多彩。既然人生选择这么重要,所以我们一定要掌握一些方法学会如何进行正确的选择。首先我们应该在选择之前认清自己的真实需要,选择自己最适合,最喜欢的一条道路;然后我们应该根据选项查阅相关资料,全面的的了解这些选项的具体情况;最后如果我们一次选择失败了也不要放弃,因为世界上没有十全十美的选择,我们要从中吸取失败的教训,以便下次的选择更加完美。

人生的选择就是这样模模糊糊,让人看不透以至于有些担心和后怕。但是人生就应该是这样子的,我们要在今后的生活中不断的锻炼自己,这样我们的人生将会变得更加美好。

人生的读书笔记2

人生的道路虽然漫长,但紧要处常常只有几秒。

在大山里面,有一个心怀大志,一心向往城市与自由的年轻人高加林,还有一个朴实善良,脑子灵光但没上过学而略显低文化的年轻姑娘刘巧珍。他们俩身边,有一群性格各异的人,加林的母亲和父亲对他宠溺,而身边的刘之本等人对他却是冷眼无视。他有着顽强的精神却被迫仅以耕地的方式去获得地位、获得在村里的尊重、获得一个正常人的称号。高加林生活在这样一个矛盾的地方,但是矛盾中又给高加林一些意想不到的地方,与巧珍的相遇让他享受到了爱情,让他的心不在局限于耕地的痛苦当中,而且在向现实乞求的转角,阻止了高加林往错误的方向一直走去。巧珍代表的,是所有人都代表不了的自由和善良,她恳求高加林,让他在极其局限的情况下找到了精神的力量。他开始得到了机会,是高明楼为他走后门找到了报告员的职位,这让他开始得意忘形。高加林逐渐喜欢上了高中同学邓亚萍,二人开始相爱,但始终是沉醉在由仰慕组合成的恋爱感觉,缺乏自由和善良。没有这些的支撑,高加林的未来变得越来越迷茫,最后因人举报,一下子回到农民,重新开始了他的闯进城市之路,多了一份真实,不在向往虚假的自由。

说了那么多,造成高加林这种命运的原因有很多,一种压抑的社会环境下,一种自身精神也没有的整洁的条件下,才会使高加林失去了最后的胜利。他追求了虚假,高加林没有自己真正追求的社会目的,没有真正的爱情观。我们生活在这样的时代里,是不会有这样的结果的。自由,平等,和谐,富强,民主,文明,诚信,友善,法治……这就是我们这个时代的追求,这是我们所要达到的社会目的。一个农民,他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含义,他生活在现在这个时代,他能够活得出色,像高加林这样的文化人,更能获得出色的生活。这就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力量。

我们似乎从不在意,但生活中的处处体现。我们向往着衣食无忧的未来,向往一种自己做主的生活,这就是富强民主。喜欢与人交往,行为文明,这就是文明和谐。在社会受到不平等待遇,有法律保护,这是公正法治。保护国家荣誉,坚守自己的岗位,这是爱国敬业。这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也是我们自己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个人要做到的就是文明和和谐,爱国和敬业,诚信友善。国家层面就是富强民主,公正法治,自由平等,高加林处在一个没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社会环境,我们则生活在这种环境中,我们应正视这种正能量,正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他引导我们,为我们的未来营造良好的环境。

我们处在这样优越的环境下,我们将会以最大的努力努力学习,去工作,去努力实现自己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去努力实现自身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人生的读书笔记3

看完路遥的《人生》,让我的心无法平静,一直深思领悟着那句话------人生的道路虽然漫长,但紧要处常常只有几步,特别是当人年轻的时候。

有人说人生如五彩泡沫,所有的追求最后都会是一场幻灭;有人说人生像五味瓶,酸甜苦辣都要去品尝;而我想人生是一盘棋,每个人只能下一盘,但是谁都不能保证全盘运筹帷幄,步步为赢,但是我们依然是人生的主宰者,我们要主动出击,而不是被动地等待五彩幻想的破灭,更不要被动地品尝命运强加的各种滋味。

我想故事的结局一定像我们每天所走的路一样,一样的实在。路,可能有花俏的,像满地遍花的羊肠小道,像铺满鹅卵石的小桥,可能还有的设计让水漫上去,等等。可这些终是旅游式的消遣,就像我们偶然通宵达旦的与朋友狂欢,真正称得上路的还是那些结结实实的水泥大道。

人生,多么沉重的字眼,有谁能在这条道上一马平川。有些事情蹉跎的是岁月,而有些事情却要用整个岁月去怀念。也许人是易忘的,可有一种记忆是深深的烙印在我们的心上,每一次扯动就会疼痛,就会流血,就会进一步的加深它的伤痕。人生这部作品是段朴实而又凄美的爱情悲剧,而这段悲剧之所以凄美,就是因为有刘巧珍的存在。高加林的背叛,对于她来说是一种致命打击,但是,“刚强的姑娘,她既没寻短见,也没神经失常,人生的灾难打倒了她,但她又从地上爬起来了!”这一是体现出她的坚强、坚韧;又体现出她对生活,对土地,对自然,对家乡的深厚感情。透露出路遥对土地、劳动对故乡自然的深切热爱和依恋。

人生是我们没法迈过的槛,而人必生活着,爱才有所附加!

人生的读书笔记4

孔子言,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曾以为这句话中大半个世纪的年龄岂是我一个二十出头的毛头小子能体会的?但是读完《人生》才明白,孔子说的这个年龄指的并不是我们的身体年龄,而是我们心理年龄心理状态的变化。从懵懂无知到独立自醒再到超脱世俗。人的一生既活在自己的世界里,又活在他人的世界里,我们不遗余力地了解他人的世界,他人的人生,最终都是为了更好的把握自己的人生!所以看到了高加林的一生,有了自己的体味。

高加林尽管才华横溢,但也逃不过现实的压迫。为了飞的更远,他不得不选择更有条件的黄亚萍,他爱巧珍吗?毫无疑问,他肯定是深爱过,他有梦想,但是他也必须要面对现实。朴实的农村姑娘可以给他带来淳朴的呵护和无私的关爱,但给不了他施展才华的跳板。前卫的城市姑娘可以给他人生的跳板,但是给不了他不求回报的真爱。现实与理想,私欲与道德的选择,成为了高加林人生路上的两个通往不同终点的路口。我设想过高加林如果一直跟巧珍相爱的结局,不说有多么的好,但是一定比他走这条路要好的多。可惜人生没有如果,错过便是一生。高加林爬的太快,太快总是要跌倒的嘛,人要踏实,切不可歪门邪道。正如柳青所言:

“人生的道路虽然漫长,但紧要处常常只有几步,特别是当人年轻的时候。

没有一个人的生活道路是笔直的、没有岔道的。有些岔道口,譬如政治上的岔道口,事业上的岔道口,个人生活上的岔道口,你走错一步,可以影响人生的一个时期,也可以影响一生。”——柳青

回到现实,高加林其实就是我们人生的一个缩影,我们在一生中也会做很多次选择,读罢此书甚感抉择之重要。每一次的选择既要考虑现实意思也要考虑到长远利益,可行性和稳定性也都要考虑,切不可一时冲撞,到最后赔了夫人又折兵。

人生的读书笔记5

简单的故事,明朗的线索,所谓的跌宕,名著《人生》即是如此。剥掉它华丽的外壳,呈现于人前的只有一个裸露的,懦弱的高加林,起码我是这样认为,就是我唯一的收获,不得不承认高加林能干,正直,热血,但这丝毫都无法掩饰他是人生指尖懦弱的颤栗者的事实。他懦弱,并不是指他行为上的逃避,而是指他面对抉择的犹豫,软弱。正是由于他的懦弱,他躯壳表面浮夸的热血被一点点的吞噬,甚至于埋葬了他的爱情与事业,最终成为一具被懦弱之丝牵引着的人生木偶。或许你会说这是时代结出的悲哀之果,但作为幕布的时代何以能够左右真正的演员呢?时代只是客观存在的背景,是高加林自己在一次次懦弱的挣扎中抽干自己的热血,染红了时代,染红了那黑色的幕布。红与黑的交织正是那悲哀的极致色彩。

与腥红的真实的血液相对的无色的精神的血液了,你尽可以用它衡量一个人受过多少良心的谴责,它就是道德的沙漏,只是再没有翻转的机会,高加林就是在懦弱的愚弄下流尽了它最后一滴精神血液。他的血为巧珍而流,为年迈的父母而流,为朴实的村民而流,甚至为他的家乡高家村而流,他辜负了所有,伤害了所有,高加林越是被包容,他越是血流不止,他们越是给予高加林一颗火热的心,高加林的热血越是加快流逝。他必须为自己内心的懦弱付出应有的代价。于是沾染了精神血液的幕布有了自己的意识形态,那是一张张黑色的,嘲弄的笑脸,嘲笑高加林的懦弱。

俄罗斯著名尼耶斯夫彼斯基认为:人生就是在上地眨眼的刹那,倾尽自己所有的血液,在幕布上留下属于自己的一丝色彩,哪怕只是悲哀。

篇3:关于《人生》读书笔记

一、微博的概念界定

微博 (Micro Blog) , 是随着Web2.0而兴起的一类开放的互联网社交服务, 它允许用户以简短文字随时随地更新自己的状态, 每条信息的长度都在140字以内, 支持图片、音频、视频等多媒体, 每个用户既是微内容的创造者也是微内容的传播者和分享者[4]。在《微博力》这本书的封面, 有“140字推爆全世界”这一短语, 该书作者称微博是有限字数的无限力量, 在信息时代中, 信息远比我们还要快, 但微博比信息更快[5]。

二、微博的特点和功能

(一) 微博微博的特点

微博是微型博客, 它有传统博客的一些特点, 但又有自己独特的特点, 作为网民发布交流信息的重要渠道, 研究者们对微博的特点给出了不同的见解, 笔者总结如下。

11.微博短小精悍微博短小精悍, 内容微小且碎片化

140字的限制使得微博的内容往往是浓缩中的精华, 同时由于微博客发送微博时间零碎, 使得其内容呈现碎片化的状态。

22.发送消息的即时性和便捷性

微博网站通讯功能完善, 其手机APP也在推广普及, 使得微博用户能将身边的新鲜事和心得在第一时间发送出去。

33.信息发布方式的多样性和信息的共享性

微博用户除了可以利用计算机浏览器在微博主页发布消息之外, 还可以通过手机等移动设备客户端、手机Web浏览器、手机短信服务以及其他绑定软件客户端等方式发送微博, 多样化的信息发布方式是实现微博发送消息便捷性的基础, 使信息随时随地发布分享成为可能, 在各大朋友圈中实现信息的推送和共享, 放大传播效应。

(二) 微博的功能

11.获取信息获取信息, 了解世界

用户可以通过微博中的“关注”功能迅速锁定感兴趣的话题, 在第一时间了解到想知道的信息。微博信息来自地球的各个角落, 能够拓宽视野, 让师生在大数据时代游刃有余。

22.信息的发送与传递功能

信息的发送与传递是微博的主要功能, 对比传统博客, 微博字数少, 所占内存较小, 在通信技术和软件技术的支持之下, 能对消息实现即时、快速发送, 每个微博用户都有不同的朋友圈和交流圈, 因此, 同一条消息能在瞬间实现大范围的转发和共享。

3.交流讨论的功能

微博提供给用户一个开放的交流平台, 师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与需求组建论坛和朋友圈进行交流和讨论相关信息, 对于感兴趣的博文在评论中各抒己见, 也可以在别人的评论中找到许多有价值的信息, 集思广益。

三、微博在教育中的应用

微博是一种新型的社交媒体, 它具有发布消息的即时性、共享性、随时随地性等特点, 这使得它在教育教学上具有一定的辅助作用, 即在教育中可以利用微博传递信息的功能, 在教师和学生之间建立一个随时随地便捷快速的交流平台。

(一) 以丰富的形式展现知识点

不同学科的知识点以及学科不同种类的知识点的展现形式不一样, 可以包括文字、图片、视频、动画、音频等。如物理、化学中的实验型知识点, 若以视频的形式呈现一些不方便在课堂中演示的内容, 会使得这部分知识相比文字表述更形象、更直观;又如生物学科中的光合作用, 由于在现实生活中无法直接观察到这一过程, 利用Flash动画则可以将这一过程形象、动态地展示出来。微博发布消息时可以与其他学习网站和学习资源联合, 这些学习资源形式多样, 在实现知识点内容多样化表征的同时, 又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满足学生个性化学习需求。

(二) 促促进进师师生生交交流流, 培养学生协作学习的意识

微博是Web2.0 时代的信息社交媒体, 它的交互功能十分强大, 在给予权限的情况下, 用户可以在博文下发布评论。微博强调用户的交互和反馈行为, 交流和讨论是学习中不可缺少的学习互动, 协作学习、互相讨论能使学习者集思广益, 获得更好的学习效果, 即《微博力》中提出的“众包”[6]。“众包”的关键就在于从别人对博文的回复中收集信息, 并从中得到启发, 除此之外, 教师可以在学生对该博文知识点内容的反馈信息中, 找到有效信息, 以调整改进教学策略, 不断完善课堂教学设计, 以达到提高教学效果的目的。

(三) 发发布布推推送送, 广泛转发优质学习资源

网络是一个巨大的学习资源库, 为师生提供众多的学习资源, 面对如此庞大的学习资源库, 微博具有强大的搜索功能, 可以帮助教师查找并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教师可以将优质学习资源的相关链接发布在自己的微博上, 在朋友圈中推送和转发, 可使学生用于课前预习和课后复习, 并建立自己的资源库。

(四) 提提高高反反馈馈效效率率, 及时更新改进课堂教学方法

教师在课后将自己的反思发布在微博上, 学生可在教师的相应微博下留言评论。教师针对学生的评论, 了解学生群体对本节重难点知识的掌握情况, 在解决学生疑问的同时, 对症下药, 对下一节课的教学方案作出更有意义的改进。

从图1 这个教学模型[7]可以看出, 微博在“C程序设计”课堂中被利用的主要功能是消息的发布和推送功能, 微博主要被用于传递知识点内容, 为师生、师师以及生生之间的相互交流讨论提供一个平台, 通过师生在微博行为中的反馈, 对前面的教学过程进行改进, 以提高教学效果。

(五) 有有利利于于培培养养学学生生自自主主学学习习的的能能力力, 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是教师单方面传输知识, 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的过程, 由于缺少正确的学习目标, 学生难以形成正确的学习态度和学习的内在驱动力, 不利于学生自主学习和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微博帮助教师成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和帮助者, 给学生提供了明确的学习目标, 有助于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主动学习的意识[8]。

四、微博应用于教育时的注意事项

将微博运用于教育是大数据时代和信息技术迅速发展的一次有意义的实践, “微波炉”加热式教育[9]如果能很好地与课堂教学相结合, 将会是一个事半功倍的学习方法。但是, 微博教育并不能完全取代传统的课堂教学, 不会形成没有教师指导的失控的学习状态, 一切没有教师指导和监控的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法都是失败的。因此, 要想发挥微博技术和互联网技术的优势以提升教学效果, 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一) 以以传传统统课课堂堂教教学学为为主主, 微博教学辅助课堂教学进行实践

到目前为止, 没有任何一种教学方法能完全取代面对面的课堂教学, 用“微波炉”加热课堂教学, 是为了发挥微博方便快捷与移动设备无缝连接的通信优势, 对传统教学是锦上添花而并非取而代之[10]。微博教学并不能够完全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 不能够完全违背客观规律进行实践, 在实践教学过程中必须分清主次, 切记不可喧兵夺主。

(二) 发挥教师的监督和引导的作用

在微博教学中, 学生是学习的主导者, 微博教学以学生学习为主;教师是知识的发布者和传递者, 要筛选发布的信息, 保证微博传递的学习资源的质量, 还要监督学生的自学, 适时帮助学生答疑解惑, 引导学生进一步学习, 即教师还是监督者和引导者。没有教师引导的学习, 学生最终会偏离学习方向, 在学习中遇到的问题也不能得到及时的解答。

(三) 加加强强对对学学生生的的道道德德教教育育, 防止上网成瘾和言论不当现象

微博是一个公共开放的社交网络平台, 用户可以在这个平台上各抒已见, 畅所欲言, 因此需要加强学生的网络道德教育, 教育学生不要散布不良信息和言论。不仅如此, 微博需要学生上网登录进行操作, 为了避免学生上网成瘾, 校方、教师以及家长都应该对此加强监督, 避免学生利用微博学习时间做其他与学习无关的事情。

五、结束语

在知识传递方面, 微博以“零时间”著称, 微博在知识传递速度方面的独特性, 十分显著[11]。微博可以将知识点以不同类型的形式发布出去, 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进而提高学生自主学习意识以及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正如《微博力》所说, “我推, 故我在”。分享信息, 传递知识, 微博可以将隐性知识显性化, 让学生在零碎时间学习小的知识点, 而独特多样的知识呈现方式能加深学生对于知识点的记忆。希望微博教育可以像冬季的围脖一样, 在学习途中, 给师生带来温暖。

参考文献

[1][4]王时进, 段渭军, 杨晓明.微博在教育中的应用探讨与设计[J].现代教育技术, 2010, (08) :91-94.

[2]微博[DB/OL].http://baike.baidu.com/subview/1567099/11036874.2014.4 htm?fr=Aladdin, 2014-01-25.

[3]“微”字当选2011海峡两岸年度汉字[DB/OL].http://news.xinhuanet.com/society/2011-12/08/c_111227971.htm, 2014-01-25.

[5][6]谢尔·以色列.微博力[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10.

[7]郝兆杰.微博在“C程序设计”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中国电化教育, 2011, (01) :101-105, 109.

[8][9][10]王世群.“微波炉”加热教育——微博在教育中的应用探析[J].现代教育技术, 2010, (08) :95-97, 90.

篇4:笔记改变人生

关键词:笔记;LIFELOG;方格本;空-雨-伞;日程本

现代人的生活往往被各种媒体割裂得支离破碎,空暇之中思考问题记录笔记,充分利用了碎片时间来提高和充实自己。随身携带精美的笔记本,给人的第一印象是非常干练,或文艺气息十足,好感顿生。面试时如果出示随身的笔记本,势必为自己大大加分。

常见的工作笔记分为以下三种:

一、为“记录”的LIFELOG

LIFELOG类似流水账,全盘记录自己的工作和生活,适合媒体人、设计师等。这种笔记本用于记录资源和创意、草图,也包含了手账、旅行日记、速写本。以下书籍《A6全能笔记术》、《人生笔记:活用一辈子的笔记术》讲述了这种笔记的记录和活用方法。

LIFELOG,直接可以翻译为“生活日记”,坚持记录LIFELOG可以提高自己的语言能力,用自己独特的语言,记录自己的生活和感想,日复一日的练习。另外也能提高书写能力,文字清晰,段落整齐,布局美观,结构合理的笔记本简直是艺术品。

手帐女王Ada简单明了的道出手帐的奥义:“把想做的事写下来,把写下来的事做完。”把梦想写在眼前,列出一步步执行的计划,一件件完成,最终达成目标。

除了文字记录外,它的特色之一是粘贴。超市小票、外卖清单、物品包装、淘宝发货单、快递单、照片……平面纸质都适合粘贴到本子上,内容丰富,视觉新鲜有趣。

二、为“思考”的方格本

方格本,也包含点阵本,用于找出问题,分析解决,反思,适合管理人员、顾问等,全面提升逻辑思维。《聪明人用方格笔记本》一书强烈推荐了方格本,并介绍了使用方法。最典型的逻辑思维锻炼方法“空-雨-伞”,从现象思考,推断问题所在,给出解决方法。举例,有一位年轻人在西瓜摊前踌躇……摊主注意到他的购物袋中有一两瓶啤酒和少量的熟菜(抬头观察天空),推断他今天是想过一两个人的啤酒之夏,但买一个西瓜太多(乌云密布,推断要下雨)。从而询问:“西瓜是今天刚到的,新鲜甜美,要不要给你切一半?”(带上雨伞,解决问题)。

世界品牌的咨询公司麦肯锡,全球有80多家分公司,7000多名咨询顾问,为全球各大企业提供专业水准的咨询服务,解决难题。客户包括诺贝尔基金会,世界红十字会等。麦肯锡的魔力在于,能将收集到的资料经整理,转化为能解决核心问题的真知灼见。整个过程迅速高效,得益于他们每人的标配方格笔记本。

三、为“舍弃”的日程本

日程本适合繁忙的上班族,年计划、月计划、周计划、日计划,待办清单一目了然。每天纷杂的工作罗列在纸面上,有条有理,无遗漏,提高工作效率。《别告诉我你会记笔记》一书重点介绍了上班族可以利用笔记,舍弃纷乱的记忆,专注高效的工作,积累经验的笔记方法。

“拖延症”似乎日益漫延,把自己的目标或要做的事写在日程本上,写在便笺上,贴在显眼处,向“拖延症”宣战。

以上三种笔记,除了记录和使用,还需要经常重读,事后可以总结出很多工作和生活经验。如及时追踪快递、记录上交文件的时间点、提醒同事工作事宜等。保持一定距离来审视自己的生活,有哪些弱点,在什么情况下做事效率更高更顺利,从而修正自己。比如清晨头脑非常清醒,可以做最重要的事,如写作、审视待办事宜清单,效率高,攻克了一天内最大的问题,一天都会轻松很多,心情也愉快。

个人用了笔记本后的情况是,事情不是少了,而是多了。工作上的事以更少的时间和精力可以更顺利的完成。多出来的是自己的创意,自己的想法,多出来的是更多时间,付诸于行动。用科学的笔记方法使人受益匪浅,希望更多人行动起来,用笔记改变人生。

参考文献:

[1][日]奧野宣之.A6全能笔记术.麥田出版,2010.

[2][日]奧野宣之.人生笔记:活用一辈子的笔记术.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2013.

[3][日]高桥政史.聪明人用方格笔记本.湖南文艺出版社,2015.

[4][日]美崎荣一郎.别告诉我你会记笔记.中信出版社,2011.

篇5:《清单人生》读书笔记

也许每个人都有用清单来记录一些琐碎事情的习惯,比如考试的复习计划,安装模型的步骤,日常记账等等。

前期,当清单没有成型时,你可能并不知道它到底是什么,只是觉得这张小纸片能够帮你整理思路,提高办事效率。

也就是说,清单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或者说清单是不拘泥于形式的。

写作、工作、报告、文件、笔、手、清单、检查、书桌、工作、药丸、注射器、药物、药物、医疗、医疗、电话、人、信息

但是清单又有什么作用和共性呢?在本书中,作者阿图会告诉你。

清单是一种生活方式,也是一种观念的变革。

阿图说,用清单,能够持续、正确、安全地把事情做好,摆脱告诉生活中的混乱、无序和迷茫。清单能够为我们提供“认知防护网”,便于抓住每个人生来就有的认知缺陷。

篇6:《人生》读书笔记(通用)

当阅读了一本名著后,你有什么总结呢?是时候写一篇读书笔记好好记录一下了。那要怎么写好读书笔记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人生》读书笔记范文(通用5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人生》读书笔记1

孔子言,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曾以为这句话中大半个世纪的年龄岂是我一个二十出头的毛头小子能体会的?但是读完《人生》才明白,孔子说的这个年龄指的并不是我们的身体年龄,而是我们心理年龄心理状态的变化。从懵懂无知到独立自醒再到超脱世俗。人的一生既活在自己的世界里,又活在他人的世界里,我们不遗余力地了解他人的世界,他人的人生,最终都是为了更好的把握自己的人生!所以看到了高加林的一生,有了自己的体味。

高加林尽管才华横溢,但也逃不过现实的压迫。为了飞的更远,他不得不选择更有条件的黄亚萍,他爱巧珍吗?毫无疑问,他肯定是深爱过,他有梦想,但是他也必须要面对现实。朴实的农村姑娘可以给他带来淳朴的呵护和无私的关爱,但给不了他施展才华的跳板。前卫的城市姑娘可以给他人生的跳板,但是给不了他不求回报的真爱。

现实与理想,私欲与道德的选择,成为了高加林人生路上的两个通往不同终点的路口。我设想过高加林如果一直跟巧珍相爱的结局,不说有多么的好,但是一定比他走这条路要好的多。可惜人生没有如果,错过便是一生。高加林爬的太快,太快总是要跌倒的嘛,人要踏实,切不可歪门邪道。正如柳青所言:

“人生的道路虽然漫长,但紧要处常常只有几步,特别是当人年轻的时候。

没有一个人的生活道路是笔直的、没有岔道的。有些岔道口,譬如政治上的岔道口,事业上的岔道口,个人生活上的岔道口,你走错一步,可以影响人生的一个时期,也可以影响一生。”——柳青

回到现实,高加林其实就是我们人生的一个缩影,我们在一生中也会做很多次选择,读罢此书甚感抉择之重要。每一次的选择既要考虑现实意思也要考虑到长远利益,可行性和稳定性也都要考虑,切不可一时冲撞,到最后赔了夫人又折兵。

《人生》读书笔记2

这两日,利用一切闲瑕时间看完了路遥的《人生》。说来惭愧,我只读过路遥写的《平凡的世界》,还是十多年前了。看完《人生》,个人认为它不如《平凡的世界》,那种对于人性虚荣、见异思迁写得并不够深刻。

主人公高加林,虽然在村民眼里是个才子,吹拉弹唱,样样精通。可是当他面对人生的抉择时表现出来的冷漠自私和后面遇到变故表现的懦弱消沉,明显不如村姑巧珍来得令人痛快。巧珍虽然是个大字不识的女子,但从小生活在乡野田间,那种自由自在的性子,还有坚韧的`意志力,都让她在面对人生的痛苦时,显得更冷静理智,也更淡然。

我并不觉得高加林可恨,相反,我觉得他挺可悲的。因为他出生的时代限制,他家庭背景的限制,以至于他并没有在青少年时期养成正确的三观,才有了后来一系列悲剧故事的发生。

人生,其实就是一个非常漫长的过程,而其中只有几步是最重要的,走错了也不能反悔,你只能硬着头皮继续前行。我们的一生中,大抵都在不停的选择,无关对错,仅仅只是在于你是否有勇气承担一切后果。借用一句我最喜欢的诗句来作为结尾吧: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

《人生》读书笔记3

就在下午快要晚上的时候,我读完了路遥的又一本书《人生》。掩卷后久久不能平息。我感觉这部小说没有写完,可《人生》嘛,哪有那么完美。

故事写的是黄土高坡平平常常的生活,普普通通的家庭。路遥啊,你总是能以不同的视角描述生活,也太轻易的决定笔下人物的悲欢离合,只是让读者怎么办?

读完这本书的时候,夏末四点的太阳在西边的天上挂着,直接照射的地方还是很热,我听着一首张晏铭的《前男友前女友》。满脑子都是“生活啊生活”。对路遥真的佩服得五体投地,这人该有多么的闲暇才能观察到这么多的生活真相,短短一支笔,勾画了很多人生。

故事主要围绕着高加林展开,一个贫苦山沟里的穷人家的孩子。生活和他开了个很大的玩笑。文中有两个字“捉弄”,可真是到位。前几章的时候,对于加林是一种同情,后来就有了点愤怒甚至是憎恨。在文中,生活才是永远的大佬,而在路遥笔下,生活才是永远的主角。包括《平凡的世界》。

《人生》读书笔记4

路遥的中篇小说《人生》,我上师范时读过,当时被小说里痴情的刘巧珍深深地感染了。时隔二十年,再次读《人生》,同样被大马川这一群人物深深地感染了。

刘巧珍,是大马川一个善良美丽的姑娘,为了自己的爱情,为了心爱的人儿,她付出了许多,差点连心都掏出来。她不是那种病态的痴情,懂得以己度人,因此她的可贵就显得更为高大,用小说里高德顺的话说:“巧珍,多好的娃娃,那心就像金子一样……金子一样啊……”可惜的是,在一个时代的浪潮中,她的这种爱情被高加林抛弃了。

刘巧珍心灰意冷,痛苦地接受了马栓的“爱情”时,自己心爱的高加林又一次回到了大马川,成了和自己一样的农民,刘巧珍面对高加林,是恨是得意是爱是不甘心?路遥让刘巧珍选择了一种宽容的爱。也正是如此,刘巧珍这个形象才显得更加完美,近似“女神”。一句话,刘巧珍追求的爱情是个悲剧。

高加林,高中落榜生,一腔热血想走出大马川,走出黄土地,去外面的世界闯荡,想到更大的洪流中冲浪,这本没有错。那个时代给予年轻人的舞台还不大,机会还不多。

人生的命运是靠实力、关系、机遇和变数来运作的。高加林在这几个因素中缺的太多,所以正当他“冲浪”正兴时,生活一次次把他甩回到原点。他高考落榜回到大马川,当了教师成了“公家人”。当记者名满县城,每一次都是高加林崭露头角时,生活就给他开一个天大的玩笑。第一次甩回原点,他有可爱的刘巧珍陪伴;这一次甩回原点,他失去了金子一般的刘巧珍。高加林也是路遥笔下一个悲剧人物。

路遥满怀热情的塑造了刘巧珍、高加林这两个人物,掩卷思考,作者写作时是痛苦的,一方面他极力塑造人物的美好、爱情的美好、时代的美好,另一方面又让这美好的人物、美好的爱情在美好的时代以悲剧结束,这种矛盾深深掩藏在这群大马川人物的背后。路遥人生坎坷,爱情坎坷(当然也有一段美好的时光),所以他把自己的坎坷融入了这些人物身上,让读者被人物的可爱感染的同时又泪催了,这种艺术效果是深刻的,是刻骨铭心的。二十年了,自己读过不少小说,唯独《人生》印象特深。

路遥何止在《人生》中描写了这种泪奔的爱情,《平凡的世界》中孙少安“山西大眼睛媳妇”,和丈夫经历了苦难,终于日子红火了却得了癌症;孙少平和田晓霞不可思议的爱情在洪水卷走田晓霞那一刻结束了。路遥就是这样,倾心塑造爱情,又极力让爱情在自己面前倒塌,塌得一塌糊涂。但路遥是伟大的,伟大在于他把自己写入作品,他不仅仅是一个个体,他成了那个时代的缩影,通过他,我们看到了时代的变迁,感受到了人性的真善美与假恶丑,艺术作品的魅力就此彰显。

《人生》读书笔记5

人生就像过山车,有高峰也有低谷;人生就像海面,有平静也有波涛汹涌;人生就像蒲公英,看似自由却也身不由己。正如书中的主人公高加林的一生一样,有高峰也有低谷,有平静也有曲折。

《人生》这本小说以高中毕业生高加林为主线,描述了他回到土地,离开土地又回到土地的过程。在此期间他与农村姑娘刘巧珍,城市姑娘黄亚萍发生了情感纠葛,使得小说内容更加跌宕起伏。

在我看来,高加林身上体现了自强不息,敢于向命运挑战的品质,他热爱生活,有着远大的理想和抱负,关心社会问题,能够融入时代变迁之中。但他却不能认清现实与梦想之间的差距,使得他在人生路上尝尽酸甜苦辣。人生或许就是这样充满着变迁,当高加林拒绝了刘巧珍,和黄亚萍开始了短暂的幸福生活,当高加林被人举报他进城背后的故事,当高加林重新回到农村感受到家乡人的淳朴。他终于认清了现实,他终于褪去了骄傲。

贯穿整部小说,我虽然喜欢高加林有理想,有追求的性格,但他却不能坚守本心,在名利与金钱面前放弃爱他的人。相比高加林,刘巧珍的坚强豁达,勤劳贤惠,通情达理,对高加林矢志不渝的关怀不禁让人感叹,即便最后刘巧珍嫁作他人妇,而她身上体现的美好品质却让人难忘。

人生或许就是从得到中失去,从失去中得到。正如小说中所说:“生活,有时让梦想变成现实,有时候让现实变成梦想”,因此要想在社会中立足,必须分清现实与梦想的差距,不必患得患失,做最好的自己就可以了。除此之外,人生中充满了选择,因此我们要坚定信念,不被外界环境所动摇。正如小说中顺德爷爷所说的:“娃娃,你不要灰心,一个男子汉不怕摔跤,就怕跌倒后爬不起来了,那就变成死狗了……”

人生犹如一条小路,有时蜿蜒有时平坦,但是路再难行我们也要坚定地走下去。人生没有十全十美,样样顺心,我们活着,经历着,坚持着,谁也无法预知以后会发生什么,会经历什么,我们要用豁达的胸襟经历人生,宽广的胸怀去生活,而不是怨天尤人,这样才能实现我们的人生价值。

篇7:路遥《人生》读书笔记

看了这本书,让我思考什么叫做“热爱生命,热爱生活”。那么纯粹的因为生命的美好而每天充满活力,每天踏实的生活。我想因为我没有真正接触过那么厚重的土地,在土地上认真的劳作过。也就没有办法感受土地宽广的胸怀,那包容一切的力量,那最原始生命的.意义和热量,

我想我们再也不是土地长出来的苗了,也不再把根扎在土里了。我们被架在空中,成长在空中花园之中。所以也不再那么踏实了。在空闲时间变得无聊,无所适应,太多的人沉浸在网络的世界。很少有时间再来感受生命的美好,感受身边微小的美好。毕业之即,才更能感受到物理的巨大吸引力,仿佛所有的事都只为了工作之后每月的工资能涨一点,再更高一点。可是那是否也只是生活的一部分了?

我现在还太年轻,对于生命和生活,我了解的还太少。我只希望,在以后的生活中,我会为春暖花开而高兴,为每天的到来而激动。要是能一片土地就更好了。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更多读书笔记推荐:

《熊出没》读书笔记

《滴水穿石》读书笔记

篇8:关于《人生》读书笔记

一、人与环境和教育的关系的提出何以必要

《提纲》第三条主要是针对爱尔维修等人的“环境决定论”、“教育万能论”提出的,他们的观点虽然在当时有一定进步意义,但存在着许多缺陷。

以爱尔维修为代表的法国唯物主义哲学家所提出了“环境决定论”、“教育万能论”,他们认为人是环境的产物,人是由环境和教育决定的,不同的环境和教育造就不同的人。如爱尔维修提出:“人受了什么样的教育,就成为什么样的人,教育使人们成为现在这个样子了”。他们的观点向“遗传决定论”提出挑战,提出人受环境、教育决定而非身份、血缘等先赋因素决定,这将当时的人们从愚民政策的教育中解放出来,是对封建思想的否定,具有历史进步意义,同时爱尔维修等人的观点也体现了唯物主义原则,但是,另一方面,“教育者本人一定是受教育的”,他们的观点自然地“把社会分成两部分”,一部分是受教育者,而另一部分教育者“凌驾于社会之上”,他们认为受教育者只能受环境和教育的影响,是受动、被动的存在物,过分夸大了环境和教育的作用,忽视了人的主观能动性,没有看到人对环境、教育的反作用,是机械的、片面的。他们认为教育者是少数的“天才”,能够建立良好的法律制度和教育,这显然陷入了唯心主义的英雄史观。

马克思批判爱尔维修等人的观点,是因为他们不懂得人与环境、教育之间的辩证关系,不懂得“环境的改变和人的活动或自我改变的一致,只能被看作是并合理地理解为革命的实践”。由此看出马克思提出该问题的必要和缘由。

二、环境和人的一致何以可能

“环境的改变和人的活动或自我改变的一致,只能被看作是并合理地理解为革命的实践”,这是马克思关于人与教育和环境关系问题的结论。这句话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理解。

1、环境创造人。人与世界的关系有实践关系和认识关系等等。从实践关系来看,物质资料的生产活动是人类最重要的实践,对人类的产生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无论是自然环境还是社会环境,都与人类的生产活动息息相关,既为人类提供物质来源和便利,同时也制约着生产力发展水平;从认识关系来看,人们通过实践探寻客观物质世界的规律,从而认识规律、把握规律、利用规律,指导自己的实践活动,实现人类自身的发展。

2、人创造环境。世界因人的活动分为两极,一端是自在世界,是人类活动的潜在客体,另一端是人类世界,包括人类社会和人化自然,客观世界在人出现以后才有了意义。在实践活动过程中,应重视人的主观能动性的发挥,人不是被动地由环境、教育决定,而是可以反作用于环境和教育。人类的活动不断地改造着外部环境,随着人们实践能力的提高,活动内容不断变化,人影响环境的范围将不断扩大。从人的本质看,《提纲》第六条写到:“人的本质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人在生产物质资料的实践活动中建立了以生产关系为基础的社会关系,可以说,人创造了社会。

3、人与环境在实践的基础上相互作用,相互改变。马克思在《提纲》中使用的是“一致”一词,是对人与环境、教育关系的深刻解读。人对环境的作用、环境对人的作用不是相互割裂、彼此孤立的,而是在相互作用中,环境和人都得到改变,环境由于人的实践活动而体现出人的目的和意志,这是环境的改变,人为了获得成功而遵循规律从事实践活动,这是人的活动的改变。所以只有处理好人与环境的关系,才能获得更好地发展。此外,教育可以产生于人的实践活动,而人接受了教育以提高素质,从而可以更好地改造环境。

以此建立这样的逻辑主线:改造环境和改变人是在实践基础上相统一的过程,改变环境的同时也在改变自己。环境和人的一致在此条件下成为可能。

三、关于《提纲》第三条的启示

距《提纲》写成,迄今已将近170年,这份经典之所以源远流长,在于人们依然能从中挖掘出有利于现代社会发展的思想宝石。

1、处理好环境与人的关系

一方面,马克思指出环境制约着人的发展,改变人的活动。所以,宏观上要重视环境建设,使环境朝着有利于人的发展的方向发展;微观上,学校应树立环境优化意识,创建良好的教育环境,构建和谐的校园人文环境。个人应当树立环境保护意识,并贯彻到实践活动中。另一方面,人对环境有反作用。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进程中,应在尊重客观规律的基础上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面对阻碍,不应消极对待,而应树立信心,以高度的热情和理性的态度寻找原由,制定实施解决办法。

2、教育

首先,教育改变人。教育使受教育者“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发展自己,知识是无形的财富,用知识武装自己的头脑,有利于实现理想;同时,教育不是一成不变的,它有一个发展的过程,这样的发展是在实践中实现的,教育方法随着人的发展而发展,教育知识也是不断更新的,所以应不断探索教育的发展点。

其次,处理好教育者与被教育者的关系。张蔚萍指出:“在教育教学中教育者的言行对受教育者的思想及行为具有导向作用”,即在教育活动中,教育者是主导者,对被教育者和教育事业产生重要影响。所以,教育者首先应接受良好的教育,提高自身素质,进而影响受教育者,教育者应具备的素质包括:一是知识能力。教育者应具备教育知识、专业知识和其他基本知识,因为教育是一项专业性、复杂性和创造性的职业,要给被教育者一滴水,必须先拥有一碗水。二是思想素质。教育者需甘于奉献,关心爱护学生,平等对待学生,用自己的人格魅力影响学生。当然,受教育者除了认真学习教育者教授的知识外,还应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学会独立思考,主动参与教学过程,而不是被动接受,受教育者也可以对教育者产生影响。

3、重视实践的作用

理论学习固然重要,但是没有实践,理论只是纸上谈兵。我们应在实践中改变环境,改变自身,实现共同进步。特别是即将面对就业问题的大学生,更应当重视实践。在学习专业知识时,与社会实践相结合,在实践中提升专业知识水平,用专业知识指导实践,这既可以增加学习兴趣,又可以为将来的就业做好充足准备。学校应当重视教育与实践的结合,为大学生的社会实践提供条件和平台,如勤工俭学、就业指导等等。

参考文献

[1]北大哲学系.十八世纪法国哲学[M].北京:商务印书馆,1963:541.

[2]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1:54-56.

[3]李秀林,王于,李淮春.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原理[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

上一篇:对我县温泉度假村的调研报告下一篇:10环保水保监理控制